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06 15:55:23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范文1

关键词:毕业生 在校生 英语能力 大学课程 对比

1 相关背景

从改革开放至今,英语专业作为受欢迎专业的热度一直不曾退却。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大事记的出现,英语作为普遍交流工具的特性日渐被人们接受,用人单位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英语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英语专业,目前仅在京高校就有北大等近50所开设了该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专业开设虽然已近饱和状态,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仍在扩大,英语专业学生仍是各大企业的抢手人才。据劳动人事部统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上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就业前景相对乐观。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充满信心。但近两年却出现了这么一个怪现象――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才。

从目前中国就业市场英语应用的情况来看,高校着重培养的语言研究型和文学研究型人才已经不太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据悉,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对高校的课程培养体系存有诸多不满,可高校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三者之间对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巨大落差。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体制,多半专注于语言学或文学等学术性方面的培养,偏离了社会大众对实用性英语人才的需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新要求,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应该着力坚持“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教学与应用的完美对接。

本论文从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英语的应用情况出发,分析5届毕业生在不同行业英语各项技能的应用情况及行业对不同技能的要求程度,同时,与在校生英语各项能力的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探析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平衡。

2 研究方法:调查报告

①调查对象: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02~06级毕业生(在职);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07~10级本科在读生。

②调查内容: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后的英语应用情况及能力现状;了解在读本科生的英语能力水平及对未来就业的态度。

③数据来源:对毕业生进行电子邮件问卷发放回收、电话访问、工作单位走访调查;对本科在读生进行问卷发放回收以及相关资料查询。

④回收反馈结果:对毕业生共发出问卷160份,回收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0份;在取得30名毕业生同意的前提下,与他们进行了当面访谈询问,具体探讨英语应用的细节方面;对在校低年级(大一及大二)发出问卷50份,高年级(大三及大四)发出问卷50份,共回收100份;其中所有问卷匿名发授,在填写过程中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不同行业的性质对英语水平的影响;问卷结果及访谈资料均有效。

⑤分析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应用情况

所调查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1年到5年,其中绝大多数人曾经或者现在从事的行业都跟英语直接或间接相关。对于从事跟英语完全没有关联工作的毕业生的问卷,总共10份,调查报告不再将其结果和意见统计在内。

3.1.1 毕业生工作领域的分布范围

根据回收问卷及走访调查结果,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与英语直接相关的领域,比如教师、翻译等;与英语间接相关的领域,比如外企文秘、导游等;必要时才会用到英语的领域,比如国际贸易部门销售、会计等;与英语不相关的领域,比如国家公务员等。其中,超过60%的人选择了与英语直接相关的行业,22%的人选择了与英语间接相关的行业,10%的人选择了必要时才会用到英语的行业,剩下的人群从事的行业则与英语相关性很小。

3.1.2毕业生就业后英语的应用情况

由于不同行业对职员的要求不同,工作中对英语各项能力的应用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和对比研究,即使在不同领域,对于英语各项能力的应用情况,毕业生也有着诸多的共同点。论文就以下突出的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3.1.2.1英语听说应用较广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毕业生当中,有超过90%的人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职员的听说能力,即便是在英语非常用语的工作领域,拥有良好的听说能力也非常受人瞩目。卜素(2007)曾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实证研究调查》中指出:对求职者英语能力提出具体要求的用人单位,在“听、说、读、写、译”五个基本层面上最看重求职者“听”和“说”的能力。在对30名毕业生的访谈过程中,100%的采访者均认为听说能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1.2.2写作应用普遍,但毕业生能力不足

在针对写作相关的选项中,40%的参与者认为写作能力有提高,而另外60%的人则选择了能力下降。这与毕业生从事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当工作中需要经常性用到写作时,毕业生能力会有一定提升,反之能力下降。不过,除了在从事领域所占比重较少的专业性学术研究领域内,毕业生在工作中进行地主要是实用性写作,比如电子邮件、合同撰写、报告提交等方面,对于在校期间进行的文学性和学术性写作练习应用很少甚至没有。

3.1.2.4 总体应用呈现“从泛到精”的趋势

问卷中对英文交流能力、英文写作能力、英文阅读能力、英文翻译能力做出了细分,让调查对象选出其加强了或者变弱了的能力方面。然而,得出的结果与预期大相径庭。以上所有能力都得到提高的人只占总人数的1%,所有能力都变弱的人占2%。各项能力的提高或下降各不一致,这与毕业生从事的工作领域积极相关。在谈到对英语专业的建议时,75%以上的毕业生提出了“除了要有百科式常识外,事先了解行业的相关背景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万精油”的英语专业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泛”而“不精”的知识体系并不被人看好。祖述乐(2009)曾经指出:“要推出‘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在采访过程中,有2/3的被采访者认为自身总体的英语水平相对于在校期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很多知识在工作中已经应用不到了,只有在工作中经常应用的部分才有提高。而行业内的专业性知识大多则是在就职后通过自身学习的,在工作中也主要是与这方面打交道,英语的应用情况呈现 “从泛到精”的趋势。

3.2 在校生英语水平状况

高校作为未来精英的训练场,既要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满足他们对今后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承担着对社会发展举足重轻的责任。同时,在校生英语水平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成果,学生英语各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折射出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在收回的100份问卷当中,同低年级相比,高年级英语的各项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认知度有了较大的上升。然后,这两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的重点基本上大同小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1 在校生听说能力最重要也最薄弱

