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2-25 06:20:20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范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综合复习 基本构想

高中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就教材而言,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大系列;就知识点而言,有语音、文字、词语、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等多个系列。到了综合复习阶段,如何消化这些知识并把知识系统化是一个难题。对此,我们经过多年研究实验,形成了一个高中语文综合复习的基本构想。

一、分散加循环,落实基础知识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复习。虽然语文课堂的效果是不可以量化的,但是综合复习之前一定要详细诊断学情,防止复习中做无用功。根据问卷反馈回来的情况,我们再制订复习计划,才能在复习中真正切合学生实际,根据学情向前推进复习进度,从学生需要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复习效率。

学语文需要慢工,所以,明确基础知识的复习范围以后,必须坚持天天积累和每日一练。成语和近义词辨析的复习加强和语境的结合,不简单检查成语的背诵。名句的背诵除了教材中的及唐诗宋词的名句之外,继续加强共有篇目及重点课外名句的复习和检查落实,以口头检查为辅,主要采用听写的形式,解决错别字问题,坚持每天检查听写批阅,上课检查的听写纸要留好,以周为单位进行翻看。对于学生的背诵材料要分阶段回头循环复习,重复是最好的记忆方式。病句的复习重点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病句,而不是只凭感觉。如果句子当中出现并列的短语比较多,那么就可能出现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范围不清等问题。文言文的复习继续以课本为依托,解决重点实虚词、文言现象、一词多义等问题,以熟悉的句子解决翻译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做好迁移训练;继续加大文言实虚词的积累,并纳入课前检查的范畴;继续采用小文段练习,起到积累与保温作用;引导学生做文言文的选择题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语言运用的变换句式、重组句子、长短句的转换等继续加强训练,同时关注新题型的搜集训练。例如:网络语言、网络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出的题目也在增多,针对这种情况,可适当补充一些网络热词等现实内容。

二、讲解加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无非就是利用课本提高学生对各类文章的分析、概括、综合、评价、鉴赏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强化体裁意识,实行体裁教学、体裁阅读过关。以课本的文章为例,分体裁解剖麻雀,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常见的文章体裁都有基本特点和学习要求。记叙类的文章有人物、事件等,如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情节要具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语言上既用叙述性语言又用描写性语言,以描写性语言为主。阅读小说要了解丰富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多变的情节铺叙,具体独特的人物形象。戏剧必须选择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的素材。学习戏剧要分析戏剧冲突,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散文类的文章取材广泛但有共同的情感线索,材料比较真实;形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语言上自由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讲究文采句式,富于变化;学习散文要求把握线索,理清思路,领会内涵,体味主旨,品味语言,学习其艺术手法。

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的题型,分体裁分类型设计各种阅读习题,训练之后讲解,讲解之后再训练,以此强化阅读意识,提高阅读能力。一是强化整体意识。立足全文,整体感知,提高理解的清晰度,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进而梳理段意,简要陈述;根据段意,确定段间关系;根据关系,确定文章思路。二是强化审题意识。首先要看清题干,明确其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提示答题范围,规定答题角度,提供答题思路,隐含着答题内容。审清题干是正确解答阅读题的前提。三是强化原文意识。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空想,要根据原文组织答案,如果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或某一个词,则只要原原本本把它摘出来,按规定写进答案处就可以了;如果找出了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是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化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如果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则需要根据原文题干的指令或文章内容,找到启发点和感受点,加以理解概括。这种形式特别适合探究型的题目。

三、练习加修改,提高作文水平

首先,综合复习阶段,不一定要大量地写作新的作文题目,而是对高三以来做过的作文重新做审题、构思、立意的练习。因为经过多次的“实战演练”,加上老师的讲评指导和来自同学的“范文”借鉴,同学们已经渐渐悟到了考场作文的一般写法。在这样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评判自己以前做过的文章,大都会有新的构思或新的切入点,而这种新思考和新角度,可能会让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其次,要坚持每天做10~15分钟的作文审题构思练习,此练习的目的是让大脑始终处在兴奋的思考状态,以解答各种可能出现的文题。具体做法是,根据各地模拟练习中出现的作文题,思考这个文题要求写什么,我该怎么写,从什么角度入手,用什么文体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开头、结尾,等等。这种面对文题的“虚拟作文”,可以让人见多识广、游刃有余。真正上了考场,不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说起的“惨状”。再次是修改、完善作文。审题构思练习,应当重点选择那些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生境界、高尚道德情操、美丽生活、深厚文化积淀的材料与文题,保证练习实效。最后要整理好一年来的作文习作及有关写作资料,至少要整理十篇左右特别喜欢的范文、自己写得比较满意的五篇作文、两篇自己失败的作文、平日老师提供的写作素材等。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范文2

试卷在选材上仍然会在注意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精神,突出时代的审美追求,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适当体现地域文化的特点。

