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习情形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11-24 01:56:30

学习情形总结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1

一、 四个领域渗透,全面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的事情,也不是单独在哪一个教学领域中就能培养好的。观察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都有发展和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素材。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在学法计算时,当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之后,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学生自然就会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联想到当前的计算法则如何总结;学习了运算定律在整数中的运用之后,再推广到小数、分数领域中,就有一个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最显性的内容是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的教学,如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发现,两个图形对应的底与长、高与宽以及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过程。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当学生由某个商场最近五年的总收益值推测其第六年的收益情况时,就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最好时机。

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当教学“怎样滚得远”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斜面的坡度与物体滚动距离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好素材。

在数学的四个领域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着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经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二、鼓励合理猜想,培养类比推理能力

许多伟大的数学发现均来自于大胆的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合理猜想,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很多教师都会复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复习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二是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提出问题:既然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这么紧密的联系,除法算式中有一个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中是否也有一个基本性质?如果有,这个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有了前面复习的铺垫,就会大胆地猜想:有这么一个性质,并且还会很快说出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学生通过类比,大胆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会很快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并且随着这种学习方法的不断成熟,类比推理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三、提供适当案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2

一、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对象应该以全体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以每个学生都达到自身目标为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与劣,都应该予以同样的重视。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不断发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对于一个问题,尽可能地增加解决的思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也要尽可能多的列举例子,补充其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既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对中心思想的概括方法,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文体,通过分析不同文体的文章给学生做分类的总结,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方法后,通过做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有着终生的意义,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相当重要。所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努力保持在课堂上的精力,将学生的心动、脑动和想学、会学结合起来,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二、学生间分组合作探究

对于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于分组的方法,可以采用配对的方法,即每组包括两个同学,然后进行两两讨论,形成一对一的合作交流;也可以采用较多人数的分组,每组分配一个组长,负责问题的记录、整理以及总结发言,分组的情形需根据问题的设定来确定。分组完成后,教师将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学生拿到问题以后,首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对于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评论、归纳、总结,最后各个小组间针对各自的问题与观点进行交流,交换彼此的观点,互相评价、分析,最后将观点汇总给教师,由教师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总结发言。通过这种分组的形式,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每个学生不仅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参与组内的讨论,而且也了解到了其他组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探究问题能力,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因此,分组学习的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展示提炼,扩展延伸

展示既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成果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展现。拓展即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并且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所运用的基本知识点来解决问题,最后对问题进行扩展,归纳总结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展示是学生对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也是提高课堂活跃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改变模式之前,在课堂上,有时仅仅是教师与几个优秀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数没有参与到其中。改变后的模式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展现机会,也丰富了展现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展现内容选择不同的展现形式,可以选择较为传统的形式,如朗诵、辩论等形式。通过丰富展示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达标检测,效果反馈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3

汉字具有自身特点,这是我们的国粹。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重要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多元教学方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识字效果。特别是引导学生总结识字学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一、教法设计,体现科学性趣味性

教师在具体操作识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促使学生学习汉字。编故事、猜谜语、分解字形、形声字、多媒体展示等,都可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分解字形很有趣,关键要看分得巧不巧,将汉字进行拆分拼装,都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据重要地位,利用形声字的形旁声旁进行识记,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应用已经进入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功能,给学生传递更多信息,学习效果非常显著。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总共要识记14个字。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国庆画面,引导学生观看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礼炮、焰火、中国龙、腾飞等图形和相关因素,推演出“大典”“检阅”“海陆空”“狂欢夜”等词语。先让学生建立总体印象,然后通过拆分的方法学习“焰、礼、炮、狂、神”等生字,用扩词的方法学习“海、陆、空”等生字。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方法,给生字学习造势,渲染了良好学习环境,学生根据图片标识认识生字,从字义上形成了突破,这也为后面的具体识记奠定坚实基础。教师用汉字拆分、形声字和扩展词语的方法识记生字,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字形字义的有效结合,很快就完成了生字教学,其学习效果也值得期待。

二、学法总结,体现实用性操作性

教师要总结识字教法,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学法。偏旁部首记忆法、字义记忆法、阅读记忆法、直观记忆法等,都可以给学生顺利识字以借鉴。偏旁部首可以单独成字,也可以组合成新字,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查字典部首学习生字。字义记忆是根据字的解释分析,将字义进行分类,表示人的、表示物的、表示事的等,这种记忆法从字义形成突破,记忆会更深刻。阅读记忆法是阅读文本过程中对不认识的字进行重点学习的方法,将生字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学习,也能够获得字义学习的良好效果。直观记忆法是根据书本知识进行的学习,不用借助其他工具,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不同的识字记忆法各有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合理选择。

