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7 11:07:16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第1篇

关键词:案例法;高中;数学;教学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出台了重要政策,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市场化专业型人才。而数学作为一门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学科,是众多其他理工学科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特别是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学生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数学理论基础,而且需要能够良好地将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笔者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将案例法引入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案例法教学,不仅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显著地加深学生们数学学习中的印象,起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结构环节

案例在英文中可以理解为状态、情形等。在这里本文将案例定义为含有问题或疑问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教学案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队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叙述,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和总结。教学案例不仅记叙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产生的思想、情感以及灵感等,反应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包括课堂事件的具体情节和过程,注重真实性,也包括教师从教育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智慧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具有启发性。从体例上来看,教学案例一般包括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等组成。

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大致可以分为案例准备、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首先案例准备阶段,教师必须要选好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这需要教师注意积累有关的教育教学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选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案例。一般地,在正式开始案例研讨之前的一段时间,教师应该把有关的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准备并阅读相关的案例材料,提前进行查阅和搜集一些相关的信息,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究,以初步形成对案例中存在问题的基本分析和方案。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思考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这个步骤对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学生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就有可能使整个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其中小组成员尽量要多样化。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就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不同意见和看法,同时学生对案例也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接下来第二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可以安排由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自己所在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看法和解决建议。发言之后发言人可以接受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并作出解释,当然本小组的成员也可以起来随时进行补充。期间,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小组围绕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第三环节主要是概括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教师对此次案例教学的最后结果进行总结,并积极引导学生总结思考和反思。最后教师需要对案例讨论的结果作出点评。

三、 案例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举例

本文在此所举的案例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本课的内容为《普通高中课堂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中第二章第三节。本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成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现实问题。其次要进行学生学情分析。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基本性质,这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函数思想。第三是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度问题,本课的重点为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利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在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第四是教学过程设计如下。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相关知识经验的感悟和体验。引入案例——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原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这个案例的设计意图就在于通过与情境相联系,从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且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高斯算法更一般的应用,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这种数列的内在规律,接下来设计三道由简入难的问题。例如,可设置问题1为在图案中,第1层到第5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然后逐渐加大难度,提出第2问题,求图案中从第1层到第n层(1

四、 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将案例研究法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通过反思形成良好的知识建构,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教育的重点不仅在于传道授业,更在于解惑和创新,让学生具有批评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不盲从、不偏信,学会用批评的眼光和思维去认识案例,从而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认知者,更成为一个思考者。因此,案例研究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青梅,赵革.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7-11.

[2]武建国.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04:79-82.

[3]张润莲,张向利,叶进. 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04:102-105.

[4]陆俊元.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其适用性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22-24.

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教学档案;档案信息化

1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

1.1顺应大数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纸质媒介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以人工检索为主,现场查档、借档等实体工作方式的缺陷已日益凸显,难以最大化地发挥教学档案的价值。因此,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快速融入教学档案管理体系中,引入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工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质量水平、服务范围,极大地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入,信息的开放和便利获取越来越重要,电子档案更加符合信息社会的需要[2]。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1.2落实国家政策的必然举措

2020年6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简称《档案法》)中首次增设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章,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定。无论从法律层面看,还是从档案行业来看,高校推进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是贯彻执行《档案法》的实际行动之一,也是适应新发展形势的必然举措。

1.3有利于高校教学工作的优化管理

以往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是以文字档案管理为主,无法深层地实现对人物、事件等方面的动态化描述以及对相关业务工作的动态化跟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大数据技术能有效实现高校档案各类数据信息的提取、分类,及时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挖掘高校档案数据信息的价值。根据现代化信息分析处理技术,高校管理者可从教学档案信息化数据中分析出教学活动的发展脉络和优劣之处,作为今后发展的借鉴与指导,辅助高校管理层针对教学做出科学决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3]。

1.4便于教学档案工作的良性运行

教学档案信息化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完成对大量繁杂的教学档案数据的收集,可以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将相关教学档案以数字信息形式呈现,极大地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负担。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在于,借阅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教学档案的信息。与以往的人工检索和现场查档等工作模式相比,教学档案信息化大大缩短了查档时间,同时可以避免直接接触纸质原始材料,有效保护了教学档案的纸质载体。

