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教专业集锦9篇

时间:2022-05-05 06:36:40

幼教专业

幼教专业范文1

关键词:幼教;专业水平;创新;幼教模式

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阶段的教育,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怎样提升幼教专业水平创新幼教模式,成为幼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结合目前幼教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如何提升幼教专业水平创新幼教模式,提高幼教水平,帮助幼儿更好成长成为幼儿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提升幼教专业水平创新幼教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一、当前幼教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存在错误,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幼教的重要作用,仅将幼教看做是哄孩子的工作,很难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即使部分幼儿园开设了教学课程,教学的方法也多采用教师讲解的方法,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教学观念存在错误,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缺少同家长的有效沟通

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同家长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给予家长专业的建议,同家长一起更好的对孩子进行引导,为孩子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幼教专业水平创新幼教模式分析

(一)倾听幼儿的声音,为幼儿创造交流表达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幼儿时期是孩子语言交流以及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贯穿着幼儿各个发展时期。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活动中,幼儿教师应时刻注意幼儿的学习表现,倾听幼儿的声音,为幼儿创造交流表达的机会。同时,幼儿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幼儿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使幼儿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其以后的学习树立一定的自信心。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同小伙伴之间的交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幼儿教师必须将倾听幼儿的声音,为幼儿创造交流表达的机会作为教学的重要问题处理,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观察幼儿日常学习表现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为幼儿未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基础。

(二)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如何结合幼儿学习的特点以及学习状态,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善于发展和保护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合理利用幼儿与自然的接触机会,科学的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学习了解身边的事物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需要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引导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感受大自然中生物生长的神奇与伟大。同时,在组织幼儿参与大自然体验活动的时候,还应合理的策划一些小游戏,并悉心指导幼儿自由的参与游戏。

(三)教师做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做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问题。由于幼儿正处在生长期,其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耐心的进行引导学习,才能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做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是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最为幼儿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者,引导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接纳别人,了解别的小伙伴与自己的不同,学会和小伙伴一起学习和分享成果。其次,幼儿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仔细的记录每个幼儿学习中的突出表现,完整的记录幼儿学习的过程,并将其作为引导幼儿学习的参考依据。促使教师在引导幼儿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找到与幼儿之间交流的关键点,相对轻松的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幼儿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别人。

幼教专业范文2

教师专业成长指教师在专业训练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新《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如何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教育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质量。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规范教师培训管理制度,按教师的学历、年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实践经验,分层提出培训目标。2.开展专业理论培训。定期组织理论培训,通过邀请专家讲座、阅读理论书籍等,掌握理论知识,吸收新鲜知识信息,不断实践检验、研究发现,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3.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学习。通过印发相关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新课改的理论学习中来。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新课改,从理论上深入掌握新课改,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与教学水平。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观摩名师教学实录,并展开充分的交流。

二、提高综合素养,全面充实自己

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精湛的技能技巧、优良的师风等。要切实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读书活动、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真正做到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

三、通过业务培训,提升教师能力

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园内公开课评比、游戏设计、区域角环境创设、月主题活动创设等,提高全园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听评课,活动反思等锻炼了教师技能.每学期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素养、班级管理、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四、加强督导检查,促进规范发展

1.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要狠抓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教育目标,分解到学期、月、周教育计划及一日活动设计之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在突出养成教育、生活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实现五大领域内容的有机结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把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结合节日和季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创设适合幼儿能力发展的区域游戏。2.深入班级听课,检查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期末,要求教师上交教育笔记、教学效果分析小结及各类总结,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把平时的工作纳入学年考核,使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五、组织赛课活动,为教师提供平台

赛课活动不仅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能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幼儿园内部的活力,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赛课活动,引领教师聚焦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实践“帮助幼儿自己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环节与教学行为,形成高效的师幼互动。每名教师将在设计、执教、观摩、研讨的比赛过程中,学习反思,获得专业提升,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长。

六、开展园本教研,加强教师交流

1.理论实践相结合。幼儿园组织教师扎实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和大家交流探讨等学习方式,明确不同年龄段幼儿培养目标,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学习和总结能力。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活动设计和创新。开展全园教师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通过设计活动、集体说课、教师听课后再进行评课和活动反思,逐步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说课能力,在课程教育研究方面也有进步。学期末通过教学效果检查、探讨和反思使教师树立师幼共同成长的观念。

七、开展教学反思,引导教师自我调整

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建立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又要重视幼儿在教学中的具体反应,要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样才能为后续教学做准备。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教师在课上认真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认真记录下各种教学信息,课后开展教学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让教师在反思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真正将幼儿纳入教师的教学之中,这样更加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使幼儿教育教学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八、开展“传、帮、带”,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幼教专业范文3

您好!

