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青蛙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3-08 14:52:10

青蛙教案

青蛙教案范文1

——由《笑》引出来的寓意

一、 案例

第三册《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师:青蛙为什么笑呢?

学生:因为青蛙成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

生: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觉得很好笑。

师:小鸟又为什么笑呢?

生:青蛙明明是错的,还偏以为自己是对的,小鸟觉得可笑。

生:小鸟天天在天上飞,当然知道天有多大,而井里的青蛙却不相信,小鸟无可奈何地笑了。

生:天明明无边无际,而井里的青蛙看天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气又好笑。

师: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众说纷云)

二、 反思

青蛙教案范文2

课题

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个寓言故事。本课学习应重点激发学生对阅读故事的兴趣。为达到目标,本导学案作了如下安排: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想象续编,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最后,通过自我对话,感悟故事中的道理,进而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导入新题,问: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1.认真观看视频,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大意,总结得出:讲的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2.读课题,交流“坐井观天”的意思。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用时:17分钟)

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词。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听范读,学生点评。

2.按自读要求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朗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新词。

4.小组间赛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查字典填空。

“际”的字义有:①交际或靠边的地方;②时候;③当,适逢其时;④彼此之间。“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解释。“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三、了解大意,自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大胆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到: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青蛙和小鸟。

(2)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它们在争论

四、指导书写。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话”“沿”“际”,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独立描红、临写。

5.组织再次交流。

1.观察生字。

2.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

(2)相互交流书写的感受。

3.随老师书空。

4.描红、临写。

5.交流、反馈。

4.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字,并完成练习。

沿

(1)“话”是

结构,部首是

(2)“沿”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还剩

画。

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简洁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知故事情节,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2.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等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生字。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板贴情景。(用时:5分钟)

1.复习导入: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板贴“井”“青蛙”“小鸟”。

1.交流: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

2.师生互帮贴“井”“青蛙”“小鸟”。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用时:15分钟)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自读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重点指导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1.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自读三次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第一次,小鸟在天上飞了一百多里;第二次,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第三次,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小鸟让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4.(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联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5.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后再读,深入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重点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的“笑”:骄傲的、自以为是的笑;小鸟的“笑”:又好气又好笑,无奈的笑。

5.选择正确的选项。

第4、5自然段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

)。

A.第一次对话

B.第二次对话

C.第三次对话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2)青蛙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向小鸟承认自己弄错了。(

三、同桌合作,演读故事。(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演读要求:

(1)要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2)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同桌合作演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展示演读,师生评议。

1.按要求同桌演读。

2.全班展示演读。

7.读了课文,我明白了:

四、续编对话,领悟寓意。(用时:10分钟)

1.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3.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1.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

3.明白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8.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到了

,它

地说:“

。”小鸟

地说:“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通过板贴,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为理解青蛙与小鸟看法不同的原因作铺垫。

2.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中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3.在教学最后,通过演读,让学生继续感受故事中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片段

讨论“对错”,初悟道理(教学重点)

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那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齐答)小鸟说得对。

师:小鸟说得对,那青蛙说得肯定就——

生:(齐答)错了。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解决一下。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我们先来帮小鸟找找原因。请大家先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然后同桌讨论一下:小鸟为什么说的是对的?

生:因为小鸟根本就没有见过天的边。

师:它为什么没有见过天的边呀?

生: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真会想,请坐。谁再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左飞右飞的,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它每天都不停地

飞,还没看见天的边。

师:小鸟每天在天上飞,见多识广,所以小朋友们都认为它是对的。大家读读青蛙说的话,联系图想一想,它的话错在哪儿?

生:因为那个井壁把天的其他地方都挡住了,只剩下井口大的天,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井壁挡住了天,还挡住了青蛙的什么?

