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晋级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2-27 11:07:58

晋级工作总结

晋级工作总结范文1

在法院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全院干警极为关注的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按照预定的程序步骤和时间安排,到今天为止圆满结束了。在这里我首先代表院党组,再次向高风亮节主动让贤的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而能正确对待和理解的诸位同志、向积极参与并支持我们工作的全院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不辞辛劳、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同时也向荣升新职位新职级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做以简要总结:

一、本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的基本情况

本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从8月1日开始,至9日结束,共历时9天。

这次干部调整涉及的部门多,调整的人员众,牵扯的范围大,是我院近几年干部调整最大的一次。据统计,这次干部调整涉及中层正副职领导岗位有40人,其中中层正职4位老同志主动让出职位,交流岗位8人,竞聘上岗12人。中层副职有1位老同志主动辞去副职职务,交流岗位12人,竞聘上岗8人。处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25人,其中副处晋正处5人,正科晋副处5人。副科级晋正科15人。因得票率未达要求,空缺正职领导岗位1个,副职领导岗位4个。职位竞聘过程中共有58人踊跃报名参加竞聘,其中正处级领导岗位报名22人,副处级领导岗位报名36人。

为使本次涉及广大干警切身利益的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做到科学、合理、公正、有章可循,院党组、政治部依据上级文件要求,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经党组反复研究,多次修改,逐步完善,制定了《市法院机关人员交流调整职务(级)晋升工作实施方案》等五个征求意见稿。在广泛充分征求各部门和广大干警意见的基础上,与上级领导、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征求意见、多次协调,正式形成了《市法院机关人员交流调整职务(级)晋升工作实施方案》、《××*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处级以下非领导职务干部职级晋升实施办法》、《××*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晋升处级、正科级非领导职务量化考评实施细则》3个方案。

在整个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坚持五条原则不动摇,执行竞聘标准不走样,履行规定程序不变通,严守组织纪律不放松,每个内容都严格按照:公布空缺职位、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民主推荐、党组决定、院内公示等七个步骤进行,召开党组会7次,中层干部会5次,全院干警大会5次,共印制测评票、推荐票1100份,共有1000人次参加了投票。确保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公平、公开和公正,顺利和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由于准备充分,组织严密,规范有序,预期的效果已初步显现。一是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结构。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中、青干警担当起中层领导工作的重任。现任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5.7岁下降为43.3岁,均为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全日制本科学历占20。二是科学配置了法院人力资源。薄弱部门的力量得到充实,人员组合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也趋向合理。三是增强了全院干警的危机感、压力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普遍反映,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给自己施展才华带来了新的挑战,更提供了新的机遇,从而激发了奋发进取、开拓争先的内在动力。被聘任的中层干部则感到压力更大,责任更重,危机感更强,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加倍努力、扎实奋斗、开拓创新、再创佳绩。

二、本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的主要特点

实践证明,这次人员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方案是科学、可行的,程序是公开、公正的,实施是顺利、成功的,所竞聘的干部是得到绝大多数干警的首肯和拥护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处级干部的职位竞聘是全院干部人事调整的重点,是院党组重点抓的事关全院全局性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院干警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院党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密切配合,全身心地投入,使这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一是精心准备。可以说年初开始,院党组就已经着手准备这项工作。在摸清情况,了解心态的基础上,院党组拟订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主动征求上级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经反复研究,多次修改,逐步完善,出台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并据此制订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计划,对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作了周密的安排。二是组织严密。院党组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先后召开十几次会议,对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每个环节的设置细心研究,及时部署,力求规范。对实施办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每个问题,都力求迅速及时解决。各部门在院党组领导下,以大局为重,根据工作计划的安排,积极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保证了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三是高效推进。在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的准备和实施二个阶段及重要工作环节,院党组及时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准确把握 工作进程,客观分析遇到的每个问题,及时妥善地研究解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加班加点,拟订文件,制作表格,统计数据,梳理“民意”,从而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有条不紊,高效推进。

2、注意方法,力求最佳效果。在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过程中,我院把上级精神与本院实际结合起来,从力求取得最佳交流竞聘、职级晋升效果出发,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积极与稳妥的关系。一方面强化改革意识,坚定改革信念,致力于完善选人用人模式,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尽量保持大局的稳定。在指导思想上,侧重于干警思想观念的转变,着力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激发每个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确保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使整个职位竞聘稳步推进。二是党管干部和群众推荐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院党组充分发扬民主作风,通过演讲、民主测评等形式,将参加竞聘干警的德、能、勤、绩、学等情况充分展示出来,对符合竞聘资格的人员,在全院进行民主推荐,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聘任干部的重要依据。民主推荐按百分制计算,院领导票占分值的30,中层领导干部票占分值的30,其他人员票占分值40。并规定一个人竞聘一个职位,得票率不得低于60;二个人竞聘一个职位,得票率不得低于50;三个人(含三人)以上竞聘一个职位,得票率不得低于40;对综合得分未达到40分、50分60分的人选,暂不予以任用。在尊重全院干警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慎重确定每个中层职位的合适人选,力求“官意”与“民意”的最佳结合。三是个人选择与组织协调的关系。在对交流人员进行岗位选择的过程中,院党组在尽可能充分尊重部门和个人意向的基础上,从全院的工作大局出发,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出发,坚持优化组合,扬长避短,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加强组织协调,合理配置人员,以利于各项审判工作的全面开展。

3、全面公开,增强透明程度。在交流竞聘、职级晋升过程中,院党组为杜绝“暗箱操作”,实行院务公开,及时充分地让全院干警了解工作情况,主动自觉地接受全院干警的监督,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保公平。一是坚持全面公开。通过印发文件、大会通报等形式,将竞聘的范围、职位、职数、聘任条件、方法步骤、工作要求等有关事项全部予以公布,并将有关文件下发到各部门,便于干警随时了解、参照、检查、监督,有效地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坚持全程公开。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对每个工作环节的结果,按照“该公示的都公示,该公开的都公开”的原则,将资格审查、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拟聘人员、聘任结果等情况全部予以公示、公开,使干警们了解掌握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工作结果,使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的每个环节都真正公开。三是坚持结果公开。在公开过程中,不护短,不遮丑,如实公开每道环节的结果,使全院干警既清楚地知晓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的实施办法,又清醒地看到每个竞聘人选的优势与不足,准确客观地分析竞聘人选的全面情况,具体掌握各个部门领导岗位空缺等情况,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判断,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正确选择,确保竞聘上岗公正、公平进行。

4、疏导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中层职位竞聘上岗,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既然是改革,就会产生利益冲突和磨擦、碰撞,部门之间、个人之间也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就会影响本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的顺利进行,给今后的工作留下隐患。院党组和各部门能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竞聘的全过程,加强教育疏导,及时消除隔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是抓好动员教育。要求参加竞聘的同志,既要勇于竞争,又要正视自己;既要尊重个人愿望,又要服从组织安排;既要想到成功的喜悦,又要承受落选的阵痛。力保一颗平常心。二是做好谈心疏导。党组成员、部门领导广泛与干警谈心,了解和掌握思想,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尤其是对落选的同志,及时问候,缓解思想压力。在领导的带动下,干警之间也相互关心,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形成了台上是竞聘对手,台下是真心朋友的良好氛围。

三、本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全局,涉及许多政策、涉及许多部门人员、力度之大的干部人事调整,能得到全院干警的一致理解和支持,这在我院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这既是我院党组和各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体现;也是我们广大干警支持、参与、拥护的结果。

采取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完善选人用人模式,确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流动机制和制度,它的深刻意义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展示和认可;扩大群众在干部和人事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和必然,它们必将对我院今后各项工作和全面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的成功实施,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

1、相信群众,把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统一起来,是我们抓好法院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说实话,能否圆满完成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刚开始我和党组成员们都有过疑虑和担心,同志们私下里也有过议论和猜测。但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大家知道,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组织路线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但要把选拔任用干部的过程,变成运用党的群众路线,集中群众正确意见的过程,这既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又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要求的适应。在选择干部中引入竞争机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干部制度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选拔人才的科学方法。因此,把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原则统一起来,是我们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始终坚持的原则。从同志们积极参与、踊跃推荐的场面来看,从群众对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的满意度来看,从干部调整后达到的预期效果来看,我们党组的抉择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坚持的。

2、善用机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我们开创争先上进好局面的最佳方法。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中大多数干警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方面,前进了一大步,竞争意识明显增强。许多同志打消了怕人说出风头、争名夺利的思想顾虑,冲破了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敢于承担重任。认识到按照社会竞争规则,凭借自己的主观努力和正当手段,大胆参与竞争,是新时期干部所必备的能力之一。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许多同志克服了当初的不敢参与、不好意思竞争的思想障碍,形成了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良性竞争。整个竞争过程基本上都自觉地遵守了竞争规则,竞争的过程成为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增进了解、相互学习的过程。形成了敢于竞争、展示能力、彰显优势、推介自我、正确看待、接受组织群众挑选的好局面。

