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母鸡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7-23 16:12:06

母鸡教案

母鸡教案范文1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思维;逻辑

益智题不同于一般教科书中的难题,不需要更多的预备知识或运用许多公式进行冗长的计算;也不同于诸如奥林匹克一类竞赛题,只是面对少数受过专门训练的小天才,大多数学生无缘问津,而是面对普通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在诱人的题境中,动手动脑,寻求问题解答.在此过程中,接受逻辑分析和创造性思维训练,从而学会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例1 有趣的数学推理

一位老师让聪明的三名学生看了一下事先准备好的2顶红帽子和3顶白帽子,再把他们的眼睛蒙住,给1人戴上红帽子,2人戴上白帽子,把剩下的帽子藏起来,然后拿去蒙眼的布,让他们说出自己戴的是什么帽子,3人愣了一会儿,一个戴白帽子的最先判断自己戴的是白帽子,他是怎样判断的?

解析 这位戴白帽子的可用假设法推理.他见到了一顶红帽子和一顶白帽子,假设自己戴的是红帽子,那么他所见到的那位戴白帽子的人就见到了两顶红帽子,由于红帽子一共2顶,因此这个人易于判断自己头上戴的是白帽子,可是他愣住了,未能迅速作出判断,因此断定自己头上戴的不是红帽子,而是白帽子.

这是个有趣的推理问题,培养学生假设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锻炼学生思辨能力.

例2 经典问题:百钱买百鸡

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张丘建算经》)

题意 公鸡5文钱一只,母鸡3文钱一只,小鸡1文钱3只,现在,用100文钱,买100只鸡,问:在这100只鸡中,公鸡、母鸡和小鸡各是多少只?

讲析 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大数学家张丘建的《张丘建算经》中一道十分著名的题,书中该题的解法,被人称为“百鸡术”.

《算经》中写道:

“术曰:鸡翁每增四,鸡母每减七,鸡雏每益三,既得.”“答曰:鸡翁四,值钱二十;鸡母十八,值钱五十四;鸡雏七十八,值钱二十六.又答:鸡翁八,值钱四十;鸡母十一,值钱三十三;鸡雏八十一,值钱二十七.又答:鸡翁十二,值钱六十;鸡母四,值钱十二;鸡雏八十四,值钱二十八.”

上解题术,又作如下表示:

“鸡翁每增四” 4 8 12

“鸡母每减七” 18114

“鸡雏每益三” 788184

但是,第一组答案(4、18、78),以及鸡翁、鸡母、鸡雏的增减规律是如何得到的,《张丘建算经》中没做任何交代.

这里,我们用代数的方法对之进行探实,弄清“百鸡术”的来龙去脉.

首先,设鸡翁为x,鸡母为y,鸡雏为z,于是有:

x+y+z=100

5x+3y+z3=100

依条件可列两个方程,含有三个未知数,故不能找出方程组的确定解.考虑到各变量应为整数(非负数),可用尝试的方法寻解.

令x=0,方程组变为:y+z=100,3y+z3=100

解之得:y=25,z=75

碰巧了,我们第一次尝试,就得到一组特殊解:{0,25,75}.

我们的想法是在此组解基础上,进行调整变化,寻求问题解答.但变化规律是什么呢?显然应该满足:

x+y+z=0

5x+3y+z3=0

这里x,y,z还表示鸡翁、鸡母及鸡雏,值应该是整数(允许取负值,以表示增减).

将上式变形:x+y+z=0

15x+9y+z=0

xz+yz=-1,15xz+9yz=-1

解之得:xz=43,yz=-73

又得:x/y/z=4/-7/3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张丘建算经》中给出的“百鸡术”:

“鸡翁每增四,鸡母每减七,鸡雏每益三.”

剩下的工作,就是按此规律,对我们得到的特殊解进行增减变化了.

鸡翁

鸡母

鸡雏

25

75

4

18

78

8

11

81

12

4

84

在实际生活中,鸡翁、鸡母、鸡雏的变化也只能是这三种情况了.实际是数论中不定方程的特解问题,但是这个背景材料,却能引起学习者的积极思维,鼓起破解之谜的勇气.

所以,通过益智、经典问题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有益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是有效的.王金战老师教学生如何玩转数学,渗透了这一思想,他用通俗的语言,巧妙的思维,赢得课堂上的阵阵喝彩,在他的课堂上,人人喜欢数学,并为此付出积极努力,实现最大收获.在此,衷心希望每一个数学老师,就课程内容,多思考,挖掘内涵,编成趣味性问题,以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其探究愿望,从而喜欢数学.

【参考文献】

母鸡教案范文2

通过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发现和创造美。幼儿艺术领域活动的游戏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2一、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四.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

能述说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掌握树叶贴画的基本方法。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激发幼儿喜欢画、愿意的画的活动兴趣。

教学难点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能够完成树叶贴画作品。

活动准备

1、发动幼儿家长与其幼儿利用秋游、爬山、散步等活动,采集和捡拾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和颜色各异的树叶若干。

老师把收集到的树叶进行压平、晾干处理后,分成四类(制作金鱼类、制作葡萄类、制作鸭子类、制作孔雀开屏类)树叶材料。

2、秋天落叶飘落图一张,树叶贴画成品图两张。

3、白纸、剪刀、乳胶各4;

几种彩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小朋友,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出示秋天落叶飘落图,让幼儿观察落叶的情景,感受秋天的独特风景。

老师:叶子宝宝纷纷地离开了妈妈,它们随着秋风飘落下来。一群群孩子把这些可爱的树叶捡起来,带回了家。你们知道把叶子宝宝带回家能做什么吗?(幼儿由发言、表述)

二、欣赏树叶贴画作品

老师:老师跟小朋友们一样,非常喜欢秋天的叶子宝宝,因此就把它们收集起来,根据叶子的形状和颜色,加上一些修剪工作之后,把它摆一摆,拼一拼,贴一贴,贴成美丽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出示树叶贴画作品(金鱼帖画和葡萄帖画)

问:我们来看看,叶子变成了什么?(金鱼和葡萄)

这样用树叶贴出来的画叫做树叶贴画,你们想不想也用树叶贴画呢?(想)

三、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

出示枫叶。请幼儿观察它的特征。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叶子?(枫树叶)

老师:枫树叶是怎么样的?谁来说说?

