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5-13 23:06:50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1

2.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从这最后一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天窗》,“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齐读这几句话,再次感受体会。

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读一读。

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这一题。

课件展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分行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第一行描写的是城市生活,第二行描写的是乡村生活。)

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二)第二题。

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

(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

(1)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

(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①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绘成了一幅草原风景图。

②山间流水潺潺,溪边树木葱茏,小鸟欢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

③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操场,再加上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孩子,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学生齐读。

3.了解词意,体会情感。(托物言志,通过对梅花俏丽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

4.试着背诵。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积累了词语,仿写了句子,还背诵了一首毛泽东的词。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持之以恒的积累一定会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2

一、单项选择题。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哪个季节?(

A

A.春

B.夏

C.秋

D.冬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谙”的意思是(

D

)。

A.去过

B.知道

C.喜欢

D.熟悉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厌”的意思是(

C

)。

A.讨厌

B.厌倦

C.满足

D.厌恶

4.陆游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豚”是指(

A

)。A.小猪

B.一种肉质鲜美的鱼

C.河豚

D.牛

5.《题西林壁》中的“西林”属于今天哪个地方境内?(

B

)

A.

广西庐山

B.

江西庐山

C.

浙江庐山

D.

广东庐山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缘”的意思是(

C

)。

A.

缘分

B.

沿着

C.

因为

D.

缘由

7.下列选项中号“东坡居士”的诗人是(

C

)。

A.

苏洵

B.

苏辙

C.

苏轼

D.

苏迈

8.《题西林壁》是苏轼在哪一年游庐山时题的诗?(

B

)

A.

984

B.

1084

C.

1184

D.

1284

9.《题西林壁》中哪句诗直接说出了作者没有认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D

A.

横看成岭侧成峰。

B.

远近高低各不同。

C.

不识庐山真面目。

D.

只缘身在此山中。

10.《游山西村》中哪个字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A

A.游

B.

C.

西

D.

11.下列哪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

C

A.《乡村四月》

B.《四时田园杂兴》

C.《游山西村》

D.

《过故人庄》

1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那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D

A.

B.

C.

D.

13.下列哪句诗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B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过故人庄》是首什么题材的诗?(

A

A.

山水田园诗

B.

咏物言志诗

C.

赠友送别诗

D.

边塞战争诗

15.《游山西村》中的“山西村”属于现在哪个地方?(

C

A.

浙江杭州

B.

浙江温州

C.

浙江绍兴

D.

浙江嘉兴

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底各不同”中哪个字错了?(

D

A.

横—恒

B.

岭—领

C.

峰—锋

D.

底—低

17.下列哪首古诗不属于送别诗?(

B

A.《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过故人庄》

C.《送元二使安西》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哪个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

B

A.

B.

C.

D.

1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在今(

A

)境内。

A.

甘肃敦煌西南

B.

甘肃敦煌西北

C.

甘肃敦煌东南

D.

甘肃敦煌东北

20.古诗(

D

)是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来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A.《山中送别》

B.《别董大》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送元二使安西》

2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在今(

C

境内。

A.

湖北襄阳

B.

湖北荆州

C.

湖北武汉

D.

湖北咸宁

22.小李杜中的“杜”是指

D

)。

A.杜甫

B.杜收

C.杜辅

D.杜牧

2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落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自(

D

)。

A.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B.

杜牧《江南春》

C.

白居易《江南好》

D.

白居易《忆江南》

24.“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是(

C

)的诗句。

A.

苏轼

B.

王士禛

C.

辛弃疾

D.

黄庭坚

25.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C

)。

A.

又送王孙去。

B.

故人西辞黄鹤楼。

C.

劝君更尽一杯酒。

D.

莫愁前路无知己。

26.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

D

)。

A.

李贺、杜甫、李商隐

B.

李白、李贺、杜甫

C.

李白、李商隐、李贺

D.

李白、杜甫、李贺

27.“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是出自(

A

)一诗。

A.《寻隐者不遇》

B.《过故人庄》

C.《小儿垂钓》

D.《所见》

2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

D

)一诗。

A.《山行》

B.《清明》

C.《忆江南》

D.《江南春》

2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

B

)的诗句。

A.

汪洙

B.

白居易

C.

杨万里

D.

杜甫

3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傍”的意思是(

A

)。

A.

靠近

B.

临近

C.

依靠

3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D

)的《无题》。

A.

李贺

B.

李白

C.

李清照

D.

李商隐

3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君”指的是(

A

)。

A.

董大

B.

元二

C.

高适

D.

王十一

3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中的“子规”指的是(

B

)。

A.

白灵鸟

B.

杜鹃鸟

C.

画眉鸟

D.

金丝雀

3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中的“了”的意思是(

A

)。

A.

结束

B.

完全(不)

C.

D.

明白

35.“昼出云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哪个字错了?(

B

A.

昼—骤

B.

云—耘

C.

绩—系

D.

庄—桩

36.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的诗人是(

D

)。

A.

范成大

B.

苏舜钦

C.

黄庭坚

D.

翁卷

37.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的诗人是(

A

A.

黄庭坚

B.

杨万里

C.

陆游

D.

晏殊

3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

B

)的诗句。

A.

元好问

B.

张若虚

C.

贾岛

D.

柳宗元

39.下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的诗句是(

C

)。

A.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

蓬头稚子学垂轮,侧坐莓苔草映身

40.“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中“君子”指的是(

C

)。

A.

李贺

B.

王维

C.

李白

D.

高适

41.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全称“南宋四大家”的诗人是(

D

)。

A.

辛弃疾

B.

陆游

C.

翁卷

D.

范成大

42.“几行红叶树,无数(

B

)山。”是王士禛的诗句。

A.

斜阳

B.

夕阳

C.

残阳

43.《山居秋暝》是一首(

C

)诗。

A.边塞

B.离别

C.山水

D.宫怨

4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黄鹤楼”在今(

A

)境内。

A.

湖北省

B.

湖南省

C.

江苏省

D.

山东省

4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出自(

D

)一诗。

A.《独坐敬亭山》

B.《寻隐者不遇》

C.《青山》

D.《江雪》

46.《过故人庄》中“青山郭外斜”的上一句是(

B

)。

A.开轩面场圃

B.绿树村边合

C.把酒话桑麻

D.待到重阳日

4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鲑鱼肥”中哪个字是错的?(

D

A.

塞—赛

B.

鹭—路

C.

流—留

D.

鲑—鳜

48.下列不是关于田园乡村的诗句是(

A

)。

A.晨雨过青山,漠漠寒烟织。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

A

)的诗句。

A.

孟浩然

B.

孟郊

C.

陆游

D.

