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一站式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1:38:51

一站式管理

一站式管理范文1

一、集装箱运输的主要优势

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始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较早、历程较长、进展较为缓慢。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铁路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物流形式,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五项优点:

1、便于实现装卸机械化、自动化,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缩短货物送达时间,提高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容积利用率。

2、节约包装材料、减少包装费用,同时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货损、货差,保证货物安全。

3、便于堆码,提高了仓库、货场单位面积的储存能力。

4、减轻或完全避免污秽货物对运输工具和作业场所的污染,改善了环境状况。

5、长距离运输时运量大、速度快,不受恶劣气候影响,安全有保证,准时性强。

鉴于集装箱有上述诸多优点,作为集装箱管理人员,有必要认真研讨集装箱场站的管理模式、方法。以便更好地管好用好铁路集装箱,使铁路集装箱的运用更安全、更规范、更快捷。

二、集装箱场站管理的重要意义

集装箱管理是集装箱运输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包括集装箱的备用、租赁、调运、保管、交接、发放、检验及修理等工作。做好集装箱箱务管理,对降低集装箱运输总成本,减少购箱投资,加快集装箱周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集装箱的管理按业务过程可分为:购置、维修、运用和报废四个部分;按管理层次可分为:全路的集装箱管理和场站集装箱管理两个层次,也可以说是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面”和“点”的集装箱管理)。

全路的集装箱管理主要工作是根据货源流向和集装箱分布进行箱流调整,保证装车站用箱需求;场站的箱务管理主要工作是集装箱的交接、保管、发放等日常运用管理,是保证集装箱箱体良好、周转迅速的基础工作。

笔者侧重谈谈场站(既集装箱办理站)的集装箱管理。

三、集装箱场站管理的主要依据

运用管理是集装箱管理的重点,依据《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则》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则》进行管理;报废是根据集装箱报废条件、依据《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办理报废手续。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集装箱场站(办理站)的一般管理模式和方法,因此,主要依据是《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则》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则》。

论证

四、集装箱场站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集装箱场站管理主要有货区货位管理、进出站管理、装箱管理、装车管理以及运输组织管理。

(一)集装箱的货区货位管理

1、箱场等级分类

集装箱货场按年运量可分五等:

⑴特大型集装箱货场:年运量在100万t以上;

⑵大型集装箱货场:年运量为50万t以上,不足100万t;

⑶中型集装箱货场:年运量为30万t以上,不足50万t;

⑷小型集装箱货场:年运量为10万t以上,不足30万t;

⑸集装箱货区:年运量不足10万t。

2、集装箱场的设备配置

集装箱货场主要设施应有:装卸线、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走行线、到发“门到门”箱区、掏装箱区、中转箱区、备用箱区、空箱区、待修(定修和临修)箱区、轨行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装卸搬运辅助机械、维修组、汽车停车场和生产、办公房屋等。先进的集装箱场还应备正面吊等现代化装卸机具,开发和及时更新先进的管理微机及软件。

3、箱区的布置

⑴箱区的布置应遵循原则:

①“门到门”箱区应设置在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跨度内,靠汽车通道箱列内;发送“门到门”箱区应设置在靠铁路装卸线的箱列内。

②装箱区宜设在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悬臂下,靠汽车通道的箱列内。

③集装箱场为尽头式时,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区宜设在装卸线尽头端部的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下。

⑵箱位的布置

①用龙门起重机装卸时,箱位宜纵向布置,但当横向布置能增加箱位数量时,也可以采用横向布置。

②用叉车或集装箱吊运机械辅助作业时,箱位布置应使箱的叉孔面对作业区,作业区的宽度不得小于9m。

⑶箱位布置的有关间距

①一箱组内两相邻箱位边缘间距:20英尺箱、40英尺箱为0.3m。

②组间供工作人员走行道路的宽度应为0.6~0.8m;两箱门的距离一层堆码时为0.8m,两层堆码时为0.9~1m。

4、箱体的堆码

⑴集装箱应固定作业场地,分区码放,与其他货物分开存放。

⑵必须关闭箱门,码放整齐,箱门朝向一致。

⑶多层码放时,要角件对齐。

(二)集装箱的进出站管理

集装箱应采用门到门运输。托运人和收货人可使用自有运力或委托运输单位进行,车站应提供便利条件。特殊情况下,根据托运人、收货人要求也可在站内指定区域装、掏箱。铁路箱出站时,车站应与门到门运输单位或托运人、收货人签订运输安全协议并收取保证金。

1、交接管理

交接重箱凭箱号、封印和箱体外状,空箱凭箱号和箱体外状。箱体没有发生危及货物安全的变形或损坏,箱号、施封号码与货物运单记载一致,施封有效时,箱内货物由托运人负责。

从车站搬出铁路箱时,车站根据运单填写“铁路箱出站单”作为出站和箱体状况交接的凭证。车站应每日整理“铁路箱出站单”,与站外存箱单位核对存箱数量,及时催还未按时送回车站的铁路箱。

车站应按月清查站内外的铁路箱。发现账实不符时,应查明原因,及时上报。

2、交接责任

交接前由交方承担,交接后由接方承担。施封有效时箱内货物由托运人负责。

3、交接问题处理

⑴车站在接收集装箱时,检查发现箱号或封印内容与运单记载不符或未按规定关闭箱门、拧固、施封的,应由托运人改善后接收。车站对交回的铁路箱空箱应进行检查,发现未清扫或未洗刷的,应在收货人清扫或洗刷干净后接收,或以收货人责任委托清扫人员清扫洗刷。箱体损坏危及货物和运输安全的不得接收。

⑵收货人在接收集装箱时,发现不符或有异状时,应在接收当时向车站提出。

⑶铁路箱由于托运人或收货人责任造成丢失、损坏及无法洗刷污染时,应由托运人或收货人负责赔偿,责任人在“铁路箱出站单”上签认,车站凭“铁路箱出站单”编制“集装箱破损记录”,作为向责任人索赔的依据。自备箱由于承运人责任造成丢失、损坏及无法洗刷的污染等后果时,车站应编制货运记录,由承运人负责赔偿。赔偿费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三)集装箱的运输管理

1、集装箱运输管理体制

铁路集装箱实行全路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公司、铁路局(分公司)的集装箱调度,负责集装箱运输的日常组织指挥工作。

2、调度指挥

⑴ 集装箱运输实行全路集中统一调度指挥,集装箱调度纳入全路运输生产调度系统。

⑵ 集装箱运输应按“合理集结、多装直达、均衡运输、减少回空”的原则组织,以开行班列为发展方向。铁路局和公司要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方案,提高班列开行质量,加快集装箱周转。

⑶ 集装箱运输实行优先审批计划、优先配车、优先挂运、优先排空箱的政策,统计报表单独统计。

3、 信息管理

集装箱运输建立全路统一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统一的票据、表报和电子单证,实现集装箱运输动态管理和实时信息查询。集装箱办理站应使用全路统一标准的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录入集装箱承运、装卸车、出入站等信息。

目标:提高集装箱的利用率,防止集装箱资产流失,满足客户的运输需求,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最终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内容:箱管系统的建设内容包括:实现集装箱采购、新箱投入、受理、装箱、承运、装车、发送、在途、中转、到达、卸车、交付、掏箱、修理、备用、报废、灭失等各个环节和过程的精确追踪和管理,即对集装箱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追踪管理。

