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集锦9篇

时间:2022-02-01 00:10:01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范文1

今年5月,##镇建制调整,新一届镇委、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取得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显著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374万元,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30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5万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2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亿元,人均存款达2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达9000元。全镇预制住房比重达25%,电视机普及率达65%,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开始进入部分家庭。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人民衣食住行状况大为改观。

二、结构调整有新突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按照“打基础、脱贫困、奔小康”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立中长远,立足本地资源的原则,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引进业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了15000亩金银花9000亩草场和15000头(只)草食性牲畜,建立了蚕桑基地、反季节蔬菜基地及猕猴桃基地等,生猪、小家禽、稻田养鱼及海椒、糯玉米等多经项目已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人均达800元以上。按照“保安全、保丰收”的原则,实行以水利为重点的山水田林路综上所述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平方公里。新建微型水利工程20口,整治、维修山坪塘15口,200立方米,维修灌溉渠7公里,保障农业用水。不断引进新产品、新技术,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2003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114933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776亩,产量30968吨;蔬菜播种面积23795亩,产量6915吨,达历史最高水平。

三、非公经济逐渐壮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目前,全镇有5家较大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6000万元。江津市建司和##供销社成功进行了改制。已引进重庆市渝欣牧业公司和江津市地利农业开发公司,投资300余万元进行金银花的加工开发和种草养畜,并初具规模。现有金银花加工厂2个,种羊场2个,种兔场1个,草科鸡养殖场1个,金银花加工设备3台,提高了金银花加工质量。先后引进江津市玫瑰米花糖公司修建“四面山老腊肉”生产基地、复兴竹海漂流社和重庆会龙旅游资源开发公司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江津市四面山开发公司建设猕猴桃生产基地。截至今年6月,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个,到位资金5732万元,主要涉及基础设施、能源、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深加工、旅游等方面,开放型经济已具雏形。

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公路建设方面:主干道渝东公路傅家至东胜段的加宽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已整修傅家一河河、马家坪—凤场等镇、村级公路18公里;新修小月、天平、水浒等村级扶贫公路50余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物资运送。已完成##至沙河公路的规划测设工作,并已正式动工,城镇建设方面:先后完成##千米大道、边贸综合市、梨园新街片区开发,场镇面貌进一步改观。完成了傅家场镇、马家坪新村建设;场镇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此外,水能资源的开发也在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我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搭起了平台。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得以加强。版权所有

努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坚持幼教、普教、成教共同发展,加大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三大基本国策”。计生工作坚持“三为主”方针,推行“三结合”,强化宣传教育,严格目标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坚持“稳定、打击、治理、普法、建设”的工作方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镇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双拥”工作得到巩固,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武装、劳动就业、人事、统计、审计、档案、保密、残联、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顺利实施机构改革和建制调整,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政务公开,及时公示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事项,实行“阳光作业”。大力整治发展环境,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窗口”建设,简化程序,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增强。

今后三年,我镇将按照“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位居江津市同类镇前列”,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的领域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建设及交通建设有新的起色,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既定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边城”建设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切实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争取得六个新突破:

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的的新突破。2007年我镇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55元,工商各税收入达120万元。

二是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的新突破。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30%以上;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到6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5%以上。

三是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实现投资环境改善的新突破。配合搞好主干道渝东公路付家一东胜段的建设,千方百计建好村级公路,连接断头公路,逐步形成公路网络;通信、广播电视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电清洁能源建设;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四是以建设“边城”为目标,实现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的新突破,按照镇城镇化进程的总体布置,充分发挥城镇建设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辐身作用和服务功能,拓展场镇设施系统,改善卫生和环境,带动餐饮、交通、服务、商贸、通讯等行业快速发展,城镇人口逐年增加,“边城”日益繁荣。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范文2

作为一位老报人,我一向认为,办好一本杂志不容易,办好行业杂志,打造期刊精品,尤其不容易。《中国档案》改版之后,让人喜欢,得到好评,主要得力于“创新”。具体分析,“新”在三个方面:

――形式有了新面貌。杂志建国初期创刊,先后出版400多期。以往杂志开本,是老16开,普通纸黑白印刷,版面比较沉闷,一般只有五六十页。从2009年1月份开始,杂志改为鲜活时尚的宽展型16开,全铜版彩色印刷,版面骤增至90多页,装载量几乎翻了一番。杂志的面貌不仅体现了新鲜和精美,而且向读者展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姿态。

――内容有了新变化。变化,带给人们想象的空间,也给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有变化,就有希望,就有可能出现光辉灿烂的前景。内容变化,《中国档案》改版之后做到了,而且做得可读、可用、可亲、可信。例如:专集《国庆特刊》,专题“服务民生”、“灾区重建”、“学习刘义权”,专栏“视点”、“文苑”、“人物”、“读图”等等,设计推陈出新,运作匠心独具,宛如时代前进潮流中的朵朵浪花。这些专集、专题、专栏,全方位报道了重大档案事件,解读了重大档案政策和法规,起到了引领行业发展,维护祖国记忆,展现共和国光辉道路的特殊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独家人物专访,如访茅盾之子韦韬,访茅以升秘书郑淑娟;“兰台镜界”人物介绍,如丁丁’刘放鸣、刘海发等,写得个个有意境、有美感、有特色,读来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给人新风扑面之感。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范文3

