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负责培养人意见集锦9篇

时间:2022-07-06 14:29:09

负责培养人意见

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1

协助赤峰市委组织部承办旗级领导班子建设有关方面的具体工作。负责审核办理旗委及旗委委托管理干部的工资及有关待遇审批;办理旗委及旗委委托管理干部的调配,科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的跨地旗调动及旗直党群系统干部调配的有关事宜;管理旗委及旗委委托旗委组织部管理的干部档案;负责全旗干部统计和干部信息工作;指导全旗干部调配、工资待遇、档案、统计工作;综合协调干部宏观管理工作,承担培养选拔全旗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工作;负责党群机关和有关单位参照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管理工作;制定和参与制定干部工作的有关政策;承办市委组织部委托的旗人大、政协班子,公、检、法三长及同级非领导职务的年度考核的有关具体工作。

负责全旗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负责全旗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研究制定教育培训的政策、规划;指导、协财、检查干部教育培训政策、规划的落实情况,具体组织实施对管理范围内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全旗知识分子工作宏观管理,制定或参与制定知识分子工作的政策、规定;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掌握、管理一支优秀拔尖人才队伍;研究制定干部监督的政策、措施,研究探索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对管理范围内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对全旗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承办赤峰市委组织部和旗委领导同志交办的有关干部问题的调查核实工作;了解、综合、反映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现实问题;负责调查审理旗委管理干部、党群系统干部和部分老同志的党籍、党龄、参加工作时间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负责办理出国人员政治审查审批工作。

负责全旗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对全旗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宏观指导意见;组织制定全旗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规划和制度,督促检查贯彻执行情况;审核掌握副科级以上后备干部;负责副科级以上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推荐优秀中青年干部,抓好选拔任用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完成或协助完成处级后备干部有关工作;负责选调优秀大学生工作,指导选调生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负责考察旗直各部委办局、各乡镇的旗委管理的干部,了解掌握上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情况;对其领导班子的调整和旗委管理干部的职务任免、交流、培训、待遇、离退休、奖惩、荣誉称号、年度考核档次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上述领导班子状况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提出加强班子建设的意见;了解、研究主管范围各单位干部队伍状况和干部政策的执行情况,提出宏观指导意见;研究提出旗直领导班子调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人事安排的有关政策和指导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的组织工作;调查核实反映主管范围干部的有关问题;加强对管理范围内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

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综合、督查全旗科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实施工作;制定乡镇、旗直部委办局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具体规定、方法、方案;研究提出年度考核目标,并负责日常监控和督查,掌握主要目标的运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目标运行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协同有关科室完成对乡镇、旗直部委办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工作;负责市里下达我旗党政领导班子目标的分解、汇总、分析、督查和上报下达;负责对乡镇、旗直部委办局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的指导。

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2

为进一步加强教职工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的管理,规范报批程序,有效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坚决杜绝奢侈浪费行为,根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教育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禁公款旅游或变相公款旅游

学校(单位)一律不准借学习、参观、考察、举办培训、相关业务单位邀请等名义用公款参与和组织教职工外出旅游,坚决杜绝一般性考察和没有明确业务培训目的及实质性内容的外出活动。

二、加强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管理

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和教科研机构组织的学习、参观、考察、培训、会议、交流研讨和疗休养活动外,各学校(单位)确因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必须自行组织的各种会议、培训班、学习考察和疗休养等活动,应本着务实、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严格按照定内容、定路线、定时间、定人员、定费用的“五定”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活动有目的、考察有任务,并符合下列各项规定:

(一)需召开的各种会议和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一律在区内召开、举办。

(二)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的,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实质性内容,并与本学校(单位)的当前工作密切相关,外出人员必须与学习参观考察的内容有关。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应视工作需要压缩在外停留时间。活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驻留城市一般不得超过3个。

