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质检员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09:34

质检员论文

质检员论文范文1

关键字:林学理论木材检验有机结合

Abstract: timber inspection is directly affec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forestry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link. One thousand party hundred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of timber inspection is indirectly,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enterpris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imber inspection work, in addition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 that timber inspection personne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sense of mission beyond, still can use to improve the theory of forestry timber inspe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Key word: forestry theory timber inspection organic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F7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提高木材检验工作质量是在当前的新时期,在我国森林资源逐渐贫乏的现实条件下。能够使有限的木材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木材检验人员都是沿袭着过去的工作作风和木材检验观念。认为木材检验人员只是单纯的查数和记账的工作。如何最大化利用森林资源与他们毫不相干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木材检验工作如此重大的意义。显然,这样的观点是腐朽的过时的观点,要适应当前林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不断的利用先进的科技和先进的理论推进木材的检验工作。

1、与木材检验工作相关的林学理论

与木材检验工作紧密联系的林学理论主要有:测树学造材理论、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森林计测学计测方法、森林经理学木材标准理论以及林分生长模型理论等。通过运用这几大方面的理论进行分析。就可以提高基层木材检验人员的林学基础理论水平。进而通过对林学基础理论的运用,使得自身的木材检验水平不断提高。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木材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从原条的合理量材设计开始,直至木材产品的最后售出。木材产值、产量、质量、品种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每一项都需要木材检验技术的支撑。运用林学理论和木材检验的有机结合,使木材检验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加有理论的支持,可以有效的提高木材检验工作的质量。

2、如何通过掌握林学理论,提高木材检验水平

2.1运用测树学造材理论,提高合理造材水平

测树学造材理论是测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讲授如何合理的设计造材计划,才能使收益最大化。测树学造材理论的基础来支撑,就能够充分发挥木材检验人员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业务水平,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造才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每根木材的质量与价值。合理的造材设计,能消除或降低缺陷的降等程度。造材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木材产品在质量上和产值上的降低。具体表现是坏材带走好材,长材造成短材,优材造成劣材,致使木材本身的质量人为的下降,不仅浪费森林资源也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运用林学理论中的测树学造材理论,就可以有效的降低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木材检验人员就可以充分运用林学理论合理设计造材计划,合理造材,做到物尽其用的最大经济效益。

2.2运用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提高合理规划水平

树干解析本来是林学科研的内容,而对于本材检验人员来说,掌握了这一林学理论就会使自己的工作如虎添翼,就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运用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对伐倒后的原条进行具体的树干解析,再根据林分材种的结构规律,充分考虑木材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可以优先设计,选造价值较高的珍贵材种。再以此类推,设计的顺序是:出口材----特级材----特选材。

2.3运用森林计测学理论,最大化减少木材检验的误差

长期以来,我国的木材的计测方式,都是传统的粗放型检尺。在具体的检尺工作中,往往并不太注意计测方法和计测误差。有了森林计测学理论的指导,不但可以提高木材检验的水平,还可以运用森林计测学的理论,让造成设计中的误差降到最低,检尺的误差也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4充分掌握森林经理学中木材标准理论,为降耗节省资源做贡献

森林经理学中的木材标准是重要的林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准化法计量法重要的依据,木材检验贯彻标准化法、计量法,认真学习木材标准,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执行限额采伐的强有力措施和必要的手段。作为木材检验人员,一定要熟悉木材检验标准的各项细则,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性标准和有关法规文件,练就过硬的检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保证木材检验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低消耗、高质量、高产出的目标,为国家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为森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5运用林分生长模型理论,剖析节子合理造材

林分生长模型理论是林学理论当中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它关于节子生长的部分和木材检验工作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学好了林分生长模型理论,是提高木材检验人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节子是最木材重要的缺陷之一,也是现代术材检验技术中的重点。节子本身破坏了木材构造的均匀性和完整性。结子不仅影响木材的美观也影响木材的加工品种。更重要的是结子降低了木材的此部分强度,影响木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需要承重结构的木材所使用的地方,结子就成了最大的隐患。节子对木材影响利用的判定有以下几点,根据节子的材质分布位置、结子尺寸大小、结子密集程度和木材的用途来判定。传统的木材检验都是检验人员去检验节子。没有人会去探究节子的生长规律和材质。现代的木材检验技术对木材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林分生长模型理论,可以探究木材中结子对木材的使用影响,充分利用这一理论,具体结合木材的用途,合理造才,就可以让结子对木材的影响降到最低,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现代的木材检验工作,对木材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多的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提高企业的效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给木材检验人员一个学习的机会,木材检验人员也自主的学习林学理论,是提高木材检验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不断提高木材检验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是使有限的木材能拥有最大的经济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是为我们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宫凤林.浅析木材检验对禾材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21.

[2]朱建伟,谭民.木材检验工作在实施“天保”工程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林业,

2002,8.

[3]赵宗辉,齐忠民.对如何强化木材检验管理的几点建议[J].林区教学,2006, 5.

[4]悸强,王晓莉.强化木材检验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4,32.

[5]李悦迎,齐忠诚.关于木材检验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1999,15.

质检员论文范文2

    1年监督案件200多件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项前所未有的尝试,是人民监督员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则监督检察院办案的程序和制度。2003年10月,最高检决定在湖北、天津、四川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机关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接受来自社会的外部监督,距今,刚刚一周年。

    今年初,因为人民监督员的否决意见,湖北省宜都市检察院决定对胡某涉嫌挪用3万元公款案提起公诉。这之前,检察院曾认为胡某不构成犯罪,打算撤销案件,进入监督程序后,7名人民监督员中有6人认为,胡某作案时间长,挪用的是职工退休基金,情节严重,性质恶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靳军为人民监督员邓凡全同志颁发证书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否决了侦查部门的撤案意见。最后,宜都检察院同意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将该案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这是湖北省启动人民监督员制度以来,首现否决检方部门决定的案例。

    据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检察机关已开展案件监督231件,办案数位居全国第二,像上面那样否决了检察院意见的案件有11件。按照最高检的规定,人民监督员可以对三类检察院自办案件进行监督,一是当事人不服逮捕而检察院坚持逮捕的,二是拟撤销案件的,三是拟不起诉的。目前,湖北省有104个检察院启动过监督程序,占全省试点院总数的88%。

