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集锦9篇

时间:2023-10-08 15:44:08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数控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具有可以解决高精度复杂零件加工问题;可以为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安全;可以自动编程、减轻工人负担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业。

1 我国数控技术的现状

1.1 数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在攻关成果和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数控厂家。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包括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等,如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等。

1.2 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 我国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掌握了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

2 存在的问题

2.1 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发展滞后 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国产中档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35%,而高档数控系统95%以上依靠进口。功能部件国内市场总体占有率约为30%,其中高档功能部件市场占有率更低。台湾地区品牌功能部件约占国内市场的50%,其余20%为欧盟、日本等品牌产品。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进口数控系统金额达18.1亿美元,机床附件(含功能部件和夹具)类产品达16.2亿美元。

2.2 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技术仍有较大差距 以高速、高精、复合、智能等为特征的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技术虽然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一批共性、基础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也有了新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关键技术,如: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技术、动态综合补偿技术、多轴联动和复合加工技术、智能化技术、高精度直驱技术、可靠性技术等尚需进一步突破,有些重大技术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路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行业的自主创新发展缺乏高新技术支撑。

2.3 自主开发能力薄弱,自主品牌缺乏综合竞争力 当前国内数控机床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建设存在着研发基础薄弱、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低、持续投入能力不足、缺乏关键性技术储备和重大技术突破、人才结构不均衡、零部件支撑能力弱、缺乏完整产业研究开发体系等问题。

3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为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为此,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要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必须保证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这样这样才能使这些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达到很好的切割效果。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联结方式拼装,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在可靠性方面,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

3.2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包括: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为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主要是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这样做主要是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

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形成系列化,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目前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除此之外,还有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等。

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的“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3.3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两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3.4 自动编程技术的应用 数控自动编程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各国的专家学者都在潜心研究自动编程系统。数控加工是指在数控机床上按事先编制好的程序,对零件进行自动加工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零件加工的最终效果直接取决于数控程序编制的效率和准确率。数控编程是目前提高加工精度、表面加工质量、加工效率以及实现生产自动化最重要的一环,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数控编程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对于那些程序量大、轨迹计算复杂的零件,根本不可能采用手工编程,即使能编制出加工程序,其低下的效率亦根本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受飞速发展的技术革命的巨大冲击,传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周期越来越短,逐渐向小批量、多品种、高精高效加工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技术的推广和计算机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动编程势在必行。自动编程是用计算机代替编程人员完成编程工作,自动生成加工指令,解决一些人工编程难以解决的难题,充分利用计算机计算速度快而准的特点,可极大地提高编程的效率和准确率。

4 结束语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重点攻克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主机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协同发展,重型、超重型装备与精细装备统筹部署,打造完整产业链。提高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数控机床主机的可靠性,满足我国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所需的高端装备。

参考文献:

[1]琚素英.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和产业战略思考[J].山西焦煤科技,2007,6.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范文2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3.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2]董淳.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6.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 数控机床;组成;分类;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039-02

1 概述

上世纪40年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所生产出的各种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化过程是机械加工实现以上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1948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所与帕森斯公司进行合作,提出了三坐标式立式铣床。正是由于这台用计算机控制的数控铣床的出现,数控技术在全球飞速的发展。通过符号、文字和数字组成的数字化信息控制多台或一台机械设备动作及加工过程的技术称为数控技术,简称数控(英文名字:numerical control 简称:NC)。由于计算机的发展,现代数控大部分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的,所以数控技术又名计算机数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CNC )。数控机床(NC机床)就是数控技术控制的机床,他是各学科结合的产物,他运用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测量技术,软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先进技术,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2 数控系统的组成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输入介质,控制介质,伺服系统,数控装置,测量反馈装置,执行部件等。

2.1控制介质

所谓的控制介质就是数控机械在工作时,不需要人为的手动加工,但是机械设备还必须按照操作人的意图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操作者和机械设备之间建立一定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控制介质(信息载体)。加工零件时所需要对工件进行的所有操作信息都在控制介质中储存的,数控系统控制和指挥设备加工运动仅有的指令信息就是控制介质。

2.2输入介质

数控装置不能直接识别控制介质中的程序代码,这就需要输入装置来完成,它的作用是将数控装置不能直接识别的的程序代码转变成可以识别的电脉冲信号,存储在数控装置中。根据数控介质的不同,数控装置可能是录音机,光电读带机或者是软盘驱动器等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大部分数控机械是将数控加工所需要的程序单通过数控装置自带的键盘输入到数控装置上,叫作MDI方式。

