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8-28 16:54:28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252-02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之在实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艺术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发现和创造,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人应具备的重要心理品质,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创新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原则和目标,优质的高职学生不仅应该具有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且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一、高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一项对学生审美进行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该过程的重要核心内容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对于美术工作者而言,创新意识是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高职学生的个性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是发展与成就美术教育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高职教育需要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肩负着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高职美术教育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满足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更能满足社会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另外,注重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上开展,这样才能创作出一个个生动的艺术作品以及他们表现出来的艺术之美。

二、目前高职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不足的原因

目前,高职美术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各方面的不足。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独立思考能力较薄弱导致模仿抄袭多,原创设计较少;美术作品艺术水平较低,作品比较平庸等创新能力薄弱的现象。而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过分注重应试教育,使得思维模式固定僵化

创造性的本源在于人的自身,而调动人创造性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其接受教育的学龄阶段,最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使学生处于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在自信且兴趣浓厚的状态中去研究和探索学习的快乐。然而,过分注重应试教育,使用传统死板的填鸭式教学,会扼杀人的创造天性。在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的想象力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而不敢越出常规的限定范围,习惯于按标准答案的要求去行动。

2.一味地模仿,缺乏原创

由于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大力发展,中国的美术事业深深受其影响,但美术教育过程中不能不加选择和分析地向学生灌输各种思潮理论,一味夸大其成就和优点,盲目追求国际接轨。这些不加选择的思潮和理论可能将误导学生的审美倾向和艺术修养。把看似时髦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当做对学生新的审美和评价标准,将不利于学生对艺术本质和艺术创作规律的正确深入认识,可能导致学生对艺术价值观念和艺术创作意识的曲解,最终起到了错误的引导作用。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模仿别人的作品就可以得到高分,长此以往导致表现形式上模仿已成习惯,创作作品的设计比较平庸,无法凸显自己独特的个性。

3.文化底蕴是艺术创新的推动力,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艺术教育发展较快,艺术类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许多文化分数较低的学生也有了走进高等职业学院进行深造与学习的机会,这种情况使得高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而要想创作出高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需要具备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培养偏重于技术等应用型技巧,忽视了进行艺术创作的文化底蕴培养,这就使得创新的后劲力不足,对艺术创新产生了不小的障碍。

4.教学中不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手段有待更新发展

目前,中国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知识过于单一化,过分重视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品德修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人格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另外,许多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只培养了学生的一般化操作技能。导致学生没有全面理解掌握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深刻地了解美术艺术的内涵与本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高职美术教育的体系还不够严谨,未形成一个独立且完整的科学体系,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过于传统与模式化。在知识信息日益发展的背景条件下,应当更加积极地开发与更新高效的美术教育教学手段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加强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是学校进行美学教育的主渠道,面对当前我国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广大高职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力求对美术的学院式正统教育和美术文化本体等方面的认知,还应具有对未来美术教育设计的超前设计意识,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范文2

中华民族工艺美术,通过几千年脉络不断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它所固有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样式。当下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社会财富逐步积累,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空前好时机。近几年,在国家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及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掀起开发应用地方特色工艺美术融入创新教学应用的热潮。改革创新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地方高校如何结合地方特色,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找准切入点,结合教学勇于实践探索,走出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改革创新路子。

一、融合地方工艺美术创新实践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落脚点在于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这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相同的。从中国书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形成都是由现存最早西周帛画、彩陶等实用艺术中分离出来的。如今地方高校美术本科中国书画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与专业性教育,它根据一定的社会职业分工与人才培养需求,将书画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较为系统地传授于学生,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浙江丽水学院艺术学院以中国书画艺术与青瓷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是为青瓷艺术和美术教育发展培养创意、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应用型教学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获得书画技能的应用展现,而且对传统工艺美术龙泉青瓷的手工技艺、认知审美等取得很大体验,促进了学生艺术思维创新的启迪与实践拓展及全面综合修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独特而有质量。

龙泉青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它作为我国陶艺类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活化石,它反映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点,它早已具有中华文明和东方艺术的文化符号特征。龙泉青瓷艺术的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造,青瓷融合书画装饰是青瓷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青瓷装饰品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龙泉青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地方性和世界性,这为青瓷艺术成为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打造专业特色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而地方高校凭借着丰富的地方工艺美术打造专业特色,体现地方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创新的应用价值,使区域工艺美术和地方高校找到了美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契合点,高校美术教育合理地结合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融合龙泉青瓷装饰实践教学中,将个性与共性、自由与法度等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在当今美术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体现其独特价值。