结论

五、集装箱管理需要严谨的管理模式

本文叙述了场站集装箱管理的一般模式,除此而外,严谨、科学的管理,还必须做到以下3点:

(一)符合本场站实际的制度和办法

以本文阐述的箱区管理、进出站管理、装箱管理、装车管理等为原则,针对本场站的实际和特点,制定各种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货装分工负责制

建立装卸车作业中的货运员、装卸工组的分工负责制。货运员按章的进行监装卸;装卸工组在货运员的指导下进行装卸作业,保证货物装卸质量,提高作业效率。

2、场区包线负责制

货场内的货区、仓库或作业线路,实行货运员包保负责制,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保证货物安全。货运员对负责包保的区、库、线,应做到掌握线路内作业车停留及货位使用情况、场站装卸车(装掏箱)监装卸工作、认真填记有关表、薄,编制记录。

3、运输票据、货物检查交接制

建立登记簿进行签字交接。对货物(车)在承运、装车、卸车、保管、交付以及在中转作业中各作业班组间,都应认真核对,办理签证交接。

4、货物堆码、货位管理制

货场内的货物堆码,应符合铁道部颁发的货物堆码标准及有关规定。货物堆码要做到稳固整齐。货物堆码制必须与货位管理制相结合,保证货物安全和良好的作业秩序

5、取送车作业制

根据装卸作业、待装货物和货位情况,确定取送车计划,及时取送。送车要对好货位。装卸作业始末时间和取送车始末时间,均应有汇报和登记制度。

6、站车交接检查制

为保证行车安全和货物安全,对运输中的货物(车)和运送票据,要进行交接检查,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7、门卫、巡守、消防制

明确巡守员(门卫)职责,对进出货场的人员、车辆实行检查、登记制度,建立消防设施的设置、使用制度,确保货场安全。

另外,还要制定消防应急预案、货车(箱)积压应急预案等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二)纳入集装箱管理细则(或货运管理细则)

为规范管理,根据场站实际,将上述办法纳入集装箱管理细则(或货运管理细则),主要内容应包括:

场站《箱细》分为总则、场站概况和货运设备、组织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办法、检查与考核、应急预案等,其主要内容是:

1、编制依据、适用范围、解释与修改、实施时间。

2、场站概况和货运设备:

3、场站货运生产组织管理:

4、货运管理制度、办法:

5、检查与考核:包括货运安全质量考核办法,货运检查作业考核办法,保价运输考核办法,星级优质货场考核评比办法和日常考核办法。

6、应急预案:包括危险货物运输应急预案,场站火灾应急预案,货车火灾应急预案,装卸车应急预案,行车事故货运救援应急预案等。

7、修改一览表。

一站式管理范文2

[关键词]验收管理;4t实时反馈;集中管理;现场监督

2017年以来,我局大力推动电网建设,已完成电网建设投资22.55亿元,建成投产110kV及以上变电容量392.3万千伏安、输电线路447.1kM,电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在网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圆满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企业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正式跻身广东电网“第一梯队”行列。变电一所检修专业基于项目验收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4t”验收管理模式,改变以往验收过程分散、效率低且冗余环节多等问题,全面承上启下、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实现项目验收的PDCA流程循环,保证各类生产项目的验收效果。

1实施背景

近年来,惠州地区供电量迅速攀升,电网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我局变电管理一所的大修技改项目为68个,基建工程在建及建成投产项目为10个,还有未统计的10kV开关柜电缆头验收工作。数量庞大的生产项目让专业分部的验收管理及班组的验收工作开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验收项目的计划性开展:合理的验收计划,为验收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依据点,不造成人力及物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冗余浪费。验收工作的标准化进行:依据网公司标准及各类国标、行标,为设备验收制定详细的标准库,保证验收工作的正确性。验收问题的实时性反馈:项目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分类汇总,并根据缺陷程度进行等级判定,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并报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而在已开展的项目验收工作中进行跟踪调查,依据PDCA循环,发现目前项目验收工作的开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项目验收资料分散,验收计划不够系统,任务分配不合理。以往验收工作资料并无集中管理,验收问题无系统汇总,涉及同类设备的关联性低;缺乏系统的验收计划。缺乏与施工班组的直接对话,验收问题无法直接传达至施工方。项目验收问题缺乏系统汇总,没有电子记录存档。验收问题实时性不高,整改进度慢,跟进不及时。

2模式内涵及做法

“4t”项目验收管理模式是变电管理一所基于实际生产出发,为提升项目验收效果、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遵循PDCA循环流程,从以往的项目验收为切入点,建立起验收项目册、设备现场验收单、验收日报与月报、现场验收工作问题整改表的“一册、一单、二报、一表”验收管理模式。“4t”项目验收管理模式是变电管理一所检修专业基于目前检修专业验收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来的新型验收管理模式,其核心原则是“发现问题就地消缺”,并通过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后期验收跟踪总结,不断深入优化验收工作管理,不仅为班组工作人员减负、提升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因管理不够集中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主体流程方面,“4t”项目验收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班组分散的验收模式,其总体思路与实际工作、PDCA进行融合:一册(P)、一单(D)、二报(C)、一表(A)。2.1“一册”(set)——项目验收手册“一册”即是项目验收手册,作为验收工作的前期资料整理,主要包括收集以往同类设备的遗留问题、现行的验收标准及网省公司下发的反措要求、验收工作计划安排以及任务分工。过往设备问题收集:验收工作开展前,对同类设备出现过的问题进行收集,是否存在家族性缺陷、安装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监造出厂报告等,梳理出设备验收应侧重的验收点,避免同类设备缺陷的重复出现。建立验收标准库:根据现行国标、行标等建立起主设备的标准库,并进行分类存放以供查阅,为设备验收提供依据。验收工作计划安排以及任务分工:在验收工作开展前成立专项小组,开启动会,根据工程单位施工进度建立分布式计划表;任务分工时由专家带队,按主设备进行分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并在验收工作中形成老带新,进行人才培养工作。2.2“一单”(list)——设备现场验收单由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无法形成固定的一对一对话,并且问题汇总模式的陈旧,检修专业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设备现场验收单,以作业指导书为基础,细化各类设备的验收条目,改变以往设备问题通过纸张记录和微信传达的方式,将设备的验收点逐条罗列,形成验收单,并且根据设备双编将不同名称编号的验收单张贴于现场,建立起验收班组与施工单位的联系,施工人员现场施工时便可以悉知设备问题。2.3“二报”(report)——验收日报与月报对于以往班组验收工作不够集中的开展方式,对验收结果并无记录总结之类的要求,没有形成可供查阅的验收记录。增加验收日报,将每日的验收概况进行总结,做到不遗漏,可供日后月报的总结分析、归纳整理,对今后的设备性能分析也可提供一定的材料基础。2.4“一表”(sheet)——现场验收问题整改表现场验收问题整改表基于“一单”及验收日报的基础上,遵循“谁验收谁跟踪谁落实”的原则,将整改表布置于现场施工板,落实跟踪责任主体,监督施工单位整改情况进度,保证项目工程的按时进行。现场验收问题整改表的实行,可以监督施工单位整改落实情况,并且保证了设备问题整改的全面性,规避设备隐患。而设备问题整改的及时性能够在消除设备隐患的同时不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

一站式管理范文3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 智能变电站 运行管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41-02

