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上完课程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3:39

上完课程总结

上完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QL Server2005 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3

SQL Server2005和是很多IT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可以使用编写应用程序的前端部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

从高职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程序设计语言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就成了该门课课程教学的关键。笔者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线,阐述了全面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和表创建及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一个完整应用系统开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继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

一、教学总体设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教学设计中,首先应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专业能力。教学任务围绕学生应达到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能够完成一个后台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然后通过的教学学生完成前台管理开发。教学方法是带着问题边学边做、层层递进、举一反三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法。而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最终项目是实现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其功能实现包括相应信息的编辑、各种查询和排序和系统维护。功能菜单如下: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维护。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实例

对于数据库,学习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对象创建、数据库数据管理及应用、数据库数据维护、数据库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建立教学实例以及对应的子项目,将实例融入分解成几个子项目(见表1)。建立项目与任务学习的对应关系(见表2)。

对于,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过程设计、窗体界面设计、数据库访问技术,包含的常用类有:Connection类、Command类、Data Reader类、Data Adapter类和Data Set类,实现对数据库访问连接的步骤。在其中讲解项目的创建、类的添加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二)课堂教学

要尽量将“教”转移到“学”上。避免整个课堂大满贯,及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课程知识及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实训,其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训的课时比例为1∶2。上课前,分析本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哪些任务知识点需要老师边讲解边现场编程。

课堂上的讲授不断提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讲新知识前,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由问题带出任务,如要建立学生信息表,先与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必要的信息,如学号、姓名以及相应的数据类型的意义和如何定义,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学习数据库时候,学生有的还不是很明白这个数据库的作用,可以先给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操作,然后再讲解通过创建界面,使用连接数据库,让学生明白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另外,应优化教学内容,淡化语法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没必要侧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和语法的详细讲解,把实例项目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在实例代码窗口中渗透语法和句法,将知识通过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不至于感觉杂乱、抽象、无整体逻辑,使学生在工程项目中去掌握语法规则,不但能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语法,还能让学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训项目任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且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热情较高,项目任务布置时,应该明确实训的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完成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分析归纳使用到的知识点,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复习。每一个实训项目按照课堂的实例步步深入,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该项目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在教师课堂演示实例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内的实训任务环节,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存在的问题。教师这时就要在课堂进行巡回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分析解决,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解决的新思路、新的方法给予奖励,并请学生演示,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思维。

(四)总结与考核

总结评价考核分为:过程总结评价与终结总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总结评价占50%,终结性总结评价占50%。每个子项目的完成都进行一次总结和讲评,对项目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总结会上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从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实训任务完成,根据其学习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给学生一次平时成绩。学生学习完成所有知识后,安排学生2周到3周时间完成课程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内容与本学期的实训任务相似。最后,学生应该提供《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及作品,总结报告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回顾所学的知识,得出的经验和体会。

三、教材选择

教材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材体系结构。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材应把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是在项目中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晦涩的概念。

四、拓展设计

除了学习,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学掌握目前较常用其他的前台开发工具,如 或者JSP等。这一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实现远程登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效果与总结

教学中学生参与到项目实现,以学生较容易的内容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实践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编程的能力。

教学法不是单一的,它往往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根据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紧密地结起来,大胆进行教学法的尝试,善于总结,让学生不把学习为一种负担,这样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引涛.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在SQLServer2005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8(7)

[2]顾益民,高峰.项目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8(11)

[3]尧有平,韦抒,李士丹.课程整全与综合教学法相结合的实践[J].广西教育,2008(3C)

[4]廖继红.项目任务教学法在SQL Server2005课程教学设计[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5]王伟娜.浅谈高职高专“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J].福建电脑,2010(5)

上完课程总结范文2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研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需在备课过程中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研读时,还需加强对教学思想方法的挖掘,根据课堂授课内容及教学思想方法设计出合理的数学活动或游戏,将教材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数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教材研读时,需对教材内容编排进行整体考虑,如在“数对确定位置”课程进行研读时,需将教材中符号化思想进行挖掘,教师需明确教学思想方法的挖掘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挖掘过程可将目光转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可将教学活动设计为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园示意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各区域的位置,从而使学生了解行、列之间的联系,认识坐标。

