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集锦9篇

时间:2023-03-10 14:49:16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范文1

当我在散步时,对!我真要赞扬一下人类,高楼大厦,多么壮观!但是,我也要赞扬大自然提供的材料!唯一让我不能相信的是---书,难道书也骗人?为什么书上写的“河水清澈见底什么的?为什么都没有?”难道书骗了我?难道,这些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听父亲说,家乡是大自然的杰作。春天可以百鸟争鸣,夏天可以绿树成荫,许多昆虫可以配合演奏一首歌曲……对于我这个好奇的小孩子,我会放过这个大自然的杰作?我乘车便来到了家乡,来的时候是夏天,当然可以看到绿树成荫,昆虫们可以演奏歌曲给我听啦!可是,往往出乎了我的意料。这里没有树,只有枯树。难道枯树可以绿树成荫?都没有了叶子?可以么?笑话……

我听到了第一种大自然的声音,是那么的丑陋……难道大自然就是这样的么?

晚上,随着进入了梦。这里,才是大自然。虽然是虚晃的,但是,一个简单的梦,却让我看到了不同季节的大自然。并向我诉说了真实的他的故事!

这个是虚幻的大自然。春天,在树上站着的鸟儿,在枝头上高唱---迎春歌。风吹动树叶的配曲,是那么好听。花也悄悄的绽放,为春天的温馨而贡献!

夏天,真的可以绿树成荫的曲调。在树下看着书,阳光也是很温和的,小河流水的音调更是如钢琴清脆的曲儿!

秋天,树叶会凋落,随风飘起的声音,如下雪般,为冬天做了铺垫!

冬天,雪花飞舞,河也沉睡了,下雪的时候喝上一杯热水,感觉这个冬天不冷了!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范文2

作者:乐山市实验小学6年级2班易冰舒

倾听大自然我们得用心。

听——,踩在落叶上“沙沙”的声音;听——树叶随着秋风摇曳的声音;听——鸟儿扑打翅膀的声音;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嘘,仔细听,这是大自然的声音。这种多姿多彩的声音,让我十分愿意去倾听、去聆听,因为它特别好听!

我十分愿意去聆听脚踩在落叶上的声音,“沙——沙——”,因为它十分清脆。因为它听起来像树叶在跳舞,听起来来心情十分舒畅。

我十分愿意去倾听树叶随风摇曳的声音,“刷——刷——”,因为它格外清晰。因为它听起来像树叶在合唱,有高声部也有低声部,听起来十分和谐。

我十分愿意去聆听小鸟朴翅的声音,虽然我无法形容这种声音,但是它真是太棒了,再配上小鸟那“唧唧——喳喳——”的叫声,几乎完美。每当我听到这种美妙之声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抬起头,望望天,看看自由飞翔的小鸟。

我十分愿意去倾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哗啦——哗啦——”,也十分悦耳。小溪像是在向溪边人打招呼,“欢迎你啊!”好客的小溪总是想用它美妙悦耳的声音留住过往的客人。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合唱训练;聆听教学;方法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都比较注重审美欣赏教学,而对于合唱训练,大部分还都停留在较为传统的理念之中,不少师生都认为合唱就是大家跟着音乐节拍齐声演唱,发挥出整体的水平就可以。其实不然,只要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并融入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也是每一个合唱指挥老师所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带出一个优秀的合唱团?作为合唱团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指挥者的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学习能力。

一、聆听唤醒感悟——为何聆听

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曾经说过:“音乐能教的只有两个内容,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技能,真正的音乐是不能教的,真正的音乐是要听的。”将这句话运用到合唱教学中来,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笔者的合唱排练实践中,在关于基础的和声训练或多声部练习时,教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让各个声部的学生去聆听和声效果,并注意和谐。在这个过程中,聆听是一项基础环节,缺乏集中的精力和聆听的本领,要想掌握多声部歌唱技能是不可能的,所以指导教师有责任使合唱团员养成精力高度集中、认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同时,聆听音乐不仅仅指的学生,也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与学生共同判断、调整、相互指导。同时,聆听音乐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感悟是一种直接的经验,而不是间接获得的。当学生听到美妙的旋律、动听的歌声时,心底也会沸腾起不能言说的感动,这种情绪的产生、渲染,容易引起师生的共鸣,这也是合唱训练中聆听的重要原因。

