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壮族文化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3-11-19 16:09:14

壮族文化设计

壮族文化设计范文1

>>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刍议流行音乐元素在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铜鼓装饰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的挖掘及应用手法研究 浅谈广西少数民族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题材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艺术表现 壮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壮族特色文化图形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广西壮族扁担舞的起源与发展 PPP模式在广西壮族民间美术生产性保护中的运用 广西传统壮锦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壮族“末伦”的起源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徽派图形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论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化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民族艺术元素在现代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藏族图形元素在招贴设计上的应用 广西铜鼓图形元素在南宁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t"_blank"代,是广西民族文化HYPERLINK"http:∥/view/3537.htm"\t"_blank"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壮锦又称“僮锦HYPERLINK"http:∥/view/243338.htm"\t"_blank"”、“绒花被”,较厚实。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一般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广西的绣球,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表面上有大量繁盛任免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为题材的装饰图案,飞鸟,岁寒三友、山水风光、琴棋书画、以及民间传说等予以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的和谐之美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些表现手法将装饰纹样都发展到了极致。

除了以上所述,广西壮族民族图形元素还存在丰富的人民生活之中,服饰、建筑、饰品等等。这些传统的民俗图形元素具有喜庆、热烈、祥和的形式和意义。更利于渲染节日气氛。几千年来,少数民俗工艺美术中传统纹样之所以具有极其鲜活的生命力,这跟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这里居住着非常多的少数民族。他们虽然所处的环境一样,但是每个民族也有各自的民族风味。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图形元素无不强烈的突出了当地民族精神与气质,也是我国传统图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典范。装饰早已都具备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广西壮族传统图形元素形式多样、名目繁多、设计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在持续不断发展本民族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设计的体系。

2 广西壮族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越来越被设计者当成一个重要的创作源泉进行实践。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HYPERLINK"http:∥/view/3206702.htm"\t"_blank"》。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HYPERLINK"http:∥/view/1490010.htm"\t"_blank"区。同时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区也大力推广旅游文化,以文化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使得更多本土产品有机会走向全世界。这使得我们这些现代的设计师有着更多、丰富的设计资源可以借鉴。少数民族图形元素是民间装饰艺术不可或缺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她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她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集合了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与创造的结晶。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的融合的问题其实是很多设计师现在寻找的一个答案。我们如何将壮族图形元素形式规律、审美特征以及表现方法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是我们处在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必须承担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本土文化。我们所说的运用本土的图形元素,不是我们简单的搬抄,如果没有注入新鲜的血液,没有经过我们自己的取舍与重新的看待,将会导致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的停滞。现代的人所做的仅仅是老祖宗留下的,使得设计已经失去了该有的意义。我们应该在继承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的同时,将我们所学的现代设计理论和外来的先进思想和设计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为现代设计服务,同时也能带动本土的产品或者设计水准。

广西高校设有艺术类专业的学校的数目是非常多的。也有一些现代运用传统纹饰进行设计的练习。但是很多的设计知识将传统的纹饰进行简单的搬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了解这些图形元素的真正文化内涵和精髓。一个真正好的设计师,他应该去真正了解这个图形带来的内涵。同时又能把握好将这个文化内涵结合到现代的设计之中去,让这个传统的图形既有新的活力。

再创造,将传统的图形注入新的血液是我们当代设计师要把握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它的本质就是运动。而不是停滞不前,更不是一层不变。我们要让真正的现代设计融入到具体的生活之中去。尊重和理解壮族传统图形元素,然后仔细斟酌设计主题,结合现代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点,理性的思考、理解和表现。将本土语言的特征与产品巧妙灵活的进行结合,让民族文化更加具有鲜活的特征。

当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现代化的、科技化的新型时代。新的材料、技术、理念和设计方法快速的更新,这一切需要我们更多的去做出适应和改变。这些都给传统的艺术形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于传统的艺术是一种冲击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为它注入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突破口。因此作为新一代的设计师,作为广西高校的本土设计师,更需要将新的思想观念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传统图形,也是为我们新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新的表现方式和材料、审美观念给壮族图形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式。我们只有尊重文化和深入的发掘壮族图形元素的潜力。才能更好的创造出本土设计在利用壮族图形元素的结合中创造出新的经典。壮族图形元素壮族文化的精华,它是千百年流传下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张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8(8).

[2] 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壮族文化设计范文2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满世界都一样的建筑形态和着装风格已为人们所厌倦,地球村的视觉同一化被重新审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弘扬具有自己民族风格的设计文化,努力发展自己国家(地区)的民族艺术。同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文化的普及,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们向往现代化都市的时尚品位,同时也尊重并热爱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如何将两者很好的融合,玩味民族时尚,以满足此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成为设计师的崭新课题。

1中国民俗文化元素设计与应用的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中国民俗文化在设计中的研究和应用,多数集中于汉族、满族的“大中国”文化,鲜有人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而随着地方经济的崛起,应更有针对性地将本土文化融入其相关设计中,服务地方经济。

常见的传统图形设计手段是将东西方文化元素混合使用;将中国图形元素摆入纯粹的现代版式或构架中,以作为装饰;中国传统的版式和构成形态的改良式应用;或将中国图形元素进行各种视觉效果处理。这些设计手段将原本“土气”的中国形象重新打造为或新奇或更美观的新形象,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设计的发展。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眼光也在提升,现有的设计手段已经普及而不再有新意,中国民族设计需要有新鲜的理念注入。

