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级会计师攻略集锦9篇

时间:2023-06-15 17:04:03

高级会计师攻略

高级会计师攻略范文1

加快推进“两基”攻坚,巩固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 经过不懈努力,力争2010年在全国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标。 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对于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九”目标。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权威访谈】 坚定信心,打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战——访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陈小娅 记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作为本届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请问您对此是如何认识的? 答:打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战,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打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战,将有力地推动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围绕如何打好西部“两基”攻坚战,教育部最近有什么新的举措? 答: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组成“两基”攻坚联合调研组,赴西部地区调研,并正在共同研究制定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义务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就有375个,占63.3%;其中,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中有部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5个,占58%。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人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缺乏基本的教育支持能力,适龄少年儿童就学首先面临的是要解决生活困难。西部相当多的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办学形式使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低水平的教育投入难以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我们要充分认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在发展教育、振兴西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最大的决心和最有力的措施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坚持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扶贫攻坚精神,夺取西部“两基”攻坚战的胜利。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提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总体目标要求,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战,即是在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扫除600万文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西部各省(区、市)要以省级区划为单位,分别实现各自的"两基"目标,完成攻坚任务,有条件的省(区、市)通过国家的"两基"评估验收;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和38个县级行政单位,要有300个县(县级行政单位)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其他县(县级行政单位)达到国家"普六"验收标准,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以下。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为达到上述目标,国家准备出台的具体措施吗? 答: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考虑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采取的措施有: ——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保障“两基”攻坚县扩大义务教育规模对新增学位的需要,使确需寄宿的山区、牧区、高原和边远地区学生能进入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 ——西部各省(区、市)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本地区的“两基”规划,把“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中央已经安排的专项资金,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努力做到消除现有中小学危房,办学条件基本达到规定标准,切实降低辍学率,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制度,通过“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等方式加大资助力度,力争使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得到资助,切实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各级政府要切实做好对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保障教职工工资发放。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使西部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成套教学光盘,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每年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大中城市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赴西部“两基”攻坚县任教、挂职,并帮助培训西部“两基”攻坚县中小学校长、教师。建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县(市、区)、本地大中城市对口支援“两基”攻坚县的制度。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如期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两基”攻坚的高度重视,使我们满怀信心。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如期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这一光荣任务。(本报记者符德新) 【局长观点】 “普九”提高 瓶颈在初中 湖北省红安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贫困山区。1999年被省政府授予“两基合格县”称号。“普九”后的6年,县小学、初中就学人口的结构和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到2003年秋,全县有小学生71880人,比1997年减少11043人,下降幅度为15.36%;初中生45750人,比1997年增加18724人,增长幅度为40.93%。从这组数字不难看出,巩固发展“普九”成果的关键在于抓好初中。 今明两年是县初中入学的高峰期,预计后年会有所下降。为巩固“普九”完成率,保证群众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许多学校为解决校舍不足的问题,采取腾退教职工住房、租借单位、居民闲房,在闲置的小学教室设初中班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学校,接受初中教育。 随着小学生源的减少,过去“村村办完小”的小学布局方式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为改变这一现状,按照“村办初小或教学点,联村办完小”的思路,红安县于去年7月制定了《红安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提出“调整小学、稳定初中、发展高中”的调整方案,将布局调整分解到年度,分解到乡镇。目前全县已撤并村级完全小学147所,使全县村级完小由1997年时的383所降到236所。其余的改办成初小或教学点。计划再用3年的时间使村级完小撤并至100所。同时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保留的完小,改善保留完小的办学条件,建设寄宿制小学。加强农村薄弱初中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采取选派优秀校长,调派优秀教师的办法,加强薄弱初中领导力量和师资建设,并组织县直学校对口帮扶,今秋已从县直学校选派60名教师到农村薄弱初中学校支教两年。 学生入学巩固直接关系到“普九”的质量,是“普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责任制度。落实义务教育3项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小学毕业生由乡镇政府下达初中入学通知书,乡(镇)、村干部做好入学动员工作;落实中心校校长责任:中心校长必须督促小学校长和教师将全部小学毕业学生送入初中;落实初中校长责任:初中校长必须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落实教师责任:强化教师教好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保证学生不流失。每年将学生巩固情况与教师的年度考核、教学工作评估、评优评先挂钩,并作为项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费上采取“减、免、缓”的办法,每年全县减免贫困生费用80多万元,并动员教师和社会各界捐款援助贫困学生。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普九”的质量。2001年~2002年,全县开展了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即对全县5000多名专任教师逐人听课,现场打分,分类指导,激发了全县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积极性。最近,县教育局进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打破了铁饭碗,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有序流动”的教师聘用机制,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今年暑期全县组织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县教育局每年组织两次教育教学工作大检查。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了两轮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对160所学校分等分级授匾挂牌。(湖北红安县教育局局长王保山)   【记者出击】 升腾羌乡明天的希望——四川茂县实施“两基”工程纪实 茂县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县辖23个乡镇,149个行政村,总人口104161人,羌族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9%,占全国羌族人口总数的40%左右,是全国羌族主要聚居区;1989年被列为四川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扶贫县。就是这样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县,经过全县上下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孜孜追求,今年的金秋时节,迎来了省州人民政府对茂县“两基”的检查验收,并经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督导评估认为,茂县“两基”工程各项指标要求均达到国家标准,“两基”工程验收基本合格。 多年来,茂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两基”的发展作为民族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上世纪90年代打响了“两基”攻坚战,并于1996年完成了全县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工程,通过了省、州验收,全县非文盲率为97.52%。2000年又通过了省、州的复查验收,非文盲率达到了99.2%,脱盲巩固率为96%,获得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的称号。 县委、县政府从全县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多次召开全县“普九”工作会和“普九”现场会,通过宣传鼓动、政策带动、依法促动、全面推动的“四层联动” 机制,在全县上下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育部门全力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县政府在县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改善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采取“财政拨、足额征、依法集、干群捐、单位扶、银行贷、对口帮”等方式落实教育经费。 国家实施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是帮助和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两基”达标的重大举措。近三年来,茂县仅土建项目投入资金就达1733万元,改扩建校舍面积达27330平方米,其中排除危房面积8807.93平方米,新增加建筑面积18522.07平方米,使20个乡镇的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改善,寄宿制学生得到了实惠,濒临失学的贫困学生也得到了救助。 为达到“两基”目标,在地方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近年来茂县共投入223万元添置各类教学仪器设备设施,配齐率小学达99.60%、初中达100%。今年县教育局还收到各单位捐赠图书10000余册,并利用全县干部职工捐资及县自筹资金新采购价值120万元的图书121451册,使小学生均图书达9.3册,初中生均图书达11.2册,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由于茂县绝大部分群众居住分散,大都分布在高山、高半山一带,条件十分艰苦,为改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环境,茂县教育局根据县情实际制定了《茂县中小学结构调整规划》,合并了学生不足10人的学校18所,仅3年时间拆并村级学校35所,逐步扩大了中心校的办学规模。自1981年创办寄宿制学校以来,从当年只有4所寄宿制学校,500人左右,到2003年已发展到35所(含村级寄宿制小学1所),学生7000余人,享受寄宿制经费的学生达5800人,寄宿制学校已初具规模。(本报记者胥茜龙友旭孟成华) 【目标】 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任务。目前,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没有实现“两基”目标。这些县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两基”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到2007年,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人口覆盖率要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已经实现“两基”目标的地区特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要巩固成果、提高质量。各级政府要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的规划和部署。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九”目标。 【任务】 要将“两基”攻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制定工作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精心组织实施,并每年督促检查一次,确保目标实现。 要以加强中小学校舍和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初中学校招生规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周密部署,狠抓落实。 中央继续安排专项经费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安排中央资金对“两基”攻坚进行重点支持。中央和地方新增扶贫资金要支持贫困乡村发展教育事业。 中部地区没有实现“两基”目标的县也要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大力提高女童和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措施】青海:全面推行“六三制” 青海省全面推行“两基”工作“六三制”。要求各地在行动上做到政府行为、经费投入和思想认识“三个到位”;在措施上加大执法、宣传和工作“三个力度”;在制度上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奖惩、责任追究“三项机制”;在战略上实现从“普六”到“普九”、从教育部门行为到政府行为、从抓局部学校到所有学校的“三个转移”;在策略上注重人口密集的乡镇重点突破、条件较好的乡镇首先突破、薄弱环节着力突破的“三个突破”;在目标上力争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升入初中、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都不辍学的“三个所有”。      

高级会计师攻略范文2

一波次进攻

从国内战争开始,苏军的作战思想就历来强调进攻速度,强调穿插迂回。只有前进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对他们来说,防御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防御也只能带来僵局和持久。只有对敌人最薄弱的地区实施最猛烈的打击,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二战结束后,虽然苏联在政治军事态势的本质上追求防御方针,但军事技术仍然突出攻击性,两者间的明显矛盾带来了不利的后果,那就是苏联的政策不为国际上所信任或理解,进而导致对抗和军备竞赛的加剧。而对抗和军备竞赛的加剧,又迫使苏联政府更加坚定了将苏军继续按进攻态势进行装备与配置的决心,于是一个无法自拨的恶性循环开始了。所以,无论苏联政府怎么观察这个世界,冷战开始后,其驻欧武装部队始终保持着明显的进攻态势――要胜利就必须进攻,你必须突然向前运动,行动坚决。

从本质上来说,冷战时期苏军战役战术的精髓是一波次进攻,也就是在北约动员体制完成准备、美军主力没能运到欧洲并完成战役展开前,将尽可能多的一线部队投入作战,即使与北约前线防御部队同归于尽也毫不吝惜。当精锐的一线部队在冲击中被消耗殆尽时,北约的一线防御也已经瓦解,此时即便美军部队抵达运到欧洲,也无法立刻投入作战,于是在时间差上,苏军还是处于优势。因此苏军的第二波次进攻矛头可以更顺利的打击北约二线部队和增援部队。所以,胜利的关键不但在于坚决而有力的进攻,更在于第一波部队能否争取到这个时间差。其后,苏军战前通过铁路运输而部署在战线后方的第二波次攻击部队投入前线攻击,也就是用虽然不那么锋利,却拥有极大质量的刀背本身最后将敌人彻底击垮。客观的讲,这是一种残酷但却十分适合西欧战场情况的战法,苏军为了进行战略性突击,最有效的办法正是采取这种一波次的战区战略,把击溃中央战区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部队在进攻开始前便部署就绪,而并不依赖大量增援。

事实上,为了很好适应这种进攻思想,苏军一线作战师的编制始终在不断地进行着极有针对性的优化。经过1946年、1948年、1951年和1955年的几次编制调整和换装,二战后的苏军逐步摆脱了二战时期的临时编制体制,更加合理有效了,进入上世纪60年代,苏联陆军开始了全面机械化建设,其突击能力呈几何数字提高。不过,战后苏军陆军师编制的一个特点就是:信奉火力至上,装备编制多,人员、后勤编制少。以坦克师为例,苏军坦克师的坦克、火炮数量多于美军装甲师,但人员编制只大约是美军的70%,车辆则只有美国的一半(1955年的苏联机械化师编制的汽车数量还不到1000辆,即使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苏联摩托化步兵师编制的汽车数量也不到1 500辆)。也就是说,战后苏联陆军师的一个普遍编制特点是:战争初期突击力强大,但持续力弱。其实,持续力弱的问题并不只存在苏军师一级单位,事实上,其集团军以下单位相比西方军队而言,人员和后勤装备编制少,主战装备编制多的特点是一直传承的。其后勤保障主要依靠方面军和作战师这两级配备。集团军的作战支援力量(炮兵、工兵、通讯兵等)配备较多,后勤保障支援力量则不很多,相比之下,团级单位的后勤力量还算相对合理。苏军方面军作战,后勤主要依托铁路网,物资兵员从铁路运输终点卸车,方面军后勤的汽车运输部队将物资运到作战师的集结地域,而进攻作战中,则由作战师的后勤运输分队随行保障。