近年来,息县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在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的指导下,顺应新时展要求,以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首任,以健全调解机构为重点,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为突破口,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构筑“大调解”格局,有效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为构建和谐平安美丽富饶新息县发挥了积极的职能作用。

一、争取支持,健全组织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首要条件

人民调解工作是化解新时期社会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保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稳定的人民调解队伍,这是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息县司法局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健全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息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建立健全县、乡(街道)、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工作性质、人员组成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截止目前,息县已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392个,配备了人民调解员及矛盾纠纷信息员5740人(专职人民调解员364人),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组织网络。

二、提高素质,规范操作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保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各类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对人民调解员要求更高。息县司法局下大力狠抓业务素质提升工作,与县法院加强联系,建立双向聘任制度,选聘人民调解员担任陪审员,参与案件庭审和庭审前的辅助性工作。县法院法官定期到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工作,共同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帮助调解员提高业务素质。一是开办了人民调解员培训班,聘请上级司法部门法学专家、专业人士就司法解释、部颁规章和调解协议书的制作以及相关调解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调解水平。二是开展了全县人民调解员职业技能练兵活动。通过对调解协议书制作、调解质量和效果进行评比,树立了一批业务标兵,激活了人民调解员队伍,激发了人民调解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热情。近几年来,息县人民调解员培训实现了覆盖,培训率达到100%,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三、研究方法,讲究策略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手段

按照“组织工作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机制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原则,息县司法局认真研究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研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做好排查工作。构筑了县、乡(街道)、村(社区)、组四级人民调解工作信息网络,把触角深入到全县的角角落落。每周下访一天,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摸底,制定防范措施和调处预案,实现关口前移。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纠纷,按性质和轻重缓急,统一登记造册。二是畅通接待渠道。乡解委会主任及委员每月定期挂牌坐班,接待群众来访信,可以当场解决的,当场调解,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限期解决。三是将调处纠纷与解困帮难结合起来。注意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疾苦,在调解过程中发现贫困群众,主动上门解决他们的救助和实际困难,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

四、三调联动,整合资源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必然要求

为了破解人民调解工作难题,息县司法局结合实际,开展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先后出台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实施意见》、《关于深化“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派出所、司法所联动协作机制的通知》,开启了矛盾纠纷的“大调解”时代。一是实行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联动。行政调解往往涉及众多行业,覆盖多个领域,对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处理等特定领域内的纠纷,息县司法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优势,有针对性的把矛盾纠纷化解消融。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征地拆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领域,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使这些领域的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建立起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矛盾化解的互通机制,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与县人民法院协调、沟通,就人民调解与诉讼衔接的具体问题达成共识,明确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中,适用简易程序。成立“诉前人民调解工作室”,对一些法律关系简单、争议不大、适合调解的纠纷,法院引导当事人到诉前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调解成功的,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的,当事人继续选择其他合法方式解决问题。

五、经费到位,保障有力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坚实基础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范文4

不断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在街道计生协会换届选举暨三届一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西湖街道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 彭清华

(20__年5月30日)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

受常务理事会的委托,现在向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报告街道计生协会二届一次理事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请予以审议。

三年来,全街计划生育协会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市、区计生协会的指导和关怀下,在街道计生办以及全街计生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依靠广大协会会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街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协会工作卓有成效。市、区计生协领导多次到我街检查、调研、指导工作,并对我街计生协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理顺关系,不断健全协会工作网络

街道工委、办事处对计生协会高度重视,严格落实人员编制,每年投入协会活动经费2万余元,定期研究、部署协会工作,将计生协会工作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和年度考核,做到了认识到位、保障到位。以20__年“协会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不断加快建立健全计生协会组织的步伐。为了发挥基层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积极创建适应基层工作特点的协会模式,根据区域内村、社区、驻街企事业单位的分布、人口数量等情况,组建了三种类型的计生协会。一是独立式。在工作环境好、阵地完善、有一定活动经费的村、社区单独建立计生协会,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设立若干个协会小组;二是联合式。将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与社区联合起来,成立社区企业计生联合协会,以各企业和居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协会小组;三是挂靠式。将散居在社区内各类小型企业,按条块或行业设立协会小组,挂靠在社区计生协会。通过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达到了“四不”、“四有”,较好地巩固了基层协会组织建设的成果。目前,我街已拥有基层协会组织22个,会员2256名,成为全街最大的群众组织之一。

二、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协会工作活力

我们紧紧围绕“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计生协服务计生工作、体现自身价值的新途径,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群众工作体系。

1、建立学习培训机制。街道计生协坚持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定期举办计生协理事和会员培训班,全街共举办培训班26期,对基层协会的工作人员均进行了分批分期培训,使广大理事和会员强化了全局意识、协作意识和自律意识。

