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15 14:53:27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土门林场生态建设第一线工作,工作中,我始终能够克尽职守、任劳任怨,积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努力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并积极参与到各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尽一份林业工作者的微薄之力。现就我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认真完成生态建设任务

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历来受国家的重视,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对于林业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由此生态建设是林业工作的中心,我场深处生态脆弱带,环境极其恶劣,沙化严重,防沙治沙是我们林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几年来我们不断尝试各种防沙治沙的方法,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各种治沙方法来衡量,生物治沙是成本相对较低、效率最高,效益持久的一种治沙方法。在对几年的沙漠造林成活率的对比试验得知,苗木优劣对造林成活率起制约性作用。从1997年开始我参加白板滩、十道沟风沙治理项目建设,深入沙漠加入生态建设第一线的行列。我们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科学的指导生态建设工作,因此在造林前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地段,协调调运苗木、制定栽植规程、技术服务到现场,严把整地关、栽植关、压草关、管护关。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采取“一棵树,一把草”,“深栽曲埋”等旱作造林技术。在五道沟、十道沟累计共完成各类生态建设19680亩。其中三北防护林9600亩,治沙工程4900亩,试点工程5000亩,退耕还林180亩,通道绿化10公里,生态效益明显;工程治沙方面,技术指导完成了十道沟梁压麦草沙障310公顷。这几年在工作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提高,完成了各项生态建设工作。

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方面,为响应政府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加快经济林建设,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实现生态效益。繁育到大面积育苗,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苗木基地,年培育黄冠梨、枸杞、花棒、柠条、白杨、油松等苗木200万株,为当地的绿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

一、基本概况

**县柳河闹下总面积为714.66Km2,流经9个乡镇,共划分19条小流域,总人口6.28万人,农业人口6.12万人,农业劳动力2.4万个。该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属风沙区。气候特征为季风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春季风大且多。土壤质地多为沙性,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低。全区农业用地237.06Km2,占总面积的33.2%,人均耕地0.38hm2,土地利用率低,结构不尽合理,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1210元,人均粮食1099Kg/人,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群众生活贫困。该地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57.07Km2,占总面积的36%,风蚀水蚀兼有。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为141.97Km2,中度侵蚀为90.6Km2,强度侵蚀为24.5Km2。侵蚀模数平均为1280t/Km2·a。

二、生态建设成效

2.1加大治理力度,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建国以来,尤其80年代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展了治山治水、造林种草治理水土流失工作,取得了成果,积累了经验。至2002年底,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6.24Km2,其中完成基本农田28.6Km2,水土保持造林149.32Km2,经果林7.22Km2,种草6.8Km2,其它措施4.3Km2,完成塘坝10座,谷坊0.2万座。近几年来,柳河闹下通过生态县建设,林业第二次创业、国债治理等项目,加大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力度,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2.2工作经验。**县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特别是十年治理柳河,有以下几点经验:一是加强领导,层层建立责任制,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抓紧抓实。二是用科学治理方式,迅速形成防护体系,即坚持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本着流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措施,实行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各项治理效益相结合,做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受益一片。三是强化监督管护工作,巩固治理成果,以彻底根治边治破坏的现象。

2.3流域内样板工程的建成,拓宽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县被水利部命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其中在柳河闹下地区中几处工程为生态建设及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提供了典型和样板,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如平安乡的马家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千亩大扁杏园已初见成效,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满堂红乡蘑菇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沟内发展果树及稻田,为沟壑治理、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经验与示范。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

3.1明确经济转型的整体思路,突出重点,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抓住机遇,理清思路,加快建设步伐。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切入点,坚持农田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不动摇,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并根据立地条件和经济状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创建样板工程,积极退耕还林还草”的思路,深化和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3.2以林业“二次创业”为契机,治理上采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为改善生态环境,借林业“二次创业”的东风,该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植物措施为主,大力发展林业,到2006年末,造林150Km2,种草30Km2,共占治理面积的78.2%(综合治理面积为230Km2)。种草可以发展牧业,造林可提供大量的木材资源,还可以发展果树业等,这样既发展了经济,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线,以贯彻落实省“查无”办法为契机,遵循“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综合治理、教育疏导”的原则,坚持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并举,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并重,进一步加大对全县无证无照经营加工木材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专项行动,对全县存在的无证无照经营加工木材发现一批、化解一批、查处一批、引导一批、曝光一批,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宜居宜业美丽新”建设。

二、工作重点

各乡镇林业站要根据本地实际,确定重点地区,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严肃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加工木材行为,维护市场经济执行。在查处同时,要结合实际,着力于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三、阶段划分

(一)部署排查阶段(7月中旬至7月下旬)。各乡镇林业站要组织学习省“查无”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依据本方案和各自职能,确定整治的重点地区及重点对象,确保专项行动按时展开,针对无照经营者分布、数量等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和填写《无证经营加工木材企业调查表》,制定整治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行动。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木材经营加工市场主体准入、证照管理法律法规,公布无证无照经营加工木材举报电话,发动群众抵制、举报无证无照经营违法行为,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同时,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通报有关部门,取得重视、支持和配合。

(二)集中整治阶段(8月上旬至9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各乡镇林业站要积极配合林业执法大队,全力开展整治工作。

