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西药营销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9-02 06:12:11

西药营销论文

西药营销论文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一、专业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市场营销专业逐步形成了结构较合理、课程设置完善的框架体系。但是,就我国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分析,该专业起步较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11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中有16所学校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次,当年招生1667人,在校生6136人,毕业1505人。

二、存在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匹配。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管理学以及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当前大多数院校该专业的教学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只能通过模拟市场环境让学生体会。例如开设ERP实验室、商务谈判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市场营销活动的部分环节,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体制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明显脱离。

2.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靠一门或者几门课程完成,而是要依靠全部开设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高等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大多局限于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市场调研能力以及对医学、药学等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在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任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专业课程教师实训能力匮乏。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是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此类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习实训能力匮乏。

三、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当前充分利用企业、行业和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多方共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广义的校企合作是指以学校、研究机构、企业为主体,以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部门为辅助,按一定的规则或机制形成联盟,实现人才培养、知识更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功能。校企合作是确保高校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以山西省为例,截至2011年,全省有700余名研究生,400余名校企导师先后参加了400余个校企合作项目的研究,项目经费达7000多万元。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参考,鼓励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以山西中医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我院),通过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教育科研平台、高校优秀人才交流平台以及高等教育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信息资源广等优势,同时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员工、专家与教师直接沟通交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

2.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设计应遵循学科专业要求,体现该专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我院把《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等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作为共建课程,聘请企业高管参与实际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深度结合。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素质拓展、学术讲座等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所需场所,并安排专门人员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切实走进企业的市场部、人资部、物流中心等部门,深入了解企业真实的工作状况。

3.专注师资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我院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一是学历教育。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二是专业进修。选派教师参加全国、全省学术会议、研修,开阔视野,提高专业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三是完善师资库。从企业中选拔具有高学历和丰富营销经验的高管作为师资库成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以此来丰富教学实践经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医药营销专业存在起步晚、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师实践能力匮乏等不足。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加强合作,力争提高医药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最终实现企业、社会和学校的共赢。

(张红,女,1986—,山西晋中人,山西中医学院医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医药管理。) 

参考文献 

[1]宫春博,康怀兴.高等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5):58-59 

[2]侯怀银.高等教育学[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3]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5):15-16 

西药营销论文范文2

[关键词]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7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4-0034-04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河北省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与监管机制研究”(200703044)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深入开展,关注和挖掘市场需求,积极适应竞争已经成为指导各医药企业健康成长的名言至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优秀的医药企业脱颖而出,营销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但是,也有也有一部分医药企业,为片面追逐最大化利润或者维持企业自身生存,置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安全与社会利益于不顾,违背经商道德甚至是甘愿涉险触犯国家法律,诸如在市场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药品;采取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制作及播放虚假医药广告;从事商业贿赂等等。这些违背医药伦理,靠获取不正当利润参与市场竞争的做法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重视研究医药营销道德已成为理论界与企业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有些人认为,经济和道德之间本身存在着一种不可消解的“二律背反”现象,要“经济”就不能完全都遵守“道德”。然而,很多优秀的国内外企业如我国同仁堂靠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而享誉数百年;美国强生公司在发现有人恶意在其药品中掺毒时,毅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坦然于众,而多年名列于美国最佳经营公司之内。以上事实(事实上例子还有很多)证明,经济和道德是可以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并且随着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在遵循道德基础上实现自身经营发展将是医药企业惟一出路。

一、国内外营销伦理的研究现状

早在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展开了对营销伦理的研究。法姆尔(Farmer,1967)提出营销伦理问题。斯隶文特(Sturdivant,1982)和柯康奥尔(Cocanougher,1982)研究发现,营销活动中的不同参与者(营销人士、蓝领工人、家庭主妇等)对营销伦理标准的认识有很大不同。目前西方学界主要存在着五种不同的伦理观点,依次为目的论,它主要是从最终发生的结果来考察引发行为是否具有道德的一种伦理观,“轻过程,重结果”,代表观点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道义论与之相反,它认为,某些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不是由行为结果,而是由行为本身内在特性所决定的,代表观点有康德的义务论、显要义务论和社会公正论等;伦理相对论信奉没有绝对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统一的准则与规范即任一伦理准则或规范的适用性都是有限度的,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事务的“对与错”及行为的“恶与善”判断标准;社会契约论则调和了伦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时代推移下的产物;企业社会责任论内涵非常丰富,它主要强调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是实现其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国内外对于营销道德水准测试与评价系统的研究还非常少见,部分原因在于很多道德问题本身就难以衡量,正因为此,已有测评体系多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多由显要性道德指标构成;二是多从企业内部获取数据并作出评价;三是成果少,体系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营销道德的评价问题。如欧阳电平(1998)给出了我国营销伦理的测度方法。刘世雄(2006)通过分析中国产业发展中的营销伦理问题和西方学者对营销伦理的研究范式,阐述了未来中国产业营销伦理的研究方向――运用系统研究方法,开发既有理论性又有现实性的营销伦理量表。王恕(2000)提出了医药市场存在很大的道德问题,应从立法等方面予以解决,并呼吁医药企业创新营销方式,走出不道德营销怪圈。

二、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1.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模型的构建

营销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出合理的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模型,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笔者邀请了由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人士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顾问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在我国大型医药企业营销活动中涉及的道德因素来组成调研问卷,对包括专家学者、医药经营者、医药顾客在内的100多人实施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药品安全健康(95%)、营销信息对称(75%)、定价合理(98%)、非歧视与公平竞争(68%)、售后服务优良(80%)五个方面是被调查者最为关注的营销道德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模型应以调查所反映的这五个方面为标准设立。问卷结果也表明了医药企业今后经营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以顾客为导向,以提供安全健康的药品为使命,在营销过程中主动公布诸如成本、副作用等信息,合理定价,不对特定群体进行销售歧视并正确对待竞争对手,同时做好售后服务。我国大型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模型如下:M=V(X1,X2,X3,X4,X5),其中,X1代表药品安全健康,X2代表营销信息对称、X3代表定价合理、X4代表非歧视与公平竞争、X5代表售后服务优良。