生: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青蛙的视线范围很小,它只能看到那个井口。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因为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青蛙教案范文3

【关键词】情境 兴趣 能力 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亲近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儿歌情境,让学生“唱”数学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 可用一首儿歌导入新课:“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这首儿歌反映了青蛙只数和青蛙嘴的数目、眼睛的数目、腿的数目和跳下水的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即青蛙眼睛数目等于青蛙数目二倍,腿的数目等于青蛙数目的四倍,青蛙嘴的数目和跳下水的数目等于青蛙数目,假如有a只青蛙,那么有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呢?由此说明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二、创设数学内在美情境,让学生“读”数学

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本质是反映自然界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简洁美(抽象美、符号美、统一美等)、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等)、奇异美(有限美、神秘美等)。美在一个困难问题的简单解答,一个复杂问题的简单答案;美在种种图案、建筑物、衣服式样、家具及装饰等事物的对称性上;美在人们对和谐、有规律的事物的喜爱以及从事物中发现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秩序和规律中。如在教学“黄金分割0.618”时指出,符合这样的比例,人们就看着顺眼、舒服。比如人体黄金分割因素包括4个方面,即18个“黄金点”,如脐为头顶至脚底之分割点,喉结为头顶至脐分割点,眉间点为发缘点至颏下的分割点等。

三、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思”数学

有人说过“疑问号”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如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电影院放映一部电影,每张票价为5元,购买30张票以上为团体票,每张3元,某班组织26个学生去看电影,他们应付多少钱?在怎样的情况下买团体票最划算。有学生就会想,要给130元,但学生会想到,好像给90元就可以了呀!这样的学生的大脑思维被高度激活,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高效。

四、创设操作性情境,让学生”做”数学

如数学活动:《矩形仓库的设计》

现有80m的篱笆材料和一面长50m的旧墙,计划利用它围成一个矩形的露天仓库,要求其面积不小于750m2。如何设计矩形的长和宽,才能符合要求?请写出详细的设计方案。

(一)讨论与思考。

1.假设矩形的面积恰好为750m2,则满足条件的矩形有几个?计算其长和宽;

2.假设矩形的面积不小于750m2,则矩形的长和宽应在什么范围?

3.所能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最多可以达到多少平方米?(二)整理你的设计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这样把单调的数学课引向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际增加实践活动。再次验证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原理。他们在活动中聚在一起切磋琢磨的研究探讨数学问题,又极大地渲染了学习的气氛,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数学

知识来源实践,知识又指导实践。这就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知识的同时,就应为学生创造运用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

如学了“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布置学生“设计铺设自来水管的最佳方案”。教学“一次函数”时联系家中电话费、手机话费及出租车费用的计算等;这些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蛙教案范文4

这节课的内容是接着前一天的语文课继续学习课文《坐井观天》。教师李小东中师毕业,有12年教龄。今年9月刚通过小教高级职称。学校事先不知道我们要听语文课,因此这节课是随机抽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家还记不记得小鸟和小青蛙为什么事争起来了?

生:小鸟认为天很大,青蛙认为天很小。

师:为什么它们看法不同?

生:因为小鸟在天上看得远,青蛙在井里看不远。

师:好!让我们看看课文里怎么说的。(按座位)每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再把这段对话读一读。

生:读(略)

师: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小鸟和青蛙把这段话给大家读一读。

(先后有三组同学上来,每组读完,大家点评,引导学生带着语气读、带着表情读、带着动作读。)

师:课文里说,“小鸟笑了”,它为什么笑?

生:它相信自己对。

师:是吗?我们把这段再读一读,看看青蛙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略)

师:“小鸟也笑了”为什么?

生:“它被青蛙的话逗乐了”。

师:我们把小鸟这段话也读一读。

生:齐读(略)

师: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鸟,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生:你真是的,不弄清楚就下结论。

生:你自己看看就知道啦!

师:好,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是怎么做的。

(放投影:画面为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青蛙看见了什么?

生: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天这么大,我没看花眼吧?

生:外面有农夫、房子、羊群。

生:有的农夫在拔草,有的农夫在给牛挤奶。

生:大自然真的很美呀!有各种各样的花。

生:天空无边无际。往前看,有草原;往后看,有田;往左看,有房子;往右看,有树林。

生:我这不是做梦吧?

生:我再不想回井里去了。

(老师在每位同学回答之后,都有一、两句鼓励性点评,如:“你很会想象”;“你会用方位词”等等。)

师: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让我们编一段“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好吗?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编。

生:(大部分与同桌一起编)

师:哪位同学把编好的说一说?

生:天真的无边无际,看来我是弄错了。小鸟,对不起!

师:知错就改。

生:外面的朋友那么多,我在井里多孤独哇!

师:外边的世界这么精彩,小青蛙还会回到井里去吗?(按座位)两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生:讨论(略)

师:谁来说说你们怎么讨论的?

