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石化工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1-16 14:41:10

石化工程论文

石化工程论文范文1

哈萨克UnitedChemicalCompany和AlmexPlus合资组成哈萨克斯坦石化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位于哈萨克西部阿特劳州的卡拉巴丹地区投资建设联合石化综合设施及基建工程项目,该项目主要工作范围包括新建一套丙烷脱氢(PDH)装置(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技术)和50万吨/年聚丙烯(PP)装置(LUMMUS公司的Novolen工艺技术)及配套设施。项目承包模式为:EPCC固定总价交钥匙总承包项目;项目工期36个月。

2项目投标特点

2.1商务报价要求高

招标文件表明将在评标时依次关注以下指标:项目价格、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进度计划、资金计划、本地化含量。同时,业主投标报价要求总价低于14.5亿美元。

2.2报价范围广

该项目中设计、采购、施工、试运全部由承包商完成。表现在:2.2.1该项目需要报价的单元共十个,包括PDH\PP等主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2.2.2投标人不仅需要完成pre-commissioning、commission⁃ing,以达到readyforStart-up的条件,还需要分系统、分阶段完成start-up、initialoperation和performancetest。2.2.3投产耗用的催化剂、化学药剂、水、电、气、风等皆由承包商负责提供或购买。2.2.4投标人需要完成各类人员、各种类型的培训工作,包括供货商、专利商、信息化培训等。2.2.5该项目要求全厂达到信息化(IT-MES),即建成数字化工厂,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功能,同时要求信息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实现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上线运行。

2.3招标文件问题多

业主ITB招标文件将基础设计文件和荷兰CB&I公司的审核文件共同下发给招标单位,基础资料中一些设计文件缺失或者存在的设计文件由于软件兼容问题无法打开等问题。

2.4项目竞争激烈

本项目作为纯国际竞标项目,除众多国际知名工程建设公司参与竞标外,业主还邀请四家中国承包商参加本项目的投标,据悉竞标单位达到8家。

2.5后续市场可期

阿特劳市是哈萨克斯坦石油加工业和化学工业中心之一。该州炼油厂、化工厂在哈萨克斯坦同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还将建设二期项目,工作内容包括:气体分离装置(GSU)、乙烷蒸汽裂解装置(乙烯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聚乙烯(PE)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后续市场前景可观。

3项目投标报价

3.1投标前期工作

根据招标信息,进行风险评估,经公司专家审议,确定参与本项目投标,随后公司市场部向业主提交了资格审核文件,并获得了业主的准入;然后,公司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本项目投标报价工作小组,在此期间,投标小组成员主要负责二方面工作:一是,熟读招标文件,对投标人须知、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图纸和工程量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深刻而正确地理解招标文件和业主的意图,对于存在的问题向业主提出澄清。二是,调研阿特劳州物价、税收、运输路线、运杂费用、保险情况、现场三通一平情况、施工临设位置、水电气等资源的接入方式和收费情况、污水处理方式、当地用工情况、当地法律法规情况等。

3.2报价前期工作

重点围绕“工程量”开展工作,因为工程量的准确与否是报价能否准确的关键因素,为此,组织协作投标的设计院安排专业人员根据业主的基础设计文件提出工程量清单并编制采购询价文件,随后投标报价工作小组成员对工程量清单和采购询价文件进行复核,并据此开始编制项目技术方案、进度方案、人员计划、机具动迁计划、临设方案、HSE方案、大型机具动迁计划、安保方案、试运方案等项目实施方案。

3.3报价编制

报价是投标的关键性工作,报价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投标的成败,还关系到企业的盈亏。本项目报价编制采取原则如下:一是,以项目执行方案、技术措施等作为投标报价计算的基本条件;以反映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企业定额作为计算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基本依据;充分利用现场考察、调研成果、市场价格信息和行情资料,编制基础标价;二是,投标报价不低于自测成本;公司在哈萨克执行项目多年,针对不同的项目采取过不同的报价方法,报价经验比较丰富,结合本项目情况以及公司在哈国在手工程情况,本项目按照成本计算法测算价格,即按照费用构成要素情况,将执行项目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分项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以及以往哈国执行项目情况,计取风险费(按照风险分析评估结果)、利润、税金(非侨民企业所得税、红利税、增值税、土地税、财产税),由此形成拟报价,该报价经公司专家评审后形成最终报价。

4投标报价经验教训

4.1主要的经验教训:投标伊始,安排设计人员对项目设计进行交底,确保投标工作人员进一步熟悉ITB文件要求;组织设计、施工共同校核工程量,进一步精确了报价基础数据;进行采购询价和设计院概算估价对比、分析,加强了采购费的准确性,避免高估冒算;组织投标小组、哈萨克分公司、设计院概算组、施工协作单位,根据各自经验对施工费或基础费用进行测算,并对同类费用进行了分析对比,保证施工费测算的质量;针对试运、开车费用,组织设计院专家参与测算,保证费用测算的准确性;针对IT-MES费用,标前绑定有经验的专业公司准确地测算这部分费用;本项目投标对语言和专业知识要求很高,项目投标资料涉及俄语、英语、哈萨克语等几种语言,虽然选用了国内的一些知名翻译公司进行投标支持,但翻译效果不够理想,致使一些工作走了弯路,既浪费了投标资金又耽误了投标时间;本专利项目在国内罕有,公司也无相关历史询价数据可供参考,并缺少类似项目供货商,一些设备、材料需全球寻找供货商,采购询价工作困难较大、进展缓慢;哈萨克各州法律、法规存在差别,项目建设需用的水、电、气、材料等价格差别较大,导致相关工作无法及时开展或相关费用都需要重新测定;本项目业主聘用印度人作为业主管理团队主要人员,其工作方式、习惯与中国人差别较大,中方公司提出的澄清、答疑等函件,受制于业主管理团队人员休假的情况制约,往往得不到及时回复,导致我方工作开展不畅、事倍功半。

