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集锦9篇

时间:2022-12-11 12:50:32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范文1

关键词:郑板桥;渔家词;渔舟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11-01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仕途不显,但艺术造诣颇高,他的诗书画被人称为“郑虔三绝”,其词更是绝妙一时。板桥词流传后世仅七十余首,题材内容却十分广泛。“渔家词”在板桥的词作中占有相当一部分,且较有特色。现实生活困顿难捱,恬静悠然的“渔村”、“渔舟”便是他的心灵栖息之所。

一、最美渔村之景

板桥词中涉及到渔家生活的词有七首,诸如《渔父・本意》《渔村夕照》《菩萨蛮・宿千科柳》《瑞鹤仙・渔家》《潇湘夜雨》《满庭芳・晚景》《瑞鹤仙・酒家》等。这些词虽不及板桥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但其内容足以表现他对渔村生活的歌颂和向往。所列前四首是典型的“渔家词”,郑燮通过对渔村、渔家、渔舟、渔娘等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恬静淡雅、自然舒适的渔家生活图画。

板桥共有两首题为“本意”的词,其中之一就是《渔父・本意》。所谓“本意”,即词的内容与词牌大致相关,《渔父・本意》是一首描写渔村春天美景的词:

“宿雨新晴江气凉,湿烟初破柳丝黄。才上巳,又清明,桃花村店酒瓶香。

漠漠海云微漏日,茫茫春水渐盈塘。波澹荡,燕低昂,小舟丝网晒鱼梁。”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雨后渔村生活风俗画。夜雨之后,柳条抽芽,江水盈堤,在“上巳”、“清明”等传统节日之际,渔民们正准备晒网打鱼。词人将单调《渔父》用为双调,加上“漠漠”、“茫茫”的叠词运用,整首词更添回环之感。

《渔父・本意》描写春日渔村之景,而《渔村夕照》和《宿千科柳》则恰好描绘了渔庄的秋日晚景和丰收的喜悦,秋日的渔庄有“山迥暮云遮”的微冷,也有“岸上打场声”的闹热。

可惜这三首词都只从一个侧面来描写渔村之景,没有真正的展现渔民生活的风貌,《瑞鹤仙・渔家》[1]165正好添上了这一笔:“羡渔娘风味,总不施粉,略加梳洗”可见渔娘的纯洁质朴之美;“美利,蒲筐包蟹,竹笼装虾,柳条穿鲤”可见渔家水产丰收之景;“并携来一瓮谁家美酝,人与沙鸥同醉”可见渔郎逍遥自在之态。如此,渔村生活才算真切。

郑板桥出生在扬州兴化,对水乡生活的描绘自是信手拈来皆成妙语。其渔家词语言都清新质朴,平实恬淡;手法上也多用白描,直抒胸臆。这些特点表明板桥词与诗文风格相通,皆为真气、真意、真趣。郑方坤《郑燮小传》有言:“然其诗流露灵府,荡涤埃,视世间无结不可解之事,即无梗咽不可道之词。”此评价亦适用于板桥之词。郑燮将绘画艺术移至词中,使词具有了“图画性”的形象美,色彩美。他将渔村美景用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词中有画,词中有情。

郑板桥将渔村生活表现的如此美好,只因他生活在困顿之中。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最高只做到县令。“兼济天下”的心愿无法达成,“独善其身”的最佳选择就是淳朴的渔村。这是郑板桥心中无挂碍的自由天地,他将理想的各种美好都赋予此。郑燮出生于落破的书香门第之家,未体验过真正的渔村生活,因此在词中他忘了渔家也是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只写捕鱼换酒之乐,未见渔民被索租剥削之苦的“渔家词”难免会因太过理想化而趋于单调。

二、最奇渔舟之象

“渔舟”是扬州等地重要的交通工具,是渔村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郑板桥仅有四首渔家词,但他却在其词作中对渔家的代步工具“舟”给予了特殊的关照。据统计,板桥词中“舟”的意象以各种不同的名称出现了18次。诸如“小舟”(《渔父・本意》)、“渔舟”(《渔村夕照》)、“画船”(《洞庭秋月》)、“孤舟破艇”(《贺新郎・答小徒许樗存》)、“鸭嘴船”(《唐多令・思归》)等。归结起来,这些“舟”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类:渔舟、孤舟征帆、彩船。

渔舟是渔村生活的典型标志,板桥词中“渔舟”意象至少出现有七次。“篷背声喧,渔人稳卧客人叹。”(《潇湘夜雨》)、“几点渔庄雁户,为风波钓艇都稀。”(《满庭芳・晚景》),列举一二,便可知板桥的生活环境及内心的追求。“舟”是古代文人士子淡泊名利、放浪形骸的“道具”,古之范蠡功成之后泛舟游于五湖的悠然想必就是文人的普遍追求。

“孤舟征帆”主要出现在郑板桥抒发个人情感、咏史怀古的作品中。“十载名场困,走江湖盲风怪雨,孤舟破艇。”(《贺新郎・答小徒许樗存》),充斥着科考困顿的苦闷和内心无依的痛苦;“王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石头城》),窥见当年战争盛况,如今却是空城一片,事过境迁,感慨万千;“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劳劳亭》),离别悲歌,受名利之累,心中郁结莫过于此。在这些词中,作者的孤苦无寄之感外化为“孤舟破艇”,漂泊无依是全部的内容。

画船是扬州地界富商、贵族等奢靡生活的标志性物件。郑板桥对这类生活是极为了解的。“彩船春泛,四座名姝”(《沁园春・西湖夜月有怀扬州旧游》)是感叹青春不再,乐极悲也;“剩野人破舫斜阳,闲收菰米”(《瑞鹤仙・帝王家》)是嘲讽,本为富贵的画船、楼船,而今一变“破舫”,对帝王世袭制的批判一目了然。

“吴地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水乡的船文化是江南的特殊符号。郑板桥的词中用这种江南独有的文化符号来承载他的内心世界,“买酒将鱼换”的渔村生活他并没有真正经历过,但很明显,无论“渔舟”的名称如何变换,它都是郑板桥半生劳碌的心灵中最美好的停歇之所。

三、自比“渔父”而不得

无论是“渔村”还是“渔舟”,其实都是“渔父”的代名词,这才是板桥所真正要表达的心志。《楚辞补注》中渔父劝诫屈原有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可见,渔父是一位智谋之士,他对“高洁独立”的理解比屈原更为深刻。渔父从俗世的角度考虑,劝屈原审时度势,清世浊世都为我所用,这样才自由无拘束。只是,古代士子多和屈原一样,渴望遇到贤明的君主,渴望得到重用,一旦十年寒窗换来的是“不得志”的时候,大多都会有“出世”的想法,而现实是他们无法摆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为此他们极为痛苦。郑板桥也是如此,无法像渔公那样做到心灵上的无拘束,所以他只好借助于“渔舟”、“渔村”等形象来表明自己的理想,纵然不能做到渔公那样睿智,也要把心中的渔公生活描绘得最好。

郑板桥的词风接近阳羡派,他是一位“以关心民生疾苦著称的作家,学习《诗・豳风・七月》的表现手法,写有〔满江红〕(《四时田家苦乐歌》)四首”,他的词中不乏关心民生之作,为何“渔家词”却写得如此美好甚至有点脱离现实呢?只因他自以渔公作比,把自己的“出世”理想全加注在了这短短的“渔家词”内。渔村生活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渔舟是他想象中自由的停歇之所,闲适而睿智的渔公,是他理想中的自我。

参考文献:

[1]郑板桥.郑板桥集[M].吴泽顺编注.长沙:岳麓书社,2002.12.

[2]朱惠国,刘明玉.明清词研究史稿[M].崔海正主编.济南:齐鲁书社,2006.8:223.