不过,即便是按照一波次进攻的战术,苏军作战师的战时保障能力显然也有点勉强,这实际上是完全建立在不受打击的良好状态下,而且还没有考虑到汽车的机械损耗、公路的承受能力等平时因素。但在真实的战争中,部队的补给完全是一种与人们常规经验大相径庭的情形。克劳塞维茨就曾经在自己那本著名的著作《战争论》中写道:“在战争中一切都很简单,但是就连最简单的事情也是困难的。这些困难积累起来就产生阻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对这种阻力是不会有正确的概念的”。所以,要以这些只具备短期持续作战能力的作战师,去执行排山倒海式地进攻思路是有其明显弱点的。事实上,北约军队只要能顶住,苏军就会派运输后勤部队来保障一线进攻部队,这样的结果就是会给苏军造成战场运输调配上的混乱,从而阻止苏军第二波次进攻部队的投入,战争将向长期化发展,而这对苏联来说绝对是灾难性的。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两个字,实力。我们必须认识清楚,一切长期战争打的都是经济战,德国之所以输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它的经济能力远远逊色于反法西斯盟国。假设美国和苏联真的能够进行一场不用核武器的常规战争(事实上,如果战争局限在欧洲大陆,而苏联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国是很难下定决心使用核武器的),只要战争不在短时间内结束,时间拖的越长,对苏联就越不利。苏联的GDP直到20世纪80年代都只是美国的70%,如果把美国及其盟国的GDP与苏联及其盟国的GDP做个对比,可能是两倍甚至三倍的优势。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美国工业并不缺乏简明性,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生产大量非常简单、只具备基本功能的工业产品,20世纪20年代名噪一时的福特T型车就是证明,这种汽车在19年中生产了1535万辆,是工业史上产量最大、制造流程最简明的交通工具之一。

思路决定需求

当然,为了尽量延长第一波次部队的突击持续能力,苏军自然不会任由北约军队打乱自己的后勤补给秩序。因此,要成功实现这种一锤定音式的进攻,就必须首先解决短时间内的突击补给问题,这个首要条件不解决,一切便无从谈起。不过,现代战争爆发突然、空间跨度大,作战行动快速多变,作战物资消耗非常快而且数量庞大,指挥及后勤工作艰巨复杂。尤其是战争初期的军事行动对战争的最终结局影响很大,若想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唯有以快制快。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空运只是军事运输形式的一种,但也是最快的一种,它直接为快速部署兵力以及快速进行补给提供了有力保障,再加上未来西欧战场纵深短小的情况,这一切决定了苏军十分重视战役级空运力量的建设,以保证一线进攻兵团的持

续突击能力。事实上,经过加强的苏军作战师,其后勤力量基本上能够保证完成3天以内高强度进攻作战的后勤保障任务。3天后,虽然经过高强度作战的一线作战力量很可能会消耗很多,不过苏军却可以通过全力投入战役级空运力量的方法,将这一时间再延长3~5天,实际上也就是用战役级空运力量作强击保障,为一线部队打强心针,从而为一波次进攻思路的成功铺平道路。事实上,经过多次兵棋推演,苏联人认为在平均保持70%战斗力的状况下,苏军在8~12天时间内,第一攻击波是完全有把握将兵锋直抵大西洋海岸线的。

但这样一来,却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当时作为苏军战术空运主力机型的AN-12,野战起降能力虽然不俗,20吨/架的运力也能够满足要求,但在使用的灵活性上,AN-12却并不理想。众所周知,前沿野战机场一般都很简陋,机场跑道普遍较短而且宽度较窄,跑道平整度不好,有时甚至直接在“相对较为平坦”的草地、冻土地或沙石地面上稍加平整就作为跑道,道面上遍布砂石等杂物是很常见的事。大型运输机的起飞和着陆重量大,所以滑跑距离往往都比较长。所以,毕竟不是前线的所有地方都适合起降这种大型4发固定翼飞机。但战争的实际却又要求必须这样。结果,研制一架突出短距起降性能的大型突击运输机,就成为摆在苏联飞机设计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来自美利坚的契机

为了维持一周左右的一波次高强度攻势,苏军需要的是一架在载重15吨条件下,仍能从不到600米的土质跑道上从容起降的“突击运输机”。然而,这个要求对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苏联航空界来说却有些勉为其难。简单的来说,要想在“条件恶劣”的前沿野战机场起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幅度提升飞机的升力系数,再加上诸如反推力装置等技术措施来达到缩短起降距离的目的。但是,传统的前缘襟翼、开缝式襟翼等气动力增升技术提升飞机升力系数能力有限,根本不可能满足以如此之大的起飞/着陆重量为前提条件的短距起降要求。因此必须要另辟蹊径,在增升效果更显著的动力增升技术上下功夫,才有可能使得鱼与熊掌二者兼得。所谓动力增升技术,是指让发动机喷流或螺旋桨后的滑流流过机翼,利用偏转后缘襟翼的方法,使高速气流向下偏折,从而增大机翼升力。这种增升方法虽然是通过机翼实现的,但实质上是发动机的推力转向,从而得到附加升力。然而,就当时苏联航空界的现状而言,尽管在小型飞机的动力增升技术方面有过一定的积累,但要将这点有限的经验用到AN-12级别的大型短距起降运输机上就是杯水车薪了……

不过,就在苏联设计师一筹莫展之际,机遇却悄悄的向他们露出了一丝微笑――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在几年前开始进行的“先进短距起降战术运输机项目”AMST(Advanced Medilum STOITransport),此时已经接近开花结果。而这个AMST就纸面数据而言,简直就是按照苏联人的需求量身定作的。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就非常有必要首先弄清楚AMST的来龙去脉。

作为一个经典翘楚之作,洛克希德C-130中型运输机于1954年8月首飞,1956年12月正式装备美空军。但到了1960年,美国空军便按照一贯的行事风格,开始着手考虑洛克希德C-130的替代机型问题。尽管受德国突击运输机思想影响,C-130的起降能力十分强悍,在设计时便考虑到了能够在野战土质跑道上起落,必要时甚至可在前线直接强行机降,然而美国空军对此仍并不满足。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无功而返,美国空军放弃了对垂直起落能力的幻想,只强调STOL性能(短距起落)。于是,在新一代中型运输机的招标中,野战机场的短距起落能力被放在了首位。整个计划后来也因此被称为“先进短距起降战术运输机项目”,简称AMST。

事实上,当时的美国人面临着与苏联人差不多同样的问题:急需加强战术空运力量,而手中现有的C-130同样不堪重用。1963年,北约的年度军事演习中既包括了从美国调动预备役部队,也包括以现役部队从英国和西班牙向德国前线增援的行动。然而演习中,驻欧空军战术空运力量的不足问题暴露无疑,再加上美国陆军加快了为驻欧洲增援部队预贮武器、车辆和物资的动作,战术空运力量亟待加强的问题便愈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AMST于1968年年初被美国空军正式提出,以作为对战略空运力量的一种有效补充。事实上,如果冷战真的以某种程度意外爆发,战术空运力量相当于北约军队的直接力量倍增器。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出于政治考虑,在北约的常规防御计划中,将置不利的地理条件干不顾而把东西德边界作为主要防线,但这种战略必然使得在西德的北约部队无法打一场常规的持久战。于是,能不能顶住红色铁流最初的冲击,开战之初的关键便在于战区范围内力量投送能力的强弱。但随着1969年1月20日,美国新当选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天气阴沉、寒风袭人的气氛下进入白宫,美国军工系统的冬天来到了。新任总统上台伊始,面临着许多难题;但是最使他感到棘手的问题,是如何面对苏联争霸世界的挑战,和如何从侵越战争的泥淖中拔出腿来。尼克松认为美国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充当反对共产主义的国际宪兵,而必须采取战略收缩政策。尼克松责令国防部长莱尔德整顿国防采购系统,于是包括AMST在内的一大批军工项目被要求重新评估其必要性,有一些项目干脆便被砍掉了。虽然AMST幸运的逃脱了惨遭裁撤的命运,但受此拖延,直到明书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高级会计师攻略范文3

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的头号王牌74师,华东野战军对74师早有一决高下的意愿,但战役的展开并非战略计划的结果,而是由于74师大意之间脱离战斗序列,被粟裕抓住战机围而聚歼。这个被毛泽东称为“想不到”的大胆战役,成为国民党在山东重点进攻瓦解的分水岭。

二战时盟军收复欧洲大陆的战略开始于诺曼底登陆战,诺曼底战役的成功为盟军在欧洲大陆的穿插、布阵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说,没有诺曼底战役或登陆战遭遇挫折,欧洲大陆的解放时间就会被推迟,苏联红军将更早进入欧洲腹地,战后的国际格局都会是另一个样子。 关键战役是战略目标达成的决定因素,正如没有销售策略及执行,任何优秀的营销创意都是空想!

有人将销售执行简单地看作开发新客户、开发空白市场、管理经销商、带动铺货、策划促销活动、做售后服务等工作环节,实际上,能做好上面几项工作可以算是合格的销售人员了。但对于一个区域经理来说,如果只是围绕着这些项目工作,不仅不称职,而且不合格!

市场每天在发生无法觉察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积累要么在强化现存的竞争平衡,发生“马太效应”;要么是改变现状、打破竞争格局,让快鱼吃掉慢鱼。

你的品牌无论在市场中处于何种竞争位置,都必须站在竞争格局演化趋势的高度,评估自己及竞争对手的市场举措,准确判断未来的变化方向。因此,对于区域经理来说,不谋长远,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地。

用策略思想指导销售,使销售执行既可以借助营销势能,又具有明确的策略方向,那么,你每一次、每一天的销售行为都会是在做“加法”,直到在你预定的时间与地区出现突破性局面。

本文探讨在区域市场如何实施大规模攻击战的方法,无论对市场的领先者还是进攻者,都是适用的,而这里所说的区域是指至少包括一个省以上的区域。无论区域范围的大小、乃至全国市场,流程与方法是通用的。大规模攻击战指战役目的是在多个地区、重点渠道,迅速地提升覆盖水平、销量及占有率,同时这种提升可以改变区域市场内的整体竞争格局,提高自己品牌的市场地位。

第一步:竞争敌对评估

竞争敌对评估与一般的市场情势评估不同,其重点是对计划实施攻击战的区域里,主要竞争品牌的强弱形势及策略动向进行评估,借以找出攻击战的攻击地区、渠道。

竞争评估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品牌力:第一未提示知名度、知名度;

广告投放:媒介形式、创意水平、投放量;

主力产品质量:产品线组合状况、新品上市趋势;

价格:在品类市场的哪个档次里占有主要位置;

促销:促销渠道选择、促销方式、促销力度、促销频率;

渠道分布:了解在主要渠道层级的铺货率、生动化情况;

市场份额:销售量及周转速度、物流周期、市场地位;

策略水平:对竞品的反应方式、创新力、应变速度;

合作状况:客户群数量与分布、与厂家的关系、配合度、实力;

业务员:数量及分布方式、素质;

消费者评价:消费者的满意度状况。

通过以上环节的考察评估,可以明确攻击战的策略方向。孙子曰: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

第二步:制定销售战役规划

这里的战役规划是指明确整体销售攻击战的目标、范围、时间、阶段四大要点。

目标:渠道分布增长率、销售增长率、销售额。将销售额目标放在最后,是为了让参加战役的基层执行者包括销售人员、经销商及其业务员首先明白工作的内容与努力的方向,而不是将关注点集中在销售额上。因为关注销售额的人只需要两个:战役的策划者、实施战役的合作者(经销商),其余人员只要按规定完成每天的任务目标,销售额是可以按计划达成的。

范围:在区域选择里要注意自己与主竞对手的强弱形势,同时要选择存在地区间关系的市场,而且你要准确预期当你在对手的强势市场或渠道进行多大程度的打击,可以引发其跟进反应。

时间:必须预先对战役的时间范围进行界定,通常一次销售战役的最佳时间是45-60天,最长不能超过90天。就是说,战役目标的达成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如果超过两个月,初始的销售战役目标一般就会发生改变,而目标发生改变则意味这另一场销售战的开始!

