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4 15:09:29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1

一、结构清晰,内容鲜活

该书按照中国园林分类进行论述,形成了结构清晰,主体明确的完整论述体系,实现了对中国园林水彩画技法的全面叙述。中国传统园林风景的创作绘画技巧需要建立在对其基础特征进行全面理解与充分认知的前提之下,具体来看,中国传统园林风景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方面,我国传统园林风景表现了文人雅士所追求、渴望的“隐逸生活”,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与美学价值,远远超越了世俗生活的束缚与限制。通过以儒家思想与道家文化为精神依托,形成了我国传统园林风景艺术的核心审美与文化内涵。因此,当前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景进行创作绘画时,要深度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核和审美特色,通过把握传统园林风景的艺术特色,实现最佳艺术创作效果。另一方面,传统园林风景以水景为主,其中通过巧妙借景,延伸园林景观、顺应自然环境,从而为大众展示了最绚烂、最真实的大自然生态风景。因此,在中国传统园林风景创作绘画过程中,要融入真实情感,通过加入新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绘画技巧,重视传递大众对传统园林风景的欣赏与赞美。

二、论述新颖,通俗易懂

该书主要论述了水彩画艺术的创作技巧与方法,通过选择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具有艺术表现性与设计说明性的绘画艺术手法,提高了读者对全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中国传统园林风景的创作绘画技巧主要表现为:第一,重视整体解读园林风景的表现力。我国传统园林风景是绘画艺术、独特美学和园林景观深度融合的艺术产物,在对传统园林风景进行绘画创作时,要对园林的基础要素、环境特征和自然美学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深度解读园林风景的布局规律和整体特色,积极遵循生态、绿色理念,创作真实反映传统园林风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的绘画作品。第二,突出呈现园林风景的规范性。在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景进行创作绘画时,要重视按照“园林构造逻辑”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进行创作,通过把握传统园林的构思、立意、色彩和绘画技法,构建中国传统园林风景的创作绘画体系。第三,把握传统园林风景的人文特色。人文价值观在当代审美艺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践行文化自觉理念,构建多元化、现代化的绘画体系,增添中国传统园林风景创作绘画过程中的现代艺术元素。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2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需要用到两大材料,一种是硬质景观材料,主要包括山石、水体和建筑等;另外一种就是软质景观材料,即植物,园林植物体现了自然属性和因为季节变换产生的时空序列变化的景观表现特征。因为植物和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园林的美好,吸引了人们的兴趣,满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活动的需要。

风景园林学的简介

1.风景园林学的定义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在古典造园和风景造园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建立的一门新的学科。从传统的风景造园到现在的风景园林学,经过了从为少数人服务到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服务;从单一的审美价值取向到生态和文化综合的价值取向;从中微观到全尺度的发展过程。

2.风景园林学科的分类

风景园林学以空间营造理论为核心基础,包括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和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

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化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

(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

3.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

(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配置原则

风景园林的景观建筑设计必须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和环境的生态相适应,又要符合艺术构图的原理,把植物的个体和群体美展现给观众,并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感受到意境美。所以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要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等原则,实行协调对比,体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2.植物颜色的配置设计

风景园林在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对植物也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植物的类别、颜色等,这些都要根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大部分植物的颜色都是绿色,因为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和景观效果,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植物颜色的不同进行。

一般的植物配置可以根据植物颜色的不同,进行色度的对比,色度级差别大的配置在一起,例如银杏和桧柏颜色对比明显,可以配置在一起;如果色彩比较相近,从颜色配置上来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大叶黄杨和海桐,颜色相近,而且形状相似,不适合搭配在一起。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把植物色彩和不同颜色的背景建筑或者植物进行配置设计,实现最佳的观赏效果。

3.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一般都具备表现季节变化、可以作为观赏景观和能够衬托其它景观的作用。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一定要符合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充分发挥作为园林景观的观赏特征,吸引观众的兴趣,实现园林建筑的目的。

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山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

景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营造,应该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原则。认真进行景石的选材和山石景观的造型,创造山石的意境,体现石材自身自然和个性的优点。在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进行置石和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保证山石的自然性,注意整体景区的构造,保证山石的自然特征和环境协调关系。根据风景园林的不同建筑要求和景区的不同特征,对山石景观进行不同的艺术构造。

2.山石景观的分类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中,对山石景观的构造分为: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观、艺术造型式山石景观、意境式山石景观和抽象式山石景观。风景园林自然地貌山石景观的构造,应该根据岩性和地质构造不同,进行景观构造,使观众感受自然的美好;对自然山石景观进行概括和重组,通过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山石景观进行处理,体现山石景观的艺术性;用抽象的意境进行山石景观的构造,引发观者的联想;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山水造型进行抽象处理和构造,,表现风景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内在意境。

3.进行山石构造的方法

(1)提高对景观园林学的应用:置石与山石景观是园林重要的构造组成部分,体现风景园林学的艺术理论,对成功的风景园林景观进行借鉴,发挥山石构造在园林景观建筑中的作用,融入园林环境。

(2)建设现代化山石园林景观体系:对风景园林景观山石的构造,建立置石和山石景观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实现风景园林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

(3)创新风景园林山石构造的方式:对风景园林景观的置石和山石景观艺术创造形式,进行创新,丰富山石景观构造的内容。

总结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传统风水理论,景观居住环境,园林选址,对造园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 A

一.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对景观规划的影响

风水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自古就有着对园林规划的独特见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风水理论从古至今无论对城池、宫殿、乃至私宅、阴宅的选址、建造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实质就是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对人的生存的基本条件的研究既古人研究如何营造优良环境并把环境质量与人生幸福问题相结合的科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景观规划设计。