[3]王卫平.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4:96.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范文2

[关键词]福建沿海;海神;渔民;妈祖;渔船

福建省濒临东海,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众多,渔业资源丰富,沿海渔民在数千年的渔业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与其他沿海地区相类似又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海神信仰体系及与此相关的民俗。

一、福建沿海渔民的祭神仪式

由于渔民对海神的崇敬十分虔诚,出海前后以及在海上作业期间都要举行相应的祭拜仪式,现择要述之。

渔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每个地区的渔民非常重视对第一个渔汛期的首航日的确定。福建沿海渔民在春节过后,第一次出海前要到妈祖庙进香占卜,“求问时机良辰,由神意定夺出海佳期。”除春汛外,夏、秋、冬汛也要举行祭典活动,“祭礼仪式与第一次基本相同。”择定了出海日期,渔船要出发前,“渔家要备三牲,带香烛、金箔、鞭炮等到海滩上设位祭神,由船主点香跪拜,祷告神灵恩泽广被,顺风顺水,满载而归。接着焚烧纸钱,鸣炮喧天……渔船缓缓驶向大海。”(1)不过,此俗各地有所不同。位于泉州惠安县崇武半岛的最东端的大村三面环海,当地村民世代均靠耕海为业,除了近海渔场外,更可泛海至舟山、台湾浅滩以及南海等渔场。当地渔民信奉妈祖,出海前除了要带着三牲酒礼到天妃宫“卜杯”确定出海日期外,在大规模出海前还要举行“消度”仪式。人们抬轿将妈祖从天妃宫中请到船上,在甲板上设香案,上供菜碗酒水,焚香烧箔。(2)

沿海渔民除了到妈祖庙进香外,还会寻求地方上保护神的庇佑。泉州石狮市祥芝镇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渔业重镇,当地渔民们主要祭拜斗美宫供奉的“池、朱、李”三王爷。每年的8月1日,当地镇政府都会组织在祥芝斗美宫前举行开渔仪式。过去渔民出海捕鱼前都要备上供品到宫里上香“卜杯”,得到王爷应允后方可以获得祥芝斗美宫三王府正印符一张。这张正印符将被请到渔船上,和妈祖像一起供奉在船上的佛龛中,这样海船就能从泉州出发北上舟山,东至澎湖、台湾沿海,通行无阻。在闽南沿海冠以各种姓氏的王爷被渔民认为是上天派来“代天巡狩”的,所以王爷也被当地百姓视为航海保护神。类似的区域性海神还有很多,比如福建漳州沿海渔家、船户信仰水仙尊王,东山岛的渔民普遍祭祀关帝,福州地区渔民信奉拿公、陈文龙,还有其他海神如玄天上帝、南海神、海龙王等。

出海前的各项准备就绪后,渔船扬帆出港,但是对海神的供奉没有停止。本人在祥芝调查的时候,在圣母宫内发现一张通告,其上写着:“出海船主:船中龛仔三牲一付,米一斤,海土地三牲一付,帆边龙王土地三牲一付,点三支香向出,放网之前龛仔面前一斤米要献,献伏,求平安,求渔产丰收。”通告中所提到的“龛仔”就是置于渔船上的佛龛。渔船在海上航行主要的祭祀活动就是在佛龛前进行的。那么,渔船神龛中供奉的是哪些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渔民出海前主要供奉的海神,在船上一样供奉。妈祖是福建沿海渔民普遍信奉的海神,所以渔船上普遍供奉妈祖。泉州惠安大村的渔船在驾驶室或中舱设有妈祖神龛,船只离港前通常还从妈祖宫请出一些神物,比如塑料花,妈祖小神像等(回航后买新的还愿),船员随身带着包有妈祖宫香灰的护身符。(3)有的船只比较小,佛龛较小,就供奉一只香炉,边上置一写着“天上圣母”的红布条。福建沿海渔船不仅供妈祖,也有供龙王、王爷、关公、拿公或者是该村的护境神。石狮祥芝村的渔船就同时供奉池王爷。船上的佛龛里,妈祖像摆放在右边,王爷像摆放在左边,前面放着香炉。漳州沿海和岛屿建有众多的关帝庙,尤其以东山岛铜陵关帝庙香火最旺。东山百姓,家家户户都在厅堂正中供奉关帝君神像,渔民也在渔船供奉关帝。漳州海澄县卓岐村面临厦门湾南岸,当地村民供奉五显大帝。他们出海时,都把五显大帝敬祀于船上,祈求家乡神灵的保佑。(4)

渔船海上作业时间或长或短,有的甚至达半年之久,期间若逢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的日子或所信仰神灵的诞辰、成道日等,渔民就要在渔船上“做牙”祭神。渔民出海时香烛、纸钱等都是必备的。海上航行,遇到风浪,渔民跪求神灵显圣,并将备用的金银纸抛撒到海上,祈求保佑。虽然渔民在出海前举行各种祭海仪式,航行期间又时时祭拜海神,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捕鱼作业过程中难免会有不顺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船老大就会写信回去,家属们就要置办供品到庙宇里供奉、祭拜,称为“做船敬”。(5)渔船归来后需要举行酬神仪式。各船备好酒礼到宫庙里祭拜,感谢神灵庇佑。

对于海边的渔民来说一年中从年头到年尾敬神祈神是很频繁的,除了出海前的祭祀仪式外,最隆重的当数神灵的诞辰日。以妈祖为例。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为妈祖诞辰日,湄洲岛上的妈祖庙是各地妈祖的祖庙,这一天许多地方的渔民、船员都要来进香、谒祖,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和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各地渔民涌进大大小小的妈祖庙,烧香焚纸,祈祷平安。各地举办的“妈祖出巡”活动往往是一年当中规模最大的一项祭祀活动,几乎整个社区或村落的所有人群都会参与。以泉州渔村为例。农历正月廿九是埔一年一度的妈祖绕境巡安活动日。300多年前,埔人的先辈赴莆田湄洲妈祖祠“割香”,而那以后,“巡香”活动便延续至今。这一天人们一大早就来到“埔顺济宫”,大家身着节日盛装,埔女更是梳“头”,戴上了漂亮的簪花围。伴随着喧天的鞭炮和锣鼓声,坐在金銮里的妈祖像,被人们请出顺济宫,开始绕境巡香。彩旗队、锣鼓队在前,“有福者”手持两米长的“头香”紧随其后,妈祖坐的金銮则由村里的年轻人前后簇拥抬着,摇摇晃晃一路前行。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们挑着一担担的海鲜、水果、鲜花,打着腰鼓、手持圣香,走在浩浩荡荡的踩街队伍中,场面热闹非凡。在巡香路线经过的道路上,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摆着供有五果、鲜花和香炉的供桌,当妈祖金銮来时就燃放鞭炮以迎接妈祖驾到。渔民们通过举行隆重的“妈祖出巡”踩街活动祈求妈祖庇护下一年“讨海”平安顺利。

漳州东山岛渔民以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帝诞辰日,全岛人民举行盛大的谒庙祭祀活动。祭祀关帝的活动及其方式大致有:祭拜关帝、迎神出游、庙会和演戏祝寿等等。农历十月初十为水仙尊王生日,船民会聚在较宽阔的渡口处举行庆典。是日将几条新船,以绳索串成一排,搭成一座神台,神台上摆满献祭的供品,所有渔船上的神像都抬到神台上会聚,水仙王居于首位。(6)

不同神灵的神诞日安排在不同时间,一般不会出现冲突,大型祭祀活动两三年举办一次,民俗活动各有特点,在此不一一赘述。

一、福建沿海渔民海神信仰、民俗活动与渔业生产密切相关

福建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海神信仰与祭祀活动具有区域性、功利性和诸神合祀等特征。

1、福建沿海渔民除了共同信奉的全国性、超地域的妈祖外,又各自敬奉不同的地方性航海保护神,区域性很明显

福建沿海海神信仰的区域性表现在大到方言区小到各村落所崇拜的地方神灵存在明显差异,可以称之为区域性海神。这些区域性海神拥有一定的信仰范围,超出这一地区其神性便被别的区域性海神替代,难以获得别的区域人们的认可。

厦港渔区,习惯上也叫厦门港,地处本岛东南海隅,正好是鹭江与大海交汇处,早期港口建有金王爷宫,被尊称为海口宫。渔民出海前必须先向“金王爷”抽签获准,得到一张盖有大印的神符方能扬帆举棹。(7)石狮市祥芝镇祥渔村百姓相信斗美宫内供奉的池王爷威灵显赫,当地渔民视其为航海保护神。宫内统一印有《祈求平安疏文》,上面所列神明打头的即为“池、朱、李三王府”,位列在天上圣母娘娘之前。据宫内人员介绍当地的开渔仪式都会在祥芝斗美宫前举行,渔民出海前也要到宫内进香求神符,带到船上置于佛龛中。类似这种以妈祖为主神同时又信奉所在地区“区域性海神”的现象在福建江口、港口等地比比皆是。比如闽江流域奉祀“晏公”、“水部尚书陈文龙”、泉州石狮永宁奉祀“五显大帝”、同安奉祀“苏碧云”等。

