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3-08 14:53:41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1

一、工作目标

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集中力量实施城乡环卫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积极配合全市水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和生态市创建工作,为“三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具体目标是:

(一)双百工程:完成89座(近百座)公厕和146座(百余座)城乡垃圾中转房的建设改造。年内各镇区至少建成一座二类以上公厕,村级中转房全部实现封闭管理。

(二)双提工程:即村庄保洁提质,河道保洁提效。

1.村庄保洁提质:日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到600吨以上,较上年增长10%,村庄内卫生死角、成堆垃圾清理率达到95%以上。

2.河道保洁提效:在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设置不少于4处拦截设施、2处河道垃圾上岸设施,建立“集中拦截打捞为主,船只机动打捞为辅”河道保洁新模式,有效提升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保洁效率。

二、组织领导

按照“一个部门统筹、一条线管理、属地负责、以块为主”的工作原则,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市城管执法局要统筹兼顾,加强工程的监督、指导和协调,认真做好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的保洁提效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景区)(以下称“属地”)要把“双百双提”工程列为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推进工作重点,专人负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检查,确保村庄保洁水平的提高;财政、水利、交通、农办等部门要分工合作,共同配合按标准开展验收工作,确保“双百双提”工程取得实效。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底前)

1.制订环卫设施建设改造计划。由属地负责,对区域内环卫设施设备现状开展详细调查,制订更新、购置计划,上报市城管执法局。市城管执法局负责统计汇总,并会同财政、发改部门下发《2012年度市城乡环卫设施建设改造计划》。

2.全面排查卫生死角和保洁盲区。利用市、镇、村三级考核的机会,对村庄内、河道两岸存在的卫生死角、保洁盲区进行常态化全面排摸和分析,由属地制定月度清理(整治)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

3.成立城乡环卫工程技术服务小组。由城管执法局负责,从行业管理部门、设计单位、属地专职机构中抽选专技人员组成城乡环卫设施建设技术服务小组,为属地项目建设、设施购置提供技术服务。

4.研究河道保洁作业提效新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建设一批固定式河道垃圾拦截设施和购置专业机械打捞设施,构建“集中拦截打捞为主,船只机动保洁为辅”的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保洁作业新模式。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实施环卫设施新建(改造)工作。属地根据下发的建设计划要求,专人负责,制订详细的项目建设分月进度计划,按基本建设要求做好项目实施,按月上报项目建设进度,按考核验收要求认真做好资料整理归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2.对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实施保洁提效试点。由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在、、等河流设置保洁拦截设施,选址建设(或租用)河道垃圾上岸设施,开展河道保洁提效试点。实施饮用水源河道保洁清障工作,加强拦截设施设置处的日常打捞管理,实现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8小时保洁制,确保河道无垃圾堆积。

3.完成农村河道长效保洁拦截设施建设。由属地负责,根据《市河道长效保洁拦截设施设置方案》(海河治办〔2011〕1号)要求,结合原有进度,继续完成全市市级及以上河道与镇村级河道接口处及镇(街道)交界河道分界处的河道拦截设施设置(补助标准、设置方法、验收办法等仍按海河治办〔2011〕1号执行)。有条件的乡镇选择合适地点,建设或租用河道垃圾上岸设施,参照市区试点经验尝试河道保洁作业新模式。同时加强拦截部位的清理打捞工作,提高河道保洁效率。

4.加大卫生死角、保洁盲区的清理力度。以市、镇、村三级联动考核为载体,属地强化保洁区域内的日常保洁工作,以村庄内卫生死角、保洁盲区为重点,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清理积存垃圾,提高垃圾收集和保洁质量。各级考核部门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1.双百工程验收。属地将已建成并达到正常使用状态的环卫设施及已购置投入使用的设备(车辆)向市城管执法局申请验收。市城管执法局根据《关于做好2011-2012年度市城乡环卫设施设备购建补助工作的通知》海城执〔2011〕98号文件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全年分两次进行验收。

2.农村河道拦截设施验收。属地在12月底前,将建设(购置)完成的河道拦截设施报市城管执法局申请验收,市城管执法局适时组织考核验收。

3.河道、村庄保洁考核。由市城管执法局负责,结合“双百双提”工程修订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考核办法,将村庄保洁和河道保洁作为重点,认真开展月暗访季考核年考评。

四、措施保障

1.资金保障:“双百”工程和村庄保洁提质、农村河道拦截设施设置所需“以奖代补”资金根据海城执(2011)71号文件和海河治办〔2011〕1号文件由海财预(2012)96号和海财预(2011)44号文件落实,市区河道及饮用水源河道保洁提效所需设施购置和清障资金由市财政追加预算承担。

2.技术保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组织环卫设施建设专家组,编制垃圾中转房和公厕建设参考方案图集、开展河道拦截、上岸、打捞设施选型。组建环卫工程技术服务小组,赴各地指导建设和维护服务工作,为“双百双提”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3.宣传保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制订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宣传方案,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流动广告等开展市级宣传。属地根据自身特点,采用板报、宣传栏、标语、横幅、宣传牌、宣传画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城乡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五、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属地要充分认识实施“双百双提”工程是完善全市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的重要举措,对项目选址、土地落实、政策处理、工程招标等方面要给予有力的支持,在卫生死角、成堆垃圾垃圾的清理工作上推行“问责制”,确保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保洁质量的提升。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河道整治经验龙海市

1近年内河清淤整治情况

“六山一水三分地”的龙海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九龙江下游入海口,背山面海,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系发达。全市共有内河551条,长1123公里,主要承担着生产供水、汛期排水、生态维持和美化环境等功能,为龙海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河道淤积、变窄变浅、河床抬高,河道脏、乱、差现象日益突显,且相当部分的生活污水、垃圾入河,部分养殖场、作坊、工厂等的污水淤泥直接排入河道,水质黑臭严重、蚊虫滋生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到河道行洪安全和排灌功能的发挥,制约了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发展,甚至危及到人们的健康。为此,龙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构筑防洪减灾体系,提高防灾减灾和排灌能力,从2005年起将河道清淤清障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项目来抓。坚持以“河畅、水清、岸绿”和“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为目标,采取机械常年作业与群众性阶段突出相结合形式,掀起了全市继“龙江精神”之后的第二次内河整治热潮。

