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集锦9篇

时间:2023-10-30 11:18:28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范文1

很久以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作用,被认为服务于品牌口碑构建,并且被认为是有效打通目标用户群意见交流的“社媒400电话”角色,伴随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方法与理论逐步被探索梳理,越来越多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衍生效应被挖掘唤醒。社会化媒体营销人开始发现,使用社会化媒体这一利器,打通social CRM的效果越来越显著,这也带来一个另一方面的思考——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效应,完全可以贯穿售前,售中与售后三个环节,实现云端数据效益最大化的营销目标。

由此感触,源于斩获金i奖的一个案例《佰草集——发现中国美》,此案例,基于Minisite的流量着陆点,使用社会化媒体作为主要传播工具,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最终以佰草集品牌的三场落地会员分享会,以及法国海外行作为完美收官。如果仅限于线上线下联动,或者仅限于社会化媒体引流,都称不上颠覆力,有趣的是,在这一项营销活动中,负责营销服务的映盛中国,成功将社会化媒体营销与品牌方原有CKM数据库打通,通过营销策划、传播、执行,不仅帮助品牌传播,实现线索整合,还为CRM体系完成大量的会员积铆肖耗——每一个营销人都该清楚,CRM体系积分,等同于品牌广告主售后部门的会员回馈预算,这部分的会员积分消耗,自然也等同于为品牌广告主节约大量的会员回馈预算,其回报远远超出人们常规认知中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仅服务于口碑以及呼叫中心的思维定势。

映盛中国CEO谭运猛认为,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互动营销思维,除常规的口碑互动外,更多致力于售后用户的维护与深挖,将带来超乎预料的回报,因为售后用户与售前用户相比,更具有品牌忠诚度,且更拥有品牌体验的说服力,一旦利用社会化媒体构建到覆盖售后CRM,着力于鼓励既有用户分享体验,不仅能形成用户消费潜力,还能带动良性口碑自然传播,为真正意义的口碑生态圈奠定基石。

实战中,《佰草集——发现中国美》给出了堪称完美的诠释,从传播数据,互动数据,以及最终的执行效果而言,此案例冠以“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的名称并不妥当,严格意义来说,这是一个跨域(线上线下)且跨维(售前,售中,售后)的整合营销典范。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范文2

昨天下午,北京东四环莱锦创意中心28栋办公楼外,刚刚和同伴抽完一支烟的李兴(化名)起身,如是对记者说。透过印有IWOM字样的玻璃窗,记者看到,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下称“口碑互动”)的前台仍在正常办公,而办公区域仍有不少员工正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

在看似平常的工作背后,李兴所在的这家公关公司已经陷入舆论漩涡。

昨日有消息称,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北京警方查处了口碑互动等六家公关公司。经警方侦查,这六家网络公关公司勾结部分中介和网站工作人员,从事有偿删除信息服务。已有数十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被批捕,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侦办中。对于公司客户是否受到影响,以及公司下一步的去向,李兴摇了摇头,快步走回办公室。昨日,亦有多位口碑互动员工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删帖灰色链条

中国平安、中兴通讯、百胜集团、淘宝网、新浪微博……在口碑互动的官方宣传中,知名的上市企业不在少数。

主打企业网络声誉管理特色,以社区、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营销,曾令口碑互动在业界有不小的影响。互联网上,关于口碑互动的成功案例介绍不在少数——“淘宝秒杀”、“新浪微博快跑”、“中国平安橙手套”、“国航微航班”、“中粮晒空碗”、“雪花啤酒勇闯天涯”等。该公司不仅是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会员、中国4A协会会员,还是美国WOMMA(口碑营销)会员。

在2012年的一次公开场合,口碑互动总裁杨飞对外表示,微博营销现占口碑互动公司业务量的30%左右,预计当年业务收益会增长30%~40%。

但在口碑互动看似光鲜的营销背后,一条围绕有偿删帖的灰色商业链已被曝光。

根据警方调查取证,这是一家以网络形象营销为外衣、以即时通讯工具为媒介、以网络非法删帖为手段、以虚假网络交易为掩护的非法经营公关公司,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直接联系或委托中介、其他非法网络公关公司间接联系网站工作人员,通过向相关人员行贿的方式,为其客户提供非法有偿删除负面信息服务。

对于删帖业务,口碑互动已经形成多个部门分工合作、环环相扣的一条龙态势。例如,公关部和社会媒体化部负责联系各大媒体网站,分别负责新闻和论坛中有关负面信息删帖业务;监测部在网上监测到公司客户的负面信息后,将信息通过邮件方式发送到客户部对应的客户经理手中,再由客户经理反馈给客户联系人,双方协商是否需要在网上删除并确认价格。

谈价格只是针对小客户和散户,大客户一般通过付月费或年费定期向公司缴纳网络舆情服务费,舆情服务包括舆情监测、新闻以及删除负面信息等。公司根据所删帖的网站不同、难度大小等因素确定价格,一般在几百到两三千元之间。

寻租“重灾区”

口碑公司成立于2007年,公司近三年的营业额翻了两番多,达到了7000余万元,而让它迅速崛起的重要收入来自网络删帖。

北京警方对其总裁杨某、法人代表李某福的审查结果称,“口碑互动”除为近50家大客户提供舆情监测、正面品牌维护,为客户提供“删帖”服务是其日常重要工作内容。仅今年1至9月,口碑互动公关部用于支付公关中介和贿赂网站工作人员删帖费用就达47万余元。

“网络营销确实需要不断地制造概念吸引广告主的投放,但口碑互动的做法走入了误区。”营销业内人士、TopMarketing创始人曹礼财昨日对本报记者说。

他认为,口碑互动的误区在于把社会化营销理解为简单粗暴地控制渠道,而不是将营销的重点放在内容营销和创意沟通上,而这种现象在大多数中国社会化营销公司中并不少见。

他同时认为,像口碑互动这样的公关营销公司控制渠道和资源、来钱快,而创意传播人力成本较高,这也是令口碑互动铤而走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收费删帖”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社会上还有不法分子以删帖公司、网络危机公关公司的名义,利用当事人希望帖子尽快被删除的心理,借机勒索钱财。情节更恶劣的甚至主动制造负面话题,对敏感帖子连续炒作,以活动赞助费、广告费等名义从中牟利。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范文3

著名IT博客洪波:口碑是口碑 营销是营销

“我认为不存在口碑营销,口碑是口碑,营销是营销。”互联网名博洪波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在其博文中也有这么一句话,“口碑就是口碑,营销就是营销,营销冒充不了口碑,口碑也无法代替营销。”

洪波指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才是口碑。真正的口碑,是无视商业、政治或任何其他强大力量的压迫,在民间顽强传播的美誉声音。他说:“营销绝对不是口碑,一万个人在blog上写着同一个话题也成不了口碑,除非被营销的每个人都是无脑儿。一边有100个blogger替商家唱赞歌,一边有10000个用户在论坛上痛骂,真不知道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口碑。”

洪波同时承认,社区是在互联网上形成口碑的最佳载体。中国的社区及BBS与美国相比,网民的专业化分工并不精细,因此,社区对网民各种意见的吸纳性都比较强,而且中国网民在参与话题讨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接受性也较高,这使得我们的社区在营销中,能够引起网民对细微东西的广泛关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只是一个灌输广告的平台,企业要想通过社区论坛获得赞誉,需要仔细聆听用户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散发宣传产品的“传单”。

洪波说,口碑是一种自发的东西。在社区时代,企业要想赢得受众对自己产品的认可,甚至形成一定的口碑,除了自己的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的过硬之外,还需要利用社区特有的传播渠道与受众展开平等的对话,对话主要是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反馈以及如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搜寻或者雇用几个“意见领袖”就能达到自己营销的目的的。因此,口碑营销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如果商家抛出这个概念,却没有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那么无论请明星代言还是草根写博,实质上还是在做广告营销,形不成稳固的口碑。

奇虎总裁齐向东:社区口碑营销颠覆传统广告模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奇虎总裁齐向东口中的网络似乎变“小”了,网络成了形形小社区的复合体,这听起来和互联网发展的初衷――“无限宽广,自由互联”有些悖逆,但这恰恰是社区搜索网站奇虎新近提出的社区“口碑营销”模式的理论基础。

齐向东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无论使用哪种营销方式,都不能回避网民对网络依赖度的问题,成功的互联网的营销是以增加网络的黏性,即提高网民关注度为基础的。拿网络广告来说,传统互联网以网民流量为主要计算标准的营销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低效率的和浪费资源的。人们对门户网站甚至是大众媒体上的强制型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产生了厌烦和抵触心理,有时对这些广告会“麻木”到视而不见。后来出现的楼宇广告、电梯广告等精准型广告,虽然解决了不同人群对广告的需求差别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广告的可信度问题,厂家“自卖自夸”的直销模式效果依然不佳,深究起来,最根本问题在于话语权没有掌握在消费者手上。

