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4:58:54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园林动物;象征意义;文化动物;动物文化

迄今学术界研究中国古代园林动物问题者不多,研究园林动物写意问题者更乏其人。笔者曾经研究过中国园林动物的变迁史,认为在明末清初园林动物呈现明显的写意化趋势,并认为动物是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之一,它们给园林平添无限生机与活力,是中国园林真正具备了返璞归真,自然天成的意境,也成为古代园主人财富、地位和权势的象征。这些认识随着笔者园林动物研究发展而不断深化,需要纠舛补缺,丰富完善。譬如园林动物的写意手法就有状写、比附、象征、寓意、点题等技法,形式多样,兴味盎然。园林动物的象征性是通过某种园林动物的具体形象对某一特定的意义以寓意的形式表达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它不是园林动物本身固有的东西,而是人类的一种生动含蓄的理性思维,使人们高尚思想情感的表达。莺其鸣矣,求其友声,愿借贵刊与同仁商榷。

一、中国园林动物象征性的由来

中国园林动物象征性是在中国得天独厚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长期作用下,吸收各民族动物文化之精华逐渐完成的。它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盛于唐宋,成熟于明清。

(一)君子比德思想是园林动物象征意义的基石

春秋战国时期君子比德思想非常流行,上至宫廷雅乐,下到民谣俚语,人们皆从伦理功利的角度认识大自然,认为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木鸟兽等物质都有和人的道德品质相类似的特征,从而采取比兴等方法把自然物加以人格化。以动物比兴为例,《诗经小雅鹿鸣》以周王在宴会上祝酒的口气抒写,反映了周王宴会群臣、宾客的盛况,阐明和强调了君主需以诚意对待贤臣和嘉宾,则群臣尽忠、国运兴盛的道理。开篇以鹿比兴君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明君主也有像鹿类一样相呼共食、和睦群处的诚恳之心,举行宴会,盛情款待群臣嘉宾。《诗经召南鹊巢》反映了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情景,通过鹊巢鸠占这个动物生活趣闻抒发自己被遗弃的不平,谴责负心汉子。“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辆御之。”以喜鹊比喻辛苦持家的弃妇,以斑鸠比喻坐享其成的新妇,形象生动,爱憎分明。《诗经》中以动物比兴的还有,《关雎》、《螽斯》、《麟之趾》、《草虫》、《羔羊》、《相鼠》、《鸱鸮》、《鸿雁》、《黄鸟》、《伐檀》等等,由此可知,以动物作为比兴的材料早在先秦就蔚然成风。

这种时代风气当然影响着园林动物的发展,人们在园林设计和观赏中开始注意园林动物配置,通过动物形象、习性与人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诗经小雅鹤鸣》载:“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箨。他山之石,可以为错。”描写了一座偏僻寂静,幽深空旷而美丽的园林图景,这里擅山水之胜,有沼泽、湖泊、岛屿、山峦等地形地貌,森林蓊郁,落叶满地,鹤鸣鱼跃,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可以加工玉石的磨刀石。其中的鹤、鱼皆暗示那些去国还乡、徜徉山水而自得其乐的隐士。《诗经大雅灵台》载:“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翮翮。王在灵沼,於牣鱼跃。”这是西周沣京皇家苑囿出现的场景,当周文王信步苑囿中,许多肥美的鹿群毛色光亮润泽,静静的伏在绿草丛中,不惊不扰;纯洁的白鸟羽毛健美而丰满,在蓝天展翅飞翔;池沼碧泊荡漾,满池的游鱼不时地跳出水面,发出清脆悦耳的戏水之声。揭示了一幅文王与民同乐的升平景象,其中的麀鹿、白鸟、游鱼分别象征着和睦相处的群臣嘉宾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平民百姓。

有唐以降,园林动物摆脱了原来那些功利实惠的对比而上升到写意化的高峰。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牧的“鹤鸣山苦雨,鱼跃水多风”,黄庭坚的“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柳永的“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使园林动物象征性同人类远迈志向和高雅情怀融合一体,为中国园林写意化平添了无穷魅力。

(二)宗教信仰为园林动物象征性披上一层神圣光环

佛、道二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中深得世俗欢迎的代表性宗教。在宗教天国中有许多动物徜徉,既有凶猛异常的老虎、狮子,又有和善可爱的鹿、鹤,还有教内创造的怪兽,它们分别担负着传教、布道、护法等义务。人们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同时,也就接受了这些动物的神力。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唯我独尊,作狮子吼,群兽慑服。”由此,人们将佛比喻为人中狮子,佛说法称为“狮子吼”,佛座称为“狮子座”。《玉芝堂谈荟》载:“释家以狮子勇猛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潜研堂类书》载:“狮子为兽中之王,可领百兽,具有护法辟邪作用。”又载,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作协持,专司智慧,文殊菩萨乘骑的狮子也是护法的象征。

佛教是“像生教”,有许多具体的崇拜对象,如孔雀象征菩萨,狮子象征法力,白象象征降生,鹿象征法轮。佛教寺院的建筑装饰中有许多形象生动,各司其职的神兽,如把狮子装饰在佛座上或香炉脚部以象征聆听佛之说法,有时也将另类动物猊侍立于佛像前听佛说法。《升庵外集》载:“金猊形似狮,立于香炉。”唐以降,实行三教合一,狮子听说法也被道教采用,常用作香炉、香案、神座、神龛的装饰。道教奉龟蛇(玄武)、朱雀、青龙、白虎为“四大神”。道教称玄武为真武大帝,所奉造像,多有龟蛇在旁。龟蛇象征长寿,权威和地位。白虎,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道教借以象征尊贵、威武和法力,往往用作保护神。常见道观山门旁蹲着的两大仙兽,左为青龙,右即白虎。青龙采用中国传统图腾“龙”的形象,《尔雅翼》认为,龙头似蛇,角似鹿,眼睛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闻一多《伏羲考》认为,龙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毛,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鬃。朱雀也采用中国传统图腾中“凤凰”的形象,《宋史符瑞志》载:凤凰蛇首麟后,鹤颡鸳腮,龙纹虎背,燕颔鸡喙,骈翼孔雀后,毛羽五彩具备。表明龙凤皆具有多种动物特征,是从各种动物图腾中取其代表性特征,有机组合起来的圣洁偶像,实际反映了民族大融合过程中各部落的共同利益,代表各种族集团的共同心理。道教采用龙、凤图腾符号,除有象征龙凤呈祥之意,亦有和谐自然,睦邻万物之真趣。另外,据笔者研究,[1]北宋类书《太平广记》从418卷到479卷保存了大量的动物文献资料,其中许多出自佛藏道藏,反映人兽和谐,众生平等,民胞物与等主题,宗教信仰为园林动物象征性披上一层神圣光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天人合一理论使园林动物象征性理性化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无论是黄河中下游的小米文化,或者江汉的大米文化,无一不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很早就关注自然环境,强调天人关系。三代时期,人们完全受制于自然力,无力与自然力抗衡,于是形成早期“天命观”。从动物方面表现出人类对一切动物崇拜、敬畏或恐惧。春秋以降,礼崩乐坏,“天”(自然环境)已从绝对控制地位下降到因人的行为而改变的地位。孟子鼓吹“性天同德”,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而宋儒理学提出的“天道性命之学”标志着天人合一理论的最后完成。中国传统哲学在天人合一认知中都强调自我体验,自我知觉,自我超越,儒家倾向于把自然人化,是伦理道德本体化;佛道界倾向于把人自然化,是超伦理的“自然”变成人行。理学实现了三教合一,认为人与天和其德,同其体,因此,人只要格物致知就能穷尽天地万物之理,最终实现人生的崇高理想和价值。

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人是万物之灵长,万物皆有人性。以园林动物为例,明清时期的各品级官员的服饰补子均采用一种动物图案为标志。文官以鸟类图案表示,从一品到九品依次为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鸳鸯、鹌鹑、绶带鸟;武官则以兽类图案表示,从一品到六品分别是麒麟、狮子、豹、虎、熊、彪,七八品均是犀,九品为海马。这些种类不同的动物象征着特定官员的品德和能力,如鹤在古人心中有德、寿、雅、逸的品质,其才华超凡出众,是太平、吉祥、嘉瑞的象征,作为文官之首,正所谓“一品当朝”;可以证明,在理学思想的支配下动物与人性相融糅,使园林动物象征性最终理性化。

(四)传统的风俗习惯使园林动物象征性世俗化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利用各种动物已实现避凶就吉、趋利辟害的风习,《诗经魏风硕鼠》载: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表达了人们远离盘剥,追求自由舒适的心声。《诗经周南螽斯》载:“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表达了人们渴求多子多孙,家族兴旺的心愿。秦汉以降迄至明清,这种风习不断传承弘扬,人们往往把健康长寿、吉祥幸福、多子多孙、官运亨通、财源滚滚、五子登科、风水佳穴等作为追求的目标,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如屋顶建筑装饰鸱吻、海马等鸟兽用以消除火灾;婴儿满月后戴虎帽,穿虎鞋等用以为孩子辟邪、驱疫、纳福;铜镜背面饰以鹤、鹿、龟,寓意福禄寿;布置洞房常用鸳鸯灯、鸳鸯烛、鸳鸯被、鸳鸯枕、鸳鸯鞋等为新郎新娘祝福;民间剪纸丹凤朝阳,鸳鸯莲子,仙鹤图,鱼龙呈祥,三羊开泰以及民间年画、文人花鸟画等,[2]以动物图案寓意美好祝愿者不胜枚举。这种风习对中国园林动物象征性必然产生普遍影响,从而使园林动物象征性世俗化。

