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4-08 19:23:09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城市消防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消防站;消防安全远程监控

消防专业规划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按照城市功能分区、用地分布、基础设施配备和地域特点,在分析城市火灾事故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城市火灾风险作出综合评估,确定城市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对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及消防装备建设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提出具体建设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和救灾综合能力提供决策和依据。消防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防灾体系建设的基础。根据《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对消防专业规划要求,组织编制新一轮城市消防专业规划。

1城市基本情况及总体规划概况

四平市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松辽平原腹地。全市幅员面积14080平方公里,总人口340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2万人。分铁东、铁西、四平市经济开发区和四平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四平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等称号,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第五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首批成长型创业之城。

《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确定了将以打造最适合人居、最适合创业、最适合发展城市为目标,突出“南接北融”,承接沈阳以南地区的产业转移,融入长春经济圈,接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确定“一核三带”生产力布局战略,以四平市区和城市周边为主体,形成面积1100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以四平至长春经济带(长平带)、四平(经辽河垦区)至郑家屯经济带(四郑带)、长春外环经济带(环长带)为三个经济隆起带,全面提高四平发展力和竞争力。四平将重点引进低碳环保节能项目、科技先导型项目、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项目、资源有效开发利用项目,并在降低投资成本、搭建金融平台、促进企业成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做好一流服务。四平正以巨大的发展潜力、蓬勃的创新活力、无限的创业商机,利用独特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转变、加快赶超、加快隆起,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迈进,实现四平全面振兴。

2消防专业规划编制指导方针、原则

消防专业规划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消防专业方面的具体要求,重点加强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提升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提高城市综合抵御火灾的能力,提出一个近、远期有机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发展弹性的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建成高标准城市消防安全体系,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既经济合理又切合实际,平衡社会综合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城市消防管理综合水平。

3消防专业规划重点编制建议

消防专业规划除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编制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常规内容外,建议增加天然水源利用、消防站选址、消防站建设形式、公共消防宣传设施、重点区域专项规划、危险化学品集中区安全防护、公共疏散设施、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区域高压给水系统及双回路供电系统的设置方面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消防专业规划内容。

3.1充分利用天然水源

四平市位于北纬42°31'至44°09',东经123°17'至125°49'之间,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呈现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初春杨柳吐绿,仲夏百花盛开,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在100―500米之间,东部长白山余脉,山峦起伏,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林;中部沃野千里,地势平坦,约占总面积的79%,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西部接壤科尔沁草原,一望无际,草场、风电场风光无限。夏季多雨,全年降水总量平均为578.5毫米,水资源总量23.99亿立方米,境内二龙湖水域浩瀚,库容和水面是吉林省第二大人工湖泊;转山湖景区群山环抱,要把天然水源作为城市消防水源重要来源,规划建设消防车天然取水口,能够保障特定时期的消防用水。

3.2 科学规划建设消防站

消防站是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消防站的位置规划及消防站装备的配备直接关系到灭火抢险救援能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公安消防队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防站位置规划不仅要考虑灭火实战需要,还应与消防部队参与抢险救援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同长平高速公路,102国道穿境而过,危险化学品年中转能力数百万吨。据统计数据表明:消防部队参与抢险救援次数最多是交通事故和危险品泄漏事故。要对火灾危险源分布、道路交通情况、灭火抢险救援距离,城市功能分区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确定消防站位盆、消防车数量及型号。要将危险化学品储存区作为最高等级保护区进行重点防护,规划建设特勤消防站,相应地提高大吨位干粉、泡沫、抢险救援车辆配备比例,配备防毒抢险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

3.3消防站投资建设、运行形式多样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建设消防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大型电厂、大型港口、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及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都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大型工业区内集中的大型企业都要按照规定建立自己的专职消防队,建设、运行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各企业专职消防队训练、执勤备战水平不一,平时很少参加灭火、抢险救援实战,不仅经济上不合算、抢险救援能力也得不到保证。要推进消防站建设投资运行多元化,消防站建设可采取政府出资建设、政府与企业联合出资建设、企业联合建设等方式,企业联合建设消防站可由政府统一组织执勤,由受益企业共同承担执勤费用,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实战中不断提高社会消防救援力量的战斗力,从而提高社会消防救援力量的正规划建设水平。

3.4规划城市公共消防宣传设施

消防工作的基础在于预防,预防的根本在于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素质。首先要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牢固树立预防火灾的思想意识;其次要让公民掌握火灾自救逃生技能;三是要提高全民的火灾防范和扑救初起火灾技能。将公共消防宣传设施纳入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是消防宣传阵地建设的保证。建议规划建设火灾防灾教育馆;依托现有公园或绿地规划建设消防主题公园;规划建设群众互动参与性强的设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新建居民小区要同步规划建设固定消防宣传栏,设置公共消防设施器材。

3.5编制重点区域消防专项规划

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是规划区域中物资高度集中的区域,危险化学品、粮食、木材、煤炭等大宗可燃物资中转量、储存量大,火灾荷载同其他区域相比高出许多倍。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组织制定区域消防专业规划并实施。建设可视监控系统,对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初起火灾,提高火灾预警能力。

3.6 危险化学品集中区安全防护

危险化学品储存区数量多、储量大,一旦发生泄漏、火灾或爆炸事故,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极易扩散,特别是发生爆炸影响的可能区域会更大。危险化学品的防护间距不能简单地规定为防火间距,对于原有与危险化学品.储存区毗邻的居民区必须有计划地予以搬迁。要结合绿地、道路建设规划设置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安全防护区域,形成隔离带,设置独立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车场。设置统一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公共警报装置,定期试鸣维护,编制设置公共洗消站。

3.7设置公共疏散设施

根据总体规划,结合学校、绿地、广场等建设,增加公共活动场地面积,与城市主次干道网络形成体系,保证大面积火灾、地震、战争等特殊情况下的疏散避难。合理利用道路、广场、绿化带、河流等作为消防安全分隔措施把城市分隔成区域防火分区,防止火灾从一个分区蔓延到另一个分区,减少因火灾、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到综合利用城市河流、道路、广场、绿地等设施的目的。

3.8规划建设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

建设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对设有自动消防系统的消防重点单位和要害目标逐步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实施消防监控动态管理,建设高空望设施,提高火灾预警、处置快速反应能力。结合“数字化城市”工程建设,同步将消防实时监控系统、消防指挥系统、数字地图系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控系统、交通道路监控系统、消防控制室数据监控系统等进行整合编制,同步建设。

3.9规划建设区域高压给水系统

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用水一般由单位自建消防水池、安装消防水泵来实现,由于系统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备用状态,部分单位管理维护不善,供水可靠性较低、单位维护运行费用较高。建议在高层建筑密集的主城新区规划建设统一高压给水系统以满足消防供水需要,提高综合效益。

3.10规划建设双回路供电系统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设施都需要可靠的消防电源供给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消防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消防设施,防火、灭火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灭火和抢险救援的成功率;广播电视、供水、供气等单位也都需要可靠的电源供给。建议结合城市电力规划,建设双回路供电系统,提高消防用电的可靠性。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丽江古城;火灾隐患;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Fire Safety of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Abstract: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is the traditional minority regions which has fatal significance, has relatively high value, and it embodies the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Analysing the fire safety of the old tow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Old Town. Pointing out the fire hazard exists in the old town combined with reality, putting forwar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fire safety of the old town, improving its fire safety level, the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fire safety of the old town.

