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7:40:23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 供求 农产品贸易 经常账户收支

过去两年以来,国家农产品市场价格已上涨约60%,世界农产品总存用比达到了1970年粮食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已降至15%以下。最近《OECD成员国粮食自给率》报告对29个OECD成员国的粮食自给率进行了比较,韩国和日本最低,仅22.4%,日本的小麦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在美国次贷风波席卷全球和高油价冲击个人消费与企业盈利的不利背景下,粮价的再度疯涨加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一、国际农产品市场分析

1、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存量。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给不断趋紧,谷物、油作物的年生产增长率减缓(见表1)。生产增长率缓慢的原因可归结为一些长期因素:第一,过去十年来,每年均有部分农耕地被转为非农耕地;第二,为农业生产而获取更多水源的能力下降,灌溉系统的发展变得困难且成本很高;第三,气候变化的影响力加大。同时,人口不断增长直接导致了对粮食需求的增长,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1970年后,世界人口依然以每年7000万的速度、每年1.1%的速率在增长。这些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的长期性因素带来了供给的低增长和需求的高增长。另外,由于近20多年粮食价格总体较稳定且低廉,一些国家政府及私人部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激励因素降低粮食管理成本、削减粮食存量,加快了粮食存量的下降速度。

2、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分析。影响农产品价格尤其是基本用粮价格的因素较多,长期因素主要是生产低增长和需求高增长,因此1999年以来国际农产品尤其是谷物和油作物的存量迅速下降。一些短期因素又加剧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应紧张,主要包括:对生物燃料原料的全球性需求不断增长,而2006年、2007年主要谷物及油作物生产国的气候反常;新近的美元疲软、能源价格高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主要农产品进口国外汇储备增加以及一些农产品进出口国的保护政策,也通过对供给的限制及需求的增加对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施加了更大压力。

二、美国农产品贸易及经常账户收支情况分析

1、美国农产品贸易状况。从历史来看,美国农产品出口相当不稳定,而进口则相对稳定。由于出口增长速度下滑和进口的高增长,1996―2007年美国农业贸易盈余由273亿美元下降到50亿美元。

(1)收入、经济增长及人口是粮食进口国对美国农产品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一,新兴市场人均收入增加及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更多地将增加的收入用于购买粮食,带来了全球农产品贸易在过去五年近50%的增长,并且新兴市场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其二,广大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迅速,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且发展中国家存在很高比例的年轻人群,其成长过程需要大量的粮食消费。最后,美元疲软也进一步加大了粮食进口国对于美国农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扩大美国农产品出口。尤其是2002年以后美元汇率走低,使得2002―2006年美国农业出口增长将近137亿美元,增长率达26%。

(2)过去十年美国农产品的进口保持高增长。研究表明,美国农产品出口与美元汇率关系较强,而美国农产品进口与美元汇率相关性较弱。2007年美国农产品进口增长率较前四年略有减缓,从59%降至10%以下,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NAFTA带来的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及消费者的偏好越来越倾向于品种繁多的进口农产品。第二,宏观经济条件良好,过去十年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加速了居民消费。第三,尽管美元相对于欧元等其他货币疲软,但美国对进口品的价格缺乏价格弹性,同时汇率对美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冲击依赖于汇率变化对进出口方购买行为的影响及汇率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购买行为。

2、美国经常账户收支分析。出口的波动增长及进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2006年末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88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6.3%;而1996年的经常账户赤字仅有1000亿美元。由图2可见,美国农业贸易盈余及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走势基本相同。2002―2006年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断增加,农产品贸易盈余不断减少,但近两年来变化趋势有所改变,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近几年外国投资者越来越偏好于安全系数较高、收益相对低的资产,降低了对美国资产的持有比率。对美元需求的减少,进一步导致了美元汇率走低、美国消费增长降低及经常账户赤字减缓,这也将有利于扩大美国农产品的净出口。第二,美元疲软的情况下,美国控制了农产品总产量,需求的仍然高涨导致农产品价格高企,由此带来美国农业贸易盈余的增长和经常账户赤字的减少。

3、美国经常账户收支与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关系分析。近两年供需不平衡、美元疲软等因素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企,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

(1)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农产品贸易收支情况。美国作为全球第一产粮大国、农产品最主要出口国,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必然带来其农产品出口收益的增加,从而减少过高的经常账户赤字,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缓解疲软经济。

(2)以美元结算的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提升创造对美元的有效需求,从而缓解美元的弱势状态。从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美元贬值程度进一步加深,高油价使得石油输出国累积了规模庞大的资金力量并逐渐对国际经济和金融格局产生影响。同时,在OPEC内部分化使得石油交易的“去美元化”开始萌发的背景下,美国通过生物能源将农产品与石油挂钩,通过将全球重要的生存及发展资源与美元的绑定来维持美元稳定。

三、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应对政策

一些国家开始采取保护政策手段以控制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本国农产品消费的影响。其政策主要包括农产品出口国的出口保护政策及农产品进口国的进口补贴政策两方面。出口保护政策有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征收农作物出口税收、出口数量限制以及出口禁令。中国先后取消了出口谷物及谷物产品的增值税回扣,对一些谷物产品出口征收出口税。进口补助政策主要有削减进口关税、消费者补贴,目的在于使消费者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高成本进口的粮食。然而农产品出口国的出口保护政策却使得对其他国家的粮食供给减少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供给减少但需求增加,在全球农产品存用比达到1970年粮食危机后的最低点时进一步推高了2008年4月的国际农产品价格,恶化了农产品的供求格局。

四、中国粮食市场现状及政策建议

1、中国粮食价格及供求变动现状。国内粮价经过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间的大幅上涨后,2006年价格平稳,而2007年整个粮食市场价格又迅速上涨。近期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强,2008年上半年粮食价格有所回落。我国的粮食供求关系在去年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的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向供求总量偏紧、结构矛盾日益突出转变,存在产需缺口,尤其是以大豆为代表的油作物是中国目前进口依存度较高、国内库存偏少的品种。随着2008年以来的自然灾害及产量大省的气候条件恶劣,尽管我国不断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供给依然偏紧。另外,农资持续上涨、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有可能抵消粮价上涨以及惠农政策的好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利于稳定粮食生产。在粮食需求方面,由于生物能源原料等新增需求,粮食需求依然稳中有升,供求趋紧的局面给国内粮食价格带来上涨压力。由于国际粮食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诸如美国、巴西等国家发展粮食生物能源导致对食糖、玉米、大豆等生物能源原料的需求继续增加,国际粮价继续上涨的压力巨大,存在带动国内粮价上涨的风险。

2、国内现行粮食政策分析及政策建议。由于国内目前农产品供求状况、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给国内市场带来的巨大压力,国内在政策上还有许多调整的空间。

(1)继续提高粮价才能刺激农民种粮意愿,过多地限制粮价将导致供给缩减;同时,政府不应过多地限制粮食出口,因为限制出口会带来对国内粮价的限制。由于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我国的粮价上涨已经成为必然,而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还有一定差距。相对于国际粮价两三倍的高价,我国政府给予的种粮激励对于农民来说远远不够,这可能成为抑制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政府所担心的粮价上涨对城乡贫困人群生活的影响,可以用粮食补贴进行弥补,这需要财政的努力而不必扭曲粮价、限制贸易。

(2)在扩大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两项补贴资金的同时,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管。同时,应将粮食直补与产量挂钩以更直接地促进粮食生产。

(3)谨防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投机活动,重视建立保障农业安全的金融支持体系,防止外资进入国内农产品市场。随着国际粮价飙升,虽然国内政府不断出台控制粮价的政策,但是加大的价差带来了投机的空间,投资粮食的获利性越来越明显。由于目前滞留在国内的热钱规模巨大,一旦热钱进入粮食市场,对价格的推高作用将会变得不可控制。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市场,热钱对中国农业的投资兴趣浓厚。由此可见,如果缺乏监管,国内粮食市场对热钱的聚集能力将会不断提升,必将威胁国内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Erik Dohlman and Mark Gehlhar,U.S.trade growth:a new beginning or a repeat of the past?[J].amber waves/USDA,September 2007.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江西 粮食出口 现状 对策

