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子工业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3-10-02 09:07:43

电子工业技术

电子工业技术范文1

不断发展成熟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社会持续前进的动力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大量先进技术深入各行各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是以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也是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领域之一。工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工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尤其明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巨大进步,在某些领域已经追上先进国家的脚步,甚至取得了一定优势。但整体水平的追赶,依然需要漫长的过程和时间。在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自动化控制是一项不可或缺,也无法规避的关口,自动化控制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电子技术是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要推动工业自动化,就必须从发展电子技术着手。

1电子技术概述

1.1电子技术的基本内涵

电子技术是在自然科学完善和成熟过程中所形成并在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正式确立的。电子技术的正式出现,起源于机械工业发展到极致,人们急需一种新的技术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的时期。电子技术的形成,契合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适应当时市场需求,一经出现就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人类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以此为开端,发展诞生出一系列在人类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技术,计算机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发明。计算机的出现,是数学和机械的高度融合,它标志着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的可能,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短短一百来年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对电子技术的一次突破。电子技术依托电子元器件来实现功能,因而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水平和工艺质量对于电力技术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电子技术刚刚出现的时代,由于设备技术水平不高,很多功能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在工业领域进行大规模应用。但就是这样,电子技术的优势也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改进,电子技术在工业领:请记住我站域名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2电子技术特点分析

自动化是电子技术最大的优势和特点。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往往通过智能芯片等设备来实现,如果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十分有利。生产效率是现代化大生产高度重视的一项关键指标。电子技术这个特点,受到了相关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大量资源被投入到电子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中。随着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发展,在生产效率之外,加工精度也成为电子技术发挥优势的一项内容。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产品结构越来越趋于复杂,加工精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生产需求,比如最新的半导体加工工艺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这种级别的加工精度是人工机械加工所无法企及的,必须依靠电子技术。经由电子技术构成的精密系统对原料进行加工,达到设计的精度标准。电子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突破了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的精度瓶颈,将生产力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电子技术出现后,工业产品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水平实现了飞跃,发展进程得以加快。

  1.3关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时至今日,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看到电子技术的身影。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生产力有极大促进效用的电子技术受到企业家的广泛青睐,因而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技术之一。电能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种类,应用范围覆盖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给电子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宽阔的发挥空间。未来,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从电子技术自身所占产业,向相邻产业链逐步扩展,必将遍及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绝大部分。

(2)电子技术是门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和完善,对于许多先进科学技术都有促进作用。其中,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结合程度很深,许多通信领域的难题都依赖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来解决。计算机领域同样如此,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软件技术以及单片机等远程技术的发展。

(3)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的理论的出现,为电子技术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技术必须实现自我突破,在更高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实现占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综上所述,电子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非常令人期待。

2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领域的应用分析

一是在工业工程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大量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成为可能。国外先进国家的高水平生产力与其大量应用自动化控制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自动化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结构、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等相配套体系尚未建立,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案,使用相应的电子元器件构件成一个系统,全面覆盖企业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有效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向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管理节点间信息、指令的有效传递和反馈,从而将企业管理活动纳入有效的控制之中。电子技术在工业管理中的应用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才能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

3结束语

电子工业技术范文2

【关键词】电子焊接;电子束;工业

一、电子束焊接的特点

因为是由于电子束是由于高密度电子的聚集而产生的,所以在电子束用于焊接时会使得焊接产生的融化小孔有所变化,根据融化小孔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电子束焊接时的真空度的大小。由此可以将电子束焊接分为三个种类高真空焊接、低真空焊接和非真空焊接。电子束焊接中电子束的形成是经过高压加速器进行高压加速,在通过内部的磁透镜进行汇聚进行成束,在竞夺关口被发射出来,在电子束在碰到真空或非真空焊接构建时具有相当大的动力,在接触瞬间动能转化为热能,形成极高温度进而将金属消融,达到焊接的作用。其中关于电子束的特点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束焊接技术能偶产生相当之高的温度,能够融化任何材料,并且焊接速度快。链接时主要依靠的时材料之间的自我融合。

2、电子束由于是在真空环境中进行焊接,早根本上防止了其他氧化杂杂质的参与,提高了焊接部件的纯度。

3、由于电子束中电子含有的能量极高,所致温度够高,所以加工的构建焊缝深且窄,并且对于构建的形状影响较小。

4、由于电子束的束宽小,所以在进行换位焊接时较为方便,并且因为如此他在焊接精细部件上拥有极大的优势。又由于他温度极高,所以又可焊接熔点高的材料。尤其在航天领域应用极为平常。

5、能量高、束宽小。焊接成效快,对于手边几乎无影响。

二、电子束焊接在电子和仪表工业中的应用

电纸书焊接被应用最为广泛的两个行业就是电子加工行业和一起工业,因为这些红叶在焊接器材才要求的焊接纯度较高,只要在高真空度的电子书焊接技术才能够达到相关标准,所以在这些工业中电子束焊接技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1、电子元器件焊接