阶段:战役规划时必须设定“关键时刻”,即将全部周期分为若干阶段,并且给每个阶段设定评估阶段目标达成的稽核标准,如果连续两个阶段性目标都没有达成,战役目标实现的把握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在规划阶段,区域经理必须完成销售战役的整体构思,即做到孙子所谓: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第三步:策划战区布局

战区的布局是对攻击战涉及的空间与时间进行组合,以达到战役过程的效果:调动竞品、打乱竞品的优势布局,为总攻击创造有利形势。

战区布局的设计是从“点”到“势”的筹划过程,关系到自己资源的分布,是完成战役决战的最重要条件:

点:以行政区划市、县、镇为单位,以及市场里细分的渠道;

线:将攻击点实施步骤编入时间序列,形成清晰的攻击线路;

面:不是说攻击的范围广就是“面”,要形成的面必须是彼此之间有关联的点,即孙子所说的: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点、线的布置达到形成面的情势,就奠定了攻击战的成功基础。

势:攻击战必然要有一个最后进行强突进的时候,一般在战役开始的25-35天之间,迅猛地从最重要的几个“点”爆发,即实现销量快速地、几何级数的提升。这一“势”的营造不仅要求企业内部人员、资源、支持达到顺势而发的水平,而且要做到令合作者、关系方、乃至消费者都愿意接受的状况。

孙子曰: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第四步:整合内部资源

战争就是打后勤,销售同样在打后勤!

除了资源(人员、车辆、促销、广告)之外,影响销售的非资源性因素同样重要:策略、制度、领导力、沟通、流程、跨部门协同如制单、生产、物流、财务、行政、人力资源等,还有最关键的:士气!

士气不可能依靠奖励、权力来建立,士气只能是每个人都认同自己工作的价值而爆发的一种内在的激情!士气就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奉献精神,没有士气,再多的资源都不可以发挥最大、最经济的效益,而只能是花10元做别人5元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整合内部资源,就是为销售量的提升修建“跑道”或“发射平台”。严格地说,就是两个方面:支持与激励。支持的因素如生产、物流、制度等,是绝对必须的条件;激励的因素如策略智慧、沟通、领导力,是获胜的充分条件。

孙子曰: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第五步:确定战术手段

对于提升销量最具推动作用的战术手段是:

降价:分为直接降价与间接降价两种类型,耐用消费品通常采用直接降价的形式,而快速消费品则采用间接降价形式:买赠、联合促销、进货折扣、坎级返利等;

消费者促销:如抽奖、有奖销售、赠品销售、附加利益等;

人员:铺市突击队、理货员、导购/促销员;

广告:多媒体、高频次、集中投放;

热点事件:用事件行销提高关注度、话题性,甚至占据大众的话语空间。

除此之外,选择战术手段时还必须明确攻击的“三点”:

着力点:在正式开始大规模攻击前,通常需要对市场的响应性进行一次预演或测试,这就是着力点,是确保真正攻击有效达成前的一次试探动作;

扩散点:无论是市场之间还是渠道之间,都具有相互的关联性与互动性,必须保证着力点具有向周边市场或渠道的扩散效应,扩散点的形成意味着战役决战准备的完成;

爆炸点:区域战役并不要求在全部地区或全部渠道获得平行式销量提升,而是在重点地区、重点渠道获得爆炸式增长,从而改变战区的竞争形势。

孙子曰: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若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第六步:战略隐蔽与烟雾

战争中真正需要隐蔽的并不是战略目标,而是具体的战役路线、方法、时间。对于区域市场攻击战来说,由于时间间隔短、速度快,隐蔽战役意图、主攻地区、渠道、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实现战略隐蔽的方法有两种,保密与烟雾。

保密:无论对内对外,都必须严格控制相关信息的知情人数。大到区域攻击的计划、促销方式,小到库存状况、物料准备、文件控制等,都要注意保密。必须做到“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烟雾:英国战略家利德尔·哈特通过研究战史,得出“间接路线”比直接进攻效果更好的结论。在区域攻击战中,必须采用“佯动”之策转移对手的注意力,并且要在完成爆炸点的布局前,吸引竞品在错误的地区及渠道上进行促销活动,至少不要让对手用高于正常促销的力度与速度实施堵截。

不能将保密与烟雾措施搞得过于复杂微妙,最好的保密是让人不知道有秘密!

战略隐蔽与烟雾的意图,无非是为了保证快速打击,从某种角度而言,并没有绝对的秘密,快速制胜才是关键!

孙子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

第七步:执行动员

攻击战,不是在日常轨道上运行,而是一种“战争状态”,无论对于员工还是合作者都必须从一开始就改变其日常作息方式。比如平时的作息时间是8:00--18:00,现在就必须改变成7:30—19:30,如果平常是拜访10家客户、成交100元,现在就必须拜访15家以上,成交200元,诸如此类。因此,在改变之前,必须要进行战前动员。

执行动员的要点:

目标:明确阶段性提升目标,并阐述提升销量的理由与手段,令每一个人都深信不疑;

分工:对每一个人的定位、每天的任务、指标予以明确规定;

价值:要让参与者体会到特别付出的价值及利益;

表率:管理者必须作出表率,同时行政人员也必须相应改变作息时间,以形成整体氛围;

奖励:可以设置最高销量奖、最高网点奖、最佳服务奖、最佳敬业奖等临时奖项,与攻击战的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攻击战是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应该使用激励的手段,鼓舞员工的荣誉感。不必设置临时惩罚办法,但要口头宣布对不执行或怠工人员处以“极刑”!

战前动员的核心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则要明确指挥者的临机处置之权,在原有的制度规章之外,可以“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因为对于攻击战而言,要确保速度与执行,就必须赋予指挥者决断之权!

孙子曰: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区域市场攻击战是一种有针对性、有明确目标、运行速度快的销售突击战,需要发动的品牌具有一定市场基础,尤其是当主要竞争品牌形成对峙时,最适合采用攻击战,但市场基础薄弱或运作市场的能力差则不适合。

讲述细节的目的是训练区域经理人的专业习惯,在开始阶段是需要亦步亦趋地学习,但必须反对邯郸学步式的僵化思维。因此,请记住执行的1-2-3法则:计划、准备、动员!

高级会计师攻略范文4

尽管战前日军大部在华北北部和东北,但这一方向并不是所希望的主要防御方向。及其高级幕僚蒋百里等,在1934年、1935年间,与德国顾问冯・塞克特、法根豪森等,有过长时间研讨。法根豪森判断日军的战略进攻将兵分三路:第一路攻击河北至郑州方向(即平汉路);第二路攻击山东与徐州方向(即津浦路);第三路进击长江,攻击首都(即南京),沿江溯攻武汉,并认为该路为日军兵力最多之路(即主要进攻方向)。法根豪森的建议和分析为蒋接受,即以京(南京)沪(上海)作为主要前哨阵地,以长江作为战略中心,以四川作为抗战总根据地,沿长江节节抵抗。这一防御设想体现了蒋“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思想,在战略退却阶段与“持久战”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军在华北的战略进攻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在西线和东线打了太原、徐州会战,而在中线主要战役方向平汉路受阻于豫北漳河一线迟滞不进,后又受到黄河泛滥区的阻碍,逐步把主攻方向转到沿长江流域溯攻武汉上来,也就是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8月20日,由上海视察回南京的陈诚向汇报:“敌如在华北得势,必将利用其快速装备沿平汉路南下直扑武汉,于我不利,不如扩大沪之战事,以牵制之。”这更坚定了蒋在淞沪地区组织一场对日大会战的决心。

日军淞沪会战的决心是把中国军队精锐消灭殆尽,占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瓦解中国政府的抵抗意志,迫其和谈。所以日本志在必得,逐次把主力部队转移到这个方向上来并不断增兵,最终达近30万人。中国军队更是调集了约70万人,其中包括了大部分中央军德械部队,力图在上海与日军决一死战。中国的这一决心,与“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指导并不相符。日军兵力和作战物资从海上源源不绝而来,后勤供应线短,可一鼓作气,并后劲十足,淞沪会战的失败是可以想见的。按照“沿长江节节防御,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指导,应在淞沪城区和城郊水网地带给敌以重大杀伤后,以机动防御为主,有序撤离,保持军队有生力量和建制。但是,中国军队淞沪会战后期打得不好,一是受“九国公约”签字国影响,失去重大战机;二是没有防范日军从侧翼金山卫方向登陆,使预有准备的撤退变成了无序溃退,给南京保卫战的有序展开造成了严重冲击。仗还未打,自家阵脚已被动摇。

南京历来易攻难守

历史上南京攻防作战,防守成功的极少,进攻成功的极多。除元末明初朱元璋设伏空城计打败陈友谅,清军用缓兵之计打败攻城的郑成功,其余近百战都属于攻方获胜。军委会高层也看到了这点。李宗仁战前说:“在战术上,南京是个绝地,敌人可三面包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大本营作战组长刘斐认为:“南京在长江弯曲部内,地形上背水,敌可用海军封锁南京,从陆上可由芜湖截断我后方交通线,然后海陆空军协同攻击,则南京处于立体包围下,守是守不住的。”

虽说南京非易守难攻之地,却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京城除了背水长江,它还坐落在一个地势平坦的盆地里,被“四山一水”所包围,并与其他相邻地区所隔离。各个山脉之间都有不大的缺口可供军队通过。中国军队在这一线构设阵地(即战役防线),是极具眼光的。虽然起步早,但进度慢,待到日军攻到眼前,大部分防御阵地都未完成。而且漏隙极多,便于日军迂回侧击,守军往往还未稳住态势,就被日军抄了后路,防御随即崩溃。后来在南京周边双方激战之地,如句容、汤水、阳山碑材、淳化、秣陵、牛首山等处,都是中国军队规划的阵地所在。如果这些阵地战前已建完,并由后方调上来的完整新锐之师进驻,严阵以待,以逸待劳,日军要攻破阵地,恐怕十天半月打不下来。

军事准备动手早,但未完成

日本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取得淞沪战场胜利后,发现中国军队无序溃退,中国首都南京就在眼前,于是立即进军南京。日军这一行动,使其侵华主攻方向开始按的战前谋划由北向南转至由东向西,即上海一南京――沿长江溯攻上来。那么战前沿此线的各道防御地带应该建设好,并能充分发挥作用了吧?可实际情况是,有一定准备,但很不充分,战时基本没有发挥关键作用。分析其原因是,上层决心不大,基层不抓落实。