生:不回去。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就想在外面安个家。

生:不回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留在外面可以了解得更多。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会回去。因为它太小,不安全。

生:有时候在外面,有时候回去。在外面可以和小朋友玩儿;想家的时候就回去看看。

生:要回去。外面人多,它会被踩死。

生:有的人会把它抓去杀了吃。

生:还是回去。要保护自己。

师:怎么保护?

生:我们跟抓青蛙的人说,不要杀了吃,青蛙是有益的。

师:我们要让青蛙在井里、在外面都能幸福地生活,人类要和它们做朋友。

课后,教研组成员与老师一起对这节课进行剖析、研讨。

调研组成员A: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光喊理念不行,一定要把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行为,怎样融入是当前的重点。看得出李小东老师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师生互动,课堂很活跃;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得不错:一次是让学生一起编“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还有一次是讨论“青蛙还愿不愿回井里”。学生有话可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调研组成员B:感受到年轻教师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总的来说,教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回答充满童真童趣,完全进入到小青蛙的情境。读书也读得到位。李小东老师把课改前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自读自悟”与课改中积累的新经验结合起来了,这很可贵。

调研组成员C: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不好,但不能因噎废食。对于小学生,接受式学习其实很重要。小孩子理解能力弱,但记忆力很好,多接受一些东西对将来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以打下好的基础。所以反复读书,记住一些优美的句子,积累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文中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不能因为要把课堂搞活就把这些都否定。

调研组成员D:有些问题设计得不错。例如“小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愿不愿意回去?不是一种答案,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答案在“不回去”方面出现趋同时,老师能及时引导:“有没有不同意见?”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调研组成员A:但是拓展也得有个度。例如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农夫、羊群、房屋、树林、花朵……可以无限地说下去,说得太多就离”坐井观天“这个”天“到底是大还是小”的问题离得太远了。

调研组成员D:最后把重心落在保护青蛙,让人类和青蛙做朋友方面也有点离题太远,可以涉及,但不应该是重点,还是应该回到”坐井观天“的本意上来。

调研组成员C: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在外省听课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本来这节数学课是要讲“用乘法口诀算出商”,结果几乎整堂课都在讨论小猴子分桃有几种分法,怎么分才风格高等等,喧宾夺主。既然新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这个问题。

教师:那要是学生把话说开去了怎么办?

调研组成员A:收放要有度。这方面的经验要积累。但首先教师自己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这样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过去备课不“备学生”,现在不能片面认为“备学生”就是让学生上课有话说就行了。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呢?课堂的效率呢?不要跑到

另一个极端。要全面理解备课的质量问题。 教师:可是我觉得学生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坐井观天”的意思。

调研组成员C:小学生中会不会犯“坐井观天”的错误?我觉得学完这节课以后学生应该能正确理解并学会正确应用这个成语。应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坐井观天”的现象。

青蛙教案范文5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当找准时机,尤其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能合理地运用符号化思想,就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结合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来谈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符号化思想。

一、依托经验,鼓励多样化符号表征

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都被交通标志、商标等这样的符号化语言所包围,因此学生对符号并不陌生,他们的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中用符号来表征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生活中的符号与数学中的符号又略有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恰当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中的符号。

如吴正宪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时,课堂上学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运用符号的作品。

(出示“数青蛙”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师:同学们,如果你有更多的青蛙,你能想办法表示吗?请你在本子上写一写。

生1:我写了10只青蛙10张嘴,20只眼睛40条腿。

生2:老师老师,我的数目比他要大,2000只青蛙2000张嘴,4000只眼睛8000条腿。

师:10只也好,2000只也好,甚至10000只,都只用了数字表示。

生3: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师:唉,有点意思,和前面的同学不一样了。

生4: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

师:这位同学看到青蛙的只数和嘴巴的张数一样多,就用了同样的字母,有进步。

生5: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该教学案例中吴老师从一个简单的数学情境入手,紧紧围绕数学核心知识,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把不同学生的思维暴露出来,实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认知过程:从最初的用数举例,到用字母表示关系,最后到既能表示关系又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多少的过程。

二、经历过程,体验符号的优越性

小学生符号化意识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感知具体事物――个性化表达――规范的数学化表达。其实数学符号意识很难用语言来传递,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慢慢去领悟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建构起数学符号的模型。

如吴正宪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搭配”时,有的同学是用学具摆一摆,有的同学是在纸上画一画。

(课件出示:一件上衣、一件T恤衫、一条长裤、一条短裙、一条裤子。)

师:用上面的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你能搭配出多少套衣服?请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生1:我把这件上衣和这条裤子搭配,我又把这条短裙和这件T恤衫……

生2:我听得头都晕了,到底怎么搭配的?

