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演习通知

时间:2022-07-02 15:50:51

导语:在消防演习通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消防演习通知

第1篇

关键词: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商场的出现就是人们生活需求的必然产物。商场一般都是多层或高层建筑,而且每天的人流量也特别多,特别容易发生火灾事故,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就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商场的消防措施和设备非常的重要。由于商场的面积比较大,需要建立系统的消防设备,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商场的消防安全。加强对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将人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1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消防措施的主要目的肯定是为了预防火灾。在商场建立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需要严格按照消防规范来进行,但是还是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作为商场来说,资金的投入肯定是有限的,在建立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过程中成本耗费不能够太高,因此需要考虑到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性价比问题,同时还需要保证系统的安全。从这些方面考虑,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需要满足以下三点要求:①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报警装备应该不仅可以自动报警还可以手动报警;②控制报警的控制器容量以及其他线路报警都应该扩大报警范围;③需要严格保证报警系统装备材料的合格情况,不能够出现劣质产品。

2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商场消防联动系统设计的主要用途就是预防火灾,及时的发动火灾救援。因此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工作不能够马虎,需要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要求来进行。在追求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质量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一般情况下,采用SF410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比较合适,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能够发现火灾及时的传递火灾信息。在自动火灾报警和联动控制技术上采用都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火灾预防中的运用。

3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分析

火灾探测器是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这消防系统的使用效果。因此火灾探测器在选择时,需要严格要求,灵敏度高同时成本低的。安装的位置需要严格按照消防规范来进行。

4消防联动设备和功能分析

商场建筑的防火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一部分,购物中心的规模大、人口流动性大所以很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会给人民和国家带来惨重的损失,在设计过程汇总就要加强防火的设计工作。商场的消防控制室的联动控制需要具有以下功能:当商场出现了火灾报警时,相关区域的通风空调系统就会停止工作,将阻尼器关闭,接收和显示反馈的信号,启动关系到排风机和排烟阀的位置,实现对信号的接收和显示,对烟雾进行有效控制。当火灾的相关信息得以确认之后,防火门和防火设施设备要接受和显示信号。消防的联动状态需要保证在自动和手动两种状态下完成。所谓的自动状态是指,当大厦发生火灾时,要启动报警系统,输出自动控制命令系统,系统会自动按照开始编制的连锁逻辑关系来对相关设备进行启动。而手动则是完全由手工进行操作来实现控制功能的。

5消防联动设备的相关设计

商场在火灾的联动设置上都是自动的火灾报警系统,它的控制室当和火警信息相连接时,会自动或者是手动启动消防联动装置,火灾的报警联动装置一般是由一个总线制控制联动装置和一个多线路的控制联动装置。当商场出现火灾时,报警控制器会发出提示,消防联动控制器会将信息传递给相关的管理部门,将联动信号输出,消防设备也就被启动,开始进行灭火。要明确的一点是重点消防设备(例如喷淋泵和消火栓泵)的联动不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手动或自动状态的影响。商场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或者其他应急状况时人员及早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是其最重要的安全目标,因此火灾发生时火灾声光警报器、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尤其重要。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当火灾应急广播和背景音乐合用扬声器时,在火灾时应具有强制切换功能,切换至应急广播状态。在人员密集的商场,要考虑火灾时非消防电源被切断后对人员疏散照明的影响和对人们心理造成的恐惧。所以商场内要设置火灾应急照明系统和疏散指示系统以及设置合理有效的安全出口标志。火灾时仍需工作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需要设置备用照明,为工作人员紧急抢险提供足够的照度。疏散照明应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照度,安全出口只是和疏散指示标志要真实有效的指示供人员疏散的路径。大型商场和地下商场还应在地面上设置视觉连续的疏散指示标志。在自动、智能大厦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按照联动的逻辑的预处理方案,自动输出指令,启动设施设备;手动操作则是通过手动的方式来实现对机器设备的有效控制。当火灾发生时,联动系统在确认火灾后会自动将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切断,尽可能的减少因为电线短路出现的二次火灾,将设备的伤害降到最低值,同时尽可能便捷了疏散人员和开展救援工作。消防泵既要满足联动控制的要求,同时必须设置多线制可以实现在消防控制室的手动控制盘上进行控制,工作的可靠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自动状态下,只能自动控制消防泵的启动,消防泵的停止必须需要确认火灾扑救结束后人工停止。火灾发生时,为防止着火房间、营业厅及疏散走道上的烟气对人员的影响,必须设置排烟设施,包括自然通风窗和机械排烟系统。当同一防烟分区内任意两个火灾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商场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会接收到相关的信号,再将该信号发送到消防联动控制器上,在经过内部逻辑关系后会发生联动信号,着火分区的排烟阀、排烟风机会联动打开。同时关闭相关区域的通风空调系统。排烟风机必须具备可以自动控制也可以多线制在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盘上进行控制,也可以在风机控制柜处手动操作的功能。在火灾报警信号后要按照联动程序启动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的送风口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保证在人员疏散的通道上处于正压状态,防止烟气扩散对疏散的影响。一般要保证在楼梯间内的风压余压值40~50Pa,前室风压余压值为25~30Pa。防火的卷帘在建筑中主要是用来分隔火灾。按照设计的要求,防火卷帘的两侧一定要有防火卷帘控制器、手动按钮,还要有紧急拉环及温控释放装置,以保证在火灾时由于消防联动设备失效时能够人工控制防火卷帘的下降,防止防火分区之间火灾进一步蔓延。当出现火灾时保证消防电梯停在在一楼或者转换层,此时只能由消防队员通过专用按钮和轿厢内操控,其他楼层不能呼叫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此项目在除卫生间外所有场所设置报警探测器。在地下车库等按照火灾报警设计规范要求宜采用点型感烟探测器;在中庭、步行街等大空间设置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或者吸气式感烟探测器;在有煤气(或天然气)的场所采用煤气(或天然气)探测器;其他场所采用光电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设置于公共场所疏散通道或者安全出口附近,便于人们疏散的同时报警,设置的数量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位置到最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距离不大于30m。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对保证商场人员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商场的消防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商场的覆盖面不仅广,而且人流量比较多,因此消防联动控制有利于商场消防安全保证到位。相关部门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维保工作,严禁将应处于自动状态的消防设备设置在手动状态,也严禁将消防供水管道的阀门关闭,严禁私自停用消防设备,将商场的消防安全切实落实到位,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作者:张燕 单位:河南安辰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蒋永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赵东磊.基于半实物仿真技术的自动消防控制系统设计[D].武汉科技大学,2013.

