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动态化标志设计

时间:2023-03-15 14:53:14

导语:在动态化标志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动态化标志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趋势;艺术设计

纵观标志设计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从传统的写实风格到现代化的抽象符号的历史演变,以及从繁杂的图案形象到简洁的图案造型的过渡发展。随着企业管理经营的不断进步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高科技手段与艺术观念的持续更迭,尤其是品牌意识的不断强化,使得现代化的标志设计正从单一的静态化、平面化朝着多元化与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其在形式手段、视觉余元以及设计观念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的革新。标志已经突破了孤立的、单一的图形元素,成为了多手段、多媒体、多形态的一个综合体。传统的静态化与平面化的图形标志明显无法适应未来市场上的品牌竞争,以及现代化多媒体的传播要求,动态化已经成为标志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当今时代可谓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标志设计逐渐突破了传统的设计规则,使得标志设计从静止的、单一的二维空间发展到了三维的空间中,传统的强调标志设计的平面化与静态化设计原则,逐渐发展成为标志设计的多样化与动态化特征,大大的拓展了标志设计的发展空间,使得标志设计的功能最大化与最优化。

(二)新媒体形式的出现

新媒体形式的大量涌现,使得传统的以及相互独立的信息内容,诸如文字、图像、语言以及声音等有机统一起来,并进行不同形式的信息传播、显现与处理。基于这种情况,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范围与手段都得以大幅度的扩展,使得未来的标志设计所产生的效果,不单单停留在简单的视觉层面,更是会融合、涵盖以及综合人类的所有感官,即成为一种全面的设计。

二、标志设计动态化的具体表现

(一)创作理念的动态化

现代化的标志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墨守成规”的设计理念,即无论在任何形势下都要保持标志的原貌,不能对已然形成的设计原则进行改变。新时代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广大设计者开始敢于尝试与突破传统的单一化、固定化、静态化的外部形态与色彩设计,而是更为注重采用标志的内部结构韵律与动态化平衡来凸显视觉形象的内在本质,以及根据相对应的设计视觉基本原理,灵活性与机动性的对作品的外部形态进行创作,促使标志产生动态化的视觉效果,增强作品的趣味性以及生命意象,并使得作品产生有效的视觉延展性与深刻的文化底蕴。

(二)视觉表达的动态化

根据视觉信息理论得出,人类的眼睛在扑捉比较单一化的事物时,会进行有意识的行为保护,这是由于相对静止的形态会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审美疲劳现象。而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通过不同大小、形态等的错落性与变化性组合,再配置之以相互穿插的线条,不仅可以促使标志的形态变化更为丰富,而且可以彰显出动态化的个性与独特视觉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一定途径的设计使得原本静止的、在平面上的标志形式产生强烈的动态感,即不借助于任何的动态形式,如走动、跑步等的动态动作模拟,而是直接由静止的标志形式透露出来,也就是所谓的静中有动。以此给受众带来明显的生命力,彰显出标志的精彩性与变化性,促使受众产生视觉上的动态化效果,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二维表现的动态化

动态化的二维标志是在不同时间节点的具体表现,例如,Google的标志就采用了不定期的变化形式,这一标志以风格的简约与色彩的灵动为主要特色,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动态美与和谐美。每临重大节日,Google的专门设计师便会及时推出与当天节日相匹配的标志形式,以此获得广大受众的青睐。在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标志设计必须突破传统的二维形式图形设计的局限,提升其动态化效果,例如,MTV节目采用的动态化标志设计,就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标志二维表现的动态化设计,不但增强了标志O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极大的丰富了标志设计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三、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的意义

(一)视觉疲劳可以得到缓解

动态化的标志作品与静态化的标志作品相比,从本质上讲更为适应人类的视觉特征。这是由于对平淡的、单一的、静止的形象,人类更容易产生视觉的感知性疲劳与厌烦感。在当今充斥着海量信息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本不可能会对所有的信息或者诸多信息的所有细节都去关注,而是会将视觉的焦点投放在主要信息的安排方面,尤其更容易将视觉注意力放在变化的、动感的形式上,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人们的视觉性疲劳。

(二)审美价值提升

动态化的标志设计通过对各种元素的对比应用,以及对形式、光照等的变化对思想内涵的表达,可以传达出更为深刻的内涵与艺术思想,因此,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动态化的标志设计能够凭借变化的、动态的形式产生明显的视觉冲击效果,进而增强受众对产品信息的印象与记忆,实现广告宣传的真正目的。同时,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在秩序、节奏以及韵律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功能,其可以在受众浏览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愉悦与轻松的体验。静态化的标志设计需要受众通过理性的、观察的思维进行把握,但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则只需受众进行直观的感受即可获得所有信息。

(三)个性设计突出

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媒体形式的发展,现代设计者拥有了更多丰富的创作手段。其中,动态化的标志设计更为深入的结合了现代化媒体技术的优势,例如图像、视频、声音、动画、文字以及色彩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形成了视觉、听觉、嗅觉与触觉的全方位信息传播途径,而这也正顺应了现代化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需要。设计者打破传统固定模式的设计形式,使得设计符号不再是单一化、孤立化的图形符号,极大的促进了标志设计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伴随着多种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标志设计不单单要强调二维与三维等印刷媒体的所需,而且要对电视等媒体,包括互联网等互动性媒体的实际需要,进行一系列后期的延展性考虑。所以,以当前标志设计形态为基础的动态化特性更为符合新时代标志设计的发展要求与趋势,而动态化的标志设计也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主流。值得注意的是,动态化的标志设计也有一定的应用范围,科技、网络、电台与媒体等行业更为适合变化多端的标志以及动画标志,而保险、政府、金融以及银行等以营造安全感为主的行业,则需要选用传统形式的稳定标志设计。所以,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发展也要进行灵活的应对。

参考文献:

[1]林成,王K.动态化标志设计――论新媒体下标志设计的新形态和教育革新[J].设计艺术研究,2016(02):28-33.

[2]李星熠.数字化时代标志设计的动态化发展趋势略论[J].现代装饰(理论),2015(08):95.

[3]周峰,邓玉璋.标志设计表现形式中的动态化趋势[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03).

