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交互设计要素集锦9篇

时间:2023-07-17 16:30:45

交互设计要素

交互设计要素范文1

关键词:交互设计;平面设计;情感构架

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交互设计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交互设计同传统的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会仅仅关注所要表达的事物的外在状态,而是会对事物的内在含义进行表达,因此,对交互设计的情感构架进行分析,是当前很多平面设计领域专业人士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实施交互设计艺术情感架构研究的重要意义

交互设计同传统设计的差异造成了交互设计设计等级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平面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平面设计所要表达的视觉美感,而是希望通过平面设计可以实现思想观念和内在审美需求的表达。交互设计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对设计人员需要进行描述的内容进行规划,并从细节出发,对设计人员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详细的描述[1]。交互设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按照设计的理念进行设计界面的确定,而是要通过改造设计的方法,使交互设计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能够更加接近时尚的需求,使科技创新的成果能够更好的使用于交互设计领域[2]。交互设计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将所要表达的生活情感和艺术感受进行良好的结合,以便在交互设计的良好艺术背景下,平面设计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艺术情感架构的改良。交互设计在进行情感架构的改良过程中,可以使平面设计的作品能够更好的对艺术理念进行表达,因此,作品的重要社会意义会由此得到实现[3]。平面设计的设计人员可以按照现实中真正存在的物资形态进行平面设计基础架构的确定,并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理念融入完整的架构当中,使真实的物资状态能够通过平面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理念。因此,通过对艺术架构的高水平设计,能够使设计人员将更加深邃的设计理念融入平面艺术作品当中,使作品的观赏者获得难忘的艺术效果。通过艺术架构的科学处理,平面设计作品的观赏者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设计人员的思想感受,以便作品的设计者能够将关注的重点集中于平面设计作品的理念设计方面。

二、交互时代平面设计活动艺术情感表达方式

1、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表现欲望的设计

首先,平面设计人员需要对实施设计的目的进行更高水平的明确,以便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审美活动的设置[4]。首先,要了解审美活动的具体要求,根据平面设计作品观赏者的具体审美需要,对实施交互设计过程进行设计。可以根据具体艺术架构进行理念的明确,在进行交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需要保证情感架构分析的深入性,以便设计作品所表达的理念能够更好的被社会接受[5]。另外,平面设计活动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各界的观赏需求,也要保证实施交互设计的人员能够将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进行很好的表达,因此,交互设计的意义不仅存在于社会需求的各个领域,也能够满足设计人员的具体意愿,因此,交互设计是对设计作品观赏者和设计者的双重满足。在进行交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交互设计实施的状态下,外部环境的因素会成为影响交互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人员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外部环境会随时对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影响,而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段,也会因环境的因素产生较大的转变。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交互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

2、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使命意识的表达

不仅是平面设计领域,很多艺术设计领域都存在使命意识的表达,使命意识是在具备一定社会需求的情况下,根据社会的具体需要进行的意识形态表达[6]。因此,交互设计在进行过程中必须能够同社会意识形态完全适应,在进行社会经济基础分析的过程中,要将经济基础作为判断意识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以便交互设计在进行过程中能够得到意识形态理念的支持,并完成设计人员使命意识的顺利表达。在进行交互设计的情况下,要将交互设计过程中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政治因素和都会成为影响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会成为影响交互设计者使命意识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析,实现交互设计理念的完美化处理。

3、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审美需要

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审美是非常重要的表达内容,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的审美等级,能够使作品在审美过程中实现艺术价值的提高[7]。普通的平面设计作品观赏者,在进行作品价值判断的过程中,往往将审美诉求的表达作为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专业人士在进行平面设计鉴定的过程中,会首先将平面设计者对作品的物化形态作为主要的判断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物化状况,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具体价值进行明确,以便设计工作能够将主要的设计理念同设计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并将审美需求在固定的设计理念中进行普及。正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可能会将平面设计作品的创作方案进行调整,使其在形式上更加接近真实的物化标准。因此,平面设计过程中的交互设计,可以根据设计活动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理念的判断,以便艺术作品中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物化的形式得到全面的表达。在进行审美诉求的表达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对详细的感情采用抽象表达的形式进行设计,进行平面艺术作品设计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创作的具体理念进行设计者情感的高水平发挥,使平面艺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形态可以得到表达方式的明确,在进行自然景物因素的交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将自然界富于变化的理念进行充分的表达,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可以使设计者的情感能够同自然物的具体状态相结合,以便表达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设计者可以从情感宣泄的角度入手,对实际存在的物质的设计理念进行抽象化表达,交互设计进行过程中的情感宣泄需要按照既定的艺术构架进行正常的宣泄,使情感的发挥能够充分适应情感的表达需要。在进行情感宣泄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交互设计人员的情感表达方式能够同自然规律保持一致,以便具备规则性特点的表达方式能够同具备挥洒性特点的交互设计形式实现统一,使自然因素能够真正成为交互设计人员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交互时代平面设计艺术架构的具体表达途径

1、进行交互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艺术情感的创作

在进行交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将艺术情感的融入纳入创作的范围之中,并保证在时间层面将艺术情感的创作作为涵盖全范围的创作内容。首先,交互设计的人员要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作品艺术格局的明确,在进行自由创作之前,需要保证作品的艺术格局已经完成基本设计,并且能够在交互设计的过程中实现内容的充实。然后,设计人员需要将自由组合的艺术成分在艺术格局中自然融入。设计人员的设计情感表达也是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的内容,因此,要保证设计人员的思想情感能够在设计起始阶段进行表述,使设计情感可以同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进行融合,并以正规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要将艺术作品对人性的关怀作为提升艺术作品价值的主要因素,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各类资料进行高质量的整合,使交互设计的作品能够具备充分的人性关怀表达能力。要允许在进行资料整合的过程中对情感的酝酿方式进行明确,以便情感的设计和推动可以同交互设计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接。进行设计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调研活动所收集到的准确信息,对人本精神进行高质量的追求,以便设计人员能够将人性关怀在设计理念中进行良好的表达,提升设计理念在人本意义层面的重要性,使交互设计人员的设计材料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并在进行情感创作的过程中将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全面的展示。

2、在进行交互设计的创意过程中进行情感的表达

首先,交互设计人员要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创意情感的表达,可以对需要进行转移处理的因素进行更改,并使其具备足够的功能,如果交互设计过程中的客观环境可以保证设计的顺利进行,则可以通过诱导的方式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在进行情感转移的过程中,要按照正确的比喻方法对需要进行表达的情感进行明确,使艺术作品展示出的因素能够具备足够的象征性,可以通过借代的形式进行创意的开发,并将需要进行艺术处理的因素进行夸张化表达,使交互设计的观赏者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设计人员的情感。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首先对作品想要表达的因素进行规划,并将其作为提升审美质量的主要因素,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设计水平的提高。设计人员需要在进行创意的酝酿过程中,对平面设计的具体程序进行确定,并为不同的设计程序进行设计道具的准备,使设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促进设计作品质量的提高。

四、结论

交互设计是目前平面设计领域重要的形式,对交互设计的艺术架构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使平面设计的作品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实现价值的提高,也可以使设计工作受到更大范围内的认可。

作者:邸悦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

[2]杨焕.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界面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3]郑杨硕.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4]李静.基于视觉体验的网页界面极简主义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2013.