二、中国园林动物象征意义表现手法及主要内容

综观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或陵寝园林中的动物象征性表达手法,主要有三种:其一,以纯粹动物或动物组合寓意,如: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当年麋鹿成群,寓意优待各民族王公大臣,巩固民族团结;鹤与鹿组景,寓意鹤鹿同春,江山万年。其二,以动物与其他园林要素或背景组合寓意,如:北宋林和靖在杭州西湖中的孤山植梅养鹤,自称梅妻鹤子,寓意人格的超凡脱俗;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常见的池塘莲花,岸边鹭鸟饮啄,构成一幅绝妙美景,寓意“一路(鹭)连(莲)科”,企盼连中科举。其三,以建筑、建材等虚拟动物,或以动物绘画、装饰艺术寓意,如:北方园林的代表作萃锦园(恭王府花园)中的蝠河、蝠厅,分别把水体和建筑物设计成蝙蝠形状,象征幸福吉祥;皇家园林中石狮、铜龟铜鹤等雕塑象征皇权一统,万寿无疆;文人园林中常见的濠濮观、濠濮情等反映水生动物的绘画,以庄子、惠子濠濮观鱼自比,寓意隐居生活的安然悠闲,自由快乐。

从表现手法看,中国古代园林动物在人的支配下,不断从动物向人的方向转化;而从表现内容看,人们假借园林动物来反映高尚的品德情操,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丰富的生活情趣,象征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一)借园林动物反映高尚的品德情操

在古人眼里,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也具有人一样的品德情操,如黄牛任劳任怨,春蚕终生奉献,蜜蜂勤劳无私等等。古代造园家效法这种方法,借园林动物反映园主人高尚的品德情操。如古代园主人常借孔雀以表达高尚品德,孔雀曾有九德美誉,这就是“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3]孔雀还被称赞为“行则有仪,飞则有次,动不失法” ,[4]是大贤大德的象征。锦鸡有五德,《韩诗外传》释曰:“头戴冠是文,足搏距是武,敌在前敢斗是勇,见食相呼是仁,适时是信。” 因此,锦鸡也是园林中常见的动物。再如,仙鹤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是高雅纯洁的象征,一琴一鹤寓意为官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故文人园林常有白鹤徜徉其中,所谓“亭前放鹤,溪上垂纶” ,[5]以暗喻自己清纯高洁、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喜爱华亭鹤,北宋文学家李防常常养鹤于园,林和靖更有“梅妻鹤子”的美誉。其他如虎有王者风范、仁智之德;鹿形体矫健,天资聪颖,性情祥和温顺,是才子佳人的象征。

(二)借园林动物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利用园林动物形象、名称或动作行为表达某种哲学思想,也是古代园主人常用的手法,人们借此创造许多景观表达不同的人生哲理。鹰是古代园林常见的动物,历代都有很多鹰师专门驯化鹰犬。由于鹰之性情威武、凶猛、奋击,决云凌霄,翻翮长空,雄飞万里,所谓“清霜初肃,鹰扬隼击,青霄凌厉” 。[6]表明鹰不仅为英雄豪杰称道,也为园林家所赏识。又如雄鹰栖息于松林、山石之上,构成一幅绝佳写意的画面,它可以象征园主人的精神如青松长存,意志如磐石坚强。又因雄鹰高飞,眼疾,寓意有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的意境。在园林堂屋常见装饰有“雄鹰图”,或以雄鹰翻翮在苍茫的云海之上,蕴藏鹰击长空,志在千里之意;或以雄鹰挺立在波涛中的江渚礁岛之上,寓意身处险恶风浪之中而独立潮头,作时代的弄潮儿,表现那些仁人志士豁达远迈的人生境界。其他如骆驼象征任重道远,海鸥象征搏击风浪,燕子象征春到人间,鱼龟象征沧浪濠濮等等,都涵蕴着特定的人生哲理。

(三)借园林动物表现人们的生活情趣

动物的名称、形象、行为有的符合人类的生活情趣,心理习惯,为人们的生活平添情趣,古代造园家也采用这种动物文化现象已满足人的生活情趣。蝙蝠是园林中常见的观赏动物,因趾间及前后趾与尾之间有薄而宽的膜,形如鼠身而长出翅膀,能飞翔,故称“飞鼠”。古人利用“福”与“蝠”同音,便以蝠寓福,给蝙蝠引申出许多吉祥意义。这种文化现象也成为园林写意摄取的对象。在某些园林中,把建筑外形设计成蝙蝠形状,寓意福气满堂;门楣上雕刻蝙蝠象征福气盈门。理水时把水体设计成蝙蝠形状,寓意福如东海。如果蝙蝠在庭院、林地、花丛中翻飞,在园主人眼里又是一幅幅“福音频传”或“盼望佳音”的写意构图。园林厅堂中常见悬挂的装饰图案——五只蝙蝠合围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尚书 洪范》将五福解释为“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表现了中华民族对福的宽泛认识。园林建筑的装饰图案中类似的还有许多蝙蝠与如意,蝙蝠与寿桃,蝙蝠与钱币等组成的福寿图,形象表达了人们追求自己的生活幸福长久,吉祥如意的浓郁情趣。又如园林水体中常见到成双成对的鸳鸯游来荡去,鸳鸯古称“匹鸟”,水栖时成双成对,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颈而眠。如其一丧偶,则另一鸟不再婚配。这种动物生活行为如同当时社会生活中夫妻恩爱情景,因而被造园家吸收利用,在一方湖池配置鸳鸯戏水景观,但见碧绿的水面上倒映着彩霞般的鸳鸯,或交颈嬉戏,或窃窃欲语,雄游雌随,形影不离,鲜明的表达了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传统美德。另外,园林中放飞绶带鸟(白头翁)也寓春光长寿,白头偕老,白头富贵等意。

(四)借园林动物象征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采用园林动物中那些形态独异、威猛无比,甚至以幻想中的图腾动物表现人类崇高的远大理想和追求也是古代造园家常用的方法。中国早期蓄养动物的囿中本没有狮子,狮子原产非洲、西亚,由于秦汉帝国的巨大震撼力,加之丝绸之路的开辟,那些国家的使节才把狮子作为方物进贡到了中国。狮子来到中国,就成为百兽之王,因其吼声响亮,凶猛异常,又神态威武矫健,成为神圣、正义和不可战胜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广泛地运用。用于陵寝园林时,往往以石雕的神兽形象出现,具有守护、避邪、镇墓作用,表达人们对死者安危、超度,对生者吉祥太平的追求;用于皇家宫苑时,或者养雄狮于林园,或者将狮子雕刻成各种造像小品,狮子则成为帝王化身,有王者风范,象征国家一统或定天下于一尊,表达人们对国泰民安及太平盛世的憧憬和追求。在天安门前后有一对造型各异的华表,华表的顶端都有狮子的雕像。前华表朝南,人称“望君归”,后华表朝北,人称“望君出”,二者意义相反。前者寓意皇帝外出时间不要太长,应及时归来管理朝政,朝廷不可一日无君;后者寓意皇帝不要贪恋后宫美人,应走出宫苑,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以江山社稷为重。可谓殊途同归,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政治清明及太平盛世的期盼。另外,古代皇宫殿阶前往往陈列有铜龟铜鹤,陵寝园林四面的青龙、白虎、朱雀(凤凰)和玄武(龟与蛇的合体)四众神兽,都用以象征江山万年,国祚长久,万寿无疆等意义。

三、中国园林动物象征文化的现代价值探讨

(一)作为中华民族形象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在现存皇家园林中常常可以发现许多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动物文化,如门窗、墙垣、水池、亭台楼阁等建筑物上的龙、凤雕刻、壁画或造像。它们曾经不仅是皇家地位、权势、财富和精神的象征,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封建专制皇权一去不复返,作为皇家地位、权势、财富和精神象征的园林动物文化也随之熄灭,而作为民族精神的园林动物文化弥足珍贵,值得弘扬光大。动物界本无龙、凤,它们分别是各种动物形象的复合体,是我国原始时期各个部落图腾的有机组合。研究表明,龙凤是中华民族形象和精神的代表,是中华民族不断融合壮大的历史反映,龙凤呈祥,龙凤合一,成为中华民族和谐凝聚、繁荣昌盛的象征。[7]因此,园林动物中的龙凤文化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价值。另外,还有许多园林动物身上也具有我们民族倡导的某些高贵精神追求。如,园林中的狮子象征护法、镇邪,不畏权势,是真理和正气的化身;园林中的老虎象征驱邪、诚心和祥瑞,有仁义礼智信等大家风范;锦鸡是繁荣昌盛的象征,是天下太平、吉祥的标志。园林中的大象,象征刚健宽厚、江山稳固和万象更新,是国泰民安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厚爱。

(二)助教化、兴人伦,移风易俗的作用

中国园林动物无论是自然物态的或是文化形态的,在今天看来都是真善美的化身。园林动物象征文化反映的避凶就吉、太平昌盛、光明前途、崇高理想、夫妻美满、箴言哲理、情操雅趣等,都表达了我国人民孜孜不倦的对真善美的追求。随着近代西方文明的输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汹涌东进,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使人们的文化心态失衡。只知道外国园林中一丝不挂的美人雕塑,却不知中国园林中自然天成的写意动物。有人只想索取,不想奉献;有人利欲熏心,追逐腐化;有人道德沦丧,毫无诚信。因此,呼唤人们关注园林动物,发掘园林动物文化信息中潜藏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可以起到助教化、兴人伦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三)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培育关爱动物的人文环境