2、建立“两为两争”创建机制。计生协在“两为两争”活动中,发动广大理事、会员开展了“比服务形象、比服务意识、比服务水平、比服务效果”的“四比”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批先进协会组织和优秀会员在创建活动中脱颖而出。20__年长沙市计生协会工作现场会在黄泥岭社区召开,街道计生系列保险工作荣获二等奖,黄泥岭计生联合协会会长彭觉辉被评为长沙市十佳会长,区、街两级共计表彰计生协会先进个人96人,先进集体9个。激发了广大理事、会员为国策作贡献的内在动力,增强了为计生工作服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3、建立村(居)民自治机制。我街自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以来,通过广大协会会员的参与和带头,大大调动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形成了以(村)居民自治为基础,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目的的良好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一是打牢思想基础。面临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随着广大群众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原有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已难以奏效,其弊端日益显现,广大协会会员带头实行计划生育,自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在街道统一布置下,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改变依靠行政管理、说教的方式,走上让群众满意、干部好做工作的良性循环轨道,使大多数群众都参与到计划生育工作中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局面。二是抓好建章立约。遵循“依法建制、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奖惩分明、便于操作”的原则,按照“两上两下”程序起草并通过(村)居民自治公约。三是与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靠合同的制约作用,使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四是建立和完善村(居)务公开制度,建立以计生协为主的村(居)民自治工作监督小组和“人民评议员”队伍,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工作。

三、突出服务,不断培育协会工作亮点

计生协坚持“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的宗旨,积极为广大育龄群众的生产、 生活、生育服务,为维护群众的利益做了大量的实事和好事。

一是广泛开展计生政策和婚育知识的宣传服务。我们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向群众传授生殖健康知识,全街各协会组织共书写张贴计生宣传标语20__多条,出板报等宣传栏100多期,帮助群众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少生快富。黄泥岭计生协会会长、帆布厂工会主席彭觉辉,不顾年纪大,带领协会一班人上门慰问计生家庭困难户,积极筹集协会活动经费,常年坚持宣传计生政策,对一些计划生育“重点户”、“钉子户”,经常上门摆政策、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深受当地群众的赞扬和爱戴。

二是深入开展面向群众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几年来,计生协组织和开展了许多深入群众、深得人心的活动。其中,邀请区计生技术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妇科病查治,共接诊育龄妇女5896人次,查出妇科病患者253人,使这些对象及时得到合理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生活质量。通过这些活动,育龄群众身心健康得到了切实维护,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对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服务做到与常住人口“五同样”。开展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及时为流动人口办理证、照,为她们节省了时间和经费,使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是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我们在工作中变“群众上门求服务”为“我把服务送上门”,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倡导了团结互助、扶贫帮困的风尚,形成了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计生协坚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多次组织会员募捐,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上门慰问五保户、计生困难户,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为了解决育龄群众的后顾之忧,协会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将计生系列保险与计划生育家庭紧密结合起来,主动进行各类险种的宣传,潜心为群众办理理赔服务,为保险公司赢得了信誉,为群众提供了家庭保障。20__年全街共办理保险36000元,理赔12起,共120__余元。

四、关爱女孩,大力倡导“婚育新风”进万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范文5

一、教学、教人是创造教育的基础

首先,注重教与学的结合。教与学的结合就促使教育工作者不再是一个只知道备课、上课、放学的一个流于形式的工作者,而是一个集社会、教学、学生与自身素质与一体的灵魂式的学生导师,不仅引导学生的学习,更加引导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因此教与学的结合是一个教育工作永恒不变的思想。

其次,注重教学与教人相结合。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教科书上的知识,教育的含义是教学与教人想结合,在学会书本知识的同时,认识社会,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的确定以后做人的理念。

再次,注重教育与创造的结合,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会后学以致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

二、用好的教育习惯推进创造教育

首先,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材施教是发觉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使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材施教是需要一个教育工作者投入耐心和心力的工作,也是评价一个教育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为人师表,就需要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注重自身的涵养,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自身的学习,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以师为荣。

应做什么,认清大是大非,同时也让学生在平时也可以养成健康的习惯,远离会对身心造成严重危害的黄、赌、毒,让学生有健康的思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结合目前自身的工作,我觉得目前自己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作风

首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动手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人员必须更加注重效率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能够在教学课时内让学生可以将课本读通、读懂,并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其次,总结教学中突出的重点与难点,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可以理解,并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重点分析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项困难,并一一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加深学生的理解,达到最佳效果;再次,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作风,三分教七分学,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良好的学习作风,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这点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教学人员正确的去引导,要从宏观入手,注重小节,於学习於生活,良好的学习作风就是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开拓新思维

首先,开拓学习思维。教学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教与学密不可分,要变教变学。新的课程中教学人员也缺少不了学习的过程,把学习到的新方法、新内容应用到教学中去是学习的目的。教学人员应该不拘泥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再从学生的角度去学习教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教材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减少不不必要的教学时间,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其次,开拓教学思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是一味的应试考试,教学的主要任务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这就需要开拓教师的教学思维,在课堂上可以由课本进行衍伸,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自觉的爱上课,爱学习,追求知识。

三、对原有的教学思维进行提升和改进

1、对原有的备课方式进行改进。摒弃以前只依靠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备课方式,在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备课的过程中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论证自己的备课内容,找出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依据班级的学生的不同,在出现需要不同方案的时候,多准备一套备课方案,力争通过多面备课方式使得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得心应手。

2、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在以前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堂引导和课外引申等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使学生一开始就可以集中注意力,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目标。同时,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引申,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很多难记、难读的地方让学生当堂多写、多读,务必让学生当堂学会。

3、对原有的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进行改进。改变以往单一课堂教学的方式,不论在课间还是课后,多与学生使用英文交流,对于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实在难以掌握的部分在课后可以一对一加以指导,课后增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学生家长一起配合教学工作的展开,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范文6

受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的委托,我谨向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1、基本概况

