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4 15:09:06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1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小区”、“治安安全单位”等创建活动。提出了“以人为本抓治理,抓好治理保教学”的“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从“管好自家的门,做好自己的事”入手,使“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健全管理网络,抓好队伍建设该校成立“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了由镇政府司法员、学校行政、年级组长、班主任、村小负责人、生活教师组成的“学校周边环境治理”队伍,聘请了镇综治专干田忠担任“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联络员。把“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年初认真制订“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年末认真进行工作总结。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他们层层落实“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岗位责任。每期开学,都要和学生及其家长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与完小各班主任、村小负责人签订《综治、安全生产、周边环境治理责任书》,在每个教室张贴《学生安全常识》,公布学校校长、主管的电话。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综治、安全生产、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例会,在例会上认真总结本月综治、安全生产、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部署下月工作。充分利用两操集会时间,值周行政和值周教师结合本校安全、文明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常抓不懈。

该校行政管理人员每周轮流值周,参与一天管理的全过程;两位值周教师负责督查学校的纪律、卫生、勤学;班主任管理本班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每一个环节;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指导学生睡觉、起床、就餐等工作;遇到特殊情况,学校巡逻队对学校的重点部位进行重点防范,有必要的时候进行通宵巡逻、值班。这样保证了网络管理机制的顺畅、运行协调,使学校提出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检查的要求能落到实处。

“学校管理靠大家,安全工作人人抓。”该校动员,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共尽综治、安全生产、周边环境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安全意识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思想。在每周召开全校教职工例会,该校行政都要传达、学习上级有关部门对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文件、指示,通报各地周边环境治理事故的典型,使警钟长鸣,增强教职工安全意识。对学生,除了班主任经常加强安全教育外,该校行政经常利用校会、升旗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定时地检查学生宿舍、走廊、楼梯、过道的防范工作,如有疏忽,及时提醒。为了强化校园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治理氛围,今年4月,该校投入了7400元的校园文化宣传经费,订制了铜制的校训、八荣八耻及办学思想理念、办学思想宣传牌。更新了班牌,布置了办公室、教室等,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今年5月制作了“明德小学”宣传DVD光碟,用优美的教育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项项教育成果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珍惜学习机会。该校开通的校园广播室每天两次播音,以宣传“安全文明校园”创建为主,营造“安全文明校园”创建的氛围。每期进行1次少先队园地建设评比,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周进行1次班级流动红旗评比,鼓励先进班级;每期期中、期末各进行1次法制、安全教育,平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的安全、法制教育,使安全教育经常化;每期组织教师进行1次家访,宣传学校的办学情况,协调学校周边关系,让社会、家庭、群众理解学校、重视学校、热爱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三、落实过程管理,确保校园和谐按照“集中办学,发挥规模效益”的指导思想,该校逐步推行集中办学,现已实现了全学区三至六年级集中,学生的生活、安全管理难度增大,校园安全、稳定是集中办学的基础,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他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校园和谐。

1、理论学习,依法执教。该校规定,教师必须认真进行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依法执教。他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教师依法执教意识,指导教师学会用法律武器武装、保护自己,依法执教。要求教师每月写字数在800字以上的政治学习笔记2篇,严格《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教育厅十条禁令》,严肃处理体罚或变现体罚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收费,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提升教育形象,构建和谐的周边关系,营造全民重教的氛围。

2、管理网络,网络管理。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们对学生实行网络化教育管理,形成了“学校行政—值周老师—班主任—学生”的网络管理。值周行政负责对班主任工作的检查督促,并于每周例会上进行小结。值周教师负责学生一日常规的检查落实,并把检查结果在学校一日常规公布栏上按天公布,每天利用集会时间进行小结。少先队负责利用校园广播室、开展班队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制辅导员和学校综治专干负责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生活老师,指导生活。他们选派了两位工作细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任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2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明确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意义与任务。

我校接到通知后,组织学校行政及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该文件,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教职工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认识,明确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意义,同时,还对此次整治的工作任务与整治重点进行了学习、讨论,并结合我校实际,还对我校的整治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二、加强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1、成立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各教师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召开会议讨论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确定工作任务,整治重点,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布置,做到任务落实到人。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研究、督办和管理,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教师值班制。落实各项工作的措施,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安全培训,强化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三、落实文件精神,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1、收到文件当天校领导集体学习文件。及时安排部署。

2、学校组织专人对全校校舍安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进行了专项检查与整治。

在这次整治中对校内建筑进行安全排查,对食堂与小卖部的食品卫生进行了突检查,重点检查有无过期、三无、食品,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限期整改,并对今后的食品卫生提出了要求,学校将长期做好食堂及周边饮食摊点的整治工作,保持整治成效;此次检查与整治还对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

3、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了整治。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16-03

高校周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

一、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

(一)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网吧、酒吧、歌舞厅、小旅馆、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更有甚者,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高校周边游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食品安全存在隐患。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食品。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异,对食品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大排档,甚至流动摊点以其花样多、口味好、价格低吸引了学生的到来,但是这样的就餐环境条件卫生差,有的摊点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许多摊点是无证经营、无卫生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些商贩为谋取私利,购买变质大米、过期鱼肉、地沟油等原料,存在着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隐患,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也无从追究,即便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他们也无力赔偿。

(三)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简陋,道路设施不完善,有的校园周边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没有隔离栏,有些交通标示也不清晰,加之过往车辆车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此外,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往返学校与市区的交通工具有限,这就为“黑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均投入了运送学生的行列,由于这些车辆不具备客运资质,一些司机又属无证驾驶,且这些车辆安全性差,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也无赔偿能力,学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四)精神文化产品存在隐患。在高校新校区校园周边,由于远离城区,大学生需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网络文化等精神文化产品明显不够,不少商贩也窥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于是,网吧、卡拉OK厅、室、桌球室、书店等在高校校园周边建成落地,这些场所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精神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反而用一些黄、赌、毒的文化产品来吸引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由于这些场所和产品主要流通于城郊接合部的高校校园周边,相关的部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实时监控,更多的是收到举报后进行一两次清理,但这些场所和产品的成本低,即便进行了清理,又很快“死灰复燃”,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存在隐患。