结合笔者的合唱训练教学体会,不少在合唱训练中对聆听较为感兴趣且专注的学生,他们往往在接收知识点的过程中更为高效和快速,相反,不注重聆听的学生,在接收知识点的时候较为迟钝,知识理解不透彻。此外,学会聆听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学生通过聆听,唤醒自己内心对合唱歌曲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聆听的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新的发现,比如对音乐的理解,对每个学生音高的全面认知等等,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这句话来形容合唱训练中的有效聆听,也是非常恰当的。

二、聆听提升技能——如何有效聆听

上文已经提到,合唱训练教学中的有效聆听,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聆听呢?在我看来,何为“有效”?有效等同于高效,让每一次聆听都具有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每一次聆听中有所感悟和提升,让师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聆听的目标,这就是有效聆听。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聆听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聆听同龄者演唱,得到启发

聆听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聆听和自己所带团同一个年龄结构的知名合唱团的演唱,观看其表演。在这种聆听中可以得到启发和感悟。

首先,许多知名的合唱团是经过许多比赛的锤炼,在演唱技巧上是科学的、统一和和谐的,也是得到专家评委和大众认可的演唱和艺术表现形式。如:广东的广州少年宫合唱团,深圳百合合唱团、深圳高级中学合唱团等等,这些都是中学阶段的合唱团的成功的典型团队。比如我曾经以深圳百合合唱团为案例,为合唱训练团的学生播放了他们表演的合唱歌曲,其中有《美好的远方》、《歌声满天》等,学生们从中深受启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合唱表演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整体的水平,合唱团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各司其职,唱好和表演好自己那一部分的歌曲,配合协调好就能发挥出极致的水平。

其次,初建和初次接触合唱的教师或学生在对合唱的声音概念和作品及舞台的表现形式等,还不具有清晰、准确、完整的概念和方向,尤其是一些新的作品和合唱理念,可以通过聆听许多优秀的合唱团给自己所带的合唱团团员们树立一个榜样和目标,以他(她)们所演唱的优秀和大赛获奖的作品为突破口,引领合唱团团员们一起聆听,聆听其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如:轻声高位、纵向和横向声部间的和谐效果等。结合自己团的情况进行对比和研讨,不仅是指挥去探索,而是整个团都参与到声音的建设中来,从而合唱团的水平才会有一个正确的质的飞跃,也为合唱团健康的发展埋下伏笔。

(二)聆听同团者演唱,共同进步

合唱训练教学中的有效聆听,不仅仅包括对其他优秀团的聆听,也包括了对自己同团者的聆听,所谓“知己知彼”,正是这个道理。所以要聆听合唱团的声音。在常规的声音练习中是否用科学、健康的发声方式来演唱,符合合唱的理念,它是否会伤害到学生(变声期)的声带,影响到学生以后的歌唱。用“轻声高位”的方式来规范整个团的声音,松弛但不散,轻而不虚的声音,尤其是初建立的合唱团,不要过多地追求音量的大小,以避免出现松散的喊唱,以致整个团的声音不够和谐、统一,这些都需要指挥用心去聆听和判断。

比如笔者曾经带的一个合唱团中,就有一个学生在其音准、和声方面掌握不准,经常使用“轻声高位”来演唱,认识到这一状况后,我给予不断调整,让其在呼吸、发声等方面进行多次训练,渐渐进入正轨。此外,相互聆听不仅仅体现在师生之中,也体现在生生之间,有一次因为有事而落了几次课时,合唱训练就让队长带着合唱团进行,出乎意料的是,虽然几次没有亲临指导,但是学生们的进步非常明显,后来问及才知,原来,学生们在训练时,通过彼此聆听,彼此找对方的弱点、缺憾以督促同团者不断进步,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通过聆听取长补短——聆听的方法和技巧

聆听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笔者认为,还是应该结合合唱团中的每一个学生的特色,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聆听方法和技巧。结合笔者的合唱训练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聆听的方法和技巧:

(一)激发积极性

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合唱训练的聆听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聆听的欣赏兴趣,在欣赏和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合唱欣赏环节应该加以重视,将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兴趣的前提下,督促学生唱好每一个音符、掌握好每一处节奏。其次,师生之间保持和谐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基本前提,试想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仍旧是传统的生硬、严肃的师生关系,学生非但会存在恐惧心理,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对音乐聆听的兴趣,将学习变得被动,也就谈不上主动学习了。