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在校生里,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说能力不尽如人意,只能算一般水平,其中67%的人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单词量的缺乏,20%左右的人则选择了语音、语调的困难;高年级同低年级相比,虽然总体自身认知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68%以上的调查者认为听和说是自身最薄弱的环节,这两项能力一直处在限制性水平。

3.2.2 写作能力偏低,主动性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24%的学生选择写作是自身最薄弱的能力。在薄弱原因选项中,最主要的是单词跟素材,占据总结果的65%;其次就是练习程度不够,90%以上的学生只在课上进行写作练习,课下没有自我训练,并在平时的积累中,对于写作的态度也比较消极。

4 总结及建议

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的突出,大学生就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积极协调学校、就业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对于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

4.1 毕业生和在校生英语应用的对比情况总结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英语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之间英语能力的应用和培养存在一定差距。毕业生的无力感和在校生的盲目感激化了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不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知道毕业生与在校生之间存在的落差点是什么。在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四点情况最为显著:

(1)毕业生听说能力要求最高,但是能力往往有待提高;在校生听说能力普遍最弱。学校与学生自身应该继续加强对这两方面的训练。

(2)毕业生的写作能力被列入第二大薄弱环节,并且在工作中大多是实用型写作;在校生主要进行的是文学性和学术性的写作练习,并且有意识地训练较少,学校对写作的重视度也比不上听说。

(3)大多数毕业生要求对某一行领域的学科知识精通掌握,包括该行业的单词、背景、文化等方面;在校生仍然接受的是“泛而不精”的教育体制。

4.2 参考意见

(1)听说能力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素质的地位不容置疑,高校和学生对该能力的培养需继续保持重视的态度。崔宁宁(2010)指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有5个:学生自身的积极动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过硬的心理素质,大量词汇的有效输入,坚持渐进式练习。对此,高校可以多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例如多举办口语类讲座和比赛,督促学生边学边练;教师在听说课上,针对学生反映听说中最大的单词困难,可以每次有重点地梳理单词,并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外,还要多多关注学生心理情况的变化,培养坚持不懈的能力,通过从易到难的不断练习,形成长期性的知识体系。

(2)要摆正对写作的态度,抓住写作重点,进行多题材多体裁练习。与听说相比,写作地位重要,但是却并没有受到较多关注,学生有意识地练习也较少。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一定要多加关注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除了必备的文学性和学术性写作,重点应该放在实用性写作,以便熟悉各类体裁特征和相关背景知识。

(3)推广“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百科全书”或“半瓶子醋”式的知识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被人们认同,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在某行业内深厚的专业知识,鉴于此,高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在类别、层次、任务和目标上设立与众不同的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术发展计划。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学校可以开设林业英语等专业选修课,让学生除了掌握良好的英语能力基本功,同时成为具备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卜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实证研究.科技信息,2009,(3).

[2]崔宁宁.从社会需求探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硕士学位论文,沈阳师范大学,2010.

[3]人才培养目标落差大 高校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文汇报,2011-4-11.

[4]宋殿娇.当前英语专业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理论,2007,(12).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范文2

本次行动调查中,通过走访江苏省内的几所特殊教育中小学校,了解了此类特殊学校对英语教师的需求并观察英语教师的工作状况,展开小组讨论,并将调查内容及范围拓展,再次以访谈形式进一步地询问了学校相关的工作人员,根据几次访查结果作出总结和进一步分析。

二、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1.关于就业单位的调查调查显示,除3.1%的学生继续升学、1.3%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外,其他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再只是语言类工作岗位,就业岗位各不相同,其中3%就职于政府机关;2%从事特殊教育行业;40%从事普通教育行业;0.6%选择自主创业;50%在三资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工作。2.关于能力的调查数据显示,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所开课程不十分认同,认为学校所学知识和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偏差,学校里学的技能不能适应职场需要,所以希望开设更多实务型课程;80%的学生意识到自身就业竞争力不强,存在知识结构缺陷和实际能力不足,与本科专业学生竞争存在很大的压力;20%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就业形势和未来职业定位不明确的问题。3.关于未来就业前景的调查应届毕业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未来就业将受到巨大的挑战,约80%的被调查对象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缺乏信心,很大程度上对能否顺利就业表示担忧。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逐渐走向国际,需要越来越多的英语人才,而当时精通英语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英语人才的培养,其中就包括加大对英语类专业学生的招生幅度[1]。这项政策导致近年来各大高校英语专业招生过热,英语类毕业生总体上趋于饱和状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大量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4.关于专业就业状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中只有40%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各学校的英语教师需求量接近饱和,教师编制考试难度逐年增加,对英语教师要求日益严苛。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只有2%选择特殊教育行业,90%以上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利用身在特殊院校的优势进入特校工作,而且很多学生认为只有不够优秀的师范生才会去特殊学校工作,由此可见,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影响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毕业生缺乏就业能力,专业水平不高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学校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和课程设置一直偏重语言、文学等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市场的需求,不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没有真正满足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学生除英语以外的职业技能的需求,最终导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不够明显,使得在这个急需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里,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2.毕业生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不正确,对就业的期待值过高根据调查,50%的学生对留在大城市工作抱有极大兴趣,7%的学生会选择留在小城市或乡镇工作。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被大城市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发展机会以及信息资源丰富等优越的条件所吸引,不愿意到英语人才缺乏的落后的中小城市就业。面对各种诱惑和选择时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自身正确的认识和定位,甚至觉得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获得待遇不错的工作,却忽视了自己没有能力去胜任一个好的工作岗位,眼高手低,宁愿在家里待业也不愿意从事待遇较低的职业。3.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加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有些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甚至已超过了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熟练掌握英语,又有自身专业的学生更加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2]。