非常荣幸能在XX网这一平台得知贵园的招聘信息,我对幼教这个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而且我在思想上对幼儿教育学也有一定的理解和自己的一些新的想法。所以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好这一职业,我希望园领导能够给我一次证明自我的机会。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将于20XX年X月毕业于幼教专业,根据我的自身情况,我认为我对从事幼教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就社会现状而言,当今的幼儿教师普遍都是女性,这就间接的影响到一些男孩的文秘站:身心健康发展,从而缺少男性所特有的阳刚之气而趋向于母性化。所以,大力发展男性幼师推广父性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另外,我对幼教行业具有很大的兴趣。

在校期间,我所学习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成绩都非常突出,并且我具有普通话X级X等证书。我认为这些也是对幼教这一行业的基础。在思想上,我对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当今社会中大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其实质就属于寄托班,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教育方式。虽然根据现有的国情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面临这样的现实,但是渴望孩子受到特色教育的家长还是占很大的比例,所以特色幼儿教育是一项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我所说的特色教育不是单纯的双语教育和现在所流行的蒙式教育。我设想的教育方式是以发展儿童天性为基础,根据幼儿兴趣所选修的特定教育方法。如果园领导需要,我会详细的说明我的想法。

当然,对于我从事幼教这个行业会有很多的困难,我自身也有很多的不足,我对特色教育的理解仅仅是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而且我缺乏工作经验,专业不对位。这些我都能够清楚的看待,我相信我具有坚定的意志,对于自身的不足,我会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在工作中的锻炼、学习来弥补,从而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对于传统教育的改革,虽然我不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我也希望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我怀揣着对幼教事业的理想。

最后,我真诚的希望园领导能够给我一次实现理想的机会,我相信我最后能否胜任这一职业靠的是实力而不是运气。同样,我也会为园里做出我最大的贡献。

此致

敬礼!

幼教专业范文4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幼儿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且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等三个方面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以获得关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育发展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89—02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杨叶恒(1989— ),女,河北邢台人。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刘平(1961—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一、《专业标准》概述

首先是基本理念。理念之一是师德为先,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1]处于关键期的幼儿可塑性强,模仿力强,总将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要实现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爱育爱的教育。理论之二是幼儿为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幼儿教师应给幼儿以安全感,应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尊重幼儿的独特性,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

其次是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一领域主要包括幼儿教师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同、对自身职业的态度、对工作中同伴的认可及自身所应具备的师德等内容。《专业标准》从尊重幼儿、关爱幼儿、注重生活教育价值等三个方面对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做了规定: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幼儿全面发展的权利。同时,还要注重个人修养,维持稳定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乐于学习的品质。《专业标准》从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等几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理解幼儿和胜任幼儿园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全面、多样、灵活的能力。《专业标准》主要强调幼儿教师的七大能力: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1]

最后是实施建议。《专业标准》的出台为国家进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及教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客观上为幼儿教师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规范。

二、幼儿园新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角色的不适应

新教师的角色适应是指新教师在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践角色。[2]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前后经历着角色的转变,前后的行为规范迥然不同,角色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提出了具体要求:理解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然而,实际上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信念并不坚定,新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角色,这降低了新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影响新教师对角色的认知、认同及角色信念的形成。

(二)一日活动的组织能力不强

在幼儿园里,一日活动主要是指入园、进餐、盥洗、午睡及离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其独特的节奏,充满各种教育契机。《专业标准》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条不紊地开展一日活动,更要通过观察实现一日活动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新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职前学习缺乏实践,缺乏组织一日活动的方法,对整个保教过程的调控能力不强。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缺乏组织能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幼儿、积极抓住时机教育幼儿,而是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自身任务的完成上。

(三)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对其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个体对某一任务的选择性以及付出努力的同时对某一任务的坚持性。[3]《专业标准》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应塑造乐观、善于调节情绪、不断进取的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人形象。但入职初期,新教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幼儿对自己的不接受、家长的不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导致新教师丧失信心,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降低了其自我效能感。

(四)师幼互动能力欠缺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4]《专业标准》对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提出了要求:主动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将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语言是连接师幼互动的纽带。幼儿园新教师因经验不足,语言方面的技能比较欠缺,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对幼儿语言的理解及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并调控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等方面。