二、艺术与技艺的和谐统一以凸显教学特色

高校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运用艺术载体面向学生开展的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美术教学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凸显特色。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范文3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旨在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它的蓬勃发展为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对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环境下,系统性、科学性地探索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机遇及创新模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1998年英国出台《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和天分,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然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通常与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社会的认知有着密切关联。因此,目前尚未产生全球普遍认同的概念。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曾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则把文化创意产业归纳为:“是在当今全球化环境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培养大批懂技术、有创意和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人才对文化创意产业 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此可见,文化创意理念的提出,对中国从制造型大国向创意型大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艺术为媒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为目的的教育。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形象性、主体实践性、审美性,艺术教育对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艺术教育在理工科院校并不十分被重视,再加上社会和学生的功利性价值取向,艺术教育受到诸多的限制,整体发展不均衡,良性的发展受到阻碍,在教育体制、学科发展等方面暴露出种种问题。

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武汉理工大学进行调查分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对艺术类课程以及文艺活动的看法、学校的艺术教育机制,同时对课程、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座谈了解。访谈对象包括在职的教师、理工科各专业的学生。

调查发现,超过92%的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从多角度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单单局限于理论知识,他们认识到了艺术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必要性,并对艺术教育对自身的积极影响表示肯定,同时他们也渴望学校开设艺术类课程,并通过艺术课堂学到一些真知识,尤其是艺术技能方面的提升。

理工科院校也认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艺术教育方面采取了必要的措施。艺术教育的授课方式多样,鉴赏、理论讲解、实践均有涉及,学校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比赛、表演、讲座等艺术活动,同时学校的艺术社团也雨后春笋般成长。

95%的同学希望通过更活跃更有参与性的活动方式比如艺术课程和艺术活动来提高艺术修养,在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希望通过艺术课程学习艺术技能,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希望通过艺术课程了解艺术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欣赏艺术。但是学校开设的艺术课程只能吸引少部分同学的眼球,甚至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完全不感兴趣。同时,虽有大部分同学有参与过文艺活动,但是整体的参与度偏低,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参与过艺术类活动,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经常参与文艺活动。在这其中,同学大多参与的艺术活动类型为讲座和表演。其中,表演通常是以团队为单位有专业人员训练,讲座则多为硬性规定参与,最能展现自身艺术素质的艺术比赛参与度却最低。而在艺术社团方面,大部分同?W对此感兴趣,却由于没有艺术特长而选择放弃。

由此可见,理工科院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变理工类院校艺术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三、文化创意产业环境下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机遇

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人的创意为主要经济增长模式的产业,人才是关键。目前,国内不仅缺乏高素质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人员、新兴行业的专业人员,还缺乏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创意型人才。高校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脑”,更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发动机”。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评估以技能比赛获奖为主要指标等,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传统等诸多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在对高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推动了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除此之外,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物对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方向。为了解理工科院校学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武汉理工大学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在职的教师和理工科院校学生进行了访谈。

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影视传媒相关,多数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并不全面。但是有超过94%的同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对艺术教育的推动持有积极态度,他们表示成果在艺术教育中的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对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由此可见,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到艺术教育中,有利于推动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

同时在座谈中我们发现,理工科院校借助软件展开校园文化活动的现象十分普遍。以武汉理工大学“校园十佳歌手”活动为例,参与者以美拍、小咖秀等娱乐软件为平台录制自己的唱歌视频,主办方搜集后?l布至微信,同学们通过微信投票选出自己心仪的歌手。由于借助了同学们常用的软件,参与活动变得极其简便,形式也更新颖有趣,参与度相比往年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文化创意产业所涌现的一大批软件,由于方便快捷有趣,吸引了大量学生的下载,将艺术教育与它们相结合,可有效地解决学生对文化活动参与度低的问题。

四、文化创意产业环境下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创新模式

同专业艺术教育高校相比,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而是通过课堂内的艺术课程和课堂外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当今时展的新人才。而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平台,可以更好地解决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问题。

(一)深化教学改革,实行可量化标准

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模式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实力必不可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理工科院校不以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为直接目标,从而导致理工科院校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足,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兴趣不高。这就要求理工科院校实行艺术教育的可量化标准,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督促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在这一点上,已经有部分理工科院校开始实行量化标准。武汉理工大学要求各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的基础上,至少修满两个艺术类课程的学分。南京农业大学要求学生至少选择一门艺术类课程。通过这种明确的量化机制,艺术课程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得到了加深。