引导幼儿说出枫叶有红的,有黄的,像鸭子的小脚丫一样可爱。

出示柳叶。请幼儿说说它的特征。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叶子?(柳叶)

老师:柳叶又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柳叶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细细的薄薄的真好看。

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大叶榕树叶、小叶榕树叶、葡萄叶等外形特征。

老师小结:这些叶子宝宝都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所收集到的,经过处理后,我们可以把叶子贴成一幅幅有趣的画来。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四、分组制作树叶贴画。

1、老师演示小鸭子的制作过程:用黄色大叶榕树叶做鸭子身子,叶梗做鸭子的长腿,红色枫叶做鸭子的小脚丫,小叶榕树叶做鸭子的头部,剪些彩色卡纸做眼睛,这样一幅生动的树叶贴画就做成了。

2、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10个小朋友为一组。

每组小朋友根据老师给的树叶材料来共同完成四种不同的贴画作品(金鱼贴画、葡萄贴画、鸭子贴画、孔雀开屏帖画)。老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树叶贴画作品,你们觉得漂亮吗?其实,美就在身边。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树叶一样的自然材料,如布头,瓜子,蛋壳等,只要我们能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将它们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就一定能做出美妙有趣的东西来。

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4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2、学习画一个封闭的圆,并在圆的基础上添画成小鸡。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名幼儿胸前一只母鸡图,藏三支油画棒。

2、若干只剪成鸡窝的粉色卡纸。

教学过程:

1、幼儿别上母鸡图,带上三支油画棒。

随音乐《老母鸡》学母鸡拍拍翅膀进入室内坐下来。

2、小母鸡们有什么本领呢?哪只母鸡能干,用你的油画棒生个鸡蛋。

其它小母鸡也来生鸡蛋吧,我们去找个鸡窝生个蛋,鸡窝在哪儿呀?音乐四遍,幼儿随音乐自由画蛋。

生了这么多的鸡蛋我们心情怎么样?

3、如果能把鸡蛋孵出小鸡来,那一定更幸福吧。

这次让母鸡妈妈先来试试。(音乐时,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啄破一个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只小脚,叽叽叽叽叫妈妈。)我孵出小鸡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鸡呢?(音乐四遍,幼儿自由地找个圆画成小鸡。教师提醒幼儿把一些空的鸡窝画小鸡。)

4、小母鸡们真能干,大家想想小鸡们喜欢去哪里玩,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给它添画上去。

5、我们真能干,不仅会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来。

我们带鸡宝宝去外面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我通过出示漂亮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该带领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该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动中应该更加的细心与全面。在幼儿动手画圆时,我不但注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这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继续保持。结束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深海里的各种怪鱼,大胆地发挥想象,具有初步的想象力。

2、愿意动手绘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鱼。

3、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课件),各种各样的怪鱼卡片,彩色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条怪鱼,引发兴趣。

2、引导幼儿说出这条怪鱼怪在哪里。

二、交流讨论

1、带领幼儿到海底世界寻找出各种各样的怪鱼。

(观看课件)

2、幼儿自由找怪鱼并说出找到的怪鱼怪在哪?

3、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怪鱼的外型特征。

4、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想象的怪鱼。

三、大胆表现

1、鼓励幼儿幼儿试着用笔绘画出自己想象的怪鱼。

2、幼儿可以把自己想象中的怪鱼名称、告诉老师,一起把怪鱼画出来。

四、体验成功

母鸡教案范文3

【关键词】 主题教学活动 FLASH 动画

一、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教学活动是将社会、生活、语言、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网络状的主题之中。围绕主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可由教师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也可由幼儿根据与主题相关的学习经验发起活动。活动能够充分的展示幼儿智慧和个性、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表现,激发幼儿兴趣,开发幼儿各种潜能。与分领域活动相比,主题活动的开展,注重将幼儿园的各领域课程整合,更加体现了幼儿活动整合统一特点。总之,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将不同领域间存在的联系恢复,将某个教育活动内容还原成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状态,以构建起多科合一的主题网络式的活动内容结构,并在为儿童呈现一个具有丰富、多元刺激和材料内容的活动场景的同时,尽可能地去发现和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从而使整合的活动内容更紧密联系与儿童的生活、贴近儿童的发展。

二、flash案例《小鸡出壳》在主题教学活动“小鸡出生的秘密”中的应用

2.1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了解小鸡出生过程、发展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爱心;

活动准备:提问:小鸡是怎么出生的;播放音频文件:公鸡,母鸡,小鸡;

活动过程:1)听播放声音,提问:请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小朋友知道小鸡是从哪儿来的呢?(幼儿互说)3)听故事:可爱的小鸡;4)了解鸡的成长;5)提问:鸡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鸡呢?鸡妈妈蹲在上面这叫什么呢?6)播放课件:小鸡出壳;7)请幼儿看图书说一说鸡的成长;8)教师总结

请小朋友轻轻跟着老师说,母鸡生蛋鸡妈妈孵蛋小鸣啄破壳出来了变成毛茸茸的小鸡小鸡吃很多东西又长成大公鸡和大母鸡大母鸡又能生蛋了。

2.2运用FLASH 8制作小鸡出壳动画过程

1、展示动画效果并叙述动画过程;

2、新建文档,绘制鸡蛋,删除边框线;

3、绘制裂纹(和鸡蛋在同一个图层):1)利用套索工具或直线工具绘制;2)利用墨水瓶工具描秒裂边。

4、制作裂纹逐渐出现效果:注意:在第一帧不显示裂纹,从第二帧开始显示裂纹,然后到第九帧每帧出现一个裂纹,制作逐帧动画效果。1)选中第2-10帧插入关键帧;2)然后制作2-10每帧的裂纹效果。

