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背景音乐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4-10 13:55:09

背景音乐论文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1

现如今文化的多元化对传统音乐尤其是民间音乐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土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本土音乐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2006年5月20日,紫阳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憾的是在国家已经公布的两批传承人名单中,紫阳民歌作为首批入选项目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位入选部级传承人目录,紫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让人甚是担忧。由于时代的变革,时尚文艺的影响,许多传统文化艺术落入了“边缘化”,喜爱紫阳民歌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而大量的年轻人对民间艺术则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在学校音乐课堂中开设紫阳民歌,把紫阳民歌纳入到学校音乐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紫阳民歌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紫阳民歌走进校园

(一)营造和谐的民歌校园氛围

培养大学生不光要构建知识体系,还要树立理想、陶冶情操、塑造人格,这就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包括物质外壳、制度构架和精神核心三部分,成为一种无形的“营养汤”,在“浸泡”和“渗透”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成为一个携带了学校精神的、具备独特文化品格的人。紫阳民歌的校园宣传离不开营造良好的校园民歌学习氛围,成立民歌兴趣社团、张贴有关紫阳民歌的海报图片以及定期的举行民歌表演大赛、开办校园文化节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可以使我们的紫阳民歌得到更大的传承与发展。

(二)构建积极的民歌课堂氛围

只有将紫阳民歌列入本土的音乐课程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课程永远是教育的灵魂核心,本土的音乐课程可以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紫阳民歌的课程开发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在题材选择上应多选择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题材,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与紫阳民歌进一步接触。本土的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要建立起学生对本土音乐的感情,只有热爱本土音乐才能把它更好的传承下去。优秀的民间艺人是紫阳民歌得以传承的根基所在,邀请这些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走进课堂可以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紫阳民歌,在与民间艺人面对面的交流中,同学们也可以进一步的了解紫阳民歌的精髓所在。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让同学们走出去向民间艺人请教学习,鼓励同学们自主创新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将紫阳民歌发扬光大。

(三)组织多样化地民歌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同学们获得知识的另外一个良好途径,在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同学们参与课外的音乐实践活动以及采风,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紫阳民歌的美,促进同学们对本土音乐的热爱。通过走访民间剧团,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到演出中,使同学们切身体验到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增强同学们对本民族文化及音乐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三、紫阳民歌的传承

(一)相关机构抢救

对紫阳民歌的继续传承需要各方面、各部门出台一些相关的保护政策。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文化部门需组织专家对紫阳民歌进行汇编、整理。对其出处、曲谱、伴奏乐器等通过录音、录像以及拍照等途径完整地记录下来。相关剧团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把最动听的歌声传给大家,以期培养更多的民歌传承人。

(二)社会重视

紫阳民歌的传承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引导企业与个人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强大的经济支持才能有力的保证紫阳民歌这一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如果本土的音乐文化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只会让其陷入自生自灭的困境。

(三)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说加强家庭教育,把本土音乐文化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只有这样,紫阳民歌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2

[关键词] 电影;背景音乐;音乐分析;情感体现

サ缬笆且恢挚萍挤⒄沟谋曛,也是一个时代的艺术象征。自19世纪末期电影诞生以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的单色调到彩色的多色调、从胶片到数码,这些发展不单纯是电影自身的发展也是科学的进步。人们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视,审美观也有了质的变化。电影背景音乐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电影背景音乐是现代音乐体系中的一种直接、立体的音乐传播方式。种种传播方式又被现代人所能接受。所以电影背景音乐就成为现代音乐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了。电影背景音乐的情感体现,概括说,就是电影背景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可以渲染背景气氛、抒发内心情感、深化主题思想,电影背景音乐同时也是一种高利润的商品。电影音乐具有商品的属性与价值。电影背景音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有哪些情感体现呢?本文从电影背景音乐、电影背景音乐的分析及电影背景音乐的情感体现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ヒ弧⒌缬氨尘耙衾

サ缬氨尘耙衾钟惺本拖褚惶踅醮,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联起来,这就是音乐独特的综合作用。是电影背景音乐独具特色的功能之一。电影背景音乐是对画面的动作效果以及影片的时代气息、民族色彩、民间风格方面做出了一定补充与阐述。电影背景音乐是根据电影画面及特定生活场景的需要,把握住具体事物、具体人物、具体场面以及具体音响的特征,为画面提供一种声音的艺术形象。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电影创作源于社会生活,而电影背景音乐的风格也与电影创作的历史背景、民俗文化保持相对统一,电影背景音乐应当准确反映及表现出电影作品的内涵。电影背景音乐是电影总和艺术的灵魂,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艺术,它是现代人类在精神世界上的一种食粮,它满足并提高了社会的审美需求,是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文化。电影背景音乐是以情感为媒介,同时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影响着人类的发展。电影背景音乐对社会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

(一)环境的衬托

ヒ衾挚梢晕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例如故事片《人到中年》(作曲吴大明)。它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来表现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中年知识分子的现状,表达了其群体的内心世界的压抑感和矛盾的心理发展过程。为此,整部影片的情绪基调是“淡淡的伤感、深沉的表达”。作曲家吴大明根据剧情总的发展过程,选用一段淡而雅的音乐加上丰富的作曲手段作为这部影片音乐的主旋律,并采用了独特的配器手法,只用了弦乐队和几件有特色的乐器,以非常简洁凝练的音乐语言,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种复杂的心理之情。这种情绪的音乐在片头音乐中有较完整的展示,在影片的中间也有所流露。故事片《不该发生的故事》的后部及尾声,几个连续的写景镜头加上欢快的背景音乐,把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描写得有声有色。在这里,是背景音乐展示了人们的喜悦心情。

(二)时代特征

サ缬耙衾挚梢愿据影片的时代背景,选用那个时代特有的乐曲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每个时代的乐曲或歌曲,在内容、音调、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可以运用这种音乐为影片制造背景气氛,以达到渲染影片时代气氛的作用。在影片《刘三姐》中,女主人公划船唱歌向人们表述自己的不幸,这段画面配的音乐是典型的广西壮族的民间音乐。这段音乐告诉了人们故事发生的年代。影片的这段画面借助民间音乐真实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氛。故事片《路边吉他队》中,是主题音乐把人们带到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吉他代表了时代的气息,同时音乐也反映了时代特征,展现了一批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三)地方色彩

パ∮镁哂械胤教氐愕母枨、戏曲、曲艺的音乐为电影音乐所用,即可为影片营造渲染出一种浓厚的地方色彩来。也是电影音乐创作的主要来源和表现手段。

ビ捌《北斗》音乐则选用陕北的民间音乐作为素材,突出唢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音乐风格粗犷激昂,表明故事的发生地在陕北。影片《甲午风云》吸收了广东、山东民间音乐和戏曲,影片《李双双》的音乐,用的是山东民众最喜爱的乐器――雷琴为主奏乐器,影片《五女拜寿》选用江南戏曲越剧曲调为主要素材并贯穿全剧,则为这部发生在苏州的戏剧故事影片渲染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四)民族特色