齐向东说,社区广告模式是对以上两种模式的颠覆。首先,社区里聚集了具有某种共同爱好的人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区对他们产生了一种吸引力,他们在这里有“共同语言”,这为社区营销奠定了消费基础。其次,在社区就某个产品的体验做一番讨论或者一个关于某个产品的使用体验文章,比单纯的画面或者广告词更有说服力。最后,在每个社区里,随着文章和意见的增加,必然会产生一个令大多数人都信赖的“领袖”,而他的话语能大大提高社区网民对产品的认知度。

基于以上三点,具有更大互动性的社区自然黏性就更大,其口碑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在前不久厦门举办的“中国站长论坛”上,有站长就提出,随着web2.0的发展,网络逐步走向精准营销和效果营销形态,而社区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载体。齐向东则强调,“口碑营销”是社区营销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社区口碑营销体系中,寻找“意见领袖”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奇虎社区成立了发现、影响、沉淀三个平台。发现平台即在各个社区寻找适合广告商产品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体验文章或者写文章的人;影响平台即将这些体验性文章重点,以影响更多的人;沉淀平台即在这些人中间寻找出分量最重的“意见领袖”,从而聚合更大范围的消费者,达到营销的目的。

奇虎与中华轿车的合作就是奇虎正在运作的一个典型案例。奇虎通过自己独有的社区搜索技术,在海量的论坛网站中找出有关中华轿车的文章,经过滤之后,选出其中最有说服力、最具有积极意义的使用体验性文章,即初级“意见领袖”,然后通过与自己有合作关系的论坛出来,形成真正的“意见领袖”,从而形成舆论传播,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

当然在社区中,有很多体验性的文章并不是正面的,对此,齐向东向记者表示,奇虎的技术平台不会完全过滤掉负面的或者认识有偏颇的体验文章,毕竟网民负面的声音恰恰能客观真实地展现产品的全貌,从而督促商家改善产品服务,达到营销的目的。

营销案例:三星U608的社区口碑营销

“比起广告,我还是更相信朋友的推荐。”这是许多消费者的共识。于是,赢得受众的口碑,让他们自发地传播企业的品牌、产品,几乎是任何营销人员“可遇而不可求”的梦想。最近,三星U608手机选择了与奇虎You & Marketing社区口碑营销平台(拥有36万家社区论坛资源)合作,做了一系列网上推广活动。

在操作实施时,三星U608在社区营销中采用了两波推广攻势:首先,以“新机谍报绝对真实三星新机U608抢先曝光”为题的帖子通过告知式诉求,对手机的重要参数和特点进行介绍;然后,题为“超炫三星U608全图详解(超赞美图)”的帖子,以精美的图片、问答式的诉求来引发关注。

两个帖子在30大专业手机论坛中采用置顶帖的形式进行远程推送,这些帖子呼啦一下窜到各大论坛的置顶区域上,引发坛子内的网友纷纷来“顶”,或者发表更多的意见。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范文4

消费者一直都很重视营销者直接向他们表达的意见。营销者可能会将数百万美元花费在精心设计的广告上。但是,真正让消费者下定决心的往往是简单而免费的东西:来自所信任来源的口碑推荐。随着面对太多产品选择的消费者不再理会传统营销方式的狂轰滥炸,口碑宣传悄然而有效地脱颖而出。

随着在线社区的规模、数量和特色都有提高和加强,营销者逐渐认识到口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衡量和管理口碑绝非易事。只有对口碑加以剖析,才能确切地了解它所发挥的作用。它的影响可用“口碑价值”指数法来衡量,这是衡量品牌有效地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指标。了解这些信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为何会发挥作用,可以让营销者设计出相互协调而且一致的回应方式,以便在恰当的环境下将恰当的内容传达给恰当的人群。这一做法对消费者所推荐、购买,并对保持忠诚的产品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消费者主导世界

目前数量巨大的信息,显著地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随着消费者获得过多的信息,他们越来越怀疑由企业主导的传统广告和营销活动,越来越喜欢独立地做出购买决定,而不受企业的左右。

这种力量在结构上向着消费者倾斜,反映了人们时下做购买决策的方式。一旦消费者决定购买一项产品,他们会首先确定经过产品体验、推荐或打知名度的营销活动而筛选出的一组初选品牌。在消费者收集来自各种渠道的产品信息并决定购买何种产品的过程中,他们会对这些以及其他品牌进行评估。然后,售后体验会为他们的下一次购买决策提供依据。

口碑无疑颇为复杂,并拥有多种可能的根源和动机,但我认为营销者应该了解三种形式的口碑:经验性、继发性,以及有意识。

经验性口碑是最常见、最有力的形式,通常在任何给定的产品类别中占口碑的50%~80%。它来源于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直接经验。航空公司丢失行李引起的投诉,是经验性口碑的典例,它会对品牌产生不利影响,并最终影响品牌价值,从而降低受众对传统营销活动的接受程度,并有损出自其他来源的正面口碑的效果。反过来,正面的口碑则会让产品或服务顺风满帆。

在营销活动中,最常见的是继发性口碑,当消费者直接感受传统的营销活动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或所宣传的品牌时形成的口碑。这些消息对消费者的影响通常比广告的直接影响更强,因为引发正面口碑传播的营销活动的覆盖范围以及影响力相对来说都会更大。营销者在决定何种信息及媒体组合能够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时,需要考虑口碑的直接效应以及传递效应。

与前两种口碑形式不同,有意识口碑并不那么常见。例如,营销者利用名人代言来为产品上市营造正面气氛。对制造有意识口碑进行投资的企业尚不算多,因为效果难以衡量,许多营销商不能确定,他们能否成功开展有意识口碑的推广活动。

口碑推动消费者考虑某一品牌或产品时所起的作用,是不断上升的广告支出根本不能达到的。它的作用也并非昙花一现。适当的信息会在感兴趣的圈子内产生共鸣并扩大,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认知、购买率以及市场份额。例如,在手机市场中,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关键的正面或负面信息的传播,可在2年期间将某一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10%或降低20%之多。

价值

管理口碑需要从了解口碑价值开始,即口碑价值的哪些方面,如何人、何物、何地对某一产品类别最为重要。例如,对于皮肤护理,关键是“何物”;对于零售、银行,关键是“何人”。口碑价值分析可详细阐明某一类别中的影响力的品牌,并重点指出影响力最大的信息、背景和圈子。

口碑价值能够让企业了解口碑对于品牌和产品的市场表现产生的影响力。虽然营销商一直都知道这种影响可能非常大,但是,一旦他们真正了解这种影响力有多大后,他们或许还是会大吃一惊。

例如,当苹果公司在德国推出iPhone时,其在手机中所占的口碑份额(或者说多少消费者在谈论这款手机)大约为10%,比市场领先产品少三分之一。但是,iPhone也在其他国家推出,在德国传递的这些信息,其口碑影响力是平均水平的5倍。这就意味着iPhone的口碑价值分数比市场领先产品高出30%,推荐iPhone的有影响力者是推荐市场领先手机者的3倍。结果,有关iPhone的正面口碑而产生的直接销售量,是苹果公司付费营销活动所产生销售量的6倍。在推出24个月后,iPhone在德国一年的销量几乎达到一百万部。

信息所传递的内容是口碑产生影响力的首要推动因素。我们发现,在多数产品类别中,如果要影响消费者的决策,信息的内容必须针对产品或服务的重要特性和功能。例如,在手机产品中,设计比电池寿命更重要。在皮肤护理产品中,关于包装和成份构成的口碑比为人们带来的感觉这类情感信息更有影响力。营销商往往围绕情感定位来营造推广活动,然而,我们发现,消费者实际上倾向于对功能信息进行讨论并形成口碑。

第二个关键推动因素是信息传递者的身份:口碑接收者必须信任传递者并相信他或她真的了解所说的产品或服务。研究发现,不存在一个在各类产品中都具有影响力的同质消费者群体,如了解汽车的消费者可能对购车者有影响力,但不能影响美容产品消费者。

最后,传播口碑的地域环境对于信息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与通过分散的社区传播相比,在彼此信任、关系密切的圈子中传播的信息覆盖范围通常较小,但影响力较大。原因在于,我们信任其意见的人与我们所重视圈子的成员,通常存在密切的关联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餐桌上提供推荐意见的传统方式,以及与之类似的在线方式,仍很重要。毕竟,Facebook上有300名好友的人,可能会轻而易举地忽略其中290人的意见。真正能够产生影响力的,是彼此信任的朋友组成的关系紧密的小圈子。

