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8 14:53:07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特别是本科生的科研氛围不太浓,学生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特色、差异及适用条件,更不熟悉这些方法的运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现实中,由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缺失、错用或乱用等导致相当数量毕业论文的结论难以成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也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早就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给出了“标准化”建议。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研究背景

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类型繁多,主要包括管理学院双学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及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国际学院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等多个层次。2010届毕业生183人,2011届毕业生130人,2012届毕业生234人,2013届毕业生212人,2014届毕业生211人,2015届毕业生219人。六届合计1189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只有23人(含3名双肩挑人员,还有一些教师出国深造、外出学习),教师年人均指导学生8.62人,论文指导的工作量较重。由于毕业生在毕业前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考会计证、考驾照等社会活动,大多心神不宁,难以全副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遑论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了。到来年春天,只有短短八周时间,要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十分困难的。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该选择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色和适用条件?本文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方法和目标

在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0-2015届1189名毕业生中,由于部分同学毕业论文的电子档案未能找到或者不全,本文只找到598篇资料齐全的毕业论文。因此本文只对这598篇有效论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中,试图发现毕业生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基础

1.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在具体实证分析之前,本文先确定本科毕业论文有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输入“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等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20余篇。删除一些级别不高、不太相关的文献,余下有近10篇重要论文(见文后参考文献)。在这些论文中,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在《管理世界》杂志发表的论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评判标准》最为经典。虽然该文主要是针对管理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谈研究方法的,但其基点高、立论准,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庆国(2004)认为,从内部理性(logos,人的思维、推理、分析)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来看,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四个大类别(称为四类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和实验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和“数理分析的方式”本质上是演绎式的。在管理科学中,一时还找不到“从理论到理论”的事例。以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是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即从现实出发,通过调查,获取数据,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对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被研究对象的演变规律,或者相应的结论、理论。这是管理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国际通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相关结论被承认的基础,是研究论文的通用语言。这也是学位论文所要使用的主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式,也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前提,用实验方法研究变量间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也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式之一。它突出的是管理科学结论的可重复性。

欧阳桃花(2004)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李仁意(2010)将国外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假设法、实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国内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评估法。

经过小组研讨并请教相关专家,本文将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划分为5大类:描述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定量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案例分析法(兼具定性和定量研究特色)、研究方法不明。

2.主要研究方法的特征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上述研究方法的概念和特征如下:

(1)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对比研究法,作为几个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是把一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质物体或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它们在构造方面的差异(因),在性质方面的不同(果),得出这种物体或对象某性质(果)是由什么、哪些因素(因)造成的。

(3)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市场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

三、实证分析

1.统计结果

本文主要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频率进行统计,以反映大学生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差异(见表1) 。

本文发现,案例分析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首先的研究方法,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定量分析方法,达到四分之一。排名第三的是描述性研究方法,不足一成。定性分析排名第四,不足4%。研究方法不明的毕业论文将近一成。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其次是对比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其次是调查法,运用最少的方法是实验法。

表1 2012-2014届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 使用数量/百分比

描述性研究方法 37/6.19

定性分析法 对比法 7/1.17 20/3.34

参与观察法 0/0

访谈法 13/2.17

定量分析法 调查法 74/12.37 152/25.42

实验法 1/0.17

实证研究法 77/12.88

案例分析法 336/56.19

研究方法不明 53/8.86

合计 598/100

2.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原因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即运用大学生身边、所处城市或地区、亲友所在的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案例,去印证某一营销理论或策略,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中,类似的训练已在开展,只是规模小些。这也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此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在学位论文中使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次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毕业论文选择这类研究方法,这说明相当部分高校已经将“科学研究方法”当作“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使用了这类研究方法。这中间,选择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的比例大抵相当。而选择实验方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比例甚少,说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不足。

描述性研究方法,亦即仅仅使用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具有一定难度,对于逻辑推理程度不强的学生来说,选择这种方法的可能性较小。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理论积淀,需要长期的理论关注,更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并非短期内能够养成。在具体运作时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本科生较难掌握。

在定性研究中,大学生较多地选择了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没有人选择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要求大学生与相关企业和行业人士就某一个营销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和交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一些演讲能力强,与人交流畅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应该承认,仍有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弱,特别是与企业和行业高层,就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的能力较弱,这也是这些学生没有选择这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做对比性研究,需要依靠科学的指导,精细的规划,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如果仅仅做表面的比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就难以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在这方面还是需要训练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容易操作。但它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还需要与被观察对象的深度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与他们较长时间的相处。这对于处于毕业季、人心惶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就较为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成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不明。也就是说,从网上拼凑一些资料,没有做深入的鉴别,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就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论,仍是一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广场做法。如果毕业论文体现不出“论”,说服力也就大打折扣。态度不端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学校相关部门把关不严也会助长这种风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案例研究法、定量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法和调查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较多使用的方法,而描述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定量研究中的实验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较少使用。

造成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同研究方法使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与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条件和难易程度有关的,另一方面是与当前高校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程度、本科生的科研氛围有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学生对待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有关的。

2.建议

(1)进一步营造高校本科生科研氛围

本科生是高校的主体。本科生科研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石。具备了良好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是更高层人才的前提。高校要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氛围的营造,鼓励学术研究,讲究大胆创新。特别是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当成一门必修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尽量让每一个本科生都懂得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同时,要严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要降低毕业论文的过关率,迫使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把毕业论文撰写当成本科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业务活动来看待,与学分挂钩,与学位挂钩,与毕业证挂钩。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

一、实习领域

实习学生可在各类工商企业、外资企业、服务行业等领域从事市场开拓、营销策划、采购管理、营业管理、销售管理、办公文案管理、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运营等项工作。

二、参加实习班级、人数及实习形式

(一)实习班级及人数:D04营销1、2班,共计76人,

(二)实习形式:系部集中统一实习与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分散实习相结合

1、推荐实习就业

由学院、系部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原则上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对于不服从分配的毕业生,不再参与第二次分配,学生必须自行寻找实习单位。

目前的实习单位有:

张店牵引电机厂、山川医药机械有限公司、黄河龙集团公司、金帝购物广场、淄博糖酒站、淄博商厦、胜大集团、奥德隆集团、淄博可口可乐公司、大福源超市、桓台聚鑫化工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淄博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淄博分公司、淄博鸿运物流、淄博弘志外运、淄博新星集团、华光陶瓷、东泰集团等