比如在排练中选择学生较为时下比较流行,学生较为兴趣的《我的歌声里》时,我把不同声部分成了几个小的合唱团队,并且让学生们与我一起精心合作策划,根据不同组别的特点对声部进行加减,让每个团队能演唱出自己的风格特点,而团队之间可以相互聆听、点评、讨论总结经验。学生在对作品极为熟悉的情况下一起屏气凝神、细细聆听,美妙的旋律、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不经意间高度集中到训练中来。所以聆听方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激发学生聆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和谐向上的氛围中,感受欣赏聆听带来的乐趣,让他们在聆听合唱的过程中,感悟流动的音符带来的美妙的视听旋律。

(二)打稳基本功

合唱训练并不是大家齐声演唱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呈现出来。所以基本功应该稳扎稳打,在聆听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欣赏,更要学习,认识到自己的弱项,并且通过聆听来完成对自己节奏、音准等方面的调整。结合我目前所训练的合唱团来说,团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基础、音乐水平、音乐学习能力都是残次不齐的,有部分学生甚至五音不全,所以后天严格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计划,以基本功为主,稳扎稳打的基本功,能够让学生打好基础,在聆听过程中完成听音、辨音、和声练习等环节。

其次,通过聆听,让学生完成节奏训练,节奏是合唱训练中的重要部分,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节奏不稳定的现象,所以在聆听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节奏,做出自我调整,克服自身节奏不稳的毛病。

(三)注重情感运用

每个人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之所以觉得一首歌曲好听,是因为作品的情绪引起了共鸣,作品的情感信号被接收到。许多优秀的合唱团团除了拥有和谐、统一美妙的声音外,其对作品中的情感的表达也是相当的到位。有情感的演唱会弥补声音技巧上的不足。中小学初建的合唱团,由于年龄的特点,在演唱常作品时有强弱的对比但未必能表达出浓厚的情绪和情感。所以让所带合唱团先听演绎同首作品的优秀合唱团,让这种作品的情绪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在指挥通过作品的讲解分析和对比中能真正走进作品,“声”会跟“心”一学会声部间的均衡,让合唱形成统一、和谐的命脉。在聆听过程中,聆听起唱,从而也能更易形成和谐、统一的音色、音量和情感。良好的现场表现力,容易感染到他人,这也是合唱的魅力所在。

(四)、切勿走入误区

学会聆听,并不意味着每一次的集中排练都去听作品、听优秀的合唱团演唱,

而是要在聆听的基础上,根据本团的具体情况,孩子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关的训练措施和方法,有步骤、有阶段的进行练唱。作为指导师,更要有正确的理念和探索的精神,懂得借鉴优秀合唱团的训练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模仿,照搬他们的方式,结果徒劳无功。

总之,中小学合唱训练过程中,学会聆听对于初建的合唱团而言犹如歌曲的前奏,把音乐引入到一定的情绪中。学会聆听,让合唱训练中的师生走得更近,学会聆听,也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互助;学会聆听,让合唱训练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前进。通过合唱团的训练教学,笔者也深深体会到,有效聆听教学,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开头所提到的,教师不仅仅承担着辅导者的角色,更承担着“主持人”的角色,教师更要做到善于观察、善于聆听,才能呈现出合唱表演时的最佳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倪俊杰,合唱教学中多元文化特质的探讨,[J],艺术百家,2011年6期

[2]刘波,论合唱发声基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3期

[3]徐梅,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华章,2012年21期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范文4