第2篇

【关键词】标志设计;视觉传达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70-01

一、设计当随时代

标志设计是依据品牌或企业特定的需求用一种特殊的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视觉要素组成的信息化符号,以传达特定信息和含义的视觉识别符号。随着科学技术、信息互联和传播媒介的发展与变化,数字媒体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延伸到设计领域,这也促使了设计师在标志设计时创作思维、视觉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基于新媒体环境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并兼顾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对课程中动态标志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革新和完善,这将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设计观念和设计形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设计领域的每一次创新与媒体变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数字媒体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标志动态化传播成为可能,而且将标志本身的形态推向无限化。标志作为承载时代特征和企业文化的视觉载体,担负着信息传播、沟通企业与受众关系的社会作用,在标志设计创作时应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并充分了解市场营销的规律和特点,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适应时代的变化,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标志作品。

在传统的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中一直将标志作为某种静态和固定的形态展现,随着数字媒体化时代的到来,标志设计的教学理念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标志设计只有大胆借助最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平台,不断打破旧有的设计束缚,才能创造出更为多元、多维、多效的标志设计新形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品牌传播的更高需求。因此,标志设计课程内容不应固守21世纪标志造型程式化的规律,在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几何化、扁平化设计模式的藩篱,并结合当代标志动态化的流行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设计能力。

二、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日益发展的当下,标志设计课程的讲授应大胆尝试突破标志单一、静态、固定的外形与色彩,更加注重利用标志内部结构的韵律和动态平衡来表现视觉形象的本质。因此,标志设计课程应该适时运用当今的新媒介、新技术和新理念,设计更富有文化张力,设计形态灵活、多元、丰富的标志作品。

高校课程的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国内外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上应充分借助数字化媒介传播的时效性和多样化优势来表现标志的动态化,这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内容。现如今在影视片花、频道包装、网页设计都有动态标志的身影,而且标志的动态化设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图形学、传播学、符号学、影像学乃至设计心理学等知识,并需要选择适合的媒介表现方式和传播平台,这就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有丰富、多元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独到的视角,而且具有熟练操作譬如Flash、AfterEffects等新媒体制作软件,这是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动态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电脑技术处理能力的锻炼。

根据笔者近年对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就业情况发现,学生所掌握的软件技能往往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其原因主要在于视觉传达专业要求掌握的软件工具比较单一,仅局限于二维平面设计软件的运用,在标志设计课程中对动态化设计内容改革也是对学生认知新媒体软件的有效途径,在数字媒体平台下提升学生的设计艺术的表现力。因此,数字化的媒体环境为动态化标志提供了生存空间,屏幕媒体为动态化标志展示提供了展示舞台,而Flash、ImageReady等新媒体软件则为标志的动态化呈现提供了技术支撑,这将为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砝码,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岗位胜任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型视觉设计人才的目的。

在标志设计教学内容中适时渗透现代标志设计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对标志设计产生的影响,通过标志设计课程的改革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丽.动态标志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2.

第3篇

关键词:动态标志 多形态标志 比较 标志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08―02

标志是平面设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不断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媒体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阅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标志设计为顺应时展和消费者审美变化的需求,打破了诸多传统标志所谓的“设计原则”,逐渐向动态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出现的动态标志和多形态标志就是标志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的结果。

1 动态标志设计与多形态标志的概念

1.1 动态标志

所谓动态标志,就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通过在二维或三维的造型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而形成的表现形式。

2000年6月至10月举办的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对全球科技成就的展示,它的流动形标志一一“活力”的诞生(图1),也是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历史性革新,标志及视觉形象系统由科威尔工作室设计完成,不同于传统静态标志,它的图形结构和色彩不断进行着变化,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将一个固定的标志作为形象识别推广系统的核心,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上看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形象识别推广系统却通过运用一个承载固定概念而又形式多变的标志,宣告了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反叛,它不减反增的识别性也同时表明了这一创造的可行性和成功。“活力”的出现为传统标志设计注入了新时代的血液,使标志设计的动态化迈进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三者的革新和发展大大扩展了标志的创作空间,解放了以往媒介对设计形式产生的束缚,动态标志就是设计师顺应时代,为创造更符合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发展需要和当代受众审美需求的标志所做的创新。如今,动态标志已经在各行业中广泛应用,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如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的标志(图2):有着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设计大奖创办于1955年,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设计奖项之一。新的动态标志呈现出一个周而复始不停旋转的立体形态,代替了旧标志中平面化的红点造型;再如瑞士电信(Swisscom)于2007年的新的动态标志(图3):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视觉形象,新标志呈现出一种不断运动变化的生命力。类似动态标志的案例还有很多,总之,动态标志由于其独特性与新颖性,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并且被快速地识别,给受众带来新鲜的视觉体验。

1.2 多形态标志

多形态标志即具有多种形态的标志设计样式,它通过多个视觉符号(或一系列符号)来进行视觉的识别和信息的传达。多形态标志主要运用于具有从属关系的组织,或者是并列关系的品牌延伸;也用于标志自身所追求的变化、延伸;再者就是统一秩序的公共标识。

目前,不断涌现的多形态标志备受关注,其中以最为人熟悉的谷歌(Google)标志(图4)为代表。谷歌标志会随着不同的季节、节日或者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不断更换标志形态,多形态标志设计不仅没有削弱谷歌标志的识别性,反而以其系列性和趣味性令人们赞不绝口。

多形态标志打破了传统标志的设计思维,作为当下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趋势,它具有传统标志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延展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不但丰富了标志设计形式,也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感受。

2 动态标志与多形态标志之比较

动态标志与多形态标志作为未来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都是对传统标志设计理念的突破和设计方法的创新,同时它们在传播媒介、传播特点以及表现效果上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达到不同的视觉表现和信息传达效果。

2.1 传播媒介不同

印刷技术的提高、数字媒介的日益成熟、消费心理的改变等因素为动态标志和多形态标志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随着视频、网页、多媒体及LED使用的日益普遍,为动态标志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和传播媒介,不同于传统静态标志,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动态标志将各种图形、文字以及声音元素相融合,为方寸之间的标志注入不断运动的能量,然而这种独特性依赖于特定的传播媒介,一旦离开了其存在的载体,动态标志就和传统静态标志一样,失去了它独特的优势;而多形态标志的传播效果却可以不受载体的局限,在不同的媒体、环境之中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形态。

2.2 传播特点的差异

从传统媒体到数字媒体的传播方式的转变,必然会使标志形成其独特的传播特点。

动态标志在设计上充分调动了人的感官机能,使标志与人之间进行交互式的信息交流,实现了受众与媒体的双向互动,让标志更具有视觉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表达出更多的企业形象内涵,加快了视觉信息传达的时效性;而相比动态标志,多形态标志的传播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在传播的过程中,它不但可以用一系列的视觉符号全面灵活的传达企业文化理念,而且还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发展不断的加深和完善品牌标志内涵,其中典型案例如加拿大OCAD艺术设计大学的视觉形象(图5):每一年标志的特定窗口都是进行重新设计的,不断的变化和积累的标志视觉形象,显示出学校创意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多形态标志的这种可持续性和独特的延展性,是它区别于动态标志和传统标志的一大优势所在,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尽管多形态标志拥有一系列多样的形态,但是受众是不可能全部接触到的,这也是多形态标志在传播上的局限性。

2.3 表现效果不同

用精练的视觉语言明确的传达信息并且易于识别,是标志设计的准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便利,标志设计的趋同现象也越来越多,如中国特色式的标志设计,呈现出清一色的水墨、飞白的表现效果,这种现象降低了标志的独特性和识别性,忽略了标志设计的根本目的,直接影响到企业、品牌的利益。因此,标志的表现效果必须独特而鲜明,使人能够快速识别并且过目不忘。

动态标志以新媒体为载体,图形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反复连续,创造出了一种活力动势、光彩夺目的视觉语言,取得出奇制胜的艺术表现效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引人关注,使受众印象深刻;多形态的标志设计打破了传统标志设计理念中标志图形的不可变性,在设计中突破标志固定的图形和色彩,注重整体性、系列性,注重标志内部结构的韵律,运用相关视觉原理,赋予标志图形多样化,使其在视觉上产生极具趣味变化的同时,又能保持标志整体效果的统一。

