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9-11 22:49:34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电脑美术;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30-02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电脑美术在设计领域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旺盛生命力和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美术教育迫切要求跨越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创造条件, 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完备适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电脑美术教育上升到一个更高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出高技艺高素质的电脑美术人才。本文从什么是电脑美术教育、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的思考三方面,来阐述突破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瓶颈的若干思考。

一、什么是电脑美术教育

(一)电脑美术的起源

作为艺术创造性思维与新科技手段结晶的电脑美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视觉艺术世界, 还有助于人类精神与情感的沟通。传统绘画是用工具--笔来完成的。电脑美术作品则是用新的工具--键盘、鼠标器和打印机来完成。

电脑美术的产生可追溯到1963年,其发源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罗兰德,从1950年开始,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对话操作系统。1965年以后,各类电脑美术作品展览分别在西德的斯图加特,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出现,这些展览在各国科技界、美术界引起极大反响。从而加快了研制电脑美术的步伐,电脑美术很快被应用到电视广告、装饰广告、装璜设计、建筑设计、动画影视等领域。

电脑美术的兴起是20世纪艺术领域内最令人惊叹的变革。自从电脑问世以来,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电脑除了对军事、医学、科学等深入研究外,更重要的一个发展就是将电脑技术运用于艺术创作。各大高校争相开设电脑美术的相关专业,扩大电脑美术专业的招生规模,电脑美术已成为我国美术高等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必修课程。使电脑美术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电脑美术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各高校努力的目标。

(二)电脑美术的涵义

学者对电脑美术的认识各不相同。金笛、金戈在《浅谈电脑美术的新意》一文中给电脑美术概括总结为:“ 电脑美术是以计算机灵活的图形设计、高速度的分析计算和复杂完善的图像后处理三大功能服务于视觉艺术创作的一门新的视觉艺术。作为最新的高科技成果, 是以科学的手段实现审美的目的。”何平在《电脑美术, 一门新学科》一文中通过对传统美术和电脑美术教学的比较, 指出: 电脑美术是不用笔纸, 不用颜料, 直接在电脑上学习和研究的一门新学科。任斌在《浅谈电脑美术》一文中把电脑美术概括为: 艺术家使用电脑进行主观意念的艺术创作, 而非商业化制作, 才是电脑美术。徐志伟在《电脑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定位、作用及应用》提出, 电脑美术是人们利用电脑从事美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称呼。虽然学者对电脑美术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是主要内容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电脑美术是用电脑提供的操作软件和工具作为创作手段来从事美术创作,用于创作的工具不是区别美术与非美术的标准和尺子。用笔画在纸上的画是美术作品,用刀刻在木板和画在石板上再经过腐蚀的画也是美术作品,用相机拍摄的画面经过冲洗打印出来的照片也是美术作品,美术的范畴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概念,如今,用高科技的电脑作为创作手段而创造出的“画面”无疑丰富了美术作品的涵义。

二、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笔者认为,云南省高校电脑美术教育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理论与实际脱轨

理论知识没有体现在美术设计中,学生学习电脑美术更倾向于软件的操作。在纯绘画类艺术教学中,软件的使用和艺术设计教育相对较少,学生创作的作品大多是用传统方式来完成的,尽管有些是用数字技术辅助创作的,但都只是一种单纯的工具层面的延伸。因而目前电脑美术发展还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一些基本的数字研究和学习。尽管电脑美术的实践性很强,但实践需要有理论支撑。由于我国的电脑美术起步很晚,相关学术理论的积累刚刚起步,导致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学者本身对“电脑美术”的概念缺乏完整和清晰的认识,这种情况下开始的教学实践活动当然也就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学生方面

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同时还面临找工作难的压力。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清晰,心理素质脆弱,意志力不坚定,艺术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学生原来进行过一些基础的美术训练,主要是素描、色彩、速写等课程,有些学生则完全没有训练过,学生基础不一样,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教师方面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大部分从事电脑美术专业教育的教师不是科班出身,有的原来是从事美术理论、设计教学,对电脑软件并不十分了解,有的原来是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理工科教师,虽然他们对电脑软件操作熟练,但对设计理论又知之慎少。他们中很多都是依靠自学或边教边学了解美术设计的,而在两者中,除了很少一部分拥有从事设计工作的实战经验外,大部分教师在美术设计的实践上显得有些苍白。

(四)教学方面

教学方法上过于传统,授课方式大多是教师讲述,然后做一些练习便结束。没有具体课题,也没有实践实例,课程结束后往往许多同学对制作输出、工作流程等在真实操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根本没有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也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兴趣不浓。

美术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习惯了传统模式,对电脑美术教学,接受起来不太容易,加之对电脑知识的缺乏,而无法接纳复杂的逻辑思维模式及烦琐的操作方式。另外我国电脑美术发展本身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所需的配套设施也跟不上最先进的发展潮流,这也在客观上限制了电脑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关于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的思考

针对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如下: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电脑美术是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专业,是以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因此,我们在电脑美术教育中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目标培养。如对美术基础差的学生,设置更多的实操练习和技能训练。对于理论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法则,使得艺术理论体系的专业理论变成容易掌握的实际技能。使他们能够对图形与图像进行熟练的“移花接木”、修改与修复等的编辑与制作,对原创意与原手绘画稿能快捷地转译成电脑制作;而对设计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在强调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大设计理论的传授力度,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高校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以及各学校间的合作,增加艺术交流,增加与科技界的交流互动,学术不应该只是纯理论上的,更应该和实践结合起来,两者才能互补。

(二)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课程的交融,必然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新认识、不断充实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具体的教学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加入数字教学后,更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应健全现有教师的再学习、再培养机制,给予高校教师更多的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尽管数字技术对美术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对数字技术不了解、不熟悉,有些美术教师不愿使用电脑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因此,鼓励美术教师运用电脑为教学媒体也是一项不可少的任务。在工作之前学习过电脑技术的教师与没学习过的教师相比,在教学上对电脑美术更有认同感。这说明要加强电脑媒体的应用,让电脑成为辅助美术教学与美术创作的工具,更要加强高校美术教师结合电脑科技与美术教学课程的进修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刚接触电脑美术专业的新生,为避免其望而生畏、丧失信心,应以案例式教学为主导,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中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的案例中熟练掌握软件的的操作方法及技巧,逐步领悟该专业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如今的电脑艺术设计人员已不是只会简单操作几个软件的电脑美工,而是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只有当电脑艺术制作和新颖的设计创意完美结合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脑艺术设计。因此,传统的绘画知识及设计理论知识也必须认真学习。

不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电脑美术,创意是设计的生命、是制胜的法宝,它贯穿于艺术设计的整体之中。只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与设计能力的提高,重视对主题涵义的发掘与表现手段的有效应用,才能设计出真正富于创意的作品。