5、新建图层2,选择鸡蛋上半部分转换为图形元件,在图层1的第10帧处删除鸡蛋上半部分,然后到图层2插入空白关键帧,原位置粘贴(CTRL+SHIFT+V)。

6、制作鸡蛋上半部分落地的动作:在图层2的20帧处插入关键帧,然后将鸡蛋上半部分落地,并旋转180度(利用变形工具),为了解决鸡蛋落地不自然情况,在15帧插入关键帧,然后调整鸡蛋位置和旋转方向。

7、制作脱落后鸡蛋的裂纹:进入元件1编辑状态,利用墨水瓶工具L制裂纹

8、导入两张小鸡图片,拖拽到新建图层。

注意:上半部分鸡蛋落地的时候,小鸡出现。

1)新建图层,拖拽到最下面,导入两张小鸡图片。2)在第10帧插入帧,放入小鸡1,在第15帧插入关键帧,创建其中补件动画;3)在第20帧插入帧,然后在鸡蛋左侧低端放入小鸡2,创建15到20帧的补间动画,为了使动画效果自然,在17帧插入关键帧,然后调整小鸡位置和旋转方向。

总结:FLASH软件制作的《小鸡出壳》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表明幼儿更加形象而深刻地认识到了鸡蛋和小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增长了幼儿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幼儿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各种潜能得以开发,他们的活动呈现一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 极大地帮助幼儿形成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幼儿身心发展需求提供必要条件。

参 考 文 献

[1]贺晓丽.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3(42):190

[2]罗帅多.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2

[3]赵楠.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

母鸡教案范文4

【关键词】片段 一念之差 教育教学

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三位老师的三节课。下面摘录了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断。

[片断一]

在一年级数学课上,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做口算练习,有个小男孩把结果答错了,只见他坐下后多次举手,并翘起屁股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多想再说一次啊!但是“火车开过去”了,又做了二十几道题都再没有轮到他。

[片断二]

在一节低年级的数学兴趣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路边停放着一辆车,挡住了商店所挂彩灯的一部分,问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知道挡住了几盏灯,分别是什么颜色。显然,老师是想让学生通过两边露出的灯,发现这串灯的排列规律,然后利用规律来推理,得到答案。这时,有一个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他起来,他特别认真地说:“把汽车开走就行了!”听课的老师们全乐了,讲课的老师却涨红了脸,样子很窘,认为这个学生的回答没有价值,急忙对大家说:“不对!要找规律…”

[片断三]

二年级数学课上有这样一道题:有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3只。母鸡有多少只?上课老师是这样分析的:“母鸡多,公鸡少,母鸡的只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与公鸡同样多的.一部分是比公鸡多的,用母鸡与公鸡同样多的部分加上比公鸡多的部分,就是母鸡的只数”,列式5+3=8(只),并要求学生都用这种“算理”进行分析。

上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反映出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缺少自主学习、探索刨新的精神与能力;同时教师也缺少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出错后的学生是最容易丢失自信心的,这时,老师一定要给予关注.并且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要让孩子带着遗憾回家。这就是要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片断一中的那位老师很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孩子的表情,但是就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中,孩子的自尊心无疑受到了一次伤害。如果老师能在闪眼之间注意到这个孩子的沮丧,再给他一次回答的机会,他一定会答对,那该有多好!这节课他就是胜利者了。

“把忾车开走就行”,多好的回答啊,是创造性的体现。如果抓住这个时机,发挥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说:“你想的真好,开走汽车是个好办法,可是司机不在,怎么办昵?”孩子的探索得到了肯定,其他同学也会由此产生发言的安全感,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会更近,课堂的探索会更加活跃。

片断三中,那种严密的数学论证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七八岁孩子思考问题的特点,他们是否有必要记住这一大段成人化的、严密的、枯燥的、抽象的语言呢’其实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源于生活的真实想法恰恰是对数学最自然的理解,是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上述这一问题的理解可能是:母鸡比公鸡多3只,所以母鸡就是5十3=8(只);母鸡多,公鸡少,求母鸡多少只,当然要用加法了。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这些来自于生活经验的最真实、最直接的理解,却被成人化标准否定了。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按固定的模式去模仿分析,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如果老师能在思维的瞬间找到与孩子的合拍点,教学气氛与效果肯定会令人满意。

母鸡教案范文5

    爱迪生的父亲叫山墨尔,是一个文化不高的木工。母亲名叫南希,当过小学教师,颇有教育孩子的经验。爱迪生从小就喜欢观察周围事物,凡事他都要问个为什么。父亲常常被儿子问得张口结舌,只好拍拍儿子的脑瓜说:“去,问你妈去。”

    妈妈南希懂得孩子的心理,总是尽可能地给孩子满意的答复,并启发他再想、再问,不嫌麻烦。

    爱迪生5岁的时候,他问妈妈:“鸡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干嘛?”母亲放下手里的活儿,笑眯眯地告诉儿子:“这是鸡妈妈在孵小鸡。那些蛋在屁股底下暖暖和和的,小鸡就会出来的。你看见的那些绒球似的小鸡娃娃,都是鸡妈妈这样暖和出来的。”爱迪生听着若有所思地问:“是不是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小鸡就会出来呢?”“是的,孩子,是这么回事。”妈妈点头回答。当天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到处找,结果,爱迪生在邻居的库房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好些鸡蛋,他一本正经地蹲在上面孵小鸡哩!南希没有因此责怪和取笑儿子。

    爱迪生7岁开始上学。上学后,在学习上他总爱提一些问题。一次上算术课,讲到2加2等于4时,爱迪生问老师:“为什么等于4呀?”老师回答不上来,以为他是个调皮鬼,存心捣乱,骂他:“糊涂虫!”