2.4 动态标志与多形态标志的相互转化

信息化时代的动态标志传播基于新媒介而大放异彩,然而传统媒介依然是视觉与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当动态标志需要在纸质媒介E传播时,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截取动态标志的第一帧画面作为在纸质媒介上传播的核心视觉形象,这时的标志就和传统意义上的静态标志一样;其二,截取动态标志的多个关键帧,形成一系列的静态标志,这时候的动态标志就是以多形态标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不仅保留了标志的动态化和多样性,同时也使它的传播广泛适于各种媒介。同样,多形态标志在运用到数字媒体的时候,通过连续播放或渐变动画的形式将多形态标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化,也可以充分发挥和融合多形态标志与动态标志的优势,为企业或品牌形象提供更有力的竞争力。

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标志设计;形式;创新

现代标志设计以构成法则和构成形式为主要依据,其中,构成法则包括点、线、面的组合形式,构成的主要形式包括对称、变异、渐变等,这些创作方法在很多常见标志中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当下个人数字媒体终端的普及更促进了动态标志成为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往的“标准照”式的标志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

一、平面构成下的标志设计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内,根据形式美法则对元素进行排列组合,重新构成结构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将最基本的点、线、面进行分解并重新排列组合,由最终的图形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标志设计也采用这样的规律,设计师根据规律设计出图形效果图,并最终完成设计定稿。标志设计中因为融入了平面构成而显得更加丰富、美观。现在,标志设计已经成为一种集美观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媒介,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方式,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种方式简洁、生动地表现设计者的意图,其表达效果超越了语言和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新媒体时代下标志设计形式创新的必然性

1.外在原因新媒介载体的出现,使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适当的媒介载体是信息推广的催化剂,群众的主动获取与筛选也更加严格。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需要足够的虚拟内存空间和宽带空间,而信息的读取速度往往离不开良好的网络信号,只有这些外部条件跟得上,人们才能更加便利地读取信息。企业在进行品牌标志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在视觉上保证美观、完整的前提下,对信息加以压缩,保证信息的快速传播。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在进行品牌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更好地把控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标志设计更加人性化且符合实际。2.内在原因除了外部客观因素对标志设计的作用外,在新媒体的时代变革下,用户的主动体验也不可小觑。用户在主动体验时主要考虑几个方面:标志的识别度、美观度、完整性及延展性。这些要求使标志设计者在创作时不得不从阅读者的角度进行考虑。其中,标志的识别度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纸质媒介逐渐转换成现代的液晶屏媒介,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兴产物,即VR虚拟现实媒介。而新媒体环境比较复杂,这使纸质媒介在现代传播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标志设计的美观性要考虑不同年龄、观念的用户的需求。新媒体环境中,标志设计的受众面逐渐扩大,传播速度不断变快。用户对标志的美观性需求不同,标志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全面关注受众的审美需求变化,及时创新标志的视觉形式,使之更加适合新时期的时代需求。

三、新媒体时代下标志设计形式创新

1.光影标志的设计光影标志设计是新媒体时代的代表性产物。传统的平面设计是在静态的基础上对平面印刷媒介进行视觉的体现,而光影标志是在平面印刷的基础上完成图形图像的光影变化,它的形式是一种以光影视觉为基础的视觉符号。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并由新媒体向主流媒体靠近。许多大型企业逐渐注重自身的宣传和软实力的发展。企业的形象宣传需要借助互联网得以实现,而标志设计就成为对外宣传的招牌,也成为提高企业识别度的重要的传播载体。由于光影标志设计的可塑性极强,再加上手机、电脑等传播媒介的发展,标志设计的形式已经由传统的平面媒体、实物分析向着网络媒体发展,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标志设计。2.立体化与动态化趋势在传统的标志设计中,设计人员只是将文字、图形、色彩等要素在平面内进行组合,这只是在二维空间中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制图的先进功能被开发出来,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标志设计完成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跨越,立体化设计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下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设计者打破了传统标志设计在空间上的稳定性和统一性,逐渐向动态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新媒体时代标志设计对传统设计原则的重要突破。新媒体的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理念与动画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形式,并且可以是多维形态的图形图像。动态标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设计形式,它使图形在不断变化中获得最终的效果,满足用户的视觉体验。这种标志的表现形式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具有可行性。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以往的信息传播环境,企业标志的设计必须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品牌形象的建设。文章从新媒体时代标志设计形式更新的必然性、形式的创新及发展趋势方面论述了新媒体时代的标志设计,希望能给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余福召.浅析标志设计的动态化传播趋势.大众文艺,2016(15).

[2]周昱,张嘉.新媒体“碎片化”特征对品牌传播影响研究.商场现代化,2013(28).

第5篇

关键词:标志设计;立体标志;动态标志

一、新媒体和概念和特征

对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从广义上来讲,所谓新媒体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例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互联网、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相比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的特征主要由以下几点。首先,新媒体的传播效率高、成本低。新媒体采用点对点的传播模式,信息能够更加有效地传播给目标消费群体,同时也更加适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其次,新媒体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时间和方式更加灵活。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信息,还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能够根据喜好和需要来选择和定制接收信息的类别和媒体;最后,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它能够在传播过程中,让观者与信息传播媒介之间产生互动,人们在接受信息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可以收发消息或对被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讨论和评价,新媒体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

二、新媒体对标志设计的影响

标志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在文字还没有诞生之前,祖先通过图画、形象而直接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内外艺术文化的交流,为标志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新观念、新方法。尤其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信息、高科技设备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不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传统单一、扁平化、简约的标志设计风格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而是更加追求新颖和个性化。

人们评判标志的思维模式也在逐渐改变,传统标志设计更加重视受众是否能够对标志产生深刻的记忆,因此在标志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标志的识别度及其视觉效果,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效果,许多传统品牌标志在设计表现上具有很强的长久性和固定化。

传统经典的标志设计大多采用平面化的表现形式,造型简洁、深入人心。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大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更加新颖的视觉体验,传统标志表现形式已不能够满足人们当今的心理和诉求。市场激烈的竞争更加促使企业等相关机构重视品牌文化的塑造,并不断创新。

三、标志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新媒体时代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革新,为标志艺术效果的展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有效地推动当代标志设计实现创新,以最佳的形态适应时代需求,促使标志的表现形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如图3-1为三亚国际旅游形象标志,标志创意来源于“凤舞天涯”之理念,其造型简洁、大方、富于东方文化特色,标志视觉传达直观、便于记忆。采用拼音字母“Sanya”的首个字母“S”与“凤”的造型进行创意,以此来突出三亚的“凤凰”文化。标识造型右侧以“天涯”汉字为原型采用古印章形式表现,将“天涯”和“南天一柱”两个具有典型的地域代表性景观结合在一起,并结合标识下方通过运用流畅笔触造型所营造出的滨海、沙滩、海湾的美丽景象,来共同突显出三亚的地域特征,并与首个字母“凤”的造型有机相连,以此来传达出“凤舞天涯”的设计理念。在标志的色彩表现上采用渐变色,色彩绚丽夺目、冲击力强,让人不禁联想到阳光、沙滩、海浪、椰树等热带海滨度假城市所独有的自然风光。