我国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环境多样,曾经拥有广大的森林植被与江河湖泽,古往今来,先民们与数以万种的动物相互依存,创造了高度发达的传统动物文化,而园林动物独具特色,是传统动物文化的优秀代表。透过若干园林动物象征意义所表达的信息,令人完全融合在自然界而不分彼此,人与动物心灵相通,利益攸关,反映了佛道儒一贯提倡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基本精神。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园林也步西方园林之后尘,建立了专门的动物园,实际上把园林与动物截然分开,使动物的生存环境远离自然而贵族化,因而繁殖能力锐减,生存能力消失。另外,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日趋严重,加之人类恣意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猎捕各类动物,造成大量动物迁徙异常,灭绝或濒临灭绝。

因此,加强园林动物的象征文化研究,树立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理念,仍然有重大而深远的生态意义。要善于挖掘、利用古代园林动物文化资源,揭示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唤醒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意识。让人们在观赏园林动物文化的过程中,不但体会到园林动物的观赏游乐价值,也逐渐体会到它的写意价值和生态价值。从而使园林成为培育关爱动物的人文环境。

(四)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借鉴价值

以园林动物表达人们的精神追求是中国古代园林对人类园林文化的重大发明和贡献,迄今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观赏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虽说时展,古今游憩环境不同,人们的社会心理、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同,可能对园林风格产生较大影响。但是,追求园林景观的赏心悦目,怡情释怀,并能得到高尚精神的陶冶,应该是古今人们一致的追求。孔雀开屏,鸳鸯戏水,能令人赏心悦目,驻足不前;虎啸猿啼,鹿鸣鹤舞,尽显天然野趣,令人回归自然,流连忘返;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众多园林动物文化方面长期形成的有关真、善、美的共识,仍然能够令人鼓舞,催人自新。因此,将园林动物作为造园要素纳入园林规划设计之中,并能够科学借鉴传统园林动物文化中的象征艺术,相信中国园林必将焕发青春,成为风格独具的世界一流园林。

参考文献

[1] 郭风平,赵忠,邓瑾,等.太平广记反映的中国古代森林文化[J].世界林业研究,2006(3):44-52.

[2] 郑银河,郑荔冰.中华传统吉祥纹样画谱[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58-116,224-243.

[3] 黄怀信.遗周书校补注释.常训解第三[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4] 李昉.太平御览930卷引南越志[M].夏剑钦点校.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5] 吴泳,沁园春.唐宋词汇评两宋卷第四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036.

[6] 袁去华,水龙吟,国学网.尹小林整理,全宋词[M].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2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分类

(一)白玉藏刀的主纹

白玉藏刀装饰主纹是指刀柄、刀鞘的装饰上的主体装饰纹样。白玉藏刀装饰主纹在各种不同的白玉藏刀上有不同的装饰主题。白玉藏刀从尺寸规格上分为长刀和短刀。第一,白玉长藏刀,两尺多长,刀鞘主纹装饰多为吉祥八宝纹、七珍宝、和气四瑞、双鹿、火焰宝、金刚杵和莲花等。白玉长藏刀的刀柄造型多采用如意云型和神兽头型、鹰(雕)头型造型。白玉长藏刀正面的宝石镶嵌基座为单层莲花型。第二,白玉短藏刀按使用性别分为:男式藏刀和女式藏刀。白玉男式短藏刀有两种;一种长40厘米左右,也称为腰刀。刀鞘正面主纹多为虎、狮、鹞鹰、龙、鹿、鹏、莲花、七珍宝、火焰宝、和气四瑞、卷草纹、饕餮纹和海水江崖纹等,背面主纹有狼、兔与卷草纹等。另一种白玉男式短藏刀长10厘米多,也叫小刀。其刀鞘正面主纹装饰錾刻有卷草纹和龙纹,背面主纹则为卷草纹。以上两种白玉男式短刀刀柄和刀鞘上还常有奔跑回首状或回首静卧状鹿纹。白玉女式短藏刀也称为白玉女式堆珠翘刀,其装饰主纹则是卷草纹。卷草纹(又称“唐草”,藏语称“甘青”)是白玉女式短藏刀中最普遍使用的装饰纹样,主要用于它的刀鞘正面和背面主纹装饰。

(二)白玉藏刀的底纹

白玉藏刀的底纹(也称地纹),是指衬托主纹的辅助纹样,与主纹协调一致,起丰富装饰的作用。白玉长藏刀底纹使用龙纹、鹞鹰、法螺、七珍宝、和气四瑞、卷草纹和鱼子纹等搭配。白玉男式短藏刀的底纹大片使用卷草纹和鱼子纹。白玉女士短藏刀正面底纹为卷草纹镂空的纹样,背面底纹为鱼子纹。鱼子纹(又称珍珠地)是由錾花工艺制作的密集的小圆圈纹样。

(三)白玉藏刀的边纹

白玉藏刀的边纹是白玉藏刀边沿与厚度的装饰纹样。其纹样多为藏族传统的网形纹、菱形纹、水纹、雍仲纹和汉族的回纹、城墙纹(也称“丁”字纹)等几何化纹饰构成二方连续纹样带,装饰白玉藏刀刀柄和刀鞘的边沿与厚度。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艺术风格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在各种形式因素、多样排列组合以及多种装饰材料、技法的不断融合、传播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与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

(一)分块装饰与密集装饰相结合

白玉藏刀的装饰纹样突出表现在刀柄和刀鞘上。其刀柄和刀鞘以分块装饰与密集装饰为特色,分块中区块连着区块,每块装饰区域内花纹层层密布、构图对称、布局整齐、密而不乱、整体协调一致。如白玉男士长藏刀刀柄分成三块,块面大小从柄端依次向下减小,每块上布满了密密的卷草纹和动物纹样。白玉男士长藏刀刀鞘正面主纹区域多分为横向三排或一排纹样布局。刀鞘底纹区域横向分成三排,中间区域稍大,两边稍小大小相等,成对称排列;底纹区域纵向多分为三块长方形连接,中间小,上下大,成对称式。每个区域的底纹装饰带密集的花纹上还装饰有凸出的主纹,纹样多种、密集而丰满。白玉男式短藏刀刀柄、刀鞘纹样布局多分为三个区块。刀柄纹样以阴槽錾线分成三分:一种刀鞘纹样由三组纹样构成没有明显的分割线,形成隐形的三段式构图,狮、鹞鹰和龙纹依次排于刀鞘;另一种刀鞘纹样明显分成三块,每个区块成长方形,以阴槽錾线分隔开,注重比例与均衡,每个区块花纹层层密布。白玉女式短藏刀刀鞘纹样以鳄鱼皮把装饰纹样分成两块三段,鳄鱼皮两边的卷草纹连绵不断、枝繁叶茂。无论白玉藏刀刀鞘和刀柄的装饰纹样怎样分割布局,最终刀的各个部分装饰纹样相互衬托,凹纹的装饰带精细、纤巧、华丽给凸纹突出体的厚重、敦实、体感增添了风采,整把白玉藏刀在严谨的节奏和悦目的比例中,将多种繁茂的装饰纹样集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体现出分块装饰与密集装饰的完美结合。

(二)多层次空间装饰,突出凹凸变化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主要采用凸花、凹花、镂花和宝石镶嵌工艺等,这些装饰纹样形成多层次空间装饰效果,高低错落、凹凸变化、主次分明。特别是白玉男士长藏刀正面刀柄和刀鞘上镶嵌有高高突出于所有纹饰的各种宝石(珊瑚、松耳石、玛瑙、九眼石),第二层次才是由一个个单体的高浮雕凸花凸显于阴线錾刻的凹花底纹之上,即使是底纹之上的阴线錾刻的凹花浅浮雕錾刻纹样,也是依照纹样主次按高低不等、深浅不一、粗细不同的层次装饰。白玉女式短藏刀装饰纹样的立体层次也很突出,除了高高的宝石镶嵌外,在镂空的底纹上还采用旋转堆高的卷草纹,底与纹形成凹凸有致,虚实相生的多层次空间。对于这些精妙雕刻所产生的多层次凹凸变化的空间追求,成为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艺术准则。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审美造型,实为青藏高原凹凸多变的地形地貌的艺术反映。

(三)装饰材料多样,装饰技法多种

白玉藏刀主要纹样装饰材料有纯银、白铜、黄铜、紫铜等金属,还有珊瑚、松耳石、玛瑙、九眼石等宝石。多种装饰材料的自然色泽白、黑、黄、蓝、绿、红等色相互映衬,显得富丽堂皇。白玉藏刀装饰纹样造型多采用高浮雕凸花(藏语称“布尔擦”)、浅浮雕錾刻雕花(藏语称“江木擦”)、镂空雕刻(藏语称“锥擦”)和堆花工艺等,多种雕刻工艺融于一体,精彩纷呈。白玉藏刀装饰纹样在装饰手法上还采用宝石镶嵌和镀金等。宝石镶嵌工艺多用于白玉男士长藏刀和女式短藏刀的刀柄、刀鞘的正面装饰。白玉男士长藏刀刀柄装饰有三颗或一颗不同颜色的宝石,其鞘头和鞘尾也镶嵌有一颗、三颗、五颗或七颗不等的红、黄、蓝宝石。白玉女式短藏刀一般刀柄镶嵌一颗蓝色或红色宝石,刀鞘装饰三颗等距排列的红蓝宝石。镀金工艺,又称“西番水镀砑金”,用于白玉男士长藏刀和白玉男式短藏刀刀柄中段和刀鞘中段浅浮雕卷草纹上或鞘口、鞘尾的镂空卷草纹上。各种宝石的镶嵌与金碧辉煌的镀金使白玉藏刀装饰纹样色彩丰富,精美绝伦。这些精美的装饰材料和多样的装饰工艺是藏族审美理念、审美情趣的充分反映。这既是衡量一把白玉藏刀身价的标准,也是衡量持刀主人财富的象征。#p#分页标题#e#