一、基本状况

江西地处长江以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长。随着秦汉以来江西农业开发的逐步展开,江西粮食产业不断加强,六朝隋唐时期江西已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稻作区、粮食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目前,全省耕地总量3166千公顷(2005年),其中水田占80%,绝大多数地区可以种双季稻。水稻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3位,大米出口量居全国第3位。

二、粮食生产状况

江西水稻分为双季早籼稻、双季晚籼稻、一季中籼稻、一季晚籼稻四种类型,还有少量的粳稻。2005年,江西省稻谷总耕种面积为312万公顷,每公顷单产量为5343公斤,总产量为1667万吨,其中早稻和中、晚稻的耕种面积分别占总耕作面积的41%和59%,早稻和中、晚稻的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40%和60%(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年鉴》。)

三、粮食消费与贸易状况

江西稻米除保证省内供给之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大米出口。自2001年至2005年累计出口大米109.85万吨,平均年出口量约22万吨,是国家重要的贸易粮提供基地。2001年至2005年江西大米出口情况见表2。

表2 近五年江西大米出口情况表(南昌海关)(单位:万吨)

表3 2005年全国各省市粮食出口排名 (单位:吨)

通过表2和表3数据可知,江西省大米出口量自2004年起呈下降趋势,在全国粮食出口省市排名也随之降低,从2001年第一位降至2005年的第四位。并且,由于质量积品质关系,江西省大米并没有真正在世界上主要的粮食需求市场――亚洲打开销路,而是主要销往非洲的科特迪瓦、莫桑比克、多哥及阿尔及利亚等中低收入国家。

四、现状分析

从1949年起,江西省水稻的播种面积变化不大,1977年5159.9万亩为历史最高,比最低年份1951年提高53.12%,而单产和总产量分别增长了一倍和两倍。总而言之,自1994年来江西省的水稻生产在单产提高和种植面积扩大的前提下,总产量稳步提高。

近六年来,江西省粮食生产稳步递增。全省播种面积从2000年的332万公顷增加至2005年的34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从2000年的1614万吨逐步增长至2005年的1757万吨。然而,大米出口状况却正相反,自2001年起,江西省大米出口量逐年下降。在2002年至2003年,江西省还累计进口大米2321吨。

1、生产水平分析

江西省水稻生产面积仅次于湖南省,居全国第二位,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湖南第一,江苏第二)。但江西的单产水平比全国低14.95%,比同是双季稻区的湖南省低11.9%。

江西水稻单产低的原因众多。江西省中低产田比重大,农业投入水平低,基础设施差,机械化程度低,从业者文化素质低。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民从事农业收入过低,负担过重,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余的少数农民出于自给或获取政府补贴的目的耕作农田,农民保护耕地,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的积极性不高,增收增产动力严重不足。另外,农业科技部门与农业生产部门脱节现象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严重影响了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阻碍了粮食质量和品质的提高。

2、市场分析

从国际上来看,中国的粮食贸易是一种“贱卖贵买”的反常行为。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趋于上涨时,中国更多地处于净进口国地位,净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而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趋于下跌时,中国虽然并非一定处于净出口国的地位,但净进口的规模基本上是递减的。因此,中国的粮食贸易在国际市场上是一种违反市场信号的逆向行为,导致贸易福利的损失。

江西大米质量和品质不及东北大米,名气不及泰国香米,这种“贱卖贵买”的现象更是明显。由于使用较为低廉的生产力成本,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消费者对于低质低价的大米的需求会大幅降低。此外,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也成为江西大米出口的重要屏障,阻碍江西大米的大幅出口。

3、政策分析

在土地资源稀缺、对粮食生产投人不足的条件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极高,政府选择了价格支持手段来防止粮食资源的流失,大量的补贴实际上是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经营的成本,限制了农民主动学习技术、提高粮食品质的积极性。保护措施扶持起来的粮食生产规模已经膨胀到相对过剩的地步,耕地资源稀缺的中国只能通过出El“土地密集型”产品来稳定国内粮食市场。所以,矛盾的政策取向是影响中国粮食贸易效率的重要因素。

五、对策

江西粮食贸易发展的出路就是要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这必须实现粮食生产从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生产向熟练劳动密集型生转化,增加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和技术含量,提高其技术密集度,依靠科技进步,改变品质,降低成本。同时,应参照国际品质质量标准,建立粮食出口生产基地,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连接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是江西省粮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产品的重要途径。

1、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品质

江西省地处水土资源丰富地区,按照虚拟水理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通过大米贸易,不仅解决对大米的需求,而且可以实现虚拟水贸易,平衡国内水资源,有利于国家水安全,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开发水资源成本,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当地水资源价值。长期来看,江西粮食生产关系重大,稳定粮食生产是基本政策,长期不变。

以产定销、以产定贸。这一政策主要是通过贸易弥补粮食供求平衡,是被动的。粮食贸易政策也必须从“以产定销”逐渐转向“发挥比较优势,获取贸易利益”,即以销定产、以贸定产,其政策的制定也转向市场导向性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长江粮食走廊项目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的6个粮食码头和一批粮食中转库及收纳库等粮食物流设施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要有效利用各种粮食流通渠道等现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参与到国内乃至国际粮食贸易。

2、大力发展饲料用粮食,延长产业链

地区的城市化必然会引起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按梁鹰《中国能养活自己吗》中的观点,在收入和价格水平同等的情况下,一个居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其口粮年消费量将减少58.3公斤(中小城市)至64.2公斤(特大城市);与之相反,畜产品的消费增加4.2公斤(中小城市)至7.2公斤(特大城市)。这表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越高,该地区对饲料粮的需求量也会越大。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世界市场上饲料用粮的短缺也将会日趋严重。

许多国家在稻米的深度利用、综合开发具有了广阔的前景和市场,运用当代高新技术,稻米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极大的增值,使稻米的附加值提高了5-10倍。在日本,冷冻餐盒是近年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具有便捷、卫生、快捷的特点,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配有海鲜、牛肉、蔬菜等各种口味的冷冻餐盒,只需要在微波炉里加热几分钟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饭菜。日本还生产出了不用淘洗的“清洁米”,可直接下锅煮食,具有高度的清洁性和透明性。此外,日本还把5%的大米用来加工米粉,用用提取的大米淀米做袋装酒饮料,碗装啤酒、素食大米粥。因此,利用高新技术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稻米资源及其副产品,使其增值,已成为稻米加工的主要发展趋势。

3、发展粮食期货市场

随着我国粮食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大市场、大流通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加剧,国内粮食现货市场以及市场中的生产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结合,通过套期保值等操作,跨市、跨商品、跨期套利,把握大势,顺势而为,降低风险,获得最大利益。

4、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

我国每年6000项成果问世,而真正转化仅占l1%左右,而发达国家70%-80%。唯一的出路就是加速建立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粮食加工、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应该成为其中的一块,作为粮食加工的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湖南有旺旺集团、金健米业、天津有康师傅,江西应该有自己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这个上市公司应由粮食加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粮食生产企业参加,可从资本市场筹集到资金加快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我省的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有大批科研人员,不少的科研成果目前还未推广。提高产品档次,加快粮食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和粮食生产部门的农田基本建设,加速建立绿色粮食食品,同时也可迅速扩大我省粮食产品的知名度,提升粮食的附加值。

(注:本文为基金项目:江西农业大学校基金《江西粮食出口现状与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一民: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

[2] 陈阵:中国粮食贸易现状分析和政策选择[D].吉林大学,2006.

