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7-10 16:29:03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1

关键词:教学内容 职场目标 社会需求 情景模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53-01

高职英语教学要紧跟市场、结合学生实际、围绕行业和企业对外语技能的要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也正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酒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酒店专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并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把酒店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1 基础英语与酒店行业英语相结合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以普通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专业需求没有太大的联系,甚至毫不相关。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是相对传统的,比如一些记叙文、说明文、书信等等。这些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并没有从酒店专业和目标岗位的角度去体现教材的特性。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热情,传统的英语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从行业需求的角度来说,当前酒店作为旅游业的重要配套设施,将会接待越来越多的外国顾客。根据调查很多酒店的员工面对外国顾客,都不能流畅地进行沟通,为酒店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很多酒店拿出人力和财力对员工进行酒店英语的培训,效果却差强人意。而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未来所要从事的都是酒店各个部门的工作,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用酒店英语进行服务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前景和酒店的服务质量。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酒店专业相关的实用技能和良好的交际能力,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有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能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目前高职院校酒店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是: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学校的英语课程缺乏实用性,学生很难有机会开口说英语,更没有机会说与自己未来职业环境相关的英语。对英语学多数学生缺乏兴趣,认为大学英语学习是非常没有必要的。有的院校开设了行业英语但是往往单纯地进行行业英语的灌输,学生学到知识专业的词汇或短语,学出来是哑巴英语,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未来职业的帮助不大。学生对这种陈旧乏味、与未来职业需要脱节的英语教学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怎样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是酒店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基础英语与酒店行业英语相结合的改革方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基础英语与酒店行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兼顾基础英语教学和酒店行业英语教学,把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自然衔接;结合学生的职业的需求,合理处理基础英语和酒店行业英语的关系,使二者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酒店英语教学涉及的内容涵盖酒店的前厅、餐厅、客房、康乐、商务中心等多个部门,所学专业知识内容复杂繁多,既需要掌握普通的业务英语对话,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营销策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习惯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掌握这些专业知识、专业词汇有一定难度。因此,应该注重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择与补充,使基础英语的学习为酒店行业英语储备丰富的词汇知识,为学生酒店行业英语的学习扫除词汇方面的障碍。而在酒店行业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保持一致,要以与学生理解和消化吸收。2012级学生,我们选用的基础英语教材是外研社的新职业英语,涉及到的行业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酒店情景英语》和外研社的《酒店英语》。我们需要对相关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和加工,使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能够有机的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新职业英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组织结构、办公室、客户服务等。在每个单元我们都保留了这些主题,同时,保证这些主题的学习又以酒店行业知识为背景。

(2)酒店英语教学应从单纯的知识讲授型课程向互动型、讨论型、情境型、模拟型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向发展。多样化英语教学方式符合实用性、职业性的特点,能调动英语教学对象的参与积极性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能使让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酒店英语教学改变陈旧乏味的教学方式,与生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强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熟悉酒店服务流程,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未来酒店工作中的职业能力。除此之外,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法的综合应用,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和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校内仿真实训室,将教材内容添加到实际情景中,让学有真实直观的体验,以此来巩固教学效果。

3 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结合

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学到的英语解决未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只有在现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学到的知识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在酒店英语教学中,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教师还可以把课堂从学校搬到宾馆和酒店,带领学生实际参观,或组织学生去宾馆、酒店在正式员工的指导下进行短期实习。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真正的运用,提高他们的酒店涉外服务能力。

基础英语和酒店行业英语以及实验实训相结合的酒店英语教学模式是过去那种单一的基础英语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到行业英语的教学当中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门性应用型人才,拓宽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2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研究