Keywords:The Old Town of Lijiang; fire safety; fire hazard; protection measure

一、引言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明初已具备相当规模,清朝时期已成为滇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亦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内共有东、中、西3条主河流,流经古城后分为若干条支河,遍布古城大部分巷道,形成了主街傍河,小巷临渠的景象。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随着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丽江作为木结构古建筑群中的代表也突现了无限的商机,商铺、客栈、茶室、酒吧等林立,到目前古城经营户已达5000多户。由于这些场所的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基础设施滞后等,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近年来,丽江古城接连发生大火,面临着严峻的火灾形势。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政府和社会对保护传统建筑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环境观念的重新认识,保护传统建筑和乡土建筑也被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丽江古城的防火保护不同于其它一般工程,简单套用相关规范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取的。它需要选取与丽江古城历史价值相适应的火灾安全水平,既要保留丽江古城固有的风貌,还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宗教习俗,所以对丽江古城这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火灾安全分析,提出防火保护措施,提高其火灾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丽江古城的火灾危险性

丽江古城内的建筑主要是土木结构建筑还有小部分是砖木结构,火灾荷载密度大,发生火灾,火势不易控制,加上间距不足,易蔓延扩大。从目前调查的丽江火灾案例来看,丽江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电气线路老化、用火不慎、吸烟等,但造成建筑起火后迅速发展成为大火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因为建筑本身可燃的建筑材料——木材。综合古城内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实地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丽江古城木结构古建筑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一)火灾荷载大,蔓延迅速

实地考察中发现,除了因为古城木结构建筑布局密度比较大外,许多建筑的屋顶,墙体及主要承重构件基本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据相关数据显示,丽江古城内的建筑使用木材平均为1m3/m2,而现代建筑中木材用量为0.03m3/m2,丽江古城火灾荷载是现代建筑的33倍,再加上建筑内摆放的易燃的工艺品等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所以,发生火灾,通常会在很短的时间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并导致建筑物坍塌,甚至会蔓延到周围的建筑物。另外,呈三角形的屋顶,火灾中,能够很好地将烟气聚集,促进火势扩大。

(二)防火间距小,扑救难度大

丽江古城在建造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和民俗民风的影响,依山就势,连成一片,紧紧相依,建筑密度大。古城除四条宽5米的主街外,其余街巷弯曲,道路狭窄,如此小的防火间距,大型消防车根本不能通行,发生火灾时,消防员难以及时展开消防扑救,只能通过室外消火栓和流经大街小巷的水渠截流蓄水来进行灭火,很难及时控制火势。由于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使消防车和消防人员不能迅速及时地到达火灾现场,造成救援困难。因此,防火间距过小的问题一直都是古城消防扑救和防火管理的难题。

(三)火灾隐患多,防护措施少

古城存在许多火灾隐患:许多当地居民和经营业主的生活起居均在古城内的木结构建筑里,这就免不了要使用明火,在煮菜做饭时要用到液化气,而明火和易燃品的存在会对此类建筑物带来很大的火灾隐患,构成火灾威胁;连接电气设备的电线直接在屋檐下和木板上,发生过许多因为电线陈旧老化、绝缘失效而发生短路引发的火灾。古城内的建筑防火设计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连片的木结构建筑,没有任何消防设施,木墙未经任何防火处理在外,发生火灾,火势会在建筑中迅速蔓延开来。

(四)人员密集,火灾风险大

随着丽江古城的旅游文化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成为了古今中外的游客外出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在占地3.8平方公里的丽江古城内,2012年接待的游客总数已突破1000万人次,加上古城常住人口约25000人,这么密集的人流量,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在正常有序的情况下,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已属不易,更何况在紧急情况下,人员惊慌失措,很容易造成踩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五)消防设施、设备滞后

丽江古城的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已经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速度。市政消火栓数量严重不足、分布不均,南门片区、东大街消火栓较多,古城狮子山消火栓数量较少,北门坡片区仅有3个消火栓;消防管网为枝状布置,供水能力较弱;消防管网管径过小(管径为DN100),且与生活用水同用,在用水高峰期的时候,压力不足,流量偏小,根本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在“3.11”火灾中就凸显出这个问题,最后通过堵水来进行灭火,但丽江近年来干旱,水流量大大减少,有的支流水流较浅,无法满足机动泵取水的需求。

古城内共有7个社区,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已成立了9支志愿消防队,配备了一些灭火器材。但是由于保障机制不完善,器材装备老化,人员不稳定,缺乏专业训练,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体系,无法对初期火灾进行有效控制。消防部队适合古城火灾扑救的消防装备数量少、品种单一、规格型号不匹配。在消防车无法达到情况下,消防部门只能利用现有的3台手抬机动消防泵进行灭火,按照1台机动泵出1支水枪、每支水枪保护面积50-60平方米计算,要3台泵占据水源同步出水也只能扑救150-180平方米以内火灾。

(六)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

许多古城的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却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根据古城区工商部门统计辖区共有经营性场所5160家,其中客栈1980家,其它类经营性场所3182家,世界文化遗产大研古城初步统计有居民4464户,其中多数建筑承租给经营者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双方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给古城的保护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制约了消防工作的开展。

三、现存问题的改进措施

近几年来,丽江地区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丽江古城消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日渐突,并且原来古城的规划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消防规划这个重要问题,建筑布局不符合消防要求,建筑物间无合理间距,火灾易于蔓延。古城内的建筑进行新、改、扩建工程时,由于场地狭窄,地皮紧张,受地形限制等原因,难以设置应有的防火间距,所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2]。

(一)调整建筑结构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改变墙、柱、梁或屋顶等部分结构构件,将可燃材料构件换为非燃材料构件。有学者认为通过合理设计,在考虑木材作为可燃材料的特殊性基础上,木结构房屋可获得与其他类型房屋一样好的防火性能。

(二)设置保护设施

对于丽江古城的消防安全保护,在考虑建筑本身的消防安全外,还应该考虑到丽江古城的原貌,采取与丽江古城这一文化遗产相适应的防火安全措施。在建筑物相对面的门、窗、墙面上做防火处理加水幕保护;在房屋内按照实际情况设置喷淋或者简易喷淋等措施都能够将燃烧或爆炸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地阻止火灾蔓延。安装自动报警系统、疏散指示和应急照明系统等补救措施可以提醒人们及早发现火灾和安全疏散,通过采取有效的手段,在火灾蔓延扩大之前就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也是目前为止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维护了丽江古城的全貌,保留了丽江古城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三)对可燃的建筑材料进行阻燃处理

木材的阻燃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浸渍法,喷涂法[3]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外包保护层和敷涂防火涂料技术手段提高构件的耐火极限从而达到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目的,然后依据规范降低对防火间距的要求,就可以大大减少防火间距的要求用地。

(四)提高古城内人员的防火意识

丽江古城外来人口较多,流动性强,居民、经营业主、学校教师生、游客中的一些人防火安全意识淡薄。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进行防火安全知识教育。对于居民和经营业主在日常的消防宣传之余,应该挨家挨户辅导学习使用灭火器,将火灭消灭在萌芽时期;对于学校教师生,可以深入学校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并进行消防演练,更加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在发生火灾时,教师对学生日常消防知识的灌输和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在游客投宿的客栈内,张贴防火宣传的年历,宣传画等。增添导游的培训,导游在介绍景点的同时应该向游客灌输消防安全常识,通过这些常见的而非强制性的教育,可以提醒游客,增加他们在古城内的消防安全意识[4]。