利用或控制

在口碑营销中追求卓越会带来巨大的回报,可以带来可持续的重大竞争优势,很少有其他营销方法可以匹敌。企业掌握了上述的真知灼见,就可以运用一开始提到的3种形式,努力形成正面影响力。

对各个产品类别来说,经验性口碑是最重要的。从根本上说,利用经验性口碑就是要为消费者提供机会以分享正面经验,并让其经历在受众群体中引起共鸣。诸如Miele和Lego等企业,在产品推出前就围绕其营造口碑,并通过在线社区的支持让消费者参与产品开发过程,从而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早期采用者。企业也可在产品推出后维持口碑:苹果公司通过其应用软件商店维持对于iPhone的兴趣及兴奋感,不断变化的、由用户创建的内容帮助它保持了正面口碑的不断传播。

管理继发性口碑需要运用口碑价值概念所提供的深入见解,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营销活动的回报。有两个因素有助于推动正面的继发性口碑:互动性和创造性。这两个因素相互关联,它们对于创新性相对较低、通常难以引起消费者注意的类别的品牌尤为重要。企业成功地运用这一做法的一个案例是英国糖果制造商吉百利(Cadbury),其“一杯半”的广告活动周密且颇具创造性地整合了在线及传统营销,推动了消费者互动和销售。

该推广活动由一则电视广告开始,画面上是一只大猩猩在击鼓演奏菲尔·柯林斯的标志性歌曲。这两个因素怪异地并置在一起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冲击效果。这一概念打动了消费者,他们愿意在线浏览该广告,并制作了自己的业余版本,这引发了消费者在YouTube上的模仿热潮。广告上线不到3个月,视频在线浏览量便已超过了600万次,吉百利牛奶巧克力年销量增加了9%以上,该品牌在消费者中的正面认知度提高了20%。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范文5

口碑的界定与可能的研究面向

(一)口碑:认识、看法、评价、态度、情绪及行为

中文“口碑”一词出自宋代诗词:“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其本意指的是人的嘴巴像石碑一样(可以传递信息)。英文中,口碑(WOM)一词有许多同义或近义表述方式,例如创意病毒(IdeaVirus)、人们口头上的赞颂(PublicPraise)、众人的议论(Opinions)、社会上流传的口头语(Oraidiom)等。从原初意义上看,中文“口碑”一词更强调口之功能,而WOM则强调口中表达的言辞。

由于“口碑”一词强调个体信息发出者的自觉与自为,笔者倾向于将口碑简单地理解为消费者自由表达的关于某一特定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的认识、看法、评价、态度、情绪和行为。并且认为口碑与舆论的联系更密切些。

(二)口碑与舆论的关系

口碑与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舆论的主体是公众,口碑的主体为消费者。消费者与公众两种身份常集于一人之身。

其次,舆论的客体为“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口碑的客体则为“某一特定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口碑客体可视为舆论客体的一个子集。

再次,舆论的本体为“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口碑的本体所包括的“认识、看法、评价、态度、情绪”与舆论主体类似,都为主体对客体认识、情绪层面的反映。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口碑本体还包括“行为”,譬如购买量、搜索量、点击量等行为数据亦都被视为口碑范畴。

第四,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口碑亦可对所关注的产品、品牌、厂商产生影响。

口碑不同于向企业正式提出的抱怨或赞赏,由于口碑发起者不以企业获知这些信息为目的。口碑亦不同于广告和销售人员宣传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看,口碑才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真实评价。基于口碑与企业利益是否一致,可以将其划分为正向口碑和负向口碑。Arndt指出,正向口碑往往会增加企业盈利能力,负向口碑往往会减少企业盈利能力。①

如果将舆论视为民众自下而上影响社会发展的一种力量,口碑则可视为民众自下而上影响商业势力的力量。

(三)网络口碑领域内可能的研究面向

1.建立规制,将网络口碑与网络营销信息规制在不同“领地”内,保护消费者可明确辨识网络口碑与网络营销信息的权利。开放的网络既赋予公众个体更大的自组织能力,同时也给厂商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营销平台。“网络水军”的“灌水”、“竞价”后的搜索排名等不断销蚀着经济领域内民众个体的力量,延续着“金钱主导一切”的逻辑。

我们在口碑这个领域内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将网络口碑与网络营销信息规制在不同“领地”内(就像将新闻信息与广告信息规制在不同渠道内那样),既不否定厂商利用网络营销信息的权利,又保护消费者可明确辨识网络口碑与网络营销信息的权利。

2.口碑的监测。研究厂商如何有规律地监测与自己有关的网络口碑,并做出回应,最终形成厂商与消费者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网络出现之前,厂商对自己产品口碑的了解与回应多借助售后服务/客户服务,被动地等待消费者与自己联系。而在网络时代,厂商则可利用现代技术有规律地监测自己产品的网络口碑,迅速把握最新动向,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形成厂商与消费者间的互动。

口碑传播的界定与可能的研究面向

(一)口碑传播:个体对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看法的传播

在国内,有人认为口碑传播是指一个具有感知信息能力的非商业传播者和接收者关于某种产品、品牌、组织和服务的非正式的人际传播。②

在国外,EugeneW・Anderson将口碑传播界定为个体之间有关企业(包括产品和服务)看法的非正式传播,包括正面观点的传播与负面观点的传播。③Kennedy认为口碑传播指的是消费者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④菲利普・科特勒则认为,口碑是由生产者以外的个人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不经过第三方处理、加工,传递关于某一特定或某一种类的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以及能够使人联想到上述对象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信息,从而导致受众获得信息、改变态度,甚至影响购买行为的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行为。⑤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到,口碑传播具有明显异于广告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口碑传播的传播者为消费者个体;2.付费不构成传播的始动条件;3.口碑传播内容既有正向信息,又有负向信息与中性信息;4.口碑传播渠道常不是大众传媒,而是人际传播渠道或社会化媒介(譬如微博、博客、论坛);5.借助传统人际传播渠道进行的口碑传播的对象常为明确个体,而借助社会化媒介进行的口碑传播的对象常不明确;6.口碑传播通常不以说服为直接目的(见下表)。

以上比较仍站在“传播者-传播对象”角度理解口碑传播,但实际上口碑传播有别于广告单向传播的特性,已无明确的传者与受者之分。

与人际传播相比,口碑传播唯一的独特方面在于其传播内容为“个体对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的看法”。因此,口碑传播可以被视为人际传播的一个子集。

与网络传播相比,口碑传播的特殊之处在于,第一,口碑传播可以以网络为渠道,亦可以以传统人际传播媒介为渠道,前者可称为网络口碑传播。而网络传播泛指以网络为传播载体的一切传播。第二,口碑传播的传播内容为“个体对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的看法”,而网络传播的传播内容不受此限制。

如今,消费者已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口碑。基于网络技术对口碑传播的凸显作用,我们认为,网络口碑传播应成为口碑传播的重要关注点。网络口碑按传播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同步传播,即交流主体在交流时间上保持一致性。比如聊天室、在线交流等;二是异步传播,即交流主体不需要同时在线就能完成的网络口碑传播活动,比如通过BBS、E-mail等进行的交流。

(二)网络口碑传播领域内可能的研究面向

网络口碑传播具有传播效率高、传播方式多元化、匿名性、互动性等特点。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认为,网络口碑传播的具体研究面向应包括:

1.网络口碑传播的“始动力”研究。广告传播的始动力在于“付费”,网络口碑传播的始动力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因素触发个体消费者愿意“发言”?

2.网络口碑传播的动机研究。广告传播的动机在于“说服”消费者,以便广告主从中获利,网络口碑传播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可以假设的是网络口碑传播的动机会因人、因情景而异,但主要的动机有哪些?是否既有功利性动机又有非功利性动机?这种功利性的动机是否有被经济与政治势力利用的可能?