サ缬氨尘耙衾指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又为影片渲染了民族特色。故事片《五朵金花》,选用富有鲜明的彝族民族特色的音乐,其中好多插曲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以新疆塔吉克族的民歌旋律创作主题歌与插曲,歌唱家李世荣的精彩演唱,体现了故事发生在新疆塔吉克民族聚居区的民族风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影片《东方红》中的赞歌,由歌唱家胡松华先生演唱,全曲洋溢着蒙古族的特色;影片《沙漠的春天》是阿拉腾奥勒的精彩创作,把具有浓厚的蒙古族音乐旋律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丰厚的民族音乐,为我们的电影音乐创作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是丰富的电影音乐的源泉。

ザ、电影背景音乐分析

ピ谝獯罄影片《父子深情》中一首格调清新、感情亲切的乐曲多次出现,贯穿在整部影片之中,参与并推动剧情的发展,增强影片的感染力。乐曲一直伴随到终场。这首乐曲在影片中四次出现,每一次都与主人公的命运紧密相连,成为影片不可缺少的剧作元素。再如影片《开国大典》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其后,和其他领导人拿起铁锹,铲起黄土……在慢镜头中,黄土纷纷扬扬飘洒而下。与这段画面同时奏响的是缓缓而起的交响音乐,在宣读碑文的过程中,音乐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音符中饱含着悼念先烈的沉重感;音乐在这里所起到的揭示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这段音乐不仅起到了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部影片的艺术品位。“音乐是影片的其他成分的作用的继续、发展和深入。”影片中,从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到举行开国大典,这在视觉画面上已经交代得非常清楚了,但开国大典深刻的内涵,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伟大意义,很难从画面上体现出来。而此时的音乐担负起这个任务,雄壮宏伟的音乐象征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豪迈气概,象征着中华各民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

ピ谟捌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可以是画内音乐,也可以是画外音乐;可以是乐曲,也可以是歌曲。

サ缬耙衾肿钌贸さ囊彩墙沂救宋锏哪谛氖澜,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是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

ト、电影背景音乐的情感体现

サ缬爸所以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直接的、真实的情感所带给人们的撼动。电影艺术如同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无论是其故事内容还是片中音乐,其产生的根源都是来自于社会生活。因为艺术的本身就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情感也蕴涵在其中。电影背景音乐是一种综合性的与时俱进的艺术形式,它是现代人类在精神世界上的一种食粮,它满足并提高了社会的审美需求,是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文化,电影背景音乐是以情感为媒介的。电影背景音乐最大的长处,在于可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物最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电影借助背景音乐的主要目的,是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交融。电影背景音乐在意识形态与精神的需求上都会给人类很大的满足,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发展。电影背景音乐对社会的综合影响巨大,在我国各阶段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现实作用。电影背景音乐蕴涵着巨大的能量,能促进、陶冶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可变精神食粮为物质行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功能的体现,这种巨大力量的产生,是通过那些美好的电影音乐来加以实现的。电影背景音乐能够赋予人类具有崇高精神的思想境界,能不断地熏陶着人们的社会美德,它对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伴随人类社会进步的电影音乐艺术,将会把人类引向温馨、和平与幸福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云阶.论电影音乐[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2] 孟翔.中国电影音乐的教育功能[J].电影文学,2009(12).

[3] 罗展凤.电影音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4] [法]皮埃尔•贝托米厄.电影音乐赏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5] 贾培源.电影音乐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

[6] 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7]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3

(石家庄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行为举止训练是护生进入护理技能学习之前对相关护士礼仪的学习、认识及体会。通过对背景音乐的应用,实现了行为举止的舒美流畅,使护生感受到了护理的美之所在,提升了护生的自信度。【关键词】背景音乐应用;行为举止;训练【中国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38-01 自从护士礼仪做为章节内容纳入到护理学基础理论课后,针对护士行为举止的学习,我们设置了4个学时的相关训练,包括平时的行、站、坐姿及工作中的各种姿态,从初始之口令式分节动作的整齐划一到现在背景音乐烘托中动作的舒美流畅,使护生感受到了护理的美之所在,提升了护生的自信度。1.行为举止训练课的设计 依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行为举止做为护理学基础理论课课程的章节内容,理论讲授2学时,重点介绍护士平时和工作状态中的行、坐、持物、操作等各种姿态。通过讲授,护生从理论层面理解了人们在履行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义务过程中,每个人的思想、行为都遵循着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准则和规范,就护士的职业特点而言,在遵循人们公认的规范和行为的准则中,其言行举止要求更为严格[1]。为了让护生能够体现出护士规范的行为举止,行为举止理论讲授后紧接着是4个学时的训练。训练前根据学员人数将其分组,学员按照教员的指导自行编排护士的语言行为和行、坐、操作等肢体动作,其流程是在口令指引下以分解动作来完成的,要求在练习中突出语言美和动作美。前2个学时以学员自主训练为主,后2个学时,则以练习室为单位,为参训教员和全体学员呈现完整的行为举止表演,表演结束后推选出优胜者。2.行为举止训练课的实施 行为举止训练课的实施,经历了从简单流程到臻于完美的过程,尤其是背景音乐的应用,学员们不仅享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更初识了“护理是一门最精细的艺术”。(1)背景音乐的选择 根据学员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和训练的内容,我们请学员参与选择了几首经典背景音乐曲目,如《故乡的原风景》、《雪的梦幻》、《安妮的仙境》、《春野》、《童年》等,练习课前请同学在教室播放,以广泛征求意见,85%的学员表示认可。练习时,依据学员对所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播放背景音乐,播放的音量参考病房环境中有学者建议的,播发的音量控制在60~70dB[2],声压级以高出现场声音4~6dB 较为适宜,音量过小被现场噪音淹没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音量过大又会变成一种扰人的噪音,使人感到不安和浮躁[3] 。音乐的选择和播放音量的控制,使学员仿佛置身于医院的病房,感受到的是一份平静与宁和。(2)背景音乐的应用 背景音乐是指与主体的意识行为无直接关系,是通过非音乐鉴赏环境这一媒介间接的作用于主体意识行为的音乐,是一种能创造轻松愉快环境气氛的音乐[4]。我们将4个学时的练习课分步骤完成,前2个学时不使用背景音乐,学员只需听教员口令将行为举止训练内容,按流程进行并达到整齐划一即可。后2个小时应用背景音乐,由各班班长发出指令,学员在背景音乐下,用角色扮演形式演示护士与患者、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领导、护士与陪护、护士与患者家属的语言沟通,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护士在工作中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行进时的背景音乐播放,提升了学员的美感,各种护理操作模拟中的背景音乐播放,即平缓了护生的压力又减轻了患者的紧张,90%的学员认为这种训练模式提高了她们的自信度。 通过应用背景音乐,打破了传统中枯燥的无声练习,增加了护生的情趣,增进了教员与护生的情感交流,达到了以护生为中心的学习目的。参考文献[1]刘军、王培华 护理学基础理论.北京:出版社,2007.[2]史琼、樊嘉禄、叶建国等 音乐治疗的历史及展望[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1):1044~1046[3]王连才、黄莉、陈惠珍 音乐疗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6):364~365[4]邹月菊 背景音乐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13(6):838~834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4

