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ISSN:1003-4145CN:37-1053/C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山东
  • 创刊:1987
  • 类别:社会类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语言:中文
  • 价格:¥264.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50002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走向理性化的新刑事诉讼法
5-9

从基本权干预原理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兼评新《刑事诉讼法》第73条

作者:周长军 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通过前后一直引发着社会各界的热议。作为刑事诉讼上的基本权干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尽管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但在合宪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因而潜藏着许多可能的危险。所以,亟需通过立法解释或者司法解释,采取合理的解释方法,将这些可能的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0-17

宪政视野中的逮捕制度:背离与矫治

作者:吴宏耀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北京100088

摘要:在现代宪政制度下,逮捕制度是一项保障个人人身自由不受不合理限制或剥夺的制度。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居高不下的羁押率却严重扭曲了逮捕制度的应有功能。为此,有必要从逮捕制度的宪法定位出发,结合降低羁押率这一立法目的,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规定进行梳理、评论。

18-23

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改革及其评价

作者:史立梅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875

摘要:基于我国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低的现状,2012年刑事诉讼法从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强制证人出庭措施、证人保护、证人补偿和警察出庭作证等方面,对1997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基本上建立起了体系较为完备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但从有关证人出庭的各项具体规定来看,仍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对司法实践产生消极影响,从而消弭修正案在提高证人出庭率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价值。因此,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和必要。

24-29

实践语境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为视角

作者:胡常龙 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对于刑事诉讼过程中保障人权和限制刑事司法权规范有效地行使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治进步和科学的重要标志。但从实践的视角审视,该规定的司法贯彻又面临着许多制度障碍和实践难题,如何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排除和修正这些阻滞因素从而保证该规定得以有效贯彻和实施就成为刑事司法实践的重大理论课题。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30-35

论中国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问题

作者:胡伟略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摘要:对外劳动力输出是有效配置劳动资源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但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输出不仅存在着规模小、地区间不平衡、文化素质不高、健康受到威胁等问题,而且存在着对外劳务法律制度不完善、权益保护法律意识不强、对外劳务合同内容不规范、对外输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的劳动力对外输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政府完善劳动力对外输出的法律体系、完备劳动力对外输出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加强外派劳动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提高劳动力对外输出层次、营造对外劳动力输出良好的外部环境等。

36-41

人口高速老龄化的理论应对--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

作者:宋全成 崔瑞宁 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济南市统计局 山东济南250099

摘要: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人口快速老龄化不再单纯是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也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基于老年人的需求学说,国际人口学界于90年代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健康老龄化理论。2002年,基于老年人的社会权利学说又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理论。该理论不仅拥有丰富的理论内容、政策框架和行动计划,具有远比健康老龄化理论更丰富的内涵,而且实现了从以需要为基础转变为以权利为基础的根本性跨越,是人口老龄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8-51

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建设

作者:朱冬梅 单位:济南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102

摘要:我国养老服务不仅需求量激增,而且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内容、层次以及形式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只有满足老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而这些需求,仅靠政府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难以得到满足。由此,社会组织以其提供公共产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在养老服务领域引起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国内外提供公共产品实践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第一,低成本、高效率,弥补了营利机构和政府机构的不足;第二,增加了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扩大了社会公平;第三,培养了全社会的互助协作精神。目前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面临的困境包括:非营利性与资金筹集的矛盾、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不足等问题。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供更好的老年服务,应从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对社会组织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以及促进民间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研究
52-58

评奥菲对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诠释

作者:谢静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政治理论部 上海201620

摘要:对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诠释是奥菲福利国家危机理论的核心内容。奥菲以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政治经济学为基本理论出发点,不仅解析了福利国家在组织化权力结构方面的矛盾,还解析了福利国家在资本利益与国家政策、民主与政治、合法性与效率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对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分析,奥菲指出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是无法逆转的结果,福利国家虽然矛盾重重,但是取消福利国家将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59-64

南希·弗雷泽关于全球化时代公共领域的构想

作者:贺羡 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上海200043

摘要:南希·弗雷泽在批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全球化时代公共领域的构想。她认为哈贝马斯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观念在全球化时代已捉襟见肘。批判理论应予以揭露。此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模型是威斯特伐利亚的民族国家。然而公共领域理论应该回应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超越民族国家的威斯特伐利亚框架,保持其批判性。弗雷泽从规范合法性和政治有效性两方面探讨跨国公共舆论如何可能的问题,意图重建公共领域批判理论。