(五)加强对古城的消防监控

2006年,古城保护管理局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古城视频监控平台,在古城内的主要支、干道路、街道和重点场所安装了53个监控点,截止2010年监控点的数量已增加到88个。根据丽江市政府的计划,丽江古城在5年内将投入2.5个亿建设数字化古城,对古城的供水、供电、视频监控等功能上进一步提升,实现数字化管理,工程实施完毕,可实现监测给水管网流量的分配、每一户用电情况、火灾发生地的视频探头控制、灯光控制、供水调节以及灾情分析和评估等一系列功能。对古城进行更加具体、细致、全面的监控,弥补了以往只能对古城进行概貌观察,不能细项侦察的缺点,实现对古城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

四、结束语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基础工程,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因其特殊的地理、文化、构造、交通等特征,给古城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珍贵历史文化,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现代科学手段来努力做好古城火灾防控工作,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确保古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周健,蒙慧玲.我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造和火灾危险性分析[J].建筑文化, 2011(12):166-168.

[2] 防火间距不足的补救措施.河南消防, 1995(02):17.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消防;城市安全;灭火救援;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D631.6文献标识码: A

火灾是当今世界各类灾害中发生频率较多的一种灾难,从世界各国火灾情况看,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火灾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城市火灾发生频繁。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火灾直接损失约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2%以上,除了直接损失外,火灾的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灭火费用等也都相当大,而且有的损失和后果短期内看不出。从火灾规律分析,火灾总量是一个地区防控火灾能力和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群死群伤火灾是一个地区消防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火灾形势大局稳定,并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城市的火灾救援能力主要体在城市消防部门的灭火能力。大量的火灾实践证明,消防队灭火救援在保卫城市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灭火的主力军。但在实际工作中,城市的抢险救援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影响分析

目前存在普遍情况是对于距离市县政府所在地较远的地区,若发生火灾,基本上很难成功救援。因而,对于远离城市的乡镇,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设作为灭火救援力量的补充则显的尤其重要。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是,除县级以上城市需建立公安消防队外,其他乡镇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但据有关数据统计全国总有3.7万个镇95%以上没有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火灾调查结果表明,60%以上的火灾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很多小火因扑救不及时酿成大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构建以公安消防队为主体,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群众义务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保安消防队伍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为基础,能全面覆盖城乡,有效控制各类火灾的中国特色的消防力量体系。

二、城市消防供水对城市救援的影响

消防灭火,最主要的灭火介质就是水,为了有效扑灭建(构)筑物各类型火灾,必须提供足够的消防水量。消防供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供水管径是否符合要求,自来水厂能否提供稳定、压力足够的水源,市政消火栓、消防水池的设置是否合理等因素。这些都决定了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消防队能否得到充足的水源实施扑救。许多统计数据表明,很多火灾的发展,灭火救援的不力是因为在火场上无法保证充足的水源。

市政消火栓未按规定建设是影响灭火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以海口为例,应建市政消火栓数量为2024个,实际建成1083个,保持完好783个。以金盘中队所辖区内的消火栓来看,南海大道从龙昆南路四季茶艺广场到保税区的路段长约4公里,但消火栓仅有6个,数量远远不够。而南沙路约3公里长,整条路上都没有一个消火栓。一旦发生火灾,则消防队员只能望火兴叹了。

管网压力不足也影响着火灾的成功扑救。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消防给水管网的最小管径不应小于100mm,最不利点消火栓的压力不应小于0.1Mpa、用水量不应小于10-15L/s。管网压力不足,则消火栓也无法发挥作用。

三、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对灭火救援的影响

消防通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技术为基础,集有线和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与信息综合决策、计算机辅助决策、视听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数据库处理技术为一体的一种现代化效法功能技术装备。它是消防部门的核心系统,具有火警受理、实力调度和辅助灭火决策指挥等功能。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火警受理子系统、消防有线(无线)通信子系统、火场指挥子系统、消防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及训练模拟子系统。一些发达国家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建设中,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程控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控技术、卫星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系统的科学化自动化程度。但在我省,许多县消防调度无计算机接警,属于二次接警,但系统内无地理信息系统,图形文件数据库未设,与先进城市相比,灭火救援能力差别较大。如上海,配置有地理信息系统,发生火灾后,通过GIS查询,可以立即显示出发生火灾地点周围1000m范围内的消火栓情况,以及从消防站到达火场的最佳路线,灭火救援能力大为提高。

四、消防指挥员和消防兵素质对灭火救援的影响分析

火场情况瞬息万变,灭火的成功与否,与指挥员、战斗员的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国实行义务兵制,服役期两年,由于体制原因,只能有少量的士兵业务骨干得到保留,不可能所有的业务骨干都能提为士官。在我国,指挥员如地方大学生,毕业只经过短短三个月集训,便进入中队带兵,火场经经验没有,带兵经验缺乏,在灭火战斗中容易引起指挥失误。相对而言,国外救火力量相对稳定。国外消防人员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一线战斗员、二是初级指挥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是高级指挥人员。担任职业消防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包括学习消防法规、各类消防设备的使用,医疗救护、技术救援等知识,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初级指挥员和专业指挥员需参加培训,通过考试方能入取、要成为高级指挥人员必须经培训,通过部级考试及论文答辩。据有些国家的统计,消防官员和技术人员中,绝大部分以上是大学毕业后经过专业培训后成为职业消防员的。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范文4

本文从火灾灾害因素、发生的原因等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整个系统的人员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的对象、环境的影响,其人事管理缺陷等都可以引发事故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预防火灾事故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典型事故;地铁系统;预防措施

一、国内外地铁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

世界地铁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的地铁发展只有四十年,因此,通过国内外地铁火灾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地铁火灾的发生原因分析图。(详见表3-1)

二、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的预防

1、严格管理制度,分解管理职责

地下铁道管理人员(包括负责人)应该轮流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安全防范措施。管理部门应该将管理职责具体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人员,并且有检查监督机构和奖罚制度。为了防止爆炸和纵火等罪犯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内应有严格的监控措施。在各站入口处、车厢内、过道处和隧道壁上设置自动监测、检查和记录设备,以便能及时发现上述罪犯,并由警方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管理人员在上岗前应受到严格的安全技术、医护急救和消防知识培外,每年还要接受定期训练,以便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安全、医护急救和消防,使之能在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协助消防人员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2、研究并推广地铁安全设计

在进行地下铁道设计时,应该充分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结合常规设计方法,进行地铁安全设计。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绝大多数是由烟雾中的有毒气体熏倒、中毒或窒息所致,因此,有效的排烟已成为地铁火灾时救援的重要措施。故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火灾情况下的通风条件。目前我国地下建筑最深已达十几层,这对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疏散是不利的。应该加强工程材料内部结构的不燃化。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5分钟,地铁内的广告牌均采用不燃材料。机车和车辆及装饰品也都采用不燃材料。