奥地利AKG公司旗舰监听级动圈K1000型high-end耳机(图1),除音质超群、做工精湛外,其最大卖点是戴上它聆听音乐时,使人感觉声音是来自头外,而不是头内,听起来非常逼真。有的朋友或许要问:将耳机戴在头上时,两只发声的换能器分别盖在头部左右两只耳廓外面,它们的声音本来就是发自头外,难道世界上还有在人头内部发声的耳机吗?是的,现有的许多耳机总是将人的双耳捂得严严实实,令人感到它们的声音是发自头内,而不是头外。如若不信,您不妨在用普通耳机聆听音乐时闭上双眼仔细听听,是不是感到它的声音总发自头内某个部位?即使在聆听立体声或虚拟环绕声乐曲时,也只是感到声像位置在头内移动,而不会感到声音是来自头外。如果改用音箱来聆听同一首乐曲,并将您的感觉与用普通耳机聆听时的感觉进行仔细比较,您就会得出一个更加明确的结论:该耳机产生的的声像总是跑不出听音者的头部,使人感到不够真实,所以专家将此现象称为“头中效应”。而音箱产生的声像显然位于头外,听起来非常自然。其实,普通耳机的头内声音还有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大缺点――聆听时间稍长就会使人感到疲劳,在大音量下进行长时间聆听还会导致听力减退和其它疾病,有损身心健康。

为了克服普通耳机的上述缺点,AKG公司在K1000上进行了重大改进。乍看起来,除左右两只耳机做成方形和头带上方多了两根定位筋外,它与普通耳机似乎没有多大差别。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它的两只耳机是通过铰链装在头带两端的,佩带时头带可以自我调节长度,使耳机适合不同使用者的头部。在头带两端内侧对应于左右耳朵上方的部位,各装有两只皮垫,它们使耳机与人的双耳保持一定距离,即左右两只耳筒并不接触人的双耳(图2)。将它们向外和向前转动进行聆听时,音源即定位在前方并远离双耳。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双耳之间具有足够的串音,以满足以双耳听觉营造头外三维声场的需要,还可以减小因耳机本身结构的声反射所引起的驻波和梳状滤波器效应,使立体声听起来更加清晰悦耳。

AKG K1000的两只耳筒里各装有一只由聚合物/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球顶换能器,它们采用AKG公司新开发的VLD(通风的线性动态)磁铁系统和多层结构的振膜。振膜的表面涂有一层16世纪小提琴制造者使用的清漆,能可靠地抑制20Hz~22kHz范围内产生的局部振动。振膜的厚度、重量和谐振频率都通过一系列激光干涉仪测试予以优化。换能器的音圈绕在壁厚仅80μm的铝质环形骨架上,后者是连接振膜与磁铁的重要部件,并对音圈起到散热作用。两只换能器分别悬挂在左右耳机盒网罩里的四角之间,它们在听音者的双耳前面产生一个无干涉的、只受听音者外耳影响的平面波声场,这种全开放式结构使听音者的双耳外廓能够起到声像定位的作用。加之,该耳机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所以能够发出非常清晰、自然的声音。使用时,它的插塞不是像普通耳机那样插入放音设备的耳机插座,而是通过一只4针XLR平衡插塞和插座直接接到放大器的扬声器端子。

K1000是一款杰出的耳机,用它聆听音乐时给人的感受与其它耳机大不相同。由于两只耳筒是完全开放的,声音非常通透、自然,绝对没有声场产生在头内的感觉。它营造的立体声声像与一对立体声音箱在小房间里营造的极为相似,使人能够辨别声场的大小和深度,中央声像则准确地聚焦在听音者的前方。它的低音坚实有力,既不轻浮也不夸张。虽然各人的感觉可能不尽同,但大多数人都能用它听到完全客观的双耳立体声。总的音质比得上某些售价高昂的静电式耳机,缺点是耳机稍重一些。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范文5

关键词:听辨能力;音乐制作;音乐结构

拥有“金耳朵”,是每一位音频工作者的梦想。不论你是学习电脑音乐制作的学生还是录音师、调音师,耳朵听辨能力都是我们从事音频工作的基本要求。良好的耳朵听辨能力能快速指挥我们如何工作。如混音中贝司是提升3dB还是切掉200Hz以上的频率,钢琴的位置是偏左些还是靠前些,吉他的声音是再宽些还是再明亮些;调音中是推混响推子还是调均衡旋钮,是增加伴奏音量还是给歌手换一只适合他的话筒等。

如何提高我们耳朵的听辨能力呢?听音乐!这么简单?是的。通过针对性听音乐及坚持训练就可以打造我们自己的“金耳朵”。

首先明确听音乐的概念。听音乐根据听音者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分为主动聆听和被动聆听。当听音者没有专注于聆听,或是在聆听时不专注于音乐本身时,就是被动聆听。如果音乐占据了听音者的注意中心,这时就是主动聆听了。主动聆听让听音者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内容或声音品质上。如听歌词内容,歌手演唱风格,分辨歌曲所用乐器种类等都属于主动聆听。而工作之余听音乐放松,读书时播放的背景音乐及舞蹈伴奏都属于被动聆听。

