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集锦9篇

时间:2023-09-10 14:50:04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30-01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大脑缺血乏氧,进而引发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均有所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文献报道脑梗死致残率高达80%,大大加重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而在脑梗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细致周到的护理极为重要,是治疗过程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障。今年收治脑梗死患者106例,经过认真细致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症状好转出院。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6例,男61例,女45例,男女之比1.41:1:年龄60~81岁,平均73.2岁:病程1~14年,平均3年:住院时间21~72天,平均32.1天: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偏瘫及失语等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进过头CT检查最终确证为脑梗死,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2 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主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机瞳孔变化,意识状态能够直接反映脑梗死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面积及脑组织水肿程度息息相关,一旦发现患者意识状态有恶化趋势,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出相应处理。瞳孔的变化也能提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均提示病情恶化,针尖样瞳孔提示脑干梗死。若双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提示脑疝可能。

监测生命体征:1血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升高不作特殊处理,当血压超过220/120mmHg时降压需慎重,因食用对脑血管作用较小的降压药物,切记舌下含服钙离子拮抗剂:2 脉搏和呼吸:脉搏变缓提示颅内压有升高趋势,患者呼吸快而不规则、出现潮式呼吸及叹息时,体式呼吸中枢受累,情况紧急,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3体温:患者体温居高不下,排除感染因素应考虑中枢性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戴冰帽、冰敷大血管处、温水擦浴等措施。

其他:1防止褥疮:患者常伴有肢体偏瘫,长期卧床容易产生褥疮。可于褥垫上加用海绵垫,并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按摩时可檫拭活血药物如红花酒精:2按时扣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及时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出现坠积性肺炎,注意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禁止扣背:3每天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脑梗患者特别是大面积梗死患者可有意识障碍甚至吞咽障碍,口腔分泌物残留过多会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4饮食护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暂时禁食,并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

3 康复指导:1感觉障碍康复:可嘱患者自制木钉盘,并用各种材料如砂纸、铁片、橡胶、仿制品等缠绕,刺激患者患处皮肤,从而促使感觉功能恢复。2运动障碍康复:按摩瘫痪肢体,2次/日,每次5~10分钟。对于痉挛患肢应注意手法轻柔,使痉挛肌肉得到充分放松:而对于迟缓性患者则应适量加重力度以刺激肢体肌肉的兴奋性。患者被动活动时应按照关节的生理特点进行活动,一般先大关节再小关节,幅度也是从小到大,痉挛性肢体活动缓慢,迟缓性肢体适当加快。肌力Ⅱ级以下患者自己活动,可知道其对患肢发出冲动,反复训练以早日恢复神经传导功能。为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可鼓励患者锻炼健肢以代替患肢完成日常活动。3转移训练:训练患者床上起坐,床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以加强患者日后自理能力:4失语训练:对于失语患者应加强语言训练,指导患者从单字一单词一短句一短语逐级训练。

4 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与认真细致的护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后顺利出院,整个治疗过程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其中基本治愈30例(39.0%),显效27例(35.1%),有效20例(25.9%)。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护理;观察;经验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107-02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大脑主干动脉持续痉挛或闭塞而致供血区的脑组织缺氧,产生广泛坏死、水肿[1],梗死灶面积>20 cm,临床预后差,占全部脑梗死的15%~20%,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及致残率高[2]。本院2008年2月~2010年10月共收治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50~82岁,平均66岁,既往有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脑卒中病史2例,全部患者在发病后2~48 h给予头颅CT、MRI检查,显示大面积梗死病灶。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及言语障碍,颅内高压症状,全部患者均采用溶栓,抗凝,改善循环,神经保护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2例转往外科去骨瓣减压治疗。