随着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各大职业院校内开始大力开设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教学内容的专业课程。鉴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专业性、综合应用能力以及高水平操作的固有特点,有关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一、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专业性突出、综合应用水平要求较高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要求是现今社会发展阶段对于人力资源相关专业就业学生基本从业水平要求最主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之中,为更好的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开始纷纷设立和开办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主修专业方面内容的教学课程。但由于我国职业院校对于人力资源相关专业主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时间较短、教学经验比较薄弱,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定位、培养规划、课程体系结构以及实践教学和与其配套的教学实验培训设施等等一系列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职业院校如果不能对本校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设立准确合理的专业定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事态将具有极其显著的负面影响。只有相关职业院校合理的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相关的个人性格特点方面的内容,做出准确的教学方向定位,才能更好的避免我国职业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走上传统落后的人事管理的教学道路。所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的就业过程之中,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达到用人单位对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业工作水平上的要求。在科学合理专业定位的指导依据下,配合完善的教学培训设施、明确的目标以及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职业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上的教学水平[1]。

二、有效提高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职业院校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新时期发展阶段的步伐,越来越多的选择开设和建立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相关内容的教学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在不断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情况下从原本传统的高校工商管理的专业中抽离而出,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研究逐渐独立而形成的一门专业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设立和形成,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关人力资源相关方面管理工作的工作岗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的水平等方面,已经在一个企业或者用人单位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相关职业院校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方向定位,才能让所培养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人员招聘、人员工作绩效管理、现代化工作流程分析等一系列与专业定位相配套的授课内容,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2、构建高质量、科学化课程体系

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职业院校在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开办以及教学实践上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的初期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设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会选择参照本科院校之中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对于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水平上还有待提升。在我国各大职业院校建设和构建人力资源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时,必须站在整体宏观的角度,在有效掌握和理解本校学生的个人特征以及一定的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化、高质量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修课程内容安排方面的设计上,以大量的实践课程调查为基本参照依据,努力构建全新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只有这样,我国职业院校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上,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时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大量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3、拓宽教学培训途径、改善教学实践

不同于本科院校在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实践教学方式,在职业院校中开设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内容的教学课程,应该在有效兼顾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基础之上,更加有效的注重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实践培训教学的学习成果。建立和完善与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配套的培训教学设施、有效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让相关授课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更多的注重学生在相关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更加注重实践培训教学的教学理念,将对于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综合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提供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需求内容和对相关应聘人才的要求水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全国范围内的各大职业院校,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纷纷选择在本校内开设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方面的课程。但由于我国各大职业院校在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的开设上,办学经验较为薄弱,办学模式大多时候选择直接参照本科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不能更好的发挥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只有对相关教学活动做出有效的实践教学研究,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2]。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现今时期的发展阶段,全国范围内的各大职业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仍旧并将长期处于不断探索和寻求有效教学途径的初期阶段。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究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工作环节。只有职业院校有效的掌握好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正确的实践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作者:吴欣欣 单位: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Abstract:It hasnot been long since technical colleges began to recruit asset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majors. Therefore, there is no experience to refer to.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orientation, courses setting, specialized teachers training and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reform of asset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Key words: high technical institutes;asset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teaching reform

一、 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办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 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

4.高职院校应当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充分利用校内已有实训设备,确保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有两方面:财务和评估。笔者认为财务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评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当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来进行。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也可以尝试该模式。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可以用第一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任务并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校内实训,用第二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资产评估方面的教学任务,用第三学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事务所顶岗实践。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资产评估方面的事务所由于从业人员较少,几乎每个事务所都需要业务助理人员。高职院校可以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兼职教师的聘用结合起来,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将相关的评估事务所建设成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该事务所的评估师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Abstract:Ithasnotbeenlongsincetechnicalcollegesbegantorecruitassetsevaluationandmanagementmajors.Therefore,thereisnoexperiencetoreferto.Fromtheaspectsofconstructionorientation,coursessetting,specializedteacherstrainingandpracticebaseconstruction,thispaperputsforwardsuggestionsonteachingreformofassetsevaluationandmanagementspecialty.

