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冲压模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13 11:05:55

冲压模实训总结

冲压模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冲压车间;工装人员;能力提升

工装管理是汽车企业冲压车间核心业务之一,工装管理水平高低、工装维护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好坏,而工装维护质量好坏主要依赖于工装维护人员能力水平的高低。提升工装人员能力至关重要。

一、提升思路

首先确定工装人员职业发展三条路径,即技术工人、专业技术、行政管理。结合业务需要,将工装人员分为三类,一是技术工人:清洗保养工、维修工、调整工,发展路径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二是行政管理:班组长、工段长、室主任、车间主任;三是专业技术:工装员、工装工程师、主管工装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为技能提升重点人群。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扩充人员、增强实力,当前以引进高水平人员为工作重心。技术工人主要通过内部培养,选好人、用好人,通过系列理论培训班和实操技能比武提升能力。行政管理人员主要通过岗位锻炼、项目担当、各类能力提升班实现技能提升。

图1 提升思路

二、需求分析

1.人员基本信息。首先梳理人员基本信息,车间现有工装人员107人,工装工程师、工装员17人,工段长、班组长16人,模修钳工(调整工、维修工、清洗保养工)74人。进一步对工装工程师、工装员、调整工、维修工进行分析。工装工程师、工装员方面,围绕学历、专业、工龄分析发现,工龄8年以上的为76%,但整体学历不高,均为本科以下,知识面相对窄,大部分未经历专业理论学习,模具专业只占到24%。因此,此类人群的培养和能力提升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调整工方面,分析发现,工龄5年以上的为66.7%,但整体学历较低,中专学历占到83%,知识面相对窄,大部分未经历专业理论学习,模具专业只占到

22%。因此,后期增补新人时重点考虑大专以上学历、模具专业人员。维修工方面,分析发现,工龄5年以上的为55.88%,大专以上学历29.4%,模具、机械相关专业占到67.6%。维修工主要以现场操作技能为主,专业、学历不再是主导因素。因此,后期以现场实训、钳工基本技能提升为主。

2.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根据岗位说明书及工作要求,通过专家小组讨论等方法确定工装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围绕知识、能力、素养),明确岗位能力素质要求。

图2 能力素质模型构建流程

表1 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围绕知识和技能)

3.需求分析。根据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分人群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从培训对象及其直接领导两个维度进行。以调整工为例,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超过60%需求(培训分步实施,先解决突出需求,认为超过60%为突出需求)主要有机械制图、检具运用、模具加工设备运用、工装验收标准、金属材料知识。

图3 调整工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工装工程师、工装员提升需求(超过60%需求)主要为UG/CAE运用、整车制造工艺、模具工艺、冲压设备知识、冲压成形原理与成形极限相关知识。维修工提升需求(超过60%需求)主要为机械制图、模具故障排除方法、量具使用、模具结构及钳工维修、冲压工艺及质量判定、钻床操作。

三、方案设计

基于需求,制定提升方案并实施。针对调整工,主要就机械制图、检具运用、模具加工设备运用、工装验收标准、金属材料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培训。

表2 调整工提升课程——总体安排

表3 调整工提升项目——外委学习

针对工装工程师、工装员,主要就UG/CAE运用、整车制造工艺知识、模具工艺知识、冲压设备知识、冲压成形原理与成形极限相关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培训。

表4 工装工程师、工装员提升课程—总体安排

表5 工装工程师、工装员提升项目-TOP问题攻关

针对维修工,主要就机械制图、模具故障排除方法、量具使用、模具结构及钳工维修、冲压工艺及质量判定、钻床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培训。

表6 维修工提升课程

冲压模实训总结范文2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一门来自于实践同时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深化该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实践环节。

关键词:

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0引言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一门来自于实践同时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待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及时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把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并及时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这所“实验室”,能及时把冲压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前沿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并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反思和探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论;最后,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归纳出符合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推广运用。

1《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由于受到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弊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很快,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是现有的教材内容普遍陈旧落后,远远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学生在校学到的却是工厂早已淘汰的技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十分突出。(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适应教学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手段为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枯燥、教学不直观、有些问题不宜表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难度较大,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已经不能不适应教学需要。

2《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特点及教学改进措施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十分紧密。该课程是模具专业的一门专业主课,学生是在先学习了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后,才开始学习的,专业性很强,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对冷冲压模具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能够设计和制造常规的冷冲压模具。本课程学习应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并行工 程的思想,有系统、动态的观点。要多看、多想、多练、多记;要善于总结归纳,融会贯通,掌握规律和方法;要灵活应用方法、手段和标准。为了克服《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必须深化该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把《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向应用型转变。优化课程结构,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强化实践环节,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项目式教学模式,增加案例教学时间,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1)培养《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双师双能型”教师。如果能够将生产实践引进课堂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实践引入教室,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问题。学校应该组织相关课程的老师去冲压模具厂进行学习;增加老师的实践能力,能够去企业学习一些社会真正需要的冲压模具技术,解决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实际生产问题。通过走访调研企业,充分了解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状况,明确该课程的教学计划和任务,使课程内容更加接近实际生产,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性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同时,生产实践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有目的性。

(2)加强《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把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作为这门课程改革的重点。引进冲压模具企业研发、生产、培训等资源,努力让企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参与教学,企业人员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建立《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校企合作单位、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习实训中心。推动该门课程专业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冲压模具设计生产性实训,逐步加大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技术难度,完善实习的硬件和场地设施。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这门课程主要还是要学生们去动手,所以,讲完理论课程的教学后,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下模具车间,让他们自己亲手去设计和加工一副模具,从而有效的将知识转化成了“生产力”。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搜集很多加工视频和教学视频。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观看实践加工视频,然后结合具体实践讲授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教学效果也会比较好。同时,教师应该重点讲授该门课程相关软件的使用情况。常用的软件有DYNAFORM、PARA、STAMP、FASTBLANK、FASTAMP、KMAS。

3结束语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等方面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彭清和 周著学 何其明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冲压模实训总结范文3