三、《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新教师的启示

(一)确立职业理想,以增强新教师角色适应的信心

《专业标准》明确指出,身为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热爱学前教育的职业理想。幼儿园新教师只有树立了职业理想,才能提高其专业角色意识,激发内在动力,增强对角色的适应能力,推进长远专业发展。

(二)提高主动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教育活动前、教育过程中、教学任务结束后的系统反思。《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幼儿园新教师要正视入职初期的困难与不足,培养研究意识和研究激情。自我反思是幼儿园新教师丰富教学语言、提高语言技能及自我效能感的极佳方式,既可以对自身的经验进行反思,也可以开展一日活动的系统反思,培养反思思维的缜密性与有序性。

(三)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

《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个性修养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爱心、责任心、细心、耐心,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善于自我调节情绪,衣着得体,举止文明等。所以,幼儿园新教师首先应该有“四心”,用爱心、耐心、细心对待幼儿,同家长进行沟通,学会抓家长的关心点,体现教师的责任心;其次,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给自己及幼儿一个“慢教育”;最后,还要保持得体的外在形象,给家长、同事留下深刻印象,增强自信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学会倾听

《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爱”做出了明确规定,即要关爱幼儿,尊重幼儿,有爱心等。爱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就是倾听。幼儿教师面临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方式,由于其心理、生理发育尚不完善,因此,他们对自己想法的表达并不像成人那么明确,作为幼儿园新教师,应学会倾听儿童的语言,提高对幼儿语言的敏感度,要善于捕捉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满足其内在需求,给幼儿以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刘占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海亮,吴忠才,李雪.新教师角色适应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

[3]刘福芳.专业发展视野下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幼教专业范文5

一、生源质量不理想,招生门槛不断下降

1999年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师范生不再享受“包分配”政策,同时大学不断扩招,使得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幼师的人越来越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成绩不好,考大学无望,才不得不选择了幼儿师范学校。虽然学校的办学层次提升了,但学生质量却在逐年下降,由中专时期的择优变成了大专时期只能招到一般学生,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以我校2011级沈阳地区学生成绩为例:沈阳地区中考成绩满分为760分(含体育加试成绩60分)。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最高分为551,最低分为380,平均分为447;学前教育双语专业,最高分为645,最低分为373,平均分为518。

学前教育双语专业相比于学前教育专业成绩要高很多,但成绩最好的学生也达不到省重点高中的最低分数线,成绩最低的学生比普通高中的录取分还要低,而沈阳地区是全省入学成绩最好的。总体来说学生成绩不理想,这样的现象已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由于生源质量下滑,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随之下降,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受老师重视,发言机会少,没有自信心,惧怕在公共场合讲话。加之初中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没有或极少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缺少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的口语感受力和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这些因素给教师口语课的教学与训练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学生缺乏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幼儿教育专业的原因之一是出于美术或音乐的爱好,她们对口语的喜好远低于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学科;学生在毕业汇报演出中更愿意以唱歌和舞蹈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口语能力展示的节目没有兴趣,或是无奈的选择;毕业生招聘会上,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技能也经常是招聘单位重点考核的内容,这些原因客观地造成了口语备受冷落的局面,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的积极性。

口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口语训练的效果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表达能力的获得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长期地、自觉地训练和巩固,而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三、学校缺少优秀的专职口语师资

尽管师范院校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要按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但目前我校口语专职教师只有二人,其他二人同时兼任文选课,这种情况在师范类院校相当普遍。

即使是专职教师也只是受过普通话和测试员培训,虽然普通话水平都达到一级乙等以上,但没有进行过口语专项培训和口语理论的专门研究,使得口语教师的示范能力和指导能力相对薄弱。

口语教师基本上都是语文老师出身,在教法上习惯于文选课的重理论轻实践、讲得多练得少的教学模式,不注重训练或训练方法陈旧。由于教师口语课是比较小众的课程,只有在师范类院校中才开设,所以缺乏教研和交流,各校的教学基本上各自为战,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更谈不上对口语教学的深入探究和创新。

口语教师很少有机会向教法老师那样,到幼儿园去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或参与幼儿园的前沿教改活动,所以普遍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职业特色理解肤浅,导致在口语教学中只能泛泛地进行一般口语表达训练,对幼教专业职业化特点的口语训练力不从心。