2.医药企业营销道德的影响因素

一个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是否合乎伦理道德,通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组织或个人伦理道德的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最终决定着组织或个人所采用的手段是符合道德的。此外,个体道德感的强弱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所在组织的环境决定的。缺乏强烈道德感的人,如果在组织中受到规则、政策、工作规定或加于行为之上的强文化准则的约束,那么他们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就小,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道德认同感,从而改善自身原本的道德伦理观。相反,原本非常有道德的人,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被组织的结构和组织中允许或鼓励不道德行为的文化所腐蚀,而削弱自身原有的道德感。所以,在组织内部建立一个良好的道德伦理工程是非常重要的(见图1)。

关于医药企业营销道德发展阶段。企业的营销道德高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着它的成长,其对营销道德的认知和遵循呈现出“阶梯”上升状(包括跨越个别阶段发展和营销道德起点本身就高的情况),文章认为,医药商品不同于其它类商品,它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因此,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必须遵循在保障社会(人民)利益基础上,追求自身利益。为此,笔者医药企业营销道德水平及其标准给予界定,以便企业认清自己所处的道德水平(见图2)。

关于个人特征。研究发现,自我强度和控制轨迹两个变量对人们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通常,自我强度高的人具有较大的自信心,往往他们比自我强度低的人在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之间取得更多一致性。而控制轨迹则是用于衡量人们相信自己能掌握命运程度的个性变量。具有内在控制轨迹的人认为自己对命运有绝对的控制力,而具有外在控制轨迹的人则认为自己一生的命运是由运气和社会来决定的。因此,具有内在控制轨迹的人会比那些具有外在控制轨迹的人,在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之间表现出更大的一致性。

关于结构变量。良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强化组织成员的道德行为。一般而言,模糊性最小的组织结构设计最能提高员工对伦理行为的认识程度,而组织正式的规章制度、清晰的职务说明和明文规定的道德准则则能有效地减少这种模糊性,而且还能促进行为的统一性。此外,上级的行为以及组织绩效评价系统的完善与否也是两大关键因素。上级管理者的行为标准对其下属而言往往会产生最为直接且有效的影响,而组织在评价时对结果和手段的注重态度也会对员工伦理行为的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关于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同样也会对组织员工的伦理行为发生影响。一种可能形成较高伦理标准的文化是一种高风险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对冲突高度宽容的文化。处在这种组织文化中的员工,会被要求不断创新和进取,并会对道德和不道德行为产生清醒的认识。

关于问题强度。文章认为,若某一行为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越大,其行为到后果的时间间隔越短,人们与受害者关系近,其危害性越严重,影响集中度越显著,舆论谴责越强烈,那么该问题的强度就越大,其重要性程度也就越高,人们对该行为具备道德性的期望也就会越强烈。

三、医药企业营销道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实用性、可比性等原则,结合国内外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且根据医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所涉及的因素,笔者建立如表1所示的医药营销道德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医药营销理念(U1)、医药营销组织管理(U2)、医药营销战略(U3)、医药营销策略(U4)与医药营销费用(U5)5个一级指标和医药企业的道德责任感等19个二级指标(Uij)构成。二级主要指标含义如下:

U11,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医药企业是否以“救死扶伤”为使命,是否以社会的发展为己任。

U12,医药企业的道德观――医药企业是否树立诸如诚信、公平竞争等观念。

U13,对医药与公众健康关系的认识――医药企业及其员工应树立医药关系公众健康和国计民生的认识;

U14,营销人员职业道德与素质――营销人员职业道德与素质体现在爱岗敬业、尊重顾客和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等。

U21,营销人员道德行为准则的制定――有相应的道德行为准则,准则符合道义论要求并形成书面文件;

U22,营销人员道德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对遵守医药营销道德的员工有相应激励机制,对不遵守医药营销道德的员工有相应惩罚和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分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两个部分;

U23,营销管理系统的道德导向――营销管理系统遵从社会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还是产品观念。整个系统是否充分考虑道德因素并树立道德导向。

U31,医药产品与品牌诉求的真实性――品牌诉求点与医药产品本身的一致性;

U32,企业医药营销竞争战略――公平竞争,不搞垄断,不倾销等;

U33,顾客需求的负面引导――误导消费者,片面夸大药品疗效以吸引更多顾客为不道德行为。

U41,药品的安全性――药品不危及使用者生命,不给使用者造成重大的身体损伤;

U42,定价与成本的偏离程度――定价/成本,其值越大,越是不道德;定价/成本〈1也有不道德的嫌疑,因为可能是出于倾销目的等;

U43,使用以贿赂为主的公关手段――通过贿赂医生出售处方药,通过贿赂医药商店经理人员/销售员出售非处方药;

U44,广告的真实性――一定时间段内真实广告的数量/广告的总数量,其值越大,越是道德,其值越低,其道德评价值越低;

U45,售后服务的质量――是否提供免费(或部分收费)用药咨询,是否提供用药指导,是否提供不适当药品的调换等;

U46,分销系统的顾客导向(医院与药店的选择)―― 一般意义上,药店药品在价格上小于医院药品价格。处方药可以在药店出售以提升销量,非处方药可以在医院销售以提高价格均为不道德行为(见表1)。

在上述评价指标中,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医药企业的道德责任感等),用诸如加权平均法等传统的方法难以对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笔者认为,模糊综合评价是在模糊环境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事物关于某种目的做出综合判断或决策的方法,可以用在对医药营销道德模糊信息的处理上。

