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15 14:52:58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制冷 职业技术 教育 发展

一、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空调设备的使用正迅速普及。据最新数据显示,制冷空调设备用电量已占我国总用电量的20%以上,占大中型城市夏季用电高峰负荷的4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户。因此在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推行下,制冷空调行业也相应作出了技术革新和产业调整。作为一名制冷专业的职教教师,我深知行业技术发展不仅对能源结构调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深远影响。然而该如何满足“低碳”经济时代制冷专业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是当前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不可回避且呈待解决的问题。

二、制冷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作为诞生在一百年前的制冷技术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正因如此,多年来制冷行业的技术应用也没有出现过大的调整和变化。而作为随着制冷空调设备普及而开办近二十年的制冷专业,纵观不同教育系统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技能训练基本大同小异,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和考核方法亦延用多年。具体现状是:课程设置方面,当前的教学目标仍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例如只注重焊工、电工、制冷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综合运用,如制冷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方面的课程安排较少。教学模式方面.当前的教学仍以理论老师面授与实习指导老师带班相互轮流的方式为主,理论课和实习课分时间、分地点教学,造成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理论与实践难以挂钩,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较低。技能考核方面,只考核学生对已知问题的处理方法,例如仅对某些常见制冷系统故障的维修作操作考核,对发现未知问题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能力在考核中没有体现。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对于任何学校来说,要想开好办好一个专业,都同时离不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行业对技术的认同两方面。而制冷作为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学科,一方面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企业对毕业生的技术要求也较高。但从往届制冷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来看,他们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到具体工作中才发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些已经过时或很少用,而另外一些却要重新学习或深入学才够用。其主要原因就是在长期封闭状态下教学所造成学校与社会脱离,专业与行业脱节。所以及时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符合行业潮流的制冷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1.以先进技术为前提的课程设置

制冷空调行业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产业调整.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引领着一次产业革命,一些高污染,低能效的技术与产品也面临淘汰的边缘。因此要顺应潮流地发展制冷专业职业教育,就必须以学习先进技术为前提。首先课程设置要体现先进性。以“热泵”技术为例,作为节能减排的新兵,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以“水、地源热泵空调”为主的示范项目在各地异军突起,实际使用效果令人满意。而针对该新技术就需要在原来“冷水机组”、“中央空调运行与维护”等课程基础上增加“水、地源热泵技术”,“水系统设计”与“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还应增加包括“热泵用地埋管技术”与“水井钻探技术”在内的相关施工配套课程。相对应实操要求,也应增加“热泵用水管、水泵安装与维护”和“中央空调系统清洗”等课题。另外,其他的制冷方式也因其突出的环保性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在上海世博园区全面使用的“溴化锂非电空调”和已在实行“峰谷差价用电”的地区推广使用的“冰蓄冷空调”等。为配合今后的应用趋势,也应增设“热电冷连供系统”、“溴化锂制冷机”与“蓄冷技术”等相关理论与实操课程。其次课程设置要体现趋势性。制冷产业的调整必然伴随“新老更替”的过程。以家用空调为例,尽管目前市场上仍以“定频机”为主,但不可否认在未来几年内由于技术的成熟与生产成本的下降,“变频机”或“VRV多联机”的机型必定会成为市场主流。为从现在开始培养三年后毕业就能安装维修“变频机”的毕业生,就需要增加“变频原理”与“VRV多联机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对应增加“变频技术应用”和“VRV多联机安装与维修”方面的实操课题。最后课程设置要体现必要性。一些相关专业不常用的内容要在课程设置中有所调整或删减,例如对空调专业学生不常用到的“钳工工艺”等机械类的内容进行缩减;对今后会与本专业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内容要适当增加,例如增加“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和“单片机原理”及“PLC控制电路”等方面的理论与实操课程。

2.以技能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对注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学生不但要求“学的会”,还要能“做得出”,这才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性实施“一体化教学”。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能更好的衔接,打破理论课和实习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融为一体,教师在示范中教理论,学生在实践中学技术。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学习效率高。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前行业惯例或实际对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进行调整,例如某些理论知识一部分就够用,把其余的时间安排到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训练上,尽量做到够用的不多学,必会的不能忘。除了“一体化教学”以外,还可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产教结合”的教学活动,例如联系本专业的企业或工厂,分时分批由老师带学生进去实习,把车间变成课堂,让学生亲身体会,在生产中加深理解,在操作中巩固技能。

3.以综合运用为目的的考核方法

合格的技工要能解决问题,优秀的技工还能发现问题。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实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制冷专业的技能考核方式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都只是注重单项技术水平,并没有体现社会对综合技能的要求。怎样才能让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在短时间内就能适应并胜任复杂的技术工作,这就需要学校在职业教育的最后阶段――技能考核上把好关。因此新的考核方法应该以考察学生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结合之前的焊接技能、电工技能和制冷设备维修技能鉴定,加入毕业设计类型的综合考核项目。例如以完成“商用中央空调系统日常维护”毕业课题的形式,其涵盖的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制冷设备安装与维修技能、水泵的安装与维修,风管系统的清理与电路控制系统的检修等多方面,还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的方式考核学生对制冷系统和控制系统故障的判断和排除过程。这种“边学边考,边做边考”的考核方法不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也充分培养了学生通过

独立思考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所具有的最大优势。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何改革或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过程难免遇到不少的困难,特别是改变延续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就更需要有信心和耐心去解决这些问题。

1.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而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就是要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下,制冷行业发展迅速,短短几年间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如何保证制冷技术教育的先进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能跟上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它直接体现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因此教师的再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在对教师的培训方面,学校应联系行业企业,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观学习,必要的还应与企业签订协议,分时分批安排教师“回炉”实践,结合学习新技术和运用新产品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要鼓励老师积极参与专业教学研究,在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方面提供进修机会并给予费用补助。有条件的还可通过组织教师参观行业展览会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并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给学生。另外在新教师招聘方面,应优先考虑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并要求有最近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2.教学设施的配套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直接决定了需要有先进实用的教学设施与之配套。已有的基础教学设施是可以延用的,但反映新技术的新设备又怎样解决?这里就有个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财力并不能承担大笔资金的新设备引进,就算引进了也难免几年过后由于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就是教学设备不仅是狭义的花钱买回来使用,我们也可以主动走出去借用――校企合作。合作办学有过很多成功的先例,只是一直没有形成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制度。企业的先天优势就是先进性,它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对新技术做出调整,改进新工艺、研发新产品,从而紧跟行业发展的潮流。通过联系企业并签订合作协议,充分结合学校的师资优势与企业的设备资源,不但给学生创造了先进实用的实习条件,同时也为企业储备了合格充足的人才资源。

3.就业渠道的疏通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而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容易就业。如何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一直都是各学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制冷专业的就业率都比较好,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是部分毕业生迟迟找不到专业对口岗位而被迫转向其他行业,但毕业生全部就业以后又有不少企业过来招本专业技术人员。这种时间上、区域上的供求失衡主要是由校企间对就业信息的沟通不畅造成的。如何疏通就业渠道,首先可以参照校企合作的模式,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并了解他们的用工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尽量在毕业前做好企业新进员工培训,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进入厂门。其次对已就业的学生做定期跟踪调查,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建立就业档案,先帮助他们到合作企业实习,再根据他个人情况推荐就业。最后要建立一套能保证就业的长效机制,寻找长年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并与之挂钩,开设专门的班级并按照企业的要求和计划组织技能培训,让学生学的快,让企业用的好,真正做到“订单式培养”。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关键词】冰蓄冷技术;移峰填谷;应用