(四)錾花工艺精湛,线性造型突出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精湛的錾花工艺和善于用线造型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要识别一把白玉藏刀的优劣,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看纹样錾花工艺是否精美。白玉藏刀突出的錾花工艺表现在对虎、狮、鹏、龙、鹞鹰和卷草纹的精雕细刻中,虎的吼叫,狮的回首遥望,龙的盘旋、鹞鹰的展翅,鹏的高飞,卷草纹的圆润舒展,其生动的艺术造型充满了激情飞扬的精神活力,显示了白玉藏族人奔放的性格特征。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无论是主纹、底纹,还是边纹,主要以线性造型为主,长线、短线、直线、曲线相互协调,具有东方造型艺术的特点。如既是主纹又是底纹的卷草纹,无论是镂空堆高的还是阴线錾刻的,造型都以S型曲线为主,卷草纹主杆S型曲线的弧度尽量接近于圆形的弧度,卷草纹主杆分枝由圆润、舒展具有弹性,充满活力的长短曲线构成,体现了古朴、大气又不失精致。又如,作为直线型造型的“卍”、“卐”、回纹、菱形纹、网纹作为边纹,线条挺直,遒劲有力。柔婉动感的S型曲线与刚劲静态的直线型纹样相互协调,产生急缓的节奏,形成阴阳刚柔之美。

艺术的基本原则有共性,也有个性,遍观世界各民族,“几乎在所有民族的艺术中都可以看出特定的风格”。一把藏刀从共性上看是大体相同的,但从个性上看,其风格却是大不相同的。白玉藏刀制作艺术上的典雅、远奥、精约、华美,刀鞘、刀柄苑囿其中,实为川藏高原白玉藏民族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白玉藏刀“各种操作方法、形式因素及排列方法,在当地传播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各个民族的艺术风格”。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体现了白玉藏族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以及艺术的积累。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无论从藏族传统文化意义上看,还是从历史层面、艺术角度来看都有着很深的社会文化价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浓郁的宗教色彩是白玉藏刀装饰纹样观的突出显现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题材并不是一种可以自由创作的艺术,它必须严格按照自己的文化体系进行表现。白玉藏刀装饰纹样题材始终受制于宗教膜拜型的文化体系,信仰是高于一切的精神追求。宗教纹样在白玉藏刀装饰纹样中占有突出位置。如源于藏族原始宗教对动物灵魂崇拜的鹏、龙、狮、虎。在早期苯教中具有某种神性的动物鹿、鹰,本教的教符“卍”和藏传佛教的瑞祥符号“卐”、吉祥八宝纹、七珍宝、莲花纹、大象纹、双鹿、金轮四宝等,这些代表藏族宗教的纹样处处妆点着白玉藏刀,使它既具有装饰美,又承载着宗教文化观,暗示着藏族能够意识到的普遍具有的宗教意义。除纹样题材外,圆形的纹样造型、圆波形二方连续构图形式和密集的纹样布局以及对称的构图形式,都是藏族对佛教轮回观念以及佛法圆转不息、永无休止意识的物化,体现了对“圆通”、“圆觉”、“圆满”境界的追求和对称、旋转、回环的佛教美学特征。白玉藏刀作为藏族宗教文化的载体把宗教的内在精神提炼为程式化的装饰纹样充分展示了出来。在制作白玉藏刀装饰纹样和欣赏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过程中使得到加强和巩固,于审美过程中达到“净化”心灵的境界,对创造物产生一种神秘的敬畏和审美的愉悦。

(二)浓厚的求吉思想是白玉藏刀装饰纹样世俗文化的集中体现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不仅仅在于装饰意义,它更是藏族吉祥祈福的内在文化精神的充分展现,“实际上,纹样系统也成为特定文化内部的一种工具”。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正是传递藏族吉祥祈福这一特定文化思想的一种工具,它承载着藏民族对吉祥、平安、快乐、如意、圆满等美好愿望的祈福和祝愿,是功利和审美的和谐统一。如卷草纹、和气四瑞等都充满了浓郁、温馨的人情味,彰显趋吉辟邪的作用。又如藏族认为鹏、龙是天上的,虎、狮是地上的,它们都代表吉祥,都是藏族的吉祥物,象征运气好,象征胜利,它是男子汉的护身法器,起着驱灾避祸、敬畏神灵、祈求保佑的作用,也表现出彪悍威武的民族气质。水纹则反映了藏族希望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卍”和“卐”构成雍仲拉曲纹样为吉祥延续不断、牢固之意。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构图中的三区块和三排式构图,体现了藏族人崇尚奇数,把奇数“三”看作吉祥数,它是吉祥数字观念在白玉藏刀构图中的表现。吉祥观是白玉藏刀装饰纹样表现的核心,是对连绵不断的吉祥、美好、祝福的民间世俗文化的表达。

(三)格萨尔图腾群的运用使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打上了格萨尔文化的烙印

白玉藏刀创作地处于格萨尔文化的腹地,在白玉藏刀装饰纹样风格中处处都感受到了格萨尔文化的影响。格萨尔认为必须借助于许多图腾群(“维尔玛”)的综合威力,才能战胜邪恶,逢凶化吉。强烈的格萨尔图腾群形象体现了白玉藏刀独具的地域化格调。格萨尔的图腾群综合了岭国四大氏族图腾、叔伯兄弟图腾、家族图腾和个人图腾等。如在白玉男士短藏刀刀鞘的主纹装饰中常常看到有鹏、龙、狮、虎,这“四个瑞兽”是格萨尔岭国四大氏族季、仲、伯和大荣氏族的图腾,是藏族神话传说中的战神、保护神。而象是格萨尔岭国众兄弟的共同图腾,狮是格萨尔的家族图腾,鹞鹰是酋长查根的家族图腾还是伯父氏族的尼朋达雅的个人图腾,雕是仲父氏族的阿努巴森个人图腾,狼是季父氏族的仁钦达鲁个人图腾。这些动物图腾象征战无不胜。因此在白玉男士短藏刀刀鞘上有鹏、龙、狮、虎、象、鹞鹰、雕和狼的纹样,他们是格萨尔文化的物化形式,是格萨尔文化的历史传承。

(四)多元一体的装饰特色是白玉藏刀装饰纹样多元文化交融的映射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是融合多元文化为一体,而又不失藏族装饰特色的文化复合体,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体现。白玉藏刀主纹受藏传佛教和格萨尔文化的影响较深,同时也受到汉族风格和北方草原艺术、动物风格或斯基泰艺术风格影响;白玉藏刀地纹受汉地风格的影响多一些;而白玉藏刀边纹更多地体现了藏族原始文化、本教文化。如卷草纹,具有藏式风格的卷草纹底纹为镂空,卷草纹波形骨架中讲究纹样的圆润、旋转和高堆凸花、强调立体层次效果,叶、茎上有阴刻细线装饰;而汉式风格卷草纹讲究纹样的线形自由、舒展和流畅,叶片上很少有细部装饰,与鱼子纹搭配使用。这两种风格的卷草纹在白玉女式堆珠翘刀中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汉藏文化的交融。又如龙纹,造型与汉族的龙相似,构成上龙纹与鹞鹰纹、鹿纹、卷草纹互相缠绕在一起,还有神兽头形、鹰(雕)头型造型和奔跑回首状或回首静卧状鹿纹、双翅展开的鹞鹰以及网形纹、菱形纹、水纹、雍仲拉曲纹等。这些纹样既有汉族风格的影响,又吸收了北方草原文化动物艺术因子,也是藏族原始文化、苯教思想和藏传佛教思想的体现。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显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思想,是独特的审美观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晶。#p#分页标题#e#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独特体验 有效教学

课堂上,笔者在紧扣关键词句,设计精准的带有思辩性的问题的基础上,在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方式进行了独特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即从巴峡穿巫峡――利用逻辑的力量

简单的逻辑推理学生都会,我们不防让学生的新的发现“顺流”而下,从“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一旦学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受到推进,都会激起一片思维的浪花,调动起全部身心去体验。比如《姥姥的剪纸》一文中,写道“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这里的“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很多同学读出,索求剪纸的人一听到姥姥答应,便高兴地走了,因为事情定下来了,他为将会获得姥姥的剪纸而高兴,说明姥姥技艺高超。这种理解不无道理,但是细读前文,往下推理,这不符合姥姥的性格,她是一个广结善缘的人,她会让人回家等着,再跑一趟吗?而且姥姥技艺高超必定是亲眼所见人们才才口口相传的,要不然我还以为他找了另外一个剪纸高手剪的呢?这一推理,激起了学生争论和再读文本的兴趣,于是,学生从“接着”一词读出姥姥肯定先剪了。而且课文一写完“姥姥答应剪”,接着就写“这人乐呵呵走了”,中间省略了文字,暗示着姥姥剪纸是那样的快。此时,姥姥的形象也更加丰富起来,学生体验的也变得更有深度。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借助感觉的力量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以已有的认知为基础,不断建构的过程,而学生的体验,更加需要调动起脑海中的相似块,去感悟语言文字中的情感理趣,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那种韵味。比如,在教学《烟台的海》时,写海浪如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我让学生真切地做出面前一头大狮子扑过来的反应,学生刚做完避让动作,我又一次扮成狮子猛扑过去,这样循环数次并追问狮子有多少头,再让学生闭眼想象。这样更能帮助学生体验到千万头狮子扑过来的感觉。下文作者又把浪花比成小孩子,我又模拟可爱的小孩子,扑向学生,学生张开手臂拥抱我,与前者避让狮子的形象对比之下,冬天海浪的汹涌和春天的海浪的温馨给人的感觉更加深刻,读来更加入心,且课堂情趣盎然。再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中,写干旱和严寒对生命的摧残,写那些幼苗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我让学生在研读这句的“熬”与“躲”字,然后让他们结合平时看过的日本鬼子残杀被捕中国老百姓的场景,想象画面,当学生脑海中浮现出“可怜的老百姓饱受牢狱之苦,突然有一天鬼子说放他们走了,而走到百米之外后,他们身后却传来了机枪的枪声”的画面时,师生的怜悯之情被推向极至。语文的魅力就在这里,它可以令你神游万里,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唐诗宋词内容包罗万象,不变的是那种种似曾相识的情怀。冯小刚电影、《武林外传》中讽刺的很多人,谁看了都有点象自己,因为人们体验到的是那种潜藏在人内心的共同的本性。惟有打破那种就事论事的体验模式,才能使体验具有一定的广度。