(二)更新课程设置,以人文素养为基础

设计和创意教育家ThomasBley曾公开批判:“为了能使学生适应某一专门职业, 而将课程内容分割成各个片段, 只提供那些看似最有直接效果的技能, 而忽略人文类的东西, 那么将来工作时需要发展整体的理解和更加复杂的系统知识例如创意和革新的时候, 这种艺术模式就会开始显露出局限性。”理工科院校虽然开设了不同种类的艺术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艺术类课程的学习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开设的艺术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无趣,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使得学校的艺术类课程难以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奢望多数学生靠此接受系统深入的艺术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更新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要确立人文素养的基础地位,加大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开设能吸引学生的艺术课程,摒弃枯燥的纯理论教学,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

(三)加强思维训练,强调教学实践环节

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艺术教育应积极向创新型艺术教育转变。创新型艺术教育并不是对传统的教育一味抛弃, 而是一种扩散性的教育方式,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 培养独立分析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理工科院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多为严谨的学术思维,缺少灵动与形象,艺术教育可以使传统的学术思维与人文主义思想得到碰撞,促进创新思维的涌动。因此理工科院校的艺术课程要在内容上加入思维训练方面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针对各专业和课程的实际需求, 对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完成的课程, 可以加大实践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并在自己的创造性学习中完成。

(四)利用第二课堂,营造文化氛围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范文4

一、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意义

手工艺(craft),这“一词最早于公元9世纪的西方文献中出现过,是一般造型艺术的统称……大多是用来形容以巧妙的技术所制作的物品”,本文笔者所提及的手工艺主要是指用手工工具并通过手工劳动创作出具有欣赏性工艺作品的活动,它区别于一般手工爱好者自娱自乐的制作活动,也区别于运用工艺手法复制美术作品的活动,它强调了手工艺作品在造型、色彩、手法等方面的创新。充分认识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意义是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在新时代进行改革与发展的必要前提。

首先,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表现在它适应于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我们看到手工艺在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中受到更为广泛地重视,从现行的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本中看,手工课程以及包含手工操作的综合课程加起来占到了美术课程总数的40%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平均每学年的相关课程比例在49%左右,初中阶段平均每学年的相关课程比例在41%左右。因此,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基础美术教师的重要渠道,应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在对师范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要重视手工艺课程或包含手工操作的相关课程的开展。

其次,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表现在它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在我国教育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中,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贯备受重视。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能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人,而不是培养简单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的模仿性人才。”

创造力可以说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培养,并不是学习简单的专业技艺,也不是单纯地学习制作上的创新,而是学习动手操作与思维创新的意识,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表现在它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并且能将其发挥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之中。

再次,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表现在它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手工艺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早期手工艺直接为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提供物质服务,手工艺的根基是本土生活文化,并且手工艺形式多样,材料也是因地制宜,所以手工艺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多地融入了本土文化内涵。著名民艺学家柳宗悦曾说:“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是贫弱的,生活也将空虚……如果工艺的文化不繁荣,整个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手工艺的教育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还表现在它有助于形成美术教育的生态意识。形成良好地美术教育生态意识对社会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手工艺作为一项有别于大工业机械化的活动,更多地采用了自然材料,运用了纯手工的方式进行创造,具有更为深层地生态价值,“人们迫切地要求学校开设新课程和增添相关内容,以使人们获得更多地有关生态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育的生态价值也随之凸显出来。”手工艺课程相比较于其他美术课程,从材料的选取到资源的利用再到废旧资源的再利用,整个过程都蕴含了较强地生态观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生态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美术教育生态意识的形成。

二、结语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范文5

创新群体中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具创新和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针对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等教育系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于现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文化战略举措;这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有效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方面。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人文科学修养等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培养出一批敢于创业、能够创业、成功创业的高素质自主创业者,通过他们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当下,校内外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情况显示,培养高素质知识型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就业,具有很强的时代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培养创业人才对社会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内在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此过程中,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只有统筹各方力量,才能培养更多知识型高素质创业人才。开放办学(创业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创业视野,了解美术类专业在社会中的行业发展趋势。走出校门,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考察、实践等,如学生可到艺术设计公司,通过考察和学习了解艺术类企业运营方面的知识,以深化课堂专业教学的课程学习。依托高校所在地区人才资源(美术系毕业生创业成功者),聘请艺术设计相关领域企业家、高端设计人才来创业实践基地讲学,讲授创业规则、就业趋势等实践专题内容,加深学生对专业相关领域的社会化认识和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建设:

1.能够培训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和自我评估的指导教育。

2.在学生进行探索创业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创业认知的机会,为其提供相适应的实训基地、艺术产业实践机会。

3.为学生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创业培训和指导,将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学习实践平台环境和创业氛围融合在一起。