[3] 冷淑莲:江西粮食生产周期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4(4).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范文3

近年来,由于生鲜食品经营在连锁超市集团越来越得到重视,在生鲜食品生产、零售流通和消费市场互动作用下,生鲜食品消费方式、消费热点和市场份额等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生鲜食品消费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自90年代开始,国外根据消费中的餐食加工者和用餐者、加工地点和用餐地点的不同,将生鲜食品消费形态细分为:

【1】内食:主要指传统餐食加工消费方式,主厨和用餐者都是消费者家庭成员,做饭的厨房和用餐地点也是在家里,外购做饭所需的原材料,但整个餐食加工和消费过程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2】外食:主要指在外用餐形式,主厨者以及厨房和用餐地点都在消费者家庭以外,整个加工和消费是在家庭以外的餐馆完成的,用餐者则有多种组合方式。

【3】中食:这是近年逐渐流行的用餐方式,其加工者和加工地点是在家庭以外的加工场或者超市完成,消费者则以家庭成员为主,用餐地点可以在家里也可以不在家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为了减少餐食消费中耗费的时间,美国90年代“家庭替代餐”(Home Meal Replacement,简称HMR)的兴起,同时“中食”方式也在日本逐步发展,使得第三种生鲜食品的消费方式得到充分发展,微波炉的出现和市场普及推动了生鲜消费方式的多样化,针对消费需求推演出几种不同类型的生鲜食品和消费方式:

一是各种即食类食品(Ready to Eat,简称RTE),例如超市中的批萨饼、面包和快餐;

二是各种冷冻冷藏食品(Ready to Heat,简称RTH),例如汉堡包;

三是加工调理食品(Ready to Cook,简称RTC),例如调味肉扒;

四是加工净菜和半成品配菜(Ready to Prepare,简称RTP)。

这类生鲜食品的产生和市场发展,迎合了消费者饮食结构合理以及省时省力的需求,也为同一时期国外连锁超市生鲜经营快速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它是家庭劳动社会化的体现和价值分工转移过程。

其次,消费者成为生鲜食品市场的主导。

据安永咨询公司有关调查发现,零售环节的食品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作为当今超市最主要的经营对象,食品一般都占超市营业额的3O%一40%以上),在未来市场中消费者的影响力将会更为强大。生鲜食品经营方式变化能够客观地反映这种影响力。

在美国5O年代初期,超市是以延长营业时间,提供尽可能丰富的食品品种,为消费者更多选择来吸引顾客,方便购买。若干年后,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仅靠这些服务已远远不够,所以超市开始增加加工烹制好的熟食制品,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更适合于大众消费方式。久而久之,消费者开始普遍反映这类制成品不够新鲜,口感差,品种不化慢。根据这种情况,超市又推出了适应消费者自身口味特点的半成品。它只需要消费者买回家中自己进行简单加工,便可施展自身烹饪技术,制作出适合自己口味餐食,既可以节省消费者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鲜感。

由此可见,在这个开放性较强的食品市场,消费方式的调整和变化都极大地影响着生鲜食品经营及产业发展方向,而生鲜经营者的创新努力和业绩增长,又会刺激带动消费需求的提高。在这种互动变化过程中,每一个相关企业都有市场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并从中获取市场份额的。只有准确地掌握消费者需求信息并能做出积极反应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的强者。

第三,生鲜食品市场上品牌的公信作用日趋重要。

由于生鲜食品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大食品产业体系中的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和零售流通各个环节,建立起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将成为保持企业长期不衰的关键之一。而顾客是用自己的钱包来给各个品牌投票和打分,消费者正在以不可预知的力量和消费需求塑造着一个个有号召力的品牌。

在这个产业链条上,零售企业由于其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天然优势,使得零售品牌成为这种信赖关系的集中体现,并以此向帮助顾客更有效消费的“代言人”角色转移,零售品牌的塑造也使零售企业积累了向上游整合供应商资源的筹码,但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发挥好这个“代言”作用的。 二、中国生鲜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

伴随着中国生产增长和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食品在整个消费品支出中的所占比重即‘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2000年39.2%),并呈现出多元化、结构性替代的趋势。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但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总量却呈上升趋势,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98元,比1995年增长41.3%,平均每年递增5.0%。此外,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类消费结构出现显著改善,生鲜消费方式的主要表现为:

1、食品消费正处于转型阶段

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居民食品消费产生了结构性变化,首先是粮食消费量下降明显,其中:细粮消费量降低,粗粮消费量增加,主食的花色品种呈现出多样化和成品化;其次是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明显提高。其中:猪肉的消费量略有下降,牛羊肉、水产品、禽肉和蛋奶的消费量明显提高,牛奶已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食品结构变得更富营养、更为合理;第三是用于烟、酒、饮料、干鲜瓜果等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2000年人均支出332元,比1995年增长24.3%。

2、追求食品口味的多样化

食品风味和饮食习惯可捕捉到未来食品的流行特征。多数消费者在食品风味上喜欢尝鲜和创新,所以对于外来民族菜肴的风味比较感兴趣;但会保持原有的基本饮食习惯。

另外,鲜活食品中新鲜的天然食品会更受人们的关注,蔬菜和水果作为鲜活食品的主流将受推崇,因为含有基本营养成分的食品有益于健康和减少疾病,所以新鲜的鱼、西红柿、大蒜、燕麦茯、青豆、橄榄油、酸奶、土豆和黄豆制品等会更受欢迎。

3、加工食品方便化受到追捧

由于中国妇女多是家庭主要的食品采购者和厨房主导者,在中国妇女高就业率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减少一日三餐的准备与烹煮时间,避免枯燥的家务杂事,自然成为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准则。消费者追求方便的趋势,各类加工食品不断涌现,商场和超市的净菜、方便主食、速冻食品、加工食品、加工成半成品的三餐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的“厨房工程”出现和发展也是家庭代替餐(HMR)消费需求的市场表现。它会推动国内生鲜初级产品加工成本社会化,也会为农产品增值创造了巨大消费空间。

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用餐不再拘于时间和次数,有些人一天用餐三次,也有许多人只在中午吃一次主餐,其余的用小吃代替。在办公室吃早餐和从家带早餐的人数成倍增加,用微波炉加热,这为各种烘烤点心和配餐食品的销售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享受生活,用餐简单化的结果,食品消费方式反应出生活型态的改变。

4、在外就餐和送餐服务越来越多

2000年,中国人均在外用餐288元,比1995年增长78.9%,这种消费方式在未来还将保持一定增幅;与此同时,送餐服务和街头快餐食品(手抓食品)也会有所发展,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将孕育产生新一代街头食品,保温和口味较好,方便快捷的手抓食品例如三明治、汉堡包和时尚烤面包等,会越来越容易在街头商店、手推车、书报亭内买到。

5、食品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食品工业拥有全世界最大市场和最有潜力的市场,12.6亿的人口数量,每年1000万以上的新增人口,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仍将保持的人口增长态势,这是食品消费增长最直接的影响因素;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将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加大了对工业化食品的需求。

从国际经验看,在年人均收入到达1000美元左右,国民的食品支出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目前,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正处于这个阶段,居民首先在食品的数量上得到满足,然后对口味、营养和品种提出更高的要求,正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多样、方便和安全的时尚转化,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所以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加速上升的阶段。它要求我们今后的传统食品要现代化,保健食品要大众化、上餐桌,三餐食品要工厂化、商品性消费,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生鲜消费方式变化带来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之后,社会和经济正在逐步融入国际大市场,生鲜消费形态的变化会深深地影响连锁超市的经营方式与商品结构。

1、未来超市生鲜经营的重心将有所调整

连锁超市生鲜经营的产生是迎合了消费者需求应运而生的,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始终需要坚持其代表新消费需求的形象特征,在新的生鲜消费方式逐步显现的时候,超市生鲜经营的重心也有必要及时作出调整。

就目前超市生鲜经营的主营项目,初级生鲜三品是生鲜商品结构的必需,销售量较大,但毛利普遍偏低;熟食中的快餐类产品面临着中低档餐饮店的竞争,存在一定的发展压力;以西式消费方式为主的面包类经营,由于消费方式的不同,其成长空间有限。

在当前中国的消费环境中,解决中国家庭的家庭代替餐(HMR)将为连锁超市生鲜经营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契机。家庭代替餐(HMR)或“厨房工程”的市场开发实际上是在超市生鲜三品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不同加工程度的家庭配餐食品,从各种即食类食品和手抓食品到便于存储的冷冻冷藏食品,从加工净菜和半成品配菜到丰富多样的加工调理食品。关注生鲜半成品和制成品的开发与经营组合,并有意识地把生鲜经营的重心向这个方向转移,这将会给超市生鲜经营带来良好的一个发展空间。

作为生鲜经营重心调整的延续,连锁超市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有效地制定生鲜产品开发和经营策略,并使之得以实施,它与企业内部和生鲜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而目前多数超市生鲜经营运作水平和对供应商的影响能力都比较低,很难在生鲜消费方式的变化过程中充分获利。