引言

世界性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使得清洁能源及节能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医院作为政府投资建设公益性建筑,在使用清洁能源以及节能环保方面应起到其示范作用。医院项目的节能环保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首先是建筑及机电系统建造过程:如在设计时更多考虑环保理念,采用环保材料,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如外墙保温,少用玻璃幕墙等等以求降低整个建筑对能源的要求。第二是建筑物的日常运行,包括内部照明、电梯、空调等等机电系统,都应考虑节能措施。据统计,一个现代建筑夏季空调的能耗大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70%,因此该项能耗是整个项目运行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总结南京鼓楼医院南扩工程冰蓄冷工程的建设,浅谈心得体会。

1、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原理及优点

冰蓄冷中央空调是指在夜间低谷电力时段将建筑物所需空调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备好,以冰的形式储备起来,在电力高峰时段融冰供冷的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在常规电制冷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一套蓄冰装置,利用制冷主机在低谷低价用电时段不使用空调的特点,开启主机制冷将蓄冰槽内的水制成冰,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而在电力高峰高价时段将冰融化释冷供冷,减少制冷主机运行时间,降低高峰电力负荷。冰蓄冷技术具有电力移峰填谷作用,同时使用低价低谷电,运行费用也相应节约。

优良的移峰填谷功能,使冰蓄冷中央空调得到各国政府和工程技术界的重视,成为电力需求侧管理较为有效的电能储存方法。其突出优点如下:①利用蓄能空调技术移峰填谷,平衡电网用电负荷;②减缓电厂和电网建设,提高电厂发电设备和电网输配电设施的利用率,降低电厂、电网运行成本,节约电厂、电网的基础建设投入;③用户制冷主机及其配套用电设备容量减少,空调系统电力容量、电力工程贴费和供配电设施费降低;④用户采用蓄冰空调技术后,利用电网峰谷电力差价,降低运行费用。

2、项目简介

鼓楼医院南扩工程综合楼设地下室二层,为车库和设备用层。地面以上按建筑功能分医技部、住院部、及门,急诊部,其中医技部地面以上六层,建筑高度为26m门、急诊部地面以上为五层,建筑高度约23m;住院部14层,高度约57m。三大功能区之间地面以上部分通过设置防震缝,分为三个独立的结构单体。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建筑负荷;医技部(含手术室)建筑面积18130平方米,门诊楼建筑面积63250平方米,急诊楼建筑面积9975平方米,住院部建筑面积68214平方米,另其他建筑等建筑面积共有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l62569平方米。

3、项目报建阶段

工程项目能否使用冰蓄冷技术首先要根据当地的电价政策进行经济分析,在确定使用冰蓄冷技术有效益后,还需进行详细的论证、技术讨论。由于不同蓄冰方案对站房占地面积、设备投资影响很大,在项目报建时就需对各技术环节一一敲定。确定这些技术环节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建设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进行多次论证,形成可靠的技术依据。一旦立项,就不宜进行大的方案调整。在项目初期就由建设指挥部、设计院进行了多次项目考察,邀请国内有关行业的专家进行了技术方案讨论,对不同的蓄冷技术进行深入了解,使整体技术方案在立项初期就有了较为具体的实施措施,为立项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技术依据和工程投资指标,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评审得到顺利批复。

冰蓄冷项目制冷站的建设思路与常规制冷站工程有所不同。目前,不同蓄冷设备生产商采用不同的蓄冷技术,同时控制方案也有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蓄冷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一般按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设计院针对某种具体的蓄冷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由建设方按施工图进行施工招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设计采用的设备材料与功能需求相符合,工程投资规模易于控制,施工图中的常规部分设计规范,同时由于设计单位对用冷负荷特点及工程全局较为了解,可以避免选取的技术方案与实际运行工况偏离较大的情况出现,也不易与区域总体规划、建筑结构设计产生矛盾,同时建设方可根据有法律效力的施工图开展标段划分,设备采购、工程招标工作可操作性强,易于在招投标阶段对工程投资有较为准确的把握。缺点是部分设计院对冰蓄冷的集中控制系统、各类自控器件的选配、布置方案了解不足,自控系统的设计深度及对应的调试、优化手段不专业,易于造成自控系统出现数据采集不合理、控制环路出现重叠、相互矛盾的现象,同时在调试阶段易出现责任不清、推诿扯皮,中控软件的功能实现、软硬件的信息互动也不能做到最佳。二是由设计院根据项目需求给出制冷工艺流程、自控原理及其他设计条件和需求,由专业公司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这种方法优点是整个蓄冷工艺流程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设备控制部件及中控系统整合度高,自控系统的设计深度有保障,系统的控制流畅、精确度高,设备信息流和中控软件易于实现无缝连接。其缺点是:

1)专业公司的选定一般要通过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模式实现,在选择时存在出现截然不同的实施方案的可能性,工程投资也会出现较大的离散性。

2)在现有建筑市场竞争尚不规范的情况下易 出现专业公司在深化设计阶段就有意增加设备设施配置的情况,造成工程造价增加,或对一些技术细节要求不清,在实施阶段造成追加费用。

3)一些冰蓄冷系统设计公司往往与一些设备制造企业有固定的业务关系,在深化设计时设备的技术条件约束指向性较强,使建设方在进行设备选购时无法适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采购成本。

4)由于大部分冰蓄冷系统安装公司在通用安装施工方面企业资质较低,施工技术、力量不稳定,项目施工阶段工程安装质量不易保障。

在鼓楼医院南扩工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由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选取具有较高安装资质的安装公司投标,使投标单位选择面较广,也解决了蓄冰自控系统复杂、调试责任不清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

4、施工阶段

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是保障工程顺利建设、施工质量良好的关键。在蓄冰工程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在项目施工阶段建立现场管理体系可以切实落实施工质量目标、明确施工责任、提高施工效率。在本工程建设中,安装单位进场后,建设方引入先进的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法,依据制冷站的建设特点确定工艺安装施工单位为项目总承包管理单位,将先期进场的土建单位及随后进场的变配电、自控、消防施工单位,各类设备材料供应商均纳入到总承包管理体系中,由总承包单位整体协调控制工期进度、环境管理以及工作界限、工序交接,使现场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各分包单位责任明确,以往工程中最头痛的系统联合调试中责任不清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于蓄冰工程的特点,在施工期间,还需要对一些细节加以重视。

1)乙二醇管路的清洗

在常规水管路中由于流体介质的稳定性,在管路清洗未达到应有洁净度的情况下不会对循环系统产生大的影响,污物也可以在循环流动过程中被收集到过滤除污装置中,一般施工、监理单位将管道清洗工作只作为例行工序进行,清洗效果控制力度不足。但对于冰蓄冷系统的乙二醇管路,管内洁净度会直接影响到乙二醇溶液的使用寿命和冰槽蓄冷效果。在管道清洗环节需要严格把关。

