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2-18 20:05:39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范文1

高校是进行教学与考研的单位,对办公、实验以及技能训练所需要的易耗品需求量较大。尤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讲,这些学校培养的是有较强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使得各种易耗品的数量和品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易耗品管理对于职业院校显得十分重要。

1、提高学校物资使用率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低值易耗品的消耗量较大,是学校财务上的一个严重负担之一,同时也是学生的负担之一。但是在使用中存在着采购与需求不吻合、使用浪费严重、库存保管不善等等问题,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易耗品的使用效率。不仅可以使得学校节省下大量的资金,而且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从大的方面来讲,还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学校管理文化水平的反映。

2、有力地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高职低值品数量大,品种多,型号杂,范围广,采购周期短,技术条件高,质量标准严,对物资供应的要求是时间急,计划变化快。在教学中,低值易耗品使用频繁、使用的人员多、损坏率极大、容易遗失,这样就形成时常购置,而实验中却是有物不能用、想用没有物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进程。2对于一些教学实验活动来讲,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物品的短缺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的继续。所以,对这些物资的精细管理,可以使这些物品的使用、库存情况一目了然,保证及时对物品进行补充,防止影响到教学工作的需要。

3、防止经济腐败行为的发生

物品的采购环节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高发地段,随着现代化办公方式以及高职实验技能训练的加强,低值易耗品的消耗量越来越大,这给行为制造了温床。同时,低值易耗品不仅仅是教学所需要的,而且其中大部分物资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频繁。所以,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登记、保管环节都存在着浑水摸鱼、、贪赃腐败的可能,一些部门人员与供应商相互勾结,侵害学校的利益,滋生腐败行为。通过科学规范的手段对低值易耗品进行规范的制度化管理,进行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制度,可以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还校园一片净土。

二、低值易耗品管理中存在的几方面主要问题

从程序上讲,学校易耗品管理属于院系和后勤管理部门双重领导。在材料管理上,任课教师与部门人员依据计划填写耗材名称、数量等,汇总后交给后勤部门去购置、验收保管、领取耗材。但是在细节管理上尚有许多具体问题值得探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物资耗材管理意识不够,随意性大

低值品由于涉及面广、品种繁多、单位价值小,许多单位往往重视不足、疏于管理。个别教师往往不能够提前提出计划,而是到用时才想到要购买实验材料,这样就造成了低质品采购的无计划性,使低质品的采购和管理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低质品管理困难。3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要求低,管理松散;部分学生的道德观念不强,不爱护公共财产,隐瞒损坏情况,甚至不填写损坏登记单。库房的保管人员缺乏科学管理意识,用多少省多少缺多少一概不知。老师与学生对于所缺物品随用随拿,使用完后随处放置,没有较好的规范管理制度,使得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尤为困难。

2、物资采购、登记管理不够规范

长久以来,低值易耗品管理一直游离于审计范畴外,管理中常出现以下漏洞:因此许多高校都有意或无意地未制订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制度和程序;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目前低值易耗品市场的管理不规范,存在鱼目混珠、以次充好或以旧冒新的现象,也给采购制度和程序的制订带有困难。

随着社会对各类专业人员的不断需求,各实验实训项目的增加,材料和低值品数量也随之增加。在实验室的使用尤为紧张的情况下,往往材料和低值品就存放在实验室内存放,使用随意,造成账物不符。如最易于管理的行政办公耗材,现行一般都是按教工和学生的人头数来定量,但因学科的不同,内部管理模式的差异,使这种量化方式难于绝对。但不实行定量管理的后果是不排除存在虚报伪报的套现现象,漏洞更大;后勤和实验设备的维修配件和耗材,因使用率的不同、设备的分散量化起来更困难。

多年来的重采购、轻管理倾向,对耗材的使用去向可管可不管或者干脆不管,领用或维修单据可有可无,资产便在这种松懈的管理中悄悄流失;即使对耗材的领用和维修有单据的,单据内容的真实性和必要性,设备维修的可行性,耗材的质量,也缺乏相应的监管,这种缺乏监管的后果必然滋生腐败。

3、缺少规范的管理监督机制

高校实验室的实验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重视不够,由于系室割据,互不流通,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缺乏制约和调控机制,从而使购置的部分仪器设备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足,维修技术力量薄弱等。

许多高校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政府对低值易耗品采购制度和程序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因此许多高校都有意或无意地未制订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制度和程序;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目前低值易耗品市场的管理不规范,存在鱼目混珠、以次充好或以旧冒新的现象,也给采购制度和程序的制订带有困难。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耗材采购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即由各耗材使用部门自行联系供货商,定期送货,按供货商报出的价格结算。有的单位实行集中采购,但因耗材市场管理的不规范和耗材品种、数量的复杂化,使集中采购也仅流于形式。5

4、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员

由于受到传统习惯和思维的影响,绝大部分易耗品的管理都处于低级阶段。其中工作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繁杂、锁碎、脏、乱、差,工作人员被视同于体力劳动岗位。领导不重视,员工不愿前住,管理者往往都是素质较低的教工甚至是临时工,使本就疏于管理的仓库管理更显松懈。6

但是,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网络的普及、数码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仓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对仓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能识别成千上万种低值易耗品相应的中英文名和各类技术参数;能填写各类单据;能操作电脑使用管理软件;能填报采购计划;还要具备管理能力;与各部门间协调能力。已从体力劳动岗位演变成具备相当素质的综合岗位。当前,很多高校的易耗品管理层次与人员都不符合要求。

三、如何加强材料和低值品管理

1、加强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保证规范管理的基础。学院要加强制定对易耗品进行管理的严格制度,从物品的计划、采购、入库、登记、领取、归还、报废、维修、补充等环节进行严格的、具有操作性的程序规定,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合理性与规范性,防止漏洞的出现。制度的制定可以保证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有章可循,出现问题有责任人、有处理依据。制度的落实要靠严格的登记制度作为保证,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制度,对易耗品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登记管理,包括名称、价钱、厂家、型号、购买日期以及保管人等,并经常查账核对。必须建立严格的物品管理责任制度,对物品的计划、购置、保管、使用和回收都要有人负责,做到验收严肃认真,进出手续清楚,帐卡记录健全,定期核对检查,保持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2、强化科学管理