1.风水文化理论对园林选址影响

园林选址也就是相当于“相地”,是造园前对环境的选择。中国古代园林选址遵循的原则与风水选址原则几乎同出一辙:首先;理想的园地“或依山林,欲通河沼”,即要求有山或有水;这与风水所云“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重要”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风水以择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最终目的,而园林则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园地)为基础,还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此外,如果是小的园地,亦可造假山水,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次;理想的园地应该是幽静偏僻之地,而风水选址也着力追求一种幽静空间,它要求: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这种幽境空间,可以“藏风聚气”。再次;理想的园地应该“荫槐挺玉”、“杂树参天”、“繁花覆地”,亦即要草木丰饶;这也与风水所要求的“草木繁茂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一脉相承。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园林不仅借用了风水的“相地”别称,而且也借用或借鉴了风水的相地经验,并且它们相地的主要目标也一样,均是寻求“风景吉秀之地”。如;清代北京著名的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等大型皇家园林都是风水对象地重要影响。

2. 风水文化对造园与表现方法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造景表现手法有借景、对景、点景、补景等,其中借景与对景受到风水理论的影响较大。对景与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园治》中“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可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等记载可与风水思想相印证,风水和造园理论中均把有“紫气”、“青霞”的地方,看作是最有生气的祥瑞之地。例如:皇家园林颐和园无论是前山还是东堤,或是泛舟昆明湖上,均能看见西山、玉泉山的景致;无锡名园寄畅园就是近借锡山、惠山的景致,是园林借景手法的典型。 风水与对景对景一般是通过营建园林建筑来实现的。这种对景的表现手法也是从风水理论中变化而来的。风水理论中的“朝山”、“案山”就是园林中的对景,“朝山”、“案山”就是四神中的“朱雀”,位置在前,与主山相对;离得太近又不太高的山称:“案山”;离得远且高的山则称:“朝山”。前者相当于园林中的近对,后者相当于园林中的远对。

由于风水理论是包含多学科知识的理论,我们在规划设计实践中要综合运用现代的仪器设备使得风水由根据经验活动变为科学实践,使风水实践得到科学的支持和依靠。使其更好的指导园林选址,使其对园林规划设计也有重要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二.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对城市住宅选择的影响。

住宅风水一直是我们国人积极追求与推崇的,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老百姓对风水的选择一直有其独特的见解,而通常我们研究住宅风水多半是相对独立的民间住宅来起源的,而对现代化的高楼林立的大都市的住宅风水其实并没有多少的文献研究,记载的内容也相对较少,古人曾将住宅分为三类:一曰井邑之宅;二曰旷野之宅;三曰山谷之宅。八字算命城市住宅即属于第一种井邑之宅。《阳宅集成》卷一“看龙” 条目中有诗云:“万瓦鳞鳞市井中,高连屋脊是来龙,虽曰旱龙天上至,还须滴水界真踪。”此即把密集相连的万家屋脊看作蜿蜒起伏的龙脉,那么“滴水界”的水又如何论呢?

《阳宅觉》中讲到:“城市之中,万家比户,虽有来龙,则为公共之物,可验大局之兴衰,不关一家之祸福。此等之宅,又不以脉脊论龙,周易算命只以街巷割截论气……收来气之法,盖以街巷作水论。” 《阳宅会心集》则更明确说明:“一层街衙为一层水,一层墙屋为一层砂,门前街道即是明堂,对面房宇即为案山。”于是就有了:“立门前不宜见街口,顾宅后不宜有直脊。”之说,相当村宅风水环境选择的:门前水流不宜直冲过来,屋后龙脉要蜿蜒起伏不僵直。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学与建筑学和环境学都是分不开的,是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利用环境改造人生,从而使人们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也就是说,人可以改造环境,但是,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生。城市住宅风水的选择和农村住宅风水的选择一样,从大的方面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环境,就是住宅的周围环境,包括住宅小区周围的山区、河流、道路等。(二)是中环境,是指小区内部的环境,包括小区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的布局、绿化以及山水景观的布置对小区的影响等。(三)小环境,主要是指住宅的内部结构,包括房型、门、主、灶的位置等等。具体的讲,就是在龙、穴、砂、水这四个方面对住宅风水的影响如何。

环境选择主要有四大要素,即龙、砂、穴、水,其中“龙”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则“砂、穴”无从谈起,其次是“水”。 然而,如今我们居住的城市中,大多没有“真山(龙)真水”,那么城市住宅的“龙”与“水”该如何论呢?我们应怎样依次进行风水选择呢? 风水学讲究“曲则有情”,城市住宅则畏忌街道直冲;六爻算命风水学讲“山环水抱”,城市住宅则畏忌风口安居和街道反弓;风水学讲究“山谷勿居”,城市住宅则畏忌“天斩煞”(如两幢高大建筑之间的一条狭窄空隙);风水学讲究“蜿蜒起伏”,城市住宅则畏忌笔直僵硬(如高大烟囱等),如此等等,依此类推。

选吉宅,首先要选择周围环境,以大山、江河来脉气势看吉凶。一般情况下,周围临险山恶水者,大环境不吉。 而周围山势绵延环抱,水流曲绕有情,风景宜爽,多是吉祥之地。

城市中,还要看周围楼群组合是否有压迫感,如果周围有特别高大的楼房紧靠着,或者前后或者左右有高大楼房挤压着你所住的楼房,是很不吉的。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阻断生活出路,心情压抑,横生阴暗情绪,久而久之,身体健康将大受影响。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4

