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14 14:51:11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七年制医学生;课间实习;教学方法改革

七年制医学硕士生扩大招生是近几年的事,由于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交流能力、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快的接受新事物的潜力和能力。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的教学组在学生课间实习中对骨科医学教育的观察、实习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充分认识七年制学生的特点

在传统的医学生课间实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全面系统的复课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时结合一些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实习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对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七年制学生骨科课间实习时,我们充分了解了七年制学生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在短暂的课间实习时间里让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充分发挥,改变以往实习“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模式,实行“教师唱配角学生唱主角”,以适应新世纪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求,为使医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 实习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改变

七年制课间实习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五步”教学方针,即走“学生-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路线。实习过程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诊查、处理病人、操作使用石膏夹板,对这些东西先有感性认识,教师讲解后再由学生自己总结分析错误所在,之后教师再予总结评价,最后进行学生考核。使学生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与所学理论相结合去理解分析问题,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实习效果。实验组按照此方针总结出“五步”教学方法:学生自行操作、处理-教师讲解-学生自行纠正错误-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实习考核。注重实践,发挥潜能,创新思维。在实习中结合实例讲解骨科理学检查、骨科石膏夹板牵引技术、骨科影像学检查基础等实用内容,使学生理解并能利用这些骨科基本技能。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典型病例和石膏夹板牵引技术,然后即由学生操作的教学方法。

3 具体实施方法

本学期七年制学生共7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18人,2组作为实验组,另两组作为对照组。每组实习18学时。

3.1 典型病例实习

实验组首先选择急诊骨折病人统一问诊、查体(注意避免加重病人痛苦),回到教室要求每个学生均作为主治医生给出初步诊断、辅助检查方法、治疗处理意见。然后老师和同学共同对每一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学生正确处理方法及错误所在,最后得出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处理意见。教师尽可能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再结合大课所学理论提示性给出结论。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评价,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对照组则完全由老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实习。实习结束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全真试题进行理论考核。

3.2 骨科检查法实习

实验组:(1)运用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学习观看骨科检查法的正规操作;(2)学生交叉进行骨科体格检查,教师在旁进行辅导,纠正检查中的错误;(3)教师选择典型体征病人让学生实际查体操作。对照组:(1)教师示范骨科检查法的正规操作;(2)学生交叉进行骨科体格检查,教师在旁进行辅导,纠正检查中的错误。

最后一天进行实际操作考核。

3.3 石膏、小夹板技术实习

实验组:(1)首先由学生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尝试使用石膏和小夹板。(2)教师集中讲解骨科石膏、小夹板技术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教师进行示范石膏、小夹板的操作。(3)教师示范后学生自己总结纠正首次石膏、小夹板操作中的错误,教师最后再给予评价和最终总结。学生再次交叉分别进行石膏、小夹板的操作。对照组:(1)教师集中讲解骨科石膏夹板牵引技术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具体的方法、注意事项。(2)教师进行示范石膏、小夹板的操作。(3)学生交叉分别进行石膏、小夹板的操作。

石膏管型、小夹板操作统一考核。

4 教改结果考核

4.1 床典型病例处理考核

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骨科部分共21题,实验组2组共36人,对照组共36人分别进行考核结果见表1。表1 临床典型病例处理考核(略)

对考核结果进行χ2检验分析可以看出,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4.2 石膏夹板考核

以教科书理论叙述为判定标准,对学生逐一考核石膏或夹板(任选其一)使用操作技术,分为优、良、差三等。经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比对照组实习效果好。见表2。表2 石膏夹板考核(略)

5 教改效果分析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传统的教学;团队教学法;生理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146-03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是学习后续医学课程的基础。但生理学中专业名词多,生命现象形成的原理、生命活动的规律复杂深奥,故而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较大。生理学教师应结合授课对象与教学内容,探寻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方式的优势无可替代,但以老师满堂灌讲授为主,学生填鸭式被动接受,致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1],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PBL(problem-based learing,PBL)教学法是基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未知,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不再像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2-4]。因此,PBL是一种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知识和提高思维技能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5-9]。但是,PBL教学适合于一些学生基础好、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高、参与意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师资和教育资源比较充足的高等院校。而TBL(team-based learing,TBL)教学法是在PBL的基础上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10]。它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带着问题为达成某一学习目标进行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些学习目标的实现,靠个人很难完成,需要靠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协助。生理学实验大部分都是动物手术实验,如同在医院里的一台手术,手术结果的成败与疗效不仅取决于手术过程中主刀大夫个人的责任心与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参与同台手术的第一、二等助手和麻醉师、护师、器械师等,更需要他们之间的通力配合。在生理学动物实验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模式,实验课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每小组3~4名学生相互合作完成实验。本研究尝试将LBL与T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比,以期寻找一种更加适合医学生的培养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开展于2013年2月~2014年7月,选择本校2012级中西医临床2班、2012级全科医师本科班、2012级中医本科1班、2012级中医骨伤本科1班、2012级预防医学本科班、2013级中西医临床本科2班、2013级中西医临床本科4班和2013级临床检验本科班共893名学生。每班按学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43人,对照组共442人,两组的年龄、性别比例、相关基础医学课学习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团队组建