下面就考试内容的三个部分分别进行展望,并提出对策。

语文基础知识的辨识、积累和运用,各地命题时都较为重视。基础知识的辨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填空、病句辨识和修改等。字音侧重多音多义字和易混字的辨识;字形考查的重点是同音字;词语填空以双音合成实词为主,虚词为辅,主要考查词语运用时的搭配,涉及词语使用的范围、词义的轻重等知识;病句的辨识与修改包含教材所列的六种常见类型,但是更多侧重在较难辨识和修改的句式杂糅、句义不明、语序颠倒、重复累赘等方面。复习解答时应注意积累语病相关的语言标志,如有介词出现,是否成分残缺;有并列成分,是否搭配不当;有否定词语出现,是否肯定与否定颠倒。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部分,重点是古诗文原材料的背诵默写。名篇名句的默写一直是各省市高考的必考题。命题形式往往有两类,一是限定选择,即把要求默写的句子分成两组,考生必须只选一组作答;二是任选指定数目的句子,即把要默写的句子分成若干小题,考生任意选择。考查的名句全部出自教材必背篇目,以取自高中必修教材的名句为主,但出自初中教材的名句在逐年增多。其中,古诗词最受青睐,一直是考点;文言散文也在必考范围内;先秦典籍逐渐升温,应特别重视。考查的难点为:同音异形易混字,如“三顾频烦天下计”(天津卷)中的“烦”易写成“繁”;容易写漏的虚词,如“贤者能勿丧耳”(全国新课标卷)中的“耳”;生僻难写字,如湖北卷的“休说鲈鱼堪脍”。复习时应做到认真细致,诗文兼顾,默写时书写准确无误,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等情况。

语言实际运用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它往往与阅读、知识、文体的考查相结合,如让概括要点,提炼中心,筛选信息,运用修辞仿写、拟写某种文字,要求进行图文转换等。试题呈现出实用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常有新的题型出现,具体题型如拟写标语、广告、颁奖词,概括人物形象,写人物对话,文言名句解读等。解答这类题,应建立话题意识和语境意识,即每一道题的内容都会围绕一个话题,要加以明确;而语言的表达都限制在规定的语境之中,脱离语境表达就失去规范。复习训练时要重视审题,把握题意,根据要求准确作答。

第二部分阅读包括古诗鉴赏、论述文或实用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古诗鉴赏多数是一首诗词的鉴赏,少数地区有两首诗的比较鉴赏,考查的重点是诗歌的内容、形象、语言和技巧。复习时要注意使相关的知识系统化,如诗歌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常见意象等。训练时要从真题入手,找规律、找技巧、找要点、找模式,如表达技巧类的试题,解答时需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或何种技巧;结合诗句说出这个手法的内容;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效果;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论述文和实用文的考查,材料选择突出四个关注:关注时代热点、关注地域特点及文化特点、关注文化反思、关注日常生活。因此在复习阶段要精选时代性、文化性、生活性强的试题材料。题型以客观题为主,解答时要注意解决读题审题不准、关键信息提取有误、思想缺乏深刻性、提炼表达不精炼四大问题,提高解答的准确率。

文学类文本考查以散文为重点,小小说篇目逐年增加,名家作品特别是本土作品引人注目,怀旧文章以及表达对自然敬畏的作品日益彰显。选文的地域观念越来越强。考查面广,但重点也突出,着重在作品信息筛选、关键词句、作品结构、技巧和中心主题、意蕴情感的理解把握及想象推理等能力的考查。要在专题复习、查缺补漏的基础上,注意掌握“四字”解决方案:“理”——通读全文、理清结构,“定”——审读题目、确定区间,“提”——精读语段、提取关键,“组”——再读题干、重组答案。

作文占了总分的五分之二左右,是高考试卷中的重头戏。近两年主打题型是“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新材料作文。其命题材料主要有三类:一是故事类,又可分现实故事类,如重庆卷——工人与保安;寓言故事类,如天津卷——两条鱼。二是言论类,又可分看法类言论,如福建卷——冯骥才的观点;诗文类言论,如江苏卷——孟郊、艾青、罗曼·罗兰的诗文。三是图文类,如湖南卷——双手。新材料作文具有相对公平、安全的优势,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

作文命题内容的走向是高扬主流价值观,侧重在精神的重建、责任的担当、信念的坚守、民族的复兴。针对的是当代中学生的三个时代病:“贫血”——缺少真情;“缺钙”——缺理想和斗志;“脑膜炎”——跟着感觉走,没有独立思想。在能力上作文题考查理性思辨能力,要求考生从四个角度入手进行剖析、挖掘和延伸:理清逻辑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展开多维发散、突破思维定势。因此复习时除了强化审题、立意、构思等能力外,还要磨砺自己的穿透力——看事物要能“普遍联系”,看现象要能“由表及里”,看问题要能“寻因探果”;思辨力——剖析问题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多维观照的思路、科学发展的理念;逻辑力——探究事理要能理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揭示出事物发展的某种“必然”。