(本刊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6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硕士毕业。毕业后在大连交通运输集团汽车修配厂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等职位,在亚洲(日、韩等)车系的电控系统故障诊断领域经验丰富。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兼任辽宁省汽车维修行业质量仲裁鉴定委员会鉴定员、大连市劳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汽车修理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该行业的用工缺口也越来越大。作为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汽车制造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局面,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纷纷根据本地区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办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汽车装配专业),并配套开发了实训教学项目,力求在技能培养方面满足汽车制造企业的要求。笔者通过调研汇总发现,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近乎相同,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职业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汽车制造厂岗位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求较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汽车装配专业实训l教学项目。

一、任务分析

现代化的汽车整车生产通常由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构成。汽车制造厂的岗位设置及任务分工也都分布其中,据此就能够明确汽车装配专业所应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

作为汽车整车生产的第一道主要工艺流程,冲压工艺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通常分为冲裁、弯曲、拉伸、局部成型等四个基本工序。无论哪道冲压工序,都离不开模具这一关键性设备。模具的形状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产品质量,因此,模具的维修也是冲压工序中一个工作重点。为此,在冲压工段除了要用到大量的模具操作钳工之外,维修钳工也必不可少,从几年来汽车装配专业学生在汽车制造厂的岗位分配来看,已有一部分学生从事模具维修工作。

焊接工艺的作业内容更偏重于机械工程专业,从其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工焊接正逐步被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机器人焊接所取代。因此,这—工段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十分有限。

在涂装工艺阶段,由于油漆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而且人工喷漆效率低、浪费油漆,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厂都采用了全自动涂装设备,免去了人工涂装的操作内容。这一工艺流程的主要工作是在电泳防锈处理完毕后进行车身表面清理,检查是否存在缺陷,为即将进行的喷漆操作做准备,因此对工人掌握汽车装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高。

与汽车装配专业最密切相关的是汽车总装工艺。汽车总装环节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车桥、仪表台、车门等总成的组装,总装线上的整车线束装配、总成部件与车身之间的装配、内外附件的装配、各种管路的连接和线束端子的插接、各种液体的加注以及车辆整体性能检测等多个工序。无论其中的哪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装配人员,并且均与高职汽车装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因此,以汽车总装工艺流程为重点岗位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是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制定实训教学计划的准确定位。

二、项目设置

上述分析为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按照汽车制造厂四大工艺流程对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学生的不同技能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实训条件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将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设置为如下几个方面。

1.汽车认知实训

汽车认知实训是汽车类专业的首个实训项目,是学生从事后续实训项目的基础。该实训要求学生对汽车的整体构成、备系统功用及各部分之间的装配关系形成直观的认识。

2.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汽车钳工实训、汽车装配常用工具使用训练、汽车检测工具使用训练。

(1)汽车钳工

汽车钳工实训的目的是要让本专业学生了解钳工工艺在汽车装配专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懂得钳工常用的设备构造,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测量、划线、凿削、锯割、钻孔、攻丝和套丝、偶件研磨及装配工艺等基本操作技能。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汽车制造厂冲压工段的模具修复作业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准备。

(2)汽车装配常用工具使用

在汽车装配线上,会用到各种类型的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因此,认识和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汽车装配线上顺利顶岗意义十分重大,这也是设置该实训项目的目的所在。因学校实训设备有限,不可能配置齐全汽车装配线上的各类设备工具,特别是那些昂贵的专用工具(一般在顶岗实习阶段和上岗后才会培训使用),因此,在对该实训项目的内容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通用型工具使用训练和扭力工具使用训练两方面的训练内容。其中,通用型工具使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钳子、锤子、螺丝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扭力工具使用训练的内容则主要包括各类套筒、手柄一扭力扳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活扳、内六角扳手、电动及气动工具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该项目训练时,还融入了螺丝、螺母拆装训练,使学生掌握螺丝、螺栓、螺母等紧固零件的功用和拆装要领。

(3)汽车检测工具使用训练

在汽车分装线和检测环节以及总装线后期的整车性能检测工序都要大量使用到各种汽车检测工具和设备仪器,因此,对本专业学生设置该领域的技能训练很有必要。按项目设置内容,该实训包括两个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万用表等在内的测量工具使用训练;二是诊断工具(包括通用诊断工具和与车型对应的专用诊断仪器)的使用训练。

(4)汽车总成装调实训

汽车总成装调实训项目是针对汽车制造厂中的各条汽车总成分装线的工作内容而设置的。其设置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对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发动机和变速器)、车桥、仪表板、空调系统、车门等的拆装调试。

(5)汽车内饰件拆装实训

这里所指的“内饰”是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汽车驾驶室和乘员室,也涉及到发动机舱和行李箱。该实训项目主要是针对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的内饰工段进行开发的,主要包括穿绳绕绳训练、线束插接器拆装训练和卡扣拆装训练等几项内容。

(6)汽车总装实训

汽车总装实训是汽车装配专业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也是最接近汽车制造厂实际工作岗位的训练项目,它包括了内饰、外饰、底盘等汽车各部分的作业项目。通过该实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识读装配工艺卡片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汽车装配的工艺流程,了解汽车装配工艺流程的多样性,使学生明确岗位任务,强化其在不同岗位的动手能力。

(7)职业技能弩试

尽管不同高职院校汽车装配专业的教学计划有所不同,但根据国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常都要考取与专业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如汽车装配工、汽车装调工、汽车维修工等的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因地域和学校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就必须要增加职业技能考证训练,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要求开展必要的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等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8)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常都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为未来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在汽车制造厂的制造加工、装配员、调试员、试车员、车间技术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等实习岗位上从事汽车设计制造与装配方面的总成组装、调试、操作、管理等工作。通过该实习来了解主要汽车制造设备的名称、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所实习工厂的生产工艺过程;了解企业组织构成、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安全技术、环境保护等基本情况;通过现场动手实践使理论结合实际,学习现场经验及工作方法,掌握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

与校内实训项目不同,由于顶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主要靠实习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在教学组织方面,由企业指定的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组织和指导;教学方法方面,企业兼职教师主要用现场指导法,学校专业教师主要用远程通讯指导法。

三、进度安排

按照汽车装配专业的课程设置并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上述分析并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进行了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表1仅是对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安排的一个初步探索和尝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定论。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设置和选择上,在实训教学项目的安排顺序和课时多少的设定上,在具体操作内容的设计上,各校都应按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建议