每班观察组、对照组均被分成2个团队,8个小组/团队,(3~4)人/小组。

1.3 应用内容

选取4次生理实验,内容为实验一神经肌肉实验,实验二蛙心综合实验,实验三呼吸综合实验和实验四泌尿综合实验,共20学时。

1.4 应用方法

观察组采用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1.5 应用过程

观察组以学生分组讨论、团队协作为主。教师结合实验内容提出问题,作为小组要解决的目标。具体步骤:①课前准备。实验课前1周通知学生实验的内容,让学生课前预习,熟悉实验操作要领与流程,思考本次实验及各个观察指标的意义,猜测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让学生根据问题复习理论知识,查找相关资料,而后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共同分析解决,对问题进行回答。②课堂实施。每组自选1~2名同学制作课件,先以教师的身份在全班进行讲述,或者示教演示。组外同学和任课教师可针对其讲述内容提问和质疑,尤其要强调对学生造成伤害,或者易致实验失败的因素,由组内全体同学进行回答,之后分组进行实验操作。③总结归纳。实验结束后讨论,每组选出1名代表,陈述实验主要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总结本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由教师就其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巩固学生通过讨论后所得的知识。对遗漏的知识点或操作要领,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问题作出总结。

对照组以教师先讲解为主,介绍实验目的、原理、操作过程、观察项目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操作。

1.6 效果评价

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及理论考试,对实验报告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生理学总成绩包括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其中实验占30%,理论占70%。生理学总成绩=实验成绩(实验一5分+实验二5分+实验三10分+实验四10分)+理论成绩(卷面成绩×70%)。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在SPSS11.5中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在实验一、实验三、实验四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生理学实验课对操作要求高,用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佳。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首先讲解实验内容,然后让学生操作。学生被动听课,对动手操作的步骤及细节印象不深。致使学生被动参与甚至应付了事。为此生理学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就本校而言,中西医临床、中医、骨伤等专业的学生既学习中医课程,也学习西医课程。所以生理学总学时不足,而生理学实验学时所占比例太小,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做到PBL教学要求所达到的目标。而TBL教学相对于PBL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良好的可行性[11]。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二,两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实验二是蛙心综合实验,两组学生对心脏实验都很重视。观察组的实验一、实验三、实验四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生理学实验课都是动物实验,采用TBL教学优势明显。通过动物实验,把枯燥的生理学理论知识放在一个具体的动物实验情境中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珍视。第一次生理实验课之前,老师告诉学生,我们做动物实验,从动物身上学到知识与技能,动物为我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尊重动物,爱惜生命,把动物看作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称重、麻醉、手术各个环节都要规范操作,以真正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生理学实验课采用TBL教学法,团队合作顺利完成实验,不仅高质量完成生理学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而且引导学生把自主学习的优秀品质应用于其他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手术的过程中,那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相对较薄弱的同学,被积极参与的成员带动起来,他们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手术中。TBL教学过程增强学生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的意识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功的实验使学生体验成就感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动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循环实验之前,问学生捣毁脑和脊髓后心脏是否还能跳动?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胸腔,看到此时蛙的心脏依然跳动。即时提问学生蛙的脑和脊髓都已经被破坏,为何心脏还在跳动?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因为心脏具有自律性。教师再提问:临床能否以心脏是否跳动作为诊断死亡的依据呢?引申出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以及脑死亡概念涉及的生物学及社会学意义,包括节省医疗资源、有利于及时进行器官移植。同时教育学生树立珍爱和敬畏生命的意识,现在的刻苦学习为将来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储备必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在讲授实验原理或手术过程时,与临床结合起来,如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实验,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蛙心的期前收缩和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早搏”联系起来,如哪些药物可以控制心脏早搏?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外起搏的原理是什么?为何在心脏收缩期上蛙心夹?让学生边做边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时,学生看到了轻度缺氧可以使呼吸运动增强,简单介绍Ⅰ型与Ⅱ型呼吸衰竭的区别,引申提问为何对Ⅰ型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吸氧的流量不同?给动物注射乳酸后,动物呼吸运动增强,模拟了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时呼吸运动增强。在观察泌尿综合实验时,注射高渗糖后,且用尿糖试纸检测,结果显示动物尿量增多,尿糖阳性,这就模拟了糖尿病。学生验证了速尿的高效利尿作用,提问学生临床哪些情况需要使用高效利尿剂?速尿因利尿能减轻心脏前负荷用于心衰急救,也可以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疝,让学生知道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能拯救患者的生命,也要提醒不可忽视速尿的副作用。注射甘露醇后尿量增多,但其利尿作用比速尿弱。让学生根据病因、病理与病情合理选用药物。当学生注射垂体后叶素也呈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之后,发现动物的尿量明显减少。提问学生垂体后叶素使尿量减少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大量出汗之后,大量饮用清水之后及高盐饮食之后,尿量和血压如何改变?如何治疗中枢性尿崩症?以往的教学方式把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相割裂,通过TBL教学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节约了讨论时间,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虽然TBL具有诸多优点,但是TBL和PBL教学存在相同的不足,不是所有章节和内容都适合TBL教学。比如生理学中生物电、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章节的理论内容,知识难度大,往往因知识点太难而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学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采用适宜的方法,甚至多种教学模式优化组合,取长补短。同时,TBL教学要求学生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得出最佳结论[12]。本研究结果表明,TBL教学组无论是在生理实验报告评分成绩上还是课后理论考试成绩上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证实TBL在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课题组将进一步优化TBL课程设计,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胡玉林,王美霞. 浅谈课程改革中《仪器分析》教学方式的转变[J]. 科技信息,2010,24: 20-21.