三、风刀霜剑严相逼――强化激将的作用

有人说,一个艺术家的不幸,有可能是人类的大幸。这话讲出了大凡杰出的创造性的成就都是在一些特殊的人生逆境中激发出来,屈原放逐,仍有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有时我们在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置学生于无退路之地,甚至“不义”之地,来压榨学生的体验潜能和创造潜能呢?如《牛郎织女》中,王母娘娘是一个狠毒的,奸诈的,且又强大的恶魔,如何从语言中深入体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于是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但规定必须有十处发现,否则你就是一个内心不够善良的人。这样一下子“刺激”了学生,于是他们细读,交流,碰撞,发现了好多:她身为天母居然“暴跳如雷”,只为织女是“下”嫁人间,便发誓要“抓”回织女。她分明已失态,她势力那么强大,偏要“趁牛郎不在家”去抓织女,而且“推”倒孩子,“拽“着织女,还有“一”划之下,“霎时间”就能划出“很宽”的,“波涛汹涌“的天河,并且她让牛郎织女相见却不能相逢,生不如死,就像你饿了,我偏放一块肉在你嘴边,但又让你够不着,其心何其歹毒。他们的发现远远超出老师预定的十处,并且课堂上群情沸腾,义愤填膺,议得热烈,读得深情。这样的方式使老师的引导富有情趣,彰显力度。但必须要求教师积淀素养,钻研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且放白鹿青崖间――给以自主的空间

引导学生产生独特体验,很容易变成教师的繁琐分析,牵着学生思想的“白鹿”去游历名山,把教师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实际上,如果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学习,可以有效地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上一案例中的学生体验的成功某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开放性教学。但开放性教学关键是要设计有效的系统性的问题,能统摄整体,并有利于学生掌握细节,揣摩推敲。比如,《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我精心扣住的“快开枪,你不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这一声血气方刚的怒吼设计了三个问题来教学:(1)他为什么要快开枪?(2)他为什么不自己亲自开枪?(3)副官长如果不开枪,他真的会向他开枪吗?带着三个问题,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内心之中,体验到了那份铁汉柔情。耐心地放白鹿于青崖之间,须行时即可游访名山。我们的教学要多一点从容淡定,睿智的,轻松的,创造性的课堂,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更需要我们大胆放手,耐心等待。

五、直挂云帆济沧海――调动积累的故事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人文内涵;影视艺术;数字技术;三维动画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C662)。

影片《马达加斯加》自2005年暑期推出以来,不仅成为该年度票房最好的喜剧片,而且在市场的持续热捧下旋即推出第二部,第三部也在2012年上映。它的这一票房号召力足以证明其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然而,在《马达加斯加》所呈现的精湛而高超的三维数字制作技术之下,我们不能忽略其在动画艺术与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实践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影片的故事起始于纽约中央公园。起初,头号动物明星狮子亚历克斯和动物园里最要好的斑马马蒂、长颈鹿迈文以及河马格洛丽亚过着悠哉游哉、养尊处优的生活。对非洲故乡的怀念早已被盘中的美食消化殆尽。但当斑马马蒂看到一群企鹅集体逃出动物园之后,他的好奇心也在逐渐地膨胀,驱使它最终做出了寻找故乡以及进行探险“新世界”的决定。亚利克斯的几位好友尽最大的努力欲寻回好友,几番周折后他们来到了世外桃源马达加斯加,开始了他们在岛上的离奇之旅,后续部分也由此展开。

也许看过该影片的观众都会对影片中角色生动感人的表演和真实细致的场景以及幽默的剧情设计留下深刻印象。《马达加斯加》采用了当今最尖端的数字技术,融合了人类对自身以及大自然的认识,改变了以往三维动画影片在制作中对技术的过度强调,取而代之的是高技术表现与艺术思想、人性表现的完美结合。本文试从感性传神的设计、高科技的应用、幽默感人的剧情与表演等几方面,对该片进行剖析。

一、感性传神的设计与表现

东晋著名书画家顾恺之曾在《摹拓妙法》提出“以形写神”的著名论点。以形写神本指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精神本质的表现。无独有偶,南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将对人精神气质的描写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核心,其“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告诉我们艺术想象与客观外在世界相触相通的关系。毫无疑问,对于影视动画的创作,形神兼备的理论及其艺术表现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1年由著名日本游戏《最终幻想》衍生的CG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上映。该片在CG技术的运用上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但该片票房却最终遭遇惨败,究其原因,写实然而刻板缺乏气韵的人物表现恐怕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马达加斯加》的创作过程中,导演充分认识到表现人物精神气质的重要性,导演McGrath谈到:“我们想把人物做得看上去是有智慧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3D图形,还要有2D人物的那种感性”。 因此《马达加斯加》在前期角色造型设计上被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大量个性鲜明的角色设计在片中显得尤为突出,狮子亚历克斯被设计成倒三角形,给人一种力量感,狮鬣被有意夸张,强化了狮子的特征、面部五官以及站立的身体是典型拟人手法的运用。河马格洛丽亚浑圆的身体高度概括出河马的体态特征,是对河马造型的精到提炼,长颈鹿迈文脖子被有意处理得更加细长,看起来像一节又长又小的竹子,有着鸡冠头的斑马马蒂体态健硕,鼻子和嘴巴被有意夸大,显得特别滑稽,更符合片中马蒂幽默顽皮的个性特点,最终我们看到的是富有深刻艺术感染力的角色形象,而不是由计算机制造出来的冰冷的模型。

五官是反映角色表情神态变化的重要窗口,其中又尤其以眼睛为重。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高兴的时候两眼迷起,鼻子缩短,嘴角上翘,两个鼻翼也上提,“眉开眼笑”“愁眉苦脸”就是对表现角色表情的高度概括。《马达加斯加》在角色表情的设计表现上处理得非常成功,剧中角色面部表情丰富,表现出角色内心细腻的感情,例如片中河马格洛丽亚和摩托的眉来眼去,飞机即将坠落前动物们由于惊恐而瞪大的双眼、张大的嘴巴都细腻表现出角色的神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此外,成功的动作设计、夸张极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也是角色传神达意的一个关键,例如主角斑马马蒂犹如踩着铃铛般轻快的脚步、狐猴王纠尼尔带有迈克・杰克逊风格的舞蹈,狮子亚历克斯独具个性的舞姿,河马格洛丽亚和摩托摩托在水池中为爱情翩翩起舞……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形象举不胜举。

传神感性的设计与表现使得影片最终从形式上走出了计算机软件所构筑的理性空间,用计算机虚构的人物模型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

二、高科技构筑的视觉盛宴

艺术观念需要技术的支撑,技术的创新又能促进艺术的进步,在影片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让影片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艺术家们在现有技术水平基础上进行了技术革新。

在迪斯尼制作历史上有一种卡通效果称之为“squash and stretch”,是以往卡通片的经典艺术手法――将角色“压扁拉长”后再快速地把它还原,此手法能让角色动作力量感更加明显,夸张的表现更符合动画片的形式,其在《米老鼠唐老鸭》《猫和老鼠》等经典二维卡通片中有大量的应用,艺术家用铅笔很容易实现“挤压和拉伸”,但是通过电脑就非常困难了。为了令这种美学在三维动画世界里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为此《马达加斯加》创作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最终委托PDI及DWA两个制作单位研制出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绘图程序,让动画师自由地搓圆、压扁、拉长角色而不会拆毁其整个形态,从而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动画体验。

除此之外,影片中狮子亚历克斯的毛发处理也是该片的一个亮点所在,在此之前代表三维制作顶尖技术的影视作品《最终幻想》,在毛发处理上较之也显薄弱,在狮子亚历克斯毛发的处理上一改以往角色毛发处理欠细致、力学表现不足的缺陷,毛发制作细腻逼真,运动过程中动态自然。从影片中我们看到,狮子亚历克斯的毛发最多,以往还从没有一部动画片要表现如此多的毛发,动画师一丝不苟地画上它的毛发,并设定了摆动这些毛发的控制点。结果,据官方统计,单是亚历克斯的狮鬣,便有50 000条之多,它身上的毛发更达1 707 279条。而亚历克斯的身体及毛发共有1 000个控制点;斑马马提的尾巴及马鬃则共有1 200个控制点。其精密程度令人咂舌。