(1)精密电子元器的焊接

由于电子元件太过精密导致在焊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是否对周围造成影响,这种情形形下采用电子束焊接技术的话就能很好的比秒对于周围精密部位的影响,而且焊接温度也能够达到电子元件的要求。他能够极大的提高产品的生产率。

(2)特殊工件的焊接

在电子工业中一些部件的整体焊接难度过大,一般对于这种情况就采取分开焊接的手段,在组合成型。

2、仪表元件的焊接

(1)传感器的封装焊接

在对一些微小部件机型加工时候,需要的焊接技术相当苛刻,同时还要保证焊接环境的密封性能好和对于焊接部件形状损害较轻的。特殊者还会对局部的问题有特殊的要求。

(2)封装焊接

对于在焊接过程中有真空度要求的焊接工艺电子束焊接技术拥有着先天上的优势。即一些仪表期间的封装焊接。还有一些超导材料的焊接由于材料的特性,不允许杂质的混入,这个时候真空焊接技术正好使用。

三、电子束焊接在工业中的应用

1、飞机和航天飞行器

电子束已被用来将钛锻件焊接成新型直升机的转翼,现代战斗机的机翼箱等。发动机上一些其他部件如透平罩、压缩机箱体以及飞机的燃料驱动系统和着陆起落架等也都采用了电子束焊接。

由于电子束焊接的变形和热影响区小,已被用于航天飞机发动机的装配焊接,如主燃烧室、热气歧管、高(低)压燃料涡轮泵、高(低)压氧化剂涡轮泵、燃料预燃烧室、氧化剂预燃烧器等间的焊接。

2、发电设备

电子束焊接以其独有的优点正在发电设备的制造方面取代传统的焊接方法。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使用真空电子束焊接取代埋弧焊工艺焊接汽轮机定子和汽轮机导向叶片。使用埋弧焊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焊接,使用电子束焊接后仅需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3、汽车工业

使用电子束焊接方法焊接汽车后桥,省去了坡口的制作的准备。由于在真空条件下施焊,电子束焊接大大地清除了产生气孔、裂纹、夹渣等这些缺陷的可能,强度得到了保证,获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此外,真空电子束焊接还用来焊接汽车驱动轮、扭矩变换器、行星齿轮支座、飞轮、滑叉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4、电子元器件

随着现代工业对电子线路和元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束焊在电子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空电子束用来焊接密封晶体管已取代钎代焊焊接晶体管连接接头。有些电子线路和元器件要求其焊缝在焊完后继续保持在真空密封装置内,焊缝不得有腐蚀性杂质,电子束焊接正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最有效方法。

5、机械基础件

电子束也用来焊接有特殊要求的机械基础件,如轴、轴承、齿轮、金属带锯、双金属带等。对于硬度极高的金属的切断,使用电子束,可将高速钢型材焊在柔韧的载体带上。适当选择高速钢型材宽度,使得铣锯齿时,齿间,即断裂危险区位于柔韧性载体带上,这样,就能使高速钢齿尖达到最佳硬度,带锯能在最佳经济效益下实现最大负荷。

6、核工业产品

电子束焊接最早应用于核工业产品部件,近些年来,在这一领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一种核工业多种用途的真空电子束焊机,在离子推进系统中,它应用于难熔、耐蚀金属的焊接和不同金属之间的连接,焊缝无裂纹和泄漏,变形也相当小。

四、总结

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各种高精尖设备的生产将极大的服务人类社会,但是在这背后趋势对于这些高精尖技术的加工工艺拥有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电子束焊接技术能够满足现阶段所有的高精尖技术的焊接要求,这使得他在各个工业领域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其他正在研究的行业中也发挥出他独特的作用,如原子、航天、核工业等等。这使得各个国家都在电子束焊接技术的开发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国在电子束焊接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已经在不断的在加大力度,争取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但是由于电子束焊接技术涉及到了与金属块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导致在现阶段的研究上面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但是这又不断的研究分析现阶段手中的资料以及透彻分析局限性,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关于电子束焊接技术的研究一定能够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

电子工业技术范文3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工作室;教学模式;课程

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以往依赖教材和教室的教学模式不同,是以工作室为根据地,以教师为项目领头人或承接人,突破课堂的束缚,以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以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让知识融汇于技术项目之中,在世纪的项目完成中,完成知识的认识和熟练运用。

1 工作室模式的特点

工作室的特点集中起来可以归纳为四点:开放性、互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1.1 工作室模式的开放性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不是关在教室里的“填鸭式”教育,也不是关上门闭门造车,更多的是是课堂之外的延伸,是关注于知识的实际运用。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无需将眼光和脚步固定在教室的小范围之内,可以更多到课堂之外去挖掘丰富的更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尤其是在网络文化如此盛行的时代,能够独立有效地运用网络技术寻找提升自我的知识库也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