3、用好政策,能上能下竞聘交流,是我们激发拼搏进取积极性的有力保证。在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中,有6位原副处级干部,通过竞聘到正处(庭)长岗位工作,占现职正处(庭)长的30。有8位处级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和正科级干部到了副处(庭)长岗位工作,占现职副处(庭)长的40。在我院实现了通过公开竞争而能上能下的喜人局面,达到了通过竞聘实现岗位交流的目的。更为可喜的是,它对全院干警产生了强烈震动,使许多人感受到了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力度所产生的压力,有的甚至感到了危机。进而促使全院每一个干警都在对自己以前的工作表现进行反思,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认真的思考。形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共识,即要想继续干好工作,顺利成长进步,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提高为广大干警热情、主动、文明、高效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晋级工作总结范文2

我叫xxx,男,一九九九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黄冈师院,三年的刻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最后服从了组织安排,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

在大河二中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先后任教过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回首九年的工作经历,有许多地方值得总结和反思。

九年来,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特别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向其他同事领导学习,尤其是向优秀党员学习。在生活和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谨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注意与校领导和同事们和睦相处,讲团结、讲正气,日常注意关心学生的冷暖,用爱心构筑与学生们、同事们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和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好朋友。因而,从教九年里,曾多次被评为大河镇模范教师。

九年来,在管理班级方面,我勤奋好学,工作热情,兢兢业业,敢于创新,关爱学生,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为教学理念,积极诱导学生在班级、在学校、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构建和谐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民主讨论,逐步规范,谁去监督,谁去管理,谁去评价,让学生自己作主,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觉意识。使学生个个都是班干部,人人都是管理者。我从不打骂学生,一切让爱做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与家长联系,形成“家长+学校+社会=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对调皮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注意很好地引导,没有把眼睛只盯在尖子生身上,尽可能地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学其所长,功其所长,成其所长,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和谐”融为一体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注重人格,成人成才。我将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掘,全面发展。因而,从教九年里,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九年来,在教学教研方面,大力树立创新学习意识,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破老师一统天下的格局。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如何使这条渠道畅通,教师一定要摆正位置。根据知识点的要求,我及时给予点拨,引而不发,诱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演板、归纳、给予学生思维空间,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以爱为源,浇灌教育乐园”这是我的教学理念。我知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造就优秀的人才。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还应进行其它各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其中,身心健康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深入学生实际,加强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疏通他们的心理问题,提供健康成长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注意,在课堂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积极和同事们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因而,在从教九年里,所教生学业成绩在全镇总是名列前茅。另外,我一直孜孜不倦学习。先后在市县级报刊发表过十几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教育宣传报道。其中,论文《拓展语文情感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在2003年度,黄梅县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09年6月20日,该论文再一次发表于《鄂东晚报·教育导刊》第七版。另外,在黄冈市宣传部文联创办的《江山文艺》杂志上连续发表几篇反映教育问题,歌颂教育事业的系列小说《又是一年杜鹃红》(2009年第一期头条)、《永远的油灯》(2009年第三期)、《深山守望》(二零零九年第二期),一共十余万字,在全市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晋级工作总结范文3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县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按照总体要求,城关镇四措并举,扎实推进升级晋档活动顺利进行。

一是精心安排布署。县上动员会议之后,镇党委专题研究安排布署此项活动,召开了全镇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动员培训大会,对全镇11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包村干部等30多名骨干进行了集中培训,并下了《城关镇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步骤和重点,为此项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深入调查摸底。镇党委根据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的考核评价指标,围绕农民增收一条主线,按照“纵向到产业、项目,横向到组、到户、到人头”的要求,对各村党组织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村级活动场所及党员基本情况精心设计了调查测算表,及时印发到各支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镇党委建立了活动档案,支部建立了活动台帐,农户发放了帮扶卡,做到了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底子清、情况明、规划细,为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明确目标任务。结合《城关镇农民增收三年规划》,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使全镇11个村级党组织能够升级晋档,到年,全镇达到创建一类示范村5个,创建二类重点村5个,创建三类推进村1个,消除四类村。各支部根据各自升级晋档的形势任务,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科学制定“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总体规划和村“两委会”三年任期目标任务书及年度目标任务书,切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四是建立健全机制。按照镇党委书记是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负责人,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是连带责任人的基本思路,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将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各支部书记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实行季度报告、半年抽查、年终检查总评的督促检查机制和镇干部包村同奖同罚制度,严格实行考核奖惩。此外,还将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与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相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从而通过此项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推动全镇的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晋级工作总结范文4

在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务员管理机制,尤其是晋升机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晋升机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不完全适应之处,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由此,需要在优化制度设计、完善配套机制的同时,真正建立起一整套公正透明、程序合法、细致可操作的晋升制度,并赋予其法律强制力的保障,从而更好的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促使和谐政府的实现。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制度晋升制度美国的晋升制度法国的晋升制度

一、中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理论界定

(一)公务员晋升制度概述

1、公务员与公务员晋升制度

公务员是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所谓公务员制度,亦称文官制度,就是指对政府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以及分类管理等作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始于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国家行政机关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经过将近12年的推行,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出台了《公务员法》,这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体系迈入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全面、深入推行公务员制度仍然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如国有企业的改革、社会保障的现状、人才市场的情况、政府职能的转变、民主政治和公民参政意识的发展、传统思想观念的惯性等。只有对公务员制度推行的社会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标才能实现。

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是指关于提高公务员职位和报酬的做法和规章制度。晋升包含着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是指关于提高公务员职位和报酬的规定和做法。晋升包含着地位的升高,薪水的增加,管辖权的扩大和责任的加重几个方面。它既是一种工作需要,又是一种奖励手段。它兼有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作用,是对公务员最重要、最有效的奖励方式。

晋升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人事制度,是与整个人事制度、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密切相连的,在贵族制、恩赐制、循私制、分配制下,晋升往往取决于当权者的主观好恶是以血缘关系、亲友关系、私人关系、派别关系为依据的;在现代选举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下,公务员的晋升,是以法律以及明定的制度为依据,取决于公务员本人的学识、才能、品德、声望、贡献及资历等因素。现代公务员晋升制度是现代人事制度和行政制度不可缺少的内容。

2、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形成

追根溯源,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借鉴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古代世界文明中是独具特色的,它被誉为是继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是用公开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它的开放性和竞争性顺应了当时西方国家新兴资产阶级竞争的需要,于是,伴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不断交流,西方资产阶级抓住了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并加以发展,促迸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

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制是从英国管理东印度公司开始的。1853年,英国议会为了对东印度公司进行改革,派麦考莱组织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职员的任用制度,调查后形成了《麦考莱调查报告》,其基本思想就是开展通才教育,进行择优取仕。1870年,《诺斯科一屈维廉报告书》的内容为枢密院法令所允许,将公开考试作为进入枢密院供职的正式要求,并强令所有部门举行任职考试。这标志着英国正式建立起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3、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作用

公务员的晋升是国家公务员管理系统中最具激发力量的激励手段,是公务员行为动力的重要成分,其作用主要表现:第一,精神激励功能。公务员晋升职务和级别,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上升,职权加强和责任范围扩大,满足公务员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能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第二,物质激励功能。公务员晋升职务和级别,不仅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上升,职权的加强和责任范围的扩大,而且伴随着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满足公务员的物质需要,也能产生激发热情的功能。第三,引导和示范功能。公务员职务的晋升不仅对获得晋升的公务员产生激励作用,而且对整个公务员群体都会产生影响。它能够向组织中每一个成员昭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做出成绩,才能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科学的激励机制将会激励全体公务员的进取心,提高大家学习、工作的积极性。第四,促进竞争功能。公平、公开晋升的制度还具有鼓励成员公平竞争的作用。职务晋升有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晋升者在组织中只能是少数人,只有工作业绩优异者才有可能获此殊荣。这一激励功能将促使公务员努力工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争取在组织中处于出类拔萃的地位。这种积极的竞争将有利于整个组织的素质提高。

(二)中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基本内容

1、西方国家公务员的晋升制度

(1)美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

美国1883年《彭德尔顿法》规定,获得考选职位的文官,非经特别豁免,均需要经过考试才能提升。1938年,罗斯福总统指示文官委员会规定全面同意的晋升制度,并付诸实施。文官委员会可以打破机构界限,自己主持考试,各机构文官参加。政府各部门举行晋升考试时,文官委员会需派人监督才有效。文官委员会负责主持美国公务员的晋升。事实上,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具体做法差异很大,大致采用下列4种晋升方式。

一是委任晋升,由行政首长通过委任方式提升职位;二是年资晋升,达到一定年限,若无过失者便自动晋升;三是考试晋升,参加晋升考试,以考试成绩为一句而获得晋升;四是混合晋升,即根据功绩与工作年限两个因素决定晋升。美国政府较多部门都采用优先部门内晋升,后外部晋升的方法,即候补者先在本部门寻找,若无合适人选填补该职位,才向政府其他部门开放,优先提升在职人员;若仍是无合适候选人,最后才向政府以外的人开放,从社会上挑选该职位合适人选。

晋升为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的高级行政职务者,其资格由人事管理局规定和审核,合格者获合格证书,并有一年试用期。若对政府各部门首长的晋升决定感到不公平的,公务员可向功绩制保护委员会提出申诉或揭发,由该委员会审核裁决。

(2)英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

英国政府认为,为使公务人员安心于政府部门的工作,树立终身任职的观念,必须有恰当的晋升制度。通过晋升制度去维护和鼓励“普通永业人员”的团体意识和对职务的“忠诚心”。