2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1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局限性

由于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复杂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特性,大多数高校没有从整体上制订完善科学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这使得教学档案信息化业务的开展出现许多问题。部分高校对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如何管理和归档等都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许多教学档案资料缺乏规范性、完整性,甚至存在部分信息错误或造假等状况,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4]。

2.2教学档案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安全性

在大数据时代,教学档案数据的远程共享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档案部分信息具有保密性,而数据远程平台的用户身份识别系统的安全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网络环境安全与否等都可能威胁档案数据信息的安全、影响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5]。因此,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根据《档案法》建立严格的教学档案信息数据安全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2.3教学档案管理的专业性

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一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受限于学校对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质保障不足,教学档案管理还是停留在整理、装订、保管等工作上,信息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往往由教学管理员兼任,然而其在档案方面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偏弱,无法充分把握信息开发和服务的实效性;另外,兼职人员时间和精力有限,也会影响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2.4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

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档案仍以纸质材料为主,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未将教学档案转变为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电子档案材料,因而无法采用深层次的数据整合、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导致教学档案的功能还停留在简单的查询、存档的被动式服务层面上,教学档案再开发利用率低。以外,基于学生或教师个人层面的教学档案收集较少,也使得在进行教学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时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个性化的档案利用需求。

3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1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学校师生对教学档案的认知,充分利用校报、微信等平台积极开展教学档案工作的宣传。在管理层面上,根据国家颁布的档案制度、标准等,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明确教学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创新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程序,细化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内容,完善现有教学档案信息数据安全制度。在业务层面上,明确管理人员的技术责任和工作内容。在技术层面上,高校可以自己研发,也可以直接购买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确保办公自动化与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技术对接[6]。

3.2加强教学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学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将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纳入学校的工作规划中,购置配备齐全的硬件设备,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强化教学档案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构建整合教务、科研、人事等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库,整合上传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分类整理成全文数据库和目录数据库,为后期教学档案的内容检索、目录检索、档案查询奠定基础。三是加大网站平台的建设力度。运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研读用户的信息需求,改善系统的查询功能,以此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3提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建立高素质、专业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要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一是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以实现教学档案信息服务的技术能力为导向,增强其责任感与事业心。二是设置专职教学档案管理岗位,积极引进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具有较高学历的档案专业人才。三是对在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现代化技术培训,鼓励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加档案行业的研讨会、培训会。四是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以专业人才为主,其他工作可设置兼职人员,注重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3.4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在安全防护工作中,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完善教学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机制,提升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日常监督。二是做好软硬件的安全防护、教学档案的数据维护、备份和恢复工作,设置防火墙,防止外来病毒的入侵,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三是采用安全性较强的加密技术对教学档案信息加密,在教学档案信息开放的情况下对在线档案查询用户实施分层管理,设置访问权限,避免数据被非法访问。

3.5加大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经验的交流力度

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晚,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对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视,经费投入少,软硬件设施无法保障,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缩小高校间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差距。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积极鼓励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去其他高校实地考察,同时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来本校交流和指导。

3.6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质量

应依托学校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结合教学档案管理特点和需求,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搭建教学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存储与管理各种教学档案信息,有效增强相关技术在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效果。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教学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要根据客户的自身需求来开发个性化的检索功能,设置功能清晰的业务模块,让客户在线获取人性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此外,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配置业务查询终端,实现一站式办理,提高教学档案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时代需求、国家政策、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应结合自身现状,从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利用率等方面展开管理与创新,以实现高效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范杰.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探究[J].档案天地,2019(4):52-53.

[2]刘筱筠,李婕,徐雨生,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及其策略[J].普洱学院学报,2020(5):135-137.

[3]金丹,孙靖靖.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与教学服务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9(9):82-84.

[4]徐微微.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10):64-65,73.

[5]欧阳满兮.刍议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J].兰台内外,2021(1):13-15.