据有关数据资料统计显示,最近几年居民用电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促使现有电网不断改造升级,新建电网数量不断增加,这在满足广大用户电能需求的同时,也给电网企业调控和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大大增加了难度。在此背景下,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来预测未来的发展,人们所要完成的一些重复性作业将被机械和信息技术取代,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也就是说,电力系统将通过电脑以及机械运行完成这一改变,调控一体化作业在现代社会逐渐诞生,文章将对这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希望对其有所助益。

1 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电力企业当前使用的管理模式是传统管理模式:调度中心+集控站+操作队,在这种模式下,极易出现一职多岗现象,这样一来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从而引起疏漏,导致电力事故的发生,当然,这是在用电高峰期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反之,在不忙的时候,会出现大量劳动力闲置的情况,工人的工作效率就由此降低。但是,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随着电网系统规模的不断变大,网络系统也随之复杂,而电网调控一体化可以满足电网系统的运行需求,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一体化模式进行电力调度以及变电站监控等一系列工作,在紧密联系的同时明确各个部门的分工,由此使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2 电网系统的运行规模以及发展情况

广东电网规模庞大,截止到2013年,广东电网有335座220 kV的变电站及44座500 kV的变电站,装机容量高达8204万kV,而且最高负荷达到8407万kV,比2012年增长了5.02%。不仅如此,广东电网公司管控着79个地区的供电公司,其中包括两个特大型地区、11大型地区、6个中小型地区以及60个县级的供电公司,所以,投资规模极大,广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了2 084亿元,随着新建变电站的不断增加,主变容量以及新增容量均有所加大,在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了绿色电网的建设力度。

3 变电站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3.1 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先立后破、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是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的工作部署而得出的工作原则,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落实调控一体化工作,为了使系统安全运行,提升工作效率,需要不断对该项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并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加以改进。

(1)必须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性是调控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前提保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努力实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标。

(2)“先立后破”原则。即根据每个部门单位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发展路径,再依据不同的管理方案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以保证调控一体化的具体落实。

(3)有序推进、分步落实原则。为确保接下来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按步骤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完备管理制度。

3.2 实施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方案

在具体实施调控一体化方案时,要制定出合理的实施步骤,确保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安全性与经济性想结合、适用性与标准化相结合。因为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单位、人员以及设备非常广,具体实施时需要集综合化、系统化、专业化、复杂化、过程化于一体。正因如此,加大了实施难度,也就加大了实施过程的风险,这要求电力部门做好前期的相关工作,比如做好整体规划和实施细则,按照具体步骤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就将大大减少失误的发生。而实施步骤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过渡阶段、实施初期、实施成熟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过渡阶段大概需要2~3年的时间,主要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对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制定出新的方案;实施初期大概需要4~5年的时间,主要任务是调整运行管理组织机制,并对各部门的工作加以深化;实施成熟期的主要任务则是实施全方位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3.3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与信息保障系统

现今,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中,对设备管理有了新的要求,比如说新生代的管理智能变电站应该具有一些方面的自主管理能力,比如自动报告站内设备状态和自动进行试验以及检修等等。而且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实现了多个变电站的管理互动,并且能够进行数据融合,这样一来,极大地加强了有关部门对电网系统的控制力度。但是,在智能变电站设备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3方面的问题:(1)要保证二次设备装置回路压板投退状态同调度的一致性;(2)还必须保证电子式互感器内部的指示灯正常、并且无闪络放电现象与异声;(3)做好检修工作,保障设备油气管路接口无渗漏现象。除此之外,信息也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基础,为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支撑,而通畅的信息、传输通道和便捷的信息访问途径也为变电站的运行提供了设备资料、风险成本以及运行环境等等。

3.4 为进行明确的操作,建议建立并完善电力系统的规章制度

大家知道电力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操作过程非常复杂,就倒闸操作来说吧,一个倒闸就包含了并列、充电器、解列、切断变压器等内容,正因如此,为了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必须要制定有效的操作制度与规范准则,为做好这一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广泛征集意见,从而在保证制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基础上,做好操作任务分配工作,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比如现场运行人员,他们需要做的工作是倒闸操作、设备巡检以及办理相关手续;调度值班人员,他们要做的是监视设备运行状态、指挥操作使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巡视人员,监督并维护变电站的运行,制定出安全措施与事故处理方案;试修人员,主要负责远动自动化系统的试验与调适工作,准确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做出相解决方案。当然,这些工作要明确到个人身上,保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如有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加以惩处,另外,保证每个员工的正常休息时间,为了避免其连续值班,要做好交接记录,交接记录中要包含设备的操作情况、检修以及事故的处理工作等。

3.5 提升软硬件的配置结构

想要使电网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得到更好的落实,不仅需要集编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在线监控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进行综合应用,而且还要重视起软硬件的设计结构,如服务器、操作系统、各种软件平台以及硬件设备,这样做能够对各个环节做出相应的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电网系统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想要加强软件的配置结构,需要具备以下方面的条件:良好的数据采集功能、储存功能、处理功能以及远程操作功能,而且,必须要使软硬件平台相融合,做到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并重。目前的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系列与Linux系列等,但是想要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一体化,必须要完善操作安全约束系统,于此同时,建立网络电子发令系统,由此实现防误闭锁功能,以便更好地实现中调网络发令系统的对接工作。

4 结语

对电网调度进行控制一体化是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因为它有助于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提升了经济效益,所以,电网行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切实实行调控一体化,为了有效地节约投资,可实施设备共享,利于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我国的电网运行管理水平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提升而提升,并且更加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我国电网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楼华辉.浙江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 殷自力,陈杰.福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现[J].电力与电工,2011(4):4-8.

[3] 王军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9):119,122.

一站式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24-03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2009年秋季正式开始招生。目前,五届在校学生规模近350人。该专业从招收第一届学生开始,就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需求。酒店管理专业在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探索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旅游酒店业用人需求的职业岗位特点,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在保证理论课教学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着力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提高,突出岗位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实训、教学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校企融合多维一站式”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一、科学编制“校企融合多维一站式”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编制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广泛调研、充分论证、集思广益,相继组织专业教师到南京、苏州、无锡、上海、盐城等地星级酒店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旅游酒店行业用人的岗位需求,广泛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对人才培养计划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出适应企业需要、科学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运行计划。

在教学模式方面,采取A、B班接力,A班实行“1+0.5+1+0.5”;B班实行“1.5+0.5+0.5+0.5”运行机制。即第一、二学期A、B班均在校学习基本素质课、旅游酒店职业素质课和部分酒店职业技能课,使学生具备初步酒店服务技能;A班第三学期和暑假的小学期进行半年的酒店业务综合实训,使学生达到酒店准服务员的标准(B班在校内授课);B班第四学期和寒假的小学期进行半年的酒店业务综合实训,使学生达到酒店准服务员的标准(A班在校内授课);第五学期A、B班学习余下的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酒店各项管理知识;第六学期和寒假的小学期A、B班进行半年的就业顶岗实习和综合考核。

二、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切实加强集中教学实训

从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作为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中教学实习,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向实践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认真抓好专业教学实习工作,提高专业教学实习质量,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非常关键的步骤,对保障学生充分就业与稳定就业岗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企业的用人需求来说,集中多人的教学实习,可以减缓在社会招聘人员的压力,降低培训成本与资金运营成本,提高接待服务档次,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储备管理人员打下基础。从学生自身来说,半年的教学实习,可以使自己提前融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增加经济收入,增强职业竞争力,缩短就业时间。