四、提高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针对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考虑、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毕业生应该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转变传统的就业求职观念,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适应社会,迎接就业的挑战。1.社会需要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就业制度,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中之重。因此,政府要加强相关就业政策及制度的建设,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或去贫困偏远地区就业,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扶持奖励政策,引导他们正确就业,拓宽其就业渠道。2.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1)提供就业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把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设立专门的就业咨询机构,定期向毕业生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指导,使毕业生在求职期间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更好地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一定要鼓励和引导英语专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合理的就业目标,积极参与竞争,努力抓住机遇,降低职业期望值,珍惜就业机会。(2)以就业为导向,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学校应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英语人才,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改革课程设置,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进行组合,整个教学过程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一齐抓,夯实基础专业知识。学生在大学初期教育阶段,可以注重培养其基础英语学习能力,进入高年级后,要细分出更适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学习。(3)准确定位,发展学校特色特殊教育院校应当发挥其特色,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特殊教育知识的学习,包括手语学习,使自己掌握一技之长。特殊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接受过特殊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训练,具有专业素养,所以应该利用特殊教育院校的特点,让毕业生更有就业优势。

五、结语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内涵;就业;对策;设置

据教育部相关就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毫无疑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增加,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至关重要,本人从商务英语内涵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任教的学生为例,探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高等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上,学生实际能力问题的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导致应试教学的倾向。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脱节,这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过多的强调理论知识,而理论实践课的安排的非常少,类似于情景模块实训,和进出口操作的课程比较少,在课程设置中过少的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应在“实用”上下功夫。这些课程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以就业为目的。然而,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并未充分体现这些要求。

(三)教师自身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实训教学能力欠缺,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二、根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前景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内涵建设,合理推进课程设置,紧跟社会需求步伐

目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语言技能,这和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是不一致的。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不但会英语,还要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创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如今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吃苦耐劳 、工作责任心等良好的个人素质;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亲和力与感染力 、团队合作精神等社交能力 ;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等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服务意识 、组织协调能力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既熟悉商务英语又熟练掌握对外贸易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挑战,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只要这样,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得上时代的步伐。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执行力,使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按照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从教学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 、学习能力及实习、创业指导能力等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同时学校和系部领导也要给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创造条件,到企业和校外进修学习。而就学生和学校而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但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而且能熟练使用高级办公软件高效办公,能够胜任国际贸易进出口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总之,我们的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有许多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地方,只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借鉴,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扎实工作,大力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合理推进课程设置,就一定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范文4

本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对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继而提出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双师型”师资培训以及实行“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策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对接

关于商务英语的研究,国外学者Munby和Boswood等从ESP角度进行了论证,他们围绕交流需求分析做了详尽的论证,提出了交流需求分析框架。国内学者阮绩智也从ESP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指出商务英语课程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而曹德春在交流需求分析框架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上,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实证调查。严明从跨文化商务沟通角度阐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包括三个模块。国内外专家多从思辨性角度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提出了理论框架和构想,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接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因此,进行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研究意义非凡。河南省目前共有73所学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占我省高校总数的65%,能够为外贸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但现实是这些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出现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外贸企业招聘难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出现进行调查,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Munby和Boswood的交流需求分析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即问卷调查与个入访谈相结合。通过电子邮件、QQ、邮寄等渠道发送调查问卷,分别发送给了5所高校的5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和省内15家进出口企业。在问卷回收之后,通过SPSS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然后根据问卷反馈信息,选择5位外企业负责人和10位商务英语毕业生和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

(一)对学生的调查。

课题组抽取了河南省5所高校的5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外贸型企业,高达70%的商务英语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是翻译及国际贸易。对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太合理,超过60%的学生对所学教材及教师教学效果不满意,甚至有部分毕业生认为工作中几乎用不到学校中所学的内容。在随后的访谈中,几乎所有参与访谈的学生都提出了实训机会太少、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认为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开展商务实践活动,多提供校外企业实习机会,强化商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二)对企业的调查。

课题组对河南省15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企业目前已经有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占70%,另有61%的企业打算招聘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超过60%的企业对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认为这些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69%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最受欢迎的毕业生类型是“专业知识扎实和语言能力强”,另有61%的企业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至少“英语口语好要好”,52%的企业则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必须有一定的商务实践能力。对于“要求学生具有什么资格证书”这一问题,多数企业建议在校学生可以考商务英语翻译证书、BEC证书、以及外销员和报关员等证书。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企业认为高校应开设下列课程,如:《国际贸易贸实务》《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谈判》《经贸英语阅读》《国际营销》《商务写作》等,但这类课程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却很少看到。

(三)结果分析。

中原经济的崛起和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给我省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河南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商务活动中,他们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商务英语发展前景乐观,市场潜力大;另一方面,这些涉外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存在许多问题,与市场需求产生了脱节。超过60%的企业对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认为这些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如何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顺利实现“从学生到人才的蜕变”,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达到有效的对接,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我省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

调查发现,我省多数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不清晰。首先,关于专业归属问题,商务英语专业在多数高校中属于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有一部分学校把它归属到经贸学院,还有的归为国际学院。归属到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英语专业+部分商务课程,即在传统的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之外另开少量的商务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阅读、写作、外贸函电等。这样培养的学生语言基础较扎实,但商务知识不够系统、商务实践能力不足;归属到经贸学院或国际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商务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部分英语语言基础课,如听说等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商务知识,但是受总课时的限制,学生的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薄弱。