二、高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高校周边环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十分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关各方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也给予了重视,但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周边环境十分复杂。高校周边的复杂环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复杂,高校校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交叉渗透,空气、水源、地质环境一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高校与周边共用的水电网、通信网、公共交通及公共卫生环境等,使高校不可能脱离周边环境而成为独立的象牙塔。二是社会环境复杂,高校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有的高校周边还有工业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区域,功能不同,也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市区用地紧张,还有些高校或新校区不得不建在远离市区的小城镇或城郊接合部,这些区域社会治安管理力量和措施相对不足,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三是人员情况复杂,校园周边人员各式各样,有当地居民,有固定场所的经商者,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有有证经营者,也有无证经营者;还有流动人口、社会闲杂人员,甚至流窜人员,复杂的人员情况给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

(二)高校对学生安全教育不到位。高校学生虽然到了法定年龄,但仍处于成长期,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依然很重要,但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还不够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教育者认为学生已经到了法定年龄,理应知道安全的重要性,理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校教育重点在学生的成长成才,特别是专业知识方面,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也懂得了安全的道理,加之自己生活在校园里,校园里有保卫人员,校外有公安机关,从而忽视安全教育。二是教育措施不到位,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学校的安全教育措施不够到位,在一些地方,虽然教育部门明文规定,把安全教育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计学分,但在学分制下,这势必挤占其他课程的课时及学分,所以推行的难度相当大。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您所在的学校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吗?”问题中,回答“有,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的只占被调查对象的 17.23%,“从来没有”和“不了解”的占到 21.54%。三是教育效果不到位,一方面是学校未能组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即便组织,参与的学生仍是少数,加之教师对安全教育课的研究不足,教育的内容枯燥、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安全教育活动持“漠视”的态度,认为安全教育活动没有用,占用自己的时间,所以不愿意参加安全教育活动,即便是参加了安全教育活动,注意力也不集中,对安全形势、安全防范、安全处置等知之不多,这就使得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顺。这一方面来自政府思想上的认识,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自身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而对高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学校周边环境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在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学校周边环境的事情当大事来抓;另一方面是措施不力,有些地方政府认为,高校周边环境整治,主要是治安问题,由公安机关一家处理就行了,但涉及交通、卫生、工商、税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公安机关又无能为力。而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口头上很重视,实际上不重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这使得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长期以来,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在整治周边环境时,由于没有执法地位和执法权限而显得有心无力。

三、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有关各方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主动探索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

(一)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首先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研究、推进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其次,把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目标管理体制中,进行目标考核与评估,把考核评估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个人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表现优秀、成效显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批评通报,督促其整改,对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再次,加强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检查督查,突出问题导向,通过现场办公会、现场推进会的形式,发现问题当场研究、当场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二)创新内容与方法,强化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要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高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用身边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多教学生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防范知识,力求在教育内容上吸引学生;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表演,多媒体技术展示和实践演练等,力求在教育方法上吸引学生;在教育的时间节点上,要注意一些特定的时间,如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前,以及节假日前后,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  (下转第132页)

(上接第117页)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4

关键字:深基坑、专家论证、支护、过程安全控制、位移监测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进一步紧张,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提高,高层、超高层建筑随之大量涌现,从而使建筑物基础大型化(比如大型地下停车场、地下购物广场、地下车库很多都作为大型的箱型基础),基础埋深加大,进而出现了深基坑工程。为充分开发建筑用地,建筑物间距相对缩小,从而使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复杂化。综合分析,深基坑的出现,周围环境的复杂化对城区拟建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下面针对德州市水岸华园2#楼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分析和设计。

本工程为地下一层,基础开挖深度为6.1m,最深处为7.2m,属于深基坑;本工程周围环境复杂,东侧与3#楼连接(地下车库连接),西侧、北侧有足够场地可进行放坡进行简单防护,南侧紧靠10#楼,最近处只有6m,因此南侧为本工程边坡重点防护区域。具体针对该深基坑土方开挖以及南侧边坡防护进行安全设计解析。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建筑物周围环境以及基础施工图和设计说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基坑边坡支护(本工程针对基坑南侧边坡支护)进行设计。要有详细的设计资料及计算书。

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具有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一般来说,由总包单位选定具有实力和能力资质都合格的专业队伍组织队伍进行分包施工。监理单位应严格执行职责,协助业主审查总包单位选定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周围环境特点以及基坑边坡的防护设计文件,编制切实可行的土方开挖方案和边坡支护防护,以确保基础工程施工的安全以及周围建筑物不受影响,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根据《危险性较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专家论证工作。论证程序以及论证参与人员、论证专家的确定等符合《危险性较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规定。最终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最后会同专家论证意见一同报监理单位审批,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组织实施。(附图水岸华园2#楼工程审查报告、专家论证签到表)

基坑开挖前准备工作,施工作业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实施,确定施工机械的选择、运输路线、开挖方式等内容,并在作业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安全以及工程质量。由于边坡支护的专业性较强,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但同样施工前总包单位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过程管理,确保过程质量,以保证整个边坡防护质量和工程质量。

开挖顺序严格按照:“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原则。由于地下水位高于基础底标高,开挖前必须采取降水措施,地下水位应降至基础底标高500mm以下处方可进行开挖。

1)施工机械的选择及工期确定:根据工期要求、现场情况、运距等因素进行机械设备选择。

由于水岸华园2#楼工程现场环境、工期要求等各种因素制约,本工程拟采用一台WY100反铲挖掘机、5台运土车进行基坑开挖。本工程的土方量约20000m3。

开挖工期的计算:

Q1=3600qk1/t

Q1——挖掘机的小时生产率

t ——挖掘机的工作循环时间,WY100反铲挖掘机的为20-40S,取30s;

q ——铲斗容量(m3)取1.0m3

k1—-土斗的利用系数,一般取0.9

Q1=3600qk1/t=3600×1.0×0.9/30=108 m3/h

每台班的工作效率为:k2-工作时间利用系数,取0.7

Q2 =8Q1k2=8×108×0.7=604.8 m3/台班

计划开挖工期:N-挖掘机数量;C-每天工作班数。

T=Q/Q2×1/NCK3=20000/(604.8×1×3×0.80)=14天

考虑到现场各种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确定土方开挖时间为16天。

土方开挖路线示意图:

2)边坡支护方式的选择;边坡的支护方式的选择要由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专业人员进行设计,结合基坑规模、基坑开挖深度、放坡坡度、周围环境、地质水文情况以及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切实可行的边坡支护方式。本工程委托德州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针对周围环境复杂的南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单位最终确定的支护方式为喷锚支护方式,本工程的喷锚支护示意图如下图:

由于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不可见,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很多不可预料的问题,这要求我们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不可慌乱,并且对可能要出现的问题心里有数,事先要做准备要有相应的预案措施,以免得事到临头,手足无措。比如基础施工过程中常见突发事件 ①基坑内管涌、流砂;②基坑支护局部出现成因不明的裂缝、沉降;③气象异常,出现连续多日的狂风暴雨;④相邻工地的施工影响如降水、打桩、开挖土方;⑤地下障碍物妨碍基坑支护结构或止水帷幕的施工等均要求提前做好预案措施。

施工前降水井的布置原则:降水工作安排要考虑降水量,根据基坑自然水位、降水深度、土层渗透系数、基坑等效半径、降水影响半径等参数选用合适的降水计算模型,安排降水井数量、间距、深度还要考虑到当地是否是承压水。具体降水井设置数量、深度还应符合JGJ/T111-9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程),相应计算可以参照该规范相应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工程勘察报告以及JGJ/T111-98规范的相应规定通过计算确定水岸华园2#工程总共设置了5个降水井满足施工要求。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安全控制:

1)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经论证后、审批完毕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

2)在土方开挖前对有关的技术措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临近建筑物、构筑物、周围地下管线的有效保护。在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时严禁施工,禁止违章作业、盲目施工。

3)施工过程中应有严格预防基坑坍塌的防范措施。必须按照“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尤其注重临近建筑物处边坡的防护作业,以免边坡的位移或沉降造成临近建筑物的沉降,进而对临近建筑物、构筑物的整体质量产生严重危害。

4)基坑四周必须完善四周临时排水设施,并在基坑周围设置挡水梗,尤其雨季基础施工期间,保证基坑边雨水能及时排除,且雨水不流入基坑内,避免雨水渗入坑壁而造成边坡塌方。

5)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提出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的实施措施;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6)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要进行全面的旁站、巡视、平行检查的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根据相应的规范、设计文件、评审意见、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结合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对现场的施工监督实施。

7)深基坑工程支护完毕后,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前,必须由建设单位、支护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专家对坑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下道工序施工。

8)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深基坑工程,必须保证持续降水,确保地下水位保持在坑底500mm以下。持续降水至基础工程、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回填完毕后方可停止降水。

9)坑边不宜堆放土方或建筑材料,如由于现场原因等情况限制需要在坑边堆放材料或土方时,一般应距坑边距离不得少于2m,堆土高度不宜高于1.5m,而不得超过边坡设计荷载,必要时需要在对边坡设计时加入相应的荷载。

10)土方开挖过程中,提前设计分配好施工机械、行走路线、挖土顺序等,在挖土过程中不得碰撞边坡的支护结构。同时做好基坑坡道周边的支护。

11)对于深基坑工程的坑边防护夜间配置相应的红色警示标志以防止坑边作业人员掉入基坑内发生摔伤事故。基坑开挖完毕后必须做好临边防护,消除可能造成人员摔伤的安全隐患。

12).现场用电设备必须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缆应设可靠绝缘。由于基坑内电缆不宜埋地,但必须进行架空处理,并应设专人负责管理,电工持证上岗。

13)施工过程中要强化质量意识和安全教育,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坚持岗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新入厂员工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坚持“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四按(按设计图纸、按相应规范、按施工工艺、按相应技术标准)、五不准(资料不完备不准开工、材料不合格不准进场、测量闭合不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不准使用、工序验收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准交工验收)、六做到(方案做到合理、技术资料做到齐全、质量检验做到可靠、施工试验做到真实、测量数据做到准确、施工方法做到正确)。

14)提倡绿色施工,保护环境;加强对施工现场粉尘、噪声、废气监测和监控工作。土方、渣土等运输时,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施工现场土方集中堆放,并用绿色防护网覆盖防止扬尘或采用植被固化处理。

基坑开挖以及边坡防护完毕后,要定期对边坡的沉降、位移以及临近建筑物(10#楼)的沉降进行进行观测,并做好真实详细的记录,并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和评定。定人、定点、定频率进行观测,并确定相应的预警值,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查找原因进行处理。如有必要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勘察检测单位承担检测任务。在雨季或周围地下水位较高时要适当加密观测次数。观测一般要持续到基坑土方回填完毕。在边坡顶面设置检测线和相应数量的监测点,同时在邻近建筑物上设置监测点,同时必须加强监测点的保护,严谨避免损坏。

总之,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好坏以及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影响,深基坑工程一旦出现事故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深基坑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充分考虑各种可预见性危险源,综合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坚决杜绝盲目施工,武断行事的现象,以避免出现大的安全质量事故。

参考文献: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5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1.引言

深基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参与单位多,任何一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目前深基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擅自修改设计、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要求、施工速度过快、周边环境与设计工况不一致、土方开挖不规范及不重视施工监测等等,严重影响了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

2.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2.1前期准备

1)建设单位应当在勘察设计前对深基坑附近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以及同期施工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将调查资料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