1.建立因素集(或称判断集)

根据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两层(主因素层和子因素层)因素集。主因素层指标集U=(U1,U2,U3,U4,U5),U中的元素分别代表医药营销理念、医药营销组织管理、医药营销战略、医药营销策略与医药营销费用。子因素层指标集Ui=(Ui1,Ui2,Ui3,…,Uij,…,Uin),其中Ui表示U中第i个因素,Uij表示Ui中第j个因素。

2.确定指标的权重

本模型采用专家估测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主因素层指标集U=(U1,U2,U3,U4,U5)为例,设有S个专家分别就U中各因素的权重做出判定,第L个专家的判定结果为A1=3.建立评语集

评语集W=(w1,w2,w3,w4),其中 w1,w2,w3,w4 分别表示优,良,中,差4个等级。

4.评判矩阵的确定

先由专家和自评人员对子因素层指标集中的指标进行评判,再把评判结果统计汇总。设子因素层指标集Ui中的指标Uij得到评语w1,w2,w3,w4的次数分别为wij1,wij2,wij3,wij4,则Uij对于评语w1,w2,w3,w4的隶属度为rij1,rij2,rij3,rij4 其中rijt=wijt/∑ wijt。所以子因素层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5.模糊综合评价

先对子因素层进行评价。主因素层中的指标Ui对于评语集W的隶属向量Bi=AioRi=(bi1 bi2 bi3 bi4),其中“ο”为模糊运算算子。

再对主因素层进行综合评价,U的评价矩阵为:

U对于评语集W的隶属向量为:

对B=(b1, b2,b3,b4)做归一化处理,得:

表示医药营销道德评语w1,w2,w3,w4的隶属度。

6.模糊运算算子的选择

两个模糊集之间的合成运算,有多种运算算子可供选择。如M(∧,∨),M(•,∨),M(•, )等。由于在建立企业营销创新水平指标体系时,已经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取舍,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表一中的各因素都不应该被忽略,应选择算子M(•, ),以兼顾各评价指标。

7.计算评价值

若给评语集W中4个等级的评语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c1,c2,c3,c4,则可得医药营销道德的评价值:

评价值。

四、结 语

我国医药企业营销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关注和相关资源投入,文章相信,随着我国医药消费人群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医药企业自律意识的加强,我国医药企业营销道德的发展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周健临.管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健安,郭国庆,钟育赣.营销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D.D.拉斐尔著,邱仁宗译. 道德哲学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李 莉.当代西方伦理学流派[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4]苗泽华,等.商业企业营销道德与文化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6]James Post. Corporate Behavior and Social Change[M]. RestonPublishing co,1978(8).

[7]B.Golany, Y.Roll, An Application Procedure for DEA[Z]. Omega Int.J.of Mgmit Sci, 17 (3), 1989.

[8]Bessent A., Bessent w., Charnes A., Cooper ww., Program review for Planning Decisions Throug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 Educ,Adm.Q.19 (2),1983.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Medical Enterprise Marketing

Miao Zehua1,Xue Yongji1,2

(1.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2.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西药营销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同样都是老鼠,为何有老鼠与米老鼠之别?这就是品牌与非品牌的概念。一提到品牌有很多人都觉得很玄妙,事实上并非如此。就如制药工业中的品牌,比如琥乙红霉素与利君沙,化学成分没有任何区别,可是在销售上利君沙与琥乙红霉素相差甚远。利君沙就是“米老鼠”,而琥乙红霉素就是“老鼠”;利君沙就是品牌,琥乙红霉素就不是品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做成“米老鼠”。

一、品牌策略与执行

在医药行业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小市场,大营销”。这个行业有一个单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是凤毛麟角,它不同于啤酒、饮料等产品的市场很大,所以说是“小市场”。为什么说是大营销呢?我们先看一看电视里的广告就知道了,医药产品的广告投放量相当大,在当前的媒体投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们制药工业的营销费用投入是很大的。营销什么?当然是营销我们的产品。而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强势品牌。

品牌从何做起?制药工业一直有一个说法:产品卓越,市场卓越,执行卓越。产品卓越对处方药的营销至关重要,市场卓越是对OTC产品的极大挑战,执行卓越无论是对处方药还是对OTC都是营销管理的一种极高境界。产品卓越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万艾可”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就不用为打广告而犯愁,也不会担心搞促销之类的事情,这个药也会卖得很好,因为它相对卓越。国内众多药厂虽然在研发经费上不设上限,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没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来做研发的,因为研发来得太慢。

如果没有最好的产品怎么办?现阶段中国制药工业的成功者们,他们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场卓越基础上的。换而言之,他们是找准了市场定位,再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战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模仿别人,但是你清楚这一点:过去别人做成了的,你现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别的公司做成了,在你这儿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条件都在不断变化,而出路就在于创新,不断创新。别人的东西是拿不过来的,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创新才能获取成功。而创新需要的,就是执行上的卓越。

二、医药企业营销中的“推”与“拉”

制药工业的营销宝典是什么?实际上,无论是4C还是4P,营销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方面:“推”和“拉”。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感冒了,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个医生的话。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论说“感冒是由痔疮引起的,治好痔疮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就会相信。[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同之处在于处方药营销的对象是医生,所谓“拉动”的概念就是要给医生一个说法,只要有一个说法。那么医生就有理由开处方了。但是,有一个说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药品中,医生是否会选择这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予以“推动”。因此,“推”和“拉”要结合,“拉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理由,树立学术地位,普及医药教育;“推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动力,让自己的药品能进到医院里来。只有“推”“拉”结合,才能让医生有理由开处方且愿意开处方。

