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感念师恩征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1-17 12:32:25

感念师恩征文

感念师恩征文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学会感恩、学会报恩为主要内容,抓住建党90周年、“三八”、“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纪念日,通过主题班团(队)会、课堂教学、感恩征文、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学会知恩、感恩、施恩、报恩,全面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质。

二、活动时间

2011年1月—7月

三、活动对象

全区中小学生

四、活动内容

1.感激党和祖国的关怀。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作用,组织开展“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读书征文、“颂歌献给共产党”、“党是阳光我是花”等团队活动,通过了解党史寻访革命足迹、采访身边老党员和优秀党员等途径,帮助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加深对党的认识,增进青少年热爱党、感恩党、亲近党的情感,坚定青少年对党的信念和信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利用寒假、“三八”、父亲和母亲节等,鼓励和动员学生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洗衣做饭等,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3.感激老师的辛勤教诲。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通过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送一句话等真挚朴实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感激同学的真诚相助。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等主题团队活动,组织学生给身边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团支部)做一件有益的事,为学校做一点贡献,如几本书等,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5.感恩自然的伟大赐予。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组织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志愿者。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月)。各校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学生以“感恩励志”为主题,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团队会、黑板报、宣传版、校园网站、橱窗等方式,悬挂感恩教育主题条幅,发放并张贴《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倡议书》,组织和动员学生了解“感恩励志教育”的相关内容,为全面开展“感恩励志”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2月—6月)。各校要将“感恩励志”教育与庆祝建党90周年、“三八、五四、六一、七一”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组织实施“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感恩励志”教育主题班会(团队会);组织一次“感恩励志”教育演讲比赛;开展一次“感恩励志”教育征文比赛;组织一次向老师献真情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组织一次“感知父母恩”系列活动;组织一次“我为同学做一事”系列活动;开展一次“从我做起,爱护一棵树、一片草”活动。

(三)活动总结阶段(2011年7月)。活动结束后,教育局团委将组织开展全区“感恩励志小标兵”评选活动,对“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评为“感恩励志小标兵”。各校要认真总结“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成果,形成书面总结,教育局团委将组织对中小学“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对组织措施得力、活动成效显著的学校予以表彰。

四、活动要求

1.贴近实际。要根据高中、初中、小学不同学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生活体验和成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确保“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逐步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融入课堂。各校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将“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贯穿于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可操作性要强,避免空洞说教。

感念师恩征文范文2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心怀感恩奋发有为

青,是生命的色彩;春,是生长的季节。青年拥有人生最绚丽的青春,最具活力的生命色彩,青年人是新世纪的栋梁,在纪念“五&8226;四”青年节91周年之际,我校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用行动彰显青春,点亮青春,放飞理想,响应历史的感召,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青年人是文化的传承者。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响应全州“本土民族歌曲大家唱”的热潮,同时挖掘和选拔在此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五.四”纪念活动一改往年歌咏比赛,于5月3日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爱家乡&8226;颂本土民族歌大家唱大赛”。每班选一首本土民歌以独唱或小合唱的形式参赛,活动前期工作包括宣传,音乐伴奏带制作,选手抽签,舞台布置均由校团委负责落实。团委尽心筹备,选手精心准备。比赛过程中,一首首美妙的歌曲搏得观众的阵阵掌声,选手们表现出色,现场气氛活跃,广大师生激情高昂。评委由部分教师及学生担任,赛后按选手综合表现评选出获奖班级:其中218班获最佳人气奖,237班获最具潜质奖,236班获最佳表现奖,234班获最佳歌喉奖。224班获最佳创意奖,并请王副校长为获奖班级颁奖。整声比赛紧凑有条不紊,现场纪律良好,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榜样的力量,模范引风尚。评比可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为了在广大共青团员之间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通过评比,学先进,找差距、鼓土气,增干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争一流。学校研究决定开展“团干十佳”“团员十佳”“志愿者十佳”的评比表彰活动。校团委严格认真地开展,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最大限度体现和保障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团干十佳”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名额,由广播站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投票得出,并向全校公布征求意见,“团员十佳”先由各班推荐一名优秀团员,经团委综合考核确定候选名单,并向全校布候选名单,征求广大师生意见,进行严格审查,最终确定受表彰,“志愿者十佳”由志愿者公开投票得出提名名单后提交评审组审查并向全校公布,听取民意确定名单,具体情况如下

十佳志愿者:

杨荣彩、安少臻、雷达、沈世雄、张文茜

寸守言、吴鑫伟、姜松廷、姜维、杨海芸

十佳团干部:

(校团委)邵宗财、郭荣蕊、张正德、刘永丽、

(学生会)李镜、刘小杰、袁世杰、杨柳

(广播站)段榕、申丽清

十佳优秀团员:

(校团委)徐迪、唐永斌

(学生会)杨珺雯、董玲丽

(广播站)李靖萌、李垠杏

(高一)226邵

雪234胡波儿

(高二)214李沁芸222瞿发巧

表彰仪式于歌唱比赛后举行,并请党校长为受表彰同学授予荣誉证书。

爱在路上,感恩同行,进取为伴。为宣扬感恩之情,培养感恩之心,落实感恩之行,响应全州“感恩思进”的学习热潮,让全体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深化我校德育教育工作,校团委于“五.四”纪念活动期间针对高一开展了“感恩思进”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虽然该活动由于各种原因两次更改时间,但同学们仍然积极踊跃参加并精心准备。选手以出色的发挥。精彩的演讲,搏得观众的掌声,以过激烈的角逐,第一名236班汤珏、第二名228班寸黎宏、第三名238班杨朔、第四名227朗天艳、第五名238班周文杰,脱颖而出。团结的力量总是巨大的,其中荣获班级奖情况如下:236班第一名、238班第二名、228班第三名、230班第四名、232班第五名。

同时针对高二年级开展了以“感恩思进”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同学们用手中的笔书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流露出的一份份真势的情感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六篇文章崭露头角,其中:

一等奖222班杨恩艳

二等奖220班董舒雅

二等奖213班王钰佳

三等奖223班摸晃

三等奖214李楠

三等奖222班杨春华

“感恩思进”的活动落幕了,但它带来的心灵的震动和回味,将是长久萦绕的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的学子在民中感受爱,习得感恩,思进取,走出民中传播感恩之行,传承中华美德。

历史已经越来越远,但是“五.四”精神的新世纪青春依旧。青年人如何实践“五四精神”具化为四点,胸怀祖国,勤于学习,敢于创造,乐于奉献。其中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前提,最大的爱国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同时加强多方面的学习,打好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础,青年是文化的传承者,精神的实践者,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让文明的火炬传承下去才是现的重要任务。

91年后,“五四精神”没有过时,但是,对它的解读变得多样——或许,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感念师恩征文范文3

关键词: 德育 感恩教育 中小学

传统德育中,人被理解为是抽象的“现成”存在物,是一种摆在眼前的,可以用理性的、概念的方式来静观的对象。其实,这个概念本身就太过于抽象。基于这一理念,中小学传统德育观念保守陈旧,重成绩轻思想,重理论轻实践,方法单一,主要依赖课程教学。而传统德育课本内容则存在“旧、大、空”的现象,不能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而落后于潮流,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仅仅成为存在的一种形式。相反,美国人每逢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都要隆重庆祝一番,全家人在丰盛大餐面前,进行祈祷和感恩。这时,每个人都会怀着感激之情细说他们感恩的事、感谢的人。现在,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感恩节甚至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

实际上,感恩的心在平时就足以培养和流露。不管你在什么场合,请让“谢谢你”、“非常感谢”等不绝于耳。因为看似简单的一声“谢谢”,不仅使世界上的另一些人感到快乐,而且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待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一、加强德育,就从感恩教育开始

感恩教育又有多大魅力呢?我们来看一下教育家哈尔・厄本曾经做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不准抱怨。对这项实验任务,学生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一阵抱怨。他们接着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事宜。他的第一个要求是,即使他们在第一个小时里便违规发出抱怨,也不能停止实验。其实大多数学生在第一小时里就开始抱怨。假若不能在24小时里不发出抱怨,要至少在一天中尽量减少抱怨。接着,他建议学生在兜里揣张纸条,每次发觉自己在抱怨前便记个数。第二天,他要求学生们猜猜,多少人自昨天以来没有抱怨。他们都写下一个数字。在那个班的30名学生中,大家猜出的不抱怨的人数在6到12之间。而厄本猜出的数字是零,而且这个数字从来不会错。在过去18年里,这个实验反复搞,没有哪个学生能在24小时中一句也不抱怨的。这一实验最精彩的部分是接下来的讨论。他提了两个简单的问题: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从参加这项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大家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完全一致。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你想要我们知道我们多么容易抱怨。”正确。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我懂了,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抱怨。我们的抱怨实在有点傻。”同样正确。不论学生们是否真的抱怨或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抱怨,他们都熟悉了两样事情:自己常常抱怨、自己抱怨的事情其实微不足道。以上这两项是这项实验的第一部分。紧接着展开了实验的第二部分。他给学生们一张表格,顶端写着:“我感激,因为……”,下面是三栏,第一栏的标题是“事物”,要求学生在下面列出自己很高兴拥有的物品;第二栏的标题是“人物”,让学生列出自己赞赏的人物;第三栏的标题是“其他”,他们可以在这一栏列出不属于前两栏的任何事物。大约20分钟后,三栏全部填好。紧接着是实验的第三部分。他要求学生在以后的24小时内把自己填写的这张表格读4遍:午饭以后、晚饭以后、睡觉之前、第二天上学之前或开始学习之前。第二天上课时,他问学生,努力不抱怨后,感觉与前一天有没有什么差别。当然,他们的答案他早已经知道了。学生们走进教室时的体态和手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但与前一天不同,而且与以往任何一天都不同了。大家脸上开心的微笑更多了,眼睛也睁得大多了,身体也显得更具活力了。这是魔术吗?不,只是赞赏,是感恩。感恩精神让心灵发生了奇迹……