李白

50.不属于苏轼所作的诗句是(

D

)。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D.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51.“文章不入昭明选,功业空为殷浩谋”中的“文章”指的是(

D

)。

A.《黄庭经》

B.《乐毅论》

C.《十七贴》

D.《兰亭集序》

5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

A

)的诗句。

A.

陶渊明

B.

王维

C.

赵师秀

D.

王驾

5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选自古诗(

C

)。

A.《使至塞上》

B.《送元二使安西》

C.《鸟鸣涧》

D.《山居秋暝》

54.下面对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

中“绝”的意思是(

A

)。

A.没有

B.极端的

C.独特的

D.越过

55.下列作品和诗人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

A.《赋得古原草送别》——王维

B.《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社日》——王驾

D.《村夜》——白居易

56.“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C

)。

A.

拟人

B.

夸张

C.

比喻

D.

对偶

5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供”的意思是(

B

)。

A.

敬奉

B.

从事

C.

提供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

D.

祭品

58.哪种事物没有出现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里?(

C

A.

河豚

B.

蒌蒿

C.

鲈鱼

D.

桃花

59.苏东坡被贬岭南,照样享受生活,他有首诗写每天能吃300颗水果,请问这是什么水果?(

B

A.龙眼

B.荔枝

C.葡萄

D.桑葚

60.陶渊明《饮酒》“飞鸟相与还”的上一句是

(

A

)。

A.山气日夕佳

B.清晏皖公山

C.客路青山下

D.悠然见南山

61.“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的“王孙”这里是指(

A

)。

A.

远游的友人

B.

贵族子弟

C.

帝王之子

D.

小孩子

62.《独坐敬亭山》是李白秋游(

B

)时所作。

A.

安徽省池州

B.

安徽省宣州

C.

安徽省毫州

D.

安徽省滁州

6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

D

)的修辞手法。

A.

对偶

B.

对比

C.

夸张

D.

比喻

64.诗人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

C

)首《忆江南》。

A.

B.

C.

D.

65.下列哪项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D

A.《天末怀李白》

B.《饮洒下》

C.《江雪》

D.《独坐敬亭山》

66.对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赏析不正确的是(

D

)。

A.

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B.

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

C.

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D.

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67.《望洞庭》中的“洞庭”在今(

B

)境内。

A.

云南省

B.

湖南省

C.

湖北省

D.

四川省

6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出自(

D

)一诗。

A.《登快阁》

B.《将至桐城》

C.《鹧鸪天》

D.《春江花月夜》

69.下列古诗中,不属于王维的作品是(

C

)一诗。

A.《送元二使安本》

B.《山居秋暝》

C.《社日》

D.《鸟鸣涧》

70.“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中“澄”的正确读音是(

B

)。

A.

chén

B.

chénɡ

C.

dēn

D.

dēnɡ

7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鸡黍”指的是(

C

).

A.

喂鸡的粮食

B.

鸡肉

C.

丰盛的饭菜

7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重阳日”具体指农历的(

D

)。

A.

六月初六

B.

七月初七

C.

八月初八

D.

九月初九

7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重”的正确读音是(

D

).

A.

zònɡ

B.

zhònɡ

C.

cónɡ

D.

chónɡ

74.《题西林壁》是(

B

)的古诗。

A.

苏辙

B.

苏轼

C.

苏洵

75.下列诗作,和《独坐敬亭山》为同一诗人的是(

A

)。

A.《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送元二使安西》

C.《过故人庄》

D.《望洞庭》

7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旧”的意思是(

C

)。

A.

跟“新”相对。

B.

老交情

C.

从前

D.

过时的

7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曾”的读音是(

D

)。

A.

zēn

B.

zēnɡ

C.

cēn

D.

cēnɡ

78.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

A

)。

A.

陶渊明

B.

赵师秀

C.

王驾

D.

白居易

7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是(

C

)的诗句。

A.

陆游

B.

王维

C.

杜甫

D.

白居易

8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季节是(

D

)。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8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B

)柳色新。

A.

清清

B.

青青

C.

轻轻

D.

晴晴

82.“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哪个字错了?(

C

A.

渭—谓

B.

浥—异

C.

清—轻

D.新—欣

83.下列与夏天无关的诗句是(

D

)。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D.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

B

)的诗句。

A.

孟浩然

B.

志南

C.

白居易

D.

陆游

85.题壁诗是古代诗歌的瑰宝,历史悠久,始于(

A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8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老朋友乘船要去的方向是(

A

)。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87.“豚栅鸡栖半掩扉”的上一句是(

C

)。

A.

桑柘影斜春社散

B.

家家扶得醉人归

C.

鹅湖山下稻梁肥

88.下列不是唐代诗人的是(

B

)。

A.

王驾

B.

赵师秀

C.

贾岛

D.

李贺

8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还”的读音是(

B

)。

A.

hái

B.

huán

C.

fán

D.

hán

90.被世人称为“河东先生”的诗人是(

C

)。

A.

白居易

B.

孟浩然

C.

柳宗元

D.

黄庭坚

二.

抢答题

(一)识别题(2)题

1.

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五言诗词。

(答案:长河落日圆)

2.

请从以下十二字中识别一句七言诗词。

(答案: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填空题(2题)(请补全横线内的字词,构成完整诗句。)

3.

人闲桂花(

),夜静春山(

)。(唐

王维《鸟鸣涧》)

(答案:落、

空)

4.

黄梅时节(

)雨,青草泥塘(

)蛙。(宋

赵师秀

《约客》)

(答案:家家、处处)

(三)

对句题(2题)

5.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答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四)

线索题(3题)(以下为文字线索题,公布题面后,将逐一给出4条线索。每读完一条线索,选手可随时抢答。)

7.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

A.

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B.

他的诗以律、绝为工,格调高亢,单身简括;乐府小章尤为著名。

C.

他与柳宗元、白居易并称为“刘柳“与”刘白“。

D.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答案:刘禹锡)

8.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联诗句(

)。

A.

这句诗出自一首唐代的山水诗。

B.

古诗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C.

诗句虽未用“雪“,却能让人感觉到凛冽逼人的寒气,仿佛见到铺天盖地的大雪。

D.

诗句为一“柳”姓诗人所作。

(答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9.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这首诗的诗名(

)。

A.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

B.

古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C.

诗人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

D.

古诗后两句诗现在常用以形容绝处逢生中出现新的契机。

(答案:《游山西村》)

(五)

判断题(选手可以听完所有的条件后作答,亦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中途抢答)

10.

关于《送元二使安西》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B.

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

C.

古诗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D.

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乌鲁木齐附近。

(答案:D)

11.

下列选项中,哪句诗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A.

不知细叶谁无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C.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D.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答案:C)

(六)

思维题(请根据提示的情境抢答)

12.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崇尚读书,在汪洙的《神童诗》里就有一句诗是指点和激励后生弟子勤勉治学和求取功名的,这句诗是:

(答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13.