非处方药的营销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营销链条上我们实在找不到像医生那样的角色,于是医药企业的“拉动”对象就不得不面向产品定位的消费者。所谓“拉动”,就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买得起;所谓“推动”,就是让顾客买得到,能够很方便地买得到。所以对于对非处方药的营销来说,就必须做品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几年药品零售商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批发企业的发展速度,而药店在做品牌经营的同时更希望与制药企业进行联盟与合作。因此,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将成为OTC药品销售的关键力量。

三、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

医药企业做品牌时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比如在我提到杨森时人们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吗丁啉、达克宁。提到天士力时人们又会想到什么?一定会想到丹参滴丸。但一提到杨子江,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哑口。可是扬子江在我们国家却是销售额位居前三名的制药企业,它的产品一点都不少。可为什么人们对它的名字那么陌生?是因为它的药更多地是在医院里做处方药,所以它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会小一些。由此对于我们来说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是做产品品牌还是做企业品牌好?其实西药制药企业内心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摆脱“一牌独大”的状态。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西药制药企业甚至包括一些中药制药企业,想以企业品牌来带动产品销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先做产品品牌。至于最终能不能做好企业品牌,当我们国家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的时候,高到50家、10家、8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80%-90%的时候,制药企业的品牌对自己的产品群的销售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企业现有的所有竞争力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营销优势,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优势。

【参考文献】

西药营销论文范文4

紧随时尚的品牌战略

随着时代的变化,品牌的文化等内涵也要随之变化,新鲜和时尚是消费者永远追逐的热点,太太口服液在各个阶段的传播,从包装到广告,都围绕着这点,努力引领当时的时尚和流行。从最初的治疗黄褐斑,到含F.L.A,调理内分泌,再到承诺肌肤健康、滋润肌肤,虽然产品功效不变,但每个阶段的定位都正好满足了当时女性的内心需求,同时以紧贴女性内心、充满情感的广告语“做女人真好”“十足女人味”等来满足女性精神需求,并以充分理由和中医药原理支持其承诺的品牌形象。

清晰的市场定位

太太另一高明之处在于其产品的选择,在每一个市场时机到来之时,充分进行市场调研,进行市场细分,发现市场空缺,故其产品推向市场后无往不利。93年第一批“太太口服液”上市之初,那时中国的保健品市场,特别是女性口服液还是比较少的,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蜂王浆、青春宝一般产品水平上。因此,太太口服液一上市就抢先占领女性保健品领导品牌的地位。以后太太药业OTC药品意可贴、正源丹的推出也是如此。

保健品营销的典范

除了以上所述,太太药业保健品在终端陈列管理、库存管理、通路管理、经销商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借助优秀职业经理人,用西方营销管理理论建立了完善高效的营销体系。通畅的内部沟通体系使得市场数据、动态及时准确的传达到管理、决策人员,职业经理人扎实的营销管理和先进的品牌运作经验终于成就了今日太太的辉煌,在目前来说,太太应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保健品营销的典范。

保健品和医药领域的双翼齐飞

1997年,太太药业在自己经营策略上作了新的调整,从单一的中药保健品行业向中西医药行业跨足,同年4月,太太药业斥巨资收购深圳第三大药厂――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藉此,太太药业实现了保健品和医药领域双翼齐飞。

粗略统计,太太药业在市场上处方药有以下品种:舒氨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针)、海他欣(他唑巴坦哌拉西林针)、、海舒必(舒巴坦头孢哌酮针)、倍能(美罗培南针)、胜城(盐酸拓扑替康针)、苏适(厄贝沙坦)、乐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等,主要为早期的抗生素针剂和近期的二类新药苏适和乐在。

但其市场表现和其保健品、OTC品种相比,不是很好,尤其是后来的苏适和乐在,品种很好,但终端工作差强人意,白白投入大量广告.处方药市场主要靠医学传播推动,但太太仍寄希望于其无往不利的广告之上,而在全国大规模的卫视广告之后,一线学术推广工作又不能及时跟上,尤其是苏适这个产品,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种,国际上也刚起步,价格适中,疗效非常好,基本无副作用,保护心脑肾,安全降压,优于现在市场上的所有降压药物,绝对会成为降压药的领导品牌,适合通过医学传播进行学术推广,况且竞争厂家要么资本不足于与太太抗衡,要么现代营销意识淡薄,但很可惜,太太在一阵广告轰炸之后,没见太大举动。由此看出,处方药要想成为太太健康产业的“第二引擎”,其营销策略仍需调整。

医药营销中的“鸡蛋”理论和“花果”理论

农村卖小鸡的商人盈利的过程是这样的,先选好鸡蛋,通过精心的照料,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终于小鸡破壳而出,这时他已经成功,可以获得财富了.保健品和OTC药品的市场推广过程也象这样,市场细分,选好品种,通过广告等传播手段将信息与目标市场沟通,然后是销售获利。这种姑且称之为“鸡-蛋”理论。

而处方药营销就不同,因为药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而处方药更为复杂,一般消费者不可能自己选购,还必须通过医生的诊断、开处方患者才可以购买,这点大家都很清楚,在此不再赘述,所以处方药营销要面对两个消费者,一级消费者――医生和二级消费者――患者,他们之间是一种“花”与“果”的关系,果农经过果枝修剪对将来的花的布局进行取舍以取得更高的产量,还要对花进行驱虫、防冻、授粉,然后才能产生果实,再对果实进行照料后方可大功告成,这种过程正如同处方药营销中的医学传播和大众传播两个阶段,两者有先后顺序,有主次之分,有因果关系。

处方药营销与保健品营销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它必须依赖于市场的精耕细作,产品信息要有效的传达到每一个临床医生。而临床医生处方习惯的改变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只有通过医学传播利用专业媒介去影响并通过专业学术推广队伍培养学术带头人,一对一拜访一级消费者,然后通过大众传播教育二级消费者才能将一个产品取得最大的市场份额。

以广告胜长,一贯养尊处优的“太太”能否干好养花侍果的粗活儿?我们拭目以待。

背景资料

太太药业

太太药业成立于1992年,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的成就,确实很不容易,充分显示了其领舵人朱保国先生的敏锐、胆识和勇气.