(一)由静态到动态发展

在FLASH和动画等新兴载体的影响下,传统的标志设计二维静态的表现方法在当今时展的大背景下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现实需求。标志开始逐渐借助动态载体进行展现,由单纯的视觉感知逐渐转变为视听觉和互动性感知。动态标志融合了图形符号和动画的双重语言,在新媒体语境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动态图形,能够促使企业更好的展现其品牌形象的魅力(如图3-2)。

动态标志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表达更多的企业形象内涵,让标志更为生动,更富感染力。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基于变化的二维图形标志,这种标志设计是将不同的静态标志通过编排在不同时间段下展示,向外界展示的是静态设计的表象,但其本质就是动态设计。二是动画类标志,通过运用各种软件将标志制作成动态效果,并借助LED显示屏、电视、电脑等媒体将标志创意设计的过程全面展示或将标志同一创意下的多种姿态进行展示,以更加醒目的色彩、富有动感的形态愈发吸引消费者,达到宣传的目的(如图3-3)。随着视频、网页、多媒体及个人数字媒体终端使用的日益普遍,为动态标志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今后必将形成一种新趋势。

(二)由平面向立体发展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现代标志设计已经不能局限在传统的二维设计空间,而是发展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突破了传统平面设计的局限,设计师们不断尝试将多维角度的设计表现手法如透视变化、光影变化、三维立体、明暗对比等运用到标志设计中,使其所展现的效果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依据透视原理,借助投影和阴影所产生的效果,标志可以发生多种变化,如色彩变化、明暗变化、冷暖变化和深浅变化等,因此形成远近层次关系,使目标受众能够在二维平面空间中感受到三维空间效果,具有强烈的进深感和立体感;透视型的手法常被多运用在科技类标志设计中以体现速度感和敏捷性;利用电脑技术手段所制作的三S立体效果标志具有前卫、科技等特征,从光线到材质的选择都已成为丰富标志的重要手段,具有强烈的空间立体感与鲜明的识别度,更具有时代感。

四、结论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标志;多维在传统设计遭遇数字媒体时代新境遇后,设计和设计师都在这技艺思潮与媒体技术中不断革新。标志设计作为视觉设计界的传统设计项目,有着独特的视觉魅力和浓缩象征信息传达的功能,更是在这个时代浪潮中弄潮儿。每年之中,设计师不断拓展更新其内在的设计含义和多维的形象推广。各大设计网站一年一推标志形象设计的新潮流和新趋势,以供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把握标志设计及推广的时代命脉。这也使得标志的设计表现在构成维度、造型形态、色彩质感上更加富有表现力,呈现出新的视觉设计语言。本文从平面设计师的角度,来探究标志形象在数字媒体境遇下的多维设计与推广的几种形式表现。

1数字媒体时代新型标志设计解析

在保留传统标志形象传达的各项功能基础上,人们在感官上对标志的要求愈来愈多样化。设计之中最热兴的多媒体、新媒体行业给人们的感官生活提升了无限品质,整个世界都在动,整个人的神经感官思维也都在随之跳跃,3d、4d甚至5d超越各维度的电影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受,人性本之互动能量的加入要求现代设计应该动起来。这也意味着以传统静态图形来传达的标志设计应该接受新时代、新技术、新意识的挑战。那么,标志设计除了“新”之外,最为关键的就在于需要“多维度”的视觉形态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视、听、触觉感官享受。这是数字媒体境遇下的标志形象多维设计推广的市场走向之趋,传达企业文化之需,是未来企业形象设计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设计机构未来提供的设计服务重点。

2数字媒体时代标志的设计构造

2.1数字媒体时代标志设计的功能定位

标志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精神象征载体和物质功利载体。一个优秀的标志代表着一个见解、一个战略性定位、一套明确的价值观、一个独特的声音。标志是由意义去创造图形,用图形去传达意义。赋予标志以引人注目的魅力,受人欢迎的品质,意义得到人们的肯定与认同,标志的功能得以发挥。这既是标志的功能意义,同时也是标志设计理念构造的出发点。数字媒体时代的标志设计的意义和功能性有着更多的变化,因而在设计功能定位上也有着与以往标志设计功能有着进阶的拓展。

(1)受众的视觉特点与动态识别功能。标志设计必须具有能够与其他产品相区别的视觉特征,因为建立标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印象。为了吸引人们的视线,标志的设计总蕴含了美好的愿望、生动的形象以区别于其他产品。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的视觉感官趋于“多重复杂化”,对于平面二维静态的标志早已经无限重复阅读,加之市场设计之风不正,各类型标志之间相似性增多,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一个标志所蕴含的信息直截了当的令受众产生瞬间记忆与即刻好感。动态标志的信息识别功能传达比静态标志更容易侵入人的视觉感官。这就意味着,形体统一、形式多变、空间层次、色彩绚丽、多维演变的标志能够在短时间内,冲破复杂繁多的图形信息,实现标志信息快捷传达,吸引受众的目光,达到标志识别功能的快速记忆。

(2)语义丰富媒体与多样传播功能。标志的传播功能主要集中在形象信息的传达和理解上,它更多地指向标志形象信息传播的性质和传播环节的认知。通过媒介的传播,标志形象信息才能被人们所接收。不同媒介的特质决定了感知标志形象信息的方式和形象信息传播的策略,它直接影响着形象信息是否能有效到达目标消费人群。时代的更新也伴随着新词汇新语义的多彩丰富。在数字媒体时代,图形图像与语义词汇、发音发声相结合,超越了单纯符号化的信息媒体传播方式,让受众在阅图、听声、触碰、再识别符号等多重媒介信息传播下,完成对标志的多维感官信息接收,这样既传达了新的语义语汇信息,也表现了新的信息视觉形式。

2.2数字媒体时代标志设计元素的形式转变

(1)点和线的律动趋势与方向感。点、线是组成标志图形的最基础元素,在数字媒体时代仍然如此,只是在表达与表现上,设计形式有了相对的变化。点、线在人的视觉感官中都可以是有性格和情调的。大小不同的点依循一定的结构关系,可以使标志图形结构呈现流动感,而且会产生前后空间的视觉距离知

觉,可以产生扩张与推进的运动感。当然,在点的设计形式上都加入了能够满足现代人视觉集中感官的光感因素,使在点的形态标志超越了以往的2.5维设计,跨越进了三维度大关。

线在视觉艺术里是有长度、宽度比例的,线具有方向、形状、质地、面积、空间及结构的特性,这些都是在数字媒体时代标志设计中,使线变得具有迅捷、敏感、虚实、空间的基础特点。线本身是没有三维空间效果的,但是,通过线的组合,线的形态关系向我们传达了光影明暗、虚实强弱、疏密宽窄、前后递进、穿插前行等空间的视觉效果。点、线的这些通过软件技法表现出的新呈设计形式都是为标志的多维推广演化的动态呈现做了形式转变。