高职汽车装配专业目前还是一个发展较晚的专业,部分学校实训条件相对较好,基本能够实现上述各项实训教学内容,但仍有很多学校的实训条件十分有限,除了常规的汽车总成拆装实训外,没有能力开展汽车总装实训项目,很难让学生真正熟悉和了解汽车装配线的工艺流程和岗位任务。此类学校都将该实训内容安排在顶岗实习计划当中,但汽车制造厂对顶岗学生的安排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因此,每个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其工作岗位就基本固定了,学校计划的汽车总装实训的项目内容名存实亡。鉴于这种情况,为有效弥补实训教学方面的不足,建议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如果条件允许,汽车装配专业还是应该积极搞好校内的汽车装配实训室建设,力求在校内就能够模拟完成汽车总装线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

2.在教学计划的可调范围内,有必要增加汽车制造厂的参观实训,通过带领学生集中参观汽车制造厂的分装线和总装线,达到让学生对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具有充分感性认识的效果。

冲压模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角色压力;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10-0060-03

教师学习是满足教师自我生存与专业发展需要的载体,多数研究侧重教师学习的某种方式,如教师自主学习[1,2]、教师学习共同体[3,4]、反思[5]等;有研究主张教师学习方式向生态取向变革,才能顺应现实要求,提高学习效能[6]。本研究侧重于教师学习方式的整合性探究,认为正式学习(以学校、培训地点为空间的一种组织严密、制度严格的培养人的活动)、自主学习和偶发学习三个方面的分类,能更好地体现当前教师学习现状及特点[7]。角色压力的概念由Kahn等人提出,通常被定义为由一系列与角色有关的压力因素组合而成的概念[8]。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角色压力日益加剧,多数教师为了适应压力选择继续学习,但目前教师角色压力对学习方式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教师职业背景下探讨角色压力与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为中小学教师角色压力的调适以及教师学习方式的优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问卷测量收集相关数据。研究者对负责发放问卷的心理学专业人员统一培训后,分别对浙江杭州、安徽芜湖、广西梧州、重庆等地10多所中小学以及“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的教师发放问卷,负责人说明问卷测试的用途后督促教师认真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18份,有效问卷840份,数据录入后获得有效数据812份。其中,男性287人,女性525人;小学教师298人,初中教师412人,高中教师102人;班主任408人,非班主任404人。

研究采用李超平在Peterson,Smith和Akande的问卷基础上修订的角色压力问卷[8]。本研究检验结果为: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超载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0.84及0.92;各项拟合指数良好,各项目的标准化载荷在0.59~0.91之间,表明信度和效度较好。研究选用林敏在Rogers和Schugurensky的学习方式划分标准基础上编制的教师学习方式问卷[7]。本研究对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时发现,教师学习方式七维度之间可能存在二阶三维结构,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良好,结构得到最终验证。正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偶发学习三大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0.93及0.86,各项目标准化载荷在0.49~0.84之间,表明信度和效度较好。

本研究用SPSS11.0和AMOS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并以30名中小学教师的现场访谈及15名教师的日记追踪资料作参考,试图发现教师角色压力与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角色压力的特点

分析角色压力量表测验数据发现,教师角色压力总体水平中等(M=2.87,SD=0.48,5点计分),三维度按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超载。有研究者指出,面对新课程改革,部分教师在学校的施压下随意设计或抄袭一些教案、论文来敷衍了事[9],加之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努力使自身的教育观念、心理素质、教育管理及创新能力等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而教师总是感觉任务太多,产生了极大的角色超载感。

本研究分别以教师性别、教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为预测变量,角色压力总分及各维度为结果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男教师的角色冲突、角色超载及角色压力总分均显著高于女教师。从本研究对象的男女教师比例来看,男性教师占35.3%,女性教师占64.7%,说明从事教育工作的男性教师比较少。男教师对职业的不认同可能会使男性教师感受到极强的角色压力;教龄在角色压力总分及角色超载维度上差异显著;事后进一步比较发现,教龄20年以上教师的角色压力总分显著高于教龄在3-5年和11-20年的教师。虽然教龄较长的教师可能会在教育观念等方面明显感到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但他们却通常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不仅要做优秀教员,还要做校领导的好员工、学生的朋友、优秀的父母等。当来自各方面的期望和要求不一致并且都很高,就会导致角色失调[10];班主任的角色压力总分及角色超载均显著高于非班主任,这可能跟班主任需要解决教学以外的更多问题有关。

(二)中小学教师学习方式的特点

分析教师学习方式的问卷测验数据发现,教师各学习方式的总体发生频率中等(M=1.94,SD=0.26,4点计分),从定量的角度对三大维度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比较,发生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偶发学习、自主学习、正式学习,且维度间差异显著。按照Schugurensky的观点,偶发学习与自主学习属于非正式学习[11],这表明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正式学习,这同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12]。偶发学习排在最高位置,因为教师的学习与工作相连,他们并没有在意识里强调自己是学习者,但都有着较高的学习心理倾向,致使教师学习存在极大的偶然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7]。

本研究分别以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为预测变量,学习方式总分、三大维度为结果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1-40岁及41-50岁教师的正式学习显著高于30岁以下教师,这跟国外对加拿大近2000所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一致,该调查显示教师并没有随年纪变大和教学经验的增多而减少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超过80%的资深教师参与正式培训以提高自身学习[13];本科学历教师学习方式总分显著高于大专学历教师,这可能与他们的心理需求有关。从教师日记内容看,大专学历教师更侧重于外界环境为自己提供的学习机会,多数教师抱怨上级或学校提供的正式培训、图书资源等太少。而本科学历教师的学习日记内容侧重于他们学到的知识、技能及学习情境。

三、中小学教师角色压力与学习方式的关系启示

通过对数据各维度做相关分析发现,角色模糊与正式学习、自主学习、偶发学习存在显著负相关;角色冲突与自主学习、偶发学习存在显著正相关;角色超载与正式学习存在显著正相关。为进一步检测教师角色压力在控制人口学统计变量的基础上对学习方式的预测力,采用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角色模糊对正式学习、自主学习、偶发学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这与多数研究结论一致。有学者认为,当角色模糊感很强,人们就不会意识到工作的同一性、任务多样性和任务的意义等工作特征,从而减少内在动机[14]。因此,教师角色模糊对教师学习的负向影响,可能是由于角色模糊使教师学习的内在动机减少的结果。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如果能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增加对新旧角色的认识,降低角色模糊,就能提升教师学习的心理倾向,从更多途径获得学习机会。