在学习第三册《识字5》时,文本已经对生字进行分类,教师在指导学生具体识记时,主要是从偏旁部首、联系具体语境和形声字的角度进行。“寒流、大雪、北风”这一组是说天气的,让学生结合实际感受记忆生字;“腊梅、翠竹、苍松”这一组是表示寒冬中的植物的,教师展示图片给学生观看,对其中的形声字进行重点了解;“蟒蛇、蚂蚁、刺猬”这一种是写动物的,学生对动物比较熟悉,主要从形声字形成突破;“滑雪、溜冰、跳绳”这一组是说冬季运动的,有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结合实际学习识字。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学习掌握生字,很快就完成了生字识记任务。虽然这些生字笔画较多,因为启动了多种学法,其识记效果还在不错的。学生大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注意总结和积累。

三、识字应用,体现多元性实效性

识字教学涉及众多教法学法,教师要对教法学法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优化,要针对教学实际选择教法,要指导学生总结学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结合实际应用学习汉字,注重识字应用的多元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层次。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习生字记忆生字呈现个性化,教师不需要强求学习统一,要给予学生以更多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实践应用中完成生字识记,这样获得的识字会更深刻更牢固。在学习《大禹治水》时,文本设计10个生字,要求其中8个会读。教师先介绍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然后进行范读,学生自由阅读文本,并开始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试读情况纠正存在的问题。为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教师还设计了课堂练习:①读一读,再抄写。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②按照要求填空。洪:有()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五画是()。理:有()画,第六画是()。姓:有()画,第四画是()。学生在实际阅读中体会生字的应用,并通过课堂训练巩固字形,识字效果大好。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对生字的应用有更深刻体会,自然会建立生字认知体系,形成学习生字的方法积累。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考核方式;考核内容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质量意识和特色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形成性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使用比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不能有效地根据高职教育不同类型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适宜选择课程形成性考核的类型、方式与方法,合理确定其在课程成绩考核中的分数构成比重,造成其结果缺乏应有的科学性;二是考核标准制定模糊,考核内容选择片面,考核过程实施随意,课程形成性考核的结果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因此,加强对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有关问题的探讨,明确认识,对于矫正考核中的偏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意义

所谓课程形成性考核,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

课程形成性考核,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意义在于:

其一,加强学习过程控制,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课程形成性考核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发现学习上的优缺点,以长善救失,培养精确细致、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控制和促进学生学习。

其二,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课程形成性考核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师自我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反馈信息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有效地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形成性考核也是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其考核结果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其三,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课程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状况,其考核的结果与课程终结性考核结果相结合,能全面地对学生课程学业成绩进行评定,避免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不当。

二、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方式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方式较多,按照类型划分,主要有平时作业考核、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阶段性成绩测验考核、专门设计的课程大作业考核、实践性作业考核等。

平时作业考核是指定部分平时作业为记分作业,根据学生完成记分作业的数量与质量,评定其成绩。一门课程的记分作业一般应为4-8次。

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评定其成绩。

阶段性成绩测验考核是在课题或单元教学结束后命题测验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答题质

量,评定其成绩。阶段性成绩测验的方法很多,有笔试、口试、答辩、实操、项目制作等,须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确定。阶段性成绩测验的次数不宜过多,应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

专门设计的课程大作业考核是根据课程需要为形成性考核专门设计综合性作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定其成绩。其作业形式可多种多样,侧重于对学生应用、分析、综合、实践能力的测试。一门课程的大作业一般为1—3次。

实践性作业考核是根据课程实践性教学需要,为形成性考核专门规定的实践性作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定其成绩。实践性作业主要有实验报告、实训报告、实习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形式。有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必须进行实践性作业考核。

三、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

结构是指构成整体的若干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以何种方式相关联,即排列和组合,也就是说,结构是整体的内部架构。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即指构成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要素及其排列组合的比例关系。确立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必须从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涵出发,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过程特点进行研究,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过程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教学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差别:在教学内容体系方面,由纵向互相交叉、横向互相交融且彼此相对平行独立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建构,由基本理论、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组合而成;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建构,由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及技术应用组合而成。在教学过程方面,始终坚持实践导向原则,运用实践性的方法与手段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转贴于 (二)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三方面。其中,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能力主要指学生选择学习资源、学习媒体、学习方式与方法进行课程学习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水平;学习效果主要指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学习内容、课程作业、课程实践环节的数量及质量。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三方面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分数合成按0.2:0.3:0.5的权重比例进行,较符合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

