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忠诚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08:11

忠诚教育论文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内容;途径

[作者简介]许华,山东警察学院政论部讲师,硕士,山东 济南25010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2-0147-03

忠诚是中华民族的国魂。自古至今人们都视忠诚为最高尚的美德。美国著名职业培训专家约翰・克拉克博士说过,如果说智慧和勤奋犹如金子般珍贵,那么比智慧和勤奋更加珍贵的便是忠诚。2005年8月,在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把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概括为“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二十个字。其中“忠诚可靠”列为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之首。应该说,考察一名警察是否优秀,在所有综合素质的要求中,忠诚是第一位的。

作为新时代的警察担负着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毫无疑问,神圣的职责决定了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学生的忠诚教育为重点。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忠诚于公安事业的过硬警察,是当前公安院校最重要、最迫切的课题。

一、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重要性

公安机关是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内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使命。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各级公安机关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以及为公安工作的发展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公安机关特有的人民民主工具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把忠诚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建设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把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卫士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站在培养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的公安人才的高度,紧紧抓住忠诚教育这条“生命线”不放松。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公安后备人才。坚持服从服务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办学宗旨,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忠诚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员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公安机关不断培养和输送优秀合格的生力军和坚定可靠的接班人。由此可见,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和对法律是否忠诚是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必备条件,是检验公安院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首要标准。

二、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当代公安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公安大学生的忠诚教育,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保卫者;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对党忠诚的教育。人民警察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行政司法力量,其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和服从党的宗旨。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了党对人民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原则。早在1950年9月,在全国经济保11212作会议的指示中说,保卫工作必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并在实际上接受党委直接领导,否则是危险的。这一指示确立了我国公安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所谓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也就是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1992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加强党对政法公安工作的领导是始终不渝地坚持的一个原则。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绝对性,就是公安机关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绝不容许有任何削弱、摆脱、抵制和忽视党的领导的现象。这就要求人民警察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不断地提高学生党的观念,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遵守党的纪律,使学生认清服从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坚定不移地接受党的领导,自觉地维护党的威信,抵制各种贬低、淡化党的领导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要扎扎实实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踏踏实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二)对祖国忠诚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忠诚于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忠于祖国,就是要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带头遵守宪法、法律法规,为民族振兴贡献才智。公安院校要对学生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强烈地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要把爱国与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根本目标统一起来,做到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把忠于祖国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为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作出牺牲和奉献。据有关部门统计,仅1980年以来,全国公安系统共有7000多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13万多名公安民警因公负伤。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新时期的人民警察以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捍卫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愧于坚强的“共和国之盾”。

(三)对人民忠诚的教育。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就是“人民公安为人民”,就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人民警察的精神,无论什么时候人民警察都不能丢掉这个忠诚的本色,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有些公安民警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仆意识淡化,摆不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对待群众冷、硬、横,有些地方公安机关的衙门作风依然存在,有的公安民警对具体工作挑肥拣瘦,怕苦、怕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爱岗敬业精神,责任心不强。因此作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学生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始终把执政为民、关注民生作为公安执法思想的核心,练好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如在抗震救灾过程

中,许多人民警察深入第一线,深入到最基层,到群众中去抢险救灾、安抚心灵、安慰关怀,这就是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四)对法律忠诚的教育。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性质,决定了公安民警的日常行为要以法律为基准。同时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对人民警察的任务、宗旨、职责、权利、义务等进行了非常明确规定,所以无论从内部还是从外部要求上,都决定了我们的一切工作思维和行动都要围绕法律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民警法制观念不强,缺乏依法行政的自觉意识,甚至打骂、体罚、虐待犯罪嫌疑人,个别的搞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有的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甚至执法犯法,,贪赃枉法。警察作为重要的行政司法力量,对执法守纪、知荣明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人民警察只有加强法律学习,具备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执法技能,才能忠诚于法律,才能保证公安执法活动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才能符合依法执政的要求和保证国家法律得以准确有效地执行。

三、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主要途径

作为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人民警察忠诚教育必须坚持以铸就忠诚警魂为根本,以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教育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政治上忠诚可靠的公安专门人才。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忠诚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忠诚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公安院校学生开展忠诚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重要作用。要按照教育部、公安部的要求把对学生的忠诚教育充分体现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警察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课过程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的说教,遵循教学内容要改革、教学方法要改进、教学手段要改善的思路,在创新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特别应该加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三进”工作。笔者认为,人民警察荣辱观的核心是忠诚,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法律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只有把握好这一核心,才能在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

(二)辅导员教育――忠诚教育的有力保障。高校辅导员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力量。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频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进取精神、忠诚意识的重要保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学期考试和就业指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忠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忠诚意识。

(三)榜样示范教育――忠诚教育的有效平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

榜样示范教育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来提高学生认识的方法。借助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感人事迹和警句名言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清和履行时代赋予自己的崇高责任。

在具体的忠诚教育教学中可列举一些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公安机关的模范人物,号召学生向他(她)们学习。如任长霞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真正地体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她始终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无时无刻不把民放在心中。任长霞是一名普通的公安局长,一名平凡的共产党员,却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遵循了执政为民的准则,真正走了一条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之路。通过这样的榜样实例,达到忠诚教育的良好效果。

(四)校园文化教育――忠诚教育的有力补充。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忠诚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长教师的言行是教育,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忠诚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为此,忠诚观念的树立贵在教育,忠诚美德的形成贵在明善,当代公安大学生要牢记,公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成为公安业务方面的专家,更重要的是做到“四个忠于”,成为一名具有忠诚美德的优秀公安大学生。