二、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体系的依据原则

面对创业,美术类大学毕业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重点。要切实提高道德文化、业务素质、心理身体等素质,培养社会交际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和开拓创新等一系列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力素质,在社会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身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美术类合格人才。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模式(多种模式)的建立,拓展了学生专项创业技能,提高了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这是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现实支撑,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将成为文化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源之一。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需要有以下的条件支撑:

1.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模式的教学机制建设,坚持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互为体现、互相促进。

2.进行美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培养学生内在的创业素质。

3.创业教育模式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高度契合。

4.探索创业教育实施的规范性与保障性,在现有素质教育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业实效评价规范建设。

三、美术类专业创业在当前市场体系下的解析

美术类专业的核心本原就是创造创新,不但在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等设计专业中体现,而且在油画、国画、版画等纯艺术专业更需要原创性,甚至艺术产业管理、创意文化等美术边缘学科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而创造创新观念。大学生的艺术创作、设计能力是其就业的首要条件。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在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更要全面系统地思考,这就需要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以及现代社会需求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中。让美术类大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艺术需要的变化和专业的最新发展,在创业教育体系的教学要求下,及时调整自己的创新创业的方向及目标,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充实、拓展拓宽自己的能力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创业做到有的放矢。创业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接轨就是时代的要求,研究当下美术类专业市场以及市场需求,对于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是必须的、不容逃避的时代教育课题。

(一)美术类专业市场和美术类边缘专业市场的种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美术类专业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业教育要适时转变自身发展模式。研究市场就是研究创业教育发展的市场和内容。下面罗列一些美术专业可以涉足的行业(或未来的发展行业):美术类专业:职业艺术家、绘画装饰、美术教育、美术培训、平面设计,家装,环艺、城市雕塑;美术类边缘专业:墙画、插画师、色彩咨询师、艺术咨询、艺术资讯、画廊经营、美术用品营销、艺术品营销、美术写生基地、民间工艺品传承以及营销。在这些专业发展的同时就形成相应的产业,创业教育模式就要跟相应的产业对应才有最优的社会、教育资源配套,才能将教学和市场天然地联系在一起。

(二)美术类专业创业模式相对应的产业发展方向

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动漫艺术创意产业社会专职画家产业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艺术设计咨询服务时尚潮流咨询培训艺术文化志愿活动传统艺术文化继承环境艺术工程设计市政文化志愿活动民间美术资源传承新兴艺术门类探索艺术文化产业管理非遗申请研究保护地方文物管理保护艺术收藏拍卖产业美术类专业应根据当前社会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毕业生创就业形式的转变,积极适时地调整课程培养体系。不但要加强对美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基础教学和训练,也要根据当前社会美术类行业不断出现的新兴产业以及文化时尚元素的发展,开展针对性教学和培训是完全有必要的。在创业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更要加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美术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创业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不能做狭义的求职技巧指导的理解。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才乃至人生的事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创业教育在美术类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中的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更不能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尤其要避免全程化的创业教育变成毕业前的应急指导。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学生所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求职技巧层面,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就业,使创业教育的实效落到空处。创业教育的开设有着以下作用和价值:

1.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有效沟通。产学研一体化理论研究成果具有推广借鉴的价值,可改进高校所在地区美术类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

2.大学生内在精神即终身研究性学习精神培育的教育教学机制的建设,是当代大学精神培植的有机组成部分。

3.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融入美术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开拓美术类专业教育新内容。

4.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互为体现、互相促进,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就业,解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5.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天然有机的联系,创业教育不是美术类专业教育之外的教育,是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创新性教学、研究型教学,也正是创业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内容之一。

6.创业教育是开拓性的研究领域,应用性强,参研人员具备美术学、教育学以及社会活动、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全面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创业教育和模式创新的生成机制

全球化语境的当下,实用性的诉求更为迫切。艺术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凸显出艺术教育的价值。美术类专业大学生也渴望把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社会生活中,运用于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当代大学生富有创意,团队合作中能够用富有创意的方式,将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当前国际艺术教育主张提高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艺术学习以创新为核心,创新要以实际应用为基础。

1.创业模式创新和实践以及和就业创业政策之间的关系是模式创新的现实重要依托条件。

2.研究现有创业模式,进行产学研一体化途径的探索,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参与研究创新、创业实践,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3.深化以创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的理论建设。

4.创业教育与模式创新要同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与社会和谐融合。

5.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的前瞻性和现实诉求的系统化建设。

六、创业教育模式的现有形式种类

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看,当代高等教育要提供更为广泛、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帮助美术类大学生做好创业乃至人生发展规划,从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之路,获得自主进行创业的技能,能够具备应对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对人的压力的能力,帮助美术类大学生建立创业的心理自我调试机制。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提供有效的理念框架、前景预设和教育规划。