应根据工作的特点和物品的不同性质,区别对待。对贵重、稀缺的物品应严格管理,对价值小数量大的一般物品,应简化手续,达到既加强管理;又便于使用的目的。可以采取多级管理的模式,对于一些价值低、只用极为频繁的物品可以由院系的管理部门负责保管,对于一些价值大、不经常使用的物品要由一级保管部门负责保管,避免由于物资种类过于繁杂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而影响教学的使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低值设备进行网络化管理是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革新。管理系统实现可以对全校各单位低值耐用品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了低值耐用品数据库。学校主管部门有一个终端用户,各部门有不同的子用户,通过用户名密码登录,各部门随时可以进行信息的查询、登记等功能。这种管理方式不但实现了对低值耐用品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而且杜绝了管理中的一些漏洞,信息化管理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实验人员和固定资产帐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但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很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算盘加账本的手工计账方式,手写出入库凭单,工作效率低。库房管理混乱、库存严重积压,经常出错,无法满足低值易耗品管理要求,迫切需要开发或者购买一套集低值易耗品核算、控制、分析管理于一体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以适应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要求。

3、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在高职院校,实验室及设备管理人员等在学校中一直处于附属地位,人员不受重视。其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职业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实验的大力发展,高校相关的易耗品种类极为繁多,物品管理工作更为千头万绪,不仅会涉及到教学、管理、科学、研究、设备采购、仪器维修等很多方面,因此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宽广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在一定理论基础上通过培养和实践训练形成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当前的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需要引进一些各个专业的相关毕业生人才。同时,整体素质提高后,不仅在管理上更加专业,而且会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低值易耗品管理的重要性,从管理上做到更科学、更合理的操作,以实施规章制度,严堵漏洞。

4、做好物品的采购工作

招标采购是易耗品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如何做到采购与计划相符,做到采购的物品质量好、价格低,是维护学校利益,防止资金浪费的最重要环节。在招标采购过程中有效的监督是做好招标采购工作的保证,可防范采购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增加采购工作的透明度;而在管理过程中有效的监督则可防范资产的流失。有效的监督一是指制度的监督,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招标采购制度;另一方面是民主的监督,要建立学校招聘采购委员会,全面负责监督招标采购工作。当前,很多大宗的物资采购都受到了政府的有效监督,但是现阶段高校低值易耗品采购已具备了批量和规模的优势,但因低值易耗品零散的特殊性,除少部分相对集中的类别实行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外,未纳入政府采购的由各高校参照政府采购程序。所以,学院应该自行组织招标,实施阳光采购。

5、要减少库存,避免物资积压

库存积压看起来物资还在,但是其本身就占用了一部分资金,而且一些易耗品具有一定的保值期,积压就意味着损耗。所以,在低值易耗品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条经验以防止积压问题:首先,采购人员经常通过计算机了解库存量,多与实验人员沟通,了解需求情况。其次,通用物品按上报计划的100-120%采购,专业性强或不常用的物品,要严格按计划采购。再次,采购来的物品在办理完入库手续后,通知领用人尽快领取,库存中有同类物品时,将新进物品替换库存,以避免过期、失效或挥发性药品的挥发。同时,出库时管理人员通过微机查询领用人上报的计划,严格按上报计划中的物品和数量出库。6另外,对于一些化学试剂和指示剂等因计划不易控制而遗留下来的物品,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积压,采用定期清库并免费奉送给相关实验室的办法,避免物品的长期积压和浪费,也能为实验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加强教育工作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范文2

低值易耗品是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科学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院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1低值易耗品的概念及特点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原材料或单价低于1000元的教学、科研、医疗用消耗品,如器材、办公用品、玻璃器皿、五金等。

高等医学院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型号杂,范围广,采购周期短,质量标准严,对低值易耗品供应的要求是时间急,计划变化快。因此,能否及时保质保量地做好供应工作,直接关系到院校教学、科研实验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2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工作重心往往放在贵重仪器设备采购上,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不重视,没有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致使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大,资金的使用成本增加,浪费比较严重。

2.2计划、采购和请领低值易耗品程序混乱。

2.2.1目前,多数高校对低值易耗品采用“零库存”的做法,此方法虽然能有效的控制低值易耗品库存量,避免资金的浪费,但是对于实验室经常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就不能使用这种做法,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低值易耗品储备来应对突况,就不能确保及时供应。

2.2.2低值易耗品品种多、规格杂、价格多变,在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有很大的伸缩性。如果采购管理人员没能及时有效的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采购计划不周密,听信商家的一面之词,盲目采购,就可能导致采购价格偏高,质量不过关,或部分资产流失。

2.2.3目前,低值易耗品的请领实行先发货后结算的办法,请领单位随意指派人员请领低值易耗品,由于人员的流动性大,难免造成低值易耗品的流失。

2.3特殊物品的管理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这里所指的特殊物品包含品、和放射源、化学毒剂、剧毒、易制毒等国家严格控制的物品。统一与分散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怎样做到既安全又无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些特殊物品的使用效益,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后期未使用完的过期特殊物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报废、销毁、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

2.4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不高:在以往的工作中,虽然尽可能改善服务态度,听取并采纳合理意见,为院校科技工作者提供低值易耗品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管理者对科研经费使用监管方面的职能也充满疑虑,实际形象与设想相去甚远。这些问题与疑虑存在直接导致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5管理的方法、手段落后:当前,还有部分院校采取人工记账方式管理,在时间和效率上大打折扣,没有一个合理、统一的管理模式,脱离监管,使资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实践表明,管理的方法、手段落后已经成为障碍院校低值易耗品供应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毫无疑问,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很多,比如管理体制、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管理效率的高低。

3针对上述高等医学院校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现状提出五点建议

3.1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如低值易耗品供应与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服务守则、劳动纪律等,使所有日常工作制度化,人性化。要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管理易耗品,可以提高使用效率,加快实验室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3.2程序艺术:加强对计划、采购和请领低值易耗品程序管理。计划按照“计划周密、切实可行”的原则制订。建立商家供应库,采购时在商家供应库中按照“货比三家、择优(优质、优价)选购、保障急需”的原则实施。对于品种杂、价值小、用量少的,采购批量可以根据以往经验直接确定;对价值大、用量多的可以采用经济批量法确定采购数量,进货批量计算公式为:经济进货批量(Q)= ,其中:A为年度计划进货总量,B为平均每次进货费用,C为年度单位储存成本。严格执行请领发放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办理请领手续,对照型号、规格、数量等进行检查验收。

3.3统分结合:由于国家对特殊物品的控制比较严,办理购买手续烦琐复杂,院校应采用统一计划、购买、备案、销毁的管理模式,少量物品分装后分散发放、保管的原则进行。绝大部分特殊物品集中存放危险品专用仓库,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依据各下属单位提出使用申请后,指派专人根据实验需要办理少量特殊物品出库手续。这样有利于提高特殊物品的使用率,降低报废成本,从而节约资金。如:剧毒物品氰化钠(500g/瓶)购买价值仅需要98元,而按物价局销毁价(3元/g)共需要1500元,是购买时的15.3倍。