1、对无证无照经营加工木材的单位和个人(无论木材来源是否合法),一经查实,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止经营加工活动并依法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作出相应处罚,同时告知安全生产责任。

2、获批木材经营加工批准书但未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在告知安全生产责任的同时,通过省查处无证无照抄告平台交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

3、获批木材经营加工批准书且有工商营业执照但木材来源不合法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和个人。一经查获,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法依程序给与查处,并作为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年审不合格的重要依据。

4、获批木材经营加工批准书且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并从事海上渔排或松树枯死木等经营加工的,应当按照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特别规定开展经营加工,否则,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查处、整治。

各乡镇林业站除本部门的专项行动外,涉及多个部门的,应实行当地政府统一领导的专项行动或部门间的联合行动,并将情况进行通报。

(三)总结提高阶段:(10月上旬)。各乡镇根据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认真填写有关报表,并进一步梳理整改,对专项行动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巩固成果,总结经验。同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和完善林业执法“一会四查”等保护森林资源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林业行政执法目标管理责任制。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各乡镇林业站要根据我局的统一部署和本实施方案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重点对象。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信息的收集、研究、分析及时反映查处工作进展动态、任务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做法。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乡镇林业站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林业专项执法宣传活动,打造声势,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教育群众。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在查处工作中的作用,构建预防、举报、查处、登记、规范为一体的联动监管平台。

(三)加强舆论宣传。在专项行动中,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介以及采取培训、指导等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曝光典型案例,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实现行政执法行动与社会综合治理相结合。落实举报制度,公布本部门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申诉举报,对于群众反映的案件线索,要高度重视,及时查处,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各县区广泛动员部署,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年全面启动以来。组建专门班子,层层组织培训,依法规范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月日,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场会议在市成功召开,省政府刘满仓副省长、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负责同志对我市的林改工作给予了充沛的肯定。刚才,市林业局周克勤局长传达了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精神,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务必准确掌握林改形势

全市林改已完成确权762.6万亩,截至目前。占805.7万亩集体林地的94.7%已完成发证616.4万亩,占总面积的76.5%同时,各县区都成立了林权评估、交易、储藏、资本化运作为一体的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初步构建了林权流转服务体系,建成了森林资源流转交易平台。据统计,全市已有17.8万亩林地取得林权抵押贷款2.09亿元,规范流转林地207.3万亩,占总面积的25.7%林权转让金额1.336亿元。

受到省政府、国家林业局的高度评价,市的林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事求是地讲,市林改工作进展不够平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政策掌握不够准确。个别地方偷工减料,一个村民组办一个林权证,几十户、几百亩联办一个证;有的地方林改方案和表决结果、会人员签字相分离,公示结果没有记录。这些做法根本经不起检查,必需加以纠正。二是林权纠纷依然突出。特别是对集体经营的林地简单的实行以包代改”以卖代改”与“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林改原则相违背,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不容低估。三是实际操作不够规范。个别县区林地流转一味求快,没有完全做到依法有序,存在面积过大、价格过低、时间过长问题。有的地方银林合作机制还没有启动,有的林权流转服务中心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需从讲政治、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林改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认清形势,找准问题,自我纠正,强力推进,切实把林改工作抓紧抓好。

二、务必巩固扩大林改成果

市林改主体任务已大头落地,目前。下一步要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巩固林改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注重质量。对各村组的林改过程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对改革顺序不完善,会议记录不完整,表决签名不规范,公示的时间、地点、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错什么改什么的原则,做好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工作。二要加快发证进度。凡已明晰产权且经公示无异议的要及时把林权证发到农民手中。要控制联户发证的比例,提倡发“小证”多发证,尽量少发或不发“大证”平原地区集体林地上的林木、村庄片林、农田林网及其他农村土地上的林木,依照“树随地走、谁造谁有”原则落实林木经营主体,核发林权证。对“以包代改”以卖代改”问题严重的地方,要进行集中清查,不符合规定的要予以纠正。对未明确主体的要认真调查了解,深入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迅速加以解决。三要重视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依法依规、协商处置的原则,不回避、不推诿、不拖延,对存在问题要彻底解决,对发现的隐患要彻底消除,不给今后的工作留后遗症”

二)突出创新。健全林木林地资源资产评估制度,鼓励、引导林农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联办等形式,实现林木、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二是创新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机制。要建立林银合作机制,实行银行和林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研究政策措施。金融部门要简化小额林权抵押贷款的申请和操作手续,降低金融交易本钱。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以中低收入林农为主要贷款对象,延长贷款期限,提高贷款比例。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稳步推进政策性森林安全。三是加快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鼓励农民依法组建各种类型的林业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开展的林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争取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各县区要优先扶持5个以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林业龙头企业,建立1家以上林业示范合作社,年底全市发展到150家以上。

三)搞好结合。用改革的方法为林业生态市建设提供动力,用林业生态市的建设成果为林改提供保障,改革中谋求发展,发展中推进改革。二是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快速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不时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三是林改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相结合。要找准林业建设与农民利益的结合点,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要通过实施重点产业工程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转变经营方式,拓展经营范围,培育增收亮点。要广泛推广林菜、林药、林草、林禽、林菌等多种种植养殖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林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民依林创业致富。

