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旧工业建筑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0 16:13:45

旧工业建筑论文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1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 重塑与再利用 新旧空间 共生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重塑与再利用的方式灵活多样,此类成功的实践案例与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的浮出市面。新旧空间的功能置换与空间重组的完成不但运用当代新的结构与材料,而且都运用当代建筑及空间自己的语言。本文根据旧工业建筑及空间与转型后的功能空间相匹配的前提下,从旧工业建筑的美学基础、现代建筑设计语言、现代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建筑设计的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五个方面探索新旧空间共生的基础。

1.基于旧工业建筑的美学基础

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这也是生态化设计的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重塑与再利用所体现出的生态美学的真实写照。

生态美学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旧工业建筑更多采用木材、石材、砖墙等天然材料,并真实地表现出其天然属性,这在工业社会被认为是落后的代名词,但在生态美学引领风尚的今天其特有的工业气质正是生态美学魅力的自然体现,必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品味。在旧工业建筑的重塑与再利用中应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质,使之能够被再次诠释。挖掘“旧”的当代意义,使其获得崭新的面貌。

2.基于现代建筑设计语言

现代建筑的设计语言是空间的语言,它重视的是限定空间界面的几何形状,并非界面形象。建筑空间由演绎不同功能的几何构件组成特定的空间,几何构件的组合成了新旧空间对话的基础。旧工业建筑的独特气质配合现代建筑空间尺度,使旧工业建筑具有形式美学的连续特征。其空间开放通用并且功能冗余度较大以及单元式构成再加上节点构造外露等先天基因为新功能的替代埋下了伏笔,也给空间的重塑与再利用带来很大的创作空间。

3.基于现代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

目前国内外旧工业建筑重塑与再利用的优秀范例中都在强调新材料以及新构造方式,而且非常强调要体现精细的现代工业设计的工艺美,随着工艺的改进在旧工业建筑的重塑与再利用中也在不断的注入新的技术新的形式。材料及构造方式的创新应用正逐渐成为了旧工业建筑重塑与再利用设计中可以使用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语言。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很多建筑构件和室内设施随着时间、气候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不可避免地被破坏了。例如一些构件和设备等一些技术性元素经常是没有办法调换的,它们不再适用或者不能够满足当代标准和相关规范,市场上也不再出现。雷姆・库哈斯说过:“憎恨历史的缺失是一种可恶的情绪。”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在这个时候得以出现来填补市场空白。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引用不仅在技术上是直接的,而且在形式上也是真实的,并没有让新的技术手段去模仿旧的建构方法,而是根据现代建筑材料和构造手段来重新修补和完善已被破坏的构件和设施设备。新设计的这种尊重自我和自信并不是对旧工业建筑的一种破坏或者是对历史成果的否认,也没有降低它对旧工业建筑的敬仰,它选择的是一种让新旧空间更加能够协调和融合的一种手段,是用时间差来表现旧工业建筑悠久的历史,体现价值。换句话说,在历史的旧文本上重新编造新时代的内容是旧工业建筑重塑与再利用的一个最有利的决策。

4.基于建筑设计的理论

旧工业建筑的重塑与再利用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使得新旧空间相互融合,旧工业建筑和新用途的结合要求根据相应的对象和任务提出其特有的解决方法。这是一种再认识历史的过程,重新寻求不和谐因素间可碰撞的元素。以此为基础由日本HMA建筑事务所进行建筑设计的上海“8号桥”的改造没有用简单的形象雷同来解决新旧空间协调与共生的问题,而是达到了用空间、环境、技术以及概念等作为协调的媒介,以本质上新与旧的统一为出发点开拓了共生的理念。在其改造设计中设计师以凹凸相间的砌筑方式将旧工业建筑上拆出的青砖重新组合,突显了墙面的纹理并成为整个区域内极具商业价值和集聚效应的空间苗固点。共生不仅能最大限度地真实地保留旧工业建筑,也为当代新设计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5.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

根据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的5R原则(Revalue、Renew、Reuse、Recycle、Reduce),即再认识、更新改造、再利用、循环利用、降低。大量的工业厂房因为产业结构重组、城市功能变革,逐渐成了“闲置”的建筑。对于还没有达到建筑物的使用期限且仍然具有容纳人的活动的潜力而又不会危及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未完全失去再利用价值的旧工业建筑,我们就得进行重塑与再利用加以保护,这类建筑若采取拆除和重建的方法必定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能耗损失。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那些随意拆旧建新的行为,重新评价旧工业建筑的价值。在旧工业建筑的重塑和再利用过程中,根据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念,从旧的建筑与室内拆除下来的材料、构配件、旧设备、旧家具等经过处理是可以循环利用于新的设计中的。也可以将建筑中的资源尤其是稀有资源、紧缺资源或不能自然降解的物质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循环再利用,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加工提炼后进一步使用。如果能充分利用现有质量较好的旧工业建筑,通过适宜性改造后加以利用,满足新的功能需求,将大大减少资源及能量的消耗,也有利用环境的保护。

6.结语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重塑与再利用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把它当做真正的设计任务和艺术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重塑与再利用的实践中正确认识新旧空间共生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旧工业建筑能够在持续、合理再利用的良性循环状态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09.10.

[2]周浩明.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3]克里斯汀・史蒂西编.改扩建 建筑细部系列丛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

[4]刘光亚,鲁岗. 旧建筑空间的改造和再生1(新建筑设计丛书)[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5]丁沃沃.新老建筑的协调与共生[J].时代建筑,2000.3.

[6]史立刚,刘德明著.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

[7]于矛 冯天舒.从泰特改造到泰特扩建――解读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在大型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建构手法[J] .新建筑,2011.04.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2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主成分分析;结构安全鉴定

引言

对旧工业建筑科学合理地进行结构安全评定,是一切保护再利用的基础。在结构安全评定时,受到如结构自身形式、检测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评定结果的不确定性。合理地确定这些因素,并分析得出关键影响因素,给结构安全评定工作带来可靠的依据,是利益相关各方做出决策的重要借鉴[1]。但是,目前对旧工业建筑结构安全评定规范单一,理论研究不足,实际操作过程中处理简单粗放,对评定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对界定旧工业建筑能否改造再利用无法提供有力的证据[2]。因此,分析影响旧工业建筑结构安全评定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影响因素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1.1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在对我国15个城市,219个对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将影响因素分为结构形式、检测设备、检测方法、人为操作、结果处理5个方面19个因素,如表1所示。