带队教师:巩象忠、张长学、赵传波、白雪、刘萌、崔子龙

2、自找单位,自行实习

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自愿组成实习小组,进行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有关的实习活动。

具体指导教师:赵传波、巩象忠、张长学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袁长明 毕思勇

组 员: 巩象忠、张长学、赵传波、白雪、刘萌、崔子龙

实习小组的任务是:

(一)帮助联系或落实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

(二)检查实习进度,反馈实习意见,帮助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实习指导老师及有关事项;

(四)考核学生实习成果。

四、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实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系部实习就业动员大会定在XX年1月9日下午14:00—15:00,地点6306教室。实习分为二个阶段,即毕业实习阶段和毕业论文撰写、答辩阶段。每一阶段的实习内容和主要目标如下:

(一)毕业实习阶段(XX年2月10日至XX年4月10日):所有学生均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岗位上进行实岗操作。具体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并结合日后工作意向自行确定。自行安排实习单位的学生须在2月20日前把实习单位接受函交与辅导员;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者,与辅导员联系,由系部协调安排。

1、实习要求:

通过实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已学习过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缩小理论教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差距,为以后学生很快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打下基础。

2、实习内容:

(1)在实习指导教师和所在实习单位有关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深入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有关部门与科室的具体业务中去,进行实岗操作,尽快适应相关岗位要求和熟悉岗位技能。

(2)实习期间撰写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XX字。

(3)结合工商系网站给出的论文参考题目、也可自行设计初步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

3、实习报告格式要求:

(1)、封面:论文题目(字体3号)、系别、班级、姓名、学号。字体为:黑体、四号。

(2)、正文:仿宋、小四号。

(3)、纸张:A4。用微机打印。

(4)、实习报告中须有实习单位对毕业生的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写出评语,并根据实习情况评定成绩。

(5)实习报告不少于2千字,上交一式三份。

(二)、毕业论文写作、答辩阶段(XX年4月10日至XX年5月26日):

1、毕业论文写作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

(1)、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2)、检验学生专科阶段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全面检验

3、毕业论文要求

(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搜集、整理毕业论文题目的相关资料,拟订毕业论文的提纲,撰写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结构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标题、中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具体参见工商系网站上的论文指导书)。

(3)在论文的撰写方面,要运用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把观点和材料密切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观点明确,材料可靠,分析透彻,论证有利,结论科学。论文不少于3千字。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凡毕业论文的书面主要内容为抄袭,或弄虚作假,伪造数据者,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4、毕业论文选题。各位同学请参考以下论文题目作为你的毕业论文选题,也可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题目。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见附表一。

5、论文指导教师安排见附表二。

五、实习成绩考核

(一)实习报告考核(占20%)

(二)毕业论文考核(占60%)

(三)平时实训成绩(占20%)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0-0061-03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这段话总结概括了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必要性。市场营销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方面更为突出,这就使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从一些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对营销人才需求来看,我国高等市场营销教育在教学质量方面与社会需求的高级营销人才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如何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培养出符合现代市场需要的大学毕业生,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以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中确立的应用能力的结构来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组成。实践项目内容设计、实施必须符合学生的能力要求,实践项目的条件能够配套,实践项目指导所需要的师资条件能得到保障。力求使学生成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符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理念

市场营销专业是培养学生能够树立现代营销理念,运用营销理论解决实际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营销能力的形成需要营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但更需要在营销实践中去感悟和积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对营销理论的理解,激发理论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中,我们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应用于实践为主线,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和改革,培养“适销对路”的营销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校内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毕业论文和第二课堂等。校外环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校外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

1.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配套,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改变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在几周的方式,采取实践教学环节紧跟着专业理论教学的方式,在每个学期均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相配套,使得在专业理论教学不断深化的同时,实践教学也不断地深化。例如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市场调查”实训项目,针对推销学课程的“产品推销实践”项目,针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营销策划案设计”项目等等。

2.推行“压缩理论、充实实战、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式。“压缩理论”就是压缩理论教学学时,浓缩理论教学内容。“充实实战”是指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这个环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从实践内容看,既要结合营销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又要充分利用大连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与优势条件,通过设计针对性的实践项目,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带着具体的营销问题,走进企业,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理论与实践结合”就是学生在营销实践过程中,对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提炼总结,通过小组交流、教师点评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实践操作过程和解决方案,为下一轮实践项目的推进作好改进的准备。

3.适时增设现代营销类课程。目前各种现代营销方式,如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例如,电话营销这个行业的发展迅猛,从业人员需求量大增。从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7%左右的毕业生在从事电话营销或与电话营销有关的工作,因此我们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电话营销”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市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逐步掌握电话营销的技能。

4.全程导入实践教学理念,实践教学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生源条件、师资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培养有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的营销实战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全程导入实践教学,形成了四年不断线的全周期实践教学体系。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过程时,以知识运用和能力教学为基本目的和导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尤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融入本科生四年全过程。第一学年进行两课实践、社会实践、新生研讨课。第二、三学年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训练计划、ERP沙盘模拟实训。大三、四年级开设高年级研讨课,电子商务实验课。大四年级开展市场营销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营销实践技能,缩短学生进入各类企业以后的“适应期”。

(二)将职业能力融入课程教学,实施课证一体化教学

通过职业证书考试培训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直接对接的。将职业能力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课证一体化。既达到课程的要求又达到职业证书的要求,课程学完就可获得证书,使课堂教学和职业实践高度协同。这部分教学主要用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前全部通过助理营销师资格考试,获得证书。

(三)将学生课外活动专业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在大学阶段担任过学生干部和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毕业生工作能力较强,因此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各种活动,锻炼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此,我们围绕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在创新活动中,结合专业能力训练要求,开展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娃哈哈杯市场营销策划、创业大赛等赛事,强调学生活动的专业性和专业特色,并在教学计划中有相应的学分要求,保证学生的参与率。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组建了社团――营销协会,并由市场营销教研室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由市场营销教研室教师组织创立的“大学生服务中心超市”极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新性地运用专业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在2008年就将创新学分作为学生必修学分,今年又对创新学分的实施细则作进一步的修订。