经过6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内河包括村沟宅河得到整治,基本实现全市内河整治全覆盖。河道防洪、排灌能力得到较大改善,水葫芦肆虐成灾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清淤清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四个改变”,即改变了现状,改变了水质、改变了环境、改变了形象。特别是“西溪水利一条龙”渠首段13km、内社支渠和正在实施的高坑排洪渠、山后支渠和芦州河的整治建设工程,以高标准、高质量的景观工程展现在眼前,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漫步的场所,提高了龙海城区的品位。

2实践与体会

2.1 领导重视是关键

内河整治面广、量大、投资多,涉及到工程的规划、拆迁及征地的政策、资金、质量及安全等问题,牵涉到镇、村和农户以及工厂企事业单位等各个层面,要顺利实施这么庞大的工程,各级领导的组织和协调最为关键。

2.1.1 工作班子到位。龙海市委、市政府把这项群众期盼、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市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水利局,负责组织协调整治工作,各乡镇场也相应建立工作班子。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排除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市人大、政协也时常组织督查和指导。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调齐心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内河整治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1.2 责任落实到位。一是明确责任河段,明确规定市抓主干渠、乡镇抓支渠、村抓村沟宅河的责任河段;二是明确市、乡、村三级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第一责任的工作机制;三是明确目标、任务及整治标准、验收评分办法;四是采取每年一评,评比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内河整治落到实处。

2.1.3 示范引领到位。为充分发挥乡镇的责任主体作用,市政府为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好事办快、办好,率先在全市的主河道及主城区进行清淤整治、衬砌,以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的典型景观河段呈现示范引领作用,各乡镇、村也相继在每年的责任范围内确定1~2个整治示范河段,以点带面,从而确保内河整治有序推进。

2.2 做好规划是基础

为提高河道排灌能力和行洪安全,市水利局从2004年开始,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深入15个乡镇场、243个行政村,采取“一事一议”,广泛征求当地意见,逐村进行技术摸底和规划,编制《龙海市内河清淤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河道整治的技术含量,在重点区域、重点河段采取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专业规划和设计,如委托福建省水利规划院编制完成《龙海市南港南岸城区内河整治规划报告》、《东园、浮宫片区防洪排涝规划报告》,委托漳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九龙江南溪下游河道整治实施方案》、《龙海市港尾镇汤溪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以及南溪、颜厝大溪、双弟溪、石码镇高坑新社河道、角美镇防洪排涝规划等,从而规划确定近期实施方案和中长期实施计划,为内河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2.3 资金保障是前提

工程建设资金是血液。根据2005年以来龙海市内河清淤整治投资计算,采用挖掘机结合浮船清淤每公里平均造价7~8万元,其中机械台班费4~5万元,青苗补偿包括外运平均费用3~4万元。在内河整治中采用的筹资办法:一是市财政每年拨出100万元作为专款,实行先做后补、多做多补、以奖代补的机制。二是采取“一事一议”集资投劳办法,市、镇、村、农户或企业按5:3:1:1比例筹资,企业捐献及充分调动农民用水协会组织作用、共同筹措建设资金。如榜山镇在清理整治芦州支渠时,采用镇里出挖掘机台班费用,村里出清淤土外运费,企业、农户自负门前三包和青苗补偿,解决内河整治资金问题。三是有经济实力的乡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如榜山镇从有限的财力中挤出专款,每公里补助给村里3万元;东园镇采取全镇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镇财负担机械台班费,村财及农民集资款负责征地和赔青、清淤土外运等费用;角美镇每年从镇财拨出100万元,用于水利设施维修和加固,按2:1补助,充分调动各行政村的积极性。四是项目捆绑,整合资金。如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情况下,整合中央小农水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整治行动、灌区项目、小流域治理、高优农业等各项涉农项目工程的资金,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组织实施。2005年以来,全市各方共筹集资金8250万元,为内河清淤整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4 舆论监督是动力

舆论先行,广泛宣传,营造内河清淤浓厚氛围,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市水利局利用2005年、2006年连续台风暴雨造成严重内涝的典型事例,编制录像片、宣传广播片,用宣传车、简报、标语等形式,进入大街小巷,进村入户宣传,积极引导、发动群众投劳、企业捐资,自觉自愿参与内河整治大会战。在工程组织实施过程中,涌现群众自觉拆除河障,清理青苗,让出机械施工道路,甚至有的让出放养的鱼池堆放清淤淤泥的动人场面。

此外,在广泛宣传同时,加大督查力度,适时在市电视台公布乡镇的内河整治进度,将内河整治工作纳入社会监督中,并通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党政机关检查,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人协会人员现场监督等多种措施,内河整治步伐得到了有力推动。

2.5 确保质量是核心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为确保质量,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市水利局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年度考核办法》等文件,市政府转发规范管理。一般河道清淤,通过招标确定施工队伍,重点景观河段整治,坚持“五制”管理,即做到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并充分发挥政府质量监督职能部门和镇、村义务监督员的作用,采用“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方式,让农民用水协会和项目经营承包管理者直接参与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狠抓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从而形成市、镇抓组织协调,水利部门、村抓质量,业主抓推进的相互协调、相互约束、相互互补的工作局面。

2.6 长效管理是根本

长效管理是巩固内河清淤整治成果必然的选择。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内河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龙海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试行)》,下发了《龙海市内河整治与常年保洁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市、镇、村责任管护范围、养护内容、标准、年度验收评比办法,并作为年终乡镇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全市共建立健全农民内河保洁队伍204支,配备保洁船200余艘,保洁员420名,市级河道保洁覆盖率达到100%,村级管理的支毛渠保洁覆盖率达到85%以上。年支出承包河道保洁费100余万元。昔日内河杂草丛生、水葫芦肆虐成灾、垃圾塞河状况已被河畅、水清、岸洁所取代。

3思考与建议

3.1 建立一套适应现状的近期内河轮疏机制。由于龙海属平原河网地区,水动力不足,加上城乡建设多,水土流失和农村垃圾塞河时有发生,日积月累后产生河道淤积。因此,建议市级河道每隔5年轮疏一次,乡镇级河道每隔3年轮疏一次,村级河道每隔2年清淤一次。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下的家园保洁、岸坡平整、河畅水清、排灌自如、人水和谐、防汛抗旱的新机制和新体制。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3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了“十河一湖”治理保护任务。