    当过教师的南希认为孩子好提问题,是求知欲强烈的表现,只要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就有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她认为学校老师那样对待孩子是错误的。一气之下,她让儿子休学回家,自己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春天,树木抽出嫩芽,娘儿俩坐在屋前,边晒太阳边上课。夏天的夜晚,一面乘凉,母亲一面给儿子讲罗马帝国的盛衰,讲英国的历史演变;人秋后,河蛙咕儿孤儿乱叫时,母亲又教孩子读《鲁宾逊漂流记》、《悲惨世界》等古典文学作品;冬天,西北风打着呼哨儿,母子二人在屋里烤火,在化学和物理上用心思。南希看到爱迪生特别喜爱物理、化学,又买了本《派克科学读书》给他。这是当时的一本着名着作,里面讲了许多物理和化学实验,有简单扼要的说明和详细的插图。爱迪生学习起来很起劲,凡是能做的实验,都要自己亲手做一做,做不成就不罢休。有一回,他看了气球飞升原理,就让小朋友奥池喝了一包“沸腾散”,心想沸腾就会冒气,有了气人就会升起来。可是奥池喝了,肚子疼得险些出了事故。南希知道后,马上送奥池到医院抢救,并向其父母赔不是。事后她帮助儿子找到失败的原因,没有责怪儿子。还有一次,爱迪生在火车上做试验5;起火灾,差点闯下大祸,引起南希的忧虑。但她并不因此阻止孩子再做试验,而是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腾出来让给了儿子。工夫不负慈母心。爱迪生在母亲的教育、支持和帮助下,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终于搞出了许多惊人的发明,成为发明家。

    当孩子开始问有答案的问题时,你便知道他们长大了。

    ——约翰·P·普隆姆

    爱迪生幼年的故事,给了我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科学要从小孩学起,二是科学的幼苗要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爱护才能保全。

    ——陶行知

    培养独立能力是父母的重要责任之一,但是,这种独立能力的基础要在幼儿时期奠定。

    ——井深大

    如果母亲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深厚的感情去“培养”,是绝对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好孩子的。

    ——井深大

母鸡教案范文6

音乐启蒙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音乐主题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1活动目标:

1、通过培养节奏感,激发幼儿对音乐课的兴趣。

2、幼儿能够听辨声音的长短,能感知四分音符的节奏。

3、初步培养初步的音乐能力。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教师弹钢琴《来了一群小鸭子》进教室,

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坐在小椅子上,准备上课。

(二)基本部分:

1、发生练习:

1 2 3 4 5 6 5—/ 5 4 3 2 1 3 1—//

小鸭 子们 起 得 早,太阳 公公 咪 咪 笑。

2、出示玩具下鸭子,“今天我要上幼儿园去了,真开心。

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小朋友们,你们学学我的声音叫好吗?”幼儿随下鸭子按节拍边走动,边叫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

3、小鸭子看见老师有礼貌的问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老 师 你 好

“小朋友们你们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问老师好,好吗?”

_ _ _ _ _ _ _ _

老 师 你 好 老 师 你 好

4、小鸭子玩汽车:听,小鸭子说什么?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我 玩 汽 车 嘎 嘎 嘎 嘎 我 真 开 心

“小朋友,和小鸭子一起把小鸭子说过的话告诉老师好吗?”幼儿随下鸭子按节拍说出。

5、用此方法,下鸭子可以换不同的玩具,如皮球,积木,风车……幼儿随下鸭一起练习四分音符的语言节奏。

6、同时,也可以把小鸭替换魏小狗,小猫等其他动物代替,练习四分音符。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一起齐唱《来了一群小鸭子》离开小椅子。

活动目标:

1、通过培养节奏感,激发幼儿对音乐课的兴趣。

2、幼儿能够听辨声音的长短,能感知四分音符的节奏。

3、初步培养初步的音乐能力。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教师弹钢琴《来了一群小鸭子》进教室,

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坐在小椅子上,准备上课。

(二)基本部分:

1、发生练习:

1 2 3 4 5 6 5—/ 5 4 3 2 1 3 1—//

小鸭 子们 起 得 早,太阳 公公 咪 咪 笑。

2、出示玩具下鸭子,“今天我要上幼儿园去了,真开心。

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小朋友们,你们学学我的声音叫好吗?”幼儿随下鸭子按节拍边走动,边叫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

3、小鸭子看见老师有礼貌的问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老 师 你 好

“小朋友们你们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问老师好,好吗?”

_ _ _ _ _ _ _ _

老 师 你 好 老 师 你 好

4、小鸭子玩汽车:听,小鸭子说什么?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我 玩 汽 车 嘎 嘎 嘎 嘎 我 真 开 心

“小朋友,和小鸭子一起把小鸭子说过的话告诉老师好吗?”幼儿随下鸭子按节拍说出。

5、用此方法,下鸭子可以换不同的玩具,如皮球,积木,风车……幼儿随下鸭一起练习四分音符的语言节奏。

6、同时,也可以把小鸭替换魏小狗,小猫等其他动物代替,练习四分音符。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一起齐唱《来了一群小鸭子》离开小椅子。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2下蛋罗--课题生成:

我曾带领小班孩子参观过饲养的小鸡和母鸡,玩过"老母鸡与小鸡"的游戏,小班幼儿对母鸡的叫声"咯哒"非常感兴趣,对鸡妈妈、小鸡和鸡蛋充满好奇,游戏中,他们积极地模仿老母鸡和小鸡的动作及叫声,气氛非常愉快、活跃。针对这一情景,我设计了小班歌唱活动《下蛋哕》。

下蛋罗--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下蛋哕》,唱清歌词。

(2)借助图片,记忆歌词。

(3)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欢快,并创编小鸡的动作。

下蛋罗--活动准备:

母鸡图片(尾部开一出蛋小口)、母鸡头饰、鸡蛋图片(若干串,每串7只)、竹篓一只。

下蛋罗--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哕》一遍。

教师提问:"歌曲中有谁?"幼儿1:有母鸡。

幼儿2:有一个大草窝。

幼儿3:还有母鸡在下蛋。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并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的情景(抽出的鸡蛋与母鸡的"咯哒咯哒咯咯哒"的节奏一致)。