1870年以前,英国的文官主要依资历晋升,只要按部就班、例行公事,熬到了年头便一律予以晋升职务并加薪。这种晋升制度毫无激励作用,使政府部门没有朝气、效率低下。针对此种晋升制度的弊端,1870年,英国政府进行了改革,开始采用重表现、看才能的功绩晋升制。建立这样的晋升制度所遵循的原则为:第一,要挑选最优秀的人员担任政府高级职务;第二,实现公平与公正;第三,对整个文官结构应具有创造性的影响。要实现这三项原则,英国政府规定:文官本人每年要做出个人工作总结,经部门负责人考核后,向文官事务委员会提出晋升申请,用这样的办法来督促公务员努力上进。但这种办法也强化了对部门首长的依赖,使晋升工作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为了消除这一弊端,19邱年,英国政府在富尔顿委员会的建议下,对行政类文官的晋升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建立一种相对开放的晋升模式,即打破门类和等级之间的界限,打破行政人员和科技人员之间的界限,使主管以上的行政官员能从任何等级、任何类别的最有能力的人员中升任。这一晋升模式较以往突出了能力和功绩的要求,使有能力的行政人员较快地得以提升,并使各等级的人员在一定条件下较以往容易得到提升。如执行官,只要工作质量好、效率高,无论是否大学毕业,都可以升任高级执行官职务。事务官升至执行官也是如此。这种相对开放的晋升制度还缩短了晋升职务所需的最低服务年限,并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取消晋升年龄的限制。行政官员中有特殊才能者可以越级提升,最高职位向专业人员开放。1972年还制定了一项高级专业行政训练计划,由文官学院为专业人员提供3个月的学习和训练机会,为晋升并胜任行政主管职位做难备。此外,还设有“机会职位”。1975年,英国政府在执行官和助理次官之间设有500个“机会职位”,其中40%的职位对任何符合条件的晋升对象开放。

尽管英国政府晋升的“开放结构”模式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式晋升模式,仍然在总体上维护着英国“通才”式的官员体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等级界限,创造了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从总体上看,英国政府公务人员的晋升制度强调功绩晋升,强调晋升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同时,英国政府的晋升制度也是一种强调“工作效率”、“选贤任能”与“注重年资”两者相结合的制度。

2.英国公职人员晋升的条件和程序

(1)晋升条件

英国公职人员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是资历、考核功绩和文官升级的考试成绩。首先,公职人员的晋升要具有一定的任职年资,因为英国人认为,年资是经验和能力的反映,是政府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晋升执行官必须具有任书记官3年的资历,晋升高级执行官要有任执行官4年的资历等(图7—1)。其次,晋升必须具备好的或比较好的考绩等次。此外,经审核晋升候选人的考绩结果后,认为可以晋升者,由晋升委员会主持口试,认为合格,方能晋升。2)晋升方法与程序

英国文官晋升的管理工作由文官事务部管辖,各部行政长官负责本部门的文官晋升工作。各部门设立晋升建议机构“提升委员会”,由人事部门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有一定资历和经验的官员和一名职员共同组成,负责本部门文官职务晋升等管理事项。“提升委员会”对有关晋升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报告。在一般情况下。“提升委员会”成员的资历要高于拟晋升人员。对于拟晋升人选,要听取各方的意见,工作人员有权发表意见。各方面的意见要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由部门行政首长做出决定。

在英国,公务人员通常是一级一级地晋升,每4—6年晋升1级。1名普通的执行官要晋升到高级文官职位,一般需要20—25年。对于有大学学历的行政学员有加速提拔的程序规定,即在任职后2。4年内有被提升为甲级高等执行官的可能,目的在于增强高等执行官的竞争力,但此类人员越级晋升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

(3)法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

法国公务负的甘升规则是由《法国公务员总法》和各类特别章程所规定,体现了4个重要的原则:平等性、公开性、法制性和逐级性。如前所述,法国按照等级由高到低将常任职位划分为A,B,C,D四个职类。公务员由B类升人A类,必须参加“公开性”竞争考试,即具有升类资格的在职人员与具有应试资格的非在职人员共同参加考试,内、外部人员公开相互竞争。公务员由C类升入B类或由D类升人C类,必须参加“限制性”竞争考试,即具有升类资格的在职人员参加考试,内部人员相互竞争,而非在职人员则没有参加的资格。在法国的公务员晋升制度中,不仅晋升职类要求考试合格,晋升职级也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考试成绩。晋升职级以年资、功绩和考试成绩作为基本依据,即是说公务员不仅需要具有较长的任职年资、较优的工作绩效,而且也需要经过考试和严格的选拔程序才有可能获得晋升。1984年出台的《公务员地位法》规定,公务员职级的晋升由机关首长根据空缺职位按照“晋升表”的顺序依次给予任命,即列出一系列人员晋升到某一特定职级的先后顺序,这也是法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一大重要特点。

2、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晋升制度

(1)我国现行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基本架构

简单地讲,职务晋升就是把某个公务员从现任的较低职位提拔到另一个较高的职位。

职务晋升与级别提高。广义的晋升包括职务晋升与级别提高,二者又可以简称为升职和升级。但《公务员法)中所讲的晋升是狭义的,仅指职务的晋升或称升职。公务员级别的提高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随着职务的晋升而提高级别,即在晋升职务以后,其原级别末达到新任职务所对应的最低级别的,可升至其新任职务所对应的最低级。

第二种途径是在职务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级别。《公务员法》第19条规定:“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在这种情况下,级别提高与职务晋升设有联系,级别提高的依据是年资与考核结果。

普职的条件。《公务员法》第43条规定:“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具体来说,公务员晋职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具备拟任职务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务员,尤其是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行使着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如果不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极有可能进行“权力寻租”,违法犯罪。

第二,具备拟任职务要求的工作能力。近现代以来,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日益复杂化,客观上要求公务活动的专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就成为了职务晋升时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第三,具备拟任职务要求的文化程度。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公务员每天需要面对诸多新事物、新情况,如果其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就容易跟不上社会发展。

第四,具备相应的任职经历。任职经历代表着经验;公务员在晋升后就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工作,如其不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很可能无法应对。

晋职的原则即公务员晋升职务所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公务员法》第43条确定了逐级晋升原则。《公务员法》第43条第2款规定:“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应当逐级进行,即按照职务等级由低到高一级一级的晋升。例如,从科长晋升为副处长,再由副处长晋升为处长。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务员的职务和能力循序渐进,同步增长,避免能力与职务的脱节。逐级晋升原则也存在例外。为鼓励公务员奋发进取,积极工作,不致因逐级晋升而埋没人才,对于个别才能突出的公务员可以越一级晋升。

晋职的程序。公务员晋升职务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晋升程序是指公务员晋升职务时必须经过和完成的规程,即由若干个环节所构成的晋升实施过程。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1)民主推荐,研究确定并公示考察对象;

(2)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3)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进行公示;

(4)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2)我国现行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基本原则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必须以工作成绩和贡献为基本依据,做到优升劣降,体现平等竞争。因此国家公务员晋升必须如下原则和要求:(1)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意味着职务晋升必须有德有才,在德才面前人人平等,择其优者而升之。从根本上排除那种“任人唯亲”的做法。只有坚持任人唯贤,才能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公务员及时地晋升到适宜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2)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工作实绩,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公务员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思作风、工作能力与态度、贡献,以及身体条件诸因素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它最能反映一个公务员的水平和能力。(3)职务晋升还应具备规定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知识和下一级岗位上服务年限。晋升领导职务的,则应注重组织领导才能。

(三)研究中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意义

1、有助于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

我国公务员制度发展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

可以借鉴国外的公务员晋升制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以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近年来推行公务员制度的经验,根据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的要求,通过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类,强化机制,健全法制,加强监督,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更好地担负起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完善中国公务员制度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完善对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同时应看到公务员制度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事物出现和存在发展的,它是在新旧体制转换交替过程中涉及众多因素的一项人事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在现阶段的成果。而这些领域尚未克服的消极问题就会给公务员制度的推行设置许多的障碍和制约因素。因此,在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同时,应相应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从而为公务员制度的完善铺平道路,奠定基础。相信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下,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务员制度将指日可待。

2、有助于加快实现社会法制化进程

法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治国方略,我国古代就有“任法而治国”的说法,亚里土多德认为,“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并且明确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但现代意义上法治理念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洛克指出“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所谓法治就是一种特定的治理国家的方式,法治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政治经济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法治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法治与法制是不同的,法制是指一国家的法律制度,任何国家都有一套法律制度,即使专制国家也是如此。但专制制度下的法律受统治者控制,统治者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法制并非法治的同义词。只有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权威,才可称之为法治。法治与人治根本对立,但是人治并不否认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而法治也不排斥治国方略中人的积极影响,二者的本质区别表现在:当法律与个人意志、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哪一方处于优势地位,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则是人治;法律高于个人意志,则是法治。现在需要做的首先是要依法办事,纠正以言代法的现象,确立公务员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法规的权威,真正做到法律和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要明确法治的导航作用,因为他标明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公务员制度改革的目标所在。

要善于从国外晋升制度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举一反三”是创造和创新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既要注意从相同制度中吸取有益的补充,也要注意研究另类制度在机制创新、规范运作等方面的精华,做到为我所用,为我所有,这对完善公务员制度是极具意义的。