[5]周颜磊明.包豪斯设计思想对移动网络终端用户界面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交互设计要素范文2

关键词:交互界面设计;情感化设计;视觉元素

1.交互界面设计

交互设计是指人们与日常生活工作沟通的一种形式,是扩充人们信息量的一种交互方式。交互方法包括数据如何在平面上与自身交互,以及用户与数据控制和展示之间的交互。交互多媒体的界面设计主要是针对图形用户界面进行设计。图形用户界面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来表达我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在交互界面设计中,以图文并茂形式的表现方法已经走入了我们的视线,然而设计的美感则表现在“图”上,而不是“文”。在界面设计中,图形艺术在视觉传达方面有着相似性,它综合了艺术的美感与交互的沟通,从中渗透出不同的情感因素。

2.情感化设计

情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有时甚至能左右人的决策行为。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也是最丰富和最能够表达人的内在欲望的。界面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科,在心理学、设计学、语言学等学科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说界面设计是赋有情感色彩的。而情感化设计最终的目的也在于把握用户的情感,诱发潜在的购买欲望,不仅使用户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情感愉悦,也让商家达到获得最大利润。所以,将“情感化设计’’理论导入到交互界面设计中这一想法,不仅符合交互界面设计的根本要求,也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这一设计理念。

3.情感化设计对交互界面的影响

交互界面设计不仅仅是将界面做的漂亮,还需要让它能够很好的运行。设计师制作交互界面、系统是为了让人们能够通过对界面的操作来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只为了创造视觉上的感受。从根本上来讲,一个好的界面设计应该拥有明确的视觉导向系统,能够很好的引导用户去浏览想关注、或是需要的资源。用户之所以能够浏览网站,并最终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都源于网站的交互功能和用户在操作使用中获得情感体验。

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交互界面设计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它是人与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之间的媒介——用户通过软件界面来与计算机等电子产品进行信息交换。一个是否具有人性化、情感化设计的界面,直接关系到应用系统的性能能否充分发挥。交互界面设计的良好实现是以硬件产品为支撑,因此,交互界面是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电子信息时代的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以这些物质性产品为支撑的用户界面类产品的设计也成为当今设计的主题。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产品的使用性能,用户界面设计考虑功能合理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使用者的情感因素,因此,这类产品更多的是要照顾人的情感,将产品人性化。

4.交互界面中的情感化设计

情感是人体大脑内最简单、最原始的部分,情感的基本原理来自人类本能,这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都是一致的。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界面设计师来说,要做就尽量使所设计的界面能够吸引使用者并给使用者带来开心、愉快、轻松、舒畅等直观的心理感受,我认为本能情感层面的设计能通过设计中的视觉元素等来实现。

所谓的视觉元素,就是从色彩、图形等几个大方面对界面设计进行有特色的分析和归纳,对其艺术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在设计者通过视觉元素表达设计理念、通过界面传达给人们信息的过程当中,我们便可以清晰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化因素。

色彩、图形等元素能够引起客户对情感最直接,最本能的刺激和反应。在五彩缤纷的视觉世界中,色彩是重要要素,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比图形更直接、更强烈,它可以瞬间改变我们的思维与情绪。在界面设计中,颜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主色调,这样才能够突出主题,增强视觉冲击力,使人们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色系的运用上,同类色系与色彩的运用,看上去和谐统一,比较整体,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在对比色系与色彩的运用中,则给人以跳跃,活泼的感觉。互补色与色彩的运用,它注重与背景色的和谐统一,不产生强烈的对比,但又赋有气息。

图形在界面设计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图形就是信息媒介,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又要配合其它元素形成一个更加完美的艺术品。图形是形、情、意的结合体,这说明图形艺术是有情感语言的。就如图形和语言,概念和语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概念却可以转化为图形。由此可以看出,图形是一个创意新颖、设计精美的媒介,是界面设计中吸引浏览者的关键所在。时下备受关注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在电子市场的占有率也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可视化图形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激发阅读兴趣,图形给人的视觉印象要优于文字,合理的运用图形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现其功能,同时降低使用难度,增加了亲切感,使客户应用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5.结论

眼睛,是心灵之窗,眼神集中之处,多数是美之所在。在交互界面设计中,用户界面大多注重第一感觉,一些产品虽然功能性很好,却难以广泛应用;相反,一些用户界面功能性较差,却得到使用者的喜爱。这说明情感系统会改变认知系统的运动过程,美丽的事物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这些情感因素,在用户界面的设计及应用上表现的非常突出。因此,在用户界面的设计中,抓住用户的积极情感,促成用户使用产品时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见,在交互界面设计中情感化设计是不可缺失的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情感化设计》(美)诺曼.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王令中 《视觉艺术心理》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交互设计要素范文3

关键词:人居环境 公共环境 交互设计

在一个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居住用地一般占城市用地的40%—50%。住宅区不仅是社会学上的环境,还是人文上的环境。在当代住区公共环境的规划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设计,但大部分设计强调的只是设计的外衣,而非设计的实质内涵。好的设计能使人们的生活在美化的基础上更加便捷和完善。研究一个住区公共环境的设计,要研究一切与它相联系的物质和非物质。本文提出了住区公共环境的“交互设计”方法。从用户角度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设计易用,且让人使用愉悦的设计方法,它致力于了解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与使用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强化和扩充。

现在很多住宅区的公共环境设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设计思维的扩充和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忽视住宅区公共环境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考虑公共环境里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在此对设计方法作了改善,提出了“交互性”设计方法,以在设计中强化住宅区公共环境的整体互动,使得住区公共环境设计更加舒适和完整。

着重研究存在于当代住区公共环境中的诸多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住区公共环境与其所有相关联的元素之间的相互“交互”为问题的切入点,寻找一个解决住区公共环境设计问题的新方法,最终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现代住区公共环境。