听音乐训练耳朵听辨能力就是通过主动聆听音乐来获取音乐内容结构。音乐中包含的音源种类,音源出现和结束的时间点,音源在音乐中的强弱曲线,音源在声场中的位置,音乐的声场类型等信息,以此锻炼听音者注意能力、分辨能力及记忆

能力。

一、准备

(一)监听系统

首先,要准备一套良好的还音系统。一只监听耳机是不能胜任的,它不能完全还原出声音录制时的状态。至少需要准备一对频响曲线平直的监听音箱,一台装有音频工作站且配有一块声卡的电脑。

(二)系统调试

将监听音箱与你三点呈等边三角形摆放,监听音箱后的墙壁最好贴一些吸音棉,这样可防止过多的反射声给要听的内容带来影响。监听音箱调试出合适音量,系统主要作为练习用,响度适合自己即可。一套简单的系统调试完成。

二、练习

(一)数拍子制定时间线听音乐结构

提高耳朵听辨能力首先应对音乐熟悉且敏感。通过数拍子听音乐然后写出音乐结构,能让很多人从习惯的被动聆听方式转变到主动聆听方式上。

这一步首先练习数拍子。可先用节奏明显的歌曲练习,如舞曲。跟着鼓点一个八拍一个八拍数,练习到随便找首歌曲就可以跟上节奏数拍,并能找到歌曲的转折点。

接着是练习写出音乐结构。画一条带有小节标记的事件线,仔细聆听音乐,通过数拍子跟随时间线,注意音乐的节拍,前奏、主歌、副歌、间奏等部分的起始位置,并做上标记。音乐停止后在事件线上找到各部分相应的位置,写下段落名称。练习过程中将聆听和书写两个动作清晰地分开,对提高聆听技巧和音乐记忆力有很大帮助。

(二)绘制图表听音源种类、音源变化

音乐中所展现的东西通常是很微妙、难以察觉的。通过标记音乐中音源出现和结束时间点,可以帮助听音者发现声音。听音者一旦发现音乐的某一方面,就会对此有意识并建立敏感,这种声音以后就很容易被听见了。而绘制音源的强弱曲线,可以强制听音者把注意力放在一个特定的要素上。只有我们不断的发现声音建立敏感,并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声音要素上,我们才能发现一个声音的新世界,一些存在于普通聆听体验之外的声音层面。

为了方便记录和整理,我们需要绘制一张图表来表示时间、音源种类和音源变化。《混音艺术与创作》中提出了一种很好的方案,即用我们传统的二维曲线图来表示各声音参数。用X轴表示时间,根据音乐长短及图表大小选择合适刻度,可以以秒、单拍或小节几小节为单位。用Y轴表示音乐要素,如音源种类,音源强弱,音源左右定位或纵深定位等。可通过在音乐要素曲线上标记数字,用不同颜色曲线等方法来区分各音源。

运用这种记录方式,播放音乐,通过数拍子确定X轴时间线;再重复播放音乐,确定音源种类、音源出现和结束的时间点、音源强弱变化、左右移动、纵深变化等,然后合理安排图表绘制下来。做这些工作时,听一遍音乐只确定一种因素,注意力只放在要确定的因素上,尽量在听完音乐后再记录。反复聆听将图表绘制完整。绘制完图表要保存好,隔一段时间再听,有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内容,会有更多的感受。

(三)对比聆听辨别效果类型

听辨音乐中所使用的效果,是聆听能力更加深入的一步。对于音频工作者来说,如果能准确听辨出音乐中所用效果类型,效果所设参数,那对于工作将有极大帮助。提高这方面能力,在扎实之前练习能很好控制注意力后,可通过对比聆听的方

法练习。

向音频工作站中导入一段干声音乐,如包含军鼓的节奏强烈的solo。在左声道上插入一个延时器插件,对声音进行延时,将信号送入左扬声器,右边扬声器放不加效果的直接声音信号。反复播放声音,每次都改变延时量,找出其中差异。当对时间的把握在某个范围内足够准确了,可以将直接信号和延时信号都送给两个扬声器,改变延时量,直到能准确判断出3~5ms的时间差异。