为此,在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具体指导下,经校企双方平等协商,酒店管理专业分别与盐城毕华丽庄园、苏州桃园度假村等签订了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学实习协议。2012年6月,旅游1101(A)班28位同学在实习指导教师的组织下分赴盐城毕华丽庄园、苏州桃园度假村进行为期6个月的酒店业务综合实训;2012年12月,旅游1101(B)班28位同学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组织下分赴盐城毕华丽庄园、苏州桃园度假村进行即将为期6个月的酒店业务综合实训。目前,盐城毕华丽庄园、苏州桃园度假村,学校已经派出了第三批实习生。根据协议,酒店安排专人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服装,免费食宿,定期轮岗,购买保险,工资待遇定时发放。经贸管理学院实习指导教师与酒店和学生始终保持热线联系,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处理有关问题,积极协助酒店切实保证实习有序进行。实习期间,由酒店负责人根据学生不同岗位的工作表现,逐项填写《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习鉴定书》,以作为学校对每位学生教学实习考核的依据。院系领导定期走访、看望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通过与酒店领导交流,召开学生座谈会,企业对学生教学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他们适应岗位角色快,专业应用技能强,综合素质表现好,希望继续合作,保持连续性,并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学生也对酒店的规范管理,安全有序,专业技能得到应用与提高十分满意,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这种运行模式的成功实践,实现了教学实习方案的既定目标。

三、工学结合,分类指导,切实加强毕业顶岗实训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桥梁,是学生展示知识、能力、素质与顺利实现就业的平台。为此,在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下,以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为契机,酒店管理专业与盐城毕华丽庄园、苏州桃园度假村等企业就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进一步沟通与洽谈,有教学实习期间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普遍看好,有留下实习学生初步意向,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人文关怀、事业发展普遍认可,绝大多数学生有留下来的强烈愿望等方面做基础,所以,校企双方愉快地达成协议:(1)同意留下来的学生继续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并签订就业协议,在保证工资待遇比教学实习期间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盐城毕华丽庄园还为能在企业实习一年的学生,赞助了一年学费5000元。目前,2013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有5人在毕华丽庄园留用,并被提拔为领班。(2)协助学校继续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毕业考核与毕业鉴定。(3)帮助学校积极推荐没有留下来的同学到其他宾馆酒店进行毕业实习与就业。(4)学校通过后续学生教学实习等方式,满足酒店因少量学生离开和新增业务而对岗位人员的需求。这样的合作,形成了一个工学交替的供应链,既保证了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又实现了学生的稳定就业,既保证了学生的教学实习,又稳定了学校的实习基地,实现了学校与市场的对接,培养与就业的对接。对毕业实习与就业有更高目标而离开合作企业的同学,除企业推荐外,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以保证学生的充分就业。

四、示范点(一个特色、两个亮点、一个创新)

1.一个特色

・校企合作・基于“校企融合多维一站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酒店管理专业大胆创新,创建了“校企融合多维一站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融合多维一站式”贯穿在三年培养全过程中。“校企融合”就是校企两个主体,在两个空间共同培养学生。“多维一站式”就是从教学、实习、就业、奖助等为学生提供多方位服务,真正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位:

方位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力求实现“教学做”一体。

方位二:A、B滚动,开展课程项目化顶岗实训。将二年级酒店专业学生分成A、B班,各在企业半年,前后衔接。校企两方教师共同完成课程项目训练任务。一年结束后,下一级学生再顶替,形成良性循环。

方位三:专兼结合,共建双师双教教学团队。旅游酒店专业教学团队共有12人,其中兼职6人,专职教师中50%有酒店工作经历,50%有中级以上酒店职业资格证书;兼职教师全部来自各大星级酒店的高管,形成了兼职教师资源库。

2. 两个亮点

亮点之一:学、训、考一体,校企文化互动。按照星级酒店对一线工作人员服务技能及其素质要求,采用真实酒店场景和营造职场文化氛围开展训练,并由政、行、校企组成的考核组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苏州桃园度假村积极参与实训室建设,投资近10万元,把企业情境和文化搬进校园。

亮点之二:顶岗、就业一体,奖、助学金同步。企业全程助推酒店管理专业品牌建设,也竭诚为学生服务。盐城毕华丽庄园采用订单培养,将学生A、B课程项目化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就业融为一体。还为我院18位学子慷慨捐助人民币9万元用于助学,又出资10万元人民币设立奖学金。

3. 一个创新

就是“一站服务、三方共管”。学生从进校到出校,校企双方都担当社会责任,对学生的成人、成才负责,对学生生活、工作负责,学校、企业、家庭各司其职,“三方共管”。尤其学生在企业期间,校企共管,家长监督,将学生实习评价与学期操行评定有机结合,将岗位表现与课程学分有机结合,将个人实习愿望与就业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制度的严肃性,有具有灵活性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融合多维一站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虽是初步的,但开局是良好的。校企合作的平台已经建立,合作的内容、运行的机制正进一步优化,也为其它专业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力,沈雅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旅游论坛,2011,(1).

[2]张启富.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一站式管理范文5

关键词:水电站, 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V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水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水能量。作为国民经济先行官的电力系统发挥了自身应有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我国水电技术已居世界前列,足以支撑水电产业的蓬勃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率和利用率都还比较低,生产方式落后。在目前电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科学管理水电站的生产,实现电站经济、安全、高效发展,则成为了水电站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我国现行水电站管理现状

1、水电站管理现状和问题

现行的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大多引进了项目法人责任制,以水电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的形式,构筑了水电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然而,由于水电站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我国水电站多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电站生产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一些水电站还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处在初级管理阶段,生产采用分场制,电站的运行、维护、检修分别负责的方式,在生活上则实行统包模式,而没有统一的生产管理模式,管理费用较高。

2、现代水电站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现代水电站管理模式存在自动化控制管理模式、投管分离的委托管理模式、民营投资下的管理模式等几种。现将这几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探寻其中优劣势为水电站选择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如表1 现代水电站对比分析一览

管理模式 组织模式 优点 缺点

自动化控制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效率以及自动化水平。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发电机组,经由网络通过远程终端对各个机组进行精确控制。 可以快速启停发电机组,优化机组的运行,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省人力资源和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生活成本和维护费用,提高了电站整体宏观管理能力。 投资成本较高,需要培养专业的人员来掌握相关技术,且见效时间较长。对设备的依赖性强,维护费用较高。

委托管理 投资与管理分离。投资者委托专业检修公司进行设备的检修维护,而不直接组织人员维护。 很大程度的提高投资者的整体管理水平,并且可以分散转移管理风险。合同制又可以充分保证机组的发电量指标、安全指标的顺利完成。 如果责任分工不明晰,风险较大。

民营投资 由水利、电力企业,社团法人、个人等民营机构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建成 企业产权明晰,管理机制灵活,经济效益显著。 民营投资下的水电站,目前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存在开发秩序混乱,质量良莠不齐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的环境欠佳等问题。

现行水电站管理模式各有优劣,需根据电站的自身特点和现实情况对电站管理进行调整。水电站发展需以确保水电站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为核心,管理创新思路可以围绕这一中心进行。

水电站管理创新发展之路

水电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所在,而开发水电是能源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要求。水电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宏观发展方向与要求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水电站的管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优化管理模式转型,以保持产业良好的发展势态。