当我们独自一人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答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4.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望着这样的景象,我不由得吟诵起白居易的词句“_

。”

(答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七)

看图说诗

15.请根据以下画作,说出一联诗的内容。

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答案: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3

The Snowman

二、课型

故事课

三、教学背景分析

>> 六年级习作训练七:第七单元写作指导 S版课标实验语文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自测题 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七册 Unit 8 Lesson 15 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六年级习作训练三: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六年级(下)第三、四单元学习能力自测 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第三单元习作:读后感 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第三单元习作:我的理想 六年级(下)第三、四单元学习能力自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测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测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测题 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Mother’s Day”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品社《节日万花筒》教学设计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青花》说课设计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新课标冀版美术教材七年级十三册 第三课 用线条表现 第一课时 关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歌曲欣赏和演唱中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歌曲内容还为故事的讲授搭建了桥梁。

3.课前预习作业展示,复习词汇及句型winter clothes, I have a carrot for its nose . I think it’s wonderful.等。

学生两人一组拿着课前做好的纸质雪人在讲台前介绍。其他同学评价。

例:S1&S2: This is our snowman. We have a carrot for its nose. We have buttons for its eyes and mouth. We have sticks for its arms. I think it’s wonderful. I think it’s beautiful and cold.

老师问学生:What can your snowman do? Can it talk (jump, skate)? 学生生成答案,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展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一开课就引导学生建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构他们个性化的故事背景图式。读后活动中学生要用自制雪人手偶表演故事,因此这个活动还为故事表演做好了准备。

(二)Presentation

1. Pre-reading (2 minutes)

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幅图picture 1(如图所示),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icture?

学生答案可能为S1: What’s the boy’s name? What’s for the snowman’s nose(eyes/arm)? What can the snowman do?如果学生的问题不全,教师补充。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回答。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图片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预测的阅读策略,为阅读故事做好铺垫。

2. While-reading (21 minutes)

(1)学习故事中图1和图2内容 (7 minutes)

①观看故事视频,检验预测。

教师播放图1和图2部分flash视频。学生带着对图片提出的问题观看故事视频,观看后回答问题,检验预测并修正预测。

S1: The boy’s name is John.

S2: The snowman’s nose is a carrot. It’s arms are sticks.

S3:The snowman can talk.

②深入阅读,发展阅读策略。

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仔细阅读pic1&pic2内容,找出John做了什么使snowman开口说话,发展学生的寻读策略。

学生默读pic1&pic2内容,回答问题。

S1: John put his hat on the snowman. Then the snowman could talk.

③利用snowman手偶,角色表演图1和图2部分。

a.教师用多媒体中的小仙女为学生制作的雪人帽子赋予魔力(如图加音效)。

b.学生使用手中的雪人手偶和神奇的帽子两人一组练习表演pic1&pic2中的故事内容。然后在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其它学生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神奇的雪人帽子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小仙女的魔法力量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享受阅读和表演的乐趣,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这种兴趣的力量降低了角色表演的难度,成为学生挑战自我的内驱力。

(2)学习故事中图3和图4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预测,为继续阅读铺垫。

小组表演完后,表演内容的最后一句话是雪人说“What a cold, snowy day! Wonderful! What do you want to do?”教师接着这句话追问,过渡到图3图4故事的学习。T: What did the snowman want to do? Could the snowman do it? 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②快速阅读,发展略读策略。

学生阅读pic3&pic4故事内容,迅速找出(1)中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

S1: The snowman wants to skate. S2: Yes, he could.

③观看故事视频,模仿跟读。

教师播放图3和图4部分flash视频。学生跟读故事视频。观看后回答问题。

T: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S1: John put his skates under the snowman.

④直观教具,助推表演。

教师发给学生纸质溜冰鞋。学生两人一组利用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练习表演,图3和图4部分。小组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略读策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应设计学生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的活动,使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因此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卡片等直观教具,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了脚手架,有助于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

(3)学习故事中图5和图6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寻读,表演

图4中雪人说“Can we skate always?”教师追问过渡到图5图6故事的学习。问学生“Can they skate always? Why?”学生推测答案。教师问T: Then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学生推测答案。

②学生阅读图5、图6

学生快速阅读,找到(1)中问题答案。

S1: Spring is coming. It’s too warm. There is rain, there is wind, but there is no snow and ice, and no snowmen.

S2: John put the snowman into the refrigerator.

③观看视频,跟读

④两人一组,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寻读技能的培养,形成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 Post-reading (10 minutes)

(1)练习、巩固所学故事内容

学生完整地观看故事视频。学生有感情地跟读故事。然后分6人一组,进行角色朗读故事。

(2)角色朗读或复述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通过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活动展示形式。角色朗读奖励两颗星(2分)。复述故事奖励四颗星(4分)。

【设计意图】

孩子们乐于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帽子的实物在扮演中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表演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在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自然地生成英语语言输出。活动分为角色朗读和复述两个展示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改写故事结尾

①观看 “The snowman (1982)”故事视频片段,视频网址如下:

http:///v_show/id_XNjk5NTc1NzY=.htm截取雪人变活和融化消失片段。

②学生根据所看视频片段或自己的想象改写故事结尾。

【设计意图】

在读完故事后,发挥学生想象力,以视频“The snowman (1982)”故事的结尾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对故事的学习有所拓展和延伸。学生尝试写故事结尾也把读、写技能有机结合。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Class closing (1 minute)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寓意。教师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或复述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4

一、 按照课文要求提问

教科书中的要求,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年段特点,是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能力目标,也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的教学要求,因此,教科书中的问题,是课堂提问的主要依据。

一是课中“泡泡”。人教版教材中第二学段课文中往往有“泡泡”,这些泡泡,一般是每课1至3个,大都是要求理解的词语和较小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比较重要,也属于课文的重点内容,因此,“泡泡”里的内容要融入教学。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风筝》一课“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就是要求学生查阅词典理解词义。还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二单元《蟋蟀的住宅》一课中有个“泡泡”里问“‘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都可以以此提问,这也是理解课文和语言运用相结合的形式。

二是课后要求。有的教师上课时,不爱使用课文后面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当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有十多个版本,无论哪个版本,一般都是采取选文式主题阅读的编排形式,即围绕着一个主题,所选的几篇文章都符合这一主题,反映了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相互融合,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科书编者编制课后问题时煞费苦心。一般课后有2至4个问题,其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方向。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摄影师》一课,课后的问题第二题:“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高尔基让秘书放小男孩进来和对高尔基照相的细致描写以及高尔基喊小孩回来的内容,包括高尔基最后对秘书说的话,这是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还有的课文后面有理解语言形式的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后面有“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个内容也要融入教学,让学生理解语言形式。