2外国民俗图案设计借鉴

(1)日本的“双轨制”设计制度与民俗图案应用。二战前,日本的民用工业和工业设计并不发达,很多工业产品直接模仿欧美的样本,价廉质次。二战后,为保护大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日本实行“双轨制”设计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对于本国传统的服装、陶艺、建筑等采用传统的方式延续,设计风格清雅自然,渗透出浓厚的东方神秘情调;对现代的工业产品则受德国包豪斯的影响,是完全的现代风,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感和高科技元素。同时在几十年的积累中,日本的现代设计也形成了小、巧、轻、薄的独特风格。其实日本早期设计发展的状态很像中国设计的现状,日本曾经走过的路也是中国正在走和即将走的路,而且由于两国都属于亚洲同一文化圈,在具体的民俗图案设计和应用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2)源于非洲土著的流行色彩和服装设计。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它多彩的颜色。非洲的图形绝大多数使用几何形态,并且追求图形的手绘感、不规则感,以体现其自由、奔放、随性的性格。近几年国际上流行非主流风格的、带有少数民族元素的设计,非洲图形就是其中一个案例,它被应用到服装、装饰品等设计领域。非洲的色彩也带来了全新的配色体验,例如棕色与天蓝色的搭配灵感就来源于非洲棕红色的土地与蓝天。非洲的色彩比对炽烈,配色繁复,大大挑战了主流的色彩审美观念。非洲民族风的流行启示我们:不要一味地迎合主流审美,而应该自信、大胆的表现本民族的风格个性,提出新主张,引导新一轮的潮流,才能在潮流舞台中占据一席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3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以壮族民俗为例)

(1)壮族的魅力。壮族是世代居住在广西的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由于地势偏僻而封闭,加上自唐以来各朝代对其实行“以其故俗治”“以夷制夷”的包容政策,壮族能够一直保留着浓厚、独特的民族语言和民族风习,形成了性格鲜明的文化特色。

(2)壮族的图形纹样。壮锦:壮锦是“四大名锦”之一,其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铜鼓:铜鼓最初是壮族人用于指挥军队作战和传讯的工具,后来逐渐被用于祭祀、娱乐活动,作为“重器”之一,成为财富、权力、吉祥、和谐的象征。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骑士、牛橇、龟、鸟等,同样表达了壮族人对自然的崇拜。

(3)壮族的色彩。在壮族传统艺术中普遍使用红、蓝、黄等三色,还使用黑色、绿色、白色等色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补色,对比鲜明强烈,如以红为背景,充满热烈、活跃、欢腾的气氛;如以黄绿配置,则艳丽动人。

总的来说是以少见多,纯朴中见丰富,素雅中见多彩,对比鲜明强烈,显示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朴素的性格。

4民俗元素设计的新尝试

本人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除了现有常用的那些传统纹样设计和应用手法能否在创新。以下是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宾馆”视觉形象设计案例和部分设计单品,总结出的在民俗元素设计上的一些新思路。

(1)在民俗中玩味国际符号(以壮族为例)。经常看到设计师喜欢用一些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符等国际符号来做一些排列组合,如果将这些国际符号按照壮锦上的纹样来排列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呢?结果是让人惊艳的。这些全新的图形既有民俗的影子,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趣味性很强,符合年轻人求新求奇的心理。

(2)民俗形象的几何化。民俗形象的几何化即指用绝对的几何线条重新描绘民俗物品的形象,会得到全新的视觉形象,既保持了地方风情又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本人在给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宾馆”的视觉形象设计方案中也使用了这种手法。这是广西民族大学附属的一家酒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客人多为追求时尚,求新求趣的大学生、年轻游客等。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宾馆已经意识到旧的品牌设计已经无法承载宾馆的形象,遂要求设计出既能反映地方文化又能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的新形象。

标志的形象是由壮锦的边饰纹样提炼、变幻而来。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壮族的民族特色。标志设计整体简洁大气,同时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木棉花是壮族民族精神的体现,当地叫作“英雄花”,用它作为企业的象征纹样最为合适。将标志主体形象进行丰富、变化,得到几何化的木棉花造型。

这一系列象征纹样是通过对由标志变化而来的单元形进行多种模式的排列组合,得到与壮族服装边饰风格一致的装饰纹样。主要用于边角的装饰和周边产品的设计。

5总结

壮族文化设计范文3

1基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1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实践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

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还是文化的认知和传递的精神活动。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地处于桂林国际旅游名城,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却不容乐观。在教学中,以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桂林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文化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从生动丰富的本土地域文化资源中吸取灵感,鼓励学生以文化为导向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实效性得到增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人文素养,为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

1.2基于地域文化研究,突出“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

旅游产品作为一项特殊的旅游商品,蕴含了旅游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从旅游产品的消费人群的心理需求出发,地域文化越突出的旅游产品越能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从旅游产品所承载的功能需求出发,旅游产品在满足旅游消费者体验需求的同时更承载着传承地域文化的精神功能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旅游产品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因而,在旅游产品设计教学中,以体现旅游产品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旅游产品设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策略

2.1突出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是纪念性和文化性。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们的设计通常是对原有地域文化符号的简单复制或者稍加改变,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入了解,旅游产品设计缺乏文化内涵。新的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突出地域文化教育特色。在专业知识教学模块中加入了地域文化的研究教学,在教学中导入广西桂林特有的自然景观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地域文化调研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旅游产品设计核心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地域文化研究课题,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优秀地域文化的魅力。只有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学生才能够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进行设计,对地域文化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再创造。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用现代的设计思维去重新审视传统地域文化的价值,将地域文化的内涵进行解构与重构,通过合理的设计原则重新进行现代 旅游产品的表现与诠释,展现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

2.2突出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开放性实践

旅游产品设计教学不能够闭门造车,应该把专业知识、文化要素、市场研究结合起来,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同等对待,课程教学应该突出开放性实践。在专业技能教学模块,进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校内教学实践,同时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民间作坊、文化企业等地进行地域文化调研。通过对城市文化的认知,与民间艺人的接触,能够让学生对民间艺术生产的源泉,民族工艺生产的过程,当地材料的特性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通过深入到城市景区、旅游产品市场等地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挖掘用户需求、明确地域文化因子等方法,完成调查问卷与报告,可以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学习研究兴趣。