在《马达加斯加2》中,广袤的非洲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带给观众一次神奇的视觉之旅,成群的动物在大草原上奔驰,变幻莫测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然而这一切通过计算机实现起来却并非易事,为了在影片中实现这些视觉效果,艺术家们进行了大胆的技术创新和严谨的制作,为了制作出立体有生命力的云彩,开发了专门制作3D云彩的软件。为了表现逼真的草原,每一棵青草都需要进行制作与渲染,而影片中成千上万的花草树木满布丛林,在风等外力作用下形态又会发生变化;动画师就要研究出风速与植物的力学关系,尽量做出自然的效果,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艺术家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最后在官方的幕后制作花絮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为此动画师要自创一个“力学”程序,计算动物们穿越丛林时,植物所做出的摆动程度,就连动物在水上冲浪等场景,也要精确地计算出波涛起落的情况。在艺术家对艺术效果的苛刻要求和不懈努力下,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了非洲大草原神奇壮阔的三维视觉场面,从视觉上将《马达加斯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幽默感人的剧情与表演

著名电影艺术家黑泽明曾深有感触地说过,一部影片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来决定,好的剧本是影片成败的关键与基础,而角色恰如其分的演出又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影片的质量。

在观看《马达加斯加》的过程中,观众席常常爆发出欢笑,镜头中角色夸张的表演以及诙谐的剧情让人忍俊不禁。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动物们决定乘坐经过简单维修过的失事飞机离开,在狐猴们剪断用来固定飞机的绳索后,飞机以一种被弹弓弹出的方式起飞,结果却翻着跟斗坠向森林,正当狐猴们惊讶地瞪大双眼一筹莫展时,飞机却又从丛林中飞出来,冒着浓烟跌跌撞撞飞向远方,狐猴们悬着的心着了地,随之发出胜利的欢呼。翻着跟斗冒着浓烟的飞机,狐猴们大起大落的表情,细腻表现出飞机转危为安飞行成功的戏剧性场面,影片临近结束时狮子的父亲模仿亚历克斯的表演动作,在用手遮住脸部的一瞬间由严肃到欢笑变幻脸部表情,这一仅仅只有几秒钟细微的动作,立刻让画面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河马格洛丽亚在水池边玩耍,引起了摩托摩托的注意,摩托摩托从水池走出,一路上推倒拦路的石块,随着背景音乐迈着有节奏的步伐,无视且撞到前方玩耍的小袋鼠,径直朝河马格洛丽亚走去,眼神中流露出对格洛丽亚的爱慕,计算机虚拟的动物形象以幽默的形式将这一幕煽情的情节表现得惟妙惟肖,让我们见识到美国人特有的幽默与艺术家高超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动物们在生活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感染着观众,使人们在欢笑之余又感受到温暖的情谊。河马格洛丽亚与长颈鹿迈文的真挚情谊,狮子亚历克斯与斑马马蒂犹如亲兄弟般的感情也打动了观众,影片中斑马马蒂不弃前嫌冒着生命危险跟随狮子亚历克斯到保护区外寻找水源,河马格洛丽亚在火山岩浆上不顾一切救起长颈鹿迈文,情节感人至深,而这一切都是由计算机虚拟的三维技术完成的,冰冷理性的三维空间构筑了大草原上的感人情谊。

四、结语

《马达加斯加》无疑是数字影像技术时代的杰作,它无与伦比的技术表现,超凡传神的视觉张力,妙手天成的剧情设计,打破了以往三维动画影片有形无神、技术表演大过于艺术内涵的历史局面,其在三维动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勰.文心雕龙[M].周正甫,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95.

[2] 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 [法]丹纳.艺术哲学[M].彭笑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5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我们比较关注词语教学的结果——学生能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最终能够运用,而常常忽略教学形式。因此,造成词语教学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的现象。如果能把词语教学与思维训练、表达运用、习惯养成等有机融合,词语教学的内涵就会丰富起来。我们要努力发挥词语教学的多功能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词语分类,发挥词语教学的多功能作用

我们只要在教学细节上多动脑筋,既进行词语教学,又进行多重的思维训练,就能一举两得。我校青年教师王老师在执教人教版第一册《自己去吧》一文时,在集中识字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带 风景 那 学会 去吧 好吗 您 深 自己。

(2)学生自由读词。

(3)指名读,教师正音。

两次试教后王老师做了修改:

(1)出示:第一组:去吧 好吗。

第二组:您 深 风景。

第三组:带 那 学会 很美。

(2)学生自由读词。

(3)指名读第一组词,引导学生找规律,用“你发现了什么”(“吧”、 “吗”读轻声,都是“口”部)来启发学生。教师指导读好轻声字词,并指导记字形;指名读第二组词,提示学生发现了什么(“您”和“深”是前鼻音,“景”是后鼻音)。教师指导读准前后鼻音……

王老师的第一次词语教学采用的是集中识字的传统教学方法,只是达到了会认读的结果;第二次采用抓住这些词语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的方法,不仅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而且让学生探索识记字词的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词语的特点。学生在掌握字音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了解词语的特点。

教学环节设计上的细微变化,就能让学生在分类、整理、归纳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习惯。这样的词语教学不仅完成了认识生字、新词的“专”,而且完成了词语归类练习的“多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概括梳理,发挥词语教学的多功能作用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浮光掠影的通识,阅读课前清扫障碍似的孤立的词语解析,不应是词语教学的归宿。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不应仅仅定位在为阅读服务上,而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一位教师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找到了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连接点,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听写“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这几个词语,其余的学生在本子上听写,并引导学生想一想:这几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2.进行校对批改。

3.课文说: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在一个学生听写词语的边上板书:祖父),我也一天都在园子里(在另一位学生听写的词语的边上板书:我)。他们都在干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指着板书)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 ,我 。读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祖父在干农活,我也在学干农活……)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干农活。

4.具体研读词语听写中的“下种”、“铲地”、“浇菜”几个自然段。

5.课文中除了“我”在园子里学干农活这方面体现“我”在玩、在闹外,还有什么地方实际上在写我玩?你找到了吗?请你来读一读,说一说。

6.读到这里,你能感受到“我”在这个园子里的生活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吗?

学生概括后上来写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同学们,作者在园子里跟祖父做的这些事,实际上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我们一起来读读同学们概括的词语……

从这位教师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有效地进行了课文预习的检查,而且以几个词语为切入口,对全文进行了梳理,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感知。

还有一位教师在《狮子和鹿》的教学中,运用词语教学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她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词语:倒影 匀称 珊瑚 欣赏 抱怨 逼近 犹豫 凶猛 撒腿就跑 挣脱 狮口逃生 差点儿。

2.自由读——齐读,教师正音:挣(zhènɡ)脱。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吗?

出示:一天,一只鹿在池塘边喝水,十分( )自己美丽的角,而( )四条腿长得难看。鹿忽然发现一头狮子向自己( ),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 ),而两只美丽的角( )让它送命。

提示:请用上黑板上出示的词语。

一个小小的提示,把词语与课文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词语教学既引导学生掌握词语,又利用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反馈,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概括。这样使词语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整个板块扎实有效。

三、深度挖掘,发挥词语教学的多功能作用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词语教学时,应根据词语及文章的特点,将词语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在词语学习中能对文章的内容获得理解。只有词语教学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才能让教学涌动生命的活力。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二泉映月》“月光似水……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一段时,安排了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环节。首先,他让学生将这长长的一段话锁定为一个词“坎坷”。接着,他启发学生:“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阿炳在‘坎坷’面前有没有屈服?他有没有战胜这些‘坎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阿炳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等词句。然后,教师又说:“是啊,你又把‘坎坷’这个词语读成了长长的一段话。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这些话使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在他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画面写成几句话……”

一位学生写道:“我看到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别人吃着团圆饭时,一个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拉二胡,穿着破烂的单衣,吃着别人剩下的饭菜,睡在牛棚里,没有被子,没有枕头。”一位学生写道:“在大雪纷飞的时候,人们都在家里围着火炉,吃着丰盛的晚餐。只有阿炳一个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大街上挨饿受冻。”

在这情感的喷薄点上,教师最后总结:“孩子们,刚刚我们看到了漫长无边的‘坎坷’,看到了令人心酸的‘坎坷’,看到了饥寒交迫的‘坎坷’……就在阿炳的身上,写尽了他的全部——”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坎坷!”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紧紧抓住“坎坷”一词,先把长长的句子读成一个词,再把一个词读成长长的一段话,然后又让学生围绕“坎坷”一词进行想象,最后又将想象浓缩到“坎坷”一词中。对“坎坷”一词在《二泉映月》这样一个特定的文本语境中进行了深度挖掘,教师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去触摸词语的温度,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这样深层次的词语教学,充分开发了词语的内涵与外延,挖掘了词语教学的多种功能,实现了多纬度辐射。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6

设计作业着眼整体性

教师一般会布置单项作业进行练习,像词句积累、背诵一段或全篇课文等。学生的语文能力当然需要循序渐进地逐一掌握,但是按照系统论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设计和规划语文作业,更能提高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含金量”。

一是设计作业要增加训练效度,使一个作业的内容承载尽可能多的功能。把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比较式题组区分易混点,通过拓展式题组巩固相通点。例如,教学一年级《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①按原文填空:

一只黄莺( )来了。她说:“小鹿,我( )过你家那些红玫瑰,可( )了!”一阵微风( )来,说:“小鹿,我( )过你家的玫瑰花,可( )了!”

②用合适的词填空:

一只蜜蜂( )在叶子上,说:“小鹿,我( )过你家那些红玫瑰,可( )了!”一位小朋友( )过来,说:“小鹿,我( )过你家的玫瑰花,还得了书画比赛一等奖呢!”

