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集锦9篇

时间:2023-09-18 17:19:28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92-01

近几年来,随着麻醉学科及各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全身麻醉手术的比率逐渐增加。如何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技术,也应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1]。这样才能与麻醉医生更好地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 麻醉前的配合

1.1 术前访视患者:手术前患者大都对麻醉和手术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手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配合事项及手术的方式,使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减轻紧张情绪。

1.2 检查准备: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环境和室内仪器的检查及器械的准备工作也是保障手术和全身麻醉安全十分重要的一环。

2 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

2.1 全身麻醉诱导期的护理配合:(1)协助麻醉医生备好麻醉用药。包括麻醉插管盘、品、急救药品、麻醉机等。备好吸痰管,连接吸引器。将吸引器管插放于手术床边,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建立静脉通道,约束固定患者,协助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推注麻醉诱导剂后,应暂时加快输液速度,使药物尽快进入循环。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约肌松弛,有效循环血量下降,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2)麻醉诱导时陪伴在患者身旁,麻醉诱导后,患者将在30~60s内快速意识丧失,继而出现全身肌肉松弛。彻底失去防御能力,可能产生坠床。因此,巡回护士应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对患者进行固定,确保患者安全。(3)了解麻醉诱导剂,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诱导。常用的麻醉诱导剂:①咪达唑仑:常用作诱导辅助药,有遗忘作用。一般在建立静脉通道及完善监护设备后遵医嘱静脉推注;②芬太尼:有强大的镇痛作用,用于麻醉诱导或术中维持,可控制呼吸进行气管插管,减轻患者应激反应。(4)麻醉诱导后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医师插管。将备好的喉镜递给麻醉医生,待其充分暴露声门后递气管导管,并根据需要协助暴露声门,插管成功后拔除导丝递牙垫,协助挤压呼吸,观察导管深度并妥善固定。挤压呼吸压力

2.2 麻醉维持期的护理配合:全身麻醉维持期是患者耐受各种药物的相对稳定期。此期护理重点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

2.3 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配合:(1)密切观察: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苏醒期应严密观察患者,5~10min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至稳定清醒。(2)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复苏期是呼吸道梗阻的高发期,包括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延迟性呼吸抑制等。所以在本期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和患者呼吸,除有特殊医嘱外,置患者于仰卧位,拔管后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抽吸口咽部分泌物。出现鼾声时有舌后坠的可能,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鼻咽通气导管。当有喉痉挛时,应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必要时环甲膜穿刺。(3)检查各种导管的放置情况:包括胃管、鼻导管、引流管、导尿管、深静脉导管,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师处理。严防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抓扯敷料及管道。(4)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切口、拔除的动静脉穿刺口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生及时处理。应注意血压、脉搏、心率、心电图的监测,随时注意患者的变化,有血压过低,应检查输液及输血的情况。(5)患者制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容易发生躁动,故巡回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床及自行拔除各种导管。并在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主动与之交流[3]。判断其意识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

3 注意事项

患者入手术室后。检查并核对患者术前禁饮、禁食、用药情况。麻醉前应摘下患者的活动假牙,松开衣服、裤带及装饰物。麻醉诱导时,护士应与麻醉师密切配合,保护患者。严防麻醉意外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 小结

需要做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多数是病情比较重或特殊部位的手术,作为手术室护士,为使手术顺利进行,应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在麻醉期间与麻醉医生共同监测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各种仪器、品不断更新,这使得手术室护士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竞.手术室护士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配合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35):148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2

【关键词】 麻醉;孕妇非产科手术;应用

麻醉是施行手术时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时为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目前,2%的孕产妇在怀孕期间需要做外科手术,估计8万例/年。麻醉在孕妇非产科手术中应用的目的是使患者暂时失去意识或对疼痛不敏感,从而使手术或诊断治疗可无痛地进行;应力争高质量的麻醉,保证无痛,无意识,无察觉,肌肉松弛,抑制不良反射,维持适当应激反应.满足手术需要。同时必须监测生命体征,提供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

1 应用于手术中的麻醉分析

1.1 应用于手术中的麻醉分类 如今单独应用“麻醉”一词,常常指的是全身麻醉,可出吸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强效所产生。

全身麻醉意指失去所有感觉:痛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及嗅觉,随之对周围环境失去察觉。处于全身麻醉状态的概念是指患者无意识、即使外科手术刺激亦安静不动。

“无意识”意即“对周围环境无察觉状态”,深浅程度可不一,从浅的缺乏注意力,直至深度昏迷,与死亡不同的是前者仅存微弱心跳或呼吸。

局部麻醉、脊椎及硬膜外麻醉,较大神经阻滞,通常一起归属于区域麻醉或镇痛。

“复合(平街)麻醉”意即全身与区域麻醉相结合。

在综合性医院,有70%~75%的外科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其余则在区域或局部麻醉下进行。

1.2 麻醉适用的手术类型 任何可能引起疼痛的手术和检查均有必要进行麻醉。如外科(包括普通外科、腹部、神经、矫形、胸心、血管、泌尿、小儿等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各种大、中、小手术及胃肠镜检查治疗、支纤镜检、人流、分娩和介入治疗等。

2 孕妇非产科手术麻醉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75例,平均25.71岁。年龄最大为35岁,30~35岁45例,25~30岁117例,20~25岁113例。275例病例中,手术种类包括:创伤手术70例,占25.45%,卵巢囊肿手术49例,占17.8%。阑尾炎手术42例,占11.6%;胃肠道手术38例,占13.8%;胆道手术22例,占8%;胆囊炎手术20例,占7.27%;肿块(活检)手术18例,占6.54%;四肢固定手术10例,占3.64%;颈椎不稳手术6例,占2.18%。