(四)加强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毕业实习是全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在课程实习基础上完成的最后一项综合性实践训练。因此,毕业实习是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在毕业实习后完成实习报告,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一方面要求学生将在实习期间的所做所思所悟记录下来,对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对自身的客观认识,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学生的毕业实习过程中,专业教师通过“一对一”的实习指导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定期的电话保持联系、追踪学生的活动,交流的主要内容是要了解学生在工作期间的各种表现,实习情况以及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一批与实践教学目标相吻合的师资队伍,尤其是要制定新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为此,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系成立了“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近十家校外实践基地,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方法。

(一)广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提出现实中的营销问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在实践环节,教师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条件,设计针对性的实践题目,必要时教师联系实习企业,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相应的市场调查,创业企业的产品定位、渠道设计、价格制定和促销方案的拟订等。在完成每个阶段的实践项目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汇报,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并进行总结性点评,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具体要求。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线,而把学生的“营销能力提升”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

(二)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加大实践环节的过程考核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提供对应的实训项目的背景资料,公布学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经过分工、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完成本组的任务后,通过课件形式在班级进行交流,以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此外,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作为配套,增加过程考核的力度,提高平时学习效果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例如市场营销课程的考试,理论课程的学习与考试占40%,实践环节(包括成员参与、团队协作、调查过程、方案的可行性与独特性等)占40%,小组交流汇报(包括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改进与提高能力、实践任务完成情况等)占20%。

(三)建设不同类型实习基地实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以培养市场应用型营销人才为导向,以满足不同职业岗位对市场营销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目的。一是通过建立大量高起点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社会实践、实训机会,使基础课知识与后续的专业课知识对口,专业课知识与企业实际应用对口,课内、课外实训与获得职业资格证接轨,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二是在企业专门成立就业实习基地,改变以往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进行与用人单位没有直接联系的教学方式,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更好地实现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四)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最新内容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组织教师参加市场调研项目和营销咨询服务,以保证本专业教学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促进教师了解企业的营销实践动态,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营销专业教师近年来利用所学的前沿理论知识,已为多家大型企业做过咨询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咨询经验,在合作中不断提升了业务水平。例如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与娃哈哈集团合作成立市场营销教育实践基地,企业聘请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杨娜、王玲、王玉霞为娃哈哈市场营销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团队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开展营销实践活动,并对娃哈哈集团的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及指导。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带头人金依明教授在旅顺口区为多家企业兼任营销顾问,为多家企业做过营销与管理咨询,为保险业、商业、企业等多类型企事业单位做过营销培训,普遍受到欢迎和好评。同时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以合同或合作等方式,从企业聘请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些职业技能、课程的讲授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操作能力。例如娃哈哈集团营销部专家来校讲授推销学课程,将企业最新营销理念及时传授给学生,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效果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在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得到了全面应用和深入推广,通过与2009、2010级市场营销本科学生的座谈交流,90%以上的学生认为以问题为切入点讲解相关理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5%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的设计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会有较大的帮助,从2012届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看,其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建设,本专业的学生素质达到思想素质“优”、文化素质“硬”、专业素质“精”、身心素质“健”,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营销专业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被激发出来,其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显著提高,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以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韩子彦为主的创新团队的《路亚钓具与路亚运动创业计划》获得了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2009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张涛获辽宁省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张燕妮表现出色,夺得第二届未来职场“108将”精英挑战赛比赛的亚军;2009级市场营销本科班的丁晏浩因在比赛中的突出表现,2012年11月与大连亿达集团签订实习协议;另外还有多名学生被相关企业选中。由市场营销专业丁晏浩、张燕妮、李明珠、鲍景文组成的傲睨天夏团队获得2012年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辽宁赛区本科组二等奖。

(二)学生职业能力强,就业情况好

在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毕业生因具有较强的职业胜任能力,受到社会普遍欢迎,毕业生“双证书”率均在95%以上,首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85%以上。毕业生深受行业企业的欢迎,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为辽宁省内外的各企业输送了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在亿达集团、大连桃李、韩伟集团、青岛啤酒等企业都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情况连续跟踪的反馈结果表明,营销专业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上手快,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证明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成功的,为辽宁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合格的人才。

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研究,促进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本专业在逐步形成专业特色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其他专业的发展起到了辐射和带头作用,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所形成的培养理念、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对其他高校相关专业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其他兄弟院校如渤海大学等,都曾来校交流,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在人才培养特色方面的做法予以肯定,并在其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借鉴和参考了本专业的做法和经验。但是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市场营销专业更是如此。因为市场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的营销实践和反映实践动态的营销理论也在不断更新,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也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因此我们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琦.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经营管理

者,2009,(24).

[2]周梅华,昌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

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3]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

国大学教学,2007,(3).

[4]赵广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方式新探[J].教

育研究,2006,(6).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市场营销

作者简介:黎建新(1966-),男,湖南华容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叶泽(1962-),男,湖北仙桃人,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湖南长沙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电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研究”、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创新与特色案例开发”、2008年湖南省特色专业(市场营销)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40-02

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是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是特色的提炼和培育,本文结合长沙理工大学的特点,探讨了理工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和做法。

一、市场营销专业需要特色

所谓“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特色”有三层基本涵义:一是“人无我有”,即独特性;二是“人有我优”,即杰出性;三是“人优我新”,即创新性。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创建的独具特色的富有个性风貌的专业。特色专业应当具有独特性、杰出性或创新性的特征。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讲,是否应该具有特色,笔者曾经有过怀疑,认为市场营销是一个通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大,从培养单位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突出其特色。但从近些年办学实践和毕业生的就业来看,证明当初的想法是有问题的。一是不少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在招聘营销人才时,应届毕业生不受青睐;二是长沙理工大学传统就业的几个行业,如交通、电力、轻工等,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有停滞倾向;三是一些非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应聘了营销岗位,从事了营销工作。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是市场营销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竞争力不强,还是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的优势不明显?

事实上,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各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同构性、趋同性也十分明显。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据统计,目前开设此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在500所左右,还有上千所高职院校也开设了该专业。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无疑已经是买方市场。同时,由于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趋同化,用人单位又普遍感到难以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

因此,在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确立特色是必要的。专业特色就是一种差异化和卓越性,就是一种竞争优势,就是一种持续竞争力。作为理工大学培养的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与“985”综合性大学相比,有何不同?与财经院校相比,又有何差异?与高职院校相比有何优势?