2020年,街道加大了对干流右岸的治理,把日常保洁作为常态化工作,安排了义务保洁员,做到每天巡护清理。并且积极召开河长制工作推进会,村级河长做到每周对河道巡查一至两次以上,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保洁清理不到位的,发现一次给予社区村警告,两次以上直接扣除相应的年度绩效报酬,确保了河湖治理任务完成。

(二)河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2020年“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街道严格落实河长制有关规定,加强巡河检查和日常保洁,把前端保洁作为重点,将清理重点放在河道内及河道两侧陈年积存和越冬垃圾,主要清理了干流右岸5.017余公里,干流右岸并做到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配备保洁人员并加强管理。社区、社区、村、村设立义务保洁员各一名,爱民村设立长期一名保洁员每月一千元,各村社区均与保洁人员签订了协议书,详细规定了用工时间、负责河段、工作任务等,街道分管领导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到目前为止,共设立永久性河长制公示牌2处,宣传警示标语40余处,提高沿河居民的环保意识。街道及各村、社区累计出动人力410人次,出动车次56余次,共投入资金8.5万元,集中清运河道越冬及生活垃圾85余吨,有效保持了河道清洁。

(三)坚持开展河湖执法监管工作

夯实了河长制督办工作基础,严格执行巡河制度,对在巡河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清查登记,清单销号。对上级在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查看,做好登记,并将完成情况反馈上级河长办,做到查处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以强化落实“河长制”为切入口,从突击治水向制度化治水推进,实现治水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定时组织日常巡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定期组织联合整治,水岸齐抓、标本兼治、治管并举,同时根据日常巡查中发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协调水利、城建、国土、公安形成综合治河的机制,打击向河道内倾倒垃圾、私搭乱建、侵占河道等行为。

(四)河长制工作能力水平提升情况

为进一步发挥好治理的作用,及时掌握河水水质。加大对各村、社区工作的调度及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会同相关成员单位紧密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治水工作。聘请各村、社区有影响力的村民(居民)作为河长制义务监督员,发挥监督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委员利用河长制宣传月活动对辖区居民、村民进行走访宣传河长制内容,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悬挂宣传条幅7幅,利用社区组织居民文艺节目宣传保护河道、建设河道、管理河道等丰富多彩的宣传节目。使广大居民感到河道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责任感,加强居民对河道的保护、爱护、管理的使命感。

二、主要经验做法

2020年,街道在落实河长制工作中,把前端保洁作为重点,将清理重点放在河道内及河道两侧陈年积存和越冬垃圾,我辖区内河道总长度为16.017公里,按照上级要求及部署我单位多次组织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截止目前,街道及各村、社区共出动人力410人次,集中清运河道越冬及生活垃圾85余吨,出动车次56余次,投入经费8.5万元。

三、存在问题

街道居民护河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思想认识有偏差。下一步将加大对农村河长制工作集中宣传,使村社区一级的河长制工作有更进一步提升。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4

三年以来,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文件会议精神,按照市委苏书记“以绿挤乱、以绿挤荒、以绿挤脏”的指示精神和县委、县政府治理农村“十乱”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部署,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全域发动、全员参与、全时保洁、全面融合”的工作要求,以“全民参与齐协力、党政同抓举全力、靠实责任聚合力、奖惩分明传压力”的“四力”举措,把扶贫攻坚、疫情防控和市委“四抓四促”以及县委念好“五字经”紧密结合起来,聚焦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导向、靠实工作责任,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全民参与,辖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主要措施

(一)拓宽宣传渠道,全民参与齐协力。为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浓厚氛围,镇建立了“1+13+90”的镇村组三级微信平台,通过工作动态及相关政策、曝光不文明行为、宣传好人好事,挖掘先进典型事例等,采取发放倡议书、签定承诺书及门前“三包”责任书、悬挂条幅、制作宣传牌等举措,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爱环境”的良好格局。三年以来镇共悬挂宣传条幅150余条,印发倡议书1.2万多份,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6000余份,在镇村组三级微信平台上及曝光信息5万余条。

(二)细化工作任务,党政同抓举全力。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把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全域无垃圾治理领导小组,靠前指挥,亲自抓部署、抓整治、抓推进。结合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细化制定了《镇全域无垃圾2018-2020年三年整治工作安排》方案。严格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原则,细化重点任务,采取“设、评、拆、清、整、砌、种、治”八字方针的办法,由点向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设:在规划设计上,镇上聘请专业设计院对国道247沿线6村全面进行了航拍和测绘,委托城市设计院高标准完成村域整体规划设计。评:在破旧二院评估上,由专业评估公司参照国道247线征迁补偿标准,对公路沿线380户630多处残垣断壁、破旧院落、彩钢房等全面进行评估,涉及补偿资金1500余万元。拆:在残垣断壁拆除上,全面开展渠道、祖厉河道、路边、村庄公共空间、废弃窑洞院落全面拆除治理,残垣断壁并验收合格的农户207户,涉及资金491.7万元,整户拆迁41户,涉及资金211.1万元,治理小山包32个、小山湾42个、小山沟50个,涉及资金1249.9万元。清:在网格垃圾清理上,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制度,成立了党政班子包片、科级干部包村包区域、一般干部包社包路段的1个大网格13个小网格和113个网格小组,将镇属各单位、各企业、中小学校等全部纳入网格小组中,组织低保户每周至少集中清理垃圾2次,保洁员每天清理区域垃圾1次,由党政领导牵头,开展每日巡查。统一组织集中对公路沿线6村官场、农户院落周围柴草堆积区集中进行整治,共清理柴草堆积区187处,打捆柴草8846捆,清理建筑垃圾538吨,收集废旧地膜820吨。整:在顽疾垃圾整治上,对拆除区域、官场、残破河沟祖厉河道等进行整治,出动人力3280人次,设置警示牌56个,动用各类车辆123辆,挖掘机15台,清理祖厉河河道垃圾282吨,收集废旧地膜25吨,土方280万方,填埋河沟16条。砌:在农户围墙新砌上,紧盯农村“十乱”,以户为单位,对拆除的围墙统一以砖砌白墙青瓦、花栏、栅栏等方式进行新建,新建围墙2465米,栅栏128米,花栏85米,栽植花卉景观带27公里。种:庄前屋后绿化上。按照绿化全贯通的目标要求,初步实现了村庄绿树围合。在全镇庄院周围栽植景观树木6221株,杨树9845棵,拆除二院子种植树木绿化折合面积81.1亩。治:在基础设施治理上。按照“五化四改三建设”(五化: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建设:建设供水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进行治理,多方统筹资金,采购垃圾收集清理车2辆,为每个村配备垃圾箱10个,为公路沿线7村每村配备电动清理车2辆,配备保洁员服装150套,采购防风簸箕360个,防风布袋300个,垃圾夹720个,线手套600双以及塑料绳等各类垃圾清理工具,逐步将公路沿线7村打造成集美丽宜居、产业合理、特色鲜明的美丽新村。