“交互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注居民与住区公共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另外一个特点是:关注住宅区公共环境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的交互作用。所以,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寻找要素自身的特征、规律和内在关联,以完善住区公共环境设计。除此之外,“交互设计”还应延伸到其他各个层面中,它们存在于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中,“交互设计”方法强调的是系统化的设计方法。设计中任何一个阶段都能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并深化。另外各个设计层面都拥有共同的背景因素,产生共同的主题,这些背景因素也是设计的前提。

同时住宅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在住区公共环境营造过程中,“交互设计”应涉及住宅区建设的全过程,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各方都能满意的公共环境设计,并且“交互设计”还必须强调人的感受,进行人性化设计。

一个住宅区公共环境的品质取决于住区的规划与空间的布局。随着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的出现,住宅区公共环境在其规划形态上有了明显的变化,由“小区—组团—宅间”三级住区规划基本模式发展成“小区—宅间”式两级模式,再形成街区邻里式概念,最后发展为高层院落式和城市低层高密度等模式。

住宅区公共空间的层次感产生于从公共空间向个人空间过渡的过程中,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四个层次: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性空间——私密性空间。人由开放空间进入私密空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居民通过不同层次的户外空间,使交往成为一种必然。而且居民的心理也会受到影响:心情会放松舒畅,领域意识会逐渐增强。

简单地说,交互设计就是一种致力于让产品易用、有效、并且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核他们的期望,并且分析用户在与产品进行交互使用时产生的动作,了解使用者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由此对多媒体产品进行增强和扩充。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不能用引发问题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工程师们正努力让产品好用,但不幸的是,他们的参照物是他们自己。出于需要,他们已经习惯了产品的使用摩擦,他们能轻松的使用大量的高科技产品。所以他们所设计出的产品或许让其他工程师觉得好用,却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恰好是这些产品的新用户,他们缺少足够的知识来判断这些艰难的摩擦是否可以避免。相反,他们依赖工程师们,努力使自己成为“懂高科技应用”的人。这样的摩擦无形中阻碍着智能家居的推广和普及,其实笨拙的交互完全可以避免。

交互设计研究的恰恰是产品的应用环境、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多媒体交互元素的设计和定义。它与传统的设计学学科关注形式也不同,主要研究的目的在规划和描述产品应用时的行为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多媒体交互设计是借鉴了传统设计、可用性、用户体验、多媒体技术以及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它是一个具有独特方法和实践的综合体,而不只是部分的简单叠加。他强调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其核心是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源于对潜在用户需求的了解。设计师积极地与终端用户进行交流并且收集见解,以此来推动设计的进展,并且贯彻到整个设计过程。其目标是生产有用、易用和令人愉悦的产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将人居环境的理念体现在住宅区的建设中,是新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所以拥有高质量的住宅区公共环境是人们的迫切需求。“交互设计”的含义不仅是住区与住宅区公共环境的互动关系,还是住宅区公共环境设计中物质与非物质、人的心理行为等所有微妙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交互设计之路 (美)库帕(Coper.A.) 著,(美)丁(Ding.C.) 等译

[2] 用户体验的要素 Jesse James Garrett

交互设计要素范文4

【关键词】教学主客体;网络教学平台;交互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8―0085―04

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1999)认为,许多新技术都具有交互性,可以更容易地创建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获得反馈和不断地改进他们的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以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必须而且只有具有丰富的交互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网络教学的目标,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动力,才能直观形象地提供学习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丰富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需要,是发挥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如何充分认识和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机制,已经成为设计、开发和评价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内容。目前,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研究大都集中在从技术角度分析如何设计和开发交互手段,较少从教学应用层面分析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含义和特性。本文在结合教学有效性探讨的基础上,从教学主客体关系角度分析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涵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一 网络教学交互的含义和要素分析

1 网络教学交互的含义

国内外有关网络环境下教学交互的研究中,其涵义的解释和描述主要包括:

(1) Merrill,L I & Jones(1990) 认为,学习中的交互是教学系统与学生之间,包括相关信息交换在内的,实时的、动态的、相互的给予――提取过程。

(2) Gilbert和Moore(1998)认为,以计算机为媒体进行教学的交互性Interactivity是指学生和技术之间的信息交换。

(3) Wagner教授认为,交互是在相互影响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和信息交换,需要两个主体和两种活动之间的互动。

(4)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陈丽认为(2004),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

综合上述描述,可以归纳出网络教学交互的定义:网络教学交互是在网络环境下,为实现网络教学目标,所发生的学生、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互动事件。既包含作为主体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社会交流以及他们与作为客体的网络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包括网络教学资源本身的动态变化过程。

2 网络教学交互的要素分析

任何一个教学系统都包括教师、学生和课程资源三大要素,其中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媒体和教学信息。网络教学系统作为一种特殊教学系统,其要素也可以归纳为三大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交互其实就是指教师、学生和网络教学平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如图1表示网络教学交互的各要素关系。

图中,网络教学平台涵盖了网络教学媒体以及承载与其上的教学信息,网络教学交互主要有生机交互、师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直接交互、师生间接交互和资源内部交互,其中除了师生直接交互与传统教学中面对面交互相似之外,其他所有教学交互形式都与网络教学平台有关。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显然成为网络教学交互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如果将师生直接交互排除在网络教学交互范围内的话,网络教学交互从技术上讲就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

3 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概念

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定义可以描述为:网络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自身教学信息的动态呈现和生成以及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由于相互作用形成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活动。具体实现关系如图1。

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能改变自身行为,从而实现网络教学目标。当这种交互活动对学生的反应能够使学生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方向发展时,网络教学是有效的。因此,网络教学平台交互重点是关注交互活动如何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产生作用,如怎样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计与现实实验环境相仿的虚拟实验场景和操作步骤;当学生学习过程遇到挫折是如何实时给予帮助和矫正;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二 基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网络教学平台交互要素分析

1 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主客体关系

网络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社会活动系统,其要素也可以归纳为三大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教学平台(包含各种技术手段以及运行于其上的教学信息等)。其中教师和学生是系统的主体,网络教学平台是系统客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教学交互总是离不开师生交互,总是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作用关系放在同等地位进行研究,而在以“学为中心”的思想影响下,由于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联系相对比较“松散”,对于网络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点和中心很容易偏向与学生,容易忽略教师的主导和参与作用,特别是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作用。因此,网络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才能真正达到网络教学的和谐发展,才能提高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1) 师生“双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主体结构,成为网络教学的动力系统,从而促进和推动网络教学活动的进行。有人认为,网路教学不需要教师,只要有学生和平台就可以实施网络教学。这种想法首先否认了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资源的建设问题,其次否认了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问题,这两个方面都必须要教师参与才能进行和开展。只有教师设计和维护好网络教学平台才能保证学生能得到丰富而适合的交互内容,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内容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交互才能使之真正发挥作用,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和谐平等的。