2.2 麻醉方法及处理 在这275例病例中,60.72%的外科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其余则在区域或局部麻醉下进行。

2.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期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3 结果

表1

不同麻醉方式下的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例,%)

项目出生的婴儿畸形率

全身麻醉(167例)1.5%

区域或局部麻醉(108例)1.4%

全国孕期未手术平均数据1.42%

表2

麻醉期间并发症(例)

项目创伤手术(例)

卵巢囊肿手术(例)

阑尾炎手术(例)

胃肠道手术(例)

胆道手术(例)

胆囊炎手术(例)

肿块(活检)手术(例)

四肢固定手术(例)

颈椎不稳手术(例)

总计(例)

平均手术时间(h)

全身麻醉30313030121010861673.1±0.3

区域或局部麻醉 401812810108201082.4±0.2

表3

手术后送往苏醒室及麻醉后监护室和重疗监护室例数(例)

项目血压下降30%以上 心率减慢至50次/min以下心率失常

全身麻醉(167例)275 27

区域或局部麻醉(108例)10174

表4

孕妇非产科手术麻醉后出生的婴儿畸形率(例,%)

项目苏醒室麻醉后监护室重疗监护室

全身麻醉(167例)13516512

区域或局部麻醉(108例)721005

4 讨论

4.1 在本组病例275例中,全麻手术较多,占到了60.72%,如表1所示,尤其集中在创伤手术、卵巢囊肿手术、阑尾炎手

作者单位:410001湖南省长沙市八医院

术、胃肠道手术、胆道手术、胆囊炎手术、肿块(活检)手术、四肢固定手术、颈椎不稳手术等复杂手术中,在进行全麻时,麻醉医生应该选择多种药物以便达到不同的目的。他们使用吸入性、静脉使丧失意识;肌松药使肌肉松弛;镇痛药消除疼痛;其他药物(非麻醉性药物)维持基础生命功能,麻醉医生应多种药物协调应用,按个体差异合理用药。

4.2 由表2,可以看出,麻醉期间存在着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对孕妇在手术前进行麻醉前用药。一旦确定了患者适于手术,应即立决定麻醉前用药的种类。麻醉前用药的主要目的是在麻醉过程中尽可能使患者舒适,也尽可能使麻醉医师易于施行麻醉。最重要的是为患者解除忧虑.对发生的事件无记忆,也为所需。麻醉前用药有以下好处:镇静,镇痛,减少气道分泌物,预防自主神经系统反射反应,减少胃液容量及提高胃液pH。

这些将减少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以及利于麻醉诱导。有些患者需要预防过敏反应。麻醉前用药并无“常规”,每种给药因人而异,若患者体弱年老,所用剂量应减少,以免镇静过度,呼吸抑制,或于区域麻醉下手术患者缺乏合作。

对于急诊患者,由麻醉医师静脉给予麻醉前用药,保证患者正确的给药剂量、时间及给药途径。抗胆碱能药、镇静药和镇痛药是麻醉前常用的三类药物。

4.3 手术麻醉的选择应个体化,总的来说,取决于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的性质与要求,麻醉方法的利弊,麻醉医师的知识与技能,可使用的麻醉器械与药物,适宜时也可考虑患者的愿望。

4.3.1 区域麻醉或镇疼

优点是在早孕期间减少药物的接触和胎心变异的变化。当采用区域阻滞技术时,“麻醉”与“镇痛”名词常可互用,不过“麻醉”通常意指运动以及感觉阻滞。进行局部或区域麻醉,当麻醉剂应用于手术区域时,允许患者保留意识。局部“区域”感觉与运动神经被暂时阻滞,不会引起组织损伤,事后神经功能可完全恢复。局部麻醉通常指黏膜表面或体表麻醉、或一个小区域的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麻醉(或镇痛)一词通常用于在一个部位注药后,有较大区域被阻滞,可以阻滞一根大神经,于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注药来达到,也可以自静脉注药以阻滞肢体。

4.3.2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的特征是处于催眠状态,无痛,肌肉松弛及反射抑制。麻醉状态可以由单一药物或联合使用不同药物来产生,不管原先存在的疾病,外科创伤,麻醉过程的不利影响及医务人员和器械带结的医源性损害,麻醉的目的必须达到。科学的麻醉通过控制应用药物、输液及呼吸力学抵消外科刺激和功能异常的影响。

4.3.3 神经麻痹镇痛

当合用神经麻痹药(安定药)及麻醉性镇痛药,可产生具有以下特点的精神生理状态特点:①嗜睡而非全部意识消失;②心理上对环境漠不关心;③无随意活动;④无痛;⑤健忘。

4.4 由表3可以看出,手术后送往苏醒室及麻醉后监护室和重疗监护室例数较多,全身麻醉(167例)送往麻醉后监护室达到了98.8%,送往苏醒室达到了80.8%,送往重疗监护室达到了7.2%;区域或局部麻醉(108例)送往麻醉后监护室达到了92.6%,送往苏醒室达到了66.7%,送往重疗监护室达到了4.6%。这就表明孕妇非产科手术后需要护理治疗。

患者良好医疗护理的关键常常是要有技能熟练的人员,器械的数量不可能代替一个胜任的人,而胜任的人、器械虽然很少,却常能使患者成功度过任何险情。苏醒室、麻醉后监护室和重疗监护室必须配备既热心、又非常有兴趣于该类护理的能胜任的专职人员。笔者以苏醒室的护理为例,来说明。

苏醒室为手术室必要的扩展,其目的是得以严密仔细观察刚从影响下恢复的外科手术患者,提供麻醉后及手术后护理的特殊设备。苏醒室内患者的医疗护理由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共同负责。苏醒室任何时候均应该开放以接受离开手术室的患者。