研究还发现角色冲突对自主学习、偶发学习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这与部分国内研究者观点一致,适当的冲突有助于教师适应角色的要求,促进教师学习和冲突的解决,能使教师体会到成功的乐趣[15]。国外也有学者认为,角色冲突实际上能够直接提高工作绩效,因为它可能会激起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16]。这表明中小学教师只有主动积极地应对各种教育改革,认真体验应对过程中产生的角色冲突,才能在冲突的产生和缓解循环中不断学习,从而优化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能。

本研究还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比多元回归有更大的优势,不仅能将变量的测量误差考虑在内,还可以同时考虑变量间的相互关系[17]。结果表明,教师角色压力与教师学习方式关系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其标准化路径如图1。

综合以上结果分析,提高教师的学习效能并不是把教师的角色压力降到最低,缓解教师角色压力也不是一味地减少教师感受到的各种任务。学校或培训组织应尽可能对各种具体任务进行整合并提高完成任务的可操作性,帮助教师理解和认知教育改革中的新角色,深刻理解各种任务的意义,这样才能既可以让教师感到一定程度的角色超载与角色冲突,提高学习动机;又可以降低角色模糊,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失去方向,避免学习倦怠,从而提高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Zimmerman,B.J.(2002).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mer: An overview.Theory into Practice,41(2),64-70.

[2]Kramarski,B., & Michalsky,T.(2009).Investigating Preser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01(1),161-175.

[3]Shulman, L. S., Schulman, J. H.(2004).How and what teachers learn: a shifting perspective.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6(2),257-271.

[4]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24(10):30-34

[6]肖正德.生态取向教师学习方式变革:时代境遇与实践路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11):72-75

[7]林敏.教师学习方式问卷的编制[J].社会心理科学,2013(10)

[8]李超平,张翼,角色压力源对教师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114-119

[9]井小溪,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冲突与调适[J].教育科学论坛,2013,(8):60-63

[10]李冬梅.中小学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及三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5月

[11]D. Schugurensky. The forms of informal learning: Towards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field. https://tspace.library.utoronto.ca/bitstream/1807/2733/2/19formsofinformal.pdf, January 2000.

[12]Watkins, K. E., & Marsick, V. J. (1992). Towards a theory of informal and in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 ifelong L earning, 11(4), 287-300.

[13] Harry Smaller. (2005). Teacher informal learning and teacher knowledge: Theory, practice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olicy. 543-568.

[14] Latham, G. P., & Pinder, C. C. (2005). Work motiv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at the daw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56,485-516.

[15]宋辉,张玲.教师角色冲突的作用与危害[J].社会科学论坛,2002,(7):91-92.

[16]Behrman,Douglas N.,William D.Perreault, Jr.(1984).Role Stress Model of the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Industrial Salespersons. Journal of Marketing,48 (4),9-21.

冲压模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垫片;模具设计;复合模

一、引言

冲压加工作为一种零件成型工艺技术,在产品制造中应用相当的广泛。全世界的钢材,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是经过冲压制成产品的。在冲压加工中,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冲压产品的质量和冲压加工的经济性。国内模具技术水平正飞速的发展,随着冲压工艺与模具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垫片的冲压模具设计在是模具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考核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设计的复合模具,可以巩固模具理论知识,训练其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垫片的设计流程

1.设计内容

冲压件图如下图1所示:

冲压技术要求:(1)材料:08F;(2)材料厚度:2mm;(3)生产批量:大批量;(4)未注公差:按IT14级确定。根据冲裁件尺寸及精度要求设计一套模具,并选择一种合适的压力机进行生产。

2.设计过程

(1)工艺分析:该冲件材料为08F钢,含碳量低、塑性好、易于成形。尺寸精度为IT14,用一般冲裁模就能达到,不需要采用精冲或整修等特殊冲裁方式。冲裁件外形和内孔应尽量避免有尖锐的角,在各直线或曲线连接处,应有适当的圆角。(2)工艺方案确定:该冲件包括冲孔、落料两个基本工序,可采用的冲裁方案有单工序冲裁,复合冲裁和级进冲裁三种,考虑冲裁件的结构特点和冲裁生产率的要求,采用倒装式复合模,上模采用打杆装置推件,下模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冲孔的废料通过凸凹模的内孔从冲床台面孔漏下。

3.模具设计计算

(1)排样。根据零件的形状和材料的厚度,两工件间按矩形取搭边值2.2mm,侧边按圆形取搭边值1.8mm。画出其排样图2。

冲压件毛坯面积:

A=Π20?+40?+70x80-Π25?/4=7443.75(mm?)

条料宽度:B=(160+2x1.8)=163.6(mm)

进距:S=70+2.2=72.2(mm)

一个进距的材料利用率:η=(A/BS)x100%=63%

(2)冲模刃口尺寸计算。①对于φ25孔,其尺寸公差为IT14级,取x=0.5,查公差表得其尺寸为φ25+0.520。采用凹模分开加工的方法,其凸、凹模刃口的部分尺寸计算如下:

②对于外轮廓的落料,由于形状较复杂,故其尺寸公差为IT14级,取x=0.5,查公差表得其尺寸为1600-1、800-0.074、700-0.074、400-0.062。采用配合加工的方法,其凸、凹模刃口的部分尺寸计算如下:

160d=(160-0.5x1)+1/40=159.5+0.250(mm)

80d=(80-0.5x0.074)+0.074/40=79.96+0.0190(mm)

70d=(70-0.5x0.074)+0.074/40=69.96+0.0190(mm)

40d=(40-0.5x0.062)+0.062/40=39.97+0.0160(mm)

R20d=19.99+0.0080(mm)