1.2 工作室模式的互动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分单一,教师依据教材大纲授课,学生抄记知识点成为了最主要的模式,这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减少。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旧时盛行的“师傅带徒弟”的授徒方式,更多的是手把手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自身经验的频率极大增加,也会不时有协作,相互之间的距离感大大缩减。在同一个项目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就更加频繁,课程不再是可以的一场脑力比拼,更多的是通力合作的一场煅炼。

1.3 工作室模式的针对性

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方式是围绕着项目展开,比起零散知识点的累积,明显更有针对性。虽然比起课堂教育,在系统性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但是课堂教育涵盖过多的知识点,往往都是浅尝则止,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都没有深入的涉猎,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而工作室模式与之相反,虽然涉及的范围可能比较小,但是针对性非常强,了解更加深入,对项目涉及的知识点的学习会更加有明晰的概念和理解。

1.4 工作室模式的实践性

教育归根结底是为学生踏入社会做铺垫,是让他们在融入社会前拥有更高的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资本。在升学的压力之下,更多的教学模式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意义,一味以高分为教学唯一目标,培养出了大批与社会需求脱轨的“高分人才”。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突破这一困境。工作室的教学围绕项目展开,这些项目都是围绕着企业中实际会涉及到的内容,这等于提前为学生开了一道看外面社会的窗口,让他们提前了解踏入社会需要了解的问题,更全面地用实用的知识武装自己。

2 工作室模式的实施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室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大类之下,分化出定位更加精准的小类别项目小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加入不同的小组,由专业有权威的教师带领项目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研究。项目小组之间可以定期组织交流会议,交流各小组的项目进度和研究成果。在项目完成之后,举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比活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能让各小组的研究更有紧迫感和荣誉感,也能更深入了解彼此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更好地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工作室模式承接的项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教师承接企业实际的项目后根据学生的意向挑选合适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一种是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模拟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行选组。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考虑,学习方案更有个性和针对性。学习效果也会相应提升。

3 工作室模式的效果

工作室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是十分明显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弱化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把他们当成统一的教材接收器在培养。学生也在被动学习中失去了对本专业的热情,按部就班的完成固定的学习任务,却失去了创新和探索的能力。当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一部机器,这将是教育的一种失败,而大批创新型人才的流失也会成为拖累未来社会前进的阻力。工作室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一开始就有按照兴趣选择项目的权利,这比“填鸭式”教育多了民主。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单一围绕课本,而是有实际的项目研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

比之按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教育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工作室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教授者,还是项目的负责人。需要将项目的完成与专业知识点更凝聚的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也促进了教育界水平的不断提升。

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项目,一般都从实际的企业需求演化而来,甚至不少学校与相关企业开始了合作关系,将企业项目实际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不适应期,也为企业提前打好人才基础,提前着手对口人才的培养。这对于企业和学校都是双赢的局面,企业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少“供不和求”的局面,学校也可以大大增加就业率。

4 工作室模式的困境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困境主要还是在投入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是师资力量上,工作室教学模式需要更雄厚的师资力量投入,这种模式现在还比较前沿,在师资力量上也还没投入力量培养。二是工作室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还无法得到保证。三是管理体系还没完全建立。

5 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这种重于应用的学科意义重大。如何合理安排场地、人员,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体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国伟,李伟,曾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世界,2013(22).

电子工业技术范文4

 

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以往依赖教材和教室的教学模式不同,是以工作室为根据地,以教师为项目领头人或承接人,突破课堂的束缚,以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以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让知识融汇于技术项目之中,在世纪的项目完成中,完成知识的认识和熟练运用。

 

1 工作室模式的特点

 

工作室的特点集中起来可以归纳为四点:开放性、互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1.1 工作室模式的开放性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不是关在教室里的“填鸭式”教育,也不是关上门闭门造车,更多的是是课堂之外的延伸,是关注于知识的实际运用。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无需将眼光和脚步固定在教室的小范围之内,可以更多到课堂之外去挖掘丰富的更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尤其是在网络文化如此盛行的时代,能够独立有效地运用网络技术寻找提升自我的知识库也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

 

1.2 工作室模式的互动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分单一,教师依据教材大纲授课,学生抄记知识点成为了最主要的模式,这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减少。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旧时盛行的“师傅带徒弟”的授徒方式,更多的是手把手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自身经验的频率极大增加,也会不时有协作,相互之间的距离感大大缩减。在同一个项目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就更加频繁,课程不再是可以的一场脑力比拼,更多的是通力合作的一场煅炼。

 

1.3 工作室模式的针对性

 

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方式是围绕着项目展开,比起零散知识点的累积,明显更有针对性。虽然比起课堂教育,在系统性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但是课堂教育涵盖过多的知识点,往往都是浅尝则止,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都没有深入的涉猎,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而工作室模式与之相反,虽然涉及的范围可能比较小,但是针对性非常强,了解更加深入,对项目涉及的知识点的学习会更加有明晰的概念和理解。

 

1.4 工作室模式的实践性

 