(三)完善工作机制,靠实责任聚合力。为确保全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常态长效,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全域无垃圾镇村社干部包片包区域包路段网格化管理制度》、《保洁员包路段保洁制度》、《低保户定期清理垃圾制度》《全域无垃圾举报激励制度》、《党政领导干部每日巡查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度》等六项制度,建立了镇政府为主体、镇属单位及村组配合的“三级联动”协调机制,由党政领导牵头,开展每日巡查,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一对一”确立责任人,督促限期整改。通过制度,进一步靠实了各村、各单位负责人及保洁员、低保户、店主等的责任。

(四)严格考核督查,奖惩分明传压力。严格兑现考核奖惩,采取“周督查、月评比、季考核”的办法,对2018年以来在全域无垃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20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并实行举报奖励机制,对于举报一经查实的,奖励50-100元。镇上建立相应的机制,补充完善“曝光”、“晾晒”“奖惩”等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树立标杆。在微信平台、简报信息、相关会议上,通过位置定位、现场勘查等手段“曝光”、“晾晒”问题,每曝光晾晒一次都记录在册,将扣除村干部20-100元工资,直接责任人加倍处罚。对省上发现反馈并点名批评一次者,相关单位负责人由镇纪委问责,并上报县纪委处理,相关村支书引咎辞职,包村工作组长当年内不得评为优秀或先进,不得推荐提拔;市县发现反馈,并点名批评一次者,相关单位负责人由镇纪委问责,并上报县纪委处理,相关村主任引咎辞职,包村工作组长在当年内不得评先进和提拔。镇上对各村连续考核三次,排名后三位者,相关单位负责人由镇纪委问责,并上报县纪委处理,支部书记就地免职,包村干部提请问责。三年年以来,利用微信平台曝光问题320个,开展集中约谈150人次,提醒约谈20人,通报批评3人。对3个落后村的包村组长、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告诫约谈,对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和10个社的社长进行了重新调整。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全域无垃圾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难以形成人人爱环境,户户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是全域无垃圾保持不够。全域无垃圾工作开展三年来,我镇保洁员一直兑现相应工资报酬,存在长效保洁不够的问题,同时受长期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影响,各种垃圾随处乱丢及车窗抛物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河道治理和村庄治理的难度较大。祖厉河甘沟段过境段长、面积大、沟壑多,河道内存量垃圾较多,同时有的地方人工和机械均不能到达,清理难度较大,需要实施祖厉河专项综合治理;村庄缺少垃圾箱、垃圾车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村庄垃圾和污水处置有困难。

四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涉范围广、所需投入大、运行成本高,目前无专项资金,三年内共欠资金140万元,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瓶颈。

五是镇区垃圾填埋场建设滞后。因无专项资金投入,只完成了前期选址和可行性研究。

六是由于保洁员工资通过扶贫资金解决,因此,在建档立卡户中选聘保洁员,困难比较大,存在着有能力保洁的不是贫困户,是贫困户的无能力保洁。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按照“三全”要求,即全员上手、全媒体参与、全领域覆盖,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及视察时“山川秀美”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已建立的“1+13+90”微信平台、各类媒体,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摈弃卫生陋习,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动群众,全员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不断凝聚共识,主动投身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对影响人居环境整治的人和事及时予以曝光,形成强大声势,推动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

二是进一步做好科学规划设计。结合镇区总体规划,围绕镇特色小镇建设、村庄布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绿化、农村交通发展、农村公共卫生、农村文化服务等专项规划,以生活宜居、环境优美和设施配套为重点,进一步做好规划设计,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管理规划全覆盖。

三是进一步加快村庄治理步伐。镇247线过境26公里,路途长,需要为公路沿线每村至少设置垃圾箱30个,每村需配套钩臂式垃圾清运车1辆,同时聘请专职清洁人员和保洁员及配套实施亮化等工程,加大村庄治理。

四是进一步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河长制度落实,构建镇村组三级联合作战的责任落实网络,同时争取实施祖厉河全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做好祖厉河甘沟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水域岸线及采砂管理行政监管与执法,对河道内出现生活、生产、建筑垃圾全面清理整治,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

五是进一步加大重点整治力度。在镇区新建垃圾填埋厂1处,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同时成立广告清理、车辆乱停乱放和占道经营、垃圾清理以及祖厉河综合治理等四个专项整治组,对沿路、镇区什字商业街的墙体违规广告、破烂门头、牛皮癣、小广告等进行清理清除;对车辆乱停乱放、违规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进行整治;同时重点整治乡村内、河道、交通沿线、背街小巷、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范围内存在的乱扔乱堆、乱占乱摆、乱标乱贴、乱排乱架、乱养乱放等乱象全面治理。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5

一是农村无害化厕所覆盖率大幅提升。大力推进集镇区、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改造提升,计划全面消除农村半截子旱厕。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及建设,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全镇共改造建设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65座,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7111座。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实现规范化治理。采取组收集、村转运、集中处理模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截至目前,在5个行政村分别建设中型生活垃圾焚烧炉5座,购置垃圾收集清运车17 辆、垃圾收集箱20只,实现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镇54个村(社区)均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垃圾收费制度,全镇共落实保洁员164人,实现保洁员制度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步规范。

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马街镇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方式,计划推动东片区13个行政村污水管网建设。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开展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目前。计划投资3000万元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和郭家村污水处理站计划春节后启动建设,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四是村庄规划不断健全。马街镇按照省市要求,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大力度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配套完善乡村公厕、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计划3月底全面完成54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了村庄规划100%覆盖。

五是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马街镇把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作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长期的重要任务来安排部署,积极推进村庄“三 清一改一提升”和“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发动村民打扫庭院卫生,定期清理村组周边环境卫生,进一步推进水域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及村民小组巡查员,设立各级河长 名,巡河员名,年内开展巡河次;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6