2、学唱歌曲。

(1)让幼儿边看图片,边考虑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①"老母鸡坐在哪儿呀?" 幼儿1:老母鸡坐在草窝里。幼儿2:老母鸡坐在草地上。幼儿3:老母鸡坐在鸡窝里。

②"老母鸡坐在草窝里干什么呢?" 幼儿1:老母鸡在下蛋。幼儿2:老母鸡在高兴地笑。幼儿3:老母鸡在孵小鸡。

③"老母鸡下蛋的时候高兴吗?"幼儿1:高兴。幼儿2:不高兴。

④"老母鸡是怎样叫的?"幼儿1:咯哒,咯哒,咯咯哒。 幼儿2:咯咯哒。 幼儿3:咯咯咯咯哒。

教师完整地小结歌词。

(2)幼儿学念歌词,教师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情景。

(3)幼儿学唱歌曲,教师继续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情景,并将母鸡下出的蛋(图片)放入竹篓中。(学唱数次后,请小朋友看一看竹篓,母鸡下了这么多蛋。)3、演唱歌曲,创编动作。

教师配带母鸡头饰,激发幼儿兴趣:"老师当鸡妈妈,请小朋友当小鸡,我们一边唱歌,一边学做小鸡的动作,看看哪一只小鸡的动作跟别的小鸡的动作不一样。"幼儿1:双手放在背后做小鸡的翅膀,弯着腰。

幼儿2:双手握拳,手心向下并拢,两食指向前伸直,做小鸡幼儿3:上臂夹紧身体,下臂与手自然向身体两侧伸跬上下拍动。

4、尾声。

我的鸡宝宝们玩得都很高兴,肚子饿不饿?鸡妈妈问,请你们唱着歌,一起跟妈妈到外面捉虫去。

在幼儿学唱歌曲时,教师用制成串状的鸡蛋演示母鸡情景,并将抽出的鸡蛋串放在篓中。

下蛋罗--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整个活动较好地贯彻了一条原则,即给小班幼儿充分机会。在游戏环境中,幼儿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在老师操作母鸡下出一个一个连成串的鸡蛋时,幼儿高兴得直拍手。等鸡下出一筐鸡蛋时,老师将筐拎到小朋友面前给他们看时,个个都叫了起来:"啊,母鸡真能干呀!下出这么多鸡蛋!"就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歌曲。

二、专家点评能注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一边演示形象的教具一边歌曲,幼儿感兴趣,教学效果好。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仅模仿了母鸡的动作,还应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学习感受音乐,充实整个幼儿活动的时间。

三、反思与讨论试用"多通道感受音乐"的观点分析该案例活动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3活动目标:

1、熟悉歌谣,学习看图谱演奏。

2、尝试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图片、乐器:打棒、碰铃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谣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谱演奏。

活动难点:用碰铃演奏十六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唱歌吗?

师:有一位修鞋匠老爷爷他手中的锤子也会唱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

二、互动学习

(一)欣赏歌谣,初步理解歌谣

师:老爷爷手中有几种锤子?(出示大小锤子图片)

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

(二)再次欣赏歌谣,感知大小两种锤子的节奏

1、师:大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1)

师:敲了几下呢?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师:大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再来试一试。

2、师:小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2)

师:敲了几下呢?

师:小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3、教师说前半句,幼儿拍手表现两种锤子的轻重

三、探索交流

(一)学习看图谱,初步感知节奏

1、师:我们一起看图拍一拍老爷爷修鞋的地方。

刚才我们拍了手,还可以拍哪里?

2、跟随音乐看图谱感知节奏。

(二)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1、师:小朋友真棒,知道在修鞋的地方拍手,说词的地方摆头。

瞧,老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呢。(出示打棒、碰铃)

师:你们认识吗?

2、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大锤子在敲?

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小锤子在敲?

3、幼儿分两组分别使用打棒和碰铃。

(教师巡视检查幼儿乐器的用法)

4、师: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试试:大锤子唱歌当当当当,小锤子唱歌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三)看图谱完整演奏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演奏(提醒幼儿说词部分乐器休息)

2、教师小结:乐器的使用以及小锤子的演奏

师:小朋友想一想碰铃怎么就敲得快了?

3、幼儿互换乐器,感受不同音色的乐器所演奏的效果不同。

四、拓展延伸

师:这首歌谣叫《锤子歌》,老师将图谱放到表演区,小朋友可以试试除了用打棒和碰铃伴奏,还可以用什么乐器?反思: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由于小班幼儿没有太多的演奏经验,对于他们来说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选择了歌谣《锤子歌》。

活动反思:

这首歌谣琅琅上口,便于理解,同时还有孩子们喜欢的象声词“咚......”“叮......”,并且通过大锤、小锤的对比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音乐的轻重、快慢。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颇有难度。例如:在本次活动中,小锤子敲了八下,小班幼儿没有那么强的自控能力,不可能正好敲八下。只要幼儿能跟上节奏,音乐停,乐器不敲即可。

怎样能让幼儿用碰铃给小锤伴奏时既敲得快还要节奏清晰,那就在于两个碰铃之间距离的掌握,离得太近听不清敲的节奏,离得太远跟不上节奏。要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来探索发现这一秘密。

由于小班幼儿没有配器的能力,因此我给幼儿提供了打棒和碰铃两种乐器。幼儿可以根据乐器的音色来和大锤、小锤进行匹配,为幼儿后面学习配器做铺垫。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仍有3名男孩对于后面的集体演奏环节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是分组演奏,所以存在等待现象,他们3个是急切的想敲击乐器,但是老师不允许,所以后面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4活动目标:

1、通过玩《开始和停止》的音乐游戏,幼儿感知音乐有反复地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

2、在游戏中,幼儿尝试使用多种形式表现开始和停止这一音乐的特点。

3、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汽车》、《开始和停止》音乐。

2、方向盘人手一个、红绿灯指示牌、场地布置画一个大圈。

3、《开始和停止》音乐图谱。

4、开始和停止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小司机》开车进教室。

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岳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开着火车去郊游,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你们手里的方向盘,我们出发喽!—— 小司机音乐