[2] 谢彩侠,祝侠丽,白雁,等. L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31):144-146.

[3] Thomas J,Aeby T,Kamikawa G,et a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residency[J]. Hawaii Med J, 2009,68(10):246-248.

[4] 张超贤,郭李柯,郭晓凤. PBL结合模拟患者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4):119-121.

[5] Al Kadri HM,Al Moamary MS,van der Vleuten CP. Student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linical assessment program:A qualitative study in a PBL curriculum[J]. BMC Res Notes,2009,2(1):263.

[6] 陈剑飞,黄岚. PBL教学法与医学教学改革[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 (11):55-56.

[7] 潘龙瑞,赵万红,于龙顺,等.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 (2):120.

[8] 傅广华,李宏光,刘莉萍,等. PBL教学法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不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8-119.

[9] 王莉英,钟春玖,陈伟,等. 引入逻辑学的PBL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初步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18-120.

[10] 万能章. TBL教学法对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06-107.

[11] 李道坤,张帆,山超,等. T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地方高校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5(2):55-57.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医学生境外短期交流项目;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112- 02

1 我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的历史沿革

协和首次将八年制医学教育制度引入中国,也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长学制医学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医学院。然而,现代医学教育,八年制教育制度不再是协和特有,我国已有13所医学院校采用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国大陆医学院校中八年制学生人数最少的医学院,始终坚持“精英教育”思想与小班教学理念。大力尝试开展小规模特色办学,摸索出具有独特协和特色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

当国内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加强与海外医学院校的联系时,我校也在积极建设具有小规模特色办学特点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制度。本文旨在对北京协和医院医学院自1986年来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的管理经验、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为小规模特色办学下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近27年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86年起,我校建立了成体系的八年制学生交流学习项目,第二阶段自2004年起,我校建立了成规模的八年制学生交流学习项目,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等多所医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即是这一体系的延续。

在这27年中,共计188名学生通过该项目前往澳大利亚西澳大学(1986-1992,共25人)、美国哈佛大学(1986-1989,2004至今,共46人)、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1989至今,共71人)、密歇根大学(2005,共1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2004至今,共45人)进行短期交换学习。其中北美约占62.77%,香港约占23.93%,澳大利亚约占13.30%。 美国的3所学校在最新公布的全美医学院校排名上分别为第一名、第四名和第八名。

自2012年起,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协和开始实行小规模特色办学计划,我校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计划取得重大突破。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拓展交换学校合作范围,支持、发挥同学自主能动性,开拓了新模式。2012年,除原有的3所学校外,我校目的学校扩展为6所(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加拿大Baycrest老年医学中心、荷兰Erasmus大学医学中心、墨尔本皇家医学院)。同时,我校教务处、国际合作处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医学院校取得了联系、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在未来的数年间我校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目的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自2012年起,我校开始支持学生自主申请交换,学生自主申请成功境内外医学院校间交流项目,所需费用学校给予资助。通过自主申请,联系到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马里兰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CC)等在内的11所境外著名医学院校进行轮转学习,当年参与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学生人数由原本的13人增长到了72人。

2 我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的成果

通过交换项目,开阔了学生眼界、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针对现实问题积极思考。通过多年跟踪随访交换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参与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从中得益的学生,整体的职业发展都较为成功,其中不乏中国医学界中青年代表人物。我校针对27年来被学校选派进行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的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长期跟踪随访,这58名医师中,留在协和医院或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内工作的共37名,占63.79%,他们在走上临床岗位后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其中高友鹤、杜斌教授等杰出代表已经成为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选择留在国内其他医院工作的医师共10名,占17.24%;选择赴国外医院或医学院工作、学习的医师共9名,占15.52%,其中6名医师就读或供职于在哈佛大学或哈佛大学附属医院;选择从事医学相关的金融行业的学生共2人,占3.45%。在针对这些学生的回访中,他们无一例外提到了,学校提供的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机会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成为了事业的新起点。我校坚持选择最优秀的学生赴海(内)外最优秀的医学院和医院进行见习实习,其成效通过长期学生随访得以肯定。