二、加强课堂引导,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教师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以便学生将课堂知识内化,融会贯通。如在学习圆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转换教学思想,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后,将课题延伸,引导学生计算阴影部分面积,当学生解答完毕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讲解解答过程,随后总结学生的解答思路,并利用课前制作的模型,向学生展示将阴影部分三角形移动位置后的图形变化状况,让学生明白转换数学思想能简化解答过程。此外,课堂教学即将完毕时,教师还需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效果,以便加强学生记忆,充分认识转换思想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能灵活运用。

三、加强课后运用,巩固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学习过程较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初步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但课后巩固学习是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活动完毕后,需加强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以便学生对自身思维活动进行反省,明白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在哪些思想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不足,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运用多种解题技巧解题,开阔思维,找出最简便、最有效的解题途径。例如,教师课堂教学完毕后,向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将一块长方形菜地分为几块面积不同的小菜地,其中A占地面积为总面积的八分之一,B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C面积为5㎡,A、C面积比为3:5,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在课后解答完毕后,教师先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总结学生运用的思想方法,让学生解题完毕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在下次课堂讲解过程中给予题目答案,并向学生展示所有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在以后做题中能灵活运用,将数学思想落到实处,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上完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优化;获取整合信息;统计研究;训练价值;独立反思;有效纠错

要最大程度的发挥习题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在优化习题课教学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功夫。

学生习题完成的质量关键在新授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完整的探究、生成过程,把握准数学概念、规律的本质属性,提高熟练程度。同时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完整规范的语言及书面表达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学好数学、高质量完成习题的原始动力。

习题课是课堂教学的常规课型之一,也是重要的课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课型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经常表现为:备课过程中很少甚至是没有教学设计,上课时把所留的习题从头到尾讲一遍,表现好一点的是讲题时能有所侧重、归类讲解。

笔者在十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加深了对习题课重要性的认识,总结了优化习题课教学,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些具体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习题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习题课在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巩固落实学科主干知识;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获取、接收、整合题给信息的能力;养成独立反思、纠错的学习习惯。

二、优化习题课教学的基本做法

要最大程度的发挥习题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在优化习题课教学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功夫,具体做法:

(一)认真批阅、统计研究

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也适用于习题课教学,一节成功的习题课起始于“调查研究”。有“调查研究”的习题课才会有针对性、高效性,具体表现为在习题课上重点讲大多数学生出错的、“感觉难受的”题目。 “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认真批阅试卷、习题本,统计错题出现的百分率、错误的表现形式,分析研究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而设计教学过程,引领学生自我反思错误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改正错误,形成正确答案。

有些教师在作业批改中,看到学生出现的错误通常表现为生气,却忽视了这些错误正是习题课教学的着眼点,从某种程度上讲,习题课就是纠错的课,有效纠错正是习题课的亮点之所在!

(二)认真研究、实现价值

认真研究题目训练价值的侧重点,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在习题教学中最大程度的实现题目的训练价值。

比如:有些题目应侧重训练学生获取、接收信息的能力,有些题目侧重于训练学生信息的整合能力,有些题目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些题目侧重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有些题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独立反思、合作交流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能力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先独立反思、自我纠错,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解决一些个别学生独立反思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个例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此过程的要点是:必须先独立思考,不允许看到错题,不加思考马上看别人的答案。

(四)列举错例、剖析错因

我觉得,习题课的“重头戏”在于列举典型错例、剖析错因,并在此基础上改正答案,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剖析错因。剖析错因的关键在于,在通常的情况下,错因应由学生剖析清楚,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才可以进行适度的点拨,然后再由学生重新完成解题过程。教师坚决不能直接把该错题的错因说清楚,然后从头到尾把正确的解题过程说一遍。