1.2研究方法的选择

通过调查问卷获得原始数据。问卷采用李克特式量表,客观、真实地收集原始数据,针对该项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29份,有效回收率为86%。对上述19个因素进行五分制打分,具体打分标准见表2。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的思想,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变量(即主成分),且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全面客观地反映问题,找出关键的3个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3-5]。

2影响因素分析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DPS7.05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以及膨胀系数,具体情况见表3。在自变量主成分分析(见表4)时发现,前8个变量的特征值都大于1,累计百分率达到76.31%,这8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影响旧工业建筑结构安全评定的主要因素。为更加简明准确地说明自变量的影响权重,前4个自变量累计百分率达到44.9882%,选其作为旧工业建筑结构安全评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主成分荷载矩阵的分析(见表5),对自变量特征向量相应于主成分的权重进行分类比较,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主成分中,变量12对主成分影响最大,对应的权重系数为0.3816,表示在结果处理中评定数据造假影响较大,在准则层属于结果处理方面的重要原因。第二主成分中,变量18对主成分影响最大,对应的权重系数为0.4275,表示结构形式为钢结构对评定影响较大,在准则层属于结构形式方面的重要原因。第三主成分中,变量16,19对主成分影响较大,对应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108和0.3841,表示结构形式为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结构形式时对评定影响较大,在准则层属于结构形式方面的重要原因。第四主成分中,变量5,13对主成分影响较大,对应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347和0.4088,表示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时以及根据经验修改评定结果影响较大,在准则层分别属于检测方法和结果处理方面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在旧工业建筑结构安全评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自结构形式、检测方法、结果处理3个层面。

3对策建议

3.1建立科学、实用的检测机制

针对旧工业建筑不同的结构形式,安全评定部门应从资料筹备阶段开始分类规划,鉴于资料的收集特别是旧工业建筑设计年限的确定尤为困难,给检测评定前的准备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相关部门首先需做好各项资料统筹分类管理,例如对当地旧工业建筑按照不同结构形式分类建立数据库,对某旧工业建筑的设计资料,有无经过加固改造处理,有无遭遇自然灾害等技术层面因素,以及在日常使用中的管理维护,闲置再利用前的产权转让等管理因素,综合进行资料数据的分类汇总整理[6-7]。其次,在实地进行安全评定时,将人为影响因素降到最低,充分发挥技术、资料储备带来的高效性。最后,在检测评定工作完成后,及时将结果更新到数据库,形成一套完整的准备、实施、处理的理论体系,从而建立科学、实用的检测机制,提高应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检测效率,保证结构安全评定工作顺利、高效进行。

3.2完善检测评定理论体系,注重新方法、新技术应用

当前对旧工业建筑多采用无损检测技术,检测规范多参考工业建筑的相关规范。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技术、感情等特有的价值,与常规工业建筑检测评定有很大区别,但是还未制定出专门针对旧工业建筑的安全评定规范,对结果的认定很大程度上倾向经验的判断,造成旧工业建筑结构评定结果的多元化,投资决策者很难得到有效的信息。针对这一理论方面的空白[8],应大力提升高校相关专业及科研部门在旧工业建筑结构安全评定的理论研究高度,制定专项检测规范,在旧工业建筑结构检测时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例如在混凝土强度检测、梁板挠度检测、建筑整体沉降检测时积极引入新设备,倡导使用新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增加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

3.3建立健全评定监督体系,加强法律责任意识

在旧工业建筑结构安全评定结果处理过程中,出现很多影响评定结果的因素,如对未检测的数据造假,根据经验修改评定结果,迫于相关利益方的诉求修改结果等。因此,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评定监督体系尤为重要。首先,针对目前部分检测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仅仅为了完成指标开展工作,缺乏对评定结果的责任意识,应加强对评定结果的审查处理力度,使有关人员不敢触碰法律这条红线。其次,检测人员、业主以及相关利益方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责任意识,深刻领会到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遗产及公共建筑带来的社会影响[9]。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系统的监督制度,充分保证评定结果准确无误,使各相关方都能找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旧工业建筑结构安全评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将非技术层面的因素影响降到最低。

4结语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旧建筑改造问题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也在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是对居住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发展节能减排建设的大环境下,城市的建设更加注重对城市的设计和规划,在城市快速发展扩张的同时,城市原有的建筑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高质量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建设发展,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城市旧建筑的改造问题。

一、城市旧建筑现状及改造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生活的要求同时也就越来越高。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建筑的建造形式和建筑材料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旧的建筑形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高质量需求。

在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城中村,原本是城市人口的聚集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原有的老式住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其建筑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建设与人口居住的需求,因此,对于城市中的老城区住宅也要进行改造再建,实现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同步。

在许多城市,特别是较大的工业城市中,原有的工业建筑在城市结构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伴随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科技的引进与开发导致了传统旧工厂企业的倒闭,遗留下大量的旧厂房及工业建筑;因为城市的扩张在老的产业与建筑周边兴建起新建成的住宅商业建筑物;或者由于城市的规划,将老的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这些都使得许多原来的工业建筑丧失了功能,被长时间地空置、遗弃而日渐破败,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负担。在房地产开发的浪潮下,这些原本占据城市中心城区的旧工业建筑就成为了城市改造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之前的旧建筑改造方式,对旧建筑的处理基本的方法通常使用的就是拆除。随着现代城市的旧城改造,大批城市优秀旧建筑被拆除,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让城市原本包含着深刻人文与历史内涵的旧建筑消失殆尽,使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城市的标志性越来越不明显,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文化的传承性,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二、城市规划改造的理念

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都是一个热点的话题。在9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城市建设的改革过程,实现了从盲目推倒重建到理性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改变。西方城市更新的理论基本上是从清除贫民窟到重建邻里单位,再到社区更新的思路来发展的,对旧城更新的指导理念也是从主张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规模改造开始,逐渐转变为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更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更新理论,城市规划改革的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核心的理论。

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改革较国外略晚,在改造理论上可以向发达国家进行借鉴。应当注重对旧建筑和旧地段的改造再利用,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过程替代传统大拆大建的方式,理性选择能够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式。在城市规划改造进程中,应当把这些旧建筑同样看作是社会生产生活和历史发展的载体,重视这些旧建筑在经济、文化层面的价值,合理地改造并充分的挖掘旧建筑的潜能,避免应城市建设导致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浪费,使旧建筑及其所在的城市区域再现生机。