2)乙二醇溶液的混合与充注

为保证乙二醇溶液浓度符合要求,应尽可能排尽管道内清洗、试压的余水。由于乙二醇接触空气后易氧化,一般需要现场充注。一般冰蓄冷系统中乙二醇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28%,在现场勾兑与充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在乙二醇补液箱中粗略勾兑出40%~50%的水溶液,并将其充入系统中,待系统存液量达到启动乙二醇循环泵需要的容量后,开泵运行对溶液进行充分搅拌及排气,在此过程中逐渐补充乙二醇及水至溶液浓度略高于设计浓度。

②在初次灌注乙二醇溶液后溶液泵运行初期,溶液会产生大量啤酒沫状气泡,对系统循环及浓度测定产生不良影响,此时需通过乙二醇过滤排气器或冰槽进行排气,此过程需要进行72~120h,待排气完成溶液基本稳定后,方可对乙二醇溶液浓度进行精确调节,直至在循环状态下连续测定溶液浓度达到设计浓度并不发生变化。

③乙二醇浓度的测定与监测需要采用专门的乙二醇溶液浓度测试仪,溶液取样应遵循多测点、随机、多时段的原则,以确保系统内浓度均匀。至少应在冷水机组出口处、板式换热器乙二醇侧出水口、蓄冰槽的泄水口、水泵的进水口布置溶液采样点:在各处的采样溶液浓度一致后方可判定混合过程完成。

5、系统的调试

冰蓄冷系统与常规制冷系统相比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特点就是自控系统复杂,设备之间的联动关系、各控制执行机构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有显著不同。这就使冰蓄冷的整体运行流程对自控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若自控功能在系统联合调试中未达到全模式调试,就可能引起整体工程达不到设计功能要求,进而引起工程的失败。这就要求冰蓄冷工程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全面的系统联合调试,对各子系统、制/融冰各个运行模式均要进行模拟一空载一带负荷运行的调试。

在本项目中,根据项目管理体系,由总承包单位会同相关专业公司、工程设计单位编制详细的调试大纲,制定调试方法、步骤、内容和目的,设计调试记录内容和格式。依据调试大纲对各分包单位、设备供应商下达调试任务和责任界限,在单机、分系统调试结果达到要求后,由总承包单位与冰蓄冷专业公司进行联合调试,相关单位予以配合。由于各调试单位责任明确,由总承包单位统一协调,按调试大纲开展工作,整体调试工作实顺利。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关键词:设备;师资;校本;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48-03

空调器的故障主要出现在制冷系统和电路控制系统中,而空调器控制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因此空调器控制电路的维修成为了热点和难点。在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空调器维修的经验,以及历年来中级工、高级工的技能鉴定考核等几个方面总结,空调器电路维修内容是重点,基于空调器电路的教学尤为重要。

一、我校空调器电路维修教学现状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阴中专校”)电器、电工相关专业班级,开设制冷与空调工作原理与维修的课程。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技能操作水平,空调器电路维修内容采用了项目式教学,取得丰硕成果。现就学校空调器电路进行项目式教学实践与研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与同行交流。

(一)自有教学设备现状

为充分适应学校项目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目前用于空调器电路维修教学的设备主要有4个部分。

1.实际空调器设备。为了结合空调器电路结构不同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三个不同的品牌产品,共设定12个工位,来满足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组教学活动。

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专用设备。为了适应职业教育与发展的要求,满足学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制冷与空调项目技能比赛的需要,学校购进3台制冷与空调比赛专用设备,以适应实施项目式教学,进行参赛选手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

3.制冷与空调教学演示的教学实验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制冷系统和电路工作原理可以使用模拟的信号状态变化,以及各类仪表来演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4.为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和全面技能提高,开展项目式教学,江阴中专校利用淘汰下拆旧的空调器,弥补以上设备的欠缺。

(二)本校师资来源及培养

为满足制冷与空调专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实施项目式教学,需要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校师资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渠道,不断实施“传、帮、带”青蓝结对、导师制等师资培养模式,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一是从年轻电类专业教师队伍中挑选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送出去到相关企业或高校进行中长期脱产培训,培养专业教学师资;二是利用政府人才引进平台,公开招聘专业性强、有影响力的空调维修专业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教学及专业能力;三是从本地企业调入或校企合作共建,使企业有技术、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师建设中来,充实教师队伍专业力量;四是利用已有的优秀师资,带领年轻教师,进行专门对口培养。

根据教学的发展要求,采用青蓝师徒结对、导师制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多名青年教师。这样,学校制冷与空调教学的师资不仅数量足,而且质量高,可以顺利圆满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基于空调器电路的校本课程教材开发

江阴中专校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总结,同时参考其他教材和最新技术资料,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设备,采用自编教学讲义进行教学,形成了完整、系统的项目式课程校本教材。

1.整合R悼纬蹋综合优化教材

中职学校理论课程多,专业课程教学时间短、学习时间不够,难以消化知识,需要对专业课程整合、优化,编写与本校教学实际吻合的综合性校本教材,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

刚开始学习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只有1个学期的电子电工专业知识学习,导致制冷与空调控制电路的学习基础很欠缺,并且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知识全无。所以要对制冷与空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需要编写内容全、涉及面广的教材以便使用。所以要将有关的专业课程整合到制冷与空调的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做到学习内容和实用技术相结合,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电器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都要开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脉冲与数字电路、无线电基础、传感器与控制等基础科目。在制冷与空调教学过程中,根据空调器电路教学项目的确定,以项目需要为抓手,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将上述各科基础专业课进行优化组合,提取和制冷与空调有关联的理论知识点,编写一套与空调器电路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校本教材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它不是国家规划通用教材,而是自编自用的。又由于很多教学设备都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并且理论内容基本都是通用的,所以校本教材编写时应适当注意通用性,以利于正式公开出版,推广教学经验。同时,编写校本教材还是要和教学模式、手段等相结合,注意编写的理论教学内容、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排版模式等。

江阴中专校编写的制冷与空调教学教材,技能训练的专业性都是针对自有的设备进行设计编写的。教学设备前面已经进行了说明,像空调器就是学校在市场购买的自备设备,各个学校很难做到统一,而全国大赛的竞赛设备是统一的。这样针对设备编写的教材就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针对性,不仅可以自用,还可以和其他学校交流使用,甚至公开出版发行,大范围推广运用。

针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学情,专业课很适合项目式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时能避免知识点分散而杂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师生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所以,江阴中专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就是项目式教学专用教材。

教材编写,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进行项目内容科学分解,以任务驱动为学习和训练,来完成项目内的各个任务,每个项目编写配若干个任务书;在教学过程的布局上,注重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为主,完成项目任务为目的;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单独和集中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在教学流程上教材内容体现情境导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课堂练习、学习评价、课后练习等标题条目来推进项目式教学进程的开始、发展和结束。

(二)项目式教学实施

实施专业课项目式教学,江阴中专校进行过三个阶段的实践研究。一是项目式示范课公开课教学,二是相关专业课普遍实施项目式教学,三是进行小班化分层次项目式实验改革教学。制冷与空调教学从2000年至今,已经进入项目式教学的成熟发展时期,全部实施项目式教学,这很得益于我校的制冷与空调课程的师资、设备及校本教材的跟进和提高。

从学校引进的第一批制冷与空调专业师资开始,由于师资来源企业,给学校课堂教学不仅带来新技术和新经验,而且创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就是编写了校本教材讲义,应用校本教材讲义实施项目式教学,使项目式教学逐步深入发展。