生鲜产品开发和经营策略包括:顾客群和消费方式分析、销售分析和产品开发指导、超市与供应商相互配合的产品开发协调机制、超市与供应商的品项制作分工、生鲜经营计划协调、生鲜配送支持等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所以超市生鲜经营重心转移并从生鲜供应链管理上获利,这将会是一个艰苦的、循序渐进的工作过程,日本7-11生鲜自有产品开发的大众食品协同组合也是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努力才达到今天的规模和运作水平的。

2、生鲜经营方式更加贴近消费需求

超市生鲜经营本身是一个受季节、天气、消费方式和顾客群影响很大的项目,因此生鲜经营方式从商品管理角度出发,仅仅停留在体现超市商品归类管理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体现出顾客的消费方式,发挥卖场在顾客消费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对于生鲜经营者来说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生鲜食品由于购买频率相对较高,与家电类商品购买来讲也属于低度参与的消费过程,这意味着许多消费者的餐桌食谱是在卖场中决定的,因此卖场销售方式能否配合顾客的消费方式,能否反映出季节变化和消费观念,能否根据销售规律在不同时间段的确定生鲜商品经营重点和商品组合,这一切工作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超市生鲜卖场对顾客的影响力和经营业绩。因此超市生鲜经营方式要求从生鲜食品的年度销售规划、各种节假日及季节转换期间销售重点和主题,到相应的商品结构调整和商品组合计划等等,都十分贴近不断变化中顾客消费方式,以此将生鲜的销售业绩稳定地掌握在企业的规划之中。

3、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需求分析程度正在使企业差距拉大

在开放程度最高的食品销售市场中,无论是食品加工还是零售终端,市场消费需求分析程度决定了企业对市场变动的认识程度和反应速度,最终关系到企业盈利能力。

连锁超市借助于直接面向生鲜食品的最终消费者,具有直接观察顾客的消费行为、采集消费数据和进行实证性分析的便利条件,但中国的消费市场庞大而又复杂,地域性和差异性较强,在数据采集积累和分析方法上仍在逐步探索之中。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我国 进口食品 食品安全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45-02

三鹿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这些热搜词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正在受侵犯,告诫我们重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新西兰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上演、沃尔玛“挂驴头卖狐狸肉”、台湾牛奶被检含避孕药这些食品安全大事件警醒我们进口食品市场堪忧,告诫我们重视进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 进口食品等相关概念

1.1 进口食品的概念

进口食品是指非本国品牌的食品,通俗的讲就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包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在国内分包装的食品。

1.2 进口食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的消费档次由原来的温饱型逐渐转化为健康型、营养型、休闲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各种进口食品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美的包装、先进的生产工艺带给大众从物质到精神的享受,因此进口食品也获得从学生到青年工作者等不同层次的青睐。

1.3 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伤害。食品安全具体含义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续安全。

1.4 食品安全检验

主要是检验食品和饮料的营养成分,应对致癌物非法掺杂,筛查食品中不明污染物达到或超过农残分析的新兴监管要求等检验。

1.5 进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进口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人生安全,没了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了一切;进口食品安全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口食品会增大购买力、繁荣市场,达到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双赢局面;进口食品安全关乎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口食品会促进资金的流通、加强各国的经济往来。

2 我国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

2.1 食品检验的方法

(1)感官检验,通过眼观色泽、鼻闻气味、嘴尝口味,手摸触感等方式判断食品的色、香、味等方面,感官鉴别不光能发现食品宏观上的变化,还可以鉴别出发霉、杂质等微观上的变化,感官检验作为最直接最简便的检验食品的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2)理化检测,运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检测食品的成分和含量。这是个复杂的检验,食品检验的指标不同,检验方法也各异。除了常规的分析方法外,用仪器分析法来检验食品卫生,包括有机成分分析方法和无机成分分析方法;用色谱法鉴定化合物分离混合物。这种检验的针对性较强,要具备专业知识。

2.2 我国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措施

(1)制订并且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并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加强对进口食品残留检测。(2)为了防止境外的有毒物质流入境内,先后了多个进出口食品风险警示通告,如《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管理规定》,将有毒食品拒之门外。(3)《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等规章对进口食品的加工厂实施有效的卫生注册登记,严格遵守卫生注册登记标准,只有达到资格,才能进入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3 我国进口食品监管面临的现状

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提高,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和我国合作,向我国提供出口食品。所以我国的进口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区域发展不平等,加上有些技术的相对落后,食品安全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进口食品的不断增加,面临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国际疫情的复杂多变、企业的唯利是图、社会责任感的流失、检验机制的不完善、检验技术的相对落后、卫生标准不够完善、法律不健全、风险预警以及快速反应机制较差、监管方式的缺陷等一系列挑战。

3 对我国进口食品监管的建议

(1)提高人民个人的防伪技术。针对进口食品,人民群众不能盲目跟风地购买,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可以以社区为单位,科普知识定期进社区,为老百姓宣传进口食品的辨别知识,提高老百姓的辨别能力。(2)从源头上进行监管。从种植养殖的生产第一线开始监管,从源头解决问题。比如监管农田少打农药、监管种植业的疫情,这样就不会让有问题的动植物流入市场。(3)企业内部鼓励制度。鼓励企业之间、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发现有辱企业形象的个人就举报,这样可以有力打击没有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4)创新。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永葆活力的源泉。借鉴外国在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优秀成果,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创新出适合自己的最佳的监管方法,保障进口食品的安全性。

4 结语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需要国家的严格检验,但是我们自身也应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学会简单的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虞家琳.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范文5

一、结合农贸市场实际情况,研究市场食品安全的风险点和工作切入点

(一)影响市场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可以分成四方面:经营主体(两级)、客体、经营设施和经营行为。与外部管理者一起构成了市场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不良结果的产生。农贸市场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问题多发区。经过迎奥三年市场升级改造等一系列工作,北京规范的达标社区菜市场硬件设施与超市基本持平。但检测数据表明:同类商品,超市的合格率高于市场。原因在于市场的管理和日常操作的规范化不如超市。

(二)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中要实现的基础管理目标和途径

从商品质量监管的角度看,流通领域不是商品质量管理最佳环节,工商部门在履职时存在先天的劣势,不能把以前擅长的主体监管模式移植到客体监管之中。流通领域食品(商品)质量监管中要实现的基础管理目标是:1、商品不在流通领域变质(坏);2、出现的问题可以追溯到上一个环节。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市场管理模式,即基于外部管理的角色,实行目标管理,工商部门提出要求,市场两级经营者负责落实。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作为“信任产品”的特征越来越突出,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要求政府部门转变工作理念,树立服务意识,不仅要告知市场经营者“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也就是从目标管理转向了过程管理。

二、梳理市场内在机理,按照危害分析与风险点控制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建立市场质量管理体系

(一)HACCP和ISO9000管理体系介绍

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通过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控制,将食品安全危害消除、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用于控制食品安全的先进管理方法。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总结和参照世界有关国家标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协商,形成的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用“过程方法”对质量进行有效、全面的系统管理。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可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现在我国已经转化为GB/T 19001-2008标准。

这两个管理系统一个控制“点”,一个管理“面”,在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中经常同时使用。在市场中推行此项工作,就是以上述两个理论为指导,对市场中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风险点查找,设计相关的制度程序,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

(二)梳理农贸市场内在机理使之一体化,形成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HACCP、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前提都是在一个主体中推行,更容易适应大型的生产领域。农贸市场中经营主体多,商品品种多,经营方式复杂,要落实上述两个管理体系,需要把市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崇文分局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抽取辖区个别市场作为样本,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梳理农贸市场的内在机理。首先,从经营管理的过程分析:市场的经营活动从纵向可以分为进货、贮存、销售、退市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最终影响市场食品安全水平。其次,从食品安全的各个影响因素分析:在市场经营的商品中,生熟、是否有包装、存储的温度是几个主要的确定风险的因素。把市场中经营的上万种商品分成六类:散装熟食、预包装熟食、散装生食、预包装生食、现场加工生变熟和现场加工熟变熟,对应地是要做六类行为规范:散装直接入口规范、散装非直接入口规范、预包装直接入口规范、预包装非直接人口规范、现场加工由生到熟操作规范、现场加工由熟到熟操作规范。再次,从环境因素分析:操作环境、人员卫生、存储条件都会影响食品安全。