而今天,部分学生生活浪费,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亲人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感激,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这些事实证明,我们迫切需要使感恩思想深入每个人的心底,进行一次真正的灵魂洗礼。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尘埃。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多姿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应从感恩教育开始。

二、加强德育,感恩父母

经过几轮反复的商讨,我们决定以“孝心”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施以孝心为基础的感恩教育。2005年9月,学校向全校家长发放了“孝心教育问卷调查”,征询家长关于学校开展孝心教育的意见及建议。没曾想,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家长在问卷中纷纷留言,表达出对孝心教育的热切期盼。我校开展了以“孝心教育为基点”,以“感恩滋润生命成长”为特色的“感恩教育”的活动。

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于是活动一启动,我们就开始精心营造“孝育”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和开发一切可利用的硬件资源,学校的四层楼梯、墙壁变成了长达30多米的“感恩画廊”,囊括变成了“孔融让梨”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的文化长廊;17个教室,都开辟了“班级孝育文化墙”,“孝心小文章”、“孝心名言”等的展区,创意设计虽有不同,但却有着同一个目标―――于点滴中熏陶孩子的“孝心”。

与此同时,全体实验教师群策群力,开设了“孝育课”。孝育课上老师不仅给同学们讲孝敬父母的人和事,而且组织同学们开展“孝敬父母”主题活动。让“孝”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走出来,从书本的白纸黑字上走下来,真正进入孩子的生活,影响孩子的行动,熏陶孩子的心灵。

我们的“孝育课”深深地打动了孩子,孩子们学会了感激父母、回报亲人,每天放学回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而父母也乐于和孩子一起分享这种家庭活动的乐趣。

三、加强德育,感恩师情

我们将“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等节日定为学校的“感恩日”,要求学生在每个“感恩日”至少用约一个课时的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社会公益劳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想出了不少办法,如举办“中华传统美德系列讲座”、邀请家长中的“孝子贤媳”来校作报告、与家庭签订《感恩教育协议书》等。

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机制,设计推出了“感恩存折”。存折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家长、孩子的欢迎,目前,全校孩子们中间已经形成了“日日争填感恩存折,人人争当礼仪标兵”的良性竞争风尚。

在孩子的感恩清单上,除父母之外还没有忘记有教诲之恩的老师。于是,在教师节,我们便组织学生开展了“我对老师说句知心话”活动,鼓励孩子给老师写一封信,用流淌的文字来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并且组织红领巾记者团采访、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以此激发学生对老师每天辛苦工作的理解,对老师教诲之恩的感激。

四、加强德育,感恩社会

一个人,一旦对社会有了责任心、感恩心,他的人生也会因此而精彩。我校建立感恩教育校外基地,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之心。学校举行了“为福利院奉献一片爱心”大型感恩社会捐赠活动。捐赠中,有的学生家长也自发地参与到活动当中,人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图书,拿到学校摆成书摊转卖给其他学生,而活动后又自发将义卖所得一千七百余元,全部捐赠给了社会福利院。通过这样的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将对社会的感恩转化为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

五、加强德育,感恩祖国

在我们为活动开展得如此成功兴奋之时,却发现,孩子们对于周杰伦等偶像明星耳熟能详,对革命历史却一片茫然。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感到了爱国教育的缺失,“国民无之,国不将国,将若乏之,国则实亡”,爱国教育才是最大的德育。爱国教育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国家的感恩是最根本的感恩。

此前,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组织爱国故事演讲比赛、爱国手抄报评比、革命歌曲合唱比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所以我们利用国庆七天长假,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项实践课题――“走进历史上的今天”资料选编整理:一年365天,每天在祖国的历史上、世界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根据兴趣自选某一天,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接下来,我们又为学生布置了第二个实践课题“走进大中国”,同样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调查、收集祖国的地理地貌、人文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特产等相关资料,查阅中国的名人、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的世界之最……在这些资料的搜集中,孩子们为中国的秀丽山川而惊叹,为中国的发明创造而骄傲,为中国的飞速发展而自豪。