为了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接轨,江阴中专校开始实施小班化分层次项目式实验改革教学,训练选手参加市、省级技能大赛及选拔赛,制冷与空调专业首当其冲,获得国赛、省赛、市赛等金牌。基于空调器电路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与研究应运而生,并且取得丰硕成果。

三、取得的教学成果

经过制冷与空调专业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本专业的学生不仅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追捧,在开店创业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实验教改班的选手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中也获奖颇丰。同时师资力量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也日益成熟和提升。江阴中专校师生多次在制冷与空调项目竞赛中获得国赛、省赛、市赛一、二、三等奖,师资力量老中青联接不断,由校本教材改进的中职示范校项目式教改国家规划教材《空调器维修技术基本功》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部空调器维修技术专著由国防工I出版社出版,数十篇空调器及项目式教学教育论文、专业技术论文等获奖和发表。在此基础上,经过申报和论证,完成了市级课题《基于空调电路应用的中职电子电工专业项目式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研究,项目式教学在电子线路、电气控制线路等核心专业课程中进行了有效推广。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对技能训练的设施设备进行开发利用,为满足教学需要,还专门配置了项目式教学教室,通过项目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我校项目式教学不仅应用在电子电工类专业,而且在机电、机械等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中也得到普及应用。基于空调器电路的项目式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朋.浅谈空调器电路项目式教学校本教材的编写[J].江苏教育,2014(9).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朱冬生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管科研工作。兼任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国际太阳能学会会员、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太阳能学报》编委、广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评审专家、广州高新区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导师等多项社会职务。在深入开展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技术工作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工作 1项,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广东省市级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数十项,获得教育部二等奖、三等奖和联合国能源领域蓝天奖(排名第一)等多项荣誉。

项目介绍

自“十一五”以来,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各项科技创新工作正在我国蓬勃开展,以替代城市大型建筑物上的水塔为目标的节能节水设备,正由研究进入产业化、模块化生产研发阶段。蒸发式冷凝器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在冷换装备行业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节水设备。

几乎所有的工业冷却过程都需要采用冷却设备,特别是在制冷、石化、炼油、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啤酒、冷冻、食品加工、工业制造等领域应用广泛。蒸发式冷凝器是采用水和空气冷却工艺流体的设备,具有节水、节能和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大力发展蒸发式冷凝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但蒸发式冷凝器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不高,目前蒸发式冷凝器存在着不足:风机、水泵能耗高,用水量大;另外,一般的蒸发式冷凝器风机、水泵常年定流量运行,在环境气温低的情况下冷却水量和冷却风量过剩,导致大量的水、电白白浪费。针对这些问题,由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朱冬生教授带领的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制出了新型高效智能蒸发式冷凝器,该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独有的适应于气候变化的专家系统,能够根据热负荷变化自动调节冷却水泵流量和冷却风机风量。另外能实现部分故障自诊断、自我保护调节;严重问题报警并自动停机。

第二,高效换热管与PVC填料一体化的有机结合,降低了冷却水泵的电能消耗、节省了设备的占地面积以及设备的现场安装费用,并节省了循环水量。其中,换热管采用椭圆无缝镀锌管,传热性能明显提高。

第三,装配式结构,方便运输,并能实现现场安装简易快速。

2007年1月29日,“新型高效节能节水蒸发式冷凝器”通过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广东省教育厅主持的华南理工大学重大节能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经过现场考察和质询,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的技术鉴定,本重大节能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高效节能节水蒸发式冷凝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交变曲面波纹管、防腐与强化传热纳米涂层,相关专利于2006年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专利)二等奖,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检测,创新的交变曲面波纹管蒸发式冷凝器比椭圆管蒸发式冷凝器排热量提高了15%,经过系统的性能实验,为设备节能15%~30%、节水5%~15%、缩小占地面积30%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理论设计依据。该项目的技术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啤酒、乳品、食品、化工、冶金、炼油、纺织、医药等行业的低温加工、冷藏、速冻以及中央空调领域,尤适用于对现有风冷式或水冷式冷凝器在不改变占地面积,同时要求提高制冷量的项目改造。产品目前已在多家单位投入使用,用户反映良好。

技术专家点评

陈恩鉴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可再生能源及工业节能技术的研究。现任北京世纪源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从事工业余热发电技术的开发推广工作,目前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低品位热能高效发电新技术及装置研究工作。

化工、纺织、冶金、冷冻、中央空调和发电等行业中,有大量废热需要用水冷冷凝器加上凉水塔来排除。这种经过二次传热的间接散热系统存在耗能高、耗水量大、噪声和热污染现象。特别是城市大型建筑空调系统的凉水塔,由于体积大,放在建筑高楼或裙楼上,既影响了市容、也带来噪声和热污染。直接冷却散热新装备――蒸发式冷凝器将水冷冷凝器和风冷凉水塔合二为一,将水冷换热管直接放在凉水塔内冷却散热,大大减少用水量和体积。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朱冬生教授带领的“新型高效节能节水蒸发式冷凝器”课题组对蒸发式冷凝器进行了大量研究,自主研发了交变曲面波纹管、防腐与强化传热纳米涂层,创新的交变曲面波纹管蒸发式冷凝器比椭圆管蒸发式冷凝器排热量提高了15%,为设备节能15%~30%、节水5%~15%、缩小占地面积30%创造了条件。该技术成果已通过了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型高效节能节水蒸发式冷凝器”和水冷式凉水塔的二次冷却系统相比,占地面积仅相当于水冷式冷却塔的15%~30%,体积减少60%~80%,可以安装在地下室,有效消除噪声和热污染,其冷凝温度接近露点,比水冷式和凉水塔的二次冷却散热装备冷凝系统低3℃~10℃,提高制冷效率15%~30%,是一种节能节水的直接冷却散热新装备。

国务院举行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总理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蒸发式冷凝器作为节能节水装置,对于实现“十一五”的节能降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现在该课题组正研究将蒸发式冷凝器应用于热力发电系统中,扩大其应用范围。这是一项值得推广使用的先进技术。

投资专家点评

陈 石 厦门大学金融学硕士,证券执业分析师,高能资本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COO)。长期主要从事投行及财务顾问业务,积累了较丰富的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私募融资、财务顾问等实践经验。先后为多家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私募融资、战略规划等提供投行专业服务,及为已上市公司提供并购重组顾问和独立财务顾问服务,曾编写出版《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指南》。

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与此同时,“十一五规划”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蒸发式冷凝器是在冷换装备行业中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节水设备,具有用水少、耗电省、安装快捷、减少冷却塔、水泵、蓄水池的优点,被称做“传统冷却系统的替代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方向,产品在工业领域运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也不断增多,也包括一些上市公司,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较快。

华南理工大学朱冬生教授负责研发的“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项目,具有节能、节水、自动控制、传热性能优良、装配运输方便等技术优点,运用新材料,较大幅度提高了冷凝器的整体性能,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领先于国内同行,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可以被行业类企业加以吸收采用。

但是,在目前经济形势下,金属原材料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设备制造企业产品成本增加,市场竞争难度在加大,在追求产品整体性能的同时,如何在工业化生产中有效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市场效益,是值得研究的方向之一。另外,该类产品在长期使用后,管壁表面是否会出现结垢以及防结垢措施,也是目前消费者较关心的问题。