(五)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往往是老师讲过的题型会了,一见到新题型或者是讲过的题型稍一变化就“又不会了”。于是老师总是埋怨:“这个题我都讲了八百六十遍了,你们还是不会!”,其实问题就出在我们讲的是解题过程,而非分析过程,我们只教会学生特殊类型题目的特殊解法而非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因此:教师在讲题过程中一定要侧重于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程序:获取、接收信息,即明确题给条件、所求或所证明的结论;调取学科主干知识进行条件转化、整合,建立已知和所求之间的联系;从已知条件出发,推理运算求出结果或完成证明过程。

上完课程总结范文4

在传统教学中,上课的教学环节是“上课概念讲解举例说明概念二讲解举例说明概念三讲解举例说明……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下课”。而“项目导向”要求课堂教学环节是“上课—情境引入(案例引出)提出问题任务布置示范解决问题(讨论)知识归纳功能扩充新任务布置示范解决问题更大更复杂的任务引进示范解决问题(能力反复训练)课程和知识总结(应用、技巧)作业布置下课”。“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采用的训练方式及步骤为第一引入项目情境布置任务;第二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研究整个任务的解决方案;第三老师对方案进行审核;第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与汇报、完成任务;第五单元考核。并且课堂结束后,学生会有自己的成果,这些成果是可以展示的。

2课程考核方案改革

2.1考核总表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形成性评价是由日常考核(根据上课考勤情况、完成作业、课堂实践情况等)20%和单元实践(根据完成项目的时间、功能、是否创新情况)30%组成;终结性评价是由课外项目(学生陈述所完成的项目、老师提问情况)30%和期末考试(笔试成绩)20%组成。

2.2日常考核细则日常考核满分为100分。课程授课共有12周,4周定为一个月,学生每个月的工资为4000元,日常考核由学生最终的3个月的工资总额决定。一个月如果有3次无故缺席,解除劳动关系(成绩直接定为不及格)。表现优异者,有奖金(每个月400元钱)。备注:迟到早退1分钟扣5元钱;旷课一次扣400元钱;请假1次扣款100元。

2.3单元实践评分标准单元实践评分标准由方案完整可行80分、文档规范10分、PPT完整美观10分组成,根据方案的完整美观度酌情扣分,方案非独立完成或方案不完整者酌情扣分,文档没有按照规范要求的扣10分,PPT不完整美观者酌情扣分。

2.4课外项目评分标准教师负责给每个课外小组打分,小组根据教师的打分给每个成员打分。小组的得分是小组成员得分的最高分。小组成绩为优秀的,小组成员成绩为优秀的比例最多为50%;小组成绩为良好的,小组成员成绩良好的比例最多为50%,及格的比例至少30%;小组成绩为及格的,小组成员成绩及格的比例最多为50%;小组成绩为不及格的,则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为不及格。课外项目评分标准为:(1)功能完整,占50分。评分细则为每个模块占10分,共50分;功能完整或不正确的扣相应分数。(2)项目组计划合理,占10分。评分细则为没有提交计划扣10分,计划不合理扣5分。(3)按时提交成果,占10分。评分细则为按照计划按时提交成果,每个阶段占2分,没及时提交成果的扣10分。(4)资料齐全,占5分。评分细则为项目组成员每个人写好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写了日总结、周总结和月总结。(5)文档规范,占5分。评分细则为整个文档格式规范。(6)答辩,占20分。评分细则为语言表述清楚,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正确。

2.5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题目全是开放性的主观题,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是以开卷形式进行,题目总分100分。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实际操作题4个,每题10分,共40分;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题2个,每题为30分,共60分。

3小结

上完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专业课程设计 光电通信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N29

一、引言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我国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能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力等都是能力的具体体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注重从“应用型”向“设计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已成为各大高校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专业课程设计属于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其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前期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1-3]。为实现“设计型”人才培养,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同样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引导。

“信息工程(光电通信)”专业是本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新发展的本科专业方向之一,其相对应的教学体系还处于不断探索与发展的阶段。目前,专业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秋季学期,共3周时间。在过去几年,专业课程设计都采用“信息工程”大专业统一进行的模式,内容一般包括4次讲课、5个基本实验和1个完整的专题设计。其目标是通过几个基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典型的电路或系统结构、分析方法和设计实现方法;通过专题设计是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EDA设计工具、新器件、新方法解决专业问题。因此,本专业过去的课程设计采用了传统的组织模式,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也没有体现“光电通信”专业的特点。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并根据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设置具有“光电通信”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题目,使学生能应用现有理论知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在设计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毕业设计及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