感念师恩征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情感教育 应用

1.情感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在高校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自学是占位最重的一个学习方式。而对于大学生最重要的“知识、能力、素养”中的能力和素养更是需要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更多的体现在大学校园生活的团学工作中。

高职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虽同属高等教育,但是由于生源结构不同,教育性质不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也不同,因此高职生的教育方式也应有别于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同样,高职院校的团学工作和普通高校的团学工作也应有所区别。

普通高校的团学工作除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渲染之外,更多地倾向于科学研究及学术探讨。在我国,高职教育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来说,属于新生事物。高职院校的学生科研远不及普通高校。因此,高职院校的团学工作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及情感熏陶教育。以情感教育为切入点的团学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各方面工作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情感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情感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中比较重要的工作,而往往会因为政治理论的枯燥以及专业知识的重要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效果不佳。形式多样化、生动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容易被学生所接手,辅助思政工作的开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情感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高职生最突出的欠缺在道德修养方面。在大学生中,最基本的素质是纪律修养,最突出的素质是习惯、作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会发现,高职学生在这两方面都是有待提高的。而一味的严厉批评,或者根据规章制度的处罚往往是治标不治本,起不到根本的效果。情感教育的介入,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感化学生,学生的行为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1.3 情感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随着新时期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再清晰明确。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更是因为新生事物的初期,而不具有特色和影响力。以情感教育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观念,而且有助于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

2.情感教育在我院信息系团学工作的应用。情感教育在信息系的团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感恩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08级新生入学以来,信息系团总支举办了第一届信息节,其主题为“感恩、运动、读书”。其中,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是第一届信息节的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感恩教育,唤起学生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以及对社会的感激之情,以此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言行。此次“感恩”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2.1 感恩主题征文比赛。此次感恩征文比赛,以文字的形式抒发同学们对祖国、家乡、学校、父母、老师、朋友、社会或自然的一种恩情。激发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抒发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社会、父母、老师的心声,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本次比赛收到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文章50余篇,其中获奖文章12篇。《致母亲》、《感恩苦难》、《父亲,谢谢您》、《暖》、《向北一叩首》等五篇文章被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报第十八期三版专题刊发。

2.2 看望孤儿的关爱行动。学生志愿者带着信息系全体学生的关爱,到萧山市福利院给那里的孤儿们送自己的爱心。当志愿者们把手中的糖果送给他们时,孩子们的笑脸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这些孩子纯真的微笑让大学生们感到了生命的可贵。志愿者代表表示:作为一名学生,他们能做的并不多,但是爱心是无价的。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爱心让孤儿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志愿者们也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去感恩每一个人。

2.3 感恩主题演讲比赛。作为“感恩”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也是感恩主题征文比赛的延续,感恩主题征文比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报名和初赛筛选,共有lO名同学进入决赛。决赛在信息楼报告厅举行,全系学生观看了此次比赛。在此次演讲比赛中,选手们以抑扬顿挫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比赛分数此起彼伏,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高潮。有的同学还在演讲中配合了唱歌和手语,充分展现了选手们全方面的才能,同学们都被深深地融进了选手的情感之中。本次活动是对全系学生的感恩教育,在此次比赛之后,学生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2.4 孔明灯放飞仪式。作为“感恩”活动的收尾活动,孔明灯的放飞旨在释放学生们的感恩情怀,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升华自己的情操。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各种仪式的举行对主题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的效果。此次孔明灯放飞仪式是在感恩主题演讲比赛之后举行的,同学们怀着不同的感恩之情,将手中的孔明灯升到了空中。在仪式之后,学生们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展现了感恩教育收到的良好效果。

第一学期的感恩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第二学期继续延续这种方式的情感教育。学生们在“学雷锋日”主动为老师打扫办公室,这是学生们在情感教育中主动提出服务大众的其中一次。在情感教育中,服务意识的提高展现了大学生们对社会、对校园、对老师的感恩回馈。此外,信息系还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参观纪念馆。在铜像前庄严宣誓,向同志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实景教育也是我系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3.情感教育的实施。加强情感教育,对于健全学生的完美人格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最容易实施开展情感教育的平台就是团学工作。因此,在团学工作中加入情感教育的元素,推动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强化情感教育理念。情感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效率。这是一种“心灵相接触的教育,是一种在感化、陶冶中使学生的素质和品格得以升华”的教育理念。情感教育在推动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对于完善学生个人的品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1.1 强化情感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在道德方面的内在基础,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综合表现。在价值观念形成的过程中,高职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情感教