关键字:风水文化、景观设计、影响因数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所谓的风水理论就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和传统居住理念共同作用的产物,研究风水不仅是模仿古代人的生活模式,而是模仿他们的思想,从精神层面上更加接近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从而可以创造出更具中国风味的景观环境。现如今,景观艺术设计在人文领域和地域领域已经不能太代替,景观设计是人们对自身的生产环境进行的一项深层次设计,关于景观设计的概念,从广义上说,景观设计包括有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风景区规划等,而从狭义上说,景观设计要是指园林设计、街头绿地设计、庭院设计、居住区绿化设计、城市广场设计。从总体上看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共同完成了人类整体生存的外环境。

二、风水学

1、风水学的含义

“中国风水学”不是“算命”、“看相”,不能与之混为一谈,从广义上,它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

2、风水学的宗旨

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即择地)即是顺应自然的天理,但并不等于听天由命.那如何顺应自然之理(分析天地之理)和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如风水中讲立向格局、得天时、地利、人和,使其达到天人合一)等等问题正是研究风水的重要课题。

风水所论之气,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气是构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它变化无穷,变成山,变成水,在天空周流,在地下运行,滋生万物。

风水把气分为生气、死气、阴气、阳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认为不论是生者还是死者,只要得气才能有吉兆.因此,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助寻找生气.我认为有生气之地应该是:避风向阳,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这个气不同于空气之气.近年来,射电天文学家研究结果提示,它属于宇宙间的微波辐射,也包括星体的电磁辐射.这是风水学中最基本而又显神秘的内容。

风水定律:“山环水抱必有气”,何以水抱必有气?原来水最容易吸收微波。

“气”遇水则界,水收拢了丰富之气的缘故。方位,即易经八卦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人体场,因人的性别、生长、祖居、运势而异。

基于以上的了解,我们可知中国风水学是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服务,通过观察地形、风向、水脉、山形等自然环境因素结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来规划、建造一个和谐的、天人合一的优美环景观设计学。

三、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的范围和内容

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大到对自然环境中各物质要素的评估和规划,以及对人类社会文化载体的创造等;小到对构成景观元素内容的环境节点细部的创造性设计和建设.景观能够传递给人美的信息,带给人美的感受.按其工作的范围可分为宏观景观设计、中观景观设计和微观景观设计.在这三个层面的景观设计内容中,有的侧重对自然景观元素的规划设计,有的着重创造人文景观,也有的将自然和人文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双重属性关系的景观面貌。

由此可知,景观设计学也是为人们服务的,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但它更具有现代意义,体现在保护和恢复环境,更关注土地和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四、风水文化对景观规划的影响

风水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自古就有着对园林规划的独特见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风水理论从古至今无论对城池、宫殿、乃至私宅、阴宅的选址、建造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实质就是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对人的生存的基本条件的研究既古人研究如何营造优良环境并把环境质量与人生幸福问题相结合的科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景观规划设计。

以下介绍风水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1、风水文化理论对园林选址影响

园林选址是造园之前对环境的选择是必做的准备工作,也就相当于”相地“。中国古代园林选址遵循的原则与风水选址差不多如出一辙:第一,理想的园林要求水或山必有一个的也就是俗话说的”或依山林,欲通河沼“与风水所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重要”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风水主要是以自然的山水环境为目的,然而园林是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基础,还需要大量的人工加以装饰。另外,如果园林比较小便可以制造假的山水那就是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二:我们认为理想的园林应该是幽静比较偏僻的地方。然而风水选址也是着力追求一种比较幽静的空间,这就要求后面有靠山的屏障,左右有砂山相环抱前面有朝案为拱,出入循水口穿行。在这种幽静空间,可以说是”藏风聚气“。第三:理想的园地应该是“荫槐挺玉”、“杂树参天”、“繁花覆地”,就是要有草有树木围绕 :这也与风水所要求的“草木繁茂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一脉相承。由此可得到中国古代园林不仅借用了风水的”相地“别称,而且也借用了风水相地的一些经验,而且它们的相地主要目标也是一样的,都是寻求“风景吉秀之地”。比如:清代北京著名的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颐和园,圆明园等大型皇家园林都是受风水的重要影响。

2、风水文化对造园与表现方法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造景表现手法有借景、对景、点景、补景等,,其中借景与对景受到风水理论的影响较大,而且中国传统园林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就是对景与借景在《园治》中曾记载“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可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这完全可以与风水思想相符合,风水和造园理念中都有把带有“紫气”、“青霞”的地方,看做是很有吉祥意义的瑞祥之地。例如:皇家园林颐和园无论是前山还是东堤,或者是泛舟昆明湖上,都能看到西山,玉泉山的景色,其中无锡名园寄畅园就类似于借锡山、惠山的景致,是园林借景手法的典型例子。 风水与对景对景大多是通过营建园林建筑来完成的。这种对景的表现手法也是从风水理论中变化而来的。其中风水理论中的“朝山”、“案山”就是园林中的对景,“朝山”、“案山”就是四神中的“朱雀”,位置在前,与主山相对,这些则相当于园林中的近对;那些离得太近又不太高的山称:“案山”,另一些里的远且高的山则称其为“朝山”,这些则相当于园林。