三、城市旧建筑改造的措施

为了改善城市生存环境,让城市旧建筑重赋活力,需要在大城市及城市中心区对大量的一般性旧建筑进行改造与更新。在城市规划改造中,应当对那些历史建筑进行界线的划分,按照其自身的存在意义进行分类,并根据其类别及价值进行相应方式的改造。

对于那些完全没有历史意义和使用价值的旧建筑,例如一些废弃的破旧民居等,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很不协调,或者是已经社会发展所淘汰,这类建筑没有保留意义,在改造时可以采取拆除的方式。

部分没有使用价值但具备历史文化意义的旧建筑,如坟墓建筑以及文物等;还有一些近代的工业性建筑,如废弃的旧工厂等,还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或是那些历史文化与使用价值并存的旧建筑,如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等,已经成为了城市历史文化的经典代表,并且至今还保存着生活居住的功能。对于这些重点的建筑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应当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予以保留,为了配合周围环境的变化及社会发展建筑功能的变化,可以进行重新的改造设计,或改头换面来迎接不断变革的社会。

在城市的旧建筑改造中,可以学习国外的模式,将废弃的产业建筑改建成小型博物馆、展厅或者是市民活动中心。作为房地产市场中新兴产品的单身公寓,也可以吸引大量资金有限又渴望住房面积紧凑、功能相对齐全的年轻人。或者是将仓库和厂房改造工作室或LOFT,出租给年轻人,即是对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也是一种时尚的居住与生活方式。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日益庞大,办公场所的建设问题并没有能很好地满足发展的需求,这种将旧建筑遗存改造成商业会所的方式,不仅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大量的节约社会人力和物力资源。

四、对于城市旧建筑规划改造的建议

在对国外先进再建模式的学习基础上,也要根据我国的特殊情况,寻找更为合理的模式。在城市的规划与改造中,既要力求体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使城市复兴的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又要继续趋向于谋求更多的多边合作,使政府、社区、个人和开发商共同投入发展。

1、制定相关法规,实现科学设计

在对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中,应当提供适宜的政策法规。由于受现存条件的制约,有些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很难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这就需要针对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制定进行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或是专门的规范,使改建项目能够参照新建项目的最新规范为依据。在旧建筑的改造设计过程中,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不能以破坏建筑结构安全的代价来取得设计突破,而应当以结构安全为前提,实现建筑功能的重新布局和调整。

2、对于旧建筑的改造要实现多样化

当前常见的LOFT风格起源于美国SOHO社区,也是由最初的艺术家自发随意建设,经过一系列改革进化之后,才走向了今天的繁华与成功。因此,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不能盲目的跟从LOFT风格,也不能把设计改造思路只局限于单一的模式上。应当多思考学习新的发展改建模式,例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在搬迁改造的规划中,在不破坏厂房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将厂房改建成了廉租房和小公寓,为大量中低收入者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诸多便利和住房保障,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于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除了能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之外,还能改造成像廉租房、办公室、餐饮等其他类型的空间,实现其多方面的实用价值。

要实现城市的建设发展,就必须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对城市旧建筑的改造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学习,对城市旧建筑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改造,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使其能够符合城市的规划,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兆璋,倪文岩.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N].建筑学报.2000(02)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4

国内外旧建筑改造和利用的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思想前卫,很早就针对旧建筑进行保护、改造和再利用,已经达到成熟的水平,我国认知比较晚,才开始进入自发、自觉的过程。国内关于旧建筑的再利用的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相对于国外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是出于能源、资源、环境意识和历史保护的人文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原来的废旧建筑被改造成企业的图书馆或者社会的图书馆,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旧建筑,这种改造非常符合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旧建筑更新的活动早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追求。

国内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不够成熟,设计改造方面不如国外。在国内的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以上海、北京、沈阳等几座大城市充当了改造的领头羊,许多艺术家、工程师在这些大工业城市中开始了对旧建筑改造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功的实践。(如图一),是北京798艺术区的一角,通过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充满了艺术感与现代感,是旧建筑运用的典范之作。

旧建筑改造的意义

1.节约能源的意义

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可以减少拆除旧建筑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如运输建筑垃圾、处理建筑垃圾等。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将质量较差的建筑屋顶、以及腐化严重的屋架进行改造,保留坚实的墙体,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旧建筑的价值,实现节约能源的作用。如图二,是上海的八号桥。上海八号桥是我国旧建筑改造的典范之作,园区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通过对旧建筑的巧妙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2.改善城市建设环境

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改造设计手法的运用一方面受到原有建筑的自身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在改造的过程中,应结合原有建筑的特点,墙体可以加一些适当的装饰,留有对过往的纪念,砌筑墙体与少量装饰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所产生的阴影和视觉效果会让人耳目一新,能够达到与周围新建筑浑然一体的感觉,从而实现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改善。

3.提高经济效益

旧建筑改造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如果周围旅游场所比较多,就应该改造成设有大量休息区的公共空间,优美舒适的环境和旅游等休闲空间,以最富有创新的设计吸引大量游客,使其成为旅游参观的第三产业,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来源,也带动了当地的客流量,既提高了经济,也带动了旅游业,形成一个大规模的旅游区域,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图三),上海8号桥的独特之处是每座建筑物都有桥相连,是连接国内外咨询专业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它是城市历史与未来承接的良好典范,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使保留的旧厂房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新景象,也促进了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形成。

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1.旧建筑的改造规划缺乏科学性

在旧建筑过程,失败的案例都是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对旧建筑改的目标和定位,未来的发展规划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考虑。如果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旧建筑用率会持续下降。所以,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的机构进行相关评估和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旧建筑改造的再利用。

2.商业色彩浓重

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过度的商业化使得一个地区文化、社会和公共服务事业变得非常缺乏,造成社会的商业化过浓,导致人们生活、娱乐和休闲场所较少。所以,在旧厂房改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和休闲服务项目,不能只是进行商业化改造,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可以收购一些旧厂房改造项目,为大众打造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场所。

3.污染环境

旧建筑改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尤其是当环保施工不达标的时候,各种空气污染、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这是改造旧建筑必不可少的问题,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所有旧建筑改造之前,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批准才能够进行。