四、结语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美术迅速普及到社会各个层面,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 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也将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高校艺术学院应该重视电脑美术教学, 训练学生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素描、色彩、线条、空间、明暗、构图等要素, 并结合电脑美术专业特点,培养出更适合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综上所述, 电脑美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新、更广阔的教学形式及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毋庸置疑,高素质的电脑美术人才将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 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知、完善电脑美术教育的体系,使电脑美术上升到一个更好、更高的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贺志朴,美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滕守尧.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4]谭子科.关于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2).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定位

电脑的诞生为美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段。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新艺术创意理念与综合丰富的表现语言手段,创新与开拓了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产业更广阔的前景。电脑美术设计是数字化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这几年网络技术等数字产业的不断发展,艺术数字化已成为视觉传达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形成了对此专业更广泛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空间。广告等平面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此类人才供求关系的紧张以及人才专业水平的“低端化”。作为高职类院校,培养的就是以技术为主要能力的高级蓝领技术人才,对于艺术类专业,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针对市场需求、针对专业特性制定正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定位。因此,对于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定位的认知与实践就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我国整体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尚处于探索阶级,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有待发展与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而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定位关系到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职业定位、顺应市场的就业导向以及专业的建设发展等重要问题。下面,本人仅就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如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及其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与大学的定位不同

近年来,我国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整个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行业背景和市场的就业空间,也使我国的数字化设计艺术教育迅速崛起。它主要分两种形式,即大学的电脑平面设计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电脑美术设计教育。这两种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本质的区别和不同的教学定位:大学培养是研究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则是以培养实用型、掌握熟练的技能与技术的人才为目标。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比如:在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更注重艺术理论、史论、艺术史、设计史,设计美术等纯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掌握,当然也要学艺术表现和懂技术。而高职教育则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内容只是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法则并使艺术理论体系的专业理论变成易掌握和接受的实际技能。大学的设计要求十分全面而严格,理论和技术非常深入,如:电脑美术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其印刷课程、印刷发展史、印刷机械原理等多种知识理论都要掌握;而高职教育是具体掌握其印刷前台的控制与操作技术即可。另外,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与其它设计品种的生产一样,都有明确的商业行为成份,因此其课程设置的教学定位也要考虑到成本与利润的因素。

在就业方向的定位上,大学毕业生更多的是在公司承担原创设计师或设计监理、艺术管理等角色;而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才,则多为具体考虑技能的学习和解决一些基本的技术问题,即技术“蓝领”。他们是处于工作流程“前台”的“熟练手”、“快”,无须接受二次培训就能对图形与图像进行熟练的“移花接木”、修改与修复等,对原创意与原手绘画稿能快捷地转译成电脑制作。与原创设计师相比,他们更熟悉相关软件的使用和技术设备的品牌、性能以及维修与保养等。这在许多大小数码设计与影视创意公司都是分工明确并各行其责的。在整个行业的人才结构与比例现状中,以技术技能为专长的人才仍占各公司多数职位。因此,高职电脑美术设计的就业口径,实际上要宽于大学人才的就业口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占多数岗位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使用还不能达到某些行业的“人才高消费”。与大学教育相比,高职电脑美术设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仍是为广告业、报业、印刷业、影视媒体、电子媒体、自由艺术家、企业技术管理层和政府文秘机构等输送实用型人才最为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主渠道之一。

二、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定位

⒈高职类艺术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目前市场上,在需要电脑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企业中,绝大多数设计公司、工作室在人才的内涵认识与专业工作的理念上,与早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调整――既懂电脑美术软件技术又具备美术与设计造型能力的技术人才,才是首选的。在近一两年内,有此类人才需求的企业招聘中,将是否接触过绘画、油画、雕塑和其他相关艺术基础设计课程,是否具备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及创意表达表现基础的要求放在招聘此类工作人员的首位,而不再是单纯的只看其电脑操作技术如何。因此,既有电脑美术专业技能,又有广泛的人文艺术素质并勇于挑战兼具创业精神的技术人才,才是高职内艺术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向与目标。

从专业上讲,我国目前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多属于“半路出家”和“临时抱佛脚”,真正从事专业电脑美术设计或数字设计的专才,恐怕还为数不多。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以文印为主的广告企业,都是学会几招软件就开始“设计”制作了,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以及社会对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误解。现有的电脑美术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两极分化严重,培养的人才多以软件操作技术人员与纯研究人员为主,“复合型”人才比例过小,人才结构不平衡。

高职类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技术与创意兼具的全面人才,既掌握扎实的美术造型基础,又熟练操作相关电脑美术设计软件。要让学生以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为主要艺术创意形式,使其能够符合在企业、设计与科研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多媒体艺术设计、公共设计以及设计管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针对市场现有的具体行业而言,笔者概括了以下几个培养方向――网络媒体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等。

⒉目前高职类艺术院校在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增设了有关电脑美术设计的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3dsmax等,制作有关的平面或三维设计效果图。但是,电脑提供的只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或者说电脑只是在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新的设计工具而已,因此一般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软件的掌握使用熟练程度,缺乏在教学中对创意的挖掘,对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开发和引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如果该课程的教师没有以相对专业为教学中心,准确给学生定位学习的方向,就更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误解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目前,几乎全国相关艺术院校或有艺术类专业的综合院校都开设了以电脑为平台的教学与设计训练的专业课程教学,但是根据各院校的毕业生专业素质,暴露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前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仍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很专业化和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一些电脑美术专业的教学中,平面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就是以Photoshop和CorelDraw两个平面软件为主,然后再塞进一些其他软件;室内外设计专业等的课程,就讲CAD、3DMAX等软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只是把一些“共享资源”内容拼凑在一起,就搞出了所谓的“作品”,根本没有任何艺术的创意与艺术的表现。这就导致学生也只会猎取他人的图片、表现手段,甚至模仿他人的风格,没有认真集合并掌握构图、色彩、造型等设计理论基础而创意自己的全新作品。

⒊艺术类高职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定位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就业趋向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2-043-02

目前,我国将电脑艺术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呢?他们的就业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因此我借鉴许多前辈的优秀经验和观点阐述了我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趋向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训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设计的流程和制作工艺。而我们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希望。因此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专业必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落实,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又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设计作品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无论从排版到字体设计还是到图形图像处理上,都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电脑艺术设计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技法上,还从设计师的初步定稿到对整体设计的控制、印刷制版以及和客户的沟通,都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繁复的制作工作。电脑艺术设计给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使得广告设计、报纸设计、杂志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更具有多元性。走在喧嚣的都市,放眼过去都是色彩斑斓的各种海报和形色各异的各类广告,比如服饰、小商品、房地产、招生、饮料、计算机、电影海报等等,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海报,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某一特定商业活动进行商业推销的制胜法宝。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有好的销售,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到处进行广告宣传,为了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将广告贴到人口流动比较大,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制作精美而又有创意的画面成为各大商家首选。过去,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总是被嘲笑,老外戏称咱们中国的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现在,由于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我们产品包装外观的设计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包装内在质量也得到空前的提高,减少了由于不美观外包装和包装质量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基本上改变了“一类产品,二类包装。三类价格”的旧貌。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并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后,便以其独特的语言给平面设计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平面广告的创造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三、电脑艺术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已普及到亿万家庭,网络广告逐渐成为网络上的热点,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广告主都对其充满冀望。网络广告作为所有网站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而网站的点击率和浏览人群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依据。因此网站要吸引多的浏览人群和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个精美的网站,于是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网站的建设和设计制作。