【关键词】对话理论;音乐;文化意义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由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影片因为感人的故事和动听的音乐元素,被媒体和评论家称为法国民众的“心灵鸡汤”。这部影片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因参加母亲的葬礼回到家乡,他的朋友佩皮诺送给他们的马修老师遗下的日记,马修老师是他们的音乐启蒙老师,于是皮埃尔开始回忆以前:一群叛逆的寄宿学校的问题孩子们在马修老师的感召下组成合唱团,唱出他们动人的天籁乐章。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精神审美体验,还有声情并茂的、形象直观的感官审美之旅。苏联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创造的“对话理论”展示了一个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真实的艺术世界,其对于影视文化传播的意义其一是其敞开性,本文试图运用对话理论对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从音乐视角进行分析。

一、对话理论分析音乐

苏联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指出对话是人类生存的本质。其的对话理论是建立在“自我”与“他者”关系之上,他一直认为主体建构只能放在自我和他人的对话与交际环境中去实现。在巴赫金的概念里,“自我的获得不是自我的封闭,而是自我的敞开,自我的开放性”。“他者”则更多地表现在精神思想方面。作为重要视听元素的音乐是创作者思想的产品,具有他者的性质。并且音乐本身,在《放牛班的春天》中不仅是凝聚问题少年的工具,也担负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表现生活的表意作用,自然就具有了对话的性质。于是,音乐就像文学作品一样,既存在于剧中人物的内部对话中,也存在于创作者、观者、世界的大型对话中。它既可以是对话的主体,也可以是对话的载体。

电影是音画艺术,眼和耳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器官。电影从无声阶段发展到有声阶段,声音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电影这门艺术的表现手段。《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的声音元素极为有特色。片中音乐的出现主要以背景音乐和演唱音乐为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它们体现了对话的“自我”和“他者”的双主体性。

(一)背景音乐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整体都在欢快、圣洁的音乐中度过。片中的背景音乐担任了电影的叙事功能。其中有:

1、预示环境的背景音乐。片中老师马修来到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时,音乐起伏较大,先是低沉缓慢的和声,然后在低音上出现跳跃的高音旋律。高音和低音声音符号的搭配,表现了死气沉沉的寄宿学校里活跃着一群精力无限的少年,这种高低音不和谐的组接形成的话语,表达着现实环境中充满了不和谐。

2、表现人物和谐关系的背景音乐。片中老师马修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理想一段,背景音乐轻柔、舒缓,音节流畅、旋律优美。此时音乐表达了老师和孩子交流的通畅和谐,完成了马修与学生间交流感情的作用。其中音乐所体现的平等和谐,构成了文本中人物间的对话的氛围,是创作者和文本的对话、创作者和观者的对话、创作者和世界的对话。

3、表现事件冲突时的背景音乐。片中第一次音乐强起是马修发现自己的包不见时。强烈起伏的音符仿佛在对观者说“快看,发生什么了”、“猜猜谁是小偷”,而影片观者集中的注意力正是对此的良好回应。对话的开放性导致了其必然具有的多义性,于是强起的节奏激烈的音乐也表现了老师马修心理的重大变化。

4、作为主人公内心独白时的背景音乐。影片中老师马修有大量的独白。马修晚上伏案创作音乐时,音乐既是主人公创作的对象、对话的对象,也是实现主人公马修与观者、与世界的对话的载体,同时也是实现影片创作者与观者、与世界对话的途径之一。

(二)演唱音乐

电影中的音乐除了有担任叙事功能的背景音乐外,还有揭示影片主题的演唱音乐。这既是影片中主人公所合唱的歌曲,也是深化影片主题的音乐语言。

影片中,老师马修将问题少年们组成了一个合唱团,合唱团在马修的带领下演唱了《看看你经过的路上》《海面上的清风》《夏日的微曦》《风筝》《黑夜》。作为一部外语片,打动我们的并不是优美的歌词,给我们带来喜悦的是孩子们灵动的歌声。轻柔干净的声音,舒缓庄严的旋律,使人的心灵如同经过洗礼。“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在孩子们的合唱中,有音乐内部独唱和齐唱的对话、高音和低音的对话、“男女声部”的对话,有创作者和文本、文本和表演者的对话,也有文本和观众、表演者和观众的对话。并且这样独立、自由、平等的声音还带领着观者进行了一次自己与灵魂的对话。“文本和读者的开放性决定了文本和读者的对话是个开放的、未完成的过程。”

二、文化意义

用对话理论分析影视作品,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熟知的事物。将目光透过表象,投向作品的深处。作品中的音乐具有独立性和内在自由性。巴赫金指出:“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无论音乐作为对话的主体,还是作为对话的载体,都在进行着对话中语意的表达。音乐作为对话的主体,与创作者、表演者和观众间存在着一种平等的、自由的对话关系。可以通过本身音符的高低、节奏的快慢、旋律的不同,来与对话对象进行沟通。不同音乐的创造就是为了不同的对话。多样自由的变化构成了音乐对话的开放性。音乐作为创作者与观者对话的载体,通过创作者的编码和观者的解码,完成意义的传达。由于传者和受者的差异性,自然在理解上会有差异性。于是开放的意义系统自然会引起对话。巴赫金指出:“世界是敞开着的,是自由的;一切都在前头,而且永远只在前头。”合唱“把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但不是汇成一个声音,而是汇成一种众声合唱;每个声音的个性,每个人真正的个性,在这里都能得到完全的保留”。

影片中的音乐本身是由各自独立、具有自身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每一种声音都有相对的自由和独立性。平等独立的声音经过不同的组合,构成了音乐丰富开放的话语进行着对话。这里面不仅体现了文化的平等、开放,也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自由融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一个解读文本的工具,更展现了一种文化价值的趋向,一种通过对话沟通解决问题的哲学思想。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感动落泪的电影。影片中没有色情、暴力、追逐、凶杀等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元素,有的只是直接深入观众心灵的音乐,让观者在观看的时候与世界、与自己进行了深层的对话,这也是巴赫金对话理论所涵盖的。

注释:

[1]顾倩.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中“自我”与“他者”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

[2][4]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40.