3、有助于公务员价值取向的选择,推动廉政建设

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汇集各国公务员制度较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综合分析,理性处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运用,移植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同时也整理他们失败的教训,从他们的教训中引以为鉴,避免犯重复的错误。当然还要善于从教训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才更有利于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

陈腐的观念对制度变革的影响巨大。在许多情况下,观念不改变,其他方面的变革再多也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观念是内化于心的东西。因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必须从观念上做起,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方面,应树立“能力本位”的市场观念。“权力本位”逻辑是:以权力划分资源,以等级、身份、门第和关系进行人才评价;“能力本位”的逻辑是:以竞争获取需要的资源,以实力决定竞争的输赢。从“权力本位”走向“能力本位”是改革的重要使命。必须依赖于市场价值观的建立,应该为个人的努力奋斗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使每一个人都确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会得到社会公正的回报。另一方面,加强个人修养。在观念上破旧立新,某种程度上还得依赖公务员的自身修养和行为自律。强化职业道德、加强行为约束是观念创

二、中外公务员晋升制度分析

(一)国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1、国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主要特点

英、美、法三国公务员考核的内容都包括考勤和考绩两部分,然而在考绩的具体方面,三国又各有侧重。英国的考绩内容共有10项,包括了:业务知识、人格性情、判断力、责任心、创造力、可靠性、机敏适应性、监督能力、热心程度、行为道德等。功绩考核是美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所依据的只是个人的才干、能力与工作成绩,体现了“规则平等”前提下的“机会均等”原则。因此美国的考绩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能力、责任、组织能力、合作与依靠程度、遵守纪律状况,以及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和有无创造性等,而且每一方面还进一步细分为4~7个非常具体的部分。法国公务员考核内容广泛,总共14项,具体包括身体状况、专门知识、守时值勤情况、整洁状况、工作能力、合作精神、服务精神、积极性、工作效率、工作方法、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指挥监督能力、观察能力。任何部门的公务员都至少要选择其中6项。

英、美、法三国都高度重视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并把它作为加薪、奖惩的主要依据。英国的考绩结果分为5个等次,D(普通)、E(不良)。考绩报告经逐级评审复核后,即A(杰出)、B(优良)职务升降、、C(满意)、即存入个人档案。考核成绩优异者,将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一般以80或70分为晋升标准。美国考核结果分为三档:优等、满意、不满意。优等指工作超出规定标准,可晋升一级工资,并给予优先晋升的机会;满意是指工作合乎规定标准,可晋升一级工资;不满意是指未达到工作标准,按其程度分别给予减薪、降级、免职直至开除等处分。公务员对于主管给出的晋升和处分决定,如果认为不公平或者有舞弊行为,可以提出申诉。法国公务员考核按总成绩分为A、B、C、D、E五等:A等(优异)140分;B等(优良)125分;c等(合乎标准)100分;D等(不合乎标准)85分;E等(低劣)60分。同时,各国在审核考核结果时。给予被考核人员申诉的权力。美国的考核制度就规定:考核结果必须书面通知被考核者,全体工作人员有权查阅考核结果,被考核者认为结果不合理时,可以提出申诉,要求纠正和补偿。

2、国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基本评价

(二)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主要优点

1)公务员管理工作开始走上多元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参照国际上的一些通行做法,《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首次提出了公务员范围的三要素,即职能标准、编制标准和经费标准,这样划分符合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人事管理的现实情况。根据三要素的界定,我国公务员主要有7类机关工作人员,即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派机关。把党的机关和派的机关都纳入公务员的管理范围,这是由我国的政党制度决定的,是具有中国特色《公务员法》的显著标志之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提的党政分开,重点也是在公务员领域,这样做突破了比较单一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和任用方式,使公务员管理工作开始走上了多元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加强党对公务员队伍的领导,从而有利于保持各类机关公务员的整体一致性,能有效的防止政出多门。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公务员的统一管理和促进党政机关之间公务员的交流,实现了公务员管理体制与旧有干部管理体制的衔接。

2)建立了公务员分类制度,拓展了职业发展渠道

科学的管理需要依靠科学的分类。《暂行条例》虽然规定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实践中仅仅简单地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和非领导职务两大类,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职务分类,而非根据职位性质与工作特点进行的职位分类,导致公务员职业发展渠道过于单一,基层公务员晋升、晋级的空间很小,而且往往不是根据工作的需要设置,仅仅用作解决待遇的手段,不利于专业人才的成长和队伍稳定。

在《公务员法》第三章中,特别规定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按照其性质区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设置专业技术职位,为专业技术性人员提供了职业发展的空间,有利于专业技术性人员评聘技术职务,有利于增强技术工作的权威性,也有利于促进与国际的接轨,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将行政执法类职位区分开来,有利于更好地激励和约束一线执法队伍,更好地适应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需要,更好地与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政府机构改革原则相衔接。

3)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健全了职务升降的正常机制

现在,在公务员的录用制度上,考任制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基层公务员“凡进必考”的理念在全国都得到了确立。与《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在制度上体现了分类考试的发展方向,根据职位要求设置不同的考试内容,另外还有条件地下放了录用管理权限,根据其第二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组织权仍在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但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考试录用工作‘”。这样一来,既便于操作,又能严格把关;既保证了考试录用的统一性,又照顾了各地的实际需要。近年来,在公务员的晋升工作中,进一步破除了神秘化,晋升过程中的民主程度和公开程度大大提高了。在选拔任用程序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成为了必经程序,群众在其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在程序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在公务员考核方法上,普遍推行了任前公示制,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考核制度中得到了认可。

同时,在晋升工作中还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长期以来,在领导岗位上,存在着实际上的职务终身制,在这个方面,邓小平率先在全党全国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他于1989年毅然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此后,行政领导职务逐渐突破了终身制。

对此,《公务员法》明确规定“领导成员职务实行任期制”,把领导职务变为工作职务,打破了原来党政机关领导只能上不能下的管理格局,这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在法律形态上予以了否认,形成了正常的新老交替机制。这样做,一方面破除了领导公务员的惰性,增强了在职领导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自律意识,也为年轻公务员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在一个位置上长期共事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网、小团体和地方主义,有效防止、克服了领导公务员在任用晋升过程中的消极腐败现象。

4)确立了选贤任能的观念,健全了激励保障机制

如今,在公务员的晋升工作中,“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己经被法定为职务晋升的方式之一,这突破了传统委任制的任用模式。《公务员法》规定:“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它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确认作为晋升方式这一创举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讲:一是实现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二是实现了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与科学全面客观评价方法的有机统一,有效地避免了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公正公平地选拔人才。有利于防止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有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生动局面的形成。三是实现了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与社会化选拔机制的有机统一,拓宽了选人视野,广开了进贤之路。

2、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务员晋升制度,是关于公务员职务和等级晋升的原则、标准、条件、方式和程序等方面的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公务员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优秀人才从事更加重要工作的机制。公务员的晋升是根据职位要求和公务员自身素质提升其官阶和相应待遇的机制。从内容看,公务员的晋升包括级别晋升和职位晋升。级别晋升主要取决于公务员的年资和年度考核,随着公务员工作年限的增加,公务员的级别逐级提升;职务晋升是公务员关注的焦点,随着职位晋升,公务员所处的社会地位上升,职权和行政责任增多,相应的级别也得到提升。

我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是随着公务员制度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2006年开始实施的《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晋升的原则、条件、方式、程序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初步形成了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注重工作实绩的逐级晋升的公务员晋升制度。确立了“凡进必考”和“凡晋必考”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和晋升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公务员在“进入”、“管理”和“输出”公务员系统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能够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但是,关于公务员的激励和晋升,虽然新法中有明确规定,但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过度注重资历和经验的晋升制度,不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工作年历较浅但掌握专业知识并有干劲的年轻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充分利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流动性和活力。

与公务员晋升相配套的是对公务员进行分类。我国公务员的管理实行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相结合的制度。《公务员法》第14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为消除现有的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弊端,构建科学、有效的公务员分类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以及法理基础。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与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相适应的品位分类制,从秦汉的“若干石”禄秩等级,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唐宋的散阶制,及至清朝形成“九品十八级”,以“人”为中心的品位分类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这影响了我国现代政府职位的划分,即实质上还是二者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分类制度:一方面,对各公共部门的职位进行较为科学的划分,形成了繁杂的人事管理结构;另一方面,注重公务员的知识、经验、年资,不能够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因此,我国政府机关等级划分严格、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更高职位的有限性和工作人员晋升欲望的无限性形成了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

1)我国公务员晋升管理中引入的竞争机制,因各地政治、文化、观念等因素不同,其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区之间不平衡;职位之间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主要源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需要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基础和制度文化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大体东部先进西部落后,沿海发展较快而内地发展较慢,因此各地竞争机制发展也在我国呈现了如此的格局。上文中上海宝山区和浙江嘉兴就是既属于东部又处在沿海的竞争机制发展较快的地方,而广西、内蒙、宁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虽然也积极开展了公开选拔工作,但是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远远落后的。