    湖北省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已走在全国前列。就监督员选任来说,全省协商产生了1533名人民监督员,位居全国各试点省份之首,其中具有法律专科以上学历的有379名,具有法律工作经历的298名。就实际运行来说,湖北省各级检察机关普遍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试点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建立了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并配备了人员。省检察院还制定了《湖北省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细则》和17种工作文书格式,指导基层试行。

    坦然面对面子工程的质疑

    人民监督员制度运行1周年来,舆论普遍叫好,他们认为多一道监督总比没有监督好,学术界也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利于从外部加强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和提高办案质量。

    但同时,也不断有尖锐的质疑声出现在各类媒体,有人发表文章干脆直接指斥这是检察院搞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如果稍加归纳,可以发现论点集中在以下三种:

    能否胜任人民监督员,法律专业知识是最大的瓶颈

    质疑声音之一:干扰了司法独立。根据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唯一有权行使检察权的国家机关,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检察权是唯一的、独立的。人民监督员不是法定的检察人员、不享有检察权,他们组成的人民监督员会议决议却可以对抗检察权,干扰了司法独立。

    质疑声音之二:缺乏法律依据。根据立法法规定,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时,必须严格遵照法定的职权,不得自行放弃和创设新职权,检察院无权自己授权自己在法定的检察权外另行创设人民监督员制度。同时,诉讼制度也同样只能由法律来创设,最高检赋予部分犯罪嫌疑人有不服逮捕的抗辩权,又另行创设了一个新的刑事诉讼期间,没有法律依据。

    质疑声音之三:内部监督,有名无实。人民监督员是检察院聘请的人监督自己,还自行向监督员支付费用,这实质不是外部监督,而是内部监督。同时,监督员监督案件是被动接受,即检察院召集,如果检察院蓄意违法,监督程序却无法启动,也表明是内部监督,容易陷入形式主义。

    事实上,种种疑虑也出现在检察机关内部。但无论如何,检察院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并将坚定的走下去。

    制度创新,任重道远

    湖北省质监局计财处处长刘芳是湖北省检察院聘请的25名人民监督员之一,她参与监督了一个很有影响的长江水利委某主任涉嫌受贿案。当时,检察院决定下达逮捕令,犯罪嫌疑人却强烈不服,如果按照以往程序不服也没办法,现在却必须启动人民监督员会议这一程序。刘芳说,办案人碰到这种情况后,迅速反馈给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监督办又按轮换顺序从监督员中挑选了5人,组成人民监督员会议,会议听取了承办人的汇报并看了案卷材料后,投票表决,最后4票赞成1票弃权,同意了检察院的逮捕意见。

    刘芳说,目前,监督员接受信息是被动的,并不知道检察院办了些什么案件,监督会议的启动也是被动的,需要检察院召集,这都有改 进的余地。她同时认为,无论如何这项新制度都应坚持下去,毕竟,多一道监督,毕竟比没有监督好。

    据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汉明介绍,省检察院十分重视这一新制度的推行。今年4月,在全省检察长会议上,专题研究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情况,靳军检察长要求各级检察长将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在工作指导上,省检察院提出:在人员产生上,防聘;在监督程序上,防控;在案件监督上,防漏;在运行保障上,防虚;在组织工作上,防乱;省检察院先后派出30余个综合工作组、专题调研组,由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处室负责人带队,深入基层进行督促指导、调查研究。在调研中,省院针对个别地方存在监督程序、文书使用及案卷装订不规范等问题及时提出了纠正意见。通过调研还发现对于相对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案件,经人民监督员监督后,有的检察院取消了上级院审批制度,有的坚持上级院先审批后进入监督程序,有的实行先监督后审批。针对这种情况,省院靳军检察长于4月在全省检察长座谈会上作了统一规定:拟不起诉案件,不再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批,改为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

    湖北省检察机关一方面及时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另一方面十分注重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寻求支撑。全省检察院已经形成了30余篇专题研究文章,徐汉明副检察长带头撰文论证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置之合理性。同时,省检察院跟高校教师联合攻关,将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理论课题进行深入的论证,还组织省院各主要业务处室的骨干和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人员一道,对最高检察院重点关注的8个专题进行理论论证,形成了近6万字的专题研究报告。

质检员论文范文3

关键词:鼠疫细菌;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R18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56-01

鼠疫(plague) 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也叫做黑死病。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了人间鼠疫的流行,但仍有散在鼠疫发生,目前我国鼠疫疫源地分布广、面积大,2001年鼠疫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到2005年基本控制人间鼠疫的上升趋势。鼠疫耶尔森菌等可以成为生物恐怖的武器,危害人类和平[1-2]。因而鼠疫的防治更为重要。鼠疫是流行于野生啃齿动物的疾病。鼠作为重要传染源,人类主要是通过鼠蚤为媒介,经人得皮肤传入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传入发生肺鼠疫。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均可发展为败血症,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鼠疫细菌检验在鼠疫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鼠疫细菌检验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有利于提高鼠疫防治工作的效率,因此,鼠疫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显得十分必要和异常重要。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为保证检验结果重复性和客观性。本文主要从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来论述。

1 室内质量控制

1.1 实验室人员的管理[3]:(1)提高实验室人员责任心。未及时治疗的鼠疫患者其致死率可达到52~65%,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鼠疫的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作为从事鼠疫的预防人员应该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着为人类消除鼠疫疾病和造福人类的心理,应该认真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不能敷衍了事,不能掉以轻心,也许一时的疏忽就引起鼠疫的发生,甚至引起鼠疫的流行和人员的死亡,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实验室人员要负起责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2)加强理论知识教育。鼠疫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流行性疾病,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相关人员要求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比如医学微生物学、医学检验学、鼠疫病原学以及流行病学等等,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学习理论知识,为鼠疫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好的人员保证。(3)加强人员专业培训。对相关课题和项目的专业培训必不可少,熟悉专业理论知识是前提,但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实验室主任或者资历比较高的人员为大家做报告,还可以从其他兄弟单位请专业人士来实验室指导,以提高验室人员的实践能力。(4)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学历层次。鼠疫的预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预防知识也随着社会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发展,这就要求实验室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适应新的预防和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学历层次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5)加强人员的专业化。很多实验室存在着从其他单位聘请过来的兼职实验人员的现象,对鼠疫的预防工作有很大影响,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快实验室人员的专职化,提高鼠疫的预防工作和治疗的水平。