三是小练笔。课后的小练笔是体现读写结合、升华学生情感的形式,也是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单元课后的小练笔“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师可以提问:“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让学生先说再写,完成了课后的要求,才是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

二、 抓住重点问题提问

语文教学要讲求实效,要提高阅读效率,教学时就要抓住大问题,删去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自行设计提问,所设计的问题是课文后面没有提出的,但又对理解课文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有帮助的。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单元的《猫》,课后的问题是“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我们来举些例子说一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加上“老猫有什么特点?”“小猫又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整体上关照全文。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单元《落花生》一课,教师可以提问:“我们要向花生学习什么?”这是一个有思考价值的大问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才能解决,教学中融入了这样较大的问题,教学实效性就会提高。

三、 针对有疑之处提问

有的课文中有疑问处、矛盾处,学生阅读时会有些疑问,课文中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学生需要深入思考,这些是很好的学习内容,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詹天佑》一课,用了很长的篇幅写帝国主义对中国人修铁路的阻挠和要挟,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提问:“课文以詹天佑为题,但是为什么却要写帝国主义对中国人修铁路的阻挠和要挟?”这个问题的答案能从侧面表现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决心和修铁路的能力。再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三单元《穷人》一课,有一处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些内容,不连贯、断断续续,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这五处省略号分别省略了什么内容呢?从而表现了桑娜的什么品质呢?”学生的回答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文本的重点和主人公桑娜的优秀品质。

四、 根据简约之处提问

由于文本受篇幅的制约和学生年段的限制,大都不会很长,一般都有一些描写简约或者空白之处,因此,根据文本简约、空白的地方提问,也是设计提问的重要依据,前提条件是这个内容必须能直接或间接反映课文重点,不能在无疑处生疑。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单元《巨人的花园》一课,对巨人堆起围墙和推到围墙的情景描写得比较概括,但这又是课文重要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巨人堆起围墙之后,花园里是什么景象?”“想象巨人推到围墙之后,花园里又是什么景象?”这两个问题,既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形式,也能体现课文的主旨,即“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再如《去年的树》中有两处描写:“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两处描写是表现鸟儿的好朋友大树被制成了火柴,火柴点亮了灯火,属于课文的重点部分,因此,教师可以提问:“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它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请展开想象。”学生的回答能丰富课文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5

为此,我们自2005年起,以真问题解决为抓手,持续探索重构回归真实的校本教研新范式,将备课组与课题组合二为一,针对三个问题展开了研究。一是让老师们发现自己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并在备课组内达成研究意向;二是循因从问题到解决的思路,实证问题解决的策略;三是将研究成果形成教学手册,促进其在校内分享。本文将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语文教研新范式。

虽然探究的冲动与生俱来,贯穿人的一生,但一定是基于一个真实的问题,人们才会有真正的研究;一定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教学的变化与教师自我的成长有了真切的感受,大家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研究冲动。问题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有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也有与自己关系不太大的。教师的研究,它一定是基于敏感的发现并分析解决自身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M管老师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问题,可是一提到研究,他们又觉得找不到问题。即便有,也会不断地质疑:“我这个问题可以作为课题研究吗?”“我这个课题有研究价值吗?”“这些问题别人都研究过了,还有研究的必要吗?”老师们总是觉得作为课题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宏大的,应该是具有前瞻性的。所以,我们倡导老师们做小课题研究,把自己课堂里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让老师们知道我们的研究不是为了发现规律、创新理论,而是为了改进教学、发展自我。我们倡导将备课组与课题组合二为一,是因为课题组老师研究的问题常常也是备课组老师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思辨、课堂观察等方式的合作,运用科研的方法来研究,能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也能促进团队的专业提升。

为了让老师们把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我们构建了“文件夹”机制。每个备课组指定一名教育教学问题记录员,把集体备课和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问题》(见表1)上,并上传至校内网教科室为各备课组设置的文件夹中。新学年之初,教科室将文件夹移交给新接任的年级备课组。新接任的年级备课组根据文件夹中记录的问题,进行选题讨论,以此来解决问题,促进生成有意义的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问题。

教科室问题库文件夹中的问题有很多,研究哪个问题,需要备课组成员达成共识。要尽可能协调组长的兴趣和组员的兴趣之间的矛盾,尽可能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如何达成共识?以2014年我校一年级语文备课组为例,研究的问题的确立,经过了三次研讨。第一次为问题筛选聚焦会,根据2013学年“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问题汇总”文件夹中收集的11个问题(包括写字、拼音、写话教学等),经分类、讨论,达成研究方向共识,将写字作为研究方向;第二次为调查准备会,通过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学生写字中存在的问题。

据老师们观察,好多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养成了错误的握笔姿势,以2014年9月入学的一(1)班为例,全班41人,符合握笔姿势标准的只有3人(见表2)。

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握笔低的现象,到底有多低,我们进行了跟踪测查(见表3)。

上表告诉我们,一(1)班共41人,平均握笔高度为1.9厘米。其中最低的是1.0厘米,最高的是3.2厘米。不足2厘米的有18人,超过3厘米的只有2人。那么,按规定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在教写字姿势的时候,常常用“三个一”来教,也就是“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身前与书桌距离一拳,手指(握笔)与笔尖距离一寸。一寸约3.3厘米,这样来说,这个班除两名学生外,其他学生都存在着握笔过低的问题。

第三次为汇总分析会,各班调查情况与一(1)班大致相似,于是,课题组最后把“一年级学生不良握笔姿势成因分析与矫正”作为研究课题。

问题即课题,发现并澄清自身的问题后,立项为课题,就要设想方案,循因设计从问题到解决的思路,付诸实践,实证解决真实问题的策略。寻找解决真实问题的策略,我们称之为“寻招”,即寻找招数。研究就是“寻招”的实践。因此,这一环节,我们构建了两个机制:一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构建了“寻招”机制;二是付诸实践,构建了“磨招”机制。

1.“寻招”机制,多方学习探究问题解决的策略

引导老师们探寻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类似于选题后的方案设计,但比方案设计更为简便,指向也更为明确。备课组每个成员分头通过三个途径“寻招”:(1)查文献,寻找别人的“招”;(2)谈经验,梳理自己的“招”;(3)提出原创的“招”。 之后将“三招”填入《问题解决“招数”表》(见表4),交由集体讨论。

如四年级语文组研究的课题为《克服思维定式,促进习作选材多样化的策略探索》。在此认识定位上,确定为三个层面。首先是内容上的多样,其次是立意上的多样,再次是达到每个个体的多样选材。经集体研讨后在招数上确定了“三招”:一是材“源”上,在积累中派生,包括“巧设情境创素材”和“火眼金睛积素材”。二是材“料”上,在梳理中引爆,包括以点带面,在图示联想中引爆;创设话题,在畅所欲言中引爆;创设情境,在激励竞争中引爆。三是材“质”上,在选择中提升。