当前,我国还基本处于广告设计人员与网页制作人员相脱节的状态,即广告设计人员不懂制作网页的知识,网页制作人员欠缺广告专业知识,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好符合其需要。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正好可以把握好这样一个契机。

四、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已经运用了较长的时间。建筑学上许多的传统理论通过电脑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随着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能通过高度复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和创作。

每个建筑方案在设计以及宣传等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一种是建筑设计图及效果图。另一种是实体模型,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到细节表现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且制作成本高,不易流动展示。效果图则可以很好克服以上缺点。而运用电脑技术制作的效果图则更胜一筹。因此,电脑建筑效果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建筑设计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很多房地产商的广告中更是随处可见。

五、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设计软件的操作就可以作设计。许多设计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更是明文列出须应聘人员有几年的美术功底。会操作哪几个电脑设计软件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产生了就业的误导。

其次,从课堂教学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教学只停留在老师课堂教,学生课下做练习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基本都是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软件课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要。这使得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是学生学习只寄托在课堂,只停留在课本的实例制作,课后不愿去学习新的知识,缺乏尝试精神,这使得学生学与用和市场完全脱节,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好商业化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

因此,中国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一线设计师等,建立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并要求学习的教师参与其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上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电脑软件课,同时也需要导入一些商业案例进行教学和研究,引入商业项目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将来要做的工作,并且让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和设计公司实习,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六、专业人才需求及特点

(一)人才需求概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毕业于电脑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首选上海、北京、广东,其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再次是东西部地区。涉及的企业以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形式企业为主。该专业目前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1000元月左右薪金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大致底薪。

就业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需要具有新知识、高技能、综合素质和良好品质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

(二)人才需求特点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征,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管理人才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制作应用型人才。在经过三至四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训后,学生毕业时理论知识在适度、够用的前提下,重点是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七、专业培养及就业趋向

(一1专业领域职业岗位

广告公司的广告设计师、美术指导、策划、绘图员;室内设计公司的室内设计师、CAD出图员;展示设计公司的展示设计师、陈列设计师、企业宣传部门设计人员、策划人员;出版社的平面设计人员、插图公司插图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部产品包装设计师。

(二)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广告公司、艺术设计公司、各类企业、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次要就业岗位: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其他就业岗位:企业宣传部门、出版社、插图公司、建筑设计院、企业产品开发部、教育部门、自主创业。

(三)知识结构培养

1、平面创作能力、企业形象设计能力、房地产广告设计能力、网页设计的能力、室内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能力的培养,熟练地掌握各种平面设计软件。熟悉设计类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知识;2、具有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和手绘POP的能力:3、掌握广告创作的各种表现技法,具备企业策划和广告策划能力;4、熟悉运用室内设计的各种软件;5、熟悉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报纸广告、户外媒体广告等平面设计知识;6、熟练掌握FLASH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FLAS广告的设计和制作,具备网络广告设计能力;7、熟练掌握3DMAX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室内外效果图和展示设计效果图的制作表达;8、掌握建筑室内外的表现与应用知识;9、掌握印刷排版知识和印前印后知识;10、对纸张有一定的了解。

(四)基本素质培养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电脑设计;美术编辑;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181-02

电脑设计在美术编辑工作中作为建构形象的最佳手段,已经为大多数人们所认可并接受,然而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脑美术的科技创新技术操作把图文结构的形式艺术化、形象化,却是广大美术编辑工作者长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

1 电脑的广泛应用为新世纪美术编辑工作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自电脑问世以来,开辟了人类思维科学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现代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人们的美学艺术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它以很快的发展速度,广泛深入到科技、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以及艺术创作等各个领域。电脑美术设计是以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为主要运作载体的一种介于艺术创新和科技发展间的创造性活动。它能取得传统绘画工具和摄影技术无法可比的奇妙色彩和图画,而设计速度却比传统美术创作提高近百倍。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为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美术编辑可以轻点鼠标将胸中的构想自由地设计和改变,也可以在有限的屏幕前创意非凡的遥远的美感构图;可以既不用胶片又不用冲洗就轻松设计制作出非常接近现实的数码影像。进入电脑网络时代,作为以美感形式充分体现作品思想内涵的美术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艺术创作之玄妙力量,大胆的设计,尽情地想象,有极大的可能随心所欲地展示自己的艺术创新才华,并在某种程度为创作者提供了艺术想象力进一步升华的机会。在电脑技术没有和美学理想结合之前,美术编辑工作者往往在创意和工具面前显得无比尴尬,有时的确很难为一个好的创意找到艺术落脚点,原因在于传统画图工具的桎梏。从另一个层面理解,由于电脑美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时期的传统美术工作者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自己以前的诸多努力,有可能大部分被新生的电脑美术所代替。这就需要新世纪的美术编辑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并发挥电脑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观念,设法创新努力创作更多符合时展要求的极具美学价值的作品。

2 电脑技术给美术编辑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划时代变革

电脑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艺术设计的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自动化设计水平,而且拓展了艺术创新理念,改进了艺术表现方法,促成了新颖的艺术创作效果。平面媒体的各种美术设计如广告设计、书刊封面设计、报纸版面设计、户外广告等都因电脑这一媒介的诞生而基本抛弃了传统的绘画方法和工具材料,突破了固有的那门艺术表现手段的局限而大显身手,使现代美术设计以多姿多彩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美术编辑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屏前探讨设计方案,自由检验任一角度的设计效果,可随心将设计方案缩小、放大或转换角度,只需鼠标轻轻一点,同时还可通过修改设计方案的各种参数来随意修改设计方案并选出最佳设计效果。计算机使美术工作者们如虎添翼,增添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广阔天地。电脑艺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对美术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给传统设计带来了好处。它既可以综合各种创作素材,又可以对比各种色彩,还能够突破传统的技法。随着艺术软件的不断开发,这种影响必将越来越大。网络艺术的兴起使我们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统一的理想作为美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已经渐渐成熟起来。新世纪将唤起人们对科学与艺术综合创造力的认识,在其相当丰富的土壤中达到美术创造探索的高峰。只有掌握了先进的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才能不仅扩大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创造性思维培养这一本质课题上去。因此,作为新世纪的美术编辑,要把自己设想成美术设计师,应当运用先进的电脑科技手段为大众艺术文化生活服务,从而赶上时代的潮流。