1.2方法

对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

2结果

本组患者死亡4例,存活12例,均遗留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3观察与护理

3.1 病情观察与护理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快,迅速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而死因主要是脑疝形成,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预后至关重要。本组患者均行24 h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每15~30分钟观察记录神志及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密切观察神经症状体征。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前驱症状,要迅速报告医生采取脱水降颅压措施,及时调整药物及速度。对急性期血压不可降至过低,应维持在发病前稍高水平,以免血压过低致脑血流量不足,使脑梗死加重。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观察血氧饱和度不可低于90%,及时翻身叩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本组有2例行气管切开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气管切开护理。本组患者全部每隔4 h测量体温,对>38.5℃,采取药物及物理降温措施。由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易发生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紊乱,定时采集血标本,观察检验是否异常,遵医嘱调整用药、输液量及速度,记录24 h出入量。高血糖可使病情迅速恶化,本组6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给予空腹及餐后血糖化验,遵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严密监测血糖值变化。

3.2 基础护理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应加强基础护理,保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床单位平整干燥,设置床档防止坠床,减少意外伤害。头部抬高10°~30°,既可保证脑部血流灌注,又可减少食物反流致呛咳和误吸。加强营养支持,给予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喂食速度易缓慢,对本组9例不能进食者,48 h后留置胃管以保证营养的摄入和水电解质平衡。注意管道长度,鼻饲液的温度,注入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呛咳。意识清楚者定时给予便器,意识障碍不能配合者留置导尿,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做好管道护理及出入量记录。由于患者卧床及进食纤维素较少,肠蠕动减慢,易形成便秘,加重脑梗死病情,可用开塞露及0.9%NaCl溶液灌肠。大便失禁者每日温水清洗肛周,保持局部干燥。

3.3 康复护理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应早期从床上开始康复运动,给予肢体按摩,根据患肢肌力进行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上肢做伸展运动,下肢做屈曲运动。语言障碍患者训练的重点是口、面、舌的运动,指导患者从单音练习、再由词到句,在为患者更换卧位时,应使用各种小棉垫及支具,保持患肢处于良肢位,可减少患肢异常模式的形成。

3.4 并发症的护理

3.4.1 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大面积脑梗死多为长期卧床、昏迷的患者,吞咽困难,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误吸、呛咳。在护理中应及时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咳嗽,清除口腔分泌物,对昏迷和无力咳嗽者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少食多餐,喂食宜缓慢,床头抬高45°,留置胃管鼻饲者,每次鼻饲前均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注意管道的长度及鼻饲液的温度,加强口腔护理,本组患者鼻饲者9例,均每日给予口腔护理3次,其余患者给予2次。

3.4.2 泌尿系感染本组12例患者留置尿管,均加强管道护理及尿道口消毒,每周做尿培养,依据培养结果应用抗生素,观察尿液的颜色及尿量,如有混浊及沉淀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本组有2例在留置尿管后,出现尿液混浊伴絮状物,加强补液及膀胱冲洗后症状缓解。更换患者卧位时应及时夹毕引流管,以防尿液逆流引起上行感染。未留置尿管者加强会清洁,保持干燥。

3.4.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昏迷卧床,肢体活动障碍,应经常观察肢体肿胀情况,早期加强肢体康复训练,如有异常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本组出现1例下肢血栓形成,立即给予抗凝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肢抬高,严密观察肢体肿胀及皮肤颜色、温度,记录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好转。

3.4.4 压疮本组患者均存在肢体活动障碍,不能自行更换卧位,给予使用电动气垫床,配备各种小棉垫,设立翻身卡,每1~2小时更换卧位并摆放良肢位,按摩受压部位,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保持清洁干燥无渣屑,16例患者均无压疮发生。

3.4.5 应激性溃疡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易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而应激性溃疡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或解柏油样便,胃液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3],护理上要严密观察患者呃逆,恶心,呕吐症状及血压情况,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和颜色。本组5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医嘱给予暂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护理上观察血压、尿量、脉搏、皮肤及甲床色泽,后症状缓解。

4 体会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由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所致,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4],而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变十分凶险,病情变化极快,病死率高,治疗护理难度大,护士在整个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必须提高责任心,以丰富的专科知识及技能进行预见性护理,要做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如训,郭玉璞.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方案[J].中华神经病学,2001,2(1):60-62.