夯实管理基础,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标准化管理体系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水电站管里要创新发展,必须先夯实管里基础,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否则无法成功。在电厂成立之初就应从标准化管理入手,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文件、设备操作、设备检查、异常处理以及监督考核等标准。随着水电站的发展,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动态修编各种标准、制度,使得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让员工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使每一项制度落实到位,以此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从组织上来保证电站的安全生产。

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标准化体系的执行力

管理创新始于管理制度、标准的制定,而管理创新的成功则要求管理层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加强标准化体系的执行力。管理标准不执行,等同于一纸空文,一文不值。为保证执行制度有力,水电站领导及生产管理人员每周至少到班组检查一次各种资料、记录和班组日常安全工作管理等情况。同时,应加强宣传工作,强调认识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性,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强调班组工作的重要性,突出安全、经济生产理念。而执行需要一个清晰的目标,同时还需要加强督导、考核,做到奖惩分明,用制度保证执行力的提升。

提高员工素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员工是企业的资产,也是保障水电站安全生产、运行的关键。他们既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安全措施的执行者又是作业风险的控制者,因此,员工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整个水电站的安全运行、经济运行和电站的企业形象。因此提高员工素质,主要是提供他们的业务技能、增进他们的业务知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打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水电站团结、和谐运行。

改进管理方式,实现集中控制

水电站管理要能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接轨,不仅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更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设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集中控制”。提高水电站设计质量,转变设计理念是水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集中控制”的先决条件;提高设备质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水电站管理要达到集中控制这一目标,需要设计单位、安装单位、设备制造单位以及管理单位的共同努力,在软硬件两方面达到高要求。

参考文献

赵朝云.浅谈水电站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2(5):551-552

顾宏宾.中国水电站环境管理与决策[J]. 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UNHYDRO .2004

一站式管理范文6

关键词:变电站;集中控制;运行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M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现阶段我国多数小型变电站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值守模式中,这种通过安排人员轮流值班坚守岗位并负责手工抄表的方式是以人的活动来监控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该方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弊端,比如需要支付较高的人员维护成本费用、人员在抄录电表数据时因疲劳而导致错误差异等。在采用了集中控制模式之后,各小型变电站之间的调度变得异常便捷,实现了变电站从点到面的综合化管理,同时也避免了一些道德缺失的电站工作人员肆意篡改数据的不良现象,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变电站的工作效能。

一、变电站实施集中控制的意义

在电力企业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无疑是电力行业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做好变电站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继续生存,乃至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变电站究竟采取何种方式管理在电力企业整个工作环节当中就显得异常关键。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是电网运行工作开展的前提,这离不开电力维修技术、电力管理服务等方面作为保障。在当今电力行业发展形势下,变电站采取先进的集中控制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借助电力经营体制转变的契机来缓和供电需求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国家提出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营销的定位策略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切入,实施变电站乃至整个电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来说,变电站实施集中控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稳定性

变电站建设是电网建设中投资最大的一部分,在运行的过程中它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力资源和多种软硬件设备,这在某种程度增加了变电站的运行成本,一旦成本增加就会使得电网企业的资金运作显得捉襟见肘,降低了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在变电站运行管理中实施集中控制,能够减少人工值守的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集中控制技术时必须事前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变电站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改造,并且投资改造的次数相比过去而言大幅减少,有效降低了变电站投资成本的开销。

(二)促进无人值班变电站形成规模化发展

随着变电站在管理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规模化,这直接提升了变电站管理中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集中监控系统通过无人自动化的控制缓解了过去人工操作繁重的任务量,同时电力的检修管理也形成了统一化,简化了此前大规模的检修程序,变电站日常的操作巡视工作只需少数人就能够完成。

二、集中控制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

现阶段,集中控制运行模式已经逐渐应用到各种规模大小不一的变电站中,其中常见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监控操作一体化模式、监控操作独立化模式、监控管理区域化模式等等。但是在模式发展过程里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科学性较强的应当属于监控操作数字化模式。该模式作为无人值守变电站模式和集中控制变电站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将集中控制系统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利用其中的数字化管理促进了变电站集中控制的改进。监控操作数字化模式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监控变电站的运行参数

集中控制系统工作站是用电调度中心和无人值守变电站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变电站的数据传送接受信号以及测控故障信号必须按照要求事先上传到集控中心系统,由集控中心的专业化人员对上传后的参数进行计算、储存、统计、核对、分析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保证电力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一些远距离信号的收集和传输关系到电能的安全质量,同样需要集控站的数据处理人员对范围内所管辖的变电站实行监控管理,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集中控制站能够对变电站的状态实行全局化的监控,完全实现了通过图像监控设备对变电站内部的环境活动察觉出异动,例如因火灾等问题触发自动报警装置而引起的干扰,并且在对应急电源和照明系统等辅助装置中接入了遥控装置,做到真正意义上使集控系统满足变电站安全管理的要求。(2)集中控制站对数据的采集工作是依靠各个子系统之间共同完成的,通过收集分析各种数字通信接换的数据来完成数据处理工作,例如远程信号处理、电能的使用容量处理等。(3)集中控制站中直观的人机交互画面显示功能能够帮助操作人员提升对系统使用的体验,让监控工作变得更加直观便捷,变电站的所有的实时数据都能够通过图像画面展现在监控人员的眼前。(4)为了加强对变电站进行切换和维护工作,集中控制站应该在按照定期维护周期表格的基础上对变电站的维护切换工作做有效的控制指导,严格遵循维护卡制度。

(二)实行数字化管理

集控中心有着强大的微机数据处理设备,能够实现较为快捷的数字化管理,在相应的数据化管理系统中不仅保证了所有档案资料数据的安全运行,而且通过使用远程遥控测量设备能够处理数据中出现的记录误差以及故障报警,完善了整个集控处理系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无人值班变电站在社会中的不断发展演变,集中控制模式的出现是符合电力行业发展需要的。尽管该系统在实际的运行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故障问题,但是这没能影响到集控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给电力行业发展带来的巨大优势。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集中控制模式必然向着更加完善、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市场需求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王和,张忠民.集控站管理中附属设施的集中控制[J].华北电力技术,2009(07).

[2]霍峰,傲蕾明珠,刘冉.500kV变电站"运检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03).

一站式管理范文7

关键词:变电站 管理 人员配置 探索 实践

目前,在国内拥有矿山、冶炼、化工和金属深加工的大型矿业集团为数不少,这类企业的供电系统(电压6Kv及以上)中,一般都有数十个高压变(配)电、整流站(所),分布于井下、地表、生产厂房等方圆几公里的生产厂区,为各生产流程提供电力供应。变电站运行人员的配置和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大部分企业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基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中央变电所和与大电网联系的变电站均有人值班,设专门的部门管理,为生产流程直接服务或与用电设备设施直接连接的配电设施由生产单位运行管理;另一种方式按供电电压等级划分,6(10)Kv及以上的变(配)电设施设专门的部门管理,6(10)Kv以下的供配电设施由生产单位管理。本文主要针对第二种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一、管理现状分析与探索

1、目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企业变电站的日常管理行政上基本采用车间和班组两级管理,业务上是生产调度、车间和岗位三级管理。大多采用变电站有人24小时倒班,一站一岗,一岗一个班组,全年连续运行的方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改进和内部减员增效措施的实施,目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凸现:

①随着企业新项目不断投运,变电所数量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运行值班人员。现有运行值班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观念与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

②变电站无人值班已成趋势,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网络通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等新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和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③由于新建变电站已逐步实现集中监控,下辖数个无人值守站,监控人员操作、巡视和管理的范围扩大,日常工作量增加,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等已不相适应。