2、福建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具有极大的功利性

海上作业过程中渔民面对的是一个危险而又难以预测的环境,面对大海狂风巨浪的肆虐渔民没有任何还击之力,所以对渔民来说出海平安,顺风顺水是最重要的。渔民们“以海为田”,出海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平安而归、网网千斤。要达到平安丰产既有赖于长期海上作业积累的经验,同时又不乏有运气的成分在内,因此渔民们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渔民们认为出海前的祭海仪式进行得顺利往往预示着当年渔业生产能获得大丰收,所以大家对祭海仪式极为重视。出海前必定要到庙里烧香祭拜。祥芝斗美宫中摆放的供品篮里都要附有宫内统一印制的《祈求平安疏文》。疏文红纸黑字,疏文的抬头空白部分还要写上每艘出海船船主名字以及船只的类型、编号。上书船主并水手名字、出海时间,祈祷众神明庇佑出海船只:“出海平安,顺风顺水,一见大吉,满载荣归,过水平安,出洋顺意。”妇女们虽然不能参与海上作业,但却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渔民家中都设有神龛,男人出海,家里的妇女们早晚烧香拜佛,祈盼家人平安归来。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以及神诞日等特别的日子里,妇女们还要带上各种丰厚的祭品前往地方上各大宫庙祭拜。对海神的敬奉不仅在陆地上进行,渔民还通过在渔船上设置神龛延续海上祭祀活动。渔民们下网捕鱼作业前祭海神,祈求海神为他们送来更多的鱼;遇到狂风大浪时,渔民们即在船上的神龛前祭拜,焚香化纸钱,以祈求神明显灵保佑平安。

3、福建沿海渔民海神祭祀中的诸神合祀特征

福建沿海渔民海神祭祀分陆地和海上祭祀两种。陆地祭祀主要在各大小庙宇中进行。考察沿海民间宫庙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庙宇中除了主神之外往往还有众多的配祀神。妈祖庙里供奉的除了主神妈祖外,一般还会配祀有观音、注生娘娘、福德正神、文昌帝君等。如泉州天后宫内配祀有二十四司神祗:北斗星君,水德星君,四海龙王,临水夫人、七娘夫人等。沿海宫庙内诸神合祀现象学者多有论及,但是海上祭祀,渔船佛龛中诸神合祀现象似乎研究的不多。福建渔船神龛中供奉的海神一般以妈祖为主神,同时还配祀有王爷、龙王、晏公、陈文龙、水仙尊王以及各种护境神等。本人在祥芝渔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当地渔船上都挂着一面红色的佛旗。佛旗上书诸多神灵,首位是玉皇大帝,接下来依次是:天上圣母娘娘、北关玄天上帝、通淮关圣夫子、慈济宫佛祖、斗美宫三王府、桥美五王府、碧云三王府、紫南三王府、集美三王府、中馆三王府、拱熬四王府、清紫文武尊王、威震圣王宫、水仙王宫、镇海六姓府、后头文武尊王、西关许王府、东城城隍公、南山福德正神、各馆诸位将官。其他地区的渔船是否也挂这样的佛旗,因为没有调查,不得而知,学者们似乎也极少关注这一现象,所以祥芝渔港的佛旗是否具有典型性,目前还不好下结论。但是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石狮祥芝镇及周边地区的渔船上皆挂有这样的佛旗(船主信基督教的除外)。佛旗上所列的既有全国性跨地域的海神,也有村落、角落性的神明,俨然是一支庞大的海神队伍。究原因还是受功利性的支配,在渔民的观念中,人间世事纷繁复杂,仅有一两个神灵恐怕难以应对,百姓多供奉一个神灵就能多得一分保障,供奉的神灵越多,得到的保护就越稳妥。出海船只若得到如此众多海神的庇护,定能像佛旗上所书的那样“顺风得利”!

3、研究福建沿海渔民海神信仰及其民俗的现实意义

福建沿海渔民海神信仰最本质的特征充分反映在渔业生产方面。出海前的祭海仪式,渔船上设置的佛龛,悬挂的佛旗,渔船归来的酬神仪式、一年四时八节的祭神以及隆重丰富的海神诞辰民俗活动无不是围绕着渔业生产平安、丰产的目的展开。面对凶险无常、变幻莫测的海洋,我们的先辈正是藉由种种的民俗活动消除对大海的恐惧,增加信心与勇气,竭尽全力团结协作,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种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拼博、积极进取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渔民海神信仰中“多行善事”,和睦相处,对海洋的感恩等的主流思想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但封建迷信的部分我们应当坚决摒弃,即使是作为民俗演示的一部分内容,也要加以指引以免浊化文化市场。

现在渔业生产方式有了很大进步,渔船吨位高,抗风浪能力增强,海上气象预报准确,通讯信息敏捷,用现代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渔民都采用机械化劳作,生产安全比以前大有保障,因此部分陋习陋规和迷信部分逐渐被摒弃。本人在祥芝渔村调查的时候,村民们也有表示现代化捕鱼技术越来越多运用,在祭拜海神方面有了不少改革,程序简便了许多。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增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神信仰民俗活动、庙会文化、渔家生活民俗等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正日益被大家认可和重视。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海神信仰民俗资源,以海洋民俗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将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明清时期源源不断移民台湾的福建人带去了本地的信仰与习俗,台湾沿海的渔民和福建沿海渔民有着相类似的海洋信仰和民俗活动,台湾渔民也和大陆一样信奉妈祖、观音、关帝、王爷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信众揭起赴莆田湄洲岛妈祖庙、漳州东山岛关帝庙等大陆祖庙朝圣的热潮,至今不衰。大陆祖庙的妈祖神像和关帝神像等也曾直航赴台巡游,所到之处台湾信徒争相膜拜,万人空巷。闽台海神信仰一脉同根、一本同源,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从文化认同方面对地区的稳定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海神信仰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加深两岸人民血肉联系,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国平主.福建省志・民俗志[M].方志出版社,1997年,第27页

[2]、[3]陈国强、石奕龙.崇武大村调查[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232、233页。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范文3

影片开头,一群渔村的少年,坐在甲板上观看足球赛,看着看着,少年们开始蠢蠢欲动:“为何我们不组成一个球队踢足球昵?”

大家为这个主意大声欢呼着,站在不远处的村长却笑得前俯后仰:“小鬼,别忘了你们生活在哪里。”

是啊,去哪里踢足球呢?少年们住的小渔村被“架空”在海上,场地非常有限,以至于骑个自行车都会掉进水里,踢球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有了!”一个小胖子站出来出了个主意,大家纷纷拍手叫好。

第二天,他们开始干一件大事:造一个足球场,在海上。

之后的每天,人们都会在这个渔村看到,一群小孩扛着木条忙碌着,他们奋力地划着一艘小船,把搜罗到的木条运送到“工地”。在一次次使劲的敲打中,无数木条被钉成一块木板。忍着正午的烈日,他们为用木棍和废弃渔网做成的球框刷漆,继而在木板上画上球线。

不知道过了多少个风吹日晒的日子,这个海上足球场完工了,少年们终于可以踢球了。纵然一不留神,那些脚下的钉子会戳伤自己,纵然足球常常会滚到海里,但只要跳下去捡起,再爬上来就好。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这群少年发誓要参加足球大赛,然后,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他们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泰国的PanHa杯足球赛征集参赛球队。

孩子们决定坐船出去,好好踢一场。就在船开的前一秒,有个人叫住了他们,是那个曾经嘲笑过他们的村长。

“你们那样穿根本不像打胜仗的,穿上这个你们会赢的。”村长竞然给他们送来了十几套全新的球服。不仅如此,村长还带着一群村民去给他们加油。

在赛场上,少年们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踢得好。最后,他们虽然只拿到了季军,但他们成了整个渔村的英雄。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范文4

关键词:祭海;风俗;发展

一、周戈庄祭海节的由来

明清时期,渔业生产能力极低,渔民在海上捕捞作业的时海难频发,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力变的微小不堪,只能祈求海神的保佑,由此便逐渐形成了对海神的崇信和祭海民俗文化。最初的祭海主要是渔民各自零散进行, 没有形成具体固定日期,在采用黄历日期同时,因“谷雨百鱼上岸”,选择谷雨前后的一个吉日(当地称为“成日”)举行。因为这时各家新一年的渔业生产准备工作,如修补添置渔具,检修船只等都基本就绪,祭海这一天要把网具抬到船上,祭海的第二天就要出海,因此,祭海也被称作“上网日”。至民国初年,田横祭海初具规模,开始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祭海,广泛分布于沿海各渔业村庄。新中国成立后,生产逐渐恢复,田横祭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1996年,周戈庄村村委为统一组织祭海活动,与渔民协商,遂将每年的3月18日定为统一祭海日,并逐步形成了周戈庄村的一个独特节日——“上网节”。