[3]于进.远程消防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海事大学,2005.

第2篇

关键词: 消防泵; 控制系统; PLC; 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000-00

现代建筑对室内固定消防设施在火灾的初期发现和扑救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消防设施要能及时准确地探测火源减少资源浪费,同时要求在探测到火灾信号并确定火灾发生时,控制系统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各种相关的灭火设备能够迅速稳定地投入到灭火工作当中,能够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就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了解掌握消防泵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实用性意义,对目前社会上采用比较普遍的消防泵控制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进行浅要研究和了解,从而得出自己对消防泵控制系统及其联动作用的认识。

1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消防泵控制系统主要用于设有消防泵组的建筑物和工厂平时以及火灾发生的时候对消防泵组的巡检、测试、管道压力反馈,并在其它消防设备运作时控制消防泵的启停来有效的提供灭火药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要求:消防水泵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并且在消火栓箱处应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消防控制室、消火栓动作按钮以及水泵房消火栓泵附近的控制箱都可以控制水泵的开启和停止,它们的主从控制关系导致出现了消火栓泵的控制权问题。消防泵的控制通常以消防控制室为主,消火栓泵控制柜上的开关设置为自动,以便在自动控制失灵时,自动转换开关,将开关打到手动位置,直接启动消防泵。消防泵控制系统应该能够控制消防泵在火灾信后发出5min内启动消防泵,及时的为室内消防设备提供水源,并且将工作状态反馈给控制室。由于水泵房设置的转换开关,容易造成人为的操作失误,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消防控制室的手动启停按钮不经过泵房设置的转换开关,而直接启动消防泵。

2 PLC消防泵控制系统分析

消防泵是室内灭火设施工作时非常重要的设备,对消火栓系统而言,在消火栓处和消防泵房应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并且在消防控制室也应能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这种远程启动、停止消防泵的操作是要靠电路控制模块来完成的。以下是消防泵的启动流程图:

图1 消火栓泵启动流程图(直控式)

PLC控制系统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是作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其设计的原则都是按易于使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选择其功能。不需添加太多的电路元器件,灵活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维护方便,价格低寿命长,既节约了成本又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其功能,相比其他控制系统而言优势相当明显。如今,PLC在消防泵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应用便是对泵组的启动时间加以设定,通过巡检模块来转换开关进行控制。消防泵在自动状态下,转换开关转到巡检状态,若室内设备无用量需求,第一台泵自动启动10-30秒(启动时间可根据用户设备实际情况确定),运行l5秒后,停机待命60天(停机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待命期间如果没有消防用水,则第二台泵启动10―30秒,停机待命60天(停机时间可根据需要调整),如此周期性地循环,巡检周期在数小时到数百小时之间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泵组电源控制柜设有超压保护装置,一般为保护消防泵的寿命采用的是软启动的方式来启动消防泵,为避免水泵启动后管网内压力急剧增加造成管网损坏,可在泵组出口处设置超压排流阀,也可设置泄压电磁阀。

3总结

消防泵控制系统由以往的人工手动操作到现今的PLC智能化控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LC软件的不断更新和硬件升级。该控制系统根据火灾信号探测系统探测的信号,输入处理器做出相应的执行措施,平时室内管网的压力会由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的检测,当出现允许差值偏差时,PLC就会做出启泵指令,并将启动信号反馈给消防控制室的主显示屏上,能够处理即时的故障。了解该系统的操作流程,为灭火救援工作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凡.基于 FM 认证的消防泵控制系统设计[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第3篇

【关键词】儿科;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吸痰

毛细支气管炎在小儿中常见。吸痰和雾化吸入是治疗支气管炎的常用手段。近年来,随着医疗实践的深入,发现吸痰配合雾化吸入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1]。我院在实践中,发现雾化吸入和吸痰的先后顺序对于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10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3月~5岁,平均年龄1.6岁。所有患儿在入院时均表现为不同症状的咳嗽、气喘等。将2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以及病情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先吸痰再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先雾化吸入在吸痰的方式进行治疗[2]。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患儿经过5~7 d治疗后,湿啰音、咳嗽等症状完全消失,患儿精神状况良好为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咳嗽等症状减轻,肺部哮鸣音减少为有效。治疗超过7 d,症状依然无好转者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处理。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2组患儿疗效比较见表1。经过5~7 d的治疗后,观察组显效例数32例、有效例数16例,无效例数2例,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2组在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儿治疗前后体征比较 2组换了治疗前后体征情况比较见表2。2组患儿在治疗前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和血样饱和度较之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患者中常见。由于婴幼儿不具有咳痰的能力,因此需要采取吸痰或者雾化吸入等方式帮助小儿排痰。在过去的治疗中,一般不主张吸痰和雾化吸入综合使用。但是近年来在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下,发现将雾化吸入与吸痰相配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雾化吸入与吸痰的顺序对于治疗效果有很明显的影响。就本研究结果而言,先吸痰再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较之先雾化吸入再吸痰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而且有助于患儿心率的降低和血氧饱和度的提高,研究结论与蒋秀艳的结论一致。

之所以先吸痰再雾化吸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应该在于通过吸痰可以将痰液排出,从而提高了后面雾化吸入的效果,有助于雾化吸入更好的改善患儿的肺部活动,促进血氧饱和度的提高,并增强疗效。

综合本研究的结果来看,采用先吸痰再雾化吸入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王红宇.吸入疗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4例疗效观察.中国综合临床, 2009, 25(11)∶1054.