从表面上看,在全面抗战前把沿长江一线作为主要防御方向后,即在国防部下成立了首都防御建设委员会,委派中央军校教育长兼京沪战区司令张治中负责,下设设计、工程建设等机构,查勘了从上海到南京和南京郊区地形,制定了建设规划。参谋本部于1932年12月成立城塞组,由参谋次长贺耀祖兼任主任,在德国顾问指导下,在南京以东、东南和江阴、镇江、江宁等要塞建筑和整修“国防工事”。战前首都卫戍军司令唐生智又亲自视察了其中一些主要阵地。在上海、南京之间构建了吴(县)福(山)线和(无)锡澄(山,即江阴)线两条“战略防线”,构成南京接近地战役防御地带,把太湖北走廊(即太湖北岸到长江南岸相对狭长的一片,苏州、无锡、常州和京沪铁路都在太湖北走廊内)拦腰截断,加之这一带是水网稻田地,两条防线筑垒利用居民地和水网形成防御地带,必定能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并迟滞其行动。在太湖南走廊(即太湖南岸到皖南山区北沿,湖州、长兴、宜兴、溧阳和宁杭公路在太湖南走廊内)前端平望、嘉兴、湖州构建了若干防御据点(支撑点),也能有效阻滞日军行动。太湖南北走廊后端即进入南京“四山”,即防御阵地。南京城防主要依靠明城墙和外廓,以及之间的有利地形,称“复廓阵地”。

复廓阵地、阵地和吴福线、锡澄线,规划虽然很好,但没有很好落实。有的只落实在纸上,实际上没有动工;有的正在修筑中,甚至枪炮声临近了,民工还在干活;有的建完了,具置和质量不符合战术要求,等于白建;有的把工事钥匙交给当地的保长保管,战事临近保长带着钥匙跑了。部队不是找不到应进驻的阵地,就是进驻不了工事,还有工事要重新改造。所有这些战前设施,除了明城墙阵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外,其余有等于无。

在上,也没有把淞沪战场和南京战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没有及早向沪京沿线调集足够兵力形成有一定纵深的战略战役防御部署。淞沪会战已经开打,南京城防只有6万余人,而且大部分是地方部队和杂牌部队,只有桂永清的3万教导总队(其一部也参加了淞沪会战)相对完整,又是全副德械部队,且长期驻守南京城东紫金山两翼,这正好是日军主要战役进攻方向之一。桂部后来在保卫战中打得比较好,损失相对较小,与始终驻守原地,严阵以待、以逸待劳有很大关系。淞沪会战后期,防卫南京的有15个师,11万余人,但从淞沪战场换防下来的部队损失很大,本应经休整补充才有足够战斗力重战,但已经没有这样的时间了。日军衔尾而至,残缺不全的淞沪败军要在南京停下来回头咬日军一口,已是勉为其难。

日本战略决心统一难,定力差

日本军部势力是军国主义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军队统帅权在天皇,军部一般指政府中的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宪法赋予军令长官(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总长)“帷幄上奏权”,即凡有关军令事项,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决。于是,军部成为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操纵国家政权的政治势力;同时陆军和海军也经常不一致,在进攻中国的主要方向上,陆军力主华北,海军力主华东(上海),很难形成统一决心。日本政府、陆军、海军的不同意见都需要天皇“裁决”,而天皇本人并没有决策辅助机构。这是日本战略经常出错的深层原因。

1938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其总结了日军10个月的作战情况,指出了日军在战略上有五个方面出错。一是逐渐增加兵力,二是没有主攻方向,三是没有战略协同,四是失去战略时机,五是包围多歼灭少。就南京保卫战来说,这五个方面都有体现。为了拿下淞沪继而续攻南京,日本大本营于10月初开始把上海方向作为主要作战方向,用“添油”的方式逐步增兵,先是4个师团10万余人;拿不下来又把华北主要方向部队中的3个师团调入上海派遣军,达20万人;还拿不下来又增加第10军3个师团,再从华北抽调1个师团,最后增加到近30万人。不仅把本土的战略预备队调上来,把驻朝鲜、台湾的军队调上来,不得已还把华北部队大批转用过来,终于把次要方向打成了主要方向,华北的主要方向降到了次要方向。完全违背了战前制定的以华北为主要方向,在山东半岛、长江口、广州三点以部分兵力牵制性进攻,配合主要方向上行动的战略布局。

战略协同上,在进行淞沪一南京保卫战时,北线日军不能以有力的进攻行动,在豫北、鲁中一线牵制中国军队,让中国军队统帅部得以集中精力、兵力、物力于华东方向。打完南京保卫战需乘胜进行战略追击、扩大战果时,日军由于提前使用了战略预备队,而没有了“战略追击队(语)”。战役协同上也有问题,徐州会战时南线日军向北攻击,北线日军不动;后来北线日军进攻,南线日军又不动。从抗战初期四大会战来看,淞沪、太原、徐州守军都是在日军即将形成合围,可能遭围歼时,及时撤出包围圈,没有出现德军在欧洲和苏联战场上动辄包围消灭十几万、几十万守军的情况。

虽说军正面战场上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和错误,如战役行动不能很好贯彻战略方针,把一些会战作为战略性决战来打;如实行“内线固守,分兵把口”的专守作战方针,要求部队“固守阵地,坚守不退”“层层布防,处处据守”,不注重在防御中采取攻势行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又如疏于战前的战场建设和战略区的经营,增大了战时的伤亡等等。但是日本与中国比起来,错误犯得更多,也更带根本性。

日军一是轻视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抗日决心,以为如同拿下东北和华北北部一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结果越打越需增兵,越打越感吃力,没有达到战略企图。二是定力差,把持不住战略主攻方向,把由北(华北)向南(华中)打的主攻方向打成了由东(华东)向西(华中),在不利的地形上沿长江溯攻武汉,消耗大,效果差。三是战役主攻方向也摇摆不定,北线平分兵力在同蒲线、平汉线、津浦线三个战役方向上,在两翼次要战役方向太原和徐州打了两个战略性战役,而在主要方向、距武汉距离最短、地形最为有利的平汉线,打下石家庄后,居然调走了4个师团分别增援同蒲线和上海方面作战,只剩2个师团,攻到豫北漳河一线就没有了后劲,把主要战役方向打成了次要战役方向。四是东线打下南京后,主力先北上配合打徐州会战,再调头西去打郑州(后遇黄河决口未成)与华北日军配合,而不是拿下安徽省府安庆后一鼓作气直攻武汉。五是在战役布势上,不知为什么在拿下杭州后,不派强有力一部沿浙赣走廊直攻南昌,包抄武汉后路。总之,对武汉这个战略枢纽,日本大本营在战略层面上是认识到了,但在战役行动中则没有体现战略意图。

决断犹豫,弃守两难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军委会由军政部长何应钦召开33次应急商讨会议。中共代表也参加了部分会议,进一步阐述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会议决定,抗战总方针是“持久消耗战”,中心思想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即“避免与敌决战”“逐次抵抗,逐次退却”“逐次消耗优势的敌军”,在我则“始终保持我之战斗力”“以掩护我后方的准备工作,确立长期的抗战基础”。这一战略方针无疑是正确的,如始终坚持不动摇,假以时日,使中日战略力量彼消此长,当国际形势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时,胜利终会到来。

按照上述战略总方针,“以长江作为主要战略防御方向”,那么中国军队在淞沪、南京战场的作战,与在华北战场的作战性质都一样,都是换取“时间”的“空间”,只能“逐次抵抗,逐次退却”,而不能严防死守,与敌死拼。在如此清晰的思路和明朗的战局面前,和军委会高层,在是否坚守南京的问题上却举棋不定,决断犹豫,严重影响了南京的防守和守军的撤退,造成重大伤亡。

在战前研究保卫南京的第三次会议上,力排众议,采取了唐生智的建议,为维护大国形象,做出短暂坚守的决定。这一决策在政治上讲是正确的,关键是坚守的时间,要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来决定。可潜在这一点上,他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要军队坚守1―2个月,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日军打赢淞沪会战,士气旺盛,军力甚锐,不待国内大本营正式命令,不停顿地主动进攻南京。而南京守军大部分是从淞沪战场上先后撤下来的受挫疲惫之师,未经休整补充;少部分是从战略纵深调上来的军队(如川军),立足未稳;防御工事大部分尚未完工,怎么可能坚守1―2个月呢?对政治仗和军事仗没有分清,把政治仗当作军事仗来打,严重背离了正确的战略总方针。当得知日军正在包围南京,守军有被围歼的危险时,又从保存力量出发,不问具体情况,立即下令撤退。也不知是因为害怕担责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又不做明确指示,仅让口头转告。在不得不直接下令时,仍含糊其词,说“如情势不能持久时,可择机撤退”。电报发出后,次日又有动摇,再以信函形式要求唐生智“仍以持久坚守为要”,希望“能多坚守一天就多守一天”。统帅决心犹豫,徘徊在撤与守之间,对守城指挥官和部队产生了严重消极影响。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是主动请战,临危受命。他在担任闲职(训练总监)几年后,淞沪会战后期南京即将成为下一个战略防御要地时,才以军法执行总监身份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司令。他所指挥的部队,几乎都不是他的旧部,在军内宗派、山头林立的情况下,他能否指挥得动都是问题。当然,唐生智对“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总方针是清楚的,对防守南京的战役企图也是明确的。他明确“阻止敌人迅速向我军进逼,从而赢得时间,调整部队以后再撤出南京”。可是他的战役指导与战略方针严重脱节。如果按照打政治仗为主、军事仗为辅的要求“短期固守”,在南京只要坚守几天、十几天,做出大国姿态,就应步步防守、步步后撤,最终有序撤离,放弃南京。但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唐没有预先作出撤离南京的完整计划和相关准备,既没有事先预定的撤退方案,也没有组织必需的交通、工程和后勤保障等工作,更没有在战前进一步疏散人口(南京人口约103万,战前还有50余万),坚壁清野,清理通道,准备战场的工作。这也是造成保卫战失败后,大量军民拥堵在江边,遭日军俘获和屠杀的重要原因。

唐采取的是长期坚守、死守的措施,决心破釜沉舟,誓与南京共存亡。他要求交通部部长俞鹏飞将下关至浦口原有的两艘大型渡轮撤往武汉;明令禁止任何部队和军人从下关渡江;通知驻守挹江门(离江边最近的门,交通要道)第36师和驻江对面浦口的第1军,凡从城内经挹江门去江边和渡江去北岸的部队和军人都要制止,如不听从可开枪射击。

日军按套路出牌

日军从上海向南京的进攻,还是因循了历史的老套路,这主要是军事地理环境使然。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第八号命令》,正式命令华中(即我华东方向)方面军“攻占敌国首都”,方面军司令为松井石根大将。方面军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组成,共8个师团、2个旅团和海军一部,共20余万人,与中国军队形成2:1的优势,这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是不多见的。日军主力上海派遣军5个师团、1个旅团组成北路兵团,沿太湖北走廊顺京沪铁路向南京发起主要攻击;由第10军3个师团、1个旅团组成南路兵团,沿太湖南走廊向南京发起辅助攻击;另以天谷支队(旅级)在镇江附近渡过长江沿江北攻击浦口,国崎支队在当涂附近渡过长江,沿长江北与天谷支队形成对进攻击,在浦口地区会合,阻击南京守军从下关一浦口渡江北撤;再由一部船艇部队从太湖湖面北进,协助上海派遣军在常州、无锡地区阻击回撤守军。这一进攻部署面面俱到,轻重得当,堪称完美;同时又是一个按套路出牌的打法,应该早在中国军队的预料之中。