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请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及基坑周边相关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等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进行拍照、测绘或摄像,作好详细记录,必要时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变形监测,出具安全鉴定报告评估其安全性。

2.2勘察设计

1)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坑中坑除外),以及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构件和支撑构件(含锚杆等)均不得超越红线。

2)勘察单位应当按规范要求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深度要求的地质勘察文件。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3)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将设计方案和论证纪要报工程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或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论证通过的设计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重新组织论证。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出具施工图。深基坑工程施工图应当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4)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当按基坑安全等级明确结构变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等允许值,以及临界状态报警值,并对施工组织、开挖程序、监测内容、土钉的养护龄期和抗拔力等提出具体要求。

2.3施工、监理

1)建设单位应当将深基坑工程施工(包括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基坑降水)的施工纳入施工总承包,不得肢解发包深基坑工程。

2)深基坑工程应当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的由施工企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经批准的施工专项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当重新组织论证。

3)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规定》(建质[2011]111号)文件规定的实行现场带班制度,定期对基坑施工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检查巡视。

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对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或监测数据达到报警限值时,应立即停止基坑的继续施工,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监测单位迅速查明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后,方可复工。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施工现场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配备应急抢救物资、器材。

4)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基坑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规定对已完成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检测及验收(常规检测项目见表1),合格后方可进入后续工程施工。

5)监理单位应当对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理,审核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检查各项监测记录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2.4工程监测

1)建设单位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指同时具备岩土工程和工程测量两方面的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与施工单位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第三方检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

2)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单位、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并严格按认可的方案组织实施。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点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技术调整监测方案。

3)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①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②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③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④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⑤其它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加密监测频率,进一步实时跟踪监测,并书面通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

①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②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变大或基坑出现渗漏、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③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④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

⑤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渗漏等。

⑥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6

【关健词】基坑施工;安全监理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但为了建设方的使用要求,建筑就不得不向高层和地下深入发展;其安全问题就更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笔者从工程实践中对基坑的安全监理提出了一些探讨与思考。

1 建筑基坑基本概念

1.1 定义:

建筑基坑:在工程项目施工开始时期,为进行建筑物(包括地下构筑物)基础、地下室、地下管网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的施工工作空间,称建筑基坑。

基坑壁:构成基坑空间的侧壁,在没有支护之前称土体(或岩体)裸壁,支护之后称基坑的某一侧壁。

基坑周围环境:是指建筑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和基坑使用期间(基坑没回填完成之前),可能受基坑影响的周边既有建筑(构筑物)、地下管网(水、电、气等管线)、道路、料场、货栈、陡坡、水域(河流、水库)等统称为基坑周边环境。大致范围是基坑深度的1.5~2.0倍范围。

排桩、悬臂桩:采用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土钉墙:采用土钉锚固在钢筋网片上,再喷射细石混凝土形成一定厚度的面层,加固保护基坑侧壁土体的稳定结构。

冠梁:设置在排桩(悬臂桩或其他结构)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梁。

腰梁: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以下,能传递支护结构与锚杆支撑点的钢筋混凝土连梁或钢梁(也称围檩)。

1.2 支护结构:为保证建筑项目地面以下的施工安全和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网的安全,对基坑裸壁采取的支护、支挡、锚固等保护结构称支护结构(也称围护结构)。

1.3 支(围)护结构类型:

目前支护(围护)结构类型有土钉墙、排桩、锚杆、锚杆桩、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地下格栅墙、锚杆框架梁、水平支撑梁(也称内支撑,在超深基坑和软土基坑中广泛采用)等结构类型。实际工程中结合场地条件、地层条件、施工环境、周边环境、工程重要等级、土体的工程性质、降水方式、主动土压力组合大小等选用; 这些支护结构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组合采用,视工程实际条件而选用。

1.4 预警值: 基坑支护结构在安全使用状态下,允许发生的最大水平位移值,也称基坑壁变形预警值。

2 基坑支护目的和支护施工管理

2.1 基坑支护目的:

基坑支护目的:建设部[2009]87号文件指出:建筑基坑施工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建筑基坑支护规程的总则中又规定:在建设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的安全。

基坑支护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方法、周边环境对基坑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这里谈的内容很多,也很全面,基坑支护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基坑边坡稳定,确保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各类管线不受影响;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确保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为政府把关分忧。

2.2 基坑支护施工管理:

2.2.1 基坑支护施工管理程序:同建筑工程管理程序一样,必须坚持先设计、后论证、再施工的程序,这也是建筑基坑安全监理的原则。是项目总监应尊守的法律准则,不能忽视。

2.2.2 基坑支护设计:属岩土工程方案设计,应由具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其执业人员必须是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设计图纸上应加盖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印章和设计单位印章。

3 基坑支护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和论证审查

基坑支护施工专项方案: 由以下两大部分组成。

3.1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图纸:支护结构设计图纸和设计计算书,由具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设计出图,图纸上加盖设计单位印章和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印章。

3.2 支护施工专项方案(即施工组织设计):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包施工;其支护施工专项方案,由支护施工承包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写的内容:详见2009年5月13日住建部颁发的:建质字[009]7号文件第七条。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工)审批签字,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由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请论证。

基坑深度大于等于5.0m的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论证会由施工承包单位组织。论证会的专家,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专家库抽取专家(一般为5名)安排时间到施工现场论证。

3.3 专家论证会程序:

在确定基坑支护专家论证会召开地点和时间后,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带专家到建筑工地进行论证。

3.3.1 参加论证会的单位和人员:

a.市专家库专家;

b.建设单位主管安全的领导或项目负责人;

c.施工单位(包括总包方)主管安全的领导和项目负责人、方案编制人员;

d. 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安全监理工程师;

e.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

3.3.2 上述人员在规定的统一格式表中签到;本项目各方参建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会。