麻醉科负责监督管理苏醒室内的患者。苏醒室内训练有数、技术精良的护士工作人员,经常在护士长监督之下,并随时有1位麻醉医师值班,必须有监测和急救设备。也应有急救药品,氧输出口及吸引器。

患者到达苏醒室后,麻醉医师应留下陪伴患者直至护理责任转文给苏醒室护士为止。麻醉医师应简要交代护士有关麻醉及手术经过,并提醒护士可能有麻醉或手术方面引起的问题。这是必要的,因为患者的正常保护机制可能迟钝和感觉模糊。在准备转送患者回病房前,因为其对周围环境认识不清,男女患者可以不必分开。

患者通常需要住在苏醒室直至完全清醒,然后于合适的时候送回家、病房、麻醉后监护室、高度依赖监护室或重症监护室。门诊手术患者可住到能伙食为止。如仍无意识而需特殊加强护理的由麻醉医师或内科医师直接接送重症监护室。

4.5 由表4可看出,孕妇非产科手术麻醉后出生的婴儿畸形率与全国孕期未手术平均数据几乎相近,表明的致畸作用很小或没有。

5 小结

孕妇非产科手术麻醉及护理研究应用极为广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这是一个很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新趋势,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管咏梅,王长连.麻醉和术后镇痛对围手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海峡药学,2009,(04):41-45.

[2] 焦妍,李进元.术后镇痛方式调查.中国实用医药,2009,(04):17-19.

[3] 高延永,刘强和,耿宛平.头颈部手术术后镇痛.医学综述,2009,(06):78-80.

[4] 刘岩,李蓉.孕妇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中外医疗,2009,(14):25-28.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3

氯胺酮麻醉是目前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镇痛作用强,诱导迅速,对循环呼吸无明显抑制以及安全系数较大等特点,故广泛应用于小儿各类手术麻醉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做好患儿围麻醉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现将我科实施氯胺酮麻醉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共行246例小儿氯胺酮分离麻醉手术,男158例,女88例,年龄30天~13岁。其中:四肢手术152例,头屈部手术6例,腹部手术17例,会手术4例,腹股沟疝手术67例。经过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麻醉及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一例意外发生。

2 麻醉前的护理配合

2.1 麻醉前一般护理术前详细了解患儿病史及其全身情况,详细询问患儿家属其患儿进食及禁食情况,保证胃内容物彻底排空,避免误吸造成窒息意外。仔细复测患儿体重,以便于麻醉医生正确掌握使用氯胺酮剂量,一般为4~6mg/kg体重。接患儿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认真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核查麻醉前用药情况。为争取良好的麻醉效果,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儿对手术的恐惧感。

2.2 麻醉前环境及用物准备调节好手术室内的温度,协助麻醉医师准备好麻醉及抢救的用物及药品,确保安全使用,以备应急。

3 麻醉时的护理配合

麻醉开始时,手术者、麻醉者、护理人员应默契配合。当手术者洗手完毕,即将患儿带入手术间,卧于手术床,两臂用约束带固定,调节好手术,协助麻醉者测量呼吸和脉搏,配合麻醉者进行给药。用药后,密切配合麻醉者观察呼吸、脉搏及唇部色泽,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患儿处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稍后仰,应注意患儿手术是否压迫患儿胸腹部,以免影响呼吸;保持输液通畅,应根据医嘱及时准确补液,并调节好输液速度;麻醉期间体温易发生变化,应注意手术间的温度,注意患儿保暖;了解分离品氯胺酮的性能,观察麻醉作用是否消失,患儿是否清醒,熟悉麻醉记录单,做好各种记录。

4 麻醉后的护理配合

麻醉恢复期,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护送患儿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代手术和麻醉中基本情况、术后麻醉注意事项等。术后一天随访。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麻醉术后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181-01

1 一般资料

本组1000例麻醉手术的病人,男性432例,女性568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35.6岁。分别为胸外、肿瘤、普外、骨科、妇科、小儿外科和门诊等手术。麻醉方法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静脉麻醉、椎管内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并发症的发生,静脉麻醉6例,椎管内阻滞麻醉10例,神经阻滞麻醉2例(见下表)。

各类麻醉术后的并发症

2 麻醉术后的护理计划、目标和措施

2.1 护理计划手术结束麻醉医师主持交接病人,根据麻醉方法,手术部位,方式和病人的个体特点,与当班大夫、护士制定护理计划(特护、专护和一级护理),并健全各项记录。

2.2 护理目标根据护理计划和护理方式制订护理目标,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当班医师。

2.3 护理措施根据麻醉方法,手术部位,方式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措施,一旦出现并发症,积极、主动、及时、准确的予以抢救治疗。

3 手术后护理及回访

3.1 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医师完成术后的生命体征监护及护送的准备工作。

3.2 手术后的护送,应向病人和家属解释清楚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及其家属手术情况,对病人及其家属也是极大的安慰和鼓舞。

3.3 术后回访,一般术后1―3天回访病人,了解病人的恢复情况及对麻醉和护理的满意度,对以后的工作做出调查和整改。

4 结果

麻醉术后整体护理的1000例病人,发生并发症的18例,其中呼吸循环骤停4例,延迟性全脊麻1例,切口出血2例,恶性呕吐3例,腹胀2例,尿潴留3例,术后头痛2例,应激性溃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经积极抢救和对症处理,无医疗事故发生。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全麻General anesthesia; 腹部手术Abdominal operation ;护理;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1全麻腹部手术及其护理概述