(二)教学与市场脱节。

首先,许多高校选用的商务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更新太慢,跟不上时代要求。学校不主动引进真正的原版商务教材,国内的教材理论性又太强,实用性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偏重英语语言训练、单词记忆和传统的句子翻译,忽视了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专业词汇和术语,如:报关、保单、提单、支票、汇票等。学生即使把这些词汇和术语倒背如流,却不知道在商务活动中如何使用它们。由于专业定位不清,各个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比较乱,不能处理好商务课程和英语课程的比例。有的学校以英语为主,在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之外另开少量的商务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阅读、写作、外贸函电等。有的学校以商务为主,开设系统的商务课程及少量的英语听说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

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既精通商务知识,又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商务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我省高校的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他们英语语言基础扎实,英语交际能力很强,但是这些教师因为都是英语语言文学背景,缺乏相应的商务背景知识和足够的商务实践经验。尽管有部分教师毕业于商务英语或商务相关的专业,甚至具备在外贸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英语语言功底和交际能力堪忧。由此看来,商务英语教师师资薄弱,“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针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有待加强。

四、我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然后要调查社会的需求,根据相应的岗位制定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河南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及郑州航空港的建设,英语在国际物流、电子商务、涉外接待、国际会展、国际会议及商务洽谈等方面的使用日益频繁,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同时兼顾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同时又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软件的复合型高级商务人才”。

(二)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也必须考虑市场需求,考虑学生未来就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要合理分配语言基础课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学时,强化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构建“强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设计还应当突出技能训练,重视商务实践,从而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艰巨,需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计划。我省各高校当前急需建立一支英语水平高、商务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要达到这个目标,各高校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按计划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战训练,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级商务人员到学校给老师们培训或办讲座。

(四)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和订单培养模式。

我省高校应该抓住中原经济迅速崛起和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这一契机,积极与涉外企业和郑州航空港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开展校企合作,实行校企结合式或订单式人才培养。

1.校企结合式

校企结合式就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融理论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可以达到教室与工作地点一体化、课堂学习与职业训练一体化、理论学习与实践一致。可以建立固定的学生实训基地,或组织学生到涉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商品的进出口流程,进行情景教学,或派实习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商务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

2.订单培养式

订单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用人单位根据所需人才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和学校签订培养协议,并在办学条件、师资、技术方面与学校达成一致,可以与学校合作办学。通过“订单”,企业可以从各高校相关专业获取较为稳定的人才来源,毕业生可以获得一定的企业和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河南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商务英语高级人才,这既是契机,更是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我省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受企业欢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张运霞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曹德春.解析多层次交流需求构建商务英语核心优势[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3).

[2]阮绩智.论中国高校商务专业英语课程设计[A].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严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A].第七届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周聪贤.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2(2).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ESP 英语教学

一、就业形势复杂

温总理9月13日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讲话,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成消除,目前许多国家都面临失业率高企的共同难题,中国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劳动力人口近8亿,每年新进入人力市场的劳动力远远超过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与结构性用工短缺的毛病共存。《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比2008届(85.6%)高1%,但仍比2007届(87.5%)低0.9%。其中,“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非失业率约为91.2%,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约为87.4%,高职高专院校约为85.2%;比2008届有所提高,其中高职提高最多,为1.7%。同时,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四年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目前,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2010年整个宏观层面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1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就业形势的复杂性矛盾会长期存在并日益突出。

二、就业特点、优势和不足

高职毕业生就业总体上呈现“两好两难”的状况:一是特有专业情况良好,通用专业就业相对较难;二是特有专业男生就业形势大好,女生就业过程相对艰难。进入就业市场的劳动力结构,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具有中专、职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劳动力;然后是初中以上学历,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低技能劳动力;再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无技能、高龄劳动力。这三种劳动力占市场比例约为30%∶30%∶40%.而目前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第一种,其次是第二种,三种需求的比例约为50%∶40%∶10%.可以看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集中在技能型人才上。“从总需求上讲,我国确实缺乏技能型人才。”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将达1746万人至2665万人。二是国家的大力扶持。中央财政从2005年开始,拿出100亿元用于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建2000个用于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同时,国家还计划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拿出近180亿元,用于资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前约90%的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三是天然的就业优势。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核心,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很多学校遵循“一年学基础、一年学专业、一年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学生就业不足有:体制下的就业门槛问题,某些不适应人才市场的个别专业,用人单位的歧视性政策等。

三、ESP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相对较薄,个体差异参差不齐;自律意识相对较差,自身发展缺乏定位、。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ESP英语教学是必须的。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ESP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教学途径。ESP英语大致包括:OP/EVP(职业英语),EAP(学术/教育英语)和EST(科技英语)。斯特雷文斯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四个区别特征: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ESP是语言的一种功能的变体,是专门供特定的社会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具有明显的语言专业内涵,是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最终服务于“语言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为学生进一步拓展其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平台,让培养路径朝向外语+专业的复合型方向”发展。ESP代表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完美结合,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转折,即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从通过学习语言本身,进而过渡到通过学习专业语言知识。ESP英语教学是提高高职学生职场竞争水平的必须品。

四、ESP英语教学课程改革探讨

高职ESP英语教学是个新课题。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就业形势日趋复杂,并且会长期存在,市场对细分领域的特有人才需求愈加明显。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这一提法是科学的,提纲挈领,具有先进性,但是缺乏可操作性的细节解读。行动计划并没有预见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周期性,广泛性和持续性,所以这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的复杂性矛盾将十分突出。