2、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

近年来,企业变电站在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增加了大量的少人或无人值守变电站,给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现有的运行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也不符合企业依靠技术进步降成本和不断减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战略要求。需要对现有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甚至创新,以解决存在的问题,适应技术和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①优化运行值班人员结构,适当分离运行辅助工作。分析企业的变电站,不论是110KV中央变电所、6KV配电所,还是整流所,数量多,规模一般都不大,但与生产设备直接相连,操作频繁,就近控制设备多。值班人员主要承担各变(配)电、整流所的设备设施运行、巡检、简单维护,停送电倒闸操作,运行故障和事故处理,设备设施看护及室内外卫生清扫等。优化运行人员结构,选用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员,抓住倒闸操作和运行巡检两大重点工作,搞好所辖范围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整合岗位上一些不适合做运行工作的人员,集中承担相邻多个站内没有安全风险和看护、卫生清扫等一般维护保障类工作,减少一定数量的倒班运行人员。

②实施集控运行模式。结合新项目建设和老系统改造,将负荷中心变电所建设成集中监控站,以减少人员配置。现阶段,可选择的集控运行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中心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运行和操作合二为一,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操作者熟悉设备,分析能力较强,发生误操作事故的可能性减小。设备故障判别迅速准确,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对每个运行值班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且工作很繁杂,与单一的变电站管理没有大的区别,但管辖几个无人值班站,相比较运行人员较少。仅适合于少量变电站和整流所的集中监控。

二是建立区域集中监控站,设置专职操作人员。根据系统接线方式和中央变电所所供负荷的范围等,在中央变电所设立集中监控站,监控下属无人值班变电所。倒班监控人员承担变电所的常规工作,设置相对独立的巡视组,按常日班工作,负责设备巡视和定期切换等工作。根据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和数量,相应设置操作站(班)。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一段时间(一般2-5年),系统内变电站数量增加而实现运行人基本不增加或减少运行人员的增加。缺点是操作队操作任务较重,若遇多站都有操作时,人员数量可能不足或安排不过来,延长操作完成时间。

三是区域集中监控运行管理。将集中监控站设立在厂级电力调度室,实现监控与调度一体化。由调度人员司职监控或由监控人员司职监控范围内的设备调度。变电运行人员负责操作、巡视等其他工作。这种模式将监控和调度合为一体,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监控与操作分设化的延伸,适合于110 kV电压等级变电站特别密集的区域。

通过以上分析,监控与操作分设化的变电站集中监控模式是解决3~10年内变电运行管理面临问题比较好的方法。

③依托中央变电所和集中监控站,将部分设备性能优、故障率低、操作次少、运行可靠性相对较高的配电所设置为无人值班变电站,对现一岗一班的运行班组进行整合,按地域、电源系统或生产流程,实施分区域大班组作业,减少为各班预分配的各类休假替班人员。

④充分发挥已经形成变电站集中监控和无人值班变电站多的优势,彻底分离生产运行的辅助工作。对于一些诸如卫生保洁、绿化、照明、上下水系统、看护等非生产类的维护可移交专业公司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使运行人员从繁忙杂乱的非生产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来处理生产类的工作。

二、人员配置和新管理模式的实践

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一种模式是否适合于一个企业,关键是能否将这种模式与企业的实际结合。作者将变电站人员配置和管理模式的探索结果在金川集团公司变电站的管理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以优化岗位人员结构,提高运行可靠性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提出了适合公司的“集控运行—专职操作—分离辅助”的变电站运行管理和人员配置模式。

通过近两年的尝试和实际应用,新运行管理模式基本适合金川集团公司变电站的管理。基本解决了设备巡检不到位、质量不高等问题;消除了大面积检修时倒闸操作人员不足、操作时间长、疲劳作业等安全隐患;缓解了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多带来的人员紧张局面,解决了当年人员不足和未来几年自然减员的问题。在所管辖68个变(配)电站中,无人值守站达到41个,与原运行管理模式比较,减少用工90人左右,劳动生产率从2008年、2009年到2010年,每年增长了12-15%。

三、对实践中暴露出问题的探讨

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变化涉及到的不仅是人员数量的变化,还波及到工作方式、值班人员的工作班制、与生产用户的联系方式、管理流程、规章制度的配套、上下左右信息沟通、无人值守变电站的防火防盗等问题,以下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做些简单的探讨。

1、人员素质的适应问题

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集控站和操作班的骨干人员必须对系统相当熟悉,综合素质要高,对运行信息能综合分析,能做出对运行工况的判断处理。因此,对现有人员的技能培训不能放松。建议培训重点放在二次系统、监控信息的分类鉴别、分析判断、事故处理技巧和管辖变电站及系统的再熟悉等方面。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电力专科学校或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防止出现“青黄不接”。

2、工作方式和集中监控班倒班方式问题

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变化主要涉及到运行值班人员的减少、倒班方式的变化、夜班费变化、夜间休息用的设施等问题,对原有的倒班方式形成冲击。横向看涉及到整个企业内部运转岗位的相互攀比,波及企业的劳动组织方式,应慎重对待。既不能对企业的劳动管理制度形成大的冲击,又不因夜班费等问题影响职工的积极性,以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模式的效益。

3、管理流程问题

企业变电所与主要生产设备的起停紧密相关。运行管理方式和值班人员倒班方式的变化引起工作联系方式的变化,要以不对生产流程和设备的运行产生大的影响为前提,及时与生产单位沟通协商,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企业内部生产管理部门认可。供电管理部门内部人员职责需重新划分,规章制度需做适应性修订,以保证生产调度指令的畅通执行,不影响企业的生产。

4、无人值守变电站的防火防盗问题

现企业内相当数量的无人职守变电站是在对站内设备经过简单改造、主要信息上传形成的。传统的防火防盗设施和设备不满足新运行模式的需要。为避免火灾或失窃问题的出现,从全厂角度讲可利用厂内保安队伍对其进行重点巡查,长远讲可增加投入,采取技术手段,增设防盗报警系统、图像监视系统、烟感火灾报警系统等来解决。

“集控运行—专职操作—分离辅助”的变电站新运行管理和人员配置模式,在增加变电站的同时不需要增加变电运行值班人员数量,在一段时间(2-5年)内变电站达到一定规模时,减人增效的特点较为明显。这是缓解和解决目前企业供电系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模式对有条件实行“减员增效”的企业,在提高了变电站运行人员值班效率的同时,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借鉴。我们相信,如果能与各自企业的实际结合,解决好暴露出的问题,该模式会更优化,效益会更显著。

参考文献

[1] 郝晓平.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湖北电力.2009年第6期

一站式管理范文8

关键词:网站建设;网站群;站群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1-0078-04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发展,校园各级网站作为信息公开、业务处理、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其重要性愈来愈突出。校园网站不仅是教学、科研、管理整体水平对内对外的重要服务平台,也是校园文化元素展示的最佳舞台。校园网站建设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网站建设现状