3、风水文化对城市住宅选择的影响

住宅风水一直是我们国人积极追求与推崇的,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老百姓对风水的选择一直有其独特的见解,而通常我们研究住宅风水多半是相对独立的民间住宅来起源的,而对现代化的高楼林立的大都市的住宅风水其实并没有多少的文献研究,记载的内容也相对较少,古人曾将住宅分为三类:一曰井邑之宅;二曰旷野之宅;三曰山谷之宅。八字算命城市住宅即属于第一种井邑之宅。《阳宅集成》卷一“看龙” 条目中有诗云:“万瓦鳞鳞市井中,高连屋脊是来龙,虽曰旱龙天上至,还须滴水界真踪。”此即把密集相连的万家屋脊看作蜿蜒起伏的龙脉,那么“滴水界”的水又如何论呢?《阳宅觉》中讲到:“城市之中,万家比户,虽有来龙,则为公共之物,可验大局之兴衰,不关一家之祸福。此等之宅,又不以脉脊论龙,周易算命只以街巷割截论气……收来气之法,盖以街巷作水论。” 《阳宅会心集》则更明确说明:“一层街衙为一层水,一层墙屋为一层砂,门前街道即是明堂,对面房宇即为案山。”于是就有了:“立门前不宜见街口,顾宅后不宜有直脊。”之说,相当村宅风水环境选择的:门前水流不宜直冲过来,屋后龙脉要蜿蜒起伏不僵直。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学与建筑学和环境学都是分不开的,是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利用环境改造人生,从而使人们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也就是说,人可以改造环境,但是,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生。城市住宅风水的选择和农村住宅风水的选择一样,从大的方面讲,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大环境,就是住宅的周围环境,包括住宅小区周围的山区、河流、道路等。第二是中环境,是指小区内部的环境,包括小区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的布局、绿化以及山水景观的布置对小区的影响等。第三是小环境,主要是指住宅的内部结构,包括房型、门、主、灶的位置等等。具体的讲,就是在龙、穴、砂、水这四个方面对住宅风水的影响。

五、现代风水学与景观设计学的结合状态

现代的新的“中国风水学”,要将传统风水中的朴素真理与其合理的科学理论成分,与现代景观设计学互相衔接,诠释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山清水秀,避风向阳,会让人神情愉悦;流水潺潺,草木欣欣,会使人留恋忘返;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会使人心旷神怡.环境景观对人类产生的种种物理、生理、心理效应.这一切会使我们身心更加健康,思维更加清晰敏捷,创造灵感格外活跃.从而利用景观设计学来设计、营造景观,包括水景方位、大小、流势走向,山景培砂,植物培植,林木生旺位,林木树种,植物五行生旺,园区道路分布走向等,达到风水学中山水得位得体,山水交融,以合乎生态自然宇宙气机规律,而起到和谐协调,人与自然共生共存。

六、结束语

中国的风水理论比较重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其中比较强调的就是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以至于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去赢得天时地利与人和,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观与景观规划的理论与现代生态理论的新思潮是息息相关的。其实,关于建筑、以及生态中的风水学,仍然为现在的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学者所使用。由此可得出一个城市规划的设计者在为城市的建筑、道路项目规划的时候,是否影响城市的”龙脉“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1] 丁圆:《景观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期

[2]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年21期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风景园林环境心理学教学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领域,因此有着众多的别称(如人类生态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等)。[1]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认知,而心理影响着设计的表达。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风景园林涉及城市规划、美学、建筑学、文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多专业融合是其显著的特点。作为风景园林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园林设计与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将环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彻,其职业生涯也无法走的更远。因而,环境心理学已成为很多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在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景观设计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人在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笔者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五年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1、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心理学理论知识薄弱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部分基本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专有名词,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风景园林本科生来说,不可能严格按照心理学和社会学体系去教学,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于复杂的理论和名词容易混淆,掌握不好;同时,由于各种理论观点在特定的领域都有它们一定的道理,而彼此之间的差异、矛盾甚至对立,让学生分辨起来难度很大,重点也就不容易把握,在学习中容易陷入迷茫。[2]

但环境心理学知识同时也具有易感性和易操作性。[3]本学科很多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观察和总结的,同学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会发现枯燥的理论即是生活中实例的总结和凝练;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许多实例方便操作,容易验证。在讲授时,可以用小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氛围。

1.2缺乏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环境心理学,又常称为环境建筑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至今,其研究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展开,而对风景园林的相关性理论研究甚少。各大环境心理学的教材中,针对理论的案例分析也主要是建筑或城市规划方面,风景园林的案例不多,因此可供学生学习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少,无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例场景中进行案例分析,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的方法总结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总结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于环境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效果,使得学生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中紧密结合。

2.1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针对风景园林领域的心理学原理和原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依托于现有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形成更贴近、更适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环境心理学教学体系,以指导学生完成风景园林课程设计。课堂上可通过大量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将环境心理学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如在旧城更新中,不重点以整个城市为着眼点,而是缩小尺度,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天津万科水晶城等为例,向同学们讲解更新中有选择性的保留场地上的设施对于居民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外部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植物配植、园林色彩、园林照明中的心理学应用规律等。

2.2设置“调研”环节,强化课程理论

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调研,使得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维度。

学生可根据课堂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理论作为调研的主题,如人的行为习性、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博物馆的展品寻址、参观模式、博物馆疲劳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问题,社区中的人际交往问题等;针对主题,选择典型的场所、适宜的调研方式、合理的调研人群、适当的时间进行调研。可选择观察、提问、问卷、测验、模拟等方式,尽可能将过程作科学的设计。要求最后提交调研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研方法的设定、过程简述、数据统计结果(附调查问卷、简图等原始资料)和必要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制作PPT,进行汇报。