Keywords:hightechnicalinstitutes;assetsevaluationandmanagement;teachingreform

一、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办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

4.高职院校应当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充分利用校内已有实训设备,确保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有两方面:财务和评估。笔者认为财务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评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当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来进行。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也可以尝试该模式。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可以用第一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任务并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校内实训,用第二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资产评估方面的教学任务,用第三学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事务所顶岗实践。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资产评估方面的事务所由于从业人员较少,几乎每个事务所都需要业务助理人员。高职院校可以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兼职教师的聘用结合起来,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将相关的评估事务所建设成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该事务所的评估师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5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虽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侧重于是围绕需求结构、产业投入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展开,而对知识群体创业本身及与创新驱动的关系研究不足,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驱动密切关系的关注与重视不够等。工程管理专业属于交叉学科,需要在工程、经济和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复杂问题。财经类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与工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背景不同,具有独特的教学特色和优势。文章针对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时展背景下,对财经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为财经类高校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财经类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优势分析

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与工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相比,学科背景显著差异。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如《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和《施工技术》等工程类课程,财经类院校所开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而在《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等课程中存在着优势。因此,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针对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学科资源优势,更加突出财经类高校学科特色培养“经济+管理”特色突出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完善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改善和优化财经类高校人才队伍培养的结构和素质,提高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竞争力[1,2]。

二、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财经类高校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其经济和管理专业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竞争力不强。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起到保障作用。此外,也缺乏对教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激励机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二)师资队伍薄弱

财经类高校,缺乏工程背景教师。财经类高校的学科特点,不能给工科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导致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背景课程的资源匮乏,缺乏相应专业教师。工科与经济和管理专业学科评价机制差异较大,学校的晋升机制中,科研和教学的评价无法与其他专业教师比较。大部分专家都是经济和管理学背景,不懂工程。导致在科研和教学评价中,工科背景的年轻教师处于竞争的劣势,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财经类高校应针对工程管理的学科特点,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机制,完善教师晋升机制,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三)课程设置与学生期望存在落差

近年来,各高校逐渐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然而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实用性一般,与学生期望的落差较大,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期待[3]。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强调经济与管理方面的教育,在培养方向和学生期待方面存在落差。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工程管理的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目前,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从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性较弱。目前,国内高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尚未纳入其中[4]。因此,对于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时,要将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中,结合专业教育更加突出创新创业教育。

三、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标准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对于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而言,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学科背景,其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与工科院校背景应略有不同,应该在充分发挥其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标准,消除目前财经类院校培养目标不统一,口径差异大的现状,建立差异化、多样化和特征化相结合的具有财经类院校特色的“经济”+“管理”的创新创业模式和标准。

(二)积极引导财经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财经类高校要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特点,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原有“经济”+“管理”特色实践基础上,融入土木工程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BIM大赛和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比赛,并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完善各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教师和学生的奖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创新创业比赛,财经类高校要积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市场化引导,让学生们了解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三)科学设计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关课程

加大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力,必须完善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因此,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应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紧密融入专业教育中,配套设置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实现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与补充。此外,还应积极采用经典案例、专题讨论等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相关的教学方法。还可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研修班和社会机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机构等单位收集经典案例素材,既要注重从正面的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也要有反面失败的典型的创新创业失败案例,为财经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完善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保障体系

实践教育是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基础的重要体现。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要结合专业背景,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支撑体系,并不断完善和拓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开展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现实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校可通过创新创业专业师资提升,培养和鼓励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深入企业调研、与联合开展课题攻关,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并聘用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相关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从而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师资方面保障[5]。

(五)加强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理念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新的教育理念,是经济新常态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加大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等院校不断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大力倡导高等院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这就需要将专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相匹配。对于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而言,这就需要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要融入创新创业元素,树立和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树立起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的理念。

(六)优化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工程、经济和管理的相关理论,同时又必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因此,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设既有工程、经济和管理理论知识又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6]。财经类高校应从经费支持、教学考核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和发挥高等院校的社会和校友资源,聘请行业经验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座,搭建实训平善校外导师的规范管理制度建设。

(七)推动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发挥专业教育的基础和优势,在培养学生工程,经济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工程管理的专业教育中。因此,对于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应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引入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考虑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差异,并应积极推进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专业和学科标准。在统一创新创业教育标准下,对高等院校进行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

(八)完善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环境建设

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教育部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高等院校各级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并不断完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并不断加强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建立政府、高等院校和科技产业园区的三方联动机制,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实习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财经类高校本身而言,在国家差创新创业教育的框架下,在设备、师资、资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使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依托财经类专业学科优势,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与工科背景的人才培养特色各异。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从师资队伍、相关体制、创新理念、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作者:汪振双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汪振双,赵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问卷调查及教学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5):168-170.