3、设置火灾控制系统

设置火灾控制系统时应尽可能将消防控制室与变配电室设置在地面建筑内;火灾控制系统应具备接受火警,指挥安全疏散,开启消防泵,固定灭火装置及防、排烟设备,关闭防火门,关闭电源等功能。各防火区的防火卷帘应与自动喷淋系统联动。大型中心车站应设置感温、感烟报警器和自动喷淋装置。城市轨道交通内应设置事故电话和人工报警按扭。在隧道两侧应设置消防专用门,内装室内消防栓、通讯插座、移动式照明电缆设备,作为地铁工程专用水枪应具有直流、喷雾、开花的功能。在疏散通道明显部位,还应配置呼吸器。由于地铁内空气对流差,湿度大,因此,电器设备和线路应具有防潮、防霉性能。对隧道内的电缆管线应用搪瓷板、石棉纤维板隔热防火。变、配电室应设置独立的通风排烟系统,配备卤代烷灭火器。疏散指示灯的电源应采用15伏,并有备用电源。

4、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风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环境为完全封闭的地下隧道以及地铁车厢构造的特殊性,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就尤为重要。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客室通风系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离心式风机集中风源、管路送风等方式。例如,上海地铁由德国进口的地铁列车在通风设计上将各节车厢贯通,使列车在速度变化时利用空气的惯性增加了乘客的风感。夏季进入客室的空气首先经过空调降温再被进风机送人客室,完成换气和降温的任务。另一种是采用离心式风机分散风源。例如,莫斯科地铁无空调,采用了安装在座位下的分散离心式风机进风、车顶引流式排风的方案。由于强迫通风与气体自然流动的方向一致,气流组织较合理,列车通风系统温度负荷很小,通风效果也较好。进风不直接吹向旅客,客室内舒适度良好。一般的地铁列车没有空调系统,宜采用分散式通风方式。

6、其他应对措施

(1)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火灾应尽可能驶向前方车站,利用车站站台疏散乘客,利用车站隧道防排烟系统排除烟气,如果列车停在区间,隧道通风系统根据多数乘客疏散相反方向送风,送风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掌握。

(2)当同一区间的其中一条隧道发生火灾时,另一条隧道也应立即停止正常行车。

(3)防排烟系统的火灾运行模式应经过多次实地试验,确定最佳组合。

(4)火灾安全疏散程序应经常进行模拟演练,不断检查各部门、各工种的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安全疏散能力和综合救援能力。

(5)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内各种消防设施设备的经常性维修保养,并做到五查:查站内用电设施、查登记、点部位(站内仓库、储物间等)、查硬件设施设备情况、查贯彻落实使之能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和延长使用寿命。

(6)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防火知识的经常性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

三、我国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方面的几点建议

1、严格控制可燃材料

2、加强消防安全设施

a.报警监控系统

b.自动灭火系统

c.应急照明系统

d.消防通信系统

3、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排烟

a. 合理划分防烟区分。

b. 明确防排烟方式。

c. 提高排烟设备的耐热能力。

d .设置移动排烟机用的排烟口。

e .设置隧道紧急自然排烟口,在区间隧道宜每隔400m左右设置直通地面的排烟口,以利于隧道的应急排烟。

4、做好安全疏散工作

a .列车在车站发生火灾的安全疏散

b. 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的安全疏散

四、小结

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因素主要有人、车辆、轨道、社会灾害等。建立科学安全的管理途径及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提高我国轨道交通的安全率。

学习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经验,制定适合我国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

(2)装备先进的设备及其检测系统

(3)建立监视及报警系统

(4)事故发生后要注意乘客的紧急疏散

参考文献:

[1]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4

[2]周允基.《铁路火警问题的预防及处理紧急事故的措施》,2004. 1~6

[3]李耀明.《谈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武警学院学报:2005.12

[4]李启荣,黎少奇.《地铁火灾保障研究》,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5]陈鼎榕.《火灾事故下的安全疏散》,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连云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连云港农村火灾多发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深入分析连云港农村火灾形势与消防安全现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于加快连云港新农村发展,具有紧迫而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连云港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1连云港市行政区划及消防工作概况

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是农业大市,农村面积5 497 km2,乡村人口403万人,下辖83个乡镇、214个居委会、1 436个村委会。连云港市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工作,每个乡镇基本都编制了消防规划,依托公安派出所建立了消防警务室和保安联防消防队,配备了消防摩托车,初步实现了“小火不出村,大火控得住”。

1.2连云港市农村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但不容乐观

2000—2008年,连云港市农村火灾4项指标呈上升趋势。2000年,农村火灾死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分别占当年火灾死亡人数的23.60%、直接财产损失总数的9.13%,2008年则分别上升为66.60%、11.71%。村民住宅是农村火灾发生最为集中的场所,2000—2008年,全市村民住宅共发生火灾1 187户,占农村火灾总数的50%,因住宅火灾死亡的人数占农村火灾死亡总人数的71.60%。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平均每户3.4人计算,在火灾中受灾的农民至少4 036人以上,相当于1个行政村的人口。也就是说,每年全市有约132户家庭、448位农民因火灾致贫、返贫。

1.3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同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农村消防管理办法》,并在《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对如何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

连云港市农村房屋大部分为砖木结构,建造时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耐火等级非常低,大多数属于二、四级。同时,村民住宅往往同厨房、储物间、牲畜棚等连为一体,厨房内经常堆满柴草作为做饭燃料,火灾载荷非常大。农村各户之间基本上是联片建造,没有留出足够的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火灾隐患十分突出。2003—2008年,用火不慎和稻草火引发农村火灾分别占总数的24.5%和23.7%。

2.2农村消防水源紧缺,公共消防设施滞后

连云港市4个县为江苏省扶贫县,乡镇财政紧张,农村消防公共设施建设十分滞后,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供水管网、消火栓、消防水池,乡镇消防站处于零状态。另外,连云港市近年降雨量较少,天然池塘、湖泊和沟渠等蓄水不足,河水流量日渐下降,消防水源紧缺。发生火灾时,县城消防队到达偏远地区至少需要40 min以上,加上消防水源不足,火灾扑救不理想,特别是面对麦田火灾时,只能“望火兴叹”[1]。

2.3消防安全意识差,用火用电管理不善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连云港市大部分家庭还在使用木柴与柴草做饭和取暖,明火的大量使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近几年,连云港市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又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农村家庭各类电器数量增多,但是大部分村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购置劣质电源开关、插座,电线乱拉乱接、接线头松动、线路陈旧老化,滋生大量火灾隐患,电器火灾逐年增多。2003—2008年,用电不慎引发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6.1%。

2.4消防宣传不到位,群众消防自救能力差

近年来,连云港市农村消防宣传有所加强,但是大部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很淡薄,防火、灭火常识匮乏,甚至有不少群众不知道火警电话号码,不懂得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2]。有些群众甚至认为消防队救火要收费,即使有火灾也不敢报警,从而造成火灾蔓延和扩大。还有些群众不知道放火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2.5农村结构发生变化,非传统火灾隐患突出

过去农村传统火灾隐患主要是建筑耐火等级低、没有防火间距、缺乏水源等。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在城市出现的火灾隐患,农村也大量出现,比如安装防盗窗、伴随个体私营经济出现的“三合一”等。1990年以前,农村发生火灾,基本上靠左邻右舍自发进行扑救。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壮年进城打工,农村出现“空巢”和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现象,当发生火灾时,由于缺少青壮年劳力,靠邻里自救火灾的传统将不复存在[3]。