2.3授课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环境心理学理论陌生、枯燥,不易于理解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于此,环境心理学课程授课形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比如在讲构造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少女与老妇系列图片进行对比展示,让同学们对枯燥的理论有非常形象的认知,从而记忆深刻;在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的环节,采取让同学们手绘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认知地图并制作评价地图,从而发现并讨论设计的利与弊;在学习人的行为习性,如左转弯习性、抄近路习性、距离保持等时,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在课堂上实地验证(如静立时人躲避方向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分析学习之中,亦可带同学们走出课堂,进行实地的观察;课堂上根据调研的内容,让同学们进行PPT讲解,摆脱被动学习的模式,变成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学生调研汇报、老师提问、大家讨论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循环教学发现,早期学生的发现一般较为浅显,总结出的知识也不丰富,但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后期能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提高,理论知识也得到加强。

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下,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往返交替,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完善欠缺、教学相长,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将枯燥的心理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味性、更易理解。

参考文献

[1]林玉莲.环境心理学跨学科教学初探J.新建筑,1993(01):27-29.

[2]胡超文.建筑学专业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108.

[3]段然.发现式六步教学法的实践和总结――以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03):97-100.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山石;植物;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23-01

在设计园林的景观时,主要会用到两种材料,分别是硬质和软质的材料。其中硬质的部分包含一些山石、建筑等,软质的主要就是植物。这些植被除了可以装饰环境之外,还能表现四季的变更,这就使得园林的景色“活”起来了,人们面对“活”的园林景色会更有情趣。

一、风景园林学的定义

从字面上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含义,它就是对园林中的风景进行设计、建筑的学科。它在各学科的基础上,结合合理的布局,有时候还需要体现美学、精神艺术,指导园林的设计。它不仅仅是视觉方面的,它还是历史、民俗的传承。

二、风景园林学的分类

它以空间的利用为中心,包含以下两种类别。

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

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化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

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

三、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

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

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

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的运用

山石作为园林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当于人体机构的骨架。在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当中如果加入了山石,会体现某些风景的意境,具有特殊的建造风格。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所描绘的进入大门之后的那个假山的运用。除此之外,我国许多的名胜古迹当中也运用到了山石的摆放,山石和景观的自然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更加的有生气。无论山石在整个园林的构建中是衬托物还是主要景观,都对园林的建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山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山石的摆放设计也应该在自然的基础之上,适应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山石的不同材质和造型,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应该根据山石自身的特质进行安置,以达到山石和所在环境的自然融合。否则再好看的山石,如果摆放不当,不仅不能够美化环境,反而变得突兀,影响园林的景观。因此,需要根据园林中的环境、景物来对山石进行艺术建构。

2、山石景观的分类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中,对山石景观的构造分为: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观、艺术造型式山石景观、意境式山石景观和抽象式山石景观。风景园林自然地貌山石景观的构造,应该根据岩性和地质构造不同,进行景观构造,使观众感受自然的美好;对自然山石景观进行概括和重组,通过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山石景观进行处理,体现山石景观的艺术性;用抽象的意境进行山石景观的构造,引发观者的联想;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山水造型进行抽象处理和构造,表现风景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内在意境。

3、进行山石构造的方法

(1)提高对景观园林学的应用:置石与山石景观是园林重要的构造组成部分,体现风景园林学的艺术理论,对成功的风景园林景观进行借鉴,发挥山石构造在园林景观建筑中的作用,融入园林环境。

(2)建设现代化山石园林景观体系:对风景园林景观山石的构造,建立置石和山石景观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实现风景园林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

(3)创新风景园林山石构造的方式:对风景园林景观的置石和山石景观艺术创造形式,进行创新,丰富山石景观构造的内容。

五、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运用

先前说道:山石是一个人的骨架,那么植被就是人的“血肉”,没有了血肉的填充,再好的景物都是死物。植被的作用虽然很重要,但是它的应用也不是特别随意的,是要讲究技法的。植被的应用可以遵照以下几个原则,结合科学的方法,让植物在景观中得到适宜地运用,以便发挥其“血肉”的作用。

1、植物的配置原则

大自然当中的很多植被都可以运用到园林的建设中去,但是首先要让该植被“合理”。具体来说就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气候、地理环境、风土民情等的因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否则再高昂的植被都是多余的。比如在很多南方的园林中经常见到修剪过的小叶榕,也很受大家喜欢,但是它并不适宜在北方园林中出现。所以在选择植物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2、植物的配置方法

由上文可知,植物的巧妙运用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植物的类别、种类、颜色等因素,结合景观的本身风格,选择合适的植物。例如,颜色的选择有红、橙、蓝、绿、紫等,不同的颜色搭配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在进行植物的配置使用时,要根据想要的效果M行颜色的搭配。

3、植物的作用

任何一个风景园林景观中,都不会存在没有植物的情况。相反,任何一个风景园林景观,各式各样的植物的存在才是其创造美感的精髓。在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中,植物一般不是单一的,它必须能适应四季变化的特点,衬托风景园林景观。这些植物可以作为观赏之用,也可与其他植物相搭配,呈现出别致的景观。总之,植物对于风景园林景观是十分重要的,在使用植物时,务必遵循其配置原则,达到与风景园林景观的美好配合。

4、植物配置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①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应以“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为设计准则,根据季节的变化情况,初春可选榆叶梅、桃花、丁香、迎春等,晚春可选棣棠、玫瑰等;初夏可选朱槿及各种野草花等;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可选海棠、山里红、枫树、银杏等;冬季可选柏树等。②对数目进行配置设计时,通常选择枝叶比较繁茂的数目,根据树种的搭配,通常把灌木和乔木进行搭配,根据树叶大小,通常选择阔叶树,此外通常配置草坪,并选择多个品种进行植物种植。需注意的是,为了颜色的协调性,通常把常绿树种的比例控制在1/3~1/4。

总结

作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索,山石和植物两者在其种的运用缺一不可,同时,因其山石和植物的多样性,结合风景园林景观的风格特点,使用山石和植物时,必须以风景园林学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必须遵循山石和植物的配置原则,充分利用山石和杭物本身的特点,达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符合风景园林的风格,符合人们对美学、生态的需要,创造出美的意境,实现其与自然的协调。

参考文献

[1]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樊佳奇.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2] 风景园林建筑的功能与作用[J].武建勇.江西农业.2016(07).