1.2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4]:鼠疫细菌的检验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比如生物显微镜、培养箱、高压灭菌器以及干燥箱等,要安排专门人员来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每台仪器上要附上记录卡片,记录好仪器的运行状态,同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做好登记,在登记本上写好使用日期、使用时间以及使用前后的状态。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的维修,一旦发现设备故障,要迅速联系维修人员。

1.3 培养基、染色液和试剂盒的管理[5]:(1)培养基。培养基对分离鼠疫菌必不可少,它的质量严重影响到分离鼠疫菌的成败。(2)试剂盒。要检查好试剂盒的批号和生产日期,要按照实验室的规范保存试剂盒。

2 室间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控制是建立在室内质量控制的前提之上,室间质量控制可以较好控制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

2.1 对检验结果进行检查评价:由上级业务部门统一分配和协调,将质量控制药盒统一发送到到各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按照上级业务部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并且及时把检验结果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将这些结果进行汇总、评价,从而掌握各个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便提高实验室检验的准确度。

2.2 定期举办交流会:定期举办技术人员交流会,把实验的操作规范、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作为交流会的主要内容,让技术人员充分讨论,相互沟通,不断改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检验水平。

3 讨论

总之,本文从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来论述鼠疫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提高鼠疫细菌检验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对于鼠疫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代华,陈亮,李述扬,等. 福建省鼠疫防治项目督导与质量控制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7,13(6):78-79

[2] 丛显斌,吕景生. 鼠疫检验技术及质量评价[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2,27(1):12-13

[3] 冯建萍. 鼠疫细菌检验应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J]. 医学动物防制, 2011,27(8): 777-778

质检员论文范文4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地方高校;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19-02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南华大学是一所涉及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地方高校,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制定了科学、合理、严格、规范和可操作性强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章制度、质量标准、管理规范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全方位保障机制,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精力投入不足。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指导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每个指导老师带7~8名毕业生是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学院甚至可以达到一个老师同时带10多名毕业生。此外,指导老师还要承担繁重的理论教学和科研任务。在这种背景下,老师们缺乏带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往往很难到位。

2.学生投入时间不足,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目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基本是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而这段时间学生忙于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真正用来做毕业论文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效果和质量。另外,受社会学术腐败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直接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资料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学生缺乏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本科毕业生论文实施包括选题阶段、实验阶段、论文撰写3个重要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本科生论文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科技论文写作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缺少搜集和利用资料的能力,也缺乏对研究对象的了解、分析、思考,因此大大降低了论文质量。

二、提高学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途径

1.建立和健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在主管校长领导下,实行校、院、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校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解决场地、设备器材和经费,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保障;制定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负责组织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查与评估,将检查结果、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各学院和相关部门;组织校级公开答辩等。院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负责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及相关规章制度并向学生宣传,制定本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细则,协调解决各专业教研室提出的问题;选配指导教师,并组织对初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审查全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和办法。专业教研室负责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编写《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对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负责;考核指导教师工作质量,把握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定期将学生考勤情况汇总报学院。

2.建立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检查制度。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学校采取随机或定期的方式对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情况进行检查。前期,检查的重点是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的场地等情况。中期,检查的重点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情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指导等情况。后期,主要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各学院的评分等标准。学校检查采取到毕业设计(论文)现场检查、组织学生开座谈会、查看学院(指导教师)考勤记录、抽查指导教师的检查记录本、抽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随机抽取学生参加校级公开答辩等方式。

3.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制度。我校采取校级公开答辩、院级公开答辩和小组答辩三种形式。毕业答辩工作由校级答辩委员会和各学院毕业答辩委员会主持。校级答辩委员会由教学副校长及相关专家组成,院级答辩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及专家5~7人组成,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1人。答辩委员会可决定组成若干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委员及答辩小组成员必须是讲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科技人员)的人员担任。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正稿和设计图纸,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答辩会,先由学生介绍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然后学生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时间一般为15分钟。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依据评分标准,确定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和成绩。

4.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检测及处理机制。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科学引用文献等资料,推进建立良好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杜绝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我校的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已引入知网的系统进行学术不端的检测。采取对所有的论文类进行检测,设计类各专业按照10%的比例随机抽检的办法实施,检测结果处理办法:(1)文字重复度在35%以下的学生(A类),视为检测通过,但仍需修改且注明出处后才能参加答辩;(2)文字重复度在35%~60%之间的学生(B类),答辩推迟,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毕业论文须进行复检,复检后的文字复制比降至30%以下者视为通过检测;仍未通过者,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不及格”分计,推迟一年答辩;(3)文字重复读达到60%以上的学生(C类),本次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照“不及格”分计,推迟一年答辩。

5.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培养条件。学校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快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加常用设备数量,添置高端设备,保证了毕业论文实验的顺利开展。多方面着手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结构、年龄梯队的导师队伍,并形成梯队式储备。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掌握前沿理念与方法、熟知国情和学生情况的导师。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于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优秀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奖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其倾斜。另外根据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进行综合评定,评出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组织管理奖。评价结果将作为各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教研室教学工作及教师教学工作等的考核基本依据之一。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各种改革措施,切实地解决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在高等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质检员论文范文5

一、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检委会人员结构和产生方式不合理

检委会作为检察院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事项的内部机构,担负着重大的职责,这就意味着检委会成员应该由具备全面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素质的人员担任,但在实践中,检委会成员存在着行政化、待遇化和固定化的倾向。在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委员基本上是由正副检察长和部分科室负责人组成,具有较强行政色彩,进入检委会成为一种干部职务待遇,而没有着重考虑检委会工作性质对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委员的产生主要由院领导提名,人大常委会予以任命,而不是通过竞争或民主产生,导致个别资深检察官因此无缘进入检委会,致使其权威性受到影响。