军的防御计划大致是,以左翼军辖从上海退守的3个集团军,陈诚为司令,防守太湖北走廊;以右翼军辖3个集团军,张发奎为司令,防守太湖南走廊;另从纵深调川军6个师到皖南宁国、广德附近,准备对南路日军实施反击;第七战区一部兵力在安吉、孝丰地区侧击敌翼侧。南京警卫执行部改组为卫成长官部,唐生智为司令长官,所辖部队大都是由淞沪战场撤退,逐渐增加至11万余人。中国军队的作战方案如果仅从书面上看,也堪称完美:主要防御方向――太湖北走廊,正对日军主要进攻方向;次要防御方向――太湖南走廊,防御部署严密,而且从纵深新调川军6个师,埋伏在皖南山区浅近纵深地带,随时准备给被阻滞日军以强有力反击。

南京城防的两道战役防御地带,阵地在“四山”一线;复廓阵地的外廓阵地在幕府山、乌龙山、栖霞山、紫金山、雨花台、牛首山一线。―开始阵地部署3个军,复廓阵地部署1个军。由于兵力过少,各部正面太宽,处处设防,处处薄弱,间隙很大,便于日军迂回、穿插、渗透,即使这样,这4个军的兵力都没有很好落实,无法完成既定部署。随着日军临近,从淞沪战场撤退和从第七战区(武汉)抽调的11个师陆续到达,唐生智进一步完善了第一道防线。

11月3日,日军从太湖南北走廊同时发起全线进攻。在太湖北走廊,当天晚上,中国军队撤至吴福国防线预设阵地,15日双方激战于常熟、兴隆镇、福山及沿江地区。19日守军不敌,放弃苏州一线,撤至锡澄第二道国防线。27日,日军进占无锡,中国军队大部向皖南山区转移,一部退往常州。不到两个星期,两道战略国防线全线失守。日军分三路继续进攻,一度在江阴遭到顽强阻击。11月29日,日军进占常州。至12月6日,日军攻至南京阵地之前。

11月13日,日军攻占太湖南走廊南端重镇平望,向南走廊内进攻。此方向防守的是才从纵深调上来的川军,装备老旧,地形不熟。11月23日,川军在长兴、夹浦、泗安地区以仓促防御对抗日军进攻,虽打得顽强,但仍节节败退。27日,日军突破川军防御。28日,日军攻占宜兴,12月2日攻占溧阳。其中一部进入皖南山区浅近纵深,相继占领宣城、芜湖、当涂,其一部过江夺占和县、乌江镇,企图沿南京长江上游两岸迂回南京。12月6日,沿太湖南走廊进攻的日军也进抵南京防线。此时,南京城区处于东、东南、南、西南大半弧被包围态势,而背后是长江。

12月7日,日军马不停蹄对南京阵地发起进攻,12月8日即突破,两天打到复廓阵地。12月8日,目军下达《攻占南京城要领》,部署了在城区内各部作战任务、战斗接合部、协同等事项。9日,日军飞机向城内投下松井石根给唐生智的《投降劝告书》。唐生智置之不理。

复廓阵地是城区防守的最后阵地,也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其中紫金山东麓老虎洞高地、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后中华门)防御要点争夺趋于白热化。光华门、通济门城门洞数次易手,双方敢死队都拼至最后一人。日军争夺中华门时,城防副司令罗卓英亲自指挥反击,将攻入城内的日军全部击毙,暂时稳住了局势。

有序变无序,撤退变溃逃

12日,日军对南京攻击达到最高潮。中午前后中华门首先失守,南京城防全线动摇,唐生智意识到按原计划14日晚撤退已来不及,遂决定提前至当晚撤退。12月12日下午,唐生智召集师以上指挥官开会,宣布了11日晚发来的择机撤退的电报,部署撤退计划。其要点是“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其实质是要求各部队以攻势行动,利用进攻之敌间隙,敌进我进,从正面突围,突围后转进皖南山区。笔者认真研究了命令“附纸”,其为各部队规定的“突围地境(即突围方向、地段)”“行军地境(即行军路线)”和“到达集结地(即行军目的地)”,应该是可行的,突围部队经过努力,大部是可以完成的。尽管执行这一命令有困难,却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可惜兵败如山倒,计划如同废纸。

当撤退命令下达后,因第36师未及时接到开放通道的命令,仍阻止撤退,造成自相开枪射击,被击杀、踩踏、拥挤伤亡惨重,甚至有装甲兵团坦克从被挤倒、踩死的人身上碾压而过。

本来组织突围、撤退比组织进攻、防御更难。因部队士气低落,建制不全,协同混乱,继而形成溃逃。唐生智“南京卫戍军突围计划”下达后,已指定各部队撤离时间、路线、集结地点等。如各部队严格按计划执行,就不会造成兵败如山倒式的混乱,非战斗伤亡会大大减少。但唐生智在下达撤退命令后,又考虑到第88、87、36师和教导总队是的中央军嫡系,唯恐按指定路线突围损失太大,要受责备,于是违背书面命令要求,口头指示他们也可渡江北撤,这自然又增加了撤退的混乱。在江东门、下关、燕子矶沿江一线溃兵与难民挤作一团,在战斗中没有牺牲的近10万官兵,与20多万难民被日军俘虏、惨遭集体杀害,令人痛惜不已。如今这几个地点,都是主要殉难纪念地。

高级会计师攻略范文5

[关键词]河南会战;兵力;装备;情报;战术

1943年秋季起,同盟国转入战略反攻,日军在南洋各地军队的海上交通线受到威胁。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日本发动了于1944年4月开始同年12月结束前后持续约8个月的豫湘桂一役。此役中国方面损失近60万军队,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丢掉146座城市和失去7个空军基地及36个飞机场。日本则打通了日军所谓的大陆交通线,达到了预期战略目标。在豫湘桂战役中,日军能够取得近乎“完胜”的战果,固然与政府的政治腐败、军队战役指挥的失误、军队战斗力、战斗意志下降以及军民不和等原因分不开。但是从日军方面来讲,无论是兵力配置、武器装备、情报工作、战术执行和作战指挥等方面都有其可取的地方。学术界既往研究多以为视角分析豫湘桂战役溃败原因(1)。研究成果体现在:认为豫湘桂战役中,失败是抗战中后期政治军事方针中所蕴含的危机总爆发,是历史的必然。长期实行消极抗战,被动防守的失败主义政策;战争后期,军无斗志,战斗力下降,指挥严重失误;关键问题是不能充分动员全民抗战,军民不和。除此之外,在其统治区域内实行、排除异己、压迫人民的法西斯主义政策使得战争中,大失民心,而民心是事关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豫湘桂战役中的失败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本文则拟以河南会战入手,从相反的方面,亦即从日军的角度探讨国军败因原因,以期该问题研究的全面与深入。

一、大力投资财政预算,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实验部队等高技术的武器设备;最大限度调动所有机动兵力,较军队,大显优势。现代战争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和武器装备以及二者的结合。日军为了保证“一号作战”顺利完成,在兵力上几乎是倾尽所有能够调动的机动兵力和能够调配的武器装备参战。参加豫湘桂战役的日军总兵力约为51万,马匹约10万,炮1551门,汽车约为15550辆,坦克794辆(2)。日军在河南会战中的战斗力包括:人员约14600名,马约14800匹,汽车约1970辆,重机枪740挺以上,迫击炮90门,联队炮(山炮)88门,作为师团炮兵的野炮及山炮级的炮280门,十生的榴弹炮24门。坦克师团的坦克和装甲车等1400辆以上,还有一般野战工兵约30个中队(3)。

在豫湘桂战役中,日军首次集中使用了装甲部队,日军战车第3师团是日军战法革新的实验部队,在实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洛阳战役中,军队因为日军战车第3师团的投入,就迅速的将汝河北侧山区的兵力向北方和西方撤退。日军也在战后的战斗报告中也提到了战车师团的威慑力,“我军的会战方针,原拟围歼汤恩伯军,特别是其核心第13军。但是,坦克师团的挺进反而使敌丧失了决战意志”(4)。还有在灵宝战役中,由于战车第3师团的加入,迅速改变了原本双方相持的战斗居局面,使军迅速溃败。

在河南会战中,双方空中力量对比也很不平衡,日军在战后的战役汇报中写到“1号作战期间,敌机出动共约400架次,我出动飞机共为2700架次,约为敌之7倍。”(5)

而在河南的军队主要以汤恩伯集团为主,部队人数虽有四十万之众,但部队多是地方杂牌部队,顶多是二三流的战斗力水平。这些部队不仅战斗力不强,纪律松弛,而且武器装备严重不足,重武器仅以迫击炮为主,大口径的后膛炮和坦克几乎没有。此外军队的预算开支也是严重不足,何应钦在1944年4月军事报告中说:“衡以本年四月下旬物价指数,比较民国二十六年上半年已增加三八三.六六倍,但三十三年度军费预算与二十六年度比较,尚不到四一倍。”(6)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作为战争基本元素的人和高技术武器装备一旦有机的结合,那么掌握优势的一方就会显示出不可抵挡的威力。

二、建立完善的情报系统,全面、及时掌握作战动态,以致处处被动,直至全线崩溃。《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获取和利用情报的能力是交战双方指挥军事素质优劣和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日军经过侵华的多年作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情报系统,这在后来的河南会战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在河南会战中日军华北方面军情报机关主要是通过无线电侦听和破译密码,来掌握军的动态。例如:当日军到达长葛时,军第1战区就确定南路坚守许昌的策略,将汤恩伯部队分为南、北两个集团,南集团在许昌地区牵制日军主力南进;北集团从登封攻向郑州敌后兵力薄弱之铁路沿线,进行侧击和尾随。这一计划的电报被日军破译,知道第1战区的主力第13军位于登封地区,因而日军在刚攻下许昌之后,仅使部分部队仍沿铁路南进,以麻痹守军,而主力由许昌向右回旋,以重兵封锁许昌经郏县、临汝去洛阳的公路,围歼在登封的汤恩伯所属的北集团。1944年5月8日,发给第1战区必须坚守洛阳的电报,同样被日军破译,因此日军华北方面军命令驻山西的第1军,将预定于5月11从垣曲、平陆地区南渡黄河的计划,提前于5月8日。日军第1军因准备时间不够,才改为5月9日南渡黄河。在进行洛阳战役的时候,日军华北方面军通过各种情报,获悉第15军,奉有坚守洛阳的命令,不会撤退。所以冈村宁次在一开始就对洛阳采取围而不攻的作战方法,命令其主力继续向西追击其他部队,使洛阳守军与其他部队相距更远,直到5月20日才发动进攻,并攻占洛阳。

而方面在情报工作方面远远落后于日军,甚至在日军已经对河南军队发动进攻后,军委会还是判断日军不过是“兵力不足的窜扰扫荡性质”的作战(7),而采取的作战方式仍然是侧击与“避免与敌正面决战”(8)。而蒋鼎文与汤恩伯在战役开始后,还没有对日军的战略意图、主攻方向、兵力配置等情况有所了解,以致军队在整个战役中始终陷入被动局面直至全线崩溃。