以上是语文高考试卷三方面内容的梳理。在复习冲刺阶段,首先应当强化自己的三个意识:一是目标意识,主要指考点目标要明确,明白考什么,才能明白怎么复习,课程标准和考纲是命题的依据,但是目标需要具体化,最现实的参照就是前两年的本地区的高考试题,冲刺时应当减化内容,瞄准考点,集中火力;二是自主意识,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每个同学应该在老师统一安排之下,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找准薄弱环节,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弥补缺陷,发展优长;三是效率意识,要使自己的训练价值最大化,练一类、会一类、熟一类、迁移一类。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范文3

关键词: 诗歌鉴赏 二轮复习 答题失误 对策

诗歌鉴赏是学生考试的难点,得分总是偏低,影响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它也是复习教学的难点,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很多术语和方法,但学生答题时总用不上。于是在高考的二轮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把它与一轮复习混为一体,系统、全面地过一遍,使二轮复习沦为一轮复习的拷贝。导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二轮复习久教无果、久练无效。

实际上,师生首先要明确一轮和二轮复习的区别。一轮复习往往强调对知识点的仔细过滤,二轮复习则关注知识的网络化,强调解题技巧,注重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毕竟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参加高考,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将所学知识内化。

笔者通过仔细分析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的心理过程和总体得分情况,和学生一起认真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总结出学生的四种典型失误,即读不懂、审不准、写不出、答不好,并提出在二轮复习过程中的解决方略。

一、“读不懂”的解决方略――细品

很多学生在答诗歌鉴赏题时,往往很草率地读一下诗歌,就匆忙答题。试想,若对一首诗歌不仔细品读,认真玩味,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就难以深刻。下面以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例,谈谈细品诗歌的方法。

1.品标题。很多诗歌的标题本身就具有提示性,认真分析就能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如例诗的题目就表明这不是写景,而是写“感”。

2.定时代。各个不同的时代,其诗歌一般有各自侧重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如盛唐诗多写边塞生活和山水田园,中唐诗多揭露社会黑暗,晚唐诗悯农怜民,宋诗注重理议,南宋抒发爱国情怀,等等。如例诗就是一首理议诗。

3.看作者。诗人都各有创作风格,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辛的豪放、柳永秦观的婉约、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朱熹是宋朝的理学大师。

4.懂内容。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虽不要求字字讲得清楚,但必须读懂句子和关键的词语。如例诗中的“鉴”是“镜子”的意思,“渠”是代词“它”的意思。

5.明注释。注释往往是出题人给的暗示。如介绍写作背景,可能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可能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其意境。

通过仔细品读,例诗其实是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认为要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汲取新知,才能心灵澄明,它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

二、“审不准”的解决方略――慎思

学生在仔细品读诗歌,全面把握诗歌内容后,仍然不一定能答好题,得高分。因为学生往往容易审错题,导致答题失误。比如下面的例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正确答案是: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蕴含了诗人造访道士不遇的惆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部分学生审题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将“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看成是“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其实“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指景物本身的特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则指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审题一错,答案自然就错。

再如2014届贵阳市一模诗歌鉴赏的第9题:

数日(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宋诗富于“理趣”,此诗三、四句诗人的情感表现得颇为跌宕且富于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有考生是这样答的:作者的视线由近及远,在刚刚看到林中的山时,却被云雾遮住了山的一半,作者的心情也由舒畅转变为无奈,三、四句诗表现了诗人虽心有余而力不足,突出了世间万物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告诫我们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位考生就忽略了题目中“情感跌宕”的提示,把情感只答为“由舒畅转变为无奈”,不能体现出跌宕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情感的变化过程应是郁闷―惊喜―失望。

学生审题的常见失误还有对律诗诗句的赏析弄错颔联和颈联;题干中提出多个问题,却只关注了其中一个;不能区别“怎样描写景物的”和“描写了怎样的景物”等概念,造成失误。

学生在审题时一定要细心和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干。尤其对可能会引起误解的概念要反复推敲,比较异同,从而明确命题指向。

三、“写不出”的解决方略――熟记

学生读懂诗:审准题后,应该说就可以答好题了,但是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知识和术语,到此时可能还处于散乱状态。对考纲要求(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常见术语,不能有效地建立起联系,连成一个系统、稳固的网络,往往只能套用一些概念和术语。所以解决的方法就是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将知识系统化。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诗歌鉴赏常见术语的思维导图,下面提供一个学生整理的供参考。

学生只要在以后的练习和考试中,多次反复,就基本能熟记并掌握相关术语,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回答准确。