5后续类似项目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培养,面对哈国石油石化建设市场,有针对性的着力培养一批懂语言又懂业务的哈国项目投标人员;对于不熟悉的项目领域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收集其它类似项目情况、调研要有一定深度;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强化MR/MTO的提交质量,充分重视设计单位在投标阶段的作用;建立、健全哈国重点石油石化项目所在州的物资价格台账,并安排专人做到及时更新数据库;采购询价工作要突出重点、询价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技术复杂、工期长、价值高的大型关键设备,其它大宗料可参考指标价格或者历史价格;与相关投标协作单位签署标前协议,清晰划分职责和工作任务,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原则,加强协作单位工作积极性和配合报价的准确性,避免其报价失真,影响项目整体报价;

6结语

石化工程论文范文2

随着经营区域的拓展,出现了各分公司所需资源不能供给这一矛盾,使工程建设陷入困境。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中,中石油经过多方面考虑,创造性地提出了“区域化管理”这一新的管理举措:将管理部门分为分公司和区域项目部两部分,在确保有效工程实施的前提下,下放管理权力。职能划分方面,分公司宏观调控所有苏丹地区的工程项目,区域项目部则保证各项目的顺利完成。管理体制方面,分公司对项目部实施直线式管理和项目经营责任考核制,在项目部内实行矩阵式管理模式。

二、区域化管理的创新之处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在保障公司高效运营的前提下,区域化管理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让公司快速发展。首先,区域化管理减少了分告诉对职能人员的需要,优化人力资源的设置。其次,区域化管理把一部分原属于分公司的职能人员分配到项目部门,从而增强了项目部门的执行力。

2.降低工程承包风险

区域化管理降低了海外石油工程承包的风险,由于管理层和项目执行层的单独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管理层预料回避风险的能力,减少了一些重大损失,使工程的营业额大幅度提升。

3.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基于我国海外石油工程建设在苏丹地区的发展水平,区域化管理能更好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权力的下放,使项目执行层能更好地执行公司任务,保证工程成功地实施。区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力资源,实现工程收益的最大化。

4.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了生产份额

下面,我们对比一下海外石油工程建设在不同管理制度下的业绩。1998-2003年,在单体项目制的管理下,年均营业收入52221万元人民币,同行业市场占有率40%。2004-2006年,在群体项目制的管理下,年均营业收入有较大提高,达到了93060万元人民币,同行业市场占有率稍微提高,达40%。自从2007年实施区域项目制以来,年均营业收入大幅度提高,达到167020万元人民币,市场占有率也显著提高,高达65%。

三、区域化管理的实践

区域化管理,不光是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更改进了传统的管理理念,从而使工程建设中一些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

1.引入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的引入,在项目成本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在海外石油工程建设中,如何将项目资金划分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比如,有很多项目在同一地区进行,这种情况下,涉及到管理费用,人员费用等多种费用,具体应该给每个工程项目的费用,就很难划分了。还有一点,在海外石油工程中,项目经理没有权利决定购买什么样的材料,而仅仅是被告知一声。可控资本的引入,恰恰解决了这个难题。可控资本的实践,使项目经理有了一部分可自己决定的资金,而后通过对这部分可控资金的考核,继而考核项目经理或者项目团队的能力,从而真实地反映出该项目的绩效。

2.促进绩效指标的合理设定

区域化管理,对于绩效指标的合理设置,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绩效考核是工程管理中的主要环节。绩效评估应包括基本指标,次要指标和附加参考指标。目标成本,质量,安全等因素构成基本指标。如何利用组织资源能力,如何组建高效工程团队,客户满意等因素构成次要指标。项目难度,工作环境,项目规模等构成附加参考指标。通过对以上指标的综合评定,可以对工程项目经理或工程项目团队进行有效的评价,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奖罚,从而激励员工发奋努力。

3.加强项目经理负责制

通过重新定位组织,进而强化了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实施的关键点是项目经理在区域化管理模式中如何定位。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经理不光可以向区域经理汇报,也可以向分公司总经理汇报。

四、结论

石化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就业热门;专业嫁接;课程整合;电子课程;整体就业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能力型和就业型教育,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1]。这种专才教育对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一定的操作性。但在当今社会更开放、发展更迅速的情形下,这种目标定位呈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首先,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看,这种目标下培养出的“专才”极有可能面临就业难和转岗难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通过市场调节的合理配置实现的,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是人才市场的基本法则。一个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人,即使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因缺乏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在竞争中也难以占据有利位置[2]。其次,知识经济日渐凸显,高科技促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技术含量日益提升,产业岗位轮换频繁。越来越快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需要从业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嫁接,更应有功能的整合。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多样多变的社会需求面前无动于衷或束手无策,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就会渐显萎缩[3]。

一、专业嫁接的思路

(一)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石化行业的振兴,以及机构重组、人员调整的结果,各大石化单位急需补充大量人员,尤其是成本低、能力强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的高技能人才[4]。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特色专业是已有57年历史的石油化工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且就业的质量非常高,学生应该在校学习三年,一般情况下,在两学年还未结束时,几乎一半的学生已经签订了就业单位。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导向,学院内一些非石化类专业纷纷与石化专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合嫁接,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系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系,专业嫁接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确实找到了新的出路。使学生既掌握了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的石化类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即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5]。

(二)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必备知识体系

专业嫁接的效果应该达到嫁接专业(比如文科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被嫁接专业(如石化专业)学生应有的必备知识体系,而嫁接专业又有其自身专业的要求,如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实现专业嫁接,必须要对嫁接专业的课程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基础、必须、实用、够用的理论实践知识。为了将文科类专业与石化专业进行嫁接,开设的嫁接课程有《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设备》、《石化专业认识实习》。理科类非石化专业与石化专业的嫁接时开设的嫁接课程有《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化工技能取证》。