学生短期收获方面,每年学校交换学生归来之后,学校都会要求交换学生举办交流会、提交交流报告,进行经验分享,评估学习效果。在同学的反馈中,共有5点对于境内外交流项目的收获共识。

2.1 开阔视野

通过对2012年2006级学生赴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后的总结以及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几乎100%的学生认为,通过交换项目,让他们得以近距离的接触国外的人文风情、医疗体制和医学教育系统,看到了不同于中国现有体制的一面。这些印象中,有的是国内可以达到同样水准,但是表现形式不同的。有的是国外医学院校及医院领先我们的,值得我们加强提高的。这对于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医学的不足与优势、客观评价自身优缺点、不断提升与完善自身很有帮助。

2.2 感受异同

通过与国外的医生与医学生一起在临床一线进行学习轮转,学生对国外医院的信息系统、病房设置、医师分工、医疗保险、医学教育、医师培训、医患关系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在轮转过程中,了解了社会医学工作者和家庭医生这两个在美国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广泛出现的角色。他们也看到,在国外的医学院校中,医学生在病房的工作中承担了更积极、更重要的责任。与国外医学院校不同的是我们的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角色更趋于“学生”的角色,学生更喜欢被动接受知识胜于主动发问和自学,临床学习的效果也因临床医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兴趣有很大不同。

2.3 自我反思

通过对2012年2006级学生赴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后的总结以及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53.6%的学生认为交换项目帮助学生开阔了眼界,看到我国现况与国外的不同,促进了学生对于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医学中心、如何成为优秀医生、我国目前医疗现况、如何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刻的反思。

2.4 职业选择

出国交换的经历给了学生定位自身、建立自信的机会,为很多学生打开了职业选择的大门,成为了其职业腾飞的新起点。大部分学生在交换过后更加坚定了在中国成为医生,奉献与奋斗终身的信念,他们将在交换中所思所得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工作和学习中。

3 我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的经验

北京协和医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开展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其长期与短期成效都得到了肯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与摸索经验。

3.1 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学校的选择

北京协和医学院多年来坚持只与海(内)外少数医学院校开展项目,与我校开展交流的医学院中,美国3所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在最新公布的全美医学院校排名上分别为第一名、第四名和第八名。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排名中也名列前茅。自2012年起,我校支持学生自主申请交换项目,学生自主申请联系到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马里兰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CC)等在内的11所境外著名医学院校进行轮转学习,在最新公布的全美医学院校排名上,学生自主联系的部分医学院校综合评价分别位列第一名、第二名、第七名、第八名、第十五名,部分为某些热门领域中的顶尖院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学校的总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准。这一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3.2 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具体实施

北京协和医学院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具体开展上,要求学生无论是通过学校选派还是自主申请方式至其他院校学习,必须首先完成全部临床见习轮转。在海(内)外医学院学习过程中,必须深入临床一线工作,进行实习见习。项目时间一般在1~2个月,由学校全额资助。这一制度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学生在赴其他医学院校学习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深入一线真正有所收获。

3.3 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成果的转化

我校学生在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中获益的同时,也将在国外的所思所得进行分享和转化,成为了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校过去27年间部分交换学生的长期随访,可以发现其中63.79%的人选择了留在协和医院或协和系统进行工作,其中不乏热心于临床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参与我校教学事业的改革与实施,在走上临床岗位后,将在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中的收获应用于临床工作、教学中,使更多学生得以获益。

4 进一步完善我校海(内) 外临床实习见习

4.1 制定更加明确、量化的交换生选拔标准

在交换学生选拔中,交换生的平时成绩和英语交流能力占较大比重,此外在评分系统中也应给予科研经历和社会活动一定权重,但各项评分与权重并无固定模式。制定量化、与学校教学目标要求相一致的交换生选拔标准不仅可以保证选拔制度公平性,更可以起到正面积极的学生引导作用。

4.2 完善对交换学习经历的认证

交换项目替代本校相应的课程、轮转,或给予学分认证,这对于促进交换项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短期学习质量的必要途径。如果交换项目因影响既定教学计划而不能替代相应轮转或课程学分,则项目运作者应当对项目的时间、内容等进行更多的调整。

主要参考文献

[1] J Frenk,L Chen,Z A Bhutt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2] T P Lam,X H Wan,M S Ip.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J]. Medical Education,2006,40(10):940-949.