第3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

学案导学法属于新课标教学改革后的创新性实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为教学原则,有助于培养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大力度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法,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法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应当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是知识信息的主动参与者。在新课标大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将单纯的数学知识教育转变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掌握好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并加强学生彼此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桥梁,以教师为主导,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变,是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转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探究和拓展,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因此学案导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必要性。

2 学案导学法的应用价值

2.1 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形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案导学法,教师能够依据学案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并通过数学模型以及教学实物的有效运用,将数学知识进行具体生动的演示,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基于学案导学所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对现代多媒体设备进行合理利用,创建优良的数学教学情境,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开展合作探究,从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平行四边形学案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案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CAI向学生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图片,包括平行四边形玻璃、平行四边形地板砖等,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观察,并互相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每组准备几根长度不一的竹签,让学生自行拼接平行四边形。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学案设计,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存在的密切联系,并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2 加强了教学过程分析

学案导学通过感知预习-课堂活动-教师讲解-检测评价-复习反馈五个环节,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强化了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与研究。教师是学案的制定者,也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依据学案,教师可开展针对性的提问与练习,深人剖析例习题的功能,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他们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2.3 拓展了数学知识范围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因此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应注意利用文字材料、音视频媒体、图形动画等创设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应用的足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2.4 增强了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学案导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合作的平台,让他们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如在“平行四边形”一节学案的检测评价环节,设计了这样一道能力探究习题:请你为张师傅弹一条墨线,将锯下的这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图略),你有多少种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作直线,观察并求证被分割的两部分面积大小总相等。在不断的质疑、分析、释疑过程中,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在复习反馈阶段,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课堂活动以及检测环节,首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重新审视教学设计,分析教学三维目标是否实现,重新调整教学方案,对学生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提高辅导的针对性。

3 学案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学案导学法时,应当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数学基础加以全面化分析,合理设计数学学案,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浅显易懂的原则设计预习环节的数学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数学习题的设计上,教师应当基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进而合理运用数学模型、教学实物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开展数学教学,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构建一套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针对数学复习反馈环节,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环境下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视,通过实践探索,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有针对性的运用学案导学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案导学法,实现了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并通过学案的有效利用,为数学知识的获取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强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可控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二次备课;彰显;魅力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是教师共同成长的摇篮。集体备课博采众长,形成的共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案。但是,面对千姿百态的学生,个性迥异的教师,要实现一案定“天下”,显然是行不通的。集体备课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在学校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年级组的六位教师通过集体备课,采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共同制定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共教案。下面谈谈本人如何对集体备课得出的公共教案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并如何落实在课堂上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航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各个知识并非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学生头脑中新旧知识出现断层,必然增加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巧用铺垫教学,帮助学生检索与新授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回忆,做好铺垫,切实复习好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知识和智能上的准备,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水到渠成,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是: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教学共案没有设计先复习整数加减法意义这一环节,而是教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直接提问:整数加法和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什么?与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二次备课时,我考虑到“整数加减法意义”是一年级学过的内容,课本并没有文字描述,教学时,只要求学生理解,而现在要用文字准确描述有困难,因此,学案设计时,在复习分数单位的基础上,我以填空的形式增加了填空整数加法和整数减法的意义,自学时,学生对照概念,很快理解分数加法、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激趣导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而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使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

公共教案设计是按教材的编排,先教学例1“同分母分数加法”,再教学例2“同分母分数减法”。我反复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教材发挥它的最大效能,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从新整合了教材,二次备课时,我将例1的已知条件“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提取出来,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了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生日,分蛋糕”的生活情境,根据已知的信息,让学生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分数信息,并提出用分数计算的问题,然后列式计算。这样修改后,在教学实施时,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顺利的提出3个问题:1.课本的加法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2.引申出简单的减法问题: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妈妈比爸爸少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3.提升到整数1减分数的问题:这个蛋糕还剩几分之几?学生从两个数学信息,思维层层递进,同时提出分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列式解答时,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探求解题策略,研究、讨论各种成功的解法,并筛选出最优算法。学生由于在例1中充分理解、掌握知识,例2就作为一道巩固习题,强化学习效果。

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积极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巧设错误,防患未然

为了强化学生计算正确率,教学“共案”里设计了大量的计算题,让学生先做,教师再集体订正。我认为这种平淡、机械式的练习犹如“昙花一现”,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巩固知识的效果不持久。教育研究指出,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这一特点在我们班学生身上显著体现,班上的学生活泼好动,自信心极强,平时爱挑错,以显示自己的智慧。根据这一特点,二次备课时,我预计部分学生在计算时的错误,精简了教学“共案”的计算练习,在学生探究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方法后,增加了讨论“ + = = =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对错题的辨析和讨论,以“错”为鉴,真正理解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原理,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有效的突破教学重、y点。让学生在错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对可能出现的错误预先实行控制,课堂教学效果必将会“事半功倍”!