四、“答不好”的解决方略――巧答

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如果语言不够规范,则往往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导致得分不高。学生答题时一定要思路清晰,巧用答题模板,用语精准,答案规范。比如2014届贵阳市一模诗歌鉴赏第8题:古诗讲究“炼字”,此诗一两句中哪一个字练得最好?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有考生是这样答的:“欺”字。“秋风欺病夫”,“欺”即“欺负”,写出秋风的萧瑟,用拟人手法写出病夫身体衰弱的样子,以诙谐的笔调把秋风肆虐的景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个答案总体较好,但略有瑕疵,如“萧瑟”一词就不够准确,换成“肆虐”、“强劲”就精准了。另外,“写出病夫身体衰弱的样子”中“写出”换成“突出”最好。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范文4

我认为建立在扎实的听力功底上的技巧才是永恒的技巧。坚持泛听,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电视节目,欣赏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尽量给自己创设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听”的具体要求是:学生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等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因此,听力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听短句选出相应的应答语;②听对话及问题选出正确的答案; ③听短文及问题选出恰当的答案或图画; ④听句子或短文填词。

长期以来对学生听力的训练并未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听力历来都是中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广大师生极为关注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熟悉听力测试的方法,除了平时要加强听力基本功训练,掌握一些听力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听力测试的应试技巧

1、放松情绪,集中精力

放松情绪和集中精力并不矛盾,过于紧张的情绪有碍于考生的正常发挥;反之,放松一下情绪,比如考前的深呼吸或闭目片刻都可使考生的心情平静下来,很容易进入答题状态。

2、抓紧时间,提前审题

提前审题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预知要听的重点,提高捕捉信息的准确度,这样降低了听力材料的难度。

3、沉着答题,遇难不慌

①在审题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听力预测。例如,看到A: Yes,I mind. B: Yes,I do. C. Not at all. 就要立即想到,此题关键要考“Do/ Would you mind...?”的回答,应马上想到回答是“Not at all.”,“Of course not.” 或“I’m sorry. But you can’t do it.”

②听力的时间是预先设定的,不可人为控制,因此要养成抢记内容的能力。听力材料中的一些数字、地名或人名等细节信息,需借助笔记。做笔记时只要记主题句和关键词,特别是对那些听到一时拿不准、写不出的词要学会用音标作快速记录,这样可以在录音结束后,为自己创造追忆的条件。另外,在做题过程中如遇到听不懂的,要舍得果断放弃,集中精力,紧跟磁带速度走,切不可瞻前顾后,一误再误。

4、仔细检查,理顺关系

听力录音结束后,不要急于做笔试题,要利用头脑中还保存的短暂记忆和记录的内容,对那些不太肯定的答案进行语法上的推敲,力争答题准确。

5、听力必须听、读、记结合进行

第一步迅速阅读题干和选项,第二步静听录音、记住要点,第三步结合人物、时空、话题及背景推出正确答案。此外,听力能力测试有心理、瞬时、信息三个方面的效应,决定听力能力高低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理解所听材料的内在联系,领会其大意,抓住其重点。当然,听力测试也有一些应试技巧,以求得考试状态最佳,应试更娴熟。

二、常见听力测试题型分析

初中听力测试题型的设计常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①对话发生的地点;②谈话人的职业和身份;③谈话的主题及谈话人的行为状态;④简单的数字计算;⑤推理题;⑥原因题。现就每种题型分述如下:

对话发生的地点

①提问方式: Where are they talking? Where is the man/ woman now?

②选项形式:一般用介词at,in,on 等加地点名词构成。

③答题技巧:掌握与某些地点有关的关键词语。

例如:

a. At a library: borrow, books, magazines, bookshelf, library card.

b. At a restaurant: a table for two persons, order, menu, delicious, bill.

c. At a shop/ supermarket: clothes, size,color, on sale,try on, expensive.

d. At a hospital: doctor, pain, cough, headache, injection, take one’s temperature, pill, medicine, etc.

2、谈话人的职业和身份①提问方式:

What does the man do?

What is the man?

What’s the man’s job?

②选项形式:“主语+is+a/ an+ 职业名词”或只出现职业名词。

③答题技巧:掌握一些与各种职业相关的词语,以便在听录音时作出准确的判断。

3、谈话的主题及谈话人的身份

① 提问方式:

What is the man do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happened to him?

②选项形式:可用完整的句子、不定式结构、现在分词或从句。

③答题技巧:抓住重复率较高的词语进行预测。4、简单数字计算题

①提问方式:

What time will the train leave/ arrive?

How long did the meeting last?

How much is the coat?

What’s the price of the coat?