2.“磨招”机制,指向行动改进的策略研究路径

招数研磨是对经组内集体商议确定的招数进行两次以上的课堂实践和反思,以期完善招数,发现招数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知识。招数研磨的流程图为“三次研讨、二次上课”(见图1)。

在磨招过程中,我们强调基于实证,课堂观察、作品分析、作业检测是实证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六年级课堂“从对话走向交流”课题研究时,我们运用了如下观察量表(见表5)。

又如五年级批注式阅读课题,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抽样统计与分析。40份学生做的批注材料中,共批注106处。针对文本内容类批注的占79%,针对写作方法类批注的占8%,疑问类批注的占13%;首尾段落的批注比中间段落的批注多,其中第2~4自然段的批注合计只有21处。由此可见,学生的批注与阅读思考没有很好地结合,批注指导需要示范引路。

长期以来,在教研成果表达的要求上缺乏对基础教育的尊重,缺乏对一线教师需求的了解。一味地拔高要求,一味地迎合专家路线,研究报告刻板冗繁,做的人怕写,学的人不愿读,常常为应付、为评奖东拼西凑,完成后便束之高阁,再无用处,极少传承。我们认为,教科研成果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传承和应用,所以在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以知识共享”为导向的成果表达和旨在实践跟进的成果交接。其中,教学手册便是我们学校教研成果呈现和交接的一种方式。教学手册是指教师教学的指导手册,分专题式、备课式和历程式。

专题式教学手册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某个具体问题,根据研究所得的成果,提出专门的教学建议。如《低段易错字调查与提前干预课题研究》所形成的教学手册为《低段易错字提前干预教学手册》。该手册第一部分为易错字形成的原因和分类,第二部分是一、二年级易错字及错因分析,如表6。

第三部分是易错字提前干预案例。如“夜幕降临”的“临”字,学生容易写错右下部分,教学时建议教师采用形象想象法。“夜幕降临”是指太阳下山要睡觉了,所以“临”字的右下角为躺着的“日”字,既形象又好记。

备课式教学手册把研究成果直接纳入到备课资料中,形成教案或学案,供老师们备课和教学时参考。如四年级语文组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基于观察单的中年级单元习作教学手册》,以下为该手册第五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指导方案:

【习作内容】写一则观察日记,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要写出自己最想写的。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教材解读】中年级习作教材共安排了两次观察日记,四上第二单元要求写连续观察日记,而本次习作却无“连续观察”要求。本单元学习期间,《科学》教材内容正好是观察蜗牛,这次观察活动可分两次练笔:第一,集体观察同一种动物;第二,分散观察感兴趣的小动物。

【操作过程】

第一步,集体观察蜗牛

1.明确记录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蜗牛的同时,想一想:蜗牛壳让你觉得像什么?你伸出手去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办法让蜗牛动起来?蜗牛动起来你看到了什么?

2.同伴交流观察内容,不断充实细节。

3.再次观察蜗牛,修正、补充第一次观察所得。

4.独立习作。

【优秀习作】

历程式教学手册采用叙事的方式,按研究的历程,把如何发现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提出了什么样的招数,招数应用中又遇到什么样的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效果如何,一步步地揭示给老师们看,让老师们了解在应用研究成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激发应用招数的信心。历程式教学手册既是教学的指导手册,也是教学研究的指导手册。

教学手册形成之后的交接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每学年我们会组织全校语文备课组召开研究成果会,介绍研发的《教学手册》,让全校教师了解各组的研究成果,传递研究方法,营造研究文化。学期初,新备课组产生后,我们会安排一对一的成果交接,将研究成果转化后的教学手册交接给新备课组。教学手册的交接,不仅在于实践中应用成果,更倡导深化研究。如六年级组《基于预学单的学情诊断与教学跟进》研究成果手册交接后,新的备课组提出了《基于小样本检测的学情研判和教学跟进》的研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6

关键词:新版教材;小学英语;变化;特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2-083-06

一、教材修订总体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Learning English(三年级起始版)》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而成的,经教育部审定通过,供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此次《小学英语 Learning English》2011版,能更全面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学法形成及情感培养;彰显英语教材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并保持教材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趣味性;提高了教材的适切性,调整了教材的容量和难度,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教材修订依据

此次修订根据2001年以来的教材实验情况,听取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材的修订意见和建议,综合分析各地区反馈的各类信息,切实增强教材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继续发扬教材内容活泼有趣、知识系统、语言地道等特点。

三、教材修订内容

第一,调整话题内容,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身安全教育以及绿色健康生活观念的养成。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增加了购物不用塑料袋,使用环保手袋的内容。六年级上册中加入一定要吃早餐,多吃蔬菜和水果,积极锻炼身体等。

第二,进一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扩充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内容,包括春节包饺子、串亲友,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传统文化常识。

第三,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当减少新授内容,增加各类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玩、唱、演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三年级上册Unit1,Let’s play!通过Memory Game 这种课堂上常用的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练习his,her等较难区分的词汇,有效的形成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第四,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例如:每册减少了4 节新授课,四年级下册Unit 2改变原来星期、月份、序数词、节日集中出现的情况,调整其出现的顺序和位置,使知识点分解在不同的单元。

针对一些规律性的语言内容进行提示,如四年级下册Unit 2 数字几十的构成、序数词词尾的th 等用不同颜色标示,复数构成通过对话中的语句进行引导等。

四、修订后教材的基本框架与编写体系

小学三年级起点教材按学期分册,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共八册,每学期一册。每册包括四个单元,每单元包括6节新授课和1节单元复习课,共24课和4节单元复习课。教材最后收录两个词汇表,一个是单元词汇表,方便学习,另一个是字母词汇表,方便查词。

(一)新授课

每单元第1-5课都是新授课,每课两页。新授课采用学习内容加活动的形式,即首先呈现学习内容,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以练习学习内容。

(二)故事课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6课为故事课,用本单元所学语句及词汇编写故事,生动有趣、可读性强。通过故事阅读既进一步巩固了单元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并使其初步形成了阅读策略,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复习课

每单元最后是复习课。三至四年级复习课占3页,一般设计5-6个练习活动,其中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练习。第1个活动Listen and talk. 通常是本单元主要语句在语境下的运用练习,目的是通过创设一个情景培养学生语音运用能力。第2-4个活动,通过看、听、读、做的形式,检验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五、修订后教材的具体变化

(一)结构变化

新教材结构: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6课+1复习;

>>每册共24课和4个单元复习;