[3] 张蕾, 杜伟伟, 李晓佳,等. 医学生境外短期交换项目的管理与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4

研究方法

1准备工作

首先,将PBL教学模式介绍给实验组的学生,力图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面临难题时相互协作的本能,可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以有助于学习的各种资源途径,拓展学生的思维。PBL教学组的教师必须进行PBL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从而熟练运用PBL教学并理解其精髓。PBL教案的编写须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根据脑卒中的诊断、评估、康复治疗相关的临床病例编写,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案须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自学从而达到知识的牢固掌握,最后将理论结合到临床,完成技能的掌握。课题组共同参与教案的修改,完善后统一同意通过方可实施[4]。

2教学模式

至少在开课前半个月将PBL教案发到实验组学员手中,开课前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发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每周进行两次教学(周一、周四上午),共学习两周,每次教学时长40min;25位实验组学员被分成5个小组,每组配备一位已通过PBL教学培训的带教老师,每个小组分别于康复科病房同时进行临床教学。整个临床教学查房过程都由学生主动进行,然后每个小组学员之间进行讨论,带教老师只能在必要时引导,不可直接传授;如有存在有无法确定的问题由学生回去自主查找资料,于下一次课继续讨论,带教老师负责最终课程结束时的总结、归纳、修改和补充。对照组仍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由带教老师查房,直接教授相关知识,每周进行两次教学(周一、周四上午),共学习两周,每次教学时长40min。

3结果评价

对参与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都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学员对相应教学方法的评价。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员都需参加统一的试卷考核(满分100分),同一时间、同一试卷;试卷中与脑卒中的诊断、评估、康复治疗相关的题目占试卷总分的25%,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学生的总成绩和单项成绩(脑卒中的诊断、评估、康复治疗部分)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问卷调查

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对PBL教学法相当满意,并且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

2试卷考核

试卷总成绩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项成绩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2)。

讨论

1优势

通过探讨改革教学,将PBL教学法引入康复临床实践教学中,取得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最为突出的是:①探索出适合我校康复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新体系。②建设成梯队合理、业务精良的康复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团队。③建立较为完善的临床教学规范(教学示范病房建设、教学查房规范、教学病例讨论规范、名医查房带教制度、实习小讲课规范、临床操作示范规范、住院医师带教规范)。④转变学生以往只接受知识,而不主动思考的想法与态度,让学生形成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⑤通过PBL教学法的学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临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不足

由于PBL教学法在我校尚无先例可循,本次研究基本处于边学习边探索,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具体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项目实施的落实情况不是非常到位。因临床工作繁重,带教老师工作任务过重,老师的带教时间难以保证,需积极督促,加大检查力度。②教师队伍比较年青,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不足,主要是近两年医院规模扩大,新进大量年青医生,对PBL教学法的理解尚浅。需要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力度。③教研室面积太小,不能满足全员实习生。准备采用教研室与病区多地方教学方式。④医院的条件有限,不能及时提供足够的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⑤许多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信息收集比较费时,同学们为了快速完成任务过分依赖参考书及教师课后总结,而不进行仔细认真的讨论。将采取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问题讨论的形式,让带教老师能及时有效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虽然我校PBL教学法在《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研究的成果表明这一方法有着切实可行性,它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股劲流,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各所学校的特点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肖海鹏,韩建民,陈琼珠,等.临床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85-87.

[2]刘忠秀.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6.

[3]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9-71.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5

(一)优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医科院校专业设置单一的实际,学校整合教学资源、调整师资队伍结构,近年来增设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多个非医学类专业,形成了以医学相关专业为本,融医、理、工、管理、教育、艺术学为一体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开设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24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重新构建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针对当前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预防保健、群体健康知识与技能欠缺的实际,从必修课、选修课层面进行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开设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卫生毒理学、少儿卫生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从课程设置上突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重新构建公共卫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创建了9个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编写《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指导》,在第四学年临床见习教学环节增加2周的社区医疗实践,着重培养医学生的预防战略意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设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多门科研训练课程,培养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积极构建“4个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体系,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一个科技社团,申报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投身一次科技服务活动,参与一次科技竞赛活动,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室开放、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科技讲座、课外兴趣小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多种形式,增强医学生的创新意识。2008年以来,我校共获得国家和山西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48项,60余篇,先后有4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奖。

(四)设置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开设临床医学导论和早期接触临床必修实践教学环节。从第三学期开始组织学生进入医院,让医学生感知未来工作环境。通过接触患者、参与病史采集、问卷调查等促进沟通交流,通过参加病区查房、病例讨论、手术观摩等感受医疗诊治过程,体验医生角色,并了解病区护理工作实践和相关医疗法规,感受将来成为医生所必须的职业素养,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二、重组教学内容,构建器官系统

课程模式打破原有学科界限,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将基础医学核心课程按器官系统进行整合,将在第五学期开设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课程提前至第一学期,与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有机整合,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医学总论、运动、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循环、神经系统以及内环境、能量代谢与体温11个模块和机能学实验、形态学实验两大实验教学模块。每个系统章节先讲授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生理,然后讲授疾病状况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机能代谢与病理状态下的异常形态、代谢和功能。将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精神病学整合为运动、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循环、神经、血液系统疾病8门器官系统课程。各模块负责人按照整合课程的要求,重新组织编写各模块课程教学大纲,加强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有效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并组织编写了器官系统教学 教师和学生指导用书。与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相比,基础医学核心课程经器官系统整合后,减少54学时,其中理论课减少50学时,实验课在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仅减少4学时;临床医学核心课程经器官系统整合后,虽总学时增加12个,但学时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理论课学时减少,实践课学时增加,且在临床课间见习环节增加2次PBL教学,共14学时(表1)。从实践效果来看,器官系统课程加强了教学内容衔接,减少了不同学科间教学内容的重复,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该项教改2010年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 社会医学;实践教学;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42-02