2.6消防监管难度大,火灾隐患难根除

由于公安现役消防监督警力有限,主要精力集中在城区重点单位,过去一段时期,农村消防工作几乎处于失控漏管状态。2009年5月1日修订实施的《消防法》明确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赋予公安派出所,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主体问题。但是由于派出所警力紧张,工作量杂而繁多,主要精力集中在乡镇社会面单位,很少过问村组消防工作。个别村委会虽然不定期组织防火检查,但由于专业知识不多,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即使发现隐患,也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火灾隐患变成难以根治的顽疾[4]。

2.7消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消防组织难以为继

近年来,连云港市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但是农村消防公共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能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且各地发展不平衡,总体自防自救能力差[5]。同时,一些地方伴随乡镇机构改革和结构调整等因素,使得原有的专职或义务消防队被取消,有些乡镇虽然还保存着原有的消防队伍,但也因经费和队员待遇等因素而名存实亡,发生火灾后也形成不了有效战斗力。

3对策

3.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健全消防安全工作网络

以新农村消防安全防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部门各负其责、乡镇重点防控,村委会组织管理、村民义务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度[6]。要建立和健全考评机制,凡发生重大特大以上火灾事故的,实行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一票否决”。分层次组建乡镇专职消防队、乡镇企业义务消防队和农村义务联防队,探索建立连云港新农村消防工作信息沟通和消防执法联动机制,逐步完善县、乡、村委会三级组织网络,把一般化的消防工作拓展到乡镇、农村、家家户户,从而形成“县、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村办企业、个体商户、村民代表齐参与、共同管理”的三级消防工作社会化格局。

3.2编制消防工作规划,科学安排农村消防布局

采取政府规划、政策支持、主动引导和财政扶助的方法,将村民住宅和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水源建设、消防通道纳入到乡镇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中,做到同时立项、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结合新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改善新农村建设中的消防安全平面布局;结合农民房屋改造,提高乡村建筑的耐火等级,并请专门的评定企业定期评测;结合各地乡村道路的改建,合理地规划建设消防车道;结合人畜饮水与农田浇灌工程,加强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水源、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着重在新农村建设“一室一队一车”(1个面积不小于20 m2的供学习与培训的消防室;1个由村领导与基层民兵组成的义务消防队;1台配备手抬消防泵、火钩、灭火器、个人防护装备等灭火设备与消防宣传设施的简易消防车),从根本上改善当地农村防火条件。

3.3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消防公共设施

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把消防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力争逐年增长比例不低于当地gdp增长速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征收消防公共设施建设配套经费,改善消防队伍装备和消防公共设施。探索连云港新农村多元化消防投入机制,建立农村消防基金,鼓励社会各界资助消防事业。

3.4发挥派出所监管主体作用,及时整治火灾隐患

把消防监督管理纳入到派出所的日常工作,把消防监督管理的责任分解到各镇、乡、村的民警身上,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从而形成“所领导负责、专(兼)职消防民警具体指导、管区民警抓落实”的公安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消防部门要建立与派出所、安监所定期互动工作机制,通报阶段性的消防形势与防范重点,交流消防监管工作经验,提升派出所民警专业能力。要充分发挥派出所消防警务室职能作用,配备2~4名消防监督员,定期到所在乡镇的各村进行监督,从而使乡镇、村消防安全工作基本落实。要把消防工作纳入到公安工作总体目标,在工作考评和奖惩方面,与其他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评和同奖惩,激发派出所消防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5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新形势下,农村消防安全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护手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二者要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形成浓厚的符合各地特色的消防宣传氛围[7]。要讲究防火宣传策略与方式,在冬春火灾多发季节、春耕垦荒烧荒期、清明扫墓期间、秋收季节等火灾多发时期,可以采取通告、宣传车走村串户的巡回宣传等方式或者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播放和刊登消防知识与消息等手段,广泛地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把消防法律法规与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到新农村的普法教育中。通过乡镇派出所民警加强对各地农村治保人员、治安协调员、供电所电工等相关人员的消防培训,再通过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把消防知识灌输到农村基层。此外,要把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拓展到农村学校,做到真正把消防常识与消防法律法规纳入到中小学生的教育上来。

3.6发展多形式消防队伍,建立适合农村的灭火救援体系

在公安现役警力编制紧张的情况,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人口超过5万人或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的镇,要率先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村则要因地制宜地依托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建立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伍。依法建立乡镇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政企联建消防队及志愿者义务消防队。建立村民联户联防组织,制定执勤制度,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掌握初起火灾的扑救技能,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和巡查。争取用3年时间在农村逐步建立以镇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为主体、群众消防队或志愿者消防队为补充的消防队伍,逐步提高群众抵御火灾的能力。

4参考文献

[1] 王生春.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消防月刊,2003(5):6-8.

[2] 胡子荣.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34-35.

[3] 萧岩.浅析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理论界,2005(7):106-107.

[4] 杜峻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浅谈[j].山东消防,2003(11):49.

[5] 王宏斌.对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4(5):21-22.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以提高全系统消防工作管理水平,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力度,努力减少一般火灾事故,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坚持排查与整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牢牢掌控控制火险隐患的主动权,为我县建设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县建设系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兼职消防安全员:*

三、整治专项行动的范围和重点

此次建设系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的范围是:在我县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建筑企业、燃气企业、城市供水、出租公房、公园等公共聚集场所。

排查、整治重点是:建筑施工、高层和地下建筑施工现场、城镇燃气、市政公用事业、出租公房、公园等公共聚集场所等的消防火灾隐患。

四、工作步骤及工作措施

(一)自查排查阶段(10月16日—10月25日)

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所监管单位逐一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能当场整改的要督促当场整改;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督促企业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逐一填写附表,报送局安监办。

(二)集中整治阶段(10月26日—12月15日)

对自查报送的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认真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检查,集中整治。

1、整治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方面

职工宿舍、办公用房、仓库、食堂的火险隐患;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灭火器材的配备和设备;施工现场的消防通道及高层和地下建筑结构的消防水源等。

2、市政公用事业方面

一是供水单位的要害部位及重大危险源(点)消防器材的配备和完好有效情况;二是市政设施及灯饰工程的火险隐患情况;三是城市液化气储配站、调压站;液化气贮罐区、供气点的火灾隐患及消防器材设施情况。

3、出租公房的用电线路及承租户的用电、用火火灾隐患情况。

4、公园、园林景区的火灾隐患情况。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范文7

2011年,全区消防工作紧紧围绕年度责任目标,狠抓了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防止了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火灾形势的总体稳定。火灾“四项指数”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范围内,所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区各级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的高度重视、鼎力支持、密切配合、联动协作的结果。

二、责任目标完成总体情况

(一)消防工作“四项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各镇乡办事处均及时组织召开年度消防工作会议,部署本地消防工作,以责任书形式分解消防工作责任目标任务到村(社区)、行业系统单位及其内部班组、岗位,形成了人人头上有责任、有任务、有指标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防安全“责任链”体系。