3.网络口碑传播与打破经济领域内的广告主“霸权”研究。口碑传播作为人际传播的一个子集,应该说是最古老的传播方式,可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口碑传播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技术力量,有组织的大众传播――广告――左右着人类的经济生活。在大众传播中,拥有这些传播工具或有资金调动这些传播工具的个人或组织成为社会主宰,作为个体的“人”被消解掉了。

批判学派敏锐地意识到大众传播的这种弊端,将研究视角投向现代社会的一般趋势以及人的基础价值上。具体来说:(1)批判学派认为“促销文化”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倾向;(2)他们着重分析大众传媒是怎样表现和强化这一倾向的;(3)关心的焦点是资本主义垄断媒介是如何剥夺人的尊严和自由的;(4)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恢复这些被剥夺的人的基本价值的方法和途径。⑥

时至今日,当年令口碑传播退居次要地位的技术因素今日又令其重新焕发活力。网络成就了社会化媒体,在社会化媒体中,“共景监狱”取代了“全景监狱”,作为个体的“人”的基本价值重新在经济领域得以彰显,这就是网络口碑传播的力量。那么,网络口碑传播能在多大程度上打破掌握霸权的广告主有组织传播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个人借助微博、博客、SNS等社会化媒体所进行的网络口碑传播,是否或能在多大程度上在经济领域内彰显出“人”的价值?什么样的力量左右着人的价值彰显的程度?网络口碑传播是否可以在“万人万言”的碰撞中较好地还原产品或服务的真实面貌,并让消费者可以方便地抓取这种真实面貌?网络口碑传播如何与大众媒体中的广告互动才有利于打破广告主的“霸权”?

4.网络口碑传播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模式研究。线上口碑传播与线下口碑传播的互动模式可归纳为哪些类别?各类别模式的触发点、关节点是什么?各自的成因是什么?

5.网络口碑传播效果研究。什么样的网络口碑信息能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什么人的注意、认知甚至行为?

口碑营销的界定与可能的研究面向

(一)口碑营销:以个人为沟通工具的营销方式

马克・休斯称口碑营销为“Buzz Marketing”,是指企业有意识、有步骤地利用社会公众人际之间的信息传播机制,宣传推广自己的过程。他还形象地指出,口碑营销就是“让人们对你的东西谈论开来”,“就是要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强烈注意,强烈到谈论你的品牌或你的公司已经变成甚具乐趣、引人入胜、有媒体报道价值的程度”。⑦这里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口碑营销是一种基于信息的营销;第二,口碑营销包含了两个层面,即营销方的推动和消费方的谈论。

笔者认为,口碑营销简单地讲就是企业/公司利用口碑传播规律所进行的、以个人为沟通工具的营销方式,可视为口碑传播的应用层面。

具体来讲,研究者已发现人际交往和熟人间信息的交换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行为,而且会影响消费者购买前的预期和购买后的评价。口碑传播与产品销售之间存在正相关,口碑引发更多的销售,更多的销售反过来引起更多的口碑传播和购买行为。⑧

Bristor认为,口碑传播为服务的无形性问题提供了特殊的解决方法。因为来自有经验的信息源的口碑,有助于克服服务购买中低可比性和较少可搜寻到的质量信息所造成的问题。具体而言,当口碑传播的信息是积极正面时,会增强消费者对服务的预期;当传播的是负面信息时,会调低消费者对服务的预期。⑨

正因为口碑是顾客所搜索的重要的信息之一,会对消费者的态度与行为产生影响,所以口碑传播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影响顾客判断和购买行为的重要营销工具。

口碑自古有之,口碑传播的历史亦远早于大众传媒,但直到网络技术成就“地球村”之后,口碑营销的价值才可以有成本效益地进行挖掘,其原因在于:第一,互联网使口碑可以更快、更广地传播。第二,互联网使个体消费者的意见表达呈现在同一平台上,彼此碰撞,供人鉴别与使用。第三,网络口碑理论上消解掉了厂商的“说服”意图,可信度较高。台湾学者黄崇铭等认为互联网用户隐藏自己身份的特点让他人无法详细描述其真实特征,使得信息提供者乐于提供负面评论;信息提供者能更真诚地提供意见而不会欺瞒他人;大多数网络使用者都互不相识,再加上匿名的特征,使得传播双方的利害关系及人情因素得以消除,促使信息提供者更能畅所欲言。另外,消费者通常基于个人需求而主动搜寻网络信息,且对接收到的信息产生的排斥感较低,因此网络信息被视为较可信的信息来源,且较一般传统营销媒介的可信度更高。⑩

(二)网络口碑营销领域内可能的研究面向

鉴于网络在口碑营销价值凸显方面的基础作用,网络口碑营销应成为研究焦点。网络口碑营销可能的研究面向包括:

1.成功网络口碑营销应具备的基本元素。

可以基于中外案例分析,提炼已有网络口碑营销的基本元素;同时结合网络口碑传播的现有研究成果,预测哪些新的元素可能有助于网络口碑营销取得成功。

2.中国网络口碑营销外部环境治理。

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再加上公民自律性较差,导致在他律暂时缺位的情况下,网络口碑营销环境因充斥着网络水军和虚假“口碑”而变得乌烟瘴气。网络营销的价值因此大打折扣。如何治理网络口碑营销外部环境,以便为推动“消费者自治”提供有利条件,亦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小结:多一些站在普通公众立场而非厂商立场上的研究

口碑虽自古有之,但其重要性却随着技术的变迁有起有伏:先是大众传媒技术弱化了口碑的重要性,使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成为消费者消费的重要判断依据。继而网络技术为零星个体间的口碑勾连提供了平台,网络口碑在“重新部落化”的社会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也是我们现在关注网络口碑的原因。

在网络口碑、网络口碑传播与网络口碑营销三个层面上,目前最受追捧的是网络口碑营销,这类研究多以厂商的立场为立场,以厂商的需求为需求。其红火的背后在于有经济实力强大的厂商为后盾。可是,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来看,我们更需要那些站在普通公众角度、以谋求普通公众福利为目的所做的研究,包括站在普通公众立场上所做的网络口碑的搜索与使用研究、网络口碑传播规律研究等。做此判断的理由很简单,一是网络提供了使公众个体联合起来对抗少数经济强势力量的技术可能性,二是民众也萌发出了保护自身利益、少受强势经济势力支配的需求。

【本文为泛媒研究院2011年资助项目《网络口碑营销的现实可操作空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①ArndtJ.:“RoleofProduct-relatedConversationsintheDiffusionofaNewProduct”[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67(4)

②邱念东:《如何通过顾客授权改善服务交互质量》[J],《商业时代》,2007年第22期

③AndersonEW:“Customersatisfactionandwordofmouth”[J],JournalofServiceResearch,1998(1)

④蒋玉石:《口碑营销概念辨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月下旬刊

⑤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卢泰宏高辉译:《营销管理》(第1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⑥Laersfeld,P.E.,AnEpisodeinthehistoryofSocialResearch:aMemoir,inFleming,D.(ed),TheIntellectualMigration:EuropeandAmerica(1930-1960),Cambridge,Mass,1969.转引自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1~272页

⑦马克・休斯著,李芳龄译:《口碑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⑧MohammadRezaJalilvand,SharifShekarchizadeh,NedaSamiei,“Electronicword-of-mouth: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ProcediaComputerScience,2011,vol3.

⑨BristorJ.M.“WordofMouthCommunicationandTheirEffectsinConsumerNetwork”[J].AdvancesinConsumerResearch,1991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范文6

药剂师们从不指望偶然配成长生不死药,化学家们不会空耗时日炼铅成金,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也不会徒劳地修补时间机器。

可是,宝洁公司倒是有一帮人耗费四年时光,要锤炼出营销魔法∶自然而然的口碑,也就是大家告诉大家。他们努力的硕果是打造了一支营销劲旅—Tremor公司,该公司声称已经揭开了口碑妙方的秘密。Tremor筛选出25万名青少年志愿者,构成庞大网络,先与同龄人接触最新的产品和理念。不用说,宝洁希望这些志愿者能够和周围的朋友们分享他们的新体验。这一招收效甚大,促使Tremor开始瞄准另一个目标市场—妈妈们—来施展逐渐成长起来的口碑营销。

从这一举措背后可以窥见Tremor创造者的奇思妙想。想想这个名字就知道了∶颤栗(tremor)可能是一阵难以捉摸的情感或思绪,转瞬即逝。在Tremor网站的主页上,总是跳动着令参与者们激动的承诺。

尽管这支劲旅采用的手段充满神秘色彩,宝洁仍然把它奉为营销科学∶旧法新用,通过以技术为后盾的研究加上创新方法来打造客户关系。这并不意味着宝洁愿意把魔法秘密公之于众,但是在接受《市场营销官》杂志采访时,Tremor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诺克斯确实道出了宝洁研发及其成果的许多内幕。他还谈到了现在口碑营销上的知识缺口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在Tremor成立的头几年,我们全力去了解口碑在市场上如何发挥作用,”诺克斯说。而且工作还不止于此。“口碑营销是一门动态科学而非静态科学。”