教育归根结底是为学生踏入社会做铺垫,是让他们在融入社会前拥有更高的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资本。在升学的压力之下,更多的教学模式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意义,一味以高分为教学唯一目标,培养出了大批与社会需求脱轨的“高分人才”。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突破这一困境。工作室的教学围绕项目展开,这些项目都是围绕着企业中实际会涉及到的内容,这等于提前为学生开了一道看外面社会的窗口,让他们提前了解踏入社会需要了解的问题,更全面地用实用的知识武装自己。

 

2 工作室模式的实施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室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大类之下,分化出定位更加精准的小类别项目小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加入不同的小组,由专业有权威的教师带领项目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研究。项目小组之间可以定期组织交流会议,交流各小组的项目进度和研究成果。在项目完成之后,举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比活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能让各小组的研究更有紧迫感和荣誉感,也能更深入了解彼此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更好地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工作室模式承接的项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教师承接企业实际的项目后根据学生的意向挑选合适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一种是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模拟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行选组。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考虑,学习方案更有个性和针对性。学习效果也会相应提升。

 

3 工作室模式的效果

 

工作室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是十分明显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弱化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把他们当成统一的教材接收器在培养。学生也在被动学习中失去了对本专业的热情,按部就班的完成固定的学习任务,却失去了创新和探索的能力。当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一部机器,这将是教育的一种失败,而大批创新型人才的流失也会成为拖累未来社会前进的阻力。工作室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一开始就有按照兴趣选择项目的权利,这比“填鸭式”教育多了民主。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单一围绕课本,而是有实际的项目研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

 

比之按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教育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工作室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教授者,还是项目的负责人。需要将项目的完成与专业知识点更凝聚的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也促进了教育界水平的不断提升。

 

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项目,一般都从实际的企业需求演化而来,甚至不少学校与相关企业开始了合作关系,将企业项目实际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不适应期,也为企业提前打好人才基础,提前着手对口人才的培养。这对于企业和学校都是双赢的局面,企业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少“供不和求”的局面,学校也可以大大增加就业率。

 

4 工作室模式的困境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困境主要还是在投入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是师资力量上,工作室教学模式需要更雄厚的师资力量投入,这种模式现在还比较前沿,在师资力量上也还没投入力量培养。二是工作室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还无法得到保证。三是管理体系还没完全建立。

 

5 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这种重于应用的学科意义重大。如何合理安排场地、人员,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体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电子工业技术范文5

【关键词】工学结合 中等职业教育 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研究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开始走上快速发展道路,大多数职业学校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职业高中或是由培训学校升格的职业中专,受普通(义务)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形成了以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目标的认知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90年代后,随着德国“双元制”等西方先进教学模式的引入,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必须学会一门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办企业的建设,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并重,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形成以操作技能为目标的训练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入21世纪,人们对职业能力的认识逐步深入,职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培养可迁移的关键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始逐步学习和探索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视学习者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情境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世界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教育部《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因此有必要探讨工学结合条件下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调查

为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问题,我们从2011年开始深入洛阳市及周边县市机电类企业、工厂和各类职业学校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人才教育和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调查发现,中职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中职课程评价不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致不是很高,对课程的认识模糊,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是很明确,3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只是一般重要。二是工学结合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从学校方面讲,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程度还不是很高,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从学生的认识上来看,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要求不高,35.9%的学生选择假期顶岗实习,36.7%的学生选择某一学期半工半读。三是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与企业和职业比较,注重的是学科的系统化,单单是校内实践课程满足不了学生对生产实践的需要。四是学习方法重讲授,轻操作,许多校内实训是“电脑+网络”的机房不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同时,校外实习基地还未完全建立,提供实践的机会并不多。五是课程评价重分数轻能力,40%的学生认为书面考试最能反映个人能力,32%的学生认为实际工作过程是最能反映个人能力,整体上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重分数轻能力。六是课程建设没有实质性突破,在调查的几所学校里,课程设置上基本采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构成的“三段论”式课程模式。七是课程内容更新较慢,课程改革的内容仅限于增加专业课课时,压缩文化课课时比例,定向班的课程与普通班的课程没有什么差别。八是企业参与课程建设不热心,他们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事,如果需要企业合作,企业可以从行业的角度提出意见。九是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看法是中看不中用,很多企业认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只能说明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中看不中用,职业技能只能在工作过程中才能掌握。十是校企双方合作的意向比较强烈,但双方的沟通不是很顺畅,还存在一些障碍。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分析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社会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和不认同是职业教育多年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传统观念上中职教育就是考不上高中,文化程度较低、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后就业,所以说职业教育是一种弱势教育,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是重知识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以单一标准单一模式培养单一型人才。

2.政府原因

国家对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但缺乏配套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工学结合是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类职业学校,还涉及到行业、企业及相关主管部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参与及作用的发挥对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目前,各方参与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构建。

3.企业原因

首先,企业对学校工学结合的需求不强。工学结合需要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而现在劳动力市场出现构性过剩,企业的很多岗位被没有经过职业学校培训,不具备职业技能的低素质劳动者所占据,就业岗位相对紧缺。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的总体状况上供大于求,用人单位获得适用人才相对容易。