为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得知识,平时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式获取知识的模式。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不同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应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借鉴校内外其它专业课程设计的组织模式,并结合本校“光电通信”专业现有的教学体系结构,将本专业的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4]。

1)准备阶段。指导教师以加深基础知识、增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提高创新研究能力为主线,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设置课程设计题目,在此过程中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设计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②在突出本专业课程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所覆盖的知识面尽可能广;③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④难易适中,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设计内容中学生还未学到的理论,安排理论辅导课。

学生根据大纲提供的课程设计选题范围,并结合个人爱好及特长确定题目,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工作量,需限制每个题目的选择人数。题目选定之后,组织小组内讨论,明确个人分工。

2)实施阶段。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组内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对选定的题目进行分析、设计,完成设计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设计任务与要求;②提出设计方案,给出总体原理框图;③对所选方案进行理论分析、仿真或实验;④讨论设计结果的可行性。

在此环节,教师进行启发与引导,只讲解难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并在中期检查每组设计的进展情况,及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原理错误及设计缺陷,对于细节上的小错误,可以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和修改。

3)验收阶段。学生进行总结,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结果演示与答辩。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总体表现、书面总结报告、设计结果演示及答辩情况评定最后的成绩。

在上述三个阶段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在于抓住关键环节组织教学,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融会其中,给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启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的实践

按照上述课程设计的组织模式,本专业的课程设计已完成了三次实践。下面分阶段总结实践情况。

1)在准备阶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并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设置了9个专业课程设计题目,如表1所示。表中的设计内容以光通信及光信息处理中常用的光器件设计和光学成像原理应用为主,其中包括4个应用型和5个设计型题目,具体内容稍有难易差别,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基础水平,选择相应的设计题目,每个设计题目由3名学生分工完成。此外,根据学生当前还缺少的专业知识,相应地安排了6学时的理论课及2学时的答疑时间。

2)在实施阶段,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组内讨论完成设计内容,在中期检查中,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总结,汇报设计任务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生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完成设计任务。

3)在验收阶段,学生总结课程设计内容,撰写报告,并进行结果演示和现场答辩。最后考核包括了平时表现、书面报告及答辩三部分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20%、60%和20%。这样的考核方式将评价标准分解在了学生课程设计的三个阶段中,因而可以比较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情况。

四、实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从最后的考核结果来看,80%以上的学生态度认真,能主动找老师答疑;每组都实现了课程设计的内容,有的组还进行了扩展;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总结了自己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收获体会,还有学生指出了当前结果的不完善之处。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自己不做,抄袭别人的情况。另外,在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中要求对结果进行讨论,但从报告及最终答辩情况看,学生对设计结果,主要是结果曲线的讨论很少,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得完成了设计任务,对结果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及应用价值理解较浅。综合评定后有60%的学生成绩为“良好”以上,也有不到10%的学生为“及格”。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启发学生多查阅文献,了解每个设计题目的实际应用方向,使学生能体会到学有所用,认识到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尽可能消除个别学生完全不动手的情况,让每组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

五、学生的体会

学生在书面总结报告中这样写道:“虽然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一开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但是在不断地停滞不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大脑得到充实,知识得到丰富,思维更加敏锐,总之是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认识到理论方面的知识也是比较有趣的,结合以往学到的一些知识,比较顺利地解决了课设中遇到的问题,更加激发起了我学习的热情。”

“对于知识,需要经常回顾,否则再熟悉的技术也会变得非常陌生。”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也锻炼了我程序编写的能力。同时,小组的同学,相互协助,各司其职,也是我们能顺利完成这个设计题目的重要原因。”

从这些切身的体会可以看出,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比较高,在专业知识应用与设计能力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并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有了更高的认识。

六、结束语

专业课程设计是学生大学教育期间各阶段所学知识回顾和提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本校“光电通信”专业的教学体系现状,我们对本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与实践。在实践中注重从“应用型”向“设计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课程设计的选题、查阅文献、任务分工,到设计内容的实现、调试与总结答辩,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还需不断探讨本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和组织模式,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创新设计的能力。

基金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参考文献]

[1]胡兵.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28(2): 28-30.