(二)行业主管部门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区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划分,分别以《责任书》形式明确细化了消防管理职责,坚持季度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制度,调度工作进度情况,督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教育、卫生、文体广播等行业主管部门从落实消防责任、健全消防制度、完善消防设施和消防管理措施上严把“消防安全源头”关口,严格依法审批涉及消防安全的项目,有效解决了城乡消防规划、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装备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五)消防工作“四个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各镇乡办事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五园新村”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及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内容,深入开展了“无火灾村寨、无火灾社区”工作,大力推动镇乡办事处、村(社区)“一把手”负责制和“两长”建设,持续推广农村防火工作“十户联勤,五户联管”、“两分钟防火法”、“五类重点人员”管理“三大抓手”,围绕消防工作“八有”目标,督导开展检查、宣传,督促指导建立消防组织、健全消防制度、组建志愿消防队、完善消防设施、设置固定消防宣传牌和标语,落实消防工作“三大抓手”,定期入户开展消防安全检查,进一步夯实了农村社区消防工作“四个基础”。

三、存在不足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范文8

本规划内容含*区所辖的各乡镇、街道。森林防火不适用于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20*年至2*0年。

三、*区消防事业发展的现状

(一)“十五”实绩

“十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消防事业围绕建设“平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消防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消防技术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消防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社会消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我区消防事业在火灾防控、队伍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消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消防事业发展水平还不平衡。

我区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消防工作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地方和社会单位对消防事业重视程度不够,消防安全责任制还未得到有效落实;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不高,服务社会的消防产业尚未充分发展;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机制尚未形成,全民消防宣传氛围尚未浓厚。

2.消防安全布局尚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消防工作服务范围重点在城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消防工作服务范围将从原来以城市为主要服务区域,逐步向城郊及农村拓展。城市建成区逐步扩增,但公安消防站仍然维持原状,未达到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城市规划区内消防站布局,一般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和“普通消防站一般不应大于7平方公里;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仍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辖区面积,其辖区面积不应大于15平方公里”的要求。城市建成区内消防站不足,导致消防车到达火场时间较长,易贻误战机,致使火灾蔓延时间长,得不到快速控制消灭。

3.公安消防装备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区公安消防队伍的处置能力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等特殊灾害事故日益增多、处置难度增大的背景下,公安消防部队应对复杂的化工企业灾害事故、高速公路事故、社会意外事故等难度高、规模大的灭火抢险救援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现有消防车辆装备还难以满足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的需要。

(三)发展背景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实施消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1.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消防工作重点随之调整。

“十一五”时期,我区将加快推进富民强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目前,全区范围共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3200余家,个体工商户1213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易燃易爆化工企业50余家,涉及危险化学品种类100余种。其中,市高新园区和以巨化集团公司为依托的众多化工企业聚集,特别是氟化工企业,数量源源不断扩张。尽管企业在发展中加大了技改投入,但近年来化学危险品爆炸、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直接损失和影响范围随之扩大,甚至对参战的灭火救援消防官兵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我区系*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众聚集场所众多,一些场所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已成为危险源。随着我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化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事故明显增加,化学危险品爆炸、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现有消防装备难以应对处置。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公安消防部队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对公安消防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专业的训练以及相应的设施和基地。

2.人民群众对新时期的消防事业有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消防事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于消防安全的高要求与相对滞后的消防事业之间的矛盾。我区20*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34亿余元人民币,财政总收入2.2148亿元人民币,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对于消防安全问题也格外关注,这就要求政府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问题。社会消防事业虽然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消防事业必须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以满足日益富裕的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消防事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消防事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对农村重视不够,这也是近几年农村火灾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区未来几年的消防工作要关注农村,加快农村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增加农村消防站和专兼职消防队员的数量,提升已建专职队伍质量,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救人、以最短的时间灭火,真正构建起农村消防安全防护体系。

4.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消防事业加快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平安*”的战略部署,其主旨就是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保障社会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根本体现,这就要求积极推动全区社会化消防工作进程,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查改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和组织人员疏散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推动我区消防事业得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四、“十一五”期间消防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区消防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为主线;以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动力,遵循当前现代火灾预防、灭火、救援的客观规律,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综合素质,增强全社会防控火灾的能力,全面提升消防工作水平,为建设“平安*”、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改善消防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和有序推进的发展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协调发展,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消防事业的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立足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实际需求,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安全保障要求,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改善防火安全条件;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构建公共消防由政府负责、企业消防由企业负责、区域消防由区域合作联建共享、行业消防由行业统筹联建共享的消防安全体系和消防安全体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系统或行业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

2.注重整体和突出重点的建设原则。

要立足于消防事业的实际需要,注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统筹配置全区的消防力量,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不断改善防火安全条件。要以抢险救援体系为重点,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消防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3.统筹规划和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的原则。

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十一五”期间的消防事业发展,将消防事业发展投入作为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资金保障有力的消防工作建设推进体制,积极探索消防事业社会化发展的形式和途径,力争做到消防工作建设科学化、集约化、合理化和适度化。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十一五”消防规划,到“十一五”末期,全区基本建立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显著增强,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较大、重大火灾事故得到遏制,一般火灾事故明显减少,人民群众有较高的消防安全感;基本建立健全灾害事故救援体系和火灾防御体系,全社会对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的抗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具体目标。

——公共消防设施进一步完善。坚持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消防队员的增加、消防装备的配置与消防规划相一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城市消防建设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进一步完善公安消防配套设施,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保障城市和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公共消防设施“欠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消防安全布局更趋合理。从灭火救援的实战出发,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全力支持、配合加快西区消防站、市高新园区消防站、市经济开发区消防站建设步伐,使消防站建设辐射至农村,逐步形成城市、农村立体化的消防安全救援网络体系。消防站建设应按照接警后城区5分钟、郊区8分钟赶到责任区最远点原则进行建设。

——消防车辆装备进一步提升。坚持走“科技强消”战略,紧密结合“十一五”时期消防安全保卫工作需要和各乡镇、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不同的产业结构、生活环境,配置相应的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车辆装备。至2*0年,按规划要求新增的消防站按《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省消防部队消防装备配备标准》配置相应的消防车辆和装备;现有公安消防站在确保按标准配备消防车辆、器材装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装备结构,逐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力量进一步壮大。积极争取现役消防力量,积极发展地方消防力量。认真贯彻《*省社会消防组织管理办法》,加强航埠镇专职消防队建设,乡镇专职、义务消防队(灭火救援战斗队、消防安全检查队、消防知识宣传队)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行政村义务消防队建设得到全面发展,至2*0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建立义务消防队。积极推进合同制消防队员和文职雇员队伍建设,努力缓解现役公安消防警力严重不足的矛盾。

——消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高度重视消防信息网络的建设,以信息服务为纽带,实现无线调动、网络调度、统一指挥、互相配合,调度指挥系统最终达到实战管理目标,着力提高火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加快消防信息化的建设,提高灾害的监督管理和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共享能力,提高信息的综合利用率,为公安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构筑一个突发灾害救助体系。

五、“十一五”消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促进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通道建设。

按照城市消防规划,加快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通道建设。根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6-20*),城市道路每120米内设置1个市政消火栓,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米。消火栓的设置应与城市开发、老城区改造、新建工业园区和道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市政供水单位负责市政消火栓等消防供水设施建设,并着力解决消防给水管道因水量、压力不足达不到管网供水要求的问题,确保市政消火栓完好有效,满足灭火救援的供水要求。村镇应充分利用池塘、河流作为消防水源,并结合农村供水、水利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修建消防水池、消火栓、天然水源取水口等消防取水设施,树立消防水源标牌,提高村镇消防供水能力。要结合农村道路建设,畅通乡镇、村庄的消防通道。