(3)计算总冲压力。①落料力:查表知08F的抗剪强度τb=230~310MPa,取τb=250MPa冲裁周边长度L=2x20xπ+2x(160-20-20)+2x(70-40)=425.6(mm)。F1=KLtτb=1.3x425.6x2x250=276640(N)。②冲孔力:F2=KLtτb=1.3x25xπx2x250=51025(N)。③落料时的卸料力:查表知Kx=0.05。Fx=KxF1=1.3x25xπx2x250=51025(N)。④冲孔时的推件力:查表知KT=0.055。取凹模刃口直壁高度h=6mm,n=h/t=6/2=3。FT=nKTF2=3x0.055x51025=8419(N)⑤计算总冲压力:FZ=F1+F2+Fx+FT=349916(N)≈3.5x105(N)(4)确定压力中心。因为工件图形完全对称,故压力中心一定在工件的几何中心上。(5)冲压设备的选择。根据总冲压力的大小和冲裁工艺要求,选用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23-63。

4.模具的总体设计及主要零件的设计

①凹模、凸模、凸凹模的结构设计。考虑到批量较大,凹模的孔口形式选择刃口强度较高的圆柱形孔口,如图3所示。

查表知K=0.2。凹模厚度:H=Kb=0.2x160=32(mm)。凹模壁厚:C=1.5H=1.5x32=48(mm) 。

图3 凹模结构与尺寸图

冲φ25mm孔的圆形凸模,由于模具需要在凸模外装有推件块,因此设计成如图4所示的形状,其长度尺寸计算如下:凸模固定板的厚度一般取凹模厚度的0.6~0.8倍,取h=0.7x32=22(mm)。凸模长度L=h+H=22=32=54(mm)

凹凸模是设计如图5所示。凹凸模的外刃口尺寸按凹模刃口尺寸配作,保证最小合理间隙为0.246mm;凹凸模的冲孔刃口尺寸按凸模刃口尺寸配作,保证最小合理间隙为0.246mm。

②模架选择。上模座:LxBxH=250x250x50。下模座:LxBxH=250x250x65。导柱:dxL=35x200。导套:dxLxD=35x125x48。③绘制总装图。根据 上述设计和计算结果,绘制总装图6,

三、结束语

冲压加工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越来越多地行业采用冲压法加工产品零部件,如汽车、仪器、电子仪表、航空航天、家电及轻工等行业。此次的设计从最初的选题、开题到计算、绘图直到完成设计,期间每一个过程都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检验和充实,使他们学会了将以前学到的知识贯穿在现在学到的知识当中,为以后的走向社会企业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郑可.实用冲压模具设计手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0.

[2]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冲模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刘航.模具技术经济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9100.

冲压模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技工院校 模具专业建设 动态调整 机制

技工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生产实践很快就能适应企业岗位的技能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的专业教学过程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岗位需求及需要的技能发生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方式不够全面、客观,教学设备短缺、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急需提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技工院校必须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必须考虑几个原则:一是专业调整需要符合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可持续需求;二是专业的调整需要符合学校的整体专业布局;三是专业调整必须考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状况。

下面笔者以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程体系和技能评价体系两个方面来阐述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情况。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和调整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能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专业知识方面达到本科毕业程度,在专业技能方面达到模具制造工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水平。同时,毕业生还可考取电切削工、数控铣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CAD/CAM职业技能证书等。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调整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机械类专业中需掌握的理论和技能较全面、较系统的一个专业,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外,在技能方面还要学习钳加工、金属切削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逆向造型等。现在,每年都有省、市、全国及世界模具大赛,为了尽早选拔参赛选手,也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模具制造技能,专业基础课和实训课程要尽量提前安排。

首先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培养特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要参加成人高考,在校期间要完成函授本科的课程学习,还要依次考取模具制造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还可以通过第二专业的学习考取模具设计师(三级)、电切削工(四级)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因此,笔者学校技能操作课安排得较多,学生参加成人高考后,上实训操作课,一周安排理论课教学,下一周则安排实训操作课,交替进行,实训课的课时量逐年增加。

其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有的课程可归为三大类:公共课、专业课(含实习课)和综合实践课。公共课主要是一年的高中课程和大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例如机械制图课,提前到第一学期开课,其他课程也在前两年完成。专业课程主要开设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工程技术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CAD/CAM、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综合实践课主要有模具制造工中级技能训练、金加工技能训练、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高级技能训练、模具制造工(设计师)技师研修课题训练、模具制造工(设计师)技师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综合技能实习。

最后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各阶段技能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各阶段实训教学采用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方式,每个阶段要求完成的项目不同,每个项目的难易程度是逐渐提高的。项目教学过程也是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的过程,由于小组成员分工不同,完成任务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针对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可根据评分表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评分。

模具制造工中级工阶段:按组完成一幅简单的冲裁模,例如水果刨落料模或冲孔模,完成模具零件的加工、热处理,模具的装配和试模。安排的技能操作内容有:钳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平面磨削加工、金切加工、冲压机床的操作调整等。

模具制造工高级工阶段:按组完成一幅复杂的冲裁模,例如水果刨落料、冲孔模复合模或冲孔落料级进模。要求掌握的机床操作内容与中级工相同,但模具结构复杂,模具零件多,装配制造技能更进一步。

模具制造工技师阶段:完成一幅塑料模,模架采用已加工好的快换模架,每人设计一个塑料件,利用UG三维软件造型,再进行模具分型;采用MOLDFLOW软件分析,确定模具结构;编程数铣加工,模具装配修模,试模等。安排的技能操作内容有:分析软件、三维软件设计、逆向工程、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铣削加工,抛光研磨,注塑机操作等。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评价体系的调整

1.过程鉴定意义

以往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有课程都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资格进行鉴定,即按职业鉴定要求分别进行理论试卷和技能操作卷的考核,两者的考试成绩都在60分以上视为合格。这种一次性鉴定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集中考核导致操作设备紧张;考核模块多、时间长;有些教学结束较早的模块,学生生疏了,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这种终结性的一次性考核,其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评价不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使学校片面重视考核前的短期强化训练,过分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缩小了知识和技能的涉及面,容易出现学生基本技能薄弱、专业技能单一、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弊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学校现采用过程鉴定方式。