2)考察机制不够科学,人际关系色彩浓重

考察是做好公务员晋升工作的第一个关键环节,知人才能做到善任。在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中,对考察的内容、程序、范围、方式都作了相关的规定,但从实践中看,考察工作机制还不够科学。一是考察的标准不够系统、明确、具体,难以准确把握。所形成的的考察材料在一些方面往往是千人一面,个性特点不突出。二是考察的范围还不够宽。考察工作一般仅限于工作范围内,所考察的基本是公务员在工作方面的表现以及在工作中的群众认可度,对公务员在工作范围以外的表现情况、交友情况则了解不多,由此得出的考察结论也不够全面,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漏洞。例如:“福建省有10个县级干部在2002年一年中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捕,令人吃惊的在于,他们作案时间大部分是在“三讲”期间以及“三讲”以后,边纠边犯,边腐边升”。

(三)中外公务员晋升方式不同

1、中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晋升依据不同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西方国家的主要官员都是由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副职官员由主管行政的官员直接任免,由此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在决策过程中的专制。我国强调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干部的任免,强调民主集中制,这样在制度上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在职务升降方面,中外都强调任人唯贤、注重实绩、民主公开、平等竞争,但也有不同点:一是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党委负责公务员职务的升降、任免;二是我国没有把降职作为一种惩罚的种类,而西方则把降职作为一种重要的惩罚。这一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完善晋升制度和考核制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中外公务员晋升人选不一样

在英国选拔、任用高级职位官员一般由财政部主管人事的次长首首先征求各主管部门常务次长的意见,然后向首相推荐。美国公务员的进程程序是:首先规定最低资格条件,公开报名,然后由评定委员会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和资历确定候选人范围,通过对候选人集中评定,确定晋升人选。这种完全公开的晋升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等于公开征求群众意见,但与我国晋升制度中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不可同日而语。

3、中外公务员晋升制程序不一

在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公务员晋升程序一般只重视公正原则,而不强调民主原则。日本、法国等国的公务员晋升制度一般采取考试晋升制和年资晋升制,晋升职衔或等次主要通过考试进。即便在实行功绩晋升的英美等国,晋升成粗一般不包括征求群众的意见。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西方国家的主要官员都是由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副职官员由主管行政的官员直接任免,由此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在决策过程中的专制。我国强调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干部的任免,强调民主集中制,这样在制度上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在职务升降方面,中外都强调任人唯贤、注重实绩、民主公开、平等竞争,但也有不同点:一是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党委负责公务员职务的升降、任免;二是我国没有把降职作为一种惩罚的种类,而西方则把降职作为一种重要的惩罚。这一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完善晋升制度和考核制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对策

我国公务员晋升程序中存在着科学性不高、民主性缺乏,公务员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为了使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激励作用真正得到发挥,积极推进公务员领导队伍的素质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我们应当逐步推进我国公务员晋升程序的改革。

(一)学习借鉴国外公务员晋升制度的优点

1、确保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开放性

目前的结果公示基本都是在拟晋升人员基本已经决定后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在任用前再最后一次征求群众意见。这种公示常常容易造成一种错觉,群众常常认为晋升已成定局,反对也没有什么用了。因此,要改变这种结果公示制度,从晋升提名开始直到最后任用,实行全过程的公示,全程接受群众的监督,以便随时做出反映。要让群众清楚该公务员是如何被提名的,具有那些优点,取得了哪些成绩,是哪些人负责考核的,考核了哪些方面,考核的结果如何等等。另外,这种公示必须注明群众意见的反映途径,并且这些途径要尽可能的便捷,要尽可能为反映意见的群众保密,以防出现因为害怕打击报复而不敢提出反对意见的情况

2、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务员晋升制度

我国公务员晋升管理竞争机制的核心在于发挥竞争机制选贤任能的功能,服务于我国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我国公务员晋升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的时间有限,只有短短十几年的社会实践经验。各地公务员晋升管理竞争机制运行情况也呈现很大差异:部分省、市、县、机关、单位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部分省、市、县、机关、单位没有进展。目前我国国内公务员管理晋升主要的竞争方法有:考核晋升、考试晋升(主要有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两种形式)。

3、确保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公正性

对公务员的晋升程序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公务员的晋升考察了,因为考察的结果往往直接决定了晋升能否顺利实现,考察过程是否客观公正,往往决定了晋升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如前所述,我国公务员晋升考察包括预审和晋升考核两部分。预审主要是资格审查,一般是比较客观的;问题常常在于晋升考核中的群众参与度不够,考核过程与结果的公开程度不够。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必须引入群众考核。要改变以往那种以用人单位和人事部门为考核主题,顺便听取群众意见的做法,让人民群众进入到考核主体中来。前文曾对推荐委员会有所论述,这里也可以采用委员会考核的方法,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群众临时选举产生的代表三方面组成考核委员会,对拟晋升的公务员进行全面考核。

1)要使考察真正起到作用,就应当在考察过程中实行淘汰制。法国公务员晋升中就运用了这一方式,行政部门在决定提职名额是一般提出比提职名额多一倍的名单,然后通过考察淘汰掉一部分。我国目前的情况通常是,领导决定拟晋升的人选后,就重点考察该公务员是否合格,只要基本没有重大错误,晋升就成了定局。也就是说,这种考察仅限于对公务员是否有过错的考察,难以真正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在多年的公务员晋升中,这种考察最终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晋升考察中应当实行淘汰制,要使进入考察范围的公务员人数多余最终能够晋升的人数,在对比中发现被考核对象的不足,淘汰能力不足的或者性格不适合的公务员,最终使这种考察真正起到“择优”的作用。

2)要体现晋升中的平等竞争,发挥公务员的积极主动性,可以尝试在考察过程中引入被考察人的演讲、辩论程序。在考察过程中,应当允许公务员的公开演讲,允许他们陈述自己任职期间的功绩,并根据晋升后的职位提出工作计划;对于考核结果不相上下的情况,还可以开展拟晋升人员之间的辩论,当然,这种辩论通常应当是就自己的优势或某一社会问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应当避免相互攻击的现象发生,以保证公务员队伍的团结。

4,贯彻公务员晋升制度的能力本位导向

工作能力是晋升制度中竞争机制择优劣汰的依据,可以从一个人日常的工作表现来评定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作为致力于为全体国民服务的政府,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是它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通过竞争机制的筛选功能逐级遴选出最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能干的优秀公职人员是晋升制度存在的缘由。

5.运用针对职位特征的考试测评技术

考试与业绩考核是目前衡量一个行政人员工作能力强弱的相对科学、相对公平又相对成本较低的竞争择优手段。西方各国政府在晋升制度中基本都将考试成绩作为晋升的必经环节和重要依据。业绩考核固然是一个人工作能力大小的现实体现,但由于政府行政工作业绩衡量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各国在自身公务员晋升制度的设计中是根据其业绩考核制度的科学与完善程度来确定它在决定一个人晋升依据时的重要程度。

目前,很多国家公务员晋升时都采用了组建委员会的做法,如英国的公务员升迁就是由升迁委员会加以处理的,升迁委员会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其成员因处理晋升职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美国的公务员升迁虽然主要由各部门长官负责,但文官委员会派人进行监督和指导;法国也有专门的晋升委员会等等。因此,在职位空缺公布之后,进行拟晋升人员提名之前,就可以开始组建临时性晋升委员会,负责推荐人选、进行考察等。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因此而带来的机构膨胀和行政成本的增加,这种晋升委员会或者考察委员会应当是临时组建的,任务完成后即告解散。

(二)改进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建议

1、渐次确立公务员晋升制度的“能力本位”

我国公务员系统的运作以官僚制模型为基础,强调命令服从,忽视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公务员培养竞争意识不强。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一部分年轻干部不敢报名竞争上岗,唯恐竞争失败遭受同事嘲笑;还有的公务员正如彼得原理所论述的是以“推”或“拉”的方式担任更高职务的。观念革新对于转轨时期公务员竞争机制效用发挥有重大作用。只有实现了新的竞争观念在公务员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以观念为指导,使公务员变被动竞争为主动竞争,从而积极地面对竞争。要认识到只有竞争才能出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涌现出来的人才才是有潜能的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才才是可造之材。组织部门要深化竞争观念,树立风险意识,敢于打破各种限制,在优化竞争机制中不拘一格选人才。优胜劣汰、不进则退是竞争中铁的规律,要培养公务员的竞争成才意识,鼓励他们迎接各种形式的挑战,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得靠素质、靠本事去竞争,每时每刻都要有危机感。过去在封闭化、神秘化状况下选出来的领导干部,群众对他们没有信任感。只有通过大张旗鼓地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形式,让真正有才能、有本领的公务员登上领导工作舞台,才能得到群众公认,社会信任基础才会牢固。

2、切实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位分类体系

科学的职位分析包含与职位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职位的名称、数量、工作环境、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性格要求、知识要求等等。在公务员晋升之前的空缺职位公布时,要改变现有的简单公布方式,采用全面、详细、科学的职位分析,不仅要提出职位的工作能力、资格要求,还应当对担任该职位所需的性格特征、身体条件、文化背景等做出具体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公务员对照自身的性格气质等条件,分析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该职位,避免单纯的为了晋升而晋升的现象,尽量使公务员升任的职位是兴趣、能力范围之内的。

3、尽快研究开发出适应行政职位的考试测评技术

每一行政岗位都有特定的人才能力、技术、文化、素质乃至性格特征要求,而这些素质、文化、技能、要求肯定会通过一套相应的考试测评技术被近似准确地考量出来。国外经过很多年的探索,不少国家都开发出针对行政职位的测评技术,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针对行政人员的测试水平,完善我国的行政职位考试测试技术。