高职教育提倡理论教学“课件化”、实践教学“现场化”,尤其在专业嫁接过程中,为提高效率并保证嫁接的目的,更应该做到这点。我们已经为《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开发了适宜的电子课件,根据编写的《石化中试装置实训教程》校内讲义在学院的中试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现场化教学实习,完全达到了上述要求。

二、文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开设嫁接的专业课程时,必须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差别,必须将嫁接的课程以恰当的形式组织,以达到扩大知识面而又能够有效克服因专业性过强导致的生僻难懂,确实使非石化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嫁接掌握石化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的“通才”教育目标[6]。

(一)化学课程整合

人文系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非常有限,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或学习时不得要领,《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涵盖了高中阶段化学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并且对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部分进行了扩展,既是对三年高中化学的浓缩与简化,又能承接部分石化系学生所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俗称四大化学)基础知识。这门综合性的课程开设一学期,40课时。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40课时内还要理解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如果两个专业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太远,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文系、石化系分别位于东、西两个校区,学生做一次实验非常不方便,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合文科专业的《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该课件有445MB,刻成一张光盘,《实用化学基础》共分九章,每章包含有:

powerpoint演示文稿。演示讲课的提纲、重要知识点、例题、习题,并将与课程有关的动画、视频进行了相应链接;

flas。模拟有机物分子构型、有机反应历程、模拟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易懂,可以节约用于实验的财力、人力、时间的投入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视频。课件中有40余个精心收集、制作的视频文件,比如乙醇的生产过程、有机物的性质、石油的用途等电视片、真实录像将教学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除了该光盘中所含的视频,我们还有另外两张有机化学操作、无机化学实验、玻璃仪器的洗涤等教学录像改制的光盘;

图片。几百幅图片展示了环境污染、化学污染造成的可怕疾病,展示了工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展示了高分子、高科技材料,有利于建立起直观的印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拉近;

例题、习题。每章都有与之配套的例题、习题,制作成word文档。已经链接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独立放置可以更方便查找。

(二)工艺课程整合

文科类专业在学习一定的化学知识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掌握一些石化产品、石化工艺、石化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艺设备的基础知识,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

应用英语(石化方向)三个专业,就开设了一门《石油化工设备》的课程,主要讲解一些石油产品、石化原料、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等知识,主要是石化专业一些应知的知识点,30课时左右就能够对石化行业有基本的了解。

(三)实践课程整合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化系有着雄厚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课时比例超过了理论课时,对于嫁接石化专业的文科专业,我们专门划出一周的时间为其安排一门《石化专业认识实习》,主要内容包括:

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对石化企业生产特点、事故预防等有了直观、感性认识;

参观石化中试装置,加深理解所学的工艺知识,亲眼看到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设备、装置,现场认识管线、仪表、阀门等,能够在现场摸清工艺流程;

进入化学实验室亲手做1~2个实验,认识大量现代化分析仪器、小型设备。

三、理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一)工艺课程整合

理科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比较扎实的化学基础,在学习石化类课程时就应该扩展课程,并且适当加深深度,我们针对学院内的理科非石化专业编写了《石油化工工艺基础》教材,内容涵盖石化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和《高分子化学》,按照石化类专业教学计划,以上前三门课程每门需要讲授两学期,《高分子化学》讲一学期。对于非石化类的理科专业,在进行专业嫁接时,不可能按石化类专业的教学课时进行,这样就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上提炼出每门课程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除了在教材的编写上下功夫,开发与之匹配的电子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化工原理》部分的单元过程和设备,需要通过模型、照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常规教学中还需要实验、仿真、实训,在不足20课时情况下,大致将《化工原理》主要的精髓学完,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的电子课件,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收集了有关泵、换热器、精馏塔、吸收塔等大量的动画、视频、照片,用于教学的效果非常突出。《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要讲解很多装置的工艺流程,常规教学利用布质或纸质挂图,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流程以动画或图片实现,教和学的过程变得轻松,教和学的内容也得到极大的扩充。

(二)职业技能取证

非石化类理科专业,比如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专门开设了《化工总控工技能取证》课程,课程标准与石化专业学生一样,参加统一的取证培训和考试,通过2周(60学时)的强化训练,让其掌握化工总控工中级工应知应会的理论实践知识,通过理论考试和上机仿真操作。

四、专业嫁接的效果

(一)嫁接课程教学效果

《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程于2004年秋季用于教学,连续使用了7年,在教学过程中经多位老师的不断补充、完善,教学效果与常规手段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丰富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写出有价值的小论文,并且在化学专题演讲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达到的。

《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于2005年秋季用于教学,多个教师在开设该门课程的10余个班内试用,从老师的反馈和课堂上同学的反应来看,采用电子课件授课与常规的教学相比,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讲课的容量得到极大的扩充,而没有给学生带来负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许多石化专业的知识,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真正达到了专业嫁接的目的。

(二)嫁接专业就业效果

根据本校招生就业办公网显示的石化专业以及嫁接石化类课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嫁接石化类课程的理科专业有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文科专业有市场开发与营销(油料储运)、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应用英语(石化方向),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与学院的特色专业进行嫁接,且嫁接的程度越来越大。这些专业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在嫁接石化类课程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嫁接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

学,2006.

[2] 裴建平.有关高职课程设置问题的几点看法[J].职业技

术教育(教学版),2006,27(2):26-27.

[3] 李晓.浅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南方论刊,2009,

(10):95-97.

[4] 荣志远.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D].兰州大学,2007.

[5]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

大学,2004.