3.4建设团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医学院校的低值易耗品供应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过硬的团队,就必须提高团队的素质。院校领导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有力的支持,结合改革和工作实践调整、培训、锻炼团队,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采购方式,摸索出有利于采购工作的做法。在人员结构方面,由于各类高等医学院校的规模、性质、任务不同,且体制机构和岗位设置的不同,因此很难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建设团队的人员组织结构,院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团队的组成,从而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范文3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56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让管理工作更科学、更高效,有利于维护机构各项制度的落实,而基于全局视野来看,加强该项工作的质量,更能保障新医改机制在基层的顺利落实和运行。低值易耗品管理缺失是多年来我国旧医疗体制弊端下的产物,2009年之前的医改一直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普及,而忽略了对其内部管理机制的调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实施难度的增大,导致其内部控制混乱,内部管理不足,为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制造了风险。因此,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是当务之急。对此,本文立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前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的优化。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的特点

低值易耗品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关系着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一个重点环节。我国于2015年2月重新修订了《医药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旨在规范和完善医用耗材管理机制,构建更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其中,对于低值易耗品的规定,一般为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下的设备和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下的专业设备,或其单位价值达到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但使用期限较短或易于损坏需要经常补充和更新的物品。而从管理方面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主要涉及了3个层面:①通过财务管理的介入来规范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和库存,加强成本控制;②管理工作应受相关制度的监督保障;③构建制度维系下的数量登存,对于易损、易耗以及可能造成污染破坏的低值易耗品,严控库存数量,定期盘点登记。从目前来看,具体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的主要包括听诊器、血压计、容器器皿、手术器材、桌椅、橱柜、被服等。由此可见低值易耗品的品种繁多,涉及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药品等,管理工作不仅难度大,而且专业性强。

2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采购制度不健全,审核手续不严格

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关系到了产品质量,进而影响着医疗安全,因此,严控低值易耗品的质量,健全采购制度,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审核,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从目前来看,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存在的两个弊端。

一是定点采购。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择取耗材供应商方面,往往采用“定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促使医用耗材市场形成新的市场割据和垄断格局。同时,定点采购还严重削弱了采购程序的透明度,许多采购项目都是通过供求双方的电话联系,其间缺乏监督环节,缺乏对耗材质量的检验。

二是高价采购。低值易耗品虽然价格低,但用量大,因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也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但从目前来看,这项工作极易出现高价采购,个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招标负责人与投标方责任人采用协议的方式抬高耗材价格,其间差价的一部分会成为院方相关人员所谓的“好处费”,这种高价采购形式在产生巨大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耗材采购的透明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带来了风险。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

当前,有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低值易耗品的会计核算采用“一次摊销法”,即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支出或成本,这种核算方法显然过于简单。在实践中,有些低值易耗品能够反复使用,而一次计入支出或成本,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财务账面无法准确反映低值易耗品的库存数量、使用情况和成本占用,如此,则极易为会计工作带来风险。相对来说,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相应的制度对该项工作进行制约,或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不进行定期的盘点,不进行报废审批,不进行日常维护,使各部门的低值易耗品管理游离于监控之外,形成账、物管理工作脱节,造成资产流失和浪费。

3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措施

3.1 深化低值易耗品采购机制改革

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立足于自身现状,摒弃传统的低值易耗品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低值耗材机制改革的新路径。首先,要改革采购管理模式,建立领导班子高度统一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实现耗材集约化、模式化管理,在采购、价格、质量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监管,优化采购流程,严控产品质量,增强耗材采购的透明度。其次,要增强对采购项目的管理,建立多级建项审核机制,从低值易耗品短缺到采购项目的确立,实施全程监督审查,以增强采购项目的透明度,提升采购项目的可行性。为避免因监审手续烦琐、过程过长所导致的耗材采购项目落实困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采用“提前报”和缩减审批环节的措施,按照耗材管理制度,确立耗材的最低限量,实行信息化审批程序,将监审过程通过互联网来传递,以确保低值易耗品采购项目尽快立项并尽快实施。

3.2 建立低值易耗品综合管理机制

低值易耗品综合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平台,立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供应链的实际情况,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联系机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纽带,同时对低值易耗品实施信息化市场调研、计划管控、运输、验收、结算、储存和配送等运作机制,全面实现信息化运营模式,使低值易耗品管理机制更透明、运行更顺畅。二是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让制度来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监管,确保各项工作实现制度维系运行和规范化运作管理。三是要增强库存控制,库存过量或是过低都会影响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避免因库存问题而加大管理难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库存控管纳入制度建设中,配合制度建设,增强库存管理。四是要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档案库,将日常管理活动的所有细节录入档案库,以备查阅并为以后的管理制度变更和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3.3 以优化会计核算来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

严格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耗材保管相辅相成。因此,优化会计核算,是降低成本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从目前来看,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最好的方法是采用低值易耗品收付实现制,而真实全面的反映财务状况又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然而实践证实,两者在现实中是存在冲突的。由此,在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找到一种既能满足预算管理、又能真实反映低值易耗品占用成本状况的有效方法。

首先,对于日常关于低值易耗品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法,期末进行数据调整,以尽可能的满足预算管理的需求。权责发生制是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产出应当归属的时段作为标准,来确定当期(月、季、年)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其优势在于能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低值易耗品的利用效率。

其次,针对权责发生制的弊端,为了期末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关于低值易耗品的财务状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采用“双轨制”会计核算办法,即日常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期末同时生成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同时将预算报告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核处理。如此,则能够有效消除权责发生制的弊病,大幅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并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 结 语

低值易耗品管理机制的建设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中,机制建立的主旨并非仅仅为了加强管理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机制建设,能够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发现该项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为消除风险,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因此,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已刻不容缓。

主要参考文献

[1]俞吉波.勿以事小而不为――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易耗品管理[J].中国经贸,2016(6).

[2]谭小玉.医院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方法――配给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3(32).