2.3注重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文化创意性

文化、设计、创意三者不可分离,旅游产品设计教学重视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旅游者的不同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旅游文化的引导作用,引导旅游者领悟美、发觉美、提高审美修养。因而课程教学注重文化创意性,突出体现创造力,以创新设计、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作为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在创新实践教学模块方面,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企业合作,建立地域文化教育研习基地,通过基地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进行文化创新与设计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设计活动与大赛,让学生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品设计与实践,以旅游产品为载体来实现设计教育与地域经济、地域文化的统一。

3 基于广西地域文化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改革实践

在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中,依托广西的区域优势,以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桂林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文化资源,指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地域文化价值观,挖掘广西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以广西特有的人文价值、自然环境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为取向,从生动丰富的广西地域文化资源中吸取灵感,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和实践,以下为部分课程实践的成果。

3.1铜鼓文化与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实践

广西是我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方,铜鼓是壮族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器物,也是一种文化形态,铜鼓文化是广西重要的民族旅游资源。今天,铜鼓作为一种收藏品和民族工艺品,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信仰和民俗功能。铜鼓的造型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铜鼓鼓身上的装饰纹样更加体现了壮族的艺术价值和宗教文化,常见的太阳纹、青蛙、羽人舞姿等装饰图案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信仰与崇拜。在课程实践中,通过带领学生到桂林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调研,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图1“鼓韵”为学生运用铜鼓鼓面的太阳纹、羽人纹和云纹作为创新元素结合广西明宁山岩画的蛙人符号进行设计的首饰产品系列,获得了第三届“南宁礼物”大赛创意设计组铜奖。

3.2“壮族绣球”文化与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实践

绣球是壮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是壮族人民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象征吉祥的物品,蕴含了壮族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壮族的价值观念。每年三月三,壮族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通过对歌抛绣球来传情定意。除了绣球的寓意,绣球的形态以及表面的装饰纹样传达了壮族人民的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即花婆崇拜,体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朴素的民间信仰。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以“南宁礼物”设计比赛作为课程的课题,启发学生进行产品创意。图2“秀意―耳坠”为学生对传统的绣球形态进行解构与重构之后设计的旅游产品,获得了第二届“南宁礼物”大赛创意设计组银奖。 图2“秀意―耳坠” 蒙世业

3.3“阳朔画扇”文化与设计创新实践

桂林阳朔画扇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画扇材料以当地楠竹或毛竹为骨, 以宣纸、丝绢、檀木等材料为面, 经画、染、裱、糊、穿、漆等工序制作而成。画扇内容多以福利镇农民画家绘制的“桂林山水”、“阳朔风光”、“漓江景簇”等水墨画居多,曾经备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但由于缺乏创新,现在已渐少有人问津。在课程实践中,带领学生去“阳朔画扇之乡”福利镇进行调研,很多作坊已经关闭或者转行,只有两三家作坊在坚持生产画扇,但也不容乐观。学生在对阳朔画扇经过调研之后进行分析,材料依然选用阳朔特有的竹材,扇面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图3 “?朔画扇再设计”以广西壮锦作为扇面,扇骨设计镂空图案为翔鹭纹、几何纹等,充分挖掘广西的民族元素进行再设计。

3.4民族服饰文化与创新设计实践

壮族文化设计范文4

关键词:铜鼓元素;现代包装设计

我国铜鼓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壮族铜鼓不仅仅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壮族人民心中的珍贵的信仰。壮族人民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为止壮族人民还保存着使用铜鼓的古老习俗。铜鼓最初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才演变为壮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常出现在婚丧、祭祀或节日庆典上,例如:在三月三,人们边击打铜鼓,边唱出欢快的歌谣,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国泰民安。是我国民间工艺的宝贵资源,是广西壮族人民族习俗、生产生活、图腾崇拜、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真实写照。

铜鼓本身就是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品。它由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部分组成,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有丰富的纹饰,凸显了它的装饰艺术价值。纹饰的类型有几何纹饰、动植物纹饰等,几何纹饰是铜鼓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太阳纹、云纹、翎眼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传统的纹样,其中太阳纹是一种最主要的纹饰,由光体和光芒构成,并以光体为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层层散开的涟漪状的光环、晕圈,是鼓面装饰中最重要、最醒目的图案。鼓腰、鼓胸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的装饰性绘画图案。鼓足则空留素底,疏密虚实相间,相得益彰。

铜鼓装饰艺术形式布局合理、主宾分明、和谐统一,整个画面生机蓬勃。 纹样很多用重复方式排列,有强烈的统一稳重感,表现了壮族人的审美文化意识,它既是民间工艺的物质载体,也为现代设计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设计创作灵感和无限的发展设计空间。

现代的包装设计,作品风格太多,形式花哨,大多缺乏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包装设计中对民族传统元素的运用大多只停留在对照搬层面。中国的现代包装设计普遍缺乏代表性和原创性。把中国民间工艺壮族铜鼓的元素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中,使包装设计增添了地域特色和民族意韵。

一、铜鼓“设计理念”与现代包装设计

铜鼓元素崇尚自然,爱护自然,讲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原则,始终坚持人与自然要相互尊重,和谐共存。这一理念与当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设计理念、提倡和谐发展的思路不谋而合。取材源于自然,用之于自然。如包装设计中选取天然染料,编织时采用的藤等等。这些材料大多来自于壮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植物,使整个包装设计风格整体呈现出简单、朴素、自然的风格特征,具有非常传统而又独具一格的风格,尤其适合运用在土特产和旅游工艺品的包装设计上。

二、铜鼓造型与现代包装设计

包装结构是包装设计的重要部分。壮族铜鼓造型粗犷质朴,又具有丰富的艺术性,是审美与实用、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将壮族铜鼓造型进行高度概括,将其借鉴到包装设计的容器造型结构上,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意蕴的包装。对壮族铜鼓的造型外观、腰曲胸鼓可以局部或整体概括的提炼,力求简洁大方,体现出包装容器造型的形态美。也可以根据具体客户要求选择一定的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科学地设计出内外结构合理的容器。如根据包装实用目的,在包装盒、在材料上突破传统选用不同的新材料、新技术,如金属或木材质等,不仅方便存储,也可以摆放在家中留作欣赏品或纪念品,具有可观性,进一步促进商品销售。如这种包装在造型设计中融入了民族元素,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色。尤其适合运用在旅游工艺品和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上。