原教材结构: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7课+1复习

>>每册共28课和4个单元复习

(二) 话题变化

在保留原来的整体结构、提倡交际语言教学为中心的编写体系的基础上,对原有单元话题进行了调整,使主题更突出,前后内容更连贯,安排更合理,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年级从学生的切实生活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话题。包括学校生活、数字、颜色、家庭、动物、食物等。

四至六年级话题根据主人公的成长活动及生活经历,重点关注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生活,包括生活习惯、交通规则、环境保护、理解交流、跨文化交际等,强调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理解中外文化,提高个人素养。

Book 1

原 书 修订后

Unit1: School and Numbers Unit1: School and Numbers

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 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

Unit3: Body and Feelings Unit3: Feelings and Body

Unit4: Family Unit4: Family

Book 1

原 书 修订后

Unit1: Food and More Numbers Unit1: Animals on the farm

Unit2: Food and Restaurant Unit2: Animals at the zoo

Unit3: Clothes We Wear Unit3: Food and Meals

Unit4: At Home Unit4: Food and Restaurants

(三) 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减少了词汇量。第一册出现的总词汇数由原来的259个缩减到了163个,认读词汇由原来的74个缩减到了73个。第二册出现的总词汇由原来的270个缩减到了194个,掌握词汇由原来的76个缩减到了74个。

全套教材1~8 册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将词汇学习进行科学分类,总共三类,即掌握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书写并正确运用)、认读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并口头运用)和听说词汇(能听懂、会说并口头运用)。其中1~8 册教材中共出现词汇约700 个(歌曲、歌谣中词汇不计其中),其中掌握词汇(能听、说、读、写、运用)调整为约500 个左右(涵盖课标所列的423 个词汇),认读词汇200 个左右(包括短语)。

(四) 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强化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复现率

(六)增加了语音系统的学习

(七)增加了音素 Letters and sounds 的学习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5课添加了Letters and Sounds,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发音规律并逐渐运用语音规律认读简单的单词。

三年级重点了解常见的五个元音字母及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四、五年级了解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并增加了Try to read。

六年级设有解重音、连续、升降调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为英语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八)增加了单元复习课的具体练习活动

每单元有一个单元复习课。根据单元目标设计了典型的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活动,检验学生对该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九)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借鉴性方案

每个单元复习中增加了How am I doing?评价部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体现学生是评价主体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 词汇表变化

每册书后附两个词汇表。表一是重点词汇,按单元顺序排序,所列词汇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第一册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表二是整体词汇表。按字母排序,标注本册出现的所有词汇(前面已掌握的词汇除外),包括听懂、会说、认读词汇以及超标词。

(十一) 增加并简化部分歌曲、歌谣

低年级歌曲总数量有所增加,增加了一些歌曲简单、曲调优美、琅琅上口的经典儿歌和歌曲,简化、改写部分原有歌曲、歌谣,减少生词。

六、修改后的特点

1.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体现了“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学习情景。

2.安排了大量有趣的活动,使本套教材的英语学习更加体现了“有趣而容易”的特点。

3.教材内容更加连贯、系统,编排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4.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体现了教科书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要求。

5.增加了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七、教材使用建议

在使用教材前,请老师们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按《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等开展教学。请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习目标 循序渐进

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

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内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整体感受学习内容(尤其是有关问候、介绍姓名等),对数词、学校学习相关的物品词汇应注意从音、义、形整体输入,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注意倾听、认真模仿、大胆开口、不怕出错的学习习惯。

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特别是在小学起始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学简单化现象。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单词早晚都要背,不如学了就让学生背写。这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没有学字母,单词要如何记忆呢?可在学完字母之后,逐步让学生尝试记忆单词的拼写。

(二)设计多样活动 用语言做事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教材中的活动都用图示的方式说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操作的方式。第一册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有听听说说、说说唱唱、玩玩演演、读读写写等。

活动有两类:

一是语言操练活动。如:歌曲、儿歌等。小学生喜欢轻松愉悦的活动,学生在歌曲的旋律和儿歌的韵律中熟悉语言、记忆语言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建议老师合理采用此类活动,不要认为教唱歌、说儿歌是浪费时间。

二是语言运用活动。如:第一册第四单元19课 第3部分 Let’s do it! 以Danny 为范例,要求学生能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教学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下,先语言操练活动,后语言运用活动,以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为目的。教材中语言运用活动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

如:第一册第2课第3部分Let’s play! 活动具有真实的交流意义,以游戏的形式介绍自己和他人的姓名,操作方式一目了然。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练习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都是依据小学生的生活设计的。如第一册内容的主题:"School and numbers","Friends and colour","Feelings and body","Family"。

如:故事课的设计,体现了单元内容学习从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整合。故事课Lynn goes to see a doctor中Act out the story活动, 体现了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体现了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

如:第一册第3课第3部分Let’s play!画画猜猜,第一册第10课第4部分Let’s do it! 找字母涂颜色等,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指导学习策略 提高效率

教材中体现指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内容。

如:从第一册第3单元开始,逐渐构建语音系统,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的语音规律,运用规律认读简单词汇。其中能够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语音学习的内容安排是每单元呈现一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体现在每节课中,只有坚持积累,学生才会了解、运用其规律,形成词汇学习的有效策略。

(四)运用多元评价 激励为主

教材在每个单元增加了How am I doing?部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该部分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多维化,以学生为评价主体。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的评价表只是提供一个可参考、借鉴的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可针对每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目标。

如:针对第一册第1课,可设计如下:

建议教师建立并说明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运用形成性评价时,一定要考虑其可操作性,不宜太繁琐或影响课堂的正常进程。

(五)结合教学需要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1.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加以替换。如:第6课第2部分

Let’s chant!

One, two. How are you?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Don’t be late.

Nine, ten. Say it again.

其中生词较多,如有困难,可加以调整或替换。

3.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材中建议的教学方法,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和步骤。

(六)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关于教学步骤,本套教材教参中提供的教学步骤为: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New concepts: Demonstrate, drill /practice

Class closing

与其它教材的教学步骤(如人教版的5步法)是一致的。

2.关于字母书写,本套教材提供的字母手写体是目前英语国家较流行的一种书写体。有些字母书写的笔划、笔顺与斜体书写不一致。切记,这不是错误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7

小学教师“一册三研”说课比赛方案

为了提高对学科课标的整体把握,灵活驾驭教材,打通学科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精准教学,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华师教育研究院培训内容,学校研究决定举行主题为“把握课标驾驭教材精准教学”暨胜利小学教师“一册三研”说课比赛,特制订本次比赛方案。

一、说课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

二、参加人员

原则上全员参与(不参与的向学校说明原由)

三、比赛流程

1. 周一上午放学前将自己的“一册三研”课件以级部为单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打包上传给杨立元。(周五已上传的不再重复上传)