2.过程鉴定促进了模具专业的发展

多年来,笔者学校的专业课程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实施课程模块化教学,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资格培训体系衔接”的思路。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有相应的教材,经过多年一体化教学实践,笔者学校模具组教师编写并出版了《冷冲模制造实训》《模具制造工(高级工)鉴定指南》《模具制造工(高级工)技能训练》等教材,完成了校级精品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工(中级工)训练题库、模具制造工(高级工)训练题库和模具制造工技师训练题库等。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促进了学校实训室建设,目前,笔者学校的模具专业实训室有:特种加工实训室、模具拆装、试模实训室、数控铣工作站、数控车工作站、金切实训室、精密制造与测量工作站、创新设计电脑房等。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加速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笔者学校模具专业一个班级学生的技能教学主要由两位教师完成。其中,主带教师要完成模具制造工的中级、高级甚至技师阶段的教学工作,因此,对每位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也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

3.中级、高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方案

以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为标准,根据模具制造工职业资格的鉴定内容(国家职业资格二至五级),结合笔者学校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过程鉴定的初步方案。在专业课程模块结束时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若干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将其确定为教学过程鉴定考核点,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多次技能鉴定考核。

参照模具制造工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选取了以下14个模块作为过程鉴定的考核点,各考核点所占比重以及计分说明如表1所示。

说明:表1中1~10项为中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考核点,要取得中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完成中级阶段教学考核,总学分在36分(满分为60分)以上;其中,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含课程设计)单项学分在15分以上;中级模具制造工技能训练单项学分在15分以上。

11~14项为高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考核点,取得高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已取得中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阶段,总学分在24分(满分为40分)以上;高级模具制造工技能训练单项学分在18分以上。

通过对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和技能评价体系的调整,笔者学校的模具专业建设更加合理,培养出了更多的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淑.浅谈技工院校模具专业建设[J].中国电子商务,2012(11).

[2]王建华,张建平.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冲压模实训总结范文7

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以教师讲授为主,局限于教材内容,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让教师感觉时间紧,花的精力多,却不能在重要知识点上花更多时间进行深化,学生学得累,没有兴趣,特别是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更使学生觉得内容空泛,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结果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感差,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为此,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教学理念的探索和更新,在多个方面实施了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肯定也会有很大的不足,现奖本人的一点心得总结如下,望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一、教学手段的改革

1.强化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冲压类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分析,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采用教材上的二维图,辅以少量模型和挂图,由教师进行讲解。由于模型和挂图数量有限,而教材限于篇幅只有少量典型结构的二维图及相关分析,并且这种方式是通过静态图片进行学习,因此学生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理解模具各零部件之间的动态关系和模具生产时的运动过程。课堂教学时,这种方式教学效率低,教师讲解繁琐,学生理解困难。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收集大量素材,扩充教材上没有而在生产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各种典型模具结构,制作涉及模具结构、工作运动方式及工艺分析的二维和三维模拟动画,采用强化多媒体教学并辅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经过这样的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有所提高,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和讲解,学生有时间进行充分思考与课堂讨论。

2.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在课程教学开始前进行专业认识实习,为课堂教学打基础

根据教学实践和教师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在进行综合调研和讨论后,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把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前,内容主要为在实际生产企业内对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的实际生产状况和模具的制造加工工艺进行认识性实习,实习之后再开始本课程的教学。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开始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前就能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了解本专业的相关实际知识,获得较多的感性知识,为后续课程的课堂教学打下必备的基础,再配合后续的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有效地实现了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3.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增设“模具拆装”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为期1周的“模具拆装”创新性实验,时间安排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全部完成之后。在该实验中要求学生对现有的实际生产型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了解其设计方案和具体关键零件的构成,并分析其优缺点并进行改进,完成全部测绘图纸。之后,再进行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每位学生完成一副模具的全部设计工作。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模具设计前就可对实际模具的结构和方案有一个直观而且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获取一定的设计经验和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设计能力显著提高。

二、改革教学方法

1.实施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对学生的生产实践知识要求高。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产实际,针对工科专业的特点和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中,逐渐增加实际生产案例的教学内容。主要方式是采用相关企业和工厂正在生产的产品作为课程教学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对照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设计,找出与实际工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原因。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某汽车厂家生产的座椅支撑板的成品和废品同时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制定冲压工工艺并设计模具结构,针对不同的工艺探讨它们之间的优点和不足,对产生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这种方式克服了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扩充了知识面,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度。

2.加强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在冲压工艺和模具结构的分析教学中,避免由教师确定惟一答案(标准答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而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主要方式是教师设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例如,在对弯曲工艺零件偏移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开始时提出实际产品的缺陷,要求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冲压工序安排和模具结构设计两个方面着手,鼓励学生提出多种方案,根据相关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找出相关的难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则通过多媒体手段逐步演示相关的不同工艺,并由学生分析它们的不同特点,最终得出不同生产条件下应采用的冲压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了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增加综合设计型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传统教学中,布置课后作业均是以习题和问答题为主,对学生的知识训练分散于各个离散的知识点中,虽然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但是学生难以形成对课程知识体系和要求的综合掌握。我们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到中期时,就给学生布置一项综合设计分析作业,要求每位同学针对某一具体冲压产品完成一副冲压模具的设计,同时要求学生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完成全部流程的分析和设计工作,并绘制相关的装配工程图和零件工程图。在学生完成设计作业后,选择出典型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图在课堂上公开讨论,分析优点和不足。从实际效果观察,采用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分析和完善设计,加强对重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对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得以提高,而且相关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也明显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机械制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同时,课堂上的公开讨论,也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兴趣,并能有效地使学生发现一些共性错误和不足。

冲压模实训总结范文8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30岁拿命换钱,60岁拿钱换命”,很有意思却也耐人寻味。当“过劳死”、因工作压力过大自杀的消息已不再让人们惊愕时,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在被动地接受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所带来的冲击。同时,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试图采取各种举措加以应对:组织员工定期做身体检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重新梳理工作职责、优化工作环境……而在众多的对策中,心理培训无疑是帮助员工主动应对压力,积极调节自我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帮助员工建立自我调适的能力,让员工主动地、提前地规避各种心理隐患,从而实现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乃至组织的持续发展。