三、铜鼓图案与现代包装设计

图案在包装设计中具有引导性,表达出产品的信息内涵。壮族铜鼓的各类纹样图案表现得灵动生气,精细周密、庄重耐看。在包装设计中抓住铜鼓图案纹样的精髓进行再创造,结合时代特点,吸取其他文化的因素,创作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传统和时尚结合的特色风格包装设计。一种是基本形不变,把传统纹样图案进行图底转换、正负形、差叠、透叠等方式,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全新的图形组合方法。另一种变化其基本形,将传统民族图案进行重新解构与再造想象、概括总结,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产生一种新的格局,和面貌。例如将传统铜鼓的太阳纹图案,通过变异、打散等手段,重新运用在包装设计创作中,使包装呈现一种传统民族特色的视觉效果。

设计是一种创新的活动。将传统的元素注融入现代包装设计,让民族文化更加具有鲜活的特征,让现代包装设计更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时代气息。对于壮族铜鼓纹样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需要在继承中回归,在融合中创造;需要在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找到一个合理的契合点,将壮族铜鼓纹样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中,才能使铜鼓文化更好地发展和传承,让未来包装设计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光 翟国强. 铜鼓及铜鼓装饰艺术[J].《民族术研究》,2004.

[2]万辅彬.铜鼓[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

[3]喻麒麟,肖俊华.民族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上海艺术家,2010(4).

壮族文化设计范文5

关键词:壮锦;铜鼓;壁画;软装饰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广西美丽的八桂之地,特定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使壮族传统文化的模式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点。本文通过时下流行的软装饰去诠释壮族图案的现代特征。软装饰,当下一个流行而时尚的词汇一般指可更换的装饰材料或者装饰物品。如家具、窗帘、床单、包枕、花瓶、壁挂等等凡是可以随意更换的都叫做软装饰。把民族的这些被忽略的甚至被认为过气的东西拿出来做以全新的现代化的诠释后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民族的东西不在冰冷的躺在博物馆不在刻板的摆在教科书上,让他实实在在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也许这才是对我们民族最热爱最透彻的理解与爱护。

以下例举三个传统的壮族元素是如何运用于软装饰的:

一 壮锦

壮锦作为工艺美术织品,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5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原料主要是蚕丝和棉纱,靠手工生产。壮锦色彩对比强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壮锦图案生动多为菱形几何图案,色彩斑斓,常见的花纹有大万字、小万字,以及较复杂的双凤朝阳、凤栖牡丹、狮子滚球等。首先壮锦采用蚕丝和棉纱制成可以呵护我们幼嫩的肌肤。图案上来说大小万字、几何图案以及双凤朝阳、凤栖牡丹、狮子滚球等类型十分丰富。几何、简约时尚图形正适合现代年轻人的喜爱,牡丹、凤凰、狮子等图案也是现代儒雅人士的最爱选择,在则壮锦的颜色也是五彩斑斓中透着文静、绚丽夺目中有几分高雅贵族的气质。因此在当下这样重装饰、喧嚣的当下重拾壮锦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利用壮锦图案制作抱枕、沙发套、桌布、窗帘等都是很好的家私装饰的选择。既时尚大方又不失儒雅的民族的风味。

二 铜鼓

广西是铜鼓的故乡,广西大地孕育了灿烂的铜鼓文化,铜鼓凝聚了古代壮族及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智慧。铜鼓的花纹瑰丽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鼓面的太阳纹、雷纹、青蛙、飞鹭;鼓身的羽人舞姿、龙舟竞渡等图案,都蕴函着民俗文化的魅力。浑圆的鼓足显示了力量外化了的古代壮族人民的崇拜内涵,壮族等很多少数民族使用铜鼓历史悠久,他们都把铜鼓看作是传家宝十分珍惜并千方百计地保存下来。壮族人认为家有铜鼓全家平安家有铜鼓才兴旺发达。所以盛行于广西的铜鼓文化已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因此现代社会中借鉴铜鼓外形、鼓纹、蛙纹为装饰的题材处处可见,通过对铜鼓装饰元素的直接模仿、局部提取,抽象运用,简化提炼等方法设计家具造型,使家具富有鲜明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例如可以把我们生活中的圆椅设计成铜鼓的形状,圆形的座面用铜鼓太阳纹、雷纹、青蛙、等装饰。还可以把长椅的脚、茶几腿设计成浑圆的鼓足的形状。因此把铜鼓鼓纹运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去正好彰显家具造型的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设计作品完美地体现了现代与民族传统的结合。

三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狭义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花山的崖壁画。花山整座峭崖画满了各种呈土红色的人像和物像。人像中有正面和侧面两种姿势。正面人像两手高举、两脚叉开成立马式。侧面人像两手平伸、两腿微蹲成跳跃式,既像练兵习武,又如狂舞欢歌。物像中有似马似狗的,有像藤牌、锣鼓、太阳的。画像中的人物线条粗犷,栩栩如生。正画人像中有佩刀剑的,有戴桂冠的,是这些人物中的领袖或指挥者。其周围都有一群“小人物”朝着他,组成了一幅幅神情各异的画面。有关资料记载,花山壁画宽220米,高45米,人物图像1800多个,绘画年代在东汉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观瞻者无不击节赞叹:花山壁画的神奇!花山壁画是壮族的艺术瑰宝,画像中的人物线条粗犷,栩栩如生。它那古朴粗犷的笔法和风格,和它那好像被呼之欲出的人物神态,体现了古代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水准。