高职ESP英语教学课程改革,是相当复杂的,会长时期存在并讨论,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伴随着新的国际环境下的必然产物。课堂英语教学目标大体有三个方面,第一,把英语知识作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第二,把英语技能作为目标;第三,把英语交际能力作为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侧重重点应该有所不同,要求也应不一样。高职英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旨在训练其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对各种涉外局面时语言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体现在其实用性,即英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所学专业应该是密切相关的,且与学习者将来职业环境下的英语交际有密切的联系。因此,ESP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习者学以致用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重“电”轻“教”。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局限性,计算机在某些领域无能为力,如作文评价;对学生没有监督作用,依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能与学生形成情感交流等。课件存在局限性,具有不可移植性,都是事先编好的课件,只适合一定教学环境,对学生有限制作用,难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老师的要求则很高。重教不重学,重科技轻人文。学生会过于依赖技术,忽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举不废,破立结合,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就业形势;高校英语专业;现状;重要性;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而英语的独特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英语人才,满足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成为高校开设英语专业的前提,然而,由于近年来英语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英语类专业出现表面繁荣的景象,再加上许多高校只注重数量,忽视了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致使英语类专业出现消费泡沫的现象,给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认清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现状,了解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是高校英语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英语人才,提高英语专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现状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招聘的门槛越来越高,以前针对性不强、定位模糊的通用英语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于语言专业化的需求,另外,多年的英语教育虽然已经培养出过硬的语言能力,但是,存在着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综合素质较差等缺陷,再加上市场对于工具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减少,给单纯地英语人才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1]。目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英语的强势地位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得能够使用英语工具的人越来越多,同时,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成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强劲对手,而且,由于市场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高端复合型英语人才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另外,从总体上而言,英语类毕业生已经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就业形势,给工具型语言人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得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二、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英语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较低

英语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应该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然而,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高校把英语教学当成简单的传授语言知识技能的学科,没有正确定位综合英语课程,使得学生只能够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不能熟练的运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不能写出较好的英语文章,英语知识面窄、视野狭小、思维能力较低、创新能力不高等,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再加上许多高校盲目扩招,偏离自身的办学方向和英语专业教育的目标,没有合理设置英语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给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2.复合型高端人才成为市场所急需的人才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国际通用语,英语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充当着重要的交流工具,许多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例如旅游、商贸、外交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得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增加,素质要求增高。单纯的掌握一门外语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复合型高端人才成为市场所缺乏的资源[2]。

三、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高校的教育理念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紧跟时代趋势,积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该把”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积极开展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突出专业特色,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高校应该适当增加英语学科范围内的专业课程,增强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2.建立完善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可以较快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高校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设置英语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3.采用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机会和条件,锻炼学生的英语对话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是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必须积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3]。

作者:张婕 董纤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梅小健,曹东辉.新就业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222-223.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范文7

企业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5个问题。问题1的设置用于统计被调查的用人单位的数量。问题2的设置用于调查社会需求。问题3、4的设置用于调查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问题5的设置用于调查用人单位对课程建设的建议。本问卷的设计重在调查企业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及对本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

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数据分析

1.在校生问卷的数据分析

作者调研了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大连商务职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的在校生。发出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7份,有效问卷522份,无效问卷65份。(1)课程设置问题2用来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本题是多选题。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基本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从本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笼统,没有细化岗位需求并形成模块纳入教学体系。(2)课程需求问题3用来调查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方式,本题是单选题。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对课程实训还不够重视。问题4用于调查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需求,本题是主观题,522人都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进行现场实景模拟。问题6用来调查学生渴望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高的能力,本题是多选题。由此可见,学生渴望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3)对课程设置的评价问题5用来调查学生从课程教学中获得的能力,本题是多选题。由此可见,学生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提高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日常英语交际能力,但在商务实操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问题7用来调查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问题8用来调查从自身的认识出发,学生期待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本题是主观描述题,被调查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①按照岗位需求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②强化实训环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③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系统化的商务知识;④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为实训教师,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企业问卷的数据分析

作者调查了山西冠科伟业贸易有限公司、山西龙呈工艺绣品有限公司、中国出口商品基地进出口公司山西分公司、北京克劳沃草业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宝郎贸易有限公司等26家外贸企业和公司。发出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9份,有效问卷381份,无效问卷8份。(1)社会需求问题2用于调查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具体工作。本题是多选题,从问卷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公司工作种类也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具体工作有商务文书及函电写作、商务文稿翻译、商务客户接待、商务谈判、进出口货物的通关与报关、办理进出口手续、商务单证的缮制与审核、签订合同、银行交单议付、订单的分析和落实。(2)能力要求问题3用于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本题是多选题,从问卷的汇总结果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包括日常英语交际能力、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进出口贸易流程操作能力、客户联系、接洽、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各种商务表格、合同、单据、证书、文件处理能力、产品、服务运作及订单落实处理能力、进出口货物报检、报验和报关操作能力;方法能力,包括获取新知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决策判断能力;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问题4用于调查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在校生需要提高的能力。本题是主观描述题,根据问卷的汇总结果,用人单位认为在校生需要提高以下能力:进出口贸易流程操作能力、与客户的沟通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学校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责任心及细致和耐心的好习惯。(3)对课程设置的评价问题5用于调查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本题是主观描述题,根据问卷的汇总结果,用人单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建议:①课程设置要灵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②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骨干为学生授课;③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让教师到企业挂职,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④加强课程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⑤将顶岗实习纳入课程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二)结论分析