(2) 主体支配客体,客体制约主体。网络教学的师生主体对教学平台客体的支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根据需要设计制作网络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改变教学内容顺序,对学习内容进行管理等;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界面,设置学习书签等

(3) 客体是两个主体联系的桥梁。网络环境下,虽然教师和学生都属于主体地位,但与它们出现在统一空间或时间范围内,这是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的地方。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互的中介手段,师生可以通过留言板、BBS、站内短消息、QQ等方法进行练习和对话。

2 基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网络教学平台交互要素

根据以上分析,网络教学的交互不仅指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平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还包括教师对教学平台的操作和交互控制作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要素如图2.

三 基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分类

从系统论角度看,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对象可以分为主体和客体两大要素,主体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是交互系统的核心部分,客体对象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以及作用于在其上的交互手段,它们是交互系统的必要条件。

从教学有效性角度看,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可以看作是网络教学系统的缩影,也可以将这个系统看作是主体和客体的作用关系系统。这种交互可简化为图3。

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所建立的交互功能,可将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分为以下三类。

1 导航类交互

指网络教学平台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及其关系,包括前台学生主体如何浏览和选择信息,后台教师主体如何控制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框架等。这类交互的作用是使学生通过前台快速掌握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学习路径和具体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导航清晰的后台快速生成网络学习资源。

2 反馈强化类交互

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主体之间的控制机制,当学生输入某一信息后,系统能根据输入情况作反馈响应。反馈响应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显性响应表现为学生能通过操作界面看到响应结果,如学生测试结果反馈、学习状况反馈等;隐性响应表现为系统将响应结果传输到后台数据库保存或处理,它并不直接操作界面上显现出来,学生不能直接看到响应结果,如学生学习过程跟踪、学习步调和学习内容控制策略等。

3 功能操作类交互

指提供给学生主体操作网络教学平台的方法和操作界面的显示技术交互,使学生熟悉网络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降低学生计算机操作难度,增强交互界面的友好性。如网络课程中帮助模块、特殊教学资源的播放插件交互下载等。

四 教学主客体对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影响

网络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双向传播的过程,教学主客体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教学交互的效果。如师生特征、学习材料类型、网络自身特性、交互内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可能出现的种种外界干扰都会影响交互的效果。

1 学生主体的特征

网络教学的交互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是网络教学交互的主体之一。网络教学交互不是随意设计和制作的,而是依据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特意地设计到教学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初始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设计。

(1) 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就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期望具有直接关系。因此,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策略要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交互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因素是网络教学平台交互设计的中心任务。

(2) 初始能力

此处的初始能力包括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虚拟交际能力和计算机操作预备技能。前者指学生在以计算机为主的虚拟世界中进行学习交流、提问、回答和协作的能力,后者指学生在无直接帮助的情况下,与学习资源或学习伙伴进行计算机交互操作和控制网络的能力。

(3)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特性基础上,受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长时期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威特金的知觉研究将学习风格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会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自我交互能力较强。对于这类学生,应该提供更多的交互路径和交互工具,使学生能对学习材料根据需要进行重组。场依存性学生则偏好集体学习情境,对于这类学生,要尽量利用网络提供各种人际交互方式,例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等,提供给他们有明确指导的、结构严密的学习材料。

2 教师主体的特征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交互的意识:网络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如果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上,还没有建立以开放、创新、个性化等为特点的网络交互意识,他就不会有设计网络交互活动的主动性。

(2) 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媒体设计水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交互活动,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具有熟练操作网络和多媒体的能力;能灵活组织教学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根据交互反馈的情况及时对学生予以恰当的评价,以维持较高水平的交互活动。

3 学习材料的类型

学习材料之所以对交互策略产生影响,是因为不同学习内容对交互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应采用不同的交互设计策略。要素学习是学生对前人经验的接受,教学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并通常配有相应数量的练习。此时交互必须提供丰富的资源及对意义建构作出适量的反馈评价。问题解决学习要求学生有效地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以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支持查询和收集信息、成立协作小组、实现教师指导与监控,完成总结和互评。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应利用网络加强同伴之间的交互,或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工具,让学生设计各种情境,收集各种信息。

4 网络自身的特性

在设计交互时,网络的软硬件环境是必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者首先要考察现有的网络环境是否能够满足学习的需求,如网络传输速率如何、操作系统对交互平台的兼容程度等。如果网络环境不佳,将会挫伤学生交互的积极性和学习耐心,甚至会致使学生放弃交互活动。其次还要考虑软件设计的艺术性,精彩动人的交互界面、良好的导航组织结构和界面规划能给学生艺术享受,无疑会增强学生的交互动机。

五 总结

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和教师进行发生联系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主要渠道。在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研究和设计中,必须运用系统方法,从交互对象的主客观关系角度全面分析导航类交互、反馈强化类交互和功能操作类交互的设计策略,并充分考虑师生特征、学习材料类型、网络自身特性等影响因素,从而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手段和方法提高网络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Merill,D,Li,Z&Jones, M.Second Instructional Design,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J], 1990, 30(2): 16.

[2]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教育技术通讯.2004,3.

[3] 李艺,张增荣.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互及其内涵[J].教育技术通讯.2000,5.

[4] 胡文鹏,冼伟铨.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中的主客体关系研究――从系统论角度看师生关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6-8.