3.3.3 专家论证步骤:

a.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审查;

b.审查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和设计依据;

c. 审查支护结构设计选型, 方案内容是否安全、齐全、符合规范要求,可行;

d. 审查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施工工艺、安全组织、安全保证措施、应急预案、基坑变形监测、质量保证措施、防排水措施、劳动力计划、施工资质、特殊工种上岗证等是否齐全有效,是否能保证安全施工;

e.审查方案编审、签审、印章等是否齐全有效;

f.审查降水方案选择、降水设计参数采用,动静水位测控,井点布置等是否合理可行;

g. 最终形成××项目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报告。

4 基坑支护专项方案实施

经专家论证审查通过后的专项方案,施工单位按照专家论证报告上的建议进行完善、补充、修改后;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三方签字盖章后,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并组织实施。

5 基坑支护专项方案二次论证审查

5.1 基坑支护方案在第一次专家论证审查中,其设计或施工专项方案中存在有安全隐患、方案粗糙、不能保证施工安全的方案不能通过审查。要求方案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对专项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后,重新审查。

5.2 专项支护方案经论证后需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修改,修改后并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这里所指重大修改包括:支护范围扩大、支护结构选型改变、降水方案改变、基坑深度加深或错误、安全等级提高、方案中有重大漏项、计算参数错误等。

5.3 参加建筑基坑论证会的某一责任方,认为专项方案中存在安全隐患, 对专项方案提出疑议并要求重新修改和论证的。某责任方是指建设单位负责人或监理单位总监,有时还可能是设计单位负责人。

6 基坑安全监理的控制要点

基坑安全监理过程是一个系统目标实现过程,在有了一个科学的能保证基坑安全的支护施工方案后,还必须保证按照专项方案施工和管理好基坑的使用期。这一重要而关键过程要靠监理人员的辛勤工作来实现。监理人员在基坑的安全监理中责任重大,工作辛苦。从工作实际中体会到,基坑安全监理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6.1 基坑降水和基坑土方开挖前,应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基坑周边有关建筑物单位代表(或个人房主代表), 对基坑周边相邻已有建筑物的状况进行仔细全面的测量检查记录(重点是危房和基坑变形涉及到的房屋或构筑物)。测量检查内容:房屋的现状情况,墙面(门口、洞口、窗口、墙脚散水、挑檐、跳梁等部位)是否有下沉变形;是否有裂纹,裂纹长度、宽度等。对下沉变形和裂纹按单元统一编号,记录并摄像。记录上有各方代表签字(一式四份)存查,便于基坑降水和土方开挖施工中观测裂纹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处理方案。

6.2 严格按支护方案中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当施工中遇到地层变化、水文条件变化等情况应通过设计方变更解决。按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实施监理工作。

6.3 土方开挖中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分层支护的开挖顺序;严禁超挖、制止一铲到底挖到坑底标高后再支护的不良施工行为。

6.4 坚持放坡、修坡工序;禁止直立开挖或反坡向挖土,造成隐患。

6.5 检查支护结构中,各工序质量、各节点连接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6 验收好各工序质量、隐蔽质量并形成记录。

6.7 观测记录各降水井点的动、静水位和变化值,同设计降深值比较。每天观测、记录降水中的浊度、颜色、是否含有粉土颗粒等。

6.8 随时掌握各变形观测点的位移值、沉降量的发展速率等;当接近预警值时,开四方会议分析原因,讨论对策。

6.9 经常观察坑壁是否有水冲刷、湿润、返潮、渗水等现象; 经常观察坑口地表排水沟是否通畅,是否有裂纹等; 基坑周边地下管网是否出现破损、堵塞、渗漏现象等,一旦出现这些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6.10 在使用冷冻法施工中, 应昼夜检查并记录制冷机的工作状态; 检查施工工作面上是否有返潮、湿润或隆起等现象,如发现应立即停工进行处理。

6.11 在基坑支护完成的使用期间, 施工单位应设专人管理基坑,负责检查基坑的降水、坑口排水、周边建筑物、地表变形等是否正常;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处理。

6.12 检查坑口雨水、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等是否存在向坑内和坑壁排放与渗漏,如有应立即消除。

6.13 检查坑口地下和地上各种管线埋设及完好情况;是否有受损、倾斜、渗漏等。

6.14 定期巡视观测周边既有建(构)筑物的室外散水、墙体、墙面上管卡、墙体阴阳角、门窗洞等部位是否有裂纹、变形和其发展变化情况;巡视观测周边房顶、烟囱、塔尖、桥涵、管道等是否倾斜和异常。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召开四方会议商讨对策。

6.15 检查夜间施工场地灯光照明、道路环境等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立即整改。

7 结束语

7.1 监理人员应熟悉国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建筑基坑安全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办法和通知,作为监理执业中的依据和靠山。这是保证监理工程师的安全令、安全通知、安全处罚等手段有法可依,体现监理力度,树立监理机构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的保障。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中国发展;和平崛起;外部环境塑造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5-0128-04

任何新兴国家的崛起总是在驾驭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挫败的教训都表明,只有善于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机遇,趋利避害,才有可能实现崛起的目标。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其复杂性和多变性,都是远远地“超越历史”的。如何把握这一进程中所蕴含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不以武力挑战现存的霸权国家和国际秩序,而是以和平手段实现自身的崛起,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大问题。

一、构建成熟稳健的中美关系,减少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阻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主宰着许多重大国际事务的发展。“9・11”事件后中美关系逐渐脱离了“非敌即友”的简单逻辑,成为一种既相互防范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美国对华采取了既合作又防范、既接触又遏制的基本政策。美国目前的“对冲战略”,即对中国“两边下注”的做法,一方面是希望把中国塑造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与美国一起维护国际体系;另一方面又要防范中国实力壮大后威胁美国的主导地位,故采取新的大国结盟战略,强化亚洲安全合作,对中国进行现实型的军事威慑与围堵。中国在和平崛起的整个历史时期内,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必然是与美国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成熟稳健的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关系稳步发展。