2.加快消防站建设。

根据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和*省财政厅、公安厅、发改委联合印发的《*省公安消防部队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按照“符合标准、功能配套、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利用江南水乡水网优势,加快消防站建设步伐。

3.发挥市场调控作用。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推动建立火灾保险、金融调节机制,使保险承保、金融信贷与投保、借贷单位的消防安全条件互相制约,促进保险、金融和消防工作良性互动。加快火灾公众责任险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公众聚集场所的投保。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工作。至20*年,凡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范围的公众聚集场所,专兼职消防员配备率达到100%;到2*0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专兼职消防员配备率达到100%。对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单位应安装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100%持证上岗。

(二)完善城镇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

按照“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抓好城镇消防规划的制订、修订工作,并将消防规划纳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实施;对缺少消防规划或消防规划不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乡村和集镇建设规划,不得批准。新建城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在抓好总体规划的同时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同步抓好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航埠镇、石梁镇消防规划在2007年12月前完成编制,其他乡的消防专项规划要在20*年12月前完成。农村的消防规划要根据农村的特点,抓好消防水源、消防道路、消防安全布局等规划建设。

(三)进一步提高消防装备现代化程度

要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十一五”期间的消防装备,区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按照“种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配备,努力改善消防装备结构,提高消防装备水平。根据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综合考虑我区的财政情况、交通环境及产业结构和灭火救灾、抢险救援特点,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新增9辆消防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消防队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完善消防调度指挥系统,完成消防无线通信网改造。

(四)强化消防队伍建设

1.加强和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

按照“现役为主、多种力量、多策并举、综合治理”的建设思路,全面构筑“以公安现役消防部队为主力,以专职消防队为骨干,以义务消防队为基础”的社会消防力量新格局。要认真贯彻《*省社会消防组织管理办法》,根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要建立完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训、管、用、养”机制,重点要加大航埠镇专职消防队的消防装备和队伍建设,在20*年底达到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根据《*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转发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07年年底前建成村级义务消防队达到行政村总数的20%,20*年达到40%,2009年达到80%,到2*0年每个社区、行政村建立一支以当地公安派出所为依托的治安、消防工作“两合一”的治安联防消防队或群众义务消防队。

2.整合社会救援力量,提升灾害事故应变能力。

为提高社会抗御灾害事故的预警能力,发挥政府应对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每年应组织不少于1次的由公安消防部队参与的联合灭火救援演习。通过演习,逐步形成和建立起社会综合救援联动机制,提高组织和指挥水平。要按照“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从难从严”的训练要求,改进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对基层官兵的灭火基础理论教育以及使用操作各类消防装备的应用性训练,强化在高温、有毒、缺氧、浓烟等复杂危险情况下的实战模拟训练。

(五)全力整治以“三合一”场所为重点的火灾隐患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对重大火灾危险源、重点场所和重要区域加强消防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火灾隐患举报、评估、挂牌督办和公示公告机制,严格执行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制度,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对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对“三合一”建筑场所等易造成人员伤亡的行业、场所以及火灾隐患严重的区域,必须采取高压整改措施,积极开展治理,20*年前彻底消除“三合一”场所隐患。要加快消防安全型住宅建设,从源头控制,建立新的火灾防范长效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管理规定》,广泛开展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

(六)着力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探索针对不同社会人群而开展不同的宣传教育、培训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教育培训方法,建立形成“政府领导、各方联动、单位落实、群众参与”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保障机制和长期有效的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管理制度。

1.高度重视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根据消防宣传教育的职责任务,积极推进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要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把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工作议程。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利用舆论阵地进行宣传,并定期刊播消防公益广告,义务宣传消防知识,努力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要努力推进消防安全知识“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

2.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

各中小学要开展消防知识安全教育。科技、司法行政、劳动保障等单位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要切实承担起依法维护相关人员消防安全权益的责任。公安消防机构和单位要有计划地开展消防工程设计、施工、中介审图机构、监理等单位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制度。力争到2*0年,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消防设计、施工、检查维护、操作人员以及电工、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作业人员、人员密集的营业性场所工作人员和导游、保安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率达到90%,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培训率达到100%。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号〕和《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公发〔20*〕4号)等法律、法规和意见精神,把“十一五”消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发展。要定期召开防火安全委员会会议,及时通报规划实施情况和进度,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二)制定实施方案

要切实加强消防规划实施的计划性,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制定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对规划中确定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责任状,明确进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

(三)保证经费投入

按照财政部、公安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消防业务费管理办法》(财防〔20*〕300号)规定,根据市区财政体制,建立健全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将消防事业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要逐步加大消防经费投入,保障经常性业务经费和专项性业务经费有较快增长。对消防工作的基本建设经费、消防装备经费、合同制消防队经费、专职消防队经费,要有计划地安排,有效支撑消防事业发展。同时,结合规划要求,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安排落实项目经费,确保消防事业发展规划诸项任务圆满完成。

城管火灾防控工作总结范文9

Abstract: Most metropolitan fire brigades (stations) are located in the downtown in China, while the petrochemical park is far away from the center city or is a separate area, so in the event of an accident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support of the metropolitan fire brigade (station). The fire facilities in the surrounding towns are often very lag, which is difficult to support the chemical type of accident fi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关键词: 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建设现状;规划对策

Key words: chemical industry park;fire station;construction status;planning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301-03

0 引言

我国是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大国,近年来石化类工业园区正在快速增加,工业园区的规模化、集中化发展有利于石化产业地升级改造。但是,我国石化企业众多,由于历史原因,在布局和选址方面不尽合理,对区域生态安全及周边城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等特点,且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多为高温高压、连续反应状态,因此存在较大风险性和危险性,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泄漏等安全生产事故从而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1 石油化工园区安全事故特点

多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事故表明石油化工园区火灾事故特性不同于城镇火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因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及使用的初级化工产品大多是易挥发、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料常常并发火灾和爆炸事故,且具有火灾事故突发性强,蔓延很快,火势迅猛等特点。

②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高温高压或深冷负压状态加大事故风险。高温、高压环境增加了可燃性及事故影响范围,也容易引起设备管路接口变形或物料泄漏;设备负压有可能因设备气密性减弱而吸入助燃的氧气,与可燃物料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设备低温深冷运行也存在管路堵塞或破裂的危险。

③石油化工园区设备装置繁多且复杂,炉、塔、罐,泵、器布局密集,管道纵横;在生产过程中一旦阀门错开、参数失控、部件失灵、通路受阻或运行中断,引起连锁反应,易形成立体火灾。

④可燃性液体具有的流动性使火灾难以控制,流动性火灾随低洼地势蔓延,容易造成大面积燃烧。

⑤石油化工园区动力能源较多,火源、电源、热源交织混杂,也易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引发源。

2 现有消防队(站)现状

目前,我国现行消防规范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该法规是基础法规,专项性和深度不够。各类消防队(站)建设一般采用的依据是《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等,这些规范更适合城镇消防队(站)的建设,而针对化工园区火灾爆炸的特殊性尚无相关的消防队(站)规划与消防力量配置的标准或规范。城镇消防和园区消防从消防站配置、装备、消防灭火物资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化工园区一般远离中心城市或者独立成区,发生事故很难获得城市消防队站的支持,周边乡镇公共消防设施往往非常滞后,很难支援化工类型事故灭火。