[3] 探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J].简蕾骥.门窗.2017(01).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无疑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有助于检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同时,对风景园林专业内涵的提炼与发展均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问题与对策[1-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指导方法[3-4]、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5-6]。笔者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近5届(2016-2020)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及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与帮助。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现存问题

1.1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热情不高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还存在被动学习的习惯,求知欲不高,对风景园林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在少部分学生中还存在“毕业论文是一门课程、一份作业”这样的概念,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学生抱着一种能通过即可的心态,“东拼西凑”“敷衍塞责”“糊弄过关”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数量偏少的现状也导致了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够,不能做到对所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深入指导和管理,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2毕业论文选题不够科学合理

笔者对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6-2020共5届(416人)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选择城市公园、广场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最多,能够占到70%~80%。很多题目都是真题假做或假题假做,真题真做的少之又少。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比较随便,没有从实际项目中出发,所以导致设计内容流于形式,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过大的问题占比也比较高,有的规划面积达到十几公顷至几十公顷,在毕业论文有限的时间内,规划如此大尺度的场地是不可能做到详细规划的程度的,只能达到概念性规划层级。综合以上内容能够发现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毕业论文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欠缺,最终的结果会是毕业论文将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1.3毕业论文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标准要求较低,且研究深度要求不够。以规划设计类毕业论文为例,文字部分要求不少于5000字的设计说明,图纸部分则要求包括区域位置图、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鸟瞰图、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植物配置图、节点平面详图、节点效果图、竖向设计、意向图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但应不少于八幅A3图。论文标准不高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图纸数量过少和深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学生以“总平面图+意向图”的方式来应付。

1.4毕业论文存在重图纸、轻实际的现象

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很少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重图纸效果,轻实用功能的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图纸表现艺术效果上,过于重视规划图纸的表现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场地设计对象的详细设计与分析,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致使设计方案中存在较多不够合理的地方。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虽在文字上提到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规划原则,但在其图纸表现中却看不出这方面的考虑,重视表现及整体效果,忽略细节设计与表现,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行业的大环境相关,但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来讲必须要考虑实际问题,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并存,但在规划中不能过分强调艺术效果而忽略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也不能只考虑实际功能而舍弃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5毕业论文专题化研究比例过少

从近五年毕业论文统计情况看,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进行专题化研究的比例过少,某某公园、某某居住区、某某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题目比例最多,而针对于如儿童活动场地景观设计、公园景观小品详细设计、风景区植物种植详细设计、住区水景详细设计等相关的题目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往往停留在概念性规划的层面。此外,图纸数量偏少、表现内容过于简单、规划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也能够反映出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不够,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改革的途径

2.1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需求,其中有文献研究、规划设计与图纸绘制、相关绘图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场地所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效果与学习状态,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学生按规范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指导上,要求学生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题目,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如果难度过大,则不能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毕业后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2.2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事实证明,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如“园冶杯”大学生景观设计竞赛,其中就有毕业作品类和毕业论文类等参赛类别,涵盖面也比较广泛。将专业竞赛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种以竞赛促进教学的方式目前比较受到欢迎,学生们可以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可以和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与实际项目有效结合,通过学科竞赛的锻炼,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6-04

修回日期:2013-07-02

1学科现状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与建筑学同时位于我国110个一级学科之列[1]。建筑、园林、城乡规划3个学科各有特点和规律,但是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三者需要互相依赖、融合、促进,立足各自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风景园林学可设5个二级学科或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3]。21世纪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时期,风景园林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3]。风景园林的外延包括景观建筑、构筑物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等。

2风景园林专业发展

风景园林学科名来源于西方学科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由于早期翻译的差异和学科认识的局限,历史上曾被译为“景观建筑学”,偏向人工营建的景观。当时也有“风景园林”这一概念,偏向自然风景的内容。两者经常被比较区分,认为两者各有侧重,也有被认为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011年后颁布的一级学科目录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名,与西方“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对应,融合了以往的“景观建筑学”和“风景园林”两个概念,属于旧词新涵义。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也有一定的历史,以1951年原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设置的“造园组”为学科诞生的标志[4]。

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扩展,并明确了方向,能被业内接受。“景观建筑学”在历史上曾呼声较大,但容易与建筑学专业混淆,其内容也被涵盖在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内,并被替代取消。“景观建筑学”或许改称为“景观营造学”比较合适, 这里的“建筑”不是建筑学中的一种类型建筑,如公共建筑、文化建筑等,而应该是“营建”“营造”的意思。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被设置在农学、林学、工学及艺术学等众多门类及学科中,没有统一的研究内容,侧重点甚至还会大相径庭,这也导致了国内对这个学科内涵的认识模糊不清,继而影响与同列一级学科的“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互相渗透。

