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集锦9篇

时间:2023-08-01 17:08:09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私人银行 建议策略 发展趋势

一、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现状

随着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相继启动私人银行业务,国内商业银行进军私人银行领域又掀起了一个高潮。从今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有望步入全面竞争时代。据介绍,私人银行业务以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当中层次最高的个人金融服务。根据欧美市场经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能达到零售客户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去年3月中国银行在中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其后招行、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宣布成立各自的私人银行中心,服务对象大都是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或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客户。今年以来,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启动满周年之际,中资银行布局私人银行市场明显提速。此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也有望在上半年推出这项业务。“相比去年,今年国内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提速,表明各家银行已经对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达成了共识,意味着国内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开始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国内银行加速开办私人银行业务原因有三:一是这项业务本身利润率高、回报优厚,有助于银行实现盈利的快速增长。二是出于自身战略转型的考虑,特别是在今年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减少银行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三是布局业务空白点,目前中国大片的高端财富市场仍未被开垦,而与外资银行相比,这一领域也是中资银行的短腿,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中资银行的必然选择。私人银行业务其实是银行服务中高端市场的一种延续,是对个人银行服务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近期私人银行业务的竞相开办,也标志着中资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私人银行业务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除了对客户财富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之外,往往还涉及法律、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非金融类的增值服务,这对中资银行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发展私人银行需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国内银行可参考起步、扩张、创新三阶段的发展路径,在客户、产品或服务、渠道、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逐步实现目标。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1.私人银行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国内私人银行团队中年轻人较多,虽然专业背景、个人综合能力都不错,但是缺乏经验,很多国外的私人银行家,都是在行业中工作了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经历了长期工作的历练和几轮经济周期,经验、阅历都十分丰富,而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刚刚起步,人员的认证体系、培训体系都不完善,客户经理经验有待积累。人才缺乏成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2.银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不够

当前私人银行产品创新机制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求金融企业分业经营,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产品综合化水平很低。银行除了提供各类标准化产品之外,难以适应复杂的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只能更多专注于服务形式上,如服务团队配备、专属场所、亲情服务等等。但服务的改善有时并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很难为客户的资金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这成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3.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私人银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由于私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普通理财业务所提供的服务有很多不同,原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已经不适用于私人银行的业务,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私人银行的业务很难完全开展。

三、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对策建议

1.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及客户关系,争取潜在客户由于长期的经营,国内银行已经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在庞大的个人业务及理财业务之中蕴藏着大量的富裕人士。国内银行必须付出努力去发掘这些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在客户,尤其是在我国富裕人士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国内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在这几座城市的经营网络重点发掘高端客户群。2.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队伍针对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局面,国内银行在紧跟国际潮流。加大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可以大胆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商业银行要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私人银行业务人才,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和开发力度。3.重视风险管理,建立监控框架私人银行业务对于国内银行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在业务开展初期就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三大风险的管理要以防范为主,立足于完善且严格执行的定性管理基础。国内银行应该着重建立一个风险监控环境以此管理操作风险,制定一套识别与评估、监控、缓释、度量及报告操作风险的完整流程,并由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内部控制部门负责监测整个流程的执行。对于流程之中的每一个程序及风险易发点,都要制定专门的操作准则加以预防。一个规范的操作风险监控框架可以同时防范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的发生。4.提供高效优质人性化服务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而言,核心竞争力拼的就是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对服务更为注重。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国内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由此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应在充分认识到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复杂性、多样性的前提下,尽快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于私人银行客户,应专门为其设定一套快速、方便、高度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并且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将其与普通地银行客户区别开来。

参考文献:

[1]郭田勇,邓伟.中资银行如何拓展私人银行业务[J].西部论丛,2007.(1).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问题;对策

前言:近年来,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我国高净值人士数量逐渐增加,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机遇,为了适应客户需求,私人银行业务应运而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虽然具有较多优势,但是,尚处于起步阶段,业务发展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发展该项业务,为此,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私人银行业务概念及特点

私人银行主要是指一种专门针对高净值资产客户提供的个性化、专业化金融服务,其服务内容涉及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等多个方面。私人银行服务模式主要是针对高端客户配备一支专业素质高的理财队伍,对其财产进行资产化管理,最终实现银行与客户双赢的目标[1]。目前,国际对该项业务具有明确的标准,即可投资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高净产值客户。

相比较商业银行其他业务来看,私人银行业务特点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是高净值客户,且产品一般具有针对性;另外,隐私度极高,对服务人员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养等要求较高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诚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较快,但是,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一)组织结构不够合理

自该项业务发展之初,我国商业银行从多个角度加强对本土化私人银行组织结构进行深入探究,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组织结构不合理也因此成为阻碍该项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多数银行普遍采取了大零售模式发展该项业务,但是,由于与其他部门利益之间存在矛盾,且缺乏相关制度的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日渐发展,借助内部体制发展业务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缺少专业人才

团队作为该项业务发展的核心,只有具备专业水平高的团队,才能够争取客户的信任,提高银行业务收益。但是,由于该项业务刚刚起步,整体团队呈现年轻化态势,团队人员缺乏综合化金融、法律等素养,难以吸引更多客户,不利于私人银行业务可持续推广[2]。

(三)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实施严格的混业经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产品组合。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不平衡,且业务产品趋同化现象严重,银行仍停留在争抢客户低端竞争阶段,难以接近国际水平。除此之外,对于该项业务的监管力度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业务发展风险。

三、推进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新私人银行组织结构

作为该项业务发展核心,组织结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国商业银行领导者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丰富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动体制创新。迫于大零售模式与其他业务之间存在的矛盾,可以试图尝试牌照经营模式,提高该项业务独立性,直接接受监督和管理,突破现有银行经营范畴,协调与其他业务之间的矛盾,提高私人银行产品服务能力,扩大该项业务在金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3]。目前,我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已经申请到牌照。总而言之,加强体制创新是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服务团队