二、市场营销专业如何体现办学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有两重含义,一是专业之间的特色,即市场营销专业相较与其他相近专业的差异;二是同一专业校际之间的特色,即市场营销专业各培养单位之间的差异,也就是办学特色。

1.专业办学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个专业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上。培养过程主要涉及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素质、硬件设施、教学管理等专业建设的主要要素上,培养结果就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一个专业的特色可以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培养过程要素中,但最终应该是体现在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上。

从市场营销专业来看,体现专业办学特色大致有两条思路,一是行业营销人才培养特色,二是职能营销人才培养特色。行业营销人才培养特色主要是从行业需求出发,采取“行业知识+营销知识”的培养思路和模式。如医药市场营销、电力市场营销、体育市场营销、零售营销等。职能营销人才培养特色主要从岗位需求特点出发,培养通用性的营销人才。如销售管理、市场研究、营销策划、网络营销。

2.专业办学特色应植根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因此,一个专业的办学特色自然离不开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历史与传承、办学优势、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目前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主要有三类,即财经院校、综合性院校和理工院校,可以发现,由于高校的特点不同,其人才培养特点亦有所不同。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多科性理工科大学,多年来积累了交通、电力、水利、轻工行业办学的经验与资源,形成了鲜明的行业办学与人才培养特色。基于学校的特点和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性,将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描述为: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行业(电力、交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与综合性院校相比,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应用性,与高职院校相比,突出的是毕业生的战略思维和发展持续性。

3.专业办学特色应得到社会的认可

大学的功能主要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单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看,专业办学特色即是人才培养特色,这种特色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特色专业也才具有生命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长沙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多次走访用人单位包括行业企业以及毕业校友,听取多方意见,我们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得到了认可,并得以逐步完善。据统计,市场营销专业在近10年的办学历程中,每年都有将近40%的毕业生被招聘到电力、交通等行业的企业从事营销工作。

三、如何培育和巩固市场营销专业的办学特色

特色专业的生命力在于其办学特色。巩固和培育特色专业的办学特色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巩固和培育特色专业的特色,应该围绕其特色生成要素下功夫。

长沙理工大学市场营销特色专业肇始于1994年,2008年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湖南省特色专业。长沙理工大学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培育和巩固市场营销专业的办学特色。

1.在设置课程中体现理工特色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社会适应性强”的原则,培养方案按照“基础+专业+职业”三个模块设置课程。“基础”即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专业基础涉及“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财务管理”、“金融学”等课程。“专业”即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是指专业核心课程,如“营销管理”、“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销售管理”、“产品与品牌管理”、“广告策划与管理”、“商品学”等课程。“职业”即与就业领域有关的课程模块,如“电力市场营销”、“交通运输市场营销”、“服务市场营销”、“组织市场营销”。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为必修课,而职业类课程为选修课。按照“基础+专业+职业”三个模块设置课程,一方面强调了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兼顾了就业选择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立足理工类大学特有的多学科资源,在培养计划中开设了“商品学”(化学类课程),“大学物理”、“电工学”、“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概论”(工程类课程)以及其他理工类选修、必修课程。在培养计划中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理工类课程的学分才可毕业。

2.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继承理工类大学培养工程师的历史和传统,长沙理工大学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计划中,构建了从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商业计划书)、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到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理论教学中的实验或实训教学的比重,还重点独立设置了12项实验或实训课程,如市场营销认知实习(2周)、市场调研课程设计(1周)、推销与谈判实训(1周)、销售管理课程设计(1周)。实践环节所占教学时数的比重达到35%左右。

此外,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第二课堂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积极组队参加省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学院举行的商业计划与营销策划大赛、ERP沙盘对抗赛、演讲比赛、素质拓展节等活动,规定对获得院级以上奖励的学生可以记一定学分。还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撰写调研报告。

3.加强特色课程、教材与师资建设

特色课程、教材和师资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在行业特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市场营销专业逐渐形成和培育了一些特色课程,如“电力市场营销”、“电力企业管理”、“电力生产概论”、“工程/项目概预算”、“招投标管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

由长沙理工大学教师任主编、邀请行业部门业务骨干参与,组织完成了或正在编写系列特色教材,如《电力市场营销》、《供电服务管理》、《电价学》、《电力市场概论》、《电力需求侧管理》。

特色专业建设中,专业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增强专业教师对行业的了解,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策略,一方面在寒暑假安排年轻的博士到行业企业去见习和考察,另一方面也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开展交流。还组织和鼓励教师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主动承担和开展联合课题研究。近五年,专业教师接受电力、交通企业委托的咨询项目将近30个,合同金额累计超过500万。较典型的项目有:省域电网电力交易机构建设方案研究(湖南省电力公司委托),湖南省级电力市场建设方案研究(湖南省电力公司委托),江西省工业用电同价方案研究(江西省电力公司委托),湖南省电力公司实施“一强三优”发展战略的研究(湖南省电力公司委托),湖南省电力市场顾客满意度研究(湖南省电力公司委托)。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专业教师增强了对行业情况的了解,加强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参考文献: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5

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的通知》(黑教联2013[19]号)、《关于开展2014年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黑教联〔2014〕14号)、《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及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黑龙江省市场营销行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按照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中高职衔接;“2+3”模式;人才培养

1中高职衔接市场营销专业定位

1.1学制与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黑龙江省应届初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为5年,中职2年,高职3年,学生在中职阶段修满22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也可直接就业。升入高职后修满31门课程方可毕业。

1.2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阶段以就业和继续学习为导向,培养具有基本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继续学习能力,身体和心理健康,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相应的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推销、销售顾问、市场调研、客户服务等营销、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劳动者。高职阶段以贯通中高职衔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以现代学徒制和“双证书”制度为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具有德、能、勤、技全面发展,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营销业务工作流程,具备市场营销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能适应营销各岗位工作需要,具有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营销策划、企业市场开发、商品推销洽谈、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公关及市场营销管理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力求在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做一些突破,让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能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具备相关技能并获得一技之长,同时可以继续深造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互衔接

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制定中、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培养服务于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德、能、勤、技全面发展的营销技能型人才。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在中高职教育的各自层面办出特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2中高职专业设置和课程对接