按照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的要求。针对市场食品安全的风险点,崇文分局制定出全面、完善的《农副产品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首先是严把进入流通领域食品第一关,对供方进行评价和选择,严格施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实现可追溯。其次是食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如何保证在贮存、销售、退市环节按照规定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第三是规范食品经营者的操作规范和经营环境。《农副产品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由四个层面的文件构成:

《运行手册》规定了市场开办单位应当建立的食品安全日常管理机制,阐明了市场食品安全的方针和目标,明确了各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顺序和关系,明确了岗位职责,是市场食品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程序文件》是以文件的形式将完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所需要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描述的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规定了市场开办单位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危害分析及对风险点进行控制的程序,即市场管理人员检查的内容、标准程序和食品经营人员应遵守的经营环境、经营环节等中应遵守的标准程序。比如:危害分析控制程序等。程序文件从目的、范围、职责、工作程序、相关文件、质量记录六个方面进行规定。

《作业文件》是详细说明特定关键岗位如何具体操作的文件。作业文件规定了市场管理人员、经营者以及供货商,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和供货过程中应遵循的操作规范,包括豆制品现场加工作业指导书等,对目的、范围、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记录表格》作为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文字记载保留备查,用于检验和提高管理体系本身的实际应用效果,包括合格供方台帐、进货验证记录、原料检验报告、市场日常管理检查日志等内容。

三、化繁为简,推行标准化操作,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一)对表达方式进行调整,变成使广大市场经营者容易理解的语言

ISO9000管理体系原本就是一个外来概念,加之翻译的问题,即使我国已经转化的GB/T 19001-2008标准,有一些很拗口专业的术语,如:输入、过程、资源、监视等,在ISO9000体系中都有不同于平常的专业内涵。这些词语在《农副产品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比比皆是。

负责此项调研工作的干部,在自己吃透、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实际情况首先进行了语言转换,使之变成市场商户能听明白的语言。

(二)结合市场现状合理删减,适度提高、逐步推行

《农副产品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制定以HACCP和ISO9000管理体系为指导,其中的很多要求是从食品加工企业中借鉴过来的。崇文分局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在制定过程中对这些要求均进行了调整,使之更适合市场要求。对一些过高的要求进行了删减,如:现场加工场所的空气过滤设备。

但也不是对现状的简单认可,很多的标准是高于现状的,需要经营者和主办单位适当添加部分设施,以保证相关操作规范和标准的落实。如:紫外线消毒灯、洗手后的烘干机等。

(三)融合体系文件,形成简单易行的操作手册

将《农副产品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融合、简化为《市场开办单位操作手册》和《商户操作手册》,淡化“为什么做”,强化“怎么做”,去繁就简,从规范市场管理员管理和经营户经营的实际要求出发,将专业的体系文件“翻译”成市场管理员和商户可以看明白的操作手册。

《市场开办单位操作手册》简单明了地向市场开办单位阐明了《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赋予市场开办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内容比较全面。主要包含:各种制度、风险点和控制标准、市场商户的操作规范和市场管理员的检查程序等内容。

《商户操作手册》的特点是实用性强。《手册》制定了27个市场商户经常用到的具体操作规范,既包含商户在经营中纵向四个环节的要求。也对商户的个人卫生、经营环境和如何具体操作进行了指导。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范文6

黑龙江省之所以是我国有机食品开发较早的省份,与黑龙江省有其自身的生态优势是分不开的。首先在一片土地上从其他食品转换到种植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由于黑龙江省开发较晚,有些偏远地区农民仍采用传统耕作方法,不施用或很少施用化肥、农药,因此不需要转换期就可以直接生产有机食品;其次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有利于大面积种植有机食品,又加之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寒冷、冰冻也有助于抑制病虫草害发生,从而有利于有机质的积蓄,有机质平均含量3.8%,为有机食品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有机食品生产的人工投入要比普通食品生产多花10%-30%,是一种劳动力集约型的产业,这是有机食品价格偏高的主要因素。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众多,成本低,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有机食品生产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得有机食品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劣势分析

1.对有机食品认识不足

一方面,在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概念还鲜为人知,广大人民群众对有机食品的认识不足,导致市场上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量很少;另一方面,在市场机制下,生产者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只生产一些市场需求大的农产品,从而不重视有机食品的投资。据统计,黑龙江省生产有机农产品不到普通农产品的10%。可见,对有机食品的认知程度抑制了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发展。

2.生产技术供给不足

黑龙江省可进行有机食品生产的面积广阔,但有机食品的生产比例却很少,除了对有机食品认识不足的原因外,还受到生产技术的影响。目前政府对农业生产技术研究投入少,有些科研院所的成果又无法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导致生产上缺乏有效的新技术及有效的高毒农药的替代产品。在这方面,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低于我国其他省份,科学技术研发水平低,目前有机食品的许多生产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还在探索之中。

3.政府补贴力度不够

开发有机食品不仅要有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还需要得到有关部门对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支持。黑龙江省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出口的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但有机食品生产成本却往往高于常规的生产成本,特别是“转换过渡”时期的生产风险以及人们对有机食品还需有一个认识过程,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是难以支撑的。我国对黑龙江省的有机食品开发上的政策补贴力度远远不够,这不仅限制了有机农业的发展,也降低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

机遇分析

1.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转基因、饮食结构和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使得有机食品成为21世纪食品行业的新宠,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据统计,近些年有机食品销售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全球销量突破了600亿美元大关,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十个发达国家是有机食品的主要消费国家。而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生产由于受劳动力成本等原因的限制发展趋缓,所以有机食品成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主要产品之一。黑龙江省作为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大省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发挥自身优势,力争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2《.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的出台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发展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政府也出台一系列发展有机食品的政策措施。2005年6月9日,黑龙江农垦总局为加强垦区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与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出台了《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国家和省级绿色农业基地与农产品出口基地。作为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大省,黑龙江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了黑龙江省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为有机食品的出口创造了便利条件。

威胁分析

1.有机食品认证体系不健全

良好的认证体系是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通行证,也是有机食品自身的质量凭证。2001年以后,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由,先后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而黑龙江省有机食品主要的出口市场就是这些发达国家。黑龙江省有机食品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黑龙江省在有机食品认证管理上几乎还是空白。可见,有机食品认证问题是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的最大威胁。

2.黑龙江周边省份的竞争

东北三省中除了黑龙江省外,吉林省、辽宁省在有机食品的发展上也不甘落后,辽宁省具有丰富的农、林特产资源,已有多种有机食品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吉林省的有机食品也远销国外,著名的有圣水米业的大米,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极高,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蛋白质氨基酸最佳配比模式。这些省份有机食品业的迅速发展都对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构成威胁。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策略

针对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黑龙江省应结合实际,转变观念,发挥自身优势,政府、生产企业、出口贸易商、农民要通力合作,积极推进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走上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

(一)加大有机食品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

由于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识不足,限制了有机食品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发展有机农业和食用有机食品的好处,比如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或讲座等方式对有机食品进行宣传和普及,增加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识,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明白有机食品对生态环境、身体健康方面的益处,从而扩大有机食品消费群,进而通过国内市场消费促进生产者加大对有机食品生产投资,最终促进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加强有机食品科学技术的研发及推广

针对有机食品生产力水平低的问题,黑龙江省应对传统技术进行研究和改造,对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加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攻关,开发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同时,政府应加大技术的推广,优化有机食品的品种。可以通过对国内外有机食品的技术和市场调查,积极选择抗病性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进行推广。

(三)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帮助与鼓励黑龙江有机食品发展

黑龙江省应根据当地实际,建立地方性政策支持体系,把有机食品作为一项特殊的环保产业给予政策优惠,在生产、加工、贸易出口、税收等方面向有机食品开发倾斜。同时,要对有机食品的认证费进行补贴,简化获得国际通行有机认证的农产品出口检验程序,提高通关效率,为有机农产品出口提供便利。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范文7

关键词:周黑鸭 市场营销 策略

前言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逐渐提高和改变,对食品企业的质量标准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怎样在质量过关的情况下,在类似产品中让消费者更倾向于自己的产品,这又对食品企业的营销策略发起了更严峻的挑战,随着类似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据《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显示,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周黑鸭能成功生存十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周黑鸭的营销策略是值得同类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1.周黑鸭的公司简介