三、战略战术上,重视战术准备,针对性渡河专门训练与模拟演习,适时突然袭击,先发制人;军事指挥上,注重指挥机关的专业素质和运转效率。战术上,论者指出,二战时的日军,没有出现美国的马汉、德国的克劳塞维茨那样的战略家,但是日军的战术执行力却是得到盟军的认可的。河南会战中,日军充分的战术准备及战争中的战术执行力均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日方十分重视战前的战术准备。抢修郑州黄河大铁桥、针对性的渡河专门训练即是显著的例子。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南下进攻的势头,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黄河下游大面积的黄泛区。到了1944年由于开封以西的中牟一带,成为新黄河的泛区,诸多支流,形成两岸地区的大片沼泽,遍生芦苇、水草,华北日军重装备大部队要想通过黄河,则只能通过郑州黄河大铁桥。当日军大本营制定“一号作战”计划后,就决定对郑州黄河大铁桥进行修复。原计划从1943年12月10日开始施工,至1944年4月中旬完成。但是日军于1944年3月25日就提前完成抢修任务。关于渡河的训练问题,由于日军除重装备部队通过黄河大铁桥渡过黄河外,其他步兵师、旅团必须从黄河上渡船通过。为顺利完成渡河任务,日军指定第37工兵联队长远芳秀人中佐负责,从各师团抽调工兵骨干(每师团少则100名,多则400名)约1400名,选择在与黄河水文条件比较相近的淮河临淮关一带,从3月2日至29日进行了专门性的渡河训练。并且还举行了两次模拟演习。

日方不仅在战前的战术准备上十分认真,其具体战役的战术执行也非常坚决。郑州挺进队的成功偷袭、卢氏挺进队的远程追袭就是明证。1944年4月18日,日军已渡河的第22联队奉命组成郑州挺进队,其第1大队300人被编为挺进先遣大队,受命偷袭郑州,以掩护后续主力顺利拿下郑州。全大队轻装步行,以时速6公里的标准全程急行军。于19日黎明,出其不意的偷袭了郑州,并完成了战术预想。日军在登封、嵩县一带击溃汤恩伯集团后,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命令第37师团派出一支约4000人的步兵联队深入洛水上游的卢氏,以继续追击汤恩伯集团,并切断守军向豫西撤退的道路,摧毁卢氏县城西南的飞机场。该挺进队深入到交通不便的豫西山区120公里,而且沿途还有重兵驻防,不可谓不是一着险棋。但是该挺进队一路向西,沿途击溃地方守军,不断造成部队和地方机关更加大规模的慌乱撤退。日军于原定时间1944年5月20日拂晓,对卢氏县城发起突然袭击,完成了作战目标。在这次战术行动中,日军挺进队按计划完成作战任务,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战术效果。

交战双方统帅的作战指挥能力,往往就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在河南会战中,日军前线最高指挥官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而方面的前线指挥官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冈村宁次在日军中是被对手公认比较厉害的人物,元帅曾经评价:“冈村这个家伙,是一个很厉害的人。……能实事求是,细致周密。每次进攻,他都要调查半年之久,做准备工作。……他不出风头,不多讲话,不粗暴,你从他的讲话里看不出他的动向来。他经常广泛的收集我们的东西,研究我们的东西,……是历来华北驻屯军6个司令官里最厉害的一个”(9)。而方面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是一个被讥讽为“身为军人却不懂军事”(10)的高级将领;在《李宗仁回忆录》中,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则被认为是一个“贪生怕死,消极避战,治军无方”的人。前线的两大指挥官蒋鼎文与汤恩伯,在河南会战中分别统率所部各自为战,相互掣肘,在作战中经常被日军各个击破。当汤恩伯主力被日军包围在登封、禹县一带时,如果当时洛阳方面的蒋鼎文部能够迅速出击,侧击日军,给与汤部以配合,是有可能挫败日军的进攻,但是蒋部眼见汤部被围而无任何动作。

交战双方指挥机关的专业素质和运转效率的高低,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日军高级指挥机关的参谋人员,在战术、战役、技术等方面,与部队的指挥军官同样具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研究、讨论和制定作战计划时,都有着共同的语言。这些人除了在部队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外,还定期到陆军士官学校或是陆军大学进修,以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日军在具体作战中,如果作战部队某些重要方向或环节出现不利情况时,其上级机关就会立即派出作战参谋,前往部队检查和指导,以便确定是否继续执行原计划或作适当的修改和为下一步作战提供基础等。当日军第63师团进攻洛阳不利时,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参谋们则认为该师团缺乏正规作战经验,而该师团长野副昌德中将也不具备指挥一个师团独立作战的能力,要求更换前线指挥官。冈村宁次听取了参谋们的意见,命令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统一指挥第63师团继续进攻洛阳。而第12军接到命令后,首先派出高级参谋折田大佐及户次中佐前往63师团了解情况,并在现地与63师团作战部门研究作战地段划分、突击方向、火力组织、步、炮、坦克、航空兵的时间与动作协同等等,然后形成进攻方案上报军司令部。由于日军参谋们的这些活动,使其指挥机关在了解部队战况和部队领会其上级机关意图方面,均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指挥机关的运行效率。

注释:

(1)学术界关于豫湘桂战役中失败原因研究的学术成果主要有:王奇生.湖南会战:中国军队对日军“一号作战的回应”.抗日战争研究,2004(3),以湖南会战为例,从军的战略决策机制、情报信息系统、官兵素质、后勤补给、兵役军纪及民众动员等方面进行失败原因分析。刘熙明.国民政府军在豫中会战前期的情报判断.近代史研究,2010(3),主要从情报判断方面分析了国民政府军失败的必然原因。陈挚.军豫湘桂战役败因探析.军事历史,1992(6),主要从军事方面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刘贵福.论豫湘桂战役军队失败原因.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2),主要从的政治军事方针、军队战役的具体指挥、军队的战斗力、军民关系等方面探讨军队失败的原因。马海松.浅析中原战役军队大溃败之原因.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4),该文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全方位探析了溃败的原因。郭予庆.一九四四年河南战役及军队大溃败原因初探.中州学刊,1984(5),则是从消极抗日、具体战役的战略战术失误等方面分析失败原因。张小强.“先欧后亚”的代价与豫湘桂大溃退.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该文认为美国的“先欧后亚”的战略也是导致豫湘桂溃退的原因之一。

(2)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战史室.一号作战之二:湖南会战(上册):17。

(3)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一号作战之一:河南会战(下引简称《河南会战》)上册.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4:18。

(4)河南会战(上册):189。

(5)河南会战(下册):162。

(6)吴湘相.第二次中日战争史:988。

(7)刘熙明.国民政府军在豫中会战前期的情报判断.近代史研究,2010(3)。

(8)蒋纬国,编.抗日御侮·第6卷:43-44。

(9)传记组.全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10)马祥林,主编.点评著名将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一号作战之一:河南会战.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4.

[2]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一号作战之二:湖南会战.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4.

[3]王辅.日军侵华战争.辽宁出版社,1990.

[4]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5]王奇生.湖南会战:中国军队对日军一号作战的回应.抗日战争研究,2004(3).

[6]刘熙明.国民政府军在豫中会战前期的情报判断.近代史研究,2010(3).

[7]吴湘相.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综合月刊社,1973.

[8]传记组.全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高级会计师攻略范文6

(1)制定并不断完善公司专用的安全策略。为了保护网络安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编写安全策略,描述要保护的对象,保护的理由,以及如何保护它们。安全策略的内容最好具有可读性,同时,注意哪些是保密的,哪些是可以公开的。此外,应严格执行。最后,必须随时保持更新。

(2)安全防范应基于技术、动机和机会3个方面考虑,以减少攻击者的成功率。从技术上讲,系统应同时需要相当高的通用技术和专用技术,从而避免不同级别的人员滥用系统。攻击者的动机方面,应消除攻击者的满足程度,使其感到受挫。每次攻击失败时,安全系统让攻击者移动到网络系统的其它地方,使攻击者工作很辛苦。

(3)应尽可能少地向攻击者提供可攻击的机会。首先关闭不用或不常用的服务,需要时再打开。第二,访问控制权限的管理应合理。第三,系统应能自我监视,掌握违反策略的活动。第四,一旦发现问题,如果有补救措施,应立刻采用。第五,如果被保护的服务器不提供某种服务,如FTP,那么,应封锁FTP请求。

(4)安全只能通过自己进行严格的测试,才能达到较高的安全程度。因为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只有通过完善的安全测试,才能找到安全系统的不足。要做到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相结合,应能提前知道自己被攻击。如果知道自己被攻击,其实已经赢了一半。安全系统不但防御攻击者,同时防御他们的攻击。因为攻击者经常失败后就换个地方,再次实行新的攻击,因此,不但防御攻击的源地址,同时防御主机周围灵活选择的范围。

(5)战时和训练相结合,也就是说,主动防御必须严格测试,并不断改进。同时,安全软件的选择应基于应用的重要性和产品的更新周期,保证安全系统应能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应经常维护、定期测试和检查防御系统的每一个部件,避免安全系统的能力退化。

(6)在企业内部,应让每一为员工都深刻理解安全是大家的事,不是口号,而是警告,安全和业务可能有冲突,最好能够得到领导和业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人员的信任应合理、明智,不能盲目信任。在企业的安全防御系统中,除了采用常规的防御方案,应尽可能采用一些适合行业特点的新方案,对攻击者而言,也就多了一层堡垒。要有运行规范,包括管理制度、审计评估、网络安全规划、工程管理、安全监督和灾难恢复。

2运行管理的组织结构

为实现整个梯级调度的网络安全,需要各种保证网络安全的手段。网络安全功能的实现,必须从安全管理功能和管理员的职责上结合。企业的调度中心的信息部门应成立安全系统运行小组管理整个安全系统的运行,负责完成全企业的安全系统总体运行方案的编制,负责安全管理中心的建设,制订全企业范围的安全管理规范,对相关人员进行基本培训,指导各电站(厂)完成其安全系统的运行。应有专人负责网络安全,成立网络安全管理组,其成员包括领导、系统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以及网络安全专家等组成。

3运行管理的培训支持

3.1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为企业建立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制度,包括安全教育政策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制订和安全教育实施支持方案。此外,文档包括《企业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企业信息安全人员岗位指南》和《企业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3.2提供教育培训课程

(1)安全基础培训。

对象:企业全部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人员。

容: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及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主要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层次、网络安全度量、主机安全、黑客进攻步骤、安全防范措施和商用安全产品分类等。

目标:增强系统管理员的安全意识,基本了解安全的实际要领,能够分辩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Unix/Windows系统安全管理培训。

对象:公司安全相关的系统管理员。

内容:掌握Unix/Windows系统的安全策略,常见的攻击手段分析,各种流行安全工具的使用,在实验环境中实际编译、配置和使用各种安全工具。

目标:能够独立配置安全系统,独立维护Unix/Windows系统安全。在没有防火墙的情况下,使Unix/Windows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

(3)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扫描、防病毒和加密等技术方面的培训课程。

对象:企业的安全运行和管理人员。

内容:安全软件和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用与重要性、局限性、分类、安全设备安全策略、设计、自身的安全与日常维护、安全设备代表产品的演示和上机。

目标:了解Internet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能够对安全设备作日常维护。能够根据系统需求,做出相应的安全设备设计。能够对现有安全产品有一定的了解。