第六届理事会产生于2001年9月,迄今已近4年。

过去的4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全面实施时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下,社会信息化水平与日俱增,信息服务业飞速发展,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作为文化与知识承传的重要社会载体,我国图书馆的地位和影响在不断提高和扩大。

过去的4年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百年纪念时期。20世纪初,公共图书馆在中国的兴起揭开了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序幕;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变化之后,我国图书馆事业又翻开了新世纪的华章。历史的回顾、人物的纪念、学术的传承、事业的弘扬,洋溢着中国图书馆人的精神与梦想。

过去的4年是我国开始全面协调发展的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图书馆职业道德、图书馆权利已经成为社会和图书馆界共同关心的主题,图书馆已经成为缩小社会差距,均衡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因素。

过去的4年是我国开始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时期。2005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新的繁荣发展图书馆学时期已经到来。

新世纪、新气象、新局面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发展。六届理事会在全面实施学会《“十五”期间工作规划》的同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始终保持学会在领导和协调行业发展中的先进性;以社会的科学文化需求和广大会员利益为出发点,以深化改革和求新突破为动力,全面开展学会各项工作,努力使学会成为学术活动的主渠道,成为科普教育的主力军和行业对外交流的主代表,成为全国会员和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之家。4年来,在中国科协、 文化部以及挂靠单位国家图书馆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第六届理事会集思广益、勇于突破、大胆尝试,团结、动员和组织广大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积极开展学会各方面的工作,为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科发展,为推进社会科学文化教育和普及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1 学术研究

学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以学术研究促进事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相继举办了各类学术研讨会50次,其中包括3次大型的学术年会、两届青年学术论坛,以及其他由各专业委员会组织的40余次各类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在这些学术活动中有不少创新之举,例如首次举办的青年学术论坛,首次跨行业、跨学科与其他学会联合开办的研讨会等。这些学术研讨会丰富了学会学术活动的形式,扩大了学术交流的层次,拓展了学术交流的范围,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促进了学科发展。

1.2 编辑出版

学会鼓励和支持新思想、新成果的出版和推广,有计划地策划、组织和出版了一系列的图书馆学术精品,累计出版各类图书馆学著作61种,其中包括10部纪念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的学术著作,11部专门收录图书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信息管理文库著作,2部中国图书馆年鉴,15部专门为提高图书馆员业务水平而编写的图书馆岗位培训教材,此外还有《中国图书馆学报》、工作通讯、文献资源共享简报等其他出版物。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会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多年来注重刊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意义的文章,在专业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4年又连续第四次被评为国家核心期刊,且在17种被定为国家核心期刊的图书情报学刊物中,总评分居第1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学期刊的办刊质量,学会在举办专题研讨会交流图书馆学期刊经验,研究解决办刊业务问题的同时,专门组织和表彰了优秀图书馆学期刊和优秀编辑。通过以评促建,提高了图书馆学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

1.3 国际学术交流

学会充分发挥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中介作用,积极开辟新的国际交流渠道,较全面地推进了学会的国际学术交流。一年一度的国际图联年会是全球图书馆界的学术盛会与国际交流平台,为了广大会员更方便、更简捷的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学会每年专门组织会员和图书馆界同行参加国际图联年会。在参会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参选论文的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过去的三届年会中,中国图书馆学者共有12篇论文入选国际图联年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图书馆蔡筱青获得2004年度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求知新途奖并入选2005年“IFLA/OCLC青年研究基金项目”,这是该项目设立7年来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青年图书馆员。

在本届理事会期间,我国图书馆界共有20余人当选国际图联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这既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肯定和认同,也扩大了我国在国际图联中的影响。继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孙蓓欣于1993~1999年担任国际图联执委、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于2001~2005年担任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委员之后,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又当选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委员,使得中国图书馆学会有10年保持着在国际图联最高决策管理层面的重要位置。

与此同时,学会继续保持着与韩国图书馆协会的友好互访,进一步加强了与德国、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图书馆学界的学术交流,邀请了一批外国图书馆专家来华访问,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开办学术研讨班,举办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此外,学会还圆满地完成了美国韦棣华基金会的“韦棣华奖学金”评审工作,4年间共有196名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获得韦棣华奖学金,累计奖金数额共约34.4万人民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学术交流与互动,学会构建的国际图书馆学术交流平台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厚实。

1.4 科普活动

学会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承传的重要基地,始终扮演着科学文化普及工作的重要角色,发挥着科普工作生力军的作用。通过与有关政府部门、兄弟学会及其他社会团体的相互协作,学会举办了多样化的科普教育活动,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书香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初步统计,本届理事会共开展各种科普活动20余次。其中,学会首次独立承担的“全民读书月”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阅读风气,影响深入;“中国文化风”活动逐渐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形成品牌;“科技活动周”活动,积极向公众宣传科学文化和科学观念,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打开信息之门”项目申报成功并出版系列成果,为普及图书馆知识,开展科普研究开辟了新的渠道,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5 教育培训

六届理事会期间,学会注重馆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共举办了27期专业研讨培训班,就业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共3139人次参加了培训,对提高广大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1.6 组织建设