本方案采用“2+3”学年制贯通中高职办学,即前2学年教育的办学主体为中等职业学校,后3学年的办学主体为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五年制一体化教学方案,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由高职院校颁发高职教育学历文凭。此外,在中职学习期间,成绩和各方面表现优秀的试点班以外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也允许参加考试,符合要求者,进入试点班学习。以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中职阶段课程设置以培养技能为主,高职阶段在培养技能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衔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中职阶段课程既能满足企业一线工作者的需要又能为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提供必要基础。

2.3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获取翔实素材,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分析和演绎推理,探索我校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确定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会根据企业需要,分批分次的为企业提供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理论在校内学习,专业技术能力在校外企业实践,这一教学计划打破了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自成系统的计划而按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但分段实施。目的是充分发挥两校的办学优势,注重课程内涵的衔接。

2.4中高职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共享

为提高学生实战能力,高职阶段学校按照企业实际岗位需要建设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电话营销实训室、金点子策划中心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大学生服务中心、商务礼仪实训室、推销洽谈实训室为学生日常模拟训练提供了平台。学院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建立了北京天虹、北京物美、北京天德勤、天津好利来、娃哈哈牡丹江分公司等一批优质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到企业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在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基地共享。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通过互相合作开发课程和共同教学实现了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的共享,进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高职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可以与中职院校共享,进而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紧密程度。

3教学方法与成绩考核评价

3.1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切实突出职业技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实现理论实践教育一体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技能训练岗位化、教育一体化、证书多样化。一是建立了一整套以市场营销师、市场营销经理助理等从业资格证的社会化资格考试相结合的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以考证带动学生的学习;二是学院采取了校内全真模拟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训方式,基本实现了学生零距离上岗;三是建立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专业教育组织体系,从制度上和经费上保障了市场营销专业体系的建设,四是初步形成了“三个突出”(突出综合素质培养、突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除必要的实习实训环节外,要求教师在将社会情境模拟进入课堂,切实开展市场营销技能教学,力求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独立完成企业市场营销岗位的工作。实现学校与社会就业岗位“零距离”衔接。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组织开展实物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广告策划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并支持和指导学生成立营销公司。

3.2学习成绩考核评价

由高职统一协调管理,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建立完善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共同评价学生。一是校内考核,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团队合作情况、期末考试、学生互评以及教师互评。二是企业考核,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践,在企业工作期间由企业给学生进行考核。

(1)理论知识考核

每学期确定三门必修课程为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学业成绩,其余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者可得规定的学分,不及格者不得学分。

(2)实践技能考核

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考核采用学校考核和行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成立专业实践技能考核组织,负责对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项目的考核工作。具体考核管理按照实训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3)职业资格技能鉴定

按照双证融通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部门或相关行业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等级)证书。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应分别考取上表所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外语资格证书中一种。

4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前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或提交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成果,并通过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考核,成绩合格方能毕业。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安排在第期(高职第五年上半年),与专业顶岗实习同步进行。在学期初进行顶岗实习动员时,向学生一并布置毕业设计及论文撰写任务,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安排4周时间进行集中指导与答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可以采取市场调查、参与企业市场推广、现场促销、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等。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可以是是市场调研、营销策划论文等。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主体材料字数要求在3000-5000字之间,同时提交毕业设计的活动过程记录。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活动过程记录和答辩结果综合评定成绩,三者所占比例为5:2:3。

5毕业要求

在校生须完成53门课程(中职阶段22门、高职阶段31门),取得一项技能证书方可结业。证书可以为助理营销师、市场营销师、商务管理师等资格证书。中职阶段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共同完成。技能考核通过模拟实训、技能月、工学交替等教学过程,由校企共同考核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综合打分,完成22门课程学习方可毕业和晋升高职。高职阶段理论考核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共同完成。技能考核由校企共同完成,学校通过模拟实训、技能月、工学交替等教学过程考核学生;企业则通过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给学生综合打分,完成31门课程学习方可毕业。

作者:李妍 王微 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平.中高职一体化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云南电大学报,2012(03).

[2]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

[3]孙子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的专业衔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07).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为了有效地开拓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要求高校转变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对就业市场进行调研,结合对学生培养的特点,实施目标营销战略,重点从综合运用营销的4C''''s组合入手进行开拓就业市场的策略研究并通过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等有力措施,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切实发挥桥梁作用,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1营销理论在就业市场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高校近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纯依靠以前合作的用人单位来吸收毕业生作为高校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已经不可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种情况要求高校要具有市场意识,借助现代科学理论,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开拓,促进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根据研究,营销理论不仅可以为企业所运用,而且能被各种组织运用。正如营销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通过对“高校培养毕业生”与“企业生产产品”,“毕业生就业”与“产品营销”等特征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普通高校作为一个主体组织,具有明显的营销组织主体的构成要件和具体特征,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用人单位则是高校面临的消费者,高校将其培养的毕业生推向就业市场,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的过程就是高校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因此,将营销理论应用于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2营销理论在就业市场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因为这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四方共同努力。政府除了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外,还可以制订一些促进毕业生合理就业的政策引导措施;用人单位需转变用人观,走出“人才高消费”的误区;学生自身则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而作为高校需要在全校开展“全员营销”的教育,使全校的工作人员树立营销意识,运用营销理念,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加强就业指导,积极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和创造机会。

2.1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应用

高校,尤其是一所普通高校,需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能力和地理位置,确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单位性质,这有利于减小就业工作和毕业生求职的盲目性,也有利于帮助学校集中力量合理配置优势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

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通过必要的市场调研,了解就业市场状况,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和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参考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和就业单位性质等不同的市场细分标准将其毕业生就业市场细分为若干不同的子市场;再结合高校对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对其毕业生进行市场定位,塑造他们在细分市场中的位置;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具有良好潜力和吸引力,且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2.2营梢组合策略的应用

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4P''''s<Product,Price,Place及Promotion)在营销学中占主导地位已有半个多世纪了,现在正被逐渐抛弃,新的市场营销组合—4''''s(Consumerwantsandneeds,Cost,Convenience及Communication的组合)则大行其道。在选择好目标市场后,高校利用新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积极开展营销活动,为毕业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2.2.1用人单位的禽求