西药营销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医药的出口营销现状及内外部环境,并提出和阐释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决策。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医学面临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困难,如人类身心疾病增加,现代疾病不断出现,老年人的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逐步增多等,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加之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巨大,医药费用昂贵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把防病治病和健康需求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更瞄向了具有悠久临床历史的中草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与地区政府卫生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医药已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现已有中医、针灸机构5万余所,中医师两万余人、针灸师10万余人。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全球现主要有四个中药市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医药出口的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形成,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2006年已超过10亿美元。我国中药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135个国家,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然而在国际中药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中,中国所占份额却很小。中国作为世界中医药理论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挑战。本文将进行市场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决策。

    一、中医药出口现状swot分析

    (一)机遇

    1.疾病谱发生改变。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与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主要病种。

    2.以食品补充剂“进门”。目前,中医药主要以保健品、营养补充剂、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人外国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由于欧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确定程序较为苛刻复杂,旷日持久,申请经费昂贵,而以保健食品、补充剂的名义进人市场后,因其较好的疗效和口碑,中医药日渐受到关注和好评。虽然相对于药品价格较低,但据悉其利润仍为国内市场的四倍以上。

    3.现代技术强势。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中药产业链上应用现代质量控制技术,使中医药在保持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纳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新知识,真正实现“高精尖”技术为疗效开道。

    4.中药产业初具雏形。内地已建立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工业、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5.外国民众逐步认可中医药。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而且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和受众。

    (二)威胁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绝大部分尚未进人保护状态。我国丰富的传统中医药资源往往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无偿利用,甚至于很多时候需用高价购回被外国一些制药公司抢注的本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瑰宝的经方验方。

    2.非贸易壁垒高筑。近年来,国际草药市场不断加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

    3、国外洋中药抢滩。我国中药创新薄弱,质量控制和检验水平改进力度不够强劲,而洋中药却以剂型新、单用剂量小、使用简便等优势形成了“后来居上”的局面。

    (三)优势

    1,增效减毒。中药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矿物,毒副作用相对化学药品小,加之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中药间的相互配伍增效减毒,进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

    2,治疗成本较低。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加之原料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及矿物,与西医惯常使用的药物和大型诊疗设备相较,具有检测手段简便,医疗成本低廉等优点。

    3防治重大疾病潜力巨大。中医根据个体差异、病变环节,结合经历数千年的不可计数的临床验证,使用天然的、多成份配合的复方进行多环节、多靶点调整,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上大有作为。

    4.方药资源库。我国具有方药的优势,已查明中药材12 807种,现存方剂10多万首,目前生产的中成药已达5 000多种,为新药的筛选开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四)劣势

    1.文化差异。中医药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用其他语言表达时很难被理解和接受。另外,中医学的诊断技术、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与世界主流医学存在很大差异,给中医药的传播、交流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2.标准差异。中医药自成一体,标准异于西药,西方国家不加变通地运用西药质量检验标准来衡量中医药,使其在进人国际市场时受到不够客观公正的待遇。

    3.缺乏合法地位。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在很多国家都未被承认。

    4.出口比例不合理。中药制剂技术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仍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其研究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直接造成我国中药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药材和提取物为主,出口比例不合理。

   二、国际化营销战略

    (一)政府职能性引导

    在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中,国家从宏观方面的管理、引导和助力作用不可忽视。首先,组织各相关方面力量,众志成城,建立高起点、高水平、更国际化的中医药标准,以保证中医药质量稳定、可控、有效、安全。其次,国家应利用网络平台时时跟踪目标市场国有关中医药出口的法律、法规及其变化,以使出口企业避免因不了解出口国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而产品遭拒。此外,国家应充分利用英特网将我国优质优品的中医药企业、产品、专家推向国际市场,建立起直接面向客户的巨大的医患网络平台,使世界各地的患者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中医师及中药产品。

    (二)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知识产权指人们在中医药的研究、生产、经营等知识活动中依法取得的权利,包括中医药著作权以及相关权利、中医药工业产权(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和地理标志等)及未公开中医药信息保护权三方面内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要切实构筑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屏障,否则民族中医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甚至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所以,要尽快形成一个中医药知识产权三维保护体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性,形成完整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民族中医药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配合“以医带药”、“以医代销”的模式,按照行业需求培养多种类、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培养过程中,本着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侧重角度不同的原则,可以采用两种培养模式。第一,现期型。由于中医药出口进人快速增长期,对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应采用团队形式培养,团队中、每个人分工及侧重有所不同,形成不同强势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中成员各有所长、各有分工,但并不只懂自己的强势,而是通过互相学习和相互带动,使每个人最终达到体现强势且兼顾其他的目标;第二,远期型。通过招收跨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方式墙养既熟悉西医,又掌握中医药知识并能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还能运用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知识开拓国际市场的宽口径、厚基诫的高素质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以使之担当起使“国粹”走出国门的重担。

    (四)补缺营销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西方遭冷遇,既因中医药在国外宣传不够,也有西方医学界排挤打压中医药的利益驱动,毕竟每年有大量资金从西医领域流失,如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全美有大约113的医疗费用从主流医学——西医流人针灸、中医、气功等另类医学领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增长。这种局面,不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拓展。

    因此应比较中西医学的差别和优劣势,对西医已占明显优势的疾病治疗,我们应明智避让,集中精力于自身特色上。特色一旦成为优势,就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全力发展自己,真正做到凭借优势特色致胜。