社会医学是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预防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桥梁课程,为学生提供从事卫生管理和预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技能和素质。对社会医学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和优化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使学生既能达到公共事业管理和预防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根据社会医学实践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究并尝试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1 课程设计

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医学课程所依托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1],学制4年。生源主要来自于山东省内,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医院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部门和机构工作的复合型、实用性高级人才。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根据专业的定位,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社会医学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医学的教学要求,同步推进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并达到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科学化的目标要求;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知识结构和梯队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和教学效果好的一流教师队伍;确立一套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和完备的教学条件保障体系。2000年,社会医学课程被确定为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学科;2007年,该课程被评为潍坊医学院精品课程;2010年,又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2 课堂实践教学模块

社会医学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课90学时,重点介绍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让学生学会社会医学诊断,开出社会医学处方,促进学生的医学模式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中和教材中,如增加生活方式与健康、社区卫生服务等内容,进一步强化将“社会搬上课堂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视频案例教学和经典案例教学改革,具体掌握好几个环节:编写案例版教材;集体讨论视频案例和经典案例的选择与制作。如将基金课题“山东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社会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的部分成果,作为一个教学案例放到第三章心理行为与健康中进行介绍,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本教研室教师自己录制视频案例,有的让学生自己表演,分角色,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验案例。由于分工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锻炼他们团队合作能力。课堂控制视频的放映时间,选择讨论的问题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教师总结与点评:突出主题,画龙点睛。学生针对新案例,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3 实验教学模块

围绕社会医学课堂教学实践改革,强化实验课教学,在学校的支持下,实验班实验课比例由原来的6.6%提高到13.3%,除了原来的加强问卷调查设计外,增加社区综合诊断、生命质量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等内容。学校投入2000万元用于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其中建立了管理学院管理实验平台,里面包括社会医学实验,通过优化整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共享。理顺社会医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开放管理等方面的关系;调整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等。社会医学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体现“加强基础,强调综合,发展个性”的原则,使各实验课程内容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三层次”,是指按三个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即基础实验―中级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含研究型、开放型及本科生科研立项课题)。“多形式”,是指采取计划内学时实验与计划外开放实验相结合,必做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命题实验与自选实验相结合的开放式、自学式、讲授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验教学。这种实验课构成了由基础训练到综合提高、创新研究的层级系统;这种实验教学体系,重点加强研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力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4 课外实践教学模块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辟第二课堂。1)成立三个社会医学兴趣小组,涵盖整个实验班,实施导师制。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包括项目讨论、现场调查、资料的微机输入、总结分析,全程参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2)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福利院都是开辟第二课堂的地方,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践,让学生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对社区综合进行诊断,写出小论文,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寒暑假期间布置现场调查任务,让学生带任务回家乡进行调研。还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材中去,有的学生说:“听了社会医学的课后,查阅了老师们在这方面发表的所有论文,通过看这些论文,我学会了如何写论文。”

5 实习教学模块

建立高水平、优质、稳固的实践实习基地。优化结构和布局,坚持基地建设规范化,建设有校级挂牌实习基地200余个。坚持“高标准”、贯彻“三结合”的原则,建有一批省卫生厅、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各大医院等事业单位等实习基地。坚持基地质量高、指导学生得力、能深度合作的高标准,深化实习基地与优质生源基地、就业区域、学校建设的国家教师教育创新改革与综合服务区三结合。强化与实习基地单位建立深度互动、长期协作、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关系,充分利用学校专家智力、图书、实验室、人才培训等优势资源。为实习基地单位开展各种培训服务,转变单纯的“麻烦别人”为为对方提供优质服务或科研、培训等合作,使实习基地成为与社会交融和协作的一个平台。

新的实习方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建立教师与实习生定期联系制度,通过E-mail进行沟通;2)建立专业教师现场指导制度,对每个实习队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到现场指导毕业实习2次,可以根据实习现场的情况调整毕业设计,指导收集资料,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水平。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7

关键词:医学检验;本科教育;大陆;台湾地区

1基本情况

大陆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主要由综合性大学或医科大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医检专业)承担,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1]。目前,大陆开设医检专业的本科高校有一百多所。教育部于2012年将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4年,满足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医学检验相关工作。由于医检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一年后才能参加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故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并不是教育部考核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标。台湾地区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主要由部分大学及科技大学的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学系(所)(以下简称医检系)承担,旨在培养掌握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目前,台湾地区开设医检系的本科大学有十余所,学制4年,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获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参加“考选部”举办的医事检验师考试,通过后向主管单位申请执业登记,方可从事医事检验师工作。由于台湾地区医检系应届毕业生获取毕业证后就有资格参加医事检验师考试,因此,考试通过率也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结合考点讲授知识,学校还举办医事检验师考前培训。