二、祭拜的神灵

海龙王是中国北方渔民普遍崇信的海神,也是周戈庄祭海时主祭的海神。周戈庄村东头海岸边有一龙王庙,是民国五年重修,20世纪90年代又翻新修整,龙王庙供泥塑龙王像和赶鱼郎、帐先生二像。除了海龙王,还有四位受祭拜的神灵:一是天老爷,二是观世音菩萨,三是四财主(狐仙),四是仙姑(孙姓姑娘,传说死后成仙)。天老爷和观世音在我国受祭拜的现象很普遍,对四财神和孙仙姑的祭拜是是具有地方色彩的。自古以来,崂山、即墨一带的居民就有崇拜狐仙的习俗,认为狐仙可以致人祸福,四财主又称为巉山胡家,据传是是周哥庄附近巉山修炼成仙的狐狸。孙仙姑,20世纪20年代出生于距周戈庄不远的王村,至死未婚,传说孙姓姑娘生前聪慧善良,乐于助人。她去世那年,一大渔船将遇海难的前夜,船老大梦见孙姑娘指点迷津。梦醒后,按孙姑娘所说避开海难。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当地渔民便将孙姑娘奉为保护渔民舟子安全的仙姑。

三、祭海的仪式

祭海节的前几天,周戈庄村的家家户户比过年还要热闹。男女老少都忙着做祭海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祭海吉日、选三牲、蒸面摸、整饰龙王庙、扎松柏门、搭戏台,写对子和太平文疏等。

祭海仪式十分隆重,既保留古朴的传统,又有创新。主要包括:

列船:祭海日的清晨,各船船主将船只开到村前栲栳湾,船与船以十米间隔,船尾朝岸,船头朝向大海,下锚定位。然后各船将渔具、网具整齐地摆放到船上,形成一片整齐待发之势。

    摆供:日出之前,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渔民以船为单位开始摆供。每只船摆一组供品,每组摆3桌,桌上铺红布以示吉庆。桌上摆三牲、面塑等。每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绑扎成的4~5米高的“站缨”(在海中下网的一种标志)。

    祭奠:上午8时,由主持人宣布:“祭海仪式现在开始!”一声令下,鞭炮齐鸣,人们开始烧香焚纸,并把写好的5份“太平文疏”点燃,然后齐磕头。

唱戏和聚餐:田横一带的渔民们以京戏为上戏,每年祭海时,都要从青岛、烟台甚至更远的地方请来京戏班子唱大戏,祭海时的唱戏一般要唱三天,请戏班子的钱由各船家均摊。祭海仪式结束后,渔民家里会设宴款待来参加祭海仪式的亲朋好友。祭海后的第二天,大多数渔船便出海捕捞,开始一年的渔业生产。

四、政府参与下周戈庄祭海节的发展

2003年,田横镇党委政府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上网节”这种民俗文化的价值。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提出了“政府引导、民办公助、市场运作”的办节指导思想和“既挖掘、保留浓郁地方传统民俗,又注重丰富创新”的活动原则。利用2~3年时间,把周戈庄上网节打造成中国北方沿海一带规模最大、历史内涵最丰富、民俗民风最古朴的民俗旅游文化活动。

2004年,田横镇政府主办了第一届祭海节,并正式将活动名称改为“周戈庄祭海民俗文化节”,并降祭海节由3月18日一天增加到了18日前后周末三天。在保留传统内容与形式的同时,增添了民俗摄影大赛、巨书表演、灯谜有奖竞猜、民间工艺品现场制作展销等活动。2005年的第二届祭海节,将名称改为“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引进了吴桥杂技、威风锣鼓、舞龙、斗鸡、风筝表演、焰火歌舞晚会等一系列广为人们喜爱的活动。2006年,田横镇政府为深入挖掘原汁原味的民俗资源,邀请西安歌舞剧院,首次将原始祭海仪式搬上艺术舞台,再现了原始祭海的古朴庄重。2008、2010两届祭海节由渔民自己承办,做到还节于民,虽然规模上无法与政府承办的相比,不过耕海牧渔祭沧海,极具民俗特色。

? 2006年,田横祭海节荣列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入选青岛市迎奥运十大节庆,并被确定为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田横祭海节又成功的在中国数千个节庆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成为中华知名节庆!田横祭海节作为古老博大的渔文化节庆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活力。现在每年的田横祭海节都吸引来了不计其数的中外游客,很多的民俗专家也受到其纷彩文化的吸引,祭海节逐渐在国内沿海民俗节庆中享誉盛名。

五、结语

周戈庄祭海节是对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又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民间色彩海洋文化,祭海节的举办体现了海洋文化丰富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祭海节已经成为田横的文化标志,树立了一个独特的海洋文化节庆品牌。

但是田横祭海节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与问题,田横渔民数量的减少,让祭海文化的主体力量减弱,不可避免的造成祭海节影响力的下降,并且来观赏祭海节的游客中多数都是来自地理位置比较近的区域,怎样将新的文化理念,新的吸引游乐的方式,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投入到这种渔民文化,祭海风俗中,打造出 “青岛·田横”这样一个足以成为青岛特色旅游文化代名词的景观,还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青岛这样一个建置120年现代化比较发达,历史底蕴不足的海滨旅游城市,不仅要正视田横祭海风俗文化,将其纳入青岛的旅游体系,更要在古朴的海洋文化风采基础上将这个旅游点扩大成面,用文化理念打造旅游风情,实现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王苧萱.非常俗、非常美——周戈庄祭海节【J】.海洋世界,2006.02.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范文5

薄暮黄昏时分,海边升起万丈红霞,惠东县巽寮湾渔业村在晚霞映衬下宁静而又悠远。渔业村的村民停下一天的劳作,排遣疲劳,驱除倦意。孩童你追我赶,穿梭于小巷;老人坐在家门口怡然自得,见到有记者来访,纷纷投来殷切的微笑。

巽寮渔业村的街道上已经有了街灯,大部分的房子显得很新,在屋顶上伸着各种电线。穿过村子,在靠近海港的地方,停靠着许多打鱼归来的船舶。正值退潮,桥下泊着的一艘艘渔船,船底都陷在淤泥里。每一艘都是绿帆布蓬的,垫的是绿地毯。桅杆高耸,好像是村头海边的一块绿地。海滩上的红树林边上有一排简易搭建的窝棚,边上有牌子写着“海滩烧烤”。站在海滩极目远眺,眼前一片宽阔的海域就是巽寮湾。

据巽寮镇文化站的相关人士介绍,渔业村几百年前并无人烟,后来渐渐有潮汕渔民避风于此,在离海岸线最近的岛上繁衍生息,于是便有了几十户人家,皆以打鱼为生。

五十年代初,在政府的安排下渔民陆续上岸。那时候上岸了的渔民并没有像陆地人一样的房子,还是以船为家,把船拉上岸边,停靠在风浪较小的港湾里。改革开放以后,政府为他们建房便形成了今天的渔业村。到了1990年,他们绝大部分已经定居陆上。时至今日,巽寮渔业村已然是一个大村子,有一千多户人家,大多数渔民都姓苏。

这些上了岸的渔民被称为疍民。在《宋史书》中,关于疍民是这样描述的:“生于江海,居于舟楫,随潮来往,捕鱼为生。”

疍民也被称为连家船民,据考证源自于古代百越。宋朝时期,百越族与朝廷不和,朝廷要对他们赶尽杀绝,百越族只好四处安家,其中一部分上了山,另一部分上了船,沿着中原的沿江地带顺着沿海捕鱼为生,先是到福建、广东,最后到了潮汕地区。但由于潮汕的渔霸作乱,无奈再度迁徙到惠州一带。最终,疍民在惠东沿海一带安家落户。

据《惠东渔业志》记载,惠东疍民通过买卖或逃亡迁入,分布于平海、巽寮、稔山范和与鹤咀等港湾。他们长期受到陆上汉人严重歧视,明朝、清朝政府将其列为贱民。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政府立法禁止歧视疍民。

打渔这种完全靠天吃饭的行当极其穷苦。大海凶险,风雨漂泊的渔船不知道会被哪一片浪花击翻沉落。“以舟为室,浮海而生;以浪为枕,对月而歌”,这种生活在今天听来非常符合人们关于浪漫的想象,但对当时像李却妹这样的渔民而言,可能意味着死亡。

如今有些微微驼背的李却妹出生于1951年11月,是地道的巽寮渔业村原住民。作为一个疍民的后裔,李却妹体味了凄苦无比的童年。5岁之前,李却妹和父母居住在船上,终日漂泊于大海。