当然,对于公安院校学生开展忠诚教育来说,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要关心公安队伍的健康成长,支持公安院校学生的忠诚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忠诚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 警察大学生 警察职业 忠诚教育

1警察忠诚的内涵

1.1忠诚

忠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行为规范,亦是对自己信仰的一种坚定忠贞的表现。忠诚决定了个人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体现了某一个体是否值得信任和重托。对于人与人之间,忠诚意味着融洽的相处与合作关系,对于个人与集体之间,忠诚意味着牢固真实的从属关系。

1.2职业忠诚

职业忠诚是指个体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中并为此不懈地奋斗,包括忠于事业、团队、信念,其本质是一种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忠诚意识。要求个体不忘责任,不辱使命,不懈于奋斗。

1.3警察职业的忠诚

警察这一职业与普通的社会职业有本质的区别。人民警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工具,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队伍。这就要求警察职业的忠诚比普通的职业忠诚多一个政治忠诚,即警察职业的忠诚包括政治忠诚和职业忠诚。政治忠诚是指忠于党、祖国、人民、法律,是一种政治觉悟和信仰,是最高级别的忠诚。职业忠诚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服从组织的安排,不讲条件,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政治忠诚和职业忠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每一位优秀的人民警察必须牢牢树立忠诚意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和人民。

2公安院校开展大学生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2.1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要求

许多公安院校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便是忠诚教育,很多院校都把忠诚作为自身校训的一个重要元素。警校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预备警官,他们对忠诚的理解与践行不仅关系到其未来在公安队伍中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公安机关的政治、组织、队伍建设以及能否担负起未来更艰巨的政治任务和更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加强警察大学生忠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2.2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现状

(1)教育方式单一,学生重视度不强。随着社会发展,大多数公安院校近年来开始逐步重视忠诚教育,也相继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但总体而言,学校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有效的教育课程,大多院校只是通过升旗仪式和一些思政类的红色课程来影响学生们的忠诚意识,学生缺乏切身的参与体会。(2)教育活动散乱,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许多公安院校缺乏针对学生忠诚教育的长久规划,有时会形成教育活动来去匆匆的“潮汐效应”。并且大多数院校没有独立的忠诚教育课程,更多的是将忠诚教育的内容融汇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不利于学生对忠诚的理解认识和对警察职业的正确定位。

3当代警察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现状

当前,绝大多数警察大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与管理,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公安院校大多数学生在学校的警务化管理下,拥有较为过硬的政治立场。但在不同的社会风气和良莠难辨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缺乏社会阅历的警察大学生容易受腐朽的思想文化的侵蚀,其思想状态和忠诚意识具有不稳定性:

(1)政治思想意识淡薄。大多数大学生在学校中不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对政治理念多存在片面化、扭曲化的理解。

(2)理想信念世俗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和金钱利益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目标,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警察大学生的群体中也难以避免的会出现过于追求世俗利益的现象,突出的表现为不少同学将入警作为谋生的手段或作为未来谋取功利的阶梯。

(3)对集体的认同感不强。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思维最活跃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探索欲强烈,勇于挑战权威。而公安院校封闭式的管理容易触发学生的叛逆情绪,进而影响对集体的认同,学校应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政治观念和忠诚意识。

4当代警察大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归属感

(1)职业情感,是指个体与其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感情,只有对职业产生了情感,才会忠于自己的工作,对于警察而言,忠于职业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前提。

通过对公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公安工作的逐渐接触了解,绝大部分警察大学生可以客观地认识警察的职业,同时大多数的同学以自己身穿藏蓝为荣,对未来所从事的公安事业,充满了期待和热情。

(2)警察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与当地高校的学生有较大差异,当地大学生在毕业后择业选择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职业,一般不会存在一选职业定终身的状态。而随着“入校即入警”政策的逐步贯彻落实,警校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基本明确,绝大多数的学生会把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作为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终极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

通过对警察大学生忠诚度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知存在严重缺失,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警察这一职业是因为本身在就业上存在优势,并无满腔的热忱与抱负。忠诚教育的实施需要潜移默化的内心认识,公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候一定要使他们形成一种强烈的职业归属感。

5如何实施警察大学生忠诚教育的开展方向

人民警察肩着执行国家意志,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忠诚于党、国家、人民和法律,公安院校的学生作为预备警官,是公安队伍未来发展建设的主力军,是人民的忠诚卫士,定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忠诚教育在公安院校的开展,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政治要求,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5.1提高警察大学生的忠诚认知

虽然警察大学生在公安院校独特的警察文化的熏陶下,会了解到更多有关公安队伍的信息,但在缺乏系统的忠诚教育下,学生对忠诚的认知总是片面的。因此,提高警察大学生的忠诚认知不仅要为学生传输忠诚的思想,还要为学生打开一扇全方位了解和认识公安队伍和公安工作的窗口。只有学生在心底认同公安队伍,才有可能使其对忠诚有一个最全面、最正确的认知。

5.2培养警察大学生的忠诚情感

警察大学生的忠诚情感包括使命感、正义感和荣誉感,而忠诚情感归根结底来源于对集体、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培养警察大学生的忠诚情感首先应使其认同集体、热爱祖国、心系人民,其次应授予其优秀警察所具备的行为规范,提高其综合素质。

(1)强化警察大学生的使命感。通过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国家、人民的光荣历史和传统,使其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党、国家和人民,进而形成献身于党、建设国冢的使命感。