其次,企业一般要求工作岗位上人员相对稳定,企业担心参与工学结合的学生频繁轮换,刚刚成为熟练工的学生换成生手,还需重新培训实习,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再次,企业担心工学结合会影响企业的利润。企业参与工学结合,需要抽调专门的技术人员参与工学结合管理,工学结合实习学生所占机器设备,企业支付学生的劳务报酬等都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

四、创新构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

1.确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以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人员,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召开企业能工巧匠、职教专家座谈会,研究建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企业能工巧匠、行业专家、职教专家和骨干教师一起研究分析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同时,经过反复的研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一步确定完成每个任务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课程,得到26门专业课程,其中,8门为专业基础课程,5门为专业核心课程,4门素质拓展课程。

重构后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的组合,建构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教理念的课程模式,注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

3.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组织、设计课程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它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教学原则,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第一,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第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注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培养;第三,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典型工作任务;第四,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生在接近工作实景的过程中思考和学习。

4.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实验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构建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以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是:提出任务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分析和必要的学习准备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计划的实施过程学习的评价反馈(评价反馈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和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实现学校教育的功能。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将有助于改革中职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顶岗实习、工作实践等环节的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教改革的必由之路,2012.12.

[2] 马陆亭.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考,2012.12.

[3] 刘荣才.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2006.9.

[4] 邱才训. 广州市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的背景、目标、策略和内容.

电子工业技术范文6

关键词:膜技术 纯水

 

一、纯水在电子元器件生产中的作用

纯水在电子工业主要是电子元器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纯水水质已成为影响电子元器件产品质量、生产成品率及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子元器件生产中,高纯水主要用作清洗用水及用来配制各种溶液、浆料,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中纯水的用途及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

在电解电容器生产中,铝箔及工作件的清洗需用纯水,如水中含有氯离子,电容器就会漏电。在电子管生产中,电子管阴极涂敷碳酸盐,如其中混入杂质,就会影响电子的发射,进而影响电子管的放大性能及寿命,因此其配液要使用纯水。在显像管和阴极射线管生产中,其荧光屏内壁用喷涂法或沉淀法附着一层荧光物质,是锌或其他金属的硫化物组成的荧光粉颗粒并用硅酸钾粘合而成,其配制需用纯水,如纯水中含铜在8ppb以上,就会引起发光变色;含铁在50ppb以上就会使发光变色、变暗、闪光跳跃;含有机物胶体、微粒、细菌等,就会降低荧光层强度及其与玻壳的粘附力,并会造成气泡、条迹、漏光点等废次品。在黑白显像管荧光屏生产的12个工序中,玻壳清洗、沉淀、湿润、洗膜、管颈清洗等5个工序需使用纯水,每生产一个显像管需用纯水80kg[1]。液晶显示器的屏面需用纯水清洗和用纯水配液,如纯水中存在着金属离子、微生物、微粒等杂质,就会使液晶显示电路发生故障,影响液晶屏质量,导致废、次品。显像管、液晶显示器生产对纯水水质的要求见表1。

表1   显像管、液晶显示器用纯水水质

项目单位

电阻率

MΩ·cm

(25t)

细菌

个/ml

微粒

个/ml

TOC

mg/L

Na+

μg/L

K+

μg/L

Cu

μg/L

Fe

μg/L

Zn

μg/L

黑白显像管

彩色显像管

液晶显示器

≥5

≥5

≥5

≤5

≤1

≤1

≤10(Φ>0.5μ)

≤10(Φ>1μ)

≤10(Φ>1μ)

≤0.5

≤0.5

≤1

≤10

≤10

≤10

≤10

≤10

≤10

≤8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在晶体管、集成电路生产中,纯水主要用于清洗硅片,另有少量用于药液配制,硅片氧化的水汽源,部分设备的冷却水,配制电镀液等。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的80%的工序需要使用高纯水清洗硅片,水质的好坏与集成电路的产品质量及生产成品率关系很大。水中的碱金属(K、Na等)会使绝缘膜耐压不良,重金属(Au、Ag、Cu等)会使PN结耐压降低,Ⅲ族元素(B、Al、Ga等)会使N型半导体特性恶化,Ⅴ族元素(P、As、Sb等)会使P型半导体特性恶化[2],水中细菌高温碳化后的磷(约占灰分的20-50%)会使P型硅片上的局部区域变为N型硅而导致器件性能变坏[3],水中的颗粒(包括细菌)如吸附在硅片表面,就会引起电路短路或特性变差。集成电路生产对纯水水质的要求见表2。

电子工业技术范文7

[关键词]电子技术;现代汽车工业;发展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72-01

现阶段,在欧美日等主要国家中,汽车的电子技术发展技术路线已经达成了基本一致,国家与政府都在鼓励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最近几年,汽车的电子技术在各国政府中重视度加强,这些足以说明外国汽车的电子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经验与发展趋势。