结论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5

近年来,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诸多工厂产业升级,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闲置工业建筑。这些场所不仅失去其原有的经济生产价值,同时也成为一块日渐破败的废弃用地,残存的工业遗迹与城市及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当下,城市对闲置工业建筑的更新已相当急迫,利用改造再利用的手段使其新生相比拆旧造新,更能体现出其经济性、环保性、历史性,是促使城市良性发展的有力手段。从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为切入点,首先论述闲置工业建筑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相关案例;其次以上海1933老场坊改造为对象,研究分析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在城市更新建设、生态环境、居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积极意义;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出适合中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手段。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城市更新;1933老场坊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导致诸多例如纺织、机械以及重污染等产业纷纷调整、合并、搬迁。留下大量废弃或者闲置的厂房和仓库,大量工业闲置建筑的更新成为了本阶段城市更新再开发的主要对象。以上海为例,根据1997年颁布的《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海今后的城市更新重点主要集中于市中心工业用地的建筑更新及功能置换。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针对闲置废弃工业用地的改造更新可以尽可能挖掘利用工业空间的原有资源,充分发挥其剩余价值价值:从历史及社会情感价值来看,城市中各历史时期中各种风格建筑成为了城市历史文脉的载体,工业建筑作为工业革命时期的主体象征着城市的近代工业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城市的发展,工业历史风貌逐渐残破消失,整合更新具有丰富历史价值及工业表征的工业闲置建筑,可以更好保存城市的发展历程,延续文脉,使其以有机生态的方式融入城市的未来。从经济价值分析,大部分城区工业用地都处于城市较为优质的区位,它们的闲置就等于浪费城市优质区位资源,对这些废弃用地进行更新,能够丰富城市的经济效益。从建筑价值分析,旧工业建筑的框架结构较坚固,且室内空间敞透,改造局限性较小,用途较广。改造工业建筑可节约建筑材料以及能源的损耗,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三)相关研究

国外旧工业建筑更新起步较早,有许多经典案例,例如设计师哈普林改造的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它的前身是废旧的巧克力制造工厂;为纪念反对高速路运动胜利而被保留了下来美国纽约SOHO老仓库,都成为了日后设计师学习的改造模式。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研究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如建筑师崔恺将外研社旧印刷厂改造为办公楼;张永和将国棉第三纺织厂旧厂房更新为远洋艺术中心等。受经济、技术、价值观念等问题影响,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大多还是采取“大拆大建,推到重来”的方式,目前我国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正处于发展阶段。

(四)概念界定

工业建筑按照原有的建筑特征和文化价值分为3部分,即: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旧工业建筑,它们的历史相对较为久远,普遍建于20世纪初或更早。对于这类建筑的改造主要是保留其建筑原有的历史痕迹,进行必要的结构维护及立面翻新。带有城市地标特征的旧工业建筑,诸如水塔、烟囱等工业构筑,因其外观特征深入市民记忆。普通工业建筑,其并没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也不具备明显的历史、美学价值及特征,但结构坚固、内部空间宽阔,对于此类建筑再利用的方式可以更加自由、多样化。

二、以上海1933老场坊改造为例分析

(一)背景分析

1933老场坊位于上海市沙泾路10号和29号,紧邻外滩18号、新天地以及田子坊,区位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在商业、交通、娱乐、人文等方面都占据先天优势。建筑始建于1933年,由英国著名设计师设计,工部局出资兴建。总建筑面积约3.17万平方米,为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其前身为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是当时远东最大、最现代化的屠宰场,也是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中首先被改造的建筑之一。由于屠宰场现在已经不具备原有的生产功能,为了避免其被闲置造成城市中心区位资源的浪费,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政府采用了长期租用的办法,配合三个不变的政策(土地性质不变,产权不变,建筑规模不变)允许投资公司加以改造,于是便有了1933老场坊这个项目的诞生。

(二)更新目的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土地、水、电力等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原有的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结构急需进行产业优化及升级。利用屠宰场留下的建筑,通过对建筑内部及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带动屠宰场产业转型,使其成为发展创意产业的载体,并且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全世界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创意产业逐渐为全球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该建筑作为屠宰场的功能已经结束,但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反而急速凸显。

(三)更新手段

屠宰场内部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园,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功能分为宰牲场、废肉抛弃所、鲜肉市场和冷藏室。南楼和东楼为牛舍,北楼一部分用作饲养猪、小牛、羊等;另一部分为宰猪场,其中下面三层为人工宰场,四层为新式宰猪场。该建筑建造时是根据宰牲的工艺进行设计的,是功能主义的工业建筑,在对屠宰场进行改造时也保留了其空间原有的特色。例如无梁楼盖的伞形柱结构设计、连接空间的廊桥、上世纪30年代从英国进口的水泥制成的镂空水泥花格窗、动物行走的牛道、为了工人逃生而设计的法式旋梯等。改造后,设计师将神奇的工业空间变成了独一无二的民用空间。连接室内外的斜坡和桥梁在当时是供大型动物行走使用的,它们是连接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的建筑外立面被保留,内部主要空间结构也未进行大改。在建筑外部新增一条木质廊道,形成了一个对外交流的空间;顶层新建的玻璃圆形屋顶将外部空间包含进具有新功能的内部交流空间。在材料的运用上适当增加了玻璃、木质廊道和金属材料来丰富建筑层次,并且通过全透明的玻璃地面来增加建筑的趣味性。老场坊由原来的屠宰场改造为如今的创意产业园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同时容纳了办公、商业、展览等功能,在内部中心圆大剧院还举办过2007风尚论坛、派对等活动,同时也被电影《小时代》以及型户外竞技类节目《奔跑吧兄弟》选为拍摄场所。工业建筑正在一步步转型成为一座多功能的商业建筑。改造更新后的1933老场坊让来到这里的人们能够体验到建筑在时间长河里穿梭,在城市整体更新发展的步伐中新生。

三、针对国内工业建筑再利用手段的建议、方法与展望

(一)更新建议

从1933老场坊的改造分析,改造中成功保留了旧建筑的历史痕迹,新旧部分能够和谐共存,并且为城市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空间整体丰富多彩,个性鲜明,设计师成功地保留了屠宰场原有大部分结构及立面,但同时也存在建筑细部粗糙、能耗较大等问题,从部分游客的评价来看,没有通过新型材质及灯光等手法改善原有屠宰场阴森的气息。工业厂房一般拥有大面积的窗体、高屋顶和开场的空间,符合艺术家对于空间的基础要求。当吸引一定数量的艺术家聚集的时候,创意产业可以带动包括餐饮、酒吧、住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吸引到相关文化产业和文化机构的入驻,最终呈现艺术产业的一条龙发展。例如广州的红砖厂创意区,艺术家租用厂房开办作坊、工作室、店铺,甚至吸引当地的各种演出和各种展览进入厂区,带动艺术氛围,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入驻以及前来参观的游客。对城区闲置旧工业建筑进行再利用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设计改造:体现时间的痕迹,通过新材料和原有旧材料的结合,体现历史文脉的传承关系,关注城市更新的历史延续性与城市居民心理情感的追忆;在进行设计时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生态节能设计手段;设计之前要做好详细的评估工作,要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短视现象。