有些持怀疑态度的人说,口碑营销绝不可能是科学,硬把口碑同营销扯上关系太牵强。有些批评者认为,大肆夸大口碑营销的作用,妄想产生消费者自发宣传品牌的效果,只可能让营销人面对更大的挑战,因为公众会变得更多疑、更轻视广告宣传。但是宝洁这家全球最大的广告客户,不仅打造了一个口碑营销项目,而且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来推动口碑营销,其声势绝对能够淹没怀疑者们的声音。

Tremor的客户数量快速增加。从2001年起,Tremor开始为母公司和其他公司的产品打造广告宣传活动。现在,Tremor为包括梦工厂在内的电影制作公司、可口可乐和丰田等品牌公司制作口碑营销计划。诺克斯说公司80%的品牌宣传活动中都是为其他公司制作的,但是他彬彬有礼地拒绝透露(或确认)任何客户的名称。

除了宝洁以外,还有许多公司也在尝试把口碑营销由理想转变为真正可靠的分销渠道。口碑营销协会于2004年成立,拥有会员150 家。协会于3月份在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随着Tremor和类似的口碑营销模式不断发展变化,许多大公司都开始密切关注这个新潮流了。

Sprint通讯公司的消费者电子商务总监大卫·迪克凯说∶“我们没有宝洁走得那么远。我们还不确定口碑营销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先要充分了解这个领域,如果它繁荣发展下去,我们就可以随时加以利用。”

口碑营销第一步∶联络员

推动Tremor前进的是25万名青少年,宝洁称他们为“联络员”。据诺克斯说,从宝洁的最初研究中得出的主要启示就是,这些“联络员”自始至终活跃在产品为市场接受的过程中,因而他们有别于享有“潮流创新者”之称的潮流先驱和早期采用者。这些“潮流创新者”很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虽然他们能够迅速接受新产品和新理念,但是却不一定能构成口碑营销的通途大道;有些潮流先驱有可能成为口碑传播的死胡同,因为他们会把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囤积起来,秘而不宣。

而联络员却不同,即使他们是最后知道秘密的人,也会马上广而告之,告诉身边的人去关注某个新产品、一首酷歌、新电视节目或是新电影。诺克斯认为,这些人有着真正广泛深厚的社会关系网络,而且很愿意同他人交流。

Tremor的广告宣传取得成功,全要靠这些联络员们的动动嘴、动动手指(敲键盘),因此宝洁投入了大量时间、设计了种种方法来识别他们。第一步是把青少年吸引到Tremor网站(Tremor.com)来。申请参加者一旦登陆,就有各种问题要回答(例如,每天你和多少人交谈?买了新产品有什么感想?)。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发现候选人的八项个性特征。诺克斯告诉我们其中三个最重要的特征∶好奇,善于交际,善于游说。例如,一个典型联络员的密友名单上,一般都会有150~200个一有消息就联系的朋友。

在筛选阶段,大概会有15%的申请者能够通过,这些人被称为Tremor的新成员。而没入选的也会被礼貌地拒绝∶“谢谢您对Tremor的关注。很抱歉,这次我们的申请人数已满。”入选者接着将进入“新兵训练营基地”接受严格的训练。Tremor运用各种新理念、新机会吸引他们。比如,Tremor曾发出一封电子邮件,邀请入选者为某部电影提供创意,邮件的标题就是“像好莱坞大腕那样思考”。

其间,宝洁的员工通过网络在幕后监视他们是否行如其言。简言之,看看这些孩子怎么处理得到的第一口独一份的美味。接下来的就是Tremor的秘方调料了。有8~10%的最初申请者会获得联络员的身份(占目标群体的1%)。即使是更深入Tremor之后,这些正式成员仍然会受到秘密评估,而他们自己浑然不觉。诺克斯坦然承认了这一细节,可是却给Tremor自称的透明度罩上了一层阴影—对任何口碑营销来说,透明度可能都是引起人们争议的焦点吧。

诺克斯深信,这个精英群体极具影响力,他们是营销人忽视的一支劲旅。的确,像交友网站Fraudster这样的品牌公司,还有BuzzMetrics等口碑营销公司正在拼命追踪联络员型消费者,又称市场影响者、传导者或是蜜蜂。但是,其他准备开展口碑营销的营销人担心这些影响者获得的影响力太大。

这种辩论常常使Tremor和 BzzAgent陷于争斗之中。BzzAgent的客户包括家乐氏(Kellogg), 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和啤酒商 Anheuser-Busch等。这家公司自己没有健全的筛选志愿者的专利体系,它的做法是有多少人要多少人(到目前为止,它已拥已有8.6万名志愿者)。志愿者们在线申请,在线签约参加试用新产品,与亲朋好友及其他人交流对产品的感想,然后写成日记发送给BzzAgent。

与Tremor不同,BzzAgent认为任何顾客——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首席执行官——都有可能和别人聊聊最新市场动向,而且大部分人也很乐于通过不同的人获得信息。BzzAgent的首席执行官大卫·巴尔特说∶“在制造口碑方面,市场影响者并不比一般人做得更好。人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宣传员。”

口碑营销第二步∶有价值

一谈到影响者的问题,大部分营销人都认为,如果传递信息的人没有诚意,口碑营销就是无效的。对Tremor来说,在精挑细选了联络员之后,只完成了可信的口碑营销的一半。公司还必须设法精心修饰产品,以便达到口碑营销的最佳效果。

联络员的关系是在线形成的。但大多数情况下,联络员和产品之间的纽带是在线下结成的∶公司通过邮局寄发给他们礼品包,有贴画,DVD或是样品。Tremor和品牌代表们多次召开会议,反复讨论这些礼品包以及整个宣传活动,看看它们是否能体现两个要素∶可倡导与可扩大。

可倡导和可扩大的模式是在理论、心理学知识、宝洁现有数据和Tremor的专利调研几个方面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Tremor的行话来说,当联络员自然地体验某种产品、喜欢上它并和同伴谈论它时,就是在倡导产品。诺克斯解释道∶“当联络员刚开始接触一个新想法,他首先会问自己∶‘这个想法值得我广而告之吗?’ 有价值才是他们在社会上‘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因而他们所宣传的必须是自己相信的东西。”

Tremor不会草率地下结论说一个联络员是否对某个产品有所反应。诺克斯说∶“我们有办法找到品牌值得倡导的关键要素,以及联络员倡导这个产品的理由。”

Tremor口碑营销模式中的第二个要素是可扩大,即某个产品信息或使用体验很容易为人所道,产品能自然而然地进入人们闲谈当中。诺克斯说∶“找到同时具备可倡导和可扩大潜力的口碑理念确非易事。”

因此,Tremor在开展广告活动之前,要先在一组联络员当中进行信息测试,来寻找最有效用的信息。诺克斯解释说∶“这样做,使我们在产品进入市场前就能够告诉客户说∶‘看见这八个想法了吗?联络员不会谈论它们的。但是这个呢?这个才是他们的热门话题。’”

Tremor的广告要出色,关键取决于广告活动开始前所掌握的数据量。就是说,只有精心培育,才会产生大量有价值的热门话题。相比之下,BzzAgent的特色则是拥有一套流畅的反馈系统。BzzAgent培训大批“沟通开拓者”,要求他们每周仔细审阅4,000~7,000份数量可观的业务报告,并分别对每份报告做出总结。最后,再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绘制成图表提供给客户。

撇开新品前期的精心筹划不谈,诺克斯强调,送给联络员的礼品包当中并没有指定的宣传语或是谈话要点。也就是说,即便Tremor竭尽所能培养联络员对产品的积极反应,这些青少年的行为仍是自发、真实的。可倡导和可放大性的要旨,就是“一些理由,使孩子们在自然而然的情形下对别人说:‘嗨,我跟你说过某某产品吗?’”

他挑选的字眼儿“自然而然的情形”,在某些营销人听来,可能和“可扩大”及“联络员”这样的术语并不相称。难道人的情感刺激或体验真的可能如此地“收放自如”,像积木一样,可随意地拆分或组合?还堂而皇之地称之为“自然而然”?

技术与互联网战略公司EchoDitto首席执行官尼科·梅尔认为,自觉的口头宣传并不是真正的口碑宣传。他的公司创立了在线社区,帮助客户提升知名度,筹措资金。梅尔说∶“最成功的营销是润物细无声式的,不为人察觉。” 霍华德·迪安2004年总统大选的网站智囊们备受赞誉,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网志和其他互联网工具,拉拢了大批平民支持者。

诺克斯非常清楚,当新鲜感消失,一切变得程式化,这些联络员就会逐渐感到厌倦。他说∶“这个问题让我夜不成眠。我必须和这些联络员保持一种关系,鼓励他们一直参与我们的活动。”为了使这些孩子们乐此不疲,Tremor每年只让联络员参加20次活动。

Tremor还有其他办法防止联络员产生厌倦情绪。开展“影响力活动”,即在新品上市前邀请联络员出谋划策,还请他们为现有产品提建议。在Tremor网站上,宝洁用青少年们对产品产生的影响来鼓舞他们的士气。例如,一条大字标题这样写道∶“你告诉了佳洁士你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在宣传香草和樱桃味可乐的“派对炫生活” 主题活动中,联络员提交了各种广告口号,网站上就打出这样的标题∶“你帮助可口可乐挑选了一个口号,它被贴在瓶上发送给了近百万人!”