由此可见,把花山壁画运用到当代壁画、壁挂、地毯、浮雕、装饰画创作设计中是一个很好的结合,花山壁画的抽象化、几何概念化的图形正被现代人们所喜爱,花山壁画单色调的处理手法也正好符合当下人们提倡简约、朴实的时尚审美观,这也进一步说明,民族的瑰宝不管年代如何久远,只要融入现代的元素一样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的元素可以完全被现代科技利用,创造出新的价值服务于大众。不过要用好壮族元素,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有创意,灵活、巧妙地运用。希望本文能给软装饰配饰师一些启发,帮助他们巧用壮民族元素,用心经营出具有壮族文化底蕴的软装饰空间,让壮族的人文情怀传递得更远,让更多的人们认识美丽、多彩的壮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广西少数民族服饰》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2-09-01

[2]《广西乡土历史》编写组. 广西乡土历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国古代铜鼓纹饰的文化内涵 钱静 [J] 滁州师专学报,2003,5

[4] 粤西壮族铜鼓多维文化浑融性的深层透视 覃德清,[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30

壮族文化设计范文6

《壮族网络歌圩研究》是2014年广西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杨昌雄副研究员代表课题组作题为《壮族网络歌圩研究》成果报告。课题组在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把握了广西壮族网络歌圩文化发展的状况和基本规律,并就如何发展和繁荣壮族网络歌圩提出颇有见地的对策。

该课题认为,壮族网络歌圩是当代壮族群众创造的壮族山歌文化的新成果,它在传统壮族山歌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创造出有别于传统的歌圩文化,具有鲜活的时代特性。它创作的题材囊括情歌、祝贺歌、劳动歌、劝诫歌、普法歌、预防艾滋病歌、交通规则歌、科普歌、税务歌、计划生育歌、征兵歌等时政山歌,以及盘歌、赛歌等几乎和传统山歌题材一样多的题材。涌现了海量的网络山歌,以及精选出版的数本优秀网络山歌集,为广西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壮族网络歌圩根植于广西本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今天我们建设广西民族文化强区的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发展和繁荣壮族网络歌圩文化,对于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建设广西民族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世纪初,广西壮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变了壮族群众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壮族网络歌圩的出现,一大批致力于传承壮族山歌文化和热爱壮族山歌的青年人,推动网络歌圩迅速开展,并得到壮族群众的喜爱,特别是壮族中青年人的青睐,尔后逐步发展成为今天日趋成熟的壮族网络歌圩。壮族网络歌圩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在网页上开辟板块,通过电脑视频或手机直接对唱,或在电脑上以发帖、跟贴,以文字创作交流形式对歌,或山歌现场直播和山歌对唱录像放置在网络平台等网络歌圩形式。通过山歌网站、QQ、微信等软件提供的平台,以跟帖形式、发送视频对唱等形式进行对唱山歌。根据壮族网络歌圩发展特性,我们把壮族网络歌圩定义为,壮族群众自发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展山歌对唱,包括在网站提供的平台或QQ群平台,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歌手对歌的,以发帖(起歌)和跟帖(跟歌)对歌、视频对歌、音频对歌的社会活动。它的外延部分是壮族群众使用桂柳话或壮语对唱的,以及用计算机刻录成CD或DVD光盘产品的,并到网络上的节目,上述对歌方式和作品均为壮族网络歌圩文化的组成部分。

广西山歌协会会长、三月三杂志社长覃祥周、广西壮欢协会副会长覃九宏、广西民族发展学会副会长黄家信、广西大学教授黄海云、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欧宗启、广西社科院研究员周中坚、雷猛发等作了专题发言。与会者一致认为,《壮族网络歌圩研究》开网络歌圩研究之先河,观点正确,资料翔实,是壮族网络歌圩研究的开山之作。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壮族网络歌圩研究》是至今为止难得的一份研究壮族网络歌圩的资料。这个课题,论据充分,论证得当,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说服力;二是资料齐全,图文并茂。书中有不少的山歌旋律,是第一手材料,非常难得,作者亲自采访,自己记谱记音,准确地道;三是《壮族网络歌圩研究》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对进行壮族山歌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如:“壮族网络歌圩的低耗经济特性”、“网络歌圩是山歌发展的方向”等;四是发现了广西山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山歌,是国学范畴,讲究押韵、平仄和节奏。其他省区也有山歌,但广西“优”。广西山歌“押韵、平仄、节奏”非常严谨。特别是有些山歌,语言、旋律、唱法独特,别人总是在模仿,但是无法超越;五是从音乐学的角度研究山歌,发现了壮族山歌旋律特点。如发现广西壮族山歌大多用民族“五声调式” 的盏魇健⒂鸬魇胶凸调式,而且调性也恰是以G调、A调和C调最多;六是《壮族网络歌圩研究》的资料中运用民族文字――壮文,方便专家学者研究,找到壮族山歌原汁原味的神韵,特别是领略了壮族山歌的腰脚韵。个别专家提出了一些意见。与会者在研讨会上提出了许多问题,杨昌雄课题组长一一作答。

会议邀请了8位来自广西宜州市、河池市、柳州市和百色市歌王为会议表演计算机网上对歌和手机网上对歌。与会者认为,本次研讨会有理论深度和真实的网络山歌对唱表演,还安排了充分的学术讨论时间,是一个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

壮族文化设计范文7

关键词: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型;招赘婚姻;财产继承制度;新型生育文化;社会性别文化;计划生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25-03

世界人口发展史表明,性别比应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常的,正常的性别比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联合国提出新生儿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目前已有的各种统计结果也表明,在没有受到人为干扰的正常情况下,各国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一般都是在102-107之间波动。但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壮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的出生性别比甚至超过了12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有汉、壮、瑶、苗、侗、京、仫佬、仡佬、彝、毛南、回、水等12个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2005年国家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广西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仍高达121。