师:这位同学说了很多,但是大家都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有简洁些的吗?

生3:我认为这件上衣可以和一条长裤、一条短裙、一条裤子搭配,这样有3种;我再把一件T恤衫和一条长裤、一条短裙、一条裤子搭配,这样有3种。所以一共有6种。

师:这位同学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表示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而且他在画的过程中用到有序的思考方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师:我是用A、B两个字母表示两件上衣,C、D、E三个字母表示三件下装,也表示出了6种。

该教学案例中吴老师不动声色地让学生自己辩论,从用语言描述、具体事物记录、字母符号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符号的高度概括化,体会到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

三、重视归纳。深化符号化表达

数学符号的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数学符号进行分类整理,有助于体会不同符号的使用价值,建构符号的体系,形成符号化的语言。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广角“握手原理”这道题目:“18个小朋友,每2个同学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道题目。现在老师请18个同学上来,谁能把题目意思来表演出来?

生:哦,原来题目是说2个2个握手,那一共可以握(17+16+15+……+1)次。

师:很好,我们读懂了题目意思,现在试着把刚才的场面画下来。

生l:我画了18个小人,第1个人要和其他l 7人握手,第2个人要和其他16人握手,第3人要和其他15人握手……依次类推,18人要握手的次数是(17+16+15+……+1)次。

生2:我的画法和生1差不多,但是我觉得用小圆点表示人更方便。

师:(板书算式:17+16+15+……+1)18人握手我们需要那么多次,那如果20人握手呢,请你画一画。

生:我算出来了,需要(19+18+……+1)次。

师:那如果有n个同学握手呢,需要几次?

青蛙教案范文6

2009年5月10日,自然讲堂将邀请到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讲师吴颖老师,为我们做摄影方面的知识讲座。此讲座分两期,第一期主要讲一些摄影器材的知识,第二期以摄影技巧为主。欢迎大家参加!

讲师简介:

吴颖 Wayne Wu

2004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6年于英国诺丁汉大学取得生物学摄影及影像硕士学位(MSc in Biological Photography and Imaging);回国后在广告媒体工作,现任野性中国图片编辑、摄影师,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讲师。

专长:各类摄影器材的使用(微距,显微,红外/荧光摄影,人工场景,人造光摄影)和数字照片的后期处理,目前的作品以旅行摄影为主。

个人网站:

此次交流的内容:

1. 摄影器材简介―― 如何用好手中的相机

2. 构图基本法 ――摄影大师往哪看

3. 理解和运用光线――摄影是光的魔术

4. 数字暗房―― 一切才刚开始

第一期时间:5月10日上午(周六)上午10点~14点

人数限制:50人

咨询电话:65232040-812/811 盛敏 宁荣菊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远街13号置地星座A座佳能交流空间2层 (西单君太百货西侧)

2009年自然之友观鸟活动及讲座计划

注意:以上计划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安排请提前关注“自然之友”办公室的网站通知,并充分了解活动公约(省略.省略.cn)。

去年,观鸟组活动频频,收获不小。想去观鸟的新老朋友,同去年一样,每次活动请提前在网上直接报名,或向自然之友办公室咨询(Tel: 65120827/65120929-811宁荣菊)。

除计划中的活动外,观鸟组自2008年2月开始承担自然大学鸟学院的活动,常年组织在天坛和圆明园观鸟,也请大家关注网站通知。

上海2009“发现青蛙”系列活动

一、活动简介

1. 背景

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它部分依靠皮肤呼吸,对水环境和陆地环境变化的感应都十分明显,有青蛙的地方至少可以保证环境还没有恶化到它们无法生存的地步。如今30岁左右的年轻人小时候大多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经历,相信很多人儿时都喂养过小蝌蚪。而过去的30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人口集中,已使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上海“青蛙地图”网络调查显示,上海中心城区有蛙鸣的小区和公园屈指可数,我们是否能将更多的蛙声传递给下一代?