由于我国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及高素质人员,使得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处于初级发展时期,与咨询模式存在一定差距。因而,需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吸收及培养。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如从国际银行等引进行业专家或者聘请专家作为顾问等,为该项业务进一步推广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还要关注人才的培养,结合商业银行长远发展战略,制定完善的培训体系,培养产品创新研发人员,建立高素质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针对性的服务[4]。

(三)立足于市场需求,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未来,金融产品创新将成为该项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商业银行在开展该项业务过程中,只有提供多元化产品,才能够不断迎合客户需求,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一方面,积极完善现有产品体系,如普通零售银行服务产品等,稳固现有客户资源,凭借现有优势为私人银行业务进一步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产品设计和创新,丰富投资工具的种类,提供综合化、系统化金融服务,并积极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和重组,立足于市场需求,使金融产品创新更加贴合客户需求。

(四)加大风险管控力度,提升私人银行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要明确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并结合业务特点,确定风险管理重点,逐渐形成良好的风险管控环境,同时,我国私人银行在学习国外经验时,要结合自身状况,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体系。另外,由于我国私人银行监管不到位,阻碍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为此,相关部门要推出相应措施,明确业务边界,规范业务行为,使私人银行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5]。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私人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提升商业银行整体实力等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此,对于该项业务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重视金融产品创新,并加大对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创建高素质服务团队,从而为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子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4):44-46.

[2]董玉华,李晓岚.我国的私人银行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兼论如何打造国内私人银行品牌[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02):2-11.

[3]张同凯.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现状、问题以及战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2,(31):49-50.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 前景 建议

2007年3月28日,中国首批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立。这两家私人银行部均以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个人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按照国际一流私人银行的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私密、高品质的私人银行服务。它们的成立标志着私人银行业务正式在公众面前揭开了的神秘面纱,同时也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正式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一、私人银行的特点

(一)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这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普通的零售银行业务甚至包括个人理财业务提供的是针对某一群体设计的无差别化的同质服务。而高端客户需要的是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国外的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服务时,均配备包括财务顾问和投资管理人员在内的专业化团队,从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并更多地考虑和规划客户较长一段时期甚至一生的金融需求。

(二)注重忠诚和保密

私人银行服务的客户对象大多为亿万财富。这些客户出于各种原因往往保持低调,并要求私人银行保证其信息的私密性。国外的私人银行家往往是客户值得信赖的助手,在诸如合理避税、遗产管理等特别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私密,以保证财产的安全性并实现保值和增值。另一方面,国外的私人银行常常固定地为某一客户家族的几代传人提供服务,体现了对客户的忠诚。

(三)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和较低的资本金要求

据统计,美国私人银行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都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15%,远远高于一般的银行零售业务。2004年,花旗集团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业务盈利甚至占到当地全部盈利的20%。同时,私人银行无需动用银行自身资金,业务风险较小,被巴塞尔协议列为风险权重较低的表外业务。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资本金要求很低。国外商业银行据此有很强的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动力,并视其为战略业务。

二、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前景和困难

(一)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市场前景分析

首先,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已经出现了富裕阶层。他们的资金管理需求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客户基础。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对富裕阶层的具体数目目前尚不清楚。按照国外专业研究机构的估计,拥有100万元以上资产的国人保守估计应在300万人以上。可见客户群体还是比较庞大的,具备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条件。

其次,由于央行控制信贷规模投放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我国银行业许多传统业务的发展趋缓。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具备较大盈利潜力的零售银行业务尤其是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国际主流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符合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私人银行业由于服务于高端客户,因而业务利润丰厚,且盈利主要来自稳定的费用收入,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大。在华的外资银行对这一市场已是垂涎三尺。因此,我国银行业必须跟上国际银行业务的这一发展趋势,决不可拱手让出私人银行业务市场。

(二)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困难

第一,分业经营限制了银行开发灵活的跨部门的金融工具。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务都是跨越投资银行和保险等多个金融部门,而国内银行由于相应制约,难以开发相关产品。但是也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第一种途径是借助于银信合作,即通过和信托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合作来绕开限制,设计出适合特定客户需求的产品。目前,中国银监会对符合资质条件的银信合作采取允许的态度。第二种途径则是通过获得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资格的方式向海外投资,从而合法地投资于海外市场。目前,我国已有近20家商业银行获得了QDII资格,可以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虽然不能直接投资国内市场,但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至少可以增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设计能力。

第二,缺乏配套的高素质业务人才。私人银行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业务不同于一般的高端理财。它的服务对象是高端客户群体,业务涵盖非常广泛,涉及到银行、证券、外汇等许多市场以及税务、法律等专业知识,从而要求知识面广阔、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纵观目前国内银行业,现有人才尚不能满足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需要,更不用说适应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了。人才的匮乏直接导致相关业务的开展迟缓。

第三,对私人银行的认识不足。许多银行对私人银行业务缺乏深入了解,不知道如何合适地开展营销活动。其实私人银行的业务开展模式与传统的业务模式截然不同。银行必须首先依靠差别化服务和情感式营销来获取客户好感,同时牢记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银行在营销中要注意树立品牌,因为品牌对于私人银行业务今后的拓展至关重要。

三、关于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若干建议

(一)组建事业部体制,尽快建立完整的个人金融信息数据资料库,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

私人银行业务必须采取事业部体制,整合所有相关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同时只有掌握了目标客户的信息,才能开发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目标客户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包括负债和信贷等一系列银行服务,甚至包括个人资产状况及风险偏好等信息。国际银行业一直存在着“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银行80%的利润。私人银行业务非常符合这条规律。因此,私人银行业务只有熟悉客户的个人金融信息,才能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二)开发个性化产品与服务