对延时效果及时间概念有了一定掌握,就可以利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效果的听辨,如混响、均衡、压缩等,只是对比时改变的参数不同了

而已。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范文6

听,纺织娘那清脆的叫声打破了那夏夜的宁静。旁边的蟋蟀也在应声附和,拉着他那个独特的小提琴,在为纺织娘那清脆的歌声做着伴奏,形成了一场独特的音乐会。

大树看见他们玩的那麽高兴,也忍不住兴奋起来,他请来风帮忙,在风中不断的偏偏起舞,树叶在摩擦中发出了沙沙的响声,在安静的夏夜中开了一场独特的音乐会。

在农村的田地里,被誉为“大自然的歌唱家”的青蛙,趴在田垄中呱呱的练着嗓子,那声音简直令人陶醉的无法自拔,只要是走进过大自然的人,就会发现原来大自然也有如此美妙的声音,是那麽令人陶醉,到了大自然中你就发现 原来真正的“天籁之音”是在大自然中。

自然的美需要人来欣赏,自然的声音也同样需要聆听。而大自然那美妙音乐的缔造者也同样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珍惜。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范文7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聆听技巧 节奏训练

(一)有效聆听——熟悉新歌旋律。

学唱前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聆听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习惯,即要求“静听”。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握,可根据歌曲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决定。值得注意的是,重复聆听歌曲时,教师切忌停留在“单纯重复”的阶段,而应逐步提高聆听要求,每次聆听的目的应非常明确,聆听难度依次提升,即聆听要真正能为学唱服务,体现出“有效的聆听”。

如:在学唱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时,学唱前我一共安排了四次聆听,要求分别是:第一次,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第二次,了解歌曲的演唱内容;第三次,随旋律听出乐句;第四次,发现歌曲特点。这样,听完四次歌曲后,学生也就学会了演唱,也就不会被附点节奏困扰了。

(二)完整聆听——感受乐句规律。

乐句是构成一首乐曲的一个具有特点的基本单位。它能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同文章中的一句话一样。歌曲中的乐句一般都比较有规律。特别是那种结构方整的歌曲。比如四句歌词,对应着四个乐句,句句之间有呼应,而且有些乐句之间存在着旋律相同或者相似的特点。

如:意大利民歌《田野的召唤》歌曲为单二部曲式,共由四个乐句构成。通过多次整体聆听,学生就会发现:第一、二两个乐句基本相同,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运用了八分休止符,使旋律更为清新跳跃,抑扬顿挫;第三、四两个乐句在第二乐句的旋律上发展,将歌曲推向高潮,然后逐步趋向平衡。衬托“梯里通巴”的出现将主人公欢乐的心情巧妙地表现出来。最后,歌曲在连续的重音推动下自然收尾,余音袅袅,情深意长。再如:歌曲《蓝天白云》,这是一首热情洋溢,明快活泼的歌曲,描绘了一群纯真的少年,手持六弦琴,在灿烂的阳光下自由自在,载歌载舞的情景,歌曲为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复乐段组成,音乐语音简练形象,多处采用重复手法。第一部分采用了ox/xxxxxxx/xxxxo的节奏型,紧凑而富有动感;第二部分节奏更加活跃,音区升高,情绪更为欢乐,带有舞蹈性,是歌曲的高潮。教学时,让学生听辨对比,找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让学生在倾听中找到这些乐句的特点和联系,学唱歌曲时就能事半功倍。

(三)选择聆听——突破教学难点。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聆听往往被忽略。通常,老师们都选择反复练唱,男女生分组唱、小组唱、指名唱等,殊不知事倍功半。这一现象在高年级合唱教学中尤为明显。许多老师苦恼,分声部时同学们唱得都很好,可合作起来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其实,不是学生没能力唱好,而是他们没有学会聆听。学唱过程中的聆听,不一定是歌曲的完整聆听,而是根据学唱需要有选择地聆听。