[3]杨俊.加强医院低值易耗品的管理[J].医疗装备,2008(9).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范文4

第二条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在20__元以下、且不属于成批量购置的大宗物品,它是由消耗品和耐用品两部分组成。消耗品指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下的低值易耗品。耐用品指使用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低值易耗品。

第二章低值易耗品管理原则

第三条低值易耗品由学校实施全面管理,总校协调、监督并对相应经费实施宏观指导;机关由部门管理为主、行政管理部实施监督、控制、指导。

第四条学校应当制订低值易耗品使用管理办法。学校应当实行部门公用低值易耗品专人负责制、个人领用低值易耗品个人保管制、消耗部门专人建帐管理制、对部门共用或个人领用的耐用品卡片管理制。总务处是学校实施低值易耗品管理职能部门。

第五条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领用应当遵循“注重效益,厉行节约”的原则。做到既要保证教育教学需要,又要防止积压浪费。对大多数低值易耗品,学校要实行“零库存”。

第六条低值易耗品必须坚持先入库后领用的管理原则。

第七条应当不断加强对贵重、稀缺、民用性强的低值易耗品的监督管理。对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及其他危险低值易耗品,必须按相关管理规定保管或领用,学校应当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与安全措施,保证人身和物品安全。对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及其他危险低值易耗品应当限量购置或发放,原则上不允许备用。

第八条学校总务处对低值易耗品比价采购负责,对招标采购程序具有监督权,对招标采购效果具有核查权。

第三章低值易耗品购置

第九条为了确保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学校使用和控制好教育经费,学校应当科学有效的做好低值易耗品购置管理工作。购置低值易耗品一般采用领料、采购、调拨等方式。

第十条低值易耗品的购置计划应当按照以下程序产生:

(一)低值易耗品需求部门,应当按照“既不影响工作,又要防止浪费”的原则,向总务处提出低值易耗品需求申请。

(二)总务处根据《低值易耗品需求申请》和学校实际情况向校长提出学校低值易耗品领、购计划。

(三)低值易耗品领、购计划审批:领或购总额在10000元以下,由校长协商审批;领或购总额在10000元以上,应当经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确定后由校长签批。

(四)对已审批的领、购计划,应当按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领或购:

(1)领料方式:指学校用领料单从公司生活服务分公司等部门领回来的低值易耗品。学校提出的领料单需经总务科审核加盖“材料专用章”、财务科审核加盖财务章。总务处、总务科、财务科在执行领料方式时,应当严格按照公司和总校规定做好各环节工作。

(2)采购方式:指学校自行购置的低值易耗品。自行购置低值易耗品应当在符合公司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在执行采购方式时,购置总额在5000元以内的、应当实行两人以上共同采购制。购置总额5000元以上的,必须实行比价·招标采购制。实施的比价·招标采购制与《总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的第二十二条规定相同。低值易耗品比价·招标采购工作原则上规定每学期进行一次。采购总额达到或超过1000元时,必须签订购货合同。

(3)调拨方式:指总校或公司直接调拨给学校的低值易耗品。学校在接收调拨给低值易耗品时,应当严格按公司或总校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在采购物品时,采购人员要在充分征求使用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确保工作需要,适度兼顾缓急,避免浪费的原则优化采购方案。

第十二条采购人员必须负责将符合质量与技术要求的物品交给总保管员。采购人员如果发现供货商家在合同期内有弄虚作假、以劣充优等欺诈行为,必须及时将具体情况如实反映给学校领导,学校应当采取经济索赔、拒绝支付货款、终止合同执行等强制办法予以制裁。总保管员如果发现物品与合同要求不符,必须拒绝验收,并及时将具体情况如实反映给相关领导。

第十三条购置商品的价格管理:

(一)已经形成合同的低值易耗品购置,必须执行合同规定的价格。

(二)零星购置物品的价格,采购人员要充分了解市场

行情,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合理的商

品予以采购。

(三)为了维护学校利益,有效控制好学校自购低值易耗品价格,财务科应当于适当时间将各校自购低值易耗品的价格予以统计公布,其目的是为了各校更多地了解掌握市场行情,通过学校之间的比较,既可以了解商家的信誉状况,又可以掌握本校采购人员的工作质量,还有利于提高学校采购工作管理水平。

(四)从公司生活服务分公司等单位领取低值易耗品,如价格明显高出市场价格,学校应及时反映到总务科,总务科应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办理调换或退货手续,并及时 通知财务科。

第四章低值易耗品入库

第十四条保管员应当严格依据生活服务分公司等单位返回来的领料单、正规发票、合同书、调拨单等购物凭据办理实物入库验收手续。

第十五条保管员在入库验收过程中,如果发现实物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应当坚决拒绝入库,不得出具验收单;如果发现实物的品名、规格、数量、型号、功能、技术指标等与随物凭据不相符,应当拒绝入库,不得出具验收单;如果发现实物的包装不是原包装,也应当拒绝入库。否则,保管员因上述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均由个人承担。

保管员对验收合格的低值易耗品,应当及时给物品购置人员出具规范的低值易耗品验收单。

第十六条总保管员要对所有入库的低值易耗品均应及时按耐用品、消耗品分类建帐,耐用品要建立台帐(卡片帐)。保管员必须于每月25日前,将本月发生的入库材料验收单整理报送会计人员,同时要认真记好台帐。

第十七条会计应当根据保管员出具的验收单进行帐务处理,并按月检查核实保管员帐薄,并做好签证工作。

第五章低值易耗品出库

第十八条低值易耗品领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低值易耗品需求部门货人员,按照“既不影响工作,又防止物品浪费”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开具低值易耗品领料单。

(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制订的低值易耗品领用管理办法审批低值易耗品。

(三)保管员严格依据审批结果发放低值易耗品。

(四)对于学校规定统一配发的低值易耗品,保管员应当依据总务主任提供的具体配发标准严格发放。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建立低值易耗品定额消耗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保管员必须于每月25日前,将本月发生的出库材料领料单整理报送会计,同时向会计人员编报库存物资月报表(主要反映上月结存,本月发生及结存),同时要认真记好消耗台帐。

第二十一条保管员不得做假帐,不允许发生物品的空进空出,同时有义务坚决拒绝任何人员的指使造假。

第六章在库低值易耗品管理

第二十二条在库低值易耗品管理要做到:分类定置摆放、整齐、整洁、标志明显、日清月结等。

第二十三条库房安全是保管员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保管员应当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养成善于发现安全隐患的良好工作习惯,及时将发现的安全隐患采取妥当措施予以排除,对于无力排除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反映给学校有关部门;保管员还应当防止自己制造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一边排除安全隐患、一边人为地制造安全隐患的做法,确保库房管理的安全。

第二十四条保管员对在库物品的数量、质量等全面负责。对于在库低值易耗品,保管员应当按照帐务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在库低值易耗品帐目,并做到帐物相符,对在库物品的名称、数量、资金占用总额做到心中有数。总务处每学期对在库物品的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学校应当追究保管员的责任,并予以处理。

第二十五条保管员应当按月与会计进行在库低值易耗品帐目核对,应当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在核对中发现的问题,会计应当及时报告给总务主任,学校应当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予以处理。