(二)检委会机构设置不健全

基层检察机关普遍任务繁重,承担了大量的业务工作,这必然导致有许多疑难案件和重大事项需提交检委会讨论。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基层检察院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检委会办事机构,没有为检委会配备专职人员,而是采用挂靠或者合署办公的办法,设立兼职检委会秘书承担办事机构的具体业务工作。由于是兼职,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专门从事检委会议案的审查工作,导致有些议案的审查把关不严,或者造成会前准备不充分,严重影响了检委会的议事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检委会议事范围不明确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检委会讨论决定的内容是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事项。但是目前在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在议事范围上普遍存在“重案件,轻事项”问题。检委会往往讨论具体案件居多,而对一些涉及法律政策, 以及需要以检察长或检委会名义作出决定的重大事项很少讨论,或者干脆把一些应当在检委会上讨论的问题挪到党组会上研究,检委会仅仅成了专门讨论具体案件的专设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检委会职能。

与此同时,对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也存在范围不明的问题。按照《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应当是重大、疑难案件。但目前在基层检察院有时出现两种不正常现象,一是有些应该提交的案件,办案人员为了某种目的故意避开检委会程序而自作主张;而有些不该提交的案件,办案人员害怕承担责任却提上检委会程序。二是目前基层检察院的检委会讨论案件的范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对涉及有人缠诉、上访的逮捕、案件,虽然案情并不复杂,但检委会还是必须进行讨论,这既加重了检委会的负担,也使得错案责任无从追究。

(四)检委会工作程序不规范

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在议事程序上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工作随意性强,议案的提起不规范,检委会例会制度不健全,“临时动议”的比例相当大。通知委员的会议时间和议案内容不确定,有临时安排会务之嫌,没有体现出检委会的专业化特征。有的基层院虽然制定了议事规则,但在前置审查程序上往往比较随意,或是已有决定意向,召开会议不过是履行一下程序,走一下过场。如有的基层院不经审查程序,临时决定召开检委会讨论案件或事项,造成在讨论时委员们缺少心理准备和调研过程,没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消化案情,全凭听取汇报后短时间内作决策;有的在提请的主体上比较混乱,案件承办人、副科长、科长、副检察长都可以随时提请,而不问案件、事项是否重大;有的提请人由于怕承担责任,提请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推脱、分散责任;有的提请的案件材料不齐备,议案主题不明确;有的没有办案部门或者案件承办人、科长、副检察长等的拟定意见,致使检委会讨论时难以决策等等。

二、加强与改进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工作的建议

鉴于基层检察机关在执行检委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缺憾,笔者认为,要使检委会的工作得到完善,就必须以提高议事质量为核心,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检委会的各个工作环节,使检委会的工作能够真正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责。因此,笔者建议:

(一)调整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人员结构和产生方式

既然检委会是一个决策机构,为确保决策的正确性,那么检委会成员就应当具备准专家型资格和水平。针对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人员结构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检委会委员进行“两去”:

一是对检委会委员“去行政化”。即要根据检察工作的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检委会委员,要突出检察专业标准,注重从非领导职务的优秀检察官中选任委员,改变检委会委员“行政化”色彩较浓的格局,把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法律政策水平高、业务熟悉、经验丰富、议事能力强的检察官选任为委员,以确保检委会的活力和业务权威。

二是对检委会委员“去终身制”。即要引进竞争机制,采取群众推荐、考试选择、考核淘汰、任前公示等措施,疏通进出口,打破“终身制”。

(二)设置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专门办事机构

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文件规定,地(市)以上人民检察院可在研究室设立检委会办事机构,也可以专门设立检委会办事机构,但对基层院是否需要设立检委会办事机构却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当参照地(市)以上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在基层院设置检委会办事机构,这既是检委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检委会所肩负的职责之所需。具体做法上可以将基层检察院办公室或法律政策研究室兼负的检委会职能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检委会办公室,用机构的设立强化检委会的职能;也可将基层检察院原设立的法律政策研究室,更名为检委会办公室,在全面承担检委会办事机构职能的基础上,赋予其法律政策研究的职责。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检委会的职责充分发挥,还能确保法律政策研究的根基置于具体的检察业务活动中,给予法律政策研究一个较好的基地,促使研究获得的理论成果更好的服务检察业务工作的开展。

同时,检委会办事机构要实现其单一的以案件讨论服务到全方位管理的职能转变,使其在检察业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业务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的议事范围

作为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工作应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结合本院职权范围制定“议事规则”,注意划清检委会与党组会、检察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同时,明确界定检委会讨论案件范围,提高检委会议事的质量和效率。检委会的性质是检察院的决策机构,因此检委会的工作范围就是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而不是一般性案件或者一般性问题。为了提高检察官的办案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必须用规范性的文件将检委会讨论案件的范围作出明确、具体的界定,以期做到检委会工作的有章可循。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司法资源,还可以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规范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的工作程序

检委会工作程序简单是造成检委会议事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改进检委会工作就必须规范检委会议事程序:

一要规范提请程序:1、向检委会提交研究事项必须由部门负责人提出或由部门会议决定,并经主管检察长同意;2、向检委会办事机构提供如下文件:案件类,应提供有关案卷,案件的综合情况报告,承办人意见及各种不同意见,主管检察长意见;文件类,由各部门将起草的文件报办事机构,由办事机构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反馈,经修改后,确定呈报稿件;3、由办事机构将提交事项及是否需要召开检委会的建议向检察长报告,由检察长决定是否召开例会。

二要规范预研职责。业务部门将提交检委会研究的事项及有关材料转交检委会办事机构后,办事机构对其所提供的全部材料要进行全面研究并提出预研意见,最终报主管检察长审定。

质检员论文范文6

[关键词]司法会计;文证审查;探索

司法会计主要分成司法会计鉴定(以下简称为“鉴定”)与协助两大块工作内容。司法会计文证审查(以下简称为“文证审查”),则是协助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因以往司法会计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了查账方面,使其不论在理论还是实务方面,都围绕着司法会计文证审查概念这一最基础的问题,产生了诸多困惑,因而长期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亟待在理论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文证审查的对象