市场专家点评

杨炎如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我国的蒸发式冷凝器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到了70年代年生产量约有百余台,主要用于冷库、制冰和工业冷冻装置中的氨制冷系统。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水平低,蒸发式冷凝器存在着耗水量大、耗能高、占地面积大,以及腐蚀严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朱冬生教授负责研发的“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采用交变曲面波纹管、防腐和强化传热的纳米涂层,以及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装配式结构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使我国的蒸发式冷凝器在节水、节能、用地,防腐和环保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需要冷却设备的制冷、石化、炼油、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啤酒、冷冻、食品加工、工业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制冷空调暖通等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可采用蒸发式冷凝器替代的冷水机组、冷却塔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据统计,2006年我国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达17293台,离心式冷水机组2948台,水冷涡旋式离心冷水机组59834台,总台数达近8万台。蒸发式冷凝器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市场需求不少,但是,目前中央空调冷水机组大部分是冷热水系统,即夏季制冷空调、冬季制热供暖,蒸发式冷凝器目前还不可作为热源供冬季热泵运行用,如要在中央空调领域广泛推广应用,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开端。

在举国关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如何又好又快地推进节能产业发展?当前,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导,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自上而下地分解实施节能降耗目标,无疑是推动节能产业快速良好发展的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但也不应忽视另外一支重要力量,那就是节能科技产品的创新、发展。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文章从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的发展历史与作用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了加强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26-03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的直接反映。我国研究生教育兴起于20世纪初,但直到1949年,仅毕业了200多名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处于小规模、低水平的发展状态,1950年到1965年的16年间,共招收研究生2.3万人。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研究生教育中断长达12年。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在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后。1978年至1999年的22年间,累计招收研究生77.3万余人。1999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常规发展时期。仅2013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就达到了60.8万人,接近1978年至1999年22年招生总数的80%。

这种研究生教育的超常规发展,虽说也达到了某些初衷,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是,数量上的急剧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容乐观[1-3]。加之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本来基础就比较薄弱,条件也相对欠缺,这就加剧了这些问题和矛盾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这里就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制冷技术与节能的建设与思考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的发展历史与作用

(一)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的发展历史

我国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制冷及低温工程的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就戛然而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才又重新恢复研究生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的研究生培养也同步开始,并于1981年获得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4]。

在学校制冷低温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初期,制冷技术与节能主要针对当时我国制冷技术开始起步,仅在本科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略微提高,确定以制冷新理论、混合工质节能研究以及当时刚刚开始应用的旋转式压缩机和涡旋式压缩机的理论与性能为主要教授内容。1987年联合国关于臭氧破坏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获得通过,制冷技术与节能的内容逐渐淘汰混合工质的内容,而代之以CFCs物质的淘汰,尤其是电冰箱用R12的制冷剂替代技术与节能技术。同时由于制冷剂环保性能和多能源驱动的优势,吸收式制冷技术蓬勃兴起并逐渐压缩已经日渐成熟的旋转压缩机技术和涡旋压缩机技术的内容。进入21世纪后,全球变暖的趋势使得具有较高全球温室气体潜能值(GWP)的制冷剂受到挤压,新型更环保的制冷剂研究日渐兴起,空调器与电冰箱的能耗标准越来越高,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都对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的教学产生了冲击。

(二)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的作用

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针对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中的普冷技术,与早期针对低温技术的低温传热学课程一起构成了学校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两门专业必修课程。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是建立在热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与装置等课程的基础上,也就是学生们在掌握了热力学和传热学理论,获得人工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循环特性的知识,具有制冷循环分析和计算能力,获得有关制冷设备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的学习,需要进一步掌握制冷循环新理论、制冷剂替代新进展、冰箱空调的新要求及其节能措施以及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最新蓄冷技术、高效吸收式制冷技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技术等,既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要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应用能力,这对于培养既具有宽广知识面、适应能力强,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水平、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多

在学校开始招收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研究生初期,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数量均只有几个人。由于人数少,课程教学一直都是采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专题讲座及讨论等方法,互动性比较强,学生参与度也比较高。后来随着1999年后全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超常规发展时期,加上除了与原来相同的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外,近年来又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招生,使得学校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数量每年都在30人左右,已经是一个班的规模,从而对原有教学方式带来冲击。

(二)研究生来源不同,知识背景差异大

由于招生人数的增加,本专业的研究生来源除主要为本校毕业的学生以及其他相类似的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外,也开始有一定数量的二本甚至是三本院校的毕业生考入。虽然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低温方向,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来自于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将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程。除了应届本科毕业生外,也有一些参加工作数年后再来读研究生的。由于研究生的来源不同,学科背景也有一定差距,对本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也为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学科发展迅速,缺乏适合教材

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主要面向制冷空调技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制冷空调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进入1990年代以后,整个制冷空调迎来了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现在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大国之列,多项产品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部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都表明,制冷空调行业已经成为我国装备工业的有生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全球的制冷空调技术在近三十年中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如制冷剂替代从最初的CFCs淘汰,到HCFCs的淘汰,再到目前HFCs的限制使用,自然制冷剂的重新兴起;国际社会也从最初的只重视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淘汰,到臭氧层与温室气体效应并重,形势发展错综复杂,各方利益博弈激烈,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制冷换热器、制冷系统、制冷压缩机也都取得巨大进步,难以有一本教材能够跟上,即使是一些专著,也是在出版两三年就已经落后。近些年,制冷剂的替展日新月异,自然工质与新出现的HFOs类工质及各种混合物,由于其0ODP、低GWP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研究力度也大大加强,涌现了很多新技术和新的研究方向。这就需要结合现在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改革。

三、加强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建设的措施

(一)精选教学内容

在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初期,我国的制冷技术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的内容仅限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里。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制冷界与国际制冷界实现完全接轨,并且在亚洲国家中首次成功承办国际制冷大会。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产品生产国,部分产品已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空调器和电冰箱的产量已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近80%和近70%。同时制冷空调的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新的制冷理论与方法、制冷剂的替代与应用、压缩机的新结构新理论与高效化、换热器的新结构与强化传热理论与方法、制冷系统的优化匹配与仿真、吸收式与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研究等等,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许多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全面讲述制冷空调的所有知识是不现实的,或者只能对每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进展介绍。因此合理选择制冷技术与节能的教学内容对于研究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制冷空调技术与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生就业去向,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制冷空调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空调器、电冰箱在制冷空调行业中占据2/3的份额,且其能效标准还在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在兼顾研究生来源不同、知识背景有差异而概述制冷技术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确定制冷技术与节能的核心内容为制冷剂替代与应用技术、空调器节能技术与电冰箱节能技术,同时兼顾新的制冷理论与方法、工商制冷中的最新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使学生不但了解制冷空调的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掌握当前制冷空调技术主流发展的状况,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紧盯学科发展前沿