全国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或风景园林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是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另一类是建筑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在人工环境的规划设计。

3学科关系

风景园林专业是以室外人居环境――开放空间( Open Space) 为中心, 跨越庭园、城市绿地和区域景观尺度的规划与设计,融合城市设计、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等。这是“城市绿地――城市开放空间――区域景观”空间层面的专业[6]。在某些空间尺度上,建筑属于风景园林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利用好建筑元素,控制好建筑元素的体量、形式及建筑围合的户外空间,是风景园林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点。

建筑学专业先于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成熟的系统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明确。与风景园林相对而言,建筑学研究的是室内人居环境。两者虽然有内外之分,但研究内容存在交集,涉及的学科领域也有交集。建筑内环境需考虑外环境的影响,与建筑相关的小环境应该由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完成。

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的基本教育还是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理论为基础,重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过分注重场地内部的关系与结构,忽视建筑本身应具备的社会、时代与地域属性,没有建立与实际场地以至更大范围地域相关联的设计思维[7]。建筑设计受诸多技术限制,包括规划条件、功能、结构、设计规范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做设计时,往往花大部分精力来满足限制条件,而无力融入建筑设计的理念或情感元素,即类似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风景园林学科的景观设计受技术条件限制较少,重景观视线,强调场地情感、人的宜居感受,给设计者很大的创作空间,可以突破学生做建筑设计时的思维局限。故建筑设计融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实实在在的项目设计问题,加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能培养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

4社会需求与现状

从2001年开始的短短10年间,中国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从28.4%提升到37.37%,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从4.6 m2上升到9.71 m2 [8]。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生活环境的品质日益重视。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对场地的限定与要求,而规划对于场地的控制指标中往往包括25%~40%的绿地率,这就意味着一个建筑作品不仅仅需要处理建筑本身,它的周边环境特别是绿地也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这些任务通常落在与建筑师配合的风景园林师身上[5]。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景观及园林设计公司日益庞大,但目前该类公司的人员格局普遍存在缺陷,景观设计师不具有建筑设计的能力,或公司建筑设计力量较弱。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对外工程服务,造成一些项目不能独立完成。就广州几个主要的景观设计公司而言,如广州园林院(简称,下同)、广州普邦、广州怡境等,都存在这一问题,比如风景度假区规划项目,涉及到景观建筑就无法承担。这与公司的人员招聘有关,公司主要以景观设计师为主,而且所招的景观设计师很多是来自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农林院校出来的学生往往侧重植物和纯景观教育,建筑设计能力较弱。

须将景观与建筑一体考虑的项目比比皆是,如资源再利用方面,考虑“可持续发展”,旧建筑区域的再利用开发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的景观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垂直景观[9]。有些小型项目同为设计类的内容,但没条件细分工种,建筑和景观往往一体设计,由同一班设计师完成;大型项目,虽有条件分工设计,但由于建筑与景观关系紧密,设计师必须同时了解不同领域才能互相配合。

景观与建筑结合的社会要求促使景观设计公司和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人员调整,特别是景观设计公司。易道景观公司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公司原先定位为景观设计,后融建筑、规划于一体,设计师的配置也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项目要求。

风景园林学现与建筑学同为一级学科,虽然明确了风景园林的学科内容,但其概念依然可能令人误解,并与建筑学关系疏远。景观设计公司的人员构制跟院校的人才培养关系密切,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往往不会做跟景观有关的建筑设计;而建筑学专业学生又不屑做景观设计,以为只是植物配置或者绿化小品的内容,且本科对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的教育也不充分,而且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去景观设计公司。简单地说,学建筑的不重视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的不会建筑设计,导致综合性人才的缺乏。

5教学策略

5.1两学科设置互补的课程

目前风景园林专业设置有园林建筑设计,但深度不够,特别是农林院校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而且建筑设计的内容可扩大范围,跟景观关系密切的建筑类型都可以纳入,如度假别墅、度假酒店、会所等。也可以强调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不光是建筑形体,还要考虑传统园林建筑构造,以应对实际工程。考虑到风景园林专业学习的内容较多,5年制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主流,故建议风景园林专业改为5 年制比较合适[4]。

建筑学专业教育不能仅限于《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史》之类的理论课程,还要加入景观设计环节,如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每个类型建筑设计中也应融入景观设计。

5.2设置景观建筑二级专业

这里的景观建筑专业并非以往的“景观建筑学”,而是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一个分支及综合,研究的内容是与景观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及其相应的户外环境,这个环境不限于建筑庭院,可扩展到城市绿地。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曾经培养过建筑与景观的综合人才,并受到社会企业好评。在学院建筑学专业成立之初,有过4年制的景观与建筑设计方向。专业教育上,建筑设计教育2年,景观设计教育1年半,毕业设计半年,学制比较紧凑。学生兼具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能力,特别适合景观规划设计公司,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可惜在5年制建筑学专业申请下来后,这个方向被取消。

5.3通识教育

将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设置在同一学院,三位一体。头两年专业教育在同一平台上教学,第三年开展各专业的内容,这也有利于响应国家的“通才教育”。这种模式是解决这一社会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国内比较成熟的工科院校的建筑学院都这样设置,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由于历史原因,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学院,或只有风景园林专业,如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这样会形成各学科较独立,交融性差。三位一体的模式,应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专业互补的理念,同时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需平衡,不能一方主导,才能达到教学上的互补。

6总结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乡建设一日千里,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包括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环境的危机、城乡矛盾的加剧等。3个学科涉及的领域与社会发展密切,如今在建设中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1]。城乡规划和建筑学这2个学科的渗透关系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初,我们也要重视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的渗透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11-12.