文证审查的对象问题。至少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文证审查对象来源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文证审查的对象应当仅限于来自本单位外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文证审查的对象还应包括来自本单位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

其次是文证审查对象的形式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文证审查的对象应当是成文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结论文书(以下简称为“结论文书”)。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证审查的对象应包括不成文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材料(以下简称为“证明材料”),譬如仅在案卷中列示的发票等原始凭证,甚至还可以包括与之相关的相应材料,譬如反映调取证明材料过程的笔录等。

本文认为,文证审查的对象应以来自本单位外的结论文书为宜。第一,办案人员对于本单位的司法会计人员较熟悉,对于由他们提供的结论文书,难懂或商榷之处应该就近沟通,完全可以省去另请他人或送出去审查的麻烦。第二,文证审查,顾名思义是对“文”的审查。第三,之所以证明材料未成文,一般的原因是其较简单易懂,且数量少,因而也就没有再审的必要了。即便有难懂之处,也可以通过向司法会计人员咨询予以解决。

二、文证审查的依据

文证审查的对象既然是结论文书。那么,就应当包括鉴定结论与各类查账报告(包括司法会计查账、审计查账或法务会计查账报告等,下同),而鉴定结论与查账报告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或准则又各不相同,审查时该依据什么作为标准呢?

有一种意见认为,鉴定反映了涉案会计事实证明的最高要求,文证审查就应当以鉴定技术标准作为依据。另一种意见认为,既然对象中既有鉴定结论,又有查账报告,就应当按照各自的技术标准或准则审查。

本文认为。文证审查的依据应当是适用性原则。第一,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需要鉴定的,有的尽管涉案会计事实量大,但或技术上并不复杂,或不存在争议,或结论文书在整个案件证据链中的地位也并非很重要,因而较适用于查账报告。只有超出这些情况时,开展鉴定才是比较合理的。因而倘若完全按照鉴定技术要求审查的话,客观上必然会无视查账报告对证明案件事实的适用性,等于将查账报告排斥在了涉案会计事实证明体系之外。第二,也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具备了鉴定条件。有些案件虽然需要鉴定,但涉案会计资料可能有缺损,而通过查账报告形式能够证明一部分案件事实,或因案件简单,查账报告也足以适用了。因而倘若完全按照鉴定技术标准审的话,势必会浪费这部分结论文书的作用。第三,倘若对查账报告完全按照查账相关准则审查的话,可能会出现查账报告是合格的,但对于证明案件事实没有作用的情况,也就等于是文证审查失去了意义。

当然。如何才算是适用的?实践中确也是较难把握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程度。一般对于鉴定结论按照鉴定技术标准审是较为合理的;对于查账结论,可以参照鉴定技术标准,再适当放低一些要求。因为鉴定技术标准体现了诉讼证据规则的要求。凡是符合诉讼证据规则要求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对于证明案件事实也应该是适用的。

三、文证审查的方法

有一种意见认为,文证审查应当仅从书面上对结论文书的逻辑思维和用词等方面进行审查。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证审查应当逐笔复查结论文书中的每一项事实依据。

本文认为,文证审查的方法应当是立足于书面,对结论文书内容进行形式性和程序性审查。第一,文证审查不是对结论文书形成过程的重复。也不是复核。因而没有必要再重复司法会计人员原已完成的工作。第二,结论文书必须有充足的依据支撑,所涉范围也应仅限于本专业,因而对于逻辑思维和用词等方面的审查是必需的。第三。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活动的启动、司法会计人员的主体资格、涉案会计资料的来源、涉案会计资料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涉案会计资料检验过程与结论的联系等方面,对于结论文书的可采性往往是很关键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因而对于这些方面在文字上进行程序性审查更是必需的。

当然,为了便于具体操作和统一规范,除了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外,这一方法还应转化成一份表格为宜。既可以针对鉴定结论文书与查账报告文书分别制定表格。也可以二台为一。放在一份表格中(参见本文所附样式表);还可以转化成电子表格格式。无论是哪一种形式。表格中既要有必审内容,又要有选审内容;既要有体现合法性等证据规则要求的内容,又要有体现关联性等证据规则要求的内容;既要有原结论文书意见,又要有文证审查意见及其理由,还要有具体建议等。

四、文证审查的性质

有一种意见认为,文证审查是司法会计人员代办案人员为之的审查活动,其意见只能是参考性质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实践中确有将文证审查意见在检委会或审委会讨论中作为依据使用的情况,因而其意见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本文认为,文证审查是一种代位的诉讼活动,其意见仅供办案人员参考。第一,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对结论文书进行审查是办案人员的法定义务,但交司法会计人员审查则不是他们的法定义务。第二,之所以将结论文书交司法会计人员进行审查,一般的原因是所涉问题已明显超越了办案人员的能力范围。反过来说,未超越能力范围的话,办案人员也可以自己审查,实践中这类情况也是很多的。因而一旦采纳,可以将此类由司法会计人员代替办案人员做出的审查意见,视作是办案人员自己的意见。第三,文证审查毕竟不是对结论文书形成过程的重复,或重新改造,而仅是形式性和程序性审查,因而尚未最大限度地排除一些不确定因素。

五、文证审查的主体

按一般的默认值,文证审查的主体是检察机关内部具有鉴定资质的司法会计人员。这一意见的理由是:第一,文证审查的目的是严格执法,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本质也是严格执法,因而最需要文证审查的是检察机关。第二,司法会计的起步始于检察机关,实务探索与理论研究又比较集中于检察机关,而且从便捷与保密

角度考虑,检察机关的司法会计人员更适合于承担这一工作。第三,鉴定反映了涉案会计事实证明的最高要求,因而惟有具备鉴定资质的人员才适合承担这一工作。

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证审查主体既可以是任一司法机关的司法会计人员,也可以是社会中介机构的司法会计人员。第一。既然司法会计工作并不局限于检察机关,文证审查的主体也不应仅局限于检察机关。第二。文证审查的目的是严格执法,但严格执法并非仅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中才有体现。第三,审判机关是诉讼证据采信的最后关口,因而更需要文证审查。然而,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审判机关不能设立鉴定机构,因而其司法会计人员就不可能具有鉴定资质。将鉴定资质作为主体的限定条件之一,势必会削弱审判机关的文证审查工作。

质检员论文范文7

【关键词】 文献检索课 教学改革 信息素质教育

【Abstract】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is to guide and train students to acquire new knowledge, and also to realize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 order to adapt technology and network developmen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de positive reform,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is paper, it discussed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o reform in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search practically.