二、通过谈话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开始和停止”的事件。

师:宝贝们,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你们把手中的方向盘轻轻的放在自己椅子底下。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做了小司机,你们开心吗?(开心)

师:小朋友知道看到红灯(出示)要怎么办吗?(停下)

师:那么看到绿灯(出示)呢?(要开始走)

师小结:嗯,回答的真好,小朋友都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那我们来试一试,我们坐在小椅子上开汽车,看到老师举红灯时,就怎样?举绿灯呢?嗯,真棒!来,我们系上安全带,双手扶好方向盘,开始开咯~看到红灯要停止,看到绿灯可以开始(教师适当的举红绿灯并用语言引导)嗯,真棒,每个小司机都非常的遵守交通规则。

三、感知音乐

1、第一遍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发现音乐反复开始和突然停止的音乐特点

师:今天岳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的,认真的来听一听这首曲子和我们以前听过的曲子有什么不用?它有趣在哪里?——(教师播放音乐,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摆动身体,音乐停止时教师定格不动)

师:这首音乐和我们以前听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没歌词、一会儿有音乐,一会儿没有

师小结:这首歌曲就象我们开车子的时候一样,一会遇到红灯停止下来,一会遇到绿灯又向前进,遇到红灯又停止下来,等到绿灯亮的时候又开始向前开了。

2、第二次感受音乐(出示图谱)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首音乐里开火车的时候遇到了几个红灯啊?(六个)

师:我们现在,跟着音乐学小司机在座位上开车,音乐停止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呢?

师小结:原来跟着音乐做游戏是这么的有趣。

四、表现音乐

1、木头人游戏(请幼儿示范,走路,摆造型)

师:你们玩过木头人游戏吗?(玩过)那我们玩一次,“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露出大门牙。不许动哦,

师:很好,那你会跟着音乐玩木头人的游戏吗?音乐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走一走,,音乐停止时就摆个好看造型停止在那不可以动哦!音乐又开始时又可以动,停止时呢?(可以找一个幼儿试玩一次)(随音乐玩木头人游戏)

2、幼儿创造表演

师:我们除了可以玩木头人游戏跟着音乐一起走一走,停止时摆摆造型,还可以学什么跟着音乐游戏呢?

幼儿:跳舞、学小白兔………(请幼儿示范)(那你可以跟着音乐试一试吗?)音乐停的时候就不可以动哦,音乐开始就继续)

师:刚刚他表演的好不好?那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

师:小朋友,太棒了

五、跳圈游戏

师:小朋友们看,地上有一个什么呀?(圈)

师:对了,这个圈还可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呢,老师讲游戏规则:待会我们小朋友拿起我们的方向盘围着这个圆圈站好,音乐开始时我们就围着这个圆开一开汽车,音乐停止时,我们就跳进圈内,停止在那不动,音乐开始时再跳出来,继续开汽车。听明白了吗?

师:先看老师示范一次,看清楚了吗?你们会吗?

集体幼儿跟音乐玩跳圈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都会了吗?那我们把椅子底下的方向盘拿出来,围着圆圈站好,开始咯,音乐开始我们就开汽车,音乐停就跳进圈内怎么样?(不动)(师幼跟着音乐一起开汽车玩两遍然后带着幼儿开汽车出教室。)

六、观看视频。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突然停止又突然开始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播放视频)。

师:小朋友们今天回家再去找一找,看一看,除了视频里今天看到这些,还有什么事情是突然开始又突然停止的。明天来告诉老师。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5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夜晚星空闪烁、柔美的意境.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准备:

1、打击乐器若干

2、小动物头饰(猫、狗、鸭、羊) 3、节奏卡 4、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老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愉快地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扮演各种小动物到森林动物园玩吧!”

音乐起:(放小动物操音乐)老师随幼儿一起翩翩起舞,并鼓励幼儿:“看,多漂亮的小鸡呀!聪明的小狗走得多好!可爱的小猫今天特别精神!哇!小鸭今天跳得可好啦!”

(当音乐停时)

师:“你们真是一群聪明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我们来到了森林动物园,看看我们小动物的家是怎样的?小动物们又是怎样学本领的?看看我们谁最能干,谁最认真,谁最聪明?

2、小动物学唱歌

师:“小动物们!看!谁来了?”(师转身把小鸡头饰戴上)

幼:“小鸡来了!”

(1) 幼儿拍出节奏:|叽叽 叽|叽叽 叽|

(2) 用以上方法和幼儿一起练习小猫、小狗、小鸭的叫声。| 喵 喵 |喵喵| ;

呷— | 呷—| ; 汪—| 汪汪 | 汪—| 汪汪 |

(3)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节奏练习。

(4)师:“树上的小鸟听见你们在唱歌,它也想唱一唱。”在老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运用强弱对比的声音唱歌曲:《两只小鸟》

3、律动回座位《大鞋与小鞋》

4、学习节奏乐《小星星》

(1)出示挂图(1)

(活泼调皮的星星)

师:“天黑了,妈妈带着小朋友出来散步了,你们猜猜这时候什么东西在天空中最调皮,象一只只小眼睛一样看着我们?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2)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各部位拍出_ _ | _ _|的节奏。

(3) 出示挂图(2)

(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_—|_—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5)幼儿分别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5、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提示幼儿不同情绪的乐曲可选用什么乐器呢?)

(1)先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笑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睡觉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两组幼儿一起配上乐器,为歌曲《闪烁的星星》伴奏。

7、音游《小动物回家》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今天我们在森林动物园里渡过了愉快的一天,现在我们听着音乐,玩小动物回家的游戏吧!