2.3数控装置

输入介质传送过来的脉冲信号是通过数控装置接受的,经由数控装置内部的数控软件,然后逻辑电路的编译,在通过运算、逻辑处理,将信息命令传给伺服机构,是设备按照信息指令规范,有条不紊的工作。信息指令决定工件沿着各个坐标轴的进给速度和方向,刀具的选择、交换等。数控设备的各个指令都是通过数控装置完成的,他是数控设备的核心。

2.4伺服系统

伺服技术在数控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伺服系统(servomechanism)就是将工件位置、状态、方位等输出被控量能按照输入目标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其功能是按控制命令的需求、对功率进行扩大、变换、调控等一系列处理,让驱动装置可以灵活的输出力矩、位置、速度。伺服系统主要包括驱动元件、驱动电路。通过数控装置发来的脉冲信号,伺服系统把其转化为加工工件的位移、方向、速度等。

伺服驱动元件主要包括直流伺服电动机,步进式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等。是把电信号转换为输出轴的角位移的变化,从而实现工件的进给。

伺服驱动电路是把微弱信号扩大为驱动电信号,以此来驱动执行元件。

2.5执行部件

通过伺服系统传递来的命令完成被控元件的控制它将电能或流体能量转换成机械能或其他能量形式,通过控制要求改变控制元件的机械运动状态等。主要有进给运动执行部件,主运动部件、工作台等。对于执行部件应具有足够好的抗震性、刚度、足够的精度、结构简单等特点。

2.6测量反馈装置

其作用是检测运动部件的位移、速度、温度等一系列参数,将检测出的数据转变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的计算得出误差,并反馈误差指令,纠正误差。测量反馈装置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3数控系统的分类

按不同的分类方式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数控装置分类,可分为:计算机控制系统(CNC系统)、逻辑控制系统(NC系统)。按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半闭环、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的精度较低,但他的运行平稳、成本低廉、使用和维修比较方便。在一些精度要求低的数控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而闭环控制系统的精度很高,但工作时不稳定,安装调试比较繁琐,价格较其他两种昂贵。半闭环控制系统对其他两种进行综合考虑,在日常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按运动方式分为:点位直线控制系统、点位控制系统和轮廓控制系统等。按功能水平可分为:低档数控技术、中档数控技术和高档数控技术等,中档控制系统最为常见。还可以按用途等分类。

4数控技术的发展

第一台数控系统的问世但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检测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发展得到了完善,他的必然产物就是生产需求不断提高,所以当今社会数控技术的发展逐渐向高精度、高的可靠性、高速度、复合化和智能化等高兴科技的方向发展。

质量和效率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根本。而高速度、高精度加工技术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和档次,能缩短生产的周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高速度,高进度是数控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新型的数控系统的集成电路规模非常大,采用芯片提高了电路的集成度,这样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数控系统的可靠性。数控系统的多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都将是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5结论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的产生提高了社会生产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数控技术在国防等方面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当今社会大力发展数控技术、是提高综合国力,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毕承恩,丁乃健.现代数控机床: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范文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2011年这一态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就是增长速度出现较大回落,其中效益增幅回落更大。但尽管如此,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仍然比2010年增长了25.06%,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了21.14%;上述增速分别比2010年回落了8个多百分点和30多个百分点。

2011年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给全行业发出了一个信号。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中国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时期已逐渐过去,今后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由重“量”向更为重“质”的转变趋势,抓紧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在品种、质量、效益的提高上,应更主动、更自觉地加快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需求增势明显趋缓,新增订单剧烈下滑,经济效益状况逐渐趋于严峻,利润率持续下降。尽管有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垫了底,2011年全年中国机床工业总产值增速仍由年初的近39%回落到年末的32.5%;实现利润增速由年初的57.5%剧降至年末的29.8%。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下半年以后国内不少机床企业开始为订单而焦虑,更有少数机床企业已出现亏损。但另一组数据告诉我们:需求形势的趋冷并不是唯一问题,出问题的还有中国机床行业自身的不足,即中国机床行业的产品结构不适应用户的需求。2011年,中国机床行业的进口为207亿美元,而出口为73亿美元,进出口逆差高达134亿美元,可见,中国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国内机床企业无法充分满足而已;如果能做到进出口基本平衡,中国机床工业2011年就完全可以再增加134亿美元的销售额。凡此种种,都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中国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几点结论: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机床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机床工业的规模和世界地位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机床生产和消费大国;