用人单位的需求既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高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人才规格设计等都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而定。同时,其人才产品又要服务于市场、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因此,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市场研究部门,加大市场研究力度,科学地预测市场走势,以市场为导向组织院校的整体运行,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市场机遇。收集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市场竞争信息、国内外学术动态和专业发展动态信息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环境信息等。根据以上信息,开展人才需求动向研究、人才规格研究与设计、确定就业目标市场与人才市场定位、就业市场竟争分析、新专业的开发与老专业的改造、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活动,并与有关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协调沟通,切实了解其需求。

2.2.2用人单位所能接受的成本

就业市场跟一般的产品市场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毕业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具有主观能动性,其价格是由毕业生本人跟用人单位协商而定的。

首先,了解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可以接受的招聘成本。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会考虑招聘的毕业生在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之前所花费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而且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不同的用人单位所能接受的招聘成本是不同的。

其次,了解毕业生的自我定位。毕业生通常会结合个人实力和所学专业,综合考虑用人单位的性质、规模及其所在的地域、行业等因素及未来的发展和提升等因素来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进行自我定位。

最后,比较用人单位所能接受的招聘成本与毕业生的自我定位的差距。在就业市场,招聘和应聘双方更多地是从自身的立场出发而忽略对方的需求,这不利于双方达成就业协议。高校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要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并通过就业指导课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促进双方达成就业协议。

2.2.3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提供方便

随着高校毕业生跨省就业势头的增长,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随之增加,为用人单位提供便捷的招聘渠道,并为其招聘过程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性,在稳定已有市场资源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高校的就业部门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发挥信息传递的纽带作用,向目标市场提供毕业生情况的同时向毕业生反馈就业市场的需求。就业部门向用人单位寄发用人需求登记信息和毕业生生源信息,供用人单位参考;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广开信息渠道,利用网络举办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相互交流的网上双选活动,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高校的就业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顺利就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发挥就业部门的指导功能,给予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增强就业指导的有效性。

2.2.4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的沟通

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有利于高校及时了解其需求动态,也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关系。高校要开拓新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必须要做大量的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沟通工作。

第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二者的沟通渠道相对比较单一,这需要高校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座谈和走访活动,如主动安排用人单位进校作专场招聘宣讲,请一些重要的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专场报告会,开展“毕业生暑期实习双选会”等,为用人单位和学生建立相互了解的良好平台。

第二,高校与毕业生之间的交流。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宣传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竟争就业观念,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高校可以开展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第三,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高校保持与已有联系的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时向用人单位传递学校的最新动态,并通过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具体的用人需求特点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学校的发展战略,制定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在积极开拓新市场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沟通的连续性、经常性,及时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切实为用人单位提供能为其创造价值的毕业生。

2.3曹梢队伍的建设

营销理论是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理论指导,而一支训练有素的专门队伍是高校顺利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工作的现实保障。

首先,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的部门就是学校的市场营销部门,关系学校的长期发展。面对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新特点,根据这些新特点,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一方面要扩大就业部门的规模,细化工作职能;另一方面要使工作人员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能力素质。

其次,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的辅助队伍建设。高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和工作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全员关心、支持和参与就业工作。一方面,密切联系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全校形成“全员营销”意识,在校内形成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关心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要求全校师生从学校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配合就业部门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例如通过与一些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仅邀请他们来校招聘人,而且邀请他们参与就业教育,不断丰富就业指导内容,一举多得。有了辅助队伍的参与,高校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进程将大大加快,而且将更为有效。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胜任力;营销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152-03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营销专业本科生在企业实践中胜任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营销专业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且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使得他们毕业后在企业实践中能力欠缺,不能胜任企业实践工作。

对营销专业本科生在社会实践中胜任力的研究,有利于营销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都能更好地找准方向,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使自己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企业的工作。

目前已有很多专家做过企业实践中营销专业大学生胜任力的相关研究,主要有罗云华、李黎明、刘光乾、罗刚毅、朱涛、刘长冬等知名学者,他们认为营销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实践中能力欠缺,提议学校应该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师资力量、注重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设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课程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些有利于营销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将根据企业实践中营销专业大学生胜任力的情况,通过某高校营销专业毕业生信息反馈平台,对近两年营销专业毕业生(正在从事营销工作)进行调查,构建营销专业本科生胜任力模型,以期为高校培养营销专业本科生提供方向性支持,也为在校大学生发展自身能力提供指导。

2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体系构建

本研究通过某高校营销专业毕业生信息反馈平台,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对近两年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35份,实收问卷101份,回收率74.8%。问卷采取开放式调研形式,主要涉及毕业生个人发展、工作匹配、领导期望、自我评价、晋升状况等方面,通过综合分析,我们构建了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体系,如下表所示:

人们对事物的构成、特征、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并且提升组织的效率的能力。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

3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分析

根据上表所示的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体系,本研究对各能力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3.1认知能力

广义的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特征、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市场认知能力、营销认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等。它是通过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对市场营销工作的深刻认知、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感知、对市场方向的深度把握等能力综合归纳而来的,它是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使营销专业大学生较好地把握市场发展的动态,采用营销手段对市场状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使市场变化发展与企业实际发展相结合的信息,这有利于营销专业大学生更加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以便提供可行的营销策划方案来应对企业在市场变化中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在企业实践工作中的胜任力,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如何培养营销专业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就大学生本身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与市场营销有关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对市场的理解能力,为市场调查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对市场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等,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洞察与分析能力,为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所处状况作出更好地判断。

就学校的教育体系而言,学校的培养应从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营销基本知识,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而且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他们到企业中去实习,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市场调查、产品推销、社区服务等,使学生能够接触企业,了解企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3.2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是管理者能够准确地把握,并且提升组织的效率的关键。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管理能力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它是通过对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人际沟通、团队建设、团队合作、组织开拓等能力综合而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实践性。

管理能力对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胜任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它有利于营销专业大学生在实践中和工作人员友好相处,积极合作,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它有利于促使营销专业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地控制和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从而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层面叙述。从营销专业大学生层面来讲,一方面,在校期间不仅要努力学好有关课程,如管理学,企业管理等课程,还应该多研读有关管理方面的书籍,提高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演讲比赛、商务谈判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从学校层面来讲。一方面,学校应开设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理论课程,如管理学,运筹学,企业管理等。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演讲比赛、辩论赛、商务谈判等各大技能比赛,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学校也可以定期举行营销活动,如邀请营销方面的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3学习与创造能力