第4篇

【关键词】烟雾报警器;工作原理;应用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地加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和隐患。火灾作为一种高发的,破坏性大的灾害,一直伴随着发展。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使得火灾的防控难度不断地增加;各种新型材料的问世导致了建筑材料中易燃物逐渐的增多;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导致了火灾产生的因素更为复杂。虽然火灾科学以及消防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但有时仍然很难适应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新的,更复杂的,更难防控的火险隐患。火灾报警控制器作为识别火灾发生的仪器,在消防联动系统以及消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的准确的检测到火险无疑可以为火灾的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目前主要应用的火灾报警器分为烟雾感应型、温度感应型、气敏感应型和光辐射感应型等几大类。而烟雾报警器有着反应灵敏、成本较低、性能稳定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火灾报警器。接下来,笔者将用通俗的语言简述其工作原理及应用。

1.烟雾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目前烟雾报警器应用广泛,品种繁多,但是其主要工作原理都是将烟雾的产生转化为信号,并通过传导系统将信号传递给输出系统,如蜂鸣器等。根据感烟方式的不同,目前的烟雾报警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1离子烟雾报警器

离子烟雾报警器主要组成部分是电离室,它是由两片放射性物质构成的电极板以及场效应晶体管(EFT)等电子元件构成。其工作原理为:利用一对相对的电极(P1和P2),在电极之间通过α放射源镅241(Am241),持续不断地放射出强度约0.8微局里左右的α射线,产生的α粒子高速的运动,不断地撞击空气分子,将两个电极之间的空气分子电离为正离子和负离子,电离室之间的空气就具有了导电性。

在没有发生火灾的状况下,电离室内的电场处于平衡状况。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有烟尘产生,当烟尘进入电离室就会破坏其中的电场平衡系统。有烟尘的状况下,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就会增加,这就使原本在电离室中保持常态,做着杂乱无章运动的正电子向负极,负电子向正极有规律的运动,因为就产生了电流。烟雾浓度不断地增加,所产生的电流也就不断地增强,当这个电流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报警电路就会将其检测出来。综上所述,烟探测器就是将火险发生时所产生的烟雾信号转化为电压的变化,通过电离室转化为支流的电压信号,并通过转化器传递给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的装置。

1.2光电烟雾报警器

光电烟雾报警器的核心就是光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元件的光电特性,其光通量是随被测量而变,光电流就成为被测量的函数,故称为光电传感器的函数运用状态。光电烟雾报警的原理是:烟雾是由无数微粒组成的, 当一束强度为Io的平行单色光入射到这些微粒场时, 会受到颗粒团散射和吸收的影响, 光强将衰减为I(I

光电烟雾报警器以其对光的作用性质不同可分为遮光式烟雾报警器以及光散射式烟雾报警器。遮光式烟感火灾报警器是由发光元件,受光元件所组成的检测室进行工作的。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同轴对象放置,当火灾发生时,烟雾进入检测室,遮挡住了发光元件发射出来的光,使受光元件接收到的光量减少。检测室所产生的电流强度也就随之降低,当光电流强度降低到一定的阈值,信号将被传导到报警装置从而达到预警的目的。

光散射式烟雾报警器是通过安装有红外对管的光学迷宫工作的。在光学迷宫中,红外光的接收器和发射器不同轴对象放置。当没发生火灾时,受光元件也就无法接收到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源,光学迷宫的电压也就维持恒定。当发生火灾时,烟雾进入光学迷宫,使发光元件所发出的红外光在烟雾的作用下发生了漫散射,受光元件也就接收到了这个作用产生的光,由此就会造成其中电压的变化。当这个变化达到或超过阈值时,只能报警系统就会将其检测出来,发出警报。

在上述两种烟感装置的基础之上,红外线感烟式报警器应运而生。其基本原理是将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同轴对象放置,发射器向接收器发射周期性的辐射脉冲。这个辐射经过一系列的光学作用形成近似为平行的光束在接收器处形成弥散区。当发生火灾时,烟雾就会出现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因而产生对红外光的吸收,遮挡和散射作用。因此,接受器上接受到的红外辐射就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会被相应的检测器检出,从而发出警报。激光感烟报警器是高灵敏度的报警器,其工作原理与红外线感烟报警器类似,发射器发出激光束,经光学系统后由接收器转化为光电信号,当激光束被火灾产生的烟雾所遮挡时,其强度就会有所减弱,接收器得到的电信号发生变化,通过转换器发出报警信号。

2.烟雾报警器的应用

不同类型的烟雾报警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也有所不同。如何更好的去应用烟雾报警器,就要根据其特性将其应用到更适合的火灾检测中。

离子感烟探测器是通过放射性元素对空气的电离形成电流而工作的,因此,它对低温燃烧阶段的大颗粒烟雾,和开放性火灾的小颗粒烟雾的响应灵敏度都比较高。因此,这类烟雾火灾报警器灵敏度高,安全,可靠。但是这类报警器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一些特定的场所中不适合应用。由于它对小颗粒烟雾的高灵敏度,对烹饪,吸烟产生的烟雾也会有很高的灵敏度。因此,安装这类报警器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且这类灭火器的成本较高,会产生放射性的射线,对人的健康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新型的光电烟感报警系统性质稳定,反应灵敏,误报率低,现在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各类光源所发出光的本身属性,决定了该类报警器对稍大的烟雾离子的敏感性比较高,而对较小的粒子的敏感度有限。因此光电烟感报警器更适合会产生大颗粒烟雾的火灾预警。