私人银行应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例如,对于稳健型的客户,产品设计应以保值为主;而对于激进型的客户提供的产品则应当是以增值为目标的。国内银行应当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引进新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快业务创新,开发新的顾客群体。西方商业银行所创新的住宅股权贷款、多币种杠杆贷款、现金管理方案等创新型金融产品都可以被中资银行拿来借鉴和运用。

(三)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未来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将是大势所趋。在我国尚未放开混业经营之前,开展银证、银保等多方面的合作,将可以提升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水平。私人银行业务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不可避免会涉及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通过与证券、保险等其它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其产品,如基金代销和赎回等,以增加银行业务品种,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提升私人银行服务竞争力。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4

摘要: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私人财富亦不断增长,个人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强劲,私人银行业务正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应该通过增强产品创新,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加强风险控制、增强混业合作,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产品销售等措施来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商业银行;综合化服务

财富的集中和富裕阶层的增加是私人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潜力巨大,一方面是市场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门向这部分高净值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服务的私人银行。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业务收入由于相对收入稳定,利润率高等特点,必将成为内外资金融机构争夺的热点。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界定

私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是从继承遗产开始到接受教育,为其打理庞大的继承财产,然后协助接管企业、运营企业,一直顾问到客户年老体衰,辞世前安排遗产。这是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服务,这项业务的特点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由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及个性化理财产品组合。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和国内目前通常提及的银行零售业务、个人理财服务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核心是资产管理,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研究分析为手段,专业化经营为特色,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来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需求、提升商业银行与客户合作价值,延长客户关系价值链。

二、我国发展私人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的比例已远超过利息收入,个别大银行的中间收入甚至占总收入的70%以上,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作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社会财富增加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

我国社会财富增加是从两方面来体现的,一是财富总量增长,二是财富集中度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随着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居民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个人金融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我国城乡居民个人金融资产高达50万亿元。与此同时,财富集中化趋势也很明显,富裕家庭的存款已经占到中国个人银行存款的60%以上。中国的富裕人口集中度非常高,体现在财富集中度上,目前约有25万人,掌握着185亿美元的外汇。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富豪拥有的外汇占全中国外汇储蓄总额的60%;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现金大约占他们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总而言之,社会财富格局的变化为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将极大催生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

2.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长远来讲,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存贷差将逐步缩小,极大的削弱了我国银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垄断利润,商业银行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日益得到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青睐,并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平均税前利润率为39.96%,远远高于存贷业务,各大金融机构注重私人银行业务,也是因为其高额回报率。

3.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

自2006年12月底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来,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共8家外资银行向银监会提交申请,在中国境内注册为外资法人银行。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中更完全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形成。

(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已初露端倪

为了提升私人银行的服务水平,国内各银行纷纷从高端理财服务展开竞争。2005年6月6日,中国建设银行成立高端客户部,率先在国有银行中设置了一个专门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总行一级管理部门。高端客户部负责主管全行“富裕客户”的营销管理,其客户的流动性金融资产门槛达到300万人民币元以上,而一般大众理财业务的经营管理,则分置于原有的个人银行部;2005年4月11日,招商银行“财富管理账户”正式面市,传承招商银行一贯“鼠标十水泥”模式的营销理念,它将银行卡、账户管理、资金调度等业务整合在一个账户上,并突出了综合投资理财的服务功能。中国民生银行则以重金购入一套客户信息管理系统(CRM),并欲寻找业内顶尖的合作伙伴,在此CRM的基础上开发非常先进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平台,图谋以高起点进军个人理财业务市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开始发展起来。

2.我国商业人银行私人业务水平低

对国内银行来说,所开展的私人金融业务整体还比较初级,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缺乏实质内容,业务概念狭窄、品种匾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理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包括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既要综合考虑客户在税务、保险、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又要分析客户的财产结构,为客户提供长期财产组合方案。这些产品和服务在我国目前都很缺乏,不能为外资私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工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各项私人银行业务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规模上的差距非常明显。

3.银行缺少私人银行要求的人才机制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一般来说,私人银行为客户配备一对一的专职客户经理,每个客户经理身后都有一个投资团队做服务支持;通过一个客户经理,客户可以打理分布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和房地产、大宗商品、私人股本等各类金融资产。但在中国,这还完全做不到。

4.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

目前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随着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应用,个人金融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而往往由于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的落后,使银行推出的新产品往往无人问津。此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不断创新,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个人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5.客户

对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不高

在西方,全权委托理财是盈利最大、成本最低的服务项目,因此往往被作为推销的重点和客户服务的目标。但在中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理财水平和信誉还没有达到令客户全权委托的程度。

6.开展私人银行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未做好

例如,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整个金融系统又缺乏一套合理的个人信用衡量监督制度.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

三、国外私人银行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截止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业共管理着超过7万亿美元的资产,分布在日内瓦、苏黎世、伦敦、纽约、迈阿密、新加坡和香港等金融中心。其中,瑞士是最早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的离岸私人银行中心,其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对我们具有较多的参考价值。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开始时间较瑞士晚,但美国却是当前世界最大的在岸私人银行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代表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通过了解和分析西方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为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得出以下启示:

(一)发展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业务

美国20世纪发展私人银行的环境与目前的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金融行业的分业监管,居民个人财富大幅增加,个人理财方兴未艾等。从2004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务出现了大举由批发向零售转移的趋势,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各商业银行开发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这些年来的发展,我国各商业银行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个人理财业务经验,为将来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应以发展在岸私人业务为主