一、汽车的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加快进步与发展,先进的电子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汽车工业中,最初,电子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主要解决了汽车的污染、安全与节油,后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发展到了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与更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技术,这些先进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给汽车工业带来了改革式的发展与进步;在我国的汽车发展过程中,对电子技术的应用还是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但随着信息化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子技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汽车的生产与制造中。

1、电子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体现

在现代的汽车系统中,混合式与机械式的燃油喷射系统逐渐的被摒弃,电子技术的重要体现在于电子控制的燃油式喷射装置,电子技术在这个装置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普及,另外性能上还具有很多优越n生,能够自动的保障发动机始终处于工作的最佳状态,并且可以保障其在运用相应的功率下最大力度的净化了空气并节省了燃油。

2、电子技术在安全气囊上的应用体现

安全气囊在汽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电子技术的应用研发了电气式的安全气囊,由电子控制器、传感器与气囊作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当汽车遇到意外情况而发生碰撞,这时由电子技术带来的微处理器会根据碰撞的传感器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发生撞击的严重的程度,并且会在几秒钟内让气体的发生器给气囊实施充气措施,进而保护驾驶员实施缓冲的作用效果。

3、电子技术在安全带上的应用体现

当汽车由于特殊情况发生紧急制动或碰撞时,就会引起很大的惯性作用,致使乘员及驾驶员与挡风玻璃或者方向盘产生二次碰撞的现象,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将乘员固定在汽车座椅上,当遇到碰撞的情况发生时会吸收大量的动量,以避免二次碰撞的现象发生,现阶段,我国安全带的制造主要可以分为预紧式、两点式及三点惯性的卷筒式三种,预紧式的安全带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检测来实施汽车减速控制,假如检测值远大于预设值,那么就会激发预紧的装置设置,作用并将驾驶员坚固的固定在座椅上,这就是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带上的控制装置。

4、防抱死系统的自动技术

防抱死系统的开发利用是一种开发的时间较长,而得到推广最为迅速的安全装置的研发,它的应用可以使快速运行中的汽车在实行制动作用时自动的进行调整汽车车轮的制动力,最终获得一个最佳的滑动率,在实施制动的过程中,随着汽车制动力的不断加大,车轮在减速度的作用中也同时不断加大,进而来阻止汽车的车轮实施抱死,这项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汽车的稳定性操纵,进而减小了制动的距离,也提高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5、汽车在传动系统中的电子技术的应用

汽车的传动系统运用了电控的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能够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制动器与发动机的负荷等工作的状态与驾驶员进行控制的各种信息参数,来实现汽车的变速器换挡最佳的控制,也就是得到一个最佳的换挡时间与最佳的档位。

二、电子技术在汽车其他方面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电子技术的发展及进步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汽车的工业中,同时,现代汽车工业受电子技术的影响已经更加的具有科技性与时代感,在信息电子技术为主要发展线路的新时期,电子技术的发展进步直接体现了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状态及发展水平,因此,实施现代汽车的工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就是利用电子技术的先进技术。

1、汽车的信号与仪表的应用体现

微型的计算机电子传感器的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这充分的说明了汽车的显示装置设置于汽车的仪表设置已经迈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时代,主要的部件体现包括微机系统、电子显示系统及语言报警的装置。另外,在汽车的后车车头靠近前车的车尾时,报警装置会发出防止追尾的警告,如果驾驶员没有及时的采取制动的减速措施,此系统就会启动紧急的制动装置,以避免追尾的事故发生,同时可以完成环境的检测技术、车辆的控制技术及防碰撞的判定技术。

2、汽车的通讯、导航及娱乐等方面的电子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自动空调与蜂窝电话的电子技术,还有影视与音响从多碟的CD式的收音组合机到现在的集图像、导航通信与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的汽车电子技术系统;由电子控制的具有商性能的导航系统装置能够根据驾驶员所提供的目标资料,进而向驾驶员提供出距离最短而且可以避免密集车辆的行驶路线,同时还带有电子地图并显示前方要行使的道路,在语音提示的状态下利用卫星实施准确便捷的导航技术。

3、多通道的传输技术的发展应用

在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多通道的传输技术已经逐步的被应用在现代汽车工业中,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各个数据线进行连接为一个网络,从而分离出汽车中心的计算机信息,这时微处理器就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接收别的单元的信号,这就要求传感器与执行机构间必须有有一个全新式的接口,这样就有利于与多通道的传输系统实施连接。现代的汽车技术发展迅速,在未来的发展中汽车的电子技术可以实现整车的控制系统操作,这对电子技术要求更高,计算的速度也要求更高;同时,智能的交通系统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得到了最大力度的制造与使用,主要是指通过先进的通讯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电子技术进行充分的结合运用,最终形成高效统一的智能汽车的系统,这个智能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具有自主寻路、自动实施电子收费、自动的控制车速等先进的高科技技能,这同时也是未来我国汽车的发展目标与发展前景,是我们必须实现的汽车发展的前进道路。