2. 周一下午根据上传名单,确定说课次序。(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排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按班级顺序排序)

3. 自周二下午开始根据安排表依次说课。

4. 地点:3号楼二楼会议室

四、组建评委

五、考核评价

1.凡参与说课的教师基础分为2分,所有选手不分学科按4:6评选一、二等奖,一等计2分,二等计1分。

2.根据学科要求择优推荐,在11月30日接受华师教育研究院专家的指导点评,被推荐者量化计2分。

附1:

说课时间

序号

姓名

学科

年级

备注

11.17下午1:30

1

2

3

4

附:2

说课时间

序号

姓名

学科

年级

得分(100)

11.17下午1:30

1

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8

北京申奥成功后,管庄学区所辖的各个学校都组织了不少场面性的奥运教育活动,但学区所做的相关调查表明,这些活动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问题一是前期的奥运教育多局限在对奥运知识的宣传上,对奥运文化、奥运精神的传播与理解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奥运教育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二是在前期的奥运教育中,德育“知情意行”的完整链条被打破,表现为重“知”,而轻“情”、“意”、“行”,特别是“行”。漠视“行”,学生的主体性即难以体现,而不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奥运对学生而言就是“外在的”,他们已获得的奥运知识也就很难内化。三是前期奥运教育的形式大多是组织几次场面性的活动,与学校常规性的德育、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学校特色发展缺乏整合,与学校原有的优势缺乏整合。四是前期奥运教育的形式单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多,可以持续的、跟进性的活动亦不多;平时学校参与奥运教育的人员有限,大多数师生都未“动起来”,因此,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管庄学区决定将研究奥运教育实践问题的重点放在解决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上。从2005年下半学期开始,他们集中力量研发、创编本学区实施奥运教育的有效载体。研究团队先后对原有方案作了四次大的修改和调整。从思路上讲,逐步实现了从重知识到重行为、重参与的转变,从单纯的奥运宣传到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日常德育相互渗透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在载体形式上,即从作业本的形式到日记本的形式再到导行手册的形式。具体来讲,他们将创编的载体的功能定位为“导行”(对学生来说则是“践行”);将学生使用的时间定为一年(2007年8月8日―2008年8月8日);将形式定为活页手抄报或剪贴报(方便使用和张贴宣传);将名称定为《奥运践行365――我的实践活动手册》(以下简称《奥运践行365》)。

《奥运践行365》手册在设计时考虑到以下几个结合:结合奥运进程,结合各年级段的德育纲要要求,结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结合课程和评价的实施。它为学生一年的奥运活动提供了一个活动蓝本。

《奥运践行365》对应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各有一个版本(活动内容基本相同,但在难度设计上有所区分)。每本手册中对应5个福娃设计了5个单元,除封面、封底外,每册共有12个活页,另有一张用于评价的“奥运践行争先图”。学校每个月发给学生一张活页,到奥运会结束时,学生可拥有一本自己参与编辑创作的记录书(纪念册)。

各年级段的活动形式不同。低年级以描描、贴贴、画画、动动、说说为主;中年级以贴贴、画画、动动、说说、做做、写写为主,除课堂和班级活动外,学生还可参加一些适宜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自我选择活动内容与方式,如以奥运小使者的身份参与奥运宣传活动,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与奥运相关的问题等。

以《奥运践行365》为载体,管庄学区的奥运教育搞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他们的实践凸显出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对奥运知识―文化―精神的体悟,体现出奥运教育的完整性

在践行手册的设计与实施中,管庄学区不仅关注学生对奥运知识的了解与宣传,而且特别重视学生对奥运文化和奥运精神的感知、体悟与实践。

在手册中,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大理念贯彻始终,相应的活动丰富多彩。比如:我国举办奥运会依托了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这是我们最深厚的底蕴,也是最令我们骄傲的东西。因此有专家认为,在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它的核心。而人文奥运的内涵之一就是要了解、弘扬、传播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所以他们在手册的第一单元即设计了让学生了解变化中的和谐的北京、和谐的朝阳,以及了解、认识、展示本民族和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高碑店中心小学将本校体育学科的校本课程――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高跷运动与现代奥运教育相结合,成立了高碑店少儿高跷队,学生以奥运精神刻苦训练,进步很快。小高跷队曾代表北京到澳大利亚悉尼进行文化展示。现在,高跷队的队员从以前的20多人发展到50多人。该校二年级的一个班结合践行手册上“我做北京小导游”的内容搞了一次班队活动,具体内容是让孩子们推荐高碑店最有特点的景观。有的学生推荐励志堂,有的推荐民俗接待户,有的推荐通惠河……学生们把这些景点的图片贴在手册上,完成小报的制作后,一部分同学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社区展览,受到居民的好评。八里桥小学在指导学生使用践行手册时,与地区办事处合作,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八里桥遗址的教育功能,宣传八里桥文化,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

人文奥运即以人为本的奥运,它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人、尊重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这一基本理念常常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管庄学区倡导在践行手册的使用中以人文的方式实践人文奥运的理念,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怀和鼓励。半壁店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2007年暑假,学校结合践行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有一个外地借读生家庭条件不好,家中没有电脑,也没有报纸,但他爸爸是出租车司机。有一次,爸爸加油时,加油站给了一张奥运宣传册,这个孩子就把这个宣传册上24个奥运场馆的名称、图片收集起来,又请另一个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这24个场馆的文字介绍。两个小伙伴共同完成了3页手抄报。教师对这个家境不好的学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特别把他们制作的手抄报拍摄下来,展示、留存。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精神。它要求我们勇于挑战自我、持之以恒地做事。所以,学区除了引导学生在奥运英雄的身上体会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外,还鼓励他们以此激励自己在持续一年的时间里做出最大的努力,完成践行手册中的所有内容,争取编一本完整的书。老师们告诉学生,要获得12个火炬(“奥运践行争先图”中共有12个火炬)有难度,完成这本书的过程也是践行奥运精神、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

2、以“知情意行”的统一为

基础,凸显“践行”的意义,体现出奥运教育这一特殊的德育活动的整体性

管庄学区在践行手册的设计与实施中追求“知情意行”的统一。比如:在手册中,涉及“知”的内容非常丰富,且大多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亲自去查找、搜集资料或亲自去参观才能获得这些“知”。又如:一些学校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形式,激发学生对奥运的热情。如八里桥小学的师生共同创编了一首奥运歌曲――“奥运因我而精彩”(学生作词,教师谱曲),拍了MTV,并创编了拍手操――“让世界记住我们的掌声”。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行”,它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落脚点。《奥运践行365》的“导行”功能非常强大,学生要完成每一个单元的活动都必须“动起来”,甚至“走出去”,到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做宣传、搞展示。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以践行手册为载体的奥运教育中,管庄学区始终将学生定位为奥运小使者,让他们通过“行”充分参与到奥运活动中,获得类似奥运志愿者的感受和收获。这样,他们的“知”即会得到内化,“情”会更加真切,“意”会更为深刻,“知情意行”的统一会体现得更为完美。