瑞士是全球富人的“避税天堂”,几个世纪以来能够一直保持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绝非偶然。仔细审视瑞士私人银行的成功要素,显然其中有很多条件都是目前的中国所不具备的,比如说政治中立,客户保密制度,低税收体制,货币的自由兑换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的

银行业声誉等,而这些都是开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客观的说,我国银行

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暂时尚不具备开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所必须的一些基本条件。

四、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

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性,全套照搬目前西方的服务模式、业务种类和组织架构是不可行的,发展西方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在短期内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逐步提供西方成熟的“个人银行服务”。

(一)增强产品创新

由于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比较晚,在产品创新方面也应该循序渐进。首先应该完善各种产品体系,包括:优化普通银行产品服务、完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专业化高端产品、咨询顾问服务等。

(二)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

首先,是建立市场营销新机制。银行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在今后的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争取相当的富裕私人客户群,而为获得这组客户群,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市场营销新机制,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

其次,是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由于现代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因此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应适应发展,从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从无差异服务转变为差异化服务。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

目前国际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许多产品都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如证券人才、会计师人才等。对我国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积极引入和完善国际个人理财规划师(CFP)资格认证制度,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解决我国金融机构如何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私密性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四)加强风险控制

2004年9月,花旗银行因涉嫌从事洗钱等多项违法业务被日本金融厅勒令关闭其在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2004年10月,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韩国也受到了监管机构的调查。因此,面对未来中国私人银行的迅猛发展,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监管经验,依法规范私人银行业务,严格控制经营风险。

(五)加强混业合作,拓展金融产品

在混业经营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加强与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服务的范围,提升服务的层次。商业银行应按照营销管理的思想,以差别服务为特色,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由银行专家型人才根据客户需求,对各种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开发出能够满足中高层个人客户增值、保值资产及安全、方便投资需求的个人综合金融产品,努力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全能化、个性化的私人银行服务。

(六)多形式全方位进行产品销售

在银行的各种业务中,由于私人银行私密性、个性化的特点,其对营销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卓有成效的营销,发展私人银行只能是纸上谈兵。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私人银行的产品大多是新产品,被人们所接受更要建立在营销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杜芹平,张洪营.商业银行服务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2005.

[2]任丁秋.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连建辉.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王金龙.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龚明华.发展中经济金融制度与银行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

[6]丁秋.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瑞士的范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商业银行;综合化服务

财富的集中和富裕阶层的增加是私人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潜力巨大,一方面是市场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门向这部分高净值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服务的私人银行。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业务收入由于相对收入稳定,利润率高等特点,必将成为内外资金融机构争夺的热点。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界定

私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是从继承遗产开始到接受教育,为其打理庞大的继承财产,然后协助接管企业、运营企业,一直顾问到客户年老体衰,辞世前安排遗产。这是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服务,这项业务的特点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由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及个性化理财产品组合。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和国内目前通常提及的银行零售业务、个人理财服务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核心是资产管理,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研究分析为手段,专业化经营为特色,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来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需求、提升商业银行与客户合作价值,延长客户关系价

值链。

二、我国发展私人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的比例已远超过利息收入,个别大银行的中间收入甚至占总收入的70%以上,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作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社会财富增加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

我国社会财富增加是从两方面来体现的,一是财富总量增长,二是财富集中度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随着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居民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个人金融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我国城乡居民个人金融资产高达50万亿元。与此同时,财富集中化趋势也很明显,富裕家庭的存款已经占到中国个人银行存款的60%以上。中国的富裕人口集中度非常高,体现在财富集中度上,目前约有25万人,掌握着185亿美元的外汇。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富豪拥有的外汇占全中国外汇储蓄总额的60%;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现金大约占他们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总而言之,社会财富格局的变化为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将极大催生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

2.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长远来讲,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存贷差将逐步缩小,极大的削弱了我国银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垄断利润,商业银行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日益得到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青睐,并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平均税前利润率为39.96%,远远高于存贷业务,各大金融机构注重私人银行业务,也是因为其高额回报率。

3.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

自2006年12月底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来,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共8家外资银行向银监会提交申请,在中国境内注册为外资法人银行。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中更完全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形成。

(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已初露端倪

为了提升私人银行的服务水平,国内各银行纷纷从高端理财服务展开竞争。2005年6月6日,中国建设银行成立高端客户部,率先在国有银行中设置了一个专门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总行一级管理部门。高端客户部负责主管全行“富裕客户”的营销管理,其客户的流动性金融资产门槛达到300万人民币元以上,而一般大众理财业务的经营管理,则分置于原有的个人银行部;2005年4月11日,招商银行“财富管理账户”正式面市,传承招商银行一贯“鼠标十水泥”模式的营销理念,它将银行卡、账户管理、资金调度等业务整合在一个账户上,并突出了综合投资理财的服务功能。中国民生银行则以重金购入一套客户信息管理系统(CRM),并欲寻找业内顶尖的合作伙伴,在此CRM的基础上开发非常先进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平台,图谋以高起点进军个人理财业务市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开始发展起来。

2.我国商业人银行私人业务水平低

对国内银行来说,所开展的私人金融业务整体还比较初级,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缺乏实质内容,业务概念狭窄、品种匾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理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包括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既要综合考虑客户在税务、保险、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又要分析客户的财产结构,为客户提供长期财产组合方案。这些产品和服务在我国目前都很缺乏,不能为外资私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工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各项私人银行业务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规模上的差距非常明显。

3.银行缺少私人银行要求的人才机制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一般来说,私人银行为客户配备一对一的专职客户经理,每个客户经理身后都有一个投资团队做服务支持;通过一个客户经理,客户可以打理分布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和房地产、大宗商品、私人股本等各类金融资产。但在中国,这还完全做不到。

4.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

目前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随着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应用,个人金融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而往往由于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的落后,使银行推出的新产品往往无人问津。此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不断创新,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个人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5.客户对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不高