近年来,全身麻醉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完善,已被广泛用于各种腹部手术,对术后的康复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全麻是较诸其它麻醉影响病人的生理状态最为显著者,全身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使全麻术后病人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呛咳、躁动、寒战、痛苦挣扎等,全麻未清醒前,病人处于意识丧失阶段,为防止各种合并症或意外的发生,必须有专人守护,直至清醒为止。由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全体外科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我们必须主动地采取一系例对应措施,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2影响全麻腹部手术康复的因素探讨

影响全麻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因素有许多,近几年来,此方面有大量报道。在此笔者对几个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综述如下:

(1)术前禁食: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麻腹部手术尤其重要。

(2)术后低体温:术后低体温通常医护人员只注意患者体温是否升高,而对术后体温在35℃以下常未予重视。

(3) 术后高血压: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发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腹部术后高血压发生率虽然没有心脏手术高,但高血压对已有心脑损伤的病人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左心衰、心肌梗塞、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

(4)术后:全麻术后传统上用去枕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时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

(5)术后疼痛: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常感到伤口疼痛,24小时内疼痛明显,2~3天内逐渐减轻。伤口持续疼痛除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外,还影响许多方面,如:

1)影响腹部手术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尤以上腹部手术最为显著)。

2)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率。

因此,术后应积极有效的镇痛。对于全麻腹部术后,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镇痛办法是使用镇痛泵。

3全麻腹部手术后的护理对策

(1)重视呼吸功能锻炼

人们认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7],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膈肌和胸廓的影响。

2)切口疼痛。

3)神经反射刺激

(2)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6h内,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肺部罗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术后,48h内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测定动脉血气,并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避免加重心肺负荷。

(3)及时给予氧疗

由于麻醉和手术刺激反应,使患者通气功能下降,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缺氧,因此全麻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必须常规给予吸氧24h,流量2~4Lmin-1,视具体情况而定。老年性肺功能不全者行上腹部手术,术后氧疗时间应适当延长,停止时采取间断过渡法直至完全停止。

(4)采取早期半卧位是腹部手术后最佳的医疗

早期半卧位能全面提高全麻腹部手术后的康复质量,有以下几个优点:

(1)早期半卧位能促进呼吸循环功能的复苏。

(2)早期半卧位有利于引流,以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

(3)早期半卧位有利于提高术后的舒适度。

(4)减少疼痛刺激反应:在大手术或高危患者中,术后疼痛可能导致功能残气量的明显减少(仅为术前的25%-50%),刺激呼吸次数代偿性增加,而长时间的呼吸功能增加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可见,术后疼痛可延缓术后病人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有效镇痛非常重要。。

(5)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在患者未完全清醒时,要防止窒息,对大手术患者,床边准备吸引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和呕吐物。清醒后,因患者无力咳嗽咳痰,必须采用辅助的方式:如痰多不易咳出可辅以雾化吸入,易于咳出。

(6)有效地控制感染:术后要保持腹部引流管通畅,特别是上腹部手术,要防止膈下积液和膈下感染,以免影响呼吸运动和引起肺部感染。上腹部手术患者偶尔会发生顽固性膈肌痉挛,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可采用针灸、镇静剂等,否则对呼吸功能影响是很大的。同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促进腹部和肺部炎症消退。

(7)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积极活动可刺激肺通气/血流灌注增加,促进分泌物清除及氧合作用张淋西,术后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病机理与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8,术后24h在病情答应的情况下,协助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大手术患者,如活动耐力较好,让其自行床上活动。方法:将一根坚固的带子系在患者床尾的栏杆上,让其用于拉紧带子坐起、躺下,如此反复锻炼。

全麻上腹部手术易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预防性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高龄、吸烟及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在相信在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护患配合,不断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一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疼痛和并发症,使腹部手术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

参考文献

[1]谢荣主编. 麻醉学. 第3版. 科学出版社, 1994.170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6

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4380例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安全核对单中发现的护理安全隐患、缺陷及处理情况。

结果:通过核对及时发现41例护理缺陷,并及时给予处理,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结论:在手术患者中应用手术安全核对单,可提高手术团队的安全意识,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手术安全核对单手术团队患者安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1-02

加强手术患者确认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式下,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院2009年2月开始使用《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手术安全核对单[1],有一定的效果,核对单的内容较简单,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3方核对内容分工不明确,大部分都是护士去组织核对及填写。随着手术室专科的发展,广东省手术室专科委员会,针对手术室安全核对单的内容进行统一修定,我院于2011年4月开始使用最新版,以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3方为一体的手术安全核对单,现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4380例手术患者使用手术安全核对单,应用于手术病人中,并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于麻醉前、皮肤切开前、手术结束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及返回病房或进入ICU时等五个环节,分别在手术安全核对单上签名确认。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有效地确保了患者安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2012年7月对我院住院的手术病人4380例,应用了手术安全核对单,其中妇产科手术1560例,泌尿外科1515例,普外科1100例,脑外科25例,耳鼻咽喉科118例,眼科62例。

1.2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方法[2]。

1.2.1进入手术室前的查对。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在术前一日通过术前访视与病人沟通交谈进行首次核对,包括:患者身份、手术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等,通过与病人家属沟通交谈征得知情同意,医患双方共同确认无误后签名。手术当天,择期手术病人由病房护士护送到手术室,而急诊手术病人则由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病人。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按术前核对单内容核对,确认无误,同时还要求手术患者的确认后双方共同签名,填写日期时间,方可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1.2.2麻醉实施前麻醉医师主持,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共同逐项完成安全核对工作。①呼唤病人姓名,对神智清醒能合作的患者邀请其共同参与核对,并说明其参与核对的目的及重要性,使其能积极配合。主要通过麻醉医生按核对单逐一询问,患者回答,共同确认患者手腕带的信息是否正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手术部位是否标识,标识是否正确。②确认手术方式,患者是否知情同意,确认皮肤的完整。③静脉通道、血氧、心电监测是否建立。④确认检查报告单有无异常;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⑤确认麻醉安全检查是否完成,是否存在气道障碍或呼吸功能障碍,若存在,困难插管器械及麻醉辅助人员是否到位。⑥是否有假体、植入体或金属,是否需要相关影像资料等。