石化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石油工程 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7-01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针对石油高校中一些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课程,涉及的专业可以是经济、建工、机械、化工、自动化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岗位有可能进入石油企业,接触石油领域,为了提高人才的综合性,特此开设了这门课程。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石油地质、测井、钻井、完井、油田开发、采油工艺、提高采收率原理、油田地面生产系统、油气储运与石油加工等方面,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重点[1],涉及的学科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储运工程、石油化工等,知识点零散,教学难度大。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实践教学,以生动的图画、设备展示、生产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学效果研究

1.1?优化教学内容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的技术基础课,是加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石油行业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能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环节,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介绍,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都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完成,有了计算原理和思路,对计算手段的认识和调整都会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环节中的能力培养。

1.2?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讲解,就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难以理解。如何把埋藏在地层深处的石油找到、采到地面、进行加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是学生最为直观的想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主干专业,它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以我校为例,除了实验室,还有校园内矗立的井架、抽油机这些实物作为讲解对象,安排学生来到实物面前,针对抽油机上的各个部件形状,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运转的原理,以直观的感悟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可以模拟实际案例,调动学生探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在编制开发方案时要完成经济指标评价,通过模拟计算,让学生深入了解开发过程中成本支出与技术指标、收益的关系,确定开发方案。

实践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从空洞的讲解中跳出来,让自己明确石油是怎样的液体?油井是怎么打的?采油是如何完成的?石油炼制环节用到的设备都有什么?有了这些基本认知,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再摸不着头脑,感觉学习乏味。

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能进入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务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等环节的畅通。

2 结语

通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见到实物模型等手段,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开展的很顺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觉知识沉闷、枯燥,学生对石油工程等相关知识也产生了兴趣,起到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目的。

石化工程论文范文5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一、引言

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钻采技术与国际的接轨,各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项目需要越来越多,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海外油气市场需要我们石油人能有一门通用的语言进行交流,为了培养国际型人才,对于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大石油高校在目前国际化的形势下,积极主动地承担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任。

石油工程专业属于油气勘探开发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面对国际化市场的需求,石油开发理论的技术人才要求能够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该有目的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作为最基础的专业课程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笔者就所承担的专业英语在教学手段方法上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石油其他的专业课相比,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及学习动力不足。与目前石油国际化的形势相矛盾,因此,归结起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英语的连续性,把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安排在大三期间,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实际上是在大三才接触专业课的学习,在很多专业术语还没有完全了解掌握的情况下,学习专业英语是不妥的,代课老师往往是先解释中文是什么意思再来讲解英文的,由于课时的限制,这种情况导致上课效果不佳或者直接不能消化理解。

(二)教学内容过于广泛

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油藏工程、钻完井工程、油田化学等方向的课程,受教师所擅长专业的限制,而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囊括所有专业课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解自己不熟悉领域的英语内容时,可能不够精辟,学生理解更不容易,有的教师甚至在挑选内容时,主要讲解自己熟悉的知识内容,其他内容减少或者不讲解。

另外,就目前国内高校的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师而言,年纪较大的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但其英语水平有限,而年轻教师往往与之相反。如果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上课,一般都是比较传统的“三步骤”:先是讲解专业词汇,然后是通读全文,最后是逐字翻译。这种模式导致课堂单调、沉闷,而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特别是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更难跟着老师的节奏来进行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合理

专业英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且学生很少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的能力,因此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目前的教学手段一般是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模式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在于信息量大、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而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学生感觉上课像走马观花,来不及消化。更有甚者,教师一节课结束,黑板上没有板书,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四)考核方式单一

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翻译为主,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最后突击记忆也能顺利过关,甚至能得高分,这种突击方式,记得快,忘得也快,往往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单一的考核方式也使学生脱离了这门课程上的培养计划,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教学解决的方法

针对目前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在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界定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由传统的以翻译为主的教学逐步过渡到读、说、听、写全方位的训练,侧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培养其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和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的技能。一般每上一单元的内容,可以找一些相关主题的听力材料来进行听、说的练习,能够使所学单元的专业词汇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并且根据所学专业课的内容,合理的安排专业英语课程的时间,一般专业英语的学习安排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使英语和专业知识得到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目前,学生就业的方向都会具体到钻完井工程、开发或者油田化学等,因此,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或者兴趣方向,把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细化,具体到石油工程钻井专业英语、石油工程油藏工程专业英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以后的就业意向,选定相应的专业英语内容学习,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统一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专业文献的阅读与专业英语的交流集为一体,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的能力。这种交互式讨论能到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另外,可以进行课堂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来讲解自己写的论文摘要或者一小段论文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逐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考试的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唯一标准,考核的目的重在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专业英语的考核可以通过拟定一个石油工程专业方面的题目,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即兴回答,并且教师提问进行问答式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论

一是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词汇,使英语与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

二是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细化,具体到石油工程各个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专业英语学习内容。

三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及英语应用的能力。

四是改变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来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培养国际化石油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9,(Z3).

石化工程论文范文6

摘要:在全球经济的严峻竞争形势下,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生存能力,保持竞争力,必须增强学习能力。文章以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就如何建设具有石油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现状。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立足于当代企业文化理论和市场竞争机制,在继承和利用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深厚资源基础上,石油企业文化得以不断创新与发展。

(1)拥有了企业发展的业绩形象和实力形象。中石油集团公司第一个重组改制在境外上市成功。2007年度,营业收入1105.20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公司中名列第24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7年度营业收入1316.36亿美元,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名列第17位。

(2)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中石油集团公司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经营理念,“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使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继承中创新企业文化中,形成了“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诚信规范,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竞争、开放、规范、诚信”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大力倡导变革和创新观念,坚持“双赢、责任、诚信、创新、关爱”的企业理念,形成了自己的“容文化”,即以广阔的胸襟容人、容智、容天下。

2.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当前,尽管很多石油企业建设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系统,但是还存在众多需要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概念模糊不清。例如对企业愿景、企业宗旨、企业使命的定位和功能相互混淆,使得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宗旨、愿景和使命无法真正发挥各自的功效。