在西方,全权委托理财是盈利最大、成本最低的服务项目,因此往往被作为推销的重点和客户服务的目标。但在中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理财水平和信誉还没有达到令客户全权委托的程度。

6.开展私人银行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未做好

例如,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整个金融系统又缺乏一套合理的个人信用衡量监督制度.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

三、国外私人银行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截止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业共管理着超过7万亿美元的资产,分布在日内瓦、苏黎世、伦敦、纽约、迈阿密、新加坡和香港等金融中心。其中,瑞士是最早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的离岸私人银行中心,其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对我们具有较多的参考价值。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开始时间较瑞士晚,但美国却是当前世界最大的在岸私人银行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代表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通过了解和分析西方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为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得出以下启示:

(一)发展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业务

美国20世纪发展私人银行的环境与目前的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金融行业的分业监管,居民个人财富大幅增加,个人理财方兴未艾等。从2004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务出现了大举由批发向零售转移的趋势,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各商业银行开发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这些年来的发展,我国各商业银行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个人理财业务经验,为将来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应以发展在岸私人业务为主

瑞士是全球富人的“避税天堂”,几个世纪以来能够一直保持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绝非偶然。仔细审视瑞士私人银行的成功要素,显然其中有很多条件都是目前的中国所不具备的,比如说政治中立,客户保密制度,低税收体制,货币的自由兑换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的银行业声誉等,而这些都是开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客观的说,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暂时尚不具备开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所必须的一些基本条件。

四、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

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性,全套照搬目前西方的服务模式、业务种类和组织架构是不可行的,发展西方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在短期内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逐步提供西方成熟的“个人银行服务”。

(一)增强产品创新

由于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比较晚,在产品创新方面也应该循序渐进。首先应该完善各种产品体系,包括:优化普通银行产品服务、完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专业化高端产品、咨询顾问服务等。

(二)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

首先,是建立市场营销新机制。银行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在今后的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争取相当的富裕私人客户群,而为获得这组客户群,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市场营销新机制,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

其次,是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由于现代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因此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应适应发展,从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从无差异服务转变为差异化服务。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

目前国际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许多产品都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如证券人才、会计师人才等。对我国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积极引入和完善国际个人理财规划师(CFP)资格认证制度,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解决我国金融机构如何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私密性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四)加强风险控制

2004年9月,花旗银行因涉嫌从事洗钱等多项违法业务被日本金融厅勒令关闭其在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2004年10月,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韩国也受到了监管机构的调查。因此,面对未来中国私人银行的迅猛发展,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监管经验,依法规范私人银行业务,严格控制经营风险。

(五)加强混业合作,拓展金融产品

在混业经营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加强与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服务的范围,提升服务的层次。商业银行应按照营销管理的思想,以差别服务为特色,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由银行专家型人才根据客户需求,对各种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开发出能够满足中高层个人客户增值、保值资产及安全、方便投资需求的个人综合金融产品,努力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全能化、个性化的私人银行服务。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私人银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财富不断增加,高净值人群总量不断增加,该人群的财务管理和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私人银行业务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私人银行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向拥有高净值资产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和私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存款、贷款、个人信托、遗嘱处理、资金转移以及其他不向一般公众提供的金融服务。但是在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只有五六年的历史。2007年中国银行首先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随后,招商银行与中信银行均设立了私人银行部门。截止到2012 年底,我国共有 11家中资商业银行开设了私人银行业务,为高端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1.分业经营管理限制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该规定不但限制了中国境内的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也限制了业务创新能力。中国境内的私人银行从业机构无法直接进行资产管理和全球资产配置,采用增加委托环节来突破企业经营的瓶颈,但往往导致了资产配置效率的下降和风险的上升。此外,不发达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以及严格的外汇管制使得客户的资产不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无法实现风险的分散与对冲。

2.产品趋同,创新不足

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的魅力在于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可供自由选择的金融产品和组合,这样才能吸引高端客户。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服务,产品设计和开发主要集中于传统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我国私人银行的产品与国际私人银行相比,同质化比较严重,创新不足,缺乏应有的特色。很多投资组合只是单一产品的简单叠加,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衍生产品涉及甚少。财富管理是私人银行的主战场,单一的、标准化的产品是无法满足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的需求的。

3.专业人才稀缺

私人银行强调对客户资产的综合管理能力,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对宏观经济、会计、税收、法律、心理等领域的知识有所掌握。国外的私人银行家曾从事过资本市场、投资银行、零售银行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具有至少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我国私人银行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都比较年轻,从业经验少,人生阅历不够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远不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真正熟悉中国金融环境、熟悉海外市场、具有实战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匮乏。人才的稀缺将使私人银行未来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促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1.改革分业经营体制

由于分业经营管理的限制,我国私人银行无法直接进行资产管理和全球资产配置,只能通过委托和产品集成来进行业务经营。一方面,委托的方式存在其固有弊端,如银行与合作方在风险文化上的冲突、操作风险下的权利与责任不统一等;另一方面,私人银行作为集成商而非研发商,无法主动推出创新产品,而现有的金融产品已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综合性的财富管理需求。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行业的整体趋势。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更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有利于竞争。因此,我国应当尽快改革分业经营的体制,从而使得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能够多样化和多元化。同时,应当加强监管的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金融监管的全覆盖,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创新。

2.加快业务产品的创新

产品的创新是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私人银行只有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产品,才能得到高净值人士的青睐,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地需求。一方面,私人银行应当完善现有的产品体系,包括优化普通零售银行产品服务、根据特定市场设计产品、提供专业化的高端产品。另一方面,私人银行应当加强新产品的设计,拓展金融产品,丰富投资工具的种类,提供综合化、全能化、个人化的私人金融服务;积极探索与证券、保险、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非金融机构合作的途径;加强资产配置服务,根据客户的投资需求将投资资金在不同的资产类别中进行分配。