育有助于纠正高职生的不良思想,完善其道德情感,形成知恩图报、抑恶扬善等优秀的道德素质。

3.1.2 强化情感教育理念,有助于建立高职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高职生从高中上升到高职院校进行高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比比皆是。情感教育的理念旨在完善学生的素质和品格,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建立与人的良好关系,以此来促进更好的学习和大学生活。

3.1.3 强化情感教育理念,有助于完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情感教育首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情感,察觉情感变化引起的心理冲突,通过自我调节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其次,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平和的心态中管理自我情感,控制心理冲突。通过这两方面的自我调控,学生在调节情感的过程中促进了自我心理健康。

3.2 拓展情感教育实施途径。

3.2.1 建立情感教育长效机制。情感教育不仅仅体现在一个个的活动中,而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完善情感教育组织建设,建立情感教育运行机制。做好情感教育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情感种类繁多,情感教育的实施难度也颇大。亲情、友情、爱情是大学生情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每一部分的教育都需要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而且要穿插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成立相关专门教育组织,建立情感教育制度体系,是真正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方面。

3.2.2 加强情感教育中的实景教育。大学生相对于高中阶段,业余时间的突然增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情感教育的实施也不仅停留在校园,组织学生去福利院、敬老院、烈士公墓、革命纪念馆等进行实景教育,是情感教育的突破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公益活动,在享受自然环境或人文历史熏陶的同时,通过对人生、情感的思索来达到主动情感教育的目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有利方式。

3.2.3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情感教育。随着新时期日异月新的科技进步,网络以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各个领域。高校的团学工作也逐步涉入网络环境中,高校BBs、QQ群、百度贴吧、校内网等交流方式都以成为团学工作的宣传阵地。我院尚未形成团学工作的网络宣传氛围,这也是以后团学工作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情感教育,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发展方向。

感念师恩征文范文5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的动力,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效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因此,在高校内,感恩教育的实施者不应仅仅是德育教师,而应是全员育人;感恩教育的对象不应仅仅是学生,而应是全员教育。其中,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的表率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很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绵阳师范学院在加强师德建设过程中,注重把感恩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广大教师坚持“以人为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体谅和感情投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大量感恩教育的内容,将感恩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使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注重在教育中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他们感恩社会、感恩祖国和亲人,帮助他们树立感恩意识。此外,学校还把感恩教育尽可能地寓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环境创建中,让大学生于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启迪,真正提升感恩教育的实效。

二、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构建感恩教育新体系

载体是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因此,全面把握感恩教育的载体,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和感恩教育的发展,选择合适的载体,是加强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感恩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激发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使之养成相应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高校感恩教育要以实践教育为手段,内化大学生的感恩品质。开展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强化感恩教育实践,化抽象为具体,化说教为行动,要以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在现实行动中把感恩意识和个人的情感、意志、知觉等交融在一起,进而在这种交融和行为表现中丰富、发展感恩品质,最终才能在现实中实践感恩。绵阳师范学院在震后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让这些颇具特色的活动成为“隐性课堂”,成为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感恩氛围。学校组织开展了系列地震纪念活动,深情追忆地震遇难同胞,鼓舞广大师生士气,营造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在教育教学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升学校科学发展的水平。学校为以“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为主题,举办大型纪念晚会、“教师情系灾区专场音乐会”、“外籍教师赈灾专场音乐会”和“师生灾区行油画作品展”等,用音乐、舞蹈和画笔寄托哀思,用表彰“5•12”抗震救灾先进、优秀校友和为“震不垮的一代”主题征文获奖者颁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结合“三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对全体学生深入进行感恩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坚强不屈、镇定理性、团结协作、乐观向上、懂得感恩。学校还开展“我爱我的祖国”系列班团主题活动,利用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班团活动,对广大学生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活动中激励学生的感恩情怀。

三、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拓展感恩教育新渠道

“知道为智,体道为德”,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落脚点。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重视并加强感恩实践环节。在感恩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把感恩教育与社会和学校公益性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感受恩德,感念恩情,履德践行,使其成为知理、通情、达行的高品格的人才。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践行感恩社会实践是磨练个性和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大学生感恩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奉献社会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带领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暑假“三下乡活动”、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鼓励和无私帮助,从而懂得理解、尊重和同情他人,将感恩意识转化为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实际行动。绵阳师范学院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百县千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学校在灾后积极支持地方基础教育,每年派出优秀毕业生到地震重灾区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支援灾区基础教育,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学校积极结队建设志愿服务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如关爱留守学生、社区结队帮扶、“清除白色垃圾”、城市环境维护、构建节约型社会义务宣讲、教师节感恩行动、帮残助困募捐、与绵阳市公交公司结队义务反扒等,深受师生和市民好评,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地震发生后,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果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组织志愿者服务地震灾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咨询、援助活动,用实际行动深化了感恩意识,让感恩教育真正进入了学生的心灵,有效内化为学生的感恩品质。