校园网站的发展随着网站开发应用技术的提高而不断深入。第一,校园网站经历内容上的变迁。起初只是静态网页,能够进行新闻信息类。在基于Web2.0理念的支撑下,交互式网站建设得到很大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网站的业务性应用不断得到扩展,网站不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宣传窗口,它承载着更多的信息资源,包括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大量资源;第二,网站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校园网站先是只有学校的门户网站,后来各二级站点职能部门、院系的网站得到迅速发展,学生社团等各类三级网站也崭露头角。每个学校大大小小就有几十个独立的网站;第三,网站功能服务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校园的实质是要依托网站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共享,从而实现管理信息化,改善教学方式,服务教学创新。基于Web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像教务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电子档案馆、数字图书馆等信息交互式网站应用,不仅改善提高了学校的管理运行效果,而且为教学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承载平台。

1.校园网站的构成和管理模式

校园网站主要由学校门户站点、各行政职能部门及院系等二级站点和学生社团等三级站点组成。由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学校信息网络管理部门负责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各二级网站以各学院或各职能部门自行建设管理维护为主,服务器或者托管在网络信息部门,或者自行购置,网络信息部门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指导。

2.校园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园网站建设发展迅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1)网站缺乏整体建设规划,以自行建设维护管理为主。由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网站信息内容陈旧,错误链接大量存在等,这些都会影响学校网站的整体形象。高校门户主站及二级站点各自为政,系统标准和数据接口各不相同,给数字化校园的整体统一建设带来相当大的难度。[1]

(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各个网站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人员开发或维护,个体差异很大,造成了网站的运营及维护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也往往都要由技术人员来完成,普通人员无法胜任。[2]各站点在安全、稳定性上有所欠缺,网站出现故障学校网站管理人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处理。

(3)网站建设运行成本较高。每一个站点正常运行都需要一套独立的软硬件服务设备支撑。有的购买市场上低价的产品,有的组织学生自行开发,有的采用免费的产品等等,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浪费了有限的信息化建设资金。[3]在网站开发更新上有的部门完全依赖第三方技术开发商,技术服务上需要花费不少费用。

(4)网站孤岛现象严重。由于各站点在建设上处于独立的地位,开发工具软硬件平台的不统一,缺乏行之有效的共享和管理模式,各网站在建设之初就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造成了站点间数据交换和同步十分的困难,且它们自身也都是较为封闭的系统。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积累,数据大量冗余,表现在一站式信息检索难以实现,相对信息孤岛比较多。

(5)网站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互联网上针对网站的木马病毒攻击一直层出不穷。各二级站点在建设上往往只重视网站的建设和内容更新,对网站安全运行上力不从心,校园网站成为一个易受攻击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超过30%的高校院系、部门的网站有过被黑客入侵和病毒攻击的经历,网站要么瘫痪,要么被不法分子利用大量广告、反动信息,严重危害了国家政治安全以及学校的形象。

二、西安工程大学站群系统部署建设

1.站群系统概述

(1)网站群概念

网站群是指一群能够进行信息共享、传递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网站综合体。①校园网站以学校门户网站为中心,下属各二级网站、三级网站为支撑。目前流行的网站群统一建站模式比较适合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网站群主要解决目前“一群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站点相互独立,各站点采用不同的体系结构,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数据共享难,维护运营管理成本较高。它能够实现统一管理、降低成本、资源共享、保证网站安全。另外,对网站管理员的技能要求也较低,无需懂编程即可操作上手。高校网站群建设,应本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分工负责、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学校门户网站为中心,统领网站群建设。

(2)VSB 9站群系统的主要特点

目前网站群建设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实践,日趋完善,校园网站群建设也成为一种趋势。校园各级网站开始由单一走向统一,软硬件资源整合,即统一开发平台和服务器部署,网站管理人员实行分级管理,网络信息部门负责分配管理权限,各自管理相对独立的站点或者栏目日常内容更新维护工作。

西安工程大学采用VSB 9高教版站群系统,它的特点在于:② 1)站点的节点性。站群平台提供多站点统一管理功能,对每个站点来说,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域名及内容系统管理平台;对整个站群系统来说,每个站点都是站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站点之间数据互联互通。2)建站功能组件化。将网页设计功能全部组件化,网站建设都是由页面组件来完成,方便网站设计人员通过浏览器完成网站基本功能设计,不需要掌握网站建设专业的代码编程知识。3)应用功能服务化。相对于组件功能单一,站群将一些复杂的功能处理成一系列服务,如:论坛、邮件、RSS等,用户应用只需调用服务即可。4)系统开发的扩展化。系统基于开放的Java EE多层架构进行构建,方便扩充站群结构,页面组件符合Portlet行业标准,用户可自由扩展页面组件。

2.我校站群系统部署建设

西安工程大学于2012年中旬开始考虑部署网站群系统,经过前期大量的考察调研工作,最后确定使用西安博达软件有限公司的VSB 9高教版站群系统。在2012年12月,学校统一将有意愿加入站群系统的20个二级部门和学院网站,通过后台数据迁移,纳入到站群统一管理系统,前端设计风格保持原有样式,后台系统管理维护整合到站群统一管理平台。同时5个部门的网站在站群系统进行了重建更新,包括学校门户网站。

VSB 9站群系统采用纯B/S架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系统特有的数据总线技术实现了各站点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形成信息充分共享,资源有效集成。系统功能覆盖了网站建设、站群管理、内容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容灾备份、应用集成等,基本满足我校网站建群建设、管理的需求。站群管理平台主要由网站管理和站群管理两部分构成,网站管理主要面向各子站管理员及内容维护管理人员提供服务,使其完成站点的日常内容维护更新工作;站群管理主要面向系统管理员而言,主要进行站群系统维护管理工作。

按照网站群统一平台,整合我校的有效资源,将校园网站划分为三大类:学校主站、学校部门站点和学校院系站点,通过站群的多级程序,将三大类网站分别到三台服务器上。

从图可以看出,我校网站服务器通过三台Web服务器和一台站群系统管理服务器实现了对整个网站的运行管理。网站群中各站点采用静态的方式,各站点文章生成html静态页面,传递到对应的Web服务器。来访者只是面对Web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无需请求数据库调取,一方面减少了站群系统的运行压力,另一方面对站群管理服务器起到一个安全屏障的保护作用。站群管理服务器作为重要的核心管理服务器,它只对内网管理员用户开放,限制外来用户访问管理服务器,使得后台站点管理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3.我校站群系统部署取得的成效

西安工程大学站群系统自2012年12月运行以来,没有出现过网页被注入或篡改现象发生,站群系统运行高效安全稳定,对我校网站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统一站群管理平台,使得校园网站运行有序

利用站群管理平台,可以轻松实现网站管理,解决了网站管理人员面临的一系列网站建设管理问题。超级网站管理人员通过流程、角色、权限的组合设置,能使普通网站管理员各司其职,管理好该部门的网站,也能从繁忙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2)快捷的自建站模式,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运维成本

站群管理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傻瓜式”自建站模式,不仅能够降低网站建设管理人员的技术门槛,而且保证了网站运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成本,降低了维护管理费用。

(3)多子站信息聚合,扩大校园网站信息价值空间

站群系统能够整合站群管理平台中的各个子站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产生信息聚合放大效应,扩大了学校网站信息价值空间。

(4)网站功能组件化,实现快速建站

网站功能组件化,可以避免网站基本功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系统集成大部分常用功能组件,管理员无需考虑组件代码,只需要自由拖拽可视化组件到网页模板即可实现快速建设网站