(2)面与空间的光影与深度。面形既有长度和宽度,又有深度,甚至还会有不同光影的体积空间效果,面与空间结合的三维、甚至超越三维的标志形象设计这正是数字媒体时代标志形象多维设计的重点。以往的标志设计对面的形态使用单独仅限于二维画面的组织,通过面的几何、有机形态来表现类似刚毅、冷峻、严谨、简洁、稳重、安定等等视觉特征和形式意味。而在空间的表达上也只是采用诸如以不同的透视变化而形成的空间感、因不同的方向变化而形成的空间感等设计技术。数字媒体时代标志形象多维设计中对面的使用结合了光影、空间的视觉效果与视觉意向。软件技能的提升,更加方便了这样的设计。此类设计主要表现在因不同光影、幻影变化而形成的空间感。光影的虚幻在原来的标志设计中使用并不多,现在加入了光影虚幻元素,甚至给人增添了标志的时间维度上的视觉印象。当然,还有因不同的虚实变化而形成的空间感,因不同的放射、渐变变化而形成空间感,这些都是标志多维形象设计的新出形式。 3标志形象多维设计与表现

3.1三维立体造型的标志

三维立体造型的标志是不同于二维形态的标志以及二维维度上创造的假立体三维标志。三维立体标志是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的,是以一种立体物质形态出现的标志。它可以应用于商品的外形上,也可以应用于商品的外包装、容器或其他地方。三维立体标志一般的形态表现形式具有以下三种面貌要素:(1)透视体面。三维立体标志形体在画面上的表现,首先要有空间透视感,这通过线的粗细、面的纵深转折变化,构建标志立体化的基本形体层面。无论是方体还是圆体,都会表现出穿越画面的速度感和纵深感。(2)材质纹理。就如用3d软件建模般,材质和纹理的添加,会使三维立体标志具备生命力,会使标志具备触感、动感,来实现三维标志满足人们多种感官欣赏设计的需求。(3)光影渐变。三维立体标志处于三维空间中,那么必然就会产生明暗调子:黑白灰的明度渐变。通过明暗的自然对比、阴影的虚幻表现,使三维标志形体增加视觉冲击力,更加真实。当然,三维立体标志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必然会通过纸张、印刷透叠、凹凸印、材质组合等形式,表现全面,使一个三维立体标志具备视觉、触觉等功能,给人的感官带来全新体验。而现实市场中,品牌企业们也纷纷迎合时代科技的发展趋势,更新自己品牌核心价值,不断推出更具冲击力、更加符合人们视觉感官的新标志形式。如众所周知的苹果标志,最具更新换代的是其半透明、泛着金属光泽的银色三维立体标志,体现了公司精湛的科技。而后为了配合iphone创新触摸屏技术,推出玻璃质感的立体标志,带来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设计。而在2013年3月推出的标志,保留了基本的立体形态上,加入了彩色的晕染渐变,使标志更具质感和艺术气息,当然这是苹果新产品选用了更为惊艳的高分辨率视网膜屏的催动。

3.2多维效果延伸的标志

标志在从平面到三维立体标志转化后,再一个层面的进阶表现就是为满足市场需求,使标志形态进行视觉动态演绎,使标志形象在现实使用中更加多样化、丰富化。标志多维效果的延伸主要表现在gif标志图形多重设计和标志形象宣传视频演绎,而这两者又存在前后进阶关系。

(1)gif标志图形多重设计。传统的标志设计除了标志的主图形设计之外,一般辅以两到三组辅助图形予以配合实际应用,企业形象设计系统中也是如此。而近年来的标志设计中,随着传播媒体、人的感官需求及市场应用的多样化,标志设计开拓应用了逐帧动画的形式,也就是gif的文件形式来诠释标志的变化。这种形式设计主要是基于标志主体图形形态明确不变或保持识别性的前提下,进而进行构成

素、材质肌理、色彩琉璃等形式的变化来展现标志的多重视觉美感,进而推广企业文化。此类标志在网络媒体、移动媒介、掌上媒介中极好使用。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由创意大师 peter saville为lacoste(鳄鱼)品牌的成立80周年庆设计的gif标志多重表现。该设计利用涂鸦的元素,以点和线的交错进行设计,设计了多个不同形式的标志图形。其中,有的更动细节、有的改变风格、有的全然抽象,重新诠释了经典的鳄鱼标识。颠覆的同时,保留经典的神韵和特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lacoste(鳄鱼)品牌。

(2)标志形象宣传视频演绎。gif标志图形多重设计拓展了标志多维媒体的传播展示方式。以各式标志图形为基础,展现的是一种视觉的感官欣赏。而标志形象宣传视频的演绎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二维设计软件与影视媒体制作软件(after effec、digtal fuion、3d等)多维动态传播的结合,将文字、图形、声音、色彩、影像、动画、声效等融为一体,通过虚拟世界交互式地形成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嗅觉的设计图像,更加完整地诠释了以标志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其主要设计要素有图形、文字、声音、运动等,形式多元,信息量充足,通过时间、空间、声音多方位地讲二维标志不能完全诠释表达的设计理念和企业文化进一步地表现出来,这是数字媒体境遇下标志多维形象传播的最完整形式,是视、听、触等感官的集合体现。其一般的画面展现程序是:标志图形、标志图形来源的呈现、标志图形与色彩所代表的含义、图形扩展与延伸、宣传口号、回到标志图形,如2012年欧洲杯的官方标志形象宣传片,以插图形式的标志出发,以传统特色花纹组成的足球标志图形的为主导线,依次展现出“统一”“竞争”“热情”主旨,再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竞赛的场馆图形,渐变式添加色彩,最后展现出本届比赛的“共同创造历史”的口号。从片头完整的标志图形开始串联整个动态展示的是标志图形中的特色花纹的不断生长,让观者随着花卉的蔓延伸展来领略整个标志所蕴含的文化与意义。参考文献:

[1] 金国勇.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实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517.

[2] 范鲁斌.商标设计与品牌崛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中心,2007:81.

第7篇

关键词:标志设计;多维立体化;立体范式;设计手法

在现代设计中,标志设计更加注重对理念及主题的视觉表达,并成为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典型。在传统平面设计中,标志设计多以二维平面为主,视觉传达为静态风格;而随着标志设计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多维立体化为主的设计思路,将标志所传达的时空感进行了全面诠释,更符号现代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习惯。