员工“心”状态

对于当前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人曾经这样贴切地描述到:很多白领是用一只手紧紧顶着办公室的门,不让其他资历相似的竞争者抢去他们自己的岗位,另一只手用来拼命工作,以得到上司的赏识,获得晋升,他们年纪轻轻就出现了各种问题,腰椎病、心脏病……他们像鞭策快马一样督促自己前进,却无暇顾及心理疾病悄无声息的“侵蚀”。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5年进行的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国有近四分之一的上班族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是说,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正忍受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各种消极情绪的困扰。调查结果还进一步显示,女性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男性要严重,低学历员工较高学历同事心理健康问题要严重,而工作年限为5年的员工更是出现心理问题最为集中的人群。

造成员工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职业压力及工作倦怠、人际关系焦虑、突发事件的心理冲击以及个人生活的心理危机。

过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得不到及时排解,日益积累的不健康情绪就会引发员工心理健康的问题。当前,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但绝大多数企业都还只是在员工的生理健康上作文章,而最本质的心理治疗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有些人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只是员工个人问题,与组织没有多少关系。但事实上,员工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心理-行为-绩效”的传导链深刻地影响着组织绩效:

> 个人心理层面: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心情烦躁、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失去创造力和生命活力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体健康欠佳、酗酒等问题;

> 工作行为层面:心理问题会引发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消极、悲观,甚至可能在工作中做出破坏;

> 组织绩效层面:形成一种压抑的组织工作氛围,影响同事间的协作关系,缺勤率、离职率及事故率上升、人际冲突增加、工作效率下降,并最终导致组织绩效的低下。

组织中员工的“心”状态造就了员工的“心”需求。在组织中针对员工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培训已变成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企业心理培训应运而生。

心理培训,把“心”留住

员工的心理培训主要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和组织训练活动之中,以更好地解决员工的动机、心态、心智模式、情商、意志和潜能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使员工心态得到调适、心态模式得到改善、意志品质得到提升、潜能得到开发等。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它既针对个体心理又关注群体心理。

员工的心理培训最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并越发受到企业的重视。例如,联想集团定期邀请心理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为员工做压力管理等心理培训,TCL、实达等公司也常年邀请培训公司开展心理培训。而纵观国外,心理培训已经是一个很普遍和成熟的员工福利项目,在世界500强中,已经有8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心理帮助计划。根据其实施效果的分析,得到的结果也是令人振奋的:通过心理培训计划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概率,同时还节约了企业的医疗费用,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工作氛围也得到改善……由此可见,员工心理档案建设和心理培训,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为什么心理培训愈发得到企业的关注呢?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在同样面临着市场压力与剧烈竞争的环境中,谁能更好地关注员工,帮助员工建立抵抗压力、健康生活的能力,谁无疑在吸引人才、保留人才上抢占了优势,而心理培训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秘密武器。

心理培训在个人层面上,可以教会员工如何正确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从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减少个人不良行为,从而在工作和家庭间保持平衡,同事间亲密协作,并能更好地面对客户,为组织创造价值。在组织层面,员工的心态变化最直接的效果是工作氛围的转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感得到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改善,这些都有助于吸引、维系客户,树立外部形象。

心理培训培训什么

心理培训主要是解决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动机、心态、压力处理等心理问题。现阶段企业常进行的心理培训主要关注以下几部分内容:心态、心智模式、情商、自我察觉、自我领导、自我超越。

员工的心态问题:心态培训是为了让员工能够建立起成熟的心态,拓展观念,以便在工作中能够实现目标、取得成功而进行的一种培训方式。心态调适和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员工保持积极、平和和愉快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只有积极、成熟和乐观的心态,才能应付挑战和困难,才能有良好的行为,最终取得相应的成果。

员工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看法,它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不同的心智模式,会带来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视角,从而影响决策,以及态度和行为方式。心智模式的形成是后天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重塑员工的心智模式。

情商:情商(IQ)是用来测定和描述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办事的意志力、对挫折的承受力、对自我的了解以及对他人的宽容性的概念。心理学上指出,个人的成功在80%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情商水平。同心智模式一样,情商的高低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培养和锻炼。

自我察觉:自我察觉能力让员工在察觉“自我”的时候,自然充分地去觉察“他人”,使得人们能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尝试按照他人的思维习惯来思考,考虑他人感受。

自我领导:员工经常产生被领导被牵引的感觉,这种被动的感觉让工作成为一项不得不做的事情,不仅增加了组织的监督成本,工作往往也做得不尽如人意。组织要想真正发挥员工的才能和积极性,就应当把员工的自我领导意识发挥出来,将工作转变为自己应该主动去承担的事情。

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指不断认清个人真正的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组织在对员工进行心理培训的过程中不一定要这六方面面面俱到,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心理培训方案,对症下药才可能“药到病除”。

“心”培训的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它最初是全面质量管理遵循的科学程序,但目前已经被引入到许多管理活动领域。对员工进行心理培训,同样遵循PDCA的循环体系,即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规划面、实施面、检讨面、改善面四个步骤。不同的步骤间紧密相连,形成封闭的循环链条。当一个PDCA循环完成时,下一个PDCA循环又会开始,从而为员工提供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心理支持活动。

在规划面,通过对员工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员工心理压力的来源,确认员工心理培训的需求,确定培训的侧重点,进行培训的计划。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状况,确定培训的需求和侧重点,进而制定培训的计划。员工心理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文献研究。

> 访谈法。访谈法一般是针对企业中各级员工进行半结构化的交流对话,从而了解员工对于心理培训的基本看法和态度。访谈可以有针对管理者的访谈,主要是访谈对企业员工心理有总体性把握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有针对团体的访谈,这种集体性的座谈形式可以降低员工的紧张程度,并激发更多的想法;以及针对核心人员的访谈,主要是为了获取组织中的核心人员的培训需求,培训方向等信息;

> 问卷调查。根据收集填写好的心理问卷,由相关人员进行问卷分析,提炼出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共性。在实践中经常使用的问卷有:培训需求分析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及评分、综合精神量表等等;

>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过程,即参考现有的工作规范等人力资源部门文件,以及其他企业做过的此类培训需求文件,并结合本企业其他有关培训的文件,来科学分析预测心理培训的过程。