[5] 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交互设计要素范文5

关键词: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应用

引言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但是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很大一部分产品的设计缺乏人性化,没有考虑人机工程的因素,导致用户的产品体验较差。功能是工业时代的产品设计核心,完成用户的使用目的。交互设计是保证用户高效率使用产品的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在满足产品创新进步的同时强化用户的情感需求。仅仅是功能的实现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用户对产品的体验需求,所以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广泛的提高,以设计出更高用户体验效果的产品。

一、产品交互设计概述

在当前工业设计发展形势下,交互设计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解决用户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用户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交互设计是以用户为设计中心、为用户创造能够愉悦心情的体验产品。

交互设计是一门现代兴起的新型交叉学科,人、产品、输入输出行为、产品使用时的场景和产品中融合的技术等五个基本元素构成完整的交互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交互的主体是人和产品。总结这五个基本元素,交互设计可以归结为使用者、介质和过程这三要素。使用者指特定产品的用户,在交互行为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交互的介质是指电吹风、电视机、烤箱等日常生活用品,是交互行为的承担者, 用户向产品施加行为的过程就是交互行为的过程。 研究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对这三个要素进行分析,在研究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要使产品适用于用户,而不是让用户去适应产品。

二、工业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应用探讨

1、工业设计中交互设计的目标

工业设计中交互设计的目标主要体现在用户体验目标和可用性目标这两个方面。所谓用户体验目标就是使用户能够感受到设计的情感性、人性化和趣味性,用户所能感受到的情感越丰富,产品的用户体验效果则越好。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易用程度则是产品设计可用性目标,越易用的产品,得到用户的认可率就越高。

用户体验目标以用户使用情绪感受为出发点,例如苹果手机的交互设计,它的多点控制的设计方式,此前是其他手机无法实现的,而为用户带来的独特体验更是其他品牌的手机无法比拟的。所以要想达到用户体验目标,设计者要从用户的情绪、感官、行为和思考这几个方面入手。而可用性目标则体现在产品的易用性、有效性、易学性和容错性这几个方面,即是在功能上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

2、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人机交互、触觉交互、虚拟现实交互这三个方面着手。

传统的人机交互设计往往将重点放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体验上,追求产品功能的最大化。在当前发展阶段,很多产品已经突破了仅仅注重感官行为的交互设计范畴,设计师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提高用户在产品体验中对产品的亲密度和参与度。

触觉交互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交互方式,能够让用户获得更直观的感触体验,是当下倍受设计师青睐的交互理念。例如,智能化手机设计理念出现之后,随即在行业内部形成得触屏技术即得天下的意识。在智能手机设计中,苹果触屏手机最先将多点触屏技术应用到手机中,苹果手机因此成为行业内高端技术的代表。它的放大镜和多点触摸屏技术都充分体现了触觉交互设计,该设计将手机的功能性实现生活化的转变,苹果手机也因此获得最佳发明奖。再以电脑技术的发展为例,传统的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用户的体验需求,触摸式的鼠标键盘正在慢慢兴起,不久的将来很可能被红外投影技术所替代。而且未来的交易模式也会随着人机交互模式的改变而改变,比如,银行卡可以直接绑定到电脑,只需点击一下就能显示交易信息、办理业务,在网购过程中,只需将产品拖到虚拟银行卡上就可完成交易过程,代替现有的快捷支付。未来科技发展中,这种交互模式必定是促进科技发展、产品创新的主要模式。

随着当代人们生活节奏太快大多时候无法满足心理需求,虚拟网络空间和虚拟电子宠物等虚拟现实交互设计正在慢慢兴起。虚拟现实交互是将图像、感应机械以及多媒体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在虚拟空间中用户感官一体化的交互技术。用户在虚拟世界直接与虚拟实物接触,获得真实的触觉、视觉等感官体验。微软公司的Natal方案是世界首个能实现3D追踪的技术,该设计软件仅通过声音指令就能识别、操纵游戏装置,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加直接的游戏体验,仿佛身临其境。 我相信虚拟现实交互在当前科技发展中,很快就会占有一席之地。

三、交互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中的交互设计的应用在未来科技发展中,为了用户能够体验到更好的产品效果,定会得到更大的应用比例。当前很多国际知名品牌已经加大了用户体验的交互技术的创新开发,产品更新速度正在突飞猛进。用户如果在木板做成的镜子里发现自己的影像,肯定会其乐无穷,这种交互设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用户体验了产品带来的乐趣。所以未来设计发展中,交互设计将朝着更加的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这种设计理念将会涉及到更多的科技领域,交互设计未来发展的目标将会是设计出人文和科技相结合的更高科技、更高用户体验的产品。

结语

以上只是对工业设计中交互设计应用的初步探讨,更深层次的应用还要在未来设计产品的实践中去总结。交互设计作为现代产品设计的主要创新手段,这种设计理念能够设计出更加贴近用户生活体验的产品,所以值得我们今后持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牛东方。 产品交互设计中的视觉形态认知研究[J]。 工程设计学报,2013(6):11-13。

[2] 黄贤强。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齐鲁工业大学,2014。

交互设计要素范文6

关键词:交互式;儿童电子读物;交互元素;触觉

随着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触屏电子产品的相继问世,其种类繁多的应用程序给用户带来了丰富的交互体验,儿童交互式电子读物就是基于这种新的传播媒介平台,可以为用户带来独特阅读体验的一种全新模式的应用程序。其充分利用iPhone及iPad电子产品带来的丰富的交互体验、屏幕的可触摸性,儿童在阅读时可以感同身受,不知不觉将自己融入其中。交互式儿童电子读物是儿童读物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创作者希望通过儿童读者与电子读物之间行为上的互动, 如借助触觉、听觉等,或者在交互时对画面中对象的移动、画面所发出的音效或者参与书中游戏等, 让儿童能够在阅读时获得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在一本交互式儿童电子读物,交互设计是整本电子读物设计中的重点,也是比较重要的地方,如何让这本书的在儿童阅读时让交互体验变的简单又丰富。12岁以下的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在阅读时有一些引导让他们觉得这本电子读物的交互操作并不会影响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设计交互原型时,考虑到在有交互操作的地方都用图标给儿童提示,让操作简单明了,而且图标的按钮在每一页的功能都是一样的,比如返回的图标在每一页都是回到首页的功能,所以也减少了儿童对功能记忆的负担,让他们在阅读时的操作能够更轻松更简单。交互的原型设计是为了在后面的设计过程共有一个框架,哪些地方是有交互体验的,为后续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图1)

在画好交互原型草图之后,就会对这本书的交互操作有一个框架,哪些部分有交互操作,按钮的功能等等都有了规范,接着就是按着交互原型将电子书的交互流程图画出来,交互流程图是用来体现这本电子书是怎样操作的,点下按钮之后下级的操作和页面又是怎样的。交互设计流程图表达的是在执行操作时的逻辑途径,在应用程序中的体现就是当用户点击某个按钮之后,程序执行命令的顺序。绘制流程图要遵从简单的原则,体现了设计师的意图。(如图2)

交互原型设计与交互流程图都为电子读物的交互设计提供了参考,在将交互功能与交互流程设计好之后,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对交互式操作的设计与开发就会更加便捷。为儿童设计的交互式电子读物要在操作中更加简单和便捷,最多不能用超过三级的交互操作就可以实现一种功能或者效果。