[3]渠红丽.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读者和文本的对话关系[J].科技信息,2007(6).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5

[关键词]《卧虎藏龙》;音乐艺术;电影;李安

《卧虎藏龙》是由台湾著名导演李安2000年执导的一部电影武侠影片,这部电影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十项提名。《卧虎藏龙》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韵味,影片通过展示一段古代的江湖恩怨,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江南风情以及武侠电影的全部成功要素,影片具有东方特色的唯美艺术品质。这部电影的音乐尤其令人感动,它是东西方音乐艺术的完美融合创造出来的艺术佳品,并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和“最佳主题曲奖”的提名。

一、电影《卧虎藏龙》概述及其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一)电影《卧虎藏龙》简述

武侠片《卧虎藏龙》在中国的动作影片史乃至中国的电影史上都是一部划时代的影片,影片制作精良,表演细腻流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朴、厚重和大气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唯美艺术品质,自播放以来便为影迷们所喜爱。影片的导演李安在这部电影中第一次运用了好莱坞式的艺术创作手法,并向国际审美标准看齐,制作出一部具有国际水准和影响力的动作影片。《卧虎藏龙》的成功是全方位的,其中的音乐也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无论是主题曲还是背景音乐,从创作至运用影视音乐手法都独具艺术匠心,达到了音乐同电影的画面、情节乃至影片的深层寓意的完美结合,《卧虎藏龙》堪称是动作片中电影音乐运用的成功典范。

(二)电影《卧虎藏龙》中音乐艺术的表现力及作用

1.影片的主题音乐贯彻整个剧情,昭示影片主题。该片的主题音乐是由国际著名作曲家谭盾所创作,音乐的主奏乐器为吉他等弦乐,采用的是西方式的音乐结构与音乐创作手法,这段主题曲充满东方韵味和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美感。其中的点睛之笔是大提琴的运用,大提琴所具有的低沉而优雅的音乐凸显出东方文化的故事演绎中独特的厚重感,使观众享受到“娓娓道来”的艺术魅力,并与影片具有的悲剧性色彩有机融合,起到有效的衬托作用。《卧虎藏龙》的主题音乐完美地体现出了音乐创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影片故事内涵的深刻理解,作者通过中西方音乐相互融合的手法将中国音乐的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主题曲中,赋予了这部动作片以更为深刻的寓意和更大的文化价值。

2.影片的背景音乐烘托现场场景,营造现场氛围。此片的背景音乐大都出现于影片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进行感情碰撞的时机,音乐有效突出了电影中的爱情主旋律,片中的背景音乐旋律总体表现出一种唯美和凄婉的艺术美感。音乐中大量运用笛子和二胡等乐器,再配合以柔和的女声,使得音乐显得空灵和缠绵,更加突出了影片中的情感主题。该片的场景音乐的运用也十分独到,由于影片的故事在空间上存在着大跨度,使得片中的场景音乐可以通过多种风格加以表现。在玉娇龙同罗小虎于新疆相遇时,运用的场景音乐中充溢有极其强烈的民族音乐特征,西域音乐元素被巧妙融入场景音乐之中,使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场景音乐达到了有效烘托电影情节的效果。

3.声画合一的音乐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人物场景。电影的第一段动作镜头是片中的两个女主角进行打斗的情节,在这段打斗戏中,打斗与追逐的艺术情节展现为动作片树立起了一个典范性的镜头,而背景音乐采用的是声画同步的艺术手法,音乐由中国传统艺术乐器打击乐所组成,密集与紧促的音乐鼓点节奏同两位女主人公的打斗动作有效融合,并通过恰到好处的剪辑,使得紧张、激烈的情节变得愈加使人绷紧神经,观众通过这扣人心弦的镜头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感官体验。这段充满艺术性的打斗戏与行云流水的音乐相配合,为影片贡献了一个经典片段。

二、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精美音乐分析

(一)主题音乐:映射故事的情节及发展轨迹

所谓主题音乐指的是电影中表现其主旋律的音乐,主题音乐贯穿于整部影片之中,主题音乐因影片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有的电影采用流行音乐或名曲作为主题音乐的原声。在一部影片中,主题音乐对烘托电影的主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设计的主题音乐可以使观众的思绪进入到影片的情境之中,使观众的情绪同影片中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纠缠在一起,或壮怀激烈,或扼腕叹息。成功的主题音乐风格应与影片的背景相得益彰,以衬托出影片的主题。

在《卧虎藏龙》中,音乐创作者谭盾一改以往的古典拉丁式的华丽风格,主题音乐采用三段式,并配之以吉他和弦同提琴的协奏的清新乐曲,为观众构筑起一个既有刀光剑影,又有缠绵爱情,同时配有无际大漠的风光完美音乐境界。《卧虎藏龙》的情节以及感情纠葛都发生在美丽的大自然背景当中。该片的主题音乐采用二胡主奏,而乐队起到为主题旋律作背景衬垫的作用。主题音乐给人的感觉是荡气回肠和催人泪下,达到了应有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主旋律对爱情戏的衬托更是达到了艺术的至臻境界。

(二)背景音乐:渲染影片中的故事现场氛围

该片的背景音乐出现于李慕白与俞秀莲和玉娇龙与罗小虎之间的几场感情戏中,此时的背景音乐以唯美的艺术风格有力地表现出爱情元素,音乐听起来动人心弦,由低沉的二胡曲调开始,随后是弦乐与管乐相配合。这时,原本低沉韵律的铜管乐器出现一个上滑音。当背景音乐进行至一半时,一只二胡出现二度滑音,有如扬琴推弦,凄婉的柔情氛围被立刻烘托出来。直至结束,这段背景音乐的节奏全部被太鼓与锸所固定。而定音鼓成为渲染情绪色彩的一个点缀。乐器中除管弦和失真的吉他外,配合以柔风细雨的女声吟唱,镜头在音乐的衬托下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而主奏乐器仍是一种电子合成的音色,有如吹笛子发出的气流声,充满了质感。

(三)场景音乐:表达人物内心的心理变化

场景音乐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不同场景音乐用以烘托影片的不同场景。所以,任何一段场景音乐都是专门为特殊场景所设计的。场景音乐又与背景音乐存在一些差别,背景音乐具有相同的曲风和基调,背景音乐一定要同影片的主题与情感基调协调一致,场景音乐可以在一部影片中存在较大变化,它完全出于烘托影片的情节与内容的需要,以有利于表现情感为标准。