[2]汪振双,赵宁,张建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5,23:57-58.

[3]李时椿.创业与创新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李肖鸣,朱建新.大学创业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6

【导语】

本科第一批征集志愿计划 (文史类)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1192 常州大学 文史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4 商务英语 2 新增计划征集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1658 哈尔滨工程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3 社会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1675 哈尔滨医科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2 公共事业管理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1688 海南大学(中外合作) 文史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6 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2 只招有专业志愿的考生,英语高考成绩达到满分的70%以上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1721 河北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7 工商管理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1761 河北师范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6 家政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31 江苏科技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5 政治学与行政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534 宁夏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9 农林经济管理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807 上海电机学院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6 市场营销(德泰学苑试点班)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85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2 园林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963 四川师范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8 思想政治教育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3075 天津商业大学 文史 3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8 旅游管理(高尔夫经营管理方向) 3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3258 西北政法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8 法学(反恐怖主义法)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3380 烟台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3510 浙江财经大学(中外合作)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27 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1 含市场营销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3522 浙江工商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5 阿拉伯语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3545 浙江农林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2 城市管理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002 安徽财经大学 文史 1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33 国际商务 3 36 公共管理类 6 含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38 物流管理 1 39 旅游管理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003 安徽工程大学 文史 5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2 市场营销 4 03 人力资源管理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004 安徽工业大学 文史 4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25 市场营销 4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005 安徽建筑大学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5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008 安徽师范大学 文史 3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36 旅游管理类 3 含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009 安徽医科大学 文史 10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2 护理学 10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010 安徽中医药大学 文史 1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31 公共事业管理 8 33 汉语国际教育 3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011 安庆师范大学 文史 33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35 历史学(师范) 4 36 广播电视学 5 38 应用心理学 14 43 旅游管理 10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012 淮北师范大学 文史 564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39 国际经济与贸易 5 41 社会工作 65 42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33 43 学前教育(师范) 23 44 特殊教育(师范) 46 46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24 49 翻译 3 51 新闻学 6 52 广告学 33 53 历史学类 97 含历史学(师范)、文化遗产 56 人力资源管理 27 57 行政管理 58 58 旅游管理 68 59 政治学与行政学 76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103 蚌埠医学院 文史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2 精神医学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108 阜阳师范大学 文史 69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7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37 08 历史学(师范) 15 10 学前教育(师范) 17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9110 合肥学院 文史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3 物流管理 1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7

关键词:科研团队;高职院校;管理科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开展企业科技服务的重要责任,是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使科学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的科研工作是实现科技转换的核心力量。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各个专业群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日益清晰起来,传统的个体科研力量有限,创新性科研团队建设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促进科研创新和企业服务,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科研重点在于应用性研究以及技术服务等。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类科研人员和教师针对从事的教学工作和社会服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为学院发展、专业建设和企业行业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科研团队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科研团队的稳步发展。

一、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总数已达1345所,高职教育的在校生人数超过千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多半。全国高职高专教师人数高达38万余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增长规模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在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服务能力在层次、效益以及影响力方面都较为落后。要解决上述问题,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建立创新型科研团队是高职院校发挥科研功能的良好组织形式,其对于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家明确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双师”结构,才能强化高职教育的实践环节,才能提升高职院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训能力和企业科技服务能力。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构成主要由学院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通过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双向沟通,使其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更好地促进“双师型”人才的素质提高。