1.建立健全双边合作机制,加强双方战略互信

中美关系的脆弱性表现在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问题上,尤其是美国虽然认同中国的和平崛起,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不能确定。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价值观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与美国存在差异,增添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与不信任。它认为中国的崛起将动摇并危及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危害美国的利益,认为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缺乏信任会大大增加中美两国交往的成本,因此中美双方应建立健全双边合作机制,其中包括中美首脑定期互访机制、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安全合作协调机制、经贸争议和纠纷解决机制、危机预防和管理机制等,尤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要建立信任措施机制。自冷战结束以来,中美两国的军事关系一直落后于两国的整体关系的发展,两国军事关系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进展。中美军事关系的冷战状态一直没有根本摆脱,军事关系的落后造成了双方互信不足,这已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加大力度建立两国间的军事信任机制,特别是在军事关系上,要探讨如何通过增进军事技术交流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2.寻求扩大相互利益的汇合点,使双方分歧最小化

中美关系的战略框架已经稳定,但两国还将存在较长的磨合阶段。在国际体系层次上,美国将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视为其霸权体系的潜在挑战者,中国应积极加强与美国的交往与合作,以发展的眼光拓展合作领域,增加利益交汇点,不断充实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内涵。通过交往和沟通增加信任,减少美国对中国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通过合作,巩固和拓展双边共同利益的范围与空间,理智应对美国的“接触+遏制”战略。在国家利益层次上,中美政治、经济、军事关系错综复杂,但总体上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美两国不仅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维护世界的安全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点,中国的和平崛起符合美国的利益。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美国发挥建设性的全球领导作用和维持强劲的经济增长;美国同样也需要一个强大、繁荣和稳定的中国,以“负责任”的姿态在国际上行事。

中美关系的好坏是决定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进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平稳发展,减少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阻力。无论中美关系的基本状况如何,只要美国不干涉中国的内政,不危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就要争取通过尽可能建设、维护和发展中美协调性关系来防止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巨大阻力或风险。在和平崛起过程中,探索如何与美国竞争共生,将形成一份后起大国与现存大国长期繁荣共处的历史性的国际政治遗产。

二、加强睦邻友好与区域合作,形成和平崛起的地区依托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不以牺牲周边国家的利益为前提的,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最重要国际条件,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宽广平台。我国周边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民族、文化和宗教聚集在我国周围;我国在历史上同其他国家的一些恩怨和摩擦仍在影响我周边安全;同时我周边又是各大国利益交汇地,使得我周边环境更为复杂。我们的和平崛起就要与周边国家以周边振兴互为战略依托,因此,中国政府适时地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

1.睦邻:增进了解与信任,加强周边国对中国的认同感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在各个领域的相互合作不断深入。中国不仅十分注意将睦邻政策的许多友好传统加以继承和发扬,而且非常理解周边邻国对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持有的复杂心态。中国认识到,为了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促使中国同周边邻国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发展,尤其是需要从政策实践而不仅仅从口头上解决和消除“中国”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我们反复强调要“以邻为伴”、“以邻为友”,而不能“以邻为壑”。中国与周边国家正在形成一个共发展、共繁荣的命运共同体。随着中国自身的不断发展,其国际凝聚力在周边不断提升,周边国家也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同,周边国家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度关注中国,这种关注和它们对自身命运与前途的思考密切相关。

2.安邻: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保证地区安全方面要“有所作为”

亚太地区是一个矛盾与冲突比较多的地区,有些矛盾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爆炸性。因此,我们在保证地区安全方面要“有所作为”,也就是说要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地区的危机,努力保障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只有不断地加强这种手段,保持必要的“有效威慑”,才能确保中国顺利的和平崛起。我们以新安全观为战略基础,稳步推进国家安全,积极参与地区安全的维护,以保障并拓展中国的安全利益。第一,以陆地边界的和平与稳定为战略依托,在海域疆界上与主要大国合作,确保东北亚的和平与 稳定,稳定中日关系,加强与东南亚的战略性合作,改善中国的战略环境。第二,军事手段仍然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最后堡垒,为此,中国必须建立可靠的核威慑力量,必须积极投身于新军事革命。第三,为建立更加稳定的亚太安全机制,中国应积极推动多边安全合作,参与并在一定情势下主导构建周边安全机制,拓展中国的安全利益。

3.富邻: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体建设。形成一个地区经济依托

近几年来,中国通过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了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提升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水平,充实和扩展了合作的领域。中国与东北亚建立合作机制,同时还要开辟同南亚各国合作的新渠道。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中国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将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火车头”和“经济发动机”,不断带动亚洲的经济繁荣发展,同时周边国家也可以分享中国和平崛起所带来的红利,搭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中国以经济合作带动东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强调与周边合作战略利益的长远性,加强周边经济区域的塑造,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战略带和战略纵深区域。

实施“睦邻、安邻、富邻”战略,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与共赢,是我国周边外交的终极目标,也为我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地区依托。

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磋商和制定,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机制保障

中国和平崛起的方式和途径与传统大国的崛起完全不同,主要依靠和平融入国际机制而并非现有体制。国际格局的现实,中国的国家实力,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外交战略目标都决定了中国没有理由成为国际机制的挑战国。中国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还必须建设性的融入和塑造世界秩序。

1.积极全面参与国际机制。主动倡议或主导国际机制的修改、完善和新机制的制定

中国和平崛起的前提条件之一,必然是了解、遵守、利用、修改、完善和参与制定相关国际机制。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融入、改造、完善国际机制的过程相辅相成。首先,由于国际机制主要是主导大国利益协调的结果,主要反映了主导国家的利益,不会让中国自动享有机制权益,必然力图将中国排除在利益安排之外,以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比如说中国为复关、人世所做出的10多年努力足可以证明。其次,冷战结束后,重新进行国际制度安排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之一,中国第一次赢得了平等参与国际决策的可能,中国更应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机制中去。再次,中国在20世纪70~80年代的经历证明,消极参与并不真正符合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中国的战略选择只能是积极全面地参与国际机制,参与国际机制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促使国际机制更为合理、合法、民主、兼顾效率与公平;参与新国际机制的制定,主动促成积极性国际机制的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决策;适时承担一个主导国的角色。这个战略选择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角色:在当前充当国际机制的积极参与国;争取在未来的适当时机充当一般主导国。需要说明的是,争取一般主导国的地位将是中国发展的未来趋势,其目的是更好地发挥“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推动世界民主化、多极化的进程,而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准则,甚或追逐一己私利。