四、教师口语课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教师口语课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幼儿教育职业化口语训练应该是幼教专业口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普通话测试证书却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和毕业证必须具备的硬件之一,所以在教师口语课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普通话予以极大的关注,甚至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同于教师口语课,使教师口语课出现了极大的偏颇。

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我校在三年制中专阶段,口语课开设时间为三学年,每周二课时,升为专科层次后设置为二学年,每周一课时,课时量缩减了三分之二,加之口语课是随堂考试课,考试又占用一部分课时,课时量的不足,使训练时间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很少的课时又使口语课的教学内容受到极大限制,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普通话测试训练,多数口语老师只能压缩甚至删除一部分教学内容,而往往会被删掉的部分是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而这部分恰恰是最能体现幼师生职业特点的内容,达不到促进学生的职业化成长的目标。

五、缺少权威的幼儿教师口语教材

我校中专阶段采用的是全国统编的幼儿师范口语教材《听话和说话》(全四册),1998年编写的,这套教材在理论的论述上全面、有见地,但时间较早,训练材料已明显过时,不符合当今学生的心理要求。近几年也先后选用了一些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口语教材,或内容缺乏幼教专业针对性,或理论阐述过多,实践性不强,或训练设计难以操作,或缺乏配套的音像资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如能由国家权威机构统一编写,具有较强幼教专业特色的幼儿师范口语教材,必然会对幼儿师范院校的口语教学科学性和规范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评价

幼教专业范文6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诸多障碍表明,缺乏专业责任心和专业认同感是其核心问题,帮助幼儿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有很多,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是一个新的探索。幼儿园可以通过倡导行动学习、加强实践反思,开展教育科研、促进理论思维,扩大教师增权、增强专业自主等方式,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来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成长。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央第一次将学前教育纳人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促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关注,迫使我们重新反思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这一关系幼儿园建设、管理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其教学品质(技能)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

在实践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幼儿教师应有的重视,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的认同和对教师集体的认同程度都还不够高,这影响到他们专业成长的自觉性。美国学者、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家庭研究系副教授约翰·尼莫认为:“帮助幼儿教师保持他们不断发展的教学能力。一是要帮助教师建立一个自己是专业人士且得到尊重的感觉;二是在幼儿园的整体工作中,特别在做决定的过程中,新教师也有发言权;三是要通过建立一个专业的共同体让新教师对集体产生认同。‑ 2;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帮助幼儿教师回归专业自主,重拾专业自信,形成专业责任感从而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的组织保障。

1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诉求

根据Lilian C. Katz的观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要经历四个磨练性挑战即四个基本发展阶段:一是为本专业生涯生存而适应的阶段;二是具备了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三是开始厌倦与儿童一起做同样事情的阶段;四是本专业的相对成熟阶段川。这种观点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观察报告是一致的,比如:Burden在综合其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框架,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阶段一是存活期,指从事教学的第一年;阶段二是调整期,指从事教学的第二至第四年;阶段三是成熟期,指从事教学五年及五年以上。大量研究也表明,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每一阶段的变化并不具有普遍性,且全部阶段完成后也并不意味着教师专业成长的终结,它只是从一般意义上所作的共性的概括。现实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个性的、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外在的社会因素,通过教师自身内部不断完善、更新、探索与发展的良好动机而不断向前延续和拓展,并伴随教师整个的教育职业生涯。但实际上,持这种观念的幼儿教师并不多,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并没有真正考虑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尤其是在专业成长方面的规划,他们更相信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磨练。达到成熟期以后的教师基本上少有新的目标,教学行为中也缺乏专业成长所需要的不断完善、更新与探索的精神。教师之间很少进行专业内的深度讨论,大家对专业的好奇心和兴趣会随着年龄和教学时间的增长而减弱。这样的后果是,一位专家教师的经验与智慧不能与年轻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传递,而是随着自己的退职而消失;年轻的教师则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一切都只能从头开始,自我完善与积累。这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相悖,是一种典型的专业认同缺乏的表现。