1.依托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以学校为主,面向市场的创业教育模式。

2.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3.学校—市场,或者本校—外校、国内—国外分段学习(实践)创业教育模式。

4.学校对口企业委托学校培养创业教育模式。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范文6

一、重视艺术欣赏与审美融为一体

重视艺术欣赏与审美融为一体,淡化艺术技术技巧层面的问题。对于艺术欣赏与审美欣赏来说,两者又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应该区别来看。第一,两者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艺术欣赏主要是人作为主体对于艺术作品这个客体进行欣赏,而审美欣赏的客体相比之下则广泛得多,从日月星辰到飞禽走兽,自然风光到科学技术,总之在各个领域、方面,有潜在审美价值的客体都存在审美欣赏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在审美需求的指引下以及审美意识的控制下,协调审美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的审美情感和理解。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有针对性、课程内容上要有广泛性。最为重要的是要把这种针对性和广泛性置于美学意识的统领之下。以音乐艺术为例来分析。 艺术教育首先应该建立在大的艺术改革之下,素质教育课程应成为以艺术欣赏为手段,艺术文化视依托来找寻主体,在社会理性的意境中感受领悟,让感性认知成为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自由创作的能力。这也就是一个课程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浩瀚的艺术海洋里面帮学生们理清体裁风格之间的美学差异,将音乐史的专业知识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结合统一分析起来。 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的高职院校将艺术课程作为压缩饼干来进行教学,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化版”来进行艺术教学,这将导致艺术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成为可有可无的“豆芽科”,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难以正确理解艺术所产生的功用,难以调动学生艺术学习兴趣。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职业人,而是培养拥有专业水准的爱好者。只有将音乐的欣赏分析过程时刻浸润于审美与文化的丰厚含蕴之中,才有可能使音乐艺术教育课程更具吸引力,更受欢迎。当然音乐技巧在专业学习中非常重要和必要,可是就音乐欣赏来说,技巧分析永远挖掘不了音乐的精髓。 就现在来看,很多高职院校过分重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上的设置过分重视学习知识技巧和应试能力,这一定会造成学生的兴趣爱好创作大打折扣。违背了最初教育的目的。

二、艺术教育创新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相协调

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多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如何进行艺术教育创新,这是个关乎艺术教育总体性战略问题,涉及到诸如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问题,艺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进行创新实践,在创新中求出路、求发展,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课程改革创新应该培养学生和发挥学生能力相一致的,要考虑到课程为学生的创造提供广泛的空间。艺术教育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被教育者,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创造性。可以说,艺术是伴随人类发展的一种永远而永恒的创造活动,艺术贵在创造创新个性,有美的规律,又有独到的开拓和表现。而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中培养形成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对他的一生都有意义。 那么,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坚持创新原则,具体又应该注意哪些昵? 第一:强化感知。感知是受教者去感受艺术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之一。艺术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创新艺术课程,实行感知艺术教育理念去提升学生艺术感知能力,而这种感知能力在各行各业都是不可缺少的。实际上,成功的艺术教育对个人智力发展更多体现在感知与思辨能力的提升。因此,艺术教育工作者应从远古社会开始收集最为辉煌灿烂的艺术瑰宝,并加以美学原理对其进行作品审美分析,让学生从中感知艺术作品无穷魅力,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瑰宝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去展开联想,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通过多渠道多维度感知艺术作品,也会逐步更加了解艺术、热爱艺术,这也正是当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之一,从教者应多利用感知艺术教育理念去培养、发展学生。 第二:重视体验。无论是艺术欣赏还是审美欣赏都需要经历观察意象、体验情感体和悟解理性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体验是承前启后的中心环节。确切的说,这种情感体验就是伴随和融会艺术意象观察的一种性情体验,是意象与情感的融汇。在高职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把握理解艺术作品。高职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受教者,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和艺术知识连接在一起,实现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生活的相互融通。另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主动去排除学生内外界因素对艺术欣赏的干扰,让学生学会潜心学习艺术知识、体验艺术美感、感受艺术魅力,从而将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专心致志的应用于艺术欣赏当中来,并拓展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教师带领学生的这种艺术欣赏还可以让学生重构艺术作品,这种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重构使等于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二度创造,这种建构可以不断培养学生个性培养,更能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欣赏者个人的联想本领能在很人程度上改变艺术作品的内容”。“我们所倾听的音乐并不是听到的声音,而是由听者的想象力用各种方式加以修补过的那种声音,其他艺术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艺术学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2]斯托洛维奇.生活、创作、人—艺术活动的功能[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3.