[2]王涛,张志文,熊滨.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32例抢救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8):908.

[3]于双弟,秦慧群.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和护理[J].华夏医学,2007,20(2):365.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20-01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也是导致中老年人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1]。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高[2]。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严格饮食管理,规律服药,科学锻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等,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9年6月~2012年5月共收治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5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54~76岁,平均66岁,其中脑血栓形成32例,腔隙性梗死21例,脑栓塞3例。意识模糊12例,神志清楚44例,肢体无瘫痪18例,单瘫8例,偏瘫3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WH01997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中入院后被首次确认糖尿病者30例。所有患者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在7.6~18mmol/L之间。

1.3 疗效判定和预后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3]。对患者进行早期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发病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为治愈16例,显效22例,好转12例,无变化6例。

2 护理措施

2.1 指导用药

定时检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掌握各种胰岛素的使用特点、注射部位、注射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切不可随意增加降糖药量。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如磺脲类药物应于饭前20~30分服用。双胍类药物应于饭后20~30分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则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应指导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掌握自我注射技术。

2.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病人治疗的基本措施,脑梗死病人大多卧床,运动量相对较少,需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定时定量供给食物,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部分脑梗死病人长期卧床,易造成排便困难及便秘。应给予低脂、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适量蛋白质饮食。轻度吞咽困难者宜选糊状饮食,避免进食汤类或干硬食物,进餐速度不宜加快。对伴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要及早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保障供给所需热量,以调整代谢紊乱,控制病情。

2.3 康复训练

适量运动不仅能减肥,还能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心肺功能,延长或避免各种并发症。应保持每日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基本不变,尽量安排在餐后1~2h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等,因此时人体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一般不宜在空腹时运动,如确有清晨锻炼的习惯,也应在运动前适当进食。

2.4 定期监测血糖

要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应用胰岛素和服用长效磺脲类药物患者,防止低血糖反应发生。可每日用血糖仪监测指端末梢血糖水平,每日4次(早晨空腹,早、中、晚餐后2h监测)。低血糖一旦出现应立即治疗,可进食少量甜食或含糖饮料,必要时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静脉注射,直至血糖平稳后停止。

2.5 加强基础护理由于病人多数卧床,肢体活动障碍及大小便失禁,血糖高,容易发生感染。做好皮肤、口腔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2 h翻身、叩背1次,不能自行咳嗽排痰时给予机械吸痰。留置尿管者会阴擦洗每天2次;清醒者可进行肢体的主体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2.6 做好出院宣教工作。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糖尿病的“无知”状态,指导病人坚持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按时吃药,定时进行血糖、血压监测,控制体重,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预防脑梗死的再次发生。

3 讨论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慢性病。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回归社会、家庭意义重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明显增高者,多数梗死范围较大或多发,且较无糖尿病患者症状重、恢复慢、预后差。糖尿病患者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升高,血浆内某些凝血因子增加。高血糖、高血脂造成内皮细胞损伤,致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流动力学异常,使血液高粘、高凝、高滞,加之糖尿病长时间伴有微血管病变及循环障碍,增加了脑梗死的风险。脑梗死的愈后和康复不仅取决于及时的诊断治疗,而且很大程度上与施行得当的护理措施有关[4-5]。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严格饮食管理,规律服药,科学锻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等,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肢体活动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恢复。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减低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调动自身潜能,为改善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回归 社会 创造条件。采取以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晓梅,董耀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3):26-26.