2课程设置

大陆医检专业本科课程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程包括专业相关选修课和少数公共选修课。台湾地区医检系的课程也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程包含通识课和专业必修课。比较两岸课程设置后发现,台湾地区医检系本科课程门数较多,主要原因有3方面:(1)台湾地区本科高校通识课程较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高校通识课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社会、哲学、数学、逻辑、物理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多个领域[2],许多高校要求学生在上述领域选择几类课程进行学习。大陆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包含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课时数较少,包括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和计算机类等,其中思政类占比较大,这使得大陆本科高校通识课程数比台湾地区本科高校课程数少。(2)台湾地区医检系许多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是分为两门课程开设的,而大陆医检专业的专业相关课程理论与实验是融合为一门课程开设的。以生物化学为例,台湾地区设为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两门课程,而大陆则为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一门课程,这使得台湾地区医检系本科课程数比大陆医检专业课程数多。(3)台湾地区高校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设置较多生物学相关课程。大陆医检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所以生物学相关课程开设相对较少。可见,高校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密不可分。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医检专业实践性强,其实践教学逐渐受到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医学检验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有实验、见习和实习3种形式。(1)两岸高校均开设专业相关实验,区别在于大陆医检专业的许多课程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而台湾地区多数高校是先上理论课再上实验课。(2)见习方面两岸差异较小,但在毕业实习时差异明显。大陆本科医检专业学生最后一学年被安排到实习点进行不少于40周的实习。台湾医检系学生每学年都有在校修课任务,学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准备医事检验师考试,往往会压缩实习时间(约20周)。总体来说,大陆本科高校医检专业比台湾地区高校医检系更注重实践教学,而台湾地区高校更注重理论学习和应对医事检验师考试。

4英语教学

大陆本科高校医检专业学生一般需学习4学期英语课程并通过期末考试获取相应学分。学生可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英语等级考试,获取相应等级证书。多数高校将专业英语课作为选修课,部分高校的少数课程采取双语教学或英语教学。据了解,台湾地区许多医院要求医嘱以英文形式开具,所以台湾地区医检系学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台湾地区医检系学生除了要获取英语必修课程学分外,还要通过校外官方英语能力鉴定考试或校内英语能力检测考试。另外,台湾地区本科高校医检系专业课程采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的现象较大陆更为普遍,许多专业课程的考试也以英语出题或要求学生用英语、双语作答。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8

关键词:中医药学 中医药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模式 创新

1.中医药学

中医药学是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合称,其侧重反映的是中医和中药两者是共同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药学不仅是我国的三大国粹之一,在肿瘤、病毒性疾病、老年病、疑难杂症等疾病的治疗领域保持优势。

1.1中医药学的起源发展史

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本能需要,自从人类诞生之后,随之而来的疾病和伤痛自然就需要医药知识和医学技能来治疗伤痛和疾病,那么就有了后来的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当然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远古时代是中医学的萌芽阶段,到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则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而晋至隋唐,则是中医学分化、融合和发展阶段,宋至金、元时期,则是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后来的明、清时期,则是综合集成和深化阶段,到了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则是中医学从低谷中向更高的地方飞去。历经远古时代、春秋战国、秦、汉、唐、明、清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是在人体结构、生理、诊法、辨证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令人羡慕的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最早的医学巨著就是《黄帝内经》,而最早的药学巨著则是《神农本草经》。

1.2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所谓的整体观念也就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人们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时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普遍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与社会密不可分,这种机体的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整体观念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所谓的辨证论治也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2.中医药文化

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唯一的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科学技术。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哲学、天文、地理、数学、历史、军事等多种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知识,同时又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1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中国文化最早就是以宇宙和生命的内在的统一性为出发点,是一种源头型的文化,未来所做的一切都只能是对这一源头思想的肯定和发扬。如此强烈的意识表现在中医文化当中,这种寓创作于解释,寓创新于继承的发展模式,保证了中医发展的连贯性和继承性。中医文化具有服务于现实的实用理性。这种实用理性满足于对事物的笼统的模糊的整体直观的把握,中医学是服务于现实的实用理性精神的最完美的体现,中医理论的发展总是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而进步。中医文化是有机的自然主义。有机的自然主义即“天人合一”,这种有机的自然观使得几千年的中医文化经久不衰。

2.2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其核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是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以道家为代表的养生学,以易学为代表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以及各种传统理论融合而成的其他理论。这些理论共同形成了中医药学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基础。而中医文化背景和现实临床结合,便产生了独特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由此可见,中医药学体系是由中医文化、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构成。这其中的中医文化是基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致中和、道法自然和以人为本。

3.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背景下翻译人才教学的创新模式

中医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国学、走向科学。中医一方面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能故步自封,要努力和现代科学相融合,将中医放入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大平台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医药走向世界,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力,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人才教学创新的模式有哪些呢?