2009年春天,由台北青蛙小站提议,与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联合发起“ 发现青蛙”面向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活动,牵手海峡两岸、牵手上海・云南、牵手专家与公众、牵手孩子与家长……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环保、认识环保、理解环保,培养对于环境和野生动物(同一个地球上的朋友)的一份爱心。

2. 主题:“2009 发现青蛙”系列活动

1)04/22 世界地球日“2009 发现青蛙”活动启动

04/25 于上海动物园举办“2009 发现青蛙”园游会

2)04/25~05/31“2009 发现青蛙”小蝌蚪变青蛙网络观察记录评选

3)6.1儿童节“2009发现青蛙”总结活动,于上海动物园送小青蛙回家

3. 目的

A. 青少年自然科学教育、生态环境教育

B. 全国沿海沿边、海峡两岸环保团体共同携手迎接“地球日”,普及蛙类生态知识,增进公众对环境的关注与理解

C. 学习台湾环保经验,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发出关注环保的声音

4. 活动时间:2009年4月22日~6月1日

5. 主办单位

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中心、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上海市动物园、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 乐活家族 青蛙小站(台北)

策划执行: 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中心 (省略)

青蛙小站(台北省略.tw)

二、活动方案

1. 4.25地球日“2009发现青蛙”活动园游会

时间:2009.4.25

地点:上海动物园

2.“2009发现青蛙”青蛙成长观察记录评选

时间:2009.4.25~5.31

地点:上海市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

事件: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认养蝌蚪博客,每位学生(或建立兴趣小组)轮流负责一天的观察记录、拍照及上传;由活动之初拟定的记录维护人员跟踪学校的青蛙观察记录,经由网络评选获奖观察记录,准备奖品。

3. 儿童节“2009发现青蛙”活动总结会送青蛙回家

时间:2009.6.1儿童节10:00~16:00

青蛙教案范文7

原告:麻雀夫妇

被告:河沙

法官:青蛙

案件:麻雀夫妇居住的桂花树离奇死亡。

青蛙(坐在石椅上,郑重宣布):开――庭,请原告陈述案情。

麻雀(一边抹泪一边说):大人,我要控告河沙,他,是他害死了我们的桂花树。话未说完,河沙立即抗议:“大人,冤枉啊!”

青蛙:肃静!听原告陈述案件经过。

(河沙不甘地闭嘴,麻雀稍稍定了定神。)

麻雀:今年夏天。我们夫妻在桂花树上搭了窝。那时桂花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我们夫妇每天清晨在枝头上歌唱。唤醒熟睡的女孩们,让他们早早起床读书。一切是那么平静和美好。可是自从一个不负责任的民工将河沙遗弃在桂花树下,她就日益憔悴不堪了。

(话未说完,麻雀就呜呜哭了起来。)

青蛙:河沙。你可有话讲?

河沙:大人,我承认我有罪,但我不是害死桂花树的凶手啊!(一边做思考状,突然一拍额头,好像想起什么似的)钉子,对钉子,他才是真正的凶手。

青蛙:传钉子上庭。

钉子(毕恭毕敬地):大人,传小的有什么事啊?

麻雀:呸!真,害死了桂花树,还装模作样。

钉子(作委屈状):我,我也是无可奈何啊。

青蛙(把惊堂木一拍):钉子,你有何委屈,速速道来?

钉子:我也是受人指使啊,女孩们图方便,在桂花树上打钉子,拉铁丝,晾晒衣服,桂花树死了。我也不希望看到啊。

麻雀(转了转小眼睛,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大人,女孩们经常往树下倒一种化学实验过后的残余液体。那气味可是真难闻。是不是……

蚯蚓(从地上钻出来,哭哭啼啼):大人,你可要为弱势群体做主啊,女孩们倒的化学残液,正是害死桂花树的罪魁祸首,还曾毒死我们家族的几个好兄弟。不得已,我们只好搬家了。

众人(惊讶地张开嘴):啊,原来都是女孩捣的鬼。

麻雀(抹着泪水):呜呜,再也闻不到桂花香了。

青蛙:事已至此,树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吧。我相信,如果女孩有良知,一定不会再伤害树了。你们也庭外和解吧。休――庭。

麻雀夫妇:永别了,桂花树,一路走好!