交互式儿童电子读物除了它是一本可以在电子产品上阅读的儿童读物外,最重要的是它具有传统儿童出版物所没有的交互特性,可以给儿童带来新鲜的交互式体验,而不单一的只是通过画面和文字来获取书中的信息。在交互式儿童电子读物中交互元素的设计就变得异常重要,交互元素一般包括:声音、动画、视频、交互类的小游戏等等。

交互式儿童电子读物与传统的纸质儿童读物相区别最重要一点就是灵活的交互体验。触觉作为儿童感触世界的重要方式,也要充分在电子书中体现。传统的儿童纸质读物是通过不同材质的纸张来让儿童感受到不同的触感,但是不同材质的印刷会使儿童图书的价格不断上升,同时也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而通过触屏的电子产品展现的儿童电子读物可以让儿童通过触摸屏幕或者手指与屏幕不同的操作产生不同的触觉反应。例如儿童电子书《桔子月亮》中,通过让儿童用户点击画面中的橘子可以让橘子在画面中跳动,这是传统儿童读物所模拟不出的感觉。 声音在儿童电子读物中可以辅助儿童来理解内容、引导儿童情感流动的方向,与儿童产生互动;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儿童读物只能让儿童在阅读时自己来看配文,往往儿童读者会选择忽视文字只看插图;但是在交互式儿童电子读物中,可以将插图中的文字朗读出来,与儿童产生互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内容主题。而一首配合儿童电子读物主题的背景音乐,可以将儿童置身于读物主题之中,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氛围,给与儿童读者愉悦和快乐的阅读体验。

动画和视频都是动态的,能够让本来死板的对象看起来更加活泼生动。动画是儿童最喜欢和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儿童电子书中加入动画的元素可以让原本死板的画面变的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富有乐趣,从而可以提升儿童对于阅读的乐趣和兴致。例如在儿童电子书《小红帽》中,点击画面中的大灰狼,大灰狼会做出跳动的动画躲在树林中,这个简单的动画让画面变得有趣起来,儿童看到也会明白大灰狼与小红帽在故事中的关系。而绘本中视频可以作为解释画面中对象的辅助工具,例如画面中有需要更细致介绍的对象,可以插入视频在其中,通过动态真实的视频让儿童对这个对象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传统的阅读方式就像说教,是让儿童被动接受,但是交互式儿童电子读物可以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在其中体会到乐趣和激发创造性。交互式儿童电子读物中游戏体验的设计可以让孩子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对其中的知识进行探索。例如拼图、填色、连线等简单的儿童游戏形式,可以让儿童在阅读的同时,积极的参与其中,同时也是检验儿童是否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也让他们每次的阅读留下个性化的标志; 儿童还可以通过参与游戏和模拟角色得到快乐的体验,并且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和创造欲。此外,儿童在游戏体验可以得到积极的回应,例如在游戏过程中有一些象征赞许的音效,能够让儿童体会到努力带来的成果的喜悦。《小星星》曾获得2012苹果年度设计大奖,它讲述了有5个小朋友在独自尝试自己摘星星办法失败的同时发觉了自身不同的短处,但最后他们通过大家一起努力终于将星星摘得成功的故事情节。创作者利用iPad特有的交互体验设计了不同的游戏环节,并且利用它的重力感来对游戏进行操作。儿童读者可以边阅读边体验其中拖拉、触碰、摇晃的交互形式,这些游戏也会引导儿童参与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当中,而不像一些儿童电子书将游戏作为单独的板块脱离了书的主体,这样儿童在阅读时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现惊喜。

总之,交互式儿童电子读物是集文字、插图、动画、声音、交互设计等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创作,在创作时不仅要考虑到儿童读者的心理需求和感受,在设计中也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儿童的审美能力和给与儿童美好愉快的阅读感受,将传统的设计规则打破,最大程度的把交互设计和体验展现在儿童电子书中,这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可以不断提升儿童对于书籍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实现儿童电子书的价值。

参考文献

交互设计要素范文7

1 国内高校中交互设计专业的发展情况

国内高校近几年掀起了发展交互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的热潮,其中以清华大学、湖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为代表。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不仅培养具有交叉研究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探索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的方式和手段;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则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对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生给予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将专业打散成模块,并通过实践课题重新组织模块课程;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硕士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两大板块。分别以理论研讨和项目实践的形式(workshop)同时进行。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普遍受到国内一流IT企业的欢迎。

从以上这些国内做得较好高校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高校的教学重视跨学科研究和实践能力与加强校企合作将课堂转向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项目经验积累是交互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趋势。

2 我校交互设计现阶段的教学现状

(1)在如今高校专业紧跟市场供求的形势下,市场的缺口就是学校专业的发展导向,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交互设计广阔的前景,但是这个专业发展至今日仅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课程的教学体系搭建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目前的专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可参考的教学信息、方法都相对较少。

(2)课程教学中参考教材少,交互设计方向涵盖内容广,实际应用灵活广泛,现有的书籍大多是对于交互设计等具体的方法讲授,缺乏针对交互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方法的具体指导类的书籍。

(3)师资队伍交互设计方向研究尚浅,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中还没有专门进行交互设计专业方向研究的教师,虽然平时对于信息设计方向也有过多次接触,但研究不够深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研究。

3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的交互设计方向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上手快、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具有团队意识的交互设计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建立适合本方向发展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具体方案:

(1)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近年来大力倡导的,教师通过科学研究,第一能够使自我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二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的研究实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目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快教师对伍建设。尝试引进交互设计类专业人才来我校讲学、师生共同进行workshop的形式与专业人士进行学习、交流,了解企业交互设计的实际应用流程。尽可能多的参加国内的相关交互设计类的会议,了解行业动向、沟通教学方法。

(2)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交互设计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中,专业基础模块中负责为交互设计研究方向进行铺垫,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软件应用技巧以及基本的图形界面设计方法。学生在大三开始专业选修课程:交互设计概论、用户体验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专题设计四门交互设计方向课程,课程的设计依托交互设计的研究方向,将交互设计中诸多的研究方向进行分块整理,课程设计分为三个基本方向:交互设计理论基础常识、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这三个方向课程设计涵盖了交互产品界面、公共信息设施、移动通讯应用服务、图形界面设计研究等交互设计方向中研究最为广泛、成熟且学生在日后易于就业的课程内容,同时这三个课程方向也能够与新版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侧重于产品设计方向的交互设计内容,同时还涵盖了图形界面、网页界面设计等平面设计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课程学习内容的交叉性的特点,同时保证课程学习的深度、广度。