湖北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以鸭类、鹅类、鸭副产品和素食产品等熟卤制品生产为主的品牌企业,公司前身是“武汉世纪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 湖北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大道72号,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目前约有300名职工,年加工生产鸭类产品5000吨以上。经湖北省工商管理局批准,公司于2008年5月更名为“湖北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经营的系列产品有鸭脖、鸭翅膀、鸭翅尖、鸭掌、鸡尖、卤干子、酱板鸭、鸭爪、金牌黑鸭、周黑鸭、鹌鹑等。在武汉市区内公司拥有40家直营门店,产品享誉全江城。目前全国共有门店近400家,在北京、上海、深圳、南昌、长沙等均设有分公司。“周黑鸭”以“入口微甜爽辣,吃后回味悠长”的独特口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2011年,“周黑鸭”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目前公司正在致力于包装产品的上市和全国市场的开发,目前已经取得“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著名商标”“武汉市创名牌先进单位”、“武汉市名牌产品”等品牌荣誉。“周黑鸭”品牌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周黑鸭公司经营理念是以顾客第一、团队第二、股东第三为企业价值观,以有人类的地方就能尝到周黑鸭的美味为企业使命,以百年品牌走向世界为企业目标,以安全、绿色、健康为质量理念,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人才理念,以质量铸就品牌为品牌理念,并以安全就是生产力为安全理念。

2.湖北周黑鸭有限公司营销策略及其分析

2.1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及其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辣味的喜爱、接受程度不同,依据这一现状可以将市场分为三个市场范围:青少年市场(0-19岁),中青年市场(20-49岁),老年市场(50岁以上)。青少年市场对辣味食品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且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来源,不能作为周黑鸭忠诚的品牌购买者;老年市场相对具有限制性,老年人一般比较注重身体的保养以及饮食的营养清淡,与周黑鸭的口味特点不相吻合,所以也不能作为主要的目标客户。中青年市场是发展的主要市场,中青年群体一般情况下都有各自的经济来源,而且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新产品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周黑鸭快速占领市场有积极影响。

依据中青年目标市场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范围:①青年人群(年轻白领及学生)。年轻白领生活时尚、收入丰厚,具有较强的购买需求及能力;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有较多自由时间,也可以依托家里消费,具备一定的购买能力及需求。②家庭。上班族下班回家以后往往需要吃一些宵夜、零食,通常情况下他们会购买一些快捷食品。③旅游人士。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都喜欢利用假期到处旅游,走亲访友,周黑鸭是旅行回来适合馈赠亲友的上乘之选。而周黑鸭味道的独特性正好能满足中青年人群的口味特点,故市场定位为以辣为主的休闲零食。

周黑鸭产品风味多样,适合多种年龄层的消费者。青少年市场因为群体的特殊性,对辣味食品接受的程度较低,且经济方面没有固定的来源,不能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但青少年接受新奇事物的能力强,周黑鸭多种风味的特点与其口味特点相符,加上现在青少年零花钱多,因此市场潜力也很大,不能忽视。青年市场是主要的消费群体,青年学生及年轻的白领基于生活基础较高,且具备一定的购买能力,是周黑鸭主要消费市场。上班族及旅游人士购买休闲特色食品作为宵夜和赠品,也是周黑鸭主推市场,尤其是旅游人士旅行回来,购买周黑鸭产品赠亲朋好友,还可以将周黑鸭市场进一步的推广,让不同的人群接触周黑鸭,进而喜欢上周黑鸭。周黑鸭主要以辣为主,不太适合老年市场,但可以开发新的口味,向老年市场推广,赢得更多的顾客。

2.2产品策略及其分析

周黑鸭的产品线包括鸭类、鹅类、鸭副产品和素食熟卤制品。其包装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卫生、便捷、新鲜。现如今绿色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简单便捷的绿色包装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周黑鸭鸭脖以数味中草药卤制,药味入骨,再加入上乘辣椒、花椒等调料,甜而不腻,辣而不燥,麻而不涩,入口美妙无穷,妙不可言,非常适合啃食、下酒,是难得的休闲美食,还具有对身体保健的功能,这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一大优势。

周黑鸭产品口味相对齐全,比较同行业的其他产品,在风味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加上周黑鸭还具有保健功能,这是推广的一大特色,也是消费者在众多同行业产品中选择周黑鸭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过作为休闲食品,卤制品行业的竞争对手有很多,许多知名老品牌是周黑鸭竞争的对手,有部分客户忠于老品牌,这就需要将周黑鸭的产品优势推广出去,以多种形式将产品推广,深入消费者心中。可以采用广告宣传方式,网络电子商务等方式,先将周黑鸭介绍给消费者,以产品质量和优势作保障,在众多竞争中成为独树旗帜的领军产品。

周黑鸭公司今后还应在加强产品的诉求方面多做努力,要符合目标消费群的口味、功效、心理、价格等方面的需求,具有独特的诉求点,将周黑鸭打造成为百年老店。

2.3 价格策略及其分析

周黑鸭在价格方面不贵,真空袋装20元/袋,如果进行网上购买的话,价格为19.78元/袋,早在江浙沪一区实行满198元包邮的服务,外地朋友可以代购,省心省力省钱。散装可采用顺丰快递的方式,5.8元一根。周黑鸭在定价策略上采用竞争导向定价法,产品价格虽与同行业的其他产品价格不相上下,却有着其他产品不能比拟的保健优势。周黑鸭根据主材料成本、物价和市场调查情况对产品进行灵活提价,既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又显现周黑鸭的品牌独立性。周黑鸭在保持与市场竞争相近价格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产品质量以及品牌形象的维护。

卤制品行业竞争对手多,消费者选择的机会也就多,琳琅满目的选择会让消费者感觉无所适从,而且经济实惠的产品是消费者的首选。我们在江浙沪一区实行包邮的服务,但不能遍布世界各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加大其他市场的开发,可以采用分销策略。价格相对其他竞争产品不相上下,但我们具有保健优势,还可以对老客户实行优惠政策,或采用积分的形式,规定积分可兑换的周黑鸭产品,以促进老顾客的满意程度提升,加强周黑鸭的宣传,这样可以间接的在价格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同样的价格买性质相差不多的产品,消费者也会选择具有保健功能,还可以积分换取其他风味产品的周黑鸭。

2.4分销策略研究及分析

周黑鸭坚持“不做加盟不做不传授技术”的直营理念。其直营店与竞争对手加盟店的区别在于,单店销售盈利远远好于加盟店,品质也非常稳定。所以采用开立分公司和直营店的策略,是口味和品质的有力保障。这种方式是有效维护品牌的方式,不过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可以采用分销策略。分销策略首先需要选择分销渠道,可以选择间接渠道将周黑鸭销售给消费者,通过二级渠道,即“制造商-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模式,采用窄渠道的方式,虽然会在市场分销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方便生产企业控制分销,企业的品牌制定能够得到保障;周黑鸭属于休闲食品,单价较低,体积重量也不大,采用间接分销渠道最为适宜。

采用分销策略有利也有弊,规定一个地区的商,可能会产生商垄断地区周黑鸭营销市场的现象,商将产品供应给零售商,必然会抽取中间的环节费增加自己的利润,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无形已将周黑鸭的价格提高,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多家商虽然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这种情况的产生,但不方便管理,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显得比较混乱,分不清是哪个商部分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分销制度的建设及监管,可以配置一个商监管部门,负责各地商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分销策略可以健康顺利进行,确保周黑鸭可以防范占领市场,便于消费者购买,促进周黑鸭的及时销售。

2.5促销策略研究及分析

周黑鸭采取直接零售的方式进行出售,实现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村镇、街道等通路全方位营销,快速渗透,具有天然的市场扩张力。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商务网站,并且在大力进行推广。建设公司运营网站,将企业产品核心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等延伸到网络上,促进产品更加贴近用户需求;依据客户需求为客户定制需求计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加大促销方面的投入,让更多的网上浏览者知道周黑鸭的网站及包装品,为企业增加知名度。可以每周向周黑鸭的网络会员邮箱派发电子杂志,提供会员可供下载的电子优惠券,加强与搜索引擎的相关合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周黑鸭品牌推广出去。表1为周黑鸭比较精武鸭脖的网上市场情况。