其次,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有利于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高职院校通常在科学技术研究中资源不足,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可以整合学院有限的科技资源,进行环境营造,发挥学院教师的科研潜力。同时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的交互作用,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从而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

再次,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能够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并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科研团队成为了校企合作的桥梁。通过学院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使得学院的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同时保障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安排,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另一方面,学院可以以科研团队为平台,依托其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的技术支持,辐射到行业进行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企业的认知度。

二、高职院校管理类科研团队的建设困境

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建设主要是借鉴企业团队建设的模式形成,在科研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以管理类专业为例,目前其主要形式是在学院的组织机构下,以系部或教研室为单位,由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组成,从事专业或专业群内的科研与企业服务。这种科研团队构成主要由以下几点不足:

1.团队带头人资源匮乏且层次不高。优秀的团队带头人一方面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瞻远瞩的专业视角,带领团队走在专业发展的前沿,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另一方面,要实现科研团队的整体绩效大于个体绩效之和,团队带头人善于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并能够通过有效管理,形成团队的创造力。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类科研团队的带头人通常是学院自己培养的专业带头人,他们很难二者兼具。优质的管理类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匮乏导致难以产出重大的科研成果。

2.科研团队组织松散。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更加强调对行业企业的管理实践和技术服务能力,因此管理类科研团队吸纳了一批企业一线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成为科研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线行业企业管理者具备深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而科研的动力和能力较弱,往往这一部分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科研方向分散,甚至固守着单枪匹马的科研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较差。科研团队缺乏团队文化建设,基本流于形式,组织相对松散。

3.科研团队的考评、激励不到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实现对管理类科研团队的整体评价制度,仍然是对教师个体进行考评。为了满足基本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水平,高职院校管理专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或者到企业兼职获得劳动报酬,科研动力不足。在职称评聘中,高职院校的考评也通常以科研成果的主持人或者第一完成人作为考评对象,对科研团队的激励缺失,缺乏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

4.科研管理机制不够规范。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不合理,对科研团队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要求管理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或兼职实践以提高自身的“双师型”素质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然而学院并没有对科研成果制定配套制度加以保证。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相对较低,管理类科研团队的项目来源通常较窄,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的横向课题,同时,大多院校缺乏系统的科研管理制度,加之管理专业教师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社会服务中,科研热情不高。另外,管理专业教师完成的科研任务很难进行成果转化,难以保证科研工作的延续性。

上述问题表明,高职院校管理类科研团队仍处于松散的起步阶段。要打造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创新型科研团队,仍要结合管理类科研团队的自身特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制度上保证管理类科研团队的长足发展。

三、构建高职院校管理类科研团队的策略和建议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具有应用性取向和实践性取向。科研活动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行业企业培训。因此应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专业来进行建设科研团队,进而开展科研活动。

1.加强人才引进和聘任,构建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管理类科研团队的构建需要优秀的团队带头人。一名优秀的团队带头人应该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他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管理实践和科研工作的领先水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绝大部分为学院自己培养的专任教师,对于管理类专业而言,理论知识扎实而实践不足。为了提高专业团队整体水平,可以多渠道引进人才,比如从企业一线管理人员中聘请等,并委以团队带头人的重任。同时,根据学院特色,打破目前惯有的专业框架,构建学科交叉、专兼结合、知识技能互补的科研团队,也成为管理类科研团队的有效途径。

2.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制度建设,创新团队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科学系统的科研制度,具体包括高效的科研激励和评价机制、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严格的成果管理制度与完善的监督与约束机制等。特别是改善评估和考核机制,构建有利于团队合作的评价平台。团队外部制度建设有助于提高管理专业教师的科研热情,为科研团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还应建立团队内部的管理制度,把权、责、利进行有效结合,构建领导权和决策权共享的团队管理模式,实现科研团队的自我管理。