根据当前已有学者的研究,导致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的男孩偏好思想的存在,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民存在着男孩偏好思想,这一思想的的存在带来了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损害女性健康,侵害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权、不利于男女平等、生育率难以降低、婚姻市场的挤压等社会后果。这不利于人口再生产,给社会、经济、文化与人口的和谐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和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数集聚在农村,多数从事农业劳动,但按照社会性别理论,生理因素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并不是导致男女性别差异的唯一因素,它的形成与存在有悠久的时间和历史,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笔者借助社会性别理论、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理论,在综合调查研究结果和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女性的生存环境,弱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偏好男孩的建议。

1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型”机制

广西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夫妻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核实,乡、镇或市辖区的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发给《独生子女优待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保健费。”此外,国家深化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要求各地给60岁以上的独女户每月发放一定的养老金。这是国家从生育角度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有力支持。全国各地都当前也按照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给予独女户发放一次性奖金和更多的就业、生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对这些政策的宣传和落实还不够到位。很多农民不了解这些政策,也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当前广大的农民,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对生活的质量还是很低的,他们当中很多人想方设法的想生育一个男孩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男孩能给现有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尤其是在自己老的时候有所依靠。因此,不断加大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养老保障基金,尤其是独女户的投入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笔者在参照各地计划生育工作及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想可以在有男孩偏好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将计划生育工作与养老保障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生育—养老保障型”的机制。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主要由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农村养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设的农村社会保险司和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管。这两个部门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两个部门的工作的功能统一起来。各级行政单位建立一个计划生育结果的详细档案,作为养老保障金发放的依据。这项工作一旦能够落实并推行,一定程度上能弱化由男孩养老的少数民族农民的男孩偏好。

2 在男娶女嫁地区鼓励招赘婚姻的形式

严福梅、李树茁等学者经过研究提出实行招赘婚姻有利于弱化男孩偏好,但这一观点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笔者认为,在短时间内,想要在一个没有招赘婚姻习俗的地区通过这样的婚姻模式来弱化人们的性别偏好确实是很难做到的。但在研究中发现,在广西的一些农村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混居,在那些壮、瑶、汉族混居的寨子里,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人们的思想相互之前影响是非常大的,当地的壮族人(甚至汉族)对招赘婚姻,以及自己子女性别的态度都与当地瑶族人都非常的一致,对招赘婚姻也是很自然的接受,也没有强求一定要生育男孩。他们对招赘婚姻的态度开明。可见,在以男娶女嫁为主要婚嫁模式的地区鼓励招赘形式或两边走的形式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宣传。可将这种宣传融入当地的村落文化建设中,使当地的农民在思想上接受招赘婚姻这种模式,进而进行广泛的推广。

3 改变财产继承制度

布卢姆伯格的性别分层理论指出,妇女继承财产的意义非常重大,经济权力对妇女在社会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问题有重要影响。妇女如果能获得经济权力,那么性别不平等的程度就会减少。她们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育模式,包括什么时候生孩子,生多少个孩子,等等。在那些壮族集聚地区的农村主要实行的是传男不传女的财产继承制度,这种制度导致女儿不能父母家中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只能选择嫁到另外的家庭以继续生存,与此同时,女儿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也由此割断,一般只有在红白喜事或过年过节才与娘家来往。人们由此认为“女儿是为别人养的”,只有儿子才能继承和壮大家业,因而产生偏好男孩的思想。而在一些民族混居的农村的农民实行的是谁在家赡养父母谁就能继承财产的制度,这样,女儿与父母的关系密切起来,女儿通过招上门女婿就能给家庭带来与儿子一样的功能。因此,改变少数民族农村社区传男不传女的财产继承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农民偏好男孩的思想。

4 建构新型生育文化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方面,对人们的行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生育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要弱化少数民族地区的偏好男孩的思想,就要在当地建构先进文明的新型生育文化。这里所说的新型生育文化是狭义的生育文化,即我国计生委宣传司所提倡的新型生育观念:“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性参与,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等。新型生育文化的最大特点是融合了男女两性平等文化。在性别偏好较强的少数民族地区,要响应国家号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大力建设新型的生育文化。要充分运用文化宣传、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农民接受文明、先进和进步的婚育观念。通过重塑新型生育文化来弱化原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妇女的参与,妇女参与有助于改善妇女在农村生活中的地位,有提高对女性价值的认识想;一是对外来信息的引入,引入外来信息则有助于开阔村民的视野,有助于更新生育价值观。

5构建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

根据社会性别理论的观点,男女性之间的不平等的根源是社会性别文化导致的社会性别的不平等。而男孩偏好从根本上来说是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尽管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上(主要是《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给予了妇女与男性平等的法定权利,但不能够把法律规定与现实社会中女性的实际地位和角色混为一谈。现实社会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此次的调查结果告诉也显示,在有男孩偏好的农村仍然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女性是社会不可缺少的力量,农村女性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使广大的农村女性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其中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就要弱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偏好男孩的思想,构建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要构建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主要的途径有:一要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关爱女孩行动”。这项活动旨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社会舆论氛围。在有男孩偏好的少数民族地区,各级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以此为契机,可通过成立“关爱女孩行动” 专项活动基金,从生产、生活方面给予独女户家庭更多的政策倾斜,使广大少数民族农民认识到,生女孩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出路,同时大力宣扬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思想,从女孩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就业等方面真正关爱女孩,使各个少数民族女孩都能健康地成长,平等地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二要提高女性的地位,包括在家庭中的地位。根据研究结果,妇女地位低的地区,儿子偏好就会烈;反之,儿子偏好较缓和。因此,在存在男孩偏好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要通过给予妇女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对重大事情的决策权利。

总之,要营造一种崇尚农村女性的氛围,建设一种先进的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大力张扬生育女性的优越性,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并非只有生育男孩才有面子,生育女孩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6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壮族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壮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引起壮族农民偏好男孩的一个外在因素。现行的壮族计划生育政策中支持壮族农民在生育女孩若干年后可以生育第二胎,实际上助长了农民“生男即止” 的男性偏好观念,暗示农民追求生育男孩目标合理性,即使失误生了个女孩,计划生育政策能安排机会给他们再生育一个男孩。要淡化或消除有男孩偏好的壮族农村生育中的这种问题情境,必须要对当前壮族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应该一视同仁:如果规定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就没必要再给那些生了女孩的家庭打开缺口,允许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再生一个;如果要满足壮族农民“多生”的生育意愿,则可以将政策调整为每个家庭可以生育二胎。

参考文献

1张丽萍.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J].西北人口,2006(1).