(二)更新方法

针对于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方法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探索,即:

1.功能及空间结构重组

闲置工业建筑的原有功能基本为厂房、仓库及一些特殊存储设施。在功能结构更新时,我们可以根据其所在城市的发展需要及周边业态需求进行合理的功能置换,满足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功能,挖掘其经济价值。在内部空间的组合上,由于工业建筑本身内部空间巨大敞透,结构组合可通过灵活的空间加减法来规划,满足空间功能再利用的使用需求。

2.外部形态更新

旧工业建筑大多为钢框架结构,立面以砖墙堆砌且设有面积较大的开窗,在设计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室内遮阳采光、空气流通等因素,尊重旧工业建筑立面特点,保留其原有建筑特色酌情进行改造。

3.加入公共空间交流

旧工业用地主地面以硬质铺装为主,室外景观与设施相对匮乏。在对其进行改造时,应以整体的眼光统筹兼顾,不单单改造建筑,因为建筑周边环境也是吸引产业入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改造应结合建筑周围的外部空间,局部增加景观绿化、景观设施来营造舒适的环境氛围。

(三)更新展望

工业建筑的改造对于一个城市的更新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为居民带来积极的影响才算是成功的改造再利用。城区闲置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符合城市更新的生态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民对城市区域化的新型基础生活娱乐设施表现出了迫切的需求,工业建筑的改造正好可以有效地满足这一需求。通过利用现有资源,改造后的旧工业建筑能促进城市进入生态、有序的良性循环。

作者:童安祺 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崇新.变身、平台、再生———图说1933老场坊改造过程[J].工业建筑,2008,(10):4-7.

[2]严若谷,周素红,闫小培.城市更新之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1,(08):15.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6

1.1劳务成本较高建筑施工企业承包大量工程项目,以提供劳务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其劳务成本的支出也较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支付的劳务成本主要是指为直接从事建筑施工工程的生产工人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工资薪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以及企业应承担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用等。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通过税收筹划降低所需要支付的劳务成本,增加利润。1.2业务招待费数额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宴请费、差旅费等各种费用。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需要开展一些业务往来活动,在施工过程中受建设方的资金到位情况、合同变更等情况的约束,要与建设方加强联络,工程结束后还要接受建设主管部门、建委、质监、安监等部门的检查,再加上当前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其业务招待费的数额也比较大。1.3借款费用较多建筑施工企业在中标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确保工程施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各种渠道借款,会产生高额的借款费用。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它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利息费用、辅助费用,还包括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反映的是企业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2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法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法有多种,关键是根据本企业特点选取正确的纳税筹划方法。下文将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论述纳税筹划方法。2.1固定资产的筹划固定资产折旧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筹划主要是从固定资产的折旧筹划入手。对折旧的筹划包括3方面内容: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和净残值的估计。2.1.1折旧方法的选择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般为直线法。对于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常用的加速折旧的方法有两种: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的价值一旦确定,其在可使用年限内的折旧总额就是一个固定的数,不会因为折旧方法而改变。但是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影响企业每年的应纳所得税额。对于企业来说,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纳税筹划会对其利润总额产生影响,使本期少缴纳所得税,获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经过长期测算实践可以得出结论,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能使本期计提的折旧额高于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的折旧额,从而使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较低,应纳所得税较少。2.1.2折旧年限的确定税法对于各类固定资产都规定了最低折旧年限。对于其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若购置的为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缩短折旧年限可以使企业总的折旧额增加,所以相应各个会计年度的折旧额也相应增加,从而减少本期应纳所得税。在符合加速折旧条件时,建筑施工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尽量采用较低年限,这样企业可以及时将多提的折旧费用计入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2.1.3固定资产净残值的估计税法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净残值的估计影响着企业当期的折旧额,净残值在计算折旧时作为减项,所以净残值越小,本期折旧计提的越多,从而本期缴纳的所得税就越少。因此,企业在估计净残值时,应尽量估计得较低,以便使企业本期的折旧额相对多一些,从而使企业在当期少缴纳所得税。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后都会有净残值,所以要合理估计固定资产净残值。2.2工资薪金及三项经费的筹划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合理加大所得税前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及各项保险金的列支金额,避免将政策中规定的一些不应在三项经费中列支的项目也在其中列支。通过在所得税前最大限额扣除工资薪金及三项经费,使得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从而减少应缴纳的所得税。2.3业务招待费的筹划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建筑施工企业对其业务招待费进行筹划时,要充分注意这两个方面的限制,既要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要最大可能地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尽量减少本期应缴纳的所得税。2.4借款费用的筹划新所得税法规定: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②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和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发生的借款利息,可在发生当期扣除。由于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必须要与有关资产分期扣除,而费用化的借款费用可以当期扣除,所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其发生的借款费用最好都在工程项目完工后确认为财务费用,这样就可以直接全部在税前扣除,减少本期应纳税所得额。

3结论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7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可行性

From the "Gas Appliance Factory of Beijing Yanshan Park site" to see China's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Liu kaiZhang xiangpingXu haiya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ite park of Beijing gas appliance factory, it improv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use of old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and shows that the reuse of old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in china.

Key words: old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reuse; feasibility

“变化是文化和社会的驱动力所有的东西都会过时然而它并不需要总是剧变的或是破坏性的。”[1]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正经历着自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变,传统的工业文明受到强烈的冲击。城市功能发生巨大改变,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第三产业逐渐取代第二产业居于城市结构的主导地位。由此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重心由原来的市内位置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旧工业区逐渐衰败废置,旧工业建筑大多失去了原有的产业功能,面临着去与留的问题。提到旧工业建筑,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落后的”、“污染的”。因此,旧工业建筑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现代化进程的包袱和绊脚石。在近几十年里我们所看到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及便于新型建设项目的开发,许多旧工业建筑被有计划地、一个接一个的推倒铲平。

随着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再利用观念渐渐深入人心和欧美发达国家在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方面出现的一个个优秀实例。旧工业建筑的经济、社会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现存的我国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逐渐得到重视。一时间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成了一种时尚,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研究与实践也越来越多。本文所介绍的北京燕山煤气用具厂旧址公园为国内少数经设计施工改造却又停工的特殊案例,以启示对旧工业建筑的认识和态度。