一、立体化设计研究综述

王受之在《世界平面设计史》一书中指出:“平面设计是基于二维空间、非影视设计的创造活动,如对书籍、包装、广告、标志、企业形象等载体的设计,都是平面设计的范畴”。李砚祖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提出:“平面设计是基于视觉媒介为载体,并通过印刷等方式面向大众传播特定的情感与信息的造型性活动”。对于立体化设计思维的引入,主要从平面设计的立体化上实现二维到三维甚至多维空间的延伸,并通过特定的具体的设计来传播某种意识、观念及情感。针对标志立体化设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如谢卉在《平面非平面――论平面视觉要素的多维化表述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中,重点对平面视觉要素的多维化进行研究;邢益波在《平面设计向空间环境的延伸与拓展的研究―基于空间载体的新视觉设计》中对平面设计要素与形式规律进行空间上的应用;张国龙在《当代・艺术・材料・空间――当代艺术研究书系》中从艺术发展视角来阐述立体化设计中对材料、技术的具体应用,如装置技术等;李响、黄俊敏在《标志设计中的三维造型语言》中,重点对三维造型中材质与光泽表现进行探讨,并就三维造型语言与真实的三维空间进行对比。高亦成在《标志设计中立体化效果的分析》中,对立体化效果的定义及表现上指出:“从设计方法上来看,对于立体化标志设计,通常应用透视学原理,利用光影、造型、色彩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远近层次”。总的来看,对于标志设计中的立体化应用,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从五方面着手:一是透视型,通过对标志设计中的各组成要素的形状、长短、弯曲、重叠等透视变化,使其产生立体化的表现形态;二是光影型,光线是物体立体感呈现的重要元素,借助于设计中对光线的运用,使物体的轮廓发生明暗变化,并依此来凸显凹凸感;三是色彩型,色彩的有序变化是产生立体效果的重要方式,如在同一水平面,对于字面“W”,从左到右依此采用高纯度高明度的橙色,另一面采用明度低的红色,从而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立体效果,也就是说利用色彩的组合变化来达成立体效果;四是矛盾型,基于受众视觉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从显示中的矛盾性和冲突中,阿狸体现标志的与众不同,从而增强了标志的想象空间和吸引力;五是绘画型,借助于平面绘画方法,通过对实物图片进行绘画来体现标志的立体感,从而营造更高层次的视觉审美效果。

二、标志设计中对立体化的范式研究

标志设计的立体化范式,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方面是对设计要素的立体化研究,从构成设计的要素来看,点、线、面是构成视觉形态的基本要素,对于点的应用,其简洁性与不同的视觉表现,以及与不同材料的结合,都可以创造丰富的立体视觉效果;对于线也是对形态的延伸,其所具有的方向性和延续性,能够从粗细、虚实变化上营造流动感和透视感;对于面的构成,也是标志设计中需要强调的关键,其厚重、充实与稳定的视觉效果,能够从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上发挥元素的分解与重构,从而提炼出新的视觉形态。图形属于平面设计中的常用要素,而在立体化视觉设计中,利用图形语言能够从空间上表现视觉感染力,增强标志设计的创意型。另一方面是对观念的立体化,从设计实践来看,观念多与主观认知与理解相关,对于标志立体化设计,也是设计观念与情感的融合过程,尤其是利用三维空间语言和形态语境来营造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体验,从而彰显标志设计的人文关怀。

三、立体化标志设计的应用研究

立体化设计是对空间的全面延伸,其在应用中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对三维造型的应用,标志设计在进入三维领域后,一方面从技术上来表达企业理念与市场需求,从而体现立体化造型。如借助于线条和平面的组合,从空间的纵深感上,来发挥线条与平面的优势,从而营造成视觉错视的空间感;另一方面从图形元素的应用上,加大对标志与其形式的延伸,特别是从三维图形上来塑造视觉冲击力,将三维空间中的透视性也融入到立体化构图中。从设计实践上,在继X、Y轴后,又拓展了Z轴,从而为立体化设计注入了无穷的空间魅力。如利用物体表面的光泽与阴影来增强标志的动态性,尽管其与真正的三维设计还有差别,但其表现方式已经十分灵活;另外,对于标志设计风格的营造上,对矢量图形及色彩元素的融入,可以从光学与视觉纵深感上强化标志的艺术魅力,最大化的突出标志所承载的深刻内涵与丰富的动态效果。二是对材质及光泽的应用,从立体化标志设计中,对于不同材料与质感上,也是增强三维视觉效果的常见手段。如通过对透明度、阴影、反光等要素的组织,能够从三维层次上进一步强化材质的特性。

四、结语

标志设计的“立体化”是现代标志设计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科技在标志设计中的有效应用。从标志设计的立体化发展中,将视觉冲击力与标志所蕴藏的理念与艺术内涵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标志立体化设计风格的不断形成。总的来看,对于标志设计来说,作为综合性的视觉艺术,更需要从立体化视阈内来塑造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谢卉.平面非平面――论平面视觉要素的多维化表述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0)

第8篇

一、VI设计中的视觉形式美

VI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种,隶属于视觉艺术,因此,视觉艺术的构成法则和规律也多适用于VI设计。视觉艺术的重要本质是视觉形式的创造,视觉形式的创造决定着VI设计的生命,并常以“标志”的形态突出地表现出来。

“标志”(Symbol)作为传播信息的符号,是VI系统的核心和基础部分。它可以集众多信息于一身,在瞬间传达出所代表的意义和所承载的理念。从类别上看,标志可分为商标、纪念章、会徽、校徽、个人标志等多种;从形式美的构成法则上看,标志是在空间中将重复、对比、调和、对称、均衡、渐变等多种构成手法借由力的关系组织起来并形成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的视觉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美特征。

以“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为例,由香港著名设计家靳埭强先生设计、1986年开始使用的现有的中国银行标志,从创意构思,到构成形式都显示出独特的形式美特征。在创意构思上,靳埭强先生受到编结红绳的古钱启发,将标志设计的母题定位在中国古代钱币上。其中钱孔与红绳巧妙地构成一个“中”字,由此寓意中国。古钱币则代表银行业,中线象征联系,外圆则象征全球发展,整体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

从设计元素的构成形式和组织方式上看,我们首先可以看到,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方”构成了力的对比关系,而且这种对比是在调和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比是互为相反的两种因素设置在一起所产生的现象,如运动-静止,刚硕-柔软,高-矮,强-弱等。而调和是将两种或多种矛盾因素趋向于一致的手法。调和可以使各种差异因素寓于统一之中,产生和而不同的张力和节奏感。中国银行标志中“圆”与“方”本身的对比关系被方形外部的弧形削弱、融合,它的构成角度恰好使原本两种冲突的力达成和谐一致的走向。此外,标志的对比因素还体现在面与线的关系上。在整体上,中国银行的标志由于线条均匀,走势平稳,空白均衡,因此呈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面”。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这个“面”是由均匀的“线”围绕、运动而成。正是这种“线”与“面”的对比关系,增加了画面的跳跃感,时而动、时而静,打破了标志的对称所带来的绝对的平衡和稳定,在动静之间构成了节奏和韵律的美。

从色彩上看,中国银行标志采用中国传统的吉祥色红色作为基本色调。色彩是视觉形式的物质媒介,它与其他形式一样,是艺术家表达情感、与自然界沟通的有效手段。色彩被喻为感情的语言,眼睛的“诱饵”。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表明,色彩不仅能引起人们大小、轻重、冷暖、膨胀、收缩、远近等心理物理感觉,同时能够唤起人们不同的情感联想。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各种颜色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涵义。如红色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就“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也就是说,红色本身在想象中被赋予了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1]在象征的意义上,红色代表吉祥、幸福,象征活力、愉快和庄重。中国银行采用红色作为标准色,一方面表达了中国传统的祈福平安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则表达了锐意进取、顽强稳健的创业精神。简洁淳朴的红色标志与郭沫若先生所题写的“中国银行”四个黑色书法体相结合,相得益彰,使标志整体上散发出强烈的民族性和现代感。