例如,因某乐句的音准、节奏问题可使用乐句聆听,可听老师或优秀同学范唱;若因歌唱方法不够正确,可选用不同演唱方法对比聆听;因声部合作出现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学习相互聆听,即多声部聆听的方法,学生要学会听老师的弹琴,听对方声部演唱,听自己声部等。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音乐老师尤其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和谐美的感受能力,这对于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将大有帮助。歌曲《愉快的梦》具有摇篮曲的特点,六、八拍,速度较慢,节奏变化不大,表现了宁静、梦幻的意境,两个乐段分别用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段旋律较多处于中音区,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第二乐段进入合唱,音响更为丰富,旋律的进行方向转为上行,音区移高,产生了明亮的色彩。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歌曲为四三拍,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短促、跳跃的旋律和第三乐段舒展、优美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少年儿童保护家园,建设家园,要把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打扮得更加美丽漂亮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这些歌曲时,请学生注意倾听歌曲中多次出现的有特点的节奏,能帮助他们唱准它们。

(四)入情聆听——实现二度创作

歌曲唱对了,稍稍有那么一点情感了,就算完成任务了。我想,大多数老师都是这么认为的。其实,老师们还忘记了歌唱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歌曲的二度创作。学唱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聆听录音范唱,讨论其情感表达,启发学生将范唱与自己演唱相比较,听辨哪种演唱更恰当,或者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其他表现歌曲的演唱形式,形成独具人性的情感表达。在教唱二年级《小海军》这首歌时,我先有感情地朗诵了歌词,再让学生听范唱学唱歌。学完后,要求学生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彩,分每八人为一小组,学做小海军的形象课后,进行自编自演。然后,利用文娱活动课的时间进行表演比赛。最后,评选出前三名的优胜小组。再如,教完六年级的《手拉手,地球村》这首歌后,我要求学生以赞美、歌颂自己的家乡为题,收集具有家乡风格的,赞美自己家乡的音乐作品,同学们相互介绍,学习;以用《唱着跳着走近你》歌曲为蓝本,进行简单的歌词创编,唱唱、跳跳,歌颂自己的家乡。学生们热情的参赛,创造性的编排,精彩的表演,使歌曲演唱得更加声情并茂。所以,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精彩的了。学生们能有这些创造性的想法,归根结底来源于深入细致有效的倾听。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范文8

其实,你周围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演奏出不一样的乐章,只要你愿意聆听便能听见——春雨过后嫩草萌发的声音,夏日里树木蓬勃生长的声音,秋日里百草凋零的声音,冬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或许那些声音并不真正存在,但是你愿意听,用心听,不就有了吗?世间万物,无论什么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在每个人心里留下了些许的痕迹。即使是那些极其微小的东西,也会像一滴水滴入水面似的在你的心底荡起层层涟漪,留下一串串清脆的声响。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留心生活,愿意聆听每一种声音,记录每一个细节。

不仅是留心我们的周围,有时我们也该学会聆听自己。我们其实并不完全了解自己,或者说我们并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了解自己。盯着镜子里的自己久了也会觉得镜子里的那个人的陌生,更何况那不同于双目可及的外表,而是处在更隐蔽处的内心呢?所以,我们更需要聆听自己。

偶尔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放松,细细地聆听自己身体的每个细节处的脉动,你会越来越清晰地听见心脏有力的跳动和血液流经身体各处的声音。试着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慢慢地回想起以前自己做过的事,客观地检讨,这时往往才能发现自己是否还存在着不足。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修缮一个人的灵魂的过程。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完美的,只有在经历了磨难和自我修复之后,你才能一步步向着正确的目标迈进。聆听自己,了解自己,进而完善自身。

这个世界并不安静,也不可能安静。别以为白云淡淡飘过的蓝天是安静的,也许当我们真的用心聆听,静心观察,便会发现它原来在以一种喧闹、奔腾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学会聆听后,那些看似平静的过去会点点滴滴地放大起来,丰富起来,记忆开始变得清晰,脉搏的跳动震动着你的耳膜——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便会被你唤醒。

点评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范文9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性,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过程中,各种观念百花齐放,音乐课堂从以前纯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传授到加入了各种其他的因素。要表现音乐课堂的音乐性是一个非常艺术的过程,如果拿捏不当,音乐的美感就会被破坏,音乐的魅力就会被淹没,所以,使音乐课堂具有音乐性,首先是教师的一种艺术,一种方法的艺术。在实践课堂中,我越来越觉得要使课堂音乐性得到完美的体现,要创造这样一种课堂的艺术是需要多方面的精心设计策划,实在是并不容易的事情。