(2)强化警察大学生的正义感。警察大学生的正义感实则为对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清晰认识。警察的正义感,就是在人民需要时,必须挺身而出;在党和国家需要时,必须无私奉献;在敌人挑衅时,必须战无不胜。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警察大学生的正义感,可采用公安机关基础知识理论与典型案件事例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用理论去剖析事实,用事实去升华理论,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达到忠诚的高度。

(3)强化警察大学生的荣誉感。学生的荣誉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首先,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摒弃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形成以人民的信任和赞誉为最高荣誉的观念。二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党员学生、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帮助普通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誉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三是开展各种评选先进典型的活动,通过树立各个领域的先进榜样,使学生找到多方面正确的奋斗目标,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6增强警察大学生的忠诚行为

警务工作的显著特点是高风险、高压力,重视和加强专业教育的学习是学生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警察大学生经历的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由大学生向警察大学生的转变、由学警向一名正式警察的转变,是通过“专业的警察训练”教育和培养出来的。对于警务工作来说,警察大学生必须通过警务化管理,去掌握警察这一职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技能,警务化管理也是增强大学生忠诚行为的关键手段。

7加强警察大学生忠诚教育的主要方法及对策

(1)制订切实可行的长久规划。公安院校应高度重视关于学生的忠诚教育,积极筹划、落实有关工作,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方法,自上而下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忠诚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学生孝心教育。所谓“忠臣必出孝子之门”,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重师长,才会对国忠诚,这也是人最基本的品质。因此通过开展廉孝教育,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忠于祖国的品质,由家庭及于学校,由学校及于国家,才能从根本上塑造一个忠于党、国家、人民、法律的优秀的预备警官。

(3)开展忠诚教育课程并丰富课程的内容。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忠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忠诚教育的重视,自觉参与到强化自身素质的行动中。从而真正了解警察的使命和责任,真正从心底认同公安工作,真正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意识。

(4)将忠诚教育与公安院校日常的警务化管理相结合,应该明确的是,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不仅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忠诚教育的主要灌输者。学生管理者应利用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积极主动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忠诚教育的开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

(5)开展受关注度高,有强烈的职业归属的仪式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强其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例如有些院校每年举行毕业典礼为母校献歌活动,这种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可以增加学校、集体、组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忠诚;战斗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E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021-02

主席在视察海军驻三亚部队时强调,“抓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培育战斗精神、培养战斗作风突出出来,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探索形成战斗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人民日报》,2013年4月12日。)学习贯彻主席重要讲话,积极探索战斗精神培育长效机制,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关键就是要确保军队对党绝对忠诚,在强化军魂意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一、忠诚是军人首要的道德要求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道德体系中,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被人们看作是最高的道德原则。首先,把忠诚作为军人道德修养的根本目标。《草庐经略》:“第将非忠义,何以为立功建绩之本,而使三军感动兴起乎?”(《草庐经略・忠义》)诸a葛亮也强调“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诸葛亮集・兵要》)忠诚是军人立身做人的根本,只有具有忠诚品格的军人才能建功立业,带领的军队才会有战斗热情。其次,把忠诚作为军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以忠义,使士卒皆有亲上死长之心,然后令之执干戈,擐甲胄以御敌,自然如手足之捍头目,子弟之卫父兄,有不战,战必胜矣。”(《兵录・教练总说》)只有“使士卒皆有亲上死长之心”,才能在战场的险恶环境下,面对生死考验,迸发出忠贞不屈,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再次,要在军事实践中不断升华忠诚之心。《史记》中说,“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史记・司法穰苴列传第四》)“忘家”、“忘亲”、“忘身”,这“三忘”精神揭示了军人的忠诚要在不断的征战中达到“忧国忘家”的境界。但是,古代对忠诚的认知也有其狭隘和局限的一面。受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封建社会的军队对君权形成一种狭隘的愚忠,忠于封建统治阶级,而忽视民族和人民利益。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即使官兵具有顽强的战斗精神,历史也往往是以悲剧收场。

我军的忠诚是对党绝对忠诚。我军是一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忠于党这是在建军之初就确定下来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对党的忠诚是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的,它去除了带有封建性质的糟糠一面,是对军队担负责任的坚守,也是对历史使命的坚决承担,更是对维护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想信念的忠实和虔诚。新的历史起点上,主席对军队提出了“绝对忠诚”新要求,贯彻落实主席这一要求,我们每一名军人就要把忠诚于党作为自己的最高道德要求,统一在党的领导和指挥下,为完成军队的使命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以对党的绝对忠诚打牢培育我军战斗精神的灵魂之基

只有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不断强化军魂意识,使官兵知道为什么而战,才能从本源上调动广大官兵的战斗精神。我军之所以能够从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发展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为实现崇高理想而战斗的新型人民军队,关键的因素就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铸牢对党忠诚这一军魂。

(一)铸牢对党忠诚意识是我军战斗精神培育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战争是从属于政治的工具。战斗精神从总体上体现着阶级的根本政治态度,是特定阶级意志在战斗中的体现,为特定阶级的政治服务。所以,特定阶级的利益主张和政治原则从根本上决定着所属军队战斗精神的方向,战斗精神的培育必须始终忠于这一特定阶级的意志。我军是党缔造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为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建立的,所以我军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反之,我军就失去了阶级本性和政治依归,战斗精神就失去了灵魂和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是官兵参加战争的最直接动力,任何军队战斗精神的形成必须从本源上解决为谁而战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政治目标始终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息息相关,更和每名官兵的切身利益相关。对党忠诚,服从党的领导,就是在为自己的切实利益而努力,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扛枪,扛枪为了谁的问题,从本源上调动了官兵的战斗精神。