《卧虎藏龙》中场景音乐出现的变化全部由于影片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场景的需要,例如李慕白同俞秀莲进行深情对望的时候,响起了柔意悠长的场景音乐,玉娇龙与罗小虎在表达刻骨铭心的爱情主题时又是一种意境的场景音乐,众人同碧眼狐狸进行打斗的时候,出现的是具有紧张刺激感的音乐。总之,电影中的场景音乐是为烘托影片情节而设计的,它起到的是渲染气氛、彰显主题的作用。而 《卧虎藏龙》中的场景音乐恰如其分地达到了它的效果。

三、电影《卧虎藏龙》中唯美音乐的美学分析

《卧虎藏龙》中的音乐风格具有古典浪漫主义色彩,其主要演奏乐器为中国传统的乐器二胡,并配合以其他的电子乐器,音乐彰显出影片的爱情主题:执著的追求却无法达到永结连理的感叹。作曲家谭盾创作该片音乐时,为了有力表现出东方音乐艺术的永恒魅力,将常用的歌剧音乐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引入至二胡的演奏过程,将东方音乐精华与西方音乐精华有机结合起来,使影片中的音乐极具艺术感染力。采用b小调四四拍这种古典浪漫主义曲调的演奏,极大地渲染了影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以及追求执著爱情的情感。

(一)影视剧中的音乐美学范畴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是彰显和烘托影片的主题、内容和情节以及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所以,电影音乐具有什么样的美学特质对于观众欣赏电影以及提升其审美情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音乐不同于普通音乐作品,它不能脱离影片的主题思想和具体的情节展示和人物刻画,也就是说,电影音乐的创作严格被影片的情节与场面所约束,故此,延伸性是电影音乐的一种美学特征。一部成功的电影给观众带来的美学方面的思考,除影片的主题和情节之外,影片中的音乐表现出的张力对片中传达出的情感、矛盾纠葛与主题思想也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二)电影《卧虎藏龙》中的音乐美学赏析

对电影音乐的美学特质分析离不开电影的内容情节和主题思想,电影音乐具有的美学特质取决于电影的主题、情节和内容。所以,分析电影中的音乐美学特质,要着眼于电影音乐具有的文化背景、所要传达的影片信息、音乐具有的风格与特点、创作音乐运用的表现方法等角度。电影音乐具有的美学特质不仅表现在多元的创作手法,多种乐器组合的表现方法,音色与曲调等,尤其重要的是要同影片的内容与情节相结合,用音乐来对影片具有的主题和文化做出诠释,电影音乐之所以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和艺术魅力,原因就在于此。

分析电影音乐的美学特质,要从影片的主题和内容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看其音乐的语言是否诠释出影片的主题与感情。《卧虎藏龙》中的音乐创作达到了这个高度,影片中的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和场景音乐都运用了东方式的古典乐器表现手法,通过古典曲风与西方大提琴、管弦和电子乐器相配合,演奏出了扣人心弦的东方古典音乐中的浪漫主义效果。《卧虎藏龙》中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与透彻力,在于音乐创作当中,作曲家在以不影响至古典音乐的内涵为前提,进行适当改编,将东方文化的精华与西方文化精髓有机融合,使得再创作后东方古典音乐满足了现代观众的欣赏情趣。

《卧虎藏龙》作为一部商业片,在美学价值上也获得了成功。它的成功不仅在于艺术地表现了东方的功夫,还在于东方具有的独特文化魅力,而影片中的电影音乐同样是电影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电影音乐将东方的古典音乐具有的美学特质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为电影情节的展开起到了烘托与渲染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丽.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其多元化创作[J].当代文坛,2004(02).

[2] 秦婉丽.浅谈《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10(13).

[3] 葛姝亚.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及其发展走向探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7).

[4] 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01).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6

关键词:动画片;音乐作用;视觉效果

随着3D特效的发展以及影视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影视动画制作中音乐元素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影片中音乐是表达主题思想和导演人物内心独白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影片中音乐要与画面在美学层面要保持一致。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无论从个人角度和影视视听造型元素来分析都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讨。下面让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对音乐的能动性作用进行解析。

1 背景音乐对动画的作用

动画片的背景音乐对动画有突出影片主题的背景、暗示环境氛围、预示未来、暗示角色的内心情绪动作、同时起着引导观众情绪波动的作用。

(1)突出影片主题的背景和暗示环境。广义上来说音乐没有国界的限制,但是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却有着不同的地方特色,承载着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情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特质表达的载体。随着世界交流的频繁,音乐也将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呈现出独特地域化的风格,每首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影视动画环境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听到的音乐可能不是朗朗上口的,有时候甚至不被大众所理解。这就需要我们从民族心理学的观点把音乐放在属于他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以及感受特定环境下的独特文化魅力。这也就把音乐放在了民族文化背景的层面来分析和探讨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味。另一方面,影视动画卡通音乐对于影片的环境暗示也有一定的作用。音乐的节奏与影片整个大的基调总是保持一致的,音乐节奏随着背景的改变而不断产生变化,遥相呼应,共同烘托出影片的主题。《喜洋洋与灰太狼》中,每当杨村遭遇到危险时,快节奏的打击乐背景很好地烘托出环境的危险性;而在天高气爽的季节,羊村处于一片祥和的状态之中,相应的背景音乐也是轻松愉快的氛围。

(2)预示未来的发展。音乐的缓慢流动还有预示未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甚至于有时候能表达出一种强烈的宿命预知。音符的轻重缓急就像影视动画中人物情绪喜怒哀乐的呈现。时而舒缓,时而沉重,无论愉快抑或伤感都能带动观众进入身临其境的情绪状态。《机器人总动员》中,主人公陷入绝难中时,沉重的背景乐音缓缓升起,正如导演提前预知我们灾难就要来临。这就是音乐再用一种独特的形式传到出剧中人物命运的来临。一部影视动画的音乐片段也是由好几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主题音乐背景往往在剧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是影片处于高潮情节的时候出现。寄意获得最完美的表达效果。

(3)暗示角色的心理活动。影视动画作品中音乐也有暗示人物内心情绪活动的作用。《狼的孩子雪和雨》中,当雪和雨因为究竟是做狼还是人而争论,并最终演变为一场厮杀的时候,重节奏的鼓点迅速响起,粗狂而急切,且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不仅暗示了雪和雨争斗的壮烈,同时也是主人公内心的独白,都在为自己的命运何去何从而进行抗争。暗示了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狼人姐弟因为命运的分化而出现的分歧,同时也意味着主人公内心平静的情绪状态被打破,他们将分别走向不同的命运,并将渐渐成长起来。《狮子王》中辛巴,彭彭和丁满聊天吃饭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的场景。“辛巴伤心,现在,他独自走在悬崖上看着天空,叹了口气。”此时的音乐作为一个整体是辛巴的伤心,难过,伤心的描述,特别是他们的困境,与此同时悲壮的音乐声音飘起,仿佛是辛巴痛苦心情的写照,扣人心弦,表达出极度伤心难过的凄凉心理。