一、xx年工作情况

(一)资源综合利用

1、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情况 XX年年1-9月,红河州经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计利用资源总量103669.34吨,综合利用产品产量135157.49吨,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2935.69千元,综合利用销售总额805372.66千元。XX年年1-9月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963.47千元、获减免税4486.89千元,其中获减免增值税4204.49千元、所得税282.4千元。

2、工业三废产生和综合利用情况

(二)清洁生产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的精神要求,紧紧围绕《XX至XX年年云南省加快工业企业推进清洁生产行动计划》、《云南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工作方案》的目标和任务,我州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引导全州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XX年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实施清洁生产的基本情况 清洁生产在我州推行是一项新的工作,涉及面广,加之目前鼓励支持此项工作的政策还有待配套、完善。为推进工作,我们首先在大中型工业企业推进开展清洁生产,通过大中型企业的带头示范,逐步带动小型企业。例如开远国资水泥厂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已实施清洁生产方案106项,共投入资金3432.55万元,每年可取得1499.07万元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管理制度创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XX年年4月26日省清洁生产办组织的专家组通过了审核验收,现正在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验收工作。开远红磷公司也是XX年12月省环保局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企业,XX年9月被中国企业联合会授予“清洁生产示范优秀企业”称号,公司选定了污染较严重的硫酸厂2#、3#两套硫精矿制酸及尾回装置(5#制酸装置)作为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共投资50余万元,收集产生清洁生产方案28项,其中无/低费方案15项,中/高费方案9项,通过实施方案后,产量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7万吨/年,创造568万元经济效益,已解决了尾气排放超标的问题。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现该公司又在省经委节能中心帮助下启动了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大中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使我州一大批中小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目前,全州已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47户企业中就有一大批是中小企业。

2、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将清洁生产工作纳入州委、州政府对市、县年度经济管理目标考核内容

为使我州清洁生产工作稳步、扎实地推进,结合各县(市)企业的实际,州清洁生产办以红清办[XX年] 01号《关于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时间安排的通知》,对州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在XX年年底前完成审核验收的53户企业,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纳入对市、县XX年年度经济管理目标考核指标,做到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对不按规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企业、不公布或不按规定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企业要依法实施处罚。并将依据省政府云政发[XX年]141号文件规定,强制实施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

3、完善制度,制定政策,推动清洁生产全面开展

(1)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使其更好地服务企业

制度建设是规范和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为支持和鼓励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服务机构有序地开展工作,根据《云南省推荐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服务机构办法》、《云南省推荐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服务机构办法实施细则》,本着“提倡竞争、保证质量、公平合理、控制总量”的原则,我们制定下发了《红河州申请备案推荐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河州清洁生产工作监管规范审核程序的通知》。对到我州开展清洁生产服务中介机构的备案推荐条件、申报程序、管理监督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支持、鼓励、引导中介服务机构更好地为我州企业做好清洁生产服务工作。目前,已有15家中介服务机构到我州申请批准备案,对这15户中介服务机构,州清洁生产办多次召集其负责人听取意见建议,同时,明确强调了进入红河州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服务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中介机构间出现的恶性或不正当竞争,以及只收费服务不到位问题的发生,为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制定激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为了广泛、深入地推动清洁生产工作,鼓励更多的企业参加到节能、降耗、减污行动中,根据《云南省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办法的通知》,我州制定了《红河州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办法》,明确规定了奖励表彰的企业、单位、个人的具体条件、申报审核程序、奖励方法等,建立完善了推进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激励机制,已经州政府审核批准实施。

(3)出台《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程序》,规范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

清洁生产审核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很强的程序,通过审核验收能够较好检查企业是否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扎实地开展了清洁生产工作。按照《云南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办法(暂行)》的要求,结合实际,我州制定了《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程序》,对申请审核验收企业的条件、资料审查、现场检查验收、验收小组会议等各个具体操作环节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为统一、规范审核验收的工作标准,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制定了《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标准(试行)》,对清洁生产审核包括的七个阶段35个步骤进行分解、量化,并以100分为标准分计算,每个步骤用量化分值来评分,90分以上方能验收合格。为体现公平、科学、合理,对参加审核验收的专家组成员,规定人数为5-7人,这样既规范了我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程序,又防止了企业、中介机构应付了事、“走过场”等行为的发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清洁生产审核的质量,加快了我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步伐。

4、加大推行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力度

我州清洁生产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加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为加快推进步伐,我州清洁生产办公室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州各市、县通过召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动员大会,利用节能宣传周、新闻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到今年9月底全州累计有170户企业、6500 人次参加了清洁生产推进动员学习,共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共5000余份(条)。通过广泛宣传,使企业和社会各界认识到,清洁生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清洁生产审核是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污染源达标排放的有力手段。根据工作进度,州清洁生产办还编发了六期清洁生产简报,增强了政府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做好清洁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使广大群众普遍了解并积极参与到推行清洁生产活动中来,同时企业法人代表也能较全面的正确理解清洁生产的涵义,把实施清洁生产由要变为我要干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了政府依法推行清洁生产,企业依法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

为加强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员队伍建设,让更多、更广泛的人员参与到清洁生产的推进工作中来,逐步壮大清洁生产审核业务骨干队伍,在省清洁生产办的指导帮助下,我州先后举办了两期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班,进一步加大对各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各县市经贸(济)局及53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管理人员共210人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取了《云南省清洁生产审核员证书》。为建立专家库储备机制,州清洁生产办还组织了县市及相关人员9人参加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在昆明举办的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州清洁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和充实了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队伍。

5、统计工作情况

为及时、全面掌握各县市清洁生产指标完成进度,抓住重点开展工作,确保今年清洁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州清洁生产办公室要求各县市、中介机构落实专人负责统计工作,每月报送清洁生产工作情况统计表。对已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指导企业按云南省清洁生产办统计工作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填写《实施清洁生产成果统计表》,特别是对拟实施的中、高费方案进行统计,作为我州组织申报清洁生产项目的备选项目。

6、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清洁生产工作的推进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工作中,州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明确的职责范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协调配合推进清洁生产工作,XX年年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清洁生产工作会,提出了抓住国家和省全力倡导节能减排下达考核指标的有利时机,以点带面、以大带小、以内地带边疆,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思路,引导和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为促进工作扎实推进,防止搞形式、摆花架子、走过场,对进入红河州开展清洁生产服务的中介机构,结合红河州实际先后三次召开会议,提出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具体要求,州经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河州清洁生产工作监管规范审核程序的通知》红经济[XX年]205 号文件,明确了具体要求,同时,与州环保局协同配合开展了对县市的督察工作。