[2] 董亚贤,梁凤桃,黎振平,等,急性脑梗死的基础治疗〔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6):6-8.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脑梗死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部分危重患者意识不清、昏迷甚至死亡,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既要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还要配合医生用药,进行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给护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对2013年3月~ 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27例,女73例;年龄42~77岁,平均60.9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

1.2护理 (1)密切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出入量的变化,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患者,并做好应急措施。如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脑疝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速尿20mg,快速静脉输入,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2)用药护理:溶栓前让患者平卧,耐心讲解有关溶栓的注意事项,头部抬高15~30°,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配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头颅CT检查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活动及血压的变化,保证血压控制在适宜范围;溶栓时,药物必须溶解后立即使用,以免失效,注意所用药物的滴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同时遵医嘱应用改善循环、脑细胞活化剂等药物。(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激励病人配合治疗。脑梗死病人发生偏瘫等功能障碍、心理难以接受,加上生活不能自理,往往陷入绝望、抑郁状态中。通过言语疏导、爱心看护与照料,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并发症护理: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易发生感染,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拍背,帮助痰液的排除。需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静脉注射氨溴索化痰注射液。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坠积性肺炎。对于有意识障碍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偏瘫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褥疮,护理人员要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要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要进行膀胱冲洗,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在用药过程中、用药后要加强巡视,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每15~30min观察1次,当病人发生头痛、呕吐、脉搏慢,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言语不清、肢体再度出现活动障碍等,提示并发脑出血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5)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最终使患者复行走和语言清晰,使残疾减轻到最低限度,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可进行康复训练。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肌力恢复Ⅴ级;显效:肌力达Ⅲ~Ⅳ级;有效:肌力达Ⅰ~Ⅱ;无效:级数无变化,肌力仍为0级。

2.结果本组200例患者,115例患者治愈,62例患者显效,20例无效,3例死亡,有效率88.5%。

3.讨论

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3]。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4]。如何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完成用药及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我们总结,严格掌握溶栓指征,缩短脑梗塞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护士在溶栓前后应做好护理配合,进行严密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和条件,在溶栓用药期间积极配合医生,遵医嘱用药,注意不同药物的用量及滴速,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强化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减少合并症,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综上所述,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完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用药护理,进行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措施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5.

[2]李秋萍,范秀珍,高丽红.内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1]。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2]。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现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2 例 中 男 73例,女49例;年龄52~85(65.1±7.76)岁。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确诊。其中基底节脑梗死38例、脑栓塞4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小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12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多发腔梗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6例;冠心病史38例;风心病史8例,糖尿病42例;脑卒中病史16例。

1.2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11例,其中嗜睡8例,浅昏迷至重度昏迷6例,另有5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住院1~3 d渐至嗜睡昏迷;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例;以四肢抽搐起病2例;35例以言语不清、肢体乏力起病。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血压升高50例,失语15例。

1.3治疗原则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及时应用脱水降颅压,消除脑水肿,对一般梗塞灶则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 血管扩张剂以改善脑循环,神经营养剂和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死亡7例,自动出院6例,余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2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脑梗死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这样才能按照病程的不同时期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将所致的后期损害降到最低。

2.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每1~2小时监测T、P、R、BP,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频繁呕吐、躁动不安、颈项强直、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梗死面积增大、出血或者脑疝的可能,如突然失语,肢体偏瘫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可能有新的血栓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0~15°,并偏向一侧。意识不清者发病24h内应暂停进食,24h后给予鼻饲饮食记录出入量。

2.2药物护理使用甘露醇快速滴入,一般250ml 20~30 min内滴完,防止外渗。应用抗凝时,定时监测KPTr,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口腔黏膜、牙龈和皮下出血及血尿、黑便等,备好鱼精蛋白锌、6一氨基己酸等药物对抗治疗 ;应用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时,应缓慢滴注,并且要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损害。

2.3气道管理保持良好的氧合是脑卒中治疗的基础,如有低氧存在,应立即以2~4L/min吸氧,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保持头侧位、淸除口腔分泌物、定期拍背、吸痰等,尽快纠正低氧。对于有意识障碍(GCS评分小于8分)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1]。

2.4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入院后即对病人进行Braden评分,必要垫气垫床。不能自主翻身病人,协助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刺激咳嗽,及时排痰。使用便器时避免擦伤皮肤。床铺保持平整、干燥。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bid。做好导尿管护理。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对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急性期应严格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切忌饱餐,帮助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并保持大便通畅。合并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更应加强皮肤护理及足部护理。