(3)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科特点在于要求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强,学科综合性强且交叉广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基于以上这些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本次教改依据交互设计的课程体系内容的设置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尝试以项目教学对象,工作室教学模式适应交互设计方向的教学:

第一,课程模块的划分。目前,新的培养方案已经开始执行,按照培养方案的课程划分模式,课程类型分为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课,而工作室教学模式则是在学生大二开始分专业方向时开始执行的。

第二,教师队伍组建。现有的工业设计教师已经教师根据专业方向进行了整合,交互设计方向现有4名教师,今后的主要工作室在这四名教师的基础上组建交互设计工作室,所有的交互设计方向类课程有工作室内的这四名教师承担。尝试通过立项的方式实行了课程负责制,每位教师分别负责1~2门课程的建设。

第三,工作室运行模式。工作室教学不仅使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具应用性和针对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实训的环境与内容,提供更多参与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机会,增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进行选择的机会和可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所在,较快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每位交互设计教师针对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2至3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自身的愿望双向选择进入方向教师进行导师负责制下的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学,并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导师在研项目开展课题项目的设计,每位教师选择带领3~4名学生。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就可以进入工作室学习如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等课程,由导师布置课题学生组成团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工作室开放时间的管理上更加灵活。工作室实行全天开放的模式,只要工作室没有具体教学安排,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工作室继续学习、创作以及完成相关设计课题。

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结合学生在最后一学年中,可以针对其专业方向、个人兴趣以及对今后职业的设想,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创作,这样学生的创作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也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交互设计要素范文8

关键词:虚拟学习环境;情感学习环境;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17703

作者简介:牛莎莎(1986-),女,河南洛阳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姚涛(1985-),男,河南信阳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游戏。

0引言

虚拟学习环境,从广义上讲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分为物理学习环境、知识学习环境和情感学习环境。目前,在有关虚拟学习环境设计的诸多研究中,由于情感学习环境渗透于物理学习环境和知识学习环境之中的特性,使其成为虚拟学习环境设计中最难设计到位甚至是被忽略的部分。然而,情感学习环境又是虚拟学习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本研究将从情感学习环境所包含的因素出发,讨论虚拟学习环境中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1相关概念界定

1.1虚拟学习环境

虚拟学习环境的相关研究有很多,这个概念的界定也各不相同。本研究认同的是“虚拟学习环境又称为网络学习环境,是指基于网络并由信息技术构建的,对学习者的学习起支持作用的学习空间及各种影响因素的统合” 。

在虚拟学习环境中,物理学习环境就是虚拟学习环境所提供的虚拟空间本身;知识学习环境主要就是合理设计的学习资源的总称。

1.2情感学习环境

依据哲学中客观物质存在的观点,把虚拟学习环境中涉及的所有要素归类为物质方面的要素和非物质方面的要素。虚拟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学习者、教师、学习资源、虚拟学习空间等因素,其中虚拟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可以归类为物质方面的要素,而学习者和教师则归类于非物质方面的因素。

虚拟学习环境中的情感学习环境,就是在上述非物质因素中的个体本身、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他们与物质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首先,学习者本身的因素,只讨论学习者心理因素。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学习者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元认知能力、学习者所具有的个性等。在本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它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其次,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即人际交互,主要包括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最后,个体与物质因素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教师在与物质因素发生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者。

综合起来,情感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学习者的心理因素,这里主要阐述学习动机因素;人际交互,涵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2情感学习环境设计的依据

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野来看,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很重视情景对于学习者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重要作用。因此,学习环境的设计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教学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后续的研究也提出了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学习环境设计的几个原则:①提供知识的多种外部表征的原则;②提供丰富的认知工具的原则;③任务情景的真实性原则;④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教师控制相结合的原则;⑤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2.2分布式认知理论

分布式认知认为认知活动渗透于个体、组织和人工制品中。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框架之一就是分布式认知对人类的认知活动和人工制品的认识。它强调认知是在人和环境的系统中产生的,人是在具体社会环境中与环境、与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考虑到认知活动全貌的新观点。

分布式认知指导下的学习环境设计应该注意的要点有:①要把学习环境的设计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来进行,强调设计的过程;②要重视分布式认知的作用,使用各种手段来促进分布式认知;③高度重视社会物质境脉;④运用技术支持分布式的交互和协作;⑤强调运用技术支持思维的可视化和知识的表征,拓展个体的思维。

2.3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它的基础理论源于心理动力理论。它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群体条件下个体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并重点研究影响群体发展动向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它的核心概念是“群体动力”,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集体内部的一种“能量”。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学习环境设计尤其是虚拟学习环境设计的普遍共识,所有的学习者构成一个具备“能量”的群体,通过群体成员的相互交流,让群体的能量发挥作用,从而让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和结构、不同思维方法、不同认知水平和风格的成员可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从特征角度看,主要是增进了“情感”。在群体中学习,充分地发挥出群体中的“能量”,产生群体协作,这不仅会促使学习者产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还有助于学习者对群体产生参与感、认同感与归属感。

3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围绕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人际交互、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3个因素进行。这3个因素都会受到物质因素的影响,并且情感学习环境不是自成一体的,贯穿于物理学习环境和知识学习环境中。因此,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在物理学习环境和知识学习环境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这里首先设计出虚拟学习环境中物理学习环境的基础架构,通过对其进行分别再设计,来实现对3个要素的具体设计。这个架构主要基于C/S三层体系结构,具体分为浏览器表示层、服务器功能层和数据库层。如图1所示。

图1虚拟学习环境中物理学习环境基础架构

3.1学习者心理因素的设计

在此,主要设计可以控制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即个体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

个体因素包含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情绪状态、信念和目标等方面。环境因素则主要涉及教师人员变量、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变量、同伴变量,这些因素都对学习的动机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个体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是相互影响的,根据群体动力学理论,良好的同伴环境中的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会处在一个更加健康的水平上、学习情绪会处于更加高昂的水平上、学习的信念会更加坚定、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机也就更高。学习动机高,反过来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激发学习动机,一切处于良性循环中。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从物理学习环境和知识学习环境两个方面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进行设计。

3.1.1物理学习环境的设计

在服务器功能层添加一个学习前准备服务器,可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它具有以下功能:(1)教师可以在其中信息,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接收到;(2)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以及教师之间可以正常的沟通;(3)学习者可以在其中信息,其他学习者和教师也都可以接收。添加学习前准备服务器的目的是:①教师可以在其中有关即将进行的学习内容的信息,使学习者产生学习兴趣和了解自身知识的缺陷,产生学习的需要;②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进行有关学习的目的、自身知识系统缺陷、学习的目标等方面的沟通,使学习者对自身以及同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