以上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经验,但周黑鸭公司还应重视市场的开发,比如以年轻白领及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群体,同时发展上班族和旅游人群,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另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依靠网络信息扩大传播,提高知名度。 同时,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消费喜好,所以要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甚至个人爱好制定不同促销方式并进行科学合理的促销。其形式也应不拘一格,把不同种类或不同口味的产品搭配成套餐促销,以满足消费者最大的购买欲望,店面促销一定要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和信誉。

参考文献: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范文8

[关键词]海产品;品牌管理;营销策略

一、前言

水产品以其具有低脂肪、高蛋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特点成为食品中的上品。水产加工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更是一个增值潜力大、创汇能力强的朝阳产业。宁波,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由于毗邻沿海的区位优势,使宁波的水产业成为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宁波水产业大体经历了家庭作坊式、小规模初加工、企业化、品牌化四个发展阶段。

本世纪初宁波海产品正在进入品牌化发展时代。目前本土发展起来知名海产品牌就达十多个,如南联食品、陆龙兄弟、史翠英、老板娘、梦婕、胖子、海能等,其中不乏浙江省出口名牌,宁波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宁波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是集水产养殖、食品加工、国内外贸易、水产科研开发于一体的中美合资企业,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上世纪90年代末期,南联公司产品就打入国际市场畅销美国、欧洲等地。2001年通过美国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验证,2011年获得“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验室等级证书”,2013年被认定为“浙江出口名牌”,2014年获得“宁波市出口质量奖”,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目前,公司主要出口产品有冻青占鱼、冻鲣鱼、冻[鱼、冻秋刀鱼、冻沙丁鱼、冻西瓜皮(正鲣)、冻马鲛鱼、冻黄占鱼、冻煮青占鱼肉、冻煮鲣鱼肉、冻金枪鱼、冻金枪鱼肉、冻鱿鱼筒/圈、冻安康鱼段、冻月亮鱼片、虾等,畅销于美、韩、日等国家及欧洲市场。多类产品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商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近几年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等宏观政策的制约,大量出口型企业开始奉行“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发展战略,宁波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二、出口转内销品牌是王道

国际市场不景气,大量企业转战内销市场,这就使得国内水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进行品牌化发展就成为大势所趋。尤其对于出口型企业,因为其产品往往有品质好但成本高、价格高的特点,如果不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拓展利润空间――实行品牌化发展,几乎不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很难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1、品牌是必由之路

从消费者来说,一方面,产品越来越丰富,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使消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食用风险,产品的鉴别成本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宏观的商业环境和消费者自身经济条件的变化,都使消费者需要对自身的条件、文化需求进行准确辨别并要寻找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而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品牌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2、行业现状分析

但就对宁波市场调研发现,宁波区域品牌众多,由于价格竞争劣势,销售量始终在一个低位徘徊,利润空间低,不少企业发展困难,甚至出现倒闭或转做它行的现象。要改变水产品牌市场目前圈里热闹圈外冷的现状,必须回到消费者本身上。

3、水产业品牌塑造关键点

一直以来,中国海产品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保鲜”和“安全”。保鲜方面。由于受冷冻条件的限制,很多水(海)产品的销售半径不出200公里,从而失去了海产品唯一的一个“鲜”字优势,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针对海鲜产品市场最适合不过。安全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中国老百姓最为迷惘和苦恼的问题,很多人从海外疯狂采购奶粉、水果甚至面包,一大批原来出口海外的食品企业也迅速抓住机会“转内销”,依托欧美市场严苛的食品安全检验标准赢得国人的充分信任,从而抢占市场。

三、宁波区域市场分析

宁波是个盛产海产品的城市,而且宁波人对海产品的“鲜”字尤为钟情,因此很多产品做得地道不地道,很多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宁波人一尝便知。但是,随着海产品的各种污染、加工、添加剂等原因,宁波人钟情的海产品的那种“舌尖上的记忆”还是否存在?

1、宁波本土水产品牌渠道分析

目前,宁波的海产品已涌现出很多品牌,抢占日常消费市场和礼品市场。陆龙兄弟以黄泥螺为主打产品,结合市民消费和礼品销售,并通过会议礼品、网络销售、积分卡等方式,成为宁波人津津乐道的首先品牌之一;史翠英通过大批量的广告传播,慈善活动等文化行销的方式,专注于平民阿嫂和中端礼品市场;老板娘、梦婕、胖子、海能等品牌则通过进超市、建立旗舰店以及关系行销的方式分割市场。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水产品的产地水源安全问题、深加工的技术标准问题、保质保鲜方面的专业问题、产品品质的安全检测问题等等,都让本土生长、本土消化的品牌遭受着一种被质疑的“白眼”。

2、南联食品市场突破口

作为宁波老牌冷冻海鲜公司,有十几年丰富的冷冻品销售经验和渠道,在海鲜原材料采购上有优势,南联食品突出“原产地”诉求:产品通过FDA和EEC认证、第三方HACCP质量控制,突出产品的“高品质”;专业的冷冻技术和不远万里的销售经验,确保海产品的“味道鲜”。南联冷冻食品长期以来一直发展海外市场,这一点是取胜国内市场的突破口。如何深挖这一关键诉求点,通过策划、设计、营销等一体化的整合运营,借助冷冻技术、专业认证,突破销售半径,通过“外宣内攻”的策略,让“舌尖上的记忆”迅速占领消费者的心里,必将迅速占领市场并取得最大成功。

四、水产业创新营销模式的思考

目前的营销基本上有整合营销、差异化行销两种。整合营销也就是业界常说的4P营销,其核心是以产品为中心进行系统贴身配置;而差异化行销也就是业界常说的4C行销,其核心则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进行系统贴身配置。这就意味着无论整合营销还是差异化行销,其关键因素都有一个关键词――贴身!

在著名的“行销28律”中,“人性律”摆在了第一位,说明任何整合营销传播都是基于满足人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因此,在分析市场定位时,首先切入人们对海产品的“固有需求”和“不满足需求”。对“固有需求”的满足,是企业占据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的惯性思维需求,这是个企业必须要做到的关键元素;对“不满足需求”的了解,正是我们打开消费者心理防线进入消费视线实施“差异化营销”的关键所在。

五、南联食品创新营销模式

1、营销策略

为建立系统的、完善的、持续的营销传播方案,并能有序执行,南联食品制定“中提升、双引擎”的行销策略来迅速抢占市场。中提升:根据海产品的市场特性及南联水产品的特性,拟确定以“原产地、高品质、味道鲜”的差异化行销策略。

一是建立体验馆。要求在商业发达或人流集中的地方选择3-5家建立旗舰店,要求统一的VI设计和终端门店,以品质取胜,为产品形象展示和礼品市场的销售铺点。二是突出欧洲品质。重点突出推广南联“得来吃”(品牌名可斟酌,后面会分析到)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青睐程度,以FDA和EEC认证、第三方HACCP质量控制等为诉求点,突出产品的高品质,获得信赖感。伞是建立行销手册。通过突出产品特性,突出差异化和高品质,在高端商圈、企业家群体及高端酒店和会所展示。

双引擎:打造一个高端品牌,造就品牌拉力;建设一个商务商圈,推动礼品市场。一是高端品牌定位。在以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一方面推出普通消费群体的“得来吃”品牌,一方面需要重新注册一个专注于海产品的中高端品牌,设计包装中高端的礼盒包装,并突出品牌的“礼”字,摆脱原有产品的形象和定位,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全新形象(原有产品品牌及LOGO保持,以固有原来的忠实客户群);同时,需要建立一整套全新的VI设计。二是建立完整的品牌传播策略。建立自己的内刊《南联海产》,可以建立与客户的互动;通过网络、电视、杂志、报纸、微博等媒体,全方位打“组合拳”。三是打造舌尖上的记忆。着力通过专业期刊、微电影、海鲜文化等方式,打造“舌尖上的记忆”这一主题,让这一广告诉求真正能够深入人心。