第二,中国机床行业正面临着市场需求形势的剧烈变化,中国机械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正在改变过去相当长时期内重“量”不重“质”的现状,今后对作为“工作母机”的机床工业将提出越来越高的水平和质量要求,“攻高端、夯基础”已经成为中国机床行业今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机床行业如不积极应变就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持续下滑的困境;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范文5

如果回顾过去一年,问传统软件巨头们最大的行业投入热点是什么,答案无疑是“医疗信息化”,从长期观望的飞利浦、西门子到蓝色巨人IBM,从雄心勃勃的微软到本地英豪用友,无不是大张旗鼓,招兵买马投入医疗行业。到了年底,同行之间最流行的问候语是“在哪里高就啊?”

如果问医疗信息化行业中的各位同行,过去一年中最热门的产品是什么,答案无疑是“电子病历系统”。有如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PACS系统从设备附属的工作站,逐步独立成长为医院最重要的临床信息系统,过去三年中,电子病历系统的快速成长也预示着医疗信息化新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当前电子病历的市场现状

国内的电子病历市场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性:首先是持续高速的市场销售额增长;另一个是供应商的高度集中。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市场调研数据,国内电子病历市场是唯一一个能在2008年到2013年之间连续5年保持每年35%以上市场规模增长的医疗软件市场。而在供应商方面,相对与PACS市场前五名厂商分享不到40%市场份额的窘境,电子病历市场前两名供应商已经占据了53%左右的市场份额。电子病历市场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

呈现出如此明显的市场特性,进一步说明电子病历市场的新兴市场特性:一方面是客户对产品需求的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是在更多大型专业厂商涉足此市场之前,少数先行者充分跑马圈地应对市场爆发。

首先,第一个因素是医院对电子病历系统需求的突然启动。无疑,新医改的大背景引发的一系列外界条件变化是触发医院对电子病历需求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在人员绩效管理、医疗质量改善和成本控制方面逐步提出更高要求,以临床路径试点为代表的全国性临床质量、成本管理改进热潮对医疗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临床信息系统、循证医学、决策支持等名词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学术研究对象,而成为医院管理改革的必要工具。可以看到,此次电子病历市场启动中,最大的收益厂商并不是传统的HIS厂商,虽然第一阵营的HIS厂商已经能够通过内置的“电子病历模块”满足医生基本的病历录入需求,但是只有专业的电子病历厂商成为此次电子病历热潮的主要受益者。其原因就是,医院这次需要电子病历系统解决的不是病历本身的录入管理问题,而是医疗过程控制、辅助决策和临床路径的实现。

如此有针对性的需求,也解释了第二个特性的产生。实现电子病历系统对临床服务行为的监控,临床服务质量的管理,要求电子病历系统在病历生命周期管理、内容结构化、编码标准化以及精细化的角色时间控制方面有深厚的积累。上述技术特性更多是偏重于面向数据的处理能力,而非面向流程过程的控制力,这样传统HIS厂商的优势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而对临床数据处理能力,也非一朝一夕可以积淀出来的,只有5年以上经过多个版本数十个场地的逐步磨练,才能形成稳定的产品。相对于同是快速增长,但是供应商“万马奔腾”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市场,电子病历市场的这个特性尤其明显。

市场发展至今面临的问题

应当看到,一路高歌猛进之中,电子病历市场也被“成长的烦恼”所困。

首先,电子病历市场经历了3年左右的快速增长,仍然是个小市场。且不用和美国过百亿美元规模的EMR市场相比,就是在国内HIS、PACS这些五、六十亿人民币规模的市场面前,电子病历2010年不足2亿人民币左右的答卷还是很让人汗颜。

其次,电子病历产品定义混乱。从非结构化的通用编辑器模块,到支持临床路径,CDR科研分析的大型系统,都可以冠名“电子病历”。似乎这个过于简单的名字成了产品发展的魔咒,随时会被打回到初生时的原型――病历书写工具。从这一点上来说,卫生部在去年年底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正当其时,为市场的成熟发展提供了标杆。