六届理事会期间共召开了6次理事会、11次常务理事会、4次秘书长会议,部署和指导学会各项重要工作的开展,对重大事项和议题进行民主审议和表决。4年间,学会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条例,其中包括学会会员管理条例等32个相关条例和决议,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学会的组织运作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与此同时,学会不断加强队伍建设,4年来新发展个人会员4392人,现有个人会员9609名;新发展事业团体会员146个,使事业团体会员总数达到192家;新发展企业团体会员35家,使企业团体会员总数达到75家。在此期间,2002年,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学会成立,2004年,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成立,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壮大了队伍实力。2003年,建立了《中国图书馆学会个人会员数据库》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学科带头人及科技专家库》,完成了学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工作。此外,本届理事会还开展了一项新的工作,即撰写年度学科发展蓝皮书,以指导和推进学科研究的展开。

1.7 行业服务

中国图书馆学会充分发挥其服务性和社会性的职能,整合社会资源,为行业争取社会支持和援助。几年来,获得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光盘、期刊和上网期刊阅读卡,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上网检索阅读卡,北京天时图书音像有限公司、北京国都学术书店等捐赠的图书。此外,还接受了全国政协常委、香港《镜报》社社长徐四民先生以及乔羽、鞠萍等名人捐赠的图书以及《父母必读》杂志社捐赠的杂志,分别赠给全国各地的基层图书馆。据统计,近年获得捐赠总价值近500万元。

2、主要特色

本届理事会以学术研究为中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了如下鲜明的工作特色:

2.1 学术年会,引领学术潮流

中国图书馆学会自1999年首次尝试举办学术年会以来,迄今已成功地举办了5届学术年会。如果说上届理事会举办学术年会的意义主要在于为我国图书馆事业成功地开创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对外交流窗口的话,那么本届理事会则成功地将学术年会发展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学术发展的指南针、推进器和主旋律。

在本届理事会期间,学会密切关注我国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准确把握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紧密围绕时展的主题,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主旨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学术年会。从2001年的“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到2002年的“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向”和2003 年的“新世纪的图书馆员”; 从2004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到2005年的“以人为本、服务创新”,每一届学术年会的主题都把握着时展的脉搏,映射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时地反映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诉求,引领着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可以说,学术年会的主题已经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方向的指南针和方向标。这种指南针和方向标的作用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的26年历史中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学会还通过学术年会和年会前后的一系列学术活动掀起了围绕学术年会主题,一浪高过一浪的学术研究热潮,并由此构成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主旋律。同样,这种以学术年会引领图书馆学术研究、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的26年历史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2.2 百年回顾,弘扬事业精神

围绕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这个主题,学会通过多个层面、以多种形式,全面地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百年沧桑的历程,在全国掀起了一个研究和弘扬图书馆精神的热潮。

2004年年会主旨报告《百年沧桑,世纪华章——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回顾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历程,总结了“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百年图书馆精神,并提出了“人文精神”、“自由平等权利”、“图书馆职业道德”、“人性化服务”的图书馆发展路向。

在2004年学术年会的“百年图书馆精神”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各抒己见,阐述对百年图书馆精神内涵的理解,理性思考图书馆精神的缺失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阻碍,从现代意义、历史人物、实际工作出发理解和丰富图书馆精神的含义。在“新世纪图书馆员角色”论坛,来自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员从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融理论阐述和实践体验于一体,探讨了图书馆员在新世纪的角色与素养、职责与使命。

与此同时,学会还组织策划了《中国图书馆百年系列丛书》、《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等著作,系统地总结和回顾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百年历史。目前,《中国图书馆百年系列丛书》已出版《百年大势》、《百年情怀》、《百年文萃》、《百年建筑》4个分册,从历史、人文、学术研究、建筑文化等多个视角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的历程进行完整而深入的回顾和展示,诠释百年来的中国图书馆精神。

转贴于

2.3 行业自律,重塑社会形象

行业风气不仅决定着行业的荣誉,而且决定着行业的命运。本届理事会从一开始就把行业自律作为学会建设的重点,在图书馆职业道德、知识产权保护、民众的图书馆权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及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

在文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会组织全国各系统图书馆界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召开了多次研讨会与座谈会,深入研究、分析国内外图书馆界和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反复论证和修改《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有关内容。

2002年11月25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这是我国图书馆界制定的第一部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2003年3月,中国图书馆学会下发《关于颁布和实行〈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的实施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和贯彻落实《准则》的高潮。

随着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深化,维护民众的图书馆权利日益迫切,学会敏锐地洞察到这种新的变化,在2004年7 月苏州学术年会上就已经将“图书馆权利”列入了今年学术年会的分主题之中。

2004年下半年,国内相继发生了一些与图书馆权利相关的事件,为此学会于2005年1月7—10日在哈尔滨召开了以“图书馆权利”、“著作权在图书馆的合理使用”等为主题的“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年新年峰会”,集中讨论一些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并形成了基本的共识。“新年峰会”之后,图书馆法与知识产权研究委员会在认同并支持国际图联在著作权保护方面的原则立场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这些文件将提交七届一次理事会审议。与此同时,“新年峰会”还提出以2005年年会为起点,开始深入研究和探讨民众图书馆权利的一系列问题,为将来制定有关图书馆权利的相关行业规范做理论上的准备。

从《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到《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征求意见稿)》,乃至有关图书馆权利的研讨,中国图书馆学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这表明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在从行业自为迈向行业自觉,从感性发展迈向理性发展。