3.1.2知识学习环境的设计

(1)提供激发学习者学习需要的知识。设计知识学习环境时,不仅需要提供为完成学习目标所需要的课程知识,还需要提供能激发学习者学习需要的知识,进而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这部分知识的呈现是分散的,应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并且分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样可以避免因简单知识的堆叠而造成学习者注意力的分散和学习者对这方面知识的反感。另外,呈现的时机也是有限制的,不可随性而为,要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并遵循一定的原则。

(2)呈现知识结构导图和学习目标导图。知识结构导图是在学习准备过程中,在系统的学习资源服务器端生成的结构导图,提供给学习者,让学习者了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重点是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内化和意义重构提供一定的帮助。学习目标导图,能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给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指示,不仅可以避免学习者出现迷航现象,而且也可以使学习者检验自己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3.2人际交互的设计

人际交互,包括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并且人际交互主要通过物理学习环境来实现。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而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则是反馈和评价。所以人际交互的设计就外化为一个交流和共享空间,一个反馈和评价畅通的通道,即对物理学习环境的设计。

这里依然采用上图中的物理结构模型,并加入促进人际交互的内容。在虚拟学习环境中,人际交互主要涉及客户端表示层和服务器功能层。其中,学习者和教师虽然同在客户端表示层,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分布式存在,沟通只能在虚拟学习环境所提供的共享空间中进行。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不受限制地交流和沟通会破坏虚拟学习环境的优势――沉浸性,并且造成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的下降。通过在客户端表示层和服务器功能层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的沟通准备层,可以实现有效沟通。对该层的描述如下:首先是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学习者和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或者通过下载客户端进入该空间,支持该空间的有两个服务器,一个是虚拟学习环境服务器,主要作用是生成虚拟的场景;另外一个是学习资源服务器,主要作用是存储学习者共享的知识材料,为交流提供空间等。建立这个层的主要目的是给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一个可以自由交流和沟通的、气氛比较轻松的环境。该层支持学习者和教师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学习者可以在其中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想法,也可以向教师传递有关的意见和对课程的评价。

3.3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产生于教师和学习者在与知识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以主要将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设计外化为对知识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主动地构建内部知识表征才可以获得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的表征,并把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所以教师不但要提供知识的多种外部表征,使学习者在内化知识表征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和切入点;而且也要提供更加丰富的认知工具,使得学习者可以提高自己获得知识的效率。教师在引导和帮助学习者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引导和帮助,还要重视对学习者在思维方面的训练,这对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应该运用技术的手段去支持分布式的交流和协作,所以在呈现知识的时候,应该要把知识组织成利于学习者进行分组协作学习的模式;应该运用技术支持思维的可视化和知识的表征,拓展个体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呈现知识的时候要适当地把知识进行系统化,并提供知识的导航地图,让学习者可以很轻松地了解那些分布式存在的知识和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综上,设计知识学习环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提供知识的多种外部表征,有利于学习者构建知识的表征;②提供丰富的认知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认知活动;③注重对学习者思维的训练和拓展,让学习者学会学习,而不只是学习知识;④把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并构建知识地图用来支持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⑤应使其支持协作学习的进行。

4结束语

对于情感学习环境设计的探究目前还比较少,研究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本研究对于虚拟学习环境中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是围绕其包含的3个主要因素进行的,提出了一些方法,以使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趋于优化和完善,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

[1]张立新,李世改.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及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6).

[2]王文旭.数字化学习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模型的构建[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3).

[3]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4).

[4]崔炳荣.分布式虚拟环境应用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5.

[5]廖宏建,庄琪.群体动力学在网上协作学习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2005(4).

[6]刘春志,袁桂平.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J].远程教育,2008(10) .

[7]钟志贤,刘春燕.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景和问题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3).

Design of the Emo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the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交互设计要素范文9

一部好的电视剧源于一个好的电视剧脚本。同样,一个好的课件往往源于一个好的课件脚本。好的课件脚本能让课件制作者综观全局,有的放矢,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好的课件脚本应具备哪些特征呢?

1.内容完整。脚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的内容,即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课件来呈现的教学信息;第二部分是各种媒体的表现形式,即文字、声音、录像、图片等在时间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方式方法等。不同的写作格式,在脚本内容的呈现上也有所不同。卡片式脚本形象、直观,能较好体现界面的交互性,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即:画面内容――是用文字或图形语言描述在交互界面中出现的背景、图形、文字、图像、动画、窗口、热字、热钮、热物等表现元素;解说部分――描写的是交互界面中出现的解说词、音乐等元素;屏幕呈现顺序――说明界面中各个表现元素出现的时间次序;其他――说明交互界面间的链接关系。列表式脚本源于电视节目的分镜头脚本写作格式,能很好地表现交互界面各个成分的属性,叙述详细,条理清楚。其纵向表示课件脚本中的编号顺序,横向表示交互界面中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信息结构中的逻辑关系、交互界面中的元素、元素属性和交互界面间的交互性等;注释栏目是对交互界面中有关成分的出现顺序、交互技巧等提出要求,反映了课件的教学策略。这两种脚本写作格式各有长处与不足,如卡片式的书写格式层次清楚,但交互性不够;列表式的交互性较好,但层次表达不明晰。无论采取哪种表述形式设计课件脚本,做到内容完整,课件的制作才成为“有米之炊”。

2.结构清晰。脚本的设计者首先要对课件有一个通盘考虑,思路要清晰,表达要清楚。多媒体课件教学是课堂讲授的计算机实现和课堂讲授的延伸,既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又要反映该领域的进展或未来的发展。因此,脚本的设计者要多方收集素材,对课件内容有深刻理解,才能使课件有长久的生命力。同时,课件的结构也必须层次清楚明了,并考虑对象的接受程度,不可太复杂。

3.交互性好。交互设计是课件制作者科学地、艺术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于课件中的具体体现。交互运用得好,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死记硬背变为快乐自学。当前,有的教师不会制作课件,就在设计脚本时写成“一键敲定式”交给懂技术的同事帮忙制作,自认为上课时一路敲回车键就成事。其实,这样的课件有一个很大的弊病:某一环节出错,就需要从头开始。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脚本时须重点考虑屏幕内各要素之间的跳转关系、屏幕与屏幕之间的跳转关系、屏幕向主菜单或子菜单的返回关系,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按钮交互、热区交互等多种形式促进信息有效呈现。

4.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