第三,生态系统尚未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在用户现场的使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周边专业化临床信息系统和基础HIS系统的功能完善程度。我们不止一次看到,用户以实现临床路径为目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合同都签订了才发现现有的HIS系统只有计费功能没有医嘱数据。结果不得不再批预算开始HIS系统的升级替换。

最后是医院配套管理不到位。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对医院的内部管理提出更严格规范的要求:从上百台分布各个科室的终端维护到全院标准统一病案模板的制定,从日常病历质控机制的落实到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到个案的数据溯源控制。任何一点的管理缺失,都会让电子病历系统的效果大打折扣。

未来电子病历市场的发展趋势

1. 未来电子病历将出现结构上的优化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有靠继续发展才能解决。在未来3~5年中电子病历系统不仅会经历市场容量上的高速增长,而且必然出现结构上的优化进步。

(1)内涵将越来越丰富

电子病历系统发展的趋势首先是电子病历系统内涵的丰富。电子病历系统出现后,替代原有的HIS医生工作站,成为临床信息的汇总者和呈现者。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应用系统,独立存在的临床数据仓库(CDR)的建立有了数据基础和业务必要性,CDR后台的建设,是电子病历从数据采集系统向数据利用系统转变的重要标志。而临床数据仓库的建设,又使得集成引擎 (IE)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工具升级为医院临床数据大集中的必然构件。电子病历系统在承担临床路径数字化实现的场景中,往往要求与HIS系统的医嘱系统做深度集成,同时建立闭环医嘱的控制机制。这样,原有HIS医嘱系统也将逐渐完善成为计算机辅助医嘱处理系统(CPOE)。这不是电子病历系统自身的独立进化,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升级完善。

(2)院内安全无线网络成需求

所有实现了电子病历系统的用户,在无纸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查房的时候手里的病历夹轻了很多,除了几页检验检查报告单,所有重要的医嘱、护理、病程记录都在计算机里。于是,移动查房系统就不是花哨的摆设,成了日常工作必然的需求,由此,医院内安全无线网络建设也有了需求拉动。试图推进无纸化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临床文档的安全归档问题。电子病历系统上线后,医院绝大部分临床文档数据已经电子化,如何建立完备、安全、可查阅的临床文档归档系统,需求自然浮出水面。尤其有了PACS系统对影像文件归档、调阅处理功能的参照,临床文档归档系统的需求清晰,意向紧迫。由此,医院信息系统后台的数据集中存储归档策略和文档加密,用户认证系统建立提上议事日程。

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电子病历的发展对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完善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子病历周边产品的开发,将可能是这个行业中新进入供应商的发展机会。

2. 对行业标准化进行实质的推动

电子病历系统发展的第二个趋势是对行业标准化的实质性推动。在电子病历系统成熟之前,HIS系统是唯一的全院级应用系统,在一家独大的局面下所谓集成标准就是向HIS系统看齐,HIS系统提出的接口标准,就是实际应用的集成规范。电子病历系统的出现在三个方向上突破了以HIS为核心的集成局面:首先,电子病历也是全院级系统,所有临床系统的结果性数据需要与之集成;其次,电子病历所承载的临床数据极大扩充了原有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内容范围;第三,电子病历系统需要同时面对院内和院外系统的数据交换。在这样一个多中心、丰富内容、内外兼顾的集成环境下,原来以某个应用系统为中心的集成方式必将改变,通过公开的行业集成规范实现集成成为最经济的选择。

在建立临床数据仓库时,为了实现临床数据的二次利用,需要对临床数据进行统一编码和结构存储。这两项工作都需要落实临床数据的内容规范。

在行业规范的互操作性标准逐渐落地的时候,原先受制于集成复杂性而不能独立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就有机会成为独立专业化产品,例如:护理系统和药房药嘱管理系统。HIS系统大而全的局面一旦打破,用户将得到的是基于互操作性规范互联互通的多个专业化深度应用组成的医院信息系统。

3. 电子病历产品的专科化应用 电子病历市场发展的第三个趋势是电子病历产品本身的专科化应用。目前的电子病历系统在覆盖全院的实现中,对于全院统一的病历数据处理较好,但是对于专科化数据处理功能有限。这一方面是因为专科电子病历在数据内容、可控词表、临务模型上有形成公认规范需要时间。另外一方面也是电子病历系统本身发展时间比较短,功能不够丰富造成的。在电子病历系统发展的方向上,临床决策支持、临床数据科研分析和临务质控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对专科电子病历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针对心血管、肿瘤和乳腺疾病的专科电子病历已经出现成型产品,这一点上对国内产品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范文6