庭审余波:

整个庭审过程都被宿舍女孩听得一清二楚。她们感到非常内疚,又很疑惑。只好请教老师,老师说:“化学残夜,如果含有硫酸,它有很强的腐蚀性,倒在树下,会腐蚀树根,致使树木死亡。”

青蛙教案范文8

愈挫愈勇自己挣学费

2004年,王理刚上大学一年级,父亲在湖南省经营着一家餐馆,生意非常红火。2005年,父亲决定拿出所有的积蓄将餐馆的规模扩大,这一决定遭到了王理母亲的反对。但是当父亲征求王理的意见时,年轻气盛的王理说了这样一番话:“做了的话,有可能会失败,但是不做的话,这一辈子都会后悔,所以我支持父亲。”王理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在父亲眼里,他是大学生,有文化,观念新,他的话让父亲下定了继续投资的决心。但事与愿违,家中的积蓄因此全部赔光。

家里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王理不得不靠打工来挣学费。他先后做过书本和饰品生意,不仅解决了自己上大学的各项费用,最后毕业时竟然还有两万多元的存款。

放弃高薪回乡创业

由于投资失败,原本开朗热情的父亲完全变了一个模样。父亲的状态让王理觉得十分愧疚,他决定给父亲找点事做。

2008年6月,王理从吉林财经大学毕业,在广州找到了一份月工资6000元的工作。下班之后,王理就会去市场转悠,他发现市场上出售的青蛙不但卖得快,而且价格还不低。经过调查他发现自己的老家很适合青蛙的养殖。随后他又在网上查阅了大量政策、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信息。得到的答案是:养殖青蛙,政策允许,并大有可为。

2009年1月,王理辞去工作,带着5万元积蓄回到老家湖南省沅江市茶盘洲镇,承包26亩地,和父亲一起搞青蛙的规模养殖。在创业初期,他和父亲通过反复试验、摸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遇到技术方面的难题,他就利用远程教育上网查询信息,通过网络向全国养殖专家咨询,几个月时间就写出超过30万字的养殖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沅江当地水土气候的青蛙养殖技术。

创业之路一波三折

青蛙养殖技术问题解决了,下面就是办养殖许可证的问题了。由于王理养的黑斑蛙、虎纹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需要到省级林业厅或省级林业厅授权的部门办理养殖许可证。在王理之前,湖南省没有规模养殖的先例。王理非常着急,再过五六个月青蛙就会长大,到时如果许可证还没办下来,青蛙就不能出售。

王理开始在蛙池边蹲守,只要青蛙有一点点变化,就赶紧用相机拍下来,每隔半个月,王理就主动把这些搜集来的“证据”送到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照片上包括了青蛙养殖的每一个环节,每张照片还有详细的说明。一个年轻人的用心和执着,加上可行性报告严密的逻辑,终于打动了相关单位。2009年7月下旬,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上级单位益阳市林业局和湖南省林业厅联合对王理的青蛙养殖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半个月之后,王理拿到了湖南省迄今为止唯一一张备案的青蛙养殖许可证。

2009年10月,养殖基地里的青蛙终于上市了。通过网上销售的方式,王理创下了第一年128万元的销售额,纯利润达到80万元。现在,王理根本不用出去跑销售,就有客户自己找上门来。

“青蛙王子”要建“王国”

青蛙教案范文9

教师通过洞洞板数学教学工具,培养小班幼儿对图案AB模式摆放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在教师的启发下,小亮(化名)进行图案AB模式摆放的探索(在进行图案AB模式摆放探索前,先进行了颜色的AB模式摆放的探索,并且有图案的一面全部朝下)。他把先前按照黄色、黑色AB模式摆放的棋子直接颠倒到有图案的一面,由于洞洞板材料的特质(同一颜色棋子柱上的图案不一定相同)被颠倒的棋子并不符合图案AB模式摆放得规律。他摆放得很快,整个棋子盘很快就满了,信心十足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师一下就发现了他的问题:颜色符合AB模式摆放的规律,但是图案不符合AB模式。

师:小亮,咱们要让图案交叉摆放,你摆放的图案是小鸟、青蛙,小鸟、青蛙,大树、青蛙,白菜、青蛙……这对吗?

小亮:对。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是对的呢?

小亮:我是从同一个颜色柱子里拿的。

师:你觉得只要是从同一个颜色柱子里拿的,颜色交叉摆放,图案就是交叉的是吗?

小亮:是。

师:那我们再看看这些图案,你摆放的是小鸟、青蛙,小鸟、青蛙,大树、青蛙、白菜,青蛙……这对吗?

小亮:对。

师接着问:为什么?