2婚嫁模式影响妇女生育性别偏好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5(5).

3李树茁,楚珠.略阳县上门女婿户的典型个案分析[J].人口与经济(增刊),1999.4、

4刘小林.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文化透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壮族文化设计范文8

此次发行的纪念邮票是由张利设计的。张利,女,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术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大展,分别获得过银奖、铜奖、优秀奖。她的作品被中国美协、北京美协、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收藏。她还曾在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画廊举办过画展,作品被国外收藏家收藏。她的作品被收入《1900―1997中国工笔画》、《中国高等院校工笔画新作赏析》、《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作品集》等大型画册。2002年,她出版了专著《中国少数民族彩墨画》。

在不久前接受媒体访问时,张利详细谈了这套邮票的酝酿构思、创作设计过程和其中的寓意。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邮票是张利设计的第一套邮票。初次设计邮票,就面对这样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题材,张利感到既有荣誉感,又很有压力。邮票设计与绘画创作不同,它需要将主题内容浓缩在方寸之间来表现。在如此小的空间内,既要表现内在含义,又要有视觉上的美感,对张利而言确实是一个新的尝试。她围绕这套邮票的主题,反复进行推敲,最终确定以平面化装饰性的造型方式,来体现广西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欢歌》:表现“天人合一”,重点把握民族特色、地域风貌及欢快热烈的氛围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何把其诸多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融入到邮票图案中去,需要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设计。基于这个特点,《欢歌》一票的主体图案选取了壮族青年男女在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圩”上,欢快地抛掷绣球、对唱山歌、弹奏乐器,祈祝五谷丰登、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典型场景,远处背景是具有广西喀斯特地貌特色的青山绿水。

为设计好《欢歌》这枚邮票,张利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深入到壮族地区考察。壮族的女服、头饰因地域不同而丰富多彩,经过反复对比,她最终选取了壮族女服粽子式大包头、短衣长肥角裤、扎围裙的服装样式以及那坡壮族女装样式;壮族男装主要是把生活装和节日装相融合,蓝黑色对襟上衣、肥脚裤、缠包头,美丽的壮锦点缀在衣服的边饰上,集古朴典雅于一身,较好地体现了节日中壮族同胞盛装欢歌的景象。邮票上所描绘的红衣壮、黑衣壮、蓝衣壮这3个壮族支系的服饰,已经进行了艺术的美化,尤其是女子的头饰,张利刻意选取了多见于当代民俗活动和文艺表演中的粽子式头套造型。中年男子手执的乐器叫马骨胡,为壮族拉弦乐器,流行于桂西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凌云、靖西、德保一带的壮族地区;右边男子手执的乐器叫葫芦胡,也是壮族拉弦乐器,流行于桂西百色市各县区。

邮票画面的绣球,是饱含着壮族美好心愿和温馨情调的爱的信物和吉祥物。广西靖西县旧州村被誉为“绣球之乡”,其绣球历史制作悠久,工艺精致,造型美观,蕴含着浓郁的壮族风情,在广西众多的民间工艺品中独树一帜。绣球作为壮族独具特色的吉祥物贯穿于全画面,既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又起到活泼和均衡画面的作用。

这张邮票的背景中央是壮族的宗教和娱乐用器――铜鼓。壮族是中国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之一,广西是历史上铸造和使用铜鼓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发现铜鼓、拥有铜鼓最多的地区。邮票中所绘铜鼓是以壮族先民铸造、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广西藤县潆江镇出土的冷水冲型铜鼓为蓝本设计的。冷水冲型是所有类型铜鼓中最华丽的,其上所铸青蛙也是所有类型铜鼓中最精致的。太阳纹和青蛙等铜鼓装饰,是作为传统稻作民俗的壮族崇拜自然现象和崇拜图腾的反映。铜鼓不但传承着壮族的古代文明,也辉映着当今壮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为衬托人物和充实主题,在邮票图案的远景上,张利采用不同地段移位组合的方式,表现了广西的风景名胜象鼻山、黄布滩、骆驼山。桂林山水是广西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在票图背景中起着地域识别的作用。形状酷似一头驻足漓江之滨临流饮水大象的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标志,是桂林城的象征。

《合作》:强调“内外兼修”,重点把握现代气息和合作的氛围

《合作》一票展示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建设中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性国家城市――南宁的城市新景观,表现广西与东盟友好密切的交流合作,突显南宁在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中的桥头堡地位。

邮票主图是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东段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张利觉得,这一标志性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团结合作的象征,以它为这枚邮票的主画面,再加上东盟会徽的运用,主题的表达就已经十分明确了。位于展览厅前方的会议中心多功能大厅上方的穹顶,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标志,它巧妙利用了南宁市市花朱槿的造型,12片白色的“花瓣”象征着广西12个和睦相处、团结合作的民族。

《合作》背景中出现的南宁城市建筑,从右到左依次为广西人民会堂、地王大厦、红林大酒店。广西人民会堂位于南宁市民族广场北部,为广西人大、政协等大型会议的举办地,以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办公地;红林大酒店是南宁市第一家投入使用的国家品牌酒店;地王大厦位于南宁市五象广场,高276米,为目前广西第一高楼,有“南宁城市绝对地标”之称。

南宁市是镶嵌在祖国南疆的一颗绿色明珠,阳光充足,气候湿润,雨量充沛。今天的南宁已经形成“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南亚热带园林城市风貌,有“中国绿城”的美誉。2007年,南宁市获得世界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