3.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工作机理是不同的,因此其工作条件跟环境也是有区别的。如何能够更好的去应用烟雾火灾报警器,就需要对火灾科学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通过对不同类型火灾性质和所产生烟雾的颗粒进行研究,从而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烟雾报警器。与此同时时,如何克服烟雾报警器易受外界条件,如风速、灰尘以及电路噪声的影响的缺陷,将是今后烟雾报警器研发的主要课题。

第5篇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 防治模式 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46-0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具有危害性大、隐蔽性强、防治适期短、防治技术性强等特点,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从2011年始,小麦吸浆虫在我省进入第三轮爆发期,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扶风县作为全省小麦吸浆虫重发县区,发生面积大、程度重、范围广,全县发生面积达30万亩左右,达标面积8万亩以上,重发面积1万亩以上,防控工作形势严峻。2013年我们在全面抓好整体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省市植保部门安排积极承担了小麦吸浆虫不同防治模式试验,现就试验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在陕西省巨良农场职工李学平的责任田进行。试验地土质为红油嵝土,田块面积3335m2,小麦种植品种为小偃22, 播期为2012年10月8日,2012年11月冬灌, 2013年4月上旬春灌,孕穗期为2013年4月12日,抽穗期为4月21日,扬花期为4月25日。该田块2011年曾因小麦吸浆虫危害造成小麦减产65%以上,2013年春季淘土调查平均每小方(10cm×10cm×20cm)虫口基数32头,为防治指标每小方(10cm×10cm×20cm)5头的6.4倍,2013年小麦吸浆虫始见期为4月23日。

二、试验处理及施药

试验设四个处理,分别为:(A)小麦孕穗期亩用48%毒死蜱乳油200ml兑水2kg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撒施;(B)小麦孕穗期亩用48%毒死蜱乳油200ml兑水2kg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撒施+小麦抽穗60-70%时亩用48%毒死蜱乳油40ml田间喷雾;(C)小麦抽穗10-20%和60%―70%时亩用48%毒死蜱乳油40ml各田间喷雾一次;(D)未施药防治为ck(空白对照)。试验设一次重复,A、B、C各处理面积667m2,D处理面积300m2。A、B两处理4月17日撒施毒土,C处理第一次喷雾防治4月25日(吸浆虫出土羽化初期)进行,B、C两处理第二次喷雾防治4月29日(吸浆虫羽化高峰期)进行,施药器械为WS-16L手动喷雾器。

三、防治效果、产量测定及成本效益

1.防治效果测定 防治效果测定从C处理防后第二天开始,共进行6次。测定方法为用捕虫网网捕成虫,每试验处理每次网捕50复次,记载网捕到的吸浆虫成虫量,与未施药空白对照区对比,计算防治效果。计算方法为:防效(%)=(空白对照区虫口-施药处理区虫口)÷ 空白对照区虫口×100。

附表1 各处理防治小麦吸浆虫效果测定结果

2.危害损失剥穗调查 5月中旬对试验各处理进行剥穗调查,每处理剥穗50穗,计算幼虫头数,穗、粒危害情况,并计算危害损失率。计算方式为:危害损失率(%)=幼虫总头数/(调查小麦粒数×4)×100。

附表2 各处理小麦吸浆虫剥穗调查结果

3.增产效果测定 增产效果测定于6月2日(收获前),每处理调查3点,每点1m2共3m2,调查总穗数,每点连续测查10穗,记载穗粒数,晒干后测定各点千粒重,并测查各点脱粒后的实产。根据产量测定结果,计算各处理增产效果。计算方式为:各处理增产率(%)=(试验区产量-空白对照产量)/空白对照产量×100。

附表3 试验各处理小麦产量测查结果

4.成本效益 (详见附表4)

附表4 试验各处理防治成本与效益

小麦2.4元/kg

四、结果与分析

几种防治模式的吸浆虫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详见附表1、附表2和附表3。从防效调查结果和产量测定情况综合分析,在小麦孕穗期亩用48%毒死蜱乳油200ml兑水2kg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撒施+小麦抽穗60-70%时亩用48%毒死蜱乳油40ml田间喷雾防治小麦吸浆虫效果最好,防效达93.6%,危害损失率为0.018%,增产率达17.56%;小麦孕穗期亩用48%毒死蜱乳油200ml兑水2kg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撒施防治小麦吸浆虫效果居次,防效为89.4%,危害损失率为0.145%,增产率为16.23%;小麦抽穗10―20%和60%-70%时亩用48%毒死蜱乳油40ml各田间喷雾一次效果位居第三,防效为84.5%,危害损失率为0.233%,增产率为16.04%。从防治成本和防治效益看,撒施毒土药剂费和人工费较高,操作难度较大,防治纯效益与成虫期防治基本相当。

第6篇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杀菌剂;微生物肥;防效

中图分类号:S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12-0084-03

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维管束病害[1,2],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目前西瓜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以菌丝、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离体条件下病原菌能在土壤中存活5~6 a,甚至10 a以上[3]。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保护地面积不断增加,西瓜枯萎病引发连作障碍,连作地块的损失率达到3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绝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4]。