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比重,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基本原则为:公共理论课程,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实践教学内容为辅,其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20%-40%;专业理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并重,其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40%-70%;专业技能与实践课程,以实践教学内容为主、理论教学内容为辅,其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60%以上。

四、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措施

(一)原则

全面性原则:考核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不能有所遗漏或偏颇。

量化原则: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各种情况应做详细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资料应转化为数字资料,使其考核结果由量化统计分析得出,避免考评者凭主观随意给分或掺杂个人好恶。

公平性原则:考核的标准、程序、方式和方法应统一规范,不能因人而异。

强制性原则:对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进行课程形成性考核,并将学生通过课程形成性考核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作为其参加课程终结性考核的前提条件,不能有人例外。

(二)标准

确立考核标准需完成3项工作:一是确立各考核项目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二是确立各考核项目基本标准上或下的等级标准;三是确立考核内部各部分分数合成的比例关系。按此要求,每门课程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制定《课程形成性考核说明》,并报教务处审批备案,于开课前向学生公布。

《课程形成性考核说明》的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说明本课程是公共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还是其他课程,是必修课程、限选课程还是任选课程,以及学时学分是多少;考核对象,说明本课程考核的专业和年级;考核方式,说明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的理由,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分数比例;考核类型及分数比例,说明本课程选择的形成性考核类型及理由,一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类型选择原则上一般不低于3种,规定各类形成性考核成绩在形成性考核总成绩中的分数比例;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对每类形成性考核的具体考核项目、内容、方法及评分标准进行详细规定;编制部门及时间,审定部门及时间。

(三)组织

考核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各系(部)、专业教研室组织课程任课教师严格按照《课程形成性考核说明》进行实施。

(四)程序

考核应按如下程序进行:第一,原始情况记录。制作和下发各种记录表,将学生参加课堂学习、实践训练、小组协作学习、个别化辅导、作业上交时间等能反映学生学习信息的情况记录下来。第二,原始资料整理。定期或不定期对记录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收缴的作业和实践成果进行审阅批改。第三,评定分数。根据考核评分标准,对整理的各项目内容、作业及实践成果进行量化打分。第四,分数合成。将考核内容各部分的考核结果根据规定的合成标准进行分数合成,得出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总评结果。第五,结果使用。将课程形成性考核总评结果用于学生课程终结性考核:课程形成性考核总评结果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取消其参加终结性考核的资格;达到合格标准者,其形成性考核总评结果按规定比例与终结性考核结果合成,作为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最终考核结果。

(五)方法

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量化考核为主的方法。考核项目中凡能量化的均进行量化,不能量化的也须经过一定的量化处理,使之数量化。

(六)监督

开展高职教育改革课程形成性考核,要建立起相应的质量监督机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严格的考核质量检查制度。系(部)要成立专门的课程形成性考核质量检查小组,每学期定期、不定期地对任课教师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教务处采取随机抽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每学期对各系(部)及任课教师课程形成性考核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质量评价,并将督查结果作为评价系(部)及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种检查制度,监控和保证课程形成性考核的质量。二是建立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查询、申诉制度。学校或教师须及时将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通知给学生,学生有权力对自己的成绩提出质疑和申诉,教师或管理部门应根据学生的合理诉求,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及时更正课程形成性考核中存在的偏差和不当。

[参考文献]

[1]罗辉.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

[2]顾明远等.学校考试与命题管理运作全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5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评价;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094-02

评价是课堂实施的保障,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评价所揭示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是否促进了其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方式是否能够促进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改进,是否能够评价应有的语言应用能力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价必不可少,当然对于教学评价的设计以及实施也成为教育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1 教学评价的内涵

根据评价的内容以及目标的差异,课程中的评价分为学习评价和教学评价。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判断学习者是否具备了应该具备的能力。而教学评价以改善教学、促进学习、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指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有关资料的分析对教师教学所做的价值判断。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教学评价主要指教学汇总对学生学习行为、教学效果、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而不是专指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具体到课程教学,教学评价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的评价。

2 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

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1)形成性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设计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考量。

①评价标准设计。要实施形成性评价首先必须明确形成性评价的标准。形成性评价的标准是变化的,是过程性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评价标准是不同的。要设计形成性评价的标准首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分成几个阶段,然后确定每一个阶段计划达到的目标。这样,形成性评价标准就有诊断性评价标准、形成性评价标准和目标达成评价标准。这若干标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评价阶梯。