总之,新课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应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对教学共案的个性化修改要立足实际,求同存异,相互借鉴,自我完善。这样既能发挥集体的优势,又不会压抑和束缚教师个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形成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让每一堂课都优质高效,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个教师的才智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第5篇

1.1UG自动编程

《UG自动编程》是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UG自动编程模块中的平面铣和面铣、型腔铣和等高轮廓铣、固定轴轮廓铣、点位加工等基本加工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零件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置恰当的加工参数进行自动编程加工,获得正确的刀路轨迹,并模拟加工的过程,通过后置处理导出NC代码。本课程是培养数控加工技术人员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本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需要教学双方都付出努力去做好课程的教和学。

1.2递进式教学

递进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习惯,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施按由浅入深、由基础到能力的秩序进行展开,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更容易的一种教学方法。

1.3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应用

《UG自动编程》主要注重学生对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将加工的基本工艺,加工的基本流程,加工参数的具体含义等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融合到操作实例的讲解过程中,每堂课设置的案例都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操作任务,这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维。为了使学生毫无基础也能跟上学习的步伐,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学习,在案例设置时从平面加工到曲面加工,从基本参数到高级参数,从基本模型到综合模型,这是递进式教学方法基本理念的最佳体现。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和接受知识技能的快慢程度不同,递进式教学方法依然会出现学生之间明显的阶梯差距,这时需要激发学生互帮互助的正能量,这种互助式教学方法也是对递进式教学方法的有力补充。

2方法应用实例

2.1孔加工案例的设置

根据孔加工所涉及的各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设置了4个模型,从最简单的入门到加强,再到深化,知识点环环紧扣,使学生从零基础开始,减少学习的难度,提升学习的牢固性。实练模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所有孔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作为一次实战演练,学习的效果,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2.2案例中知识点的递进安排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融入到案例操作中去,加工案例中基础操作包括了加载模型、刀具准备、几何体准备等,在案例中设置这些操作,起到了一个复习巩固前面所学基本操作的作用。各个案例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对前一个案例的修改,在UG软件中很容易通过部件导航器中各特征前面的方框选中与否来进行相互切换,从而使各个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

入门案例需要用到钻中心孔和钻孔这两个基本加工方法,而这两个方法会在后面所有案例中使用到,不管哪种方法都涉及到选孔、设置深度两大块参数的合理设置。入门案例钻中心孔选孔操作时比较简单,只需要选中两个孔即可,而设置深度时,选择刀尖深度,然后输入深度数据;钻孔选孔操作与钻中心孔操作相同,设置深度时参数应设置成刀尖深度,然后输入深度数据。

加强案例钻中心孔选孔时除了选中四个孔之外,还需要进行孔加工顺序的排列,一般采用"最短路径"策略完成,其余操作与入门案例一样。钻孔选孔时需要分组进行,将通孔盲孔分别进行选择,这是后面能进行深度独立设置的前提条件。由于孔数量的增加,同样需要对孔加工顺序进行排列。在深度设置时需要对通孔盲孔深度分别进行设置,盲孔设置与入门案例一样,通孔设置时选择穿过底面,然后选择正确的底面即可。

深化案例与前面两个案例最大不同在于中间挡板的引入,这首先导致了需要先对模型的外轮廓进行加工,使用一个平面铣操作即可完成,其次由于挡板将孔分成两边布局,所以需要增加额外的设置。钻中心孔操作大部分与加强案例相同,不同的是在选孔排序之后需要进行跨挡板的避让设置。钻孔选孔操作与钻中心孔选孔操作相同,设置深度时与加强案例相同。

实练案例比深化案例增加两个规格尺寸不同的孔:一个通孔和一个盲孔,同时又被中间挡板隔断,这就需要学生在前面所学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操作。