3.注重人才的吸纳和培养

目前,我国十分缺乏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的从业人员,导致我国私人银行的业务还处于推动模式,离咨询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可以通过对外重金聘请创新性人才,如从国际银行、国际基金公司、国际证券公司等引进行业专家,或把在外资银行工作多年的原国内银行的优秀人才再聘请回来。也可以从其他行业或学术界中聘请懂经济、金融、法律、税收等相关知识的专家做顾问,共同探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问题。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培养和储备具有产品创新的研发经理、具有服务创新的客户经理、具有营销创新的销售经理和具有管理创新的高层经理,真正解决人才稀缺问题。

参考文献:

[1]戴维.莫德.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7

金融发展指标的中美比较

(一)存款货币银行资产/(存款货币银行资产+中央银行)资产

存款货币银行资产/(存款货币银行资产+中央银行)资产是度量存款货币银行相对于银行总资产规模的指标,King和Levine(1993)以及Levine,Rojan和Beck(2000)都使用过这个金融发展指标。其定义为存款货币银行资产与存款货币银行与中央银行在实体非金融部门资产的总和的比。表1中显示中美两国存款货币银行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都很高。在样本所示区间内(不包含2009年中国)均高于90%并且我国这一指标在样本初期就持续高于美国,并一直呈上升趋势,峰值时我国这一指标达到了98.89%,从2007年开始我国存款货币银行资产/(存款货币银行资产+中央银行)资产出现了快速的下降,下降势头一直延续到样本期末的2009年并且2009年是我国此指标值首次低于90%(2009年为87.94%)。美国的峰值出现在2009年95.05%。中美两国在这一指标上角色的变化暗示了中美两国央行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发生了改变,美国中央银行更少的参与实体经济,而我国的中央银行则相反。

(二)银行存款/GDP

银行存款/GDP是金融中介规模的绝对指标,其度量了存款货币银行的规模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在我国银行存款占GDP的比重从1992年样本初期开始就几乎呈单边上涨趋势,且持续高于美国,然后在2003年开始走平,其峰值达到了154%(2009年),这说明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对而言美国的银行存款对GDP走势要平稳的多,先是从1992年到1995年略微下降(63.9%到56.33%)之后缓步上升至2009年样本末期的最高点83.12%。从中美银行存款比GDP的比例来看两国的金融结构,我国以非常高的比例被划分为银行导向型金融系统,而美国则为市场导向型金融系统(见表1)。

(三)银行集中度指标

银行集中度指标是显示金融中介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商业银行部门的高度集中可能导致缺乏吸引储蓄以及它们调配给有效的投资者的竞争压力(Demirguc-Kunt和Levine 2000),因此比较中美两国的银行集中度指标是非常有意义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银行集中度指标从1992年就一直大大高于美国,并一直持续到样本期末。所不同的是我国从1992年到2006年期间银行集中度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2007和2008年我国银行集中度指标再次快速上升,而美国在1992年到2004年集中度指标几乎保持平稳,2004年以后出现了较快的上升。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Beck,Demirguc-Kunt和Levine所提及的银行集中度指标只包含资产总值前三名的银行,因此相对地,我国银行的集中度实际上比上图估算还要更高一些(我国有四大国有银行)。中美两国在银行存款与GDP的比值上出现较大的差异除了两国金融结构不同外,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原因后述)。

(四)私人信贷占GDP的比率

私人信贷占GDP的比率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国金融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同样也是衡量金融中介主要活动的指标,这一指标能够充分的把金融中介的发展规模和金融深化区别开来,它强调了拥有更大规模的金融中介发展并不代表有着同样高的金融深化程度。Demirguc-Kunt和Levine(2001)使用过这个指标,而且Beck和Feyen(2008)把私人信贷/GDP确定为核心的金融发展指标之一。私人信贷/GDP定义为:存款货币银行对私人部门的贷款占GDP的份额。我国的私人信贷数据由于可得性的问题只包含了银行对非国有企业的短期贷款,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分析,因为私人借贷的总量很小且在1991-2009年间,中长期贷款与国民总收入的比率年均增长9%,短期贷款与国民收入的比率则出现了年均3%的负增长(易纲,宋旺,2008)。近年来,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分流了部分对短期贷款的需求;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则增加了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从表2可以看到中美两国在这一指标上出现了巨大的差异,美国私人信贷市场的发展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当然首先这和两国的所有制形式有着直接的联系,另外虽然近年来我国私营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私人信贷占GDP的比率一直很低。可以看到在1992年我国的私人信贷只占GDP的0.25%,而美国则占47.48%,2009年我国私人信贷/GDP的比率为2.08%,虽然绝对倍数相对于1992年增长了8.32倍,但是相对于GDP的总量仍然十分的低。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虽然发展很快,但金融深化的程度其实并不高。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8

在过去几个月中,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详细研究了世界领先财富管理市场,试图了解在8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下,私人银行业保持发展的核心推动因素。我们通过与全世界15个市场中超过140名银行家、顾问和监管者的深度访谈,认识了新的行业规则,并形成了私人银行业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观点。

虽然私人银行业还未找到新的平衡,但在金融危机中保持发展的财富管理市场,都有着三大基本特点:第一,私人银行业本质上是由人口因素、企业家精神和财富的集中推动其增长。第二,私人银行业收入水平本质上呈周期性发展,与其相关股市紧密相连。第三,私人银行再次证明了其高度的弹性,在危机中仍能产生利润。