[2]邹道生,黄光华.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6): 89-91.

[3]王少刚.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 2007(8): 23-25.

上完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学习反思;知识建构;归纳总结

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有六册教科书的知识要整理复习,还有大量的题目要完成,学习压力很大。他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尤其是在记课堂笔记、错题笔记和知识点整理等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如何减轻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其学习效率,基于上述情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尝试。

一、基本概念

一般意义上,“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具体讲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描述、体会和感悟。“建构”,即学习者通过反思完善知识建构,促进自身发展。所谓“反思建构”,它不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复习,不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简单的再次呈现或题海式练习,而是一个梳理、提炼的过程。反思建构的主体是学生,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我们依照课时学习思考小结、单元学习反思整理和学期教学内容,以总结的方式把“反思建构”分为课时总结、单元总结、学期总结。

课时总结:是指一课时教学行将结束时,对整课时学习的回顾小结,或是联系课堂学习的内容再次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等。课时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教师教学的过程,更是学生反思的过程,是学生参与学习、有效学习的过程。

单元总结:是指在学完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时后,教师根据单元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单元学习要达成的目标,引导梳理、澄清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使知识组织化,同时借助错题归类,强化知识建构。

学期总结:是指整册教材学习结束后,对学期知识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对解题思想和方法进行专题性的指导。通过总结有针对性地加强知识技能的巩固,最终达到提高熟练性的目的。

二、反思建构的实施策略

(一)课时总结:及时反思,当堂整合,落实每堂学习内容

1.逐层引导,递进反思,促进数学方法的有效整合。思想方法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它呈现的方式是隐蔽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方法的教学要靠平时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已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学生要获取重要的知识,更要体验学习、研究的方法。课堂上讲解完例题或探讨完一个知识点之后我们会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思考本题用到的基础知识是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本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在其他问题中是否也用过,等等。学生一旦懂得反思,就懂得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就能在解题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许多灵活、简捷的解法是通过反思而得到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2.抓住课堂,做好笔记,促进数学知识的信息整合。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数学课堂笔记可以完全和书本相结合,把笔记记录在教科书的相应位置。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语言的形式更多,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并且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比文字语言更简洁,形象。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1)学会将文字语言及时转化为数学符号。教材上的定义、定理、公理等通常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实现文字、符号、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2)能将课堂习题的解决方法及时记录。对例题和习题的解决,要求学生在题后及时反思,并将解决的主要思路、方法记录在相应的题后。

(3)养成能把平时学习的知识串联的习惯。现在一个课时的学习内容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其显示的知识点、方法、思想等都能找到与本章或其他章节相应内容的联系,因此笔记的设计要有连贯性。

3.归纳整理,巩固交流,促进数学心得的深度整合。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中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我校每节课40分钟的课时安排,我们一般把课时总结控制在3~5分钟。有了以上两个步骤的充分准备,课时总结就水到渠成了。我们会留2到3分钟让学生根据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和重新组织,然后请1~2位学生进行笔记整理后的口头小结,其他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对照自己的笔记再次整合,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与数学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

(二)单元总结:归纳反思,梳理纠错,理清每章知识结构

单元总结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是阶段性学习的主要标志,也是连续性的纽带。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的知识汇集起来,进行整理、综合和概括,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从中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这既是检查单元教学效果的方法,又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为达成以上单元总结预期的效果,在具体实施中澄清归总、错题归纳可作为单元总结的基本要求。

1.澄清归总时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但是要保证每个学生能进行反思。单元总结课是单元学习行将结束时的归总阶段,我们需要指导学生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回顾单元知识要点,从“点―线―面”逐一进行分析整理,使之纵成线,横成片,从而使单元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同时,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学生能力发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在单元总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归总为知识提要,列出反映知识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照的简表,等等。这样不仅能达到澄清归总单元知识的目的,让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实践中成为可能。