1 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大音乐教育的音乐课堂,学生只是音乐的尝试者,并不是专业音乐人,教师想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学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鉴赏力,想单从音乐的兴趣上激发学生,我们的课堂音乐在流行音乐面前,完全不能使学生有更特别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首先需要的就是设置情境,加强聆听的魅力。设置情境就是教师课堂艺术的具体体现。

首先,给学生一个音乐背景,这个背景要生动,时间和空间具体,情感悬念强烈。其次,教师要设计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这个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尽量完美地做好准备。硬件和软件环境对音乐课堂非常重要,良好的音响设备,是演绎音乐最好的载体,换了一个稍微差一些的设备,这些经典的音乐片段在音质不佳,断断续续的效果中,都会让学生大失所望,音乐不再感人,教师的讲述也会立刻变得苍白无力,所以,教师在课堂前就应该着手准备完美的音乐资料和尽量优美的播放设备给学生。这个在最近学校配备了专业的音响到教室后,我有了非常深刻的感受,以前,学生对《喀秋莎》《游击队之歌》这些歌曲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但在我精心挑选了黑鸭子的合唱歌曲版本,又在新的音响设备下播放出来后,学生是从喧闹的无所谓而转为入神地聆听天籁一般的不同。人声的纯净与秀美,不需要教师的夸夸其谈,是真正从声音中传递到每个人心中。音乐之美,不是教师的讲述能强加给学生的,只能是聆听,只能是优美的声音效果让学生自己感受。精致的教师,是会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最优美的声音效果给学生,而不是寻找客观理由,找一些凑合的声音给学生。如果在常规教学中,学生欣赏到的都不是最优美的音乐,那长期如此,学生对音乐就开始持怀疑态度,不再认同音乐的感人魅力了。对此,我对某些出版社教材中的配套音像资料颇有意见,那就是,这些磁带灌制质量并不高,优美的《祝酒歌》在我们课堂播放时候,不光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甚至让有的学生尖声讥笑,这样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听,实在是适得其反。所以,音乐的聆听,是需要教师选取最优美的音乐资料,用好的音响效果呈现出来给学生聆听的,并且,一定要成在常规,长年累月积累,给学生一种完美的音乐感受。最后,教师应该重视音乐课堂中音乐聆听所占的比重。其实,在音乐面前,教师介绍多少,说多少音乐的美,那都是教师的个人感受,这种感受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要学生认同,还不如教师提点一两句,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听,给学生感受。一堂音乐课,学生听的时间应该起码有半堂课。

2 教师要先入境,学生才能被带动进入情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上所说,有的教师就想,那既然需要在课堂中加强聆听,那教师就可以轻松地置身事外了,反正就是反复地播放音乐而已,那自己上课更轻松了。我恰恰不这么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是无所不在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需要自己先进入情境。教师的表情、语言、情感,本身就是这个音乐聆听,音乐情境中的一部分,学生在聆听时候,不可能不受音乐以外的事物的影响,而影响最深的首先是教师。可以想象一下,课堂上,音乐在播放时候,一个专注做聆听状,面部表情随音乐情绪在变化的教师,和一个漠然的教师对比,可能是前面一种更能吸引学生,有的教师,甚至能用自己聆听时候表现出来的情感感动学生,让学生产生聆听的欲望。所以,教师的教态,在音乐课堂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对音乐的演绎这一方面。在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可以随音乐指挥,手势力度的强弱变化,就可以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的强弱,体态和身体语言,更可以让学生感受旋律的变化。这也是课堂音乐性的体现,因为,教师的一切都是围绕音乐,教师沉浸在音乐中,学生才能入境,这一点,有经验的教师已经深有体会。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我觉得一个教师首先是一个要当自己是一个乐、歌者,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去感受过自己要教授的音乐之美,不能如一个艺术家一样忠实于自己教授的音乐,课堂音乐性如何能够存在?如果教师真的感受到了自己要教授的音乐之美,那课堂上,他的一言一行,他的表情和聆听,都能将他对这段音乐的赞赏表现出来,这种赞赏和感叹,在不知不绝中影响了学生,这也是课堂音乐性的和谐表现。

3 在音乐课堂中体现音乐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