【Key words】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Education reform; information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63-02

信息素质是人的其他各项素质的基础,也是新世纪人才所需的基本素质。因此,信息素质教育应成为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图书馆为基地的文献信息检索课,是培养学员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突破口。通过文献检索课教学对学员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时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和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

1 用新的课程理念重新设计课程,改革教学内容

文检课作为培养学员信息素养的主要课程之一,应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学员信息素养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更新观念,对课程重新进行设计。

1.1 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员信息能力

在信息社会中,“搜商”在一定程度上比掌握某种具体知识更有价值。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应加以明确。围绕信息素质教育设计教学目标应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目标:包括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信息语言、计算机与网络、数据库、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为能力目标:包括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信息评价与鉴别、信息写作与科研设计、信息管理与决策、信息理解与构建等方面的能力。

学员具有信息能力不仅仅是解决了专业信息需求的问题,重要的是他掌握了终身学习、自我完善的方法。因为凭借自己的基础知识和信息能力,他能迅速获取、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触类旁通。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使学员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寻求者、发现者和新知识的创造者是教育的使命。

1.2 建立以网络检索为主的课程新体系,强化学员信息分析与利用能力

在网络化条件下,网络信息资源十分丰富,计算机检索效率非常高,学员已经习惯依靠互联网来查找信息,许多大型联机检索系统也纷纷推出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方式,在这种环境下即使勉强灌输手工检索的知识,学员在实践中也不会使用。因此,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必须建立以机检为主,手检为辅的课程新体系。

在现有文献检索内容的基础上,充实信息意识的教学内容,可使学员的文献检索意识得到全面增强。信息分析与利用知识是信息素质的精华和核心,有必要将其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而使用网络检索查寻出来的信息可能数量庞大,鱼龙混杂,信息筛选尤为重要。面对大量的相关文献,如何分析、综合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也是学员们面临的普遍问题,他们对此有强烈的需求。因此应将课程重点向文献利用方面倾斜,加强学员在信息资源评价,信息分析与研究等方面的能力符合学员的诉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1.3 结合学科馆员的建设,区分不同专业学员的教学内容

文检课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全院不同专业的学员,他们的信息资源需求各有不同。因此,文检课的教学课件绝不应一成不变,而应根据不同专业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介绍国内外那些综合性的著名检索工具、搜索引擎之外,还应结合学员的专业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介绍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检索目录、网址、学科导航系统等。目前,很多图书馆都开展了学科馆员建设,他们一般都具备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对相关专业的信息源十分了解。因此,除了为各教研室提供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外,在文检课教学中,学科馆员理应发挥其重要作用。

学员的文献信息意识过于传统单调、层次不高。利用的文献类型主要是传统的图书和期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及学位论文利用率较低,

1.4 结合开放存取的发展,增强学员获取全文的能力侧重于索取文献

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可使用图书馆引进的大量数据库检索并获取原文,但这些资源都有IP的限制,在学员回到原单位后就无法使用了。因此,如何能从互联网上获取免费的学术资源是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尽管完全免费可供所有网络用户使用的全文学术电子期刊资源较少,但也并非没有。尤其是近几年来开放存取的迅猛发展,使得互联网上免费学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文检课教员在这方面应具备先知先觉的优势,及时将这些知识点和知名的站点传递给学员,突出文检课教学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在这方面我们尝试着给学员介绍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OA全文期刊库”、“Highwirepress数据库”的检索途径与检索策略,由于这些网络虚拟数据库登陆方便,不受校园网用户的限制.学员们对此很感兴趣。

1.5 充实信息道德与法律等教学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还要加强学员信息利用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教育。如今,学术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学术规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也影响到了学员的信息道德修养。不少学员坦承,他们在写作论文时经常通过大量复制、粘贴他人论文而成。这种情况下,对学员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信息法律与法规教育刻不容缓。信息道德教育能促使学员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拒绝不良的信息行为和学术行为。

2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2.1 开设网络课程,实现教学的多样性

学院安排该课程只有20学时,若不统筹兼顾,科学安排课内外教学时问,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课程设计时,我们注意到了课程的“课堂之外”。即课程内容不局限于课时内,功夫在课外。 社会进入信息化后.课程完全可能超课本,超学校,超地域。只要教员能为学员创设信息环境,如建立校园网的培训网站或网页,设立咨询点,组织提供高质量的动态、综述、评论等,就可使课程学习向课外无限延伸。

因此,我们利用军队院校网络应用教学系统制作了文献检索课的网络课程,增加了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资料,并设置了讨论交流、解答问题、作业布置评阅、题库管理、效果分析教学活动板块。学员可利用系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实时学习、协作学习和作业、测验等学习活动。对于学员的学习活动,可以通过系统内嵌的教学效果跟踪分析模块进行全程跟踪,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2.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专题式教学

目前,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很多,如5E、PBL、协作式、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关文献数量与日俱增。为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和学员专业,选择合适的内容来进行专题式教学。如本学期在讲授专利文献时引入微软、谷歌、三星等巨头关于智能手机的专利之争;通过豆浆机使用工业油的风波引入标准文献的内容。

2.3 优选实习课题,激发学员的求知欲

培养信息能力关键是要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程中来,勤动脑,勤动手。怎样调动积极性?首先是要引起学员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如果有一个好的实习题,学员在检索过程中即训练了检索技能,又获取了所学专业的新知识和新动向,学习积极性肯定能调动起来。实习课题可从多个渠道选取。(1)我们主动跟专业课教员联系,取得一批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的同题。 (2)鼓励学员交叉选题,不限定在本专业,只要感兴趣都可以选。这样有利于发展学员个性,扩大知识面。(3)要求学员跟导师商定自带研究课题参加实习。这样以来,学员参加检索实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大大增强。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较好的完成课题检索任务,交上卷面整洁、结构完整的课题调研报告。