2.5心理护理脑梗死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要富有同情心,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患者进行康复的兴趣,激励病人配合治疗。

2.6康复护理

2.6.1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偏瘫侧肢体处于良肢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脑梗死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功能锻炼主要采取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活动偏瘫肢体,做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和坐起、站立、步行锻炼,防止肢体挛缩、畸形。

2.6.2语言康复训练向患者解释语言锻炼的目的、方法、告诉患者失语是暂时的,语言功能的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3]。体贴关心病人,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2.6.3饮食护理对吞咽障碍病人进食前予提供适当休息,能坐起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位。坐起患者,一般采用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体位可以减少食物向鼻腔返流和误吸,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进食过程中让患者充分咀嚼,确信吞咽后继续进食。床前要有吸引装置,如所进食物滞留,鼓励患者头转向健侧,并控制舌头向麻痹的一侧,消除残留食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2.6.4日常生活训练患病后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练习洗脸、如厕、进食、转移等生活技能,倡导“自理模式”,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护理

【中国分类号】 R74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86-0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2]。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3]。我科2011年1月~ 2012年1月共收治58例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8例患者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46~78岁,平均62.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

1.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肌力恢复Ⅴ级;显效:肌力达Ⅲ~Ⅳ级;有效:肌力达Ⅰ~Ⅱ;无效:级数无变化,肌力仍为0级。

2.护理

2.1监护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神志、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脑疝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速尿20mg,快速静脉输入,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护士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患者,并做好应急措施。

2.2心理护理 脑梗死病人发生偏瘫、失语或言语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心理难以接受,往往陷入绝望、抑郁状态中。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4],激励病人配合治疗。

2.3溶栓护理:(1)溶栓前准备 患者平卧,头部抬高15~30°,耐心讲解有关溶栓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配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头颅CT检查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活动及血压的变化,脑梗死患者血压适当升高可保持脑灌注量,但如收缩压>200mmHg,必须迅速将血压降至适宜范围。(2)用药护理 静脉滴注尿激酶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滴速60滴/min,连用3天,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药物必须溶解后立即使用,不宜存放。其他药物治疗 生理盐水250ml,脉络宁30ml,每日1次静滴及使用脑细胞活化剂等。(3) 出血倾向观察及护理 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在用药过程中、用药后要加强巡视,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皮肤、粘膜、鼻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每15~30min观察1次,当病人发生以下情况:"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即头痛、呕吐、视神经水肿,"二慢一高"即脉搏幔洪大,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言语不清,肢体再度出现活动障碍等,提示并发脑出血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4预防肺部感染 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易发生感染,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坠积性肺炎。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拍背,帮助痰液的排除。需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静脉注射氨溴索化痰注射液。对于有意识障碍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

2.5预防泌尿系感染 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用0.9%氯化钠500ml加庆大霉素8万u进行膀胱冲洗2次,每日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

2.6预防褥疮的发生 偏瘫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褥疮,所以,护理人员要及时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要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

2.5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最终使患者复行走和语言清晰,使残疾减轻到最低限度,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

3.结果

27例患者治愈,24例患者显效,总有效率为87.9%,5例无效,2例死亡。

4.讨论

脑栓塞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观察,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严格掌握溶栓指征,缩短脑梗塞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护士在溶栓治疗前后做好护理配合,进行严密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和条件,护士应在溶栓用药期间积极配合医生。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减少合并症,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技术,精心、科学的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5.