1.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有其发展的优势。首先,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比较全面。公共基础课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及就业指导。专业课涵盖了商务流程的方方面面,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其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获得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获得和提高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表明目前德育已充分渗透到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学校不仅教授专业知识,还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及怎样灵活处理问题,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判断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范文8

【关键词】广西高职 商务英语专业 就业质量现状 提升途径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日益加深促使各高校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为国家培养并输送了一批批高技能的外贸人才。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与窗口,也为区内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宝贵的契机。然而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脚步放缓,虽稳中有进,但受到金融危机的震荡,世界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难民潮”所引发的恐怖主义事件频发让国际经济雪上加霜,再加上一些强国的政策干涉等,我国的对外贸易还是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高校的扩招使得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麦可思 近5年来的关于毕业生就业的研究数据显示商务英语专业已不止一次出现在了高职高专黄牌专业名单中,这一看似市场需求高、发展空间大的专业,现今正面临着失业率较高,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窘迫局面。为此,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展开了研究,着眼点主要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实训基地等方面,研究成果大同小异。而且将研究重点集中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问题上,且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成果并未形成规模。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辅以对相关研究对象的访谈及日常教学管理的观察,将研究重点锁定在广西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上,以更具针对性、更独特的视角来研究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该学院专业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二、广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

经调查,该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整体偏低,急需改善。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虽然初次就业率高,但转岗率也非常高。毕业生离校后一年之内转岗1-2次已成普遍现象,甚至有些学生三个月内就连换了3份工作。然而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毕业生换岗位的次数越多,其工资越往后发展相对而言越低。

2.就业地点多在区内私营企业。私企虽然有管理便利,灵活度高、内部发展空间大等特点,但另一方面,相对政府、外企或国企而言,在私企就职也会面临着工作量更大,缺乏成熟的培训制度和机会以及福利待遇不稳定等弊端。

3.专业对口率低,且多数在各行业的基层岗位就职。笔者很遗憾的发现,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中,只有小部分学生从事的是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另外二到三成的学生会选择与英语相关的幼儿教学管理工作,剩余毕业生的就职岗位多为销售、前台接待、客服、收银员、文秘等。另外少数选择在广东求职的毕业生,虽然身处我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仍有小部分人从事的是跨专业的工作。可以说,现阶段该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已经偏离了专业教育“为社会提供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的最终目标,这无形中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浪费。

4.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的满意度低。一方面,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福利待遇低、培训机会少、工作量繁重、工作压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差等。另一方面,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毕业生们存在着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不过关、综合实践能力弱、不能吃苦耐劳、工作不够认真负责以及缺乏忠诚度等特点。

三、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出现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自身的因素。

(1)就业指导部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现今高职就业指导部门在学生就业统计方面普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加之学生不重视就业协议,只求应付了事,从而出现学生初次就业率高的现象。根据笔者自身的留学经验及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国内发达地区和欧美国家的高校一般都会特别设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中心规模较大,人员齐备且分工明确,有专门的心理、职业和法律等方面的咨询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为学生提供面试和制作简历的技巧、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这些就业指导教师大多学历高,专业对口且工作经验相当丰富。中心每周都会向学生的邮箱发送专业对口的求职信息,定期开展就业培训以及及时通知学生招聘会信息等。除此之外,就业指导中心还会给学生印发宣传册子,告知中心地址、作用和重要性,提供简历样本,精彩面试视频的链接等。整个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得相当成熟。相比之下,该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规模不大,负责人员偏少,工作量大,主要从事档案登记、就业数据统计和招聘信息刊登等工作。然而,该校网站上提供的招聘信息更新速度慢,且多与商务英语专业无关,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网站上提供就业信息,多数毕业生表示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就业指导工作对他们帮助不大。

(2)校企合作项目和创业基地未能惠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虽然该校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基地,但由于地理位置一般、宣传力度不大,学生课业繁重以及学校的创业培训力度不足等原因,创业孵化成功率并不高。另一方面,该校的校企合作项目虽有与商务英语专业对口,但由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该专业在校生没有办法胜任企业的工作,企业最终只能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地,对学生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一来,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机会,无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其结果就是毕业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弱。

(3)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足。该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由辅导员或系部专任教师兼任。虽然这些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所学专业多不对口,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心理咨询等相关的就业指导专业知识往往掌握得不够全面,理解得不够深刻,这无疑会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学生的反馈中也能看出多数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指导教师不够满意,认为他们多数喜欢照本宣科,缺乏实际经验,无法满足自身求职所需。学生希望就业指导教师能多提供职业生涯规划、面试和简历制作的技能技巧等方面培训,且一定要加大实践力度,不要光强调课本上的知识。

(4)课程设置与毕业生和市场的需求脱节。毕业生之所以出现忠诚度差、责任心不够且不能吃苦耐劳的现象,说明学校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上力度不够。采访中用人单位也表示希望学校加大职业素养部分的教学力度。虽然该校商务英语专业无论是素质教育课还是专业课都基本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来设置,例如就业指导课,该校总课时为38课时,分三个学年上完,其中课内外实践占20课时,这看似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实际上教师们很难做到在有限的课时里为学生深入的讲解每一个授课内容。很多学生都表示在素质教育课堂上的授课教师多采用死板的教学方法授课,课堂索然无味,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失衡,三年来课上真正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屈指可数,学生兴趣大减,教学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得不到用人单位认可也表明专业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成功的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地基的不稳固必然导致专业技能不过关。2016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教师陈小近的研究成果显示就业市场上最缺乏的三种商务英语人才是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出口营销管理人才以及商务翻译人才。而笔者了解到,广西的外贸行业近两年对国际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结合该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虽有商务英语翻译和市场营销课程,但并不全属于专业核心,且学生普遍英语底子薄弱,对就业形势缺乏认识,培养效果不理想。