3 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现代科技虽然对传统美术编辑工作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现代科技的运用,只是人在艺术创作中对工具的有效使用,对一种先进技术的掌握,而真正要创作出有价值的美术设计作品,关键还在于美术工作者的艺术涵养。在设计创作的整个过程中,美术编辑不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要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要以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将深刻的思想认识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才能走向艺术创作的巅峰。艺术家和美术设计工作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洞彻力,同时要熟练掌握电脑美术设计艺术技巧,这三者须同步发展、共同进步。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艺术修养,只是去掌握一门技术和一两种设计软件的使用,那就只能是机械性的重复或是模仿性的制作,决不可能设计出具有美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4 传统美术设计与电脑创新技术完美结合

电脑互联网的应用,给平面媒体的美术编辑工作促成了划时代的意义,对报刊美术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电脑的功能使很多繁琐的设计劳动变成快捷而方便的键盘操作,使得高效快速完成美术编辑大量复杂的工作成为可能,电脑的应用给美术编辑创造了更新的工作平台和更广阔的创意空间。然而我们还应清楚地认识到,虽然计算机的美术设计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美术功力仍然具有可贵的实用价值。各门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种类的多样性。美术史发展至今数千年,留下了各种艺术门类、各种风格流派、各种表现手法。在长期的美术设计实践中,传统美术形成了自身的规律和特征,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表现性。这些都是人类知识文明的宝藏、美学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对于传统的艺术没有科学的继承就谈不上理想的创新与发展。无论多么异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其根源都牢牢扎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同时,由于人们审美观念不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艺术需求和爱好。有的人喜欢传统艺术,有的人喜欢现代艺术。所以我们不能提倡一些艺术门类抛弃另一些艺术门类,而应让传统艺术精华与现代科技手段互相联系、互相融合,以满足新时期人们的更高需求。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创新人才 传统元素 传统手法与高科技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80-03

一 市场对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设计艺术学理论家尹定邦教授曾经说过,现代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因此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造就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点必须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是创新。在艺术设计领域同样需要大量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强,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当前,创意产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为对其知识结构的要求,而目前艺术设计类的毕业生因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其主要特征,艺术设计专业广泛涉及科技、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另外,艺术设计工作又是一项高度个人化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工作主体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要求艺术设计人员在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广泛的科技信息,以及人文、社会、传播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对知识储备的高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创意产业高度发展下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

二 传统元素创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古往今来,人类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无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芒。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渗透美学韵律的技术,自然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将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命题。中国传统元素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但在这个日新月异、不断创新、中西合璧的新的艺术环境中,传统元素的创新势在必行,也是大有前途的。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设计图像的结合,到进入各国的交流活动,引领了更具融合性的年轻一代。在设计领域,图形是其视觉语言,它给人们的感受是共同的,它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国际视野,使设计具备一流品质。而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对图形的创造、思考角度、大众理解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认知观。在全球化的前提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构思和表现,在现代设计语言的表述上基本是一致的。

1.中国传统笔墨创新

众所周知,“笔墨”广泛地应用在艺术家的各种创意设计理念和实际设计案例之中。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同样笔墨也无时无处不体现在现代艺术设计之中。

中国画色墨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滋养。墨和色的应用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与辩证关系,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的客观化,更不会刻意追求物象因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所有的色彩运用都是为了深化作品的主题,讲究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意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色彩观。因此,也就有了“以墨代色”“素以为绚”“运墨而五色俱”等艺术主张。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说:“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青黄朱紫矣。”这是对水墨画意象色墨观最好的诠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要较好地认识与领会中国画意象的笔墨观,更好地运用中国画这一特有的语言,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特点,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作品。

中国画的笔墨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延绵相继,历经数代的发展与变革,总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与不断改进的。在历代画家、理论家、文人等的不断钻研与探索下,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整体面貌,不同风格的画家有不同笔墨风格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传统墨守成规,甚至止步不前,相反,我们要不断创新与突破,要与现实结合,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时展潮流的、崭新的笔墨样式。只有这样,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够与时俱进,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绚丽的光彩。正如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我们在笔墨创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法”到“有法”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与幻想。

2.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发扬和转化。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上升为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的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形式的形式语言。使当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吸收传统建筑的就地取材的特点,尽量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包括使设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传统文化印记的设计更易让人接受,产生共鸣。在当前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的生存方式中,在传统积留的生存经验记忆中选取与之对应的设计元素,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失时尚感的情况下追溯记忆,幻想与回归久违的自然,完成一种感觉上的精神释放与安逸。

推陈出新,设计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场所的合理创意和环境的适性整合,创造出一个既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又合乎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创新的前提应是:我们设计的东西,首先是现代的,同时是中国的,如果是在某一个地区,还应体现那里的地区特点,这才是扎根于时代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有血有肉的好作品。人文关怀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点,这促使环境艺术的审美重心从审美客体(环境艺术)转向审美主体(人),同时也促使研究审美的注意力从“美”转到“美感”上,并认识到在以人为主体的当代环境观下,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满足构成了环境艺术审美的美感。相对于其他类别的艺术(如绘画、雕塑等),生理上的舒适是环境艺术审美美感的一大特点,这是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因而生理需求(健康要求、人体尺度要求等)的满足在环境艺术审美中具有远远超出其他艺术审美的重要价值。但是,我们看到,任何艺术总是以满足心理、精神的需求为最高目的,尤其是在今天人们审美意识普遍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环境艺术中的生理舒适,而将审美热情更多地倾注于在环境艺术中获得心理上的“幸福感”,更看重环境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意韵、情感深度等,从中获得更感慰人心的精神享受。

三 传统手法与高科技结合的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电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设计专业的学生运用电脑进行设计并展示最终设计成果等,电脑技术无疑给传统的设计及其设计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1.电脑技术是把双刃剑

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并为其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首先,电脑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使设计作品能综合艺术、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谋求最佳、最完善的视觉效果。如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所设计的迪斯尼音乐厅,在最初传统模型构思的基础上运用电脑虚拟技术来检讨、完善和深化,最终完成传统二维图纸所无法表现的具有戏剧般的形状,动人心弦的建筑设计作品。其次,电脑技术亦使传统的设计观念受到冲击。电脑还是一种能够激发设计创作灵感的发生器,是获取全新的、非传统设计程序和观点基础上的造型形态的有效手段。

然而,与一切高新技术一样,电脑技术在艺术设计学科中的运用亦存在着许多的负面效应。如电脑技术带来了设计的“异化”,反映在具体的设计中即为重“表现”轻“设计”,设计方案变成了电脑效果图;学生设计时在电脑效果表现上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设计方案构思的时间,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形十分严重。又如,电脑技术其本身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设计思考过程“幻想”的翅膀,国内有位设计师曾说:“设计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我对这个观点十分赞同,但电脑技术及其软件本身的局限和操作者的水平影响了设计构思,扼杀了方案构思过程中的转眼即逝的设计灵感,让使用者不得不放弃方案初始阶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而向电脑“投降”,使设计艺术创作变成简单的工业化“生产”。再如,在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和运用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追求,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