4、努力构筑一套以结果和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

考核主体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考核误差,造成考核失真。因此,要甄选合适的考核者,尽量选择具有独立、公正立场,熟悉考核对象,了解考核程序和技术的人员担任考核工作。但在公务员考核中考核人员的心理因素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产生的原因根深蒂固,但可以通过对考核者进行正规的考核培训来尽量减少。首先,通过培训,转变考核者的不良观念,树立公正、客观的考核观念。考核制度只是为公务员考核提供了客观的基础,要使考核工作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转变考核者的观念,坚决抵制关系风、人情风,严格按照客观标准进行考核。其次,通过培训,使考核者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对工作目标、标准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其克服个人偏见和心理因素的干扰。最后,通过培训,提高考核者的素质和能力,学会使用现代化考核技术和方法,减少误差,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发适宜的考核工具。

晋级工作总结范文5

制定规划定盘子。为找准工作着力点,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农中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组织部门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赴运溪乡、建民镇学习先进经验,召开座谈会进行讨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乡情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升级晋档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力争到201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一、二类村党组织达到全乡村级党组织总数的40%,四类村党组织减少到总数的10%以下。同时将升级晋档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年度、到到部门、到村、到农户,推动活动有序开展。

一户一策鼓袋子。把增加农民收入、鼓起农民钱袋子作为升级晋档的核心来抓,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机制,从一家一户抓起,从具体产业项目抓起,做到“六到户”。一是摸底调查到户。组织干部按照一户一表要求,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帮助农户算明白账,摸清农民收入来源,把农民收入构成吃透、底数搞清,明晰促进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具体思路和实现途径。二是分级建档到户。根据农户收入状况,按照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为示范户、5000-8000元为殷实户、3000-5000元为温饱户、3000元以下为帮扶户、农村低保、五保以及痴傻哑户为政策关怀户,对农户进行分类,分级建立农民增收工作档案。三是增收目标到户。一户一策,从壮大茶叶、畜牧、蚕桑、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帮助农户制定年度增收计划,并向农户发放增收明白卡,将增收措施细化到产业、到项目、到户、到人,落实帮扶人和联系电话。四是领导包抓到户。建立领导联村抓户制度,级领导、县直部门和驻县单位主要领导、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建立联系点,并且包抓2户以上产业大户和农村经纪人。五是结对帮扶到户。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农户为重点帮扶对象,对有劳动能力的,帮助选择1-2个发展项目,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流通等方面的困难。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走访,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六是考核奖励到户。每年在表彰奖励村党组织的同时,对发展变化较大的殷实户、温饱户、帮扶户等各类农户、产业大户和结对帮扶成效显著的党员干部同步表彰奖励。

整合项目抓票子。把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与“新农村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紧密结合,规划先行,整合项目,捆绑投入,整村推进。各部门把升级晋档项目纳入全乡项目建设总盘子,重点向当年升级晋档的村倾斜,保证确定的重点村有序升级晋档。

晋级工作总结范文6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ism of employees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imed at the exiting problems i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motion system for enterprises to speed up the vocational development of employees. For employees,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 can provide reasonable status and treatment for them, at the same time, employees can choose suitable career development channel by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enterprise, it can help the organizations to control the career needs of employees and take measures to help employees more competent for the job.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influence the vocational development of employees by establishing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procedures for internal promo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to make the vocational development goals of employees is good for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organization.

关键词: 职业化;职业发展;岗位晋级;任职资格

Key words: vocational;vocational development;post promotion;qual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010-03

0 引言

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员工需求主要包括经济报酬、尊重信任和个人发展三个方面,其中个人发展是激发员工动力最重要的手段。推行员工职业化管理,是拓宽员工成才通道、完善人才标准体系的客观需要,是培育员工岗位职业素养、实现人企双赢的有效途径,不仅满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是员工个人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职业化的涵义

所谓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和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包含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和职业化素养(职业道德和态度)。其中,对企业直接产生影响的是职业化技能。职业化管理是企业根据业务特点和人才成长内在规律,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提炼出各类人群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特征和职业行为规范,形成不同类别员工的职业化素养标准、知识技能标准和行为规范标准,并以此标准选择、规范与培训各类人员,通过提升技术技能,改进职业行为,创造工作业绩,实现人力资源培养目标。

2 国内外企业员工职业化管理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员工职业化管理发展较为成熟。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企业职业化管理的先驱,在职位要求和标准化的工作程序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首创工作胜任力特征的研究,旨在区分工作在特定职位上的绩优者和一般绩效者,为人力资源的选拔和培训提供参照标准。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职业化的国家之一。[1]国外的职业资格制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国家职业标准自1999年开始颁布,与西方社会相差近百年。在制度层面,相应的管理机制较为薄弱,员工职业化发展的体制不够完善健全。在企业层面,我国员工总体的职业化水平还不够高,无论在职业素养、知识技能、专业化水平或者职业行为标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员工队伍相比较,都存在较大差距,高素质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同时,在企业组织内部,员工缺乏工作规范性的标准要求和监控措施,缺乏经验共享及学习机制,组织的职业规范性管理不足,企业管理者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3 企业存在的常见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员工职业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员工活力无法提高

为激发员工活力,很多企业管理者将希望寄托于绩效考核,想通过绩效考核将员工划分为三六九等,并借此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成为一条“活力曲线”。然而现实中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绩效考核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最初的航向,使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抵触情绪开始凸显,并将其变成了激发员工之间矛盾的根源,最终将企业管理者梦想中的“活力曲线”变成了一条“死亡曲线”。

3.2 业务骨干流失率居高不下

由于很多企业将薪酬福利与单一的职务结合起来,导致很多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为了“更好地发展”不得不陷入对职位提升的追求,而放弃了在专业领域的纵深发展。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专业才能的发挥,使企业损失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产生巨大的损失,同时会造成员工多次升“官”不成反“逃跑”现象的发生,人员结构不稳定。

3.3 论资排辈的晋升方式依然盛行

在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员工职位的晋升虽然考虑了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等因素,但终究由于缺乏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评价标准及评价程序,导致晋升只能依靠上级领导的主管意识和员工的个人资历来决定,缺乏有效性与公平性,员工的积极性也容易受到挫败,最终导致优秀的人员很难晋升、晋升的人员很难创效。

3.4 管理人员越变越多

员工在纵向发展路径上“只上不下”,在横向发展路径上“无路可走”,为留住企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设管理岗位的方式解决,导致了企业管理机构及组织层次臃肿、效率低下,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频频暴露,核心业务人群减少,企业发展缓慢。

3.5 老员工的薪酬赶不上新员工

在企业薪酬体系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员工缺乏晋升通道,导致薪酬水平很难合理提升,而新员工的薪酬水平却随着市场的变化“水涨船高”,势必导致了新老员工之间的薪酬难以“摆平”。

3.6 岗位晋级机制缺乏

在同一岗位上的新员工和老员工、能力强和能力差的、有职称/技能等级的和无职称/技能等级的,虽然在岗技工资上有所体现,但总体薪酬差距不大,缺乏内部的公平性和竞争性;由于同一岗位员工之间没有竞争,也容易造成部分员工安于现状,不寻求业务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效率提升动力不足。

4 建立员工职业化发展体系

面对种种困惑,企业需要正视员工对发展的需求,这种发展的需求不仅仅是薪酬方面的,同时还包含自我价值实现、能力和地位等方面。近些年来,员工职业晋级体系正越来越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包括有员工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岗位能力评价体系、培训晋级体系和薪酬晋级体系[2],通过建立一套完备的体系使员工知道从何做起,从而调动员工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全面提升基本素质和创效能力,提高职业化水平。(图1)

4.1 体系建立

4.1.1 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

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分为纵横两个维度,纵向主要表现为职务的晋升,横向表现为岗位层级的提升。对于组织内部的岗位设置,梳理并建立岗位晋升序列,界定岗位类别,体现岗位价值和重要性的层次区分,从低端岗位到高端岗位,纵向的发展带来岗位职务的变化;对于同一岗位,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规律划分若干层级,从低层级到高层级,横向的发展带来岗位内部级别的变化。横向发展是对纵向发展的辅助与补充,两者构成了立体交叉的员工职业晋级体系,对整体职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企业中管理职务晋升的机会总是有限的,因此建立一套完备的、横纵交错的岗位层级体系,不仅明确了员工纵向岗位之间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同时在员工纵向岗位晋升遇到瓶颈的情况下,还为员工提供了在本岗内部的自我成长路径,促进员工向专业领域纵深发展,延伸了员工职业生涯的宽度和空间。

4.1.2 了解岗位晋级的原则和标准

企业在缺乏完备的员工职业晋级体系的情况下,内部员工的晋升虽已考虑个人能力和素质等因素,但终究还是因为没有一套“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使员工晋级的压力上传,最终不得不由领导拍脑袋决策,有失有效性及公平性。

员工职业晋级体系是以员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进行设计。第一,考虑人员硬性条件,包括工作年限、专业职称、学历、外语水平等,形成各岗位、各层级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明确具体要求;第二,关注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过往工作经历和工作成果等维度进行分析,在建立行为要点的基础上,通过WBS方法对员工工作行为进行分解,提炼出可用于不同级别能力评价的行为要点,形成岗位能力评价体系;第三,根据任职标准和能力要求,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岗位晋级培训体系,包括相应级别的培训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教师、培训学时等要求。[3]通过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岗位能力评价体系及岗位晋级培训体系,完善员工晋级体系。