②化工园区消防队站扑救对象与城镇火灾差异较大。化工园区最显著的消防特点是爆炸引起火灾和火灾中发生爆炸,主要服务对象是石油化工企业及水、电、气、热等公用工程管线管道。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类型有塔、器、炉、罐、泵、机等。这些装置灭火需要高度的专业性指导,消防队员面临危险往往要大于城镇居民火灾,不但要消灭或控制火情,而且要防范危险品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③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对人员、装备、物资等具有特殊要求。车辆装备上看,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应对火灾事故除了大量用水之外,还需大量消防泡沫用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灭火,消防车辆除了一般的水罐消防车外,还得配备举高喷射消防车、泡沫干粉联用消防车、移动式消防炮等远距离灭火车辆。从人员装备上看,除了必须配备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消防防化服,还需要有毒气体探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酸碱测试仪、热像仪等必须的消防器材;从消防物资准备上看,除了必须的消防水源及消防栓外,还需配备必要的泡沫站、油类回收带、堵漏沙袋等应急

物资。

④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建设运行方式更为复杂与多样化。化工园区消防站更多地从投资主体分为公安消防站、政府企业共建消防站、大型企业单建消防站、多企业共建消防站等多种方式。化工园区消防队(站)更多地依赖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入驻的企业责任。在运行方式上更为复杂与多样化,完全由政府财政支出较为困难,更多地依赖政府、企业及社会共同出资建设。

3 石油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建设对策

3.1 基于事故风险控制防范层次匹配消防救援体系

化工园区企业的生产装置高度密集、技术工艺十分复杂,企业对意外事故风险一般也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监控与处置规范。风险防范控制系统包括以下三个层次:①可编程控制器PLC,用于实现单个生产装置的调整与控制;②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多个装置的功能与协调,能控制设备与装置在异常状况下不发生危险,如在必要状况下能控制装置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或装置中去;③安全联锁控制系统ESD(也称紧急停车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按照安全独立原则要求,独立于DCS集散控制系统,其安全级别高于DCS。在正常情况下,ESD系统是处于静态的,不需要人为干预。ESD作为安全保护系统往往凌驾于生产过程控制之上,实时在线监测装置的安全性。

化工园区企业对于第一个和第二个层次(PLC、DCS)的危机事故应该能够进行自我判断与处置,一般不会发生重要安全事故。当发生第三个层面(ESD)故障时,企业自身消防救援能力应能采取应急反应,企业应急预案应能紧急响应。如果以上三个层面系统全部失控,生产企业的整体安全状况面临失控,必须向外发出危险与求救信号,周边公众需要紧急疏散,企业应急消防力量及其它应急救援力量需要马上参与或准备应急救援。

3.2 化工园区必须独立建设自身的消防救援体系 化工园区一般远离中心城市或者独立成区,发生事故很难获得城市消防队(站)的支持,周边乡镇公共消防设施往往非常滞后,很难支援化工类型事故灭火,因此化工园区必须独立建设自身的消防救援体系及应急救援预案。

3.3 提升特勤与增强型消防站应急救灾能力 多年来化工园区安全事故救援实践表明,化工园区消防队(站)的装备水平及快速扑救能力是应对事故的关键因素。大型火灾爆炸事故更需要以处置化工火灾和特殊灾害事故为主的增强型消防队来应对,即需要针对化工园区需求在特勤站、战勤保障消防站的基础上提升装备水平。根据园区大小必要时在特勤站基础上考虑增强型消防站建设,具体建议为:

①增加消防队(站)建设规模。在特勤站基础上,增加车辆、装备的种类和数量,增强人员配备,扩充建筑面积和训练场地面积。增强型消防站建筑一般面积不小于8000m,建设用地面积应不小于15000m,临港型化工园区还需考虑水上消防站或水路联用消防站的设置。

②增加特殊消防车辆配备。在一般消防车辆基础上增加特殊消防车辆,建议消防车辆不少于9辆,车库位不少于10个。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大型工程机械车、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车、举高消防车为必配车辆。

③提高消防器材装备性能。针对化工园区增加应急救援器材和特种装备的配备,加大战斗员防护装备和常规器材装备的备份比,使器材装备配备针对性化工园区火灾爆炸事故的针对性更强。

④扩充消防人员配备数量。按照6人一台消防车标准,增强型消防站队员最低不少于45人,人员可以由公安现役官兵、合同制专职队员、职业安保人员等共同组成,形成多种方式消防队员配备。

⑤明确消防泡沫等特殊灭火药剂储备。《城市消防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对灭火药剂未作明确规定,在化工园区火灾事故中却必不可少。对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建议特勤站与增强型消防站泡沫灭火剂不应少于30吨、干粉不应少于5吨。另外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剂应对可燃液体、气体火灾。

3.4 完善园区消防队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消防队(站)基础设施是保障其完成救灾任务的重要前提,基础设施需要与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同步完成,包括消防供水系统、消防通讯系统、消防通道与停车场、消防应急事故池等。化工园区消防水源主要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河水、海水、回收水等五大类。在发生重、特大火灾,火灾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应保障消防水量的供水安全,建议采用双水源方案。消防通道是实施消防灭火的重要通道,消防通道必须满足大型消防车辆通行到达事故现场。大型停车场是应对特大型火灾事故的重要转运场及临时避难场所。

消防通信系统应该整合110、120、119实施三网联动,园区内的消防通信系统应与上级系统联网,并纳入区域统一处置接警、消防队(站)调度、医疗、指挥等多部门之间的联络与调度。大型石油化工火灾由于作战时间长,无线电台通信设备,要尽可能强化配置,也有必要配备通信中继台、车载台等设备适应远郊地区通讯需求。事故应急池是应对污染物扩散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应急处置和各企业土地使用效率,大型化工园区应统一规划事故应急池的

建设。

3.5 探索共建共享的消防队(站)建设运行机制 积极探索化工园区建设消防队(站)的模式,按照“共建、共享、共担”的指导原则,鼓励采取自建和共建的模式,建设类型包括政府企业共建站、企业自建站、企业共建站等。推行消防员职业化,面向社会扩充消防力量,可优先录用消防部队退伍人员及熟悉化工生产工艺、掌握相关应急处理技能的人员。政府企业共建消防站的建设和运行费用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人员由消防现役官兵和政府合同制消防员构成,建设级别定位为一级站或者二级站。企业自建、共建消防站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全部由企业独立或者合作出资,人员由企业合同制消防员构成,一般建设二级消防站或者微型站。

4 结语

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全面转型过程中,能源及重化工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面临安全形势仍然很严峻。需要针对石化产业特点重视石油化工工业园区消防安全体系的建设,认真分析总结化工园区已发生事故教训,积极探索消防和救援体系建设,通过强化消防队(站)建设、消防基础设施、生产装置本质型安全设计等系列工作,来实现化工园区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家层面也应进一步深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专项标准。

参考文献:

[1]李颖,杨玉奎.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探讨-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2,26(7):84-86.

[2]威利军,多英全,于立见.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主要内容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16-19.

[3]刘艳军,李传贵,汪卫国,魏振宽.化学工业园区消防规划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3):46-48.

[4]孙玉平,郭敏.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消防调研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