现将各个案例的知识点安排总结如下表所示。

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统计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2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统计学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因此,在统计学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是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有效途径。《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宏观地、直观地、有条理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统计学原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几个概念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加大分析、判断力度,突出实用特色,注重统计工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本质上创造了一种模拟实践的环境和过程,在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1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1.1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又称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或体验模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1.2案例教学的特点

(1)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课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基本的知识点是案例教学的支撑点,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因此,案例和知识点之间应该做到明确对应。例如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采集方法;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方法;统计数据的描述;时间序列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简单统计推算方法等。教师在编写和讲解具体案例时,应根据课程的章节与内容要求,紧密结合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提出问题,收集数据,使每一个案例尽可能包含本所章节所有知识点。

(2)以现实环境为背景。

案例教学以现实环境为背景,案例多取材于现实问题,是实际存在或曾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群体现象数量表现出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统计学原理和定理取材于丰富的现实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真实而典型的素材分析研究和总结规律,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3以亲身实践为过程

相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实践活动中去进行真实的模拟。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着眼点在于使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教学过程。对于兼容理论与实践的统计课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和模拟,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情境和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差距。

1.4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性,以“行为导向”为理念的案例教学法遵循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案例的功能是提供情景、体验过程、积累经验,其着眼点在于培养能力。在学生主动参与和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及充分交流意见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逐步培养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最终实现了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

2高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2.1选取合适的统计案例

选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统计案例应将统计理论知识融于具体实例之中,并且与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构建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适合内容比较复杂、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其次,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来看,案例要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脱离了教材内容,偏离了教学主题,就无法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目的。同时,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生生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例如对于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基本思想,可以选择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案例来讲解,从而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外,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要明确问题,案例选取应当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通过统计分析做出明确的判断。

2.2适当应用统计分析软件

在进行统计调查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大量的实际数据,适当地在高职统计案例教学中辅助以统计分析软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案例实践教学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统计软件,比如Excel、SPPS、SAS等应用较广的统计软件。这些统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普及程度很高、而且本身拥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如描述统计分析工具,方差分析工具,回归分析工具等,这些分析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现有数据进行处理;另外,上述统计软件都带有很强的模拟工具。大多数概率统计公式都比较抽象,如果需要生动地展示其原理,就可以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案例数据。除此之外,这些统计软件都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以图表的形式展现许多统计分析结果,有利于更加直观地进行案例讲授,从而加深学生对统计功能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统计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统计教学中,将统计软件、统计案例和传统的统计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3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活动

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统计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学生运用统计学中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亲自搜集数据,亲自尝试编写案例,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途径之一。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大型超市和电器商场进行大型的统计调查实践,通过搜集有关消费者数据和产品数据,对当地的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些调查都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的设计、分发、回收和数据的汇总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负责指导和整体把关。教师则根据每个同学的兴趣,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完成数据的整理工作和统计案例的编写。一方面,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丰富数据,可以为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提供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从始到终参与了整个案例数据的调查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过程,对案例的背景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而且渴望知道他们搜集到的数据有没有实际价值;如果数据有应用价值,通过数据的整合,能发现什么样的问题,进而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因而对于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很浓厚,学习效果也会更佳。除了鼓励学生组织研究合作小组之外,还可以由任课教师牵头,组织大型的统计调查活动,就他们所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内容可以涉及校内和校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大学生网恋情况调查研究,大学贫困生生活现状调查等。由于所研究的问题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同时又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全程参与,因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统计方法的积极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针对实验设计,问卷的设计,异常数据的处理,软件操作等问题,学生查阅资料,与老师和同学相互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大提高了他们自学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很高的成就感。

2.4注重与所学专业的交融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的收集、管理与分析不仅是统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济学、工程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也都涉及到统计技术。一个完整的统计学案例往往还包含了许多其它相关学科的内容知识,教师应在明确不同专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调整不同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并结合学生所学案例,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例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单利和复利两种形式在银行存款,利用算数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年利率的多少,来判断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利用变异指标来考察投资的风险大小。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学科融合交叉已成为一种趋势。在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不仅会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统计学实用价值的进一步理解。

总之,案例教学是对传统统计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一方面,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抽象、枯燥的统计理论知识和具体、形象的现实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统计方法有更加透彻的理解,熟练掌握渗透在统计方法里的统计思想。同时,统计理论、统计案例和统计软件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同时,更加熟练的运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工具,进一步提高统计学课程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晓宏.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09,(2).