7、异龙湖周边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情况

二、二oo八年工作计划

为圆满完成《XX至XX年年云南省加快工业企业推进清洁生产行动计划》、《云南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工程方案》及《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和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明年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规划编制。

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摆在工业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机构,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推动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实际出发,按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编制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专项规划,研究制定红河州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坚持工业强州战略,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引导企业以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强力推行清洁生产。二是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技术和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三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点抓好工业企业特别是年耗能5千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督管理,统计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状况,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在开采、消耗、废物产生、资源再生以及最终消费环节中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及废物、低品位矿、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鼓励产业间、企业间积极开展利用工业排放废物为原料的生产活动;支持不同行业企业通过资源链、加工链和产品链的延伸,实现资源—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突出重点,加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带动。

从实际出发,抓好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理论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加快建设红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从分析区内现有企业的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状况入手,制定包括资源产出率、单位产品资源消耗(能耗、水耗、主要原材料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等方面的实现目标。通过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形成企业间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关系,打造园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高效耦合系统。并通过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总结重点产业、工业园区、示范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总结出红河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四)加强依法行政,抓好监督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云南省节约能源条例》、《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行工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再利用品标识和清洁生产产品标识等规范化管理。加强循环经济统计监测,及时向社会有关工业循环经济的信息。定期深入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研究工作,扎实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管理,督促指导列入实施清洁生产的53户重点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清洁生产审核要求,按期组织实施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五)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广泛开展企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和业务知识教育等培训服务,重点抓好耗能设备岗位培训和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工作。用3年时间对全州耗能设备岗位的操作及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力争到“十一五”末,对全州重点用能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基本完成一轮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好县(市)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和试点企业分管领导及主管人员的工业循环经济知识培训工作。把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为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认识,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使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进行生产经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完善政策,健全法规,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按照《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施细则(暂行)》规定,进一步理顺、规范红河州初审工作程序。继续做好资源综合利用的审核、报批、报表上报工作,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做好管理、协调、服务二是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金融支持的引导作用。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凡重点项目计划要与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约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相结合;与实施试点示范方案相结合;与主体目标的实现相结合;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相结合,突出抓好有利于构成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的组织实施.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7

1、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__省爱国卫生条例》,全面落实河道保洁属地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河道保洁工作机制;以河道保洁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确保各行政区域内城乡垃圾不入河;河道垃圾实行面上处置、集中打捞相结合,以集中打捞为主,确保各行政区域内河道垃圾不出境,彻底改变河道脏、乱、差现象,逐步达到全县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保洁要求。

2、工作目标。一是强化垃圾源头控制,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确保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面达标。二是建立河道保洁责任体系,逐步建立河道保洁机制,明确各区域河道保洁任务目标,确保全县城区段河道河面有专人定时清理。三是加强河道垃圾清理打捞,实现水岸无垃圾堆、水面无漂浮废弃物,确保河容河貌持续加快好转。

3、建立组织机构。根据河道保洁需要设立河道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落实工作责任,推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4、完善垃圾处理设施。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按照要求做好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没有处理设施的,要加快建设完善处理设施。

5、建立健全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制度》、《河道保洁管理档案管理制度》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1、控源头。县人民政府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保洁责任,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逐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从源头防控垃圾入河。环保部门负责生产企业、水上餐饮场所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的监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减量的指导和收集转运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模式。农业部门负责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和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的督促指导,加大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树立保洁理念。水利部门负责拦河工程保洁工作的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及考评工作,负责全县河道保洁日常事务,督促指导各乡镇加强沟渠垃圾清理。

2、清河道。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履行河道保洁属地管理职责,明确河道具体保洁范围和保洁单位,加强入河垃圾清理。一是加强河岸垃圾清理。全面清除河岸两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物,取缔河岸两侧的无证堆场、收旧收废点,开展定期清理行动,加强本区域内沿河垃圾清理。二是加强河面水体垃圾清理。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督促所辖区域内水电站、拦河坝等拦河工程配备保洁设备及打捞人员,每天定时清理打捞河面垃圾并转运到所在乡镇垃圾处理点进行处理,严禁非行洪时期向下冲泄垃圾;建立健全机制,全面清理城区河面垃圾和乡镇河面垃圾,改善城区水域环境;加快清除影响防洪安全的河道遗留采砂尾堆、水体障碍物及沉淀垃圾。

3、重监管。加强河道保洁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在线监控、群众投诉相结合的监管考评体系。一是建设河道保洁在线监控系统。根据省水利厅的规划建设,采用视频技术,实施对水电站坝前水面环境的监控。二是开展全县河道保洁考评。根据河道保洁在线监控系统的检测情况,以各个乡镇(街道)为考核单位,开展全县河道保洁考评。各乡镇(街道)考评满分为100分,发现水电站非行洪时期向下冲泄垃圾每次扣5分,定期监控每次发现水电站坝前有垃圾漂浮物扣0.5分,当年考评得分于11月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水利局汇总并报县人民政府。三是建立河道保洁考评结果运行机制。乡镇(街道办)的考评结果适当公布,并与工作经费的奖补工作考评排位、评先评优挂钩。

建立以财政投入、多渠道筹资、分级负担的河道保洁经费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出资出力支持河道保洁工作。根据我县实际河道保洁成效和考核情况,县财政每年在农村保洁费和水利资金中安排经费进行以奖代补。河道管理站工作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镇(街道)保洁费用在农村保洁经费中列支。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河道保洁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多渠道筹集河道保洁经费,积极推行“谁受益、谁出资”的理念,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电站业主及各水库业主、采沙制沙业主等筹集部分保洁资金,确保河道保洁长效机制正常运行。

河道保洁经费重点保证沿河乡镇、村庄所在地河道保洁,实行专款专用,县人民政府将组织有关单位对各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各级政府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内河道保洁工作第一负责人,为河道保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不断健全完善河道保洁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通力协作,做好工作沟通和衔接。加快目标任务的落实,在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劲工作势头。

2、加大考核力度,狠抓工作落实。要切实加大河道保洁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县委、县政府将把河道保洁工作的实施情况列入对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保洁经费直接挂钩。县政府督查室、农办、水利、财政、环保等部门组成工作督查小组,对各乡镇(街道)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暗访,督查情况予以排名并进行