(2)企业文化建设缺少战略意识。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应当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而不少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处于无序化、盲目发展的局面,没有相应的组织和必要的制度,没有与石油企业战略相匹配。

(3)企业文化建设欠缺整体性。企业文化建设是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系统工程。我国一些石油企业没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要求,如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不统一,价值标准与职业道德标准不统一等,处于无序、凌乱的状态。

(4)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的方法、措施和策略不得当。目前,大多数石油企业还是以标语、口号、文体活动、拓展训练为主要的宣传载体,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二、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彼得・圣吉的解释,学习型组织理论五项核心及其意义如下:

(1)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工作是创造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工作。

(2)自我超越:学习如何扩展自己的能力,创造出想要的成果,并且塑造出一种组织环境,鼓励所有成员自我发展,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

(3)心智模式:它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成员的心中、影响成员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思维模式、假设、成见甚至印象等。

(4)共同愿景:“愿景”是一种共同的愿望、理想或目标。

(5)团队学习:是发展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内容与要求,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石油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要求。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石油企业的品质。根据市场环境不断变革、善于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因此,中国石油企业文化要继承丰富的历史积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和创新,突出石油特色,致力于跨国公司的建设。

2.石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21世纪的石油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提高石油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本质的外在表现,它蕴含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理念可以激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要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石油企业,富于创新、超越精神的企业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3.石油企业对人才需求和员工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受教育的程度不断地提高,人的智慧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石油企业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围绕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尊重职工的个人理想,使个人的奋斗目标符合岗位的技能要求,提高员工的技能,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创建学习型的领导团队体制。创建学习型的企业家集团领导体制,就是要在企业进行集团领导的前提下,整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共同学习,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更加适应市场和新技术的变化,使决策更加合理和优化。建立共同愿景,在决策层中的个人愿景升华为整个集团的共同愿景。此外,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中每个成员的个人愿景应该是自己下级部门的共同愿景的反应,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共同愿景是每个员工个人愿景的集合和升华,才能真正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2.树立学习型价值观。石油企业要树立学习型价值观,必须把学习看成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和员工职业发展的基点和杠杆,倡导员工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敢于冒险、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引导员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学习能力,善于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行为取向。

3.创建有利于学习的人文环境。石油企业将集体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创新视为竞争优势,形成一种高度信任、有利于知识传播和共享的人文环境,使每个员工的知识都能够为整个企业的其他员工所共享,在企业内部传播和扩散,形成知识分享和交流的网络,以促进企业员工的相互学习和共同学习以及团队和组织的持续学习,提高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4.塑造企业英雄。企业英雄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20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企业英雄人物,带领大庆石油工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甩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让世界震惊。石油企业造就英雄,要善于发掘、积极培育企业英雄的成长;创造适合成长的学习氛围,开拓视野。

参考文献:

[1] 孟丁.如何建立学习型织织[J].经济师,2004,(3).

[2] 皮利.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石化工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城市建设 园林绿化 园林工程假山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一般来讲,城市园林绿化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上,采用合理工程技术,加以艺术修饰,通过增加植被、铺设园林道路以及增加特别风格的建筑等方法,从而营造出一个适合人们休闲、户外活动、或拥有其他特殊性质的优美环境。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相对而言,对于园林施工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绿化施工管理,不仅仅对于企业可以增加利润和提高影响力,同时对于社会来讲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达到绿化建设的目的。

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现状

1.体制不完善。

我国经济突然增速是近几年来的成就,短期内,各行各业都开始兴起,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也取得重大发展和突破。由于成长时间比较短,加上快速发展,各单位过分看重园林绿化施工工程的结果,而忽略工程中的管理与控制。目前,广泛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定体制时考虑不周全、可行度不高等等问题。

2.管理力度不够。

无论是园林建设设计初期阶段,还是具体施工阶段、收尾阶段,各项目存在与计划预期对比,只要在预期范围就觉得不需要进行管理控制。踢出市场物价上涨压力和企业竞争力因素,仅仅是符合与计划预期就不采取管控手段是绝对不可的。随之带来的将是工程质量的降低和企业生存压力的增大。

3.施工管理控制的误导。

市场在变化,管理方法也要跟随时展。在以往的管理中,企业根据个人经验做出判断,而忽视目前的市场机制与新形式下的要求,这是不可行的。同时,由于绿化施工队伍的管理人员文化素质有待提高,适合现代管理的方法有必要进行培训和教育。

4. 施工方法落后。部分园林施工企业,由于过分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没投入大型机械、广泛采取人力劳动,随着劳动成本的增加,势必要进行观念的转变。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园林现代化的方向。运用现代技术,广泛使用机械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园林绿化养护可以根据养护需求编制施工机械设备的投入计划。对某些工种属于手工艺性质的劳动,无法使用机械代替,必须保持手工操作特色。所以,既要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保证园艺质量。

三. 假山施工的方法和技巧。

假山是指人们通过真山元素的挖掘,人工堆起来的山,从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假山和置石两个部分。假山,是拟景造园艺为主要目的,结合其它自然界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假山工程是园林建设的专项工程,已经成为中国园林的象征。

假山施工:

假山施工工艺。

施工放线—挖槽—基础施工挖底—中层施工—扫缝—收顶—检查完形

施工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位置与形状在地面上放出假山的外形形状,在—假山有较大幅度的外挑要根据假山的重心位置来确定基础的大小,而且其基础的宽度需要适当放宽。

挖槽。

根据基础的深度与大小挖槽,挖槽的范围与深度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

基础施工。

掇山先有成局在胸,才有确定假山基础的位置、外形和深浅。否则,假山基础既起出地面之上,再想改变假山的总体轮廓,或要增加很多高度或很远的困难了,因为假山的重心不可能超过基础之外。