(5)静态网站,保证网站安全性

站群系统采用静态网页,全面防止SQL注入攻击、木马上传、防御DDOS等恶意攻击手段。系统采用IP限定方式来确保安全的用户访问。通过访问日志可以记录所有网站浏览者的访问记录,同时可以将浏览者对网站进行SQL 注入、XSS 跨站脚本攻击等日志信息进行记录,以方便管理员随时查看该类信息,对网站安全及时做出优化。[4]最大化保证网站安全稳定,从而使网站的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三、校园网站群建设的反思和建议

1.校园网站群建设的局限性

网站群建设思想缘于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站成本过高的反思。政府同一系统的上下隶属关系网站功能结构上总体相对一致,大都以政务公开,为大众提供相同的信息服务内容。这种网站功能相对单一,因此很契合网站群统一平台、分级管理的特点,很容易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交流、传递。

与政府部门网站相比:一方面,校园网站承载更多的是校园文化的发展,学校各个二级站点相对独立,网站设计对外都具有彰显个性张扬的特色,网站功能上不只是提供信息服务,各类教学交互式网站也逐步发展。依托网站的各级管理系统,像校园OA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各类教学资源平台等,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功能和应用都已经成熟稳定,为各级管理人员熟悉掌握,本身开发平台软硬件接口的不统一,要整合到网站群整体建设上来,实现数据资源交互查询或利用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统一设计实现这些管理功能,满足各级所需,还是相当有难度。另一方面,网站群系统在自助建站方面,提供的网页设计模版化,功能模块组件化,自由拖拽即可完成网站的整体设计,这样也容易导致网站建设上的同质化,不一定能够被所有用户所接受。目前网站群在校园网站的部署上还是以局部性网站整合为主,其应用范围和领域有所限制。

2.校园网站群部署的建议

校园网站群系统的部署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涉及到每个站点对应的独立部门,应该由学校统一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骤实施,学校网络信息部门可主导组织。首先,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网站群作为建站的新模式,无论从管理、技术还是理念上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发挥网站群系统的优势势在必行。其次,要做好各级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各个网站迁移到一个新的网站后台管理平台,网站管理员都会有一个从陌生到适应的发展过程,甚至有些管理员可能觉得没以前的后台熟悉好用。因此,网络技术人员要及时做到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最后,要做好站群的后续二次开发的准备工作。当今,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没有哪一个系统可以说是一成不变的。信息化管理应用的深入发展,一些新的网站功能应用需要纳入到站群统一管理,站群系统本身也需要功能应用的升级更新。

高校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迅速膨胀,使得高校网站建设从“一群网站”走向“(网)站群体系”成为必然的趋势。网站群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建站模式,在设计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统一开发平台,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了最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器统一部署,自助快捷的建站方式,降低了网站开发运营的维护成本。诚然,网站群建站模式可能以后会成为校园网站建设主流模式,鉴于目前校园网站建设内容信息的极大丰富性,要想将现有的所有信息内容整合迁移到一个统一开发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换、传递及充分共享,还是有一定困难,这也是下一步网站群技术需要着力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明祥,薛同琦.网站群在高校网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1):8744.

[2]沈俊.高校网站群的建设和方案浅谈[J].价值工程,2010(5):200.

一站式管理范文9

1.学校网站群设计原则

由于学校网站群管理信息量大,存储周期长,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学校网站群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学校网站群设计需采用开放式架构、标准化技术开发,具有强健的架构、良好的集成扩展性、方便维护和管理;(2)学校网站群设计需具备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扩充性、易维护性及可操作性等特点;(3)学校网站群设计需满足更强的业务独立性和灵活性。

2.学校网站群设计目标

为了适应校园网站应用和内容管理的需求特点,学校网站群设计需达到以下设计目标:(1)实现多级权限管理,根据网站群中不同用户的实际工作需要,设定不同的级别,分配不同的权限。(2)学校网站群设计需实现页面定制功能,各子网站管理员对各自网站整体页面方案可实现自由切换,无需具备任何技术基础;(3)学校网站群设计需实现信息整合功能,即各子网站的信息均可有选择地同步至学校门户网站,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3.学校网站群功能模块设计

学校网站群设计了三个主要子系统,分别是系统管理子系统、网站管理子系统及信息管理子系统。(1)系统管理子系统能够管理网站及子网站,可以增加或删除一个子网站,或修改某一网站的基本信息,并指定各子网站的管理员。(2)网站模板子模块可以提供一些模板供各子网站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以展示各个子网站的特色,同时,在新建网站时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某种样式的网站模型来快速建站。(3)信息模板子模块可以新增、修改或删除网站群中的各类信息。

二、学校网站群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描述

学校网站群数据库中主要表包括:用户信息表、站点分类表、站点数据表、站点等级表、信息分类表、信息数据表等。各表关系结构及描述如下:

1.用户信息表

用户信息表(lntvu_member)中存储着系统中所有关于用户的资料,主要包括用户ID、用户名、密码、电子邮箱、联系方式、注册时间、登陆信息等。其中用户ID为主索引,类型是长度为10的整型自动增长字段。系统中所有用到用户信息的表均与本表的用户ID作为外键关联。

2.站点分类表

站点分类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站点,以满足对不同类型站点应用特殊化功能的需求。其表结构主要包括分类ID、分类名称、父类ID、排序等。其中分类ID为主索引,在“站点数据表”中作为外键关联。

3.站点等级表

等级用于对不同站点的功能限制,主要限制内容为空间大小、样式数量、特殊应用等。其表结构为等级ID、等级名称、空间大小、样式数量、等级描述、特殊应用(JSON数据格式)、样式列表、排序。其中等级ID为主索引,用于“站点数据表”的外键关联。

4.站点信息表

站点信息表中存储着所有站点的数据,主要包括站点ID、站点名称、拥有者ID、站点等级ID、站点分类ID、站点状态、访问域名、主题样式、站点描述及各种联系方式等。其中站点ID为主索引,拥有者ID、分类ID、等级ID用于与“用户信息表”、“分类信息表”、“等级信息表”作为外键关联。

5.信息分类表

信息分类表中存储着所有站点的栏目数据,主要包括分类ID、站点ID、父类ID、分类名称、排序值、名称代码、列表类型、列表数量、是否显示等字段。其中分类ID为主索引,数据类型是长度为10的整型自动增长字段,“信息数据表”的分类ID与本字段作为外键关联。

6.信息数据表

系统中所有信息数据均存储在本表中,其主要包括信息ID、特殊标识、信息标题、分类ID、站点ID、外连接、信息内容、默认图片、排序、置顶、置顶时间、添加时间、是否显示等字段。其中信息ID为主索引,数据类型是长度为10的整型自动增长字段。分类ID、站点ID分别与“信息分类表”、“站点信息表”做外键关联。

三、系统实现

学校网站群系统最终实现如下功能:

1.网站群基本设置网站群基本设置最主要功能是设置时区及时间格式以及伪静态与网站地图。时区及时间是系统设置中的重要参数,其主要作用是统一网站系统时间。伪静态和网站地图功能是搜索引擎优化(SEO)的重要技术指标,是一种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规则来提高网站在有关搜索引擎排名的方式。网站地图会根据“更新周期”自动更新。

2.用户管理用户管理中包括基本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可以把某个用户“设为管理员”使其拥有网站群的管理权限。

3.站点管理站点管理中包括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所属等级”与“有效期”是对某个站点具体限制。“状态”用来控制站点是否开启。

4.信息管理站点可用的主题是网站群管理员通过设置“站点等级”指定的,不同等级的站点拥有不同的模板及风格,站点管理员可根据需要切换不同的可用模板或风格。

四、结语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