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ISSN:1003-4145CN:37-1053/C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山东
  • 创刊:1987
  • 类别:社会类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语言:中文
  • 价格:¥264.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50002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笔谈(上)
5-7

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作者:韩大元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中国宪法学产生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1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宪法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形成了一种混合的制度体系与学术体系。尽管在旧中国宪法发展中脱离宪法理性的制度与文本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但就整体学术脉络而言,不同时代学者们所提供的宪法学知识保持着不同形式的学术关联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特别是,宪法学作为研究宪法现象的知识体系,提倡知识与学术的历史传承,使宪法学说成为连接知识与经验、现实与历史的纽带。

8-11

论我国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宪法学说

作者:范毅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在中国百年宪政史上,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有没有宪法学说?尤其是横跨这两个年代的十年“”有没有宪法学说?为什么?如果有,是什么?这也许是目前我国宪法学界尚没有定论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就有什么样的宪法制度,也就有什么样的宪法思想和宪法学说。宪政之路,没有停顿。宪法学说,没有空白:不论它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任何时期的宪政及其宪法学说,在这个民族的宪政运动和宪法学说史上,都必然有它特定的地位和独到的思想、文化价值。

12-14

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的难题与对策

作者:褚宸舸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陕西西安710063

摘要: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范围的限定、材料的选择以及方法的运用取决于对“宪法学说”概念本身的理解,如此,才能进一步厘清学说史、思想史、学术史和制度史各自研究的重点。

15-17

中国宪法学说研究中的中国面向

作者:秦强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一、法律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宪法学说 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宪法学说是一个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宪法学说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一国的宪法学说往往反映了该国的宪法发展状况与宪法学的研究状况,因而,衡量一国的宪法学的发展程度,往往以该国的宪法学说的发展与成熟程度为标志。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史学理论研究
18-24

论文明观念的三种价值前提

作者:张文涛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北京100006

摘要:文明是理解历史时经常被运用的词汇,它是隐含着价值优劣判断的比较性概念。近几个世纪出现的种种文明观念,通常存在三种不同的价值前提,用庄子的话说,分别是自贵而相贱、贵贱不在己、物无贵贱。认为自己高贵、他者低贱的文明观念曾是各种文明体内曾经普遍存在的状况,其原因或目的不一而足。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一种偏见,已经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欢迎。发端于欧洲启蒙运动、并经工业革命、科学革命与进化学说不断强化的进步观念,虽由欧洲人发明,但也得到了许多文明体的认同。如今,这种观念也日渐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人们开始寻求用新的价值观来审视人类文明,环境文明观念、后现代主义观念、宗教文明观念是比较突出的三种。这三种文明观念的共性是要抛弃优劣比较的价值判断,拾起被文明遗忘的他者,达到对人类文明的重新认识。世界历史进程表明,人们创造历史时的行动,往往是受观念指导。因此,我们持何种文明观念,将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走向。

25-30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对年鉴派史学的影响

作者:王作成 单位: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与年鉴史学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二者都受到涂尔干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年鉴史学通过借鉴结构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视角,促进了整体史观的发展与完善。同时加快了年鉴史学的跨学科研究,拓宽了年鉴史学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年鉴史学研究方法。在发展与完善年鉴派新史学范型的同时,结构人类学并未改变年鉴史学的学科特性。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
31-35

论提高文化产业效益

作者:江奔东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文化产业效益通过文化产业产出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反映出来,也通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反映出来。提高文化产业效益的途径是:加强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健全文化市场秩序,增强文化产业创意能力,扩大文化产业投资,推进文化产业技术进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展文化产业循环经济,加速文化产业人才聚集,改革文化产业政府管制。

36-40

文化产业与当代城市营销

作者:闫玉刚 宫承波 单位: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210092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北京100024

摘要:在城市营销过程中,文化产业有着独特的优势。文化产业与城市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它能通过强大的带动作用引领城市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目前,国内城市在以文化产业推动城市营销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要推进文化产业与国内城市营销的进一步深入结合,必须解决观念、主体、机制、渠道、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41-43

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文飞红 刘晓理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100872 国家电总局 北京100088)

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文化产业本身也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拓展其发展空间、增强其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结构优化、管理环境改善、内部机制变革,以及法制保障、人才支持等方面,对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进行研究探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0。
44-46

中国养老金调节机制设计研究

作者:杨俊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养老金的调节机制是保证退休劳动者可以分享未来经济增长成果的有效机制。由于经济增长不等于工资增长,所以在设计养老金分享经济增长的调节机制的时候要同时考虑未来的工资增长率和人口老龄化率。借鉴德国2003年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在养老金的调整机制中引入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的调节因子,这种分享机制能更好地配合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需要,而且对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47-55

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美国金融危机问题研究

作者:崔友平 陈华 赵俊燕 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马克思认为,由于商品和货币在价值形态上的对立和必须相互转换,资本运动过程中才出现了经济危机和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目前正快速向实体经济渗透,尽管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救市,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衰退。这场源自美国房地产市场,进而摧毁美国金融系统的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导至全球,使得各国经济增长均受到威胁。金融危机过后,一种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将更受重视。纵观金融危机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此次危机再次印证了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运用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更深层次剖析,对于全面认识、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56-59

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和军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1—11月份,我国入境旅游前6位客源国的入境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我国旅游投资增长疲弱,一是旅游融资受限;二是旅游投资热度降低;三是潜力型旅游投资项目难觅。金融危机损害了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发展遇阻又反过来影响旅游就业。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应当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主动化解危机的不良影响。既要针对短期内危机影响旅游业的现实情况,又要顾及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既要加速推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又要抓住机遇科学合理地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既要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更要关注社会公平、提升国民素质和旅游国际竞争力。

60-62

美国金融危机拷问美国文化

作者:邱翊 单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华尔街风云突变,美国金融体系的海啸几乎瓦解了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模式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场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其金融监管的原因,从深层次探究其原因,与其说是金融危机还不如说是文化危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与文化日趋融合乃至成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文化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透过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我们可以深刻地发现其文化对经济的撼动作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重大现实问题对策研究
63-68

财政投资评审的重新定位

作者:李和森 单位: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财政投资评审或财政评审,应定位为我国财政部门的一项“技术管理”职能,它和“制度管理”共同形成财政管理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两大支柱;只有将财政评审定位于财政管理职能或范畴,才能明晰、理顺和打通财政评审与社会中介、财政监督检查、部门预算、政府审计等之间的关系,才能根除人们对其相互之间所谓“重复、交叉、矛盾”的困惑与误解;将财政评审机构改定为行政管理类,是原有特性的“还原”或“回归”,也具有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制度基础;公共财政投资规模越大,越要重视财政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科学415和效能化,越要强化和提升财政评审在预算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使财政预算管理由过去主要靠制度管理,转向制度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两条腿走路”;财政评审是公共评审,应牢固树立和坚持“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科学评审观,着力构建和完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财政评审管理机制。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经济学研究
69-73

体制摩擦中利益集团的博弈和新制度的生成——以煤炭和电力行业改革为例

作者:孙涛 单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当前煤炭和电力行业之间的紧张关系仍然是困扰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的摩擦,而直接的原因是煤炭价格的双轨制。运用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分析模型阐述煤炭企业、电力企业和政策当局三方的长期博弈,显示这一博弈不断地影响着煤炭和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进程。煤电价格联动和煤电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缓解煤电紧张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手段是在考虑行业性质和宏观经济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对煤电行业进行最大程度的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