(1)师弹出代表各种小动物的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音乐结束时最后一个长音的唱名必须是C大调的135音高。

(2)当变换代表另一些小动物的乐曲时,游戏重新开始。

8、结束活动

母鸡教案范文7

[关键词]:合作探究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应用

合作探究学习是基于学生兴趣激发而进行的,在合作中,教师以目标为引导,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探究,进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构建。文章就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其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创设的优点在于能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通过问题引导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单刀直入式”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因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点所决定,这样的导入总让学生感到枯燥,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则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如“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先幻灯呈现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列出关系式:y=15-6x(x≥0)[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y=-6x+15(x≥0)];接着提出问题“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这样的导入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的学习领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意义。

二、注重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而学生听,学生要学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过程不免有了迷糊。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目标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而形成一定的知识构建后,再进入讨论、交流过程,这样才能“有话可说”。

如在“点、线、面体”的教学中,教师导入为: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然后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接着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过程,学生有了目标的引导,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更好的把握好重难点。

三、注重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探究

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仅能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还能教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合作探究中以问题为引导,目的就是要通过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来形成对知识的构建。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为例,教师以“鸡兔同笼问题”导入后,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基础上,班级集体讨论给出各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算术方法

把兔子都看成鸡,则多出94-35×2=24只脚,每只兔子比鸡多出两只脚,故,由此可先求出兔子有24÷2=12只,进而鸡有35-12=23只。或类似的也可以先求鸡的数量。35×4-94=46,46÷2=23

方案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

设有x只鸡,则有(35-x)只兔.根据题意,得:2x十4(35-x)=94.(解方程略)教师不失时机地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元”是指什么?“次”是指什么?

师:上面的问题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还有其他方法吗?(若学生想不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求的是两个未知数,能否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呢?让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方程)

方案三:设有x只鸡,y只兔,依题意得:

x+y=35,①

2x+4y=94.②

针对学生列出的这两个方程,提出如下问题:(1)、你能给这两个方程起个名字吗?(2)为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呢?(3)什么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定义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从该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通过层次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深入探究,教师在探究中不断引导,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四、注重教师主导,反馈精讲释疑

新课改中所提倡的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将教师孤立于课堂之外的,相反,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仅要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探究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展示,然后总结,促进学生数学系统知识的构建。对学生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精讲释疑,这样才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如在“角的度量(1)”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给角取名呢?”探究后,对“角的表示”可归纳总结为:1.角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应分别写在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AOB,“O”表示顶点,"A、B"表示两边上的任意点;2.角也可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个字母应写在顶点上.但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3.角还可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数字或希腊字母。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对“角的表示”有更深刻的理解。当然,在教师总结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归纳,然后教师在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进行设计,而不能盲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娟: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母鸡教案范文8

1742年春天,郑板桥到山东范县赴任知县,上任第一天就有人击鼓鸣冤。郑板桥一面坐案,一面令师爷唤击鼓人进堂。一位60多岁的农村妇女进了大堂,含泪呈上一张状纸:“早闻大人官清正,求您为女把冤伸。女儿名叫王秀春,为人善良心眼诚。相夫教子是典型,勤俭持家传美名。女婿在外把商经,大务小事一肩承。只因去年婿猝死,背上谋夫冤罪名。不日将要问斩刑,天大冤枉求洗清……”。

郑板桥看罢诉状,问到:“王秀春是你家女儿?你家在何处,姓甚名谁?”老妇说:“禀告大人,王秀春是我的女儿,我姓刘,家住陈家庄,人叫我王刘氏。”

原来王秀春的丈夫叫陈二毛,是个生意人。二毛从小母亲病故,由父亲陈三拉扯成人。陈三是个兽医,行医时结识了王秀春的父亲。陈、王两家虽相距约十里地,但二毛与秀春童年时在一个私塾念书,青梅竹马,感情甚笃。

二毛和秀春结婚后,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特别是秀春为陈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后,全家大喜,更是和睦有加,十里八村的人都羡慕二毛得了一个贤惠善良的好妻子。二毛经商常年在外,陈三每天走村串户,擦黑才能回家,家中大小事全由秀春一人操劳。邻居一个叫陈四久的男人常常帮她干些重活,从不计酬。秀春感激陈四久,常给他做些针线活儿,以作酬报。陈四久与陈三同宗同族,虽年龄与二毛相差不大,但论辈份,二毛管叫他四叔。陈四久妻子病故,一直独处,把二毛当作亲侄子,二毛更视四久为亲叔叔,两家关系格外融洽。

二毛家中通常只有公媳和孩子三人。公公陈三长期单身过活,又有沾花惹草的恶习,日子一久,对儿媳也产生了非分之想。聪明的秀春想方设法逃避公公的侵扰,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可是时间长了,防不胜防。一天深夜,陈三偷看秀春洗澡后,淫心大发,入室将熟睡的儿媳紧紧抱住。秀春从梦中惊醒,早已明白眼前的处境,心生一计,装作糊涂,大喊捉贼!喊声划过宁静的夜空,四久听到“捉贼”声,随声附和道:“该死的贼子,看你往哪儿逃!”抄起家伙就追了出来。陈三见事不妙,气极败坏,越墙逃走。

陈三恼羞成怒,怀疑秀春与四久有染,处处监视他俩的言行,并常对秀春大施。秀春忍无可忍,本想把这件事告诉丈夫,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妥,好歹还是自己的公公。家丑不可外传,秀春只悄悄告诉了母亲。刘氏听了十分气愤,要找陈三算帐,被秀春制止,要母亲先忍一忍。

去年夏末的一天,二毛从外突然回家,秀春喜上眉梢,赶忙备饭为丈夫接风。刘氏见女婿久别归来,高兴之至,特地从集市上买了一只大公鸡送到陈家,秀春宰了,炖了一大钵,好让二毛吃个痛快。