[2] 齐康.尊重学科,发展学科[J].中国园林,2011(5):13.

[3] 王绍增,王浩,叶强,等.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2011(5):4-8.

[4] 林广思.1951-2006年中国内地风景园林学科与专业设置情况普查与分析[J].中国园林,2007(5) :7-13.

[5] 张汛翰.加强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2001(8) :10-12.

[6] 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56-63.

[7] 林磊.如何在建筑学教育中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差异性教学[J].华中建筑,2009(11):173-176.

[8] 仇保兴.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J].中国园林,2010(7):1-5.

[9] 赵秀恒.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与实践[J].时代建筑,2002(1):18-21.

作者简介:

姜 磊(1980-),男,浙江人

风景园林大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风景园林;艺术化;发展

1风景园林的艺术意境

所谓意境,是一种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是指由艺术形式表现的感情和描绘的图景糅合而成的一种美的境界。园林艺术意境则包含了群众游览园林时情感的主动感受——意、园林艺术表现形式的客观实体反映——境,这两方面的情景交融、共同作用就形成风景园林的艺术意境。“情景者,境界也”,正确的指出了意境构成的两个基本因素:情与景。情在人,是主观的;景在物,是客观的[1]。当风景园林中的二者交融之后,便意中有境,境中有意,难以分离,自古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范畴非常重视园林艺术意境的营造。中国园林经过3000多年的发展,园林艺术意境的内容一直随着历史进程而逐步丰富和完美。

2风景园林艺术化的创造手法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个方面”。园林艺术意境的表现方式包括:其一,广泛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如状写、寄情、言态、比喻、象征、寓意、点题等,创造园景意向。如古典园林中的:荷风四面亭,网师小筑、雪香云蔚,真趣亭等等。其二,借助文学诗词等多种形象语言,使园景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如“留得残荷听雨声”、“小楼一夜听春雨”、“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等[44]。其三,采用建筑、乐器、文学、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手法,糅合在一起,使园林艺术意境深邃悠远,让游览者从空间上、时间上对风景园林产生一种艺术的享受和富有哲理的思维启迪。风景园林运用艺术化创作理论,巧妙的将花木、石雕、山水等物质形态综合布置,进而表现画卷般的意境,创造出“风景美如画”的园林艺术化境界,可以说,园林即是是立体的画,更是凝固的诗,美丽婉转。由此而来,中国风景园林的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景物的形态、神态上,更深的表现在与游赏者主观的情感相交融的意境中。

3风景园林向艺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1古典园林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一直以来,艺术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的重要因素。艺术创作描述记载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使后来人能够目睹前人遗留下来的这些历史文化。无论在上海、北京、巴黎等各个古文明都市中的建筑物和园林景观构筑物等艺术作品都在诉说着各自的历史。一直以来,景观规划师往往集艺术家于一身,各门类的艺术对园林建设的影响总是不能回避的;中国古典园林以诗画作为素材,造园者往往具备较高层次的文学艺术修养。我们对田野景观中那自然恬静的美、对古典园林中那经过设计饱含诗画的美,有着人类天性的和文化艺术历史传承的触动。古今中外,从鲁本斯的油画到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到帕拉迪奥的建筑再到勒•诺特式的古典园林,这些艺术形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曾得到如此完美如一而不分彼此的融合。就连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出现的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也摆脱不了同时期盛行的风景画和浪漫主义田园诗歌的影响[2]。以此来看,古典园林总是和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艺术创作中发掘营养元素。

3.2现代艺术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从古典园林与古典绘画、雕刻的形影相伴,到由现代艺术影响下出现的多种风格的风景园林,艺术一直在风景园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初期,在西方国家产生了一系列的艺术改革,这些艺术改革从艺术创作手段、思想表现形式、表达媒体介质等方面上对人类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彻底性的变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这巨大的改革浪潮即称为现代艺术。为现代艺术的崛起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继而也影响到风景园林艺术化的改革。如今风景园林设计者也从现代艺术作品尤其是视觉领域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3]。提供了风景园林审美上的某种指向性,进而为风景园林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提供了多彩多样并具备思考意义的艺术模式和艺术氛围。

3.3风景园林艺术化发展的思考

钢筋水泥的快速筑城导致着人与生态环境、艺术传承的渐行渐远。人类在之所以需要艺术,就在与它可以有助于我们逃离尘嚣,超越世俗,升华灵魂,获得本真。当我们在艺术的天国徜徉流连之后,我们的灵魂已经得到了净化,艺术,正像一缕天光,照彻了碌碌尘世,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园林作品,同样会带给人类似的感受,这是园林艺术化的根本目的。风景园林艺术化是文明的象征,人与环境的关系根本上反映着人与文明的关系[4]。风景园林不仅要表现为舒适美好的外部空间环境,更要满足人民群众亟需的艺术文化需求,在园林环境中沐浴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是风景园林发展的理想状态。人类发展进程不应以文明失落为代价,在艺术文化精神追求的前提下做到与自身外部环境和谐共存。与传统园林绿化仅仅注重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性相比,积极寻求风景园林外貌审美下的空间艺术、文化、人文精神的交流,关注风景园林与公众的对话,将各类艺术形态巧妙的介入风景园林中,使风景园林中具备更多的人文艺术景观,因而就能超越了可触摸、传统的、限于空间的“自然环境装饰”的园林范畴,注重和推进多样化艺术模式建设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艺术化将会是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蒋勋.艺术概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2]李振宇,包小枫.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

[3]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