小亮再次说:我是从同一个柱里拿的,颜色对,图案也对。

到了收棋子的时间了,由于小亮自己拿出来的棋子太多了,别的小朋友都很快地收好了自己的棋子盒,小亮还一直在奋战。在收棋子柱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同一颜色的棋子,他们的图案并不一定相同。最明显的表现是:他把已经摞起来的同色棋子柱全给拆开了,非常认真地去看棋子上的图案,并把同色同图案的棋子放在了一起。但是已经到了吃水果的时间,辅导老师走了过来,看到一直磨蹭着还未收好的小亮,立刻对他说:“到吃水果的时间了,赶紧收一收,一样颜色的放在一起就行了,来,老师帮你。”老师迅速地加入到小亮的行动中,这期间,还在努力将同色同图案的棋子放在一起的小亮不得不停止自己的行动了,在老师不断的催促下,立马收拾了自己的棋子盒,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而刚才他探索如何收比较快,甚至意识到同色棋子不同图案的规律,并重新拆分放置的过程,将近用了10分钟,但是这10分蕴藏了多少的价值啊!

【案例反思】

一、老师的帮助是幼儿成长的助推器

模式排序有助于学习计数,建立数序概念,另外,也有助于幼儿理解抽象数概念,如可逆性、传递性、双重性思维。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采取按外部特征进行排序(如颜色、形状),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如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等等。老师在此阶段为幼儿提供简单的认知体验,能够为幼儿的模式、排序认知的发展给予有效的支撑。在这些方面,老师对幼儿的帮助是无可厚非。

二、聆听是老师尊重幼儿需要,引导幼儿兴趣,做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支持者和引导者的基础

幼儿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的方式。学会聆听,学会用儿童的思维和角度看问题,这价值远远大于直接告诉幼儿正确的答案;学会聆听,学会晚一点为儿童提供解决问题的帮助,也就给了幼儿自我思考的机会。正如案例中的教学老师那样,她虽然发现了小亮未能够按图案进行AB模式摆放,仍然在耐心地聆听、启发以及直到最后也未对小亮的想法做出评价。小亮缺乏的不是给他一个标准的图案AB摆放模式,而是引导他怎样去发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所忽视的细节。如果这些被忽视的细节是通过小亮自我探索发现的,这价值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所以,老师应多听一听、多问一问幼儿因何不解,因何找不到想要的答案,这些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的所在。

三、观察应该成为老师采取辅助幼儿行动的前提

或许为了工作流程,你看不惯幼儿的磨蹭;或许因为担心,你容不得幼儿自我尝试;或许因为着急,你不由分说直接动手帮助幼儿操作。西塞罗说:“儿童能够在不经意间学会很多东西。”皮亚杰说:“放手让幼儿主动建构,来获得经验。”杜威说:“教育的内在目的在于过程。”你的担心,你的着急,你的为了快点完成工作,有时候不正是在断送孩子不经意间获得、主动建构和享受探索过程的机会吗?老师,别着急,停下来观察,用眼睛、用心灵,把援助的手、制止的手伸出的再晚一点,或许就能看到幼儿的神奇所在。对于小亮来说,吃水果很重要,但如果再给他一些时间,相信小亮能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模式在哪里出了偏差,甚至是发现同样的东西有不同特征的规律,这对他来说该是多么伟大的获得。

四、耐心是幼儿老师区别于一般幼儿看护者和养育者的关键所在

无论在谁看来,替幼儿做事情远比教幼儿做事情容易得多,前者只是简单的呆板的工作,对于看护者和养护者来说是容易的、易操作的,而后者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由替代层次到教的层次,中间涉及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尊重和重视幼儿的独立自主的意识、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是能够耐心地开展教育活动,并保障每项教育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有效的和有意义的,最后是能够在耐心地聆听、观察的基础上,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幼儿帮助,而不是将帮助走在幼儿的前面,就像一般的看护者和养育中所采取的行动那样。如果辅导老师再多给小亮一点耐心,让小亮明确地说明自己的疑惑、自我的发现,以致最后能够明了棋子盒里同色棋子的“秘密”,而不是在不清楚状况,甚至是稍微有点不满意小亮的磨蹭行为之前为小亮为伸出“援助之手”,老师应该也会为幼儿的表现拍手叫好。反之,过多的操之过急的帮助难道不是在堵塞幼儿生命发展的道路吗?幼儿老师与一般的看护者和养育者还有什么区别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