结束语

汽车的电子技术作为现代汽车工业中逐渐燃起的太阳,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作为新事物的电子技术,在我国已经被广泛的认识与接触;对于领域的发展可以分为几大类,即新材料、信息通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还有电子技术等,在这之中,现代汽车的电子技术作为主导地位。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子技术的现代汽车占据了很大优势,我国不仅研发成功,而且已经占据了现代的汽车工业,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汽车的电子技术逐渐的会向智能化、综合化的控制与网络化的先进技术迈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史永万,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于[J]天津科技,2009(5)

[2]傅利平,顾雅洁,从引进到创新:韩国现代汽车技术创新路径的启示和借鉴[J],科学管理研究,2009(1)

[5]于春光,北京现代汽车技术通报两则[J]汽车维修技师,2012(5)

电子工业技术范文8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衔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05-02

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五年制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是机电专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电器专业、汽车等工科专业的基础技术学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是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笔者通过探究《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可以改变目前五年制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存在的脱节现象,还能很好地提高专业教学效果,也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所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一定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要求

五年制高职专业学校目前都是按照统一的专业教学进程实施教学的。当然,由于各个学校实际情况不同,可实施计划有所不同,但总体都是按照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现举例说明两个专业的教学进程安排。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要求: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中“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包含:①《电工技术基础》包含电工仪表内容,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3、4学期完成,每周4节课,共112课时。②《电子技术基础》包含电力电子内容,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4、5学期完成,每周4节课,共100课时。③《电工基础技能训练》(含电工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计1周时间,共28课时。④《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子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5学期完成,计2周时间,共56课时。该“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共需286课时完成,约合10周时间。《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进程中,在第8学期安排了4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在第期还安排了6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最终考《维修电工》高级工。实际教学安排中第8学期4周120课时的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最终是考中级电工,而第期6周180课时的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最终是考高级电工。该教学模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要求为:①本课程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不同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②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③简化原理阐述和繁冗计算,以应用性教学为主。④课题选择与工业应用项目相结合的为主。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要求: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中“电工电子技术”模块的安排:①《电工技术基础》包含电工仪表内容,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每周6节课,共96课时。②《电子技术基础》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每周6节课,共90课时。③《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工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计2周时间,共56课时。④《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子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计3周时间,共84课时。该“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共需326课时完成,约合11到12周时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进程中,在第5学期安排了6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综合训练,在第8学期又安排了8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综合训练,最终考《维修电工》高级工。实际教学安排中第5学期6周180课时的维修电工综合训练最终是考中级电工,而第8学期8周240课时的维修电工综合训练最终是考高级电工。该教学模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要求为:①本课程系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宜采用或编写相应教材实施教学。②要简化原理阐述和繁冗计算,理论知识以够用为主,注重学生技能培养。③实践性教学环节,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这些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应采取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前在电工、电子教学中还做一些实验,现在已经不做实验了。就目前的教学实际中,许多学校未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还是在理论教室上理论课,即使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其教学效果也显然未能达到预期要求,加之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想象结果是什么样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职教人都知道。

2.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程在实施教学时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单独进行技能训练学生难以接受,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②1周(或更多)训练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掌握技能已经结束了。③教学安排并不都是理论课结束以后再上实训课,可能是实训场所安排不过来,但作为实训指导老师只能按时间掐内容,这同样没有教学效果。④有些学校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目前的技能训练课是达不到技能鉴定考核要求的。

3.在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中,笔者多次参加高级工的考核,发现有时会出现比例较高的不合格,或者是理论或者是技能。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学过”这些内容或是这个课题(项目)没有训练过,所以不会,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未按照初、中、高的要求逐级加强技能训练,这自然就导致了不合格。

三、《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的探究

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前面述及两个专业最终要进行维修电工高级工的职业资格鉴定,而国家职业标准对维修电工是有一定要求的。①鉴定要求:首先学生要通过初级工的考核,然后再进行中级工的考核,通过后最后才能进行高级工的考核。②基本要求:首先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再就是基础知识要求,包括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电工读图基本知识、电气控制基本知识、常用电工材料电工工量具仪器仪表、供用电知识、钳工基础知识、安全文明生产知识、质量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③工作要求:国家职业标准是按照5、4、3、2、1级,即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这里简单介绍初、中、高级的工作要求:①初级工。一是工作前的准备,要求正确准备个人劳保用品,正确采用安全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能根据工作内容合理选用工量具,能根据工作内容正确选用电工材料,能够读懂并分析一般电气控制原理图和接线图。二是电气安装调试与维修,要求掌握基本电工安装操作技能,能够按照要求安装调试一般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电路和简单电子电路,能够检查排除一般复杂程度的电气故障,能拆装测试一般的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及常用电器。②中级工。一是工作前的准备,要求会常用工具量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读懂与分析较复杂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及接线图。二是电气安装调试与维修,要求能按照要求安装调试较复杂的电气控制电路与电子电路,能用示波器等仪器对较复杂的设备电气控制电路进行检修故障,能够测绘一般复杂程度机械设备的电气部分。③高级工。一是工作前的准备,要求读懂与分析复杂电气控制原理图,如数控系统等。二是电气控制安装调试与维修,要求能按要求安装调试复杂电气控制电路如PLC控制电路,能够检修复杂电气控制电路如龙门刨或数控系统的电气故障,能测绘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电工电子)原理图接线图及元件明细表,能对一般机械设备的电气修理进行工艺编制、会新技术的应用。三是能指导低级别电工进行工作,