2.手绘效果图能提高创造性

设计徒手草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亦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的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而作为电脑,其保持精确数据概念的特点――点、线、面、形体在屏幕上的明确和肯定的显示,扼杀了方案构思设计阶段设计思维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亦不符合设计初始阶段的设计思维方式及其设计的表达。显而易见,电脑无法替代创造性思维活动。

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内容十分重要。一是发现问题、解析问题;二是对所解决的问题答案进行评价。前一个内容是后一个内容的基础和做好一个设计的前提,亦是目前设计教学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于学生缺乏想象构思和创造的能力,利用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将有效地提高和开拓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国内外的许多优秀设计师和设计大师均精于此道,出色的图示思维亦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高技术的确给设计及设计教学带来了许多帮助,电脑技术带给设计的变革也毋庸置疑。但电脑不是“一切”,它无法替代我们的大脑,无法替代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电脑只能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好帮手。在设计教学中,加强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通过脑―眼―手―图形的有机的、不断的形象化思考和再观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的设计修养,能使设计者产生更多的新构思和新创意。

四 结束语

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发现以往在视觉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现代视觉设计作为一种现代视觉语言的传递方式,其特点就是不断创新和求变。只有将未来的设计着眼于多种因素的互动设计之上,注重现代视觉设计的发展需求,才能设计出高品质的、多元的,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设计作品。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投身到实际的社会工作环境之中,将学校所学到、所悟到、所总结体会到的东西投入到具体实在、充满憧憬期待、又困难重重的设计生活中去,从以上几点的探索感悟,再结合具体的设计思维、设计理念、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不断学习,力争创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程宏、王烨.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2009(10)

[2]荆浩.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3]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6

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因为学生才是掌握知识能力最具影响力的因素。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着学生的需要而展开,学生能够根据市场和自己的需要选择和决定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形式,远离市场需求而闭门教学的理念应坚决摒弃。

据市场调查显示,社会上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大体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平面设计行业:如广告装饰公司、包装设计公司、企业形象设计公司、制版公司、印刷企业、网页制作公司等;第二类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如家庭居室装饰公司、环境艺术设计公司、家具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第三类动漫游戏行业:如动画制作公司、游戏开发公司、手机动漫游戏公司、电视传媒机构等;第四类为服装设计行业:如时装设计公司、服装企业等;这样我们可以具体向学生征求他们求职的意向,从而帮助学生确定主攻的目标,如有志于平面设计行业发展的学生课程设置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版面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VI企业形象设计与POP设计等课。电脑软件可学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Freehand、PageMaker、 Flash等软件;希望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大展拳脚的学生课程设置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制图、人机工程学、装饰材料及应用、居室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装饰织物,商业环境设计等课,电脑软件可学Photoshop、3DMax、AutoCAD、Lights cape等软件;准备在动漫游戏行业发展的学生课程设置为:动画概论、原画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影视后期合成、影视鉴赏、游戏策划基础、游戏造型色彩基础、游戏像素图与界面制作、Flash游戏制作、3D游戏道具制作、3D游戏场景制作、3D游戏角色制作、3D游戏美术项目实战等课,电脑软件可学Photoshop、Flash、3DMAX、 Maya、 Premiere、ZBrush、IE等软件,有心在服装设计行业干出一番事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为:构成学、服装设计学、服装制图、时装技法、服装工艺与材料、服装设计概论、立体裁剪、现代服饰图案、服装流行时尚分析等课,电脑软件可学服装CAD 、Coreldraw等软件。这样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可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有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如果专业设置没有现实性与超前性、课程设置没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却一味依赖教师的积极性是出不了教学成果的。

加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首先,鼓励同学们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创新能力。应打破传统的电脑设计教学体系,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创作来源不能仅仅是教师与教材范本,这只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也限制了学生设计创作的水平。应看到,网络技术革新与发展,使得教师与教材范本已不再是唯一的权威,实践的检验,社会的认同才是人们认识的权威,学生们可以在网上通过多种艺术设计网站,艺术设计讨论组对有关知识进行选择和决策,从而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与创新。其次,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也是关键因素,这就对教师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熟悉设计软件,具有扎实的设计专业知识理论,更得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具体参与社会各种实践业务,能兼职为某一设计公司或有自已的设计工作室更为理想,这样的教师才能在专业理论上宏观地把握学生学习某一阶段中思考与创新的重点与难点,并结合实战经验来提高学生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变革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方法。首先变革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就是让教师应由传统的传授者和解释者的地位转变为技术助理、合作者和帮助者。学生要从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学生从事探索和开展讨论,教师在更多的时间里是帮助学生组织探索与讨论,提出课题问题,提醒学生如何讨论和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所计划的课堂活动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合理的建议。这样学生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积极的合作者,他们就能认识到自己对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从而加强了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电脑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和技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共享性,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但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也使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成为可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就应共同参与学习新知识,让学生们把网络上掌握的新东西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交流,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应更侧重于调动认知策略和各种软件的使用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应只是单纯地强调某一设计软件技能的掌握。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由原来的作品设计、纸笔测试转向更多地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即实践解决某一设计任务或课题的能力,如:某种产品设计如何定位,包装设计如何开展,不同面积的三室一厅虚实空间的处理,室内灯光与绿化的具体运用,动画制作中色彩与剧情的整体配合;服装设计中面料与设计元素互饽,隐歧图形的处理等。

再次,坚决摒弃在电脑艺术教学中的“满堂灌”,过去是“人灌”,现在是“电灌”,而且是“人机一起灌”,这种 “灌”法使师生双方的工作学习很辛苦,教学收效却不是很大。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创意;灵感;表现

艺术设计的灵魂就是创新,创意就是将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创造性的通过文字、图形等元素,进行创造性再现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延展,采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艺术设计,成为当前提高产品设计的有效手段之一。计算机技术给设计者提供了新的设计工具和创作方式,促进了创意的迸发与灵感的涌现。因此,开展电脑艺术设计中创意与灵感的关系有现实价值。

一、电脑艺术设计基本情况

电脑艺术设计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涵盖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多中艺术创作从学科。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是时展的需要,带给人类社会新的设计语言与表达方式,推动了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

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创作手段,电脑艺术设计发展时间不长,但在影视动画、网络媒体、电脑游戏产业、装饰设计领域等多个行业,已经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电脑设计领域的深入发展,不仅给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而且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艺术与=设计领域的重要力量。

二、电脑艺术设计与创意灵感的天然联系

(一)简化了设计流程

电脑在资料搜集、文字输入、信息存储、图像输出、特效等方面的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产品设计的效率,使设计艺术的创作融合了工业化和产业化的特点。原来设计中的画笔与纸张,现在已经被一台机器替代。可以说,电脑艺术设计可以遵循大众的审美价值,实现人类对美的追求的一项设活动,简化后的设计流程使产品更趋标准,有利于把控产品利润。

(二)最优的互动模式

电脑艺术设计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整合视听上的虚拟效果。很大程度上,计算机技术推动这艺术设计在各领域的发展。改变传统设计模式单一的缺点,让设计者与使用者互动性增强,使创意更加生动、直观。