②选项形式:时间题常用“at + 时刻数”;价格题用“货币符号+ 数词”或“数词+ 量词”;距离题常用“数词+ 距离单位词”。

③答题技巧:我们不仅要熟悉数字的读法,更要注意时间、价格、距离、日期的表示方法及有关的量词。对于需要推理的题目,我们还要准确理解录音中的倍数、百分比等数量概念,以及表示比较意义的句型结构。

5. 推论题

①提问方式:What does he mean?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

②选项形式:一般为完整的句子。

③答题技巧:此类题型相对较难,不仅要求听懂对话的内容,而且要从对话的内容中判断谈话结果、行为趋势或逻辑关系等,且要依据内容和说话人的语气作出判断。

6. 原因题

①提问方式:Why is he late? Why didn’t he go to the doctor?

②选项形式:一般用“Because + 从句”或“动词不定式短语”。

③答题技巧:注意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介词和句型。

三、听力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在英语里有不少读音相近,但意思却截然不同的词汇,象cure(医愈)和 kill(杀死),menu(菜单)和manure(肥料)等。设想如果有一个医生想说:“I’ll cure you.”(我要治好你的病。)却因发音不好,说成:“I’ll kill you.”(我要杀死你。)那病人会吓成什么样子。又比如,有人对你说:“I am thirty. My wife is thirty, too.”而你听到的却是:“I am dirty. My wife is dirty,too.”你一定会莫名其妙。实际上,所差之处就是一个音素。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听、说,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

听、说是一种语言交流,没有一个外语环境或一定的听、说条件,只靠单枪匹马很难收效。当然,现代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录音机这一工具,我们可以把课文、对话和中外成品磁带录制下来反复听和模仿。还可以把自己的口头作文和复述录下来,仔细审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把自学的伙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会话活动,或利用社会上、公园中提供的“外语之角”等条件,既练了说,又练了听,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练习,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范文5

当困难。所以我比较注重应用题的教学。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年龄小,误字少,抽象思维差,根据这些特点,必须抓好应用题启蒙教学。启蒙教学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应用题的答构解答等基础知识,这阶段主要在一年级上学期。

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学习应用题,对应用题“解答”、“条件”“问题”“答句”等用词及“一共”“还剩”等词语的意义,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步引导他们从所熟悉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并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去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这个启蒙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和今后的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具体来说,启蒙教学应注意抓好下列几点:

1 说好“一句话”培养说出应用题一个条件的能力。

一年级小学生从认数写字开始学习数学知识的。在认识“了”

以后,教材出现加法。它是以看图列式,计算来进行启蒙教

学的。在读写1、2、3时,就应帮助学生看图认数,并逐步

教会他们正确完整地用单位名称说明数量,说好“一句话”,

例如:我有3个苹果,帑爷家有2只鸡,小红有3张邮票等。为学习应用题时,摘录条件和应用题叙述作准备。

2 说好“三句话”接触应用题目的初胚,在学习“了”

以后开始学习加法,学习了“5”以后开始学减法。这时教

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和教材的实物图,讲清加法、减法的意义,

例如:指导学生看图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3朵花,要把左右

两边的共合起来有多少朵求总数,用加法计算,使学生初步

接触到应用题的初胚。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看图,说好

“两句话”(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在教师指导下,提出

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说好“三句话”应用题的表述形式过渡。

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一共”“还剩”等词语的意义,

并能正确运用加法、减法的概念去分析、判断什么样的问题

用加法计算,什么样的问题用减法计算。这里的“三句话”

也就是认识应用题的雏形。

3 提高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和口述完整的应用题。

我每天上课之前都要口述两道加法应用题和两道减法应用

题,学生听完后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要注意培养学生口述

答案的能力。使学生对解应用题的步骤逐步了解。这时要特

别注意学生对答案中单位名称的正确迭取。如,答:有12马。

学生要明确马的计数单位用“匹”,而答“马”。要随时纠正。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例如:奶奶家有8只公鸡,4只母鸡,一共有多少只鸡?我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

4 适当进行一些练习。

a)培养学生观察图形,认识图形顺序的读题能力

的练习。

b)补充应用题的条件的练习。

c)补充应用题的问题的练习。

d)鉴别什么样的提问恰当,什么样的提问不恰当,

例如:已知条件是:爷爷家有8只公鸡.5只母

鸡,问题是爷爷家有多少只公鸡?这样的问对

不对?强调,已知条件已经知道的。问题就不

能再问了,只能根据已知条件提问。

e) “找朋友”的练习,把几适应匿题的条件和问

题拆开,打乱后排列起来,让学生用线段连接

其中能组成应用题的句子。

f)进行口编应用题的训练。

通过以上练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同化,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范文6

那么,怎样克服其通病,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呢?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的。

一、教给思路,信连思维的条理性

要克服课堂语言表达的“乱”,首先应克服思路的乱;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有条理,首先思维要有条理性,即思路要清晰。要使学生的思路清晰,首先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条理性,要能够让学生摸准思路,能够让学生沿着几个连续性的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处。问题要由易到难,不能出得太大、太空、太繁。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子。比如,“为什么”的问题,一般是先考虑原因,后考虑结果;“哪几方面”、“哪几点”的问题,一般先要一方面一方面地考虑,然后考虑哪一方面先说,哪一方面后说,怎么连起来说。另外,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并要提示学生不要急于抢答。最后,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里障碍,要鼓励学生敢于说,然后达到善于说的境界。