2.4 青年论坛,培养一代新人

青年是新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希望。2002年,学会在郑州召开了以“向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国际化迈进的中国图书馆”为主题的“第一届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在浙江绍兴举办以“新青年、新理念、新秩序——知识传播与图书馆变革”为主题的“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论坛的主旨报告,内容深刻,信息量大,理论与实践并重,很多问题均处于学术前沿,具有前瞻性;论坛自由、平等、活跃的学术气氛,使青年馆员和学者在思想的碰撞和争鸣中得到自我水平的展示和学术的成长。不论是中原绿城郑州,还是江南水乡绍兴,青年论坛会议的中心议题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紧扣时展脉搏的鲜明特色。年轻的面孔、跳跃的思维、精彩的发言,充分展现了图书馆界青年学者的学术风貌。

自2003年开始,学会专门策划、编辑、出版了《信息管理科学文库》。该《文库》专门收录经专家精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一部名副其实地反映图书馆学的热点“博士文库”。该《文库》系列的出版,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水平,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发现新人、培养新人的作用,受到业内广泛的好评。

2.5 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

一个热爱读书的国度,一个有阅读习惯的民族,必然会极大地推动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公众的阅读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真正动力。受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和文化部社图司的委托,中国图书馆学会自2003年起开始独立承担每年举行的“全民读书月”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学会为激发全民阅读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精心策划、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掘图书馆的特色作用,使“全民阅读”真正深入社会民众。

2003年,学会精心策划了主题为“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命质量”的“全民阅读月”活动。2004年初,正式启动与《中国文化报》社共同承办的“知识工程——中华民族读书书目推荐活动”,2005年初,举行了首届“知识工程推荐书目”活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8家出版单位的1450余册图书参与了申报,共评选出112家出版单位的273种图书为知识工程推荐书目,并获得知识工程专用标志。2004年,学会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主动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资源,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活动主题,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同期,学会还举行了“全民阅读”徽标的征集活动,于2004年4月23日正式揭牌,使“全民阅读”更加深入人心,更具社会感召力。2005年4月23日,学会联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版权协会,以及湖南卫视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以“阅读丰富人生,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宣传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学会有效地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指示精神,为推动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尽了责任,做了贡献。与此同时,学会还号召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举办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公众阅读创造条件,提供指导。各地图书馆积极响应号召,掀起了在全国范围的读书之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会赢得了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和社会效益,强化了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重要阵地的主流作用,提高了图书馆行业整体的社会知名度、公信度和感召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2.6 中国文化风,打造科普教育品牌

作为我国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本届理事会期间,学会不断加强科普活动的推广,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中国文化风”从2001年的中国文化系列讲座,2002年的与时俱进热线报告,2003年的建筑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到2004年的建筑文化、外交官系列、儿童阅读和科学人文多主题讲座、展览,学会邀请社会各界文化精英,共同关注时事、关注文化、关注世界的发展。经过4年的发展, “中国文化风”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不拘一格、推陈出新,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工作的品牌项目。

作为中国科协的重要会员机构,学会近年来不断加强与科协的联系与协作,积极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科普活动,申报中国科协科普项目。2002年,学会社区与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的“《打开信息之门》出版项目”首次获中国科协资助,为今后向社会普及图书馆知识,开展科普研究开辟了新渠道,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2003—2004年申请的“打开信息之门之二——科普网页”、“西部科普工程”和“打开信息之门(三)——汉字,甲骨文到计算机”获得批准。与此同时,学会还承办了科协组织的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之一“科学发展观宣传活动”。总之,3年累计获得中国科协资助16万元。

2.7 评估认证,建立新的行业制度

作为行业性指导机构,本届理事会期间,学会不断强化自身的行业协调和指导职能,增强行业权威和影响力。通过开展图书馆评估,促进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通过开展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职业观念,引导职业行为;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研究和探讨,推进图书馆行业准入标准的实施;通过馆员业务培训工作,提高馆员专业素养,保持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学会积极加强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抓住政府职能转变的契机,积极争取承担政府分离出来的相关行业工作。2003年,学会首次接受文化部的委托,参与第三次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协助文化部组织4个专家评估组,对省级图书馆和计划单列市图书馆进行评估。学会还承担了6个图书馆评估《细则》的编制工作,1993个地、市、县图书馆评估情况的汇总,以及咨询、培训等工作。

学会从2001年起就组织业内专家开展了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的研究工作,搜集了英、美、日、澳等国外同行的大量资料,从学术层面和实施层面进行研究论证。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期间,学会理事长、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要求学会争取承担起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工作。2004年2月,在国家图书馆的组织下,中国图书馆学会召集业内专家就《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这一课题,申报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获准作为重点项目立项。

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受文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委托,协助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文化部完成了图书资料馆员、古籍馆员和文献修复师等三个文化行业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制订工作,并成立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写小组,进行教材编写工作,在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和法制化建设领域迈出了非常可贵的一步,为推进今后图书馆行业规范工作,推动图书馆界的人力资源建设,提高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社会认知度,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和基础。

2.8 荣誉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荣誉体系,使学会的权威性在社会和业内不断得到提升。为了纪念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25周年,学会于2003年11月—2004年5月,举办了“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评奖活动,共评出获奖著作41部,获奖论文188篇(含科研项目2项)。这项工作较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14年来的研究成果,得到全国图书馆界同仁的充分肯定。学会不仅对业内的学术成果、先进学会、优秀会员以及优秀学会工作者给予表彰和鼓励,在2004年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活动中,还设立了“第二届全国书画摄影展”优秀作品奖和“我的图书馆情缘”优秀征文奖,业内外共305名作者获奖。同时,还在2004年全民阅读活动中,表彰了“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评选活动中获奖的13个出版社;2005年“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中,又表彰了健华图书馆联盟、邵逸夫基金会等10个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海内外社会团体和个人,授予其“阅读推广贡献奖”。4年来,以中国图书馆学会名义进行鼓励和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共4326个。