三、务必强化落实林改措施

全市要完成95%林改任务,今年底。还有一定的差异;同时,省政府将对林改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各县区政府要将林改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抓不放,一抓到底,确保林改责任目标圆满完成,决不能因一县一区的落后而拖全市的后腿。

一)加强组织领导。从全市林改工作推进情况看。困难多、协调难度大。浉河区、新县的林改工作之所以推进快,质量高,效果好,主要是两县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坚持大员上前线,强力推进。其他县区要学习推广浉河区和新县的经验,把林改作为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责任,为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证。

二)落实责任目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通力协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林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全市林改进展情况和林改工作中存在问题,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大力支持林改,积极服务林改。林业部门要抓紧研究出台林改后的林权管理、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财政部门要保证林改必要的经费投入,提出林改资金使用管理方法;部门要对及时受理并协调解决涉林案件提出明确要求,配合做好纠纷调处及稳定工作;金融、平安部门要研究提出林权抵押贷款、开展森林安全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发改、国土、建设、交通、水利、农业、民政、司法、档案等部门都要制定具体的支持措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县区要把加强宣传作为推进林改工作的重要手段。及时总结经验,大力宣传推广。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对林改工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要坚持以正面宣传报道为主,突出主旋律,为林改提供舆论支持。

四)加强督导检查。上半年。政府督查部门要继续将林改工作纳入督查内容,定期开展林改专项督查活动。各级林改办要对工作难度大、群众意见多的地方,派人重点督导,确保林改工作依照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各级林改督导组要切实负起责任,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深入林改工作现场,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总结交流改革经验和好的做法。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对改革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一级林改领导小组演讲。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拓创新,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为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明而努力奋斗!

一是通过依法防治,实现植被建设与资源保护结合。植被建设是生态改善的基础,植被保护是生态建设长远发展的要求。*工程区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抓林草植被建设。同时,要保护好这些年工程建设的植被资源,使之发挥持久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功效,必须要“三分造、七分管”,严格执法,巩固成果。

二是通过提质增效,实现建设速度与工程质量协调。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的,是实现工程总体目标的根本保证。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决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问题,各地要强化“质为先”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同时,努力提升工程质量。

三是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沙化与贫困互为因果。*工程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多数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农民普遍贫困,增收压力大,导致这个地区生态十分脆弱。为有效解决好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各地应积极协调地方财政,加大对后续产业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四是通过科技推广,实现传统技术与科技进步互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既要搞好传统实用技术推广,也要搞好科技攻关,实现科技突破。*工程林业任务越来越艰巨,不仅需要大量实用技术,更需要先进技术支撑,才能彻底攻克困难地造林成活难、成本高的问题。来源于:

五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政府投入与机制创新协调。生态建设具有典型的外部效益,需要国家长期、持久地投入。国家投入虽总量不少,但投资标准与实际造林成本相比还有很大缺口。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在政策机制上求突破,在改革创新上求发展,靠林改推动,靠政策引导,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六是通过重点治理,实现普遍增绿与打造精品结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建设的成果,是我们务林人的夙愿。风沙治理是*工程的目标要求,身边增绿同样是工程林业建设的价值体现。我们要在广泛封禁、大面积飞播、整体推进沙化治理的基础上,对区位重要地段、窗口地带,采用高投入、高标准,重点建设,加快治沙造林、绿化美化步伐。

同志们,2010年*工程林业建设计划任务已经下达,计划投资为7.54亿元,建设任务677.3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含爆破及困难地造林)153.36万亩、飞播造林189万亩、封山育林335万亩,林业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严格管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来源于:

第一,落实责任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为强化质量管理,我局决定把2010年定为“*工程质量年”。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立项招标、工程监理、验收报账”三位一体的工程管理机制;要强化造林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把“五关”(设计关、种苗关、整地关、栽植关、抚育关),确保造一片、成一片;要加强核查验收制度,特别是县级自查和省级复查要加大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自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向上瞒报;要健全造林质量举报制度,建立目标考核和奖惩制度,组织相互观摩、优质工程评比,奖励先进,对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通报。

第二,加强植被管护,切实巩固工程治理成果。*工程治理成果来之不易。各地要把成果保护放在重要地位,积极协调省级财政争取将工程建设成果及时纳入各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做到工程开展到哪里,管护就进行到哪里;要切实落实管护责任制,签订护林合同,把植被管护落实到人头和山头地块;要抓好补植补造和幼林抚育,确保成林成材;要做好防火、防病虫害工作,加强预案和应急储备;要加大执法监督和巡查力度,对于破坏植被、造成沙化的案件要依法严厉查处。

第三,加强政策培训与科技推广,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好政策、好办法、新技术、新方法是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水平的动力。各地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政策和技术下乡宣讲、培训活动,让政策、要求、技术、方法家喻户晓,提高治沙政策水平和治沙技术普及率;要大力推广科学的植被恢复方式和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的治理模式,进一步推广容器苗、种子包衣等实用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加大抗旱先进技术和困难立地治理的研究与推广,为治沙工程提供科技支撑,提高治理成效。