(三)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组团人员应少而精,原则上控制在10人以内。

(四)外出学习参观考察活动一般每学期不超过1次,且同一批次带队的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超过2人。除特殊情况和另有规定外,教职工每年到省外学习参观考察的原则上不得超过1次。

(六)要严格控制由学会、协会、非正式培训中心等组织的一般性学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七)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活动,必须坚持在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原则上在本市范围内举行;确需外出的,活动区域要限制在本省内,在外停留时间不得多于2天,费用开支按有关规定执行。

(八)区教育工会(含上级工会)组织的职工疗养或休养,要严格控制指标,原则上要按照在职教职工总数的3%比例执行;参加疗养或休养的教职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区级以上劳模、全面先进个人和名优教师;

2.在本学校(单位)工作必须满五年,同时要优先安排从未享受过疗休养的教职工,特别是连续三年被评为优职(优秀)的教职工和即将退休的教职工。

劳动模范、全面先进个人和名优教师三年内不重复安排疗休养;其他教职工的疗休养原则上五年内不重复安排。

各学校(单位)工会要严格按照教职工疗休养的条件,确定疗休养人员,经区教育工会审核,报局分管领导审批;不得擅自组织教职工疗休养活动。

三、规范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审批程序

外出学习考察必须事前履行申报手续,严格实行分类审批制度。

(一)局机关领导和干部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的,按照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二)学校(单位)负责人参加通过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选课到区外教师培训机构学习培训的,必须在选课前报区教师发展中心审核同意;教师参加通过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选课到区外教师培训机构学习培训的,必须在选课审核通过后一周内做好汇总,汇总表报区教师发展中心审核发文公布后实施。并在外出学习培训前,填写《区学校(单位)教职工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审批表》(附件1),经学校(单位)教务处或办公室初审分管领导复审,报学校(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后,由教务处或办公室备案。

(三)学校(单位)教职工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或参加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必须在外出前填写《区学校(单位)教职工外出参加上级培训、考察学习审批表》(附件2),并附外出活动通知,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中心学校和直属学校(单位)主要负责人,经局政工科审核并报局长审批同意后,由局政工科备案;其他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经所在学校(单位)分管领导审核报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后,由学校(单位)教务处或办公室备案。

2.初中、小学校长(含常务副校长)和幼儿园园长,经所在中心学校校长审批同意后,由学校(幼儿园)教务处或办公室备案;其他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经所在学校校长(含常务副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审核并报中心学校校长审批同意后,由学校(幼儿园)教务处或办公室备案。

(四)学校(单位)自行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必须于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制订出外出活动方案,填写《区学校(单位)组织教职工外出考察(参观)活动计划表》(附件3),报局政工科汇总审核并经研究同意后实施。在外出活动前两周,再填写《区学校(单位)组织教职工外出考察(参观)活动审批表》(附件4),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组团负责人为中心学校、直属学校(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政工科审核报局长审批,并送局政工科备案。

2.组团负责人为学校(单位)其他领导干部的,由所在中心学校审核报局政工科复核,经局分管领导审批,并送局政工科备案。

四、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外出活动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一)各学校(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把票据审核和报销关,在报销时除凭审批表外还必须附会议、培训或考察通知等。

(二)经审批外出的学习考察活动结束后,组团负责人应及时向审批领导汇报外出情况,并在一周内根据要求提交学习考察情况报告。

(三)局政工科和各学校(单位)要建立健全外出活动的审核登记制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切实负起审核环节的责任。

(四)局监察室要加强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违规现象,将外出活动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并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严肃责任追究制度

各学校(单位)对外出学习考察活动负有主体责任,必须负起组织和管理的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或虽经批准但擅自扩大范围、延长停留时间或改变线路的,不得报销活动经费,并依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特别是团组负责人的责任。

(二)组织公费旅游或变相旅游的,以及发现问题不制止,依规定对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和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领导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六、其他

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3

党支部工作职责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决定,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

2.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4.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和支持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在企业转型发展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

6.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注重把业务技术骨干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业务技术骨干。