2.单元总结采用错题归类来强化知识建构,确保数学思想渗透到“问题解决”中。到了阶段性复习时期,错题整理本将是学生重要的复习资料。如果学生学会错题整理的方法,错题整理在后继学习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它可以进一步对错题进行分类,系统化,从而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复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在复习教学环节,我们利用“错题整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主人;在日常学习中,引导学生归类整理错题,修正知识建构,编制纠错本;阶段复习时,结合纠错本,寻找学习薄弱处,确定复习要点,巩固强化知识建构。

进入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时间较为紧张。为减轻学生的负担,要求学生每周周末做一次错题笔记整理。为了引导学生针对错题进行有深度的反思,可以将错题笔记的形式固定成一种格式,形成一个表格打印出来。教师在批阅完作业或试卷后,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指导性的题目,让学生按以下表格的要求进行错误订正。

让学生将错题剪下来贴在相应的区域,并针对错误步骤进行订正,反思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再利用教师面批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指导学生在解题后,画一张清晰的解题思路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

(三)学期总结:诊断反思,物化知识,解决每册问题要义

学期总结的实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行教材为载体,师生对整册教材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回顾、梳理、交流、反思的过程。经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学生梳理和整合出一学期所学数学知识最为核心的理念、原理、策略及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最终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内化为自主的认知结构,用这些基本的知识框架统率其他知识。为了更加有效设计学期总结,我们提炼概括了两条学期总结的操作要点:

1.聚焦专题,逐一反思,全面梳理知识网。在学期总结中,我们让学生从整体上回顾一学期所学内容。再现一册书的内容,绝不是盲目随意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通过知识梳理后的专题聚焦来明确总结的重点,更好地加强学期总结的针对性,提高效率,减轻学业负担。

一是全面整理,编织成网。如在复习“直线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指导学生设计这样一张表,把表中的空格填完后,就是一次系统的总结,这张表便于对比、区别和类比。

二是专题整理,深化学习。专题有知识型和方法型之分,知识型的专题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函数最值问题”等,方法型的专题有“转化与化归”“分类与讨论”等。因此,学期总结时在梳理回顾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及实际学情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罗列后再串联聚焦到一个个专题。通过聚焦专题、分块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视野去整理总结分散在课本中的同一知识点,学会纵向有序的比照、练习,熟练掌握,形成清晰的知识系统。这样的学期总结不仅清晰有序,而且因为专题的聚焦而使同一知识点集中放大再现,综合运用,达到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目的,建构起一个个完整清晰的知识链。

2.知识物化,借助“题典本”建构知识网。知识物化是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这里所指的物化主要是学习内容的文字化。学习内容的文字化,即把学习的重要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后续学习过程的复习和巩固之用。

在具有较完整的笔记本和纠错本的基础上,再构建“题典本”――记录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例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很多数学题目,把这些题目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体系,有助于复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同时,留给学生梳理归纳的时空,教给学生反思建构的方法,引领学生主动回顾反思、有效总结,学会通过总结把书本“读薄”,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智慧地学习,更加有效地学习。同时,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学结,都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和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人人参与了总结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上完课程总结范文7

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对高中政治教育都有着认识上的误区。从教师方面讲,有些教师认为政治教育就是讲考点―背考点―做练习―讲练习这四部曲,政治课堂就是“教师围着书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的完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认为这种完全由教师掌控的课堂能出成绩、有效果。从学生方面讲,很多学生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理所当然地认为政治课堂学生就是陪坐、陪听、陪看的“”模式,就是左手拿直尺,右手拿笔,然后教师说什么他就划什么,全然一划书机器人。这样的误区导致政治课堂变成了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似乎是一个演说家,只是一个人孤独地唱着独脚戏。没有互动,没有探讨,大家关注的只是考点有哪些,学生要背出哪些,然后就是做不完的题目,学生在反反复复的题目刺激下记住了要考的内容。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要完成三个方面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旧的课堂模式下只能完成知识目标,而能力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根本无法培养出来的。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步伐,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摸索,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我结合本校提出的15―20―10的有效课堂模式,把政治课堂定位为“二效、三段、五环节”。“二效”就是前35分钟保证学生学会,后10分钟达到学生会学。“三段”就是:自学交流15分钟;提升、小节、检测20分钟;预习指导10分钟。“五环节”就是展示交流,训练提升,评价小结,检测反馈,预习指导。要真正达到高效的目的,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五步。