桂冠――“联合国人居奖”。邮票用于烘托主题的绿色植物选取了南宁市主要绿化树种――具有亚热带园林风光特色的常绿椰子类棕榈科植物大王椰。

在开始设计这枚票时,张利起初在画面上用了高楼林立、彩旗飘扬等很多的元素,虽然图案上有了热烈的氛围,但按要求缩小以后显得比较繁琐、拥挤。后来经过反复修改,精简了一些高楼,背景更简洁明朗,再运用适量的气球、彩带、花卉、绿色植物等营造出热烈的节日盛会的气氛,暖色的色彩基调带有喜气洋洋的感觉,邮票画面更加和谐美观、赏心悦目。

《发展》:展现风生水起的北部湾,定位在园林般的现代化港口

《发展》一票描绘了风生水起的广西沿海港口群――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以及这3个港口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和建筑,反映2008年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对于带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表现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给广西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邮票的构图分近、中、远景3部分,近景表现码头停靠的大型船舶、码头前沿忙碌装卸货物的起重机,体现沿海港口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景表现防城港大海粮油工业公司的大豆筒仓和油罐存储区、钦州港石化基地液化气罐、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广西沿海高速公路)等;远景运用移位组合的方式,从右到左将防城港市行政中心、北海城雕《南珠魂》和宝谊大厦、钦州市行政信息中心和白海豚国际酒店,以及南昆铁路(广西沿海铁路)错落有致地组合在一起,既明确体现实现广西沿海三市港口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强了主题的含义,又使画面富于节奏感和次序感。

壮族文化设计范文9

壮锦图案图形自诞生以来就是以几何纹样、连续纹样、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吉祥纹样著称,这也符合当代设计学的观念,所以壮锦图形图案在平面设计中使用是很有可行性的,但社会高速发展对传统文化囫囵吞枣简单直接的复制粘贴运用,给传统文化的弘扬及现代设计的有效传达都带来阻碍。因此要想传统文案与平面设计完美融合,既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实现平面设计中主题明确、个性鲜明、有创意的要求,就应该多做思考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平面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点、线、面及色彩等关系去分析壮锦如何在平面设计中更好的更科学的运用。

壮锦元素点在设计的应用

平面设计中的点由不同的排列组合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觉。使用点这一要素可以使画面做到:1.整齐划一,以形成秩序美;2.自然散点构图,造成多变的视觉效应;3.类似群化的组合,显露时代风格。壮锦图案图形中有很多可以利用这些平面中点的运用法则,点元素在设计中是单独的,它具有较强的变换性和灵活性。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时我们可以对它给予新的挖扣和重组,韵律、节奏、渐变、聚散对它的放大和缩小,在色彩的亮度明度综合整理等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壮锦元素线在设计中的应用

静止的点移动就成了线条,线条具有位子、长度、宽度、方向和性格。每条线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情感。首先说线的情感特征,直线给人单纯、明快、庄严;垂线令人产生蓬勃向上、崇高的情绪;斜线具有动力;曲线丰富、柔软等。其次再看线的空间长线与短线粗线与细线有远近的特征,浓线与淡线有虚实的特征等等。在壮锦中鲜明夺目二次方四次方连续纹样就是明显线的构成,因此在对待壮锦线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改变它原来的存在方式可以把它们以节奏、疏密、深度、动静、明度、明暗等来设计,使其更具形式美感和吸引力。

壮锦元素面在设计中的应用

面是稳重、充实、整体、稳定的视觉的效果是线的平移结果,面还可以是图案中的片和块和某个图案的局部。壮锦中很多图形是表现壮族人民对生活的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述说。从而在设计创作时可以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对面进行处理。我们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图形进行打散、重组、变异、重叠和透叠来表现壮锦符号,使它更能传达出壮族人民的情感和变化特点。把壮锦中点线面等等构成元素重新整理运用,不但丰富了壮锦图案的表现形式而且在设计美学中更突出了视觉的效果。

壮锦元素黑、白、灰在设计中的应用

无论是有色或者无色的版面都可以归纳为黑白灰的空间构成。黑白灰是对世界异彩纷呈的抽象概括。在画面构成中最敏锐的是白色,最迟钝的是黑色,介于两者之间是黑色。黑白灰的对比构图单纯醒目,能保持远距离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把五颜六色的壮锦通过黑白灰、单色套色、的方式在平面设计中去运用,也许会使得画面更加个性、有视觉扩力。

壮锦元素颜色在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效果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色彩的作品总会显得单一、无味,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视觉设计越来越注重色彩的表达。色彩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壮锦的色彩艳丽夺目,红配绿、绿蓝黄以及基本的色彩再加些补色是壮锦的颜色特点。图案大多是点线面构成的几何图案所以显得是一条条一块快隆重的色彩,而现代设计中讲究用色简约、意义鲜明壮锦色彩与之相比比略为花哨,这种大红大绿的原色一旦没有处理好就会显的缺乏创新没有设计感,因此我们一般情况不直接套用壮锦的原色,通过美的色彩构成法则对其选取提炼加工,巧妙利用壮锦的大红大绿的原色对比。使得壮锦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中色彩绚丽雅致而不失现代性和民族性。

结束语

今天有很多对传统文化的运用都显得过于简单和草率,所以我们在对传统图案的设计时应多了解它的特点和优势,从而设计出具有本民族的又符合现代美的优秀作品。从图形设计上应讲究简约而不是简单,意义丰富图形单纯却又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留给受众深刻的影响和最有效的传播,再从现代设计构成要素点、线、面来说,运用科学的构成法则去创新,可以为传统的壮锦找到新的设计出路,使得壮锦图案的运用更加广泛。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壮锦设计时应该掌握方法将壮锦重新进行提取、组合、排列、放大、缩小按照美的形式发则进行设计,表现出具有严谨和和谐美的设计作品。让壮锦更好的运用于我们的平面设计中。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