7.处理好党支部日常工作,按期向党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8.协助上级党组织履行好其他职责。

高校党支部的职责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摇篮,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支部的职责和任务是:

(1)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2)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党员布置做群众工作和其他工作任务,并检查执行情况。

(3)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制定年度培养、教育和发展党员计划。指定专人同入党积极分子联系,重点进行帮助。坚持定期考察、入党前进行教育培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等制度和做法,严格履行入党手续,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

(4)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支部又分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分别根据自身特点,相应地开展一些针对性工作。

学生党支部委员职责

一、党支部书记职责

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委员中的重要成员。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全面开展本支部的各项工作。

2、负责某一时期内工作计划的拟定,工作情况的总结。

3、负责日常组织生活的筹备、组织与主持。

4、负责组织支部决策,并代表支部宣读决议。

5、负责代表支部出席各项会议。

6、负责其他与支部发展相关的工作。

二、党支部组织委员职责

党支部组织委员是支部委员中的重要成员。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党员发展的组织工作。

2、负责支部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申请人上交的各类资料的管理。

3、负责组织生活会中的会议记录。

4、负责党费的收纳。

5、负责党员的考核。

6、负责代表支部出席相关会议。

7、负责其他与支部建设相关的工作。

三、党支部宣传委员职责

党支部宣传委员是支部委员中的重要成员。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党员的学习、积极分子的培养。

2、负责收集各类学习资料,组织相关主题的讨论。

3、负责考核党员的思想素质。

4、负责对外宣传支部的活动。

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4

一、调研目的

高举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围绕“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院领导班子深入到师生员工中,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全院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吸取意见和建议,以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富有成效,促进学院全面发展。

二、调研课题

主要围绕我院学科建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党建工作开展调研,具体课题如下。

1.如何发挥和保持近现代史学科优势,带动相关二级学科发展。

2.如何利用现有力量,进一步明确我院重点发展学科(或领域),积极培育国家重点学科。

3.如何利用我院现有研究优势,组建新兴交叉学科(领域),进一步争取学校学科建设经费支持。

4.如何利用现有力量和优势,进一步争取更多的部级科研项目。

5.如何创造条件,进一步争取高校人文社科奖。

6.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如何进一步创造条件培养培育大师级学者,如争取长江学者、新世纪人才等。

7.根据确立的重点发展方向,如何进一步培养或引进学科骨干。

8.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培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控制在多大规模。

9.如何充分利用我院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实验区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生培养质量。

10.如何进一步使专业教学和思想教育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11.当前,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我院毕业生就业率。

12.如何抓好党建工作,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3.如何开辟创收渠道,提高教职工福利。

14.其他有利于我院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三、调研形式

1.座谈会

由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负责召集相关师生员工座谈,就上述课题看进行调研。

具体安排如下:

彭南生负责文化学系;

朱英负责中近史所;

邢来顺负责世界史;

刘固盛负责历史文献所及中国古代史;

卢治平负责办公室、资料室;

胡年珍负责中近现代史及研究生;

张明生负责本科生。

2.问卷

主要是针对上述部分课题,胡年珍、张明生分别负责在研究生、本科生中开展问卷调查。

3.网络调研

开通书记院长信箱,向全院师生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

四、时间安排和要求

1.座谈会

3月23日——4月10日,各负责人分别召开座谈会并形成调研报告。

2.问卷

4月10前完成,并形成调研报告。

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5

关键词:现状调查 责任岗 责任心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我们有近一半学生来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家庭,受家庭影响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中存在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随意、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同时学生的“唯我”中心,过分依赖,也妨碍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

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学生,进一步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养成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品质。我利用班级责任岗,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研究。

一、我班学生责任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

在借鉴相关问卷、资料的基础上,我对部分家长以访谈方式了解他们对当前学生责任心情况的看法,并设置情境对学生进行行为测试。在此基础上对现状进行清晰的了解,再提出相关建议。