3、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各分支机构、全国各地方学会和广大会员、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些新出现的问题。从事业发展角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1 学会的行业权威性

学会是我国图书馆界的行业代表,肩负着协调和指导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职责。本届理事会期间,学会通过策划和组织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政策,扩大了学会的行业影响力,提高了学会的行业权威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图书馆学会的行业影响力和权威性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政府职能转变、学会职能日益加强的今天,如何进一步转变学会的职能,提高学会的行业权威性,以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仍然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3.2 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学会是学术性团体,学术性是学会的重要属性。加强图书馆学术交流和研究,促进学科不断创新和繁荣是学会的重要职能。本届理事会期间,学会以学术年会的形式引领和推动我国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发展,取得了普遍公认的实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虽然中国图书馆学会在IFLA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我国图书馆界同仁在国际图书馆学术舞台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国际化图书馆学者为数很少,中国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在国际图书馆学界的影响力一直十分有限,如何将我国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如何提高我国图书馆学术界在国际图书馆学界的学术地位,在这些方面,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3.3 学会的社会影响力

本届理事会正值国家政府职能改革的时期,学会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助政府开展多项科学文化普及活动,拓展学会的社会职能,从而提高了政府对学会的信任与支持,扩大了学会的社会影响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社会民众对学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仍然十分有限,学会的社会影响力仍然十分有限。如何在全社会树立中国图书馆学会的新形象,提高学会的社会影响力,争取行业权益,使学会真正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行业代表,在行业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这些方面,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就学会自身而言,还有一些具体问题应特别予以关注,因为这些问题若不采取相关措施,切实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学会的生存与发展。

(1)在学会组织运转机制方面存在不足:相当一部分理事、常务理事对学会事务关注不够,个别理事不参与学会事务;一些专业委员会组织活动不力,等等。

(2)学会的重要职能——连接图书馆与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一个能充分代表图书馆整体利益和意志的有效的决策应对和反馈机制,难以充分履行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表者和代言人的职责。

(3)对中国图书馆行业的基本素材、数据掌控不力, 缺乏深入的宏观与专项调研,很难形成具有说服力的调研报告以供业内乃至相关政府部门参考,进而从积极而有效的层面发挥学会的咨询服务功能,影响国家的图书馆政策、策略的调整与完善。

(4)会员发展力度不够,直接制约和影响了学会的队伍规模和业界影响力;为会员服务不够到位,直接影响了学会的凝聚力和会员及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对学会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各分支机构、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的沟通、联系与合作有待加强,图书馆界内部的团结协作,相互帮衬,对提高凝聚力,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增强行业实力至关重要。这个团体中,应当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取长补短,联合联动,同心协力,共同发展。

各位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的使命即将完成,值此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向所有积极从事、参与和支持学会各项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即将离任的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表示崇高的敬意!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范文7

青冈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域医疗行业的龙头单位,承担着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周到服务的神圣职责,根据患者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开展了亲情服务,24小时开通120急救电话。坚持诚信立院、质量建院、科技兴院、严管治院,以“人民医院为人民”为宗旨,以“打造诚信医院”为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全县人民心目中树立了服务好、质量高、收费合理的良好形象。

一、强化培训,夯实服务基础

青冈县人民医院从强体育人入手,抓学习,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抓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抓业务,提高工作效率;抓纪律,提高服务质量。在“四抓”中,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保证行动上坚定。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办法,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使全院干部职工对纠风工作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2.注重敬业教育,增强和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自觉性。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开展了“在优质服务活动中争当最佳、不当最差”和“宁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患者一时为难”的大讨论,使广大干部对苦与乐、荣与辱、得与失、奉献与索取有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大家达成了共识,开展行风建设工作非常必要。通过开展敬业教育,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涌现出很多好人好事。

3.注重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全院干部的业务素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先后和省医院、省肿瘤医院、大庆市眼科医院签订了合作医院的协议,请合作医院专家教授来医院讲课或做手术,选拔比较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协作医院常年进修学习和培训,使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变。

二、叫响院风,重树医院形象

形象建设“硬形象”是基础,“软形象”是关键。在大力改造“硬形象”的同时,医院重点抓优质服务这个“软形象”建设,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1.确立院风,加强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在建立一支政治质量高、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强,能够带领全院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党政领导班子的同时,医院建设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技术过硬、医德高尚、服务优良、纪律严明、具有主人翁责任感或集体主义精神的职工队伍,经过班子酝酿,职工讨论,提炼出“重人道、求实干、讲团结、创一流”的医院精神。

2.改进服务性措施。确立了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医院,门诊病人实行选择医生制;住院病人实行选择医疗小组制;实行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实行病人术前报告制;实行单病种最高限价;门诊各层设立了干净舒服的候诊椅;500多种药品实行零利润销售;与此同时,医院加大了纠风工作力度,设立了举报电话,聘请了社会各界人士10人为行风监督员,公开向社会承诺,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3.深入开展义诊活动。在加大服务力度的同时,坚持走出去,为广大患者服务,为贫困乡镇的老百姓送医送药,每年大规模的义诊最少2次,每次义诊达200多人次,免收心电、B超等辅检费用5000余元,捐赠药品价值5000余元,在延伸了医疗服务的同时,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