二、由表及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认识事物深刻与否,在于思维的深浅程度。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看表面,不善于头国现象去抓本质;理解课文,解答问题也往往限于表面意思。只知道作者是这样写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只知道要这样分段,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分段。教师只要依据教材,设计一些深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样”,慢慢地培养学生深究问题的习惯,从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例如《飞夺泸定桥》的第六小节,是描写泸定桥所处地势的。对于泸定桥地势的险要,学生能通过字面意思领会到。在此基础上,教师只要追问一下,或教会学生自己问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桥险呢?这一问,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课文的主旨就联系起来了。又如理解句子的意思,有些学生往往只主意字面意思,不会深究句子内含的意思。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去探索句子内含的意思。当学生自觉地养成了一问三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的习惯,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就深刻了。

三、架设桥梁,训练思维的完整性

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是直接从问题通向答案,而缺少问题到答案之间的分析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过程。思维是凭借感觉材料而进行的,没有感觉中的东西,思维中也就没有,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凭借课文材料和生活表象的储存来完成。即教会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时,借助回忆、联想、想象、再现、假设、逻辑推理等,把已知参与到对未知的思维过程中去。如《琥珀》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要写时间长和大自然发生变化?答案很简单,因为时间长和大自然发生变化是松脂球形成琥珀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问一下学生,你是怎样分析出这样的答案的呢?有些学生就很难说出这一思维过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是凭借课文材料进行分析,找出根据;二是可以联想黄河象骨骼形成化石这一已知去推断、分析。还可以从反面假设:如果时间不长,大自然不发生变化,那将会怎样?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正面分析、联想推断、反面假设等,实际上教给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从问题通向答案的桥梁,训练了思维的完整性。

四、求异质疑,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范文7

高中各科中,语文是一门平易近人的可爱学科,是一门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学好的学科。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高考湖北卷,题目大致可分为三类:基础知识题、阅读理解题和语言表达(含作文)题。基础题里的前三道,一般是对字音、字形和熟语短语的考查。对于这一块,如果我们掌握了课本上及平时练习的重要字词,尤其是课文下的注释,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我的方法是备一本小册子,将课本上、练习上的生词,重要的词语和考卷上易错的字词摘录下来,经常翻看,熟记于心。对于文学常识这道题,抓住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标注中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及名著导读的内容,再结合老师补充的知识,也就解决了。又快又好的方法,就是把平时考试遇到的这些题全部剪贴起来集中在一块儿,抽早自习的时间熟悉背记。修改病句也是规律性很强的题目,我通常先找主干,即主谓宾,如果主干没问题,再看定状补。其实,病句常涉及的问题,是比较固定的一些类型,例如句子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意不明等等。对于这些,很多资料书上都有总结,我觉得连续做几十道高考病句题就可以拿下了。

阅读题比较灵活,最能拉开距离,也最能体现语文能力,而形成阅读能力最重要的阵地是课堂。课堂上跟着老师走,学习老师分析理解文章的方法和思路,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在答题方面,要注意总结各种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和答题规律。例如,小说阅读题,分析某个场景的作用,比较典型的答案一般包括交待背景、渲染气氛、暗示人物心情或命运,或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再比如说分析文中某个句段的作用,可以从几个常见角度来考虑,例如在结构上的作用、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在情节的推动或转折方面的作用、在揭示或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等等。此外,诗词鉴赏也是有规律的。比如说分析一首诗,先看题目,再联系诗人身世和时代背景,最后分析诗句及具体意象,把握好诗的情感基调,大体就不会错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我一般是先读一遍,做题时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区间,并且紧扣原文,认真鉴别,因为这类题很注重精确性,有时候和修改病句有些类似。

最后说说占“半壁江山”的语言表达题,其中作文是重头戏。高考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它更像一道证明题,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则做了,分数就不会很低。高考作文,因为阅卷老师的阅卷时间有限,对于文学功底不够深的同学,最好还是求稳。开门见山地亮出观点,主体部分旗帜鲜明地提出分论点,结尾再进一步深化主题,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当然,前提是不能跑题,所以,第一步审题立意一定要准确。另外,向高考满分作文学习,多读一些自己感觉不错的句段,积累一些新鲜生动的材料,或是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技巧,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当然,才思敏捷和文学功底深厚的同学,还可以在文章的创新上下功夫,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高中三年,高三一年至关重要,这是高中阶段我们成长最快的一年。我认为这一年中我们的学习应该更主动,更有条理,应该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合理定位。首先,课堂上仍然要紧跟老师的步伐,对老师发给我们的习题、资料,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一意孤行地只做自己买的资料而把老师布置的任务搁置一边,那就是舍本逐末了。而且,老师布置的题目和资料都是依据多年的经验精心挑选的,把这些吃透了,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解决了。但是,每个人情况不同,我们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我们可以在每个学习阶段开始之前,与各科老师交流看法,了解老师的复习计划,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量身制订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到步步为“赢”。再者,对于高三各期的考卷,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考完了要认真分析错题,找到错因,进而发掘出知识的漏点和盲点,及时解决。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以在错题旁批注,也可以贴上小纸片,注明解题思路及答案,定期分类整理做过的试卷,分析比较各个失分点,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是将失分点变为增分点的好方法。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范文8