一、编制学案

要编制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坚持明确目标、梳理知识、学以致用、自我检测、总结提升、学后反思六个方面。

1.明确目标。学案中确定的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且要体现政治课的直接现实性。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因此要对本班的学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确定相应的目标。

2.梳理知识。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中包括本课要掌握哪些重要概念,把握这些重要概念的注意点是什么,这些概念与曾经学过的什么概念容易混淆,如何把它们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对教材的自学,尝试着总结概括,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的联络图,并能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分散的知识构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以及学活用活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学时明确对本课知识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新的发现,并在学案上作必要的记载。

3.学以致用。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的学案才能让学生有兴趣钻研下去,才能很好地完成预习任务。

4.自我检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初步的检测,自我检测的内容要依据本课的教学的内容来设定,要注重能力培养的目标,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之,自我检测要坚持灵活性、思辨性、层次性和梯度性。

5.总结提升。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总结归纳;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切身感受;记录学生从每节课中获得的“实惠”――学习经历: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留下思维发展的痕迹。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在这堂课学完了以后进行总结归纳。

6.学后反思。让学生在学完新课后自觉反思一些问题,比如:成功的体验和经验有哪些?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学习前的预习目标相差多少?学后有什么新的认识?有什么新的困惑?等类似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与书本与老师产生共鸣。这是教育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状态。

二、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的预习过程不是孤立的过程,是需要老师作必要的提醒和指导的。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3.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三、教师检查学案,二次备课

教师要把学生预习的学案收上来看,并且把学生做的自我检测进行批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这课内容的了解程度,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在课堂上主要和学生一起解决他们普遍存在的疑问,并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激发他们自己要学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

政治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的。在政治课堂上第一步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同伴之间互助合作并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有些问题学生之间完全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解决。但也会有大家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在讨论过程中就要记录下来。在学生预习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教师在此发挥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导议题、过程控制、及时评价、适时点拨、合作技巧的指导。第二步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有了前面的过程,学生肯定都十分迫切地想解决自己的疑问,听课效果一定好。这个时候教师就一定要对本课的疑点、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来理解书本知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一方面,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的焦点和热点,思考教材与这些焦点、热点的联系,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焦点和热点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教材,观察教材中哪些知识明显与现实脱节,及时更新知识,形成科学的认识。第三步是当堂检测,它是及时反馈的有效形式,是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检测反馈的目的在于矫正,课堂教育中要强化“矫正意识”引导和指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馈矫正。在当堂检测的基础上,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总结方法,概括规律。

五、课后延伸

在课堂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就有关时事作相应讨论,完成一些小的政治论文。这样学生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写作的能力。

上完课程总结范文8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翻转课堂;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74-02

“三结合”教学模式研究,是基于MOOC模式理念,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视听语言》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是一种新型高效教学模式,是实现现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式。虽然现阶段国内外对MOOC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但是在对高校具体科目中的应用缺乏相应的研究。高校视听语言课程是影视专业的核心基础科目,如何将二者相互结合是现阶段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三结合”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1.MOOC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MOOC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它是一种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模式,也是一种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上课模式。MOOC模式的建设思路:平台+资源+服务。学生学习的空间以平台为支撑,整合海量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管理、评定等都是借助网络完成的,是一种完全依靠网络形式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整体教学过程。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翻转课堂是建立在新媒体之上,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媒介来完成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它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使学生成为知识内化的学习主体,而教师则负责组织、指导课堂教学活动并对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答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合”教学模式就是借鉴MOOC模式理念和“翻转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建立区域网络平台,建设学习资源总库,构建“课堂与网络”、“讲授与演讲”、“测评与研讨”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整体教学过程。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视听语言》课程为研究对象,是一种具有独特创新意识的教学改革研究。