②评价过程设计。在英语教学中,评价过程没有固定的时间段,它可以出现在学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学习中和学习之后,它也不是指具体一次评价的过程,而是根据教学的设计在合适的阶段就可以。

③评价内容设计。根据认知发展规律,评价的内容可以是从知识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从理解到分析和综合,最后再到评价。听力如此,阅读如此,词汇语法也应该如此。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一定要分解课堂教学的过程,根据教学过程的要求设计评价内容。

④评价方式设计。教师要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来选择正确的评价方式。侧重于理解能力的内容可采用选择、判断正误等方式,侧重于应用能力的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等。这都需要根据评价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选择。

⑤评价反馈设计。关于反馈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评价形式,即定性形式;另一种为通过问卷或调查方式获取数据的方式的评价,即定量形式。同时,反馈的时间也分为即时反馈和延迟反馈。反馈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教师。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如何获取评价信息,获取什么样的评价,如何呈现评价信息,由谁向谁呈现评价信息。

2)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步骤。

①制定评价计划。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要实施有效的评价首先必须制定评价计划。教师应该首先具备评价的意识,将评价纳入自己的日常教学之中,在学期开始就必须明确如何开展日常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计划要明确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明确评价的具体安排以及反馈方式。

②构建评价机制。形成性评价计划的实施需要评价机制作为保障。这就要求学校构建评价的管理系统,组建评价共同体,形成评价制度,拥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缺乏良好的评价机制,课程就难以健康发展,难以保证科学的教学设计,难以开展有效教学。

③形成性评价之元评价。元评价即“评价之评价”,是对评价的结构、过程、结论及其反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修正评价结论、改进评价活动的过程。根据元评价与被评价活动之间的关系,元评价可分为过程性元评价和终结性元评价两种。过程性元评价与被评价活动同期进行,而终结性元评价发生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活动之后。要保证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对形成性评价进行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1)总结性评价的内容。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的评价。总结性评价通常发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单元结束和学期结束,以及学业结束时进行,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

2)总结性评价的形式。总结性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判断正误、选择、匹配、填充图表、真实性任务、建构性问题、项目等。

①判断正误。判断正误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一种形式,一般用于评价信息技术辨认能力和信息理解能力。判断正误不只是让学生判断所给陈述是对是错,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的方式呈现。

②选择。选择不是不能用于总结性评价,只要是能够评价所评价的内容,就可以采用选择的形式。在设计选择问题时要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是否有可能通过选择的方式呈现对某种信息的应用。比如,如果听力是有关公园约会的对话,当约会方去公园时就会面临判断所看到的环境是否与电话中一方描述的一致的问题,就会面临在众多的环境中作出选择的问题。这样,对理解能力的一种评价就可以设计让学习者从若干图片中选择对话所说的约会地点的形式。

③匹配。匹配可以评价的内容很多,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理解;可以用于听力、阅读、词汇、语法。可以匹配的内容很多,可以将段落与主题匹配、段落与大意匹配,可以将论点与支撑细节匹配,可以将人物与其经历闪配,也可以将人物与其观点闪配。但是在设计总结性评价活动时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也就是说,这种匹配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无发生的可能,匹配是否是评价的唯—方式或者是最佳的方式,否则没有必要采用匹配的方式。

④填充图表。填充图表属于信息提取问题,评价的是学习者获取信息和转述信息的能力。根据不同的资料,图表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是流程图、地图、表格等。

⑤真实性任务。真实性任务是评价一个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学习者在任务中的表现,可以推断其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

⑥建构性问题。建构性问题指需要学习者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观点态度的问题。根据问题所设计的内容,建构性问题可以是信息辨认问题、态度判断问题、信息分析问题、信息利用问题、观点评价问题、策略应用问题等。

⑦项目。项目同样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一种手段。与其他活动不同,项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现实中的任务,并且做出某种产品。

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实际教学评价中,大部分评价都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当评价数据用于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或是学生用于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时,评价就是形成性的;如果评价数据用于学位证书或问责,那么评价就是总结性评价。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要取得理想的评价效果,形成性评价就必须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1)在形成性评价中开展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阶段目标达成的评价。从目标达成的角度出发,评价就具有总结性。因此,在开展阶段性的目标达成评价时可以采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在开展听力、阅读、交际、任务和写作教学之前所开展的诊断性评价也属于总结性评价的范畴,因为所评价的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在形成性评价中实施总结性评价,首先必须明确阶段性教学目标,根据目标需要设计评价活动;其次,由于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评价所采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不同于常见的总结性评价,尤其是不可能采用测试的评价方式。多数情况下所采用的是与教学过程吻合的教学活动。