[3]萨.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范文7

关健词:素质教育;陶艺教学;审美品格;综合创造力

陶艺教学作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培养。这里所指的审美教育,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

审美形态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艺术品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辨能力,它侧重于对象之客观形态的描述和认识;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最终落实为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本文通过对中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的回顾,分析素质教育与陶艺教学之间的联系及陶艺教学的培养目标,从教学思想和方法构建等方面来阐述陶艺教学在大、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长期影响世界陶瓷的发展,世界对中国灿烂文化的认识也是从陶器开始的,中国的陶瓷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我国陶艺教育却发展缓慢,自上世纪初在湖南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校开始,我国陶艺教育虽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时至今日,国内开设陶瓷艺术专业的高校尚不足30 所。国内的陶艺教育大致可分为专业性陶艺教育和普及性陶艺教育。专业性的陶艺教育多集中在全国各艺术院校和国内主要陶瓷产区,普及性陶艺教育主要分布在大中小学教育机构以及各个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面的社会人群当中。但从设计理念到公共艺术的介入以及陶艺教育普及率等方面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曾经享有的陶瓷大国美誉似乎风光不再。

发达国家的陶艺教育,虽也是在上世纪初开始发展,但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介入,国外的陶艺创作早已融入了当代艺术形式当中,陶艺以其在现代生活和艺术观念的独具表现,与其它艺术门类一起构成了当代艺术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在大中小学各层次的教学上,陶艺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陶艺教育已进入大学、中学、小学课堂,陶艺创作和陶艺教育非常普及。在美国,有近500 所高等院校可提供陶艺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由于陶艺和人们生活贴近,泥土与人们的亲密性,加之陶艺能培养、训练学生的创作观念和思维,大中小学都设有陶艺课程,社区学院和各种活动中心开设陶艺课程的就更多了,并且家庭式的陶艺作坊普及率很高;在日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美术都全面和完善地开设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的粘土、陶泥课;在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也都在幼儿、中小学当中开展陶艺教学课程,特别在韩国只要是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就会有陶艺专业。

而在我国,除少数专业院校四年本科教育有陶艺课程设置外,中学、小学陶艺课程设置一直都是凤毛麟角!但我们看陶艺教育为学校素质教育带来的生气,学生们不仅会从中学到陶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养性、静气、识史、追求完美、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品行意志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陶艺活动符合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特点,又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勿庸置疑,逆转!进入21 世纪,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00 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2002 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各类学校艺术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审美思想、审美情感、审美心理的形象化、具体化的凝聚。尽显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与把握美、创造美的能力方法与方式。陶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陶艺教学,让学生了解陶瓷文化,丰富学生文化视野,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为,中国陶瓷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不仅在于制瓷工艺,而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陶艺作为一门制作较为自由随意的艺术形式及陶艺教学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极具趣味的学习过程,为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能极大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升和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这是因为,陶艺课程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在素质教育的两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有更多主动发展的空间。

何为素质教育呢?素质,其概念古已有之。素质,一指事物是性质;二是素质品质、资质;三为心理学所指人的精神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素质教育,是以开发青少年、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提高审美、强身健体、热爱劳动、培养创造力、发挥潜能,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综合教育。

英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曾说:“一个道德高尚的和知识渊博的人,尽管他是个优秀的人,甚至是伟大的人,但毕竟只能算是半个人。因为人们就像天生的聋子和瞎子一样,没有发现艺术世界中美的能力。所以在大多数人身上,审美能力正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的途径在于通过艺术素质教育的实施,公共陶艺教育作为大中小学的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内容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培养。陶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门类,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修身养性”早已为古人重视,“陶冶情操”正是陶艺精神的体现,而它独有的魅力正是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正式把陶艺作为教学内容列入其中。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中有“泥工”、“泥塑”、“陶艺”等部分。不过,劳技课程也将陶艺内容作为六年级一个单元的教学部分。这样,就出现了陶艺教学在不同学科的“碰撞”现象。学科属性模糊不清,教材编写形式单一,成为制约陶艺教育发展的因素。在国外,陶艺教学隶属“大美劳”的课程范畴,这门既注重工艺性又强调审美性的工艺美术课程,应该具有属于自身的课程体系,即整合美术与劳技的学科特点,建立偏重于艺术审美方向的课程目标与评价体系。

这是因为,陶艺既有美术学科的共性,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独特性。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材料质地、工艺手段、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实践的综合体现。陶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具备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陶艺课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陶艺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理想”通过艺术实践转变为现实。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做陶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当学生在制作一样作品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这就需要调动他的思维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发现美的形、色、物,并能分析其中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陶艺教学的过程是符合审美的知、情、意功能的,即审美知觉、审美趣味、艺术判断的结合统一。