要求:具有基本UNIX/Windows,TCP/IP的知识,了解网络设计常识。

(4)安全开发培训课程。

对象: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中与安全相关的人员。

内容:TCP/IP协议和传统Socket编程、IPSpoofing的详细剖析、StackOverflow的详细剖析、其他流行进攻方法IPSniff:Sniff,DenyofService,ConnectionKilling,IPhijacking等的解释、并配有实验。

目标:使系统管理员掌握黑客进攻的手段、原理和方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3.3安全人员考核

协助企业建立信息安全人员考核体系,包括制订信息安全人员考核标准和建立安全相关人员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制度。此外,文档包括《企业信息安全人员考核体系》。

4运行管理的技术服务

可选择一家正规的、专业的、技术实力较强的公司,长期面向企业提供安全运行的技术服务,具体来说包括:(1)在IT行业,网络安全具有自己的特点,即黑客攻击随时可能进入,新病毒每天都在产生,也就是说,没有绝对安全,安全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2)水电站的控制较复杂且系统很多,地域较广,而安全涉及到的产品也很多,集成商将它们实施后,必须有一个安全小组来负责安全的运行。(3)安全的运行也需要经验和规范,专业服务公司可以协助公司保证网络安全系统的成功运行。(4)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新系统不断加入,需要对安全重新进行评估和漏洞扫描,找出问题,并及时给以解决。(5)安全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也很重要,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最好有比较固定的人员和机构负责安全的培训。(6)安全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当产品升级时,公司最好及时升级,尤其是病毒防御。

企业所选择的专业安全服务公司的服务程序是:首先,从安全系统的实施开始介入,监督系统的可管理、可运行,保证系统可以从系统实施平滑到系统的运行。其次,安全相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跟踪,并定期向企业报告,协助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再次,完善企业的安全运行规范和制度,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的简洁的、实用的安全规范和制度,避免纸上谈兵。安全涉及的软硬件产品的技术支持,保证安全系统7X24运行。全产品升级过程中的方案设计、测试和技术支持。最后,整个安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以及避免/降低和解决风险措施的制定。负责安全系统相关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网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S],2005.2.1

[2](美)ChrisHareKaranjitSiyan著.Internet防火墙与网络安全[J],刘成勇、刘明刚、王明举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3]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学,关义章、蒋继红、方关宝、戴宗坤,金城出版社,2004.9

高级会计师攻略范文7

1 运行管理的安全原则1.1 制定并不断完善公司专用的安全策略。为了保护网络安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编写安全策略,描述要保护的对象,保护的理由,以及如何保护它们。安全策略的内容最好具有可读性,同时,注意哪些是保密的,哪些是可以公开的。此外,应严格执行。最后,必须随时保持更新。1.2 安全防范应基于技术、动机和机会3个方面考虑,以减少攻击者的成功率。从技术上讲,系统应同时需要相当高的通用技术和专用技术,从而避免不同级别的人员滥用系统。攻击者的动机方面,应消除攻击者的满足程度,使其感到受挫。每次攻击失败时,安全系统让攻击者移动到网络系统的其它地方,使攻击者工作很辛苦。1.3 应尽可能少地向攻击者提供可攻击的机会。首先关闭不用或不常用的服务,需要时再打开。第二,访问控制权限的管理应合理。第三,系统应能自我监视,掌握违反策略的活动。第四,一旦发现问题,如果有补救措施,应立刻采用。第五,如果被保护的服务器不提供某种服务,如FTP,那么,应封锁FTP请求。1.4 安全只能通过自己进行严格的测试,才能达到较高的安全程度。因为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只有通过完善的安全测试,才能找到安全系统的不足。要做到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相结合,应能提前知道自己被攻击。如果知道自己被攻击,其实已经赢了一半。安全系统不但防御攻击者,同时防御他们的攻击。因为攻击者经常失败后就换个地方,再次实行新的攻击,因此,不但防御攻击的源地址,同时防御主机周围灵活选择的范围。1.5 战时和训练相结合,也就是说,主动防御必须严格测试,并不断改进。同时,安全软件的选择应基于应用的重要性和产品的更新周期,保证安全系统应能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应经常维护、定期测试和检查防御系统的每一个部件,避免安全系统的能力退化。1.6 在企业内部,应让每一位员工都深刻理解安全是大家的事,不是口号,而是警告,安全和业务可能有冲突,最好能够得到领导和业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人员的信任应合理、明智,不能盲目信任。在企业的安全防御系统中,除了采用常规的防御方案,应尽可能采用一些适合行业特点的新方案,对攻击者而言,也就多了一层堡垒。要有运行规范,包括管理制度、审计评估、网络安全规划、工程管理、安全监督和灾难恢复。2 运行管理的组织结构为实现整个梯级调度的网络安全,需要各种保证网络安全的手段。网络安全功能的实现,必须从安全管理功能和管理员的职责上结合。企业的调度中心的信息部门应成立安全系统运行小组管理整个安全系统的运行,负责完成全企业的安全系统总体运行方案的编制,负责安全管理中心的建设,制订全企业范围的安全管理规范,对相关人员进行基本培训,指导各电站(厂)完成其安全系统的运行。应有专人负责网络安全,成立网络安全管理组,其成员包括领导、系统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以及网络安全专家等组成。3 运行管理的培训支持3.1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为企业建立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制度,包括安全教育政策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制订和安全教育实施支持方案。此外,文档包括《企业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企业信息安全人员岗位指南》和《企业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体系》。3.2 提供教育培训课程(1)安全基础培训对象:企业全部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人员。内容: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及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主要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层次、网络安全度量、主机安全、黑客进攻步骤、安全防范措施和商用安全产品分类等。目标:增强系统管理员的安全意识,基本了解安全的实际要领,能够分辩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2)Unix/Windows系统安全管理培训对象:公司安全相关的系统管理员。内容:掌握Unix/Windows系统的安全策略,常见的攻击手段分

高级会计师攻略范文8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决定》(川府发〔20*〕14号)和市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决定》(成府发〔20*〕20号),结合《*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就我区组织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而现实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统筹城乡、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我区综合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现代服务业先导区的现实选择,是推进我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要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投资环境、抓产业竞争力的观念,把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抓好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我区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围绕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加快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办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营造互动环境,切实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新跨越。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牢牢把握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这一宗旨,不断创新办学机制,扩大办学规模,以深化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致力于中等职业教育做优做强、社会职业培训做大做实,做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到2011年,初步构建起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全区产业发展相衔接的,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

具体目标: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年度职业教育招生任务,到2011年,确保有就读中职学校愿望的学生都能就读中职学校。本地生源职普比达4:6。公办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达到3000人,民办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突破1000人;通过开展适应性培训、技能和创业培训等形式,力争每年完成3万人次的培训任务。

——专业服务能力增强。把*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唯一的省级重点专业(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和两个市重点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及幼儿教育专业)进一步做精做强;把*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已有的现代信息类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模具制造专业等普通专业,通过创建市重点专业活动为载体,争取尽快培育成优势专业;将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而新开设的金融专业和轨道运营专业做实,使其尽快成为我区职业教育的亮点专业。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到2011年,区域内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不断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现有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升专业教师素质,*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创建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高标准实训基地全面建成,实训网络逐步健全,建好美容美发公共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全区职业学校“师生比”达到教育部要求,教师学历达标率在95%以上,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其中拥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达到30%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20%左右。

——教育质量较大提升。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80%以上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学生高水平高质量就业。

四、工作措施

(一)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区职业教育攻坚领导小组和职业教育联席会的作用,建立“政府统筹、学校自主、行业协同、企业参与、社会评价”的管理体制,统筹协调全区职业教育工作,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落实职业教育发展措施,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政策保障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和倡导职业学校积极参与*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依托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探索组建*市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专业集团。

成立*区职业教育中心,具体担负起对全区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指导和日常管理任务。到2012年,建成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并争取进入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1000个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计划。

(二)构建全覆盖的大职教网络体系

统筹职业学校教育和劳动、科技等部门职业培训(职业鉴定)资源,统筹政府职业教育(培训)和社会职业教育(培训)等各类资源,逐步形成教育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岗位使用之间顺畅的大职教网络架构和政策体系。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对象范围,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加快生产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面向城乡,加强新增劳动力就业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预备教育;面向在岗人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企业在岗职工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继续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档次,提高培训质量。

(三)加快公办职业教育建设

对我区目前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改扩建,2010年完成二期工程综合楼建设后,新老校区占地将达50亩,办学规模达3000人,基本达到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

(四)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发展教育培训市场,通过引进品牌、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促进我区民办职业教育在数量上有突破、在质量上有提升。逐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功能配套、质量优良的社会培训机构,努力满足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特别要为已初具规模的四川省经济技术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咨询服务,增强其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五)提升专业教师技能

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落实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1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或到专业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实践和培训情况纳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新上岗专业教师必须先接受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

(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深入实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企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类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并实行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制度。通过职业学校培养、企业自主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多种形式,扩大高级技工、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完善职业资格鉴定体系,到2011年,区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争做到鉴定过程与专业教学同步,其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七)推进校企互动合作

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企业发展规划,开展校企之间以专业为纽带的招生就业、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员工培训、实习实训协作。健全政府引导、学校主动、行业中介、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立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契约式合作的“共同体”,并依托行业建成美容美发专业发展集团。探索建立鼓励接纳学生实习、做好劳动保护、支付合理报酬企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接纳师生实践、实习。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对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区职业教育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对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规划、统筹、协调。组长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张济环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副区长杨建德同志担任,成员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人事局、区劳动保障局、区统筹委、区审计局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教育局局长兼任。

(二)严格职业教育攻坚工作部门分工负责制

区目督办:将攻坚计划目标列入对各部门各街道的年度工作目标,督促攻坚措施落实,确保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区发改委: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牵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作,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区教育局:负责全市职教攻坚的组织协调,分解目标任务;牵头职业学校教育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

区财政局:按照确定的职教攻坚的投入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并加强职教攻坚资金筹措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

区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为职业学校聘用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并为其职称评聘提供政策保障。

区劳动保障局:负责牵头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帮助指导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区统筹委:负责牵头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导相关培训项目。

区审计局:依法对职教经费的筹措、使用和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三)激活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区职教中心要进一步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并建立教育质量社会化评估体系,重视行业、企业、社会、家长的评价反映。充分发挥行业、企事业培训组织在职工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鼓励行业、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对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单位予以经费奖励。统筹各类培训资源,扶持一批社会公共培训机构。

(四)保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区政府将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0*年起,城市教育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高于30%;提高职校生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每年1000元以上;职业学校学费收入用于职教攻坚的比例不低于30%;财政每年单列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公办职业学校外聘专业教师待遇。

(五)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攻坚工作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为职业教育攻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积极鼓励各职业学校开展达标升级活动,创建部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或创办省级、市级重点专业,对创建成功的学校予以20~50万元奖励;引导学校在企业内建实习基地,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六)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舆论氛围

坚持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舆论导向,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发展职业教育的鼓励政策;重点宣传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成人成才和技术致富的身边典型,理性引导社会、家长、学生。《**》、*电视台要积极开辟职业教育专刊、专栏、专题、专访等形式,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在我区的社会影响。

六、年度目标及实施步骤

(一)20*年目标

1、部署并启动职业教育攻坚计划;

2、全面完成*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一期建设工程。投资近2000万元,整合学校资源,扩大该校办学规模,完成实训实作楼修建,并投入使用;

3、投资约7000万元,启动*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暨职教中心建设;

4、区域职普比达3:7,在校生规模达2800人;

5、实现*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创建*市重点专业目标;