2)总结性评价借鉴形成性评价的操作。发生在不同阶段的总结性评价操作方式不同。虽然课堂结束时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但是相对整个单元教学,相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却属于形成性评价的范畴,一般不能采用测试的手段,而是把课堂结束时的最后一个活动,或者是最后阶段的某个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评价活动。根据课堂目标的不同,评价可以是对知识掌握的评价,对概念理解的评价,对技能运用的评价,也可以是对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单元评价以及学期结束时的学业评价是传统意义上的总结性评价。但是,要保证总结性评价的正面促进作用,而不是负面的反拨作用。总结性评价不能机械地模仿目前存在的各种考试体系,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考试体系能够评价课程应该达到的所有目标,也没有任何一个考试能够真正评价一个人的综合应用能力,尽管平时教学都在培养这些能力。因此,要保证总结性评价的效度,就必须采纳形成性评价的操作方式和形成性评价中的活动形式。

3 结语

总之,教学评价以改善教学、促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以上原则和方法,从而全面地促进课程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秀英.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多元评价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2(27):102-103.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6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数学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一般形式如下:

一、归纳总结式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往往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小结应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

例如,在教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小结为:(l)填表: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2)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上述小结中,既有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上的总结。像这样以表格的形式进行高度的概括,以进行归纳总结的结尾方法,形象直观,易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总结,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知识要点,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二、问题练习式

新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传授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通过组织学生练习的形式结束本课。这样,既能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应用和强化,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例如,“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学生一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且临近下课了,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若教师仍用总结归纳式结尾的方法,单纯强调性质,则不易被学生接受。此时,教师需要将内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进行小结。

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再回顾、再思考、再比较、再应用。不仅自然而然地系统总结了不等式的性质,而且对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则更能深人,远比让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等述说性的小结更有实效。

三、问题探究式

即在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适量进。行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既是学生思维中的制高点,也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最高体现。

例如学习“中位线”的小结:(l)你能将一张梯形纸片剪一刀,使得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梯形中位线的性质与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有什么联系?

在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的学习后,通过本例中的第(l)问,引导探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第(2)问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梯形中位线性质问题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进行研究。

四、交流评价式

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畅谈他们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他们的学习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课堂小结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例如“二次函数”的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的是什么?

这个小结具有开放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结尾也精彩”。好的结尾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但绝不是教师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应该增强对结尾的设计意识。因此,教师进行教学结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精要性原则。就是课堂结尾要做到内容精练,总结精彩。

(2)引导性原则。《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结尾有目标,但教师不是目标的“复述者”,不能包办代替,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7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导入时,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拉近教师、学生、教材的心理距离,尽快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在教学导入时,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兴趣吻合的情境,引导学生随情入境,将情感融入课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主要有语言引入法、视觉引入法、联想启发法和实验法。如《荆轲刺秦王》教学前,教师以视觉引入法创设视频和问题情境,为学生播放《荆轲刺秦王》电影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荆轲是什么人物形象?太子丹是什么人物形象?面对荆轲刺秦王失败的事实,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沉浸在视频片段和问题情境中,迈出学习第一步。

二、先学后教,学案引导,师生互动

先学后教,学案引导是指学生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师的预设问题、自学提纲、导学案等预习课文,把握课文结构,自主完成课文预习内容,记录学习疑惑,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高中语文“三环五步”教学的大环节,也是课堂一大亮点。在教师的调控下,学生对预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落实学习情况,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交流、探究、质疑,列出课文学习问题清单,整合学习知识。

如《鸿门宴》预习目标: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史记》故事发生的背景及有关知识;归纳特殊句式的方法,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辨析词义;通过梳理冲突矛盾,体会对比手法和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和思想性格。在学生预习中,提出问题:“鸿门宴”是一次怎样的宴会?刘邦和项羽在宴会中各自显示出怎样的英雄本色?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使用导学案,突出预习重难点,让学生在预习时置身在课文的内容中,了解作者基本情况,在问题的引导下和文本生成对话。

三、精讲点拨,指点迷津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学习,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不足,及时给予精讲点拨。在精讲过程中,教师要对疑难问题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答题规律、答题规范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深度思考,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有争议、疑惑的学习内容进行正确规范和引导,聚焦语文知识生成的合理化和准确性,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学习的知识网。