三、严格管理,再创医院辉煌

在工作中,青冈县人民医院以纠风为契机,加大了医院的管理力度,在创建品牌医院,树立医院良好形象上,赢得了社会的理解和群众的认可。

1.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在医院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监督制约机制,用各项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用制度来堵塞各种行业不正之风,用制度建设来保证医院的形象建设。制定医务人员“五不准、四做到”,制定了医护人员语言行为规范,制定了关于纠正不正之风有关规定,号召全体医护人员争做文明职工。以上各项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医院的管理,有效地推进了行风建设。

2.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在医院建设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推进医院的建设。开展了“争创优质服务先进科室,争做优质服务先进职工”、“爱岗、奉献”主题演讲、“宁愿自己千辛万苦,不让患者一时为难”等活动,弘扬了医院精神,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范文8

什么是与时俱进?每个人想必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在我心目中,与时俱进应该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精神,是一个永远前进的方向。

中国自古便有“识时务者为俊杰”。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是古代帝王相士的追求。但是,那时所谓“识时务者”,大多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具有相当的私利的狭隘性。当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调的虽然是竞争,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却在于适应自然,适应社会。可见,今天的与时俱进,并非凭空而来,从内涵来看它是一种时代的发展,从层次来说它是一个境界的提升。

我们所提的与时俱进,不再是狭隘的个人利益发展,而是追求全人类的共同进步;我们所提的与时俱进,一方面在于紧跟时代步伐,另一方面在于开拓创新。作为新时期的与时俱进,它的表述已经更加全面,内容更加丰富,脉络更加清晰,时代感更强。勇立时代浪潮的最前端,这便是我心目中的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基础是紧跟时代步伐,但更重要的是要先时而动,不断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坚持与时俱进,对于整个国家乃至每一个公民都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坚持与时俱进,便意味着我们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坚持与时俱进,便意味着我们队时代变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承担的历史有强烈的紧迫感;坚持与时俱进,必须要求我们具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具有坚定的政治勇气,具有开阔的眼界;坚持与时俱进,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先时而动,甚至开创自己的时代。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我们才能让思想之花绽放,让创新精神涌流,这是历史的实践告诉我们的不争的事实。

与时俱进,决不是束之高阁的高深理论,它的精神贯穿了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我们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改革开放便是与时俱进的最好表率,它代表了与时俱进最深层次的精神。

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巨大生机和活力。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作为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内在的精髓。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今天,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更加需要我们把与时俱进作为行进的指导。因为这个阶段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与时俱进是我们不断发展的坚定信条。

与时俱进,绝不仅仅是宏观层面上的方向指导,扩散到微观的每个个体,特别是对于我们仍在学海中浮沉的学子,它对于学习工作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促进意义。

如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与时俱进的精神,关键在于把握它的两个内涵:紧跟时代步伐与开拓创新。

首先,我们要紧跟学术的动态,接触发展最前沿的知识。我们一直提倡的“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有两层含义,除了说明知识的无穷无尽,还有一个意思是说明知识的不断更新,只要我们稍作松懈,自身的积累便会落后于时代。知识的时效性是大家都了解的道理,特别是现今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因此对知识的吸取和学习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种情况下,与时俱进愈发重要,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与先进的技术知识接轨,任何的固步自封都无异于自取灭亡。

其次,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未开发的领域。创新是学术生命力的来源,大凡有成就的学者和科学家,无一不是以创新为己任,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成果。对于尚处于积累阶段的我们,创新便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动力。当我们在掌握现有知识基础上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便已是一种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范文9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在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我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一名预备党员,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们是祖国巨大历史成就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怀有深厚的感情。 自从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对党有了更深一步的接触和了解,一点一滴地感受到身边许许多多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深深到体会到党的正确领导意义所在。党的十六大使我的认识更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党正是这么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其执政为民的本质。 党的十六大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点问题,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六大统一了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用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教育人民。江泽民同志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求真务实,思想深刻。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十三界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听着我们党坚定的宣言,我的热血在沸腾,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我们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的党,一切为民的党,民族的复兴大业将在我们手中再铸辉煌。 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其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起到指导作用,是党和人民开拓前进的巨大理论指引。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和当代青年,我必将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无私奉献,接受党的考验,在前进中充实和提高自己。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青年执着追求真理的必然选择。 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报告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新时期的中国*党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三年的发展就是十三年开拓和创新,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是时代的要求,这种精神到了我们身上

就是“从我做起”。从我做起,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是对每一个热血青年,对每一个爱国青年的要求。我作为一名新中大人,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去奉献我的青春和热血是我责任也是我义务。做人不能老求索取,不问奉献,回想自己成长的历程,我的祖国,我的师长一直都在默默地奉献着。在慢慢接近党的过程中,我身边到处有党员的无私奉献。能够加入中国*党是我光荣,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一种精神,得到的是一种不竭动力。十六大的召开更使我深受鼓舞,也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党的伟大。这十三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候,国际影响显著扩大,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我拥护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我热切期望通过党的预备期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党党员。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走在时代前列,争做时代先锋,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光荣。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为民族复兴尽心尽力,我们青年一代有能力担负起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 汇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