1.2.3手术切皮前。①由手术医师主持,由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再次确认患者身份、手术程序、手术部位、手术。②手术风险预警,进行关注点沟通。手术医师强调关注点:预计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是否需要特殊器械或特别检查项目,需让团队知晓是否存在危险或意外的手术步骤。麻醉医师强调关注点:患者是否有特殊病情、ASA分级、需要哪些监测设备等。护士强调关注点:器械消毒是否确认、仪器设备有无问题。③是否需要给予预防性抗生素。

1.2.4手术结束由手术护士主持,手术医师、手术洗手护士共同核对,①巡回护士在手术结束后,与手术团队确认是否记录实施手术的名称,器械、纱布、缝针是否清点,数量是否正确。②病理标本是否已贴上标签,患者姓名、住院号是否准确,多个标本组织需要送检应按顺序排列,与手术医师核对清楚[3]。③检查皮肤完整性,确认引流管、尿管及其它管路数量是否在位、通畅,是否有标识。④仪器设备的完好性是否需要检修。⑤掌握病人去向:病房、复苏室、ICU。

1.2.5手术病人送回病房(或ICU)时。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将病人送入病房(或ICU),巡回护士与病房(或ICU)护士共同再次按核对表内容逐项核对,此时手术患者处于还不完全清醒状态,要求我们共同完成交接工作,转送者及接收者签名及注明日期时间[3]。

2结果

4380例住院手术病人应用了手术安全核对单,及时发现了安全隐患,并得到了及时的纠正与处理,提高了医疗的安全性。据统计,发现手术安全隐患、缺陷共41例,其中术前发现缺陷38例:病历姓名、性别、住院号填写错误4例;未戴识别腕带及手腕带填写错误11例;局部皮肤潮红6例;手术部位备皮净5例;手术部位未标识10例;手术知情同意书家属未签名2例;术后发现缺陷:引流管、尿管未标识2例,手术标本填写病人信息错误1例。以上经过及时妥善处理后,均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及纠纷。

3讨论

3.1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责任感及安全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均加入到手术安全核对的全过程,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责任感及使命感,发挥了手术室护士的主人翁精神[4],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另外,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要求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巡回护士按时到达手术间,避免了彼此的等待,缩短了手术时间,加快了手术间周转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3.2改善了医患关系,消除了医疗隐患。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加强了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医师、护士之间的沟通,医护人员通过核对单及时获得正确、有效的信息,消除了医务人员担心对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弄错的顾虑,同时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信赖及满意度[4]。

3.3责任明确,避免了与临床科室之间的矛盾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确保了医护人员正确、有效的沟通,增进了各科室间的理解与协作,杜绝了以往因出现差错导致的责任不明确,互相责怪等情况,也减少了科室之间的矛盾。

3.4作为原始资料记录手术过程。安全核对单设计简洁明了,有针对性,记录客观、真实、详细。手术安全核对单是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师三方共同在手术全过程核对患者身份、诊断、术式、手术部位的原始资料,具有真实性,可面对患者公开,若发生医疗纠纷,可作为重要依据。

3.5提高了护理质量。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便于手术室护士检查核对,保证了手术患者、器械设备安全,加强了手术过程的环节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廖新波.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1第008013号

[2]廖新波,温伟群.广东省病历书写与管理规范.2010年版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7

关键词:胸科麻醉;麻醉护理;管理规范;麻醉质量

随着舒适化医疗需求的增加,门诊或住院有创诊疗几乎都需要麻醉参与。《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1]指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麻醉科门诊,开展住院手术、日间手术、门诊和住院患者有创诊疗操作前的麻醉评估;增设麻醉科护士;加强麻醉科护理服务。但麻醉专业人力资源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为麻醉师工作的有力补充,麻醉护理单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3]。目前关于麻醉护理,特别是亚专科麻醉护理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如何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麻醉风险,让专科麻醉护理形成特色和规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作为专科医院,胸科麻醉护理有一定的特点,现将麻醉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为胸科麻醉专科化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

我院胸外科专业为全国重点专科,年胸科手术量1.8万例以上。2015~2019年全身麻醉量从9296例增至19781例,麻醉医生从25人增加至34人,麻醉护士从11人增加至21人;目前麻醉专科分为胸外科麻醉、心血管麻醉、麻醉与镇痛门诊、评估中心、介入治疗、无痛气管镜与胃镜等亚专业设置。麻醉护士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至少拥有2~3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工作岗位除以上亚专业的区域配合外,还包括麻醉复苏室(3个单元25张床位,全部配备呼吸机)、诱导准备室、麻醉术后随访及科研随访等。