(二)铸牢对党忠诚意识是我军培育战斗精神的优良传统

回顾我军八十多年的光辉历史,我军之所以具有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人民军队忠于党。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从上至下建立了一套党对军队直接领导的组织制度。这一伟大创举,找到了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形式,使起义失败后一盘散沙的军队重新凝聚起来,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焕发出新的战斗力。这一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础就是要广大官兵忠诚于党,忠于党的伟大事业。在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斗争和实践中,我军始终把牢固树立对党的忠诚意识与战斗精神培育紧紧联系在一起。比如,民主革命时期,通过对广大工农战士的教育,官兵认识到自己不单纯为家庭、个人而报仇,是为劳动人民的解放而奋斗,自觉忠诚于党,服从革命的全局利益,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去战斗,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抗美援朝时期进行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教育,使参战官兵明白“抗美援朝”与“保家卫国”的一致性,认识到抗美援朝与党和国家的安全利益息息相关,要求参战官兵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之心,积极投身抗美援朝作战,激发了强烈的斗志。新的历史起点上,战斗精神培育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三)铸牢对党忠诚意识是我军培育战斗精神的根本保证

战争是敌对双方的生死对抗,其残酷性和对抗性,决定了军队要打胜仗必须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在对敌作战的精神因素中,忠诚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制约和影响着战斗人员的精神素质。铸牢对党的忠诚意识都会使官兵发现党的伟大事业的内在价值,进而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追求统一到党的领导,形成为党的事业牺牲奉献的价值取向。在我军,革命军人对党的忠诚源自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无论何时何地,军人都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如山,始终忠于祖国。正是这种无限热爱,激发革命军人面对强敌始终忠贞不屈的革命精神。革命军人对党的忠诚是一种对职业的无限热忱。对党的忠诚体现在军人所从事的事业上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备战观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不断鞭策激励这个革命军人。革命军人对党的忠诚是一种对纪律的绝对服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对党的忠诚,使军人对纪律的服从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成为一种本能。我军的纪律性是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就是因为革命军人这种对纪律的绝对服从。始终视党、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生命,坚决履行誓死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神圣职责。

三、把牢固的忠诚意识转化为高昂的战斗精神

血火战场无亚军,狭路相逢勇者胜,战争的特性要求我们只有牢固树立起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和不畏牺牲的战斗意志,才能实现无往而不胜。未来我军遂行的多样化军事任务,战斗将更加激烈,战场环境将更加险恶,对军人的身体和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正如恩格斯在《欧洲军队中》所说的“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1]我们若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保证对党绝对忠诚,进一步深化战斗精神培育,真正把精神力量物化成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要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忠诚教育。战斗精神的生成是依理性选择的结果。人的理性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当前革命军人面对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敌对势力的不断渗透的考验,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使人明辨是非善恶,懂得道理,知道如何行事,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使我军官兵克服各种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党的忠诚之心,激发战斗精神。一是在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中铸就官兵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政治信仰。二是在掌握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精髓要义中铸牢官兵对党忠诚的坚实思想基础。三是在深刻理解把握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内涵要求中培育官兵对党忠诚的人生价值追求。要把忠诚品格的塑造贯穿在军事实践中。战斗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思想认知与实践锤炼相统一的过程,既靠教育灌输,更靠实践锤炼。我军已经长时间没有经历过战火的考验,必须在军事实践中加紧忠诚品格的塑造,加快战斗精神培育。一要在贴近实战的军事训练中磨炼。按照主席贴近实战的要求设置军事训练内容,磨炼意志、培养作风、锻炼体质,严格落实战备、训练、教育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打赢能力和信心,努力做到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二要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和平年代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是最接近实战的军事实践。主要结合实弹演习、国防施工、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培养官兵顽强战斗意志。三要在日常生活中抓养成。品德的塑造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重在平时。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强化加深对党的忠诚,把战斗精神教育纳入经常性的政治教育。

战斗精神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要打牢对党绝对忠诚这一灵魂基础。当代革命军人只有把绝对忠诚外化为听党指挥的自觉行动、内化为主人翁的政治责任意识,保证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向着强军目标不断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81.

To deepen the cultivation of army absolutely loyal fighting spirit

XU Wang

(Nanjing political college campus in Shanghai, Shanghai 200433, China)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4

>> 基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忠诚培养模式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潜流失”和职业忠诚度 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检视与反思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完善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教育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利器” 公民教育的检视:困境与突围 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创新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基于价值哲学的高职教育质量与评价标准的检视 加强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理念教育与语文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4]乔西亚・罗伊斯,J.忠的哲学[M].纽约: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出版,1908.

[3]杨艳红.浅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传承与学生事务管理文化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4(4): 12-16.

[5]段立国.蒙田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101- 105.

[6]石明忱,王淑桢.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15-117.

[7]张军.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忠诚度[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112.

[8]弗雷德里克・F・赖克尔著陈绍锋等译.忠诚法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

[9]李游.组织忠诚环境:概念、结构及其结果变量的实证研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10]宋春光.关于高校实习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83-84.