据诺克斯说,这类广告活动本身可提倡和可扩大的程度很高,因为青少年个人与品牌有了直接联系。“联络员们可以对所有的朋友说∶‘我帮那条广告挑选了音乐。’这自然而然就把这些孩子们的话题引向广告所涉及的产品了。”

又是那个字眼儿∶自然而然。

口碑营销第三步∶看回报

营销人备受印刷品和电视广告低迷回报率所困,不知如何才能贴近对媒体退避三舍的消费者群体。Tremor和其他的口碑营销公司引起了这些营销人的注意。出版商企鹅集团营销副总裁李克·帕斯克切罗,四年前首次试水,委托BzzAgent运用口碑营销宣传推广一本企鹅小说。帕斯克切罗说,他现在正和BzzAgent合作实施第24个口碑营销计划。

当营销人纷纷转向这个新媒介的时候,他们却没有必要的好办法来衡量它的回报。例如,Tremor的口碑营销差不多在联络员的宣传停止后就同时结束了。诺克斯承认说∶“我能评估口碑从Tremor到联络员的宣传效果,最多还能评估从联络员到他们最亲密的朋友的宣传效果。在此之后,就一无所知了。”

其他口碑营销公司寄希望于先进的口碑营销度量系统。Intelliseek等广告公司开发出各种方法,通过筛读1,100万个网志、信息板和其他网上社区,在线追踪某个品牌的口碑。在线社交网Friendster自诩拥有1,600万会员,声称能够通过追踪会员们在线联系的原因和方法来测量第二级、第三级口碑营销的效果。BuzzMetrics则提供一系列口碑调研和规划服务。他们开发了一项综合服务,用户申请该服务后,每季度都会收到有关某行业各个子市场中(如营养行业)可识别的影响者在线活动的报告和简报。

BuzzMetrics目前向七家最大的食品公司提供该项服务。

BuzzMetrics总裁和首席执行官乔纳森·卡森说∶“上千万的消费者在庞大数码数据支持的环境里参与口碑营销活动,这为口碑营销的衡量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也带来了营销人渴求的消费者责任感。”

诺克斯指出,相对而言,Tremor的绝大多数客户更关注的是在采用了口碑营销的领域中销售状况如何,而并不是自己的品牌在网络世界里有多大的反响。销售曲线不断出现高峰,这才是驱使帕斯克切罗与BzzAgent继续合作的原因。

他说∶“和BzzAgent的很多客户一样,我也不怎么看公司提供的图表。”帕斯克切罗更感兴趣的不是BzzAgent复杂的反馈过程,而是反馈的结果。举例说明,2001年9月11日企鹅出版集团出版了一本名为《神酷的艺术》(The Art of Shen Ku)的书。帕斯克切罗用尽了印刷品广告等各种促销手段,但是该书出版一年仍是无人问津。于是他决定尝试口碑营销,期望能让这本书“起死回生”。六个月之后,销售额翻番。帕斯克切罗说∶“如果要在印刷品广告和口碑营销之间选择,我会选择后者。”

这些成功的案例促使口碑营销在一个个新领域里遍地开花。Tremor感到对青少年受众采用的方法效果很好,现在决定向更贴近宝洁产品线的“妈妈”市场进军。诺克斯说,Tremor需要修改一些筛选问题,例如,把妈妈们“即时通讯名单中的好朋友数量”改成“参加的机构数量”,而联络员的基本概念则会保持不变。Tremor还在尝试其他的招募方法,以便能够捕获这个对技术不敏感、也不怎么上网的消费群体。

Tremor和客户把目光投向了口碑营销的下一个应用领域—客户保留。诺克斯一直主张,用口碑营销打造品牌忠诚度,要用可倡导和可扩大模式做基础。他问道∶“是什么原因促使联络员从现在起四个月、或是九个月、或是一年半以内向别人谈论某个产品呢?”“我们正和几个客户合作,利用口碑营销来打造会持续多年的长期忠诚度计划。”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范文7

当一个古老有效的工具遇到了互联网营造的新环境时该怎么办?这就是口碑营销正面临的问题。口碑营销作为人类最原始、最历久弥新的营销手段,本来是通过人们的口头传播完成的,但是自从进入互联网尤其是Web2.0时代以来,人们分享信息越来越“动手不动口”了――通过键盘、鼠标的操作轻松完成对他人的影响。口碑营销迫切需要注入互联网元素。

电子口碑。颠覆传统模式

《口碑营销》一书的作者伊曼纽尔・罗森(Emanuel Rosen)认为:“口碑是关于品牌的所有评述,是关于某个特定产品、服务或公司的所有的人们口头交流的总和。”口碑不是陌生的概念,可以说它是人类最原始的行销广告,由于它在影响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被誉为“零号媒介”。口碑也被营销人员视为具有病毒特色、最廉价、可信度最高的营销手段。

传统上,围绕口碑的信息传播是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实现的。但是随着新型通讯工具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的兴起和逐渐普及,人们在信息和传递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博客、播客和即时通讯工具等手段来和传播信息,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和亲朋好友、同事联络感情或者处理工作等,而且手机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还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所有这一切,都对传统的口碑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权且将结合互联网的口碑传播形式称作“电子口碑”,来进行一番研究和探索。

电子口碑是对传统口碑传播模式的一种颠覆。一方面,在信息传递的空间上,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无需传递者采用传统的“面对面”形式,突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局限;另一方面,在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上,电子口碑超越了原先的口头模式,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都可以通过电子口碑的途径来传播。同传统的口碑相比,电子口碑拥有覆盖率高、精准性强、速度快、范围广、价格低廉、广告内容形式多样、阅读率高等特质。因此,在新的传播环境之下,企业必须重视电子口碑的营销功能。

启动电子口碑的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商业运营领域以来,互联网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新模式,互联网也经历了1.0时代(用户单纯接收信息)和2.0时代(用户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过程中来),并且即将迎来3.0时代(用户在网站上直接体验产品,并与企业实现信息交互)。伴随这个过程出现的电子口碑在很多方面打破了传统口碑营销的理念,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使得口碑营销向着更加开放的多维度方向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引发电子口碑呢?

绑定事件营销,开展即时传播

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中的即时通讯工具(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功不可没。从1996年11月Mirabilis公司推出全世界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ICQ(“我在找你”――“I Seek You”,简称ICQ)开始,到现在形成了其与MSN、SKYPE(诞生于2003年)和QQ(诞生于1999年,前身为OICQ)等即时通讯工具并存的格局。并且,随着IM用户人数的急剧攀升(如MSN有26种语言,全球用户超过5亿,在中国达到1500万;SKYPE全球用户数量接近2亿),它也逐渐成为企业营销传播的新领地。

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结合热点事件,进而产生出强大的在线电子口碑,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营销传播机会。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的全球火炬传递合作伙伴之一,可口可乐凭借其敏锐的营销嗅觉,就抓住了“通过即时通讯,实现即时传播”的先机。在火炬全球传递前夕,可口可乐与腾讯网合作联合推出奥运火炬在线传递活动。为此,他们设计了8888条路线,并通过网站招募了8888名第一棒火炬在线传递大使。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圣火在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点燃,同时“可口可乐奥运火炬在线传递”启动。截至2008年7月8日,已经有超过5796万QQ用户参与了这一活动。通过QQ强大的即时通讯用户平台(目前,腾讯注册用户数超过7亿,其中活跃用户超过3亿,同时在线人数超过3000万,网民每天通过QQ发送的信息达数十亿条),可口可乐成功实现了在较短时间内用户深度参与的品牌营销传播。在这个过程中,QQ用户通过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然后会产生病毒式的扩散效应)加入火炬在线传递,最终形成了关于火炬传递的在线话题和品牌曝光。

2008年4月16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受阻,MSN抢先发力,当天推出“红心中国”签名活动,以支持全球华人用签名方式表达“爱国,支持北京奥运”的情感诉求。到4月20日MSN“红心中国”签名用户达到了700万。不久,QQ的“中国心”图标也红遍中国。这可以说是即时通讯工具借热点时事进行自我营销传播的两个典型案例。