由此可见,影视动画中背景音乐与影片本身以及观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音乐既可以暗示环境揭示人物心理,同时也推动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对人物的心理变化也起着大大的推动作用。

2 音乐与影视动画画面的假定性关系

首先,音乐与画面的完美合一,一部伟大的影视动画片中音乐和画面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作为影片组成的重要造型元素之一,音乐与画面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音乐与背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更好的表达出导演的意图和影片的主题。实现音乐和背景更加完美的融合。得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声画同步表现为音乐与画面的一致,节奏的统一。并起到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声画分离,如同影视剧作中会出现声音画面分离的情况,动画片中同样会出现这种声画分离的局面,但是他们在叙事意义上是遥相呼应,一脉相承的。《蜜蜂总动员》的开场时候就先有一段旁白,而画面上却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创作字幕,可是他却暗示着马上要播出的动画片的一个介绍,让我们先从旁白中了解动画片的主人公,这样也可以造成了声音与画面各自独立的一种独特效果。

(1)音乐与画面的对位。声音与画面在一部影片中根据自己的独特规律表达出不同的意蕴,又都在影片主题的统一下共同结合在一起。然而,在一部影视动画剧中声音与画面严格分离是不对的。《功夫熊猫》中阿宝当选为神龙大侠的时候,欢快的背景音乐与大家的欢快心情相匹配。而主人公本身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在音乐的推动下,声画出现了二元对立的情景而产生了一个不小的高潮片段,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迎合了观众猎奇的心理感知。

(2)音乐与画面的影响。音乐在剧情表达上有效的弥补了画面表达的不足,即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与画面一起共同推动剧情变得更加生动,带动观众的情趣走向高潮。声画结合利于观众内心在大画面之间游走,所以屏幕上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有时会影响音乐剧是根据音乐的公众的理解来设置。在制作动画片的时候,有很多人会做同样的音乐格调背景。这样的动画后期制作和图像融为一体,使得整个影片得到升华。

3 结论

综合上面所谈到的关于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配乐给观众的心理感受。对于一部好的动画片,选择背景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动画片选择的音乐与画面相互融合了,才能让整部动画片得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产生共鸣。美妙的音乐加上完美的画面,产生的一定是一个让我们可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说动画片中的背景音乐在画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艺.浅析音乐在动画片中的艺术功能――以久石让的动画配乐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

[2] 陈斌.在多元化的交融中凸显民族个性――新时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的思索[J].当代电影,2011(02).

[3] 汪少明,童保红.中国动画政策、法规之思考[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7

关键字:背景音乐  发展  前景探析

        一、背景音乐的提出与兴起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音乐不是纯粹的艺术,它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多样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背景音乐此时却正以一种迅猛的发展势头深入人心。背景音乐简称bgm,是back ground music的缩写,从广义方面讲,背景音乐是指以某种类型的音乐为背景来促进或增强人们做某事的欲望,使其成功完成活动任务的一种音乐。从狭义方面讲,背景音乐是一种为掩盖噪声并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环境气氛的音乐。背景音乐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无论是工农业生产, 还是休闲娱乐,它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场合,为其它行业和音乐本身带来了新鲜和活力。

        二、背景音乐的分类

   不同的音乐风格具有不同的听觉效果,因而不同的背景音乐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效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背景音乐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按表演形式可分为:器乐类、人声类

(2)按音乐性格可分为:柔和舒缓类、热情激烈类、活泼欢快类、风趣讽刺类

(3)按功能作用可分为:休闲娱乐类、学习教育类、日常生活类、促进生产类、影视配乐类、养生治疗类、 陶冶性情类、礼仪交际类等、诗歌配乐朗诵类

        三、背景音乐的应用范围及其功能效用

           背景音乐具有音乐美的本质特征,根据它不同的类别及各自的音乐风格特征,背景音乐的挑选和使用应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的差异性来进行决定的。它的播放使其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情况下对所进行的事物起到积极辅助作用。以下仅例举了背景音乐几方面的使用范围及其功能效用:

        (一)应用于影视配乐当中

        一部电影需要的不仅是画面上的变化多端,更多时候则需要听觉上的调剂来丰富剧情情节。若情境为恐怖情节,可以给恐怖画面配上惊悚的音乐,预示情节的发展,使观众从听觉上加强对视觉的记忆效果,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丰富电影电视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若情境为悬疑情节,可以为作品配上诡异多变的音乐,利用音调、节奏、和弦、速度、力度、乐器及乐队的编排形式及旋律线起伏不定的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从心理上充满对情节发展的观看欲望,调动观众的情绪,加强情境所表达的紧张感。

       (二)应用于休闲娱乐当中

           无论是在咖啡厅、洗浴室、桑拿馆、健身房还是餐厅,你可以无时无刻地听到音乐萦绕耳畔。即使你并不知道正在播放的是什么曲子甚至不会在意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但你也不会觉得不舒服,因为此刻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其真正用意并不是要你去鉴赏,而是营造一种气氛,使人放松心情、愉悦身心,融入一种氛围。相反,如果这些地方没有音乐的话,倒会让人觉得几分冷清与空荡。

        (三)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当中

        有资料表明:如果给一头哺乳期的奶牛定期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会增加2% 的产奶量;在蔬菜大棚里边定期播放轻音乐,也会不同程度的提高蔬菜的产量,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而在工厂、企业等地使用背景音乐主要目的是消除工作人员对于长时间工作的疲劳感与厌烦感,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愉快而富有意义。

        (四)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人们可以发现,当在商场购物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心情就会愉悦,脚步自然而然地慢下来,购买欲望从而增加。厂商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想通过音乐对人的特殊影响来达到增加销售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五)应用于养神治疗当中

           现代科学研究和许多实验证明,音乐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个体差异、欣赏程度及其病种,来挑选一些节奏旋律方面协和的乐曲进行播放,音量控制在70分贝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手术室的温馨感,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紧张与恐惧感,阻挡器械发出的嘈杂声,同时调节医务人员的情绪,提高工作效率。悠扬悦耳的乐曲使人凝聚全身于乐曲当中,排除杂念,心平气和,全身放松,从而调节身心,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

        四、背景音乐的挑选及使用

        人们在挑选背景音乐时具有广泛的选择余地,并且形式多样,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背景音乐的挑选必须与背景环境和谐一致,即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的环境及不同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播放不同的音乐。合适得当的背景音乐不仅能调节和烘托气氛,而且能起到对正在进行的事物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但如果滥用乱用的话,则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8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高校图书馆中,播放背景音乐是一种新的尝试

>> 高校图书馆背景音乐应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背景音乐的运用 背景音乐走进高校图书馆探析 让高校图书馆乘上背景音乐的翅膀 高校图书馆使用背景音乐的研究 浅谈大学图书馆自习室占座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电子杂志背景音乐的制作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的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作用及对策 背景音乐在NICU不同时段播放研究 论酒店背景音乐的选择方法 蚯蚓堆肥的制作方法及堆肥装置的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探讨 柿饼的制作方法 浅谈图书馆高清视听播放室的管理 关于报纸新闻标题制作方法的探讨 图书馆自习室常见问题分析及整治措施 高校图书馆自习室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琥珀核桃的制作方法及功效 谈“金丝缠葫芦”的制作方法及要领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路及制作方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有助于学习的巴洛克音乐[EB/OL].[2014-11-05].?wtp=tt.