2.《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①教学内容的衔接。首先,我们将《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这四本教材的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初、中、高的考核要求进行对照,包括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其次,我们将必要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提炼出来。第三,我们将这些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作为我们的校本教材。这是非常难的一步,因为每一次课都必须包括知识要点和技能操作要求。②教学方法的衔接。教学时,我们根据事先编制好的校本教材,完全采用行知一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也就是说每次课的内容都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操相结合的。例如,某次课的内容是“照明电路安装”,学生通过串、并联电路的安装,掌握了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电路安装的基本要求、电路安装的工艺要求等;还掌握了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联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重要概念。这些安装技能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也是学生通过通电试验得出的,更不会忘记。这种方式显然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愿意这么上课。③教学考核的衔接。前面的校本教材每一次课都有一个课题或是一个项目,每个课题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要求和技能训练要求。我们将这些要求,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列出表格,根据职业标准对每列内容给出配分,课题结束前对学生进行打分。多次之后,学生自己也会评价自己了。

通过以上衔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大幅度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介绍的只是我们的初步探究。由于篇幅还有许多比如课题与课时的问题等,就不赘述了。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这个模块实施衔接,已经有了一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谈学梅.我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4.

电子工业技术范文9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力电子技术 学习心得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027-02

1、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微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相应领域的技术革命。电力电子技术是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电路图和波形图较多,实践性强。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开创出一条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1]下面就几个方面探讨一下本人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2、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制作有特色的课件

多媒体课件不能将课本的内容用PPT直接投到屏幕上,采用这种课件对教学是无益的。要将、文、声、像以及视频等融合为一体,在备课时充分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把自己课程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总结等写入PPT,插入必要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原理的Flas演示,精心设计每一张多媒体课件的页面,制作有自己特色的多媒体课件[2]。让学生在听课的中对教材中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在讲授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时,该电路结构相对较复杂,利用多媒体将电路图和工作波形图同时分解为几部分,将每一部分的电路图和相应的工作波形图放在一张图片中,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进行处理,在讲授时,电路图中的电压电流路径用醒目的箭头象形地表示出来,同时工作波形中的该物理量的波形也进行动作,并将该知识点的重点用文字写在图开的边上。通过教师的控制,分节演示,使图中的路径动画和波形动作同步,从而给学生以感官上的综合刺激,同时可以节省板书与绘图的时间,扩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能生动地展示各种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力电子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是培养理论联系实、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实实践教学改革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一重要环节。学生要认真完成基本实验,巩固实验基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安排,学生必须完成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如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研究、基本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验证等基本实验。通过这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熟悉整流、斩波、变频和逆变的相关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校现在已淘汰传统的分立元件实控制柜,采用浙江天煌教学仪器公司的“电力子与电力传动实验台”。我们采取的措施有:将实装置介绍及实验要求挂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站,提供基本操作示范录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同时鼓励学生参教师的科研活动和实验室建设。实验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①要求实验内容全,包含各类半控、全控型功率开关器件和PWM控实验;②融合相关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电机拖、计算机控制)的综合实验;③分层次设置实验,使生可自行搭接和组合设计,以便将其扩展成新实;④学生的实验活动建立在自主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提高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3]。毕业设计的题目不求过大过难,但要使学生能真正明白其工作原理并能亲自动手制作出可行的实际电路。如以布置一个利用单片开关集成调整器芯片设计一个简单电源的题目。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的芯片资料及典型应用电路,用protel画出原理图并仿真,仿真结果正确后再要求学生排版生成PCB电路,然后再利用刻板机或自己刷板子制作出实际的线路板,把所需元件焊接完成后再进行测试,直至输入输出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毕业设计论文通常涉及元器件购买、电路板加工与制作、测试分析等费用开支,没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及实验条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应讲好绪论课并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双语教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且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意识,讲好绪论这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丰富的图片、录像等感性材料来说明电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使学生明白他们在课堂上将要学的看似“枯燥”的电路图,波形图及公式推导在工程实践中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由于电力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半导体器件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每隔不久便有一个新飞跃,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站在全系统的高度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把知识点分得过细、缺乏联系转变为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应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本科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部提出的在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是全球经济化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双语教学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将双语教学运用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传授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应用英语学习的机会。双语教学施行之初,学生往往会不适应,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和教学手段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初学者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5、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措施应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我校对开设该课程相关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中要及时更新和补充目前工程应用中真正用得到的主流技术来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该课程的相关科研实践中来,科研与教学共同进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应用的广泛和深入,该课程的改革也一样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各种各样的探讨和方法也会不断涌现。因此,围绕学生,追寻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前沿,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激发其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