访谈的问题大部分是清晰的、开放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性所持有的态度、对学生各方面责任心的水平进行评价、学生经常出现的不负责行为、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状况和生活表现等。

对学生的行为测试主要设置了两个生活情境:

1.在教室里摆放两盆花,观察学生的反应,是否有学生主动照顾这些花,如给花浇水、松土等。

2.在教室显眼处放置倒在地上的笤帚,观察学生的反应。

(二)访谈结果

家长普遍认为责任心是重要的,但是有的家长也表明孩子的学习绝对应该放在首位,其他方面可以适当放松。孩子在认真负责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主动性差。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事不专心,作业拖拉,学习懒散,效率低,缺乏耐心,特别是男孩子爱玩好动。他们比较注重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日常学习不够扎实,考试前明显比平时努力,不会主动向家长汇报在学校的情况。

2.生活上很邋遢。家长反映孩子很少主动帮忙做家务,收拾房间,东西乱摊乱放;家长要求孩子帮忙做事时孩子总是应付了事,不能达到家长制订的标准;家长交待的任务记不住,总是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才能完成;经常忘记带必需的学习用品,还得家长追到学校送过去。

(三)行为测试结果

1.学生对漂亮的花很喜欢,一下课就围在旁边看,有个女同学发现花盆中的土很干就去接水浇花。但是学生们只坚持了半个月,他们对花就不感兴趣了,也就忘记给花浇水了。

2.下课后许多学生对倒在地上的笤帚视若不见,有调皮的学生还从上边跳来跳去,直到老师进教室才有个女同学把笤帚拿起来放在该放的地方。

(四)访谈结果和行为测试结果的对照总结分析

通过访谈和行为测试,我发现:一年级学生主要体现对自我的责任心,其他方面涉及较少,基本不会主动完成班级事务,需在教师提醒和辅导下完成。学习上基本能够负责,但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生活上的小事情在学校基本能够自己处理,女生做得比男生好。二年级这些方面有很大进步,特别是一些班级例行工作(如收作业)能按时完成。此外,学生敢于向老师报告班级的不良行为,对老师有礼貌,乐于帮助老师,乐意参加体育活动。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这主要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决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水平都有了很大发展,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对外界的认识,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此时他们的可塑性也较强。

二、从班级责任岗入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责任心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他自己的行动和体验,要让学生亲自实践,随时随地让学生对与他有关的事做出选择。因此我就以班级责任岗为平台,为学生定期设置一些行为和成就发展目标,为学生提供选择,在活动中主要通过观察学习、学生的讨论和亲身实践以及教师的引导等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培养,具体实践措施如下:

(一)班级的组织管理

1.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于班级的各项活动,要聆听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在具体工作中建立起与集体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是有用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逐步培养学生任劳任怨、积极主动等性格品质。如每次班会我会把近期要完成的工作告诉学生们,并和他们一起商量怎样完成。同学们热情很高,积极为班级出谋划策,大家一起商定工作的分工、评价的标准、完成的步骤。这样学生们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而是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任务完成起来就十分顺利。

2.设置责任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一位学生在班级内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使他们都能有为同学服务的机会,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承担班级活动的各项责任,使学生得到锻炼。我在班内巧设岗位,使得人人有岗,各尽其责。如黑板长、电管员、水管员、保卫队长、护花使者、监督员等等,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岗位,愿意为大家服务;实行值日班长轮换制度,每日一换,值日班长负责监督各个岗位的负责人是否尽职尽责并在“班级日制”上记录,每周五根据“班级日制”总结本周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干部,增强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有了明确的分工和检查机制,学生们做起事来井井有条。

3.加强行为实践的指导。为了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才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就必须对学生加强行为实践的指导。班主任应耐心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明确各方面的责任,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还应多用鼓励、信任的语言,表示相信学生有能力做好各种事情,让学生在各种情况下认识自己的责任,并发掘自己的潜力。如在晨会课和班队活动中指导学生“怎样做好清扫劳动”、“怎样做好小组值日”等。每期出黑板报后,组织学生进行评定。若班里出现责任心不强的人和事,班主任也可以召开主题班会,畅谈自己对责任心的理解和认识,及时进行讨论、辩析,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在行为实践中逐步培养他们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方法。