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主要利用抗病品种、嫁接换根、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抗病育种是防治西瓜枯萎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已育成了郑抗1号、西农8号等一系列中抗或轻抗枯萎病品种,但还未选育出具突破性的高抗品种用于大面积生产[5]。嫁接是西瓜生产中克服枯萎病的有效手段[6,7],但是操作比较繁琐,并且嫁接砧木的选用会直接关系到嫁接栽培的成败和西瓜品质口感的高低。同时,又有研究报道,西瓜嫁接后根腐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生几率大幅增加[8,9]。因此,药剂防治还是目前西瓜生产上常用的防治手段,虽然化学药剂和微生物药剂的防治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0,11]。但是,目前市场上药剂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防治西瓜枯萎病的药剂是大多数农户都关心的问题。选用5种药剂进行西瓜枯萎病田间防治研究,筛选最佳药剂,以期为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提供科学用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参试药剂共5种,其中微生物肥3种:MF1微生物肥(抗重茬菌剂)粉剂(DP),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MF2微生物肥(土力根)粉剂,青岛索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WP),日本公司引进。化学药剂2种:3%甲霜・f霉灵水剂(AS),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生产;50%异菌脲悬浮剂(SC),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1.2 供试西瓜品种

供试西瓜品种为8424,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选育。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5年在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旧宅基地进行,该田块已连续种植西瓜自根苗2茬。试验设5个药剂处理(表1),另设清水对照,共6个处理,小区面积为50 m2,设3次重复,按照随机区组排列,株距0.5 m。

3种微生物肥分别进行土壤撒施处理,其中MF1微生物肥(抗重茬菌剂)粉剂和MF2微生物肥(土力根)粉剂处理的小区均采用整地前均匀撒施,用量分别为60、

300 kg/hm2,再整地打穴。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溶于水后与切碎的稻草混合均匀撒施,再翻耕整地打穴,用量5 kg/hm2。

5种供试药剂自西瓜定植开始进行药剂灌根,药剂浓度按照生产厂家推荐用量配制,MF1微生物肥(抗重茬菌剂)粉剂100倍液、MF2微生物肥(土力根)粉剂和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200倍液、3%甲霜・f霉灵水剂6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1 000倍液灌根。每株西瓜灌根400 mL药液,每隔10 d灌根1次,连续6次。以等量清水灌根为空白对照。西瓜定植时间2015年3月25日,田间管理高于大田水平。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灌根处理后定期观察发病情况,记录西瓜枯萎病始发期。第1茬西瓜采收前半个月,逐株考察各试验小区西瓜枯萎病的发病情况,并对发病株按照病害分级指标进行分级记录,计算株发病率、病情指数。以始发期、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等指标评定药剂的防病效果。

病害分级标准如下[12],0级:无萎蔫症状,正常株;1级:初发病株,可恢复性萎蔫的最高叶片数占总叶数的1/4以下;2级:可恢复性萎蔫的最高叶片数占总叶数的1/4~1/2;3级:可恢复性萎蔫的最高叶片数占总叶数的1/2以上;4级:全株死亡。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病株数×相应级别)/(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别)×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西瓜枯萎病始发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MF1微生物肥(抗重茬菌剂)粉剂、MF2微生物肥(土力根)粉剂、3%甲霜・f霉灵水剂处理的小区与清水对照都在西瓜定植15 d后就发生枯萎病,50%异菌脲悬浮剂处理的小区在定植后25 d发病,而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小区在西瓜定植55 d后才发病,明显晚于其他几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可以延缓西瓜枯萎病的发生。

2.2 不同药剂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MF1微生物肥(抗重茬菌剂)粉剂、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3 %甲霜・f霉灵水剂、50%异菌脲悬浮剂这4种药剂处理的西瓜枯萎病发病率为16.00%~43.48%,均低于清水对照,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能够明显降低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其中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处理的西瓜发病率最低,为16.00%。而MF2微生物肥(土力根)粉剂处理的小区西瓜发病率要高于清水对照,表明其不适合用于防治西瓜枯萎病。

2.3 不同药剂对西瓜枯萎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供试5种药剂处理的小区西瓜枯萎病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表明供试药剂均能明显减轻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程度,其中,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小区西瓜枯萎病病情指数最低,仅为7.00。

2.4 不同药剂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5种药剂对西瓜枯萎病均有防治效果,其中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84.00%,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0%异菌脲悬浮剂防效位列第2,依次为MF1微生物肥(抗重茬菌剂)粉剂、3%甲霜・f霉灵水剂和MF2微生物肥(土力根)粉剂。

3 讨论与结论

枯萎病是制约西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试验田块连续种植第3茬西瓜自根苗后枯萎病的发病率超过50%,因此,连作地块必须采取有效的病害防控措施,除了栽培抗病品种、嫁接、轮作等措施外,药剂防治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本试验结果表明,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对西瓜枯萎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化学药剂3%甲霜・f霉灵水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而同样含有微生物菌株的MF1微生物肥(抗重茬菌剂)粉剂和MF2微生物肥(土力根)粉剂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要低于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MF2微生物肥(土力根)粉剂作为一种含有活体微生物菌株的微肥,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不明显。

MF3微生物肥(隼人)可湿性粉剂是一种从日本引进的枯草牙孢杆菌微生物肥料,含有6种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等优点,能够有效控制真菌性病害,长期使用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高产优质,保护环境,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是该药剂处理的小区在第1茬瓜采收期也开始零星发病,而试验未对采收多茬瓜的田块防效进行研究,因此该药剂是否适用于长季节西瓜栽培地区的枯萎病防治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郑琦,毕扬,云晓敏,等.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7,27(2):11-13.

[2] 顾卫红,王燕华,宋荣浩.上海地区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生理小种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1994,10(3):63-67.

[3] 马立新.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1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4] 于天祥,张明方.西瓜枯萎病研究进展[J].中国西瓜甜瓜, 2004(1):17-19.

[5] 李亚荣.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8(3):33-36.

[6] Davis A R, Perkins-Veazie P, Sakata Y, et al. Cucurbit grafting [J].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2008, 27(1):50-74.

[7] Pavlou G C, Vakalonnakis D J, Ligoxigakis E K. Control of root and stem rot of cucumber, caused by F. oxysporum f. sp. radicis cucumerinum, by grafting onto resistant rootstocks [J]. Plant Disease, 2002, 86: 379-382.