李却妹回忆说,小时候在海上居住的船是一条连头连尾五六米长的水泥船,船头是破旧的土灶,再过来是一张吃饭用的小方桌,挤在一张床边上,那是父母的“大床”;大床背后,一道竹帘相隔,是孩子们的一排“小床”;再往后,到船尾,便是一个简易的厕所——船尾木板上挖一个洞,直通河里。

漂浮海上的疍民,船即是家,家即是船——“连家船”,承载着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全部希冀。除了要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居住在连家船上的疍民要比于陆地上的人经受更为潦倒的际遇。

李却妹的父母育有6个儿子4个女儿,其中有3个女儿被活生生地扔进了大海,仅剩下李却妹一个女儿。这与鲁迅笔下吃人的故事一样让人瞠目结舌。李却妹经常梦见父母,每次都会问他们,为什么要把3个姐妹扔进大海?父母泪流满面,摇着头无奈地说,实在养不活这么多孩子。李却妹的大哥在5岁时,被父母“送”给了附近的农村,换回来15斤大米和15斤地瓜;二哥在3岁时也“送”给了附近芙蓉镇的一户人家……

每一粒米都要养活一个孩子。在讲到自己的3个姐妹被父母扔进大海时,李却妹终究没有忍住,留下了泪水。李却妹偷偷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有在公共场合把身世、家庭讲述的如此详细,因为生怕不理解疍民的人会取笑自己。

一叶扁舟,桨声欸乃。水上人家的渔船,划过一道又一道河港,划过一代又一代岁月,但在这些渔家子民的心中,上岸的渴望从未断绝。

在李却妹6岁时,政府开始有组织的安排疍民陆续上岸。但一直受歧视的渔民上岸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受到岸上人的欺负。他们不能与岸上人通婚,不准穿鞋袜,不准穿新衣服……

“落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上岸时,他们只能光脚低头走路,即使是小孩,也是逮着机会就欺负他们一把。今天的渔业村里,即便已经不用担心风浪,不用遭人白眼,但几百年来生活留下的烙印依然在一些细节中体现:渔业村的房子,大多比路面稍低,类似船舱;渔民总不习惯穿鞋,一进屋就像在船上一样打起赤脚;渔民的孩子,衣服后背上用别针别着一张符保佑平安,据说渔歌歌手出去表演时,也总会带上这样的平安符,否则心里就不安定,有时衣服没有口袋,她们会把符扎在头发里。

人生百态,潮涨潮落。连家船文化从几千年的历史中一路蹒跚走来,犹如中华文明中绽放出的一朵奇葩。上岸后的疍民仍旧受到许多歧视,但相比在海上惶惶不可终日,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的时代来说,能在岸上生活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改善。

绿色翡翠,巽寮旅游

如今的巽寮湾,开始向滨海度假旅游区转型,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巽寮湾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南海大亚湾的东部,依山傍海,山海相嵌,海天交融。巽寮湾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沿岸水深2-4米,海底平坦坚实,海滩的海砂含硅量高达99%,海沙洁白如莹;由于此地几乎没有工业污染,水质也十分优良,海水清澈碧绿;海岸线迂回曲折,以“水清、沙白、石美”而著称,被游人誉为“绿色翡翠”。

近些年来,巽寮湾在2006年北京金融街惠州置业公司进驻后,逐步成为一个颇具知名度的海滨度假旅游区。此后各方地产纷纷进驻巽寮湾,这里的旅游和房地产总收入连续多年占据惠东县的半壁江山。而这座小镇的面貌也开始发生变化,沿着巽寮湾海岸线,星级酒店和高档社区日新月异。其中以金融街巽寮湾为代表,北京金融街集团在这24平方公里、11公里的沙滩上,打造出五星级酒店、游艇俱乐部、水上运动基地等一系列大型旅游设施。

巽寮湾旅游、餐饮、房地产和娱乐业的发展改变了巽寮渔业村的面貌。巽寮湾是一个浅滩,早先还能正常的打渔,可这些年却越来越费劲。平海沙场的开采导致巽寮湾的水越来越浅,能游进来的鱼儿越来越少;大亚湾核电站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附近海域海水温度的上涨,热流的阻碍让大量的鱼种渐渐游离了这片海域。以打渔为生的渔业村渔民,现在要出海到很远的香港大公海,才能获得这份本来属于大自然的馈赠。

现在渔业村仍然从事打渔行业的人家只剩下了一半左右。另外一半的原住民,随着时代在变化,不再完全靠天吃饭,凭借各自的聪明才智积极从事与滨海旅游业相关的工作。

李却妹的大儿子已经放弃了世代打渔的生计,在渔业村开了一家大排档,生意红火;而她自己也经常受邀前往惠东巽寮附近的酒店演唱渔歌,每次出场费有200元到1000元不等;不过,李却妹丈夫苏庆和小儿子依然在传承传统渔民的衣钵,摆放在家门口出售的鱼干,就是丈夫和小儿子出海的收获;最小的女儿嫁给了同村一个教师,为了贴补家用,晒制了大量的鱼干出售。在渔业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一个货架子,架子上摆放着散装和袋装的鱼干,把鲜鱼晒成鱼干可以保存更长时间,也方便卖给远道而来的游客。

渐成气候的旅游业激励了更多的人转行,很多渔民将渔船改造成了游船,载游客出海游玩。旅游旺季的时候,一天的收入可达上千元。

巽寮湾的海边沿途有很多渔民开设的大排档,这些大排档都是建在临海处。坐在海边上,不必庖凤烹龙,端上几盘刚刚从海中捕捞的鲜活鱼虾贝壳,面朝无边大海,海风把大排档的顶棚吹的呼呼响,远望星星点点的船帆,细酌慢饮,确实别有风味。

“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沿海渔民都有着信仰妈祖的文化传统,对于生活在海上的渔民来说,妈祖是庇佑他们平平安安、风调雨顺的重要神祗,妈祖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巽寮湾渔业村的疍民后裔也不例外,他们对妈祖从心底充满敬意。李却妹记得小时候,爷爷在一个小碗里盛放着妈祖神像,放在连家船的舷窗内,每次出海时都要祭拜妈祖。每逢妈祖诞辰,渔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海面上鞭炮轰鸣,青烟缭绕。

来到巽寮湾,旅客都不会错过体验当地的妈祖文化,感受这种文化的最佳地点便是天后宫岭南民俗文化商业街,如今天后宫成了巽寮旅游中重要的一个景点。

这条天后宫岭南民俗商业街,是金融街斥资2亿元精心打造的集旅游观光、餐饮购物、民俗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文化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551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882平方米,主要包括天后宫、滨河酒吧街、特色购物餐饮街区、演艺广场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建筑和园林的整体风格主要围绕岭南风情、妈祖文化、客家文化、海洋文化等主题进行体现。

在商业街的主入口,是高9.99米的典型岭南风格的石牌坊。再往前面是四海龙王之一的东海龙王浮雕,围绕着天后宫,在街区里的四个方位分布有四海龙王的浮雕,寓意四海龙王朝圣母,四海升平,风调雨顺。

据了解,巽寮的妈祖庙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相传,原来供奉在稔山镇范和港妈祖庙的一尊妈祖神像,一次台风海潮后,漂流到巽寮湾的沙滩上,后来当地渔民在此建造了妈祖庙,以保佑当地渔民平安吉祥。当时妈祖庙里面供奉的妈祖神像,每年一半时间在范和港的阿妈庙供奉,一半时间在巽寮湾妈祖庙供奉。

一曲渔歌,此生无憾

千百年来,随潮来往的渔民们面对大海、蓝天,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以歌自娱、以歌解忧的生活。曾经是渔民精神生活唯一来源的惠东渔歌已经成为惠东疍民的象征符号。

渔歌随着“百越疍民”的迁徙从宋朝就开始在惠东一带流传。如今,惠东巽寮渔业村是传唱惠东渔歌的地区之一。他们除了在捕鱼时唱,在回港避风、祭祀、节庆、婚丧等场合,更是大唱渔歌。唱渔歌成了渔民们漂泊在海上所能寄托的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

原惠东县文化局副局长陈志祥告诉记者,渔民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阶级的欺压和,爱唱渔歌不是单为欢乐,而是因为生存环境的艰难。生活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之中,他们因而只能写歌自娱,以歌自忧。所以,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唱自己的渔歌,特别是妇女更擅唱歌。旧社会,他们生于江海,居于舟楫,一曲渔歌,从此无憾。