四、以文化建设为抓手,营造感恩教育和谐氛围

感念师恩征文范文6

一、初中语文课本中感恩教育的内容概述

1.感恩父母

父母的恩情是穷其一生都难以为报的,教科书中有很多文章都体现了父母之恩,如《背影》《我的母亲》《父母的心》等。

2.感恩祖国

祖国是人类另一位伟大的母亲,课本中很多内容介绍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祖国,她有灿烂的文化,还有万千优秀的儿女,他们在祖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体现出对祖国的感恩与回报之情,如《七律・长征》《岳阳楼记》《巍巍中山陵》等。

3.感恩教师

尊师重教一直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之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感恩教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等。

4.感恩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给予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无与伦比的美丽和神奇装扮着世界,让我们的精神得到美的熏陶,如《济南的冬天》《春》等。

二、寓感恩教育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知恩教育

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基础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认真解读,结合课文的性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恩情。对于表现父母之恩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所叙述的事件及人物形象的解读,来感知其中的恩情;对于体现祖国之恩的文章,则要从文中一些优秀的爱国儿女的精神来细细品悟。

2.感恩教育

学生只有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在知恩中萌生感恩之心,从而使感恩教育取得实效。学生情感体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诵读具有感恩教育意义的课文中体验。具有感恩教育意义的课文,大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诵读中只要认真品味,就会感受到文中的感恩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文章知恩环节的启发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诵读。其一,对具有抒发感恩之情的语句和段落进行反复诵读。如《我的母亲》一文,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第三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由此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终日劳苦,体会母亲的伟大和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其二,对文中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语句进行反复体味,准确表达,领会人物形象的情感世界。如在《甜甜的泥土》中:“‘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由此使学生感受到母爱是那样温暖,那样公正无私,感人至深。其三,对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语句及段落,也要反复诵读,激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如《济南的冬天》中:“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学生只有反复诵读这些语句,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体味作者的愉悦情感。

(2)在对课文内容的想象中体验。对于表现英雄人物的文章,学生通过想象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的闪光点。如对《老山界》这篇课文进行想象,使学生联想到红军勇敢地翻越“五岭极顶,华南之巅”的事迹,感受红军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在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思考中体验。引导学生对一些揭示事物意义的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恩情的深厚。如引导学生对《敬业乐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跟一些敬业乐业的人密不可分,因此要感恩他们,要以敬业乐业的精神去学习,实现生命的价值。

3.报恩教育

感念师恩征文范文7

第一,开学之初,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安排学生饮食住宿、学生军训、思想渗透、师生及家长座谈会、汇报演出等活动,抓住感恩教育有利时机,按照“四个一”(每天说一句感恩的话,每人讲一个感恩的故事,每周做一件感恩的事,每月写一封感恩的信)的要求,让新生在交往中、在参与活动中时刻感悟到感恩之心人人皆有,感恩的事处处都在,感恩行为触手可及。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密切学生同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内外的交往,让学生懂得学会感恩是处世哲学,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人生智慧,为德育工作全面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结合学校课题,对学生进行“心怀感恩,回报父母”为内容的问卷调查,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在调查的基础上,将感恩内容作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题,开展学会感恩,构建和谐校园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感恩的种子。

加强德育过程管理,注重感恩思想渗透,以活动为载体,让感恩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教育学生,起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作用。

1.开展以“学会感恩,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思想宣传活动。在学生中发起感恩活动倡议书,开展师生学唱《感恩的心》手语歌活动;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板报评比、主题班会、关注贫困生“手拉手”活动;开展争做“三爱”先进、创办“爱心”超市活动,营造感恩育人的良好氛围,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2.开展以感恩父母和老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以“叙写真诚、尊敬师长”“敬老爱老”“诚信”“感谢师恩”“我心中的好老师”等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文章在全校学习交流,使感恩实践得到理论提升。

教室里,各班布置感恩教育专栏。把学生成长经历中感恩事件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收集学生及家长照片,举办“瞧,我这一家子”照片展,让学生亲自动手上版,制作标题,美化润色。通过感恩教育专栏,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

3.结合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等节假日,精心编排,认真组织以“感恩伴我行”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充分抒发学生对学校、家人的感恩之情,掀起教育活动热潮。此外,还可通过学校广播站开设感恩的心、心灵驿站、家长一席话、新闻聚焦、每周一歌等专栏,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生活在爱的海洋。大力营造环境氛围,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强化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意识。

4.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德育教学计划。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和适应,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伟大,增强感激父母的思想感情。二是学生通过与人、事、物的接触,体验劳动的价值与社会的意义,逐步懂得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并将自己融入社会,奉献社会。通过组织暑期劳动实践、参观工厂、实训实习、祭扫烈士墓、参加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我,感恩他人。