MSN“红心中国”签名活动和QQ的“中国心”所产生的巨大网络传播效应,向我们展示了即时通讯强大的传播能力,并预示着围绕IM的营销传播活动将进一步升级和转型,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1亿,其中70%的网民使用IM工具。在即时通讯工具上,用户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文字聊天、语音聊天、传送文件、拨打电话、视频聊天、邮件辅助和发送短信等远程沟通功能。因此,即时通讯市场也被业界称为互联网应用大规模增长的第二次浪潮。企业通过事件营销,与IM合作开展相应的营销传播活动,让即时通讯工具用户在与网络“最小链接”的同时,形成电子口碑的传播新通道,并且能实现电子口碑的广度突围。

关注体验营销,加强品牌渗透

在网络时代,那些关注体验营销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全新的品牌体验机会。其中,利用网络游戏来开展体验营销,就为很多企业所重视。现在网络游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玩家的欢迎和追捧,由于网游玩家的庞大数量规模和他们所花费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投入等因素,也逐渐成为商业企业进行营销传播的又一战场。企业通过将产品、服务或者品牌植入网络游戏之中,一方面,促成了用户对于公司产品的体验,增加了用户的品牌接触机会;另一方面,在用户之间形成了电子口碑的传播模式。

通常,网络游戏的广告植入策略有三种:第一,游戏内功能性装备使用体验;第二,游戏道具类;第三,游戏内商城或店铺式产品广告。例如,在《魔兽世界》中可口可乐作为药水出现。在《飙车》中,所有轮胎的参数全部按照米其林轮胎真实参数制作。在《街头篮球》游戏中,耐克球鞋变成了可以提升玩家弹跳及投篮命中率的新武器。《模拟人生2》中,玩家在游戏中可以进入麦当劳店铺购买各种食物,甚至可以坐在

店铺里就餐,玩家还可在游戏中的麦当劳里打工赚钱或自己经营一家麦当劳餐厅;玩家打开游戏中家里的电脑时可以听到经常在电视里播放的Intel音乐,还可以随处看到Intel的商标,并可以选择Intel的产品来升级自己的电脑。通过植入式广告传播,网络游戏用户在加强对特定品牌体验的同时,也会形成在线上和线下的电子口碑传播网络。

网络游戏要求用户深度参与的特性和庞大的用户基础,为嵌入式营销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阵地,由品牌体验而产生的电子口碑的传播力量更是不可小觑。

除了网络游戏,依托博客进行体验营销也越来越被看好。2007年1月,五粮液公司在推出“国邑”品牌的葡萄酒产品时,放弃了传统的媒体投放策略,而是通过与国内最大的专业博客传播平台“博啦网”合作推出了“结缘博友,共尝美酒――五粮液国邑干红浪漫体验”活动,来宣布产品的上市。活动开始短短几天内就有超过6000人报名参加体验活动,后来公司挑选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名具有代表性的参与者,为其寄送了国邑干红以供品尝。2007年5月,五粮液又在博啦网上推出“无限创意,‘缘’来有你――五粮液国邑干红广告大征集”博客营销主题活动。通过这两次博客营销,博主们不仅可以体验新产品,还发表了对五粮液国邑干红口味的感受和评价,迅速在博客圈内外引起了消费者对于国邑品牌葡萄酒的关注。

另外,企业博客、企业家博客和产品在线视频等,都可以成为网络体验营销的阵地,最终激发出用户对于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企业家品牌的电子口碑。善用病毒营销,放大传播效应

在2005年底的时候,全球互联网络用户就已经超过10亿。根据市场调研机构Research andMarkets的估计,2008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3.5亿。这一庞大的网络用户基数,为企业进行病毒式营销提供了条件。利用互联网络,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让网民告诉网民”,由此产生的电子口碑更是可以将病毒营销的传播效应发挥到最大。

2004年4月1日,Google在业内率先推出1G容量的Gmail邮箱服务,引起行业震动。但当时测试中的Gmail不接受公开申请,而是通过Google员工等首批成功注册的用户对外发出测试邀请(即每个用户拥有若干个Gmail发放权限,以邀请的形式发给若干个朋友,被邀请者加入后各自也将拥有几个邀请资格,发放给更多的朋友)来扩大用户规模。这样,不仅节省了营销宣传费用,还通过全球范围的电子口碑传播实现了Gmail在短时间内的品牌营销。

为了宣传在中文搜索领域的专业领先地位,百度在2005年就发起了一场主题为“百度,更懂中文”的病毒传播活动。当年,限于营销传播预算,百度公司制作了“唐伯虎篇”、“孟姜女篇”和“刀客篇”3个系列视频短片,然后通过由员工给朋友发邮件,以及在一些小视频网站挂出下载链接等方式来扩散传播效应。由于短片诙谐幽默,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受众加入传播视频短片的行列。就这样,在没有媒介费和新闻稿的情况下,超过2000万人次通过视频点播、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来收看视频短片,百度也实现了一次“零预算、大面积”的深度口碑传播。通过本次传播,百度将“中文第一搜索”的专业品牌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次传播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病毒传播的奠基之作,其成功关键正是病毒营销所产生的电子口碑传播力量。

联合利华为了推广旗下的“多芬”化妆品品牌,2006年拍摄了一段75秒的广告片《蜕变》视频短片,并放在著名的YOUTOBE网站上。《蜕变》广告片拍摄了一个女子由相貌普通的“邻家女孩”摇身变成一个气质非凡的“超模”的过程。短篇通过重新树立人们对“美丽”的认知,在网络用户中间发起了“真美运动”,短期内获得了5亿网民的点击,品牌宣传效果不言而喻。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范文8

口碑营销的作用是借助口碑营销这种方式和手段来帮助优秀的产品加速好口碑的传播和形成,而不是捏造口碑更不是为劣质产品撒谎吹嘘。口碑营销本质上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散落在消费者周围的”、“潜移默化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过程,没有捷径。然而,不少企业在使用这种新兴的营销服务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很多企业无形中做了有损品牌的动作却还不自知。事实上口碑效果的累积和影响原本就是碎片式、长尾式的,正面口碑如斯负面口碑也如此,处理不好反而会更大程度的伤害品牌。

那么口碑营销要避免哪些误区,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什么?

口碑营销的弥天大“误”

正视口碑营销的误区无疑是当下尤为重要的工作。口碑传播既可以为企业带来正面的建设力,也会由于负面口碑的自发传播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误区1:只要传播就能赢得好口碑,忽略负面口碑

有人以为只要做了口碑营销就能为自己的产品创造出良好的口碑,这实在是天大的误区。口碑形成的最基础要求是必须确保优秀的产品质量,劣质和低劣的产品一定不会有好的消费者体验,当然良好口碑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

口碑营销能做的,是借助口碑营销这种方式和手段来帮助优秀的产品加速好口碑的传播和形成,而不是捏造口碑更不是为劣质产品撒谎吹嘘。在中国,最好的口碑营销例子是海尔。海尔在1985年当众销毁了一批有问题的冰箱。每台冰箱的价格都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海尔此举的目的是向消费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海尔是一家质量重于泰山的企业。这个传奇故事20多年来不断流传,消费者今天还在讲述,海尔高品质的品牌形象也不断加深。不过,让故事具有传播性并不意味创建一个在土豆网上播放的疯狂视频片段,关键的是它所讲述的故事与要推广的产品或服务应该是有联系的。

产品如果本身质量不过硬,那么它的使用价值也就大打折扣,无论用户怎么用都不会有良好的口碑。那么无论打出来的广告有多么醒目,无论造势出来的宣传会营造多大的影响,都是经不起考验的。制造一个产品的争议点,有利于人与人的口碑交流。但是,广告如果出来的是一个负面的效果,即使制造了争议点,也只会产生负面口碑,使得消费者抵制使用……而网络平台提供给消费者的低抱怨门槛,更可能加大加深产品的缺陷暴光,这样前期所做的宣传工作全部打水漂的同时,更可能是在花钱为自己制造负面口碑(有数据统计负面口碑的传播速度是正面口碑的十倍)。因此产品自身过硬的品质是形成好口碑的坚实基础。

误区2:口碑营销就是“事件营销”,制造大事件

随着“王老吉被通缉事件”的显山露水,在感受到网络巨大威慑力的同时,更多企业意识到了网络口碑营销时代的到来。但太多厂家谈及口碑营销必要求“制造一个大事件”。殊不知口碑营销其实是企业众多营销环节中的一环,把口碑营销从营销中剥离,仅仅依靠口碑营销来建立企业品牌是不科学也是没有效率的。