如《荆轲刺秦王》教学中,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文本内容的逻辑思路,多形式朗读课文,并以小剧场形式呈现课文内容, 在听读后按照课文结构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四、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在合作交流基础上, 学生要生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串点成网,形成课堂知识整体结构,全面、完整、系统地把握所学

知识。知识体系是高中语文课堂的延伸,落实重点知识,形成知识网构。如《荆轲刺秦王》知识体系如下:

中心思想:本文通^叙述“荆轲刺秦王”一事,赞扬了荆轲反抗、扶弱救困、机智勇敢,表达了作者反抗统治的思想。

小结人物形象:荆轲人物形象为果敢机智、刚烈忠义、视死如归、有勇有谋的侠义之士;樊於期人物形象为义勇刚烈、豪爽慷慨;太子丹人物形象为谋事不周、浮躁多疑;秦王人物形象为贪婪怯弱;秦武阳人物形象为外用内怯。

主要艺术特点:写人善于描写人物的神态、对话、动作;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写事善于描写场景,渲染气氛;叙事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有详有略。

五、练习巩固,堂堂落实

教师为学生呈现多样化课堂练习,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设置相应的练习题,在当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目的。如《荆轲刺秦王》课堂练习中

文言知识的梳理(学生整理展示):(1)通假字;(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现象;(4)词类活用现象;(5)自主归纳文言特殊句式;(6)成语典故。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8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完全改变了数学课堂。这种转变体现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我的数学教学中,也努力在调整和实践着这种转变,给学生最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现,力求使学生的这种转变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学生学习方式在各个环节中的转变,谈谈体会。

1 创设情境、学生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动态创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设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而现实的生活环境就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情境,这是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最好的体现。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在创设情境环节,我选取了我们学校最有特色的、学生每天都要参与的大课间活动。给出大课间图片,呈现信息。信息的呈现是让学生回忆每天的大课间活动自己提炼的。(1)我们的大课问是同年级2个班一个方阵(2)全校一共分了6个方阵(3)现在我们每个班都是50人。然后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提出同学们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1)全校一共有多少个班?(2)一个年级有多少人?(3)全校参与大课间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非常感兴趣,很自然的主动开始探索。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题目,这三个题目的信息同样来自我们中心小学的校园、图书室和阅览室。图片和信息一出现,学生情绪积极,理解题意也毫不费力,因为情境展示的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源于学生最熟悉的学校这个大环境,解决的都是学生亲自体验过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会变得向生活中经历的一样顺理成章。

探索实践、学生完成。

数学知识的形成需要思考和实践。教学时,教师尽力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取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明了、正确的表象,经过观察、对比、归纳、推理、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探索新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测量,或是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组一组。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获取数据,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自己研究出的公式才是最鲜活的。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应用这些公式时才是最准确到位的。

2 结论总结、学生归纳

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结构能促进学生学习,利于记忆应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梳理知识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在探索完本课的教学内容后,我都尽量多的提供给学生自己思考、同学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沉下心来想想自己刚经历的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归纳学习知识点的方式方法。在自己经历、体验、归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时,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法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读写多组数后,让学生总结读数、写数的方法。虽然现在我们的教材上不再有整齐划一的法则出现,教师也没必要给学生总结出来记住背熟。可是不代表我们不要求学生再实践以后自己总结读写数的方法。这些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总结出来。读数的方法:从高位开始读。亿级、万级的读书方法和个级一样,读完后加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两级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写数的方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虽然学生的总结不是那么严谨、那么正规。可是学生在经历读数写数后必须有一个总结的环节,学生总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说的话。在教学“乘法或除法的估算”一节课时,让学生总结估算的方法等等。学生自己总结的结论对他们来说远比老师灌输的有意义的多,学生记忆深刻的多。

分层练习、学生体验。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每一堂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必不可少的安排练习这一环节,通过练习可以反馈信息,及时矫正,避免错误的不断重复和积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练习的设计,应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练在最关键的地方。

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设计了三个。这三个是结合学生每天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这一实际情况设计的。(1)王青的家离学校很近,她每天步行自己上学。每分钟走60米,8分钟就到达学校,请问王青家离学校多远?(2)孙立言的爸爸每天骑电动车送她上学。电动车每分钟行驶500米,lO分钟到校,她家离学校多远?(3)我们班最远的要数向阳的同学了,每天要做公交车上学。公交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半小时可以到达学校,向阳到学校有多远?这三个练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没有什么难度。第二个练习是巩固练习,给出简单提示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完整的题目。这个练习学生感兴趣,但是对部分同学有难度,可以量力而为。第三个练习是提高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目来做。这里设计了两个练习(1)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送化肥。去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问题一:从县城到王庄有多远?问题二: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这段路程有多长?(平原:50千米/时;山区:30千米/时)。三类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3 反馈评价、学生概括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9