每逢年节渔民有聚艇聚集在避风港内的习惯,特别是每年中秋夜晚,他们都有对月而歌的习惯。在婚嫁时有唱歌、斗歌的习俗;亲人分离、相聚,或是老人与世长辞等都是以歌代言。因此,在客观上就决定了渔歌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有悲哀、伤感、发泄心头积郁的倾诉,亦有沉重、拼搏的劳动号子。

解放后,渔民翻了身,逐渐移居陆上,生活一天天好起来。随着渔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渔歌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现在唱的“城歌”就是新歌的意思,充分体现了新社会的渔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因而,这些渔歌的曲调较之原始渔歌开朗、辽阔、豪放,歌词内容积极向上,体现了渔民为追求美好而唱歌的愿望。

惠东渔歌旋律中天然带着海的悠远、辽阔和婉转,情感里满含着慨叹命运的伤感、祈祷平安的吟诵。它不像客家山歌那么直,不像信天游那么高亢,和同是渔歌的咸水歌相比,它曲调又更加优美丰富。和所有好的音乐一样,它剔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外衣,只是让你被纯粹的音乐光芒笼罩、穿透。

经过历代渔民的传唱,惠东渔歌内容不断丰富,旋律日臻优美。新中国成立后,在许多著名音乐人的重视下,惠东渔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一度闻名全国。1956年,港口渔歌手苏墨水、苏带心参加了全国民间歌曲调演,受到了总理的亲切接见。1957年前后,国家鼓励海上的疍民上岸,疍民渐渐远离海上生活,渔歌的传唱逐渐减少,只剩下几位在海上长大的疍民闲时无聊,聚在一起打发时间。

1975年,惠东渔歌拥有了更多的机会走上表演舞台。惠东县歌舞团带着独特风格的惠东渔歌对唱、说唱节目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使惠东渔歌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到了“”期间,惠东渔歌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被列为庸俗、伤风败俗的歌曲,禁止传唱。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渔民后代弃渔从工;再加上音像制品、电视媒体、流行歌曲等越来越多地进入渔民生活,许多渔民逐渐忽略了自己的传统歌曲,致使惠东渔歌处于濒危状态,传唱者越来越少。

值得庆幸的是,近些年来惠东县文化局加大了“惠东渔歌”的保护和传承力度。2006年获批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获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惠东渔歌入选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平海等各渔区的中小学就开始教学生唱惠东渔歌。巽寮中心学校已有10多年教龄的音乐老师林海英说,仅该校就有300多名学生会唱渔歌。“越小的学生越喜欢,他们还会在课后哼唱。”惠东渔歌可谓后继有人。

李却妹是惠东渔歌知名传人,她曾代表惠东渔歌前往上海世博会、广东省第十三届省运会进行表演。在李却妹的家里,墙壁上挂满了李却妹的各种获奖证书和李却妹参加各种比赛的照片。“我在6岁的时候就会唱渔歌,在大海中,累了的时候经常是爸爸妈妈唱一句,我跟着唱一句。”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李却妹经常随夫苏庆出海打鱼,她回忆起当年的美好时光说:“渔歌最欢腾,大家都唱好日子。斗歌,出海的时候唱,回来的时候唱。特别是涨潮的时候鱼不多,大家就抛锚下网,一条船一台对讲机,对讲机声音大,大家就在对讲机里斗歌。还有好多情歌呢。”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范文6

(一)禁渔原则

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时间、统一行动、分区分级负责”的原则实施*禁渔期制度。

(二)禁渔范围

1.*县境内的*(金沙江)干流;

2.重点江段:

(1)根据资源状况、交通条件、基础工作力度、人员力量等具体情况确定各地禁渔重点江段和重点区域:蒙姑乡蒙姑村至红山乡牛栏村180.8公里金沙江江段;包谷垴乡红石岩村至红山乡牛栏村79公里牛栏江江段。

(2)与外省、市、县(区)交界江段。

(三)禁渔时间

金沙江干流、主要支流牛栏江、马树河、以礼河禁渔时间为:2月1日12时—4月30日12时。

(四)禁渔对象

金沙江、牛栏江所有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禁渔期间,除专门机构进行渔业资源监测进行的捕捞外,禁止一切捕捞行为。

二、工作部署及分期主要任务

(一)宣传发动阶段(1月15日—1月31日)

广泛宣传实施*禁渔期制度的意义、作用,以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禁渔期间社会秩序、人民生活稳定。

(二)禁渔实施阶段(2月1日—4月30日)

各乡镇要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清除江中迷魂阵、张网、布围子、粘网等有害渔具,严厉打击一切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捕捞行为,取缔经营、销售江鱼和制造、销售禁用渔具的商贩,做到“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岸上无江鱼”,确保禁渔取得明显实效。

(三)总结阶段(5月)

对*实施禁渔期制度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布置禁渔期结束后*禁渔效果的巩固和*渔业资源管理工作,并完成禁渔期有关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继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做好实施禁渔期制度宣传发动教育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沿江群众稳定的生活生产秩序是实施*禁渔期制度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充分认识实施禁渔期制度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禁渔工作,要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及通告、横幅、标语、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禁渔的意义、目的、作用和要求,并将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禁渔工作的始终,要将农业部关于*禁渔的通告、传单张贴和分发到沿江各乡镇、村、组,散发到沿江农户手中,将宣传工作做深、做细,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要积极争取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做到政府重视、加强领导,群众理解、自觉参与,部门支持、积极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年将建禁渔宣传碑3块,各乡(镇)务必于1月31日前将*禁渔动员工作布置下去,将通告、传单散发到沿江群众手中。

(二)牢固树立长期禁渔的思想

实行禁渔期制度,实现资源和生态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个长期的过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禁渔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牢固树立长期禁渔的思想,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做好长期禁渔的各项准备。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各地执法检查过程中,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宣传教育到位,严格、文明、公正、公开执法、程序合法、取证完备、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罚适当,使违法者心服口服,树立良好的渔业执法形象。要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注意防止正面冲突,避免发生人员伤亡等恶性事件。对于违反*禁渔期制度管理规定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管理机构依据《渔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四)认真总结禁渔经验

各地在实施*禁渔期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编写有经验借鉴和教训吸取的执法典型案例,报县农业局进行交流,并于每月2日前将上月*禁渔执法统计表报县农业局。*禁渔工作结束后,各地要认真做好总结,并将总结于5月10日前书面报县禁渔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禁渔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县农业局协调县财政、公安、工商、林业、交通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乡镇要成立*禁渔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政府有关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加强对禁渔工作的领导。

(二)落实责任

要制定落实监督检查责任制,县、乡、村、组要逐级签订*禁渔目标管理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人。

(三)强化监督检查

1.各乡镇的监督检查。各乡镇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统筹调配执法检查力量,采取形式多样、机动灵活、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本辖区内的水面、渡口、市场、餐馆等实施全方位监管。

2.组织统一联合检查。由县农业局在禁渔期间组织2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统一执法检查行动,以营造“禁渔”声势,巩固“禁渔”成果,并将对重点江段进行抽查。

3.各乡镇执法检查可采取统一执法与分散执法相结合,水上检查与陆上检查相结合,江中检查与市场检查相结合,干流检查与支流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形式。

附件三

*禁渔宣传标语

认真贯彻《渔业法》,做好*禁渔工作!

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禁渔期制度!

保护*,从我做起!

齐心协力做好*禁渔工作!

携手同心,保护*渔业生态,贯彻《渔业法》,实施*禁渔期制度!

全民动员,齐心协力,保护*生物资源!

行动起来,保护*生物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渔业秩序!

实施*禁渔期制度,造福沿江渔民!

实施*禁渔期制度,保护*生物资源!