    古语言“伺机而动”、“趁虚而人”,在中医药出口营销中,比较分析国外市场及中医药现状得出,以补缺者的形态占领国外的市场空缺是最合适的选择。做别人做不到的,治主流医学无法兼容并治的疾病,达到主流医学手段难以企及的疗效,以补缺营销战略赢得外国民众及主流医学界的更多关注和青睐。

    (五)国际专业展会

    国际展会是市场走势的指示器,增进东西方了解的纽带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展会中的与会者可利用同一场所共同弘扬文化,其传递经济信息、加强对外交流的效果是其他形式所不易达到的。

西药营销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药品市场营销学 应用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药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药品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药品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为胜任药品营销岗位工作奠定基础。它集方法性与实务性于一体,同时又与医学、药学、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等多学科相融,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欠缺,往往感觉到药品市场营销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抽象,比较难学,因而丧失学习兴趣。在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营销市场的真实案例呈现的营销行情与变化,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积累经验,形成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药品市场营销思维和实际运用技能。

1.案例教学的实践价值

实施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企业实际营销活动的再现,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机会。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更有利的实践价值。

1.1便于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运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案例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1.2有助于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这种弊端,变“一言谈”为“群言谈”,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运用已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际操作的综合性人才。

1.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强调的是分析和思考,同一个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在讨论中吸取他人分析问题的方法,拓宽自己的思路,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1.5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整体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说服别人,以及为自己辩解的能力。

1.6有助于弘扬学生的个性。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和认知风格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有独立钻研,又有小组讨论,还有大班教学,把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调动起来,满足各种学生的需要,把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案例教学的实施

2.1课前准备。

2.1.1选择合适的案例

教师要围绕所授课程内容,既要考虑到整体教学目标,又要注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兴趣和社会的热点,真正弄清楚让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编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要是医药市场营销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案例,通常采用公司知名度高、药品品牌响亮的药业案例,例如:哈药集团、太太药业、西安杨森等著名医药制造企业,具有一系列成熟的营销策略、完整的营销方案,以及在药品市场营销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老师讲授起来生动而引人入胜,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形成共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讨论营销模式时,引入案例:成立于1992年的名营企业太太药业,以其清晰的市场定位、紧随时尚的品牌战略、高效的管理营销体系,使太太口服液抢先占领了女性保健品领导品牌的地位,后期推出的OTC药品意可贴、正源丹也顺利抢占了市场,但以同样策略推出的处方药市场表现却远远不如前者,原因何在?通过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剖析,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2.1.2教师预先作好案例分析

在上案例课之前,教师应预先分析案例,搜集与案例有关的尽可能多的资料,如与案例有关的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企业背景、相似案例等。拟定案例讨论要求和方法,特别是对案例的理解、认识和具体分析,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观点,如何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得出正确结论、方法等。例如药品的销售策略,西安杨森采用多品牌战略,有着300多年历史沉积的老字号同仁堂则实行的单品牌战略;而以“白加黑”为代表的东盛药业结合自己的特色,走出了“3A营销模式”。

2.1.3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角也是学生,教师应尽快地把学生带到案例情境当中,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让学生从案例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课前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完成案例作业,认真阅读案例,充分理解案例所描述的事实和情节,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前后联系,结合所学的相关的营销理论知识,归纳整理,分析案例所给出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拟出自己的见解与决策方案。案例分析准备可以按照六个步骤进行:①确定问题所在;②分析案例材料;③产生备择方法;④确定选择标准;⑤分析和评价择备方法;⑥形成行动和实施阶段。上述太太药业的案例,学生课前应该准备:①保健品、OTC药品和处方药的特点、使用权限范围、销售对象等问题;②保健品、OTC药品的营销模式;③处方药的营销模式。

2.2小组讨论。

案例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由讨论的环境氛围,由小组长负责本组的讨论,必须每个学生都参加讨论,提出自己准备的结论,学生进入案例所设置的情景之中,进行思考、分析、决断,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与处理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最后要对下一步班级讨论中会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使每个成员对班级讨论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涉,使小组讨论进一步升华,确保班级讨论的顺利进行。

2.3班级讨论。

班级讨论又称大组讨论,是班级内所有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可以使学习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案例分析、讨论的全过程,并给予一定的引导,组织学生有效参与,使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避免跑题或冷场;发现有分歧的意见,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展开辩论,既要充分表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又要维护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敢于争辩。教会学生进行有效倾听,做好相关记录,促进问题的讨论和深化。

2.4总结反思。

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反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案例的总结,教师综合各组的发言进行集中点评,归纳总结,留下专门时间,由学生进行提问,由学生或教师作答。然后教师布置案例作业,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二是学生反思一下学习经历,改进日后的学习,强化个人准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中初步形成的技能,对今后的案例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3.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案例的选择。

目前药品市场营销方面的案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应积极从各种媒体中发现、收集典型案例,及时更新案例,使案例紧跟时代的步伐,能够真正反映当前教育的实际。如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亮菌甲素注射液假药案,对康泰克PPA事件危害公关,等等,紧紧扣住当前国内药品营销市场中的热点。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案例,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如北京绿谷药业“整合医学服务营销模式”是当今最符合市场趋势和市场脉动、最具有实战效能的医药保健品营销模式,哈药集团将增加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直销。

3.2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付日益丰富的社会案例对专业知识的横向需求,而且要有实践的体会和经验。否则,在案例教学中,就会照本宣科,达不到预设的效果。教师要参与药品市场营销实践,亲自实施营销策略,积累药品营销经验,使教学得心应手。