Insp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Professional Loyalty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Jia Hong

Abstract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loyalty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ociety, and is also one of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blems exist in professional loyal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narrow education concept, one-sided education content, occlusiv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single education form.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loyalty educ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innovate education concept, broaden education contents, reform education form, further highlight education subject and optimize education environment.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5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成为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党校是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井冈山精神与党校工作实际相结合,我认为党校精神可以概括为“忠诚、笃学、厚德、创新”。党校精神中“忠诚于党、砥砺党性”是根本,“笃信好学、积极探索”是基础,“奉法厚德、清正廉洁”是品格,“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是灵魂。

忠诚于党、砥砺党性

“忠诚”是一种古今中外都认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岗位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对忠诚推崇备至,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到了现代社会,在世情和国情不断变化、西方思潮的日渐渗入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忠诚于自己。

井冈山精神的“坚定信念”体现在党校精神中便是“忠诚于党、砥砺党性”,这是党校精神的根本,也是党校事业发展的源头。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立身之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忠诚于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内在要求,是每一个党校人应当拥有的品质。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把党的精神贯穿于党校事业的方方面面,在党校的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加强理论武装,通过在学员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促进领导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使领导干部在志存高远中忠诚于党,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在服务群众中纯洁党性,在抵制诱惑中提升定力,把党校办成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忠诚于党的思想建设、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

笃信好学、积极探索

“笃学”出自《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井冈山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体现在党校精神中就是“笃信好学、积极探索”,这是党校精神的基础,也是党校形象、党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专门谈到学习问题,他提到:“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社会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探索就没有止境。《礼记・中庸》中记载了为学的几个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层出不迭的社会问题,党校教职工更应当加强学习,形成笃信好学的氛围,在未知世界里积极探索,不断增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在工作中,党校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将党的事业精神和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通过将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结合,不断通过党校文化建设,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积极推进党校持续健康发展。

奉法厚德、清正廉洁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井冈山精神的“实事求是”体现在党校精神中便是“奉法厚德、清正廉洁”,这是党校精神中的品格,也是我们党经受住执政考验、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重要保证。党校肩负着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建设的主要责任,是教育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主课堂,在教育领导干部端正党风、廉洁从政、为人民服务、树立正气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党校教育培训的鲜明政治性、纯洁党校以及实事求是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在今年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依法治国是十四中全会的主旋律,更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主方向,党校的每一位教师要立足根本,自身做到奉法,才能在党校的课堂上深入宣传我国的法制之路。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校人首先要修身律己,在个人品德、勤政廉政上做表率,树立好风气,才能打造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人才队伍。党校人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遵循法治理念,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保持干部队伍的政治清醒、正气在身、以政为廉、洁身自好,充分发挥党校在促进干部清正廉洁方面的重要作用。

务实创新、开拓进取

井冈山精神的“敢闯新路,依靠群众”体现在党校精神中便是“务实创新、开拓进取”,这是党校精神的灵魂,也是支撑党校发展的主心骨。务实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务实的提升、开拓是进取的方式、进取是开拓的目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以面向世界的眼光、创新发展的思维、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来谋划和开展党校工作,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大力推行党校教育培训新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管理,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重点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以学员需求和教师的研究方向未导向,通过不断创新来适应本级党校的培训要求。通过求真、求实、求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具有时代性、先进性、针对性和地方性,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不断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职德育 孝文化 感恩责任 忠诚奉献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坐落于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有着深厚的孝文化底蕴。我院从2000年开始,利用传统的孝文化资源,探索高职德育新模式,以孝文化为切入点,构建以感恩教育为特色,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阵地,职业精神与创业教育和德育综合评价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一、从孝道到“感恩”,搭建思想教育基础平台

传统孝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有落后于时代的东西,作为民族的文化传统,更多地包含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的带着共性的传统和精华。孝文化作为民族的文化传统,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而是深深地融入民族的文化和民族意识之中。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孝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以孝文化传统明显的孝感,要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充分发挥孝文化的优势。孝文化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来看,包含着对人的整体性和社会性的理解、对人的历史继承关系的肯定;孝文化从情感上包含着人类真挚的亲情,特别是对他人的关爱;孝文化从价值观念上推崇对人的社会价值的理解,强调人的责任,孝文化从道德伦理上,强调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

我院以弘扬传统的孝文化入手,营造感恩和亲情的文化氛围,搭建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越来越高,价值评价多元化影响越来越大;学生来校前主要关注考分、升学,到校后,关注感情和就业;在升学教育中,思想教育的内容比较大空泛等情况,通过感恩和亲情,用传统的孝文化来搭建思想教育的基础平台。

1.挖掘孝文化的优秀传统。我院协同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先后创作出版了《千古孝子黄香》《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孟宗的故事》《无敌孝子剑》《中华孝文化研究》《寻根问祖》《苍歌》等作品,为孝德教育增添了新的载体。

2.开展感恩家庭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积淀了厚重家庭亲情关系。父母对子女寄予厚望,忘我付出。但是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学校,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我院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以感恩家庭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和学院社团活动,开展一句话、一封信、一件事生动具体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感恩。

3.利用社会资源展开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我院将感恩教育与孝感的红色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开展“走红色革命路,做可靠接班人”活动,每年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大悟县、应城汤池等地参观学习,在驻孝感某部军史馆、孝感市老干所建立德育教学基地,并请现代孝子楷模黄来女、田子君等来学校与学生交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学生对家庭父母的感恩,推衍到对学校、社会的感恩。

4.发现、培养感恩典型。在感恩教育的基础上,发现感恩的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发挥典型的作用。我院的谭之平带母上学,艰苦创业的事迹感动了社会,成为感恩的典型,被授予孝感市十大孝子、湖北省道德模范、全国十大孝子、全国道德模范等。随后,学校掀起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的活动热潮,将感恩教育引向实践,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二、从“责任”到“忠诚”,启发敬业创业的职业精神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敬业和创业精神,要求学生忠于职责、忠于职守、忠于事业,要培养学生忠诚的职业精神。