近年来,随着国防、航空、高铁、汽车和模具等重要装备制造行业需求量的大幅增长,我国数控机床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数控机床技术在高速化、复合化、精密化、多轴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和一系列突破。但在精度、可靠性方面和国外的数控机床还有很大差距。

一、数控机床平稳发展

目前数控机床产品中,中低端产品我国企业已有一定实力,但高档数控机床仍是短板,而高档数控机床是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发电设备制造这四大领域的必需,是产业升级的必备。尽管国家实施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并计划到2020年四大领域所需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立足国内,但目前只有济二机床大型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一个项目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关键零部件和高档数控系统方面尚需继续努力。

2014年,国家继续稳增长、调结构,在此大环境下,数控机床行业必须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在现有中端取得成果基础上发力高端,一方面需要面临国外产品以及合资产品挤压国内中端市场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挤入高端市场,摆脱受制于人的严峻形势。

在研发方面,在国家现有专项支持基础上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以企业为主题,以创新为驱动力,鉴于机床属于投资大、见效慢的行业,仅凭企业自身努力无法实现长久发展,需要多家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发,同时引入科研院校参与,实行公私合营伙伴关系(PPP)推进研发;国家层面需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研发人才培养。

2014年,中国数控机床在2013年的基础上平稳发展,预计数控机床产量将略有增加,进口需求依旧很大,但需求更偏向于高端产品,同时中端产品在国外实施本地市场化服务后也将有所增加。

二、进口以高端为主

从数控机床生产来看,2013年1~11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累计总产量66万台,同比下降7.84%,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占比28%,累计总产量18.4万台,同比增长0.4%。11月当月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8215台,同比下降3.21%,预计2013年全年与2012年持平。

1~11月,浙江、辽宁、山东、江苏4省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最高,分别为40328台、39215台、30570台、21516台,除山东实现34%的增幅外,浙江、辽宁和江苏分别下降2.89%、2.37%、5.34%;4省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71.46%。

2011年在经济迅速复苏阶段,我国数控机床进口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月均1850台左右,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口单价逐步提高;2012年进口量开始减少,月均降至1300台以下,进口单价起伏较大,年均单价为29.3万美元/台。

从2012年11月开始,数控机床进口量连续4个月下降,但进口价却从10月开始连续5个月提高,2月进口单价达到47万美元/台的最高纪录,进口量达到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值,说明高端数控机床进口较多;10月以后进口量再次跌至1000台以下,进口单价也略有走低:预计2013年全年,数控机床进口量月均在1000台左右,进口单价略低于2012年。

2013年3月,数控机床进口量大幅增加,而进口单价猛降,随后进口单价尽管略有回升,但与上年相比,进口单价略低。在我国机床企业积极发展中段产品时期,低价进口数控机床对我国数控机床的自主发展极为不利。

据2013年8月德国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的一份研报,未来三到五年,中端市场将成为中国机械设备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从目前的34.3%提高到40.3%,能实现高达6%的增速,为此德国机械制造商在华未来定位尤其要重视中端市场,开发中国中端市场的本地商业模式。

为促进国内中端数控机床发展,2014年国家在新版税则中增加部分产品:增列数控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数控曲轴磨床、数控齿轮磨床、三维打印机税目,其中对数控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数控曲轴磨床、数控齿轮磨床实施9.7%的最惠国税率和20%的普通税率,对三维打印机(3D打印机)则是5%的最惠国税率和30%的普通税率。

三、降税促进高档数控装置进口

高档数控装置决定着数控机床的数量,是数控机床的“大脑”。但由于长期以来进口数控装置,中国数控机床基本采用“外脑”。2012年进口减少,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说明国产数控装置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与竞争力较强的德国、日本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高档数控装置和系统成为中国数控机床的短板。

目前,国内机床企业如沈阳机床已加大数控系统研发,并于2011年秋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但在与国外对手激烈竞争中,“飞阳”数控系统的推广和采用需要企业的不懈努力。