2、打造商务商圈

一是打造服务商圈。通过“捆绑销售”和合作借位的方式,与有企业家主体、行政副总等商圈的组织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赞助沙龙、活动以及提供礼品等方式,让新的客户群迅速建立,在原有的目标商务商圈中进行有效营销,通过自己组建客服代表,服务商圈。二是建立完善销售渠道体系。建立和完善品牌形象标准体系,原材料采购体系,生产标准体系,包装体系,销售渠道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让产品销售及人员在工作服务中让顾客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三是互联网渠道。以实体旗舰店的配送体系为主,实施网络销售,在微博、淘宝商城、QQ商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多家B2C,C2C网络购买,成立网络直营旗舰店,并尽可能参与商城活动。

进口食品市场分析范文9

关键词:哈尔滨;食品冷链物流;对策研究

一、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需求分析

1、农产品对食品冷链物流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相关部门统计农副产品产量呈连年递增的趋势,到2013年为止哈尔滨市农副产品交易量达500万吨。[1]哈尔滨雨润农副产品采购中心项目于2011年在哈尔滨双城区落户,据江苏雨润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道先介绍,作为黑龙江省的农业强市,在哈尔滨的农副产品产量预期在未来仍将会稳步上升。针对农副产品的的交易规模,哈尔滨市需要食品冷链物流具备一定的条件满足其交易的完成。哈尔滨农业发展规划的一个方向就是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为主导,而这将增大对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预见,哈尔滨农副业的发展将为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需求支撑,促使食品冷链物流逐步发展壮大。

2、冷冻食品对冷链物流的需求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在逐步提高,生活节奏随之加快。这种客观条件决定了速冻食品将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就现实而言,国内速冻食品生产企业达1200余家,生产品种超过百种。这些速冻产品经批发经环节和零售环节走进消费者的餐桌。这种流通渠道对食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的需求。2012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户籍总人口99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8.9万人。在全市人口中,市辖区人口471.4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可见,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城市,对速冻食品也有着极大的需求潜力,而速冻食品的市场规模扩大必将对哈尔滨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3、连锁超市对冷链物流的需求

作为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成功模式,连锁经营已经风靡全球。国内城市零售业经营模式中连锁经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哈尔滨的连锁经营企业中,例如沃尔玛、家乐福、华联。这些大型连锁超市也将生鲜食品纳入到其经营范围之中,连锁超市在哈尔滨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也对食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潜力。虽然部分国际连锁店在其食品冷链物流的运作中主要依靠国际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提供支持,但这种物流的运作模式在进入中国后,难免有“水土不服”之感,食品冷链物流运行成本在升高。这也为哈尔滨等城市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冷饮行业对食品冷链物流的需求

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哈尔滨市也是黑龙江省的经济中心,该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在冷饮方面的消费量每年都以较大幅度在增长。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哈尔滨冷饮市场的年销售额平均大约为3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速度为大约3%。哈尔滨市居民的冷饮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即由防暑降温型消费正在向四季休闲享受型消费转变。在国内的冰淇淋消费市场,冬季的消费量为夏季消费量的 1/30,而在美国,冬季的消费量为夏季消费量的1/2至1/3,中美这种季节性消费差异的差距反应出,国内冷饮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2]

(二)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差距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哈尔滨冷鲜食品市场对食品冷链物流有着巨大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呈近年上升趋势。也即是说,哈尔滨的未来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特点将是需求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根据调查,目前哈尔滨冷库容量约为430万吨,各类冷藏汽车3.5万辆,各类冷藏船吨位10万吨,各类铁路冷藏列车1000辆。[3]这样的规模难以满足现有的交易量。该市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方向应该作出调整,应首先建立健全食品冷链物流体系。而在这方面应发展专业化大型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带动作用,所以,做大做强专业化大型食品冷链物流企业成为关键。

二、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一)食品冷链物流体系未形成链条

近年来,哈尔滨的农副产品的产量在逐年平衡上升,这些农产品有蔬菜类、水果类、畜牧类和水产类等产品。而就哈尔滨的第三物流依旧以库存

理、手工搬运和定点运输、提供货物等业务为主,很少有相关的物流企业能够能提综合的、供全面的、冷链物流服务。正是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度慢,相关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不全面,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缓慢,冷链物流质量、及时性都无法保证。食品冷链物流的这种不成体系的滞后现象某种程度上对哈尔滨市的农产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产品的有效流通起到限制作用。

(二)食品冷链物流第三方服务行业质量差

在哈尔滨地区,速冻和生鲜食品有一部分为出口产品,其余大部分都在省内和市内,或在全国范围内销售,这部分产品流通所需的物流配送绝大部分由产品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来独自进行,其中包含的运输与仓储业务也都是由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独自完成,较少利用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的业务服务。其原因是在哈尔滨市范围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尚处于待发展阶段,特别是食品冷链物流的第三方服务行业显得相对落后,这使得哈尔滨地区的食品冷链物流业务成本始终降不下来,食品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出现较高破损率,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损耗率。

(三)食品冷链的设备陈旧落后

以国际经验来看,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既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与设备支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现代物流所需要的设施与设备在自动化方面和技术的先进性方面都已达到国际水平或接近了国际水平,但是,国内的食品冷链物流所配备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却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包括冷藏车和冷藏库在内的冷藏系统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市场对食品冷链物流巨大需求。哈尔滨地区的食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同样有待完善,这种基础设施和设备相对落后的状态也是影响哈尔滨食品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四)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哈尔滨地区,食品冷链物流基础上是由生产企业按照其本身具有的物流运营经验来运作的,这种运作方式在短时期内可以满足企业在物流业务方面的需求,可就长远而言,由于缺乏一个从头到尾完整的供应链,食品冷链物流上下游之间的节点就无法进行有效规划与整合,区域内的食品冷链物流具有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农产品物流过程的成本居高不下。

三、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形成链条

就目前而言,无论上食品冷链物流业中的物流企业,还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这些企业的规模都偏小,规模上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而国内的中小企业目前都面临资金紧张的发展迷局,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也同样受资金的困扰,难以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更无法与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国际物流企业展开竞争。所以,从促进本地物流业发展角度出发,哈尔滨地区的政府在政策上应引导资金流向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促进这些企业尽快脱胎换骨,做大做强。国家已经将物流产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各级政府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政策上发挥导向作用,使食品冷链物流业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健全食品冷链物流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改善物流企业的金融环境,如创新信用担保机制,使食品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更方便,确保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二)推行食品冷链物流行业运行标准化

哈尔滨市的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在争取获得政府政策扶持的同时,还应着手健全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使易腐食品在物流运行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测;国家也应加快食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制定的速度,使食品冷链物流业具有准入门槛、实行企业诚信和资质认证,制定物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进行法律规范。

(三)企业应大力推进食品冷链物流业的技术创新,改进物流设备

食品冷链物流业的进步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哈尔滨市应在保鲜技术、包装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面加强研发与技术推广。食品冷链物流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很多性能独特的冷藏库和和冷藏车等冷藏设备,冷藏设备的运作就要涉及到能源问题。目前在冷链方面的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方面关注的都是怎样提高效率,而节能和环保的相关问题却很少被关注。所以,有必要加强对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冷藏设备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使冷链物流设备能高效率运作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四)对食品冷链进行整体规划,完善食品冷链系统各个环节

对食品冷链物流整体进行规划整合,政府、行业单位以及有关部门应共同努力完善食品冷链上下游的缺陷,以多元化方式发展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其一,以哈尔滨大型食品企业和当地主要农产品企业为发展核心,形成哈尔滨食品冷链物流体系,联通整个冷链的上下游供应链。其二,建立冷链质量信息物流信息平台,使其上下游能够及时取得沟通,获取有效信息,达到信息对称。

四、结语

在人们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的发生转变、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业开始兴起并获得快速发展。国内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尚处在起步时期,哈尔滨市的食品冷链物流既要学习和引进国外冷链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应根据国内和本地区的现状,努力提高自身冷链服务及相关技术,哈尔滨市食品冷链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完善。探索一条适合自我发展的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之途。将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服务范围扩展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作者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金淑芳.rfid 技术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4)

[2]毕延彤,王心一.浅析现代水产品物流[j].渔业经济研究,2005,(5)

[3]陈柳钦.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j].中国水运,2005,(11)

[4]朱伟伟,陈蓝荪.我国食品物流的发展模式[j].时代经贸,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