第四,搞好引导服务,推动林沙产业发展。各地要抓住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努力培植生态经济型产业。加快发展林草资源种植业,大力发展林草加工业,积极培育特色林果业,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业;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把本地区的林沙产业优势项目宣传推介出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本地区林沙产业快速发展;要建立林沙产业服务平台,为林沙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

第五,加快确权发证,全面推进工程区林改。明晰产权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内在动力。各地要抓紧完成已造林地的确权发证,对权属不清、经营主体不明确的,要尽快明晰,把产权明确到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各地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化认识,推广试点经验,加快和完善主体改革步伐,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全力推进工程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确保如期完成改革任务。

第六,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今年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是利用中央第四批扩大内需的项目资金。各地一定要按照国家扩大内需资金使用管理规定要求,严把资金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坚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建立专账、单独核算、封闭运行的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各地要结合质量年活动,对前几年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自查自纠,配合搞好对重点工程资金的稽查和审计等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确保农牧民利益不受侵犯。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一、关于农房重建攻坚工作

㈠重建进度。截至5月26日,全县共需恢复重建农房260*户,累计已开工25936户,占重建总户数的99.73%;累计已完工23172户,占重建总户数的89.1%;一楼已建成1810户,占重建总户数的6.95%;能够安全入住的24982户,占重建总户数的96.05%;全县共需重建特困户住房1044户已全部开工,完工959户,占重建户数的91.86%。目前,根据完成情况来看,全县农房重建还未动工的有71户,柳溪、三江、万家、木门、双汇、正源、水磨、东河、黄洋、高阳等乡镇完成情况较好;东河、白水、柳溪、黄洋、三江等12个乡镇已完成了特困户住房重建任务。

㈡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房重建风貌控制不够好,参差不齐。二是重建进度不平衡。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全县有71户不能开工重建,其中因达钢、攀成钢、卢家坝旋窑水泥等重点项目工程影响开工的有57户、因地质灾害点需搬迁影响开工的有14户。同时,由于20*年全县上报省政府农房重建数为18569户,后因余震或务工返乡人员等其他因素又新增农房重建户7438户,目前省政府还未批复,致使新增的重建户补助资金一时难以兑现。三是完工数统计未按界定标准执行。四是个别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五是有的特困重建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自身主动性极差,有的特困户不量力而行、不按规划超面积建房,因缺乏资金导致中途停工,一些乡镇的组织帮扶力度也还不够,建房进度难以加快。六是正处于双抢大忙时节,重建与农事的劳动力矛盾突出。

㈢下一步工作要求。一是要加快建设进度。各乡镇和民政部门要把当前工作的重点放在未开工、未完工和特困户建房上,逐户排查,建立台账,实行倒排工期,制定“一户一策”的措施,对重点工程项目、地质灾害等因素影响开工的重建户,县国土、规划建设、交通等部门和项目业主单位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逐一研究解决,积极为未开工和开工后停工的重建户创造开工条件,未开工的在5月底必须开工;对自身无力建房的特困户实行“乡镇、村包建”的办法,务必确保6月底全面完工。二是要严格执行农房重建完工统计标准。各乡镇今后上报的完工数必须严格按照(广重建委办〔2009〕2号)文件明确的标准如实上报。三是要积极向上争取重建补助资金。全县新增的农房重建对象,省民政厅己同意并上报省政府,待省政府审批下达补助资金后,将及时足额兑现给重建户,近期财政、民政要做好资金统筹调度工作。四是要强化督查督办。进一步加大对农房重建工作情况的专项督查力度,并进行定期抽查,确保全县农房重建如期完成。五是要认真开展农房重建考核验收工作。各乡镇要对已完工的重建农房进行认真自查。整体完成的乡镇要积极向目标办申报验收,这项工作作专项考核,年终不再考核。从即日起,县灾后农房重建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将按照《旺苍县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考评办法》,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六是具备条件的乡镇要踊跃争取广元市灾后农房重建特殊贡献奖,具体的办法已在会上印发,这既是为乡镇也是为县上争光。

二、关于河道采砂整治工作

河道采砂是河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正值主汛期,河道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河道采砂、清障专项整治势在必行,规范管理河道迫在眉睫。

㈠正视问题,提高认识。近年来,我县河道采砂管理秩序逐步规范,非法采砂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了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灾后重建启动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乱挖乱采行为屡禁不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无证开采、超范围开采等非法违规采砂行为较为普遍,影响饮用水安全和堤防、道路、农田等设施的安全,群众反映强烈,在社会上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二是河道日常管理工作滞后。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遍地,不仅影响了行洪安全,而且也影响了周边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三是砂石资源需求量增加。“5.12”地震后,全县的建设项目相继启动,砂石用量增加,今后一个时期内,建筑市场对砂石资源需求依然旺盛,导致河道采砂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房重建自用砂增加,新老问题交织,也加剧了复杂形势。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的思想认识,妥善处理好采砂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把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严从速整治非法及不合理采砂行为,有效保护河砂资源,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㈡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一是要精心制定整治方案。县水利局和各乡镇对辖区内的河道采砂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摸清采砂场所、挖掘设备、运输车辆等相关情况,做好造册登记,搞好基础性工作,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这次专项整治活动顺利开展。二是要扎实开展专项整治。非法采砂问题,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集中时间,组织力量,对所有采砂点逐一清查,对“游击”采砂行为进行严密监控、严厉打击,坚决查处和取缔非法违规采砂行为,严管重罚,营造良好的整治环境。对已审批的采砂活动的在主汛期也要严格坚持禁采期制度,并平整河道,清理尾堆。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处理,该罚款的罚款,该扣留的扣留,该吊销证件的坚决吊销证件,决不手软。要建立健全举报机制,进一步畅通信息和投诉渠道,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三是要切实提高河道采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按照“执法责任具体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监督制度化”的要求,现场练兵,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教育,抓几个典型案例,采取媒体暴光,建立“黑名单”库,震慑一批违法份子,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懂法守法,积极主动配合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禁采期,要抓好对采砂业主的培训教育,从法律法规、采砂管理政策、操作规程入手,深入讲解违规采砂和乱采乱挖行为的严重危害性,提高采砂业主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保护河砂资源的意识。四是工规范砂石资源配置方式。严格执行市政府的规定,同时对灾后重建审批的要进行清理、备案,并逐步销号。