[8] Armengol J, Jose C M, Moya M J, et a1. Fusarlum solani f. sp. cucurbitaerace race 1, a potential pathogen of grafted watermelon production in Spain[J]. Spain Bulletin OEPP, 2000, 30(2): 179-183.

[9] 黄超,苗广飞.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防控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8):76-77.

[10] 孔祥义,李劲松,曹兵.我国西瓜枯萎病防治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 287-5 288.

第7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疗法;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53-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入组患者通过随机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A组(同期放化疗组):40例,男性3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2岁(37~75岁);ⅢA期29例,ⅢB期11例;鳞癌22例,腺癌16例,未分型2例。B组(序贯放化疗组):40例,男性32例,女性8例;位年龄64岁(42~75岁);ⅢA期30例,ⅢB期10例;鳞癌20例,腺癌17例,未分型3例。两组病例基本情况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组标准

①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ⅢA期(T1~3N2M0)或ⅢB期(T1~3N3M0,T4N2~3M0,非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年龄≤75岁,PS(ECOG)0或1,体重减轻≤5%,无严重心肺肝肾骨髓功能损伤,有可测量或可评价的病灶,本人及家属同意,为不能手术的初治患者;②治疗前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EKG,胸部CT,肺FDG扫描,脑CT或MRI,腹盆腔B超和/或腹部CT,骨ECT等。

1.3 治疗方法

(1)放疗:采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进行常规分割:200cGy/f,1次/d,每周5次,总量60GY;放疗计划用TPS系统将胸部强化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以原发灶及肺门、纵隔转移淋巴结为GTV进行射野设计,每个靶区平均设3~4个野;放射剂量以90%等剂量曲线为参考曲线,最高剂量不超过110%。

(2)化疗方法:化疗是长春瑞滨(NVB)25mg/m2,第1天、8d,快速滴注,用药前后各静冲地塞米松5mg,用药后给予生理盐水250~500mL静脉滴注,以冲洗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第1天,卡铂350mg/m2,每4周重复。同步治疗组自放射治疗开始的第1周、4周、8周、12周给予化疗;序贯治疗组化疗4周期结束后开始放射治疗。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必要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并行心电监护。化疗期间常规补液、保肝、利尿,并适当使用止吐药。

1.4 疗效观察及毒性评定

按WHO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进展(PD)。放疗和化疗毒副反应按WHO肿瘤治疗毒性反应标准评价,分0~Ⅳ度。2组病例均在治疗完成后4周评价疗效,以治疗前、治疗后4周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近期疗效。生存期以治疗开始第1天至死亡或末次随诊时间计算。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及生存率

治疗结束后,同步组CR10例(25.0%),PR20例(50.0%),总有效率(CR+PR)75.0%,NC和PD10例(25.0%);序贯组CR5例(12.5%),PR13例(32.5%),总有效率(CR+PR)45.0%,NC和PD22例(5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2 两组毒副作用比较

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肝功、神经系统毒性及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极低且未影响治疗。白细胞下降同步治疗组发生率为65.0%(26/40),序贯治疗组为55.0%(22/40),未出现Ⅳ度反应情况,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G-CSF支持治疗下均能完成治疗。食管炎同步组发生率50.0%(20/40)与序贯组45.0%(18/40)相比发生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厌食、恶心呕吐同步组发生率为30.0%(12/40),与序贯组22.5%(9/40)比较发生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性肺炎同步组发生率为25.0%(10/40),与序贯组20.0%(8/40)比较发生率较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放射治疗和化疗联合应用的主要依据是两者单独治疗NSCLC的疗效不佳,但两者失败的原因不同,放疗无法控制远处转移,化疗控制不了大体积的局部肿瘤。直到今天Ⅳ期或有恶性胸水的ⅢB期患者都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1,2]。目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仍属于姑息治疗,处在研究阶段,尚无标准化治疗。

1995年一些学者发表了数个探讨同步化放疗和序贯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3],711例的研究结果显示,同期化放疗的效果要优于序贯化放疗(RR0.86,95%CI 0.78~0.95,P=0.003)。但同期化放疗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3度以上)更为常见(17%~26% vs 0%~4%,RR6.77,P=0.00001)。病人的依从性较差,更为重要的是,同期化放疗这一治疗模式尚有许多问题未能明确,包括什么是化放同期治疗的最好联合方法(如放疗期间的化疗是每天、每周、还是每3周进行)、什么是化放同期治疗时的化疗药物和合适剂量、化放同期治疗时的最佳放疗分割剂量及其总剂量、什么是最佳的放疗技术(如放疗的范围)、如何有效地处理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贫血等等。因此,专家组仍然推荐序贯化放疗作为临床实践中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4]。

但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同步组治疗在对肿瘤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序贯组,治疗时间也明显少于序贯组,生存方面亦优于序贯组。同步放化疗的优点在于:①相互协同作用,化疗药物能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从而增强了对局部肿瘤的杀伤作用,避免了肿瘤细胞在放疗后的加速再增殖;②理论上还可通过化疗杀灭业已存在的微小隐匿转移灶,降低远处转移率;③与放化疗序贯进行相比,同步放化疗使总疗程缩短,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节省治疗经费[5]。但这种方案亦存在毒性叠加的可能性,包括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等。虽然不良反应同步组的病人稍重,但由于集落刺激因子、中枢性止吐等药物的出现,经对症治疗后均能耐受而顺利完成治疗,故作者认为放化疗同步治疗缩短了治疗周期,延长了患者的无瘤或低肿瘤负荷生存期,更有利于控制肿瘤生长,同时患者住院周期缩短,更有利于其康复和减少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Ginsberg RJ,Vokes EE,Rosenzweig K.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De Vita VT,Hellman S,Rosenberg SA. Cancer: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M]. 6thed,Philadel- phia:Lippin-cottRaven Co,2001:925-983.