[5]360百科.可听声[EB/OL].[2014-11-25]..

[6]吴丹.基于脑电的脑波音乐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7]杨,肖顺文,邹贵祥,等.基于FPGA的FSK调制解调系统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2):161-162,164.

[8]百度百科.韦伯―费希纳定律[EB/OL].[2015-12-04].?wtp=tt.

[9]赵青,孙永生,岳德海.背景音乐在高校图书馆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04-105.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9

关键词 背景音乐品牌态度广告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The Effect of Background Music in TV Advertising

Dai ShifuXu Yan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006)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background music in television commercials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influence brand attitude form, impact on message reception and creating more meanings of advertising.

Key words background musicbrand attitude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和语言一样具有表达功能,即表达情感、思想甚至文化的功能。此外,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其自身的“音乐叙述性”,这种性质是自足的、内在的、结构性的。基于音乐的表达功能、叙述功能以及潜移默化的功能,广告商经常在电视广告中使用背景音乐,作为提高广告有效性的一种手段。Michli在1984年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电视广告中有75%都使用了背景音乐,到1988年时,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了90%。而根据1989年的Video Storyboard Tests报告,在500则新的电视广告中,近1/3的电视广告将音乐作为主要的“创意元素”。众多企业相信广告背景音乐有助于广告的接收,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被普遍认同的理论来解释音乐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本文试从广告背景音乐对品牌态度的影响、对广告信息的接受以及为广告增添更多意义三个方面,论述广告背景音乐在电视广告传播中的作用。

一、广告背景音乐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电视广告经常使用音乐来影响消费者的偏好。Aaker & Norris在1992年对500多个电视广告做了一个调查,他们将这些电视广告分为两大类:情感诉求广告和理性诉求广告。研究结果表明,情感诉求类的广告,通过使用背景音乐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反应。而理性诉求类的广告,则强调了信息的说服性。被调查的广告中有一半以上具有情感诉求类广告的特点。

情感诉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尚无定论。在相关的市场营销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相抵触的观点都涉及到情感线索(emotional cue)的作用。传统观点一般指极度假说定律(Law of Extremes Hypothesis)。这一假说认为情感诉求通过增加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这种凹曲线关系中,情感中立的广告相对于消极或积极情感的广告而言,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更小些。对广告的高度注意会阻止情感诉求与广告品牌的联系。极度的情感线索(emotional cue)只是简单的使潜在消费者的意识聚集在劝服性的信息沟通方面。广告中消极或积极的情感并不能直接地改变品牌态度。

在高卷入度的广告环境中,情感诉求对品牌态度的形成具有间接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联系机制通过充满情感的信息简单地提高了消费者对广告诉求的记忆。之后,个体通过运用广告中记住的信息来对品牌进行认知上的评价。这一理论观点指出,在广告环境中,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劝服信息都一样的有效。情感诉求的唯一目的是增加记忆的相互联系以便于信息的保存和重新获得。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认知反应是占主导地位的,并优于任何对广告执行方面的评估。因此凹曲线关系假设,在高卷入度的环境中,情感中立的广告与消极或积极情感的广告相比,对消费者的品牌态度的影响要小很多。因此,极度假说定律在高卷入的环境中被认为是合适的。

另一个对情感诉求的效果的解释一般认为是快乐优越假说(Superiority of Pleasant Hypothesis)。情感线索(emotional cue)和广告诉求相符合可以直接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反应。情感成为劝服性沟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广告品牌的整体评价。这一方式表明,一则情感广告可能具有消极的效果也可能具有积极的效果。情感认同与之后的品牌态度有直接关联。对广告品牌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的直接转变与传统理论在过程和潜在结果的方法上都是相冲突的。具有积极或消极情感的广告还是与中立情感的广告有显著的差异性;不过它们的直接效果又各不相同。根据快乐优越假说,消极情感诉求将直接改变广告的对象,而积极情感诉求的广告试图提升消费者对广告品牌的偏爱。在低卷入度的情感广告中,不管是消极或积极的感觉都可以逐渐影响广告品牌态度。

本文主要用说服模型和卷入概念来解释消费者的行为。精细加工模式(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将广告组成部分和广告加工过程分为两类,来测量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根据这一模式,广告观看者被认为会沿着中心路线,接收以信息的语义为基础的广告组成部分,如广告中的支持观点或反对观点;或者观看者也会沿着次要路线,接收以非语言信息的感觉为基础的广告组成部分,如音乐和情绪/幽默(humor)等来影响他们对广告的加工过程。一般而言,中心路线假设当广告强调信息的质量时,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卷入度;而次要的路线则出现在较低卷入度的广告中,在这种环境中,情感诉求较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消费者的卷入程度在这里被定义为个体对电视广告的关注程度,而不是信息的私人关联。该卷入概念在检测情感线索(emotional cue)在电视广告中所扮演的角色时,被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对两种广告类型的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都影响着在这一概念框架中的消费者偏好的形成。

说服模型的一个说明假定认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广告和品牌态度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个体在对广告的情感反应基础上就能够形成品牌偏好,而不需要任何对广告中的劝服信息进行有意识的评价。一些对背景音乐的研究成功地证明了这一特点对品牌态度的直接影响。

说服模型的另一个说明假设,一个间接的说服路线:品牌认知形成品牌态度。在这一路线中,对背景音乐的情感反应在对广告诉求的接受或拒绝中起中介作用。具体地说,认知反应的不同是由于广告中的情感特征所引发的适度、温和的感觉。

二、广告背景音乐对广告信息接收的影响

前面讨论了消费者对广告音乐的情感反应,在广告中创作积极情感的音乐是值得赞同的,但是除非消费者能记住广告中的品牌和信息,否则广告背景音乐毫无作用。因此,考察背景音乐对广告信息的接收和传递的影响也是同样重要的。

Bruner等学者在1990年就认为,音乐是多维性的,并呼吁学者们对音乐的这些多维特征在营销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本部分就探究了音乐中的两个特性对广告进程的影响。 我们通过引入一个变量:音乐――信息一致性来阐明音乐对广告信息的回忆作用。音乐――信息一致性是指音乐用非语言的方式所传递的意义与广告文案用文字所传递的意义相协调。背景音乐吸引注意有两种假说:当广告中的音乐与信息所传递的意义一致时,音乐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广告品牌和信息的回忆;而当音乐与信息不协调时,音乐就会干扰广告的进程。