关键词 管理专业 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

1. 相关概念界定

实践教学是指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性应用,自主进行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科学研究及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配合理论教学、强调学生亲自实践的课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产业管理是指以规范体育市场为目的,以实现经营目标为依托,由一定组织(社团、实体、体育行政机构、企业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管理、体育竞赛表演业管理、体育场馆管理、体育广告业的管理、体育旅游业的管理、体育用品业的管理、体育经纪人管理等。

2. 实践教学在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从党的教育方针中可以看到国家积极号召在教学中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知识根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可以通过阅读、听课等获得,而实践知识只能通过实践获得,因为实践知识仅存于实践中,这种知识不能通过简单传授来掌握,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与直接实践它的人相接触才能获得。而体育产业专业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学科,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实践知识,实践教学是一种重要手段。

3.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3.1 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环节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专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包括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学术活动三个环节。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四学年,占4个学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秋季,共16周,占8个学分;学术活动在每个学年均有安排,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20次校级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听论文报告、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学术活动等,占2个学分。培养方案总学分为165学分,实践环节14学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是8.48%,

3.2 专业实践教学的阶段与时间

3.2.1 实践学习的阶段

根据对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和阶段调查,了解到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情况如下:

表1 实习时间与阶段表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进行实习的比重占到85%,实习时间为12—16周,而在前六个学期进行的实习在实习的总比重中尽占到15%。可见学生参加过的实习主要是学校在第七学期安排的毕业实习,在前三学年很少组织过相关课程或专业的实习。第三学期是专业课学习的核心阶段,体育产业专业的课程中应用类课程占到47%,对于这类课程的教学,在课程设置或周末、假期都应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从上表中学生参加的实践学习情况分析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进行过相关实习的学生很少,只有部分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主动安排过一些实习活动,可见实践教学在阶段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3.2.2 学生的毕业意向调查

通过对学生毕业意向的调查显示,有57%的学生选择就业,25%的学生选择读研,18%的学生选择出国。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对于考研的学生这段时间正是考研复习的黄金阶段,对于找工作的学生这段时期各个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也已经陆续开展,显然对于毕业实习时间和阶段的安排不太合理,有待改善。

3.3 实践教学的形式

图1 学生参加与喜欢的实践教学形式

根据访问调查了解到北京体育大学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分为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和集中、分散相结合,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的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其次是分散实习,再次是集中、分散相结合,而学生参加的委托实习和定岗实习的相对较少。按照学校对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实习阶段学校会安排学生到指定单位实习,或者由学生提出申请自找单位进行实习。51%的学生是在学校的安排下到指定实习单位进行了实习;27%的学生选择了分散实习,即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进行实习;也有18%的学生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而图1所示的学生喜欢的实习形式中有28%的学生选择了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一种挑战性相对较大的,在实习期间学生需要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的实习形式,可见有一些同学喜欢接受一些挑战性较大的实习安排。同时也有35%的学生喜欢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习形式。

3.4毕业实习的总结和评价情况

3.4.1 毕业实习的总结情况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毕业实习的总结内容主要是学生写个人总结,根据规定要求学生每月需交一份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对整个实习做总结,而在指导教师总结评定、召开教育实习总结大会、学生阶段性的自我总结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可见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的总结上内容较单一,主要以学生写总结报告为主。甚至有少部分同学选择没有总结,可见对学校要求的总结报告只是应付式的完成作业,没有真正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到的知识做统一梳理和规划总结。

图2 毕业实习的总结情况

3.4.2 毕业实习的评价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在毕业实习的评价方式上主要采取实习单位先评,返校后指导老师决定成绩的方式,23%的学生不清楚具体的评价方式,可见在评价方式上没有一套完成的评价体系,学生选择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此可见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实习成绩将如何评定。而在学生认为好的评价方式上,有47%的学生选择应制定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做到“有法可依”,37%的学生认为应指导老师、单位老师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可见,学生认为一套好的评价体系应当制定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以及指导老师、单位老师和学生自评相结合。

表2 毕业实习的评价情况

4 .体育产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1 体育产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环节是指体育产业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分类,按实践教学的内容和阶段可将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氛围以下几个环节:

入学教育,是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也是在其人生旅途发生转折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阶段。