5.利用班会,开展一年一个重点,三年一个阶段,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感恩教育活动,每月确定一个主题,主要有“争做文明生”“民族团结”“三爱”“好习惯”“终身受益”“心存感恩”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才艺展示等多种表现形式,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6.团组织和学生会积极开展多种教育活动。举办纪念日活动,开展“我为团旗增光彩”团日设计大赛,举办诗歌朗诵和“我向往的校风”演讲比赛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使每位学生懂得如何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好孩子。知道如何去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上课认真听讲。

感念师恩征文范文8

我们的第一个做法是:拟订感恩教育内容,让孩子们有目标可行

感恩内容范围较广,从哪里着手呢?学校领导多方调查了解后考虑到学生接触面少,活动范围小,每天他们接触最多的是父母 和 老师,同时,父母 和 老师也是他们成长路上付出辛劳最多的人,因此,学校决定在感恩内容上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辐射全程,从孩子最亲近和最敬爱的人入手,初步拟定了“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感恩教育内容,孩子们学会了孝敬父母,尊敬老师,那么他们就会对一切感动于心,感恩在怀。有了行动目标,还得让孩子们有坚定的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动,于是学校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份爱,我有一份爱,我们交换,就有了两份爱!让爱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为感恩理念,我们把这份理念传达给孩子们,让它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支配着孩子们的行动,让爱与他们一起成长。

我们的第二个做法是:策划感恩教育如“盐在汤里”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蓄情。

    我们的德育经常是盐是盐汤是汤,语文课学知识,只有品德课才学做人的道理。感恩教育需要所有学科的参与,学校把感恩教育贯穿所有学科,提炼所有学科的德育教育思想进行丰富和内化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如“盐在汤里”而不是盐汤分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感恩教育更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首先在既定的情境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父母资料制作父母档案、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和感恩日记。孩子们了解自己父母的奋斗史,父母成长中的艰难和不易,和自己生活的对比,再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教师方面,我们一是由校长到每个班讲述该班科任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感人的故事,并介绍他们经努力获得的成绩和荣誉,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让学生因老师的工作而感动。二让学生算一算教师的工作量:一天要批改多少本作业;上一节课要花多少时间备课写教案;学校的常规管理、教研、家访、学生辅导、各类活动等要花老师多少时间和心血;体验当一天老师的辛劳和无私奉献,感受老师批评后面的苦心和爱心……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使孩子们瞬间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孩子们在反刍生活的同时,还把父母为培育子女成长支付的一切费用、教师为学生无私奉献所花的精力罗列出来,在算算、想想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却是一笔笔多么昂贵的财富呀!而这一笔笔财富又蕴含了父母和老师多少深切的爱呀!感触万分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孩子们用讲故事、写信的形式表达对父母和老师的感谢。

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孩子们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就让孩子把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释放出来吧。于是我们把感恩教育活动的平台移至生活世界,引导孩子们在生活区情境中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心。

    我们的第三个做法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践行。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针对父母感恩作业,就是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们要求孩子们每星期至少做

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与此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一本《感恩心语录》,孩子们人手

册,记录自己完成感恩作业的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每班教室建立一小壁“感恩墙”,记录感人事例,如:感恩征文比赛的优秀作文,感恩父母、老师的方法,给父母、老师的感谢信,收集感恩名人名言,每日一人一句对老师感激的话等,最让孩子们受益的是,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他们还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去进步的喜讯、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传阅“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及动物中许多母亲拼死救自己孩子的故事的时候,一点一滴的感动着,卢小晓在感恩父母班会上对全班同学说:“我们的父母为了养育我们,实在太辛苦了,他们默默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我们不能漠视,我们要每年给他们过生日,感谢他们一年的付出。”于是,五(2)班的42名学生集体修改了他们的班规。全民公投“记住父母的生日。在他们生日时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高兴,如给他们做顿饭等”这一班规,全票通过,被正式列入班规。孝敬父母成了孩子们心中天大的事。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为了得到家长们的配合,学校还专门拟写了一份致全体家长的公开信,希望家长们能够督促孩子积极参加感恩活动,多给孩子赞赏和鼓励,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知恩报恩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做孩子的榜样,孝敬长辈,心存博爱,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爱心捐助等。有些中队还邀请家长到中队讲有关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育爸爸、妈妈的艰辛和爸爸、妈妈如何回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育之恩的故事,从而培养孩子正确的责权观:在付出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看到、感觉到,进而要求孩子也要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逐步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各班班主任把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介绍给家长,家长们把孩子在家中的感恩活动记录下来,比如与父母道晚安、给父母夹菜、为父母捶背等。

学校开展了号召学生 向 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每年教师节,各班都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与老师共度美好时光:有的班级学生捐钱买蛋糕与老师共度佳节,有的班以表演的形式 祝 老师节日快乐,有的班级学生还把父母请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孩子们尊师重教的思想,同时也感动了老师和家长,让老师和家长的心灵产生了感激和爱,老师和家长又把这份爱回报给自己的孩子们。我们把每一年的教师节称之为我校的“爱的盛宴”。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初见成效了。那么如何让感恩教育深入孩子心中,升华为他们灵魂深处中最高尚的道德修养呢?