3.加大科研投入和环境营造,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高职院校应提供丰富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前沿知识的汲取需要了解发达国家的管理动态,前沿资料的获得保证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其社会服务功能,加强校企合作。学院应从全局规划科研工作,发挥学院的导向作用,为科研团队开拓项目。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和科研团队项目的推进,高职院校应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另外,管理专业教师应获得宽松的科研环境。它有利于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可通过鼓励科研、适当减少科研人员教学工作量等措施促进科研活动的开展,提高院校科研团队为企业或学生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四、小 结

高职院校管理类科研团队仍然处在建设和管理的初级阶段。探索管理类科研团队的创新模式,需要高职院校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打造高绩效的管理类科研团队,实现团队绩效大于个体绩效之和的目标,才能促进和提升团队的科研实力。营造良好的团队文化和科研氛围,必将提升管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志生,张健,曹献飞.基于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3):43-45.

[2] 蒋科兵.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4):91-93.

[3] 江文丽.关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62-163.

[4] 戴翔东.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4):45-47.

[5] 吴洁.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412-414.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8

关键词: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就是这一发展的最直观体现。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向来是其工作的难点所在,而为了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

在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划分为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专业教学评价和专业技能鉴定等三个阶段,希望这一人才培养阶段的划分能够为我国相关院校教学工作的更好展开带来一定启发。

1.制订专业培养目标

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阶段中,其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的专业制定,可以说这一培养阶段主要是为了明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的方向与目的。对于应用型经济管理的专业教学来说,其本身属于较为复杂的人才培养与训练过程,这就使得一般高等院校想要真正较高质量的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保证自身拥有科学、完善的实践性教学计划,这一计划需要包括规划性、可实施性的教学指导文件,并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细分化,这样才能够较好的满足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为了保证第一阶段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具体来说,在这一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阶段中,相关高等院校需要提供专业教师与教学条件,并依据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开展高质量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教学,这一教学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较好互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相关学生的职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中,相关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相关计划,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真正达成第一阶段设置的教学目标。

3.专业教学评价和专业技能鉴定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教学评价和技能鉴定,其主要是为了验证上两个阶段的真实发挥效果。对于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再好的计划与策略,也需要通过验证才能够确定其有效性,所以相关高等院校就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效果考察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实现较高质量的教学评价;而在学生的专业技能鉴定中,相关院校可以采用专业岗位操作技能验证的方式,对学生在真实岗位中专业技能的发挥情况进行鉴定,这样自然就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阶段的任务要求,保证相关高等院校真正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对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产生了较为直观的认知,而结合这一认知与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能够为相关高等院校带来一定启发。

1.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中,相关高等院校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得到经济管理专业知识针对性、应用性和超前性的支持。由于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所以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建立集中与分散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循环教学培养模式,这一循环教学培养模式主要通过对学生开展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应用的循环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所学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自然就能够较好的保证这一教学的整体效果。

2.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除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外,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也是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采用浓缩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技能、身心教育并重的设计理念。具体来说,在浓缩理论教学这样设计理念的影响下,高等院校必须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理论课程进行恰当而有效的压缩,这一压缩需要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课程数量与课时数量的显著降低,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教训内容的重复;而在强化实践技能这一教学课程体系的的设计理念影响下,相关高等院校需要增加自身实践课程,并同时增加专业能力培养课程,这样才能够较好的保证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在身心教育并重这一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的设计理念影响下,高等院校必须将育人放到与教书并重的地位,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对于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教学方式设计

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设计中,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采用“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科研指导”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设计理念,而根据这一设计理念,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就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这自然也就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在方法训练这一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通过不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以及思维方法进行培养;而在能力培养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设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发展能力;而在科研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使学生接触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最前沿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4.实践性教学设计

上文中笔者曾提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对这一教学的实践性教学部分进行较好的设计,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将实践教学设计为专业技能初步应用、实践应用能力的深化、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等三个教学环节。

(1)专业技能初步应用

在专业技能初步应用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设计第一环节中,这一环节学生经济管理相关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实现,而在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教学中,相关高等院校需要实现从理论课程开始与从实际应用需求结合的教学形式。在从理论课程开始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而从实际应用需求开始的技能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经济管理相关技能,这两方面教学的结合,就能够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实现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自然就实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初步应用这一目标。