本假山采用砼基础,这类基础耐压强度大,施工速度快。本假山基础采用250厚C20砼。再砼浇筑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及正确的浇捣方法,再浇筑过程中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拉底。

拉底是指再基础上铺置最底层的自然山石。拉底是叠山之本,因为假山空间的变化都立足于这一层。拉底要选用有足够强度、顽夯的大石。而且底石的材料要求块大、坚实、耐压,不允许用风化过度的山石拉底。

拉底的要点主要有,统筹向背、曲折错落、断续相间、紧连互咬、垫平安稳。

中层施工。

中层即底层以上,顶层以下的部分。这是占体量最大,触目最多的部分。用材广泛,单元组合和结构变化多端,可以说是假山造型的主要部分。

中层施工的技术要点:除了底石所要求平稳等方面外,尚须做到:

接石压茬

偏侧错安

仄立避“闸”

等分平衡

叠山的施工技术措施:

压:“靠压不靠拓”是叠山的基本常识。山石拼叠,无论大小,都是靠山石本身重量相互挤压而牢固的,水泥砂浆是补强和填缝的作用。

刹:为了安置底面不平的山石,在找平石之上面以后,于底下不平处垫以一至数块控制平衡和传递重力的垫片,北方假山师傅称之为“刹”,江南师傅称为“垫片”或重力石。

对边:叠山需要掌握山石的重心,应根据底边山石的中心来找上面山石的重心位置,并保持上、下山石的平衡。

搭角:是指石与石之间的相接,特别是用山石发券时,只要能搭上角,便不会发生脱落倒塌的危险。搭角时应使两旁的山石稳固,以承受做发券的山石对两边的侧向推力。

防断:对于较瘦长的石料应注意山石的裂缝,如果石料间夹砂层过于透漏,则容易断裂,这种山石在吊装过程中会发生困难和危险,另外此类山石也不宜作为悬挑石用。

忌磨:“怕磨不怕压”是指叠石数层以后,其上再行叠石时如果位置没有防准确,需要就地移动一下,则必须把整块石料悬空吊起,不可将石块在山体上磨转移动,从而造成山体倾斜倒塌。

勾缝和胶结:现代掇山,广泛使用1:1水泥砂浆,勾缝用“柳叶抹”,勾缝成自然山石缝隙。

收顶。

收顶即处理假山顶层的山石。从结构上讲,收顶的山石要求体重量大,以便合凑收压。收顶从外观上看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选用轮廓、体态都富有特征的山石。

检查完形。

假山工程在收顶等项工序完毕后,其整个施工工序也就基本结束。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难免有不尽之处或与设计图纸不符合的地方。因此在工程完工之前要全面对照施工图纸进行造型、结构等方面的全面检查。尽量使假山在施工造型上及艺术形态上尽善尽美。

五.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在未来中,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作为绿化施工单位,要高瞻远瞩,着眼未来新形式下对于园林绿化工作需要。结合目前状况,开展更广泛的培训和引导。打牢基础,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质,提高先进生产工具的利用。同时,要注意绿化设计的思路拓展和设计水平的提高。绿化发展之路坚持不断,环保等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确保未来发展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园林的建设不应该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应只着重平面效果,同时要注意在施工全程中,导入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避免城市的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 沈博 关于园林工程中的地形与假山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8期

[2] 王凤芸 栾雅娟 假山施工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应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年16期

[3] 朱君其 园林工程中的小品施工技术探索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3期

[4] 沈建定 朱惠芳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探讨[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25期

石化工程论文范文8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战略

中国石油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公司,随着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使命,深入实施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即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企业组织的最高目标或宗旨;共同的价值观,即企业组织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及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二、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内涵

在中国石油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军队文化、政治文化、混合地区文化、独特的会战文化、榜样文化、达观英雄主义文化、开拓进取文化,不断积累了自身的特色企业文化,即以“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石油企业文化。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企业精神,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企业使命,以“诚信、创新、和谐、业绩、安全”为经营理念。随着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积累了各时期的油田开发文化,如“玉门精神”、“柴达木精神”、“大庆精神”、“三老四严”等具有石油开发特色的文化历程。尽管我国石油工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光荣的文化传统,但是中国石油所面对的社会转型、企业重组改制、石油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加快等客观环境,必然推动、也迫切要求石油企业管理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创新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石油之争日益激烈,各大油企都在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增强竞争实力,中国石油在企业文化战略发展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各石油企业基层单位,存在着认识的不足,将企业文化误认为是一般职工文化活动,组织体育、文化活动、旅游等方式认为是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片面理解,偏离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难以产生真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无法真正发掘出员工蕴藏的推动中国石油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2.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意识缺乏。在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不足,处于盲目发展状态,为了文化而建设文化,缺乏战略性与前瞻性,与生产实际、核心价值不相匹配的文化战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目前员工对企业文化战略的理解不强,不利于发挥文化的价值,不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3.企业文化建设延续性不够。任何企业文化都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需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会战的历史凝练,如今,在中国石油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精神内涵,传承历史同时有所突破,是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发展的时代所需。

四、中国石油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模式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各油田开发建设自身文化的重新整合塑造,是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交流、吸收、融合,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打造新的文化战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1.以战略为先导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清晰的目标,较强的管理灵活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相应的企业文化应当鼓励这种适应性、鼓励创新,在应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同时主动迎接挑战、主动抓住机遇,站在发展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战略,积极创造、革新,使自己始终跑在别人前面。中石油面对机遇和挑战制定资源战略,打牢发展基础;实施市场战略,掌握发展先机实施国际化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继承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继续推进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为内容的核心经营理念,实现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内容的企业宗旨,加快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

2.构建学习型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将学习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运用上课、技术练兵、岗位操作、集体活动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训练,掌握工作条件和规则,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提倡全员学习、终身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当作提升企业价值和职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倡导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团队学习的氛围,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打造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结构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力,是企业参与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是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

3.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创新融合,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企业必须尽快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在原有文化基础上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我国石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扬、完善和充实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吐故纳新的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创新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只有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与时俱进,焕发蓬勃的生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文化实施整合,既要继承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当前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更要着眼于作为跨国企业集团未来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和创新,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突出石油特色,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符合时展和形势任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代聪.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四川石油经济,2001(5):6-9.