在核心推动因素之外,巨大的变革将会影响未来的私人银行业。全球财富向东方转移,在这一结构性变革以及越来越大的监管压力之下,财富管理将加速由离岸模式转向在岸模式。随着客户对金融产品了解的加深,他们将更多的相信自己的判断。客户对国家和金融机构越来越不信任,客户经理作为可靠专业顾问的角色也会加强,来自利润的压力也会有所缓解。最后,全新的私人银行业务模式将会形成,因为对于私人银行来说,满足每个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困难。

为了应对面临的变革,私人银行需要作出一些战略性选择,适应新形势下的商业模式。我们目前无法断定这场危机最坏的时期是否已经过去,但能肯定的是私人银行业给进行了充分准备的银行提供了很多机会。

私人银行变革手段

金融危机的深度以及各地区恢复的不同速度,将使全球财富加速向东方转移,中国、印度、中东将成为新的财富中心。对客户资产进行离岸管理以避税渐渐失去了优势,许多G20国家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管制。这对之前大力开展此项业务的银行来说,具有潜在的巨大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客户渐渐抛弃了复杂、不透明的金融产品。银行家希望客户能恢复对结构性、高风险产品的喜好,但同时也希望客户能保持务实的行为,这双重需求使客户顾问的角色更加重要。随着私人银行寻找在新环境中可行的模式,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将诞生。

1.全球财富分配结构性改变

当大部分发达国家刚开始从金融危机中复苏时,绝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已经回到了危机前的增长速度。我们认为这种复苏速度的差异将在今后几年持续,使全球财富集中到东方。

我们预计,2011年之前,生活在亚太地区的高净值个人,将从2008年的257万增至约360万(占全球高净值人群的33%)。除了创造财富,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政治环境将日趋稳定,与成熟的工业化国家相比,将提供大量的投资机会。这将又会阻碍财富向离岸转移。

2.避税离岸模式的终结

尽管传统上来看离岸业务是私人银行的核心之一,但它最近正在经历严格审查,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离岸业务在帮助逃税。事实上,未报税的资金多年来一直呈减少趋势。在G20最近决定惩罚避税天堂后,离岸中心开始实施综合税务合作标准和减少银行保密程度。这一变化,将可能加速危机带来的变革。尽管离岸模式将会继续存在以便分离资产和保护隐私,但税收敏感资金的离岸管理将成为历史。

监管政策的改变,将会推动欧洲离岸、在岸业务更平衡地开展,使得离岸市场和银行大幅度改变其商业模式。对缺乏本地银行的纯粹离岸地来说尤其如此,它们缺乏规模,必须依靠离岸业务才能在价值链中占有一席之地,未来几年将面临盈利模式失效的考验。但是,对离岸服务的需求将不会很快消失。除税收考虑之外,资金安全、多样化以及隐私保护,也是选择投资地点的重要考虑因素。当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的政治和金融充满着不稳定因素时,本地投资者需要私人银行的多样化服务,为其报税资金提供保密和安全性。

为了避免被强制执行监管措施,投资者已经开始抽逃未报税离岸资金。一些国家宣布的综合税收减免措施,也给离岸中心带来了压力,导致离岸资产大量回流。比如意大利对在2009年12月31日前投资于海外的未报税资金,以及在2009年9月15日至2010年4月15日之间报税的资金,按照6%的比例收税。

3.客户行为更加务实

在金融危机期间,客户行为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分阶段发生,给私人银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一阶段发生在2008年末和2009年初,市场崩溃,客户受损。客户开始青睐简单、透明、流动性好、低收益但安全的产品。结构性产品失去了市场,客户放弃高风险和复杂的资产类别。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客户失去了对银行、产品和客户经理的信任――甚至客户经理自己都不信任产品提供者,更使这一状况雪上加霜。

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金融市场开始复苏,乐观情绪也开始抬头。客户开始寻找低收益投资的替代产品,希望投资于有增值潜力的高风险产品以弥补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但即使在这个阶段,简单的低收益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客户对银行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抱有谨慎态度。高净值客户希望产品的风险/收益比以及投资组合业绩更清晰、更透明。

4.成本压力将持续

很多私人银行以各种方法减少运营成本,应对收入的下降(图1)。

尽管自2009年3月以来的金融市场复苏帮助私人银行稳定了其收入,但利润率仍面临压力,原因在于:首先,最近市场复苏过程中,交易量都维持在低水准,资产配置仍然偏向低风险资产类别。客户开始警惕复杂、不透明的高收益产品,许多客户开始自主管理资金。其次,相对收益较高的离岸资产,将会逐渐转变为价格较低的在岸资产。为了确保利润率,私人银行需要进一步削减成本。并且假如反弹不能在2010年持续的话,削减成本的压力将会更大。

5.新业务模式开始形成

有人认为,开放式组合产品的解决方案将在未来占据统治地位,客户希望从每种资产类别的顶级供应商处获得产品。根据博斯公司调查,这一趋势不可避免。因为客户需要更高的透明度,并且对银行的不信任程度在增加。旧有的运营模式在金融危机中对客户提供的服务令人失望,中介机构失去了客观性,银行将结构性产品卖给客户,自身获利,却让客户承担风险。

在当前信任缺失的时期,私人银行需要进一步展示其在风险管理、资产配置、产品筛选和尽职调查方面的专业技能。

在价值链的另一端,专业运营服务提供者在迅速走向成熟,这吸引私人银行将其后台运营至少外包出去一部分。这些运营服务包括行政、会计、企业事务处理(股利支付、股份分割)。

实现转型的新举措

尽管私人银行的长期前景看好,但它们还需要改进其业务模式以适应新的形势。

1.大力发展新兴市场业务

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高净值个人数量的增长和发展,要求私人银行在这些地区采取新的运营模式。