3.3正确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加药品市场营销的实践不多,再加上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刻板,对案例教学法一时难以适应,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有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同时,因受思维方式的局限,学生分析问题较为肤浅,难以写出理想的案例分析报告。教师选择案例应尽量是贴近生活的热门话题,应符合社会实际,学生才能感兴趣。教师应熟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一些背景资料与认知水平,这样在讨论中,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把握不同的时间,请适当的同学来回答,因势利导,使学生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勒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西药营销论文范文7

关键词:医学市场 市场营销 营销模式

1、医药市场营销的分类

1.1、在我国,从大的方向来分,医药行业大体分为制药行业和药品流通行业;

1.2、从药品的使用情况可以分为普药和新特药,也有人根据二分法,将新特药称之为非普药。新药刚进入市场具备资源上的稀缺性,按照新药的模式进行营销,新药(非普药)随着时间的发展,专利年限及其药品的临床验证,以及后来竞品出现,会导致新药价格走低,利润下滑,只能按照普药模式运作,这时新药就变成了普药。普药通常技术含量低,市场气候已基本成形(多家企业在拼杀),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低,价格较低,已被大量的临床验证,医生处方已经形成习惯。但是,尽管普药的竞争很激烈,普药通常依靠传统的商业调拨模式,基本上是自然销售。粗放式的经营管理,缺乏深层次挖掘药品潜力,缺乏对新销售理念和方法的积极尝试。精细化的市场运作是普药市场营销取得成功不得不考虑的一种方向。

目前医药企业已经意识到传统自然销路模式是制约普药发展的瓶颈,开始探索新的营销模式。一、寻找个体商;二、全国性大流通模式;三、建立多级通路网络。

1.3、从药品的种类可以分为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产品)。处方药,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需凭医师或其他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一般来说处方药属于以下几种情况: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需进一步观察;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如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物;药物本身毒性较大,如抗癌药物;用于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须经医师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外,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的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不准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些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

1.4、从现行国家政策分,分为基药目录药和非基药目录要,医保甲类药,医保乙类药等;自从2009年国家新医改以来,许多企业纷纷研究国家政策,采取积极的市场管理应对措施,适应这次医药政策体制的变革。医改后处方药市场营销随之发生着变革企业正确理解国家医药新政,及时捕捉市场机会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与途径,规避风险,保持不确定环境下的销售增长。比较好的营销模式有山东鲁抗制药的控制营销、终端拉动。具体来讲:一、全国每个省份选择1-2家一级商,每家一级商下设5-10家二级商。同时在全国设定统一的一、二级商费用,制定统一的流通价格;二、持续召开终端推广会议;三、持续支持国家的健康事业,召开学术会议。

2、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处方药主要的营销模式

2.1、自建办事处和销售队伍的专业化推广模式;需要招募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所面临的企业资金压力过于紧张。一旦组建起这样的营销模式,有利于学术推广、有利于企业知名度的提升实现企业品牌效应,同时拉动产品品牌、另外销售网络比较稳固,面对企业新启动项目容易市场推广,容易产品上量实现比较稳定的利润回报。但是前期建设营销网络和推广营销模式不可预测的风险较大。比如我国国内中外合资企业西安杨森制药。

2.2、企业内部的低价承包模式;这样的营销运作方式,可以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借助承包商的市场资源可以稳住部分销售网络。但是承包制,所造成的结果是,企业核心资源私有化,管理差异化较大。

2.3、办事处和低价承包模式。

2.4、制模式;可以快速的启动市场、短期内实现现金回款、运营成本较低。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商务合同比较难以管理,如有窜货和商业恶性调拨行为造成恶性循环的市场混乱,另外没有自己的终端市场资源,利润较薄,在市场营销推广中不涉及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

2.5、广告促销和商业配送模式;需要的广告投入较大,对于处方药不适合开展。

2.6、直销模式、会议营销模式;消费者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3、目前我国医药企业非处方药的营销模式

3.1、多品少收老传统模式:在我国目前普药市场当中,绝大数企业采用的是“多品少收”的销售模式,普药市场竞争者众多,加之多数企业营销能力薄弱,导致行业内普遍出现的单品销售额小、成本居高不下。

3.2、深度分销为基础,公益文化营销拉动:比如广州白云山制药的营销组合独具匠心:深度分销为基础,公益营销拉动销量。北京同仁堂药业的文化营销给市场营销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也给所谓传统的普药市场营销上了一堂生动的一课。

3.3、集成营销体系下的公益营销,广告营销。比如妇炎洁,广告营销和公益营销组合拳下的女性清洗液的主导产品。妇炎洁是由著名艺人付笛声、任静夫妇代言;妇炎洁组建了工作组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妇炎洁绿叶健康女性关爱工程”,旨在让女性通过社会公益活动,获得健康防护常识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固然妇炎洁广告做得好,但加之仁和药业的成功的营销体系成就了妇炎洁这一品牌。

3.4、以品牌带动终端销量,比如斯达舒。据统计修正药业从1998年斯达舒问世以来为斯达舒投资累计投资超过20亿人民币。每年斯达舒研发投入达数千万,工艺改进和项目创新超过100项。

总结,医药市场的竞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远远没有结束,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为医药营销的创新再造辉煌。

西药营销论文范文8

    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 依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使用, 非处方药则由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我国建立并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监督管理深化改革的大事, 对促进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 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 合理利用医疗卫生与药品资源产生重大作用。

    对药品实施分类管理有利于提高药品监督管理水平。通过规范并加强对非处方药的指导,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