[2]王兆鹏.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J].政工研究动态.2007,11:36-38.

[3]房旭鹏.论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推动力[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石化工程论文范文9

关键词: 石化行业;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营销人才;培养思路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4-0037-05

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我国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非常多,各高校营销专业的生源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办出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非常重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现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该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办学十一年来,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石化行业办学特色,培育应用型复合石化营销人才。

一、市场营销专业石化办学特色的确定

(一)石化行业办学特色形成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石化类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石化类企业的营销负责人往往不是营销专业出身,而是从企业内部其他技术与管理岗位调任,对营销的总体把握与理解不够,对品牌建设的关注与投入不够;基层营销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大多从其他部门调任,或依靠社会关系上岗,营销知识与能力不足。我国石化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自贸组织的成立,我国石化行业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来自欧美、中东以及东南亚国家及地区石化产品的竞争;另一方面,应找准机会,开拓国外市场,扩大石化产品出口。我国石化行业正处于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新材料行业蓬勃发展,高端石化产品、高附加值石化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的推广与市场化是石化营销人才的重大任务。

石化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表明,我国2011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达2.68万家,国内产值在2 000万以上的石化企业总产值达11.28万亿元。据国家工信部规划,“十二五”期间石化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将达13%,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将达14万亿元左右。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潜力大,普遍要求营销人员对企业忠诚、熟练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其中国营特大型石化企业一般要求英语达到四级以上、学历本科以上,中共党员及学生干部优先,民营石化类企业注重能力与经验,专科、高职层次营销人才也很受欢迎。广东石油化学院每年春季主办全国石化行业专场招聘会,邀请全国各地的石化类企业来校招聘人才,每年包括营销专业在内的各专业大批毕业生在石化行业实现就业,为我国石化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办学特色的基本思路

专业办学特色培育一般从行业特色、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学校办学特色、技能与能力培养特色四个角度考虑。[1]47-48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办学突出石化行业特色,服务茂名本地石化经济发展,体现学校石化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石化营销专门人才。

1.办学面向石化行业,服务茂名本地经济发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位于广东省茂名市。茂名有“南方油城”的美誉,其产油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石化产业是其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是茂名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全市有各类石化企业超过700家,其中规模以上石化企业100多家。市内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是拥有年炼油能力1 35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的特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并计划进行改扩建,建成世界一流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市内还拥有省级石化特色产业园区——茂名石化工业区。市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石化经济的基础雄厚,配套设施齐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扎根茂名本地,毕业生遍布茂名各大石化类企业各部门岗位,并成为技术与管理骨干。

2.办学面向石化行业,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4年。1998年1月,学校由中国石化总公司所属划转为广东省所属。办学六十多年来,学校虽多次更名,但一直保持与延续了石化办学特色。2000年3月,学校升格为广东省属本科院校,石化办学特色进一步显现,现已发展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学校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院校,与茂名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等国家特大型、大型石化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截至今年,学校共培养了六万多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石油化工行业大中型企业和各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

3.办学面向石化行业,培养应用型复合营销人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办学面向石化行业,在突出石化特色的同时,在学生能力素质方面突出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培养。市场营销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石化行业营销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要强,能高效率策划并执行营销方案。[2] 43-45经调研,石化行业对营销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营销管理能力,即要能从长远角度系统规划企业营销战略;二是石化品牌建设能力,即要能系统进行品牌建设规划与管理;三是国际商务能力,石化产品市场国际一体化需要大量国际市场营销人才;四是新产品市场开拓能力,我国石化行业高端石化产品、高附加值石化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与市场化是石化营销人才的重大任务;五是关系营销能力,石化行业特点要求石化营销人员具有关系营销观念与能力,开拓、维护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六是销售管理能力;七是物流管理能力,石化产品属大宗商品,要求营销人员应懂得物流的规划、对仓储运输等的管理以及物流信息建设;八是应懂得基础石化技术,这更有利于营销工作的开展。根据石化企业对营销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既要具备相应的营销知识与能力,同时应懂得一定的石化技术,还应具备较强实践应用能力。学院主要通过强化与石化类企业合作培养人才、调整课程设置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三)市场营销专业的办学特色

结合对石化行业的调研结论及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办学定位为面向我国石化行业及茂名石化经济,培养职业道德高、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石化行业营销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求学生熟悉国内外石化行业发展状况,了解石化行业开展营销的基本思路与流程,掌握石化行业营销的基本规律、途径与技巧,能胜任石化行业基层营销岗位工作以及营销策划与管理工作。市场营销专业办学特色具体化为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石化营销人才,满足石化行业对高层次营销人才的需求。

二、石化营销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石化营销人才培养,要以石化市场需求以及学生成才为中心,以石油文化为引领,以开放办学和校企合作办学为依托,提高办学质量。

(一)紧贴石化营销市场办学

专业办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学生成才为中心。将石化营销人才的培养瞄准基层营销岗位及营销管理岗位,通过市场调查了解这些岗位对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据此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做到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石化企业营销工作相对接,营销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发展和石化营销岗位技能及未来晋升岗位的能力要求相对接,教学环境与石化企业营销工作环境相对接。同时,区别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营销专才的同时,也把学生培养成营销“通才”。做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提高学生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3]30-34因为石化营销岗位的人才需求与就业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类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也会改变,所以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瞄准石化营销岗位的同时,应在更宽广的视角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面向整个社会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二)以石油文化为引领办学