㈢强化领导,形成合力。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是一场硬仗。县上成立了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合力攻坚,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专项整治工作,对采砂船只(或机械)进行检查、登记,并及时上报专项整治情况,监控采砂对河势和堤防的影响。公安、财政、国土资源、交通、环保、规划、工商等部门要全力协作,配合搞好专项整治工作。相关乡镇要配合县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监察部门要对采砂专项整治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地方政府和部门负责人以及监管责任人不认真履行职责、监管不力造成重大问题或充当“保护伞”的,进行严肃责任追究,保证政令畅通。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导致采区监管失控、违法采砂问题突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三、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要求,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妥善解决退耕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抓好、抓细、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㈠工程实施情况。我县自*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到20*年底,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15万亩,中央投资累计达1.7*5亿元,全县35个乡镇256个村1*6个组70063户28万退耕农民受益。该工程的实施,促使全县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及工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脱贫致富步伐,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从生态状况来看,工程实施区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实施退耕还林后虽有较大改善,但稳定性比较差;从经济状况来看,退耕林地营造的林木大多还处在未成林或幼林阶段,短期内难有经济效益;从农户生计来看,退耕农户绝大多数缺乏增收门路,长远生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一旦停止补助,部分退耕农户的生计将会出现困难,一些退耕农户极有可能返贫,存在毁林复耕的趋势,退耕还林成果难以维护。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7

关键词:营林工作,森林病虫害,生物技术,防治方法

0前言

森林病虫害被认为是“不冒烟火灾”,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灭绝性损害。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它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远远超于其他森林灾害,直接威胁森林系统的生态稳定性,破坏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营林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力度。

1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1、1现阶段我国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与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连年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所造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林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有害生物传人发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较大面积的流行发生,给森林资源带来严重的损害。而且人类对原始天然林的大规模开发,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现有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衰退,这样的森林资源条件势必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1、2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严重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1、3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种森防法规、制度建设十分不完善,森防工作基础设施差,致使森林病虫害防治经严重紧缺。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泥石流、火灾等灾害的预防工作都做得十分到位,各部门都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森林病虫害带来的巨大损失,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远远高于其它森林灾害。

1、4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使得一些森林病虫害依然大范围、大幅度发生。现在人们已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进一步扩大混交林的比例。在林木育种、造林、抚育过程中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适宜环境。

1、5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力度不够,致使森林病虫害不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发生。

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防疫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无法实现全方位的有力监管,无法保证造林苗木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有境外病虫害由于检疫力度不够,随着进口森林植物及其制品在我国境内迅速扩散,并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生态灾害。

1、6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能很好地多方面结合其他防治方法使用

当病虫害暴发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长期发展下去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得不到保证,防治效率低,而且由于化学药品在森林中的广泛使用,势必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森林病虫害的继续发生。

2森林病虫害的几点防治对策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1培育健康森林,从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从基础做起,完善营林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大力营造混交林,必须彻底解决现阶段人工林树种单一、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低的问题。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的林木育种技术,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做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修枝抚育间伐等,不但可以增加林木的年成长量,还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对森林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保证其健康成长,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从有病治病、有虫治虫这种工作方法转变为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上来,从治标转为治本。

2、2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决策信息

建立完备的预测预报系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措施。只有全面、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信息,才能及时高效地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此在森防工作中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所负责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调查监测,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力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各级部门要加大预测预报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规范制度的健全,尽可能做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务必定期监测情况,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早发现,及时除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少。

2、3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力度,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

由于经济往来的加多,现阶段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人导致本地区大面积、大规模爆发森林病虫害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杜绝或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外来侵入。认真抓好种苗产地检疫检验,经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要进行隔离试种,发现危险病虫及时处理或销毁。坚决杜绝类似美国白蛾在我国大范围爆发的现象再次出现。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对检疫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更好地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2、4加大科技森防,努力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各级部门应当围绕当前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寻求多方合作,集中力量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切实提高森防工作的技术水平,选用先进的森防手段,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

2、5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8

这次全市林业工作暨市绿化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央和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研究分析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林业工作。会前,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听取了市林业部门的工作汇报,并对下步的全市林业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推动我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切实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林业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发展林业,功在当代,惠及子孙,意义重大而深远。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认真组织实施了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工程,掀开了我市林业发展建设的新篇章,林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