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有相当多的幼儿教师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独立于教师日常不断进行的工作之外的一系列不相关的短期工作。比如,理论学习、论文撰写、教学观摩、听课笔记等。在这种状况下,教师们倾向于以这样的话语来考虑专业成长:“我如何凑够我的时间或笔记”,而不是“我需要什么来完善我的实践”。教师对幼儿园组织的有关教学活动只是作为一种任务来参加,缺乏主体性是其显著特征,这还将极大地限制教师主动学习的机会。但是,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教师是一个动态的专业领域,其知识基础在不断地扩展。我们的知识几乎在每一学科领域和学术分支都在扩展。同样,我们对幼儿的理解也在变化,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幼儿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如何变化的等。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被定义为一种活动或过程,这在理论上是合理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持续的和系统的过程。实践一再证明,“教师零敲碎打,小打小闹的专业发展策略起不到作用,仅仅基于当前最为时尚的教育热点的工作坊也起不到作用。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策略,即使专业发展在个体方面做得不错,组织力量也可能会影响或妨碍努力完善的成功。

研究者们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模式,但实践表明这些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于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发展,且每一种模式也有自己的局限。比如培训的主要局限是它只能提供很少的选择或个性化的机会;而参与发展的主要局限则是这种参与往往局限于少数的教师。所以,有研究认为,“专业发展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是:臻于完善的清晰和显著的愿景,并且与成功所必要的组织特点和特性的明确观点相结合。如果个体层面的变化得不到组织层面上的鼓励和支持,那么即使最有希望的革新也会失败(sparks,1996)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获得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支持,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现实诉求。

2幼儿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英美等国为先导,西方国家教师教育范式开始发生转移,就其组织形式而言,新的范式更强调将教师专业成长置于各种专业共同体之中。正如托马斯(Thor.as)所指出的:“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马克斯·韦伯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认为:“在个别场合内、平均状况下或者在纯粹模式里,如果而且只要社会行为取向的基础,是参与主观感受到的(感情的或传统的)共同属于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时的社会关系,就应当称为‘共同体’。共同体绝非是简单地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它是团体在共同的理想之下,被成员高度认同,彼此亲近,共同分享和成长的组织群体。

随着共同体的概念被引人到教师教育领域,不少学者也对教师专业共同体概念进行了描述。国内学者在参照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行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团体。幼儿教师专业共同体就是以幼儿教师职业为基础,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合作、发展”为核心精神,以专业理想为纽带,以促进教师个体、教师整体以及幼儿园发展为目的,在互动协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的连结。

在整个的教师群体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专业认同感都不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很低,比如,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行业存在的“三低”现象,即门槛低、收人低和地位低。但这种现实不仅不能改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而且会增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期望。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帮助其建立专业自主性和自信心,培养其专业责任意识,促进其专业自主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持系统,就是建构幼儿教师专业共同体。

2.1倡导行动学习,加强实践反思行动学习法是

一种以完成预定工作为目的,在同事支持下持续不断反思与学习的模式。在行动学习中,参与者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相关行为,以达到相互学习和提高的目的。行动学习虽然是基于学习者个人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但却强调同事的支持,团队合作与对话。

幼儿教师要想获得专业自主成长的动力,必须首先具有实践反思和体验的意识和能力,行动学习法的主要旨趣就在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意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反思批判性知识,它们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教育观念、能力和专业自学性的集中体现。英国教育家斯滕豪斯曾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条途径包括:学习理论、研究他人经验、反思自已的实践,行动学习的理念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幼儿园开展行动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学科小组,也可以是年龄班小组。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需要有具体的学习方案,内容涉及组织形式、主要目的、预期目标、学习内容、行动设计等方面。行动学习应纳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之中,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高度的自主性。通过行动学习的开展,可以促进组织形成学习氛围和变革团队文化。幼儿教师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进行质疑、思考、行动、再质疑等活动,并将这种活动渗透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参与者做事的方式、方法。但学习不能停留在模仿阶段,即只知道他人是怎么做,还要善于反思与创造,要知道他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达到自我改变。行动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一种反思性实践,在行动学习中,小组成员通过发现,解决预设的相关问题来完成学习。当小组的学习不能满足预设的期望时,幼儿园还可以请求当地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专业人士的支持。

2.2开展教育科研,促进理论思维具备科研意

识、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教师即研究者”理念是基于对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的思考而提出的,这不仅是理论研究领域重心的转移,而且在实践中对促进教师由被动的个人专业化转向积极的个人专业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的角色与其他层级的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层级学校的课程也有很大的区别,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以及专业发展的重点都会有差异。就幼儿园教育科研来讲,幼儿教师应紧紧围绕课程的开发、设计来开展科研,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探讨。所以,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应在“行动学习”中进行,表现为对实践的反思,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以及对理论思维的反思。