3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综合评定学员成绩

3.1 将考核方式由“笔试”改为“网络考试”

随着文检课网络课程的投入使用,使得网络考试成为可能。该网络考试系统在文献检索课的考核中实施和运行后,学员们普遍认为,上机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督促他们认真听课、认真上机实习。网络考试系统另一个好处就是考试方式由原来的笔试方式改为“无纸化”的上机操作方式,原来的所有学员共用一套试卷改为一人一卷,避免了学员的作弊行为。

3.2 改单一考核方式为多元化考核方式

由王玉香提出的多元考核方法把学员的成绩分为五个部分: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10% );课后作业(10% );检索实习(25% );撰写综述(15%);期末考试(40%)。此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避免了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弊端,能够全面考核学员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考核学员实际分析课题、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文献信息检索课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值得推广。

3.3 实施教学评价

对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课程进行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对象时,重在考察教学对象在学习之前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以及通过学习后的进步情况等。评估课程时,重在考察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于教学对象,是否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已达到,课程是否满足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课程的性价比等。评价可以分层次进行,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提出了四层次评价法[1 。第一层次是满意度评价,在某种方式的信息素质教育结束后,了解学员对教育方式、授课内容、学习材料、授课图书馆员的看法与意见。第二层次是通用信息素质能力评价,评价学员具有的通用信息素质能力。第三层次是基于学科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价,评价学员具有的基于学科的信息素质能力。第四层次是反馈评价,在学员毕业并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以了解学员所掌握的信息素质能力是否有助于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应当注意的是,期末考试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结束,应通过试卷和提交的综述看到学员还未掌握的知识,并在考试后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辅导,如在考试结束后安排一次辅导课,将学员存在的问题重新给学员讲解,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4 结论与思考

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践,文检课改变了以教员为中心,教员满堂灌,学员被动学,知识学了不少,信息能力不见提高学用脱节的状况。得到学员及导师的好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军队任职教育的改革,学员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信息需求会越来越强。文检课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以满足学员的需求。我们的思路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信息检索向知识管理过渡,充实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信息创造、信息传播和信息利用诸环节涉及到的知识产权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将部分内容,如信息分析、利用,委托给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来讲授,或者由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分担部分内容,共同完成教学。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学更具体、生动,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乔德亮.网络时代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皖西学院学报,2011 (2):42―46.

[2] 王玉香,宫庆艳.《文献检索》课多元化考核方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情报,2010(6):157―160.

[3] 张怀涛等.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81―85.

质检员论文范文8

一、专业学位学生特点 

由于设置专业学位的目的在于“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专业学位硕士虽划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但是长期以来,招收对象多由各个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技术骨干的在职学生组成。一般来说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经验丰富:在职研究生工作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在论文选题方面有针对性,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理论基础薄弱:在职研究生年龄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学生,离开学校时间相对较久,理论基础不扎实,导致理论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困难。(3)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在职研究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承担单位的工作,有的还要照顾家庭,导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4)学习目的不同: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则出于加薪、晋升职称等需要,功利性较强。 

同时,专业学位学生在论文撰写及答辩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1)师生之间交流少,由于学生与学校多处于不同的城市,集中授课结束后几乎没有机会与导师当面沟通。(2)选题可行性不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3)缺少对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研究所涉及项目的监管,导师不了解论文进展情况。(4)学生家庭、工作负担重,无法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论文,导致论文抄袭现象严重。(5)论文的评审过程受到很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评审专家难过“人情关”,导致评审结论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论文的实际水准。(6)论文答辩缺乏科学、规范的评分标准,简单设置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分标准模糊,答辩委员不易把握。 

二、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管理流程 

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过程中的诸多弊端,结合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特点,我院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为了确保流程的贯彻实施,在论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检查标准。如图1所示。 

整个论文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论文质量控制点,控制点由学院选定校内外专家组成小组,论文检查点对论文的初期、中期及后期进行检查评审,分别称之为开题报告阶段、中期检查阶段及论文答辩阶段。 

1.开题报告阶段。该阶段包括学生对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调研,然后与导师沟通确定题目并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项目的意义、可行性、内容,实施计划等),然后由导师进行初步审核。导师审核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学生讲解及专家提问,最后由评审专家讨论形成意见并由专家组长在开题报告上签字。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把好论文开题这一关,早期发现学生在选题方面的问题,以便早发现,早修正。 

2.中期检查阶段。该阶段是对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后所做工作的检查。学生在完成论文开题后应对所确定的论文项目开展工作,包括项目的准备、需求分析、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情况,然后将已完成的工作形成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这一期间6个月的工作,如已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后续工作内容等。),交导师审核并由学院组织专家对论文研究项目的进展及所开展的工作进行评审。同样由导师审核通过后还要经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进行论文的撰写。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该阶段从事的工作与论文题目的一致性以及论文项目的进展情况。 