学习与创造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提升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它是通过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积极学习各种有关知识,提升自我,努力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具有创新才能等综合而来。

营销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学习与创造能力是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基础能力,不断培养学习与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自己的成功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就创新能力而言,它是通过对知识的摄取、整合加以运用,当发现问题时,积极探索,追求创新意识,这有利于提高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敏锐性,有利于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完善企业的市场环境。

营销专业大学生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升,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报纸、书籍等媒介,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关注市场动态的发展。从而提高自我修养,自我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在企业工作的实践中,要学会应对各种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与处理问题的方法。

3.4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营销能力主要包括市场策划能力、销售能力、商务洽谈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它是通过整合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分析、市场规划等能力归纳而来,营销能力是营销专业大学生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工作技能。

营销能力的培养对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状况,建立客户关系,并有效管理客户,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并为企业的发展蓝图提供基础性的信息和资料。如营销能力中的商务洽谈能力,它是企业彼此间有利害关系的双方或多方为寻求一致而进行洽谈、协商的行为,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让双方或多方能满足各自的需要。对于如何培养营销专业大学生的营销能力,同样是从学生和学校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性的课程。

学校对营销专业的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选择理论体系基本成熟,覆盖面广的课程作为必修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另一方面,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要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如营销策划、案例分析、推销学、商务谈判等。在学时安排上,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加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操作等实验学时。鼓励学生参加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认证考试,实现理论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4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法、电子问卷调查法,构建了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认知能力是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有利于营销专业大学生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以便提供可行的营销策划方案来应对市场环境中的不断变化,从而提高自己在企业实践工作中的胜任力。营销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对市场的理解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在企业实践中的胜任力;管理能力对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胜任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有利于营销专业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销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学好专业课程,研读有关管理方面的书籍,提高理论知识、积极参加演讲比赛、商务谈判等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习与创造能力是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基础能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营销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工作的实践中培养学习创造能力,学会应对各种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营销能力是营销专业大学生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工作技能,它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状况,建立客户关系,并有效管理客户,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等途径来培养营销能力。

对营销专业本科生胜任力的分析,为高校培养营销专业本科生提供了思路,也为营销本科生如何做好自身能力培养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徐长冬,于显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北方经贸,2009(9).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营销专业 职业教育 改革

透视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特点

相对于职校教育而言,普通高校教育有两大明显的特点。一是高校教育理论性强,实践性弱。事实上,现在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多是以理论性教育为主的。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没有错,但社会对于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需求毕竟是少数的,更多的将是走在实践操作性的岗位上。很多的职业学校都有若干个实践基地,甚至有些课程就直接在实践基地开课,边学习边操作应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样子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较强的实践基础。所以,高教中实践性教育也应加大力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所以,企业就更加看重他们的实践素质。二是普适性强,针对性弱。目前我国高校所设专业及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均具有在一定范围内的普遍适用性。专业设置不够具体,课程设计不够针对性。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将是日趋专门化、规模化,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对人才的要求也将会越来越专业化,针对性培养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就业范围是有所缩小了,但在所学领域的竞争能力却得到极大的肯定。以营销专业为例,普通高校学生学的都是普遍适用性的营销知识,而对于具体的行业或是有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却一窍不通,而具体行业专业知识的匮乏对于营销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普通高校营销专业教育引发的就业现状

由于现在的高等教育中存在上述两个显著特点,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它将引发下述两个方面的问题。

高校提供的并非完全是企业所需的。某些理工科实践性强的专业,上岗快,而大多数的文科专业则不然。如某汽车企业要汽车营销人员,要求这些营销人员最好是营销方面的专才,同时还希望他们具有较多的汽车方面的知识,如结构、性能、简单的工作原理等,当然最好是有一定的相关实践经验。而由于上述高校教育的两个特点,我们现在推向市场的营销学生只具备了营销知识,其它知之甚少,企业仍需花大量的精力去培养一批真正适合自己企业的营销人员。事实上,很多企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条件。

由于实践性教育的缺乏,学生对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对企业、营销工作本身认识比较肤浅。自认为学历高,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弊病,一门心思只想往大都市里跑,往大企业、知名企业里挤,这些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毕竟是有限的,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高。而一些真正需要人才的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却往往招不到人才。或者,因为缺乏吃苦精神,即使来了也沉不住气,多数是把它作为过渡性的跳板而已。如在金华区域营销研讨会上,某知名企业老总坦言曾到武汉、上海、杭州等地知名大学招聘。让刚来的6个大学生到车间锻炼,结果三个月不到全部走光了。以至于这位老总很生气地说,谁能在企业里沉得住气三年,每年年薪5万!

如何才能更好地协调供需之间的矛盾,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摒弃不良素质,以便更好的就业,实现角色转变。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校企联合办学新思路:企业提前参与学校教育。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发展所需,提前在高校中筛选一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借助学校良好的环境、设施、师资力量以及企业的专家、资深人士的配合,为企业培养出能为其所用的后备人才。如温州金狮集团为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营销人员,在我院营销专业学生中通过笔试、面试、心理素质测试层层筛选出40个学生,开办“双鹿营销班”由学校教师传授营销实战知识,企业资深人员讲解啤酒工艺特点及其营销问题,同时聘请社会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如工商管理部门、专利局等。学生们增长了见识,学校教育成绩得到肯定,企业也因此有了合适的人才,达到“多赢”的目的。

在高年级专业课教育中设立具体的方向。如在营销专业的高年级段分设“汽车营销” 、“家电营销” 、“酒类营销”等,分别开设相应的基础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当然,实施这一设想的难点就在于学校的师资力量及教学安排。我们的想法是,所选方向的学生达到一定数量的可以由本学院从其他学院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统一进行授课,本校没有相关专业师资的可以聘请社会企事业单位专家人员授课。如果所选方向人数没能达到规定的下限,对于本校有相关专业课程的,允许其申请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学习成绩记入其学分,本校没有相关专业课程的,允许学生在学校之间流动,选修相应课程,于以弥补。

在高年级营销专业知识教育阶段中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进行“分流教学”,分别设立营销理论研究型与营销实践应用型两类教育。如英国的硕士教育就分别有为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硕士研究生,理论要求高,重视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学习期限也相对较长,也有专门培养的应用型硕士生,重视理论运用与技术应用,学习期限短,通常只有一年,学习内容多以实践操作,应用为主。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这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同时,我们看到这实际上是实施第2项措施的前提条件。