第二十六条保管员应当在每年底,对库存物品按规范进行全面盘点,总务处根据保管员提供的盘点表进行认真全面核查。对于核查出的问题,学校应当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予以处理。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于次年的元月10日前填报经校长审签过的规范的库存低值易耗品上年盘点表,分别上报财务科和总务科。

第二十八条总务主任和主管领导应当掌握库存物品的名称、数量、资金占用总额、存放安全程度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库存物品资金占用总额过大、防止盲目购置、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七章在用低值易耗品管理

第二十九条保管员应当按照规定将低值易耗品区分为耐用品和消耗品。

第三十条学校对耐用品实行卡片制管理,总务处配合部门负责落实。

第三十一条保管员应当给教职工个人领用的耐用品建立个人卡片、给部门公用的耐用品建立部门负责人卡片、给集中领用耐用品的处室建立卡片分帐,并建立耐用品卡片帐。集中领用耐用品的处室,学校应当安排兼职保管员,兼职保管员应当建立与保管员对应的卡片分帐,应当做到卡片齐全、帐卡相符。

第三十二条保管员按季度核对耐用品帐物,做到帐、卡、物、责任人相符,做到自己的分类帐与兼职保管员的卡片帐相符。

第三十三条学校对部门公用的耐用品要实行部门负责人负责制,对个人领用的耐用品要实行个人负责制,对兼职保管员领用的耐用品要实行兼职保管员负责制。

第三十四条学校对集中领用消耗品的处室,应当安排兼职保管员,保管员应当指导相应处室的兼职保管员建立分帐,兼职保管员应当按帐务规范建立相应的明细帐。

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当建立严格合理的物品损坏赔偿制度。对耐用品丢失、损坏、毁损等失职行为,学校必须视其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否则,总校将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学校要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逐步提高师生爱护公物的道德水平,增强全员节约意识,降低对低值易耗品的报损率,延长低值易耗品的使用寿命,保障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八章低值易耗品结算

第三十七条低值易耗品结算程序如下:

(一)低值易耗品结算需要出具凭证。采购人员应当出具的结算凭证为:正规的发票、购置合同书、规范的低值易耗品验收单、购置审批计划等;领料人员应当出具的结算凭证为:公司生活服务分公司等单位返回的领料单、规范的低值易耗品验收单、领料审批计划等;调拨人员应当出具的结算手续为:总校和公司的物品调拨单等。

(二)总务主任审签结算凭证。

(三)主管校长审签结算凭证。

(四)总务科长审签结算凭证。

(五)财务科长审签结算凭证。

(六)总校校长审批结算手续。

(七)财务人员审核并办理付款事宜。

上述结算程序中,如果发生结算失误、失职等事件,若各程序都存在同一问题,程序越在先的责任越大;若从中间某程序开始出现同一问题,应当从出问题的程序开始,程序越在先的责任越大。对低值易耗品结算工作中的失误,总校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予以处理。

第九章低值易耗品报废

第三十八条对确已丧失效能的、在教育教学中正常损坏且无法修复的耐用品,在物品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报废的基础上,学校可申 请报废。申请报废的时间为每学期的最后一个月5号以前。

第三十九条学校在申请报废耐用品时,应当成立耐用品报废鉴定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耐用品使用技术和管理人员、保管员、总务主任等组成。经鉴定小组共同确认后,方可按程序向总校申请报废。

第四十条财务科与总务科共同负责检查、确认耐用品报废申请,对认为应当报废的耐用品可批准报废,并指导学校按程序组织处理。财务科与总务科应当在接到报废申请的当月协助学校完成耐用品报废工作。未经财务科和总务科批准,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报废耐用品。

第四十一条对消耗品和批准报废的耐用品,保管员和会计应当及时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始终做到帐、卡、物相符。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由总务科负责解释。本办法如与总校原相关规定相抵触时,执行本办法。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从20__年4月1日起执行。

----------------------------------------------

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加强低值易耗物品管理,严格控制行政费用开支,特制定本办法。

二.低值易耗品范围

本办法管理之低值易耗品范围为公司办公用品、印刷品、办公室汽车用清洗用品及劳动保护品等。

其他物品根据公司特性可列入管理范围。

三.管理体制

公司行政部为低值易耗品之采购、管理部门。财务部为核算监督部门。

公司设立物品明细帐和库存统计表进行管理。

四.物品的采购、入库

凡公司或部门需采购之物品,均须填写购物申请,经行政部汇总编制计划,经财务部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购进。

采购本着节省成本、价廉物美、急需办原则,不得谋私利。

采购物品后,办理入库手续,填制有关物品帐目;凭发票和入库单向财务部报销。

五.物品领用与管理

在库物品由行政部负责保管,指定专人管理。

在库物品,按月或按季节定期盘点,填写库存统计表,注明盈亏值,说明原因,报财务检核。

公司制定各级人员低值易耗品的须用标准和使用期限,并定期改进,依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适当倾斜、变通。

公司发放物品可分定期(月初)一次性领用和随时领用。领用人填写办公用品领用簿。公司对员领用费用进行内部财务核算,并与成本效益综合评价。]

贵重办公用品(如计算器、设计测量工程用具)等,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才能领用。

物品报废时应由使用部门填写情况说明,交行政、财务部门审核注销;职工调离,须归还物品的应交回原物,否则按规定折价赔偿。

公司制定劳保用品发放标准和使用期限,定期向有关员工发放。

行政主管应定期统计物品采购、库存、发放、使用情况。在满足保证办公效率情况下,使库存资金最小化,压缩行政费用。

六.附则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范文5

低值易耗品是指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必需的单项价值比较低或使用年限比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物质设备和劳动资料,如工具器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用具等。这些物质设备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其价值随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有关的成本或费用中去。就其性质来看,低值易耗品是可以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具有固定资产的特性。

低值易耗品具有价值低、使用年限短、品种数量多、更新快、增添频繁等特点。现行的财会制度规定是:凡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下,或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下,并且使用年限在两年以下的物资设备,列为低值易耗品。

二、低值易耗品的种类

低值易耗品的分类通常有两种划分标准:

一是按低值易耗品的用途,划分为:(1)通用工具。通用的刀具、量具、模具、夹具等工具以及各种辅助工具,如扳手、千斤顶等。(2)专用工具。具有特定用途的工具,如专用模具、财会电动装订机、水电工专用电动打孔机等。(3)替换件。容易磨损或为制造不同产品需要替换使用的各种设备,如轧钢用的轧辊、浇铸钢锭用的钢锭模等。(4)周转材料。多次使用的物品,如建筑业的紧固件、脚手架用材。(5)管理用具。各种家具用具及办公用具,如桌椅、书架、文件柜、保险柜、打印机、扫描仪、DVD、稳压器、电暖器等。(6)劳动用品,发给工人作为劳动保护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带等。(7)其他低值易耗品。