陈三想从酒席上发现秀春和四久的蛛丝马迹,假惺惺地叫过四久,一齐同桌共饮,并要秀春的母亲刘氏同外孙坐了上席。席间秀春心疼二毛,只顾给二毛奉菜,首先奉上鸡头。二毛接过鸡头,认为四久常为他家帮忙,过意不去,便将鸡头递在他的碗中。四久不受,又推让给二毛。二毛无奈便推给岳母。心地善良的刘氏推给陈三:“还是您亲家公吃吧!”陈三眼珠一转,为了讨好儿媳,把鸡头转给秀春。秀春婉拒,仍将鸡头放在钵中。二毛挟起鸡头说:“两位大人都不愿吃,那还是让四叔吃吧。”边说边向四久碗中送去。四久一手挡住:“我看都不用推让了,二毛吃掉算了。”秀春连忙插话:“相公,既然都心疼你,你就吃了吧。”盛情难却,二毛不再推让,就和儿子分着吃了。

久别胜新婚。可是这天晚上,二毛和秀春躺下不到半个时辰,二毛就觉得腹中剧痛,接着睡在隔壁的儿子也“哎哟”直叫。秀春起床点灯一看,二毛和儿子脸色乌黑、口吐白沫,秀春吓得七窍生烟,忙呼叫公公。孰料陈三趁酒兴与野女人幽会去了,忙而无计的秀春只好叫四久帮忙去接医生。医生还没有接来,二毛和儿子就一命呜呼了。

顿失丈夫与亲子,秀春悲痛欲绝,要追丈夫、儿子同去,母亲和四久苦苦劝阻。

二毛和孙子暴死,陈三既悲且恨,一口咬定是四久与秀春勾搭成奸,在鸡肉中下毒,谋夫夺妻,一状告到县衙。

县官刘青暗中收了陈三银两,连夜派人将四久与秀春一同捉拿归案,不由分辩,一口认定四久谋夫夺妻案成立。四久和秀春再三苦诉,刘青却一意孤行,决定来个屈打成招。可四久与秀春宁死不服,刘青令衙役将二人打昏过去,强行盖了他们的指印,打入死牢,定于年前问斩。

就在此时,郑板桥接任知县,秀春母亲刘氏听说郑板桥是个大清官,抱着一线希望,来为女儿和四久鸣冤。

郑板桥早知刘青的劣迹,决心重审此案。第二天,他查阅案卷,果见漏洞百出。走访四久的左邻右舍,村人都说四久与秀春绝无通奸之事,倒是说陈三有之意。郑板桥反复琢磨:同桌6口共餐,都吃过鸡肉、喝过鸡汤,为什么只有二毛和孩子中毒?如此看来,公鸡头便是元凶了。又想,难道一只鸡仅仅只有鸡头有毒?郑板桥一时陷入困境。

一连数天,郑板桥一直调查与本案有关的人和事。一天,来到城郊的一个小村子里,见一胖一瘦两个妇女吵架,胖子骂瘦子是陈年公鸡头,瘦女人暴跳如雷,要与她拼命。郑板桥忙上前将她俩劝开,问那个瘦女人,为什么骂她陈年公鸡头?瘦女人告诉他说,公鸡是蝎子和蜈蚣的克星,它的头部是巨毒,所以喂了10年的公鸡是不能吃鸡头的,它比什么巨毒都厉害。

郑板桥恍然大悟,速回县衙,令衙役到乡村买一只喂了10年以上的公鸡,将它杀掉,煮其头,喂了狗。狗食后,不到两个时辰就死了。

郑板桥复审案情,再次取证,先找到刘氏家,问她公鸡的来源。郑板桥在刘氏带引下,找到公鸡卖主,一问其情,正是喂了10年的公鸡。再传原告陈三,问他有何证据,陈三无言对答。郑板桥当即将王秀春和四久无罪释放,对蓄意诬害他人的陈三判了5年徒刑。

母鸡教案范文9

案例一:

7岁的鑫鑫性格倔犟,稍不如意就使性子、大哭大闹。一天下午放学后,鑫鑫玩游戏机直到很晚才回家,爸爸批评了他一通。鑫鑫很生气,不但不吃晚饭,还把碗摔得粉碎。晚上,有心的妈妈编了个《爱生气的癞蛤蟆》的故事讲给鑫鑫听:“有个小蛤蟆,整天贪玩,妈妈批评它,它就大喊大叫,嚷得面红脖子粗,时间一长,它长了满身的疙瘩,成了癞蛤蟆,难看死了。”鑫鑫听了,瞪大眼睛忙问:“妈妈,是真的吗?我可不要变成难看的癞蛤蟆!”以后鑫鑫犟劲发作时,妈妈就提醒他别学癞蛤蟆,鑫鑫的脾气逐渐平和下来,再也不会随便发怒了。

心得:对叛逆的孩子单纯动用武力只能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对大人更加疏远、畏惧、撒谎、躲避,以致越打越不听话。而利用讲故事的形式间接地让孩子在故事中自我发觉错误,这比父母的直接指责和勉强说教会更有效。

案例二:

尼尼是个特别怕疼的孩子,有一次得了感冒,医生嘱咐要打三天吊针。可刚打完两天,尼尼说什么也不肯再去医院了,并且振振有词地对爸爸说:“我已经打了三天吊针了呀。你算算,第一天的针我打了,第二天的针我也打了,一加二不是等于三吗?”根据尼尼的俏皮劲儿,爸爸买回了尼尼最爱吃的烧鸡。开饭时,爸爸对尼尼说:“今天吃鸡,爸爸吃第一条鸡腿,妈妈吃第二条,你就吃第三条吧!”尼尼疑惑不解:“爸爸,总共才两条鸡腿,哪来的第三条腿呢?”爸爸胸有成竹地说:“这还不简单,喏,这是第一只,这是第二只,一加二等于三嘛!”“哈哈,爸爸坏!”尼尼脸红了,下午乖乖地跟爸爸去医院打了吊针。

心得: 孩子大多怕打针吃药,但又不可避免。案例中,爸爸根据尼尼的“逻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但避免了亲子对抗,还让尼尼乖乖听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值得父母们借鉴。

案例三:

5岁的强强一向不爱吃蔬菜,爸妈为此伤透了脑筋。一次,强强爸特意做了一盘咸肉,一盘青菜。吃饭时,爸爸对强强说:“强强,今天就两盘菜,咱俩各吃一盘,你爱吃哪一盘?”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