在实施面,需要确定培训的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教材,挑选培训师,以及在培训过程中的沟通工作。在培训实施过程中要听取来自员工的感受和培训的效果监控,以便作出适时的调整,确保培训的效果达到最优。

在检讨面,主要是针对前面培训计划和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 建立员工心理健康状态档案,方便管理和培训效果评估;

> 分析培训课程、培训师的情况;

> 撰写培训课程报告,对整个培训课程和培训过程做一个整体性的评估;

> 调查培训后员工对培训课程和培训师的看法,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有无得到改善

在改善层面,主要是根据第三步总结的结果,在拟定下一次心理培训计划时加以修正。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跟踪调查参与培训的员工,做好本次培训的相关记录,调查员工主管,员工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是否发生有利变化。

员工心理培训是一个没有间断的PDCA循环。通过心理培训,可以帮助其建立自我调整及应对消极情绪的能力,从而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心”培训,如履薄冰

由于心理问题一般比较复杂,因此员工心理培训对培训要求相对比较高,一旦培训不恰当,会比不培训效果更糟糕,因此也有人形容心理培训是“悬崖边的舞蹈”。鉴于心理培训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的专业性,选择专业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师是决定培训有效与否的关键。

首先是培训师的选择。心理培训与一般的技能和知识培训不同,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培训。它所提供的内容比较特别,例如良好心态的培养、意志力的培养等等,这就对培训师的任职资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培训师,必须要有优秀的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融合技能。因为人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培训师必须在培训过程中控制得非常好,避免伤害受训人,同时还要有效地运用激励、关怀和挑战的方式获取受训人的信任,并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是培训方式的选择。心理培训是从MBA案例教学讨论发展而来的。目前经常采用的培训方式是让受训者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参与各种游戏,通过游戏中的亲身体验,得到启发,进而重新认识自我,转变心态,最终实现自我觉醒和自我超越。虽然游戏辅导在培训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我们还是认为有必要建立分层级的员工心理培训体系:

第一层级的心理培训形式是讲座。通过普及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让员工积累起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心理问题还不是很大的时候,就能够自我心理管理。此类培训形式对人带来的冲击最小,但由于互动也较少,使得培训师无法针对个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沟通。

冲压模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模具专业;实训教学;体系;行动导向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18-01中等职业教育模具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从事模具类产品的造型设计、模具设计、自动数控编程和模具加工制造等,培养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能力是实训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着眼点。基于此,构建基于模具工作过程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层层递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其中单项实习目的在于形成职业基础能力,专项实习目的在于培养职业拓展能力,综合实习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产能力,三个层次的实践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这一核心。

1.单项实习

1.1基础实习模块(第一、二学期)。主要有机加工实训、金属切削设备拆装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工程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零件检测、模具钳工等实训。这一层次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对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加工方法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后述的专业专项训练及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同时每个技能实训项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和趣味课题训练模块。例如:钳工技能实训分为二个模块:基本功训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零件手工加工技术的基本能力;趣味课题训练模块(划规、榔头的制作等),进一步强化学生手工加工技术的专项技能,学生也可自由选择,自己设计加工方案,自主完成加工工作。

1.2提高实训模块(第三学期)。主要有冲压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工艺编制、塑料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中级技能培训、CAD/CAM实训、数控铣削实训等。教学项目针对的是从事该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的训练。例如:针对模具CAD/CAM工作岗位,教师根据CAD/CAM等应用软件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工作过程要求,设计了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等若干个训练项目(如平垫圈模具、花瓶模具、眼镜模具、皂盒、照相机壳、汽车轮箍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完全遵守其工作过程。学生经过上述若干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能达到该岗位从业的要求。

2.专项实训

2.1校内专项实习模块(第四学期)。模具专业专项实习的总体操作流程如下:学生分组下达设计任务书产品工艺性分析确定设计方案CAD模具设计小组内择优选取加工模具模具零件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

为了保证实训质量,学校应当成立一个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指导小组,实训时间为12周(课内6周,课外6周)。具体实施步骤及内容:(1)模具设计与备料。学生报名选择塑料模或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根据报名情况分组并选择设计指导教师。设计指导教师布置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每人完成一副模具的设计。备料包括标准模架与模板的定做或非标准模板和标准件的购买。(2)工艺编制与模具加工。在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最优化、最合理的设计图纸,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工工艺,分工合作,完成模具加工任务。(3)模具装配、试模、调试。学校聘请企业的模具钳工师傅进行指导,学生全程参与,进行模具装配、试模,产品质量检测,工艺的改进尝试与模具结构的修正。(4)总结。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交流座谈,了解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并提交:小组共同提供加工模具资料一套,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工艺卡、模具成品;组员每人上交各自设计资料,包括装配图、非标件零件图、设计说明书、各自负责编制的工艺卡与零件图、模具制造总结。

2.2校外轮岗实训模块(第四学期)。轮岗实训是在企业中进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训练,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指导,受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的专业训练。这种模式既指有两批学生交替参与,又指不同岗位的交替参与。指导教师应当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训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训单位确定具体实训内容并拟订实训计划,具体指导学生实训。

2.3职业技能大赛模块(第四、五学期)。在第四、五学期,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先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大赛培训,培训要以职业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或任务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激烈的竞争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然后通过层层选拔,实现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3.综合实训

3.1毕业设计模块(第六学期)。毕业设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实际工作和今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毕业设计选题要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要来自实际,应用性、综合性要强。毕业设计采用基于生产过程的设计模式:产品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图纸真正变成模具,并用模具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实际工作前的一次全过程模拟,缩短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3.2顶岗实习模块(第五、六学期)。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专项实训和轮岗实训后,进行顶岗生产实践。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顶岗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的主战场,在顶岗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企业的岗位完全以学生为主运作,他们接受的是实际工作过程的训练,学生的身份就是员工,享受企业员工的工资等福利。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学生素质,教学计划,习惯势力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另外自身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更多的人去进一步的探讨和推广。参考文献

[1]龙宁曲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 《科技信息》,2011年12期.起止页码:78-78

[2]王永花.吴伟.谈"基于问题学习"模式中的问题及其相关探讨.《物理教师》,2007年28卷3期.起止页码:46-47.

[3]黄妹兰.例谈引导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科学教育》,2007年 13卷 2期.起止页码:2-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