实施*禁渔期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实施*禁渔期制度,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禁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保护*生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范文7

*年年初至今,岱山县长涂镇新渔农村建设指导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就岱山县渔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其主要做法和推进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岱山县推进渔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小康社区创建过程中,岱山县党委政府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多种手段来繁荣、活跃和丰富渔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科技素质,努力在渔农村塑造了“知荣辱、明礼仪、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新风尚。其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极推进渔农村社区群众活动场所建设。几年来,岱山县紧紧抓住创建舟山市“海岛百花工程”、舟山市渔农村小康社区的有利契机,大力完善和建设各种群众活动场所,为渔农村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截止*年底,全县渔农村新社区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176*平方米,主要载体为村级老年乐园,有31套健身路径安放在全县渔农村各个公园或广场中,成为群众乐于参与的露天活动阵地。如长涂镇政府投入40余万元资金建造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渔港文化广场,修建了长西和倭井潭两个休闲公园,为每个社区建造了门球场、安装了健身路径,建造戏台、社区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室,添置社区图书室的书籍,其中长西社区还建成了全市第一座人工草皮门球场,从硬件设置上充分保证了群众对多种群众性文体活动的选择。

(二)努力组建过硬的渔农村群众文体队伍。岱山县各级党政十分注重培养新农村、新社区渔农民的文艺骨干,建立起各种文化活动骨干队伍,大大增强了渔农村新社区文化建设的造血功能。至20*年底,全县各乡镇及渔农村以群众自发队伍为基础,建立起业余文体团队31支,大多数乡镇建立了1—3支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队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如高亭镇的渔鼓秧歌、金钱铜棍队、渔歌号子队,岱东镇的男女舞龙队,长涂镇的老年丝竹乐队,衢山镇的心连心业余艺术团、花船队,秀山乡的小蜜蜂乐队和丝竹乐队等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成为岱山县渔农村逢年过节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

(三)定期开展群众科普文化活动。全县各乡镇每年开展以展示海洋文化、海岛民俗风情为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5--6次,努力满足群众的需求。如长涂镇的“伏休社区一台戏”渔家乐系列活动,岱东镇的沙滩文艺活动,岱西镇的滩涂文体技能比赛,高亭镇的“渔丰杯”渔民系列文体活动,衢山镇的送文化下渔村、风筝、织网竞赛活动、秀山乡的生态旅游文化活动等,同时科技部门定期组织技术人员送科技下乡,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些都吸引了广大渔农民的广泛参与,活跃了渔农村文化生活,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切实抓好农民科技文化道德素质的培训工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广泛依托乡镇成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学院、家长学校、老年协会等平台,积极打造学习型社区,建设学习型家庭。同时结合现代渔农民教育活动,着力抓好现代渔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和劳动技能培训、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创业本领的培训、科普知识和公民道德教育培训,帮助渔农民提高发展致富的本领,提高了渔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道德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人力基础。

(五)着力加强渔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近年来,随着岱山县区位与资源优势的凸显,一批大项目大工程相继落户本县,开发力度日益加大,由此也带来了许多发展中的矛盾,作为处于社会矛盾已经尖锐激化后的前沿阵地的渔农村社区,加强渔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此,该县结合新农村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对渔农民的法规政策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如省重点工程金海湾大型修造船基地建设项目在长涂落户和动工兴建两年多来,针对建设过程中在征地、拆迁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与矛盾,镇政府、社区、村积极做好疏导、稳定工作,加强渔农村普法工作,努力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两年多来没有因为征地、拆迁、施工等引起越级上访、群访闹事等情况;针对全县外来人口快速增加现象,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引导和管理,如长涂镇、东沙镇相继建立新居民服务管理中心,组建镇、社区、村(企业)三级外来人口管理网络,实行外来人口网格化管理等,专门成立义务宣传队、义务巡逻队,向外地新居民分发宣传资料,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治安防范。同时积极做好外来民工的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外来新居民融入到当地生活中,提高了他们的遵纪守法意识;长涂镇还以创建富有特色的社区小报、在社区主要村道路口安置“社区居民沟通窗”、设立道德点评台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等,搭建了社区与居民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严格执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涉及村、社区的项目建设和投入,充分尊重渔农民的意愿,规范运作程序,财务公开透明,使群众心顺、气平,促进了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创建和渔农村稳定和谐。

二、岱山县推进渔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若干制约因素

(一)群众参与的主体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广大渔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持久的原动力。最近,岱山县新渔农村建设指导组对遍布全县7个乡镇39个社区的1000名渔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2份。在调查项目“如果采取农民自己投资或投劳的办法来建设社区(村)里的项目,您愿意参与哪些项目”时,有26%的群众选择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仅次于发展集体经济。而当问到“您认为新渔农村建设主要依靠谁来建设”时,53%回答主要依靠政府,21%回答依靠社区(村)干部,26%回答依靠社区(村)群众。从调查来看,群众对渔农村新社区乡风文明特别是文化建设呼声强烈,愿望迫切,期望值很高。但是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渔农民认为主要依靠政府,而对渔农村群众的主体作用认识不是很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渔农民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渔农村社会风气有待于进一步转变。渔农民问卷调查显示,当问到“您觉得您所在社区(村)在社会风气方面主要存在哪一问题”时,25%回答是问题,13%回答村里的社会治安不好,15%回答村里迷信现象普遍,9%回答村里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普遍,5%回答村里不孝敬老人的现象突出,33%认为自己村的社会风气还不错。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渔农村的社会风气问题普遍较多,特别是问题、迷信现象、社会治安问题等比较突出。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渔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三)民主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是渔农村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1000份调查问卷中,当问及“您所在社区(村)的事务有没有及时公开”时,78%的调查人群回答所在社区(村)能够及时公开,22%回答所在社区(村)没有及时公开。对于社区(村)事务及时公开的村,当问到“您对所在社区(村)事务公开内容满意吗”时,54%回答满意,13%回答不满意,33%回答说不清楚。调查结果表明,尽管被调查的大部分渔农民所在村能够做到村务及时公开,但对于村务公开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渔农民不满意或说不清楚,这说明目前在村务公开的内容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社区和村的民主管理制度还存在着民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不够完善,农民群众参与决策不够,离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尚有距离。

(四)群众文化投入力度相对不足。群众文化建设是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渔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渴求的需要,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岱山县新渔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差,文化经费短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文化经费短缺。由于岱山县乡镇一级财政长期陷于困境,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设施建设经费短缺。以2005年为例,全县乡镇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总额为108万元,其中用于活动经费37.5万元,用于硬件投入45.15万元,人头经费25.35万元。按全县15万渔农民数计算,文化活动经费年人均仅为2.5元,低于其它三个县(区)。(定海4元;普陀5元;嵊泗3.5元)。2、文化阵地建设落后,设施简陋。全县相当一部分社区文化硬件建设滞后,场所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活动设施,开设的室内活动项目基本上以室和电视室为主,老年活动中心只有几张麻将和桌,目前仅少数社区拥有图书报刊阅览室。相反,与群众文化阵地缺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宗教场所。据统计,至20*年底,全县有合法宗教场所32处,小宫小庙102处,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涉及面涵盖了全部39个新社区,90个行政村,而未经审批而改建的非法宗教场所面积达到21538平方米,占地约56000平方米,数字非常惊人。3、载体和内容单一。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雷同,缺乏特色与新意,不能满足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关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服务活动,虽然气氛热烈,但有限的次数,使渔农民实际得到的科技文化指导很少。

(五)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组织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基层干部在思想上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新渔农村建设应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同时由于渔农村社区普遍存在工作繁重人手偏紧情况,社区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各类日常工作,对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力不从心,组织领导力量薄弱。

三、对策和建议

建设和谐新渔农村,打造全面小康社会,不光是吃穿有余、钱袋鼓鼓,而是要在这个社会里有安全感,要身心愉悦,要有人文关怀,要有国民素质的提升,要有文化底蕴的积淀与弘扬。所以,要清醒认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确立与建设和谐新农村相一致的思想、文化理念。具体建议如下:

(一)以加强班子建设为根本,切实增强渔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村级两委班子作为村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班子建设的好坏特别是班长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及有关部门的政策和指示的执行。如果渔农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失去威信,没有号召力,即使政策再好,也无法落实。乡风文明建设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凡是社会风气和谐、群众文化活跃、环境整洁优美的渔农村,必定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因此抓好班子建设对于乡风文明的形成非常关键。一是要加强社区(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心灵深处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用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二是要开展社区(村)级干部业务培训,提高社区(村)干部的工作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进行业务和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的工作格局,通过抓制度建设和落实,逐步达到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和村干部行为的规范化;四是要积极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通过这些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俗,搞好社会治安,弘扬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二)以宣传为先导,提高群众参与渔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群众也不可能坐享其成。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越深,参与度就越高,效果就越明显。同志指出:“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随着乡风文明建设的日益成熟,政府要逐渐转变角色,最终使群众成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为此,要切实加强宣传和引导,在“多对群众教育、多请群众参与、多让群众知情、多与群众联系”这四多上下工夫,激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要通过召开会议,面对面讲形势、鼓干劲,宣传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充分认识差距,增强群众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愿望,调动群众出谋划策的积极性;要大力开展“建设新农村,我来献一计”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知晓新农村、规划新农村、共建新农村”的热情;要坚持典型引路,通过文明家庭、文明示范户、平安家庭、文化示范户、科技示范户等评选,挖掘、培育、推广一批乡风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典型来示范和带动广大群众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