二、VI设计中的审美特征

与其他平面设计相比,VI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审美特征:

1、真与美的结合

在哲学上,“真”即真理,表现为认识与客观事实的符合。企业的“真”首先表现为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进而大胆探求并坚持真理。[2]而企业VI识别系统的“真”则表现为通过企业的视觉传达部分,将企业的理念、经营方针、宗旨等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本质上是借美的形象来传达真的概念。就如靳埭强先生所指出的,“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中国银行的VI正是具备了好的设计的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原创,也就是不抄袭、不模仿;第二,识别,即有个性,不雷同;第三,份属,即合身份、创文化。

而VI的美则表现在,当用统一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企业的目标、宗旨和企业哲学时,人所产生的一种审美心理感受。其本质是人由于发现或进达于事物本质时而获得的一种美感体验。根据企业识别专家沃利•奥斯的看法,企业在运营中必须规划以下几件事:(a)我们是谁?(b)我们做什么?(c)我们如何做?(d)我们要朝哪里发展?这被称为(a)“企业个性”和“核心能力”;(b)产品和服务的市场;(c)“公司过程”;(d)“宗旨”和“远景”。在某一市场的社会环境下,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核心定位。[3]沃利•奥斯同时指出,如何从美学角度来表述公司的核心定位,是当今企业的重要课题。他从管理学层面称此为企业的“美学管理”。

VI视觉识别正是美学管理的重要表达手段。在这里,真与美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美学的创始人哈奇生(F.Hutcheson)曾对“美中寓真”这一辨证关系的审美特征给予充分的描述和歌颂,他说:“能够让我们在其中见到这样一种迷人的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并由此在我们心目中产生非常巨大的愉悦。”[4]

同时,VI设计中的真与美结合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成功的VI设计是集技术学、人体工程学、行为学、美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将VI设计放置在契合于“人性化”的尺度下进行的。好的VI设计应是真与美相结合的“人性化”的设计。它不仅体现出设计形式的美,同时更要符合和尊重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马克思认为,人性化的生产就是依照客观规律而进行的审美的生产,是人的精神价值的自我实现。同理,人性化的设计也是依照客观规律而进行的审美的设计,它表现为严格的科学美和规范美。一套完整成熟的VI系统,是设计师本着严谨和科学的态度构思设计的结果,这在早期CI(VI)设计中已为设计家所认同。20世纪30年代,美国设计家莱斯特•比尔推出了“企业形象系统手册(thecorporateidentitymanual)”(简称CI手册),其中规定了各种设计元素的使用规范,同时也列举了必须避免的错误使用方法,以免设计元素的滥用和误用。CI手册的使用,保证了CI实施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因此,VI的设计的本质应是真与美的有机结合,任何一个方面的阙失都会使设计丧失价值。

2、系统性与动态性的结合

VI识别设计是由功能各异的多元子系统所构成的多元复合系统,是系统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审美整体。按照系统学理论,一切事物都以系统方式存在,因而都可以用系统观点来考察,并用系统方法来描述。现实世界不存在没有任何内在相关性的事物群体。而在哲学上,系统性是指由若干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功能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与其他设计相比,VI设计之所以给人的印象更强烈、视觉效果更丰富,原因在于它所构成的是一个系统的视觉整体。在VI中,一切应用要素都以基础要素为核心向外扩展,具有连贯性和“家族相似性”的特点。从视觉心理学上讲,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状。[5]因为形状和色彩表现的越整体,它越具有简单性,也越易于为人的眼睛所把握。而“一个构图单位的形状愈是连贯,它就愈易于从它所处的背景中独立出来。”[6]皮亚杰对整体性和连贯性也有着深刻的分析,他说:“所谓整体性,是指内在的连贯性。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结构的组成部分受一整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部分的性质。这些规律在结构之内赋予各组成部分的属性要比这些组成部分在结构之外单独获得的属性大的多。因此,结构不同于一个集合体,结构的各组成部分不会以它们在结构中存在的同样形式真正独立地存在于结构之外。”[7]

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VI设计的系统性必须和动态性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审美效用。所谓动态性,就是在VI系统设计中,不再强调某一单个元素的中心效应,VI所有的构成要素都可以成为中心,也就是说,VI设计可以围绕任何一个视觉元素动态地进行,而不单纯仅仅依靠标志的中心强势地位。传统的VI设计中,标志在应用中占有绝对的强势地位和话语霸权,这虽然满足了VI识别向外扩展的系统性、规范性需要,但是相对死板、教条、僵化。因此在VI的设计实施中,必须将系统性和动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VI的实施过程,就是整合视觉资源,形成协调的视觉印象从而作用于目标受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视觉符号的规范性是VI设计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视觉符号的规范性有助于形成设计体的整体视觉印象,但整体视觉印象的形成并不依赖于视觉符号的规范性。这就为VI系统的动态化提供了理论依据。[8]在系统性、规范性的VI设计中,提倡动态的交互式设计,也就是在保持形成整体视觉印象的前提下,加强各要素的相互配合、作用,重视各要素相对独立的视觉效应。标志不占有绝对的优先地位,各要素可根据具体需要取代标志发挥主导效应。系统中的动态设计强化了VI创新变化的能力,是对视觉资源的一种整合和再利用。视觉的中心可能是其它辅助元素或是一个概念、一个造型、一个氛围或一种特殊效果,以此发挥系统性VI识别设计中的动态审美功用。3、言说性和非言说性的结合

VI视觉识别设计的另一审美特征是把“由言指号”和“非言指号”结合起来,也就是说,VI设计不仅诉求于公众的“言传知识”,同时又诉求于他们的“意会知识”,将“可说”和“不可说”的知识结合起来,因此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感染力。意会知识(tacitknowledge)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Polanyi)所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知识分为两类,通常说成知识的东西通过书面语言,图表和数学等方式得来,这只是一种知识;而非系统阐述的知识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波兰尼称第一种为言传知识,第二种为意会知识。他说“我们总是意会地知道,我们在意知我们的言传知识是正确的。”[9]意会知识也称为隐知识,它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内在本质,它所倚重的是一种隐形的理性。”[10]。意会知识表现出如下特点,即个体性、非逻辑性、审美性、创造性和模糊性,它与言传知识的互动与统一构成了人类认知的内在动力机制。

意会知识概念的提出,从认识论上揭示了人的意识潜能的发生和作用规律。意会知识是整体性的领悟,它是将对象作为一种美的直观而把握的。从意会知识的角度,我们可以对公众的心理和认知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事实上,公众对企业的观感是理性认知和感性印象的统一,而后者主要是审美体验,是一种充满感彩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其个人意会性认知的具体实现。因为按照波兰尼的说法,“心灵的纯意会作用是一种领会(悟)的过程。”[11]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企业在顾客心目中造成的美丑、好恶、优劣等情感冲击,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公众对企业的审美活动是非