    我们的第四个做法是:构建三位一体的感恩网络,让孩子们在文化中熏陶。

在感恩教育活动启动阶段,学校就专门成立了感恩教育的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和活动过程的管理,多方征求意见,不断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同时学校通过搭建平台,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学校召开了部分家长“家校共话感恩”座谈会,举行了“感恩社会,我为清洁工程献份力”行动、“感恩自然,绿化小阳台”行动、“感恩先辈,践行八荣八耻”活动等等。家长们对学校的感恩活动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们言传身教,努力做孩子的表率,认真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在“感恩实小”十佳家长的评选中,涌现出了十几年如一日,精心呵护地中海贫血的“玻璃”孩子的李金桃家长;倾情培育,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 黎妍 君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覃冠杰家长;奉献爱心,带孩子为脑瘤警察捐款的韦廷、韦虹宇家长等等。家长们的感人事迹化作春风细雨融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孩子们身边最好的榜样。为了让爱的动力源源不断,学校还大力营造感恩文化。我们曾组织孩子们观看感恩电影,并作观后交流,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我们还组织孩子学唱感恩歌曲、诵读感恩文章,讲述感恩故事等等。感恩文化成为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校园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一批批有感恩心、有荣辱观的少年茁壮成长起来。在“爱心感动”十佳队员评选中,涌现出来的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勇敢少年李鉴(在上林公园奋力救起一名落水幼儿,在回来的路上又拾到了装有600多元现金的钱包,并及时交给了失主);历经多次手术,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小海迪谭辰宝;与后母真情相处的邓立鸿;心中有集体,心甘情愿为同学服务的大班长梁喻文;两年如一日的照顾孤寡老人的六(2)中队;老师的办公桌上经常留有孩子们的礼物和各种安慰、感激、建议等内容的小小留言条……。

感念师恩征文范文9

1.开展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感恩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在大学生当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每名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了全面了解。让他们懂得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中国共产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多少伟大功绩,从而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在感恩力量的推动下,他们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奉献回报社会。

2.开展“追思无语体师,重温医学生誓词”活动。“一般人生病到医院挨的那刀,为的是保住自己性命;我往后身上挨的每一刀,也许可以救活好多条人命”,这句话出自一名平凡而又伟大的遗体捐献志愿者之口。遗体捐献者为国家、为社会、为医学奉献了自己的忠骨,医学生在追思他们的同时也会受这种精神的感召,心怀感恩,坚定信念,不忘师恩,会用对待亲人的那种心态对待将来的患者。

3.成立遗体捐献志愿服务队,开展与遗体捐献有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求学的过程中,医学生们得到了许多人无私的帮助,其中也包括了遗体捐献志愿者们。他们为了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作为医学生,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感恩这些“老师”们,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利用各种渠道弘扬遗体捐献者的博爱精神;在清明节等特殊的时间开展追思缅怀活动等。让学生们充分体会爱与感恩的精髓,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和尊重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鞭策自己努力拼搏,早日成为高素质、有爱心的医务工作者。

4.广泛开展“下乡之路”、“红色之旅”感恩社会实践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学生走近贫困地区,了解国情,了解医情。通过走访红色革命老区,重温党史,亲身感受今天的生活环境确实来之不易,感恩前辈为我们带来的安定生活。中华民族的同胞们都是兄弟姐妹,作为治病救人的医者,我们应该以对待亲人般的态度帮助他们解除病痛、维护健康。

5.建立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或者公益活动,让学生们感受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关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到孤寡老人、养老院、社区等地义诊,宣传相关疾病防治;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如与小学贫困学生结对子,开展“大手拉小手”帮扶活动等;学生志愿者与红十字会共同开展公益活动等。

6.将学费和日常生活费记录下来,算一笔“感恩帐”。通过记录学生上学期间的所有开销,让学生有理性而具体的认识,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投资是巨大的,深感父母养育之恩。同时展开来算,单单从教育投资一项来看,国家的投资又是家庭投资的1.5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倾注了“大家”和“小家”的诸多心血,还有社会上的关心关注。当某一天学有所成时,一定要怀着感恩回报的心投入工作!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