幼儿教师的科研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的过程即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教师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开放可以促进幼儿园的互相交流与观摩,彼此提供经验。观摩和交流的目的不是模仿而是研究,不是看别人怎么做,而是看别人为什么这样做。园本教研需要团队的支持,需要专业共同体这一平台,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教研活动本身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反思和研究是通向‘解放’、实现教师专业自主的有效途径。”

2.3扩大“教师增权”,增强专业自主“教师增权”是用来指教师对他们的专业生活有更多控制权。Maeroff (1988 )提出,教师增权有三个前提条件:地位、知识和参与决策的机会。在国内,“教师增权”也被称为“教师赋权”或“教师授权”,指教师增进教学的专业权威与影响力之意。通常含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单纯从教师专业角度思考教师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主张教师应联合力量以提升专业地位,也就是扩增教师集体的权力,以参与学校的改革和重建。二是强调在教师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如教学视导人员、校长等)合作中,应形成相互沟通、理解、尊重、关怀、批判反省等态度,使教师获得更多接触与控制教育资源的机会,共同发挥教育专业影响力。所以,教师增权含有教师增加教育专业上的权威与影响力两个意义。

幼教专业范文7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职前教育

一、如何培养幼儿教师

1.制订科学的多层次的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情况,也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的前景。培养计划的制定要充分的体现出科学性、多层次、应用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水平的高等应用型学前教育教师以及可以从事儿童社会教育和社会服务的专业人才。具体的涵盖了:职业抱负,热爱教育事业,喜欢儿童,可以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育观念,建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念,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观念同时可以转变为教育行动;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基本观点,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趋势和方法,拥有比较广泛的人文以及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以及可以运用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英语听说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了解说唱、跳舞、画画、讲故事、体操板书等特长,同时可以熟练地运用到教学的工作之中;同时,幼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可以更好的为幼儿教育工作付出努力。

2.适应社会的需求,调整专业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从过去的3~6岁的年龄段向前发展至0岁;研

究的内容也从过去的以保育为主延伸到保教相结合,更加追求对婴幼儿情感、智力、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培养;服务的机构除了幼儿园以外,还包括各种形式的的早教机构、家长(准妈妈)培训机构、特色婴幼儿教育机构等。这就要求培养幼教老师的学校在原来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基础上,增设其他的专业科

目,从而可以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特色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从事这些区域教育教学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

基础。

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

渊博的科学知识和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大多数属于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类型,没有彰显出幼儿教学工作的专业特长;在课程结构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太过单一,没有新型的、应用的、边缘的和交叉性的科目,同时,大多数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对教师从教技能的锻炼起主要作用的教育见习和实习也存在时间少、次数少、实习企业少、流于形式等很多的问题。所以,要从幼儿教师的职业水平、职业技能着手,彻底的打破原有的科目单一型的课程结构,基于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重新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课程模式。

在当前知识为主的时代,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矛盾的挑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同时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幼儿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能体现幼儿教育机构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荔红.对新时期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改革设想[J].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08.

[2]徐青.浅析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职前教育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幼教专业范文8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五年制大专;幼教专业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7-0057-03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幼儿教育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获得良好发展。我们不能停滞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应在经济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寻找高起点的、适合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路径,这样既可避免资源的浪费,又可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师资是困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有调查显示,农村公办幼儿园师幼比达到1∶30,甚至有的县镇班级平均幼儿人数高达59人,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5~1∶8。另外,从对农村在职幼儿教师的需求调查来看,艺术领域与教育基本理论的课程是幼儿教师最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由此也可以看出,艺术领域与教育基本理论等方面是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薄弱环节。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83.6%的人认为幼儿教师应该有专科以上学历。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提出面向农村培养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目前,我校业已开展的五年制大专学历幼儿教师定向生的培养即是此方面探索之一。

二、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的特点

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的培养已经开始了很多年,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具有其优势:学制长,五年的艺术技能课程学习远远长于其他学制幼教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因而学生的艺体特长明显。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刚刚兴起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时,这种学制的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与欢迎。但是,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纵向深入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的“短板”也渐渐呈现。由于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一部分有升学希望的学生选择读高中,另一部分升学希望不大的学生选择读中专或五年制大专。这一状况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甚至有的学生还沾染了社会恶习。但是,他们大部分来自各个县、镇、村,对农村的幼儿教育有深切的了解。同时,他们的艺体特长正是农村幼儿教育所欠缺的,这为他们扎根农村幼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另外,在学生入学时对其文化基础提出一定的要求,可以适当保证生源素质。也可以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其毕业水平作出一些要求,或者在农村幼儿教师选拔时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亦可提升他们的幼儿教育素质。