(三)拓展了创意空间

电脑艺术设计能够让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现实成为可能。设计师可以利用多种设计软件将自己的构思通过电脑技术迅速形成独特的视觉影像,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辑,进行局部渲染。改变传统艺术设计工作中设计师的被动局面。

三、电脑艺术设计中创意与灵感的关系

(一)设计理念层面

电脑艺术设计追求的是人、环境、机的完美统一。目前,在不同的行业发展领域均在强调人的能动性,强调“以人为本”。人的感受和所需成为设计的核心要素。一切设计理念必须围绕设计师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把握。首先,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标准,然后才是情感需要,最后要深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由此看来,电脑艺术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无疑比传统设计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

(二)视觉呈现方面

美是设计艺术的灵魂诉求,视觉传达是美的展现。视觉元素指产品的色彩、材质、形状外观包装等。电脑艺术设计有全面的技术手段做支撑,拥有海量色彩种类可供使用,而在传统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仅凭经验用颜料调制出预想的色彩是难以企及的。

(三)实用方面

第一,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产品的安全性是顾客在购买商品时首要考虑因素之一。特别是追求个性产品时代的来临,各类安防设备、家具设备都在实现智能化的研发,尤其第指纹识别技术、声控识别技术,在未来生活品质的提升中应用广泛,这些技术日常化应用的实现,离不开电脑技术的参与。

第二,个性体验的提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对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现实的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智能化和人类心理预期无限延伸的当下,电脑艺术设计不仅将产品的外观与功能完美结合,更体现出设计的个性与差异,用户对“私人订制”的需求激增,满足不同创意与灵感尤其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辅助。

第三,满足情感需要。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富足,人类的需求已经从生理转向了心理层面。现代设计需要对顾客真实生活状态和情感关怀的关注上升到更高层次。电脑艺术使艺术设计兼具技术与情感的不同需要,即用更高的技术手段来弥补情感的缺失。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带给人类更高的艺术追求。在此条件下,创意与灵感的关系在电脑艺术设计领域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我国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未来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供给侧改革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艺术设计需求将更加旺盛。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推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给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的电脑艺术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伴随着新一轮的城市建设规划,城市间以及国际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同世界范围内的艺术设计思维广泛交换,博采众长,激发电脑艺术设计的能动性,从各个行业中汲取智慧与灵感,赋予艺术气息,形成跨学科领域,突出民族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艺术设计作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产业化之路。

参考文献:

[1]范春萍.浅谈图形创意课程在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电脑 设计 美术基础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076-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已经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并且对艺术设计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绘画的地位,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成为了艺术设计的主要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根据逐步发展的计算机程序技术和日趋完善的艺术设计软件,大大地提高了艺术设计的效率。首先,从生产效率上看,计算机设计的效率远远地高于手工绘画。其次,从艺术设计的效果上来看,计算机设计的艺术效果,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已经超越了初级和中级的手工绘画水平,特别是计算机的三维效果等。再次,计算机设计的更改和团队设计的参与等方面远远便捷于传统手绘技术。最后,计算机设计的成本远低于手绘设计的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艺术师生更加重视在设计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完成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在设计专业的很多学生,出现了过分强调计算机作用,而忽视绘画的基础技能的现象。很过学生错误地认为,艺术设计的关键在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忽视了绘画基础对于设计的重要性。美术基础,不但是设计的技术基础,并且是设计的创新基础和设计的审美基础。对于设计者来说,美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单是简单的技能熟练和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于艺术审美感受提升的过程,美术基础是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优劣的重要因素。

一、电脑艺术设计的认知因素

电脑艺术设计技术其本质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是一种工具。其具有的最主要的属性还是工具的属性,如同传统的画笔和画布一样,只是计算机技术将绘画中运用的所有的工具性元素经过了综合整理,在效率和视觉效果等方面有了大大的提高。然而,真正的设计的灵魂是由创意和审美组成的。因此,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现代设计者,不但要有熟练电脑艺术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于设计作品的创新和审美能力。

二、深厚的美术基础是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

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是通过传统的手工完成设计方案还是通过电脑技术完成设计方案,根本上都是对于工具的运用而已,使用工具的变革能够改变工作效率,但是无法提高设计者最终的设计作品的水平。真正能够改变设计作品的水平和风格的,还是由设计者自身的创新和审美的水平决定的。那么,一个设计者的深厚的美术基础,直接关系到一个设计者的审美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素描能力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设计者对于物像的表现

素描是绘画能力的基础训练,通过系统的素描练习,可以训练绘画者对于物体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系统的素描训练,绘画者可以快速和准确地把握和捕捉到事物的特点,提高绘画者的感知能力。绘画者通过点、线、面的表现进行构图,表现出事物的特点、状态、结构、比例等一系列的关系,达到一种和谐和平衡的自然之美,这是对绘画者表现力的展现。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绘画者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二)掌握构图的形式与法则,有利于电脑设计中的排版、布局和创意

构图的形式要求简约,一般以几何形来形成画面的构架。构图一般法则有:①对比:有点线面和形的对比;明暗与色彩的对比;大小、虚实、刚柔、动静、开合、争让等对比。②均衡:有对称式均衡;非对称式均衡两种。构图的法则要高度概括、多样统一。构图的形式与法则是离不开人的视觉心理、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要想做到构图的完美性,学生就一定要加强构图的理论学习和基础训练,把握住构图的形式与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在电脑设计中熟练应用。

(三)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有利于电脑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

色彩的基础知识包括写生色彩和装饰色彩两部分。写生色彩要求把握住物象的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以红、黄、蓝三原色为调色中心,调配出各种间色和复色,尽量表现出物象的自然色彩;装饰色彩要求在写生色彩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概括、强调。它不追求三度空间的再现,注重“平面化”“秩序化”“图案化”的重构与表现。学生在使用电脑设计之前,务必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充分理解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的涵义。在写生色彩中,认真观察物象的色彩关系,并表现出自然色彩的微妙变化。对装饰色彩的运用,要从理想的角度把握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色彩搭配。有了这些色彩基础,在电脑设计中,就能使用不同的工具和颜料调配出各种所需的彩色。

三、美术基础与电脑设计的关系

设计活动不仅是对于物体的简单的构图,而是设计师通过事物的布局和展现来表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水平。设计作品中不但蕴含着设计者的审美体验,同时也蕴含着设计者的文化体验,这些深层次的文化和审美体验得以完美的展现,主要是依赖设计师的美术基础。艺术设计重视的是艺术的表现力,而电脑设计更为重视的是技术的应用的便捷性,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同时,电脑设计能够为设计师提供更为便捷的工作工具,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工具。艺术设计除了是艺术品以外,更具有商品的属性,而商品的一个重要价值竞争力就是生产效率,而电脑艺术设计无疑是极大提高艺术设计生产率,从而提升商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现代的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区别于传统的设计人才的最主要区别是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设计上的应用。同时,更应该注重传统的美术基础的训练,提高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高校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在现代设计工作中,熟练使用计算机艺术设计应用系统,是对于现代设计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我们要防止过分依赖计算机设计系统的技术功能,抹杀设计者的艺术创新,束缚我们的创造力。通过提高设计师的专业基础素养,培养设计师的艺术创新能力,更加全面地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茜.电脑设计中美术基础的具体作用探究[J].才智,2011,34:300.