二、“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视听语言课程中的实践

视听语言课程是高校影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视听元素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并能在实践拍摄创作中得以正确运用。对“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视听语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相应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完成总体教学目标。

(一)“三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课堂与网络”相结合完成学习环境的建立。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建立区域网络平台,建设学习资源总库,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环境体系。

2.“讲授与演讲”相结合完成教学内容的建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进行重点讲授。学生借助资源总库提供的题目资源、影片资源、课件资源等进行选题演讲、讨论。通过演讲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创新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知识内容,达到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3.“测评与研讨”相结合完成成绩考核的建立。建立测评选题库来确保教学质量的完成,通过翻转课堂的讨论环节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三结合”教学模式的落实措施

1.以2014级《视听语言》课程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方案、成员分工情况展开研究实践。

2.根据研究进展,加强课题组成员的沟通,集思广益,针对结题要求不断完善调整,为结题打好基础。

3.深入开展实践,广泛收集资料。交流汇总,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加强督促,研究实践活动始终贯穿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4.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前阶段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改进,同时收集好有关过程性资料。

(三)翻转课堂设计研究实践

在“三结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中,翻转课堂的设计是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是在学习资源总库的基础上实现的。具体实施方案:学生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内容,在网络平台资源总库里进行选题,组织材料,制作成PPT,课堂上再进行演讲。翻转课堂的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

1.学生演讲环节的实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时,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学生进入网络平台资源总库进行选题,查找相关影视资料,选取片段,根据题目内容分析制作成PPT,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演讲。通过演讲准备,学生可结合自身能力采取相应的方式,对于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反复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讨论环节的实践。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或与教师沟通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吸收理解。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设置的讨论主题要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任务设计,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对其运用效果进行故事情节设计。如可以对学生进行景别情节运用练习。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影视片段,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先对内容进行掌握并总结片段中视听元素运用的作用意义,观看之后,小组汇总认识情况,之后对其进行阐述,再对学生阐述情况进行打分,最后对各小组进行等级划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互动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启发学生开阔知识视野。

3.教师总结环节。教根据课堂实践情况,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巩固所学的知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将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留下课后思考。

三、“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视听语言课程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三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所有的学习任务,以此来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样促进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三结合”教学模式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由课内转移到课外,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可利用时间大大增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仅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决,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与良好的发展。

3.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三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问题,使教师的教育方式由综合教学模式转变为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是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这样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时,秉承先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三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我们对“三结合”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在该模式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应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现状,对“三结合”和翻转课堂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不断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完课程总结范文9

探究型课程的制度管理,其核心是使探究型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为此学校通过几年的实践分别制定《学校探究型课程学习条例》、《学校探究型课程全程评价表》、《学校探究型课程实施流程表》、《学校探究型课程学习和辅导制度》、《学校实施探究型课程学习指导建条例》、《教师参与探究型课程的具体要求》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探究型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逐步完善课程管理过程

学校探究型课程的管理,一直服从于二期课改的大局,一直坚持“以学生自主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过程中的策略与方法,力求管理出成效。

1、时间上的一直保证。学校在全面实施探究型课程中,首先解决好学生与教师充裕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学校每周安排两节正课排入课表,用于学生探究和教师的指导,也可以在校内或校外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各种调查、实验、查找资料等。学校各种活动室、实验室、图书馆、电脑室等全部开放,供各个探究小组活动。此外,通过教师的协调,占用一定的课外时间。学生要处理好学习与探究的关系,合理安排好基础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努力用掌握的探究方法去学习基础学科,把课内学生知识运用到探究学习中去。

2、完善管理检查制度。每月定期检查各小组在探究中的各种记录情况、过程,包括学生课题申报、审核、研究过程的检查、成果的鉴定、论文的答辩记录。每月召开课题组长座谈会,研究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寻找对策,互相交流实践经验。同时,每月检查教师指导手册,包括计划、安排、指导记录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根本上堵住管理制度上的各种漏洞。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