传统的孝文化中“孝”和“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孝的本义是孝敬父母,其中包含主动地承担起对亲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由孝而忠,善事父母,忠于民族和国家。孝文化包含着很多具体、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叙述的大多数是以顽强的自立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用自己的劳动来回报自己的亲人、国家。

我院通过弘扬孝文化,激发学生对亲人、对事业、对祖国的爱,倡导学生树立责任感,培养学生忠诚,拓展孝文化的现代内涵,将孝文化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职业和国家的责任和忠诚。

1.培养学生感悟责任,明确学习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国家和学生家长所期盼的是后代能够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回报社会。这与古代的孝文化对后代的要求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现在的学生更要有自立自主的精神。我院从尽孝的责任入手,将孝文化教育与学生入学的认知教育结合起来,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熟悉和热爱专业,学好本领,立业创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

2.树立创业尽孝典型。孝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行动,历史上的孝道故事都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承担孝的责任。我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业尽孝的谭之平,宣传身边的感人事迹,感动学生。动员学生将对亲人、对学校和社会的感情转变成实际行动,组织义工社,组织学生回自己的家乡服务,通过典型的示范和实践体验,树立敬业乐业、劳动创业的精神。

3.学习训练,养成热爱专业、忠诚职业精神。在职业教育中,不少内容对高职学生是枯燥的,也有些技能训练是单调的,这需要学生以意志的力量,以热爱专业的敬业精神来完成。在我院的专业教育中,引述在专业上精益求精的典型和先辈事迹,引导培养学生的感情和意志,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4.通过实践性教学,感受前辈的忠诚敬业精神。孝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表现在丰富的内容上,更多蕴涵于民族的意识里,存在于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的潜意识和行为中。在企业中,老一辈的工人、技术人员身上都显示着这种优良的精神和传统。在实践性教学中,将敬业精神和对企业忠诚的品质培养作为重要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

三、从“忠诚”到“奉献”,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理论教育

孝文化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人文精神和社会整体价值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传统的道德人文精神和社会整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有相通和继承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核心的是在肯定个人价值基础上,坚持将社会共同利益和人类命运放在首位的价值观念。而孝文化强调社会的整体性、人类社会的历史的继承,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强调对民族国家的忠诚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的道德思想,是在肯定个人利益和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坚持把回报社会、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孝文化所强调的是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感恩父母、报效国家等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思想也存在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义的道德实践,强调加强自身修养,实践“八荣八耻”。孝文化强调修身克己、立身齐家、和谐和睦,并将这些基本的道德修身要求提升到治理国家的境界,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八荣八耻”是对中国传统优秀的道德文化,是孝文化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的道德思想强调在彰显个性、肯定个人的价值,肯定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性与社会的共性的辩证统一,并将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因此,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是孝文化中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发展。而作为传统的孝文化所包含的道德思想和伦理观念,与人们的亲情相连,融化在人们的社会意识之中。以孝文化为底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能丰富思想道德教学的素材,增强课程的感染力。

我院坚持以孝文化的思想文化资源,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将理想建立在社会利益的基础上,以回报社会,为人类做贡献为最高的追求;在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上,强调忠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做忠诚的爱国者;强调忠诚于事业,敬业奉献;在人生价值追求上,强调以社会进步和有利于社会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在道德伦理上,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对社会的仁爱之心。

四、从理论到实践,构建和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高职德育是一个体系,健全的德育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德育工作机制,其中重要的是德育评价机制。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既是对学生德育成绩的考核评价,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检验,还是保障德育工作落实的重要措施。我院不仅将感恩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孝文化为特色的高职思想教育体系,还将这一教育体系与科学的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形成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1.确立全面的德育目标模式。构建高职德育评价体系,必须明确德育评价标准。我院建立了以思想素质为核心,以学生日常操行、孝行、感恩、实践性教学社会评价为重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内容,以“感恩、责任、忠诚、奉献”为特征的目标模式。在高职学生目标模式的设计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的多样化和多元性,并将学生的三下乡、敬老爱幼无偿献血、向希望工程捐款、义工实践等活动纳入考核范围;充分注意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做到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育为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信为宗旨,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信息网络和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设计中,将德育作为首要的内容,将德育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各种隐形的课程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建立多主体评价,包括辅导员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评价的对象包括对学生个人、班级等团队和教师、辅导员等德育的管理人员的德育工作评价。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7

关键词:孔子;信;诚信教育

在孔子的诸多思想中,“信”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论语》中,“信”共出现38次,不论是从个人层面还是从国家、社会层面,孔子的“信”思想都给当代以启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孔子“信”思想的内在意蕴,从而提出其在当代社会对构建诚信教育的实践探析。

一、孔子之“信”思想的内在意蕴

(一)“信”是构建个人优良品德的基础

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这也就是从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说起,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根本无法行走的,可见孔子从最基本的个人来切入,“信”是一个人必备的品德,不论人的职位高低,只要具备“信”变可称之为士,子贡问曰:“何如斯可以为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敢辱君,可谓上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教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此矣。”曰:“近日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由此可以看出,在孔子看来,就算身居高位,如果没有信用,没有做到说话信实,行动果敢,也只是气量狭小的小人,不能算真正的士。孔子的“信”是为其“仁”所服务的,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中说到信实,就能使别人为你效力,从而实现仁,仁和信是相互统一的,“信”是实现“仁”的先决条件。在孔子“信”的思想里,“信”是个人优良品德的必备要素,同时是实现“仁”并为“仁”服务的条件。