[2] Socinski MA,Morris DE,Masters GA,et al. Chemo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stageⅣ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Chest,2003,123:226-243.

[3] Curran WJ,Scell CB,Langer CJ,et al. Long-term benefit is observed in a phaseⅢcomparsion of sequential vs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for patients with unresected stageⅢNSCLC:RTOG 9410[J].Proc Am Soc Clin Oncol,2003,(22):621.

第8篇

【关键词】 滋阴清热方; 传统西医; 葡萄膜炎; 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 R7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58-02

doi:10.14033/ki.cfmr.2015.25.026

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剧烈的特点会对患者的视力产生严重的影响[1-2]。继发性青光眼则是葡萄膜炎病发后引起的主要并发症,传统的单纯西医治疗通常使用前列腺素类似物,虽然在治疗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仅限于炎症类型的眼部疾病[3-4]。本次研究通过采用滋阴清热方联合传统西医治疗葡萄膜炎伴青光眼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9月收治的葡萄膜炎伴青光眼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联合组与传统组。联合组28例患者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13~69岁,平均(34.8±13.9)岁;右眼17例,左眼16例;传统组28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2~68岁,平均(35.1±14.3)岁;右眼16例,左眼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中,患者均给予皮质醇类药物,并根据葡萄膜炎病发位置在眼周使用相应剂量的皮质激素,同时,对所有患者予以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941),疗程为3个月,1次/d;联合组中,患者在接受传统组治疗手段的同时予以滋阴清热方联合治疗,药方为:元参30 g,毛知母20 g,地黄、牡丹皮和山栀各15 g,寸冬、甜草和枸杞皮各10 g,水煎服,药量可随症加减。疗程为3个月,1剂/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的眼压、葡萄膜炎复发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疗效评定标准,无效:症状得到减轻,视力未提高;有效:炎症得到控制,眼部病症有所减轻,视力升高0.1~0.4;显效:炎症得到完全控制,眼部症状显著缓解,视力提高0.4以上[1]。总有效=有效+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状况比较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2.9%)显著优于传统组(5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53,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274,P>0.05),治疗后联合组要明显低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P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共有3例患者出现囊样黄斑水肿,其中传统组2例,联合组1例,3例患者均有HSV感染史。

3 讨论

在葡萄膜炎伴青光眼的治疗中,对眼压的控制是防止患者视觉功能进一步受损的必要措施[5]。早期的手术治疗是较为直接的方法,但在炎症期实施手术风险极大,故临床上常通过激素进行治疗,可激素的长期使用又会造成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此时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便得以体现[6]。本病患者的常见证型为阴虚火旺,病位多在心、肝等处,早期治疗忌重施滋补明目及清热药物,待患者脏腑得平,邪去正虚后施以滋补明目药为宜,治疗中可适当使用鸡冠苋、苦草子等。

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患者在应用滋阴清热方联合传统西医的方法后,疗效得到了明显提升,患者眼压和复发率也显著低于传统组。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能够减少高眼压对患者视神经的伤害,同时也促进了炎症的恢复,这与本次研究成果大致相同[7-9]。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现囊样黄斑水肿,这可能与拉坦前列腺素的使用有关,其可能会导致HSV的复发,但在临床上使用仍有较高安全性,有研究也发现拉坦前列腺素虽有一定副作用,但在抗病毒治疗的前提下仍是安全的[10-12]。 综上所述,滋阴清热方联合传统西医治疗葡萄膜炎青光眼能够取长补短,提高疗效与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霞.葡萄膜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80.

[2]何宇,石晶明.葡萄膜炎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7):765-768.

[3]许秉诚.补肾清热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4]颜廷芹.中医药延长葡萄膜炎复发间隔时间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5]陈晨.中医药减轻葡萄膜大脑炎治疗过程中激素副作用的机理探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6]梁秀栋.羚羊角胶囊联合激素治疗急性葡萄膜炎的疗效及其对CRP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7]胡瑛,张丽霞,宿蕾艳,等.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5):340-342.

[8]谷川莎,李超.吡拉西坦改善青光眼患者眼压及视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98-99.

[9] Kalinina A V,Scheerlinck L M,De Boer J H.The Effect of an Ahmed Glaucoma Valve Implant o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in Children With Glaucoma Secondary to Uveitis.[J].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3,155(3):530-535.

[10] Molteno A C,Sayawat N,Herbison P.Otago glaucoma surgery outcome study:long-term results of uveitis with secondary glaucoma drained by Molteno implants[J].Ophthalmology,2001,108(3):605-613.

[11] Miserocchi E,Carassa R G,Bettin P,et al.Viscocanalostomy in patients with glaucoma secondary to uveitis:preliminary report[J].Journal of Cataract &;Refractive Surgery,2004,30(3):566-570.

第9篇

关键词:智能应急照明指示逃生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型的、多功能的高层建筑不断在城市建立起来。因此,在建筑中单有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探测系统设置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火灾报警系统在现代高层智能建筑中有着重要安全保障作用,目前,我国的火灾报警系统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可能对火灾进行灵敏的探测,并且其本身还具有较强的防灾灭火功能。但随着人们自身认识的提高,安全意识逐渐加强,对安全的关注不再停留在防灾灭火上,更多是关注事故现场。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逃生系统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点,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逃生系统具有节能,安全性好,节能性高,可控性好,寿命长等特点。