逻辑的,不可言传的活动,它的直觉性、领悟性。体验性、情绪性,都是意会知识所特有的。因此,美国的贝恩特•施密特和亚里克斯•西蒙森在其著作《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中指出,“今天,具有竞争优势的组织给顾客提供一种体验——‘销售牛排的体验’。任何好的牛排餐厅都知道除了提供一份好的牛排外,还为顾客提供一种全面的感官体验。例如:做工精细、手感极佳的牛排餐刀、深色木料装潢的房间、暗淡的灯光等。”[12]在消费者心中,所有这些加上“煎牛排所发出的咝咝声”,带来了一种值得向往的美感享受,满足了他们的内心精神层面的需求。正是这种意会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顾客选择哪一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因此,企业的VI设计是在言说性和非言说性两个层面进行的。它既说理,又动情,入情入理,情理交融,已经成为企业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速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能够瞬间传达某种意义。企业的VI设计所塑造的美学形象作为这样的符号体系,“展示着明确而清楚的视觉力结构,并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结构,使受众得到较强的商品和事物独特性的信息与感受。”[13]它们是企业“产品的风格和它的审美倾向在一定文化背景下,通过工业生产,在产品上留下的时代信息和企业特征”[14]在市场中,消费者有时对企业的宗旨、价值观的内涵无法直接了解,但通过企业的美学符号体系,企业内在的理念就可以潜移默化地以自身体验的方式为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同。正是这种理性与感性、言说性和非言说性的辨证统一,构成了VI识别中的美感交融性,为企业的美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

三、小结

VI企业识别设计以其本身的视觉形式美以及真与美、系统性和动态性、言说性和非言说性的有机结合的审美特征,最终杂糅形成一种综合表现力。这种表现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经营和服务等单个要素的实体性特征,成为“空间中非功能性的、提供体验的各方面的因素。”[15]同时这种表现力升华成一种精神表征,促使公众形成对企业的总体感受,继而引发公众产生对企业、产品以及品牌的心理趋向力和认同感。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VI识别不仅体现出企业独特的美学风格,帮助消费者建立品牌意识,构成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依据,而且造成了特殊的符码化消费,消费者“消费”符码,是从符码获得一种价值或以此体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从而获取交往效益;或以此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2]曹晖、修文举:《企业形象策划战略的内涵与现代意义》,《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第84页。

[3](美)贝恩特•施密特等:《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6页。

[4]F•Hutcheson:AnInquiryConcerningBeauty.EditedbyPeterKivy.TheHague:martinusNijhoff,1973.p48.

[5](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0页。

[6](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页。

[7](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

[8]彭纲:《VI设计新趋向》,《装饰》,2004年第12期,第80页。

[9](英)波兰尼:《波兰尼讲演集》,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6页。

[10]黄瑞雄:《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第32页。

[11]刘仲林:《波兰尼及个体知识》,载入《现代外国哲学》第5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7页。

[12](美)贝恩特•施密特等:《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13]赵海、张清容:《CI与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页。

第9篇

[关键词]数字信息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 商业品牌 信息化 人性化

一、数字信息时代的背景分析

我们知道,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字数字化的难题已经被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突破,甚至更复杂的声音世界也被其技术所掌控。在过去泾渭分明的表现和记量人类精神及物质世界的数字、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传播方式,现在也都可以互为一体,相互转换了。因为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和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之间点对点的信息传播使得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报刊和电影等正在逐步缩小其传播范围;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更使得传播者与受众的相互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当我们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新兴媒体的产生,新的技术运用也给品牌传播或者商业营销提供了新的空间。

1.1 信息数字技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出现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新技术的应用、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是造成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拓展的必然因素。比如:现代的CI涉及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因此CI不再是大型或者传统行业的特权,例如,城市形象设计、栏目包装、影视行业等等。比如说近几年央视和各省市电视台均乐忠于通过整体策划和栏目包装打造特色形象,从而有效提高了电视台的收视率。最好的例子就是:湖南卫视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不断打造着收视率的冠军,这除了与湖南卫视的绝妙而稳妥的策划有必然联系外,成功的形象包装也是其行业领先重要原因。

1.2 新技术的运用使得Cl体系发生了改变并进行了拓展

以往我们对Cl的认识是Ml(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但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码媒体的补充和行业运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仅限于平面媒体、纸质媒体。因而可能影响到我们原先CI体系的构成变化。那么,在原先的基础上Cl还应该添加AI(声音识别)和DCI(网络识别)。只是有些人认为Vl还应该包括Al+DCI,而有些人认为它们应当是另外的一个独立系统。但无论怎样划分,我们都可以看出在网络中企业形象必然会以网络特有的“音容笑貌”等融于一体的特有的形式传播。并不断的开拓二维之外的三维、四维、甚至N维的设计空间、传播空间。

换句话说,数码技术中独特的数字设计语言使视觉传达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并使设计语言发生了重构。比如说,动态标志的延展是我们在近几年国际知名企业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中都可以看到的新景象:几年前汉诺威世博会标志的诞生,在设计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有一种标志是可以跟随场合的改变而改变结构和色彩的波纹图形,在整体构架不变的情况下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他被称作“会呼吸的标志”。国际评审组织中众多著名设计师的评价是,在标志设计领域,这个外观看似生物结构的造型是运用技术手段创造变化的重要标志,它让我们感到惊讶、激动、进而赞叹。这一设计理念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欣赏标志.或者说,赋予了标志又一次全新的生命。与汉诺威标志相似的动态标志还有互联网上最强大的搜索引擎google的标志,标志能随着搜索页数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季节场合的变化而变化。设计师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可以拥有视听震撼的标志,这种富有表现力的标志生动而活泼,更具说服力:同时也更加有效地传递企业精神给大众。只要技术可以实现,我们会看到声音、气味、质感(触觉)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标志性的识别,运用到企业形象设计当中,从而使人的各种感官感受得到回归,而不仅仅只靠视觉来识别。

顺便提一下,还有像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像素风格的设计、电脑波普风格的设计(或叫后波普风格),这些风格也开始逐步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当中。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其媒介均基于计算机技术,并且呈现出很明显的符号化图形,具有新生代的视觉感受。

二、信息化和人性化趋向于互相融合,它使设计更符合人的需求

新技术、新媒介的介入较之传统的纸质媒体、广电媒体具有更强的互动范围和感染效能,它使CI设计及其品牌宣传推广活动可以凭借移动网络媒体出色的平台和优势。使信息传播拥有焕然一新的生命力,它强大的传达、联络、互动信息的能力使人们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传播更加的快速和有效。

然而技术不应该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理性而古板,相反日新月异的技术提供了更加舒适生活的可能性,更加人性化设计的条件。而这也正是科技人文关怀的体现。随着人们对现代生活的理解不断变化,需求层次的不断上升,人们认同品牌的趋向度也促使各个品牌的形象化生存以不同的方式在演绎。今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将倾向于更有亲和力,更贴近于自然。在设计中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应当尊重人的感受,回归人最基本的感官感受和体验,抛弃那些过于苛刻和严格的范畴的界定和要求,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设计原则在功能得到充分体现的情况下更多地融入人类的情感,这就是信息化和人性化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空间中最精彩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