2麻醉护理管理

2.1麻醉评估中心建立与管理

我院于2018年10月建立麻醉科评估门诊,负责所有手术及有创诊疗患者的术前麻醉评估。运行发现,若单日手术量超过80例,则很难完成术前麻醉评估工作,另外住院患者去门诊评估流程不合理。针对这一问题,2020年6月在紧邻手术室外的辅助区域划拨专门地点建设术前麻醉评估中心。其诊室门口等候区有6张座位及排队叫号系统,诊室为内外诊室套间设计。外诊室约30m2,设置1个身高体质量测量点,配备6张座椅、宣教屏、护士工作台、多功能监护仪及移动签字电脑车;内诊室为医生问诊区和知情谈话签字处,约8m2,配置计算机和电子签字板。根据国外文献报道的经验,护理人员的参与,在麻醉评估中心建设中起重要作用[4]。麻醉评估中心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专职麻醉护士负责评估叫号和预检、预评估,监测血压、血氧、心率等指标并做好登记,然后用电子化的术前评估量表进行逐项询问,包括临床主要诊断,有无手术史、麻醉史等,告知患者及家属拟行的手术麻醉方法及手术麻醉可能存在的麻醉风险,将评估列表发送至内诊室的医生系统。麻醉护士还通过评估中心的宣教屏辅导患者了解麻醉相关知识,减轻其对手术及麻醉的紧张情绪。

2.2麻醉诱导室建立与管理

胸科麻醉患者术中需要建立有创动静脉监测,为实现快通道麻醉和加速外科康复的目的,建立麻醉诱导室完成以上操作。麻醉诱导室的护理工作包括监护仪、麻醉呼吸机、心脏除颤仪、抢救车、紧急插管盘等设备的检查和准备;为患者建立外周静脉通路补液;协助麻醉师完成神经阻滞、中心静脉穿刺等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协调减少等待时间等。其中尤其需要注意CT定位穿刺患者,因其可能存在气胸、出血、疼痛、胸膜反应等风险,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麻醉护理安全及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进入手术室。

2.3手术麻醉配合

根据临床麻醉实际需要,通常需要安排麻醉护士进入手术室辅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辅助工作,我院执行1名护士配合2间邻近手术室的模式。主要工作包括麻醉物资准备、术中监护及药品核对与文档整理。麻醉护士根据当日手术量合理安排配合的手术房间及不同的胸科手术,准备麻醉耗材,特别是胸科麻醉亚专业相关的一些特殊耗材,需根据患者特性,如性别、年龄、体质量等准备不同型号的双腔气管导管及单腔管,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穿刺包,压力换能器及鼻温测量,必要时准备好保温机器;协助摆放麻醉体位及配合麻醉师完成相关操作,进行文档整理工作;同麻醉师双向监督精神类麻醉药抽取;术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手术顺利完成保驾护航。我院于2018年开始启用智能药车系统,由药剂科临床药师进行补药清点和管理,可以在取药同时实现计费、出入库、核对等电子化同步操作,并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共享药品信息,分类管理药品。麻醉护士打印患者信息二维码,核对空药瓶入袋封装并放入智能药车系统回收箱;根据麻醉质控中心要求,精神类麻醉药余液处理工作实行视频监控下双人核对,使用登记本双人签名留存。

2.4麻醉复苏室工作

麻醉复苏室监护可以降低胸科患者全麻恢复期急性胸腔大出血、心脏骤停等意外事件的风险,提高胸科麻醉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舒适、顺利度过复苏期[5]。我院复苏室分为3个单元共25张床位,每个床位均配备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气囊、监护仪、有创动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所有监测数据均连接中央站。严格制定入室交接患者程序和转出离室标准,排除苏醒期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应急预案。麻醉护士需要掌握双腔气管导管的通气管理,注意管腔切换、吸痰操作、肺复张、气道压力高、呼吸机参数设置等难度较高问题的处理;苏醒室内患者至少进行1次血气分析,在医生监督下拔除气管导管及做好拔管后管理[6]。此外,做好与病房或监护室的交接工作及电子病历苏醒单记录,防止数据丢失。

2.5麻醉仪器维护与管理

仪器维护也是胸科麻醉护理的重要环节。设立管理负责制,专人管理制度,详细记录仪器品牌、入科时间、维护人员联系方式等信息,统一管理,及时维护,定时检修,定期消毒。新入仪器做到全员培训,掌握使用方法。做好电子镇痛泵发放回收以及镇痛数据回收任务,规避使用中的突发意外状况[7]。此外,支气管镜消毒与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胸科手术需要单肺通气,术中每例患者需要利用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和确认双腔气管导管位置,必须及时消毒支气管镜。目前每个房间配备1台支气管镜,采用1名护士带领1名卫生员的模式进行标准化消毒管理,每天对20余台支气管镜进行收集消毒和回补使用,每天使用频次在80~100次。

2.6麻醉物品及耗材管理

院内物流延伸服务(Sup-plyProcessingandDistribution,SPD)模式,是指将医院内医疗物资的供应、库存、加工、配送等工作进行集中一体化运行,从而提升医疗物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供应链优化服务。我院医药SPD供应链由上海某公司提供物资配送和仓储,每天由麻醉护士负责从耗材仓储中申领和分发。麻醉耗材的特点是高值耗材少,但品类多,胸科麻醉耗材中双腔管、深静脉导管、压力换能器、漂浮导管等虽未列入高值耗材,但价值仍然不低,需要入专柜,麻醉护士专卡刷卡取物管理。SPD耗材柜实施麻醉护士责任制,每天监督麻醉耗材及时入柜,按需取用,按需收费,定期查询有效期,手术结束后未用耗材及时放回耗材柜。总务管理做好耗材文档信息与资料等管理工作。

2.7麻醉护士培养管理

随着现代麻醉学科发展范畴的扩大及麻醉护理专业的发展,麻醉护士还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如科研随访工作需要护士负责临床入组数据收集和随访整理,类似于临床研究协调员的工作。因此,需加强对麻醉护士的培养。定期开展科室内培训及业务学习,每月例会考核总结本月工作中不足之处。将护理人员按层级、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综合能力等因素分组培养,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制定教学与科研任务计划,安排专人负责临床教学与研究的具体措施,资料管理,定期整理归档。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8