通报。3、严格执法监督。突出源头防控、过程管控、全程监控,加大河道保洁综合执法力度,依法处理乱堆乱弃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专门执法力量,推进联合执法,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乱倾乱倒、乱堆乱弃等违法行为,对抗拒不从、干扰整治工作的依法严肃处理,确保河道保洁工作顺利进行。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8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公园管理水平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以创建全国文明城为契机,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争创AAAA级景区,通过全体干部职工上下齐心、共同努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共计投资1500余万元。

(一) 营造绿色景观,优化公园生态环境。

一是全面提升绿化品质,科学选用彩叶植物进行栽植,突出节点,营造靓丽的梅城环境,共栽植乔木1132株、灌木23万株,宿根花65万株、水生植物12.5万株,时令草花210万株,播种草坪5万㎡。并在人工湖里喂养锦鲤野鸭及大雁,体现了生态与景观和谐美景。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抓好日常性养护工作,加强精细管理,对缺株部位进行补植,对草坪、绿篱、横纹进行整形修剪,清除绿化带内杂草、枯死树木,及时打药防治病 虫害,全力确保绿化成果。全年共修剪草坪 160万㎡、绿篱42万延长米、花灌木6000余丛,打药除草40万㎡。

(二)强化职责,精细管理,创建优美文明的游园环境。

一是对园区内卫生垃圾、甬路及休闲设施实行专人、专职、全天保洁,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保证整洁、优美的公园环境,增设垃圾箱200余个。

二是加强进出车辆及遛狗人员的管理力度,保证园内卫生及秩序。

三是扎实推进河道管理工作,维护河道秩序。从4月初开始,每天安排专人对河道进行巡查,并对河面垃圾及飘浮物进行及时清理,确保水面清洁。杜绝在河道、人工湖内捕鱼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截止目前共收缴烧毁各类捕鱼工具800余件。

四是做好冬季清雪工作,保证园内整洁美观。

(三)严格标准,做好维修(护)工作。

一是组建维修队伍,对园内破损进行及时发现及时维修,维修路面3万余㎡,维修、养护木栈道1.1万㎡,新建木栈道平台1200㎡,维修建国桥下防浪墙1000余延长米,维修新建艺术地坪近3000㎡。新建北岸管理房60余㎡,并安装文明提示标语,新增400余个,翻新100余个,营造文明游园氛围。

二是对警示标语进行维修和完善,新增警示标牌1500余个,营造文明游园氛围。

(四)做好体育公园接管工作。完成体育公园接收管理工作,做好卫生绿化、设施维修养护工作,冬季清雪工作,保证整洁美观。

(五)努力提升公园管理水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游人生命安全,做好日检、月检、季检及节假日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配合市场监督局做好游艺项目检查及安全演练工作,对业户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队伍。

二是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及时高质量的完成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严格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群众排扰解难的本领。

三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信访工作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党员干部集中奉献日”活动工作,全面完成信息采集、录入、帮扶等入户调查工作,努力为老百姓办好事、做实事。

(七)精益求精,做好文明城创建及接待检查工作

文明城创建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为了做好走访调查、广场宣传、入户宣传等每一项工作,在细节上下工夫,精益求精,全力以赴,使文明城创建工作顺利展开。在迎查攻坚阶段,更是对工作周密部署,始终奋战在工作第一线,鼓干劲、扬斗志,积极组织全园同志放弃休息、加班加点的进行工作,及时部署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项工作,让全体干部职工都一心扑在创建工作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为创建文明城添砖加瓦。

圆满完成全年接待任务,截止到目前共接待各类参观检查320次,其中省部级以上团体15次。得到了省内外来宾的一致好评。

二、2018年工作计划

1、计划投资2200万元,做好园区绿化养护、卫生保洁工作,加强园区日常管护,进行卫生细化管理,保证卫生无死角,持之以恒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内河保洁工作计划范文9

1.传统农村河道疏浚模式弊端

多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经验充分表明,对农村河道搞集中式、突击式的疏浚,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一是河道淤泥得不到及时疏浚.导致河道引、排、蓄等功能大幅度减弱及水环境恶化;二是短时间内需要清除的淤泥量过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过于集中.影响其他农村水利工程的实施;三是淤泥堆放和处理难.外运成本较大,就近堆放又对粮田的正常作业造成影响。

2.农村河道轮浚管理理念的提出苏州市在多年开展农村河道疏浚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河道轮浚和长效管理两手抓的河道轮浚管理机制理念。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轮浚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村河道进行疏浚,明确疏浚的时间、要求、标准、验收办法:二是健全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疏浚成果。依法保护河道,实施长效管理。这对扭转突击疏浚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掌握主动权、持续改善农村水环境、维持河道功能、保障水系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农村河道轮浚管理机制的过程苏州市于1997年年底着手农村河道疏浚5年规划.经过1998-2002年5年的艰苦努力.投资超过6亿元,完成了第一轮河道疏浚。但由于“重建轻管”观念未彻底扭转.河道整治后疏于管理。再次造成河道屡疏屡堵,引、排、蓄功能削弱等情况。2002年,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坚持长效管理”两手抓的方针。至2006年,借助江苏省委发出“关于动员农村党员集中开展村庄河道疏浚整治的要求”的东风.苏州市又提出了“加快河道综合整治和坚持长效管理全覆盖”的第三轮河道整治.真正做到了“疏好一条河道,复垦一块土地,增加一片林地,整治一村环境,盘活一方水系”。

二、苏州市实行农村河道轮浚及管理机制的主要做法

1.农村河道轮浚的主要做法

苏州市农村河道轮浚工作坚持河道分级管理、分级整治的原则,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坚持河道多方结合、综合整治的举措,充分发挥综合整治的成效;坚持河道强化管理、标本兼治的方针,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定期疏浚制度。通过“以点带面,试点先行”的做法,逐步实现了“以公共投入为主导,以考核达标为抓手,以健全体制为保障,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防洪保安为目标”的长效管理机制

(1)规划先行。任务明确

在《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河网水系总体规划》基础上,坚持河道分级管理、分级整治的原则.对全市河道进行全面摸底,制定《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同时.加强农村河道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疏浚。自2006年起,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要求每村完成土方1万m,并同步实施岸坡整治、堤防达标、桥闸整修、绿化种植任务。