三、基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的培养目标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与需要为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方向,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的特点为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起点与依据。从已有研究来看,人们普遍认为未来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特质: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掌握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和基本理论,具有有效地选择并组织教育内容、创设并发展支持性环境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钢琴、舞蹈、游戏、绘画等基本技能娴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并能不断地进行专业化学习。具体来讲,需要具备以下能力:与幼儿交往的能力;建立与培养幼儿常规教育的能力;创设适于幼儿科学发展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全面正确地了解幼儿发展的综合能力;整合教育内容的能力;协调家园关系的能力;不断地学习专业理论,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适当降低文化基础与理论素养的要求,增强对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由于面向农村培养幼儿教师,因此还应使学生了解农村幼儿与农村幼儿教育的特点,掌握开发利用农村教育资源的能力,以及与农村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等。

四、基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相应的课程设置来保障。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课程设置基本分为四类:通识课程、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通识课程是指文化基础知识的课程,它有利于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高中文化课程与其他公共必修课都属于此类。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是指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理论课程。教师实践课程以专业理论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核心,包括各教学法课程和艺体课程等。教育实践课程是指为学生提供的亲身实践的课程。

对于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涉及高中文化基础知识课程学习时间安排的问题。当前的普遍形式是2+3或者3+2,即两年或者三年的高中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三年或者两年的幼师专业课程的学习。文化课程的学习是颇受人们批评的地方,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并且与以后就业的联系不是很直接,加之学生基础本来就不好,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加重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厌学情绪。然而,这些文化通识性课程却是幼儿教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基础所在,正成为广大幼教专家与实践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有些学校将理论课程学习的时间比例调高,文化与理论课程占据50%的比例。然而,这似乎又回到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上去了。也有研究者提出,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和规定开设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可占总学时数的40%,艺体课程占总学时的30%,教育实习、见习等活动占总学时数的30%,应着力培养幼师生的教育技能、教学技能、艺体技能,使之并重发展。笔者认为,应打牢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这样可以为他们今后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新的校本资源提供有力的知识结构保障。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普遍认为幼师的模式应定格在大专层次的应用型方面,即具备相当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且偏重于实践和应用,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突出幼师性,并且要加强实践训练。因此,应加强幼儿教育理论与教育技能的学习与练习,为其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提供便利。基于以上分析与我校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通识性课程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开设,应少而精,注重理解与运用,占据25%~30%的比例,高中阶段文化课程也属于此类课程;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注重联系教育教学的实际来进行,占10%~15%;教师技能课程的学习占30%~35%,包括艺体课程的学习,适当突出艺体特长,保留其优势;教育实践课程占25%~30%,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的时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升,突出幼师性。农村幼儿教育的特点与农村幼儿的特点可以在相应课程中穿插,如环境创设课程中,可以增加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法的章节。在教育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村幼儿园实习,增加其与农村幼儿园接触的机会。我院五年制学生曾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一个月,毕业生中大部分学生曾到过各县城的幼儿园实习。

五、基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培养的保障

基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与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的特点,要保证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需适当提高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的入学门槛,保证他们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基础,这可以为其后续的文化与理论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五年制大专幼教专业农村定向生以其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受教师们的好评,并且其学习效果与能力也明显好于往届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其次,学校需提高对学生文化基础课程与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应达到标准的要求。学校需加强对学生文化基础与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考核,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保证教学的质量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再次,学校需密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教学中注意实践取向,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技能性课程注重模拟实践或真实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亦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用途,增强学习的动力。

最后,学校还需建立农村幼儿园实习、见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幼儿园进行教育教学的实习与见习,在提高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与本领的同时,增加其对农村幼儿教育的了解,产生服务农村幼儿教育的使命感。

与此同时,国家可制定相应的农村教师制度,吸引五年制大专学历幼教专业学生加入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

参考文献:

[1] 王剑兰,张秀娟.幼教师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4(7):34-35.

[2] 秦旭芳,庞丽娟.21世纪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及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1(2):10-11.

[3] 王水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J].职教论坛,2004(12):50-51.

[4] 袁秀华,阮树珍.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幼教园地,2005(8):41-43.

[5] 王剑兰.经济欠发达地区幼教师资的现状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4(3):77-79.

[6] 肖兰英.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2+X”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64-65.