2.毕业生自身的因素。

(1)英语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不过关。该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多是农村生源,入学时高考成绩偏低,过半的学生选择该专业并非出于兴趣,且之前接受的英语教育相对落后,英语基础薄弱。通常情况下,当他们还在苦苦挣扎于基础知识之时,教学进度已经到了专业部分,导致大部分学生感到有心无力,最终带着挫败感在学校里漫无目的地混子日。因此毕业后,学生找对口工作的意愿并不强烈,导致专业对口率低。

(2)自我认知能力差,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多数学生几乎整个学生生涯都是被身边的人看成是问题学生,所以他们内心深处有着很强的自卑感,遇到别人的否定他们会有很强的反抗意识和行为。他们不清楚自己擅长的是什么,不足在哪里,对未来充满迷茫,加上不认真接受就业指导培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转岗率高。

(3)学习意识和危机意识淡薄。90后的高职生大多强调个性,紧跟潮流,但由于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身边也是相同际遇的人,相对本科院校而言,缺乏非常优秀的同龄人做标杆,因此他们往往没有学习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多数学生只有到考试时才会临时抱佛脚,这无疑对他们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有害无利。其次,他们也不了解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总觉得考过英语B级就可安心毕业,俗不知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至少要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更何况自己是科班出身。有些相对出色的高职毕业生,本身获得了升本的资格,但却因为缺乏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自动放弃了升本名额。

四、提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1.优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是一个全力全策的过程,需要学院领导、相关行政部门、系部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专任教师等层层监督、层层关怀、层层把关,才能切实改变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笔者就十分认同王星远在2013年的研究中提到的“三师型”教师的说法。他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除了在英语语言文学和国际贸易领域上要具备能力外,还需要拥有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的经费,不光是让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培训,所有一线的教辅人员也都有学习的机会。另外还要多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如人力资源总监、高级职业生涯规划师及心理咨询师等来校开讲座。除了引进来,我们也要走出去,向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成功的高校学习,借鉴经验,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专兼齐优的学生就业指导队伍,使其全员化,专业化。

2.学校就业部门应加大就业信息宣传力度。该校的就业部门应该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就业指导中心,加大对自身部门和就业信息方面的宣传,可以通过分发宣传手册、向学生个人账号或者是邮箱发送信息等形式,特别是要及时、准确、对口的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增加就业单位,办活校园招聘会,保证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多给学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讲座,多开展就业技能方面的比赛,如简历制作比赛、面试比赛及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对每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满意度调查,不断完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3.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创业培训力度。该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结合学生被动选择商务英语专业以及近年来毕业生选择幼儿英语教师作为就业岗位的趋势逐步上升,可以将校企合作潜在对象主要锁定在对外贸易和幼儿英语培训这两个行业上。此外,可以考虑与学校周边社区合作,长期开展英语志愿者服务活动,例如教社区儿童英语、为社区播放英语电影以及举办小型的英语联欢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提升全民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创业方面,学校应该多为创业学生提供有关工商注册、财会、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消费者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以便提升创业孵化成功率。

4.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该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考虑增加国际电子商务和国际商务谈判等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且专业任课教师必须狠抓学生的英语基础,还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努力培养出应用型的英语人才。在素质教育课方面,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上要增加更多课时,让毕业生的专业和为人都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另外,鉴于90后的学生更偏爱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的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师、贴近他们学习生活的案例及互动式的教学氛围等,无论是素质教育课还是专业课的教师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喜好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

5.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教师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用心寻找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也不要过分苛责他们的缺点,协助他们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使他们树立信心和目标。同时要及时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适当营造危机意识,既要避免他们好高骛远,又不能过于迷茫自卑。督促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多参加学术活动,增强实践经验,鼓励他们升本,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

五、 结语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学校的声誉、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兴衰。要想改变高职商务英语黄牌专业的现状,单凭一方之力是无法达成的。只有各方都齐心协力,才能让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质的飞跃,广西的商务英语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近.高职院校外语类跨境电商人才就业能力匹配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7):85-87.

[2]傅微.就业市场下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2013(3):75-82.

[3]雷玉梅.制约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2016(3):212.

[4]黎士军.我国高职院校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4:1-55.