为促进国内数控机床发展、解决高档数控装置需求问题,2014年国家将机床可编程控制器(PLC)、机床用数控单元(包括单独进口的CNC操作单元)的进口税率由5%降至3%,将成套数控伺服装置(包括CNC操作单元,带有配套的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机)税率由7%降至3%。

从进口额方面看,2013年PLC进口额与上年趋同,但进口量有所增加,说明国内需求缺口较大;从进口结构看,2012年,从日本进口的PLC最多,其次是德国;2013年相反,德国产品居多,鉴于德国产品比日本售价高出一倍多,这说明我国需求的PLC开始向高端发展。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范文7

关键词:数控技术 发展趋势

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3]。

1.1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1.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1.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 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

a.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

b.初步形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c.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

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2.1 战略考虑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东芝事件"和"考克斯报告"就是最好的例证。

2.2 发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21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

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典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

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

参考文献:

[1]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行业发展部.CIMT2001巡礼[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8-20.

[2]梁训王宣 ,周延佑.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21-28.

[3]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数控系统分会.CIMT2001巡礼[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5):13-17.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范文8

1.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11年1-10月份,工业总产值为1364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3%;1-9月份主营业务收入为118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16%;1-9月利润总额为80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5%。机床产量上半年高速增长,2011年下半年大幅下滑:1-10月份金切机床产量为72.6万台,其中数控机床21.8万台,分别同比增长19.07%和28.88%。总体而言,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明显趋紧的大背景下,机械工业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1.2结构调整在趋紧环境下明显提速

与产销相对较快的增长相比,机械工业在趋紧的经济环境下变压力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这既保障了行业较快增长,也是今年行业发展中更值得肯定的一大亮点。结构调整提速的主要表现:(1)产品向高端升级的步伐在加快;(2)关键基础零部件攻关有新突破;(3)发展现代制造服务延长产业链;(4)区域结构继续朝预期方向调整。

1.3行业内生的应变意识显著增强

2011年1-9月,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4.75%,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6.89%,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21%。可见现在行业内生的风险控制意识和应变能力已明显增强。

2深刻认识机械工业今年发生的变化

变化之一: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回落2010年1-12月工业总产值增长33.93%,2011年1-10月为25.93%,同比回落8.00个百分点。变化之二:成本剧增,利润增幅回落大大快于产销2010年利润为55.60%,2011年1-9月为18.25%,回落37.35个百分点,增幅回落幅度大大高于同期产销回落8个百分点的幅度。变化之三:需求增长趋缓,产能继续膨胀,恶性竞争愈演愈烈(1)重点联系企业订货额同比增幅大幅回落,2010年订单增幅20%以上,2011年1-9月累计5.69%。(2)投资增幅过大,产能继续快速扩张2011年1-10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26亿元人民币(2010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原值4万亿元人民币,净值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90%。完成投资中,征地、建安占54.06%;设备工具占41.90%。可见投资的外延性倾向很明显。订单增幅的明显回落和产能的高速扩张,使供大于求的矛盾急剧激化,从而使机械企业在面对用户时,丧失定价话语权;这是除成本上升外,导致今年行业利润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机床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机械工业平均增幅。2011年1-10月份机械工业总投资22626亿元人民币,增速38.85%,其中机床工具占其中的10.32%,总投资2335亿元人民币,增速55.74%。变化之四:利润由升转降前几年机械工业利润增长一直快于产销,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呈逐年上升态势;但2011年利润率已告别上升通道,由升转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已由2010年的8.38%降至2011年1-9月的6.81%,相比下降1.5个百分点。2011年1-9月份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机械工业为6.81%,金切机床为5.97%,相比之下金切机床利润率低于机械工业平均水平。变化之五:进口快速增长,国内订单大量分流2011年1-10月累计进口机械产品2561亿美元,同比增长24.91%。快速增长的进口大量分流了国内企业的订单,激化了需求不足的矛盾。其中:机床工具行业1-10月累计进口175亿美元,同比增长42%,高出同期出口增幅近10个百分点,累计进出口逆差已经高达115亿美元。变化之六:外需不振,出口增速下行2011年1-10月累计,机械工业出口创汇2629亿美元,同比增长25.35%,比上年32%的增速回落了近7个百分点。2011年1-10月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情况为:机床工具行业进口174.9亿美元,出口59.6亿美元,差额-115.3亿美元。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108.1亿美元,出口19.7亿美元,差额-89.4亿美元;数控机床进口43.8亿美元,出口5.0亿美元,差额-38.8亿美元;加工中心进口39.4亿美元,出口1.2亿美元,差额-38.2亿美元;组合机床进口1.6亿美元,出口0.1亿美元,差额-1.5亿美元。上述变化表明:机械工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前几年赖以存身的粗放式发展环境已经过去,趋紧的发展环境正在逼迫机械工业放弃以速度规模为先、以实物订单高速增长为支撑、以过度消耗资源和能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机械工业正面临愈来愈尖锐的六大矛盾:一是需求增长趋缓与产能高速扩张的矛盾;二是成本压力加大与提高行业效益的矛盾;三是发展高端装备与基础发展滞后的矛盾;四是产品急需升级与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五是汇率持续上扬与参与国际竞争的矛盾;六是转变发展方式与各地追求速度的矛盾。在上述六大矛盾中,“需求增长趋缓与产能高速扩张的矛盾”与“产品急需升级与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是影响最深、最核心的两大矛盾。将用于产能扩张的过多投资转向增强创新能力建设,是合乎逻辑的选择。