我国石油文化形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石油会战,贯穿于半个多世纪的采油炼油实践,是几代石油人不懈奋斗的结晶。其核心是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就是我国石油精神的生动写照。优秀石油文化与专业办学相结合,就是要通过到大型石化企业参观学习、主题讲座、主题活动等形式增进师生对石油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在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实习中,与优秀石化企业合作,使学生在实习中感受、学习石油文化,形成基于石油文化的实习文化;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融合石油文化,如在“两课”等公共课中融入石油文化内容,在专业课中开设“石油文化与石化企业文化”等课程,在“市场营销学”、“推销学”等专业课程中,结合专业技能培养需要,穿插讲授石油文化;在第二课堂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营造石油文化氛围,让学生接受石油文化熏陶。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传承我国优秀石油文化,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更好地适应石化营销岗位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4]110-111

(三)开放办学

应创造民主、自主与鼓励创新的专业办学与学习氛围,秉持开放办学理念,增进与国内外兄弟院校营销专业同行的交流,吸收借鉴国内外同行优秀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模式,培养营销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建设开放型师资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建设一支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去,开展学术及教育教学方面的交流学习、攻读学位以及到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积极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营销总监及高层管理人员到学校开设讲座以及兼职授课。

(四)校企合作办学

学校与茂名市政府及其下属县、市、区以及茂名石化行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为保障合作办学顺利进行,提高合作各方积极性,在互惠多赢的前提下,与合作方制定长远合作规划,创设浓厚合作氛围,理顺合作的体制机制,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在各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与合作各方构建多层对接的合作模式,即院校与石化产业对接、营销专业与石化行业企业对接、营销专业师生与石化行业营销岗位对接。在院校与石化产业对接方面,学校与茂名市及其下属的信宜市、茂南区以及特大型石化企业——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等建立密切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合作委员会,共建公共实训平台,共同参与石化行业重大技术与管理难题的攻关,共同研究制定茂名石化园区及石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与转型升级,共建科研服务平台,共同建设石化产业研究院;在营销专业与石化行业企业对接方面,邀请石化类企业高管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围绕石化营销岗位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的基本途径;在合作单位建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利用营销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为合作单位提供在管理与营销方面的智力支持,如开展员工培训、帮助其进行市场调查、帮助其策划品牌培育思路与营销方案;在营销专业师生与石化营销岗位对接方面,为营销专业专任老师到石化企业基层营销管理岗位挂职锻炼创造条件,教师科研方向及项目与石化企业密切关联,教师带项目与企业进行深入互动,收集教学素材与案例;营销专业学生与石化企业营销岗位对接,利用营销技能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并建立实习与就业相对接的机制。

三、强化石化特色的营销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

(一)动态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一定要科学合理,开设课程一定要与时俱进,贴近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但课程体系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应密切跟踪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变化,特别是石化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变化,必要时及时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柔性化课程体系,同时突出课程体系的主题化、模块化,特别注重各类课程的衔接,避免彼此割裂,形成一个整合的课程体系。[5]21-23核心专业课程做到与石化营销岗位对接。结合国内国际石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基层石化营销及管理岗位人员一般应突出品牌建设管理能力、国际商务能力、新产品推广能力、石化物流管理能力及客户关系营销能力,相应设置“现代化工商务”、“化工物流技术”、“品牌运营管理”、“国际商务”、“石化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石化营销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石化技术,在开展营销工作时才得心应手。在开设石化类技术课程时,既要满足石化营销工作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工艺学”、“石油产品应用技术与开发”、“石化商品学”等有关石化技术的基础课程。石化行业对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要求比较高,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化工安全与环保概论”、“化学品安全管理”、“安全法规”等课程。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营销过程是一个社会过程,涉及的知识面广,适当增加公共课学时比例,增设专业基础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开设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哲学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既有利于营销工作,也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层次。

(二)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程实施杜绝教师本位与教材本位两种不良倾向,建立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6]74-79教师本位即课程实施以教师的知识与经验为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以及教学评价等根据教师经验确定,随意性较大。教材本位即课程实施完全依据教材,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在课程实施中,特别是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实施中,建立并实施课程标准,即根据石化行业基层营销及管理岗位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实施目标,根据目标确立学生学业的评价标准,根据目标与评价标准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学业评价结果适当修订课程标准。这有利于做到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当然,总体上,课程教学目标都强调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品德塑造的统一,倡导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在营销专业课教学中,老师主要起到支持与引导作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经验判断,在课程互动中,主动生成信息的意义,以自己的方式主动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其中包含了学习者的自我分析、评价、反思、批判与创新。学习过程突出团队合作, 分组讨论是课堂学习的基本模式,每个小组针对课题展开分析讨论,彼此密切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锻炼了其人际交往技能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扎实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是石化营销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的环节。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例,在实践教学的目的上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职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实践智慧。[7]21-22在实践教学的模式上,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拟实训与社会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做到教师科研与学生科技活动相结合、学生创新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同时,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穿插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与组织实施上,既考虑教学计划,也顾及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双方全过程参与管理学生实习,力求实效。

(四)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采取以期末试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侧重考核学生对营销理论与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为配合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满足应用型石化营销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在考核标准方面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以考核促专业技能与能力培养。[8]27-28在考核工具方面,主要依托学生在课业中所完成的实践课业进行考核。在考核方式方面,注重过程评价,针对实践课业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实行老师评价、企业评价以及学生自己评价等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叶敏,万后芬.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及专业特色的凸显——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01).

[2]肖建中,余德华,朱一庆. 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培育的思考——以丽水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07).

[3]王伟廉.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研究,2009,(12).

[4]黄志红. 市场营销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5).

[5]陈秋梅,冯鹏义.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4).

[6]崔允. 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