一传统型消防应急疏散指示系统的不足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传统型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建筑的需要,虽然其可以与火灾报警系统发生联动,对火灾做出反应,但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没法将各出口的火灾信息准确的反应给现场逃生人员,这就导致逃生人员不能正确的选择逃生出口,进而造成大量的人员因选择了错误的逃生口而造成伤亡。这一点,在近年来发生的很多火灾事故中都能发现。除此之外,传统型消防紧急照明指示系统对消防灯具的巡查不能像消防报警系统一样24小时进行。事实上,许多设有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的建筑,在消防验收结束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对消防疏散指示灯具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做的不到位,且消防疏散指示灯具其自身所带的电池能量消耗大,寿命短,这就可能造成在火灾发生时,由于电池耗尽或者灯具损坏而无法正常启动,导致人员伤亡数量增加。

二 智能型消防应急疏散指示逃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一)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逃生系统的工作原理。火灾报警系统与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逃生系统联动,当火灾信号被消防控制室确认后,疏散区域内的应急照明灯具被智能应急照明系统及时自动的点亮,并对火灾现场的每个疏散指示、应急照明指示灯进行编程控制,以光流的疏散指示形式,为逃生人群动态指示逃生的方向,使逃生人员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能够及时,清晰的判断逃生方向。火灾报警系统与智能应急照明系统联动,并确认火灾信息后,应急疏散指示灯进行方向调整指示时必须按照规定来进行,其应遵循以下规律:①所调整的指示方向远离着火点。②着火层以上的楼层在进行疏散时不能向着火层着火点临近的出口疏散。③达到安全出口和接近安全出口时有声音提示及灯光闪烁,使在现场进行疏散指导的人员能为逃生人员做正确的方向指示,保证逃生人员不会因错过安全出口而延误了逃生时机。

(二)其工作特点。PC机是智能应急照明系统的主控机,其具有DC24V的回路供电电压,应急灯具可通过总线使一对多的通信控制巡检功能得以完成,且其灯具为单片机,能够智能控制终端。不同类型的灯具终端可以挂接在同一总线系统上,并利用编程对相应的防火分区的应急照明灯的熄灭和点亮进行控制,同时还可进行应急测试和功能测试。由于技术对虚拟分析的支持,使得工程管理工作和工程设计得到了方便。同时,建筑物内的楼字管理系统可与智能应急照明系统有效的兼容,这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相较于传统型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一)智能消防应急照明指示逃生系统的优势。

①具备多种运行状态监视。一是进行实时控制分机,标志灯,电池站,照明灯等,并将故障报警做好报告;二是利用可编程序对程序进行控制,使其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对整个系统进行动态功能性检查,并将对故障报警进行记录,使得设备的良好运行有一定的保障;三是随时利用可编程序测试智能站电池的应急持续时间,使得蓄电池容量的可靠性得到保障;四是当系统故障发生时,其故障信息能够迅速的传递到主机,并以声光报警的方式让监控人员了解。

②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一是一旦火灾信息被系统的火灾探测器检测到,系统将在第一时间将此信息传递给消防中心的主机进行报警。报警主机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识别判断后,立刻通过返回信号转换箱和消防联动控制发送相应的信号给监控主机,监控主机收到信号后立刻发出指令,将安全疏散通道中的疏散指示灯和消防应急等打开。二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探测到的火灾地点为逃生人群指引正确的逃生方向,主要方法是将着火点出口的标志灯熄灭,对指示灯的方向进行调整等。

③安全性能高。智能消防应急疏散指示逃生系统的安全性高,这主要是由于其电池站所采用的低压蓄电池,因此在火灾发生时不容易出现触电事故,使得通道的应急照明得到保证。并且部分蓄电池切入后是与大地网隔离后运行的,整个处于悬浮工作状态,这对短路冲闸现象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对消防动力电源的推广有很大的益处。与此同时,智能电池主站在进行系统电池能量功能的调整可以利用应急选择程序,使不同地点发生火灾时提供足够的应急时间得到保障。

④控制性强。在火灾发生时,根据设计要求,系统的智能控制主站会立刻启动各相应的程序,使各个构成部分事前预设动作的作用在5秒钟内完成,并且在火灾快结束时,系统能够自动中断通讯发出最后的指令。

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疏散逃生指示系统的不足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相较于传统型消防应急照明疏散逃生指示系统,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疏散逃生指示系统造价较高。其次利用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逃生系统进行人群疏散时,对产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较高的要求。火灾信号的发出到自动报警控制器是通过对现场温度或者烟感报警器来完成的,之后再由总线集中向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控制主机传递火灾的具体方位,通常情况下,最佳的疏散路线的预案是主机从数据库中查找出来的,这些预案是生产企业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在装机时进行调整的,一般有几种逃生方案进行选择。当火灾现场的相关信息被消防应急灯具控制的主机接收到后,就会迅速选用其中某一预案,将相应方向的指向光源等消防应急标志灯打开,是疏散线路上所有的应急标志指示灯都指向疏散通道方向的“安全”出口,并发出提示音。实际的火灾现场,由于疏散通道较为复杂,且火灾事故的发生较为突然,就需要对生产企业事先设置好的预案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所设置的预案考虑全面细致,将火灾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考虑在内,设置出完备的疏散路线预案。如果预案不完备,火灾时疏散逃生指示系统就无法很好完成安全疏散指示功能。

四智能消防应急照明指示系统的使用范围

智能消防应急照明指示逃生系统主要应用在以下范围内:机场、地铁、火车站、酒店、展览馆、医院、大型超市等现场情况复杂、人员密集、疏散出口较多的大型公建项目。结束语

现有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逃生系统的不足几乎都能在智能型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逃生系统中得到弥补,因此,要使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逃生系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就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其应急照明技术,使其充分满足现代建筑的需要,更好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可控应急疏散指示灯具的研究[J].科技风,2012,17:15-16.

[2]刘小平.消防智能疏散指示逃生系统[J].无线互联科技,2012,08:60-61.

[3]李研,张国海,王雪娟.对国标《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理解[J].建筑电气,2012,12:14-16.

[4]刘根柱.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疏散系统[J].现代建筑电气,2012,11:15-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