(一)林草资源总量明显增长。全市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农防林更新改造及长岭县生态草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深入实施,江河、公路、铁路等绿色通道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开展,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林业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农田得到有效庇护,局部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保障功能明显增强。森林培育、木材加工、生态旅游、林果经济、牧草经营、野生动物驯养等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总量逐年攀升。

(三)资源管理与保护取得综合成效。实现连续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治。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进一步加强。滥伐盗伐、毁林毁草、非法经营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打击。

(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认真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全面落实国家对退耕还林、生态草、重点公益林的补偿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创办林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林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森林公安改革基本结束,森林资源保护步入新阶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施,制约林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目前,已建设森林面积19.9万公顷,生态草面积264.2万亩。生态环境、城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牧业实现了稳产增收,林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各县(区)领导重视村屯绿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2年,全省村屯绿化现场会在扶余县召开,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受到省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林业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总量小、质量差、效益低。生态保障能力仍显不足,水土流失、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依然严重,资源利用率、林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都比较低。我市的森林覆盖率为9.9%,远远低于全省43.4%的平均水平;我市人均森林占有量为6.5立方米,而全省人均森林占有量是33立方米;我市每亩林地年均经济产出918元,而我市每亩耕地年均经济产出达到了1587元,是林地的1.7倍;2011年,全市林业生产总值是28.4亿元,仅占农业生产总值的12.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1%。与其它行业相比,林业发展明显滞后,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各级领导与群众认识需要提高。有的县工作抓得不实,效果不明显。三是工作抓法创新不够。传统做法坚持的不好,“义务植树”抓得不实,村屯绿化方面创新方式方法还不够;城区和重点镇绿化美化的效果不够好。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极不协调。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三步并作两步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经济发展目标,对林业战线来讲,要完成的任务更重了,时间更紧了。近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林业工作汇报,并亲自出面向上争取林业项目和投资。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各县(区)分别签订了造林绿化责任状。这些,为我市林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1%,耕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47.6%,农村各业的稳定增收与林业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三十多年来林业的大发展,就没有粮食生产的阶段性水平。我市还是林业资源大市,林木、林地、林果、湿地、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许多林业资源都可以形成产业,林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具有巨大潜力。我市又是个资源型城市,石油、天然气比较丰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已经显现并将日益加剧。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间接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可行性。发展林业,在减少排放、降低污染、推进工业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进一步认识新时期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时期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迎难而上,不断把我市林业事业推向前进。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全力推进林业发展

2012年是“十一五”决战年,也是“十二五”谋划年。“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林草资源总量为目标,强化基础建设,深化林业改革,推进科技兴林,坚持依法治林,着力实施一大战略、构建三大体系、突出三大功能、推进“4321”工程,努力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实施一大战略即发展现代林业。用现展理念引领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林业,用现代市场化机制发展林业,用现代法律制度保障林业,努力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解决谁造谁受益的问题。

构建三大体系即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通过发展现代林业,努力构建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长、生态保障功能显著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完善森林生态体系,努力构建一产切实加强、二产全面提升、三产充满活力的发达林业产业体系,努力构建生态知识得到普及、生态意识普遍提高、生态道德牢固树立的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突出三大功能即通过三大体系的构建突出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推进“4321”工程:“4”即在生态建设上,要特别突出“四大工程”:一是防沙治沙工程,二是退耕还林工程,三是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四是以低质低产林改造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培育工程;“3”即在环境绿化上,要着眼“三大区域”:一是城市,社区;二是村屯,庭院;三是公路、铁路和江河沿线;“2”即在产业发展上,要推进“两大项目”:一是木材加工业,二是生态旅游业;“1”即在资源管理上,要突出“一个核心”:资源保护。

按照上述思路,“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造林28533公顷。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5312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全社会林业生产总值达到64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全面完成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工程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事业。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造林绿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事业。一要全面完成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决战年各项任务。各地要按照规划要求,找准差距,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以村屯绿化为重点,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创建绿化机制为动力,以党委、政府为主导,林业部门牵头,工青妇武等群团组织为骨干,全社会广泛参与为保障,加强领导,全民发动,坚决完成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各项任务(民兵林、共青团林、妇联林和工会林)。二要制定十年绿化美化大地二期工程规划。要在全面总结十年绿化美化大地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谋划未来十年本地区、本行业的绿化发展思路、绿化重点和主要措施,组织编制好十年绿化美化大地二期工程规划。要按照从下至上,再从上至下的程序,反复研究论证,力求科学合理。规划要着重推进“三个转变”:即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绿化向美化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每个家庭搞绿化转变。三要继续实施好“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2011年,我市启动了“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力度完成好三年创建任务。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村屯综合整治、地方配套资金、护屯林所需土地落实等重点难点工作。要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使全市80%以上的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验收标准,使农村的村容村貌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四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要在千方百计扩大新增绿地面积的同时,合理配置各类绿地,提高标准,创精品工程,实现绿化面积和标准双增长,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系统。五要加快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要以防沙治沙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护林体系,并做好迎接国、省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围绕增产37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总目标,抓好哈达山百公里干渠绿化和上下游水库库区绿化工程,争取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抓好西部土地整理绿化工程;抓好长岭县北部土地整理的绿化工程;抓好农田防护林新植和更新改造工程。要把过去规划目前还没有建设的和已经流失的林带,全部建立完善起来。