这组作业使学生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从重复式结构的比较中自主感悟到表达不同事物时用词的差异,巧妙培养了用词准确的语感意识,并促进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揣摩,学会表达。

二是设计作业还要基于一定的知识铺垫,减缓练习的思维坡度。按阶梯次序展开作业内容,由铺垫到辅助,由模仿到创造,由典型到变式,自然衔接,逐级递进;要控制作业密度,可以课前查找资料、获取背景信息,课中前后联系、比较感悟,课后迁移运用、综合表达;甚至把作业分解为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的不同作业,分阶段观察动植物,留心周围事件,了解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布置作业增加选择性

学生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智能类型不同、习惯不同,因此,应该尊重学生差异,坚持开放、自主、灵动的原则布置作业,在内容、完成方式上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

从相同内容的作业中选择 如学习了《黄山奇石》,请学生仿照课文写句子的方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择一个来写,看谁写得生动、具体;学习了《鸟的天堂》,请学生从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中各选择一个喜欢的句子默写下来,或者仿照动态描写的方法,从一场球赛、一片沙滩、一个课间中选择一个内容写出场景的激烈、热闹等。

从不同形式的作业中选择 围绕相同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布置问、说、读、写、画、做、演、查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根据智力类型及各自特点选择完成。如学习了《秋天的图画》,学生可以画秋天的果园,可以捡几片落叶做书签,可以表演秋天的动物、植物、人们……

从不同难度的“自助餐式”作业中选择 完成前置性作业时,学困生可以选择认读字词,读通课文,理解词句;中等生可以选择聚焦问题,查找资料;优等生可以选择提出自己的独特认识,甚至质疑学习内容和主题。如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布置三项作业请学生自选其中一个:①朗读并抄写父亲语言、动作的句子;②儿子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想象练笔,补充课文;③有感情地朗读,编写剧本,排练短剧,扮演其中的某一个角色。这三项作业的语言、思维、表达难度依次提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评价反馈与落实

日常的作业评价反馈形式最常用的有“正误”“等级或分数”“评语+等级或分数”等三种方式。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将直接影响课后作业的效果。英国评价专家布莱克认为,相对于简单的分数或等级来说,详细的、含有改进建议的作业评语对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可见,教师要尊重学生渴望被肯定、赞扬的愿望,针对语文作业做出顺应性评语,提出相应的优点、改进建议和方法思路。

教师评价作业,撰写评语 针对学生工整的书写、恰当的遣词造句、创新的思维方法,教师既可写出鼓励赏识性评语,诸如“字体端正”“这么具体生动,我很欣赏”“想法新颖独特,令我刮目相看”等;也写出简洁明快的、包含教师期待、启动学生“二次完成”的促进实践性评语,如“用‘××’词更准确”“把几个小标题综合起来表述更完整”“我建议你再仔细观察一次”等。这都能使语文作业效益增大。

搭建交流平台,请学生相互评议 组织作业展示评比,要求学生在分享的同时,评选最准确的词语、最形象生动的句子、最新鲜的选题、最有个性的思想、最有创意的构思等,并给同伴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作业的价值在点评和被点评中拔节增值。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7

一、 看画面之美

“词串识字”的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配上了形象、具体的情境图,一串串意思相关的词语,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画面,饱含着浓浓的自然美、人文美、社会美。如二上《识字6》“骏马 秋风 塞北/杏花 春雨 江南/椰树 骄阳 海岛/牦牛 冰雪 高原”。无论从横排看,还是竖排看,从塞北到江南,奶煅暮5旱角嗖馗咴,形象地展现了祖国的辽阔,河山的壮丽。再如一上《识字5》:“沙滩 贝壳 脚丫/海风 海鸥 浪花/珍珠 鱼虾 海带/港湾 渔船 晚霞”。这一课是围绕“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每行词就是一幅画卷,整组词串连在一起,就是一幅生动有趣、让人无限向往的赶海画面,给人以美的熏陶感染。二下《识字6》是一组写动物的词串,第一行词语是:“狮子大象老虎”。初读时,学生觉得第一行是关于猛兽的词语,让人感觉凶猛可怕,在学生的认知里,很难有画面美的体验。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将词语进行言语补充,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对动物特点、本领等的关注上,勾勒成一幅优美和谐的野生动物园生态图。如:狮子(头发多),大象(吃香蕉),老虎(一叫人吓跑)。仙鹤(多优雅),孔雀(真漂亮),鹦鹉(学舌会说话)。猴子(满山跑),猩猩(没尾巴),麋鹿(看着“四不像”)。斑马(有条纹),棕熊(本领强),袋鼠(口袋装宝宝)。学生在饶有趣味的品读中,感受到动物大家庭的和谐,体会出自然美的画面。另外,词串中,词与词之间的留白,行与行之间的分隔,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吸引儿童去补充,引发儿童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画面,在构成画面的思维图式中,认知经验迅速被激活,使已有的图像、声音、语义和将要认识的文字相对应,产生美的画面。画面感是词串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在美的情境鉴赏中,享受着识字带来的快乐,产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美好情愫。

二、 听音韵之美

词串是将原来孤立的汉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使其成为合辙押韵的“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所以,“词串识字”的朗读目标设定,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读,要引导学生读出画面,感受美的节奏,在声音之美中,产生无限的遐想。如,二下《识字6》教学片段:

师:看,这里表示动物的词语共有四行,每行三个词语,它们整齐地排列着。现在,老师想把这些词串起来,按照一定的节奏读,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师范读)

师:听完了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或者是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我好像走进了这个场景,真的来到了动物园。

生:老师通过朗读,带我们走进了画面。

生:我感觉你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很有节奏,很顺口,就像在读诗一样。

生: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我觉得就像在唱歌一样,很好听。

师:是呀,词串起来读,既像诗,又像歌,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生:(表演走路的样子)我听了您的朗读,想到了平常我们走路的时候,“一二一,一二一”,有规律,有节奏地行走,很有动感。

师:看来,这么美的节奏来源于生活。

师:如果按照一定的节奏读,一行词语读起来就像是一句诗,四行词语读起来就像是一首诗。老师刚才读的时候,想象着画面,读出了自己的节奏,请你们也按照一定的节奏,展开想象,读出画面,品读诗的味道。(学生品读)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并没有代替学生的感知,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朗读下,感受到词串朗读带来如诗如画如歌的美感。由于词串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学生喜欢读,在指导朗读时,可先分别进行横排朗读,注意各排词语之间的横向联系,把单个词语所表现的个别事物,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组合画面。再连贯起来,通读整篇词串,连缀几幅画面,构成立体的场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在美好的天地里畅游。最后,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调与停顿,注意词串末尾押韵的规律,读出轻重缓急的韵味与乐感来,使得静止的文字符号,变得灵动,具有生命气息,使“词串识字”兼收美文欣赏的效果。

三、 赏汉字之美

汉字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在教学书写汉字时,要先让学生学会“读帖”,注意观察字的笔画和结构特点,在读帖的同时,学会鉴赏汉字的形体之美。如笔画之美,“点”有坠石之势,“横”如肩挑昆仑,“撇”如剑锋出鞘,“竖”像一柱擎天。然而,汉字的美绝不仅止于此,汉字讲究内在的和谐统一,它的美更在于超越线条的结构之美,如左右相呼、上下相应、穿插避让、勾连呼应、参差错落。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或下载书法鉴赏的微课,适时带领学生去鉴赏其中的形体之美。汉字外在的形态,使其具备了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抽象意味,即字形美。学生在学会了鉴赏之后,无须多言,便一目了然,以后再学习汉字时,自然带着欣赏美的眼光去认读每一个汉字。

然而,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语言本身的音韵之美,巧编儿歌,让学生体会音乐之美的同时,根据汉字表象的结构特点,相机画图,引发儿童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即意美,使得汉字音美、意美、形美水融,在浓浓的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欣赏汉字的独特之美。如教学“日”“月” “木”字时,老师一边念儿歌,“圆圆太阳当空照”“弯弯月牙像镰刀”“一棵树木多枝条”,一边画出这三个字的象形字,学生根据儿歌和图画猜生字。教学“雨”字时,教师在书写四个点的笔画时,同时念出,“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学生在视觉、听觉与想象中,自然降低了学习汉字的难度,汉字之美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已不言而喻。

四、 寻文化之美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肩负传承祖国文化重任的教师,应该赋予识字写字教学厚重的文化含量。由于词串是同一类事物的集合,很多生字的偏旁较为相似或一致,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对比和整合。

二下《识字6》教学片段:

师:(出示生字:狮、猴、猩)最古老的汉字是由一幅幅画演变而来的,字就像画,画就像字一样。在古代称狗为“犬”。

师:(出示“犬”字的象形字)你们瞧,我们的老祖宗先照着狗的样子写了“犬”这个字。到后来,汉字渐渐演变,把“犬”字反了过来,(出示反犬旁)就变成我们今天所写的反犬旁了。带有反犬旁的字,大多表示动物。比如:狮、猴、猩。

师:请查字典,看看还有哪些带有反犬旁表示动物的字?(生查字典)

生:猪、狗、猫……

师:本课生字当中,像反犬旁一样,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字还有“鹿”字,请课后和家长、同学共同去查阅资料,相互交流。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8

【精彩回放】负效干扰引尴尬

《年月日》教学片段

在认识了时间的单位年、月、日并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后,我的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生1:老师,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能考考大家吗?

生1:有位老奶奶某年2月29日过第20个生日,你们猜,当年这位老奶奶多少岁?”

生2:过第20个生日,那就20岁喽!