[2] 张悦怡,庄一渝,程丽君,等.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79-181.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7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心理干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转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是该病的特点,居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在农村居第2,约有3/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1],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梗死抑郁(PSD)。PSD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及康复治疗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性,延长了治疗时间,也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2]。我们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对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进行干预,现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120例,男性62例,女性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纳入标准:①均经体检,CT或MRI检查确诊;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抑郁诊断标准;③排除严重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或感觉性失语,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且脑梗死前均无抑郁病史及其它精神病史。均采用常规的脑梗死治疗。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心理干预措施 两组均常规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干预组由经验丰富的责任医师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主要包括认知程度躯体障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情绪经济收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全面掌握是否存在容易影响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30min/次,1次/d,4w为1疗程。

1.2.1.1一般心理治疗 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整齐、舒适、安静的环境,护理人员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要镇定从容,态度和蔼,护理动作轻柔、认真、熟练、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1.2.1.2个别心理指导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心理疏导。采用关心,同情,温和的语气和患者交谈,针对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给与适当鼓励,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2.1.3身心放松法 在责任医师的指导下,使患者学会控制情绪与动机进行自我控制,学会对紧张的对抗,减轻压力。可以使患者进行肌肉放松法,稳定情绪,保持心境宁静,引导患者听音乐等,淡化患者角色。

1.2.1.4集体心理疗法 ①提供书面的健康宣传资料,举办专栏宣传有关疾病的知识,定期更换;②每周举行工体座谈会,鼓励患者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疑问,及患者之间的互动交流;③定期请专家及主任医师进行咨询解答。

1.2.1.5家庭社会支持治疗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给患者带来很多希望,从而促进患者能够积极应对。医师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同时亦要与患者家属建立有效沟通,鼓励其多探望,多陪伴,多交流,在心理精神上给与更多支持[3]。

1.2.2评价工具 入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评分比较,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情况。经过1个疗程心理干预后,根据头晕、失眠、纳差、肢体功能等临床变化及CT改变进行效果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起病急,病程长,存活者75%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肢体,语言,认知方面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4]。据文献报道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可达40%~67%。脑梗死伴抑郁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心理干预的特点在于激发患者潜在的内心资源。协助患者度过危机,应对困境,以有效的方式去面对疾病,提供安全感,使患者对以后有希望,能较有信心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生活的信心[5]。

综上所述,对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还可以使患者建立良性的认知模式,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掌握一些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彭凌.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A:11.

[2]李惠勉,朱永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杂志,2005,229:1116.

[3]王琳,吴云.重庆地区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状况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5,342:246-247.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8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此疾病高龄患者多发,有统计显示75.8%患者的年龄大于60岁。此疾病会致使患者出现智能障碍、失语、瘫痪等临床表现,患者因疾病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疾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严重的影响。故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但要保障患者的生命,还应提高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高龄患者患此疾病后因各项器官明显衰退,其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更加大,故对患者的护理也很重要,需给予其进行精心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

目前已知可能引起脑梗死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和不可逆性危险因素大约有100余种,包括: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心脏病、口服避孕药及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不可逆性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低出生体重、种族和地理分布等,但仍有30%的缺血性卒中病因不明。

脑梗死的病因呈多元化,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先天性血管异常及代谢异常等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均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基本的病因。亦可进展为脑梗死。

2 护理措施

2.1 脑梗死患者的一般护理在基础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沟通中细致观察患者的各项情况,通过沟通和观察了解到患者的疾病情况,并与医生进行沟通给予其及时的治疗。护理人员可在每日的日常护理期间,如巡视期间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饮食、药物治疗、睡眠等各项情况,并加强对患者卫生知识的宣教,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障口腔的清洁。正确取得患者的各项检查标本,及时上报医生。每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通过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可了解患者的疾病的情况。总之,对患者应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各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医生,给予及时的治疗。

2.2 对症护理措施 为确保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应完善相关基础护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应为患者创设良好的休息、治疗环境,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证空气清新,保持安静,减少探视等。饮食上,因患者意识不清吞咽困难,进食少及应用脱水剂,往往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1]。故应尽早安置胃管,给予营养丰富的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食物进行鼻饲,鼻饲期间必须做好口腔护理。