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很多人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有理工专业才需要建设实验室,其实,文科很多专业也需要建设自己的实验室或称是实训室。如我校的“营销实训室”及配套的营销专业开放实验室课程建设项目,报名参加的学生极其踊跃,深受学生的欢迎。学校提供这样一种场所,设备及必要的现场指导,让学生通过模拟场景与角色扮演运用所学,得到锻炼。同时,学校还应加大力度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把学生推向“第一线”,亲身体验实战的经历,丰富学生的实战知识和经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提供“人才回炉”支持,引导用人观念转变。如前文所述,诸多企业由于经济实力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人才的再培训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企业总是希望人员一到便能上岗,最好能做到独挡一面,即所谓的“即来即用”观念。各个学校每年都要向社会企事业单位输送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几经磨练之后又迫切需要再培训,再提高。如果学校能够为社会提供这种阶段性的“人才回炉”支持,对于其转变用人观念是极为有利的。

事实上,普通高校中除了营销专业之外,还有诸如文秘、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许多其它专业也可适用。所有这些对策与措施对于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无裨益,尤其是,对于消除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在招聘中排斥应届毕业生的现象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1.阵力军,高校职业教育培训初探(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营销理论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创新

自2003年首届高校扩招学生毕业以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日趋突显出来,大学毕业生已经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呈现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是摆在每一所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面对就业难问题,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为此,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运用市场营销中的促销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就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有利于开拓大学生就业市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一、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源急剧的扩张以及上规模的民营企业的数量增加减缓 ,加上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这一变化给一些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对此,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不明确以及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甚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就业危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的经营理念难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经营理念是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因此对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差,应采取营销观念,具体来讲,就是要进一步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把培养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作为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接轨并应有适度前瞻性,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思想、文化、心理、身体等方面素质上多下力气,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就业竞争力。

2.高职院校的定位不准确,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在许多方面不相匹配。许多高职院校在一些专业设置、学科设置上缺少科学的预测,未能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与客观的调研,更不用说有效地围绕市场进行调整了,从而导致了就业市场与实际需求的偏离,产生了社会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供给的供需矛盾,比如,法律专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想直接在法律研究机构、法院、检察院、律师等机构从事专业工作难度很大,可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还在大量招此类专业的学生。

3.教育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健全是企业成功的可靠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一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机构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来营销自己的学生。而目前高职院校促销方式落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普遍缺乏良好的现代促销体系和方式,其工作重点仅仅是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简单就业的政策、求职技巧以及信息推荐服务,没有形成有效的促销方式,因此,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机率较低 。

4.高校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出现偏差。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部分高职院校一般以学生落实就业单位为终极目标,缺少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体系,从而不利于发现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内容。其次,一般高校普遍过于看重就业率,不重视就业指导的过程,忽略就业指导的具体内涵。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势必影响了“结果”的质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用人单位和学校的长期合作关系。

二、运用市场营销促销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就业工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毕业生就业全员营销”思想。转变观念的重点在于决策领导转变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管理就业问题。各高校既要从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毕业生充分就业,又要以全面的质量观来对待就业工作,自觉地把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衡量自己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转变就业观,就是将被动地以管理为主的就业指导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市场开拓和营运,以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人才营销模式。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包括毕业生培养和就业的全部工作过程,具体来讲涉及到招生质量、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就业指导等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因此,高校各部门应充分领会“全员营销”的思想,才能将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2.树立就业营销观念,建立就业营销体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市场营销观念必将延伸到学校内的各个环节,必然引起高职院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教育市场营销观念,就业指导部门如同企业一样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来营销自己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实际上就是销售高职院校产品 (毕业生 )的“销售部”,其营销体系应包括市场信息部、营销策划部、就业推展部等部门。应像企业一样必要时建立分销渠道,在学生就业集中地区设立就业办事处,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沟通,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要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就业工作。

转贴于

3.重视市场需求研究。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通过对需求市场、就业市场和毕业生适应性分析等进行研究,了解就业市场对本校学科设置、专业设置的需求变化,建立科学的评价毕业生质量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提供给学校的相关决策机构进行决策参考,以使自己培养的人才更受社会的欢迎。具体来说,一方面,应将学校内外营销资源不断进行整合,把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教育体制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像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密切联系就业市场需要开展教育和指导,高等教育的结构安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相适应,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才就业渠道的畅通。

4.做好营销策划工作,全方位开展就业“促销”活动。毕业生就业营销策划工作,是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对每届毕业生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营销策划方案的制定,要结合本校的战略规划、品牌特色和就业市场预测等情况,确定传播途径、范围和频率。比如,可以结合“品牌战略、差异化战略”等在媒体上大力宣传高校的办学特色、毕业生优势等;也可以请重点客户即用人单位到高校举办专场报告会,既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能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就业签约的效率;也可以发挥“关系营销”的优势,每年确定具体的时间表,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宣传学校品牌优势,沟通“供需”双方感情,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特色以及历届毕业生工作表现,掌握第一手的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校的发展战略,制定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5.制定高职院校营销发展战略。学校决策者要很好地运用教育市场营销理论与策略,在深入市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协调学校内的各种活动,能动地开展营销活动,以实现学校发展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礼仪化,我们在课程的建设上也加大了力度,增设了相应的辅助课程,如音乐欣赏、体育欣赏等。

2.加强课外形体训练。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整体形象与气质是不可能的,形成优雅的整体形象和气质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训练的过程,因此在课余时间里,由各“主管”按照教师制定的形体训练计划来组织各部门成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学生的形象与气质从本质上得以改变。

3.完善考核方法。酒店礼仪的考核很难量化,尤其是实训的考核,情景展示由于内容难易程度的差异、不同角色的差异以及表演成分过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酒店礼仪课程实训内容的效果评价很困难。

酒店形体礼仪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酒店专业的了解和热爱,而且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未来职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李妮娜.论现代礼仪与形体训练对高职生的影响[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陈弘等.刍议在高职体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4]王冰.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长春大学学报,2007,(4).

[5]陈霞.形体课教学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中的地位和导向[J].科教文汇,2007,(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