一、精研考试大纲,明确最新趋势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对2017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内容做了详细说明。对比往年高考,修订内容主要是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具体见下表:

2017年高考在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上都要发生新变化。

二、归纳历年考点,把握命题脉络

全国卷高考试题虽然比较灵动,经常创新,但还是有规律可寻。在复习备考中,对历年高考真题进行归纳总结,就能把握命题的脉络,对科学备考起到指引作用。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阅读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2017年的高考试题还会沿用这种命题形式。论述类文本一般在1000字左右。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人文价值、文化含量、教化作用。2015年的史学论文与现实密切相关,论述的是宋代的金融特点。2016年的文本重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断章取义、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命题陷阱。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从2012年到2016年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并且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外国小说为辅。篇幅在1500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进行考查。

这一题型命题重点在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在唤起体验、联想。2016年全国I卷的三道主观题分别从标题的含义、词语作用、句子含义三角度命制,不是考生平时做题的套路,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之后才能答题。

3. 实用类文本阅读

从命题形式上看,近五年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相对稳定。在文本的选择上,所选的文本均为传记,且传主都是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的现当代名人。从文本内容上看,从2013年开始有一个小的变化,就是正文后增加一些与传主相关的链接材料,对文本进行恰当的补充,有些题目的答案就渗透在这些链接内容里。

从近五年试题情况看,实用类文本阅读往往围绕传主和与传主相关的事件,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二是利用传记知识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有一处变化需要注意:“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16年以前的大纲都是“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今年首次把新闻排在了第一位。2017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部分很可能为小说+新闻。

4. 文言文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6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5. 诗歌鉴赏

近五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对减少,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题材上突出写景诗和咏怀诗,篇幅上是短篇,即是律诗或者双阙的词。太短和太长的诗歌均不便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也不便于试题的命制。其最主要的变化是2016年出现了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2015年和2016年与课内诗词结合考查,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记忆的熟练程度,还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两道试题的考点分别涉及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其中分析作者的思想内容、鉴赏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高频考点。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题,单纯的背诵答题公式和术语无济于事。

6. 名篇名句默写

近五年考查的名句多出自先秦和唐宋作品,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在命题内容上对初中和高中内容的考查比例比较固定,为1:2。从2016年开始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难度有所增加。从已考查过的名篇名句来看,能被选为默写内容的句子大致为:思想深刻的句子,主要是道德教化,弘扬正面的人格精神,侧重思想性、教育性;写景叙事特别精妙的句子;格式上比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

7. 语言文字运用

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命题的总特点是稳中求变。共5道题,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分值为20分。成语、病句、语言连贯、图文转换成为高频考点。

成语考查由考查4个成语变为考查3个近义成语,2016年改为考查6个成语。

病句辨析题覆盖面广,考点均匀分布,尽量涵盖多种病句类型;所选的句子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涉及的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错误类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病句语病典型,尽量避免争议,所选语料大都见诸报章杂志。

语言连贯题为考点,成为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固定题型,分别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2016年全国卷的三套试卷改变以往选用句式的题型,考查语段准确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

三年连续考“图文转换题”,分别涉及图表解读、图片解说、漫画解读。“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8. 写作

近五年,全国卷作文多为新材料作文,2016年全国I卷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命题呈现如下特点:凸现理性人文色彩,注重思辨能力,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引导个性思维,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

2015年出现的任务指令型作文仍然是热点题型。作文试题创设了生活情境,规定了具体任务。复习备考时,应强化理性思维,摈弃宿构、模式化作文。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试卷结构没有多大变化。但2017年预计有大变化,如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阅读要挨着文本类阅读。三篇现代文阅读之后考查古诗文阅读。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预计2017年阅读量要加大,答题时间会比较紧张。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三、做好专项复习,领略答题技巧

高考考查的是高中生的C合能力。所以,在高考语文备考复习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正视学情,立足现实,为学生建立专项复习计划,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做好专项复习工作,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回归课本,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是对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经验的总结。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应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比如,复习诗歌鉴赏时,考生可以根据作者进行分类整理,分别找出李白的诗、杜甫的诗、李清照的词等。还可以根据诗词中的景物进行分类整理,分别找出诗中运用了“月”的意象的,诗中运用了“雨”的意象的,等。当考生能够在心中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以后,就能够轻松自如地答题了。