3关于2012年行业形势的分析和预测

3.1未来机械工业运行环境分析

(1)需求环境

内需形势增幅回落逐步趋稳。2011年GDP增速逐季回落,前三季度分别为9.7%、9.5%、9.1%,1-9月累计为9.4%,预计全年增速在9.2%~9.3%,2012年一季度可望回落见底,底部区域可能在8.5%左右。鉴于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内在的发展需求仍然强劲;加之明年各级地方政府的换届效应;与此同时通胀压力的舒缓也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灵活调整的可能。综上,明年GDP增速虽将略低于今年,但不会低于8.5%,估计在9%左右,全国增长曲线很可能略呈“前低后高”走势。因此,对明年内需形势可以谨慎乐观。外需形势增速将继续趋缓。一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而困难,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以致引发“占领华尔街”运动;西欧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经济有陷入长期低迷的危险;新兴经济体也面临若干难题,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在增大。二是我国机械工业虽有一定国际比较优势,单持续高速的发展,已引起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继续扩大出口的难度明显加大。三是2011年前10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4.52%,截至2011年11月4日已升至6.3165,尽管近期有所回落,但总体的汇率上扬必将促进进口而抑制出口。综上,对2012年外需增长不能过于乐观。

(2)供给环境

①采购成本:稳步上升燃料、动力、运输等购进价格将继续上行;但由于世界经济困难加大,石油、矿石、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物资价格估计难以大幅飙升,这将有利于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此外,在过剩的产能压力下,国内钢材价格虽将有所上升,但难以大涨;值得关注的是明年电价是否上调。如果国家没有大的调价动作,预计明年采购成本将比较平稳。②财务成本:继续增长,但增势趋稳由于通货膨胀压力趋缓,2012年融资环境将好于2011年,国家对流性的收紧力度将有所放缓,但也不会太松。部分机械企业将面临较为突出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预计2012年行业的财务成本将继续增长,但增势将趋缓。③库存影响:流通环节有“去库存”压力从统计数据看,库存有所增长,但并未在趋紧的环境下过分增加库存。因此明年不存在严重的“去库存”压力。但据抽样调研,目前沉积在流通环节的产品较2010年增多,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012年初行业的营销形势。④产能影响:产能过剩压力难消机械工业产能快速扩张,严重恶化了市场环境。虽然总需求将增长,但远赶不上供给能力的增长,恶性竞争将更趋激烈;尤其是近几年投资高速增长的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机床等行业,价格战将加剧。

(3)政策环境

通胀压力开始舒缓,政策微调空间加大CPI已进入下行通道,11月已降至4.2%;明年可能进一步放缓4%左右。通胀压力的放缓为增加政策灵活性提供了可能。①宏观经济政策:朝“定向宽送”微调总体看,目前定向宽松的高呼较高,政治局会议重申要实际积极的财政政策文件的货币政策,同时提出要“稳增长”,从中已可捕捉到今后的政策走向。②产业政策:有利于机械工业发展“十二五”国家支持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机械工业有“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两项,而其他战略性高新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都会拉动机械装备的发展。加上“04”专项、核电专项等重大专项的继续实施,总体看来,机械工业结构升级的政策环境比较有利。