【关键词】患儿;扁桃体术后;麻醉复苏室;监测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1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308-02

The monitoring and nursing of children patients after tonsillectomy in PACUYU Jian-ying,ZHOU Hua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of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Sichuan (61007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monitoring and nursing in PACU to children patients after tonsillectom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Methods:The 416 cases of 3 to 6 years old children patients after tonsillectomy were monitored and nursed in PACU,and the hemorrhage in pharyngeal cavity,heart rate,respiration,blood pressure,blood oxygen saturation,pupil,consciousness,emotion,mental status and cooperative degree with doctors was monitored.Results:The 385 children with tonsillec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left the PACU,after which was awake completely,and respiratory and circulation was smooth,and muscular tension was recovered and the SpO2 was more than 95% with nature respiratory.The other 31 patients appeared post general anesthesia complication (14 cases with hypoxemia,5 with circulatory system broblem,4 with bleeding of fossa tonsillarista,3 with nausea and vomiting,3 with hypothermia and 2 with delayed recovery),which live through the recovery period and went back to ward safely.Conclusion:The monitoring and nursing of children patients after tonsillectomy in PACU can prevent the complication,and relieve the nervousness,and help to pull through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safely.

【Key words】Children patient;Post-tonsillectomy;PACU;monitoring and nursing

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现代化医院临床麻醉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接受手术后,返回普通病房前的重要中转站,主要功能是确保患者在麻醉手术后顺利清醒及重要器官功能基本稳定。麻醉、手术会干扰患儿生理及造成心理影响,手术后1个小时内是最需密切照顾的时段,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多在这段时间发生。基于安全考虑,患儿手术后在PACU接受护士和麻醉医生密切观察及评估,甚至治疗,确认生命体征稳定,经麻醉医生同意后才可送回病房[1]。患儿麻醉手术结束后,受各种及肌肉松弛药的后续作用、手术创伤及其他治疗用药的影响,并且处于陌生环境,远离亲人,容易产生恐惧、烦躁,甚至拔掉输液管,给患儿的术后恢复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麻复苏室对患儿进行监测与护理,让患儿减少陌生感和恐惧感,配合治疗,安全、顺利地度过麻醉恢复期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对416例手术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耳鼻咽喉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慢性扁桃体炎,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后患儿416例,男220例,女196例,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6±3.5)岁。

2.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2.1术后的观察:患者全麻苏醒前,须有专人看护,监测生命体征、循环、神志的变化。常规吸氧,开放静脉,连接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观察咽部有无渗血,麻醉医生详细介绍术中出现的情况。观察指标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瞳孔、脉搏、呼吸、神经反射等,以此标准来估计麻醉的深度,如果瞳孔正常,有正常的睫毛反射,呼吸浅速,就表示患者即将苏醒过来,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护患者[2]。

2.2术后的护理:

2.2.1手术前就应开展心理护理。这是因为打多数患儿是第一次手术,患儿的家长普遍对手术缺乏必要的认识。较大的患儿可能因为对手术的恐惧出现紧张、恐惧的情绪;较小的患儿也由于其家属过去的关爱而出现烦躁、哭闹不安的表现。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手术前与患儿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了解患儿年龄、健康状况和性格等个体具体情况,并结合患儿的病情用简洁的语言向家属介绍基本的医学知识,并讲解手术麻醉过程和麻醉苏醒期,介绍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增强患儿和家属共同打败疾病的信心,促使患儿和家属都积极配合治疗[3],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防麻醉过程中患儿的意外损伤。在全麻苏醒期,患儿常出现易躁动、意识模糊、出现幻觉等现象,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去拔动氧气导管和点滴的针头等。因此在全麻苏醒期,医护人员应注意对患儿实行保护性约束,对患儿的双手实行功能位的固定,防治一旦患儿发生躁动,造成不良效果。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应应耐心安慰患儿,向患儿解释并进行心理安慰,这样的话会受到较好的效果。安慰解释的语言可以包括:手术已经做好,不要担心。这里是什么地方,你喜欢这里么?有哪里不舒服,阿姨可以来帮你等等,患儿通过这些语言的安慰,可以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自觉配合医护人员,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剂。

2.2.3呼吸的观察及护理:

2.2.3.1对于手术后未拔除气管插管并已进入PACU的患儿,应根据其病情轻重及麻醉的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或持续气囊给氧,在给氧的过程总医护人员应保证气管插管位置不能移动,防止患儿躁动、气管插管脱出的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应保持插管的通畅,及时观察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确保氧气的正常供给。患儿完全清醒之后,医护人员再根据患儿的病情决定是否拔除气管插管。

2.2.3.2对于手术后已拔管并已进入PACU的患儿,医护人员应嘱患儿平卧,并在患儿肩下垫一个合适的肩垫,使患儿的头部向后仰,下颌抬高,以保证患儿的气道能完全开放,防止患儿舌出现后坠。进而引起患儿窒息。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是可放置口咽通气管,以畅通气道。待患儿完全清醒后可以根据情形程度去除肩垫,并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姿势。

2.2.3.3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儿,医护人员应及时清理其呼吸道的分泌物本组患儿中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有14例,多以呼吸道不全梗阻造成的并发症居多,其原因多为患儿术后分泌物增多、舌后坠、声门出现水肿。这种情况较多,因此,医护人员再患儿进入麻醉恢复室是首先就要注意到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根据情况需要来放置口咽的通气管,并给予患儿面罩吸氧。如果患儿发生呼吸道不全梗阻时,医护人员应冷静处理,先托起患儿下颌,吸痰动作轻缓,注意患儿的反应,反复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一般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s。一旦患儿发生呕吐,应置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窒息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应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观察患儿有没有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医护人员应冷静处理,安慰家属,保持患儿不躁动,减少患儿的耗氧量,给予患儿镇静剂和激素类的药物。