专业实验,通过开放性实验,使得学生通过对与专业课程配合的参观、认知实践、动手操作和演示等方式,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培养专业基础的目的。

专业实践,可分为认识实践、工作实践、社会实践。认识实践是在专业课学习之前,通过观看录像、系列讲座、参观等方式使学生对专业有关的工作场景有所了解;工作实践是指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际工作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行业调查、咨询、访谈等于体育产业管理相关的实践活动。

证书培训,是指根据国家的职业标准,培训学生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以取得与体育产业管理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形式。

学术活动,包括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论文报告、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和专题讨论等。

毕业论文,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选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且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题目进行写作。

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枢纽,根据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安排到与之相关的体育单位或组织,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场工作中,应是一种综合能力强、挑战难度大的专业实践。

体育产业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共性教育向个性教育转变,重视理论系统向重视综合应用转变,构建体育产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图3)。

图3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4.2体育产业实践教学时间与阶段模型的构建

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建立一套有益于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阶段模式(图4)。

第一阶段:实践理论培养阶段,即本科教育的第一学年。组织学生进行统一的入学教育、国防教育、军训、系列讲座等,使学生熟悉和使用大学学习和生活,熟悉教学环境、方式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通过参加相关专家、教授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对体育产业专业的认知能力,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从内心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培养通过实践来教学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了解实践教学的内容、环节等,为今后实践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的意识培养阶段,使得学生逐步确立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形成对职业发展的初步倾向和期望。

第二阶段:专业理论提高阶段,主要是指本科教育的第二学年。通过一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专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专业知识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个阶段通过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门课程都要根据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参观学习四个环节,并利用周末或假期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微型实践、参观实习,使得专业理论课程得到有效的应用和进一步的掌握。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应该紧密联系所学课程,根据课程需要到相关单位进行参观或实习,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中的区别和差异,体会从事相应行业所须加强的知识准备,在今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第三阶段:社会实践能力拓展阶段,主要是指本科教育的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在这一阶段将要进入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学习,一些应用类的主体课程在这个阶段逐步开展和学习,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是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课堂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施。进过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具备了从事体育产业相关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根据自身的优势确立了比较清晰的发展方向,开展综合操作实践学习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毕业意向调查,依据照顾多数和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安排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毕业实习要以就业为目标,尽量根据学生兴趣提供一个独立的岗位,由学生全权负责这个岗位的业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安排应尽量与自身既定的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到准备从事的职业的相关单位开展实践,使得学生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变化,在实习中了解社会、提高业务水平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四阶段: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生参加学术讲座、论文报告、学术交流和专题讨论等活动。以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专业范围内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毕业论文写作。

4.3 拓展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在专业实习阶段主要采取的是集中实习和分散方式两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的选择实习形式,从而提高专业实习的质量,在保留原来的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形式下,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安排学生参加委托实习和顶岗实习,这两种实习形式有很大的独立性和挑战性,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委托实习是指院校将实习工作全权交给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全面负责这种实习工作。顶岗实习就是学生直接担任实习单位中的某一岗位工作,顶替这个岗位的人员工作,这样的实习形式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培养了综合职业素养。

在16周的专业实习过程中,前8周的专业实习可以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专业上辅导,并对学生有一全面整体的了解,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因人而异的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实习形式。后8周根据毕业意向的调查情况安排学生为考研、出国或工作做准备。对于选择工作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散实习、委托实习或顶岗实习(图5)。

图5 专业实习形式安排

4.4 建立实践教学的总结评价体系

4.4.1 实践教学的总结形式

实践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经验性课程,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将所学知识得到综合应用,并逐步积累经验,因此总结工作是实践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做好总结工作,及时了解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更应注重总结,总结在实践中自身存在的不足,欠缺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总结——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巩固理论知识,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实践教学的总结应包括:学生总结报告、指导教师总结、总结大会、学生自我总结。学生的总结应突出参加实践教学的收获、学到的知识、及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情况,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有效的补充和提高。

4.4.2 构建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图6)

图6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够充实,环节比较单一。应该拓展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体系。

(2)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和阶段比较集中,应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阶段,适当延长实践教学时间,根据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与职业规划适时安排实践教学的各个阶段。

(3)在组织形式上应根据各个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要求合理布置组织方式,实现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4)在实践教学的评价方面构建了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总结评价体系,采取综合总结方式,采用自评、他评、师评和总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教艺体,(2003)7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常智.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58-265

[4] 王建民,谢芳.实践教学指导.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