幼教专业范文9

幼教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为幼儿园输送合格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工作面对的是学龄前的儿童。在幼教专业的综合课程设置之中,钢琴课是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它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很有帮助,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因为幼教专业的学生学成以后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孩子,所以幼教专业钢琴方向也应考虑其针对性。

从目前幼教专业钢琴课的实际教学来看,培养学生钢琴弹奏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如下的思考和研究,现将它呈献给同行们。

一、根据学生生源情况、专业方向来设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就钢琴课本身而言,它属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钢琴艺术发展几百年,已经很博大精深。而幼教专业的钢琴课既要体现钢琴自身的专业特点,又要体现幼教专业的“师范性”。

目前国内各省市幼教专业学生仍以中专生为主,生源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而且多数同学都是从“零起点”开始的;另外幼教专业的综合课程设置较多,学生真正能够练琴时间却较少;还有就是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对于钢琴这样的学科很难轻易学好。

以上因素都决定了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特殊性和困难性。我们不能像艺术院校那样要求幼教专业的学生如何专业,甚至不能用中小学艺术特长生的标准要求她们,而应该适当把她们的学习程度降低!

二、根据专业要求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学钢琴来学习音乐是一种好的手段。钢琴既是教学工具,又是学习的内容。

因此,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技巧。

又因为幼儿园里钢琴作为教具是为了教小朋友们“儿童音乐”,因此,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进行儿歌的钢琴编曲能力、自弹自唱能力。

当然,幼儿园教师还会碰到一个社会要求,那就是:幼教教师应掌握群众歌曲伴奏的能力。因为社会上群众文艺活动经常需要懂音乐的教师们帮助。很显然,一个幼儿园教师,不能对群众歌曲进行伴奏,真到了需要的时候那会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啊。

所以,幼教专业的钢琴教学应该侧重常见歌曲伴奏编创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说,要会对儿歌、群众歌曲进行伴奏设计。

三、教材内容合理改革

纵观目前国内幼教专业的钢琴教材,同样大多沿用艺术院校的演奏教学体系。所选教学内容多数仍是来源于“哈农练指法”“拜耳”“车尔尼“系列”、“巴赫”系列等。儿歌内容涉及的却很少。

虽然有的教材内容涉及儿歌了,但是却有两点很明显问题:

1. 所选儿歌太老,如《小燕子》《小松树》《一分钱》等,这些歌曲多为编者小时候唱过的歌曲。而今天儿童唱的歌曲《小蜡笔》呀、《最好的未来》等当代儿童喜欢的歌曲却几乎没有。很显然,曲目与时代有些脱节。

2. 教材中儿歌的编曲范例单调老套、缺乏新意,伴奏设计的讲解也不够体系。讲解伴奏往往就是列举一些和弦连接练习、伴奏型练习,再加些歌曲背景介绍就算讲解伴奏设计了。这种程度的讲解,学生学习后还是不清楚伴奏曲子是如何完整编创出来的。

所以,我们的教材内容应该加入当代的儿童音乐;我们的伴奏编曲内容应该更体系化些,伴奏范例歌曲的编配应该在简洁的同时,再生动、巧妙、时尚!

四、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钢琴教学多采用“一对一”个别授课方式。而今天,学校扩招,生源急剧增多,这种“一对一”的形式满足不了教学规模增加的需要了。还有就是幼教专业的学生基本为同一起点,程度相近,学习方向也完全一样,那么,再去“一对一”讲解根本没有必要了。再有就是,今天的音乐教学技术已经有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几十人上百人可以同时在一个大教室内听老师讲课。LED显示器展示视频,高保真音箱、耳机的传递音频。这种技术可以让音乐问题讲解就更形象更直观。很显然,如果再像过去那样师徒二人挤在一个小琴房里,口传心授一个钢琴的技法,那显然太落伍了。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1. 第一年,在多媒体钢琴教室里讲解钢琴大课。对于共性的识谱、节奏、力度、基本弹奏等问题让学生一起来学习。

2. 第二年,学生可能拉开了一定的档次,那么可以适当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可以在课的形式上加入小组课,而在一些思维上的训练上可以仍然采取大课的形式讲解。可以这么说,第二年,小组课与大课相结合。

3. 第三年,会出现更突出的学生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小课、小组课与大课相结合的形式。小课只针对进步幅度特别大的同学。对于进步幅度小的同学,可以仍然采用大课的形式。而小组课,可以用来做检验程度相近同学的水平的辅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