制冷空调技术和制冷空调行业在近三十年来,接连遇到了与人类生存直接相关的大问题。首先是臭氧层破坏问题。研究表明,过去制冷空调中常用的CFCs和HCFCs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1987年通过的关于破坏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明确提出了在制冷空调设备中淘汰和禁止使用CFCs和HCFCs制冷剂,并在2007年全球实现淘汰CFCs物质的同时,又达成了比原计划提前10年淘汰HCFCs的目标。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也使得关于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得以通过。在《京都议定书》中,曾经作为CFCs和HCFCs物质替代物的HFCs类物质,由于其较高的全球温室气体潜能值(GWP)而被列为限制使用的物质名单中。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从2009年开始相继在《蒙特利尔议定书》工作组会议上提出议案,要求将HFCs类物质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管制范围予以限制和淘汰。一些国际标准也相继进行修订,将可燃制冷剂纳入制冷空调允许使用的范围。这些都将对整个制冷空调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并对制冷空调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进行制冷技术与节能的课程教学时紧盯当前学科的最新发展,随时将最新的发展动态、最新的技术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并且紧跟空调器和电冰箱能耗标准,及时介绍空调器、电冰箱节能技术的进展、方法、措施以及未来的走向,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实际同步,并略有超前。同时注意结合教师的研究项目及其研究结果讲解相关内容,努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生动性和灵活性,以使研究生们能够尽早了解、适应实验室的研究,有效地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三)坚持理论与应用并重

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不仅针对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的研究生,部分工程热物理和流体机械的研究生也将其作为选修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技术的专业课程,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项应用技术的知识,更是一种研究方法。因此,这门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原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先导,在让学生了解、掌握制冷的基本理论、节能的基本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解决制冷空调技术研究中出现的现象,遇到的问题。从传热强化的基本原理到制冷换热器的强化传热、从压缩机的基本原理到压缩机的高效化,从制冷系统的基本构成到制冷系统的优化匹配,从部件到系统深入分析制冷空调的节能方法与措施。同时引用自己和同行工作中的研究经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应用方法,深入了解其具体应用并能够加以拓展。

(四)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1.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授课时为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用最短时间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学生的接受程度,把教学内容分为精讲内容和简单介绍内容。只讲基本的、关键的内容和前沿知识以及在科研实践中典型的应用实例;同时,适当地留下一些问题,给学生一个讨论和思考的时间,以便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从原理系统到组成设备再到实际系统和装置的过渡问题,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系统、设备、装置及其工作过程,我们设计了完整的电子课件,借助于动画和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将过去因没有实物对象或由于实物过于复杂而难学的抽象工作原理、复杂的设备结构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对多媒体教案和课堂应用进行研讨完善,努力将生动讲述、形象投影、直观演示、启发思考、活跃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2.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准确地掌握课程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本课程成绩的考核目前主要从课堂表现和课程论文两方面来进行考核。并在课程开设之初即告知学生,使其对各个部分都引起足够重视。课堂表现主要是从到课率、问题回答与分析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课程论文则是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综述性论文。从目前的效果看,本课程的课程论文为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的撰写阶段的论文查阅、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的制定和研究方法的确定奠定了扎实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关于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建设的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在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在教学中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为目的,做到精选教学内容,兼顾理论与应用并重;教学内容要反映制冷空调技术的最新进展;教学方式要灵活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上述教学理念已在并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制冷技术与节能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

尽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目前条件的限制,还存在着一些可以通过努力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面,其一是适当增加一些的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在制冷空调方面的实验技能;其二是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课堂专题讨论内容,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术需求,力争通过课程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康宇.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及其现实困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12).

[2]周川.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07,(3).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脆弱的农产品冷链

冷链在国内早已兴起,但主要为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在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仍然以常温物流为主,普通农产品的冷链建设极其薄弱。

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数量严重不足。运输上,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全国总运行的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占2%左右,我国铁路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率虽是国内各种运输方式中的居高者,但也仅为25%-30%;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公路易腐货物的冷藏运输率约为15%;内河和航空运输则更低。这其中用于初级农产品的冷链更是微乎其微。设备上,目前我国在冷链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部分来自于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

冷库建设上,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509万吨,禽蛋产量2660万吨,水产品产量5120万吨,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的逐年递增,需要农产品冷链行业不断扩容。冷库需求缺口仍然较大,而且各类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大型冷库项目较多,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相对较少,肉类冷库建设较多,果蔬冷库建设还比较落后;城市销售市场冷库发展较快,产地加工冷库建设比较缓慢。

从农产品流通的主要链条上看,冷链残缺。上游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几乎没有田间预冷这一环节。自有基地的大型农产品企业状况稍好,通常建有产地冷库,能够保证多数农产品采摘后迅速进入冷库进行清洗储存。但这部分有条件冷藏储存的数量占农产品总量比例实在太小。在从产地运往产地批发市场或者销地批发市场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专业冷藏车运输。据某大型水果企业负责人透露,即使是他们这样年销售额过亿,已经在产品产地、效地建设了数十座冷库的大型农产品企业,在运输时仍然没有采用专业冷藏车,还是以常温车加棉被来控制温度。据其透露,目前我国的蔬菜瓜果,即便是在产精品出口为主的山东产区,也极其少有用冷藏车运输的。追问原因,症结还是在于成本高昂。

中游的批发市场近几年来在商务部的支持下,兴起了冷库建设的高潮。2006年,商务部启动“双百市场工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广东江南果菜市场是我国最大的果菜集散地,市场共有冷藏库3245吨,在“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中又新建冷藏库1845吨。河北怀来京西果菜批发市场、沧州红枣交易市场、饶阳瓜菜果品交易市场均是我国北方地区有名的果蔬产地市场,2007年以来,在“双百市场工程”中分别进行了新建、改建果蔬恒温库和保鲜库等。可以说,目前农产品冷库主要就集中在各地批发市场。

下游,农贸市场几乎没有冷链,冷链主要在超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规范程度的提高,经营生鲜的超市多数都具备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冷链能力,此能力不仅包括在卖场的冷柜,还有物流中心的冷库与配送使用的冷藏车。在此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冷链的断链问题,即在各环节的交接过程中,温度控制的衔接能力尚显不足。比如,冷库出库月台与冷藏车之间的衔接,送货时冷藏车门的开闭,超市收货到入卖场冷柜的短暂距离等等。至于从超市再到消费者厨房这一段,更是没有冷链,大家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此环节的断链。然而从专业角度判定,从农产品采摘开始直到消费者厨房,有一处断链,整条冷链都算失效。

不能回避的农产品冷链

冷链是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食品安全不仅仅是品质的口号,更是社会责任所在。民以食为天,保证食品健康卫生本就应该是政府和各个企业组织乃至全社会成员的义务。没有冷链的农产品物流,易腐变质,损失的不仅仅是利润,更是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尚且不论生命安全,目前农产品的损耗也已经怵目惊心。据有关统计,我国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鲜货物的冷藏运输率,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只有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因冷链缺失,初略估计,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仍高达25%~30%,如以这个比例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损失,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都控制在5%以下。

农产品冷链建设已难以回避。

近年来,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农产品冷链建设支持力度。商务部表示,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冷链发展,除了组织“果蔬冷链物流”等课题研究,加强冷链标准体系建设,为推进农产品冷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之外,还将通过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升级。

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是中央出于减少农产品及海鲜等的损耗,以及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中央惠民政策的体现。《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将再增加1000万吨冷藏库的能力,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届时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规划》明确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七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七是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规划》提出要实施入大工程,一是冷库建设工程,二是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三是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四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五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六是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七是果蔬冷链物流工程,八是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

商务部表示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将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