一、背景

北京市煤气用具厂的前身是一九五六年成立的联合五金工厂,一九五九年更名为朝阳第一机械厂并跨入市机械行业,一九六零年企业划归公用局,企业性质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正式开始了煤气用具的生产。至迁出时,北京市煤气用具厂拥有职工一千余人是国有大型二类企业。该厂是国内较早生产燃具的专业厂家,主要产品有四大类:液化气钢瓶、燃气热水器、灶具、调压器等46个品种、80个规格燃气用具,生产的“燕山牌”燃气用具行销全国。2004年,为适应朝阳公园的建设需要,煤气用具厂顺利搬迁,原有部分厂房建筑及工业设施被保留。红砖楼的质朴、锈铁的风雨印迹、红色标语的往事记忆和诡异的工业构筑物的造型……

朝阳公园始建于1984年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部繁华地段,西与CBD、使馆区相连,北邻燕莎商圈及新使馆区,三环、四环飞跨两边,自然、人文环境上乘,规划总面积为 288.7 公顷,是北京市四环以内最大的城市公园,被定位为一座以园林绿化为主的综合性的大型文化、休憩、娱乐公园。朝阳公园周边京达国际公寓、碧湖居、清镜明湖、博雅园、棕榈泉等绝大多数住宅项目均为高档住宅。这些社区各有不同,但定位大都瞄准了高层次、高水平消费族群。

因此,面对现代化都市的发展,这些厂房的生存发展受到了挑战。虽然在朝阳公园的规划中这片场地是用来作为绿地。但是,设计者还是本着尊重场地原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的过程和格局的理念将这些无论从建筑的质量还是从工业建筑本身的震撼力来说,都被认为是不值得保留的建筑给保留了下来。虽然由于奥运会场馆的迁入,遗址公园并没有按设计要求完全建成,但是,其中建成的部分足以让我们窥见一斑,提高我们对旧工业建筑的认识和态度。

二、设计

面对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遗留物,是废除还是有效利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正如俞孔坚博士所说“……尽管算不上文物,这却是一份难得的遗产,它不可再生,它平常质朴,却充满诗意;它是当今社会和城市生活所缺乏的和在消失中的,是可以提炼出医治我们城市病的良药的。” [2]设计者们打破了传统美学的观念。用不同的手段处理使这些“丑陋”的东西变的动人起来。废弃的老工业建筑、设备、机械不再是丑陋、肮脏、消极的,相反,这些人类历史遗留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这些遗迹作为一种工业活动的结果,饱含着技术之美。工程技术建造所应用的材料,所造就的场地肌理,所塑造的结构形式,与如画的风景一样能够打动人。于是,在绿树成荫和原有钢铁厂房背景中,儿童嬉戏,游人欢声笑语展现了公园的魅力。

1、场所的塑造

1 点

保留路网、建筑和场院的布局等原有场地整体肌理,拆除的建筑也保留其基址;保留原有植物,保留原有场地部分厂房,充分展示现代工业设计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改造和利用旧建筑,使新旧景观元素在对比与碰撞中产生独特时间性和历史感,创造出不同的体验和使用空间。残留有一人多高的建筑墙体,形成相对独立的主题花园,配置北京乡土乔木和地被,并以此为基底布置不同题材的雕塑作品。部分建筑拆掉后,保留基座,作为乡土花卉的种植台。由墙基构成的台沿,由钢板强化其线条,并成为休息的座椅。以此形成不同的体验点,使人们近距离体会着这些遗留屋再生后所散发的生命气息。

2 线

以富含原有的建筑文化的场地为背景,设计步道网络,将新设计步到系统和原有道路网络融合,以此连接各体验点,构成一个现代艺术的体验网络。

3 面

以步道系统联结各点形成的片区,既有高大挺拔直径40、50公分的泡桐,排列整齐的储气罐,依稀可见的斑驳的大字标语,红色砖墙的旧厂房,爬满墙壁的地绵等旧元素,又有融合在其中的其它乡土植物、雕塑、铺地等新元素。新旧元素在对比与碰撞中产生独特时间性和历史感,创造出不同的体验和使用空间。

2、功能的转换

在公园的改造在利用中,对需要拆除的部分并没有被遗弃。设计师用艺术和生态的眼光来善待着原有遗址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被拆除的部分通过重新的组合或者变位利用形成了新的功能。如由废旧钢材、残破的灯罩、废旧的锅炉等重新组合的矿山;由废旧的钢板设计而成的球蓝阵,都在提供娱乐的同时保留了工业文化,在供人娱乐的同时展现了工业的魅力。

3、厂房变场馆

2005年,奥林匹克沙滩排球场移址朝阳公园,并将北京煤气用具厂旧址作为场馆用地,至使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燕山煤气用具厂旧址公园并非按照规划完全实施的工业遗址公园。值得庆幸的是,场馆建设充分考虑对工业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三栋旧厂房经过内部装修改造为贵宾、运动员及赛事管理、安保、技术和媒体用房。设计师们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植物的前提下,在场地建筑周边种植白茅草和向日葵,与旧厂房相呼应,营造出怀旧氛围。沙滩排球场主体结构由钢支架连接而成,形成开放式的露天场馆。充满现代气息的钢架场馆与颇具艺术风味的旧厂房共同为比赛服务,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成为朝阳公园沙滩排球场最独特的风景,凸显了“绿色奥运”的主题。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改造再利用方法。

三、启示

从北京燕山煤气用具厂的身上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我国工业建筑身上具有的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体现的浓烈的50-7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厂区的气氛。它们是我国工业发展的见证。在北京燕山煤气用具厂旧址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从未试图去掩饰或篡改历史,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工业时代的纪念物保留下来或被有效地再利用,而未被任意地改造或歪曲。这充分说明了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遗产越来越受重视,毕竟它们“是曾经包含并继续包含深层历史进程的人类活动的历史见证,其价值时人类共同拥有的。产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在于,它是一群普通人生活纪录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重要的身份认同……。” [3]也说明了让烙下新中国时代烙印的旧工业建筑重新获得新生,将工业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完美统一的可行性。但是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在旧工业建筑在利用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合理的开发模式,缺乏政府及正常的管理引导,再利用不能按照设计师的制定的方向有效的完成。