72-76

文化、启蒙与理性——论霍克海默的文化批判理论

作者:马欣 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433

摘要:霍克海默继承了“文化”在德语语境中兼指文化和文明的传统,并将之融入具体的文化批判,因而他的文化概念也具有双重性:文化既是一种自由精神,同时又包括文明的要素。霍克海默对启蒙文化的批判也是基于启蒙作为进步精神和极权主义的双重性之上。文化批判的内核乃是对于理性的批判,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作为理性的两个方面,任何一方的极端发展都会导致非理性的倾向。霍克海默的这一从概念内部展开批判的方法及其文化批判的多层次探究,值得当今的文化研究认真借鉴。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鲁迅研究
77-89

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

作者:秦弓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24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摘要:鲁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始于留学时期,从五四时期到30年代均有儿童文学翻/#-力作推出。鲁迅在对象选择与翻译风格上别具一格,这不仅缘自其内心的共鸣与艺术个性,而且也折射出时代的潮声,甚而有对现实的超越性。在主题与题材方面,五四时期侧重个性与博爱、童心童趣、人与自然的和谐,30年代则偏重社会关怀;从话语语调的选择,到插图的配置,均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其儿童文学翻译不仅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创建、乃至包括翻译文学在内的整个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其自身的创作亦不无影响,诸如文体形式的借鉴、题材的选择与艺术构思,童话作家与童话意象进入作品,自然描写、儿童描写、动物描写的展开,等等。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
90-98

日本文学史研究中基本概念的界定与使用——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思潮史》及《日本文学史》的成就与问题

作者:王向远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875

摘要: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思潮史》及4卷本《日本文学史》,是20世纪中国的日本文学史研究中代表性、集大成的著作。《日本文学思潮史》突破了作家作品论的模式,具有可贵的革新意识,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研究方法论;《日本文学史》作为迄今仅有的中文版大型日本文学史,资料丰富,填补空白。但在文学史基本概念、术语的确立、理解、界定和表述方面,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对“文学思潮”的界定,对西方文论中“写实”、“浪漫”、“象征”等文学概念与日本特有的文学思潮概念之间的对接,对“诚”、“幽玄”、“寂”、“粹”(意气)等日本文学基本审美概念的阐释,对日本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的界定及不同性质的理解等等,都留下了可以再加思考的余地。

99-105

南大德文专业的风流云散——以若干人物为中心

作者:叶隽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摘要:本文以1950年代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为大背景,注重学术史脉络的内在把握,以作为南方大学中心的南京大学德文专业为个案,考察其精英荟萃的时代遭际以及风流云散的悲剧命运,通过作为主事者的商承祖与张威廉的行为分析,以及作为外来者的名家廖青主与陈铨的命运剖析,从相辅相成的角度尽量客观地复原部分历史现场,理解一个边缘学科演进过程中的学人命运、学科进程和时代语境。

106-110

外国文学史的范式转型及反思

作者:陈婧 陈建华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上海200241

摘要:1918年至今的近百年时间里,中国学者贡献了近300部不同类型的外国文学通史类著作。它们大体经历了中西文学史范式融合至外国文学史范式初步建立的过程。本文首先考察了外国文学通史在不同时期的范式转型,进而反思了目前外国文学通史编写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
115-119

商业欲望的美学修辞——传媒叙述中的“韩啸行为艺术展”

作者:李红春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对于当前学界正在讨论的“韩啸行为艺术展”,可以通过考察它在传媒叙述中的呈现方式得到更为深入的了解。在传媒叙述中,自称“行为艺术”的外科手术被包装为毫无瑕疵的技术神话,行为艺术的主角被有意误置,“艺术命名”被强行征用,叙述语义也因此出现内在断裂和龃龉。这种断裂在暴露出传媒叙述深受资本控制的同时,也暗示着艺术正沦为资本的假面。在消费文化时代,面对无所不在的传媒叙述,公众只有切实提高“艺术辨识力”,才能有效破解传媒叙述中的美学修辞,维护好切身利益。