农产品冷链技术要领

农产品冷链技术和设备主要为冷库存储、冷链

运输、冷链物流设备。

常年从事冷链物流设计规划的北京启达乔泰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霍青梅介绍,目前冷库主要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1)土建式冷库。其建筑一般是多楼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结构内部再用PU夹芯冷库板组装冷库,或使用PU喷涂四周的方式建造。(2)装配式冷库。装配式冷库在国内一般用于小型拼装冷库。(3)库架合一结构。库架合一结构由于物流中心内部没有柱网,可以达到单位面积存量最大化及物流动线最顺畅化。

冷库制冷系统是由一系列的设备依统筹设计组装、安装而来。一般可区分为制冷主机(主要包括:机头、压力容器、油分离器、阀件等)、制冷风机(由不同的布局方式及数量、除霜设计方式,进行不同的选择配置,比如:电热除霜、水除霜、热气除霜)、控制系统(由一系列的阀件、感应装置、自控装置及控制软件等组成)、管路与阀件系统(一般依设计配置)。与制冷系统配套的还有压力平衡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记录装置、电器设备等。在冷媒的选择方面,国内主要使的是氨系列或氟系列的冷媒。另外,在较高温层,如12摄氏度作业区,还可规划使用二次冷媒,如冰水或乙二醇。

在冷库中的存储及相关设备主要有:(1)各种类型货架或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RS)。与常温货架不同的是,低温库内使用的货架对钢材的材质、荷重、货架的跨度设计均有特殊要求。(2)为配合存储,满足生鲜食品的特殊要求,配置的臭氧发生器、加湿器、新风机、二氧化碳发生器、其他特殊气体发生器等配套设备。(3)冷库用专业门组及库板工程、与门组配套的各型防撞杆。(4)冷链物流月台设备设施,主要包括月台各型门罩或门封、月台调节板(电动、手动)、月台防撞设施、月台车辆尾门机坑。(5)耐低温的专用型的搬运设备,如各种叉车、自动仓库内的堆垛机等。此外,还有物流容器、分拣设备、物流管理软件等等。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职高专;制冷与冷藏技术;教学改革

近年来,制冷与冷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处在不断发展之中。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冷冻冷藏企业建设、冷库建造、制冷系统设计、制冷设备改造更新等必将对制冷与冷藏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市场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竞争力,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施“注重基础、结合工程、培养能力、拓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我校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始终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构建了制冷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

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彻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历年来,在教改、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广泛开展了教育思想的大讨论,逐步明确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坚持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把终身教育思想体现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淡化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学习与非全日制学习之间的界限,把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高职教育与传统学科型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科型高等教育是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作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培养目标突出学科本位的特征;而高职教育则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注重对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分析。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为此,我们组织力量,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人才需求进行比较深入的预测分析,与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核心问题。我校制冷专业在总结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提出了具有创新精神和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素质教学体系。我们在原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整合重组课程结构,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建立了一个公共知识平台。

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制冷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这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标明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一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二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突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方针,着重建设以关键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特点,抓住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性型才。

2.正确把握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注意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格,去掉没有应用价值的部分,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加强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大力调整了专业课程结构,注意拓宽专业知识领域。重组专业教改方案,整合课程结构,突出主干课程的建设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关系,使专业教学改革更加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3.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或选修课,加大人文科学课程的分量。特别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育。转贴于

4.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多年来与多个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的协议,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支持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任务,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途径提供了条件。

5.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专业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对此,学校和系部各级领导都有清醒的认识。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专业教改的资金投入力度,花大力气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建设了制冷原理实验室、压缩机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室、技能培训室、金工、钳工实验室、变频空调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具有现代化手段的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培养了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改革带头人;编写了一批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的专业教材。

6.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校制冷专业自1998年以来率先实行了学生持“双证”毕业,并把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规范管理。按照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劳动就业、职业资格培训紧密结合,培养了一批适销对路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钳工操作、CAD制图、电工电子、压缩机拆装、制冷工艺课程设计、制冷电器维修、制冷装置运行管理、食品冷冻冷藏、中级制冷工、运行工和冷藏工岗位技能培训、现场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做到三年不断线,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具有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的专业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将课堂教学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接触到工程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考虑解决措施,并通过模拟设障排故,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趣味性。

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为辅。改革以后,建立了一系列的专业实验室,如制冷原理实验室、压缩机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室、技能培训室等,并对所有实验室都实行开放管理。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了解实际设备的构造、原理和运行情况及常见故障,工程应用能力因此得到较大的提高。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8

在上海理工大学附近的海上硕和城内,一间经过简单装修的不到120平米的毛坯房内聚集着十几位为梦想和事业而卧薪奋斗的年轻人。他们绝大多数年龄不超过30岁,95%以上是硕士毕业。走进这个房间,办公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磨具和配件,墙上的小黑板写着各种各样的数据分析和模型试验数据。显然是刚刚开完技术分析会议所留下。

“今天星期六,我们很多员工都来公司,由于要做的事情很多,加班是常态。”上海爱控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献在接待记者采访时说。技术出身的胡献,对于爱控自动化的未来有着很清晰的思路:“将公司打造成制冷控制系统研发、工程安装、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于一体的冷库建设与维护的综合性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并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家“小公司”却积累了一批国内的大客户――普洛斯物流、中外运、上海交荣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通用磨坊、百胜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其中不乏全球500强企业。

核心:自动化+节能

“爱控自动化的成立源于我多年工作的总结和探索,其核心就是将物联网的理念切实地应用到冷库行业,提高了冷库的管理水平,降低了冷库运营成本以及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胡献说。

胡献的家乡是被誉为中国五金之城的浙江永康市,创业之前,他就职于一家美国制冷公司,为这家公司定制控制器。也许是遗传了浙江人精明的细胞,在这家公司工作期间,他意识到冷库管理的诸多问题。“国内冷库行业普遍采用电磁阀和热力膨胀阀作为节流装置,其控制精度低,稳定性差,调试复杂。相比之下,国外的电子膨胀阀具有优良的主动控制优势。然而目前国内很少公司投入研发电子膨胀阀控制器,而国外产品如爱默生,卡乐,西克Beacon系列等又与国内冷库已有的技术设备不匹配,一直难以推广。”胡献告诉记者。

通过组织团队攻关以及上海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爱控自动化已经成功研制出适用于国内冷库的电子膨胀阀控制器,目前已研发成功并获得了应用,并且申请了4个相关专利。

“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启度,实现了节流装置的主动供液控制,达到最佳过热度控制,使系统更加节能,冷库温度更加平稳。”胡献解释说。

事实上,经过几年对大型冷库的应用经验积累,结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爱控自动化还开发出了一套结合电子膨胀阀和变频技术的智能节能控制系统,智能化霜方法以及系统智能调度的系统方案,综合使用可减少冷库总体运营成本20--30%以上,具有改造便利、改造投资回报率高,设备耗损率低、对冷库正常运营影响小等优势,目前正在向市场推广。

在与胡献交谈的1个多小时内,胡献接到了3个客户电话,内容都是陈述公司的冷库温度降不下来,食品温控失去作用的救急电话。胡献告诉记者,这样的电话几乎每天都有,冷库温度降不下来意味着冷库里面的食品将全部腐烂,对企业来讲是一笔很大损失。而他往往所扮演的是“救火队长”的角色。