四、结论

城市是发展的,变化是永恒的。“城市与建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被各大洲的人类文明赋予了个性,这种个性作为社会与文化特征的一种表象,应该从建筑艺术的表达中体现出来,应该从公共空间的形式和结构中表现出来,而且应该重新被挖掘和振兴。” [4]对工业区的改造就是延续城市发展的连续性,维持城市的文明和个性。中国正面临着大量重工业地的改造,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即位于中国近代旧工业遗址之上。面对这份难得的不可再生的遗产,人们充分认识、利用其潜在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延续工业区所特有的工业文化氛围,并注入新的现代的社会标准,维护我们良好的生存环境,才能解决城市中现在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瑶,等,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2、俞孔坚,等,V-通道:北京燕山煤气用具厂旧址公园设计,建筑学报,2006(5)

3、国际产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简称TICCIH),《莫斯科》,2003

4、杨超英,《柏林世界建筑大会专题报道》,建筑创作,2002(9)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8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商业空间;功能置换;可持续

1.相关概念与发展概况

旧工业建筑是指具有历史、社会和建筑价值,包括厂房、车间、磨坊、工厂、矿井和加工提炼的场地、仓库,能生产、传输和使用场所,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住宅、宗教崇拜或教育等社会活动场所。功能置换是指保留旧建筑的原有内部空间,通过转换其使用功能而实现对原建筑空间的动态保护的目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商业空间设计是指旧工业建筑在“功能置换”原则下将其改造成购物、饮食、娱乐、文化及服务交换的商业活动的空间场所。随着北京798艺术区改造成功,人们逐步意识到旧工业建筑改造带来的经济、社会和建筑价值。但目前国内大部分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与研究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园、LOFT办公、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改造,而改造成商业空间的研究相对滞后,且成果参差不齐,因此亟须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2.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的可行性与矛盾性

2.1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的可行性

随着城市扩张,原工业用地由城市郊区成为城市中心,区位优势得到提升,为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提供先决条件。同时旧工业建筑大部分是近代以来建造,主要采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粘土砖等材料,大跨度刚架梁柱、中性化的结构、高耸的空间和良好的采光方式等空间特征,也都为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提供极强的适应性与易操作性。现代商业建筑经历商铺、百货商场到大型购物中心,消费者对商业建筑的需求也不局限于购买商品。购物中心都转型为以体验型商业空间,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体验型消费,这样可以避免电商挤压和同行竞争。体验型商业空间要营造出消费者认同的体验型“场所”,而旧工业建筑具有城市街区的公共识别性和认同感的特质与之相吻合。因此旧工业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情境感与体验型产品的结合,使得其商业性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杭州新天地就属于改造成以体验、游乐消费为特色的商业综合体,将杭州重机厂改造成IMAX影院。(图1)

2.2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的矛盾性

2.2.1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物质载体,见证城市的发展,应当有计划地保留;然而,再利用开发是以商业赢利为目的,投资收益周期要求短,实现资本最大化,这与旧建筑保护存在利益矛盾。同时商业空间因不同业态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主题餐厅注重空间的精致性,咖啡店强调空间的私密性;这样过多的改造造成工业元素被遮挡或破坏。因此,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我们需要在法规和政策引导下谨慎地评估保护与利用,避免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旧工业建筑的文化挖掘,造成项目的同质化。2.2.2满足商业设计规范的困难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设计必然满足商业设计规范,包括场地设计、交通流线、消防等。早期工业建筑设计规范与现行规范存在差异,导致在改造中满足商业设计规范有一定困难。工业建筑的功能单一,交通系统简单,因而根据商业功能需求,对原场地重新规划设计,满足商业的易达性。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采用“加法”创造丰富多样的空间,但流线势必变得复杂,这就要求合理组织商业动线。商业要求有一定停车位配比,如何在有限的基地中设置足够且合理的停车位是改造设计必须解决的难题。通常采用分散式停车,另外设置机械式停车提供更多停车位,满足配比。商业建筑因为人流密集,交通复杂,对消防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改造中必须严格满足消防规范要求;也可以技术的改进或设施的完善如使用防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或合理增加消防器材达到消防要求。

3.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3.1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原则

改造设计比一般的建筑设计更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改造之前应对旧工业建筑的工业美学与历史地位价值评估,作出合理的改造方式。3.1.1保护性修复针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的旧工业建筑一般采用保护性修复,保留原有建筑特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复或更换局部构件。保护性修复能够营造具有人文特质的场所,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的记忆。西安大华1935基地南侧区域为上世纪30年代的砖木结构建筑,通过院落组织在一起,尺度亲切,空间舒适。针对此区域采取了保护性修复,对原建筑进行清理和修缮,保留原建筑立面和细部。增加少量新建筑、连廊、小品及构筑物,打造成具有民国特色的休闲、文化商业街。3.1.2新旧形式共存新旧形式共存是针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在整体上保持原建筑的形态,更新部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风格,明确新旧建筑间的时空传承关系。新旧之间通过色彩和符号等元素上的协调,达到整体统一、局部对比的效果。黑川纪章设计的墨尔本中心,旧兵工厂被置于玻璃锥体的购物中庭之下。高大的圆锥玻璃顶不仅成为这一共享空间的采光罩,也为古旧而高耸的红砖烟囱提供了与现代商业共存的空间联系。旧兵工厂被改造成餐厅,与锥形玻璃中庭成为墨尔本中心文化特点。(图2)3.1.3形式全面更新当建筑建造年代较短且文化价值不高或严重破损而难以修复,一般采取完全更新的改造方式。该类型旧工业建筑改造自由度大,抛弃建筑的原始风貌,在原结构基础上用现代的技术和材料重新设计,使得建筑形式全面更新。上海复地四季广场改造项目中对一些厂房加固保留建筑的原结构,立面采用砖红色面砖重新装饰,窗户等构件用全新的材料构造,使得建筑焕然一新。

3.2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环境改造方式

空间是建筑物质实体限定的“场所”,包括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设计按照商业定位对其进行空间环境改造。3.2.1通过分割、拆除和扩建改造内部空间分割是指在内部空间高大的旧工业建筑中,通过对原空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分割出若干新的空间。这类改造的适应性强,形式灵活多样,但改造前应对结构进行评估与加固。某些旧工业建筑在改造成商场或购物中心等商业空间中,结合原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结构特征,通过竖向、水平分割或合并的手法于适当位置改建成中庭空间。维也纳煤气储罐A座的改造中,让-努维尔将1至3层周围布置商店,中间改为竖向3层通高的商业中庭,营造出良好的商业氛围。拆除是指在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中,将原有的墙体、楼板、梁、柱子等拆除,创造适应商业功能的空间。如加拿大多伦多皇后码头仓库改造案例中,为了创造出良好的共享空间,将建筑中部一些柱子拆除并安装扶梯构成新商业空间的中央大厅。扩建是在旧工业建筑的上部或相邻的范围内,对原建筑进行加建,甚至有时出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需要,采取地下扩建的方式。在扩建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新建筑或构筑物与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使两者风格上协调。商业空间重在人流顺畅,在相邻的空间之间加建连廊或天桥使原分离旧工业建筑保持连接。上海8号桥原由7栋房子构成,设计师在改造中通过“桥”连通每一栋房子,使得人流的组织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3.3商业空间的外部环境整合