传统上来说,新兴市场的高净值个人至少将其一部分资产离岸存放,这是因为其所在国家缺乏政治稳定性,投资机会欠佳,银行服务不足等。在今后几年,随着上述因素得到改善,这一偏好将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个人,将会将其财富存放在本地账户。

具有全球扩张野心的财富管理机构,需要一项新兴市场战略,吸引未来几年这一地区产生的大量财富。同时,还需要深刻理解并获取本地投资机会,因为越来越多的新财富都投资于本地。

在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三个新兴市场的私人银行潜力和银行成功所需因素:中国、印度和中东。其中中国高净值个人数量在2008-2011年间将增长50%(图2)。

2.转变为“报税”的混合模式

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避税政策及离岸增值业务的注册地(开曼群岛、瑞士及卢森堡),将无法在现有的监管压力下继续维持,尤其是当客户大部分来自于G20国家时。

因此,私人银行应该主动接近这些受政府管制的离岸公司并为其提供支持。未来的私人银行需要确保跨境合规性,并抵制“打球”的诱惑。这就需要银行高度理解并密切注视相关市场的监管环境,一旦达到此要求,银行便可以在其参与的市场上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

在大型成熟市场(如美国、英国、德国及法国)范围内,结合在岸及离岸增值服务的混合业务模式成为了常规模式。就目前而言,只有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拥有足够的能力,尝试以离岸增值服务为主的业务模式。举例来说,瑞士信贷、瑞士银行皆在瑞士本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为离岸业务需求较大的地区提供服务。

3.开发新的客户服务模式

过去几年的金融动荡,彻底改变了客户对银行与客户关系的看法。客户寻求的是长期、可信赖的建议,他们希望银行从业人员能从客户立场而非自身立场出发,提供客观的建议。

未来服务模式主要包含两部分。首先,未来的模式必须基于客户实际需求进行细分。大多数财富管理者已经将其客户进行了定量细分,即小客户、VIP客户、高净值客户及超高净值客户。然而很少有管理者进行定性细分,如财富来源、客户生命周期、投资方式或互动程度等等(图3)。

这些定性的细分方式将在今后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它可以让财富管理者从客户意愿及财务角度出发,更好地考虑客户需求。

其次,客户覆盖模式也将有所不同。领先的私人银行已经开始采用一套新型的客户覆盖模式,此模式中的客户经理侧重于数量有限的几类客户(在某些情况下只专注于一类客户),不同于以往对不同需求、背景及注册地的混合客户组合进行服务的模式。

4. 重学盈利

考虑到可能持续的经济低迷及上涨的合规成本,财富管理者需要重新学习如何盈利。

此层面的三个关键要素在于:首先,银行在退款及费用折扣方面须更加谨慎;其次,银行需要针对每位客户优化产品/服务组合;最后,银行还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成本管理方式。

我们发现,多数银行在发挥其客户经理效率的层面上做得还远远不够。据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客户经理通常只将其30%-40%的时间用于客户活动,而剩下的时间全部被投入到公司内部活动中,特别是在监管力度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研究来发现被浪费的时间。某些私人银行已建立起“能力中心”,用以改进销售管理流程以及开拓最需专业知识领域的业务活动。

5.扩大规模,培养能力

在加剧私人银行间并购的若干因素中,我们已提到了其中之一 :独立销售、生产及运营的驱动;第二个因素(主要对买家产生影响)是银行在新兴市场快速扩大规模的需求,这些市场中的本土企业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加速银行并购的第三个因素是银行在经济低迷形势下对收入增长的渴求;第四个因素(对卖家影响更大)即是监管压力,一些银行在此压力下无法找到一种切实的商业模式,只得选择出售。

这四个因素共同促成了2009年涌现出的大批交易.

私人银行发展趋势范文9

上市后的工行明确提出将零售业务作为战略重点,开始全力“打造中国第一零售银行”,从中国存款第一的银行到“中国最优秀的零售银行”,在北京分行管理层的眼中,虽然仅几字之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有业务模式的简单复制和扩大,而是一场凤凰涅式的巨大变革。

作为先遣部队,北京分行显然重责在肩,从私人银行到一般意义的零售银行,工行北京分行都需要规划、布局。工行北京分行将在22家贵宾理财中心的基础上,在今后两年内计划推出50家。

其实,早在2004年底,作为“个人财富管理的国际化旗舰店”的工行北京分行三家“8n财富中心”开始运营。这些财富中心的目标客户是在工行拥有20075人民币(或等值资产)以上的人士。“为了应对市场中其它机构的竞争,2006年以来,财富中心除了提供投资、保险、教育等方面的理财规划之外,还为这些顶级的富人们提供诸多个性化服务。”工行北京分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指出,随着国内财富逐步向私人手中集中,以及这些财富的迅速增值,这些富有人群会逐步将财富转移到服务更好、更加私密、更加安全的外资私人银行手中。由于这些私人银行不仅托管着这些富人的资金,而且左右其投向,甚至帮助这些富人打理他们的公司,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其资金,这种情况下,国内银行的地位只会越来越被动。

而一般意义的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非系统性风险。如果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领先大银行的战略重点。企业直接融资和金融脱媒趋势的发展,导致银行的批发业务在逐渐萎缩,也使得零售业务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2005年国际性大银行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普遍在40%~55%之间,例如,花旗银行零售业务的利润占比为53%,汇丰银行为47%,美洲银行为43%。

从国内市场环境来看,国内零售银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居民的财富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对于投资理财、个人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需求日趋旺盛。由于零售银行业务涉及到居民的生活、消费、投资等方方面面,与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金融市场有着非常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因此,中国的零售银行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零售银行市场进入了迅速发育和高速成长的时期。

随着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实施,工行北京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其重要利润来源,利润贡献率已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