4.开展丰富的活动。责任心的培养要注重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班级可以借助学校开展的活动,为学生设置岗位,使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班级作出贡献。如我校开展的“三个轻轻”活动要求学生做到“走路轻轻、说话轻轻、举止轻轻”。这就给班级提供了可以设置的岗位。我就在楼道、教室等地方设置了监督岗位,并要求岗位负责人认真记录,每天放学前都由监督员公布监督的结果,表扬做的好的同学,批评表现不好的同学。没几天,学生们的课间秩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校开展的大课间比赛,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岗位,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好契机。我安排了课间活动的负责人,一下课就组织同学们开展活动。每项活动都有技术含量,如跳大绳、踢毽子等,因此我还选择了技术高的能手负责教不会的同学,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奖励方法。

5.树立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越小,他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因此,作为班主任,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榜样人物的优秀行为或有意义的事例去教育、影响学生,以形成责任心。如学校组织的“寻找我身边的好榜样”活动,就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大家一旦找到负责任的好榜样,就会自觉地接近榜样,向榜样学习。我在班里也设立了光荣榜,把好榜样的照片贴在光荣榜里,其他同学也想上光荣榜,都积极努力地向榜样学习。

(二)对过失负责

“责任”的另一个含义是指:“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一般来说,学生有了过失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是刻骨铭心的。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踢坏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闯了大祸的美国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借你12.5美元,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里根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想,里根父亲对儿子责任心的培养,对里根后来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里根父亲教子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抓住点滴小事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能够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如学生忘了扫地,就应让他自觉地补扫;作业没完成,就应该让他独立补上;损坏了公共财物,就应该让他自觉地通过节省零花钱来赔偿。不论学生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能力,就应该让他自己来承担责任,并从中引以为戒,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这样做,才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护,过分的宽容只会给学生带来不利。

(三)与家长配合

我们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还要取得家长的配合,把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起来,避免学生养成“双面人”性格,并帮助家长认识到培养责任心的重要性及怎样培养责任心的问题。我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说明我为学生安排责任岗的目的,每个学生的岗位以及对岗位责任人的要求,并建议家长在家也为孩子设置责任岗,积极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孩子受家庭的熏陶由来已久,我让家长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过程中遵循规律,有的放矢。学校吸纳家庭的教育力量,家长作为学校的“伙伴”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持有积极的态度,形成家校密切合作、共同教育儿童的局面。

家长会上我给家长建议,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为家里作出自己的贡献,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安排家务活。如班里的小梦同学原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性极强,做事极不认真,上学连鞋带都不会系的孩子。家长听了我的建议,让孩子负责摆碗筷、擦桌子、扫地等简单的工作,每天必须完成,在家设立红花台记录完成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孩子自己不用家长督促,每天自觉完成任务,而且完成的质量明显提高,不再事事依赖家长。

三、达到的效果

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6

【关键词】责任;责任意识;小学生

现在提倡的是赏识教育,许多人认为“表扬”是一味灵丹妙药,对任何孩子都适用。我认为“表扬”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固然重要,但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一定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更重要。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在其所属的群体中共同活动,表现出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和对所承担任务的态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生与智力开发影响极大,也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一、无主人的红领巾

在校园里你随处可见一条条无人认领的红领巾散落校园的各个角落。面对这么多的红领巾,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学生对待红领巾的真实心理又是怎样的?在一次班队课上,我组织开展了一次以“爱护你的红领巾”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我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在班级里开展讨论:戴上红领巾前你是怎么看红领巾的?戴上红领巾后你又是怎么看红领巾的?你曾经用红领巾做过哪些事?