3.论文答辩阶段。该阶段是整个学位论文工作中最后的一道质量检验,也是衡量研究生论文水平、综合素质以及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1)论文撰写及导师评审,该阶段由学生按照自己完成的工程项目加以提取,以论文形式提交导师,由导师对论文进行内容与格式审查,并与学生反复沟通,直至导师认为满足学院要求的标准为止。(2)论文复制检测,论文经导师审核后提交学院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进行全文复制检测。按规定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文字复制比和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均低于30%(含30%)者为通过。检测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通过:①去除本人文献,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②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检测不通过的学生需要进行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修改后重新申请检测,如果第二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3个月以后才能再次提交检测;如果第三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则直接取消该生学籍。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及建立一套遏制论文抄袭的惩罚机制,加大对论文造假、抄袭的治理和打击力度,严厉处理和杜绝论文抄袭、造假。(3)论文评审,学位论文评审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执行“双盲审”制度。“双盲审”制度指的是聘请的评审专家名单对论文作者及其导师保密,而论文作者及其导师的信息亦对评审专家保密。评审专家为三人,由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其中至少有两人来自校外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少有一人来自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评审意见全部返回,且均对论文答辩无异议时方可安排答辩。如果评审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则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反馈给导师和学生,学生按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确认后提交一份修改清单给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说明论文修改情况。如果论文评审不通过,学生需按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较大修改,至少一周后提交论文给专家重新评审;如果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则需至少三个月以后方能再次提交给相应评审专家重新评审。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完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摒弃非学术因素对论文评审过程的干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同样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学院规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参加答辩学生的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会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中至少有三人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至少两人来自校外,至少有一人来自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答辩委员会经全体委员不记名投票表决,“通过”票数超过三分之二时,方可建议授予专业学位。学院将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表中的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改为百分制,将评定内容划分为十项:资料综述,论文题目实际意义,论文成果,科研、实验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论文工作量,写作能力与学风,论文总体印象,答辩情况。每项满分10分,对应分值分别为10、8、6、4。95~100分为优,90~95分为优-,80~90分为良+,80分为良,70~80分为良-,60~70分为中+,60分为中,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量化使得评分标准更为合理、科学,便于答辩委员掌握。 

该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已在学院运行了五年。实践证明,通过构建有效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使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质量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保障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学位硕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莉萍.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主要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 

[2]周红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治理[J].煤炭高等教育,2006,(07). 

[3]须玥.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质检员论文范文9

关键词:质量检测;保证体系

1 质量检测的重要意义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指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按照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和检测技术规范、规程,对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或构配件、设备,工程实体质量和使用功能等进行检验测试。以检测数据和结论来表征被检测的样品质量特征,并判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一种质量监控活动,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和质量监督机构的一个重要的监管方式,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的技术手段。

2 影响检测数据和结论的因素

影响检测数据和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包括的检测的方法、程序、仪器设备、设施环境以检测人员技术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为保证检测数据和结论的真实准确,检测机构需建立科学完善和有效运行的质量保证体系(见质量保证体系简图),以确保检测活动符合相关要求并可控。

质量保证体系简图

3 如何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3.1 建章立制,制订完善适用的质量体系文件

检测机构要做好质量检测的各项工作,负责人首先要以书面形式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作为各项检测活动的总指导。

质量方针是检测活动的纲领,要以简洁的语言从检测依据、检测行为、检测数据、服务质量等方面加以明确,如“方法科学、数据准确、行为公正、服务诚信”。

质量目标要对检测数据或结论的准确率、设施或环境的符合率、依据标准的有效性、期限内以出具报告率、质量或行为的投诉情况等有具体定量的数字要求。制定质量目标要注意既要符合有关要求又要切合本单位实际,且不宜定得过低。

3.2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的保证

检测活动由不同方面的工作组成,因此,检测机构首先要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明确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及部门间相互关系,使机构形成一个协调一致、高效运作的有机整体。

其次,检测活动要由检测技术、管理人员和其他辅助人员来协同完成,因此检测机构要按照资质管理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受过专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以顺利开展检测工作。

在各类人员中,技术负责人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工作经验,能解决检测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质量负责人熟悉资质评审准则,检测工作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要求,能够组织实施好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

检测人员要熟悉工程建设标准,特别是要熟悉检测技术方法标准,熟练检测技术操作;要组织培训学习并经考核合格,保证检测人员均持证上岗。新的检测标准规范颁布后,在实施前要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学习,使他们熟练掌握新检测知识和技术。

检测机构应适时组织骨干技术、管理人员到技术管理先进的检测机构参观交流学习;组织内部的集中学习、技术交流也不可缺少,以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实际的能力。

3.3 设施保证和环境条件的控制

检测设施、场地是开展检测工作的重要物质资源,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开展的常规材料等检测,实验室的空间面积、电力供应,温度控制、通风等设施条件要能满足检测的需要。

对设施情况和环境条件要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特别要注意备用电源的配备,以防意外断电对个别检测项目造成检测不可逆转的影响。对环境条件有温湿度要求的养护型室或试验室,要安装恒温恒湿仪器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并记录,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温湿度符合要求。对检测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或其他要有害物质的,要有确保良好的通风设施和条件,要制订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实验室的空间面积要满足顺利开展检测工作的需要,收样工作和送检样品存储的地方要与检测室互相独立。检验区域布置要合理,不同检测项目的试验室尽可能独立,确保不同类别的检测活动不相互干扰和影响。

3.4 检测技术依据的保证

科学的检测方法是保证检测数据和结论准确的前提,当同一检测项目具有不同的检测标准时,要优先选择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检测方法会不断出现,原有的检测技术的也会不断完善,因此技术负责人应密切跟踪检测技术的发展变化,掌握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适应新的检测需求。同时,检测方法技术标准也会适时修订,因此检测机构要有人负责及时收集更新检测技术标准。新标准颁布后,机构技术负责人要及时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学习或培训,使他们了解变化并掌握检测新要求、新技术。

3.5 仪器设备的保证

选择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且性能稳定的,量程和精度要符合检测要求的仪器设备,是保证检测数据和结论准确的重要条件。

新的仪器设备使用前都要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经检定或校准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或精度容易受使用条件影响的仪器设备,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检定或校准周期中间要组织足够次数的期间核查,以确保仪器设备的状态在使用过程中始终符合技术要求。

3.6 检测过程的控制

样品的控制:为保证检测样品的合法性,收样员收样时应认真核对送检样品信息与实际样品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检测要求,并做好样品的唯一性和状态标识。样品在储存、流转、检测过程中不能导致样品的发生性质变化或状态改变,也不能发生混淆。

设备和环境条件的检查:为保证设备状态和环境条件,在检测开始前,要先检查仪器设备状态是否正常、完好并记录,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要先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要停止使用,排除故障,必要时进行重新检定或校准。

检测程序的控制:检测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文件》和《检测方法实施细则》等有关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开展检测工作。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停止检测、查找原因,待问题解决后继续进行。必要时,按相关规定期限保留检后样品。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