[2]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第7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数加工艺;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08-03

现代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职业教育中与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现代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是学习者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来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使学习者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笔者所探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既属于专业理论课范畴,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数控加工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侧重点为学生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的能力。其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2)熟悉数控加工工艺方法及特点,初步具备制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程序及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3)锻炼和培养学生创新与职业拓展所需的基础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即便是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内容也常常是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或者是分成理论课和实训课两段,理论课教学在传统的课室里施教,只是比过去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实践课教学对实操技能的传授往往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教师传授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课堂是按教材学工艺,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理解困难;实训课堂是照葫芦画瓢学加工机械,重复且兴趣索然。缺乏对学生工艺意识的培养、灵活运用工艺知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缺乏根据图样要求完成加工工艺方案设计及寻求最佳工艺方案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不够牢固、职业能力明显不足。造成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甚至在面对企业招聘面试中并不复杂的图纸也手足无措,不能正确制定加工方案,无法独立完成工件的加工。

这样的教学现状若运用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观。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习者拥有学习主动权,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的全过程。可见,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学以致用、以用带学”,落实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教学中,就是遵循应用型技术人才教育的循序渐进规律,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用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从单一到综合的一系列“加工任务”来体现。学生通过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来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理解数控加工工艺的知识、学会工艺方案的设计,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由于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伴随着一个个“任务”完成,学生有满足感、成就感,也就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教学效果良好。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

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设计原则;实现方法;实践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65-02

一、引言

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医学模式识别、医学信息检索、医学仪器自动控制、远程医疗等现代医学学科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使计算机操作技能成为医学类学生适应未来医疗服务岗位的一个必备能力。如何与时俱进,培养出具有IT知识结构的医学人才,使他们具备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医学实践和医学研究的能力,是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医学类高等院校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开设的计算机普及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其中,开设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的课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系统、PS应用等。这些课程既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科目相关,又是医学专业学生在医学统计、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彩色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中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本文拟结合《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指导原则等,提出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组织和实践的构想。

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设计原则

(一)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将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多以教材内容为线索,通过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模式进行知识灌输与重复性练习来控制和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好奇心几乎不存在,只有当教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话题或问题时,可以得到少部分学生较好的回应。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个体在其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来的观察、提问、操作、选择性坚持、积极情绪等有助于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问题,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讨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通过学生间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同时起到相互激励的效果。最后,案例教学法更重视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交流,教师会带领学生对若干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讨论方案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缺憾需要改进,在不同的情境下,采取不同的决策。

(二)案例教学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进行案例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案例设计讲求真实可信,让学生真正地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各种数据及错综复杂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知识、训练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实践,采集真实案例。(2)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为中心,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开始阶段、展开阶段和结束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对案例的进一步说明、分析有关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案例教学要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要具有针对性,以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设计对象。“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关键性知识,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突出重点有利于难点的突破,突破难点也有利于加深对重点的深化理解。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现

《计算机技术基础》――《Access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涉及数据库基本原理及操作的应用型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大量的数据库理论和概念。概念清楚,才能够准确掌握数据库的各种操作方法和步骤。传统的课程教学只强调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完备性,缺乏学习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理论和实际应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学生学起来非常枯燥。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入案例,如:罗斯文数据库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对这个案例中各个对象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学习,来进一步说明、分析有关理论,可将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化的知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案例背景:罗斯文是一个虚拟的商贸公司,业务以食品的采购与销售为主,这些食品由多个供应商提供。在罗斯文数据库中一共有8张表:供应商、类别、产品、雇员、客户、订单、订单明细、运货商,这些表分别记录了销售过程的各个细节。通过罗斯文数据库的学习,能对数据库的表、关系、查询、报表、窗体等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例如,“订单”窗体的设计和实现。“订单”窗体用于增加和编辑订单,可用主、子窗体来创建,主窗体的记录源可选择运货商等,子窗体则显示具体产品的明细情况。该窗体设计是否合理、界面是否美观友好、是否方便用户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