二是按低值易耗品的性质,划分为:(1)电器类。(2)木器类。(3)玻璃器皿。(4)铁器五金类。(5)纺织品。(6)非机动车。(7)其他低值易耗品。

三、现行会计制度关于低值易耗品核算的缺陷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低值易耗品的核算摊销方法有三种,即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五五摊销法。

采用一次摊销法时,一般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价值直接冲减低值易耗品的账面价值,转入有关的成本费用。领用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

采用分期(次)摊销法时,一般先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全部转入待摊费用,再按使用情况分次转入有关的成本费用。领用时,借记“待摊费用”,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分次摊入有关成本费用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缺陷一:在一次和分次核算法下,低值易耗品一旦进入使用过程,其低值易耗品的账面余额不复存在,实际上这时低值易耗品仍有使用价值,这样形成了账外资产,造成账实不符。

缺陷二:上市公司利用长期积累下来的大量的账外低值易耗品类资产调控股票价格。前几年公司股票上市时发行有内部职工股,有关领导、包装上市的注册会计师及证券师、内部职工都可持有内部股票,上市时忽略账外的低值易耗品这一块资产,上市一两年后的财产清估,使长期积累下来的大量的账外资产(低值易耗品)浮出账面,以盘盈的办法使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值,再加之利用调增利润等其他办法,综合利用以达到调控股票价格的目的。

采用五五摊销法时,一般需要在“低值易耗品”科目下设置“库存”、“在用”、“摊销”三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有关部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应根据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借记“低值易耗品——在用”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库存”,同时,根据低值易耗品成本的50%,转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应根据低值易耗品成本的另外50%,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同时注销低值易耗品成本及其已摊销价值,借记“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在用”科目。低值易耗品报废如有残料估价入库,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

缺陷三:低值易耗品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价值逐渐转移到有关的成本或费用中去了。到报废时,实际上已没有50%的价值存在,账面上却保留了50%的金额。长期积累虚增了一块资产,使账实不符。

四、改进核算的对策

为改进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建议将低值易耗品分为低值品和易耗品两类,分别进行核算:将低值易耗品中的价值较低的,使用时间较长的低值品的金额分离出来,在五年内平均分摊,并在账面上留下5%的余额,待该低值易耗品报废时,以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残值冲销预留5%的余额,不足部分计入报废当期的成本和费用;将低值易耗品中的易耗品的金额分离出来,对一经领用,余额不复存在的易耗品[如工作服],在一两年内平均分摊。对有余额存在的易耗品也在账面上预留5%的余额,待报废时再冲销;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对一些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低值易耗品,将其金额归并为一个总额,以固定资产核算;低值易耗品的明细核算。在做低值易耗品的总分类核算的同时,建立低值易耗品的明细核算制度:

(1)领用卡制度。使用领用卡登记低值易耗品的领用、转移等情况,领用卡一般是卡随物,由领用人保存一份,仓库保存一份。格式如下:

(2)明细分类账核算。低值易耗品的明细账一般按使用单位设置,由财会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仓库人员登记,按使用单位反映,监督低值易耗品的收、发、结存情况。明细账统驭领用卡。

「参考文献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范文6

一、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20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摊销,计人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这就明确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为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两种。但无论采用哪种摊销方法,都会造成账实不符,影响企业资产的价值和当期利润。

(一)一次转销法一次转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当月(领用月份)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等;报废时如果有残值,将残料价值冲减有关的成本、费用,作为当月摊销的减少。在一次转销法下,由于领用时价值就从账上一次性注销,因此,在低值易耗品总价值较高时不利于均衡各期的成本费用;与此同时,只要低值易耗品没有报废,就仍有使用价值,但该资产已注销,这样就会出现账外资产,造成账实不符,不便于进行实物控制和管理。

[例1]假设企业基本生产车间3月份领用生产工具一批,总成本为600元。三个月后该批生产工具报废,残料入库作价40元。则会计分录如下:

领用时,

借:制造费用 600

贷:低值易耗品 600

报废时,

借:原材料 40

贷:制造费用 40

由例1可知,该批生产工具领用时一次性结转了成本,增加了当月的成本费用,但实际上使用了三个月,其价值应该由三期成本费用来分摊。这样处理一方面费用过于集中,另一方面,后两个月该生产工具还在使用,但账上已注销,导致少计企业资产。

(二)五五摊销法五五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先摊销其账面价值的一半;在报废时再摊销其账面价值的另一半。五五摊销法的最大优点是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均保留在会计账簿上,便于通过账簿进行实物控制,有利于确保低值易耗品的安全与完整。但由于五五摊销法分别于领用和报废时分别摊销其50%的价值,企业成本费用负担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另外,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是随着实物损失逐渐转移至成本费用中去的,等到报废时,早已没有50%的价值。这样会造成虚增企业资产,也将导致账实不符。

[例2]承例1,企业采用五五摊销法分摊低值易耗品价值,会计分录如下:

领用时,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600

贷: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600 借:制造费用 300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300

报废时,

借:制造费用 300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300

借:原材料 40

贷:制造费用 40

借: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600

贷: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600

显然,采用该方法核算,至报废时才予以注销资产,可以大大加强低值易耗品实物的管理。但费用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例2中该资产使用了三个月,却只有第一月、第三月形成了成本费用,第二月没有;且报废时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应该远远低于其价值的二分之一即300元。

二、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的改进

为了便于管理和核算,笔者认为企业可以分别设置“低值易耗品”和“待摊费用”账户,领用低值易耗品时账面留5%的价值,于报废时注销;剩余的95%分两种情况处理:如果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较低、领用数量不多,或者属易损耗品,则在领用时一次转作当期的成本费用;如果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则转入“待摊费用”账户,以后按预计的使用时间分期摊销,形成各期的成本费用。这样,只要低值易耗品没有报废,该资产始终存在,既有利于低值易耗品实物的管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状况,又符合其价值逐渐转移的特性,解决了使用期内成本费用基本均衡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实际使用月数超过了预计使用月数,低值易耗品价值已经摊销完毕,这时即使该低值易耗品仍能使用,也不再计提推销;如果实际使用月数未达到预计使用月数低值易耗品就已报废,则在报废的当月按“待摊费用”的余额计提摊销。

[例3]企业管理部门领用管理用具两件,价值较低,成本共计60元,两个月后报废。则会计分录如下:

领用时,将成本的95%一次转入本期费用:

借:管理费用 57

贷:低值易耗品 57

报废时,注销该用具(即剩余的5%冲销):

借:管理费用 3

贷:低值易耗品 3

[例4]承例1,该生产工具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预计使用三个月。则会计处理如下:

领用生产工具,将成本的95%转入“待摊费用”账户:

借:待摊费用 570

贷:低值易耗品 570

因为预计该批生产工具使用三个月,则将570元分三期摊完,每期摊190元(570+3),第一、二月末编制摊销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190

贷:待摊费用 190

三个月后报废该批生产工具,摊销最后的190元(分录同上),并注销该批生产工具剩余的5%,即30元,同时将报废的残料价值冲减本期的成本、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30

贷:低值易耗品 30

借:原材料 40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范文7

一、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由办公室指派专人对全公司的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

二、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单位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也作为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购置审批办法

1、一般固定资产购置: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加固定资产时,填写“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列明需购置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计划价格、部门申请人、部门批准人、公司分管领导、总经理签批后,每月财务汇总上报董事长审批执行。

2、企业自制的固定资产或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购建单位必须编制自制或安装领用材料、机件、人工等费用预算书,由办公室审核后,报财务部执行。

四、固定资产采购

办公室根据经董事长批准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单组织采购,购置的固定资产对外付款时,必须凭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和用款申请单,到财务办理付款手续。购置设备到货后,由资产使用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到货设备组织验收,点收数量及所附备品备件,查验质量,合格后由办公室开具“入库单”,再根据资产使用部门领用情况开具“出库单”,方可出库。

五、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

根据总公司固定资产核算标准,按照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将固定资产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固定资产两大类。

生产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具体由资产使用部门负责资产的验收、编号、入库、保管、使用的管理工作。

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主要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各种办公用资产(电脑、复印机等)、生活用资产(饮水机、空调、员工食堂的设备设施等)、家俱类资产及非生产用建筑物。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由资产使用部门负责落实资产的验收、编号、保管及使用工作;生活用固定资产及家俱由办公室负责落实资产的验收、编号、保管及使用工作。各部门建立固定资产的卡片帐,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数量、存放地点,业务上由财务部指导建账,并将固定资产管理员名单报财务部及办公室备案,由办公室联合财务部对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期抽查,保证帐、物、卡相符。对各部门由个人使用的实物固定资产必须登记造册,人员流动时,必须办理相关交接手续,防止实物流失。

六、固定资产内部转移

置业公司所属各部门之间因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某项固定资产需从一个部门调整到另一个部门,必须填写“固定资产转移单”,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办理转移手续。转移单一式三联,一联调入部门,一联调出部门,一联交办公室固定资产负责人。

七、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

各部门必须定期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保证固定资产帐物相符。

在固定资产的清理和改造过程中,拆除的固定资产和废旧物资,由置业公司固定资产负责人对拆除下来的物资进行登记,能继续使用的转有关部门使用,不能继续使用的,填写废旧物资申请单,由总经理签字后及时处理。

八、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物。所有低值易耗品由财务部设置总帐,供应仓库设置备查账,各使用部门设置保管帐。各部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经公司领导审批购入后,统一由办公室验收,材料会计登记低值易耗品备查账,并给领用部门开具“低值易耗品出库单”。各领用部门分别建立保管帐,并落实实物保管人。财务部门凭仓库验收单和低值易耗品出库单进行帐务处理。低值易耗品发生内部转移时,必须事先经单位材料会计及部门实物管理人签字后办理业务转移手续。低值易耗品发生报废时,由实物管理人和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列明报废低值易耗品名称、数量及报废原因,经有关领导鉴定批准后,通知实物管理人及会计办理出账手续。

九、库存材料的管理

材料和发票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由办公室负责验收,合格后填写一式三联的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对于货到发票未到或分批供货的业务,办公室建立“来料登记备查账”,月底结帐时对货到发票未到的业务由会计办理暂估入库手续。单位领料时,统一由领料人填写领料单,详细注明领料用途,经领料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到办公室办理领料业务。月末办公室将当月发生的入库单及出库单整理后,报财务部门进帐。办公室每月必须将本月入库单和领料单底单联整理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备查。

本制度自2006年6月份开始执行。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范文8

低值易耗品是指劳动资料中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年限比较短(一般在一年以内)的物品。它跟固定资产有相似的地方,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在使用时也需维修,报废时可能也有残值。由于它价值低,使用期限短,所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将其价值摊入产品成本。

低值易耗品的特点:价值低、品种多、数量大、易损耗、使用年限短,因而导致购置报废比较频繁。

低值易耗品的分类:

(1)经营用具,指经营中使用的各种用具如清洁器械、消防器械、绿化器械等。

(2)管理用具,

(3)包装容器,指物业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周转箱,包装袋等。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范文9

【关键词】 生产成本; 分析性程序; 反应釜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7-0098-03

制造业中生产成本核算涉及凭证和记录单据较多,在对生产成本实质性测试过程中需要采用询问、分析性程序、检查、核对、计算等审计程序,一般来说耗费审计时间较长,也是审计发现差错和舞弊的高发区域。本文拟对A公司生产成本实质性测试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审计建议,希望有助于企业日后规范生产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一、案例背景

2014年2月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A公司的委托,对其201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事务所首先了解该公司生产方面基本情况:A公司是自然人投资的民营企业,年产值接近5亿元,产品主要原料为大豆油,投入到产出时间大约8小时左右,该企业有14个反应釜,车间工人实行“三班倒”制度,除法定的节假日和设备检修外,生产设备日夜不停。每种原材料存放地点不在同一仓库,生产产品要领用三种原材料(一种主料,两种辅料),产品成本中材料所占的比重达到95%以上,因而每天涉及的领料单较多。另一方面每天每个反应釜至少可以产出两批次的产品,产品入库单据也较多。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领用计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生产成本进行分析性程序时,产品入库成本走势与采购主料大豆油单价走势在2月份和7月份出现背离,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而生产产品的单个成本不降反升的现象引起审计人员的注意。

二、审计目标和范围

审计目标是判断生产成本会计处理的合法性与公允性,通过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来确定:生产成本的发生、用途、性质和数额是否正确合理;生产成本的核算对象、分类、归属是否适当;生产成本分配、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且全年没有变化;生产成本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生产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范围是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生产成本核算以及涉及的相关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

三、审计过程及审计发现

(一)获取生产成本分配汇总明细表

核算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明细账合计数相核对是否相符。表1是A公司2013年7月份生产成本分配汇总明细表。

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复核了7月份生产明细汇总的正解性,将直接材料与材料耗用汇总表、材料明细账、材料总账相核对,直接人工总额与工资汇总表、员工工时记录表、人力资源提供在职人员表、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总账相核对,制造费用总额与制造费用明细表、制造费用明细账、制造费用总账相核对,没有发现异常,账账一致、账表一致。