师:仔细想一想,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部分学生脱口而出)同意。

生:(个别学生眉头紧锁,没有反应)

生1:(洋洋得意)有20岁的老奶奶吗?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调查分析引思考】学生这样的回答事出有因,因为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过一个生日长一岁”是约定俗成的,也是不容置疑的。其实,这些生活经验是片面的、有偏差的。它们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势。当类似的负效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出现时,会阻碍学生的知识建构。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引发了一些思考。

思考一:这种负效生活经验的根源在哪里?

思考二:能否有效地利用或转化这些负效生活经验?

带着这些思考,我打算从负效生活经验产生的根源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通过巧用、转化,力图将负效生活经验转化成正效经验。

二、溯本求源成因透视

(一)约定俗成,让学生思维定势

显性经验定势是学生在生活中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的。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固有的表象。如,笔者在执教《认识三角形》一课中,在画高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三角形正放着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画出它的高。但是当把三角形斜放时,学生就出现了错误。当我纠正并画出正确的高时,就有学生产生了疑问:“这条高怎么斜着呀?”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被牢牢地禁锢着。这些思维的定势迁移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抑制的作用。

(二)表象模糊,让学生思维松散

1.生活语言不精准

生活中对“减少了”“减少到”“增加了”“增加到”不加区分,混为一谈。在确定物置时往往忽视数数的方向。如,“某人在队伍中是第三个”,仔细推敲,这句话是有争议的,数数时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呢?再如,生活中对“半圆”的理解也是不准确的。这些不准确的生活语言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松散。

2.忽视量化标准

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高矮、长短、胖瘦等缺少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如,在教学《分类》时,有学生会说:“按高矮分,狮子和马分一类,小鹿和鱼分一类。按大小分,狮子、马和小鹿分一类、小鱼分一类。”其实这里的分类和日常生活有所不同,学生应该明确按高矮、大小分类,应该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有了标准才能区分高与矮、大与小。而学生显然对标准模糊不清。

三、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一)摸清生活原型,寻找负效经验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前,如果能对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进行了解,不难发现前文中提到的这些负效生活经验。教师心中有数后就不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而要通过自己的正确引导,利用首因效应,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先出示三角尺、剪刀、扇面等图片,让学生从中找一找角,激活学生的经验。学生有可能只指出剪刀、三角尺的尖。然后,教师主动出击,示范指角的方法。

(二)巧用负效经验,生成课堂资源

1.利用冲突引发争辩

当负效生活经验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一旦用好了就能成为一种课堂资源,这种变废为宝的资源还可以对我们的教学提供帮助。例如,在《年月日》教学片段中,当学生哈哈大笑时表面上是一种嘲笑,实际上是学生在思维上产生了冲突。这时学生知道不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对。当这种冲突出现时,教师要牢牢的把握。片段中教师进行了追问:“有20岁的老奶奶吗?”“难道不一定过一个生日就长一岁?”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一定会进行发散性的联想。教师乘机可以展开新知识“闰年”的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也增强了。这种思维定势的负面生活经验就被利用到了极致。

2.利用变式引发矛盾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9

陕北位于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上,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窑洞作为陕北民居的主要建筑模式,几乎占陕北民居的80%之多,窑洞的装饰艺术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同时还展现出了当地独特的艺术形态。自古以来,陕北就是边陲重镇,长期的征伐战乱以及历史上众多名将重臣的驻扎间接上造成了陕北文化的多样性。因此,陕北建筑装饰不但具有淳朴大方、粗犷奔放的特点,而且透露着热情豪爽的个性,装饰作品中也大量保留了本土艺术的基质和古老的传统艺术纹样,这些建筑装饰除了体现出了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文化的特征外,还具有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一、“三雕”的特色

陕北三雕历史悠久,在中国雕刻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主要表现形式有木雕、砖雕、石雕三种。陕北的民居大多是独门独院的形式,因此对装饰的处理也大多集中在人们的视觉落点上,主要是对门楼、窑顶、窑面以及室内的装饰。窑洞建筑装饰在本土文化、民族征战文化、戍边文化、蒙汉边商文化的交错发展下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和美化了建筑本身,同时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陕北民居建筑装饰中的图案纹样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具有粗犷简朴、大气豪爽的特点。木雕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民居的额枋、雀替、斗拱和门窗上。陕北人对额枋的雕刻十分细致,大多雕刻镂空的“万”字纹、植物花草、琴棋书画、祥云等图案;对雀替的雕刻更是费尽心思,大多采用隐雕和通雕的雕刻手法,常用卷草纹、祥云、凤凰戏牡丹、大海出扶桑等吉祥寓意的图案纹样。门窗是窑洞最抢眼的地方,因此正窑的门窗比较复杂繁琐,也最为讲究,门窗纹样的各种图案相互纵横交错,千变万化,有“工”字格、“万”字格、枪头梅花格、双龙戏珠、三交嵌石榴、寿字纹等;厢房门窗相对比之下做工简单规范,多以方格或斜方格为主。

砖雕在陕北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历史上也具有一定名气,其中汉画像砖更是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陕北民居砖雕主要集中在脊饰、影壁、神龛、墀头、瓦当、吻兽等建筑部位。其中脊饰大多采用高浮雕和局部透雕的手法来增强美感,纹样多以连续的牡丹、蔓草、莲花或几何图案为主,隐含生生不息、富贵不断的美好寓意;影壁除了屏障的作用外,还用来寄予主人的情感思想,因此纹样内容也都采用具有吉祥和教育意义的图案;墀头具有极强的装饰感,雕刻十分讲究细致,纹样多以象征意义的图案为主,如富贵在前、喜鹊戏石榴、松鹿竹鹤、狮子戏绣球、蝙蝠捧寿等,有实力的人还在墀头下部做雕饰,一般雕刻有莲花、蔓草纹、“富贵不断头”等纹样。

陕北石雕可谓民间一宝,其中的绥德石狮更是享誉海内外,具有刚键有力、大气磅礴的特点。石雕大多用于抱鼓石、柱础和栓马柱等,讲究一点人家的抱鼓石做工精美、内容丰富,图案纹样多以二龙戏珠、麒麟、蝙蝠捧寿等为主,石鼓下方的须弥座一般雕刻花柱、狮子、猴子等图案,石鼓和须弥座之间的裙袱更是精致唯美,多以龙、凤、寿字、蝙蝠等纹样为主,裙边则是刻卷草纹或“富贵不断头”等连续纹样收边。

二、陕北装饰中的美学价值

(一)装饰中的教育观

陕北装饰纹样题材多样,除了美化的作用外,有的装饰纹样还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一般体现在匾额、对联、碑文等文字装饰中,不但富有哲理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显要门第荣耀的,如“大夫第”、“骑尉第”、“进士”、“武魁”等;有警示和鼓励后人发奋图强的,如“诗书门第”、“忠孝传家”等;也有追求吉祥美满的,如“福禄寿”、“清雅闲居”、“树德务滋”等。

也有人将这种观念寄予装饰纹样中,比如“喜报三元”是长辈对晚辈的期盼,希望子孙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金猴立顶”寓意人们希望子子孙孙能够加官进爵、代代封侯;还有旭日东升、五子登科等纹样都是用来鼓励和督促子孙发奋图强的。这种隐藏在美观之下的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人们在这种无意识的空间氛围内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美学经验,也是陕北民居中特有的文化特点。

(二)装饰中的民俗观

陕北民居建筑装饰元素不仅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还体现出陕北人民的民俗观念。陕北人的民俗观具有传统性和原始性,人们借用装饰纹样题材,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由于古时陕北的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人们就期望家族能够人丁兴旺,香火不断。在窑洞装饰纹样中就能够看出人们这种强烈的生育观,比如窑洞门窗窗棂上的纹样“枪头梅花格”,其中枪头代表男人,梅花代表女人,寓意人们阴阳调和、子孙繁盛的观念;“蛇盘兔”原是陕北剪纸中常用的图案,也有人将其雕刻在建筑中,蛇与兔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人们用来表达多子多孙,多子多福的期盼;陕北墀头上多有雕刻“鼠食葡萄”的图案,鼠具有很强繁殖能力,在人们眼里代表子嗣兴旺,葡萄具有颗粒多的特点,寄予多产多子的吉祥寓意;还有石榴、莲生贵子等图案纹样来表达人们对家族兴旺的期盼。

在窑洞装饰纹样中,人们用耄耋遐寿、寿字体、八仙过海、天官赐福、凤凰戏牡丹、松鹿竹鹤等纹样来表达多福、多寿、多财的观念,其中“耄耋遐寿”由蝴蝶、猫、桃花三种元素组成,猫和蝶谐音“耄耋”,桃指寿桃,表示长寿延年的吉祥寓意;“天官赐福”多出现在墀头雕刻,人们将天官视为福神,表示受天福禄的美好愿望。陕北建筑装饰纹样中的“姜太公钓鱼”,表达了主人怀才隐居,期盼机会的到来,希望能够大展抱负的心态。装饰纹样中人们借用神话故事和名人故事来寄情意指,不但表达出主人的远大抱负和决心,还寄予着主人能够用之所学、精忠为国的美好向往。

(三)装饰中的宗教文化

陕北建筑装饰艺术不但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还体现了对神兽的崇拜之情。陕北地区宗教文化深厚,民居建筑装饰就受到明显的影响,如“?”字纹,意为万事如意;“狮子”象征门第富贵,具有吉祥辟邪、多子多福之意;“大象”有太平盛世之意等。灵兽是人们寄予精神寄托所创造出来的吉祥纹样,因此人们将这种纹样应用在建筑装饰中来表达吉祥和辟邪之意,在陕北建筑装饰中凤凰、麒麟、龙、??、螭吻、椒图等较为常见,其中“麒麟”表示祥瑞、“??”表示长寿、“螭吻”表示辟邪灭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