(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林业产业是生态建设的延伸和提升。我们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性,把林业产业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科学谋划,加速推进。要继续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基本方针,按照“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三大园区”、“四大基地”、“十大龙头企业”建设,发挥幅射带动作用,增强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百万立米”木材项目,以扶余县弓棚子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立足木材精深加工,扶持木材加工企业开发下游产品,提质增效。要积极改造加工、制造等林业传统产业,增加科技投入,加速技术更新,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物开发等林业新兴产业,引入产业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进一步拓展林业发展空间。要逐步形成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以新兴产业为补充、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要发挥各级林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培养产业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三)切实抓好资源管理与保护。林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林业资源管护的重要性。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为全市林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林业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联合公安、工商、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草地、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以大案要案为突破口,顶住压力,排除干扰,不徇私情,彻查严办,坚决遏制涉林案件的多发势头。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扩大声势,增强效果。各县(区)要抓紧组建森林公安大队并迅速投入工作。要结合林改,进一步加强林地资源管理,突出抓好迹地还林和林地清理收回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狠抓源头防范,确保我市无重大疫情发生。

(四)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2012年我市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林改工作启动以来,各县(区)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展不平衡,县与县、乡与乡之间进度上的差距拉得过大,整体推进不够。个别地方存在畏难情绪,不敢碰硬,不愿触及矛盾和问题。有些地方没有明确的部署和要求,没有严格的检查督导手段和措施,心中无数,工作推着干。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林改工作马上就要着手落实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很多问题都要暴露出来,而且不可逾越,必须处理,林改工作真正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关键性环节、敏感性时期。前段的所有工作都是为这一阶段服务的,能不能让改革的成果惠及百姓,让大多数群众满意,能不能保持社会稳定,关键在此一举。这也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强不强、前段工作是否扎实有效的试金石。

按照林改方案的要求,全市6月末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把“两权”落实到千家万户,2012年年底完成归档发证工作。这个目标不能动摇,要必保全面如期完成,不能留下一乡一村。下步工作要突出“四抓”。一要抓重点。林改是全年工作的重点,落实“两权”又是林改的重点。各地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在工作安排上、方法措施上、组织领导上、督导检查上都要突出这个重点。市县两级政府督查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2012年督查工作的重点,定期开展督查。各级林改办要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搞好检查指导。各地、各部门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视察和监督。二要抓时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季节性强,真正属于林改的时间并不多。要充分利用春节后、春播前这段有利时期,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强力推进。三要抓难点。解决调处各种矛盾纠纷是改革的难点、热点,但同时也可能是创新点和突破口,有的地方之所以求稳怕乱,根源就在于此。各地、各部门要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集中精力,集中智慧,创造性解决好林改难点问题。四要抓进度。各地、各部门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强时间观念和紧迫感,加大推进力度。一村一屯的林改工作都要提到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落下一个都表明全市没有完成任务,不能因此影响全市林改工作整体部署。鉴于市哈达山水利工程管理局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发放林权证的行政许可权,也为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林改进度与质量,因此,市扩容划归市区社里乡和前郭县咚勒赫村、一部落村的林改工作,仍然由扶余县和前郭县统一组织实施,兴原乡林权证审核发放按照行政属地管理原则由宁江区负责。

(五)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剧烈。持续高温、干旱和大风等极端天气出现比较频繁,高火险天数大幅增加,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风险。2012年是全省实现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的决战年。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2012年春防期间我市降水比历年同期略少,气温略高,大风日数略多,并有明显的持续高温、少雨和多大风时段。目前,森林防火区的农田内还存有大量未运回、未烧除、未清理的秸秆,火源管理压力极大,加之我市森林防火设备设施还不完善,2012年的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严峻。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突出抓好“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驻山人员清查、火情监测、预警响应、火灾扑救、隐患排查”等七大环节,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组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确保万无一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落实。要认真落实好副省长王守臣的重要讲话精神,确保万无一失。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搞好衔接,密切协作,统筹整合人力、物力,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组成部门和单位,要加大组织管理和协同支持保障力度,做好处置森林火灾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各基层单位和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制度,层层落实防火责任,确保全省、全市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林业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负主要责任,形成政府领导、林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行政推力。要按照省里会议要求,把造林绿化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一级对一级的考核制度,考核结果要进行排序、通报。要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各派、工青妇武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林业发展。