(二)“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孔子“信”体现在社会交往方面,一方面指人何以能安身立命,首先就要修养好自己的德行,端正自己的品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论语•卫灵公》)说话忠诚信实,行为坚定谨慎,即使在蛮貊之邦也能行得通,如果说话不诚实,行为不坚定谨慎,即使在自己的州郡也行不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忠信笃敬。由此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信”是实现道德修养,是人能行得通的前提。另一方面指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这里都把与朋友交往的“信”放在重要的地位,是立世的根本,孔子也在对弟子的教育中强调与朋友交往的“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不仅重视在为人处世中的“信”,更加重视在朋友交往中的“信”,只有言辞谨慎讲信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更加博爱众人,一方面有利于个人的诚信品德的修养,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信”是为政立国的根本

孔子的“信”不仅强调其对个人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重要性,更关注其在为政立国方面的地位。一方面体现在为政者应遵守对民众的承诺,履行诺言。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指出,为政者应认真严肃地对待工作,对百姓做到言而有信,关爱百姓,使百姓得到合理的使用,这样百姓才不会有怨言。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指出,只有在上位的人讲信用,老百姓就没有敢不实在的,才会真心为国家效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居上位者应取信于民。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足食,足兵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民信,可见孔子重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没有百姓的信任,足食和足兵也没有什么益处,政府或者国家也不会长久的存在。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也就是说,君子首先要建立信用、取信于民,然后才能役使人民,而使人民没有怨言,不觉得自己在受虐待。这就要求居上位者要像尧舜一样,首先建立自己的信用,才能更好地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也才能长治久安。

二、孔子之“信”思想的培育

(一)重视把“信”作为其教育内容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重视从历史文献、生活实践、待人忠诚和讲究信用四个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并且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作为其道德理想进行教育。孔子认为讲究信用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根本,圣人、君子乃至每一个人都应该讲信用,并且通过好学来把握信和拥有更好的道德。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孔子重视好学,掌握真正的知识,不好学即使拥有很多的优点也终究会导致许多的弱点,并表明爱好诚实却不喜欢学习,他的流弊是抱守小信而败坏事情,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有道德。把“信”与“好学”联系起来,通过真正的知识来对“信”加以引导,使其真正地做到“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把教学生“信”与“好学”联系起来,从而避免道德上的流弊,培育良好的道德行为,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强调修身自省以达

“信”在对“信”的培育方面,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从自身来反省帮别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相待,只有自己做到了诚实信用,才能来要求别人做到诚实信用,正如孔子所说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想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想通达,也让别人通达,在“信”方面的要求就是即使身居高位也要首先做到自己讲信用,才能让别人来讲信用,通过自己内心的自省来达到这样的境界。孔子认为个人在培养“信”中应掌握其主体地位,正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强调要向贤人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类似的问题,在培养“信”方面就要向具有信用的人学习,见到不讲信用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诚信待人。通过自身的内省和向别人学习,以此提升自己的信用品格,培养自己成为讲信用的人,这是对自身品格的要求,只要尽心想做到讲信用,就一定能做到,而如果不尽心去做,是为不为,非不能也。这也就是强调自己内心的自省,真正要求做到诚实讲信用。

(三)重视“信”与“义”的结合

孔子重视“信”的培育,将诚实讲信用作为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并且强调“信”与“义”的结合,“信”的内容应该符合“义”的规范。如果一味地遵循“信”而离开“义”的内在要求,则只是片面地强调“信”,不仅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可能还会导致恶,使“信”失去价值。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在这里就强调以忠诚信实为主,跟从义的指示,这才是真正的崇德,由此可看出,“信”的遵守和践行必须以“义”的内容为规范,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道德高尚。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也就是说,许下的诺言如果合乎义的话,这样的诺言就是可以遵循实践的。由此可看出,孔子心中的“信”是合乎“义”的信,而不是盲目的“信”,如果不合乎“义”的“信”,还一味坚持“信”则可能使其背离“信”,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君子如何才能真正称之为君子,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认为君子首先应该用义来修养自己的品质,按照礼来行动处事,用谦逊的态度讲话,靠信实取得成功,这才是真正的君子,要想成为君子,这些“义”“礼”与“信”都是成就君子必不可少的品质,君子始终坚持以“信”合“义”的原则作为其道德规范的价值准则。

三、当代诚信教育的实践探析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加快社会主义诚信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诚信教育,结合孔子“信”思想内涵的精华和对“信”教育的培育,对当代诚信教育的实践提供了许多启示。

(一)开展生活化的诚信教育模式

诚信教育的模式关乎诚信教育的成效,生活化的诚信教育模式可以避免将诚信教育束之高阁、空洞化。如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诚信教育植入日常生活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生活化。组织和模拟诚信教育环境,用真实的案例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诚信问题、信用法规及诚信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宣传普及教育。立足当前信用经济时代所存在的信用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避免因不当的信用观念,产生失信行为。脱离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进行结合,注重家庭与社会的合力,形成诚信教育的氛围。诚信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根据不同社会人群诚信面临的实际问题及道德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善于运用不同类人群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切合人们思想实际的诚信道德教育”[1],根据不同的群体,运用不同的方式,加强诚信教育的效力。开展生活化的诚信教育模式,使诚信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人们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们更多地了解诚信的法律法规,自觉践行诚信,不断扩大诚信教育的影响力。