2.2.4呕吐的观察及护理:全麻未清醒患儿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防止术后血性液体流入胃中或呕吐物呛入气管内,发生窒息。

2.2.5术后出血的护理:术后颈部冷敷,刺激血管收缩,既减少出血量,又可减轻疼痛,指导患儿将口腔内血性分泌物吐出,勿咽下。其中4例出现频繁吞咽动作,立即通知医生,检查发现扁桃体窝有活动性出血,及时送返手术室手术止血。对于术后口吐血丝少量出血的病人,嘱患儿安静,卧床休息,少说话,勿用力咳嗽吐痰,应轻轻吐入痰杯或卫生纸上以便观察。

2.2.6对患儿体温的观察及麻醉恢复期的护理:低温麻醉有时候会使患儿手术后出现寒战和末梢循环差的现象,如果患儿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嘱咐家长对患儿进行保暖,逐步提高患儿的体温,但是务必注意在提高体温的过程中,防止患儿发生烫伤,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患儿高热的发生。这是因为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还发育不全。

3.讨论

早期恢复是麻醉恢复期中容易出现并发症或意外的特殊阶段,安全渡过早期恢复就显得格外重要。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所有施行全身麻醉及重大手术的病人,均应在麻醉及手术结束后由专业医护人员给予特殊的监测和护理,并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以防止病人出现并发症或意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现代医学概念的定义,现代围术期的监测与护理是从患者决定手术开始一直到术后康复的全程护理过程,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是整个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4]。手术后早期是并发症的高发时期,很多患者都在此阶段出现一些并发症,手术后有大约有一半以上病人的死亡是发生在术后第1个24h[5]之内,所以必须对此时段给予高度重视。因此PACU医护人员,必须在术前先熟悉患儿的解剖、生理、心理的特点,给予患儿正确的术前、术中、术后的监测和护理,使患儿平稳进行手术和术后恢复,安全到达清醒期。本组416例扁桃体术后患儿,其中31例在PACU时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低氧血症14例,循环系统5例,扁桃体窝出血4例,恶心呕吐3例,浅低温3例,苏醒延迟2例),及时处理后均安全渡过复苏期,安全返回病房。由此可见,麻醉复苏室的监护和护理非常重要,全麻手术后,患儿进入PACU,可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患儿围手术期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并发症,极大的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房护士的护理压力,对保障麻醉恢复期患儿的生命有非常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袁,伍细芳,李红梅.麻醉复苏室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7,10(2):28.

[2]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9.

[3]陈淑英.新编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830-831.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9

关键词: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护理

众所周知,患者全身麻醉后都会留置双腔气管插管,从而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改善预后。但是很多患者在这一时期都存在躁动的状态[1]。其主要的生理应激作用主要为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循环系统不稳定、负荷增加,严重的会出现各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导致心律失常[2]。并且躁动可导致气管插管也不稳定,容易脱落,因此患者躁动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预后的恢复质量[3]。为此对于全身麻醉的双腔气管插管患者,使患者提前接受并做好心理准备有重要意义[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手术患者72例,纳入标准:成年人,心智成熟,思维清晰;全身麻醉;手术时间不超过4h,排除药物代谢对结果的影响;择期手术,避免因急诊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应激;知情同意。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8.24±1.78)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了全身麻醉,并留置了双腔气管插管。并且所有患者都给予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手术前1d术前访视时,评估患者,确认患者的个人状况。并告知患者全身麻醉后会给予留置双腔气管插管,并给予相应的知识宣教。手术当日全麻诱导前,再次告知患者全麻后留置双腔气管插管的目的。手术结束护送患者进入复苏室,患者意识恢复,有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患者的状况,并询问患者不舒适主诉以及不舒适的原因。术后1d进行术后回访,询问患者手术体验。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术前1d、手术当日与术后1d进行心率、血压与SpO2的监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处理,结果数据对比采用F检验,P

2结果

3讨论

当前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双腔气管插管刺激所引起的苏醒期躁动,易导致严重的预后。具体来说,传统病房内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因为担心导尿造成的疼痛,精神会持续高度紧张[5]。由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加重,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严重的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躁动患者可拔出气管导管,动静脉穿刺导管;严重的可使气道压力增高,通气不足,血氧分压降低,增加全身和心肌氧耗,影响预后[6]。

随着国家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全面推进,对于全麻患者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其需要保证患者在手术室拥有一个安全、舒适、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在本文的应用中,所有患者手术前1d给予术前访视,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知识宣教,解除其紧张焦虑的状态。手术当日麻醉诱导前,术前访视护士再次安慰、平缓患者的紧张心理。手术结束患者全麻清醒时护士及时告知其手术状况和所处环境,减少患者躁动与心理应激对患者的影响。同时当前的舒适护理是指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状态,促进患者健康及疾病的康复[7]。为此我们还需要把握合适的置管时机,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所有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血压与SpO2变化都比较平稳,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的积极护理能够有效保持患者血气指标的稳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程,朱华东,陶红蕾,等.气管插管麻醉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670-671.

[2]鲍杨,史东平,封卫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183-184.

[3]李仁虎,李元海,徐露,等.1200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徽医药,2011,15(2):186-188.

[4]郑孝振,洪道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降低气管拔管患者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1):56-57.

[5]LAI Y, LIU Y. Application of comfort abl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continuous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J].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2012, 21: 014.

[6]蒲敏,石恒林,骆银萍.利多卡因乳膏预处理对导尿患者全麻恢复期尿路疼痛的影响[J].当代医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