(二)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形成强大合力。完成好新形势下的造林绿化任务,仅仅依靠林业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党全民全社会力量合力攻坚,才能取得成效。前不久,省绿委会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个成员在造林绿化上承担的具体责任,提出了目标要求和推进措施。按照省绿委会的要求,市级绿委会成员单位都要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绿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可以挂靠在其它内设机构,并配备精干人员从事绿化管理工作。交通运输、水利、铁路、住建、公用事业、军分区、油田等绿化任务较重的部门,要设专人具体抓绿化。会后,各成员单位要抓紧成立组织机构,配备人员,并把本部门绿委会和绿化办成员名单上报市绿化办。市绿委会每年春季造林前,对各部门下达绿化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对存在问题的,责令限期整改。要实行部门绿化监督检查和评比表彰制度,奖优罚劣,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绿委会成员单位要在绿委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造林绿化作为本部门重点工作,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事业。林业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抓好协调指导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要抓好辖区内各级公路的造林绿化工作。住建、公用事业部门要抓好辖区内城市建城区的园林绿化工作。水利部门要抓好辖区内的江河、湖泊、水库、渠道、水电站的造林绿化工作。铁路部门要抓好车站和铁路地界范围内的造林绿化工作。军分区要组织预备役官兵积极参加村屯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油田分公司要抓好住宅小区和矿区、井区绿化美化工作。农业部门要抓好垦区、国有农场和农业节水示范区的造林绿化工作。畜牧业部门要抓好草原管护和治理。发改委要积极争取国家造林绿化工程投资项目。财政部门要保证造林绿化资金。其它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造林绿化事业,为加快我市林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实施科技兴林战略,提高建设质量。要大力加强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最大限度地将林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和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机制灵活、转化顺畅的良好氛围。要与林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合作,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解决森林经营、种苗培育、沙化土地治理、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生态保护及林业产业发展等重大科技难题。要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能,构建以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要大力开展林业教育,全面加强技术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林业人才队伍。

林业法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9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和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创业史,同时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发展史以及林业科技推广史。科技创新支撑了塞罕坝的技术发展,示范带动促进了周边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今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国家“十大科技示范林场”,其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是国营林场建设的典范。到目前为止,共取得科研成果9类58项,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为我国其他同类型地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典型的样板,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北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

1高寒、高海拔地区工程造林技术研发并推广应用

塞罕坝属于高寒、高海拔、短生长期、干旱半干旱地区。建场初期,无成功育苗造林经验和示范技术可言。求真务实、讲求科学的塞罕坝人反复探索、刻苦钻研,终于摸索出了高寒、高海拔地区育苗、造林的系统管理技术,填补了国内高寒地区全光育苗的空白,并以优良、系统的工程造林管理技术成功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营造了5.36万hm2人工林,其育苗、造林技术直接辐射影响了承德、张家口、赤峰、锡林浩特等地,为在河北北部“再建三个塞罕坝林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使当地林业育苗、造林技术市场化、规模化成为现实,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2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森林经营技术和管理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塞罕坝机械林场已经形成了从高寒地区全光育苗、造林、抚育,到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主伐利用等多方面系统的、完善的森林经营技术和组织管理体系,主持制定《工程育苗管理办法》、《营造林施工技术细则》、《营林生产调查设计细则》、《林业生产百分制考核管理办法》等国营林场管理制度、办法,成为国营林场建设的典型成功经验;主持制定的《云杉育苗技术规程》和《云杉造林技术规程》省级技术规程,成为河北省乃至北方地区云杉苗木培育和工程造林规范;出版发行的《落叶松人工林集约经营系统研究》、《樟子松造林技术》、《塞罕坝林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塞北绿色明珠———塞罕坝机械林场科学营林系统研究》等专著,既是40多年来塞罕坝技术的高度总结和升华,也是“三个塞罕坝林场”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依托,其生态建设规划34.73万hm2,包括造林、封山育林、基础建设等在内的6亿元项目投资,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成功经验推广和科技示范的巨大成就。同时,塞罕坝人也在不断地进行林业技术推广,广泛应用了ABT生根粉、SSAP保水剂、“3S”技术、计算机管理等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林业技术管理水平与资源质量,也积极向周边地区和林业兄弟单位辐射推广。

3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成果获奖并在省内外推广塞罕坝机械林场处于内蒙古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前沿,防沙治沙刻不容缓。为了寻找抗旱耐沙树种,塞罕坝从东北引进了樟子松试种并获成功,为坝上干旱沙地造林找到了适宜树种。经过多年实践,林场总结了沙荒地樟子松造林技术、盖土防风保水技术、容器桶造林、大苗移植等沙地造林技术措施,采用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治沙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不但在本场治理沙地1万hm2,还在围场县、御道口牧场、多伦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造林面积达3.33万hm2以上,极大地加快了坝上地区防沙治沙进度。同时,林场独立完成的“樟子松常年造林技术研究”课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河北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技术已在河北张家口市、秦皇岛市、承德地区推广,并先后向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新疆、陕西等省、区推广普及。

4制定有害生物防治规程,树立森林无公害防治标杆

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我国较早地进行了航空防治森林有害生物和人工防治森林有害生物。多年来,进行大型飞防作业面积累计达9.33万hm2,人工防治作业面积5.33万hm2,实现了有虫不成灾,并在河北率先采用无公害防治措施,为有害生物防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持制定的《松线小卷蛾、落叶松小卷蛾预测预报技术规程》,参与制定的《烟雾机防治针叶林食叶害虫操作技术规程》、《森林鼠害预报防治技术规程》、《落叶松尺蛾防治技术规程》,使塞罕坝的病虫害防治系统技术和成功经验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辐射华北地区,始终是周边地区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学习对象和经验交流单位。林场还被国家林业局首批确认为“部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被省林业局评为“全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先进单位”,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先进集体”。

5实现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