(2)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在河道疏浚整治中.苏州市始终按照“两清一建”的标准,把农村河道疏浚与土地复垦、道路建设、环境整治和植树造林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疏一条河道,复垦一块土地,增加一片林地。为确保整治质量和进度,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针,采取行政手段、经济制约、技术措施,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把村庄河道疏浚整治搞成典型工程,推动疏浚整治工作顺利实施。同时,把河道疏浚整治工作作为考核基层干部T作目标任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把河道疏浚工作作为全市水利土方任务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检查考核。

(3)严格验收,规范程序

一方面加强技术指导.由各市区派出技术人员赴乡镇村现场指导,搞好施工放样工作,抓好日常技术管理。另一方面,严格工程验收程序,制定《苏州市农村村庄河道疏浚整治实施管理办法》,要求全市各地建立起以镇为单位的河道疏浚整治和长效管理档案制度,档案资料要达到“一图(村平面图)、一表(村河道情况表)、一合同(本次河道疏浚工程施工合同)、一像(施工前后的对比图像)、一账(本次河道疏浚工程实施财务账目)、一总(本次河道疏浚整治实施工作总结)”的“六个一”标准。对疏浚河道的验收,坚持整治一条验收一条,凡验收不合格的河道,明确整改,责任到人

(4)制定办法,长效管理

农村河道疏浚长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苏州相继制定了《苏州市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苏州市蓝线管理办法》。开展了河道管理网络建设和保洁队伍建设。从无到有、以点带面地逐步建立起各级河道长效管理机构及保洁队伍,形成“县级有机构,镇级有组织,村级有专人”的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网络。截至2011年,全市建立各级管理机构344个,聘请保洁员近9000人,每年落实长效管理经费近9600万元。2005年起,全市按照“公开招聘,分组管理。逐级考核,分组到人”的长效管理模式全面推广市场化运作。由各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河道管理人(或法人),根据管理人员数量和管理范围,分为若干个管理小组,签订责任状,培训上岗;水利站设立巡查员岗位,负责巡查监督,形成“水利局一水利站一巡查员一保洁员”的检查考核机制:所有巡查员、保洁人及责任地段、联系电话在市水利网站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近年,各地还尝试招聘社会保沽公司,将河道管理打包发包给保洁公司的新模式。

2.农村河道轮浚管理工作的投入情况分析

农村河道轮浚工程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主要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公共利益为主。苏州市通过开征水利建设基金、安排财政专项资金以及农发基金、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办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实行政策倾斜和扶持.确保资金落到实处。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针,按照县(市)、镇、村三级河道落实责任、属地管理原则,省、市采取“以奖代补”的专项补助政策。激发各地的主观能动性。各地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先干后补”的原则补助,对综合整治建设标准高、体现生态景观功能的河道加大奖励力度。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各村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竞价承包、免收或减收承包费的方法.划段落实招标竞标,承包者可利用圩堤栽树绿化、水面养殖等收益用以弥补河道长年管护保洁所需的费用。有的地方通过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运用市场机制,实行优惠政策.来激活农民的积极性。在工程施工中.还通过优化工程方案,推广“一土多用”“以土换资”等经验,与土地的复垦整理结合起来,拓展筹资渠道。据初步统计,2003-2010年河道轮浚投入达到19.17亿元.河道管理完成投资5.7亿元。

三、当前农村河道轮浚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1.存在的问题

①河道清淤慢于淤积速度。联产承包之前,采用传统的罱河泥方式积肥,按5~8m3/亩(75~120m3/hm)计算.全市400万亩(26.67万hm)农田需积肥2000万~3200万m,全市1.9万km农村河道深罱一遍还不够,河道不存在淤积状况。而今,苏州市每年轮浚土方1200万m,且苏州市处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河道两岸还存在严重的岸坡垦种现象,根据土壤平均侵蚀模数和水土流失值,水土流失量达2000~3000t/(km•a),全市年淤积总量达1464万m。,加上建筑和生活垃圾200万ms/a,每年还有近500万m。没有清淤。②河道水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生活污水直排人河内状况还未改观.农业面源污染无法有效控制.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河道水质恶化,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③河网水系畅通工程任务艰巨。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水系被打散打乱,以畅通河道为主的河网水系恢复工程任务艰巨.想要恢复到2O世纪70年代的河网水系和水质状况。需要付出几倍的物力、财力。

2.面临的困境

①面临轮浚体制机制困境。目前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少数地方由卫生、城管、环卫、村级等机构管理,管理体制不顺,个别地区作为主管部门的水利站管理职责被弱化,甚至已排除在河道管理主体之外.造成条线管理不顺.很难将一些管理要求贯彻下去,市(区)与市(区)、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交界河道还不够明确.制约了长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②面临涉水事务管理困境。在发展交通道路,特别是经济开发区的开发过程中,缺乏对河道的有效保护,随意占用调蓄水面、填堵引排河道、侵占河湖水面事件时有发生;大量泥沙和有害物质的沉积加快了河道淤积和污染:涉水事务管理特别是河道管理还有待完善。③面临管理经费不足困境。目前全市大部分地区河道保洁员的工资待遇在每月600元左右,跟不上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低于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造成目前河道保洁员年龄偏大.大多只能招聘到60岁左右的老人,工作风险大。同时,村级资金难以配套,2010年度苏州全市投入河道长效管理经费10234万元,其中村级需自筹1550万元,占16%,比重太高.对村级经济压力很大;村域范围有大有小,河道有多有少。以村为单位补助不尽合理。建议保洁经费的筹措应该由县、镇、村三级承担向县、镇两级承担转变。

四、对策建议

1.继续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关系一是加快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抓紧完善乡镇水利服务体系,把水利站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二是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实践证明,由水利站直接管理农村河道明显好于其他部门管理。因此,应尽快明确河道长效管理主管部门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他部门应该给予密切配合。三是加强交界河道的管理。必须及早对市(区)与市(区)、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交界河道管理责任进行明确,避免推诿扯皮。四是加快建立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加快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市场化管理体制。

2.继续增加公共投入,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进一步确立市、县(市、区)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重点解决县乡河道轮浚工程和村组河道的补助;镇、村资金重点用于配套和村组河道施工.确保苏州全市每年完成农村河道轮浚工作量1800万~2000万m。同时.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测算资金,逐年增加经费投入。积极研究“以土养河‘以泥肥田”的方式.在河道疏浚的同时将淤泥变废为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