[2]杜纪海.浅议美术基础在电脑设计中的作用[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119-122.

[3]王海松.浅谈职业学校传统美术教学和现代电脑科技的关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6:175-176.

[4]贺晶晶.浅论美术基础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0,08:176.

[5]国娟娟.论美术基础课在电脑设计专业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259-260.

[6]郭蕾.关于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时代,2012,02:210.

[7]车律.基于美术基础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65:210-211.

[8]邓少波.浅析电脑艺术设计中美术基本功的重要性[J].电影评介,2006,19:67-68.

[9]胡明.高职环艺教学中手绘与电脑绘图训练之我见[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94-96.

[10]刘虹.素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

[11]设计素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2.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媒体和媒介 时间 空间 交互设计

一、从多媒体的定义开始

多媒体――MultiMedia,这个名词如今已经被广泛使用,其定义也是五花八门,从事多媒体设计的我们要弄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多媒体?

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我们所指的信息的正文、图形、声音、图像、动画,都可以称为媒体。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处理信息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存在的形式――数据、文字、有声的语言、音响、绘画、动画、图像(静态的照片和动态的电影、电视和录像)等,归结为三种最基本的媒体:声、图、文。传统的计算机只能够处理单媒体――“文”,电视能够传播声、图、文集成信息,但它不是多媒体系统。通过电视,我们只能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双向、主动地处理信息,没有所谓的交互性。可视电话虽然有交互性,但我们仅仅能够听到声音,见到谈话人的形象,也不是多媒体。所谓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

从概念上准确地说,多媒体中的“媒体”应该是指一种表达某种信息内容的形式。因此,我们所指的多媒体,应该是多种信息的表达方式或者是多种信息的类型,因而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信息这个概念来表示包含文字信息、图形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不同信息类型的一种综合信息类型。

总之,由于信息最本质的概念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面特征,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较为准确而全面的多媒体定义,就应该是指多种信息类型的综合。这些媒体可以是图形、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信息表示形式,也可以是显示器、扬声器、电视机等信息的展示设备,传递信息的光纤、电缆、电磁波等中介媒质,还可以是存储信息的磁盘、光盘、磁带等存储实体。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来客观划分媒体和媒介的。

二、开始是电影线性的艺术

费尔巴哈曾说“可以肯定,对于符号胜过实物、摹本胜过原本、现象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想才是神圣的,而真理,却反而被认为是非神圣的。是的,神圣性正随着真理之减少和幻想之增加而上升,所以,最高级的幻想也就是最高级的神圣。”

从人出生睁开眼的那一刻开始,人就开始用眼睛来“看”这个世界,人所“看到”的世界被眼睛转换成“图像”信息传递给大脑,人就真正“看”到了这个世界。人类早就有了视觉(Visual)经验、观看的经验,也就是说有了视觉文化,还有视觉文化传播。视觉,亦可视为通俗的“观看”。观看,可以说是人类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但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并非是最简单的。观看实际上是一种异常复杂的文化行为。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发现的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完成与这个世界的图像信息交流的过程。

同理,可以继续推论出“听”的行为和传播特征。于是,有了这两个可供媒体传播的途径后,再加上科技进步的催化,电影诞生了。但是,电影艺术的诞生还需要它的第三个特征――时间与空间的架构。

导演从那些你所想象不到的角度观察着,然后拍摄下来。接下来的是剪辑与后期制作,拍摄所无法做到的就是对时空架构的能力。拍摄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时间行为。而剪辑与后期制作可以让电影实现“非线性”,也就是常说的“蒙太奇”。“非线性”对时空的驾驭则是一种对思维定势和客观自然的挑战,导演把他所看到所听到的图像与声音信息用大脑和机器处理后变成电影,人们再通过电影接受导演要传递给他们的图像与声音信息,只是此时的信息已是被导演艺术化处理后的了,电影导演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着时间与空间在银幕中的影像与音响。

于是,导演成了这些影像与音响中的上帝。不过这个上帝的存在仅局限于电影人开始播放到结束的这一个线性过程中。

三、游戏是“过程”艺术

在这里所要讨论的“游戏”是指广义上的当代电子/电脑游戏。其实现在,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游戏,从本质上来说仅仅是对电影艺术的模仿和复制,并且很多人并不认可游戏是一种艺术形式。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些概念。我们说游戏是艺术,那么艺术到底是什么呢?《辞海》里说:艺术,就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西方人对Art一词的原始解释是:the making of things considered beautiful,直译即为“制造我们认为‘美’的东西”。由此可见,艺术首先要具有美感,其次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思想感情。这样说来,早期的电子游戏是称不上艺术的。

当技术的发展让早期的电子/电脑游戏走进了RPG(角色扮演类游戏)时代之后,电子/电脑游戏才真正进入了艺术表现的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电子/电脑游戏开始结合音乐、绘画、文学这三类艺术形式,并且越来越贴近现实:我们在抑扬顿挫的背景音乐伴奏下,穿行于一个个由精美图像构成的场景中,与不同的NPC作着长长短短的交谈,为着完成一个神秘而伟大的任务在奋斗着……不仅是RPG,随后而来的SLG(策略模拟类游戏)、AVG(动作冒险类游戏),甚至FTG(动作格斗类游戏)等,都无一例外地结合了其它各类的艺术形式,这使电子/电脑游戏看上去可以和电影一起列于“综合艺术”的范畴了。

接下来我们作一个对比。电影和戏剧的突出特点就是:利用一个预先设定好的剧情,引领大家走入剧中人物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经历、思想及感情,最后在某种情绪堆积到高潮之处收尾,使观众回到现实之后依然有所回味。而现在的绝大部分电子游戏(除极少量理念和技术都比较新潮的网络交互式游戏)也是这样,除了游戏中的人物由玩家亲自扮演之外,从艺术角度看去,游戏从设计到制作到完成走的都是与电影或戏剧几乎相同的道路。至于电子游戏的分支结局,其实就目前看来,一个游戏最多也不过就是两到三种。基本上游戏者还是被束缚于一个主线情节序列之中,仅由于在游戏中的某个时段的不同选择,而被程序强行带入某个分支。从总体来说,游戏者还是被动的,其状况与电影观众在本质上相同。

不同的是,游戏与电影相比较,它多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是由游戏者来控制的,尽管现阶段这个特征还不够明显。但随着技术和理念的进步,未来几年将出现各种完全交互式的游戏,就是由游戏者自己来控制游戏的过程,也就是游戏发展的时空结构变化过程。