而且,小事件一样有大未来。“眼睛渴了体”由于其善意性的引导受到网友追捧,并先后被10几家报纸以“眼睛渴了体蹿红引爆流行风暴”等相关标题报道。眼睛渴了产品作为糖果名字第一次以娱乐性质出现在网友面前。五一情感营销事件蹿红后,眼睛渴了无糖贝它糖重新设计了产品形象“贝它”。以“萌”系体现产品的年轻化时尚化因素,随后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在青岛百丽广场一场“史上最萌求婚”引爆岛城娱乐狂欢,男主角携手49只大大的“贝它玩偶”上演了一场“求婚大作战”。事件的火爆让眼睛渴了的产品形象以“胡萝卜哥”彻底面世,7月8日岛城纸媒电视全面推荐这个社会民生事件。

误区3:口碑营销就是“病毒营销”,一触即发

很多人认为口碑营销做的就是“病毒传播”,一触即百发。制造 “稀缺”,生产“病毒”。病毒营销中的“病毒”不一定是关于品牌本身的信息,但基于产品本身的口碑可以是“病毒”,这就要求你的产品要足够cool,要有话题附着力,这样才容易引爆流行,掀起一场口碑营销风暴。还有哪个企业比苹果公司更擅长“病毒”制造和口碑传播吗?一提到iPhone3G这个名字,它就能让无数苹果们抓狂,让营销业内人士羡妒不已。这样一款产品提供众多个性化的设计,包含智能手机发展的多种潮流元素,不让它的消费者讨论似乎都很难。在这里,消费者的口碑既关于产品本身,又是传播速度极快的“病毒”。重要的是,它总是限量供应,要购从速。拥有它的人就是时尚达人,仿佛一夜之间便与众不同,身价倍增,他们当然更愿意在亲朋好友间显摆,高谈阔论一番。

误区4:口碑营销就是炒作,追求短平快

炒作是口碑营销的手段之一,是娱乐圈的家常便饭,尤其是对于半温半火的明星需要偶尔借题炒作吸引眼球,追求短平快效果。但炒作低俗,只能够短暂的引起注意。有时候通过低俗的炒作能够出现非常火爆的效果,可是这都是短暂的,当初用下半身写作的木子美今天已不知身在何处,芙蓉姐姐也只是一些街头小报偶尔关注对象,而不久前热炒的小月月,今天更是销声匿迹了,所以炒作低俗是不能够让自己获得好口碑的。

误区5:网络口碑营销是受限最少、花钱最少的营销传播方式

很多企业选择网络口碑营销的初衷,是由于在传播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法律法规的限制和制约,而网络上的口碑营销似乎由于其网络所提供的“想说就说”的低门槛而不受传播上的限制。

其实网络口碑营销也是有着自我的道德约束,超过这个范围的炒作必定带来不良影响。杜撰“口碑”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会产生反作用,破坏品牌形象,玷污企业的声誉。正派的口碑营销绝对不会低估消费者的智力,绝对不会通过操纵、欺骗、注水或不诚实等手法来愚弄消费者。

误区6:口碑营销是借“托”发挥,忽悠用户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无数的网站,网络口碑营销迅速串红。很多网站为了推广自己的商品,往往会推出一些优惠措施,然后就会雇佣一些人来当托,说这些优惠措施非常好,对老百姓的帮助很大,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有人搅局,因为这些人在上当受骗之后,很可能会反戈一击,这样的网站如何能够长期的发展下去,所以不能够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损伤了自己的口碑!想要让自己的网站长久的发展下去,就要学会脚踏实地的进行网络口碑营销,要把自己的网站塑造成诚实可信的形象,这样才能够让别人认可你的网站,那么如何才能够进行正确的口碑营销呢?打造良好的品质,关键是因势利导。

口碑营销之锦囊妙计

锦囊妙计之一:建立口碑营销的运作机制

建立强大的口碑运作机制,并以此来影响消费者,可以遵循4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讲一个携带“抗体病毒”基因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话: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口碑营销要想成功,就必须和病毒一样具有快速“传播性”。换句话说,必须有一个原因让人们愿意去“传播这个故事”。它可以是有趣的、感人的、有争议的,甚至可以是一个笑话。但最重要的是,它必须能够传递一个正面信息,并且是消费者自己传递的。

第二个原则:利用受众自身来传递口碑。很多公司喜欢用那些被认为对产品有很多背景知识的“专家”来帮助促销产品。但是,由于各类产品方面的“专家”并不多,这种类型的口碑宣传通常也不会走很远。如果用传播对象自身来推广,成功率会高很多,只要他们是所针对的细分群体,能够确保信息到达目标消费群体。

第三个原则:用数据说话,衡量效果。和任何一种营销措施一样,我们也要衡量口碑营销的效果。虽然像改善首要知晓度等比较传统的营销标准可能有用,我们也应该考虑那些能够具体反映口碑营销效果的指标。这既包括营销所创造的口碑联系或网页登陆数量等定量标准,也包括人们在社会化媒体中的评论及主要关注点等定性因素。如通过网站进行口碑营销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数据,此时就需要好好分析这些数据,从而总结出哪些客户对你的宣传网页感兴趣,网站的跳出率是多少,从而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而不是对这些数据视而不见!或者只关注流量的数据,而不去这些数据里面所拥有的深层的含义!

第四个原则:根据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口碑营销节奏设计,并与其他营销工具相结合使用。口碑营销可以用在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于配合新产品的推出而言,它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方法,特别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商家可以收集在产品试推出期间的口碑宣传反馈,然后在正式推出产品或服务之前进行相应调整。此外,我们也可以用口碑营销来重振品牌形象。

锦囊妙计之二:建立口碑营销的反馈机制

建立口碑营销的反馈机制,做到快速反馈、因势利导。一是针对负面传播的反应速度要快,负面传播一出现就要迅速作出反映,分析原因,作出对策,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负面传播;二是态度坦诚,正确面对产品或服务存在的问题,给顾客造成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并能正确改进不足的形象;三是在处理负面传播的过程中,实施口碑营销策划,借事件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正面口碑传播引导,将对产品或服务的负面传播转为正面传播,提升品牌形象。

建立完整的顾客档案系统和有效反馈机制,是有效控制负面口碑传播的关键。

口碑营销成功案例范文9

凭我对女儿的了解,背后原因多少能猜出几分。不出所料,她是深受班上几个热衷足球的小男生的影响,尤其是学习最棒的那个,他看好德国,我女儿也就起劲儿地跟风。

大家都曾年幼过,对小孩子的心理都能理解,但不得不说,我还是吃惊于那些小男生的巨大影响力,这或许也折射出口碑传播的魔力。

口碑传播对大家而言不是什么新概念,我们这些营销人也深谙其道,所以才舍得在成功案例、客户证言上花大把时间。如今随着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口碑营销更是一路走俏,威力倍增。一次良好的产品体验一旦被当事人图文并茂地收入微信,置于朋友圈,其影响力,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从前简单的口口相传无法比拟的。这想必也是那些大V拥有超高江湖地位的原由。

我女儿他们自建了一个QQ群,在周末会抽空讨论一下诸如“爸爸去哪儿”之类小朋友喜欢的话题。这是人家的小天地,我们大人自然无权参与。但我估计,他们最近的话题很可能是世界杯,而前面那个小学霸或许就是这个小圈子中的意见领袖,正是他在心甘情愿地为德国队传播口碑。

但问题是,女儿的事我能分析得一清二楚,轮到自己的事却有些雾里看花。坦白讲我一直纠结于如何利用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做好B2B口碑营销。

不同于B2C,B2B的产品通常不那么亲民,外形也不够惹眼,背后的故事又经常过于复杂而严肃,很难抓到适合的传播点,这让我们的网络口碑营销之路多少有些艰难。

或许正是这些艰难激发了团队创新与探索的小宇宙,我们做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尝试。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同事李敏创造的“小摩”。这个方脑袋的家伙是我们对讲机产品的化身,他像一个变形金刚,会变换身型;又像是超人,在需要的地方永远有他的身影。小摩有不同的服装,有人的情感,甚至还有一个女朋友,最重要的是围绕他发生了太多的故事・・・・・・他是我们官博上当仁不让的第一男主角。

另一个我喜欢的活动则是同事姚征一手策划的“官博晒摩机”。如果说我们的营销团队是“小摩”系列故事的始作俑者,“晒摩机”则退居二线,只负责搭台,不负责唱戏,让位于各路粉丝。不能不说,我们很幸运,有一群特别棒的粉丝,数量或许不多,但质量绝对上乘。“晒摩机”活动之初,我们最高的期望不过是粉丝们能分享一下产品使用的场景与照片,然而这个极富创意的团体,表现永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有的晒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各种古董机型,还有的则大秀眼力,晒出摩机在各部经典大片中的闪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