4.1.3 知道岗位晋级的方式及程序

建立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各层级清晰的晋级标准之后,明确晋级的程序及员工需要为申报晋级做些什么准备,是保障晋级具有可操作性及结果的客观性的关键。一方面,科学设计晋级程序,如个人申报、资格审查、能力评审、研究确定人选及公示等环节构成,明确各环节各主体的职责,保障晋级公开、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对于重点环节重点设计,如能力评审环节,须改变以往“员工范范述职、评委打印象分”的情况,依据能力标准要求,员工逐条进行举证述职,评委据此提问及评分,提高能力评价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4.1.4 知道晋级与薪酬待遇之间的关系

针对晋升到不同岗位层级的员工应给予相应的奖励薪酬作为激励。因此,员工薪酬晋级体系的配套建立,进一步完善了现有薪酬机制,形成了以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的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在晋级薪酬体系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公司工资总额的承受能力,又要考虑不同岗位之间、相同岗位不同层级之间薪酬的差距,以便于薪酬激励性的有效发挥。[4]

4.2 实践应用

以某制造企业某一线操作岗位为例,共划分为四级。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如图2所示,包括工作经历、学历要求、外语水平、职称、岗龄要求、加分项和降级项,各岗级分级设定标准。岗位能力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根据工作分解获得的行为要点进行能力评价。岗位晋级培训体系如图4所示,根据不同层级所需培训课程进行设置。

该企业已在一线基层作业队伍中推广实施职业晋级体系,共涉及5支队伍、12个工种、30多个岗位以及5000多名员工,相应的职业晋级手册、培训手册、答疑手册以及配套办法等文件共计30余册。目前,体系推广工作运行平稳有序,已完成第二次员工晋级工作,首次晋级比例为40%,第二次晋级比例达到60%。

在对体系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中,员工满意度达到了88%,参加技能鉴定的人数比例较体系实施前提高了37%,培训人数比例近98%,有效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稳定了员工队伍,工学矛盾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清晰量化的职业通道和标准为员工在组织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由此也带来了职业技能素质的快速提升、企业人才的稳步增长以及职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5 推进职业化管理的措施

5.1 加强职业化文化引导

企业领导和员工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和长远的职业化管理理念和职业化发展理念。只有正确理解职业化管理的理念及其意义,才能促使员工的职业化管理和个人的职业化发展成为主动和自觉行为,职业化管理才可能建立实施并不断加快进程。

5.2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才职业化管理体系的同时,发挥职业晋级体系聚合功能,逐步配套完善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和薪酬激励机制,形成适应公司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使企业员工管理真正步入职业化发展轨道。

5.3 制定发展规划要切合企业实际

员工职业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建设完成,需要调动企业的有效资源,统筹做好科学的发展规划。同时,要加强建设后期的调研评估,实行跟踪评价,总结推广经验,不断修正改进,确保员工职业化管理体系符合公司发展实际和人才培养实际,真正成为激励员工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

综上,职业晋级体系拓宽了员工纵向晋升和横向晋级的职业发展通道,突破单纯纵向职务等级晋升的局限性,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明确了员工职业技能与知识标准,规范员工职业标准,对完善人才标准体系和人才引进提供客观依据;明确了员工培训体系和分层分类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员工自我提升的自觉性;为员工提供了与管理职务晋升同样的地位、报酬与待遇。在建立职业晋级体系的基础之上,企业可以从员工职业素养、人才稳定性、内部激励机制等多个维度加快员工的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秀玲.略论我国员工职业化的管理[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01).

[2]吴春波.华为的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08).

晋级工作总结范文7

平安是福,为了“平安”两字,近年来,晋安区安监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下定创建“平安晋安”的决心,挥出整治隐患的“铁拳”,塑造安监新形象,在呕心沥血的奉献中,擎起了一片明朗的“平安天”。

晋安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又位于省会福州,辖区内企业数量多、建筑工地多、机动车辆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多,安全生产门类繁多、任务繁重,要保持一个总体平稳的安全生产形势,着实不易。那么晋安区是怎么做的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晋安区安监局局长陈传仁。

责任制落实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在采访中,陈局长告诉我们,早在20世纪90年代晋安区就开始摸索一套适合本区实际的责任制落实机制,2003年区安监局成立以后,该项机制逐渐规范。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监管”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原则,通过抓“四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以强化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一是责任落实具体化。签订的一份份责任书,具体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责任。二是各级职责明确化,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安全生产基层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三是履职报告制度化。为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推出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制度,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进行年度履职,有力促进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的形成。四是监督检查经常化。通过开展企业日常自查自纠,主管部门互查,职能部门专业检查,全区性联合抽查以及区分管领导带队检查等多种形式,着力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并将企业责任制落实情况列入企业日常检查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2009年该区与59个辖属单位(乡镇、街道、区直部门),291个基层单位、13880个重要岗位个人共签订安全责任书14230份,基本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并在全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并在全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履职报告和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权”制度,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根据省安委会部署,2009年为组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宣传发动和级别评定阶段。据了解,晋安区应纳入评级的企业259家,截止2009年底,已经完成自查自评企业249家,占任务96%:已经完成初审企业241家,占任务93%。在已完成初审企业中:A级企业10家,占初审企业4,1%:B级企业215家,占初审企业89,2%;C级企业16家,占初审企业6.6%,目前分类整改工作正有序进行。

抓基层打基础筑起安全生产的又一道防线

基层基础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关键和基础,是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基石。作为全区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部门,晋安区安监局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头戏”,围绕“强队伍、促规范、夯基础”的目标,着力构建一张安全生产长效“监管网”。

在晋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并在上级安监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晋安区安监机构建设不断加强:一是生产执法大队人员得到不断充实。现大队编制为5名,目前已到位3名,其余人员已委托省人事部门予以公开招收。同时,乡镇(街道)安办人员也不断充实,现各个乡镇(街道)、开发(投资)区都至少有两人以上专兼职安办工作人员。二是区政府加大了对安监部门的投入,拨出专款16万元购置一辆安全生产执法车辆,大大提高了安全监管效率。三是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力度增强,区安全生产执法大队人员均已接受培训1,并积极参与安全执法。目前,乡镇(街道)委托执法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大大增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对此,陈传仁局长感慨地说:“2003年,区安监局成立时只有2个编制,3个人,到后来补充为5名,再到8名,直至现在的10个编制,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单位都是‘只出不进’,而我们的队伍却在逐渐壮大,由此可见我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资料显示,目前,晋安区各镇街都设立了安监办,各村(社区)都配备了安全员,安全监管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已初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2009年晋安区继续开展了十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由区政府办印发《2009年晋安区道路交通安全等十个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十个专项整治的责任或牵头单位认真组织实施整治方案,并按照序时进度和结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有序开展。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该区在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中秋等重要节日期间组织安全大检查,2009年节日期间全区共组织了937个安全检查组,参加检查人员达3711人次,检查各类企(事)业单位5379家次,查处安全隐患4287条,发出整改通知书1563份,并限期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了事故隐患,确保了节日安全。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筑起安全生产的第三道防线

要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教育不可或缺。陈传仁局长告诉记者,在晋安区,他们把安全宣传教育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列入议事日程,要求各级、各部门明确专人负责、专项宣传经费,把握正确的导向,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同步进行,互为穿插;同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机构,从区一级到乡镇(街道)、村(居)再到企业,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宣传工作网络。每月25日由区安办牵头组织交通、预交办、安监、教育、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开展“安全伴我行”系列宣传活动,各部门和乡镇(街道)、村(居)根据自身特点具体组织实施,通过专家咨询、歌舞、地方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安全宣传工作常态化,有效保证了安全宣传工作落实到位。

晋级工作总结范文8

一、年人事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加强人事工资管理工作

1.做好工资正常晋级、晋档的统计上报核算工作。一是认真领会工资晋级、晋档相关文件政策精神,把好标准关;二是认真统计符合晋级、晋档条件人员,确保不漏报、错报;三是积极指导县(区)地税局人教部门工资正常晋级、晋档工作,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上报核算工作。

2.抓好退休人员的工资信息管理工作,确保退休人员的工资准确、按时发放。

3.及时办理申请提前退休、正常退休、晋升职务、新录用、转正定级、安置、技术等级晋升等人员的工资核算、上报工作。

4.按时完成人事处安排的各项临时性工作任务。

(二)进一步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1.做好新录用人员、安置人员的档案整理、收集装订工作。

2.对涉及工资变动、职务变动等人员的表格,及时进行归档装订。

3.进一步加强对在职干部职工、退休人员等的档案规范性管理工作,并做好查缺补漏。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工作

1.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一是结合年度工作实际、理论学习的相关要求,认真制定好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二是根据计划安排,做好相关学习材料、资料的准备工作;三是做好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记录、统计工作。

2.认真落实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一是制定好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并依据计划安排,组织好各项理论学习;二是做好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痕迹管理工作。

3.组织好年度专题学习教育和“五五”普法教育工作。一是按照年度专题学习教育方案、严格落实规定的阶段、方法、内容、实践及步骤,并结合实际,创造性组织开展好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二是利用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日,组织好“五五”普法教育工作的落实,并结合实际,组织好“五五”普法教育的专题讲座,培训及考试工作。