(三)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激发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热情。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活力所在;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命力所在;让群众真正得实惠,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持续力所在。为此,要着力开展四类活动:1、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利用村民学校、墙报、宣传栏等形式,组织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学礼仪,使广大农民群众懂科学,用科学,守法纪,讲文明。2、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文艺、体育评比竞赛,巧借民俗活动自娱自乐,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农村文化的桥头堡。3、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每个社区都要建立起公德薄、光荣榜、评议栏,建立道德点评台,让一些地方的好风气、好习惯、好人好事得到宣传,得到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弘扬正气,形成比爱心、比奉献、比卫生的和谐竞争局面。4、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在文明镇、社区(村)、“科技示范户”、“文明诚信户”、“好公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等创建评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创建内容和形式。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范文8

(胶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山东 胶州 266300)

海洋捕捞业是公认的高危行业之一,特别是当前海洋环境污染加剧,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衰退,海上捕获量越来越少,渔民在生产中为了追逐效益,时常发生争占渔场、抗风航行、越界生产、冒险生产等现象;海上交通日益繁忙、渔场与航线密集交叉,渔船之间以及渔船与商船间发生碰撞的概率加大;渔船海上受台风、大风、大浪、海雾等恶劣海况影响;外来渔工尤其是操作技能经验不足渔工增多等问题,增加了渔业安全管理难度和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加强基层管理组织的作用,让他们起到渔业管理部门和渔民之间的桥梁作用,贯彻落实好上级相关的管理精神和工作要求,组织好渔民的培训和出海生产等等,显得十分重要。基层村(居)对渔船动态、船东(船长)等情况了解熟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能让我们及时掌握渔业生产的动态情况,渔民的思想动态及要求,是理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渔业生产管理的基础。但是,传统上的村(居)管理模式受渔村渔船数量、村领导换届、聘用金等原因影响,渔船安全管理工作出现表面应付了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渔船管理急需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渔船公司化、协会化管理方式。下面谈几点意见。

1基本情况

胶州市现有渔业乡镇1个,重点渔业村庄8个,捕捞渔船近300艘,个别村(居)甚至只有1~2艘渔船,稍多一些的也不超过5艘,基本上都以村为单位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也没有管理规范。日常运行的渔船基层管理组织有13个,经过渔船的出售转港和渔船拆解更新合并后,有些基层管理组织剩下的渔船数量不到10艘,而有些渔业村领导经过换届后缺乏渔船管理经验造成安全管理不到位,渔船安全管理工作出现表面应付了事的现象,有些村管理渔船组织名存实亡。

同时,由于一家一户的个体渔业户信息渠道少,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弱,综合素质低,渔业户投入未得到回报,对渔业安全管理产生抵触情绪。个体渔船数量多,作业分散,船员培训持证率低,海上检查难,因而个体群众渔船管理难、安全系数低。如果将个体群众渔船挂靠某公司或加入相关渔业组织,走公司化经营的路子,渔业部门便可在渔业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信息等方面对其加强指导,在船员培训、渔船检验、安全检查等方面统一化、规范化,有利于渔业发展和安全管理。由于海洋渔业这一特殊专业,渔船船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很大部分,个体渔船招收的船员大部分是贫困的内陆地区的,没有海上生活经验,不掌握最基本的海上安全生产常识,其素质处于极低的水平。个体渔业户安全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不参加业务培训,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将全部笼壶渔船加以引导纳入渔业公司加强管理,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装备必要的管理设备、设施,业务上由上级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培训,可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安全事故。

2公司化运作的优越性

将零星松散的船只参加到公司化管理,在公司的管理下,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编组生活、值班瞭望、通信联络等都将得到很好的落实,安全也将得到有效的保障。公司在安全管理上措施将得到有效的落实,而且服务上也将得到了提高,在设备、设施安装,领取补助,和管理部门沟通等等,将更加快捷而便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管理职责明确

渔业管理公司实行法人负责制,渔船管理责任落实到位,责任追究明确,工作中不存在推诿的现象,各法人会按照管理职责切实负起责任,管理措施能有效得到落实,能在渔民及管理部门中起到沟通、联络的桥梁作用。而渔业村协管员管理,存在职责不清现象,管理者因薪酬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2.2管理队伍稳定

公司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日常工作实行上班管理,管理队伍稳定,管理业务能力强,可有效开展各项工作。而渔业村受换届选举影响大,村两班子支持协管员工作的力度不同,管理跟不上。

2.3管理积极性高

渔业管理公司管理职责明确,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人员实行聘任制,工作积极性高。而协管员只领取固定性的补贴,做多做少一个样,把渔业管理作为副业对待,管理时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存在能应付就行的思想,各项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2.4管理效益提高

成立渔业管理公司,将零星松散的船只纳入公司化管理后,管理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安全、服务都得到了保障。

3整合优化,推进公司管理

3.1规范渔业公司工作职责

认真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渔业安全生产制度措施落实到船、到人。全面掌握所管理渔船安全生产情况,及时督促船东、船长进行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对违法违章问题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协助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依法查处。组织落实渔业安全管理力量,建立和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负责渔民安全宣传教育和渔业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工作。

3.2规范渔业公司须具备基本条件

一是实行法人负责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并有较丰富的渔船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二是落实管理工作人员,渔业服务公司要有2名以上专职管理人员,需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和电脑实务操作技能、一定的渔船海上工作经验、较强的安全管理与服务意识;三是落实办公场所,渔业服务公司日常办公管理要有固定工作场所,并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四是配备岸与船通讯设施,配备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管理设备、单边带、对讲机等通讯设备;五是具有一定的管理规模。

胶州市现在主要有拖网、笼壶、耙刺三种作业类型,其中,拖网多为近海钢质双拖网作业,笼壶多为远距离木质渔船作业,耙刺为胶州湾滩涂内挖蛤作业。笼壶作业距船籍港远、生产周期长、作业强度高等特点,是我市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工作,将全部笼壶渔船引导纳入公司管理,将是我市渔船管理方式的积极探讨。

(收稿日期:2014-05-21)

省农业厅吴更雨副厅长考察调研邯郸渔业

7月31日-8月1日,省农业厅吴更雨副厅长带领厅水产养殖处、渔业资源保护处和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同志,到邯郸市考察调研了邯郸渔业发展情况。邯郸市农业局李新平副局长、渔业处、技术推广站负责同志协助调研。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范文9

2007年12月15日中午12时左右,我县西阳镇崔楼村村民张美荣、崔凤等12人,在距涡河西阳渡口西侧约1500米处,搭乘甘园村村民甘连东的小木船到甘园村村民甘红旗家为其6岁的儿子庆贺生日时,由于木船载人较多(包括摆渡者甘连东共13人),行至将近涡河中央时木船漏水下沉,致使13人全部落水,其中3人死亡。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管理,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经县水上安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立即开展沿涡乡镇水域水上交通安全检查,现就检查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一、确切统计,逐一造册。

1、乡镇政府向渔业主管部门提供《乡镇行政区域分解表》(见附表1)一份;渔业主管部门要结合乡镇提供的《涡阳县渔业船舶登记明细表》一份(见附表2),以船舶所有人所属行政村及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统计。

2、各涉渡乡镇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统计人员若干名,每位统计人员分包一个行政村,在村干部的指引下走访群众,统计调查,对属地持有船舶的村民进行全面登记,同时逐一核对本次统计调查信息是否与《涡阳县渔业船舶登记明细表》完全相符,并如实填写《涡阳县乡镇船舶登记表》(见附表3)。

3、交通海事部门负责对渡口、船舶及渡工进行登记,并如实填写《涡阳县渡口信息表》(登记内容见附表4)。

二、认真检验,确保适航。

按上述四表要求统计完毕的乡镇政府和部门,要及时报送县水上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统计出未经渔政、交通海事部门审批造册的船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如实填写《涡阳县非登记船舶信息表》(见附表5);统计完毕后,上报水上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申请有关技术部门对非登记船舶进行船舶检验,并对检验为非适航的船舶针对其损坏承度作出维修、拆除或销毁等处置意见。

三、加强宣传,培训到人。

属地乡镇人民政府、渔业部门、交通海事部门要加强对非登记渡船所有人进行宣传和培训力度,告知说明船舶所有人不准自己或把船舶借与其他人做出非法捕渔、渡运及在特殊恶劣天气情况下冒险航行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明确职责,严格履行。

船舶所有人自已或把船舶借与其他人做出非法捕渔、渡运及在特殊天气情况下冒险航行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乡镇人民政府要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县水上安全领导小组,对于不服处理或阻挠查处的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

五、齐抓共管,确保安全。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