3、以奥运教育与学校常规德育的高度统一性为基础。实现二者的相互渗透

奥运教育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间特点的特殊的德育活动,它在目的、目标、途径等多方面都与学校常规的德育活动具有高度的内在的统一性。以此认识为基础,管庄学区在设计和实施践行手册时,着力实现二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文明礼仪教育、合作精神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都是二者共有的内容。学校可以借鉴、利用常规德育的成果开展奥运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实施奥运教育赋予常规德育以更加鲜活的内容。在实践中,学区所属的不少学校都在升旗仪式等常规德育活动中渗透奥运教育的内容。如定福庄一小每周一上午在升旗仪式上由小主持人教全校学生学一句奥运英语,周一下午,在红领巾广播站的“英语沙龙”板块中,安排中英文对照的有关奥运的英语小故事、英语奥运小百科等内容。他们还在升旗演讲中加入学生的作品(观后感、读后感等),请学生结合践行手册的实施,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此外,升旗手还可以在升旗仪式上展示自己在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定福庄二小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安排“一班一馆”,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己介绍奥运场馆。

4、实现奥运教育与课程的整合,增加奥运教育的科研含量

管庄学区在以践行手册为载体的奥运教育中,以综合实践课为节点,整合其他课程,加强学科渗透;同时,增强其研究性,使奥运教育更加科学、深入。他们组成了以综合实践课学区组长为首、以各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为主体的近20人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规划办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的研究任务。该项研究将践行手册作为校本教材、教具和学具,探索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实施奥运教育的有效途径。他们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反复磨课,从践行手册中选择一些专题进行分解,做出若干个小主题的实施方案,然后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奥运。

除综合活动课外,各学科教师也积极参与践行手册实施的指导工作。如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查找资料方面进行指导,劳动课教师在制作方面进行指导,科学课教师在科学知识方面(如奥运场馆的结构与功能)对学生进行指导,体育教师在学生健身方面给予指导,美术、音乐教师在成果汇报形式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各科教师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渗透奥运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定福庄四小准备在奥运会召开前夕举办英语词汇、英文歌曲大赛。现在,学校每隔一周都要组织小型的比赛。与此配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一些奥运场馆、餐馆菜名的英语单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5、奥运教育与学校原有的特色、优势相结合

比如:定福庄二小是科技示范校,他们结合践行手册中有关绿色环保的内容,在2007年暑假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设计一个节水方案。不少学生都搞了节水的小发明、小制作,学校在开学时进行了评选、表彰。又如:定福庄一小是英语特色校,他们依托邻近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丰富的外语人才资源,请该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一次指导学生编排有关奥运的英语小节目、英语演讲,指导学生用英语做小导游等。

6、全员参与。实现“小手拉大手”,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

这里所说的“全员参与”既包括该学区600余名在职教师、8300多名学生全部全过程参与之意,也包括家长、社区志愿者总动员,与师生一起参与奥运教育活动之意。比如:有些学校在奥运教育中主动争取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如在开学典礼时请社区代表、家长参加,让社区评选社区优秀少年和支持孩子参与社区奥运活动的优秀校长。还有,在践行手册实施过程中,学区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小报张贴在社区的指定位置或自己家的楼门口,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走出去宣传奥运、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也在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在践行手册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环节(如参观奥运场馆等)是需要家长提供支持的,低年级学生要完成手册更需要家长的帮助,这些都在无形中实现了“小手拉大手”,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以及校内外的结合。

7、解决评价的持续跟进问题。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正强化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9

如,备课教案的检查就存在类似问题。一是看课时,以数量论质量;二是看篇幅,以长短论质量;三是看教案要点,简单地浏览一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要素,以格式论质量……走马观花后,草草地在教师的备课本上打个等级,签个日期,盖个公章就完事了。

检查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教师“照抄”参考书上的教案而不加理解;“下载”网络教案而不加筛选;找人代抄(写)教案而不知羞愧;更有甚者,先上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凡此种种,只见教案不见教师,只有教法没有学法,教案与教学严重脱节,使教案成为费力不讨好的累赘。

我们针对教师备课的实际,把检查的重点放在教案的质量上,主要看教案是否真实有用,并采用写评语的方式给教师提建议、提要求,促使教师认真备课,用心备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案例一:冉亚妮老师备课《给予树》(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她这样安排教学流程:通读课文发现问题(教案预设了12个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从金吉娅的做法里,我们体会到……)讲读课文解决问题……

检查教案后,我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

教学设计不错,既抓住了重点,又体现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如果抓住课文后的【口语交流】(作业2)“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小练笔】(作业4)“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金吉娅)的话。”将“读、说、写”有机地融入你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冉老师根据评语提示,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后来她用这个教学设计参加全县组织的小语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了一等奖。

案例二:“元、角、分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一课,陈晓玲老师备课时,这样确立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

教学目标紧紧扣住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材的把握上,你下了真功夫!其实,认识“人民币”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写评语前,已拿元、角、分的钞票试验过,21个小学二册的学生,无一不认识)。你的第二个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学科育人”的德育价值,但是,对二册小学生来说可能显得空洞了些,是不是改成“帮助小学生学会买卖、学会花钱”更好一些。

陈老师根据评语提示,重新确立了教学目标,并根据新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超市(模拟)购物体验在买与卖的体验中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制)超市实践(看谁最会买最会卖),从而达成“学会花钱”的育人目标。后来这堂课代表开县参加全重庆的赛课活动,获得了全市第三名。

案例三:付老师备课一直“认真”,课还没上几周,教案就写了好几本,提前备完了后面的好多课时。仔细一看,发现他的教案多数是抄写的。检查后,我不露声色地在他的备课本上写道:“超前备课是一个教师尽职尽责的表现,也是‘运筹帷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的付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下个月我要向全校教师推荐你的做法,并号召全体教师都来向你学习。”

数日后,再次检查他的教案,再也找不到“抄写”的痕迹了,而且卷面愈发的整洁,内容愈发的充实。我们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付家柔老师备课教案展”,号召全校教师向他学习。

从那以后,付老师总是提前写好教案,主动送给领导检查。我们也尽量挤出时间给他的教案写评语提建议,并不时地挑选一些优秀教案推荐给其他老师。在教案与评语的互动中,付老师进步很快,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而且成了县内有名的学科骨干。

给教案写评语,不用太多,三言两语,注重激励,几句赞赏的话,几句温婉的提示,几条善意的建议,教师也乐意接受。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