远景:综合应用平台整合者

杭州某物流中心是爱控自动化的忠实客户。该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节能改造费用基本确保一年左右回收所有投入,节能改造不影响冷库的正常使用,最佳改造时间为冬春季节(冷库热负荷小,部分蒸发器临时停机不会影响冷库的库温)。此外,还有意外的收获,通过改造以后,他们节省了25%以上的用电量。

据胡献透露,该公司目前正在将原有的系统升级为爱控自动化的联合智能控制平台(FICA-Federal InteIligence Control of AIC)。“该系统可以实现用户远程通过浏览器实时了解冷库当前运行状况,以及历史记录,24小时短信方式实时报警等。”胡献告诉记者。

事实上,爱控自动化在这个联合智能控制平台中,加入了远程数据分析专家系统,除了报警提示外,并给出一些处理意见和建议,提示维修人员及时进行设备故障确认排查恢复,确保冷库正常运行,与此同时维护人员现场处理的所有过程将在系统中做相应的记录,以便管理者更好了解冷库现场运行状况,提高管理效率。

“这其实就是一个物联网的概念。”胡献说。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随着现代冷库现场智能控制终端的不断完善,爱控自动化未来要将传感器实时采集冷库现场数据能力,通过高效的现场总线进行本地网络连接,并通过GPRS技术或者高速光纤接入Internet,与远程的数据中心整合起来,通过后台强大的专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远程监控并实时诊断现场运行状况,并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等终端设备方便用户实时把握冷库现场状况,从而实现冷库24小时无人值班服务。

当冷库现场设备出现异常时将通过自动触发系统实时通知冷库维护人员,并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维修,为抢修赢取时间,与此同时冷库专家组可以通过远程数据中心数据信息协助现场维修工程师共同诊断故障,真正实现现场冷库的多维保障,提高冷库运行的安全系数。物联网在制冷行业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方便冷库的维护,而且提高了冷库的管理水平。

团队:执着的创业者

放弃了原来待遇优厚的外企,选择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业,胡献也放弃了许多。“公司成立以后,我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进去,现在的娱乐生活就剩下每周踢一场足球。”胡献说。事实上,爱控自动化投入最大的是研发成本,为了省钱,他们尽量克制其他花销,但丝毫没觉得委屈,反而很兴奋,因为的确有很多一流的成果诞生并得到了用户认可。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9

近年来,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习专业技术,掌握技术技能,成为技能人才,正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共识,选择进入技工院校就读的学生人数正逐年递增。以学校为例,近几年报读的学生每年都在2500人以上,且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长。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技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课程中普遍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技能证难考”的“三难”局面,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按时毕业,影响就业,对技校的声誉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要彻底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对专业技术课程推行一体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本文以“制冷设备维修工”课程为例,探讨技校专业技术课程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一、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专业技术课程由于其专业性、技术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教学要求。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懒散、不自信,学习缺乏积极性及主动性,对纯粹的理论知识很大程度上有抵触情绪。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专业理论与生产实习分开施教,这种方式带来的后果是:1)专业理论课很多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听,教学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很差;2)生产实习课学生开始有点兴趣,但由于理论知识浅薄,学习过程中很快觉得学习难度大,跟不上,然后慢慢放弃;3)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对某些问题看法的差异,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扰;4)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导致理论与实习未能很好结合起来,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导致实习起来很费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推行一体化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开始接触课程阶段理论结合实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其次,一体化教师兼任理论实习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保持一致性及连续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再有就是技校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好,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不好,但实操能力强……面对这些差异,一体化教学老师可通过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长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分类教学,引导学生扬长补短,使学生整体专业技能得以提高。一体化教学是专业技术课程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二、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一体化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理论与实习结合教学,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内涵很丰富,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及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要做好专业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方法的运用

1. 教学内容选取

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需要,结合每个学校教学实习设备的实际情况去选取,重点考虑中、高级工技能考核内容,专业理论知识要为专业技能服务,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内容遵循“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避免过多、过繁、过深。以“制冷设备维修工”教学为例,目前采用的教材涉及的理论内容知识面较多、范围较广,单是基础知识部分就包括电工知识及电子技术知识、热工知识等,多而繁杂;制冷原理所涉及的内容更包括有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回热循环、实际循环、压焓图等知识,理论性太强,往往令初入门的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望而生畏,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从强化培养操作技能、掌握制冷设备维修工实用技术的角度出发,对某些章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或直接省略;重点选择制冷设备维修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管道加工、检漏、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及电路系统的检测,家用冰箱及空调器一般故障的检修等。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

一体化教学要使教师从“单一讲授型”向“学生行为的引导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模仿型”转向“手脑并用的主动实践型”,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应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教学手段须灵活,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技术自进入课堂后,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一体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的作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制冷设备维修工”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平台给学生播放一些制冷设备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制冷设备生产企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可以在学校网站的教学平台上传相关的课件及视频教学资料,鼓励学生通过WIFI接入学校网站的学习频道,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及爱好,自行选择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多渠道接受课程学习。

(2)实例举证法。作为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在生活及教学实践中应对本门课程积累大量丰富而具体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将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联系起来,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使学生觉得专业技术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及学习兴趣。例如,在“制冷设备维修”教学中,当进行到制冷系统的检修章节时,列举现实生活中制冷系统维修、维护服务的所有项目,向学生介绍每一种服务的市场价格及成本构成,还有当前市场上制冷维修耗材及供应商等资料,使学生了解当前制冷设备维修行业的概况。列举一些本校毕业生通过创办空调冰箱修理店取得成功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制冷设备维修行业有广阔前景。学生了解这些情况后,会有信心和决心学好技能。

(3)分组教学法,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项目的实操实验过程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实操实验结束后将本组的成果展示出来,并推选代表上讲台具体分析实操实验的得与失,其他组人员有疑问之处可发问,被提问小组要作出答复。通过学习小组之间的竞技及互动,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还可使学生对课程的难点快速掌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对制冷系统进行管道加工时,在割管、扩管、焊管实操项目中,要求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加工项目,各组代表现场评分,选出最好的工件及最差的工件,然后由相关的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原因。

(4)角色交换法,在分组实操实验中,小组内人员各有分工,包括组织者、操作者、数据记录者等。人员的角色不断互换,每个学员都有机会扮演各种角色,让大家明白实操不是某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的事,要求每个人都要很快融入角色中,否则有可能会因为自己一个人的疏忽大意而导致全队失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促使某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因为怕影响团队的成绩而不得不去学习。例如,在冰箱充注制冷剂的实验中,要求每组要做四次以上的实验,组长制订实验方案,确定组员的分工,然后指挥组员去实施,得出结果后记录下来。做完一次后再由新的组长重新组织,重新分工进行,最后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差异。这种教学法可以把同学间互相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5)开放式教学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尽可能通过学校的校企合作部门联系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本地及国内知名的企业进行多渠道校企合作,使学生与企业及早对接,更早融入社会。这样,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会更积极、更主动、更有针对性。例如,学校与格力空调、海信空调长期合作,还与市区大中型的冷气设备经销商、电冰箱空调器维修店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商场、维修店参观及见习,让学生了解制冷设备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及售后服务过程等,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及眼界。还邀请企业一些技术人员及维修点的师傅来到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学校还创办“海信空调冠名班”,直接进行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需求及保障学生就业。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