商业空间对外部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改造设计中应结合商业类型及定位进行外部环境整合;一方面要合理组织与城市交通的联系;另一方面应该合理设置内部商业动线与节点空间。3.3.1与城市交通的联系合理组织与城市交通的联系影响改造项目中各功能之间运转正常和商业空间的便捷性。车行系统的设计应在主入口设置疏散广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疏散;步行系统与城市交通设置缓冲区,确保人流出入安全便捷。太原良仓1954商业综合体改造前北侧与道路有4至5米高差,考虑与城市空间对话,通过阶梯广场化解高差,方便人群进入商业空间。同时在集中商业设计采用双首层概念,与阶梯广场形成灰空间,实现商业最大经济价值。(图3)3.3.2合理设置内部商业动线与节点空间在改造项目中,尽可能采取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车行流线在基地外侧展开,内部设置尺度适宜的步行商业动线与导视系统,方便人们快捷到达目的空间,避免商业死角。在商业动线重要节点合理设计广场,进行各种商业活动,同时设置符合人体尺度的室外公共设施与景观的工业特性再设计,使商业空间更具吸引力。

4.结语

商业空间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中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的功能更容易影响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目前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践越来越多,在保护工业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商业空间设计,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实现旧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利用。另外挖掘旧工业建筑文化特质,结合商业定位,改造成具有人文特色的体验型商业空间,成为城市名片,对城市区域的复兴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彭立磊.《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过程中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面向商业空间的再利用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3].常建,刘骏.《国内旧工业建筑的商业改造分析》[J].华中建筑,2013

[4].肖振萍.《老工业建筑改造商业空间的条件与设计特征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4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9

1.1废旧建筑材料运用原则废旧建筑材料的景观化再利用大多数在原地区或周边区域,很少会跨地区。因为旧建筑材料其本身的价值不高,如果长距离运输势必会提高成本费用,更甚者运输所产生的费用高于材料的成本费,这既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又不迎合市场的需求,得不偿失。换一方面说,旧建筑材料的地域性很强,类似地方性的建筑材料,代表了原处时代、原有城市,原有建筑的特色,无法替代。如普立兹奖得主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博物馆直壁采用浙东传统的“瓦爿墙”就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废旧建筑材料,这些废旧建筑材料大多是明清留下的青砖、龙骨砖、瓦片、缸片等,它们不仅蕴含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如果把这些材料换成南京1912改造项目中的青砖、瓦片、缸片等,根本无法获得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更不可能成为宁波市的一座文化历史性地标。

1.2废旧建筑材料的获取方法及原因废旧建筑也需要挑选,并不是所有的废旧建筑材料都可以作为景观的原材料,这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拆卸那些旧建筑并且进行合理的分类。相比于建筑景观对原材料的选择具有更低的要求,但并不是所有废旧的建筑材料都可以的。不同于建筑对材料的要求完整毫无损坏,景观的材料可以不完整甚至是奇形怪状但不可能是那些太小的碎块。科学的拆解建筑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但是现在中国大部分对房屋的拆解属于暴力拆分,致使许多废旧建筑材料的不可再使用。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房屋拆解系统对废旧建筑材料的获取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暴力拆解房屋可以降低人工成本费用,但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且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房屋拆解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性,更可以减少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以及污染。所以,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房屋拆解系统对良好的废旧建筑材料的获取是非常重要的。简单来说,科学的拆解方法就是结合人工和机械的方式把建筑层层细化的进行分类拆解而不是以往的直接把建筑进行破坏性拆解。拆解的方式大概分为三种:完全手工拆解,人工和机械结合拆解,传统的破坏性拆毁。传统的拆毁方式总的成本最低,但拆解房屋后得到的材料价值也最低,同时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而完全手工拆解虽然能得到更多有价值的材料,但在人工成本和耗费的时间上远远高于传统的拆毁方式,对于现代这个讲效率重利益的社会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公司是不会接受的。人工和机械的结合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总的成本费用低于纯手工作业,得到材料的价值远高于传统方式,时间上来讲也比纯手工更有效率。然而,这种方式运行起来要有一定的原则和目的性。我们拆解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快的从要拆除的建筑上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材料,因为这样能使成本投资具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回报率。所以,对于一个将要拆解的建筑我们应该进行简单的分析,确定恰当合理的拆解方案,充分发挥人工和机械拆解各自的优势,以达到一个理想的经济效益。

2废旧建筑材料景观化再利用

2.1解构主义与废旧建筑材料无论是库哈斯的央视大厦,还是扎哈哈迪德的广州歌剧院,解构主义大师们都给我们呈现出解构主义设计品的独特魅力。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以其散乱、残缺、错位、耦合、扭曲、失稳等独特风格席卷全球,迅速成为现代主流的设计风潮。所以废旧建筑材料那种残缺中透露出的文化气息的再现以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最为合适。解构主义独特的设计手法不仅可以传承废旧材料中的历史韵味,更可以提升其价值给社会带来美学和人文价值。以解构主义手法重组废旧建筑材料所形成的景观可以创作文化的语境,再现历史的记忆,连接着现代与历史,提升为当地的文化地标,也是建筑的再一次重生。

2.2解构主义在景观中运用的优势景观作为城市风景为其增添风采,而解构主义景观更能提升城市本身的魅力。著名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是这一方面的典范。西班牙毕尔巴鄂市(Bilbao)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90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而建筑师弗兰克•盖里以其前卫,大胆的设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让这座城市蜚声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观赏这一著名的解构主义“景观”。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所展现出来的流动感和雕塑感无疑使其成为毕尔巴鄂市中那座耀眼的“雕塑”。由此可见,一座著名的解构主义景观带来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作为美化城市的作用,更可以为城市带来各方面的价值。以废旧建筑为原材料的解构主义景观,更可以保护该地区的历史信息的原真性,连接历史与现代,形成文化的语境,成为城市的风景线。

3结语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