4.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处分条例》、《领导干部任用工作条例(试行)》等人事管理法规性文件的学习,在吃透精神、把握标准、规范程序上下功夫。

5.认真做好公务员录用审批、登记;干部安置、工作岗位调整、职务变动、干部任用、人员调动等各项工作。

6.按照省局人事处的安排,及时做好各项人事管理、统计、上报、审批工作。

(四)做好年度人事、工资报表和公务员、机关技术工人的年度考核工作。

1.根据省局的安排,及时组织好年度人事、工资、机构编制报表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

2.根据《公务员年度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按照权限认真抓好在职公务员、机关技术工人的年度考核管理工作。

二、相关要求

晋级工作总结范文9

关键词:科研院所 双阶梯 一岗多级 晋升

人力资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长远发展。员工的晋升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人才发展核心内容,对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科研院所大多属于事业单位,前几年才陆续进行企业化转制,对于人员晋升方式和方法,不太重视,且普遍存在按资排辈的晋升现象。随着市场化运营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认识到研究员工晋升方式的积极作用和迫切性,并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和成功经验。

科研院所人员特点

目前,科研院所的人员结构中主要分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其中管理人员包括高层、中层、初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集中于研究系列和工程技术系列,每一个系列也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等4个层次。人员学历层次高,专业性、技术性强,这也就形成了科研院所典型的知识型人力资源结构。

科研院所原有晋升机制及其局限性

(一)科研院所原有晋升机制

我国科研院所的晋升制度是大多数事业单位的晋升制度——职务晋升,即通过对企业员工职务的提升来实现对其良好工作业绩奖励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所说的单阶梯晋升制度。科研院所当前的职务晋升机制虽然包括行政职务晋升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两部分,但是行政职务晋升通道的高度优于专业技术职务,而且其速度快于专业技术职务。从而使得技术人员从技术途径或路线达不到理想的待遇,从理论和现实效果上分析,发现这一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二)科研院所原有晋升机制的局限性

单一管理阶梯晋升设计,只注重人员的职位提升,忽视专业技能的发挥,根据业务成绩大小来选拔成绩突出者晋升高级职位,“技而优则仕”。由此暴露出了该机制存在的许多局限性。

工作与特长错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企业最出色的技术专家从基层管理者升为中层管理者从事沟通工作,最擅长沟通的中层管理者被提升为高层管理者从事决策性工作;其他具备相应管理才能的人因为在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工作中未取得好的工作成绩而被排斥在晋升人选之外。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与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许多科研院所将专业技术人员转入管理阶梯进行奖励,这就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位设计目标和个人期望相冲突,其结果是忽视了专业技术工作本身的价值及专业技术人员的适用性,使专业技术人员脱离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影响专业技术水平的发展。

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建立。原有的晋升制度虽然晋升的依据是工作业绩,但是主要是看重资历,这种资历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比较。而当员工的努力得不到公平肯定时,将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同时,晋升的等级及名额是有限的,如果大家都蜂拥而至竞争产生,对于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显然不利。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传统的晋升机制可能使得现有岗位上能力和业绩突出但不一定胜任高层职务的人被晋升,还可能造成管理者为争夺稀缺的职位,在工作中产生管理行为短期化和本位化的后果,只注重短期成果,而忽视长远发展,只考虑部门内部的利益而忽略了整体效益的现象。

科研院所双阶梯与一岗多级结合的晋升模式构建

(一)双阶梯的概念及内容

双阶梯晋升机制也叫双重职业路径机制,它为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与管理人员平等的地位、报酬和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双阶梯的激励就在于形成两条平行的职业发展路径,一条是管理职业生涯路径,即管理阶梯,一条是技术职业生涯路径,即技术阶梯。在两条路径的平行层级结构中,相同层级的职员具有同样的地位、报酬和奖励。这使得走技术阶梯的人员与管理人员享有平等发展机会和发展层级,同时,这种双阶梯机制允许技术人员自行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在技术阶梯和管理阶梯中自由选择。鉴于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密集,人员主体二元结构的特点,引入双阶梯晋升模式比较适合。

(二)一岗多级的概念及内容

一岗多级即一个岗位对应几个工资等级,通过同一岗级内的工资等级划分,认可和实现在同一岗位上不同职工的能力和经验的差异,达到激励的目的。通过“一岗多薪”工资机构,激励和承认他们的才干对职工个人和企业的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科研院所的组织结构扁平,造成在员工职业发展路径上的层级数量少,因此有必要引入一岗多级的模式。

(三)科研院所双阶梯与一岗多级结合的晋升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改革科研院所晋升机制的缺陷,关键在于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条不同于管理通道的晋升机会,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种在同一岗位内提升机会,让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和成绩能在同一岗位的不同等级中得到体现。本文在对科研院所原有晋升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双阶梯激励机制及一岗多级模式,建立了科研院所双阶梯与一岗多级结合的晋升模式,如表1 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双阶梯与一岗多级结合的晋升模式设计了两条平等的晋升阶梯,一条是管理阶梯,另一条是技术阶梯。管理阶梯的岗位设计与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一致,技术阶梯的岗位设计与技术职称设计一致,其中对每一个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进行了等级的细分,形成16级的晋升通道。这样的划分确保了每一个技术岗位等级都有与其对应的管理岗位等级,而且不同阶梯中相同级别的人员具有同样的地位、报酬和侍遇。

同时,还可以发现在管理阶梯与技术阶梯之间有一个转换通道,由于技术人员有两种职业定位,即管理定位和技术定位。有很强管理定位的科技人员希望晋升能承担管理责任的职务,并做出很大的组织成绩;具有很强技术定位的技术人员则追求的是拥有的技术知识、技术成就和同行业的认可。而这个通道的作用就是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职业定位发生变化的技术人员提供的一条变换途径。

(四)双阶梯与一岗多级结合晋升模式的优点

该晋升制度为企业的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技术人员通过技术阶梯,同样可以获得尊重和各种待遇,同时技术阶梯的设置也使他们更易于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管理型人才也因为减少了技术人员对管理职位的竞争而拥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该晋升制度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提高。每个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轨道,既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又具有充分的发展机会,因而员工的工作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人才流失现象也得到有效抑制。

多阶梯晋升制度保证了人尽其才,避免了人才浪费。这一制度使企业各类人才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有效避免了“特长与工作错位”现象的发生,在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高。

双阶梯与一岗多级结合晋升模式的设计及原则

在企业中实行这种制度,总的来说包括定义和评审两项工作。首先要对管理和技术阶梯进行定义,即确定两个阶梯的结构和岗位描述,要研究清楚每种阶梯分为哪些岗位,每个岗位又分为哪几级,以及两个阶梯之间的对等关系。结构确定下来以后,就要对每一个阶梯以及其中的每一个职位进行描述说明;要明确地指出每一个职位的岗位职责、绩效标准和资格要求等,并要确定对应的报酬。在定义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对员工的资格进行评审,以确定每个人的具体位置。第一次评审确定了每个员工的初始等级,以后还需要定期进行评审,就是让那些做出了新的贡献、取得了新的进步的人员在技术或管理阶梯上升迁,以达到激励的作用。在双阶梯与一岗多级结合晋升方式设计的具体操作上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平行平等原则。技术梯阶应为技术人员提供与管理梯阶平行平等的非管理型发展的晋升通道,处在同一层级的人员应享有同样的地位、报酬和奖励。并且,技术人员可以在两个梯阶的同层级之间横向移动,但不应鼓励在梯阶的最高层出现横移。这是正确设计和运作该晋升机制的基础。

明确细分原则。管理梯阶的岗位设置与组织结构基本一致,技术阶梯的岗位设计与技术职称一致,这点是比较明确的。但管理与技术梯阶的岗位细分是该晋升机制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明确辨识组织各项管理活动和技术工作,为每一种管理和技术活动设计对应的阶梯等级,形成合理、丰富的层级结构。

维护权威原则。要在组织中倡导和形成一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必须维护和确保该制度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这是组织在机制运作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如果该制度被滥用,则其价值和激励作用就无从体现。

组织保障原则。管理层应大力支持,建立监督、考核、反馈、评价等相关配套的制度和机制,设立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报酬和奖励,鼓励员工参与组织决策,提供职业性向测评和职业发展咨询。从制度上、组织上予以保证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

公开公正原则。在机制的设计和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梯阶晋升考核评审中,应向组织成员充分公开,秉公办事,不搞暗箱操作,切实体现程序公正和事实公正。

柔性应变原则。组织应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满足组织需要的具有特色的梯阶机制,而不能照搬其它企业、组织的做法。在实施过程中应合理运用专业激励和组织激励。同时,随着组织的发展,这一机制应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足够的灵活性,能不断完善和发展。

综上所述,晋升作为一种重要的弹性激励因素,必须保证通道畅通,才能发挥其持久的激励作用。双阶梯与一岗多级结合晋升模式使科研院所能够人尽其才,避免人才的浪费,为科研院所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有效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归属感。该晋升模式的有效与否关键还在于执行,需从制度上给予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颜爱民,程园园,文利民.高校双阶梯晋升模式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4)

2.吕俊涛,唐元虎.浅谈双/多阶梯晋升制度[J].现代企业管理,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