2.善于运用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充分利用国际机制中有利于中国的部分,以国际通行规范开展活动

我们在融入国际机制的同时,要学会更好地利用国际机制,使之成为拓展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渠道。冷战结束后,重新进行国际制度安排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国家实力的提高和更大范围国际利益的需要,中国应根据客观需要,积极主动地倡议或主导国际机制的修改、完善和新机制的制定――即提高我们的议程创设能力,确保中国国家利益更具有国际合法性。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核心目标是:创造和平、民主的国际环境,促进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为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创造条件,同时促进国际机制趋向民主化、合理化。具体地讲,全面而积极地参与国际机制,使得现有国际机制朝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谋划创造适宜的国际空间;在国际机制体系内寻找共同利益,以打破“中国威胁”谬论,澄清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误解,稳定外部世界对中国外交政策的预期,消除对中国发展的担忧,防止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促使中国外交更加积极和具有建设性,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思想的魅力和建设性建议,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多地承担起领导世界走向更美好未来的责任;在国际机制体系内维护中国的和领土统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振兴;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完善和发展,以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依归,对国际社会的民主化、多元化进程做出贡献。

面对新世纪的国际机制安排,无论是从和平崛起的国家利益还是从国际责任考虑,中国都应该有所作为,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设计、完善和发展,使之具有“中国因素”,为2l世纪的中国谋得有利的国际地位,为国际机制的民主化、合理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崛起的舆论环境

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国际社会存在着一些疑虑和担忧,各种“中国”甚嚣尘上,为了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负面影响,塑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关键要立足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其次要通过媒体等各种途径营造和平崛起的舆论环境。

1.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展示中国良好的大国风范

首先,大力宣传和平发展理念,塑造和平大国的形象。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反映和张扬了中国所坚持的如下政治理念:主动融人世界和积极参与世界事务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选择;协商与合作是中国谋求国家利益的首要行为方式;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既符合中国强调内部稳定的思路,也是中国长期追求的目标。大力宣传和平的发展理念,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要在实践上向世界作出证明:中国派出多批次的人员进行世界范围的维和,对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也付出很大的努力。事实证明,中国不是一个现有秩序的挑战者,而是一个参与者,中国追求和平崛起,应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总特征。

其次,展示中国良好的大国风范,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充分考量一个国际责任的国际道义、自身能力和国家大局的前提下,中国勇于承担那些符合国际正义或是众望所归、将会带来长远利益的国际责任;尽可能多地积极参与重大国际问题的讨论和处理,尽可能广泛地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体制;全面地遵循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道德准则;在不牺牲中国根本利益和中国外交根本的自主性质的前提下,多同其他大国协调处理有关国际问题,尽可能使之形成中国好对话、负责任的形象,并且逐渐发 展出较大的对华认同感。同时,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时,我们始终奉行理性审慎的原则,切实地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形象的塑造既不锋芒毕露或趾高气扬,也不过于过分韬光养晦或示人以弱;我们避免为了谋求短期的、局部的、非核心的利益而过多地对外承担责任,既分散用于国家建设的资源和精力,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又给“中国”以口实,加剧困扰自己的“安全两难”,恶化国家的周边和国际安全形势。

2.消除“中国”的负面影响,营造和平崛起的国际舆论环境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8

论文关键词: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方案

某废弃采石场位于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东南紧邻南昌市重要过境交通干线西外环高速公路及拟改建的京九铁路。该采石场已停采多年,但由于开采历史久,对矿山周边的景观环境破坏大。为防止进一步的破坏,美化城市环境,对该废弃采石场进行治理。

2 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1、地层岩性

某废弃采石场出露地层均为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AnZ1),山体表层覆盖第四系残坡积层(Qe1-d1),岩性为粘性土混碎砾石。

自上而下,各岩土层主要特征如下:

①粘性土混碎砾石

属残坡积土,棕黄、灰黄、灰褐色,松散~稍密状,由粘性土、砂及碎砾石组成。碎砾石含量20~30%,成份为花岗片麻岩。土体组成不均匀,局部粗颗粒含量较多。该层直接出露于山体地表,边坡顶部厚度一般小于1.0,坡脚及沟谷地带厚度2.0~4.0m。

②花岗片麻岩

片麻状构造,片麻理产状125°~180°∠40°~68°。片麻岩中常夹有石英脉,脉幅数厘米至一、二米。

②-1全风化层:棕黄色,原岩完全风化成土状、粉砂状、结构松散~稍密,厚度0.5~2.0m。

②-2强风化层:黄色、灰黄色,原岩风化强烈,风化裂隙极发育,岩石呈碎块状,山顶附近厚度一般1.0~3.0m。坡脚及沟谷地带厚度一般3.0~8.0m。

②-3中风化层:灰黄、青灰色,裂隙稍发育,岩石较完整,呈块状,岩石强度高,厚度5.0~15.0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62~95MPa。

②-4微风化层:灰黄、青灰色,裂隙不发育,岩石完整,岩石致密坚硬,微风化及未风化岩层厚度大于200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88~112MPa。

3 废弃采石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采石场在采石作业过程中破坏原有地表地物,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的地质灾害危害主要体现在:

①影响城市景观。采石场位于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开采面可视范围宽,坡形不规整,坡面裸露无植被绿化,严重影响城市景观。

②污染环境。开采造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明显,对当地环境破坏显著。

③危险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采石场附近有4个村庄,人口有500多人,采石场的开采导致地板破坏严重,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危险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治理原则