1.音乐吸引注意的作用

影响信息接收的第一个音乐特征是“吸引注意的作用”,指激活或引发音乐的潜能。音乐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是源于其客观存在的特征(如速度、音量等)和主观特征(如出乎意料和有趣等)。缓慢轻柔的音乐吸引注意力的作用较小,而快速响亮的音乐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则较大。

在广告环境中,音乐通过吸引和保持注意力来有助于广告信息的接收。但是,如果观众对音乐高度注意,就可能留意不到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对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是一种干扰。就像Macklin所说,“观众对广告音乐的着迷可能导致其对广告信息的忽略。”她认为当音乐与广告主题没有关联时,音乐可能有干扰作用。因此,音乐吸引注意力的作用究竟是提升还是干扰广告信息的接收,取决于音乐和语言信息所传递的意义是否具有一致性。

2.音乐――信息的一致性

很多研究表明纯器乐的音乐能够表达大多数听众都能理解的特定含义。Gundlach的一个早期研究表明,音乐通过其内在元素,能够引发听众几乎相同的感觉。Gurney认为,音乐通过两种方式来传递意义。首先,音乐通过模仿具体的声音如鸟叫声、交通噪音等来表现具象的意义;其次,音乐还具有表达形象、想法和感觉等更抽象的意义的特殊能力。

基于音乐可以传递意义,我们提出“音乐――信息一致性”概念,这一概念可以定义为纯器乐所引发的含义(如想法、形象、感觉等)与广告信息所引发的含义的一致性程度。由于研究者在主要和次要广告线索之间引进了一些刺激一致性的因素,因此研究检测了与音乐――信息一致性相关的一些变量。如,在图片――文字一致性的研究中发现,当图片和文字在一幅简单的插图中相互融为成一体时,该品牌名字的回忆率比较高。而当图片和文字传播相同的信息时,相关产品属性的信息的回忆率也较高。

总而言之,背景音乐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与音乐――信息的一致性是相互影响的:增加观众对与信息一致的音乐的注意力可以强化对广告信息的记忆,因为广告中的语言文字和音乐所传递着相似的内容。而增加观众对与广告信息不一致的音乐的注意力,则不能强化对信息的记忆,而且还可能干扰观众对文字信息的接收。

三、广告背景音乐为广告增添更多意义

音乐本身包含着一个符号系统,因此能够增加广告的意义。观众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观看广告时会形成一个参照体系。具体说来,音乐在合适的广告中,通过与观众所处的文化语境相联系来传递意义,以减少广告中的“噪音”。

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认为音乐可以影响意义从文化层面到产品层面的转移。Scott在1990年对8个电视广告做了一个文本分析后,指出音乐能在广告中表现流行文化、自我身份识别并形成社会识别。

音乐作为一个符号元素,具有表达意义的能力。在广告中,音乐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它总是与至少一个其他的广告元素一起出现,如声音、对话、文案或画面等。因此,音乐在广告中的作用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所表达的意义,还包括音乐与其他广告元素的关系。这些与音乐并列的广告元素,如言语、文案或画面为检测音乐如何为广告增添含义提供了一个框架。

为产品增加含义的过程被认为是一个意义转移的过程。但是在后期的研究中,这一过程被扩展了,还包括了不同的修辞过程,正是这些修辞过程详细说明了广告元素间的关系。在一个关于印刷广告的研究中,图片和文字这两个并列元素间的关系得到了检验。McQarrie&Mick指出,在杂志广告中的修辞符号包含了不同程度的不一致性。不一致的符号的偏离程度也会比较高,广告中的不一致的修辞符号能够引发观看者更深层次的语义加工和对广告信息的回忆。

与不一致广告的语义特性相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一致性能够有助于在广告的语义结构中形成一个螺旋状线条,(紧转第129页)

(紧接第131页)并引导观看者用新的眼光将看上去不协调的广告元素重新联系起来。Gorbman认为,电影片段中所运用的音乐能够影响观看者,因为观看者会自动地为这些音乐加上意义。意义的这一制定过程或引起共鸣的过程是可能实现的,因为符号的两个组成部分是相连接的(coupled)。因此,能指(或载体,如能传递意义的文字)与不同的所指(所代表的意义)联系在一起,以创造不同的意义结构。事实上,在语言的发展历史中,一个字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在过去,傻瓜是“快乐的、幸运的、好心的”,而现在傻瓜则是“头脑简单的、可笑的、愚蠢的”。在后现代社会里,文体的激增和意义的改变速度比任何时候都快,广告商和消费者也同样地变成了积极活跃的个体(agent),为消费符号添加各种各样的意义。例如,说唱音乐曾经是美裔非洲人文化很有影响力的表现方式,现在则已变成了主流流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McQuarrie &Mick在1996年时描述了广告的意义调整过程。该Band-Aid广告由两个不一致的元素组成:标题――“向孩子的新保镖问好!”和配有卡通人物的产品图片。 当观看者面对不一致的概念时,他们会通过赋予Band-Aid保镖的特性(如很大、很强壮、保护VIP不受伤害)来解决这一矛盾,并从广告中得出结论:Band-Aid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保护。因为新的阅读需要一些社会知识(如,保镖的含义),观看者之前观看的其他广告、电影和电视节目有助于提供一个可替代的联系来描述不一致广告的意义。

前面的研究检测了广告修辞的语言要素和视觉要素,并为检测音乐如何与其他广告要素(如视觉)进行互动和传递意义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具体说来,当音乐与视觉要素相协调时(如它们引起相似的意义),通过交互的语境,音乐与视觉所引发的意义就能毫无困难的进行沟通。相反,如果音乐和视觉元素不协调时,它们所引发的意义会被重新改造以适应新的语境。研究结果表明,音乐在广告中扮演的角色有助于观看者解释这些广告。

参考文献

音乐的构成:音乐在科学、历史和文化中的解读.洛秦.著.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P147-148

Aaker, D.A. and D. Norris, "Characteristics of TV Commercials Perceived as Informativ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 22, No. 2, pp. 61-70, 1982.

Petty, R.E. and J.T. Cacioppo, Attitudes and Persuasion: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Dubuque, IA: U.C. Brown, 1981.

Houston, M.J. and M.L. Rothschild,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Involvement," in Jain, ed., Research Frontiers in Marketing: Dialogues and Direction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978.

Michlin, Spencer (1984), "When to Play It Again," Television/Radio Age, July 23, 66.

Garfield, Bob (1988), "Too Much Ad Music Leaves Little Room for Hitting the Right Note," Advertising Age (January 4),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