(二)完善诚信教育机制建设

诚信教育机制建设是完善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机制旨在强调以诚信作为教育机制的核心,从社会、政府角度完善诚信教育的统一。建立诚信档案系统管理诚信档案从大的方面应包括公民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等,从小的方面应包括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个人的水电费、通信费的缴纳、银行按揭的支付,企业的缴税和对员工及社会的诚信,政府的政务公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应建设诚信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运用诚信传媒的中介作用,宣传讲好中国古代诚信故事,传播中国现代诚信教育声音。通过媒体的宣传和介绍,充分了解诚信教育的故事及身边的诚信案例,加强诚信教育的吸引力,使其深刻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魅力并进行诚信文化教育。利用古代优秀的诚信故事,结合当代生动的宣传方式,将古代与现代的诚信教育贯穿一线。大力宣传当代诚信道德模范,发挥榜样教育的道德模范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教育环境,渲染诚信教育氛围。要建立对诚信的褒奖善惩罚恶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道德惩戒或让其付出法律代价。诚信不仅仅是公民个人的行为,更应该成为一种全民道德规范,营造“时时守诚信,刻刻不失信”“失信行为寸步难行”的舆论环境,引导公民自觉践行诚信价值观。

(三)重视诚信教育主体的自觉性和外在规范的制约性

在当代诚信教育建设中,既要强调诚信教育主体的自觉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反求诸己”来深化和反思自己,拒绝不诚信的行为,强调自身的道德规范,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及西方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利益机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处事。部分人被利益驱使,产生失信行为,例如大学生校园贷款,已引发诸多失信案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些现象涉及法律法规,通过自身约束已经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此要强调外在的规范和制约,“使‘道德上的诚信’与‘法律上的信用’达到最终的统一”。道德和法律可以相互完善和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行可以弥补道德上的“不能”,通过道德的自律来弥补法律内在的一些弱点等问题。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诚信法律体系,为诚信道德的构建提供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诚信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法律要求。通过道德上的自律和法律上的他律,建立公民个人诚信形象和其规定的法律责任,使诚信教育深入人心。把诚信教育的主体自觉性和外在规范的制约性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公民的诚信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国轩,张燕婴.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王雨辰,阮航.孔子之“信”的层次与适用领域及其与当代诚信思想的沟通[J].伦理学研究,2009(5).

[3]王淑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5(3).

[4]骆毅.孔子之“信”价值相对性思想探析[J].孔子研究,2014(6).

[5]朱传佳.孔子之“信”思想探微及其对当代建设诚信机制的启示[J].昭通学院学报,2014(6).

[6]王淑芹,曹志瑜.社会诚信建设:难题与破解[J].哲学动态,2013(10).

[7]阮航.略论儒家伦理话语在当代中国的重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3).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8

支队《全市公安消防部队“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意见》下发后,##大队及时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授课。

3月25日,大队召开全体军人大会对“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进行部署。会上大队长###传达了主题教育精神内涵,部署了“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各阶段工作。同时要求全体官兵要严格学习制度,认真按照计划配档要求开展活动。

3月28日,大队召开全体官兵、合同制消防员、文职雇员会议,开展了“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问卷调查活动,每人都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问卷上的问题做了认真细致的回答。中队召开班务会,征求全体战士对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4月2日,大队对主题教育第一专题进行授课,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确保全员参与。通过学习使全体官兵深刻认识开展“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清形势任务,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不断增强做好消防工作和加强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此次授课结合部队实际工作生活和身边鲜活的典型,对比国内外精神教育方法,旁征博引,分析问题层层入里,阐述道理深入浅出,寓深刻道理于浅显的真实事例之中。两个小时的授课,令全体官兵听的津津有味。

通过授课,让全体官兵学习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贴时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积极培育消防官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对“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9

说到忠,《芒果画报》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代表。忠于文化理想,忠守文化阵地,这样一群有文化抱负的人,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食粮,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福音。

价值观缺失,是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直视的问题。所以,从言到行去弘扬传统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过去,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行忠信。他所倡导的内容就是忠信,而将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有两种,文和行,一是通过经典的言说和讨论,另一个是通过实践,言行忠信。所以孔子所教,无非忠信,就是忠于己,信于人。

《论语》中,忠就是跟忠诚相关联,尽你自己内在的力量,或者说“尽其在我”,也就是“忠于己,信于人”。对内对得起良心,发于真诚,然后才能够建立和别人可以信赖的关系。一个人的忠诚来源于他的责任感,而强烈的责任感又可以造就无限的忠诚。同样忠诚奉献的企业往往又来源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造就一个忠诚奉献社会的优秀企业,《芒果画报》就是如此。愿你们继续忠守,做文化的巨擘,肩负责任前行。

知音寄语:

民俗文化摄影家 刘启后:南怀瑾大师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教育,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始终保存他自己的文化。可是世界上的人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我们中国人更不注意。所以,有这样一本《芒果画报》在做传统文化的梳理,令我非常感动,愿你们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读者 周范群:打开信箱,拿到二月《芒果画报》,一气读来,爱不释手,觉得篇篇都不错,谷良社长的卷首语言简意阂,不蔓不枝,统领全刊忠的安排,很是精确恰当。如今说“忠”很难,界线分寸掌握不易,特别是青年人真正做到心领神会更不易也。谷良告诉我们,忠于真理,一以贯之。我是93岁的老人,小时候就谂知,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孚,与朋友交而不信孚,传而不习孚。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如今是新社会,谷良诠释“忠”,要紧的是忠于真理,这样就说明无论在哪个年代,你讲忠首要审度那个忠是不是真理,如果不是就错了,夫无忠之可言。感谢芒果“忠”刊泓扬传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