案例分析:窗体的主要功能是显示和处理数据,如输入、修改、删除数据等,提供人机交互界面。“订单”窗体的创建,首先,需要确定主窗体和子窗体的对应关系,是由哪个对象提供数据源,是来源表还是查询;其次,选择子窗体创建的类型,是嵌入式子窗体还是弹出式子窗体;最后,还需要确定窗体中要添加什么控件,是标签还是文本框,控件如何控制数据来源,条件表达式如何设置,窗体属性如何修改,如何设置适合的主体背景、控件的显示格式、窗体对象格式、对窗体进行修饰等内容。

案例学习: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认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相关的资料,并积极地思考,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性别、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等差异性将学生分成若干组(3~6人)进行案例材料探究,小组成员的多样化,有利于在准备和讨论阶段,可以有更多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使得团队整体对问题考虑更周全准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加深了对案例的理解。

案例讨论:案例准备及学习完成后,要进行集体案例讨论。各小组可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同时也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询问并做出解释,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例如:“订单”的子窗体的控件名称,对应的是属性表中“其他”选项卡中的名称,还是“数据”选项卡中源对象的名称等问题,都是学生易出错的,教师要针对问题适时引导,修正错误。最后,教师对意见较为统一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汇总,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

学习评价:集中讨论学习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并按要求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对案例问题加深认识。同时,教师要认真批阅书面分析报告,进行适当点评,对学生提出的新的思路和想法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例如,为了提高窗体界面人性化设计,有学生提出“可在窗体的状态栏添加一些提示性的信息,便于用户的理解和操作。”;也有学生提出“用控件属性对话框中的控件提示文本属性来设置控件提示信息,当鼠标停留在该控件上时,显示提示信息内容。”等,这都是比较好的想法。最后,教师要结合课堂发言情况及案例分析报告来评定成绩,并及时反馈结果。

综上所述,“订单”窗体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无不需要学生的思考、共同参与,由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细节,使学生慢慢体会对象设计的过程及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与一般基础理论课相比,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加强对案例的学习研究,案例设计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内容陈旧过时或缺少时代特征,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毫无头绪,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例过易,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度。其次,案例材料需要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且需要深入思考的学习环境,使案例发挥最大的价值。由于课堂教学中各种不可控因素,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如果组织不好,引导不力,可能影响教学进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只有经过良好的训练,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俊丽,李祥生.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10.

[2]徐联华,周建华,匡晓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

[3]刘光蓉.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D].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

[4]杨春波,张丽.PBL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结合应用研究[J].科学时代,2011.

第9篇

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由于数学学案学习方法的普及,学生和教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教学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论与规律可以遵循,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方法的编制和设计,培养了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在对学案的语言总结中,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也大有提高,在听取学生的学案设计和总结过程中,体会到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感到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益于发挥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形成教师理解学生,支持学生的学习,而且从学生的学案总结中,教师也会有所收获,产生新的教学灵感,结合学生的思维过程总结出更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在师生相互配合的状态下,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初中数学学案教学的局限性

首先,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由于需要编写大量的教学学案,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综合考虑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程度,来编排教学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课前准备任务增加,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其次,教师思想陈旧,无法真正发挥学案教学的作用。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思想与观念十分陈旧与落后,再加上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限,不能真正发挥学案教学的积极作用,在实行学案教学的过程中,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依旧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自我表达能力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学案教学的意义无从发挥。

三、如何推进初中数学的学案教学

首先,教师加强自我修炼,提高其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要想推进学案教学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精深的数学知识水平,其次要具有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在综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前提下制定出教学学案,再次教师要具备合格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修炼,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心理洞察素养,培养自身更高级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其次,教师深入探究,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学案教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他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创作出带有自身风格和特征的学案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深入对学案教学的研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日积月累的总结和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强项,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不是盲目照搬和照抄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教师自身的艺术风格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最后,发挥学案教学的综合教育作用。学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与学生的能力的培育和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育,要在学案教学中贯彻道德素养教育,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模范作用,注重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教育,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利用相应的合理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来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矫正。也就是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将智育教学与德育教学结合起来,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