2. 坚持积累,锲而不舍

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急不得。只有老老实实,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在复习中,坚持“每日一练”,对基础知识要低起点、全覆盖、高密度、分门别类加以练习,并及时反馈,狠抓落实。用好《笔记本计划》,督促学生读背结合,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注重课前活动和课后反馈检测,督促学生利用零碎时间每天都要落实相关内容。可以利用连缀成文等新形式把基础和能力结合,增强训练的综合性、趣味性。

3. 倡导读书,厚积薄发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阅读,视野与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高中学子,特别是高三学生视读书为累赘,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语文的内在规律不像理科那么明显,不经历大量阅读,难以获知其规律。语文试题要重视第一感觉,而感性思维能力只有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才能形成。

4. 重温真题,培养题感

“重者恒重”,高考试题的核心重点内容是基本固定的,每年虽有变化,但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却是基本不变的,少数情况下还有重复的题型。高考真题在命题时经过了反复打磨,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考生通过做高考真题能够切实感受到高考语文的难度,对自己的实力做出准确的估量。而且,考生通过分析题目的关键要点,能够学会从命题者的角度分析问题,寻找切入点,培养“题感”。

在做高考真题时,考生一定要勤于动笔,亲自动手。将答案写出,看与标准答案的差距在哪里。做完之后,做好总结和反思,让自己的做题能力得到提升。

5. 重视训练,总结技巧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范文9

这就要求学生多结合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不仅要听懂各种形式的对话和短文,还要有在具体语境中的快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或综合运用能力及相应的答题技巧和策略。这些听力题看似简单,但是要想把它们全做对很不容易。大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能由于高度紧张,一开始就没调整好情绪,还没进入角色,就错过了最初的几道听力题,导致更加紧张,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到其余的听力题,从而失分较严重;也有的学生整个过程还算顺畅,但最后不进行核查,导致在答题卡上出现题号和答案不一致,或漏做几道题等,从而失去了好多不该失去的分数,非常可惜。而大多数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做听力题的准确率就更可想而知了。他们根本就听不懂大多数听力题的意思,就只能靠碰运气,猜答案,很显然失分较多。

针对以上情况,学生应当怎么做才能提高英语听力题的准确率呢?

一、要想听力题准确率高,就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提高理解听力句子的能力

1.要掌握好语音

英语中的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它们直接影响单词的读音,影响句子的听、读,对话和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如果对这些音素掌握得不扎实,进行听力训练简直寸步难行。因此,平时要多听录音,多跟读,多模仿其正确的发音要领,要不厌其烦地练好每一个音素的发音,特别要注意那些易混淆的音素,做到能熟练运用音标,读准每个单词、句子。

2.注重句子的语音、语调、重读、连读等技巧

平时多跟随录音大声朗读,对各种语言材料进行朗读,听读和跟读。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掌握朗读技巧,有助于提高听力题的理解能力,明白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句子的真正内涵。

3.掌握足够的词汇、短语、句子和英语语法

坚持每天读英语,背熟书本的基础知识,多做各种类型的练习题,特别是英语听力题,提高解题技巧,方法和能力。要多参加英语角、英语晚会等英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操练英语,培养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平时还要多听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广泛接触各种题材,如: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和科普等。用心去了解,掌握和积累多方面的背景知识,增强预测和推理能力。基本功扎实了,自然理解听力材料的能力就加强了,准确率也就高了。

二、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卷发下来后,在未开始听力测试前,学生要抓紧时间审题。弄清楚题目的真正意图,即要求我们选择什么方面的答案,如:who,what,where,how,when,which,whose,why,how many,how much,how often,how far等,努力寻求三个选项之间的差别,从而确定听音重点,尽快根据题干和选项,预测可能出现的录音内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选择性。

2.听录音时适当做些记录,听写兼顾,提高答题效率。如:时间、地点、人物、方式、号码、价格、年龄等。要学会用缩略词、缩写词及符号等提高记录的速度和效率。这样也有助于听力题做完后的检验。同时善于抓住关键词句,重视对全对话或全文的理解。对于在听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生词,或短语、句子,不要有恐惧心理,不要太在意它们,应大胆地跳跃难点,利用已知信息进行合理的预测,理解主要信息,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说话者的思路、时间和空间、举例、引申和转折、推论和总结等逻辑关系,从而正确理解整篇大意。

3.在听第一遍时如果有把握的可快速地在选项上作记号;若遇到确实听不懂的、有点难度而不能确定答案的,不要烦躁不安,要情绪稳定,沉着冷静,要集中精力,做好后面的题,切不可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得不偿失。等到第二遍时再次仔细听,仔细揣摩,确认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