而这个过程得以实现,依靠的是游戏制作者设计的“交互”,这才是游戏与电影的本质上的区别。例如游戏制作者设定游戏中一个物体是浮在半空中的,在游戏中你只要触摸物体就会触发另一个事件……如果游戏者不触发这个事件的话,可以选择去触发另一个他想触发的事件。而电影不可以,导演用非线性地手法将自己的所想要传递的信息线性的传递给观众。游戏则是设定各种非线性的触发事件,由游戏者自己去触发组织成线性的游戏过程,并在过程中得到游戏者所想要传递的信息。这个有选择的过程就是“交互艺术”的展现。

于是,游戏制作者成了游戏中的创造世界和设定规则的上帝。只不过这个上帝仅局限于有限的单个游戏空间与游戏过程中。

四、人机交互艺术――明天的巴比伦塔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是未来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一项研究。我们每个人在使用电脑程序、玩游戏、上网冲浪时,就是在进行着人机交互,而且随着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我们不仅和计算机做着“交互”,更是通过计算机直接与其他人做着“交互”。通过网络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比之原先人单纯与计算机的交互,其层次要深了一些。再往下发展,这种交互将更加深入。比如交互的双方可以彼此看见对方,听见对方的声音,甚至闻到对方的气息。总之,除了不能触碰到对方的实体之外,一切都与真正面对面的交往一模一样。想象一下,如果一款电脑程序或者是电脑游戏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交互性(我们应该可以称之为完全的交互了),和我们“真实”世界中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有何差别?

虚拟的空间(Virtualspace)、图像和现实可通过远程传输网被分享。它们也允许通过“电脑空间”(Cyberspace)运动,并且将身体移动的它者的虚拟存在和“超现实”接合。通过一种头戴器(headset)、数字手套(dataglove)或其它的数字穿戴,以这种方式生成的互动、感受和知觉被经验为“真实”(real)。从真实到虚拟之路应该是无缝隙的,就像改变派生自无处不在的人/计算机共栖的社会形态,它们正被任意地流入我们的个人灵魂。

交互的美学(aesthetics of communication)预示了一个以艺术技术和科学的非同寻常的融合为基础的新精神时代。它是一种发生在真实时间中事件的美学,并通过远程控制(remote-controlled)技术的手段带来使视觉结合物理上的不同空间的可能。

有这样一种观点,即多种电子交互艺术实践在一个技术层面上呈现了一种确定的一致性和特定性,它可能被延伸到美学维度。电子交互艺术,以及一般意义的交互艺术的美学特性,直接和它的技术特性相关,涉及它的创造和接受,在这一领域中,它比其它任何艺术形式变得更具有融合性。这种特性包括这样的特征,如一个事件的创造,而不是一种物质对象,不带歧视地在真实时间中而没有地理限制的人类关系的网络的构建,因此它是联系空间和时间的一种完全新的方式,最重要的,有一种允许创造流的被一个艺术家策划和构想的互动性。尽管互动在感性和智性成分间,还有参与者的观念,艺术家和在许多国家的普通公众之间的互动性,是一种呈现在其它电子艺术(尤其在计算机艺术中)分支的特征,但找到了它的最纯粹的表达的,是在交互艺术中。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你是上帝,让你再去创造一个世界,你会如何去绘制这个世界的蓝图?你可以重新设计人类的外形和体貌,世界的物理规则,比如说苹果不是往地上落的,石头是一种软软的食物……当然,这些设计最后还须遵循的是交互艺术的原则。而且当人们真正从思想和身体都融入到虚拟的交互界面中时,我们在一开始所划分的媒体和媒介之分将变得模糊。因为在虚拟的世界中,任何虚拟的“媒介”都有成为“媒体”的可能和条件,就像我们在游戏中对触发事件的设计一样,“媒介”也将成为表达某种信息的“载体”而成为“媒体”。

技术让一切成为可能,真实与虚拟也许会变得难以区分,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虚拟空间中的上帝,创造完全的交互艺术的“世界”。

五、多媒体艺术观

在上文中我们详细地讨论了多媒体的定义,以及在现实世界中的艺术运用形势和发展方向,并从美学、哲学、社会学等多重角度去分析多媒体交互艺术的作用、形式和深度。不过那是以发展的眼光从多媒体交互艺术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电影与游戏,逐步深入至交互艺术精神本质的讨论的。接下来我将结合真正的多媒体艺术作品和我设计的作品来探讨在交互艺术中多媒体设计师的思想、职责和发展。

我们在第一节就讨论了多媒体的本质属性,首先我们要掌握的是眼睛“看”的角度。举例来说,如果是以客观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待我的动画作品《汉字形态》,我在该动画中所设计的动态文字仅仅是作为艺术信息的载体的“媒体”;而若是代入动画的空间中,以主观视角来观察,那么这些文字同时也是一种“媒介”。而我在设计这个动画作品时也是故意利用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文字的形态变化和拆借组合,以及三维空间的运用变化,等等。如若是以一种主观的虚拟视角去表现,则可以实现所有这些“纯真之言”看不到的真实,从而发现汉字在设计、艺术中的很多内在品质。

图1 《汉字形态》动画作品的两个画面

平面中的汉字只具有阅读性,空间中的汉字就有了互动性。你可以让它在空中转体、分解成笔画、组合成图像……这些都是现实中的纸上、屏幕上的文字所无法实现的交互性。而这个交互过程,我又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我用蒙太奇的手法,实现了视角的非线性跳跃,艺术化地剪辑了时空的顺序,组合成新的“过程”。这也就是真正的多媒体艺术设计师的职责所在:艺术化的处理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设计成新的交互艺术过程。

在本节的开头,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只想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技术对于媒体运用的重要性。技术的进步能够帮你实现很多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所以,在做艺术创作以前要对技术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展出新的艺术领域,实现新的交互艺术形态。十年前我无法想象我将如何实现汉字在空间中的运动与变化,除了在纸上一帧帧手绘动画。然而现在我可以轻松地在电脑上实现汉字在空间中的定位、角度、大小等操作,我现在所思考的就是如何设计出真正艺术化的交互过程。

六、结语

多媒体艺术其实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被扩充的综合艺术形态,多媒体设计师在从事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作用,以及能发挥的舞台空间大小,而不是仅仅在电脑上闭门造车。这是我对多媒体设计中交互艺术设计的一些肤浅认识。我的作品也都是在我的这些思想意识方向下所创作完成的。我相信多媒体艺术设计在未来的社会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形态。我们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该注重对多媒体设计本质的研究和探索,建立相应的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等专业的艺术与设计理论知识架构,只有先在理论研究上走到更前更远的境界,我们的多媒体设计才能有明晰和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宝忠.多媒体技术.世界电子信息,1994,VOL.2,NO.2.

[2]夏业勋.多媒体综述.微小型计算机开发与应用,1994,4.

[3]姜浩.数字媒体技术与互动影视应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陈明.多媒体技术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2-3.

[5]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6]刘惠芬.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张文俊.数字媒体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