根据国家现行规程,结合场地周边环境的特点和施工的可行性,通过充分分析论证和方案对比,在理论计算及工程类比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环境协调等原则,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设计,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美化绿化矿山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5 治理总体方案

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以边坡安全为前提,以边坡绿化为重要治理手段,总体方案如下:

1、人工边坡及绿化

包括开挖边坡和堆筑边坡两类,以放缓边坡角为目标。

(1)开挖边坡

边坡上部风化层较厚,设计边坡坡率为1:1,坡高30m左右。坡面绿化采用挂网喷混植草工艺;

边坡中部岩质新鲜坚硬,设计边坡坡率为1:0.6,分别设置2-4级,单级坡高10m,台阶宽度1.5m。采用台阶覆土种草植树的边坡绿化方法。

(2)堆筑边坡

充分利用边坡中、上部开挖弃石、弃土,将其堆筑于坡脚,设计堆筑坡率为1:1.2,坡高30-40m。坡面铺种草皮绿化。

2、自然边坡及绿化

由于采石场采坑东面堆积坡度较缓,已达到自然稳定状态,且天然绿化效果好,所以本次治理将该区划分为自然覆绿带。

自然覆绿带还包括各采坑南面进出口两侧,该部位普遍坡度不大,天然绿化发育。

3、矿坑清理和平整

边坡工程实施完成后,对矿坑内废石矿渣进行清理,平整场地,可作为林业种植用地或其它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6 结论

目前采石场治理普遍采用的是削降坡造台阶方式,治理效果显著。在施工过程中植物树种的选择很重要,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土壤、地质条件,合理搭配,确保成活率,保证治理成果。

参考文献:

[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0)03-017-01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对于建筑、市政、轨道交通等来说,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各行业安全事故中,施工安全事故位居第二,紧排在交通和矿产行业之后,是事故多发行业。地铁施工是高风险行业。地下土质多次扰动的特殊性、管线的复杂性、周边交通繁忙及人员、房屋的密集性等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危险。

1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的因素

1.1在地铁建设施工阶段,采用明挖、暗挖、盾构等施工方法和辅助工法进行基坑或区间隧道开挖时,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或隆起,其主要原因是地层周围岩土体的原始应力变化和受扰动或受剪切破坏的重塑土的不固结。因此,选择错误的施工方法和围护方案会造成附近地下管线断裂或引起周围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1.2地铁建设施工期间现场施工管理及安全防护措施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会对地铁施工产生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如:被拆迁建筑的外接管线,特别是电源、燃气等的切断检查不到位;各种改移管线、管位的不确定;管线施工的沟槽安全防护和周边建筑物保护不当;燃气管线的切断,并且防护不当;由于施工场地狭小,运输车辆乱行及场地各区不设临时交通标志、标线和指示灯等或设置不当;施工作业区边界不清,无栅栏挡板和保安人员等易造成车辆,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影响施工安全。

1.3施工建设的周边环境复杂地铁施工建设与周边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错综复杂。而且工程多建于热闹繁华的市区建筑物繁多交通拥挤环境复杂而且城市地层中各种管线交错密集分布也相当复杂这些周边环境不可避免要影响着地铁施工的安全。因此这些周边环境是必须考虑进去的。

1.4施工企业安全制度缺乏。由于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各方不能对各自的职责负责。同时又由于安全管理机制滞后无法适应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当前我国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尚未建立管理手段和监督方式无法适应不断扩大的建设规模也无法深入地开展施工安全监督工作。此外监督管理不力执法不严。安监部门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无法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助长了施工单位对问题和隐患处理所采取的恶劣风气。

1.5施工工地安全环境文化缺乏。地铁施工工地是多项作业交叉进行的复杂环境。工作环境恶劣苦累脏险;生活环境差,工人都是住工棚;卫生条件低饮食差;而且缺少企业文化和娱乐设施。这会对作业者产生烦躁的心理影响是诱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施工现场的高空作业流动、交叉性作业多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工作单调重复施工者长年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极容易产生烦躁和苦闷的情绪。当施工者突然受到工作或生活上的刺激时更会激化了他们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同时也增高了事故隐患。

2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

2.1地铁沿线周边重要建(构)筑物和地下公用管线的影响面广,如有损坏,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定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地铁工程地质情况具有难见性,应尽快收集完整地铁沿线相应的水文、地质、地下管线、地下障碍物、土质特性等勘探资料;从系统总平面布置到每个局部结构都要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详细设计,并按规定进行讨论、评审、审核、批准。

2.2施工期间应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能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制定事故管理及隐患排查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动土、动火、断路、吊装、进入受限空间等安全作业规程和作业许可制度。同时,加强多工种同时施工时场地和专业的配合协调等。

2.3依据地铁工程相关设计在施工前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辅助工法、结构材料和加固保护措施,制定切实叫行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和《安全操作与安全作业规程》,经报上级和安全监理确认后实施,在施工中根据施工单位和第三方监测所发现的新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设计变更或应急处置,经安全监理确认后实施。在施工中要进行详细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安全。应聘请具有专门技术等级要求的技术人员,对大型设施吊装、主要模板工程、施工主体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建筑物沉降进行严密观测,并根据观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周边建筑物安全。

2.4由于地铁工程施工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应针对地铁工程施工中叫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地铁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在险情发生时采取有效控制和实施抢险,防止事故蔓延,挽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成立常设的抢险组织,并定期组织演练。

2.5重视员工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施工者各方面的素质全 在当下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员工的素质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抓好教育、技能培训和学习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它也是提高全体建设者安全素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如特种作业人员经常教育培训各级作业人员等方式使全体建设者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生产。

3结语

正是由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研究地铁施工安全就成了一项紧迫而意义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在认识我国地铁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基础上结合地铁的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提出积极而有效地对策有助于减少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晓南.隧道工程中的风险及分担[J].铁道建筑,200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