分析学生的讨论发言,我发现:不同的阶段,红领巾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戴红领巾是一种荣誉

学生有这种心理特点,大都是刚跨进小学校门不久、还没戴红领巾的时候。学生对红领巾有一种向往,希望自己能早一天胸戴红领巾。

2.戴红领巾是一种麻烦

这种心理大都发生在戴上红领巾以后。上学前紧张的一刻,手忙脚乱地应付起床、梳洗和早餐。有的学生随处乱放,红领巾不见了,根本不放在心上。

3.戴红领巾可以提供“方便”

在生活中,红领巾被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在不同时候,红领巾的特殊意义渐渐被淡忘。出汗了,学生把红领巾解下来,当汗巾擦脸;下雨了,学生把红领巾披在身上躲雨。红领巾在学生的漫不经心之中,脏了,破了,最后被丢弃了。

二、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刻不容缓

学生对于红领巾的“不负责任”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深思。作为小学班主任,还经常需要解决孩子之间鸡毛蒜皮之事。老师经常听到的是打架的同学各自充足的理由。每当这时我都在想,为什么在缺点面前,我们的学生都在推卸责任,努力澄清自己呢?

有一句话:“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为民族想六百年。”六十年,我们的孩子将需要什么?六百年,我们的民族将需要什么?我们以为,最需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说是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命运,决定着学生的人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人的高层次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要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通过以下最基本的途径与方法来进行:

1.制度教育法

所谓制度教育法,就是说我们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有助于学生养成行为负责习惯的规则制度,来对学生实施责任教育,使其不断养成行为责任的好习惯,从而逐渐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特殊的规章制度,例如作业评价制度、值日制度、班干部岗位制度等,对那些行为负责、有责任心的学生加以计量公布、表扬和奖励,而对那些违规乱纪、行为不负责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适当处罚,从而使学生不断克服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行为负责意识。

2.现实教育法

就是说要用生动的现实生活来教育学生,培养其责任意识。现实生活是生动活泼的教材。上午课间操时,学生都跑到操场上了,我在教室的门口故意放置一点垃圾,在教室的讲台附近放置了一把没有摆整齐的椅子,把图书角的书籍故意打乱,等学生回来后看他们有何反应。不一会儿,学生纷纷的来到了教室。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捡起地面上的垃圾,没有一个人把椅子放置整齐,也没有一个人把图书角整理好。我抓住这次的机遇,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教育。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地明白了,我就是集体的主人,集体的人和意见事情都有我的责任。

3.舆论教育法

所谓舆论教育法,就是说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善于营造一种有助于学生养成责任行为习惯的舆论环境或氛围,以此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其自觉树立责任意识。著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上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因素。”社会舆论无疑具有教育功能。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社会舆论的影响,我们要利用社会舆论因素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要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营造一种称赞和表扬诚实的责任行为,批评和杜绝不负责、不诚实等不良行为的舆论环境,

英国社会学家维克多费兰克说:“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细节,耐心引导,相信学生的责任意识会逐渐提升,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胡克英,伍棠隶编著.《小学教育思想的研究》,1998年

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7

关键词:道德建设;责任意识;培养方法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自己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二、责任意识培养的阶梯目标

1.学生发展的“五个阶梯”目标

目标阶梯之一: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目标阶梯之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目标阶梯之三: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目标阶梯之四: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目标阶梯之五: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责任意识培养的重点

第一层次: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军训、行为规范教育);访谈有关人士(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校外: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家长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生设计;参加团课学习,开展团体学习小组活动。

第二层次:从小事做起,在职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竞争职位(设立多个班干职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位,培养主人翁的负责精神);职位评价(从班级服务、行为规范)。

三、责任意识培养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等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

四、责任意识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妨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是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五、责任意识的培养要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六、责任意识培养的重心是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总之,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前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方法,中学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熊华生.班主任之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班主任之友杂志社,2008.