6、启动职教集团和公共实训基地调研及筹建工作;

7、积极筹备*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创建部级重点工作;

(二)2010年目标

1、全面完成*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暨职教中心硬件建设;

2、完成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3、全面完成幼教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4、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力争实现旅游专业创建省级重点专业和美容美发专业创建部级重点专业目标;

5、*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正式申报部级重点职业中学,积极做好创重各项工作;

6、区域职普比达3.5:6.5,在校生规模达3500人;

高级会计师攻略范文9

关键词:网络防御系统;设计;入侵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3-0000-01

Network Defens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Yang Di

(Civil Aviation Northwest Air 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Xi'an 710082,China)

Abstract:At present,network attacks,network technology,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the more common techniques include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malicious software,the use of vulnerability and internal attacks.In the design of network defense systems,not only to consider the design goals and user roles,but also focus on risk analysis of the network,then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trategies.It can be said,through the network,systems and data in three areas of security techniques,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Keywords:Network defense system;Design;Intrusion Detection

一、引言

目前,网络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病毒或者网络黑客最近几年呈猖獗之势、网络攻击造成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损失以及网络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在当今日趋发达的网络信息社会中,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对整个国家,其意义都是重大的。假如,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公司的财务与商业信息被恶意窃取,或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防信息被盗取,都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失。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网络防御系统的设计过程、安全策略及防御系统的实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确保网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价值。

二、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行为技术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和网络攻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如没有网络攻击,网络也就无从说起,一般来说,目前,拒绝服务、恶意软件、利用脆弱性及内部攻击是较为典型的网络攻击技术,这些网络攻击技术严重威胁着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网络防御系统的设计,网络信息将很容易被修改、泄露。(一)拒绝服务与恶意软件。拒绝服务攻击主要采用淹没、分片攻击及带外数据包攻击等几种方式。其中淹没是指网络黑客通过向主机发送大量的无效请求或者数据,来实现扰乱服务器为合法的用户提供服务的目的;带外数据包攻击是指通过向用户发送带外数据包的垃圾信息,进而造成该用户系统运行不正常。目前分布式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互联网上黑客主要的攻击手段,所以,需要从源头上保护好上网主机的安全,此外,还需要协调好ISP和网络管理员之间的关系。恶意软件攻击网络主要是通过逻辑炸弹、后门、蠕虫、病毒及特洛伊木马等程序来实现的,其中逻辑炸弹是由于系统存在漏洞而对目标系统产生破坏作用的一种程序;蠕虫是一种将病毒从一个系统繁殖到另一系统上的独立程序;特洛伊木马是一种具有隐藏性且执行任意命令的非法程序。一般可以采用安装反病毒工具及时清除恶意软件工具来防止这些恶意软件威胁网络。(二)利用脆弱性与内部攻击。一般来说,利用脆弱性主要是通过访问权限、信息泄露、蛮力攻击机缓冲区溢出等方式来实现, 网络黑客利用这些缺陷来实现攻击的目的,通过可以采取持续升级系统软件版本,安装补丁及设置口令等方式来加以防范。内部攻击会通过“后门”守护程序、日志修改、隐藏、窃听及“非盲”欺骗来实现,其中“后门“守护程序是指黑客通过在主机上安装守护程序来达到对主机的控制,进而实现全方位的攻击。

三、网络防御系统的设计过程与网络防御系统的实现

(一)网络防御系统的设计过程。1.网络防御设计方案的目标与用户职责。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防御系统对防止各种网络攻击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网络防御系统的设计涉及到设计方案的目标、用户职责、风险分析及制定安全策略等方面。定义整个网络系统所期望使用的策略是设计一个网络防御系统首选目标,此外,在设计一个网络方案之前,要定义好每一个用户在整个安全方案中所承担的责任。2.网络防御风险分析。在确定好网络设计方案的目标与用户职责后,要进行风险分析,因为风险分析可以有效避免将时间与经费花在不必要的系统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防御风险分析是网络防御系统设计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一个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分析工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般来说,在风险分析时,需要确定系统资产情况与风险大小,其中系统资产包括数据、软硬件、人员、物资及档案等。通常情况下,这些资源并不是所有的都很关键,因此,需要根据其重要程度来采取有区别性地保护措施,进而确保用户在安全投入上物有所值。一般情况下,这些系统资源依据其重要程度,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私有信息及秘密信息等四个级别,其中公开信息是敏感度最低级别的信息,秘密信息则是敏感度最高级别的信息,对这类信息要加大安全投入,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及可用性。共享密钥保密性的认证如图1所示。

图1 共享密钥认证

在ESP头后面的字段都进行了封装加密。根据这样的方案,在协议头字段中,外层新IP头包含了进行IPSec处理的源与目的安全网关IP结点地址,内层IP头为IPSec处理前的原IP头,包含了该信包的最终目的IP地址。安全协议头ESP或AH 位于外层新IP头之后、内层原IP头之前,外层新IP头里的“协议”域指明后面紧跟ESP头还是AH头(ESP-50,AH-51)。确定系统风险要要重点考虑系统漏洞、攻击人及目的、攻击地点及工具、攻击后果及用户风险等。其中在分析系统漏洞时,首先要了解系统的漏洞及严重程度,一般来说,网络系统中的漏洞包括实现漏洞、设计漏洞及配置漏洞三种类型;攻击者一般包括黑客、间谍、、内部人员、专业犯罪及蓄意破坏者等几种类型,攻击者的目的通常是出于政治、经济、个人及破坏等原因;目前,在互联网上攻击的方法主要包括用户命令、脚本程序、工具包、自动程序、数据截取及分布式工具等;如果攻击成功后,将会造成破坏信息、盗取信息、盗用服务、拒绝服务及公布信息等后果;用户风险从一定方面来说是一个非技术性质的因素,一个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最大信息威胁通常是来自系统内部,所以,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攻击行为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3.网络策略。在完成系统风险分析之后,就需要执行网络策略,一般来说,制定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安全策略需要注重考虑诸如整体安全、信息安全、个人安全、计算机安全及网络等策略。其中整体安全策略的目标是重点保护关键性的数据,且依据系统资产重要程度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信息安全策略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输及信息的销毁等方面,因此,需要从信息存储、传输及销毁等方面来采取有区别的安全策略;个人安全策略一般包括口令策略、软件策略、网络策略、互联网策略及嵌入式计算机使用策略等,此外,在个人原则上,需要注意不要向别人透漏自己的账号与口令,不要滥用系统资源,不要拷贝没有授权的软件;计算机系统管理策略一般包括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登录策略、信度策略、日志与审计策略及可靠服务策略等,其中可信度策略主要是定期对系统安全进行审计工作,确保它的可信度;网络策略主要包括网络分布式系统的策略、拨入访问策略、拨出访问策略、互联网防火墙管理策略及和其他网络的接口策略等。其中网络分布式系统策略涉及到可信度、鉴别与认证、责任与审计、访问控制、准确性、数据交换机服务的可靠性等策略。此外,为了确保网络在事故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工作环境,需要设置一个应急响应措施。(二)网络防御系统的实现。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防御系统需要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手段,进而确保设计方案中的安全策略能够成功实现,一般来说,这些技术手段包括防火墙技术、鉴别与授权技术、审计与监控技术、加密技术及安全扫描技术等。其中防火墙主要是实现各级网络用户间的相互访问,及对用户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防止某一子网所引发的安全事故波及到其他的子网;鉴别与授权技术主要是针对用户的一种访问控制措施,它由多个层次共同构成;审计与监控技术主要是借助网络中所有活动的记录,发现及追查一些非法的活动,降低攻击的后果;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存储加密与传输加密两种技术,它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信息安全措施;安全扫描技术主要是扫描网上设备的漏洞,以便于及时修补漏洞,另外安全扫描还具有防治病毒的功能,借助网上病毒扫描功能,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蔓延或者新病毒的入侵。总之,在整个网络防御系统中,需要使用多种安全技术手段,才能有效防御各种网络攻击,本研究重点将重点介绍网络、系统安全及数据安全三个维度来说明网络防御系统的实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图2网络防范实施流程图

1.网络。一般来说,网络离不开网络防火墙、网络实时入侵检测及审计与监控等手段,其中防火墙具有网络地址转换、防止IP地址欺骗、防止DOS攻击、网络隔离及包过滤等功能;实时入侵检测可以对网络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判断入侵行为是否发生,且及时提供报警信息,进而切断非法链接;审计与监控能够详细统计所有主机的网络流量、流向及目的地址信息,且可以对内部网诸如网络流量进行远程监控,反映网络状况。网络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只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验证全面彻底的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单位局域网内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对防病毒软件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配置,还有不定期的升级与维护,保证网络病毒不得入侵。设置防火墙其实是一种把内部网络和外部联系到一起的具有隔离判断的一种技术,选择判断允许,则外界用户与数据皆可进入其内部,选择判断阻止,则外界的用户与数据将被隔离,无法进入,这样可以极大可能的把非法入侵者拒之门外。防火墙技术是指网络之间通过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对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访问控制的安全应用措施。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由于它简单实用且透明度高,可以在不修改原有网络应用系统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所以被广泛使用。据预测近5年世界防火墙需求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74%。系统本身就存在着这样的漏洞,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有时可能也会产生某种冲突,系统有时会默认程序和缓存的变化,不会对其有合理的安排,把溢出的信息放到堆栈里,这样攻击者就有机可趁,只要发送超过缓存所能处理的长度的指令系统就将受到威胁。所以,要用可靠的软件进行漏洞的扫描,下载补丁进行修补,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把威胁降到最低点,可以对网路安全起到较大的作用。2.系统安全。系统安全一般涉及到鉴别认证机制、安全操作系统及周期性的安全检查,其中,在整个网络防御系统中,主要使用了利用安全操作系统提供的鉴别机制及双向鉴别认证机制;安全操作系统需要具有较好的安全特性,比如登陆控制、进程权限控制、系统完整性保护及安全审计等;周期性的安全扫描可以及时发现网络漏洞,且及时加以修补,通过及时升级来防止新病毒的入侵。首先,程序人员确定大的网络的安全,制定安全的等级和范围。定期进行网络维护,如出现意外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样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也了一个很好的保障,其次就是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规章制度管理,这样也能降低了黑客对程序的恶意破坏。在企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壮大中,自身的信息量也在增加,所以对于网络数据的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网络监听维护等安全措施,可以对各个下属网点建立有一定过滤功能的监听程序,时时监听局域网内部计算机间的互相联系情况。3.数据安全。通常情况下,数据安全涉及到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及可靠性。其中信息的完整性是指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能够保持完整,且建立了一个数据备份恢复系统;保密性一般通过SSL通道加密、安全邮件系统及内容监控软件来实现,确保数据不被泄露或者公开;通常情况下,借助数据完整性检查可以有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假如范闲数据遭到破坏,通过备份数据恢复程序,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可用性。

四、结束语

总之,拒绝服务、恶意软件、利用脆弱性及内部攻击是较为典型的网络攻击技术,这些网络攻击技术严重威胁着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网络防御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方案的目标与用户职责、风险分析及网络策略制定等方面,借助网络、系统及数据等方面的各种安全技术手段,可以有效保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剑.网络防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2001

[2]朱银芳.校园网环境下的安全与防御系统研究[J].科技信息,2008

[3]刘建炜.基于网络层次结构安全的校园网络防护体系解决方案[J].教育探究,2010

[4]石鹏.网络工具的分析与设计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2001

[5]张里.数据挖掘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