3.2对机械工业今后发展前景的展望

2012年需求增幅将继续温和回落,预计下半年将逐步回归常态,但难以重现前十年的火爆局面;与需求增幅的温和回落相比,更严峻的挑战是如何有效应对产能的过度扩张。在此过程中,企业的优胜劣汰将非常剧烈。

(1)2011年全年预测

预计全年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产销增速预计在25%左右;利润增幅预计在16%左右;出口增长预计在24%左右,进出口贸易有望实现少量顺差。

(2)2012年预测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范文9

【关键词】 机床;数控化;改造

普通机床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机床之一,其技术参数范围广,加工范围较广,但结构复杂且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不适用于精密、形状复杂零件的加工。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现在已陆续制造了一批数控机床,70~80年代中期,又陆续引进了一批外国数控机床,随着产品的变化和发展,普通机床的功能已不能满足要求。

一、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

就目前的现况而言旧机床主要表现在设备老化陈旧、自动化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数控机床则具有普通机床所不具备的优点,如:加工精度高,产品的稳定强;加工零件范围广,能适应单件、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生产;能有效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对我国企业而言采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已经成为我国制造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企业走出困境、提升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数控机床以及再生改造的内容和关键技术

数控机床以及再生改造的内容包括:首先是恢复原功能,对原机床存在的故障部分进行诊断并恢复;其次是翻新,为提高精度、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对机械、电气部分进行翻新,对机械部分重新装配加工,恢复原精度;对其不满足生产要求的CNC系统以最新CNC进行更新;最后是技术更新或技术创新,为提高性能或档次,或为了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更新或技术创新,较大幅度地提高水平和档次的更新改造。改造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指:正确估计现有机床的剩余价值组成数控机床的各个部分的使用寿命相差很大。一些主要机械大件(如床身、立柱和主轴箱等)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一些频繁运动的驱动机械部件(如滚珠丝杠副)可保持运动精度的寿命约5年;一套数控系统的使用寿命可达10年,而易损电器元件(如行程开关)却只有两年。由于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标准型的数控系统在制造厂的生产,寿命为五六年。在数控机床的使用后期要寻找已损坏元器件的外购件将是很困难,甚至为此不得不放弃整个系统。在对旧数控机床进行改造时,必须仔细分析这台机床哪些部分还可利用,哪些必须更新,甚至可以进行折价比较。一般要求可利用的剩余价值不应低于总价值的三分之一,改造后的机床综合性能终究比一台新机床差些。上述原则还可以确定机床改造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和改造后的规模水平。一般来说,旧数控机床中剩余价值较大的还在机械部分及配套附件,数控系统往往都需要更新。

三、我国机床数控化推进工程应采取的对策

1.政府应加大扶持宣传力度。进行大规模的数控改造,首先需要政府大力宣传,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气氛;其次也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的支持。德国政府在这方面就做了大量努力,如德国政府在1991年东、西德统一后,从1994年到1997年共投资500万马克,对原东德普遍落后的设备进行改造,迅速改变了东部地区生产水平落后的面貌。我国机床数控化推进工程的主要道路还是靠对普通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在数控化改造中政府的支持可以多种形式,如政府直接投资,对一些重点企业、骨干企业的普通机床进行数控改造;又如政策支持,给予企业低息贷款、减税、免税等;再者就是政府出面组织、牵头。这些形式都会给企业的数控化改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2.注重数控技术人员的培训。数控操作人员、特别是维护人员匮乏是制约我国机床数控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各企业在进行数控改造的同时,应注重数控技术人员的培训。应从整体上提高数控操作人员的素质,让数控操作人员既能进行数控编程,又能操作机床,还能进行机床的简单维护,把他们培养成熟练的数控技术工人。各企业既要舍得花钱进行硬件的改造,又要舍得花钱进行诸如人员培训等软件的建设。

3.开发高速、高精度、高效率加工中心等关键技术。在对普通机床进行数控改造的同时,应顺应国际数控机床发展的潮流,大力发展我国的数控机床。各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具有高速、高精度、高效率加工中心等先进数控设备以及一些特殊专用数控设备,可以促进本国机床工业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知,发展数控机床和进行数控改造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市场和前景,每台机床的改造都要根据用户单位自身经济能力确定投入的财力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改造方案。加大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力度,不仅能提升我国工业装备水平,也提高了我国机床制造水平,加强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