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8

[论文关键词]高校 网络舆情 意见领袖

一、引言

2012年7月19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5.38亿。巨大的网民在消费和生产着大量数据,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尤其是微博的兴起,全民都是麦克风,中国网络舆情在推动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

关于网络舆情的定义,学术界有几种观点,更多人倾向于基于互联网传播的网络舆情定义。有代表性的高校网络舆情定义是“高校学生、教师、高校管理者和校外人士(组织),通过整个互联网网络空间表达和传播,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且形成一定规模、对高校产生影响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三、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种N-N的网状结构,当下,网络舆情的结构为1-N-N,借助微博的转发,信息传播极其迅速。高校网络舆情对高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社会影响很大。

(一)正面影响

1.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网络舆情对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窗口。网络舆情为大学生关注各种校园、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动向、收集各类信息提供了捷径。大学生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各种现象进行剖析,以坚定的信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自己的学业紧密相连,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丰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

2.网络舆情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师生通过网络拥有了一定的对高校、政府监督的权利。高校、政府等也会通过网络舆情的监督,纠正偏差的行为、修订不健全的规章制度,以适应人民群众新时代的新需求。监督权的行使要求大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也要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尚的情操、社会责任感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网络舆情中的交互,让大学生更加关心校园及社会事件,使得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得以体现。网络舆情已成为培养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强劲推手。大量的正面网络舆情也在积极影响着大学生。2011年7月2日,吴菊萍奋不顾身接住了从10楼坠落的女童妞妞,虽然自己手臂骨折,但女童妞妞则无生命危险,吴菊萍的事件向校园内的大学生传递了正能量,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3.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建设。网络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媒介。大学生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经常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跟进网络舆情,善于倾听学生、社会人士的不满以及建议,了解学生的呼声,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贴近社会、学生的心声。网络舆情的多方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对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更要借助网络舆情,宣扬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营销教育品牌。

4.缓解矛盾。社会学家科塞认为,通过释放被封闭的情绪,冲突可以起维护社会关系的作用。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大学生,对社会观感的累积会产生许多困惑和不满。同时作为校园的学生,受学业、情感、就业压力的影响也会产生许多烦恼,这些不良情感得不到释放,而网络无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压力宣泄的平台,发挥了“减压阀”的作用。

(二)负面影响

1.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信息资源鱼龙混杂,许多谣言、色情、暴力等信息极易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长期接触这些信息会动摇大学生的是非观,造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混乱。当前我国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必然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各种不满消极网络舆情不可避免。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积极参与者,在这种充满宣泄不满、消极观点的空间中容易形成价值取向的错位。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在网络舆情中的言行的改变易受彼此情绪的影响。当网络舆情中出现失控情绪时,会导致大学生非理性情绪的弥散,易诱发。

2.负面信息对学校的影响。一个学校的品牌是教育工作者长时期精心呵护培育的,但是品牌的摧毁却是瞬间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中的一些负面的网络舆情若不能有效处理,对学校的伤害是巨大的。

3.负面信息对社会的影响。网络舆情的虚拟性、开放性、弱控制性为负向网络舆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网络中的谩骂、人身攻击、各种低俗言论层出不穷。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指出,在群体中,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降低,个体精神被群体精神取代,个体放弃了责任意识乃至各种约束,因而,“群体行为可能是突然和极端的,智力过程可能是初步的和机械的”。大学生人生阅历较少,思想单纯,有时不能看清问题本质,极易被人蛊惑,导致非理性的言行,甚至被人操纵,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四、高校网络情的应对措施