(2)实践中应用能力的深化

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这一环节需要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深化,而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高等院校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模拟实习、应用实习和综合实验。具体来说,相关高等院校在这一教学环节除了开展具体的主干课程教学外,还可以有目的的组织各类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活动,其中灵活结合实验教学平台开展的仿真实训教学能够在这一时期发挥较好的应用效果,这点需要相关高等院校予以重视。

(3)实践应用能力提高

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中,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相关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其能够满足社会中各类企业的需求。具体来说,在这一实践应用能力提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高等院校需要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复合、拓展和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毕业前掌握较为扎实的经济管理相关实践技能。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相关高等院校需要较高质量的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案例分析”课程、“顾客关系管理”课程,通过这一系列实践相关的教学课程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学生就能够较好的掌握经济管理相关实践技能,而高等院校也就真正实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中高等院校采用感知认知、体验实践、应用创新的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过程,能够更好的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

在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结合这一论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于相关高等院校的重要性,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相关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教学的更好展开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董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0,01:20-22.

[2]杨荣明.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9,04:121-125.

[3]何京蓉,冉建宇,陈梅.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创新[A].华中师范大学.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on Creative Education(CCE2011)[C].华中师范大学,2011:5.

[4]焦健.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5]贾立锋.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4.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范文9

一、引言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也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与职业与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重视根据本校旅游管理教学的实际,强调实践教学的意识,但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教学呈现出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普遍存在,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缺乏工作能力,这影响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脱离实践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但是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的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的不明确,使得教学的方法与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相脱节,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实践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教学实习环节薄弱

很多院校的旅游管理类学生主要的实习和就业方向为酒店和旅行社。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和服务的紧密度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对教学实习环节没有精心设计,实习企业用人目的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学生满意度差,直接影响学生对该专业的信心和理解,教学实习应是强化专业的重要手段,很多院校却将这个重要过程变成将学生推向社会,进行工作的环节。

(三)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资金的投入

以旅游管理中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为例,酒店管理教学中校内的实训基地是整个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偏重于理论教学与教学研究,而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投入的资金较少,尤其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与就业关系的认识不够,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的场地和设备相对陈旧和落后,使用率低下。甚至有些学校由于资金紧张,根本没有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这都是造成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落后的原因。

(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能力及素质有待提高

从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实习状况来看,一部分教师并非旅游管理专业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和学科转过来的,这些教师缺乏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又不具备在旅游行业进行工作与服务的经验,所以在旅游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一些年轻教师虽然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对教育规律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刚刚毕业就工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缺乏旅游管理实践的磨练,且对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素养没有充分的认识,使得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难以实现特色教学。总之,师资质量的参差不齐使得旅游管理专业难以与实践相结合,无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及措施

(一)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加大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

实践教学和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通过加大课时量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实训课程的实施必须制定计划和方案,比如,对实训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考核标准都做出详细的计划,让学生可以在实训的过程中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其就业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强化实践的意识,教师应该不断地研究和改革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训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余活动,比如,可以举行假期实践活动,让优秀的实习生与新生进行经验交流,或者邀请往届毕业的优秀学生现身说法、聘请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定期举办职业技能的比赛等,提高学生参与实训课程的热情。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旅游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建设实训教学基地,这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压力较大。

1、高职院校需要投入资金建设仿真的导游模拟训练室,并且购置相关的教学设置。

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在校内建设仿真微缩旅游景观等作为实训基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资金的原因无法完成实训环节的教学。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建设了小规模的旅游陈列教室和图片室,但是设备陈旧。因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需要高职院校解决资金的问题,确保实训教学的设备和设施。

(三)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确保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建立一支有能力有责任的师资队伍。

1、拓宽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灵活用人制度,招聘有责任有能力的专职教师或者兼职教师,补充在校教师的不足。

2、为在校教师定期举行进修和培训的机会,邀请高水平的专家和学者开设讲座,提高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促进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