2.3 并发症护理 病房应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每晚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房间每天湿式清扫,床头柜、桌椅等用消毒液擦洗,以避免交叉感染;而且需要保持床铺干燥、清洁;每天擦洗皮肤并按摩骨隆受压处,皱褶处涂以爽身粉;依据病情为其翻身,并使用气垫床以防褥疮的发生;饮食给予鼻饲流质,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发生便秘,一定要保持其大便通畅,谨防用力排便。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予缓泻剂[2]。

3 小 结

基础护理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和疾病治疗与康复需要的护理,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多项护理工作[3]。

在基础护理工作中,护士是最贴近患者的。应善于观察,疾病中的护理也就凸显出其重要的作用。现今各项学科都在不断发展,护理学知识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对患者的护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护理人员应适应这一发展,加强专业技能,以提高基础护理的技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的服务质量,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且可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丽.脑梗死合并肺动脉栓塞病人的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7):6.

[2]陈应花,陈明洁.重症脑梗塞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J].泰山卫生,2002,26(5):49.

[3]刘喜文.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6.

[4]肖素香.脑卒中患者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5):46-48.

[5]严翎,梁月香,步红兵.脑卒中患者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67-68.

[6]李蓉,邓佳.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69-72.

[7]陈伟芳.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9-23.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9

关键词: 脑梗死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1、护理措施

1.1病情观察护理

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神志、瞳孔、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出现瞳孔突然变大并且头疼剧烈、呕吐等症状时,这有可能是癫痫,所以要立刻通知医师,并马上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但是大量的甘露醇可能会引起患者心功能不全,所以要同时给予患者24小时连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护。若神志清醒的患者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嗜睡、反应迟钝,可能是新的脑梗死出现,要立即告知医师并做出相互的护理措施。

1.2口腔及皮肤护理

要及时清理患者空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还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扣背。鼓励患者自行咳嗽排痰,若分泌物过多而无力咳出的患者或者是昏迷的患者,要将其头偏向一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吸谈法将痰液排出。痰液粘稠时,要给予患者雾化吸入,4小时1次。对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要给予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畅通。脑梗塞患者大多遗留偏瘫等后遗症,长期卧床不能翻身,所以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要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平整、干燥、被褥及内衣要柔软。减轻患者受压局部的压力和摩擦力,还要经常帮助患者更换,没2小时翻身1次,在翻身的过程中动作要慢、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1.3预防病发症的护理

1、预防肺部感染:偏瘫卧床的患者抵抗力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避免着凉,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很容易向下呼吸道蔓延,从而引起肺部感染。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要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期间。要每天更换引流袋,并用0.5%的碘伏棉球擦洗会,并按时留取尿液并送化验室检查,警惕泌尿系统感染。

1.4饮食护理

脑梗死患者饮食应予清谈、低脂、易消化、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要少食多餐,限制动物内脏,脂肪的摄入量,还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天应控制在300mg以内,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要适量增加蛋白质,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这些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还要鼓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桃、木瓜、草莓、猕猴桃等。还要忌烟酒,也不可食用粗糙、干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护理。由于脑梗死患者语言沟通障碍、肢体功能恢复过程漫长、日常生活经常依赖他人照顾等原因,给患者家庭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患者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悲观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热情的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向他们介绍医院的布局和病房的情况。同时给患者深入浅出的讲解脑梗死的原因、病理、临床症状等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讲解治疗药物的作用、用药时间、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等。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可亲,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使保持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3出院指导

3.1心理卫生指导

让患者了解其疾病已进入康复期,保持良好的心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治疗的一部分。告诉患者应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解除悲观失望思想顾虑。并通过已康复病人为例,增强病人恢复身体健康的信心,能持之以恒锻炼身体。

3.2生活方式指导

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疾病发作,对长期卧床或久坐而不更换的患者,要注意变换,正确使用床垫,保持床褥清洁预防压疮。患者要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3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要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但是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比如跑步登山都不可以,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散步、体操、打太极等有氧运动,但是切记不可过量,以免疲劳过度。

3.4药物指导

药物对促进病情的好转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要告诉患者坚持定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开始每一个月一次。病情若无明显变化可每三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肢体麻木无力,言语模糊或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