[5]刘爱英.贴近市场办学,提高就业质量――广西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24):104-108.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范文9

关键词:就业状况;培养机制;择业观;解决办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英语作为一门热门学科和专业,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其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稳步提升。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呈逐年增长态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学术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些都从客观上形成“英语热”现象。然而随着全球金融风暴、国际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影响,我们不得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性就业形势。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99万,同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近15倍。受其影响,2013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0.8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53.9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6.9万。面对史上最难的“毕业季”与“就业潮”,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让人担忧。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及社会满意度如何,如何在此基础上调整与修改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以适应当前市场化需求等等,成为了我们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针对河北省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状况调查研究为基础,重点调查和分析了河北联合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设计共包括四部分内容,即个人信息;对工作的期待;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在求职或就业中的感受;对所学专业教学及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建议。本次问卷调查是于2013年4月初进行的,主要的调查对象是近两年我校(河北联合大学)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的研究生,其中包括已毕业的2009级硕士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2010级硕士研究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48份,总有效率为96%。

除了问卷,利用访谈总结出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要求,了解采访已就业学生的工作情况与工作心得。调查结果结合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以及当前的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对比英语专业研究生对未来就业发展的期望分析,以及就业单位和用人单位对所需求人才要求之间关系的差异。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能提升、推动创新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进一步的认清新形势、找准定位,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期待选择及现状对比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比较倾向的单位是党政机关(24%),金融单位(18%),国企(18%),之后是科研高校与三资企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0%,后面的选择其他教学单位占3%。为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就业期望和现实存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与差异,笔者对他们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已经毕业后就业的河北联合大学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中,在国企和金融单位就业的比例为17%和18%,在科研高校和三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为10%和9%,在党政机关就业的比例仅为5%,这与之前调查中所期待的24%相差甚远。另外,有37%的硕士毕业生分布在其它的私企、民营等单位。此外,之前有10%的学生选择为自主创业,但就业时真正选择的为0%。(见表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省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流向还是政府机关、国企、高校和三资企业等,而且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比重呈逐年上升势头,特别是选择金融业单位的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逐渐增多,这就说明近年来,社会对英语或其他专业研究生的需求与方向,由学术研究型向社会实用型的过渡转变。特别是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近几年的世界经济走势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严重。对外贸易出口、外商合作等企业减少,甚至倒闭,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另外,有很多银行业、金融业、外资商务业等其员工也面临着削减或失业的危及,更谈不上对其他别的专业需求了。一部分需要外语专业人才的单位更是为了节省成本,会聘任一些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非专业的本科生或职业院校学生,这使得本已严峻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堪重负。

二、阻碍和制约我省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因素及影响

1、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与培养方法的欠缺

当前,绝大多数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单位一直采用传统的“语言+文学”型学术性教学培养模式。以我省高校为例,在仅有的5所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单位中,有4所只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而且,从专业方向分析来看,大部分课程设置侧重于语言学和文学理论,多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级应用型教学法等,学科应用、学科创新等课程较少。这就会造成学生步入社会后,用人单位与学校培养的人才之间的需求矛盾越发凸显。另外,在培养方法上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特点、个性和自我发展空间,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得不到积极调动,以至于在求职市场中没有竞争力。

2、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背景限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们对学习英语的意识逐渐提高。现在的英语教育已普及到千家万户,成为热门的公共教育。学习英语也成为了幼儿的启蒙教育,其热门程度甚至超过了之前的美术、音乐、舞蹈等。而且很多幼儿园或早教机构都开始教授启蒙英语,这使得学习英语的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现在的英语不仅是“工具”,而且是一种时代需求的技能,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够自如地应用。以我省高校来说,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下,导致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运用技能及实践能力高于英语专业学生。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工作而言,英语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项技能需求,其目的是辅助主要工作及方法,与对外资源交流、谈判、合作,达成需求目的和效益,来实现共赢。就这些用人单位而言,如在所学专业基础上再熟练掌握英语的实用技能,可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之作用。所以,这使一些用人单位对实用英语要求较高,能满足工作需求就可以。这就导致公司对纯粹学习英语、研究英语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减少,从而促使当前英语专业研究生就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3、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其他专业研究生的择业观差异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其他专业研究生在择业观的对比上也有很大差异。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普遍对就业常持有一种高期望的心态,有时甚至固执,可谓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一心只想寻求与自己专业对口、薪水高、发展前景广阔、各项待遇优厚的单位。殊不知,经验与经历是无形的财富。一蹴而就的心态只能换来就业的失败与苦恼。

本次调查显示,选择收入高低的比例最大占35%,其次是选择发展前景的比例为30%,选择个人兴趣的为12%,选择社会地位的高低和离家远近的分别占8%与6%,选择其他的占9%。根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其他专业研究生的择业观差异和居高不下的就业预期与不容乐观的就业现实形成了巨大发差。这也是当前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就业中面临的供需失调的根本问题所在。

三、解决办法与对策研究

1、实行宏观调控,推进就业宏观经济政策,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作为政府应实行宏观调控,制定和推行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促进就业继续增长的主体平稳。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协调疏通各种就业渠道,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另外,各类用人单位应认清形势,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可行的积极化解各种消极因素给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根据实际,科学有效地制定人员聘用方法及规则,坚决杜绝性别歧视和人才高消费。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改进培养方法,逐步完善体制保障

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知识结构单一、培养目标及方法滞后,导致高校的教学质量呈下滑趋势,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再具备优势。作为就业前景并不看好的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观念,从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技能、提供对口兼职工作等多层面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竞争能力。另外,培养单位还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改进培养方法,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鼓励创新型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体制保障,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领域和专业功底,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更新就业观念,科学合理择业,积极改善调整职业定位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被选择者,就业意愿和就业现实的矛盾突出。因此要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科学合理择业。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应积极改善和调整职业定位,放下高期望与高眼光,脚踏实地的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有效地就业意识与方法。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就业意愿转变的重要性,可以考虑从门槛低、综合要求较为宽松的单位或基层岗位做起,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再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和实现更高价值的岗位;要认识到获得就业才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根据现实情况和个人特点的综合因素考虑择业,将有助于谋划理想职业。

参考文献:

[1]江华.影响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及解决途径研究[J].科技信息,2009(17):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