毋庸置疑,高校网络舆情对推动高校、社会的发展是巨大的。在网络舆情的洪流中,高校应和多方联合起来,多层次采取应对措施。

(一)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相应预警应急机制

2012年是微博井喷的一年,也是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的一年。网络舆情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叔”“皮革奶”“杜甫很忙”等网络舆情事件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谣言、不良信息甚至一些境内外的借助网络舆情兴风作浪,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人们日常生活。加强网络舆情法制建设已迫在眉睫。可喜的是,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网络舆情期待有更多的法律法规出台。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舆情这一新兴媒介,推动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网络舆情时代,应加强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建设尤其是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络舆情应急机制的建设。高校网络舆情中的突发事件,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建立相应的舆情预警机制,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及时进行分析和引导,加强舆情的正向引导,避免舆情向负向发展。在应急机制方面,在舆情预警的基础上,强化相关部门的联动,当舆情突发事件产生后,要能组成突发指挥中心,调动相关资源应对,使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要将应急措施制度化,将突发事件处理的决策过程转成流程化的决策过程。

(二)开设“信息素养”类课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网络舆情对社会发展的正向推动是巨大的,但网络舆情中出现的谩骂、谣言等也是随处可见,网络舆情急需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在高校网络舆情中,每个大学生都是麦克风,都是新闻接受者和者。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的言论会对网络群体产生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需要具有自觉意识的大学生。高校应开设“信息素养”类课程,让学生理解网络世界的内在机理,理解网络舆情对个体、群体、社会的影响。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群体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的优良的网络道德,提升大学生在网络中的理性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避免被不良信息误导。“信息素养”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应是多层次的,如可以借助于高校的社团活动、辅导员教育、各类竞赛、时事热点讲座等。

(三)加强网络舆情专业人才培养

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网络舆情人才。目前,相关的网络舆情人才非常短缺,工业和信息产业化下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培训中心”于2012年6月18日了“关于开展全国网络舆情技能水平考试项目的通知”,标志着网络舆情发展到了新的历史时期,相关培训为网络舆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工作不应是零散的,而应该是团队型、系统型、职业型。全国网络舆情技能水平考试管理中心主任王新涛将舆情工作体系分为:舆情分析体系、舆情管理体系。相应的职业为舆情分析师,舆情管理师。高校作为网络舆情的重地,应加强舆情人才培养,培养适应高校网络舆情的具有舆情数据挖掘、归纳、判断推理等分析能力的舆情分析师,同时也要大力培养具有搭建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危机应对与危机预防能力的舆情管理师,必要时舆情管理师还需承担高校网络舆情新闻发言人的职责。

(四)引导和培养高校“意见领袖”

通常,“意见领袖”的知识面、人际交往能力、网络活跃度、信息的掌握量都远远大于一般人,在网络舆情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意见领袖”是一把双刃剑,当“意见领袖”的价值观背离了主流价值观时,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反之亦然。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必须要强化“意见领袖”的引导。高校教育教学以及各项管理工作要和“意见领袖”充分沟通,通过“意见领袖”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心声,对相应的工作中的不足做出修正,努力使“意见领袖”在高校工作中发挥正能量。同时,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在学生、在教师中加大投入,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及时对社会热点、学校热点以及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剖析,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为社会、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9

关键词:道德建设 责任意识 培养方法

Middle-school student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raise ponder

Liu Huiqun

Abstract:This article narrated 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raise importance and the raise method, proposed carries on the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raise to 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is current carries on the citizen moral reconstruction and carries on in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the effective method.

Keywords:Moral reconstruction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Raise method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66-02

当今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近几年来,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上海市二期课改对本市中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2.责任意识培养的阶梯目标

2.1 学生发展的“五个阶梯”目标:

目标阶梯之一: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目标阶梯之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目标阶梯之三: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目标阶梯之四: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目标阶梯之五: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2 责任意识培养的重点。

第一层次: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操作载体:新生入学教育(军训、行为规范教育);访谈有关人士(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校外: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家长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对它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生设计;参加党课学习,开展学习小组活动。

第二层次: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竞争岗位(设立多层面工作岗位,让每一位现实都能早道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培养主人翁的负责精神);岗位评价(从社会服务、行为规范)。

3.责任意识培养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4.责任意识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5.责任意识的培养要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6.责任意识培养的重心是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总之,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前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方法,中学教育工作者要给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