(二)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人员对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首先将主料的采购单价与每月入库产品单个成本利用折线图的方法分析产品入库单价走势是否合理,发现2月份和7月份两个月出现背离,采购单价下降,产品入库成本反而上升。表2和图1显示了产品XB001在2月份和7月份与主料大豆油采购单价背离现象,接着审计人员又将每个月原材料领用表中每个产品的领用原材料的数量进行绝对额比较,每个月单个产品消耗主料的数量上下浮动不大,但7月份单个产品消耗辅料的数量上涨较多,采用分析程序得出的结论需要进一步抽查凭证和进行核对、计算才能确认差异是否正常。

另外还对各期直接人工总额和制造费用总额进行分析性程序,没有发现明显异常现象。

(三)查实分析程序所发现的异常

审计人员通过询问、核对、审阅、计算等程序后,重点抽查了2月份和7月份有关成本归集与分配的凭证,查实2月份单个产品的入库成本存在背离的现象是因为2月份我国春节期间,企业生产的产量较低,约是其他月份产量的三分之一,导致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到单个产品的费用较高,没有其他异常。查实7月份背离现象是单位在该月接收一笔加工业务,领用了辅料进行加工,总共领用辅料价值180 790.93元,该企业收取委托方450 000元加工费(含辅料)没有确认收入(收到的货款作为“小金库”),而是将领用的辅料计入当月XB001的直接材料中,导致XB001产品单个成本上升78.51元。审计人员建议A公司账外450 000元加工费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辅料成本180 790.93元确认为其他业务成本,并确认应补交的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计人员在审计底稿中记录调整分录如下(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城市维护建设税7%,教育费附加3%):

借:其他应收款――某某 450 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委托加工 384 615.3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5 384.62

借:其他业务成本――委托加工 180 790.93

贷:主营业务成本 180 790.93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6 538.46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4 576.92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1 961.54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94 519.23(378 076.92×2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94 519.23

审计结论:该公司没有对委托加工事项确认收入,该事项对财务报表相关事项产生影响,其中应调整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调增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450 000.00元,调增应交税费科目余额166 442.31元,调增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余额283 557.69元;应调整利润表的项目:调增营业收入384 615.38元,调增营业税金及附加6 538.46元,调增营业利润378 076.92元,调增利润总额378 076.92元,调增所得税费用94 519.23元,调增净利润283 557.69元。

(四)生产成本计价方法的测试

1.了解A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成本核算方法,检查成本核算方法与生产工艺流程是否匹配,前后期是否一致并作出审计记录,得出审计结论为相一致。

2.抽查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计算和分配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通过抽查得出:直接材料领料时有明确的用途,直接归属,不用分配,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分配原则前后期是保持一致的,按当月生产量的比重进行分配,所选分配原则也符合企业实际。对材料领用的抽查如下:从1月、5月、11月领料单据中随机抽取50份,追查至对应的明细账和总账并进行核对;又从3月、6月、12月明细账记录中随机抽取50笔业务,追查到领料单据并进行核对,抽查记录记入审计底稿,审计结论没有发现异常。对直接人工费用的抽查:选择1月、8月、12月三个月工资汇总表进行抽查,核对生产工时记录、职工手册、职工上班打卡记录、工资明细表之间是否相符,并按小时工资率进行计算,以判断是否正确。审计结论没有发现异常。

(五)制造费用的测试

1.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审计结论相符。

2.对制造费用各明细进行绝对额比较,询问并分析波动的原因,需要重点核实审计底稿中低值易耗品的消耗和维修费用各月增减变化情况。

3.选择重要或异常的制造费用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经审计,发现A公司对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原则前后不一致,当维修费用高时,低值易耗品摊销就少一些,反之亦然,存在调节生产成本的现象。查实维修费用6月发生额中一笔70 256.00元的支出和10月一笔26 886.38元的支出是属于购买机械设备(固定资产性质的资本性支出),不应直接计入维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以折旧的方式反映在制造费用中,这两台设备与固定资产盘盈两台设备结果相一致。也查实该公司低值易耗品管理手续不健全,只对单价较高的低值易耗品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其他低值易耗品购买后就直接堆放在车间管理办公室,车间管理人员不需要经过任何手续就可以领出,审计人员利用低值易耗品盘点结果,倒算出2013年应摊销低值易耗品的金额,与账面上摊销金额相比,查出2013年多摊销低值易耗品75 433.93元。审计人员记录整个审计过程,并在审计底稿中记录建议调整分录(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率5%,预估机械设备折旧年限10年,该公司低值易耗品单独作为一级会计科目核算,鉴于当年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调整时直接调减主营业务成本)。

借:固定资产――机械设备类 97 142.38

贷:累计折旧 3 762.86

主营业务成本 93 379.52

借:低值易耗品 75 433.93

贷:主营业务成本 75 433.93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42 203.36(168 813.45×2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42 203.36

审计结论:该公司存在着制造费用核算中没有分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以及低值易耗品管理不规范,多摊销低值易耗品的问题,这些事项都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其中应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调增固定资产项目97 142.38元,调增累计折旧项目3 762.86元,调增低值易耗品项目75 433.93元,调增应交税费项目42 203.36元,调增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6 610.09元;应调整利润表项目:调减主营业务成本168 813.45元,调增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168 813.45元,调增所得税费用42 203.36元,调增净利润126 610.09元。

四、审计建议

(一)对需要调整事项的建议

审计人员取得审计证据后将上述确定需要调整的不符事项,以书面方式及时与A公司管理层沟通,征求A公司对需要调整会计报表事项的意见。取得管理层书面同意调整的确认函后,审计人员取得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二)针对舞弊事项和其他不当事项给予管理层的建议

1.建议公司经营要在合法的基础上,及时履行纳税义务,不得偷逃税款。按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而管理层要高度重视企业经营过程中不要设置“小金库”,要按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及时申报纳税,履行纳税人的义务,以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规范低值易耗品实物管理制度,将低值易耗品归于仓库管理,按正常入库、出库程序进行填报入仓单和出库单,及时登记在用、在库的低值易耗品,避免企业会计核算处理过程中对低值易耗品摊销的随意性以及错误分摊的现象,严格遵循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

3.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不得将资本性支出直接列入当期制造费用中,而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以折旧的方式在日后摊销到成本费用中。

五、该案例对审计人员的启示

生产成本项目涉及企业自制原始单据较多,在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单证和账表,审计人员不仅要注重这些单证与账面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和这些证据的收集和复核工作,而且要特别注意采用分析性程序,这对于确定审计重点和发现差异和异常波动非常有用。

【参考文献】

[1] 刘华.审计案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