3.1自学――指导式

主要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主要步骤:第一步,提出要求,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对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第二步,开展自学;第三步,讨论启发;第四步,练习运用;第五步,及时评价;第六步,系统小结。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师要设计出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供必要的参考书,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

3.2目标――导控式

主要是设计一个由低到高的一个程序化目标,通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水平,合理安排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到最好。主要步骤:第一步,前提诊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点,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要的提示、复习和回顾,为学生学会新知识做铺垫;第二步,明确目标;第三步,达标教学,通过讲课,使同学们掌握所学内容;第四步,达标评价;第五步,根据评价结果,查漏补缺。这种模式下,教师要提前充分的备课,分析每个知识点,让学生牢记。

3.3传递――接受式

主要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比较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步骤:第一步,复习所学知识;第二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三步,教师讲授新课;第四步,巩固练习,提高熟悉程度;第五步,检查评价;第六步,间隔性复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知识,但相反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并不能完全掌握,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思维。

3.4问题――探究式

主要步骤:第一步,提出问题;第二步,做出假设,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对应的设想;第三步,制定计划;第四步,验证假设,资料式的验证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关于假设的资料,经过分析、概括得出结论,而实验式的验证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分析数据、总结实验结果,看看做出的假设是否成立、合理。第五步,根据验证的结果,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教训。这个模式是比较适合学生和老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医学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86-02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医学教育各个学科教学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与肯定。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最终实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说教育技术与医学教育的结合,是推动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医学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了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裂和分化,阐述了一些疾病的生物学机制以及探索了人类遗传性状的遗传与变异本质,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其中许多基本概念都是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知识容量大,范围广,内容抽象且更新速度快。医学生物学传统教学模式仅靠挂图和老师语言描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新形势下,随着医学生物学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医学生物学内容的科学性、知识的系统性、形式的多样性融为一体,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在各个层次的医学生物学理论与实验课教学中全面采取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医学生物学许多内容较为抽象,传统板书、挂图是静止和单调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视频、音频和动画等直观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给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还可以对教学内容高度浓缩和提炼,重点、难点突出,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如细胞学部分的“受体介导内吞作用”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制作“LDL受体介导LDL颗粒吞入细胞”的动画,然后在课堂上随着讲解,逐步依次点击鼠标,内吞的过程则在屏幕上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复杂难懂的教学内容就可轻易地被学生理解和掌握。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在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堂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当然,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讲授某些教学内容时,传统教学手段如适当板书,更有利于逻辑推导和重点内容的强调。如遗传学部分在讨论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频率时,可以一边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一边在黑板上依次写出计算过程,这使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总之,尽管多媒体教学较传统教学手段具有丰富多彩的优势,但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比较好,所以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只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医学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增强学习主动性

精品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又一重要应用。经过多年建设,医学生物学于2007年成为我院首批省级精品课程。在医学生物学课程网站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医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情况、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及学习指导和练习等做了详细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能在课前进行针对性的预习、课后完成相应练习与作业,较好地促进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医学生物学精品课程进行了升级优化,于2013年将医学生物学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较之前的精品课程更全面推进了网络共享资源的建设,发展了优质资源网上共享机制,建成了包括媒体资源库、全程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库、案例库、公共素材库、专题讲座库和资源管理系统在内的教学资源库,尤其是网络课件和教学录像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高技术含量的产物,在医学生物学的教与学两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它解决了教学时数不足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精品课程网上去学习部分课堂上未讲授的教学内容,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通过网络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及章节自测等可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参与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施数字化切片实验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医学生物学的形态学部分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数字化切片技术已开始应用到医学教育各个领域。数字切片,是利用数字摄像机扫描高质量的生物学切片,通过自动图像扫描采集软件、数字切片浏览软件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扫描系统制作而成。长期以来,学生实验室显微镜数量不足、维护维修困难和油镜短缺以及标本种类不全和易破碎等成了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学院巨额投入建设了形态学数字化切片实验室,制作各种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及正常或患者的G-显带染色体等虚拟切片,通过数字化实验平台,学生在电脑上就可以观察到较传统显微镜视野更开阔、分辨率更高的图像,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通过与校园网结合,建立数字切片网络浏览平台,学生不仅可在实验室观察切片,还可在下课后通过网络进行切片观察和学习,使学习更加便利和有效。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既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机遇,也给教师提出了新课题,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从而把医学生物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红,向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新型医学人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2(36):134-134,136.

[2]张伟伟,李少春,杨宏莉,等.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5):109-111.

[3]刘云,陈保锋,申跃武,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4):393-395.

[4]马保华,张庆莉,康敏,等.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数字化教学切片的应用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20-12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