陶艺作为一门对青少年的审美品格和艺术思维、综合创造力培养、提升的密不可分的学科,并且陶艺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非智力因素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陶艺制作,学生能够获得充分运用创造力的机会。在陶艺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技能教育,又要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感受泥性和动手制作的实践活动,使眼、手、脑更加协调一致,加上个人的创造力,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而从欣赏课上所获得的系统的分析美的法则,以及从作品中感受到的精神力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非常有益。因此,在陶艺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关注欣赏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从全方位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陶艺教育对于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正如美国美学教育家罗恩菲德所言:“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们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目的的一项重要目标已达到。”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范文8

论文摘要:针对学校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教育部提出了加快推进艺术教育的课改的要求,本文结合中外艺术教育对比研究,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的对比分析,阐述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艺术教育的借鉴意义,开创我国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全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两年多,去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一2010年)》,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扭转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一、从中外艺术教育的对比研究看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差距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l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早已把学校艺术教育写进联邦宪法,承认艺术是一门核心学科。“在教学中具有与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等同样重要的地位,被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认为是对国家和文明的未来最佳投资之一,认为美术课是为全体学生开的,而不是少数爱好者。”法国在1987年通过《艺术教育法》,并确定每年5月l8日至23日为艺术教育周。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均非常重视学校艺术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艺术教育还有相当距离,且区域差异也很大。

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美育”被列入教育内容之后,美术教育的地位被正式确定下来。但是,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许多学校对艺术课程不够重视,艺术教育手段跟不上,场地受限,设备落后,根本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尤其是农村艺术教育仍十分薄弱,教师数量(主要是普通高中和农村)总体不足,地区分布严重失衡,许多重点中学只看重升学率,根本不重视艺术课程建设和投入,我们对四川20余所省重点中学进行调查,结果是高一之后普遍不再开设艺术课程,学校只保留高考美术辅导班,艺术师生比大约为1000:1。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跟着高考方向开课,不考美术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没有美术课程,这些均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国家在近一两年内举办了大量新课改培训班,但仍改变不了许多中小学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的现状。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全面实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充分认识学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组织形式等许多方面下大功夫,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二、从现行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比较分析认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我国现行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体系探索方面与国际接轨,较原大纲有一个质的飞跃,更具高度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活动的指导等方面,“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养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首先,在基本理念上,现行课程标准在认定美术为艺术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人文性质”,改变了重技巧轻文化的现象,其课程价值体现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知觉和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而原大纲的价值观主要在以体现审美教育为主线。

其次,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同样有较明显的区别。原大纲对目标的表述较为简明而全面,内容主要是知识点。新课标在对目标进行表述时,把教学方式的组织,教学方法,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更为科学、具体、明了。在总目标下,按造型与表现、欣赏与评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四个方面,分学段制定教学子目标,这是非常科学的。

再次,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根本的区别是:一是原大纲的门类(欣赏、艺术、绘画)是按学科的知识系统来确定,而新课标则变静态为动态,以教学活动设立学习领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综合探索”,不仅是对内容的拓展,而且是对美术目标和观念的突破、教学方式的突破。二是新课标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构建教学内容。三是新课标力求精简内容、降低难度,这一点以前同样提出过。现在再次强调,力争在一段时间内有显著的成效。

最后,在评价体系等方面,原大纲主要是成绩的考核,而新课标用较大篇幅,说明评价的作用,强调评价的重要性。另外在课程资源开发,兴趣的培养及给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方面同样也迈出了很大一步。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艺术教育的借鉴意义

我国刚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已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提高现代人的综合素质。而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同样具有重要而独特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高校艺术教育也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的重要阶段,在高等学校开展好公共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小学、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艺术教育既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延伸,也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补充,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薄弱的状况下,加强高师艺术教育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师生更要深刻领会我国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的意义,自身建设要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由此可见,高师美术专业教师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体系及领会课改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要将其渗透到文化和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深刻领会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精神,明确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本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的迫切要求。

我国已计划尽快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合理的艺术系统教育体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明确提出了高校开设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对高校公共课艺术教师(普通院校)的要求极高,既要有高的专业素质,又要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

在普通院校开设好公共艺术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实践、探索和研究。借鉴中小学艺术教育课改精神,我院初步建立了高师美术公共课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素质,满足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渴求和期望。实行必修和校级素质文化选修,纳入学分制,所设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尤其是校级文化选修,选择艺术课程的学生比选其它课程的学生多,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我院普通专业公共美术课程教学框架:

公共美术课侧重欣赏和评价,因而涉及内容多、信息大,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增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文明程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人格的完善均会起积极的作用,对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去年,几位非美术专业的学生选修美术课程,在老师指导下,考取了四川大学等高校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四、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用先进的文化艺术陶冶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虽被写进了教育方针,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相当一部分教育界同仁对美育和学校艺术教育的认识问题得不到解决。“实践证明,认识问题仍是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缺乏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虽然重视艺术教育,但开展艺术的指导思想偏离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一些学校艺术教育为应试教育服务,为少数学生服务,为经济利益服务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高等学校对发展专业艺术教育非常积极,甚至不顾条件硬上马,但对公共艺术教育不够重视。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及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参与,更新观念,全面认识美术的价值,着眼未来,把有利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利用起来,起到相互协调的“合力”作用。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探索综合评价的选拔方式,以期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路相衔接,以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范文9

[论文摘要]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美的欣赏和创造是“美育”的主要内涵,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则是最适合中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素材。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某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先进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怍艺术课程。同时就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并制定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与教学方法.提出课程开设构想与课程架构。

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等场合多次强调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而艺术教育能促进形象思维发展,促进左右大脑均衡发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方法。

比较中西方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西方注重动手能力培养,课程开设侧重手工艺术教学。如日本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以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主导,开设泥塑、折纸、绞染、型染、木工等课程,注重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办我国50年代以来的美术教育受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更注重美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侧重“纯美术”教育,如素描、水彩、中国画等。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西方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中国学生虽基础知识扎实,但思维不够活跃,动手能力差,创造欲及表现欲不强。教育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提出:“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并在新版中小学教育大纲中纠正了以往做法,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在三维空间进行的物质创造活动,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发掘创造潜力培养创造能力,是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手段。展望未来十年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导下,为完成“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被西方发达国家基础美术教育普遍接受和采用的,能很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势必成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

1、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

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日本模式”或是“美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创造表现主义(creativity)等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实现“以美术学科教育为中心,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对之施行审美等一系列显示美术独特属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力获得提高,内在品质得到完善的美术教育目的。为此我们应当在以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以及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等二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尽快形成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全面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

1.1 以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为例,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苏州及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剪纸、面人彩塑、糖人、泥塑、风筝、纸扎、漆画、漆艺、木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戏曲脸谱、紫砂陶器、年画、草编、竹木根雕、绗缝布艺、编织等等。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为我们特色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选择课程素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适应性适应中小学不同年级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条件

②易学性简单易学、对材料工具要求不高且易出效果

③地域性一本地区特色民间艺术

④创造性一学习造物过程,使学生理解“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以民间艺术为素材开发中小学学校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一方面学生可通过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学习启发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学习本民族、本地区的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把民间艺术引入中小学学校课堂,使之成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从根本上重新唤起民间艺术并注入新的艺术生命,使之成为我们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使祖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通过中小学美术教育得以传承发扬。

1.2 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

在引入“民间艺术”作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时,应当重视课程的教学方法手工制作艺术的教学,教师必须手工演示作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口说手示的方式传授技艺,学生则在动手制作以及贯穿始终的大脑形象思维过程中,同时得到手、眼、脑的协调训练。但是这种传统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方法,与中小学生心理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及中小学美术课时少之fr]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幸好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上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解决矛盾的丰富教学手段和先进的多媒体平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将必然起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扩大课程知识容量,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的作用。为取得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满意的教学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协调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高校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共同携手合作,研究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并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提高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条件,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的电化技术装备。

②协调美术教学、科研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合作进行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课件研发,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提供多媒体软件。

③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应通过引入“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培养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的新型中小学艺术教育人才。

2、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直接为中小学输送艺术教育人才,尽管不处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第一线,但实际上是整个美术教育改革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动机。艺术教育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者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高师美术教育责任重大,理应是艺术教改的急先锋。我们应当积极调整教育方向,摈弃陈腐观念和以“纯美术”基础教学为主导的陈旧教学模式,更新观念,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配合教育部艺术教育改革。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办学理念,必须要有革新旧有美术教育秩序的勇气和气概。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率先调整课程结构,并对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首先,应从发掘整理本地域乡土民间艺术人手,精拣手工制作课程素材,把本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改造成师范美术教育课程,并形成均衡合理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群结梅其次,应投入力量研究手工制作艺术的“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法”。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彩、资源十分丰厚,把这些课程都导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无论是课时安排、师资人才、教学设施、还是课程结构显然是现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当前不可能做到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方法,即给学生一把开启祖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大门的“万能钥匙”,而不是一大串钥匙。同时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在成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在新课程开发设置与教学等方面积极指导并配合中小学手工艺术课程的创立与教学,并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