    我国药品分类管理政策的发展情况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这一管理模式作为药品政策立法议题;1997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国家建立并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1999年4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SDA) 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五部局联合了《关于我国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1999年6月,SDA 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 同年10月18日起开展药品分类管理流通试点工作, 11月公布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及管理规定》( 暂行) 。12月制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并了相关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00年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将开始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 2004年2月又对注射剂的使用进行了规定, 规定注射剂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售出; 2004年7月1日又作出规定抗菌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这标志我国全面实行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已进入攻坚阶段; 2005年1月1日规定抗肿瘤药、激素类( 避孕药除外) 处方药等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 2005年7月1日规定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的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2005年12月31日以后, 实现全部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在药师指导下才能使用。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首先,相同分类名词所指的分类范围不同。国家药品质量公告中的“化学药品”所指的分类范围不包括抗生素、生化药品;新药审批办法等规章中的“化学药品”则包括抗生素、生化药品。此类情况在“中药”、“中成药”等分类中亦有发生。由于名称所指的范围不固定,造成管理制度所指的管理对象不固定,在不同的管理者或不同的管理制度之间发生矛盾,引起混乱。如:对经营企业使用“化学药品”、“中成药”或“贵细中药材”等分类名词来限制经营范围时,就难以准确地认定“超范围经营”的违法行为,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行政诉讼。

    其次,同类药品使用不同的分类名称。化学药品与西药在上述规章及有关文件中被随意使用,没有专门的释义依据,缺乏科学、严格的范围界定,互相代用或混用,很不规范。同时,两个名称在《药品管理法》中均未使用。在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中,按“X”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F”代表“辅料”的解释,“X”的含意应该理解为“西药”第一个字“西”的拼音首写字母。中文所指既然是“化学药品”类, 为何要用“西药”,“西”字的首写拼音字母,而不使用更为合理、规范的“H”( 化学药品“化” 字的拼音首写字母) 来表示。

    再次,“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分类缺乏依据。按《新药审批办法》的分类规定,分别将以中药为主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划归“中药”;以化学药品为主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划归“化学药品”。如此划分虽有依据,但未注意到两者其实都已不是单纯的或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和“化学药品”。其它法律、法规或规章使用的“中药”或“化学药品”所指的范围也没有包括“中西药复方制剂”。分别归类时如何认定是以中药为主还是以西药为主,也没有具体的依据。

    以上种种分类名词不规范, 不仅会给药品监督管理、科研、档案、教学等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产生物价、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对具体管理对象的分类归属各持己见,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乱。

    最后,缺乏对药品分类名称含义的规定及其对原规定含意的更新。

    对较常用的“中成药”、“中西成药”、“中草药“、“草药”等名称缺乏专门的含义规定。有些文献对药品分类名词的解释也需要进行修改或调整。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

    由有关部门制定药品分类及其名称的管理规定。药品分类方法、分类名称及其含义是对药品实施法制管理的依据之一。分类名称及所指范围如同药品的通用名称一样应该具有法定性、规范性,不能随意改变、随便使用、任意发明。以便在制定药品管理法规、审批药品事项、学术交流活动、资料统计、文件等相关工作中有章可循。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实现理解统一、用语规范,达到管理准确有效的目的。

    及时调整药品分类,更新分类专用名称药品的类别及其分类名称、各类药品的含义等,均应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而发展。新的理论、技术、剂型不断产生,旧的观念、认识、概念、定义要不断更新。如:由于中西医的结合,产生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中西医结合的医生,中西药结合的疗法,同时也产生了中西药结合的“西药复方制剂”其中西医药理论(术语) 结合的药品说明书。但是,的药品分类却没有“西药复方制剂”分类地位,们只能被一分为二,行“非中即西”的分类原则。笔者认为,确立“中西药复方制剂”的独立分类地位,可以开辟一条新药研究的新路,有利于中西药理论的结合,进而支持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同时也符合《药品管理法》发展现代药的基本原则。

    另外,对已经形成传统的一些分类名词,如:中成药、中草药、抗生素等,也应吸纳新的理论及研究成果,更新定义的内容。使药品分类工作体现医药科技的整体发展水平,并通过药品分类促进有关工作得到最新医药理论及技术的指导与支持。

西药营销论文范文9

【摘要】为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我们以工学结合为主导,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通过岗位调查,制定了药学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模块、实践教学方案,从而增加了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了100%。

【关键词】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药学专业 应用型药学人才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被誉为“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药学人才需求的数量也随之增长;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大力整顿以及制药企业GMP认证管理的深入推进,对药学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的药学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对实现我国医药业现代化、振兴医药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定能力,围绕能力设课程,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追踪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实习生拟就业岗位调查,企业缺岗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目前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应为适应发展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合理使用中西药的理论和知识、药品储存保养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药品检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药物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基本知识、医药市场营销和营销心理等从事药品营销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力结构应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就业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独立审核和调配处方的能力、运用药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使用仪器对药品进行检验分析的能力、药品保管的能力、药品经营销售的能力、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的能力;素质结构应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公共关系、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以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是实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医学、医药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处方调配、合理用药指导、药品检验、经营、销售及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保证。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药学教学模式由化学—药学教育模式向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教育模式和化学—生物学—心理—社会—医学—社会—药学教育模式的转化,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两课”、英语、计算机基础、医药工作应用文、体育、形势与政策、就业与创业指导等。

2.化学模块: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

3.生物医学模块: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病理学、微生物及免疫、临床疾病概要等。

4.药学模块: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生物化学及生化药品等。

5.经营管理模块: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营销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医药市场营销学等。

6.选修模块:包括临床药理、化妆品化学、美容中药、生物制药、管理文秘、演讲与口才、职业礼仪、会计学等选修课程。

7.隐性课程:渗透在其它各模块之中,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环境,以实施对学生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通过课间见习、假期社会实践、集中演练、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来集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毕业实习分2个大方向,前半年在医院中西药房、药库、临床用药或科研所(药检所)等事业单位轮转,后半年在医药企业的制药、药检、后勤仓管、验收开票、业务员、药店营业员等岗位轮转,同学们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增加了就业时的竞争力。

由于我们的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岗位广的特点,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了100%。今后,我们将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让更多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药学人才早日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热门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